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菩萨庙中学课改总结
课改工作总结
东港市菩萨庙中学
2010.2
自2007年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进入我校,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引起了巨大的变革。三年来,我校课程改革在第一轮基础上稳步推进,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校本培训、课程设置等方面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三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加强了课改领导小组的作用。领导小组吸纳了学校骨干教师和教改积极分子,使学校课改更切合我校教学学际,更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更能为普通的一线教师接受,有力地推动了课改在我校的持续深入。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例会,制定课改计划,稳步实施推进,自觉学习课改理论,认真参加各种课改研讨活动,深入课堂听课,参加教研组的的以评课、说课为主的教研活动,与教师共同探索,解决实际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学校领导的重视对课改的持续深入推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创造条件,努力营造课改氛围。(1)学校图书室增订了各种教学的期刊、书籍、和音像资料,各教研组的活动地点也以图书室为主,营造一种课改的浓烈氛围。(2)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课改培训,到兄弟学校听课、评课、听讲座,参加教育研讨,从中吸取好的经验和做法。认真做好这些教师在各教研组内的汇报交流,促使各种教育观念的有益碰撞。(3)认真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展示活动,全面展示我校骨干教师基于课改理论的实践,探索新课改理论下学科教学和多媒体的整合。(4)鼓励教师撰写课改心得体会或研究论文,结集出刊学校论文集。(5)在学校的宣传橱窗内专门开辟课改专题,传达课改新动向,宣传课改理论,展示我校探索的新成果。(6)利用教师政治业务学习例会,定期介绍课改新动向和身边的好做法,并明确把参与课改探索作为校内各级先进考核的必备条件。
3、立足本校实际,搞好校本教研工作。(1)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以各教研组为主阵地,各教研组每两周活动一次,备课组每周集中活动一次,定期开展课改研究课、示范课等展示活动,以教促研。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培训班,人员进行滚动式,采用集中学习、外出参观、课堂展示等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加强常规工作的检查,尤其重视对教师备课本检查,主要检查教学目标是否体现课改理念,情境设置是否起到作用,是否撰写教后感等,并在学期末进行优秀教案评比。(3)规范听课、评课活动。教研组内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一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课,教研组长每学期对组内教师听2节课,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6节,校中层行政不少于50节,听课纳入学校的常规检查。在评课活动中,无论是上课教师还是评课教师,都运用新课程理论,以教与学方式转变为切入点,以市教研室制定的评课表为基准,深入分析讨论教师的教学行为,关注学生学的效果,通过评课促使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有效性。(4)落实好我校制定的新教师培养计划,建立“一帮一”制度,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5)以课题研究带动课改理论、实践的深入。我校有“对初中学生英语小组学习策略的研究”、“初中化学与生活常识相互渗透的研究”“利用几何画板功能,在课堂教学推进学习方式的转变”等研究课题。(6)以素质教育文件落实为契机,规范执行课程标准,精心组织活动课程,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教师把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放在课堂教学,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校50%以上是青年教师,学校本着“以人为本,着眼课堂”的原则,引导教师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与学生共同成长,享受成长的幸福。(1)创造条件,引导教师参加各种学历、非学历、教学技术、课改研究等培训,提高教师发展的后劲。(2)搭建平台,为教师创设成长的舞台。学校教学开放日、各类示范课、观摩课、讲座展示了教师课改实践的成果,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让教师享受到成长的幸福。(3)引导教师理论结合实践,把课改理论落实到具体的课改实践,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上进行有益的探索。
5、重视做好家校联系。如今中考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家长们关注新课程改革,在质量成为教育的核心问题,让学生全面发展与幸福成长成为学校努力方向之时,我们更需要取得家长的支持、理解和配合。学校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介绍中考动态和学校课改进展,组织家长到校听课,定期收集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各方面了解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的内心需求。在学校开放日、家长座谈会中,家长身临其境体会到课程改革后课堂教学的崭新变化,家长参与学校课改、支持学校课改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二、取得的成绩
1、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进一步的提高。(1)随着这三年课改进一步的深入,教师已逐步融入到课改之中,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并能主动把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教研的热情也越来越高。(2)纵观三年来我校课改实况,教师已聚集于新课改的核心——课堂教学,课堂面貌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教师能以一个组织者、指导者的角色定位自己,教学中多了些沟通交流,信任与和谐;多了些电化投影、多媒体使用、实验观察、物像模型等鲜活生动的教学情境。
