第一篇:汾西县第二中学十年课改总结课案(xiexiebang推荐)
整体推进课改
提升教学质量
汾西二中
2016年10月
整体推进课改
提升教学质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不断丰富着教师的认识,影响着教师的行为。教育呼唤改革,课改势在必行。为了体现国家意志,落实课程改革;为了遵循学科特征,提高课堂质量;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快乐幸福导航,我校在郭学东校长的决策和引领下,积极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先后到晋城、灵石等地学习考察,结合我校实际,在省、市、县专家的指导下,于2007年开始实施“提纲导学、问题引领、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十年课改,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纲导学、问题引领、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提纲导学、问题引领、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基本结构为:出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问题卡处理——学生展示——拓展延伸。
1、出示目标
教师在课前或上课开始时出示学习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设计应根据学科课程标准,根据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做到目标明确,简洁具体,切忌空洞,表述冗长,不准确,切忌照搬照抄,不加思索。
学习目标的出示形式:口述、导学方案提示、多媒体展示等。
2、自主学习
学生在导学方案的引领下学习,自读课本、勾画重点,构建知识网络;思考、理解、掌握本课的知识要点,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疑难。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当中,给予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解决个性问题,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掌握学习情况,为小组合作交流、问题卡的处理收集内容。
教师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就是要让学生明确做什么和怎么做,具体设计应做到:
(1)根据学习目标,结合文理科课程不同,以提纲或问题的形式确定学生自主学习任务。
(2)自主学习任务必须明确具体,所用时间必须清楚合理。如:阅读文本1-3段,完成问题1、2,时间8分钟。
(3)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时的方法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
如:在设计阅读文本中,提醒学生认真阅读,勾划重点;在听的时候,提醒学生专心倾听;在写的时候,提醒学生一笔一画书写,条理清晰等。
3、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交流学习所得,解决个人疑难问题,填写问题卡,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共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继续深入学生中,指点提示,帮助引导,组织学习,了解学情。
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交流时应有明确的活动组织者(即学科小组长)、活动时间和明确的活动任务。
①让学生交流、检查、反馈自主学习情况,归纳学习所得,达成共识。
②让学生解决自主学习中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包括预设问题和生成问题。
③让学生把经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学科小组长填写在问题卡上,交给老师。
4、问题卡处理
教师把问题卡进行整理,抓住重点、难点、关键点,通过教师点拨,个别学生解释、板示讲解,教师补充、归纳、矫正等形式解决学 2
生的困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
教师在设计问题卡处理这一环节时应考虑到: 学生写到问题卡上的问题,我们无法得知,但我们可以预测的是,写到问题卡上的问题,有的个别学生可以解决;有的可能全班都得不到解决,必须由老师解决;有的可能老师也不好解决,必须和其他老师协商后,才可能得到解决。因此,在设计问题卡处理时必须考虑到以上三种可能。
5、学生展示
学生展示,可以是读、说、板示、重难点讲解、归纳等形式。学生展示既可以贯穿在前边四个环节中,也可以在此单独进行。
教师在设计学生展示时应考虑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展示一:解决问题展示:即小组内展示或全班展示。
展示二:学生归纳学习所得展示:即对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所完成的任务、解决的问题进行理性归纳展示;
展示三:重点、难点展示:即教师根据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行设计。如:辩论、解题、拓展强化等具体策略设计。
6、拓展延伸
这一阶段,主要让学生完成预设的训练内容。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点拨、纠错、总结,把问题解决于课堂,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在设计拓展延伸时应根据目标、结合中考、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拓展强化的目标和任务。可设计成课内或课外的强化训练题,可以设计成实践活动,也可以设计成探究任务。
以上就是我校“提纲导学、问题引领、自主学习”课堂模式的六个环节。根据科目和课型的不同,六个环节不可能在每一节课上都呈现,有的课,可以是展示课,有的课,可以是自主学习课,复习课可以重点拓展延伸,文科我们重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归纳三个环节,理科我们更重视拓展延伸环节。这就需要我们发挥教育智慧,3
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有效的教学环节,使课堂真正实用、有效。
二、“提纲导学、问题引领、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及效果
回顾我们走过的课改历程,“提纲导学、问题引领、自主学习”课堂模式的实践过程经历了以下三方面的改变:
1、知识的传授方式的改变
课改前,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喋喋不休,讲个没完没了,学生听的是昏昏欲睡,填鸭式的传授知识让教师累得半死,往往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课改后,在课堂中,只需只言片语,教学确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原因是教师把陈旧、单一的学习方式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程改革使教师明白了,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技能和方法,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积极培养学生运用课堂中学到的技能与方法去解决自己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知道学知识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学死知识或是死学知识。
2、师生地位的改变
