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叶城县第一小学民族团结汇报材料
加强民族团结,推进学校德育工作
——民族团结工作汇报材料
叶城县第一小学
2013年11月5日
加强民族团结,推进学校德育工作
——叶城县第一小学民族团结工作汇报材料
叶城县第一小学位于新城中路05院。目前学校有40个
教学班,其中“双语”班33个,学校共有2020名学生,有教职员工108名。我校始终秉承“抓全面,重素质,出特色,促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为主线,加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校的创建工作,学校先后被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授予“自治区级德育达标学校”、“自治区级红领巾示范校”、“自治区级教职工模范之家”、“县级先进学校”、“县级民族团结手拉手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一、开展宣传教育,打牢师生思想基础
营造校园文化,宣传民族团结。
校园文化建设是县一小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一个重要环
节,通过对校园文化的布置和文化氛围的营造,使得校园的一草一木,校园的每一处都富有教育的意义。走进校园就可以看到统一制作有:“四有”、“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八荣八耻”、“三维两反”、“文明道德公约”、“民族团结公约”、“公民道德20字”和“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是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等内容的宣传标语和专题图片的宣传栏14块版面。走进每间教室,都能看到墙上整洁有序地张贴着学校统一制作的宣传牌,内容有:“学生言行七不准”、“三维两反”、“小学生守则”等。教学楼走廊内的34个教学班,每班门口的展板上张贴着同学们自己做的手抄报、自己收集来的民族团结故事、民族团结的名言警句;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每天大课间,好人好事、播放红歌等栏目,从
多方面、多角度及多种形式对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先进事迹、爱国主义…等进行大力宣传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以其丰富的内涵、独特的富有弘扬民族团结精神和培育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文化气息,使每一位师生从每日一踏进校门开始就能感受到学校特有的文化气息。
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思想观念。
学校定期组织广大教职工每周学习《民族区域自治
法》、《民族区域自治条例》、《民族团结知识读本》、《民族团结知识读本》及有关法律法规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等资料,并认真做好笔记,撰写心得,消化理解。同时,学校还组织学生每15天开展一次内容以“非法宗教活动26条界定”、“学生言行七不准”、“三维两反”、“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及现今社会当前形势等方面的政治理论学习,每个月由德育办成员定期或不定期的进班以笔试或口试的形式考查学生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案。通过政治理论的学习,使广大师生正确树立“爱护民族团结,就像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的意识。以“三个增进”为抓手,以“三个人人”为载体,把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与马克思主义“五观”、新疆“三史”和“四个认同”宣传教育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全校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三个离不开”和“两个共同”的思想,大力营造和谐相处、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大力营造抓住机遇、团结奋进的浓厚氛围,形成促团结、保稳定、增和谐的强大合力。
二、丰富活动内容,突出教育特色
开展“手拉手兄弟情”活动。
首先,学校在安排办公室、授课、班级管理时都将教师民汉搭配,正班主任是民族教师,副班主任就是汉族教师,不论在上课、班级管理、双语学习还是共同备课,都为民汉教师提
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目前,有很多教师的双语水平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其次,开展民族团结“手拉手”联谊活动。学校每学期都邀请县四小、县二小的汉校师生近800人参与民族团结“手拉手”联谊活动,学校、教师、学生之间广结对子,互学语言、互学歌舞、互相尊重彼此的风俗习惯,结成“手拉手”联谊学校、联谊班级、联谊学生,大家共同联谊,共唱民族团结之歌,为民汉师生共同进步,增进友谊,共建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丰富师生课外文化活动。
除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宣传阵地大造民族团结的舆论和声势外,每学期都举办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专题报告20多次,消防、防震演练2次,以“民族团结、一家
亲”、“复兴中华,从我做起”等为主题的双语演讲比赛至少4次,以“复兴中华,从我做起”、“我的中国梦”等为主题的征文活动3次,并评选出优秀征文17篇上报县教育局宣教股,各班学生以“民族团结”、“安全知识”等为主题的手抄小报2期、学校火炬月刊报中每期都刊登一些校内外民族团结先进事迹、1次“民族团结”故事比赛,每年春节都选派25名教师参加县上举办的各族群众共同欢庆佳节的社火活动,参加县里举办的各类文艺汇演5-6次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拉近了民汉师生肩并肩、兄弟情的距离,为民族团结教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充分发挥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的作用。
