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调研报告
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调研报告
阜蒙县第一小学
一、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
1、阜蒙县第一小学位于县城教育路9号,是阜蒙县教育局直属的公办寄宿制小学。学校始建于1943年,现有24个教学班,学生853名。有12名蒙古族教师,109蒙古族学生,15名满族学生,2名回族学生,1名苗族学生。
2、多年来,学校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团结教育政策,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科学有效教学,形成了乐教、善诱、科学、严谨的教风和乐学、善思、自主、合作的学风,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各项教学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美,校园全部硬化美化绿化,有标准化的塑胶操场、水冲厕所和各种功能教室,满足现代化教育教学需求。
3、一直以来,学校非常重视民族团结教育,能够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实施国家《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民族常识课上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的活动。
4、学校设有民族团结教育领导组织机构,校长主抓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深入班级听民族常识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民族团结教育的各项要求,尊重少数民族教师和学生,在各项工作中,注重民族团结。在食堂伙食安排和学校各项各种活动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扎实有效地开展民族大团结教育。
5、学校在四、五年级开设民族常识课程,把民族常识课正式排在课程表,安排两周上一节民族常识课。
6、学校安排一位兼职教师和一位中层领导任课。任课教师有计划、有进度、根据阜蒙县实际制定教案,上课之前教师认真备课、制作课件,两个任课教师互相听课,取长补短,领导深入班级听课,针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在期末对民族常识任课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纳入教师考核成绩。
7、参加上级民教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2016寒假期间,我校组织学生参加民族团结教育方面的征文,三名学生分别获得
一、等奖。上学期,我校还接受了市里教师进修学院民教部门的调研,由任课教师上了一节民族常识课,我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得到了上级的肯定。
8、全校各民族师生励精图治,在新任校长的带领下,正在以饱满的热情,为实现第一小学的腾飞而奋斗!
二、学校一直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任课教师希望有机会多外出学习,进一步探索民族常识课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好地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三、对民族团结教育有哪些建议?
加大宣传力度,如召开现场会、观摩研讨会,推广先进校的经验。
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调研报告
阜蒙县第一小学 2017年11日9日
第二篇: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调研
和静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民族团结教育
工作情况调研
民族团结是党和人民事业胜利的重要保证,是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各民族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证。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政治性强、政策性强,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的必然要求。多年来,**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以“抓学习、求团结、树典型、结对子、思稳定、促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取得一定成效。
一、领导重视,形成推进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的良好氛围
我局充分认识到在新时期开展和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极端必要性和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国家有关民族团结教育的各项规定,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把学校办成党和人民放心、各民族团结和谐的坚强阵地。各校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全员参与,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纳入教育规划和教学计划,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民族
团结教育培训。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运用校园广播站、板报橱窗、宣传标语等宣传手段,对广大师生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民族团结教育宣传,确保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各项工作落在实处。
二、安排课程,落实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要求
1、切实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教材的管理工作。我局规定各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使用的文本、音像教材,必须是由教育部和国家民委组织专家编写制作,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审查专门委员会审定的教材,未经审定的有关民族团结教育方面的资料、图书、音像等一律不得进入学校。目前,各校统一循环使用教育部门下发的教材进行教学。
2、保证民族团结教育课时的落实。我局将民族团结教育列入我区中小学教学课程,纳入统一管理。各校结合实际在现行思想品德类、校本与综合实践课课时中安排,既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散安排。学校都制定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学校教导处能根据民族团结教育计划对课程安排进行调整。
三、四年级以民族知识启蒙教育为主,五、六年级以民族常识教育为主,七、八年级以民族政策常识教育为主,保证了民族团结教育课时、教学内容及师资的“三落实”。
3、强化措施、把握关键、生动活泼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为保证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学效果,提倡民族团结教育与品德、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的整合,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工作中去。
(1)是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本校教学计划,严格根据国家要求开设课程。针对性地实施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课程内容。