课改前的教师,讲台就是自己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始终站在讲台上,一副教师高高在上的姿态,认为只有那样才有教师的威严,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教与学的关系,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师怎样问,学生就怎样回答,学生与教师缺少沟通,学生对教师完全是唯命是从,被动地接受知识。
课改后,课堂教学变成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教学过程也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上,经常就有了这样的提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你发现了什么?”“你获得了什么信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们经过思考,提出的问题各具特色,求异创新的思维火花不断闪现。我深深地感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呈现出了新的气象。
3、师生角色的改变
课改前,教师是严谨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高高在上,给学生一副冷冰冰的面孔,让学生难以接近;
课改后的教师是学生随和的朋友。在学生犯错误时,是严父,及时纠正,决不迁就;学生有困难时,是慈母,耐心帮助,加以解决;学生有缺点时,是医生,及时“对症下药”,开出一副副鼓励与告诫的药方;学生高兴或痛苦时,是他们的知心朋友,与他们分享喜悦或悲伤„„最主要的是,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师生之间才有了那份平等,才有了学生自觉自愿向教师袒露胸怀,向教师讲述自己的喜怒哀乐,而教师对学生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宽容,多了一些引导与爱心。
4、教师备课形式的改变
教师备课,经历了“题案——学案——提纲导学设计”三个探索过程。课改之初,我们要求教师改变备课方式,把备教师讲的方式转变成备学生学的方式。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教师的教案变成了学生的题案,变成了试题,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不符合课改的要求。2008年,学校经过讨论,结合课改实际,制定了《汾西二中学案设计要求》,要求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去设计学案,个人先设计好下周的学案,星期四教研会以教研组为单位,同年级同科目教师集体研讨,对学案设计进行修改、定稿,星期五学科组长亲自到校长办公室接受郭校长的审查,然后登记印制。这一流程,使学案设计更接近于学生的学,防止了学案习题化的倾向。
2011年4月,在省教育学会张会长的指导下,我们变学案设计为提纲导学设计,以提纲引领学习内容,以问题贯穿课堂,不仅要设计学生学什么,更重要的是设计学生怎样学。提纲导学设计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和路径,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搭建了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5、师生交往的方式的改变
课改前的教师 “一心装着升学率,两眼盯着好学生”,只要学生分数考得高,他就是不折不扣的优生,课改后,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以分数论优差的观念。课堂教学中彻底抛弃了“一心装着升学率,两眼盯着好学生”的做法,树立了“为了一切孩子”的观念,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采取了“三管齐下”:一是培优,二是补差,三是抓特长。在教师们的思想深处再也没有了“差生”这一名词。因为,任何一个学生,他如果有这方面的缺点,就一定会有另一方面的优点;在这几方面表现不足,就肯定在另外几方面有他的长处。所以,在教师们的心目中,学生中没有一个差生,每一个学生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于是,学生们再也没有因为做错一件事而罚扫三天地的辛苦了;再也没有因为考差了而遭受鄙视的苦闷。望着学生们花朵般的笑脸,我敢肯定,他们将来长大后,一定会个个都有出息,个个都有所作为。所以,新课程使我明白了,更新教学观念是接纳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6、日常行为的改变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实现这一理念,教师们的言行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在教学中能真正关注每一位学生。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的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成绩或经过努力所表现出来的进步,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同时我们要加快转变以前形成的固定教学模式,形成新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从思想深处更好的理解新课改实质。
7、课堂评价主体的改变
2010年,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我最喜爱的课堂”和“我最喜爱的学案”评选活动,让学生参与课堂评价,让学生评价教师学案。学生的感受是真实的,学生的评价是客观的。学生参与评价,促使教师们精心设计学案,创新课堂组织,提高了课堂质量。
十年来,我们立足于现实,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努力推进“提纲导学、问题引领、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在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评价体系构建、教师队伍提高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的学生变了:他们不再是惟命是从的听者,而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主人,他们大胆自信,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堂成为了他们展示才华的舞台;我们的教师变了:他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平等中的首席,他们或组织,或激励,或提示,或点拨,活动区域由原来的方寸之地扩展到整个教室,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道路上的朋友;我们的课堂变了:学生按组围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质疑互动,教室成为迸发智慧的殿堂。我们的教学成绩稳步提高,中考成绩屡创新高。
三、实施“提纲导学、问题引领、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感悟
1、领导重视是关键
回顾我校的课改历程,从学案教学的发起,到各种机制的产生,到最后确定为“提纲导学、问题引领、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无不凝聚着郭校长的心血。郭校长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和教师一起研究解决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制止教师满堂讲的行为;经常深入学生当中,听取学生的意见,征集学生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经常召开教师座谈会,谈课改的必要性,对课改提出指导性的建议。正是郭校长的关注和重视,我们的课改才能起步,才能在曲折中前行,才能走到今天。我们深深认识到:校长是课改的决策者,校长是课改的引领者。
2、观念转变是根本