2、在学习方式上,学生逐步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自觉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勤于思考乐于探究、讨论交流。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已经开始适应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科研意识有所增强,课改推动着教改和教研。教师结合自身优势及学科特点确立自已的课题,在实践中大胆探索,注重积累和总结,认真反思并把通过研究获得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加以提炼、整理,写出研究心得、体会文章。广大教师深刻地认识到: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在实践中形成自已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与学生共同成长。
三、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1、在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主要集中在教师这个主体方面,部分教师仍然拿着新教材,守着旧观念,用的是老方法;面对新教材的知识体系,内容结构的重新整合和学科间互融开放的变化,面对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革,部分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不足,对新教材怎样教、教什么心中没底,手中没准,难以把握适度,难以驾驭自如,更无法上升到理性高度,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2、中考的质量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的质量观。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广大家长的广泛认同,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而现在对学生多元化的评价尚未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认可,学生的负担过重,影响其全面健康成长,也制约新课程全面推向深入。
总之,实施新课程,每个教师都会有许多好的方法和心得。但是,新课程的路还很长,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总结,经常回顾,用“心”去走好每一步。
菩 萨 庙 中 学
第二篇:菩萨庙中学课改总结
课改工作总结
东港市菩萨庙中学
2010.2自2007年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进入我校,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引起了巨大的变革。三年来,我校课程改革在第一轮基础上稳步推进,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校本培训、课程设置等方面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三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加强了课改领导小组的作用。领导小组吸纳了学校骨干教师和教改积极分子,使学校课改更切合我校教学学际,更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更能为普通的一线教师接受,有力地推动了课改在我校的持续深入。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例会,制定课改计划,稳步实施推进,自觉学习课改理论,认真参加各种课改研讨活动,深入课堂听课,参加教研组的的以评课、说课为主的教研活动,与教师共同探索,解决实际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学校领导的重视对课改的持续深入推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创造条件,努力营造课改氛围。(1)学校图书室增订了各种教学的期刊、书籍、和音像资料,各教研组的活动地点也以图书室为主,营造一种课改的浓烈氛围。(2)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课改培训,到兄弟学校听课、评课、听讲座,参加教育研讨,从中吸取好的经验和做法。认真做好这些教师在各教研组内的汇报交流,促使各种教育观念的有益碰撞。(3)认真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展示活动,全面展示我校骨干教师基于课改理论的实践,探索新课改理论下学科教学和多媒体的整合。(4)鼓励教师撰写课改心得体会或研究论文,结集出刊学校论文集。(5)在学校的宣传橱窗内专门开辟课改专题,传达课改新动向,宣传课改理论,展示我校探索的新成果。(6)利用教师政治业务学习例会,定期介绍课
改新动向和身边的好做法,并明确把参与课改探索作为校内各级先进考核的必备条件。
3、立足本校实际,搞好校本教研工作。(1)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以各教研组为主阵地,各教研组每两周活动一次,备课组每周集中活动一次,定期开展课改研究课、示范课等展示活动,以教促研。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培训班,人员进行滚动式,采用集中学习、外出参观、课堂展示等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加强常规工作的检查,尤其重视对教师备课本检查,主要检查教学目标是否体现课改理念,情境设置是否起到作用,是否撰写教后感等,并在学期末进行优秀教案评比。(3)规范听课、评课活动。教研组内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一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课,教研组长每学期对组内教师听2节课,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6节,校中层行政不少于50节,听课纳入学校的常规检查。在评课活动中,无论是上课教师还是评课教师,都运用新课程理论,以教与学方式转变为切入点,以市教研室制定的评课表为基准,深入分析讨论教师的教学行为,关注学生学的效果,通过评课促使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有效性。(4)落实好我校制定的新教师培养计划,建立“一帮一”制度,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5)以课题研究带动课改理论、实践的深入。我校有“对初中学生英语小组学习策略的研究”、“初中化学与生活常识相互渗透的研究”“利用几何画板功能,在课堂教学推进学习方式的转变”等研究课题。(6)以素质教育文件落实为契机,规范执行课程标准,精心组织活动课程,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教师把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放在课堂教学,千方百计提高