(2)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具体教学中,要贯彻“以教材为主,突出常识,联系实际.生动有趣”的教学原则。突破教材的结构局限,结合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心理,先从少数民族英雄人物的故事讲起。如康熙皇帝大有作为,成吉思汗驰骋疆场等。结合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理,向学生介绍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风情,使学生体会到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
教学中,积极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网络、书刊等渠道获取信息,搜集资料,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风俗人情进行了解。在学习中,充分体现学生们的合作精神,打破教师一统课堂的陈旧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各基础学科的民族常识教育因素,使民族团结教育和各相关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台起来。教学中,指导学生了解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思想,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结合本校的实际,努力把民族特色教育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欣赏与参与的过程中,了解民族风俗、地域风情,增进交流,培养学生间的感情。
(3)是联系实际,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促使学生把认知转化为情感和行为。
三、加强管理,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各项活动
各校广泛开展了宣传活动,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宣传教育;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宣传教育;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和中华民族意识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三个离不开”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团结教育;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并能结合学校实际及学生年龄特点,积极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四、不分族别,一视同仁
要求相关学校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履行好教育责任,尊重少数民族学生及教师风俗习惯,使各族学生增进了解,广交朋友,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增进各民族的友谊和团结。教师要用满腔热忱去爱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绝不能因学生民族、性别、年龄、思想状况等方面的差别而歧视、讽刺或体罚,充分体现各民族的平等和对少数民族学生民族习俗的尊重。各校能够加强法制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小养成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维护民族团结的习惯,与一切民族分裂活动作坚决斗争。在“校园开放日”活动中,邀请少数民族学生家长走进校园,加强家庭与学校联系。通过在学习、生活上的关爱,增进与少数民族师生的感情。
五、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不能按时到位,循环使用过程中人不能保证人手一册。兼职教师需要自己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材料,无相关参考书籍。
(二)教材分级不明晰。
六、建议
(一)督促教材及教辅用书到位。
(二)按年龄段细分,配插图,并及时更新。
做好中小学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是当前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将继续努力工作,开拓创新,激励全体师生更加坚定自觉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更加坚定自觉地促进教育改革发展和社会和谐,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三篇: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实施现状专题调研报告
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实施现状专题
调研报告
巴仁乡教育党总支 2012年5月11日
巴仁乡教育党总支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实施
现状专题调研报告
民族团结是党和人民事业胜利的重要保证,是民族地区 繁荣发展、各民族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证。民族团结教育 工作政治性强、政策性强,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的必然要求。多年来,我乡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以“抓学习、求团结、树典型、结对子、思稳定、促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取得一定成效。
一、领导重视,形成推进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的良好氛围。
一直以来,我乡领导充分认识到在新时期开展和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极端必要性和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国家有关民族团结教育的各项规定,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把学校办成党和人民放心、各民族团结和谐的坚强阵地。我校领导班子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全员参与,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纳入教育规划和教学计划,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培训。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运用校园广播站、板报橱窗、宣传标语等宣传手段,对广大师生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民族团结教育宣传,确保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各项工作落在实处。
二、安排课程,落实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要求。
1、切实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教材的管理工作。我乡各校规定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使用的文本、音像教材,必须是由教育部和国家民委组织专家编写制作,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审查专门委员会审定的教材,未经审定的有关民族团结教育方面的资料、图书、音像等一律不得进入学校。目前,各校统一循环使用教育部门下发的教材进行教学。
2、保证民族团结教育课时的落实。我乡各校将民族团结教育列入教学课程,纳入统一管理。各校结合实际在现行思想品德类、校本与综合实践课课时中安排,既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散安排。各学校都制定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各学校教导处能根据民族团结教育计划对课程安排进行调整。小学低年级以民族知识启蒙教育为主,小学高年级以民族常识教育为主,初中以民族政策常识教育为主,基本上保证每班按课程表每周由专职教师上一节民族团结教育课,保证了民族团结教育课时、教学内容及师资的“三落实”。