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课改成败的根本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工作中,一方面我们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强化教师对教育理论和课改理念的学习,设立“课改论坛”,让教师作报告,谈自己对课改理念的认识,通过论坛促使教师转变观念;另一方面是课堂实践,学校通过听推门课、公开课、示范课的形式,及时指正教师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和教师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行为和教师角色,让教师在课堂实践中转变教育观念。
3、经费投入是基础
课改的实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了鼓励教师实施课改,调动学生参与课改,我们不时对师生进行奖励,表彰课改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学生。我们请省教育学会的张会长、市教研室柴主任、原灵石二中许明亮校长到我校指导课改,我们选派教师先后到晋城、灵石、杜郎口等中学学习观摩,学习先进的课改理念和教学模式。经费保障为课改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机制完善是保障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校把学习型学校建设作为学校的三大发展战略之一,建立和完善各种教育教学机制,以“提纲导学、问题引领、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为龙头,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夯实课堂环节
工作中,我们紧紧抓住学生自主学习、分组交流、学生展示等课堂环节来落实课堂改革。平时看课,就看是你在讲,还是学生在活动,观摩听课,我们评价学生自主学习是否充分,评价小组讨论是否真实,评价学生是否展示。我们通过课堂结构的变革,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不断促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
(2)进行课题研究
2011年上半年,我校被山西省教育学会确定为“课题引领课改” 8
实验校挂牌单位。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组,制定了行动方案,要求教师人人有课题,个个去研究。现在,我校教师的课题申报、批复工作已经基本结束,进入了课题研究阶段。我们试图通过课题研究,解决课改中的实际问题,以课题研究推进课改,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3)落实教学反思
每次考试结束,教师都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反思。每学期开学,学校都要召开教学反思大会。会上,成绩优秀的教师作教学正反思,介绍经验;达到校级反思的教师作教学负反思,自我剖析。教学反思的落实,增强了教师的危机感,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每一次反思,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每一次反思,都是比学赶超的前奏。反思不断促使教师超越自我,走向成功。
(4)实施教师读书报告机制
2011年后半年开始,根据学校发展纲要第27条,我校开始实施“名著伴终身读书报告活动”,摘录了百部教育名著,百部名人传记,百部文学作品,供教师阅读参考,每个教师都要定计划,读名著,写心得,学校每月举行一次读书报告会,用抽签的方式,确定五名教师上台报告自己本月的读书情况。读书报告活动开展以来,教师床头的书籍多了,办公室里读书的多了,“走进名著,亲近名家,领略名篇”成为教师们的时尚,读书报告活动如润物春雨,潜移默化中促进着教师素质的提高。
十年课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改变。然而,在课改十年的实践中一些教育现象,发现课改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社会,专家,教师的重视。
问题一:成绩是指挥棒的错误引导
每年中考后,有些学校为了争夺生源战,大力宣传教学成绩,社会开始以成绩,升学率评价一所学校优劣。家长们有一句口头禅: 9
“孩子有了好的小学就有好的初中,好的初中就有好的高中,好的高中就有好的大学,好的大学就有好的人生”。因此,家长不惜重金让孩子进好的学校。“成绩成为学校的生命线”。这种以成绩为指挥棒,很容易让学校和教师走向误区。作为课改的实施者----教师,把知识强灌输给学生,通过多练,强化练习来提高成绩。这样,学生的过程性探究活动被冲淡了,很难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
问题二:教师作为课改的实施者,其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有限。
课改要求各教师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准备教学,组织教学,反馈总结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一句话,课改要求教师主动,全身心投入教学。社会发展了,身边的人富了,有一部分教师经不住经济诱惑,开始无心教学,搞第二职业。一部分教师全身心投入课改,又有什么标准去肯定他们,又有什么机制激励他们?没有。目前,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学科课程评价标准也还没有完全出台,这样,基层学校的多数领导与教师釆用仍是原有的评价标准,重视结果,忽略过程,重视知识,忽略能力,重视教师的教,忽略学生的思维发展。制约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元目标的实现。同时这种评价无形之中,使教师说归说做归做,不自觉地又走重视分数的老路上。这样,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也就仅仅是摆设,无用武之地。
下面谈谈改进措施
一、创设轻松,怡悦的学习氛围
(一)取消月考制度,月考某种程度上能提高学生成绩,同学增加学生的紧张感,给成绩优异者掌声,给成绩差学生以自卑。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要时时提醒成绩差的同学你成绩差。成绩不是一个人的全部。更要让他们学会做人,形成勇敢正直品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取消晚自习,节假日补课。教师要教他们主动学习,而不是一味灌输知识,忧虑他们的成绩。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学生多出来的时间,可以做自己爱好的事,交往,社会体验,学点琴棋书画,做点研究。留一点时间给家庭教育。多元化的教育,就会出多元化的人才。
(三)练习少一点,实践,实验多一点。教师不要搞题海战术,多一点社会实践,社会活动,多搞一些调查。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开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减少宣传升学率,多宣传勇敢英雄事迹
教育行政部门不应该去比较各学校的成绩,及格率,优良率,平均分,升学率排名。多宣传如何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宣传学生的英雄事迹,为人的好品质,树立模范作用。
(五)出台保障教师,学校的权益的法律。教师带学生出去参加社会活动,出了安全事故应由保险公司承担,家长不得找教师,学校麻烦。这样,教师,学校就可以大胆开展多样化的活动。
(六)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即然是工程师,就应该有工程师的地位和待遇。教师要以自己的职业为荣。全身心投入教学。教师活了,教育还能不活吗。
十年的课改,我们迈出了步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的路走的并不扎实,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还有很多困惑需要我们去努力探索,我们恳请各位领导能为我校的课改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此,推动我校课改工作乃至学校的深入发展。