首先,学校创建了德育教育基地。在室内陈列了木碗、毡靴、老式油灯等一些古董,中国历史,现今社会发展鲜明对比图片,我校的发展简介。每次举行主题队会都在这里开展,使学生在中国文化的熏陶中成长;其次,学校把图书室作为一个师生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来抓。五月份,挑选出适合学生年龄
段、知识结构层的民族团结、爱国主义教育相关书籍1000多本,每天安排一个班级学生来图书室借书、阅览,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今天、未来。通过大力宣传和学习爱国主义相关知识,在学生心中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操,同时爱国主义,报效祖国,复兴中华成为每个学生的奋斗目标。第三、每年组织2次近500人次师生去参观烈士陵园、县文化中心等民族团结基地,使得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叶城历史文化传统,深入了解各族人民在新疆历史上的大融合,不断增强广大师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民族团结进课堂,开拓创新显成效
我校配有民族团结5名专职教师,学校开设了《“三维两反”专题教育》,《民族团结》、《新疆》等地方课程进课
堂,双语班每周一课时,普通班每三周一课时,29个双语班和9个普通班,一学期共上1728节《“三维两反”专题教育》,《民族团结》、《新疆》课。保证了课时、人员、教材的落实。首先,要求这三门课的专职教师超周备课,教案由教研组长、负责该科室的教务主任、副校长层层把关批阅,才能走进课堂。其次、学校领导定期或不定期推门听《民族团结》、《三维两反》、《新疆》等专题教育课,及时发现及时解决这些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说课、评课活动,提高教师授课能力。第三、所有教师每周每个班最少使用一次班班通设备,通过班班通将图片、实际案例等多种形式提高这些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习氛围。学校课堂内外时时渗透对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教育学生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及观念,学生通过学习《新疆》课程,了解新疆的发展史,了解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知道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在新疆这个多民族聚居之地,更应该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尊重民族学生。
多年来,我校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无一起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故发生,全校师生互相关心,相互帮助,亲如一家,继续深化民族团结模范校的内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增进民汉师生的互信,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第二篇:2009学年第一学期叶城小学品社教研组工作总结(范文)
2009学年第一学期叶城小学品社教研组工作总结
《品德与社会》教研组是个既年轻又充满活力的教研组。由于我们教研组的大部分组员都是班主任,担任着语数外这些主课的教学任务,因此,有效教研是我们教研组开展工作时所追求的目标。
一 有效培训,帮助老师把握好教材,上好这门课。
《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开设今年已经是第七个年头了,每一年的品社教材都会根据时事和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整。根据这个情况,我们教研组依据教研员徐俭老师的培训,分别对每个年级的老师,进行了有效的备课培训。我们教研组组织了五个年级的老师都学习了课程标准,通过学习让老师们明确了整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要求分工合作,准备好了整册教材的教案,做好资料的积累工作。同时我们教研组把教研员针对各个年级老师的培训资料发到老师的学校邮箱内,让老师们自学。通过老师们的自主学习,精简学习内容、改进学习评价,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养成,从而增进交流。
二 有效参与,为老师搭建平台,提升老师业务水平
学期期初,教研员到我们教研组们学校来听组内课,接到任务后,我们教研组先组织老师再一次地学习区品社教研课题:品德与社会学科中的历史地理启蒙教育与品德教育有机整合的实践研究的有关精神,让每个年级的老师把这些要求深入到自己的课堂中,开学的第二个星期我们教研组就进入各年级的课堂,进行听课评课,让老师之间相互学习,在听课交流过程中推选了一位老师进行上课,其他组员和我们教研组,根据这堂课的特点,共同备课、试教。又组织了全体老师根据教学进度,每个年级确定了一堂课,进行集体个性化备课,集体做课件的教研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每个组员都认真投入,精心备课,共同探讨,都备了一堂高质量的家常课。其中肖怡波老师的《南京》,高嬿老师的《旧物的诉说》等受到了听课老师的好评。同时,教研组齐心协力,在教导主任朱世斐和教研员徐俭,片组长赵明珠的带领下,参与了区2008年第二届“教学新秀”青年教师思品教学评比活动,并帮助肖老师积极参与嘉定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新秀“教学设计与反思”活动,获得了嘉定区第三名的好成绩。
三 有效合作,充实课程资源,让任教老师共享
这学期,我们教研组积极配合市督导的系列活动,一起积累了完整的一套1-5年级的品社教案,课程标准,提供给老师,充实了《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资源。在大家的合作下,现在我们教研组们这门学科的资源很丰富,有1-5年级的教案,部分课件,教材分析等。老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利用好这些资源。