课堂教学效益。
4、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校50%以上是青年教师,学校本着“以人为本,着眼课堂”的原则,引导教师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与学生共同成长,享受成长的幸福。(1)创造条件,引导教师参加各种学历、非学历、教学技术、课改研究等培训,提高教师发展的后劲。(2)搭建平台,为教师创设成长的舞台。学校教学开放日、各类示范课、观摩课、讲座展示了教师课改实践的成果,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让教师享受到成长的幸福。(3)引导教师理论结合实践,把课改理论落实到具体的课改实践,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上进行有益的探索。
5、重视做好家校联系。如今中考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家长们关注新课程改革,在质量成为教育的核心问题,让学生全面发展与幸福成长成为学校努力方向之时,我们更需要取得家长的支持、理解和配合。学校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介绍中考动态和学校课改进展,组织家长到校听课,定期收集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各方面了解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的内心需求。在学校开放日、家长座谈会中,家长身临其境体会到课程改革后课堂教学的崭新变化,家长参与学校课改、支持学校课改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二、取得的成绩
1、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进一步的提高。(1)随着这三年课改进一步的深入,教师已逐步融入到课改之中,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并能主动把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教研的热情也越来越高。(2)纵观三年来我校课改实况,教师已聚集于新课改的核心——课堂教学,课堂面貌发生
了积极的变化,教师能以一个组织者、指导者的角色定位自己,教学中多了些沟通交流,信任与和谐;多了些电化投影、多媒体使用、实验观察、物像模型等鲜活生动的教学情境。
2、在学习方式上,学生逐步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自觉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勤于思考乐于探究、讨论交流。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已经开始适应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科研意识有所增强,课改推动着教改和教研。教师结合自身优势及学科特点确立自已的课题,在实践中大胆探索,注重积累和总结,认真反思并把通过研究获得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加以提炼、整理,写出研究心得、体会文章。广大教师深刻地认识到: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在实践中形成自已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与学生共同成长。
三、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1、在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主要集中在教师这个主体方面,部分教师仍然拿着新教材,守着旧观念,用的是老方法;面对新教材的知识体系,内容结构的重新整合和学科间互融开放的变化,面对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革,部分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不足,对新教材怎样教、教什么心中没底,手中没准,难以把握适度,难以驾驭自如,更无法上升到理性高度,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2、中考的质量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的质量观。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广大家长的广泛认同,社会舆论的正
确导向。而现在对学生多元化的评价尚未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认可,学生的负担过重,影响其全面健康成长,也制约新课程全面推向深入。
总之,实施新课程,每个教师都会有许多好的方法和心得。但是,新课程的路还很长,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总结,经常回顾,用“心”去走好每一步。
菩 萨 庙 中 学
第三篇:石佛中学课改总结
新课改工作总结
石佛中学 2010.2
我校2002年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我们不断思考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位教师把他的潜力变为现实,抓住这次新课改的机遇实现自身的价值。几年来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突出重点,狠抓教师素质、能力的提高,为每一位教师提供最大限度的学习机会。
实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只有树立了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才能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才能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培训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成了学校的首要工作。