汾西二中
2016年10月
第二篇:课改十年总结材料
课改十年总结材料
开发校本课程 促进学生发展
乌兰浩特市兴安二小
2013.6.27
课改十年,我们在先进理念的引领下,在教研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大胆实践,锐意创新,收获很多,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今天我只交流一个方面——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发展。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要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这一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给学校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兴安二小在全面落实国家、地方两级课程的前提下,深入研究本地区、本校的教育资源,根据本校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发展需要,开发了一系列校本课程,十年的实践证明,校本课程的开发给学校的各项工作带来了蓬勃的生机,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开发德育课程,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初,为了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我校形成了“以校为本,全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工作思路。2002年启动了“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的科研课题,形成了“一主两翼”的德育校本课程体系,即:以学校社会实践活动为主体,以“亲子社会实践、自主社会实践”为两翼,达到了校内外结合,课内外并举,融会贯通,整体优化的格局。
“小马过河自主社会实践活动”是此课题最具本校特色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得到了提高和锻炼。这一活动是挖掘各学科教材,把那些最需要通过实践来巩固、证明的,最适合渗透德育的内容选择出来,融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于一体,设计成不同的主题,编辑成册,命名为《小马过河》。“小马过河”因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而得名,寓意在于提示学生:“不论什么事,自己不去试一试是不行的”。手册分寒暑假两版,共12册,每册由5—6个主题活动组成,供学生寒暑假自主实践时使用。所谓自主,主要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寒暑假学生多是独自在家,既无教师的现场指导,也无家长的在场帮助,只能独自去完成。其二是学生对活动主题具有选择权,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条件完成其中的一项或几项活动。寒暑假学生的时间绝大部分是离开教师和家长而自己支配的,最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是打破传统的看管式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因此,在实施中我们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主题,淡化作业意识,按照《小马过河》的提示,完成自己喜欢的主题。例如二年级寒假版《小马过河》中有一个“缝口袋”的栏目就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去亲自动手,讲起当时的情景,他们总是喜上眉梢。再比如:三年级暑假版“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这一主题中设计了四项内容。第一个栏目“唱一首文明歌”中要完成的内容是:你最喜欢唱的一首文明歌曲是什么;你能说出几个音乐家的名字,请写下来;如果你还不会唱,那就学一首吧。在这里,不但涉及了音乐知识,实践中也锻炼了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第二个栏目“画一幅文明画”中是这样要求的:假期在户外活动时,你一定见过很多文明行为,比如:路人把食品袋主动扔入垃圾箱等,请把你看到的画下来。这里,不但告诉学生要保护环境卫生,也是对美术学科知识的补充与巩固。第三个栏目“种一朵文明花”中说的是:文明之花处处开,把它请到家中来,用你勤劳的小手种下一棵文明之花;选择一种你想种的花亲手把它种在花盆里;施肥、浇水,仔细观察,记下它的生长过程;看到亲手栽种的花儿开放了,你最想说点什么?可以把你的感受写下来。在这里,既涉及到了科学、综合实践学科的知识,也涉及到了语文学科的观察日记。而这些又都是在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中完成的。第四个栏目“做一个文明人”中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
“我是一个文明人”。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从我介绍的这一个主题,大家就可以感觉得到,学生们在完成主题活动时,不但巩固强化了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活动的整个过程贯穿了学生的唱、画、读、写、观察、动手实践等,而且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的教育,更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办事,促进了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
如今,“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的课题早已在自治区结题。可以说,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促进了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
二、开发蒙元文化课程,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新时期青少年教育的主题,它与新课程改革相继提出,教育部已经把每年的九月作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可见这一主题的重要地位。为切实落实主题教育,我校从开发文化课程入手,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感染、熏陶及潜移默化作用,收到了显著的教育效果。从2002年9月份起,我校就把“学习蒙元文化”确定为校本课的主题,确定这一主题主要基于两点考虑。第一,蒙元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我们的家乡乌兰浩特是蒙古族地区,这里蕴藏着丰富的蒙元文化资源。开设“学习蒙元文化课”的宗旨是让学生从小学习、了解和弘扬家乡蒙古族文化、红色文化、科尔沁文化,从而升华民族热情,培育民族精神。我们把“蒙元文化”列入课表,设专职教师授课。先后自编了四册教材,供不同年级使用。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了家乡的地理、人口,蒙古族的语言、文字;了解了蒙古族的服饰、风俗习惯;体会到了蒙古族舞蹈、乐器演奏等艺术形式的魅力;走近了成吉思汗,忽必烈、关汉卿、王昭君、乌兰夫、巴拉根仓、草原英雄小姐妹等各类历史人物。经多方协调把中蒙药厂、蒙医院、罕山公园、蒙元饮食城、乌兰夫纪念馆、蒙古族小学等作为我校学生学习蒙元文化的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参观、访问,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蒙元文化的博大精深。
“蒙元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种子,有利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开发经典诵读课程,陶冶学生情操。