我们相信,在今后的品社教学中,我们叶小品社组会走的更好更坚实。
第三篇:17小学民族团结汇报材料
和谐校园展新貌 民族团结育奇葩
---伊宁市第十七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伊宁市第十七小学始建于1958年,2010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民汉合校的实施方案,学校顺利进行了合校,成为伊宁市民汉合校之一。现有教职工104人,教学班35个,学生1390多名,少数民族学生占总人数的43%,教师103名,少数民族教师占32%,38名党员教师中少数民族教师占42%。伊宁市第十七小学各族师生以团结、和谐、务实、创新的校风,乐业、敬业、精业的教风,乐学、勤学、会学的学风为工作学习目标,以“和谐校园、德润师生”为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以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为育人主线,立足实际,开拓创新,谱写了校园民族团结的华丽篇章。
以思想教育为魂,春风化雨润心田
1、开展“三史”教育,争当学习型好师生
学校党支部始终坚持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严格考勤,纳入考核。班队会坚持做到“五有”即有主题、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考核。坚持利用每周一例会,班队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长会,节假日及寒暑假面向全体师生和家长大力开展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的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新疆各族人共同抵御外侵、共同艰苦奋斗、共同开发建设的光荣历史,引导他们深刻认识新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家园,只有各族人民同舟共济、和睦相处、亲如一家,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牢固的向心力,只有各族人民相互交流、互相支持、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仅开展关于新疆“三史”教育的面对面宣讲活动就达 十场次之多,2012年3月,全校教师聆听了伊犁州党建教研室的李国强老师的“伊犁文化”专题讲座,使各民族教师对历史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加强了各族教生同舟共济、和睦相处、亲如一家的思想基础,加深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认同感,产生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心系团结,积极开展““三个离不开”教育”
学校党支部大力开展以“三个离不开”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团结教育,开展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开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教育,引导各族师生深刻认识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师生们认识到必须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自觉维护校园安定、团结、和谐的大好局面。学校双语教师卖力旦木的父亲因病去世,学校教师从教研组到校领导,无微不至的关心她,为她送去全体教师的一点心意,在她请假期间,六年级的其余汉语教师自觉承担了她的教学任务,每到语文课,大家有时不约而同的来到她的班,卖力旦木返校后,她的班不仅教学任务没有耽搁,学生常规井然有序,这让她感动不已…….我校帕提古丽老师的孩子面临小升初,孩子的语文成绩较弱,已退休被反聘的段继红老师,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为帕提古丽老师的孩子辅导,多少次,夜幕悄然落下,六年级语文办公室里依然灯光闪亮,作为母亲的帕提古丽老师无法表达内心的感激,她只能眼含热泪,不停的对段老师说:谢谢!(热合买提),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点点滴滴,却在民汉师生心理烙下的民族团结的印记。逢年过节,各民族教师总是相互挨家挨户进行探望。由于班子成员重视带头执行民族政策,以身作则,长此以往,“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各民族党员、教师之间相互信任,互相尊重,人人讲民族团结,做民族团结的好人好事。每当遇有民族干部的婚、丧、孩子割礼之事,需要出车出人帮忙的,校领导均予安排,工作不忙时领导还亲自参加,送去组织上的关心和温暖,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各族干部之间的互尊互爱,友好相处的各民族大团结局面,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
3、互帮互助,构建和谐良好的氛围
为便于日常教学的交流,学校开辟双语学习园地,用黑板在门口用民汉两种文字撰写每周三五个词一句话,以利于民汉教师互相学习语言,同时每周利用半小时时间,专人负责学习,定时测验等,提高了民汉教师日常沟通,现在,校园里师生见面听到的是那熟悉的“你好”“亚克西米瑟斯”老师们说:互学语言不仅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还便于教育教学的沟通….我校四年级的玉苏普学习有些吃力,加之父母离异,他和爷爷相依为命,生活窘迫,为此,他产生的休学的念头,还经常逃学,德育处得知他的情况后,及时找到他,和他谈心,为他减免了学费,并送去了新校服和学习用品,加上班主任教师的辅导,使他重新树立了自信,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他对他的少数民族小伙伴说:我喜欢这所学校,这里的老师真好…..以教研促教学 催生民汉教师新的教育实践智慧