一、用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新理念
1.加强理论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经过通识培训,大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内容等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抓好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组织了三个层次的学习培训:一是通读,要求每位教师首先要通读新课标,并写好学习札记,从而使全体课改教师对新课标有感性的认识,从整体上加以把握;二是解读,组织教师对新课标进行解读,使全体教师对新课标能准确地理解和接受,从而对新课标有理性的认识;三是研读,这一层次的学习,要求每位教师能对新课标逐章研读,并结合学习,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2.重视实践培训
对教师的培训仅仅停留于课程理论的层面上还是不够的,必须与教师的教学实际相结合,为此我们加强了操作层面上的培训。我们组织教师对教学中的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反思、讨论、评价,从理论上加以阐述,使教师及时了解国内外教学的现状,领会新课程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从而吸取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并解决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另外,还经常组织教师开展研究课活动,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放大教师的“亮点”,让老师们有成就感。“热爱学校、尊重学生,快乐工作,成就自我”,是作为校长寄语赠送给老师们的。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是教师们的最大愿望,没有一个老师不想干好工作,当专家的。“成就自我”,也是学校所期望的,教学质量的高低就取决于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名校需要名师支撑。放大教师的“亮点”,就是发现教师的长处,采取鼓励、激励措施,在学校内部宣传教师们的成绩,给其他教师树标;在社会上宣传一部分骨干教师,扩大教师、学校的影响力,让教师有一定的成就感。特别是鼓励年青教师展现自己的才能,形成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事实证明,营造浓厚的学习、探究氛围,给老师们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让老师们实现自我价值,是吸引、凝聚老师,提高老师积极性的一种好方法。
3.强化教学常规培训
由于是第一次使用新教材,而且我校参与实验大部分是年轻教师,因此,我校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制订了新的教师教学常规管理的措施和评估要求,切实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开展了“备、说、教、研、思”的系列研讨活动。制订了备课、说课的具体指导意见,下发了备课和说课的方案,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体现新课标的理念,突出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设计;教导处和教研组长每周一节年级研讨课,与教师共同研究,发现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每两周召开一次课改会议,进行总结、反思。通过学习培训,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
二、抓课堂教学主渠道,促教师、学生共发展。
我校课改工作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在实践中求提高,在研究中求发展,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或改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我校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我们把课改的着力点定位在课堂教学的研究上,力求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每节课上,落到每个学生的身上,使每一个学生得到主动、和谐和全面的发展。期初制订好活动计划,建立好活动台帐,开展了“备、说、教、研、思”的系列研讨活动。做到每位教师上一堂课改研讨课,每位教师评一节课,每位教师每月写1篇案例、1篇随笔,每学期写一篇教学论文。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改的主阵地,随着新课改思想的逐步深入,教师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师对自我角色重新定位,课堂教学变的越来越活跃,形式、花样翻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体验。但是,课堂教学特别是非课改年级仍存在着“满堂灌”的另一种形式“满堂问”,还存在着学生参与度不够,实效性差等缺憾。
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我校提出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法。把提高师生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意识作为促进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来抓,并作为一个校级课题进行研究。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善于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做到一个转变——从把问题抛给学生要求学生回答转向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质疑能力,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鼓励学生把问题带出教室,加强小组合作以及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学贵有疑”,问题意识培养的最终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更加有效的主动参与学习,形成良好的思考、学习品质。