经典是我国五千年文化艺术的瑰宝,为了让学生从小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同时,增加课外阅读量,我校校本课程编写组于2004年编写了校本课程读本《小雨沙沙》。去年,我们又把这套教材进行了改编,改编后的《小雨沙沙》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经典性:这是这套读本最基本的特点。在内容的选择上,无论是诗、词、曲,还是美文,都是经典之作,每首诗词几乎都包含了流传几千年来的名家名句,如《别董大》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我们希望用诗心去激荡童心,用经典去叩启学生的阅读之门。
序列性:读本根据各个年龄段学生的阅读能力不等有计划地安排了诵读的内容,努力让学生读到对他们一生都会产生积极影响的经典之作。如:低年级除了经典诗词外,还安排了“晨读对韵”,中年级开始增加了“成语熟语歌”,高年级有了《陋室铭》《劝学》等文质兼美的古文。美文诵读的篇目选择尽量接近语文教材的单元主题,如:配合着教材的“走近诗歌王国”主题,读本安排了《再别康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中外经典诗歌。
原创性:这套读本从选择内容、打字、排版、校对,直至最后成稿,均由我校教师独立完成。
趣味性:教材中的诗、词、曲、名言、谚语、对联等内容都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早读的教室里、放学后的校园里、晚饭后的家里,孩子们都要读上几句、背上两首,我校学生人人熟读成诵。里边的内容也是各年级语文学科学期末考试的必考内容之一。
实用性:在我校完成小学学业的孩子们,毕业的时候,仅这套校本教材就让他们已经积累了课本以外的200首诗、80首词、20首曲,名言、谚语、对联各150条。这厚重的积淀,必将对孩子们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也许,不是百分这百的孩子都能完全背诵得下来,也许背诵过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忘掉一部分。但我们相信:细雨洒落大地,短暂的润泽之后,可能没留下什么痕迹,然而当嫩嫩的芽儿从黑色的泥土里冒出来的时候,我们会记起雨的光临。这也正是我们把这套校本课程取名为《小雨沙沙》的真正含义。
近十年的使用,我们发现,这套校本课程读本让学生丰厚了底蕴,并带动了更广泛的阅读;让学生亲近母语,亲近世界优秀文化,陶冶了学生情操,净化了学生心灵。
四、开发写字课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情感。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应具备的一项语文基本功,也是巩固识字教学、培养学生正确书写规范汉字能力的重要途径。开展好汉字书写教育,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人文素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我校启动了“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起步的实践研究”科研课题,此课题被确立为自治区级“十一五”规划课题。我们把写字课作为全校的校本课程,每班每周一节写字课。为了让广大的语文教师重视写字教学,提高写字课的教学水平,我们还在广大语文教师中开展了写字指导研究课,通过研究,分别总结出高、中、低年级写字课的教学方法。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地描帖,如何掌握临帖的技巧等,每位语文教师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认真上好每一节写字课。如今此课题已在盟里结题,还被评为兴安盟优秀科研课题。去年,我校又被盟里推荐,申报了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此项校本课程的开发,使我校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汉字的字形和书写技能,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由于多年来我校一直十分重视规范师生的语言文字工作,所以先后被评为盟级、区级、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如今,“读经典书、说标准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已成为我校鲜明的主题文化,丰富了“让生命因学习而精彩”这一校训的内涵。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不断地开发着校本课程,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困惑与思考
十年课改,应该说是一场触及人的心灵的文化意义上的变革,它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的深刻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十年的坚持,虽然没有创造出人们预想的那些“成绩”与“目标”,或许我们没有立竿见影地看到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多少,现实的课堂改变了多少,但它却创
造了另一个意义上的伟大——在最广大的层面上实现了现代教育思想的启蒙,今天教师们学习观念的转变便是最好的证明。
上面我所提到的,只是我校十年来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所做一些探索与尝试。另外,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带给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以及思维方式的转变等,都是让人感到欣喜的;教师学习观念的转变、专业素质的提升、课堂角色的转变等也为教育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这些都是我们所能感觉到的。但是,当我们看到这些可喜的变化时,也存在着令我们堪忧的困惑。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在2006年曾经这样大声疾呼:“课程改革远不是‘过’的问题,而是远未到位。”他对语文课堂这样描述:“日常课总体上仍是以灌输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仍是以训练为主,简单、机械的训练逼仄着学生的思维,个性化的阅读还处在边缘;课堂仍比较封闭,学生的视野还是被限制在文本里和教室里。”六年前,成老先生是这样描述课改的,六年后的今天,如果再用成老先生的话对照我们的课堂,坦率地说,仍没有根本性的转变。为此,我们的困惑就是:课堂教学永远是教育改革的主阵地,虽然说“课改”绝不仅仅是“改课”,但课堂教学没有改观,任何改革都将难以触及课改的核心和实质。今后的课堂到底该如何改,方向何在?将成为我们长期研究和思考的课题。
第三篇:十年课改总结02
十年课改结硕果 联片教研铸辉煌
——特色材料
东赵乡中心校
2010年12月
十年课改结硕果
联片教研铸辉煌
——特色材料
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喧闹走向冷静之时,东赵乡中心校也走过了课改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我们重视教师的课改与教材培训,提倡教师多读书,因为只有把教学实践与理论学习有机结合,才能让课改不至于成为盲目的行动;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提炼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研促教,以研促改,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我乡实际情况与学校优势,努力开发校本课程;重视教学经验的总结与提升,定期开展校长专题讲座与教师经验交流会。在盘点收获的今天,我们欣喜地感受到十年教改路上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盎然春意,分享了金秋世界的累累硕果。
一、校本教研,立足课堂