“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面对知识多元化,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要求。走科研兴教之路,才能够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1、共同研讨促教学:集体备课是我校建校伊始沿袭下来的良好传统,目的是使同学科教师发挥集体优势,达成资源共享。以学科组长为主、其他教师为辅备全册的基础上改为每人分备一个单元,提前拿出教案,然后大家商讨、切磋,添加了个性化的内容,为40分钟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学校在研讨活动中,力图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坦诚、开放的人文对话环境,在问题的探讨中引发教师教研碰撞,在积极的互动中撩拨教师的心智,帮助教师对已有认知、信念的解构,从而催生出新的教育实践智慧,并努力使教师感受研究带来的的快乐与职业成就的幸福感。
2、以互帮互助为抓手:我校教师积极开展教师结对子以求共同进步。学校制定了民汉教师结对子实施方案。以年级为单位,按同年级、同学科的民汉教师结对子,并签订协议书,班与班结对子、建立友好班级。学校开展了民汉班级“二帮一”结对子活动,结对子双方建立团结协作、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合作共识、融洽和谐的关系。通过各种形式的“结对子、手拉手”互助活动,促进民汉教师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先进的教学理念,高超的授课艺术带来了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带来教学行为的转变。在麦尔哈巴老师的课堂上,教师规范的板书征服了教研中心领导;我校闫芳教师所带的少数民族双语班,部分孩子的汉语水平特别低,有时无法交流,闫芳老师不厌其烦的用汉语夹杂着维语一遍遍教授,在她辛勤的努力下,学生的期末成绩名列全年级第一。2013年10月,艾比拜、闫春老师报名参加乌市双语课堂教学大赛,由于时间紧,听课组的老师们以及师傅不厌其烦,哪怕是放弃了周末休息日,帮这两名双语教师进行授课指导,最终他们带着感动以及全体语数教师的辛勤汗水获得了全疆特等奖和一等奖的好成绩……充分体现民汉教师相互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喜人景象。
近三年以来,广大教师深刻认识到了民汉合校的好处及团结稳定促发展的长远意义,从而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同为伊宁市的繁荣发展和教育教学增光添彩。
以多途径为载体 播撒民族团结种子
1、抓住课堂为主阵地:“百年大计,育人为本”,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会做人,都能成才,在以“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新疆”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中,学校组织开展了师生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教育活动。如开展了“读民族团结书籍、唱民族团结歌曲”活动、学生阅读《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画说民族团结故事》等书籍、学唱红歌《一家人》、《新疆新童谣》等歌谣、2013年5月民族团结一家亲演讲比赛在我校拉开帷幕,各年级学生踊跃参加,讲述了一个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为提高双语教师的表达能力,我校举办了“爱祖国、爱家乡”少数民族教师汉语水平大赛。通过用汉语朗诵、演讲、展示才艺等环节活动,引导了教师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提高了汉语水平。
2、突出以活动为载体:在““增进团结、推动发展、构建和谐”主题的教育活动之中,我校大队部组织开展了 “我们是一家人”、“民族团结一家亲”“长在国旗下”等主题班会。同时以年级组形式进行了“爱祖国,增团结”墙报展,共展出了手抄报、书法、绘画等,共计360多份。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宣讲,校领导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对全体师生进行了四次宣讲,共度民族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我校始终把各大节日作为加强师生民族团结的良机,如元旦、庆三
八、肉孜节等,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如在4月的纳吾肉孜节中,结对班级开展了联谊会,各族师生共同吃肉孜饭,载歌载舞,在欢乐舞蹈和歌声中,加深了各民族师生的相互了解,增进了团结友爱。在每年五月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中,党支部开展了”加强民族团结 构建和谐校园”系列主题教育,如开展了民族团结从我做起、争做民族团结小卫士主题班会、每周一首红歌、学习伊犁简史、家长学校教学开放日等活动,全校教师在得知我校体育教师塔伊尔患病急需用钱时,全体教师你50,她100,短短半天,为塔伊尔老师筹集到了5000多元,当校领导把钱交到塔伊尔的手中时,这位刚强的维吾尔汉字眼圈发红了….携手共育,硕果累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我们各民族师生的共同努力,无论集体和个人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百所德育名校”“自治区写字试验校”“伊犁州德育达标校”“伊犁州精神文明先进集体”“伊犁州民族团结先进单位”“伊犁州绿色学校”“伊犁州红领巾示范校” “州级先进基层党组织”、“伊宁市中小学评估示范校”“伊宁市民族团结、军民团结先进单位”“伊宁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伊宁市优秀党支部称号”等殊荣。教师、学生个人获奖举不胜数,捷报频传……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我们愿意传终身学习之道,燃人生成才之火,用我们的热血丹心铸就民族团结之魂,绘制伊宁民族团结美好的蓝图,让校园民族团结奇葩越开越多,越开越艳!