三、加强教科研工作,提升办学品位。
我校坚持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把教育科研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在问题中寻找课题,在思路中寻找出路,把思考化为行动,强化管理,重视过程,讲究实效,在领导和教师中树立教育科研主旋律意识,确立课程改革的超前意识,强化教育质量的精品意识,找问题启动,抓课题带动,借制度推动,以教带研,以研促教,激发教师潜心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科研先导,转变教学方式。
教育科研,能有效地推动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是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精教学、懂科研的专家型教师队伍所必须的。
依据任课教师的教学实际,我们研讨确定研究专题,组建课题组。在课题管理中,我们突出重点抓过程性管理。课题组每月组织一次“课题研讨会”,实验教师提交实验研究资料,交流实验情况,听取专题报告,观摩实验研究课。实验进行中,教师对研究资料完善整理,如参考资料、实验课教案、课堂信息反馈、专题报告以及有价值的学生的作业、作品等。
我们认为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教研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有立项课题,教师的教学行为只要有所创造就是在进行教研。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平时的教研活动。为发挥群体互补优势,形成整体合力,我们采取了“集体备课”的方式,在集体研讨中丰富充实自我。各学科根据年级特点建立备课小组,定时与分散相结合,以“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为辅助,即:在利用“集体备课教学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先由初讲教师进行试讲,然后与其他教师研讨教学得失与改进措施,以利于其他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最后,每位教师写出本课的“教学反思”,选择后编入《交流》刊物。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同时强调保持每位教师的个性,避免趋同现象。
2.构建学校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是教育的心脏,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和载体。我校在严格执行新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上好”各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学科课程体系,拓展学科课程的内容。语文课我们增加了写字课、阅读课、口语交际课,英语课增加了口语交际课,这些课程作为必修课,保证了各学科教学目标的完成。
3.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中我努力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校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新的教学模式虽然已经实施几年了,但它毕竟是打破了传统的教法,因此,这也是对每一个参与者知识、能力等综合实力的一次挑战。应该承认,教师的个性发展是不会一致的,所以,他们的参与意识,接受能力、认识态度以及课堂表现就会不尽相同。针对第一届课改研讨会汇集的各种疑虑、困惑,我们在反复讨论的前提下,再次接近杜郎口,走进兄弟学校,寻找问题症结与解决途径。一次次坐下来反思,一次次面红耳赤地争论,一次次阅读领会杜郎口的精神实质。我们将继续实行课程改革,准确把握课改脉搏,不断加强教学实践,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求发展,提升我校的办学品位
第四篇:长安中学课改总结
课改工作总结
长安中学 2010.1 在三年的课程改革实验中,我校能严格按“东港市七——九年级课程改革实验评估标准及细则”的相关要求,认真研究,不断探索,努力实践,开创学校教育教学新局面。
一、在课程改革前期准备阶段
1、学校能认真制定实验方案,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实验组织机构健全,人员分工合理。实验教师培训符合要求,方式,方法科学恰当,培训效果好。做好实验的宣传动员活动,达到预期目的,实验设备设施也得到极大改善,但相对还不够充足。
2、在课改日常教学工作中,能组织好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实践。组织教师学习《课标》,使每个人都能掌握该的教学目标。指导教师“用教材教”的方法,实现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教师与教师间的对话。正确认识教材,恰当处理教材。抓好集体备课,写好学期教学方案,单元教学方案和课时教学计划。课前教师准备周密,课堂教师角色定位恰当,师生和谐、融洽。教学目标具体、明确,符合《课程》要求,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教师语言规范,讲解,指导,提问,启发恰到好处。教学内容取舍符合标准,但延伸拓展不够。教师教学基本功不够过硬,特色不十分鲜明。
二、课程改革实施阶段
1、课改日常教学工作务实、创新、有成效。
(1)学生能有效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方式学习,教学目标达成度普遍较高。
(2)作业布置与批改认真,有层次,学生满意率较高,但在探 究性作业的设置上不十分科学。
(3)教师能做好学生辅导工作,能帮助,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拔高”“冒尖”,发展特长,对有困难的学生能耐心讲解、指点,教师能主动征求学生意见,解答疑难,对学生发展负责。
(4)教师能按要求组织安排考试,能独立设计出符合课标要求的测试题。
2、认真抓好课程管理工作(1)认真组织落实课程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按时上报《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方案》制定符合要求,课程实施过程与《方案》一致,开足,开齐学科。《学科学期教学方案》符合要求,学校有备档,能按时上报《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并及时审议,修改。
(2)教学过程比较合理。学校能保证教师有足够时间和条件备课,教研组长认真对组内教师做好定量和定性性分析,教师无随意调课、串课、丢课、漏课现象。领导、教师听课节数符合要求,重 视学生评价课堂教学。教师能撰写课堂教学反思报告。但质量不是十分理想。