以往的教材培训更多地依赖于上级教育部门的安排。校本教研则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于一体的学校性活动和教师行为,它贴近课堂,贴近教师实践研究活动。提倡校本教研以来,我们以月反思会诊、校长专题讲座、联片教研、班级教研、学科教研、网络教研、个人研读等方式刷新了教研形式,使得教研真正成为教师进行业务切磋、相互学习、提升自我的有力平台,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反思会诊
如何合理借鉴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更加求真务实地学习洋思经验,紧密联系实际,积极推广榆次区课堂教学的主推模式——“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课改以来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
领导杨建林、赵剑飞、郝永峰、赵天明、杜勇林、桑共义、李海燕、董志强对区域联片教研“工程” 高度重视,务求实效,不做表面文章,对每次活动都做了精心准备和周密安排,每年都要组织见次大型的课堂教学说、讲、评校际交流互动研讨活动。同时我们依托区域联片教研平台,在前几年反思会诊的基础上,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我们特邀区教研室各科教研员来我乡进行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行动策略”和“三步导学”课堂模式操作要素的指导,同时开展了各科互动交流活动和专题讲座,就教学问题如何深化为教研课题,如何开展说、讲、评式的备课,教案如何来一次革新,教学评价如何改革,和教研员们多了一份“对话”,多了一份思想上的交锋,观念上的碰撞,方法上的辩论,这次活动为我乡教研教改创设了展示自我的评台,教师们思想更开阔了,措施更明晰了,点子更有新意了。
为了有效提高我乡教研的实效性,各学科教师的教材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充分发挥本地各级教学能手和学科带的示范作用,搞好各学科带头人的培
提高力,头人养,选拔和使用,乡中心校以文件的形式出台了《关于评选乡、校级学科带头人的实施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择优选聘了乡“兼职教研员”同时明确了他们的职责和义务,通过这一活动,创设了全乡教科研活动的长效机制。
为了不断优化教研工作方式,实现教学研究互动,形成民主、开放、科学的教研机制,4月12日,我乡和经纬小学的领导及省、市、区三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开展了“一帮一,一对红”的课堂教学校际互动交流
10月14日,乘晋中市第一批首席教师评选的东风,参加了经纬小学牵头组织的“首席教师引领行” 活动,我中心校20多位教师参与了听课、辩课等活动。活动结束后,教师们一致认为,收获非浅。
11月15日,经纬小学的领导们热情地接待了来自东赵乡中心校的三位做课教师和七名听、评课教师。上午由东赵乡中心校的崔斌、赵瑞琴、郝颖三位数学、语文,英语教师各自做课,下午由两校的有关领导和骨干教师就这三节课分组展开了认真的研讨。经纬小学的领导对这三节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点评。肯定的说,这三节课都很成功,数学课设计理念新颖,师生互动交流效果好,同时也一针见血的提出数学课对教材的定位不到位,重点有所偏离;语文课教师素质很高,但教师语言评价单调,缺乏课中备课;英语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大家畅所欲言,做课教师受益浅。
11月28日,经纬小学副校长李永成一行五人,来到东赵上戈小学进行校际交流研讨,经纬小学郭晋萍、郭建芬、马晨燕三位教师分别做了数学、英语、语文三节示范课。东赵中心校郝丽萍、刘晓伟、张瑞颖三位老师了分别做了数学、英语、语文三节观摩课。课后分三个组就六节课展开研讨。做课教师、听课教师互动交流,研讨气氛活跃,最后李永成校长做了针对性的、实用性的点评。这样的活动实实在在,对提高我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是提高两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小学教师教研QQ群,中青年教师建立个人教育博客。通过上网学习,我乡教师及时准确的了解到了一些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动态,明确了教学重点和指导方向;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网上教研活动,中青年教师养成利用网络资源的习惯,游览教育信息网,让网络能和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习研究整合,让大家勇于把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拿出来,在网络中寻求同伴间的教研支持;引导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案例、随笔、总结,在网上交流,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几年来,我们共有几十篇文章发表或汇编。在各种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论文评比中,也屡获佳绩。
(五)校本课程
校本教研还带动了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古村落明珠——后沟》课本中,一篇篇朴实无华的短文和史实,犹如一道道纯真的家乡美味,弥漫着浓浓的乡情和乡思,让同学们去尽情享受,反复回味;一次次有趣的实践活动,又是发展和提升学生素质的绝妙机遇,让学生们去拓展视野,丰富阅历;《让危险远离我们》告诉大家: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极其珍贵的,在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的生命更重要更宝贵的。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应当无私的亲善他们,回报他们;我们的生命又是属于整个社会的,应当有为的保护生命,健康身体,让生命焕发出无限的价值;《跟我学礼仪》让大家知道了应当把宣传中华礼仪当作自己的历史使命,文明礼仪教育必须从小学开始,逐步掌握校园、家庭和公共场所的礼仪基本知识,摒弃陋习,养成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校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为提高整个社会的礼仪水平作出自己的贡献。
组长、学科带头人评。
(三)学生评价。看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全面的发展,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并采用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
学生评价由单纯注重学业成绩测试转向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主要内容为:⑴道德品质;⑵公民素养;⑶学习能力;⑷交流与合作;⑸运动与健康;⑹审美与表现。评定实行分项评价、分项鉴定的基本方式,在此基础上采取“等级确定+描述性评语鉴定”的方式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定。并以《山西省小学生德育指导与评价手册》、小学生成长记录册、《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为载体进行记录。
●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
总结这几年课改经验,本着“全、新、实、活”的原则,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为每个学生建立了个人成长记录档案,即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有效的推进了评价改革,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主页分别设计了 “成长快乐”、“我长高了”、“我又重了”、“我的成长记录”、“我和好书交朋友”、“我的学业成绩情况统计表”、“我的光荣榜”、“成长中美的记忆”等八项内容,并根据学生发展需求不断更新其具体内容。每页设计根据不同的内容精心装饰了有助于学生品味和领悟的隐性教育格言和警句,做到了处处面面在育人。多年来,学