3、强化措施、把握关键、生动活泼地开展民族团结教 育。为保证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学效果,提倡民族团结教育与 品德、语文、等课程的整合,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工作中去。
(1)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本校教学计划,严格根据国家要求开设课程。针对性地实施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课程内容。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具体教学中,要贯彻“以教材为主,突出常识,联系实际.生动有趣”的教学原则。突破教材的结构局限,结合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心理,先从少数民族英雄人物的故事讲起。如康熙皇帝大有作为,成吉思汗驰骋疆场、学习为维族少年捐肾的汉族姑娘王燕娜等。结合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理,向学生介绍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风情,使学生体会到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教学中,积极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网络、书刊等渠道获取信息,搜集资料,对自己所处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风俗人情加深了解。在学习中,充分体现学生们的合作精神,打破教师一统课堂的陈旧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各基础学科的民族常识教育因素,使民族团结教育和各相关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台起来。教学中,指导学生了解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思想,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结合本校的实际,努力把民族特色教育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欣赏与参与的过程中,了解民族风俗、地域风情,增进交流,培养学生间的感情。
(3)联系实际,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促使学生把认知转化为情感和行为。
三、加强管理,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各项活动。我校广泛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活动,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宣传教育;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宣传教育;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和中华民族意识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三个离不开”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团结教育;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并能结合学校实际及学生年龄特点,积极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四、要求各校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履行好教育责任。不分族别,一视同仁,尊重少数民族学生及教师风俗习惯,使各族教师增进了解,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增进各民族的友谊和团结。各族教师要用满腔热忱去爱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绝不能因学生民族、性别、年龄、思想 状况等方面的差别而歧视、讽刺或体罚,充分体现各民族的平等和对少数民族学生民族习俗的尊重。加强法制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小养成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维护民族团结的习惯,与一切民族分裂活动作坚决斗争。
五、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不能按时到位,循环使用过程中人不能保证 人手一册。任职教师需要自己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材料,无相 关参考书籍。
(二)教材分级不明晰。
六、建议
(一)督促教材及教辅用书到位。
(二)按年龄段细分,配插图,并及时更新。
做好中小学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是当前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我乡将继续努力工作,开拓创新,激励全体师生更加坚定自觉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更加坚定自觉地促进教育改革发展和社会和谐,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巴仁乡教育党总支 2012年5月11日
第四篇:民族团结调研报告
关于县民族团结的调研报告
我县民族团结稳定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民族工作讲团结、抓经济、求发展的思路已成为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全社会的共识,平等、团结、互助、友爱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日益得到了巩固和加强。目前,我县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稳定工作面临新的情况,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对民族团结稳定工作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民族团结稳定工作开展情况
(一)民族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我县少数民族群众与汉族群众、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在风俗习惯、信仰等方面的差异,构成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增多,有些问题会反映到民族问题上来,如果处理不当,将会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为此,各级党委、政府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把民族团结稳定工作摆在首位认真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工作,为全面推进我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多形式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宣传活动
各级党委、政府把党的民族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纳入思想政治工作和“四五”普法的重要内容,由民宗局牵头,宣传、组织、统战、教育等部门密切配合,不定时对少数民族干部、分管和从事民族工作干部开展系统的民族政策理论培训、知识竞赛,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宣传党在发展民族关系中“三个离不开”的的思想,宣传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使“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四个维护的思想深入人心。特别在每年的民族团结宣传月中,大张旗鼓的宣传民族团结,积极引导少数民族群众讲团结、讲互助、讲发展,努力创建团结友爱的和谐社会。
在各民族中还强调:在热爱本民族的同时,更要自觉地强化热爱中华民族的意识,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尤其在广大群众和青少年中进行民族常识的宣传教育力度,构建“小手拉大手,大小有共识,你我互尊重,大家团结紧”的宣传模式,努力营造各族人民相互尊重、团结互助的浓厚氛围。既教育了汉族群众尊重少数民族;也教育了少数民族尊重汉族群众。对少数民族群众不仅要讲关怀和照顾,也要讲义务和奉献;不仅要讲平等和团结,也要讲法制和原则,引导他们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积极承担社会义务。