3、做好学校课程管理工作
(1)学校学期末有全体任课教师课堂教学定量、定性综合评价。任课教师、学校有教师作业学生原始评价记录。考试,竞赛符合要求。
(2)抓好校本课程管理,有《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任课教师有《课程实施纲要》,学校有《校本课程评价细则》,能基本 按《方案》实施校本课程,能基本满足师生需要。
(3)认真落实校本研训工作。有具体的《校本研训计划》,校长能做好业务辅导和参加指导教研组开展活动。主管领导能经常参加并指导各教研组活动。集体备课时间有保证,要求具体明确。备课组、教研组,学校能按要求对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典型案例进行研讨、剖析教师个人备课组,教研组,学校逐级提供的问题和案例个数基本达到要求。业务骨干在校内做专题讲座,业务辅导,案例评析,并基本达到要求,全体教师都有教学体会或经验材料。向县教研部门上报的教师教学经验材料不足。学校有与新课程理念相一致的教师教学工作评价考核方案。学校对学生各学科有具体明确的考核。教师对 学生的描述性评价符合要求。学校和教师能关注学生、同伴、家长、社区居民评价反映。学校有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报告册。学校学年末有课改工作形成性和终结性定量、定性相结合的自我评价报告。
三年多的教育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通过课改,教学管理理念更新了,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方法更加先进了,教师的观念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合理了,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课标的复合性增强了,教师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出现在课堂上,教师课堂教学的空间增大了。
转变观念,更新角色。在新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的角色并作出战略性调适,重构面向中国教育未来的发展性角色,与新世纪新 课程同步成长。(1)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变为新课程的创造者。教师积极主动的介入到新课程的研究、开发、设计和实施的系列创新活动中,全力体现课改的新理念:教师即课程。充分发挥个体优势,教学知识的同时,教学做人。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自觉研究新课程理念和课程理论的宏观发展趋势,优化课程理论素养,改善知识结构。不断培养对新课程的研究、设计和整合能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趣味性,学习中学 会自主、合作、探究。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以开放性、生成性和创新性为基本价值取向,改善和优化教学流程,使学生最大限度地突破知识体系。
(2)、由课程知识的施与者变为教育学意义上的交往者。使教师不再以课程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和权威自居。以平等的人格,实现与学生的人际交往与心灵交流。尊重学生自主地位,共享对话。坚守两个理念:民主理念和生本理念。淡化课程实施中过度强化的预定性和统一性,以民主平等的姿态接纳学生主体。并要从人的一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在课程的每个环节中都体现出以生为本,“全人”发展的课程理想。
(3)、由课程分数的评判者变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促进者。评价重点由终结性转向形成性和过程性,引导学生不但求“知”,更要求“法”;不但“学好”,更要“好学”和“会学”。掌握评价的发展性、多样性和情感性原则。以面向未来的超越性眼力去开发学生成长的潜力和可能争取到的新发展,以博大的情怀精心发现并呵护每个学生的 细微变化和潜在的发展,以独具的眼力和襟怀来悦纳学习个体之间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激励每个学生在原有位置上逐渐发展和升华。以心灵拥抱心灵,以激情点燃激情,以肯定和表扬为主,寄寓真切期待的鼓励语,使学生为满足教师的热忱而挥洒自己探索求真的内心激情。激发出学生建立在自主性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构建新的课程观,创新教学模式,探索新的学习方式。(1)、构建新的课程观。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将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课程实施的终极目标。注重课程目标的全面性。同时,兼顾课程内容的完整性、整合性和精选性。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养成科学的态度,形成科学的求知精神和求知方法。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注重校园文化和教师人格化对学生的影响影响。利用活动课程,满足学生参与与社会实践的需要,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认真上好活动课、综合实践课和综合性学习。摆脱“以知识为中心、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变为“以人的生命体验 为中心”的活动建构过程。课程内容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发展需要的“素材丰富,有血有肉的教材”。以学生直接体验为核心、以师生的对话与沟通为载体、以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情景为背景、建立开放的文化建构过程。变“知识传授”为“成功体验、教学情景、学习活动、合作交往”的建构过程。建立与家长的联系,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优化课程结构,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主体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要。