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能力、个性等得到发展,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得到发展,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培养。
本课题的研究,引领了广大教师人人参与课堂教学,在实践中改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促进了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小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之一,而练习是教学的重要一环。根据我校教学实际,课堂中存在大量的重复性练习,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学习兴趣不浓,个别学生怕学、厌学的现象。为能使练习更趋于合理、灵活、富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获得真知,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小学校申报了自己的课题。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前后有180多人次的教师论文、案例、调查报告等获得国家级、省、市、区级奖。
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课改带给学校、教师、学生的巨大变化,我们欣喜地体会到课改为中国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随着课改进一步深入,我们感到还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进一步提高,如:提高教师课改教研成果的档次,发挥好课改教研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网络建设相结合的优势等。我们将不断改进,提高我乡课改工作,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
第四篇:课改十年总结先进个人材料
课程改革教学教研先进个人
事迹材料
10年,不过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一个基层教研员来说,却因课程改革的历史机缘而承载了太多的执着与奋斗、荣耀与辉煌,于是无形中拉长了长度。
一、热爱教研,甘心乐守清贫寂寞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爱这个行当,你才能把它干好。教研室是个清水衙门,教研员的工作也平平淡淡,缺少那些轰轰烈烈的机会,所以要求教研员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来,倾心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作好教研工作。
热爱这份工作,有两种情况,一个是主动的,一个是被动的。主动就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自己的兴趣,认为教研工作就是我的所爱;被动就是不得已而选择了此项工作。比教研工作有实惠有地位的工作有很多,但是我们没有机会从事那些风光体面的工作,命运把我们安排在了这样一个岗位上,我们就要服从命运的安排,要心安理得心情愉快地去从事这项工作。对我来说,热爱教研工作是自己主动地选择。因为从事教研工作最适合我自身的条件,也最能发挥我的特长。从内心来说,我是很热爱教研这份工作的。
二、不断学习,提升研究指导水平
我常想,教研员虽说不是老师的老师,也应该是平等当中的首席,是教学工作的研究者、指导者,教研员只有坚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更新知识,尽量做到知识方面应对自如,教学观念与时俱进,才能胜任研究和指导的重任。
我热爱学习。我善于向文本学习,我每年都要读3本以上体现指导价值的理论著作,及时汲取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新成果,把握世界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趋势,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国内外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了解教学改革动态和学科发展走向,对新知识领域、新观念持敏感态度。二是我能主动向教师学习,从教育实践中学习,不断夯实教研基础,我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这使得我有机会向一线的老师们学习,分享他们的教学智慧。我还善于向身边的榜样学习。我们教研队伍中,有许多学科带头人,他们本身功底深厚,经验丰富,不仅是我们的名师,也是我在教学教研工作中学习的榜样。我觉得老教研员们的管理与协调能力、青年教研员的热情与虚心好学、优秀党员的高风亮节都值得我去学习借鉴,从合作伙伴中我感受到互助、高效,鞭策我在这样的群体中更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三、研究课堂,指导高效课堂建设
研究是教研员的立业之本,我立足教育教学的现实,抓住当前教育的热点、难点,做深文章,做好文章,把热点搞成亮点,把难点变成突破点,实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成长的价值。我从教师日常生活中发现、捕捉和思考问题,从听评课、座谈研讨、问卷调查、质量监测中开展研究,在教研实践中养成写教研日记、随笔、故事的习惯,着力研究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和有效策略。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课堂教学实践问题越来越突出,老师们开始觉得仅在操作层面打转还不解渴、不透彻、不深刻,他们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探寻。身为教研员,我充分发挥教研工作的“研究、指导、引领、服务”的基本职能,不断提高教研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积极性,为基层学校课改实验和推进素质教育提供有效指导和优质服务,努力实现教研活动主题化,调研工作制度化,教师培训多样化,教育科研实效化,全面促进我县小学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四、关注课题,指导教师课题研究
新课改要求教师具有研究能力,教师的研究能力培养,需要教研员的引领。教研员参与、指导课题研究,是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的重要形式。课改十年间,我县在小学开展了三轮“一校一题”课题研究,其中我参与、指导的课题达39项。
第一轮实验开始,老师们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课题哪儿来。于是我帮助他们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
我指导九资河小学从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中选题:有的老师从来不训斥学生,但班内纪律一直很好;有的老师不布置多少书面作业,考试成绩却常常领先;有的老师费时多而效率低;有的老师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可是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教学任务还往往完不成;有的老师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技术,可是效果却不理想,等等。在这些现象的背后,肯定有其内在的规律可循,我帮助教师,把它们纳入校本课题来研究。
我指导河铺小学从难点问题中选题:教学中的有些问题长期难以解决,教师感到迷茫。比如,多媒体何时、何处运用,运用多少为宜?