(三)正确处理民族差异、宗教信仰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宗教问题也将长期存在。民族之间、风俗习惯之间、信教与不信教之间的差异,受到了社会的认同和尊重,各民族群众团结奋斗,为改善生活条件而共同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切实关心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切实关心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农业、畜牧、水利、交通、教育、电力、民族等部门,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加快致富步伐,安排扶持少数民族专项发展资金,共建母亲水窖、沼气村、村村通公路、村村有电视专项举措解决了少数民族发展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大力扶持回族群众发展交通运输业,民族地区交通运输业已经成为当地的回民群众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改善山区民族小学的办学条件,充实加强师资队伍,提高少数民族子女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科技等部门积极开展科教扶贫、科技下乡、举办青年夜校等活动,切实加强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教育和培训。依法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在衣食住行、婚娶殡葬等方面,切实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四)加强民族地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妥善处理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矛盾和纠纷,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妥善处理民族群众间的矛盾纠纷,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保证。县民族局和乡镇党委政府定期对辖区内涉及民族的问题进行认真排查,做到心中有数。对可能发生的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搞好预测,超前做好工作,提前化解矛盾,及时消除不安定因素,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对涉及民族问题的纠纷和事件,采取“特别慎重”、“十分严谨”、“周密考虑”的态度,绝不简单地对待和处理。严格区分民族矛盾与非民族矛盾,不盲目地把不同民族公民之间发生的民事、经济纠纷和民事、经济、治安、刑事案件与民族问题混为一谈。同时,教育广大群众明事理、顾大局,以免被坏人利用,严防别有用心的人蛊惑人心,扩大事态。在处理民族间群众的纠纷和突发事件时,坚持教育疏导的原则,善于把握时机,讲求策略,注意方法,最大限度地团结广大群众,最大限度地打击和孤立极少数坏人,防止问题复杂化、事态扩大化和矛盾性质转化。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处理问题,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于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不论涉及哪个民族,信仰什么宗教,都依法处理。教育引导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当发生影响民族关系的问题时,坚持依照法津规定和正常程序解决,绝不采取过激手段。建立民族矛盾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长效机制,实行月报和零报告制度,并把这项工作纳入了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中加以考核。
(五)重视和加强民族工作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
民宗局是党和政府管理民族事务,处理民族问题的职能部门,在新形势下,担负着更加繁重的任务。结合机构改革,进一步充实了民族工作机构的力量,完善工作职能,设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构社会事务股。各级党委、政府也将民族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工作落实,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党的民族政策和上级的有关指示,认真研究民族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水平。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切实解决了少数干部对民族工作不会管、不愿管、不敢管的问题。我局成立了民族团结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民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民宗局积极牵头抓好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协调处理相关的重要事项,及时向有关方面通报民族工作情况。
二、存在的问题
从全县民族地区来看,总体上民族团结,社会比较安定,但在一些接合部地区、热点难点地区矛盾纠纷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
一是因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而引起的民族心理不平衡和不满情绪或乡村之间、不同民族之间因土地、林场等归属使用原因引起的冲突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因经济利益引起的矛盾和冲突等。特别在接合部地区山林纠纷仍然阻碍民族团结前进的步伐。
二是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在部分群众中偏激情绪和一些错误思想占了上风,遇事便以出格的言语、过激的行为、违法的手段向党和政府发泄不满,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随着城市化建设速度加快,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部分群众的切身利益,相关联的矛盾纠纷比较突出。
三是民族工作经费少仍然是遏制民族团结稳定工作向前推进的瓶颈。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专项经费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目前工作需要,机关正常运转都难以维持,根本谈不上对民族地区的扶持帮助。
三、做好民族团结稳定工作对策
做好民族团结稳定工作,最重要的是增加一笔收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资本,就没主意,光从口头上宣传,口头上重视民族工作,那是浪费纳税人的钱,浪费民族时间,对于民族地区发展,一样作用都不起。民族要讲团结,但民族也要吃饭,饭都吃不饱,就会饥寒起暴心,各种矛盾纠纷就会越来越多。为此要使民族团结稳定工作稳步向前推进,必须加大民族地区经济扶持,就要增加民族工作经费,充分发挥民族工作部门的职能作用,积极向上级争取更多项目资金,加大拾遗补缺的作用。
总之,只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认真研究民族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思路,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就一定会未雨绸缪,见微知著,把民族方面的矛盾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一定会营造出宽松和谐、团结稳定的发展环境,推动全县各项社会事业的不断进步。
第五篇:隆德县第一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调研报告
隆德县第一小学2013-2014学第一学期
教育教学质量调研报告
吴东相
一、教育教学质量现状
我校共有54个教学班,就综合情况来看,全校教育教学质量在逐年上升。历年小学质量检测都居全县前列。
二、取得良好局面的法宝