(2)创新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中,注意目标的综合性。不只重视知识传授,更重方法的运用以及情感的激发,技能的培养。注重活动方式的多样性。教学中搞好师生的多边互动,做好师生、生生、师师间的交流。注重交流的情感性。注重过程的探究性。不仅重视学生从教师传授中获取知识,培养技能,而且更重视在教学方法运作过程中,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身的探究和创造性地获取、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从而把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变为探究人类已有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注重选择、使用的科学性。关注与教育相关的科学规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
(3)、探索新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处理好学习方式的几个特点:主动性。变传统教学的要我学为现代意义上的我要学。独立性。摆脱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使学生的学习变为我能学。独特性。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差异性及个性化品质。体验性。强调身体性参与和直接经验。问题性。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强调问题意识的形成及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教学忽略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学习方式,积极探索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学生的学习不能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学,而应把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尽力做到庞维国教授所说的: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 的“能学”,建立在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学会探究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头脑风暴”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把握适当的时间和空间。精心设计有层次性、典型性和创造性练习题。强化合作学习的指导。合作不是一种服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相互交流、相互配合、交流、沟通的过程。注意合作学习中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利用全班教学、小组学习和个人独立学习三种基本课堂组织形式,尊重与欣赏他人,善于倾听他人观点,自信、创造、个性化地表达思想,相互补充、支持与配合,拓展思维。
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学生能参与学习的管理,并在管理中增长知识,学会分析问题,并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表达、运算、操作、交际等综合能力得到空前的提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过于笼统,可操作性不强。
教学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工具或手段。回顾教育史,教学目标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的一个历史轨迹:掌握目标——发展智力——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技能——认知、情感、技能的协同达成。现代教学方法的目标已由单一性的取向转向对全面性发展的追求,既重视 学生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的结合,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相结合,而我们现实的教学中,对知识与技能目标大多可以落实得具体、完善。但过程与方法很难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即使教学目标中写得比较清楚,但实际中根本得不到落实,尤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目标的设定,仅仅成为教案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实际操作中,很少有教师去关注,深入挖掘的人更是寥寥无几。所以说,教学目标出现了虚化的现象。考试中,出现了情感类题时,学生或是不知如何回答,或是回答思路、回答深度不够。
二、教学内容繁、难、旧,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答案太唯一,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新课程不仅具有整合性,更具有精选性。所谓整合,即课程内容逐渐摆脱了“以知识为中心、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发展成“以人的生命体验为中心”的学习活动建构过程。课程内容更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发展的需要。而我们部分教师仍未摆脱传统观念,课堂仍然围绕“知识中心”,从教材中生硬的挖掘知识点,再把知识点进行连接,非要学得系统才算罢手,根本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不研究《课标》要求的深度,只凭以往的教材经验教学。忽视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没弄清教材深、广度的同时,便向学生进行专修式的教育,像培养专家一样,将系统的知识过繁、过难地教给学生,导致两极分化现象。学生因繁而失去兴趣,因难而失去信心,因旧而事倍功半。课改后的教材很多地方已经改变过去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但教者还是把繁、难、偏、旧的知识又补充到了新的课程中,教者费力,学者吃苦,学习效率较低。
三、教学过程过于注重表现形式,忽视学生的发展性。现代教学方法中,强调运作的过程中,不仅重视让学生从教师的传授中获取知识、培养技能,而且更注重运作过程中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身的探究和创造性地获取、掌握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从而把学习和掌握人类已有知识的过程变为探究人类已有知识,发展学生能力过程,所以,在教学中,如何实现学习中的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能否完成学习目标的最主要学习方式。而现行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并没有掌握其实质,只是在教学形式上做表面文章。不管问题是易是难,是否有探讨的价值,便开始讨论。结果,学生纷纷扬扬说了许多,而问题的答案早已昭然若示,讨论只是表面上的一种形式,并没有达到交流思想的作用。有时不管问题是否有深度,有广度,只是下令探究。探究的结果自然是山归山,水归水,没有发展,没有拓延。学生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