考试与素质教育怎样和谐一致?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怎么减下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关系怎样处理?新课改倡导激励学生,是不是就不能批评学生了?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就帮助教师把这些问题纳入研究视野。
我帮助凤山镇长塘坳小学的教师从各类考试试题中选题。试题设计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考试的可信度,也关系到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导向。研究试题可使试题更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导向性,达到考查学生真实水平、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的目的。如果试题考查记忆性、技能性的东西过多,就会导致教师死教、学生死学的现象大量出现;如果考查内容过于偏僻,就会导致题海战术。我还帮助平湖东冲畈小学的教师从同行的教学行为中选题。我提示他们,同行的教学行为也会对我们有所启发,我们就可以对它进行探讨。课题一旦确定,还要围绕教师所选的课题,指导教师制定可行的研究方案,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
三、组织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几年来,我组织开展的教研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讲课达标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活动最基本的出发点;优化课堂,提高课效是活动最根本的目的。这类的活动几乎每年都有,年轻教师以及新招聘教师都要参加这样的讲课活动。
二是教学开放活动。以县直学校和课改成绩突出的乡镇农村中心小学为主要依托,开展全县规模的大型教学观摩活动,组织全县各小学教师代表来校学习,充分感受校园文化氛围,观摩优秀课堂教学,参加教学互动研讨,交流课改经验。活动结束后,各乡镇又迅速在各自的区域内举行类似活动,进一步向村小辐射。这种活动每年一次,一共举办了十多次。从2007年开始,我们决定为条件成熟的农村中心小学提供展示的机会,三里畈小学、胜利小学、河铺小学、大河岸小学等学校就成功地举办过这种大型教学开放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中老年教师优秀课堂教学展示(竞赛)活动。每两年一次,主要对象为40岁以上的各学科中老年教师。去年秋季,全县小学40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共600余参加了讲课比赛活动,经层层选拔,28人参加县级比赛,王金海等三位教师获得了语文组一等奖,张林静等四位老师获得了数学组一等奖,廖武书等四位教师获得了科学组一等奖,王菊环等三位教师获得思品组一等奖。这一活动为一大批优秀的中老年教师提供了展示平台,极大地激发了中老年教师的教研活力。
四是“送教下乡”和“校际交流”活动。在不同层级区域(县、乡镇)内开展“送课下乡”和“校际交流”活动,进一步壮大骨干教师队伍群体,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和带动作用。广泛多维的交流互动,活跃了教研氛围,促进了城乡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共享共进。
五是教师四优评比活动。教学论文、案例(包括教学叙事)、优质课、优秀课件评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通过系列评比活动,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和水平,培养了一批优秀教师。近年来,全县小学获奖有近两千余人次,其中280余名教师获得市级奖,110名教师获得省级以上奖励。
四、当好“伯乐”,发现培养骨干教师。
教研员深入学校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当好伯乐,善于发现千里马。我觉得,教研员的工作有相当一部分是培养教师的工作。一个出色的教研员应当是一个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伯乐”。
我认为,教研员要做好工作,单枪匹马是不行的,还必须紧紧地团结和依靠本学科的骨干教师力量,要在自己的身边形成一个骨干教师群体。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骨干队伍。十年来,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我发现并培养三十多个青年教师,他们与课改一同成长,如今都已经成为我县小学语文教学的精英。
五、搭建平台,组建教师博客团队
充分利用网络,发挥网络研修的作用,尝试建立教师博客群,组织网络教育论坛,引领教师在网络研修中不断提高。我们邀请了实验小学王金海老师为全县的小学语文教学精英介绍什么是博客以及怎样撰写博客,建立小学语文教师博客团队。经过短短两个月的努力,已经拥有成员76位,发表博文和回帖近千篇,教师博客点击率超过了三万次。
回首过去,脚步匆匆,展望未来,激情依旧。在今后的教学研究路上,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悉心指导广大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我县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水平,把我县的课程改革工作进一步推向前进。
第五篇:十年课改反思总结
十年课改反思总结
作者: 杨艳霞(小学数学高台县小学数学二班)
评论数/浏览数: 2 / 10
发表日期: 2013-07-30 10:30:1
2给作者发送信息 | 推荐此文章 | 添加到收藏夹
十年课改,我在教学中,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念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也改变我的教学理念,使我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是要更新旧观念,树立新意识,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数学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更必须转变数学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发挥学生课堂教学主体作用。主要方式有:一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二是创设问题情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三是创设交流环境,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四是改进教与学方式,变满堂灌为自主学习;五是教师走近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为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知识的思维过程,增强问题意
识,鼓励大胆质疑,有效搞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是实施新课程标准教学行之有效的科学教学方法。在运用新课改理念指导教学的过程中,我由衷地感到,数学课变了,变得鲜活而富有生机。每次走进课堂,看到学生们如花的笑脸,听着他们发出的由衷的掌声,我的心是甜的,是课程改革的春风带来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春天。在这十年中,我欣喜感受到,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级教研部门、广大教师及社会各方面给课程改革给予了关注和支持,使数学新课程实施扎实有效,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对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在推行数学课程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为:
1、课程标准的变化:之前的教学大纲,现在是课程标准,改变了课程内容的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注重基础性、体现时代性、反应选择性、强调逻辑性、可操作性,落实三维目标,调成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关注探究性学习,课程功能的发挥,给师生一定的选择空间。
2、课程教学更加注重过程的变化。“把过程作为目标”是十年来课程教学理念的一个极大转变。教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过程不只是手段,过程本身就是目标。过程对于学生获得知识,对于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学习方法,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教师已由单纯注重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转到更注重学生的想法及其来源的过程,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中,重要的是清晰地呈现他们思维的过程,直面思维本身,真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课程功能发生了变化。改变了以往重知识落实,轻能力培养,轻过程的教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
4、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的变化。这是在课改十年后,在教学实施当中,最引起老师们重视和关注的一个环节,就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以前老师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本没有动手操作、动脑分析的机会。现在我们引入了大量的科学探究,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在探究过程当中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得出自己的结论。在学习方式上老师们更加
注重了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的实践和探索。主要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上的转变。
5、课程教学注重对学生即时和全面评价的变化。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面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们普遍认为对学生的评价应全面,尤其要重视对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意识、动手实践能力、科学精神等方面综合素质的评价,不仅要有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的即时评价,在对学生个性潜能,以及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方式的评价方面,也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
6、课程改革十年后确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首先从课程标准开始减负。接下来又从教材减负,从教学减负,其核心的一个减负是教学评价的减负。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