1、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管理,减少工作的随意性。
2、及时调整、充实学校领导班子,加强班子队伍的建设。
3、加强校本教研,特别是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4、严格工作考核制度,坚决实行教师工作量化考核。
5、严检学校常规工作,加强过程性监控,全校上下抓教育教学质量。
6、以活动为载体,搭建师生展示的舞台。
三、存在问题
1、学生人数多,班额较大,造成管理的难度也大。教师相对工作量较大,患病教师请假人数多,给教学带来了紧张局势。
2、留守儿童较多,关心不够。大部分家长关心子女的学习只停在表面上,不了解自己的子女在学校的情况,回到家里对孩子的监督也不够,更不用说辅导了。
3、个别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过多,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策
(一)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学校质量说到底其实就是教师的素质。教师教学观念的新旧,素质的高低制约着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也制约着学生素质的提高。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如果教师没有转变教学观念,没有高深的文化素质,就很难做到与新课程同行,会被改革的步伐远远抛在后面。“教育成败在于教师”,当前,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要转变观念,认真学习各科《课程标准》及现代教育理念,确立新的教学观,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准;努力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及各种教学法,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派骨干教师到外地学习、观摩,回来上“汇报课”。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教学的点滴经验,勤思考,撰写教学案例、随笔等,常总结反思,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铺好坚实的基础。
(二)抓教研,促进课堂教学。
教学要重视课堂教学,只有增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减少甚至是拒绝无效的课堂教学,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以往,教学停留在旧的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课堂教学变成机械乏味。教师总以为学生没学懂,不放心,因此课堂中教师讲得非常多,讲得非常细,“满堂灌”教学方式成为教师普遍运用的手段。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所以要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是关键。
首先,教师要备好课。一堂优质的课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还可以培养能力。备课要做到以下两点:
1.备教材,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编排体系,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思路、教法及学法。
2.备学生,教师在课前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课堂上学生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应如何处理等都要充分设想。知道了学生该如何学,自己该如何教,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轻松自如,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成绩才能得到提高。
3.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要相信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阅读,去感悟,去思考,去质疑和明辨。要做教学的有心人,组织和引导学生去发现、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为学生营造合作交流的空间、时间和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活动中,教师只能以教师行为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在观察、倾听和交流中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再次,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利用好40分钟。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在40分钟的课堂中,学生的兴奋程
3度和思维活动的水平在不同的时间有着明显的起伏。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分配时间,复习旧知、新课探究、积累巩固、拓展延伸,每个教学环节都要合理使用时间,详略得当,张弛有度,讲练结合,使课堂教学结构达到最优化。做到这样,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了,学生学习负担减轻了,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以活动为载体,搭建师生展示的舞台
教师方面:
1、查看老师的业务学习笔记。
2、收集老师的教学反思和精彩的课例。
3、展示老师的教学技能。
4、展示老师的教学成果。
学生方面:
1、展示学生的作业、试卷。
2、举办各种展示学生的特长汇报活动。
3、评选优秀学生。
(四)抓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而学习习惯要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我们要把提高学生的基础落到实处。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基础知识教师往往以为学生已经掌握了,而忽视了它的重要性和教学的必要性。想提高成绩水平,基础知识至关重要。新课程的实施,我们不断地吸收新思路新理念,但教学绝不能脱离基础,从基础知识抓起,才是结合实际的教学行为。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4学则殆。”教学实践证明,不会思考的人,是不会学习的。对于学生,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能力。学生问得多,必然想得多,问得深,必然想得深。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主体的发挥,提高学生学习质量起促进作用。
(五)加强对学校校本教研的指导。
为了确保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学校建议教师从以下方面选择符合本校实际的课题展开研究:
1、教师如何备课才更有效?课后应反思些什么?
2、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动”起来,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3、如何组织学习小组,发挥小组组内帮扶、组外竞争的作用?
4、如何检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上进心?
5、学生厌学的外部原因及内部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对策?
当然,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学校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有力保证,教学常规的稳定、有序、落实与学校教学质量提高是分不开的。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必须有一整套完善的教育管理措施,使学校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从而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2014年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