四、教学手段流于形式。现代教学手段应用范围日趋广泛。教学视听设备的自动化、微型化、综合化等等,有利地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但教学中也出现一些流于形式的手段。如:几个字就可清楚板书出的问题,偏偏要工整地写到幻灯片上,以此体现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结果自然是费工费力没效率。为追求形式化,运用电教手段时,只是看作一个表演过程,没有真正发挥电教手段的作用。
五、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充分显示出来,教师没有正确的角色定位。教学过程中,仍然有教师唱主角,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百分之百的 权威者,站在居高临下的位置传授知识,课堂以教师传授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学的答案唯一,不给学生思维创新过程,教师一言堂,学生得不到发展的空间。课堂教学仍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过程与方法,过于注重结果。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二维目标,使教学活动仍是穿新鞋,走老路,与课改新理念相悖。
总之,新课改的确使学校工作有了全新的改变,学生也得到了相对充分的发展,但现行的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有待于在下一步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以上就是我校对三年来课改实践的定量与定性的分析,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将发扬长处,克服缺点,不断探索研究,开拓进取,胜利的完成课改实验工作。
长 安 中 学 2010年1月
第五篇:中学课改总结
中学课改总结
本学期,课改处坚持“科研立校、科研强校、以研促教、以研促学”的科研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树立大教育、大教研、大课堂、大课程理念,拓宽教研工作的视野和境界。力争在“成就名师”、“创建名校”,打造学校“软实力”、提高学校竞争力等方面有所突破,学校被评为首批甘肃省普通高中“特色实验学校”,达到了发展教师、培养学生、推出新人、宣传学校的目的。
一、成就名师,全力打造一支精品教师团队1、20xx---20xx三年教师继续教育学分认定工作。300人的学分,材料分装入900个档案袋。一一通知、一一收交,一一解释、一一审核;事务纷繁、工作量大;现已圆满完成审核、上报、整理工作。
2、于20xx年9月1日至20xx年1月31日、近200人参加的教师远程培训工作有序展开。审核、提醒、学前培训等工作按部就班进行。
3、9月9日,举办了培优论坛,表彰了第一批“张掖二中培优明星”,举行了新教师拜师结对仪式。
4、9月19---21日,承办了由“中国教师发展研究会”在我市举行的“中小学班集体建设与德育管理创新”班主任高级研修会议。xx月29---30日,组织高一高二40周岁以下教师聆听著名学者李韦遴《打造幸福完整的教育人生》和段惠民《做智慧的班主任》的讲座,使老师们受益非浅。
5、9月29---30日,在高一高二年级教师及教辅人员中举办了以“翻转课堂和微课程”“衡水中学考察学习心得”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培训活动。
6、以学科室为单位组织进行了新教师汇报课。
7、2014年11月6日(星期四)上午,张掖市教育学会换届选举大会在大成学校举行,根据会议要求,推选第二届张掖市教育学会各学科分会常务理事及理事工作正有序展开。
8、整理全校教师各级职称评聘情况并提交校长,为下一步教师职称评聘工作做前期准备。
9、草拟并实施《张掖二中高效课堂教学评价表》《张掖二中优质课评选课堂教学评价表》和《张掖二中交互式智能平台优质课评价表》。
10、12月4日,根据省教育厅文件精神,安排全体教师参加甘肃省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程。
11、经与区教研室协商,将两年一次的区级评优课(20xx和20xx年已成功举办)从20xx年开始,改为一年一次进行。121、分别草拟寒假致老师、学生、家长的公开信和综合实践活动安排,指导他们过一个轻松愉快欢乐祥和的假期。
二、积极进行教学科研,做学校科研的领头羊1、10月21日下午,邀请张掖市作协秘书长柯英(寇克英)为高一年级部分师生作《读书与写作》报告。10月23日下午,组织了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罗立辉博士后和中国科技大学王永教授为全体物理老师及高一年级优才班同学作和题为《新媒体时代的科学传播如何突围》和《月球探测与载人航天》的科普报告。
2、会同教导处整理我校2007---2014共八年的高考成绩。
3、xx月18---21日,在高一年级教师中开展“交互式智能平台优质课”大赛。本次活动分高考九大科目进行,聘请评委27人,参赛教师48人。该活动有力激发了老师们踊跃使用交互式智能平台的热情。
4、进行了《脑科学与高效学习(第一辑)》编辑、整理工作。
5、xx月上旬,进行了甘肃省新课程改革阶段性总结工作,上报5000字总结材料和电子展版数块。我校被评为甘肃省高中新课改先进集体,单成鹏、张清被评为甘肃省高中新课改先进个人。
6、xx月中旬,组织我们教师参加省第二届“青苹果”微课优质课大赛。
三、鼓励教师走出去,学习与交流,以此深化对新课程的理解。选派卞正东、张述文、丁晓峰、李宏、张之喜、施晓红、王海鹏七名同志赴西北师范大学参加于xx月23日---xx月5日举行的挂职培训和岗位研修。xx月10---xx日,派陈学彪、单成鹏赴民勤一中参加河西五市高中校长论坛。xx月xx---xx日,在金川公司一中举行“甘肃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观摩及专题讨讲座研讨会”,下列老师参加了这次会议:寇俊英、张学君、高文平、张彩萍、吴杰、倪农、何晓云、邵克林、吴晓明、管兵、马晓龙、贺登川、刘旭、邓彦英、金建勇、保世华、杨仟林、尚国栋、张龙、李进、杨文煜。组织并带领本校高一年级全体班主任及天一中学高一高二年级全体班主任共48人赴民乐一中参观学习。课改处工作的有效开展,得到了各处室、学科组、年级部和备课组的大力支持,在此向这些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意见和建议:成立名师工作室(工作坊),以发挥优秀教师专长,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平台,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