伊宁市第十七小学 2014年5月30日
第四篇:乌什县第一中学民族团结教育汇报材料
乌什县第一中学民族团结教育汇报材料
我校是一所以维吾尔族学生为主、其他民族学生占一定比例的中学学,在校教职工217人,汉族教师11人;在校学生2324人,民族学生279人。长期以来,在校党支部、校领导的有力领导下,全校师生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狠抓民族团结教育,特别是在每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之际,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民族团结之花在我校处处开放。
一、大力加强“五观教育。”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祖国、建设新疆的生力军。新疆是一个民族地区,宗教氛围浓厚,特别是一小撮民族分裂分子大肆鼓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与我们争夺下一代。在校党支部的直接领导下,校教导处每学期都制定了详细的学期工作计划,对学生的“五观”教育加强了力度,把“五观”教育,特别是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贯彻于每个学科之中,教学中要求老师将民族团结、精神文明溶入课堂中,时时渗透对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教育学生稳定压倒一切,在新疆这个多民族聚居之地,更应该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尊重民族学生,特别是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内容。初一至初三年级、高一至高二年级还增设了地方课和民族团结课,可以自选教材,给同学们讲授《新疆地方史》、《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等课程,使学生从小就了解新疆的发展史,了解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使他们人小就知道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他们从小就知道新疆的历史就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抗击侵略的历史;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热爱家乡,奋发图强,长大以后建设和保卫家乡。
二、民族团结教育形式多样
民族团结教育是一个深入、持久的教育过程,我校突破了“红五月”的框框,把民族团结教育贯彻于每一个学期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1、利用校广播室加强了宣传力度。校广播室在每周的一、三、五宣传教育中专门开设了“民族团结幸福花”的小专栏。负责教师把民族团结政策、宗教政策知识以及自治区近几年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取得的巨大成绩,通过宣讲、事例、所听所看向同学们宣传;各班小记者踊跃投搞,把身边发生的和报纸上登载的民族团结事例记载下来,通过广播向同学们宣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每位同学都逐渐地认识到:影响新疆稳定主要来自于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反对迷信、反对宗教,为保卫边疆、建设边疆贡献自己的力量。
2、每学期校教导处还安排了“民族团结”为主题班会课,要求班主任详细备课,用事实讲政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谈想法、谈感想,通过写心得体会表达他们对民族团结的期望和展望。
3、举行“民族团结”板报、墙报展和“民族团结”知识竞赛,五月是民族教育月,我校每年五月团委、少先大队都要举行板报墙报展,举行全校间的知识竞赛,使他们通过这些直观生动的活动,把民族团结教育落到实处。
4、组织学生参观我县举办的“民族团结”图片展和“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成果展。组织学生参观民族团结教育基地。通过先进人物的精神教育我们下一代,使他们真正明白民族团结是建设家乡、繁荣家乡的保证。
三、我校针对“三股势力”从事非法活动的种种表现和惯用的方法,有针对性的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1)定期对教职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检查和反省自己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麻痹大意思想。时时刻刻警醒全校职工,自己所肩负的历史重任和人民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
(2)定期开展关于反对民族分裂、加强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维护祖国同意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始终明白一个真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这种与家长沟通的方式做家长的工作,告诉家长:“我们的未成年人为什么不能信仰宗教”、“为什么不能参加宗教活动”。我们要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和配合。
(4)在节假日期间派出教师指导我们的学生过一个有意义的节假日,同时也防止我们的学生带着好奇、被引诱的情况参加宗教活动。紧紧抓住青少年学习科技文化知识,远离宗教。我校从实际出发先后举办过军训、科技小发明小创造培训,吸引了很多的学生前来参加。(5)利用每周升旗仪式的大好时机,举行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听老干部讲故事等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这种让我们的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就接受了教育的方式比单纯的讲解更富有教育的实效,更让学生所接受。
通过一系列长期性的活动开展,使我校民族团结蔚然成风,各民族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一步。全校近2359名民族学生和191名民族教职工,没有一人信教,没有一个封斋,没有发生一起破坏民族团结的人和事,全体师生水乳交融,融为一家,有效地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
虽然,我校民族团结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后我们将会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的民族法律法规,维护各民族干部特别是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合法权益。一如继往地将民族团结教育推向深入,为乌鲁木齐的稳定和发展、为乌鲁木齐的民族团结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叶城小学一年级学习准备期工作总结
一年级学习准备期工作总结
嘉定区叶城小学
幼儿园的孩子以游戏活动为主,而进入小学后则是以学习为主,每节课有35分钟,许多一年级新生都会感到不适应。为了使一年级学生尽快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从本学年第一学期起,全市小学一年级入学初期都设置了2—4周“学习准备期”,放慢学习进度,着重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师生情感交流。这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在小学启蒙阶段的具体体现,也是对适龄入学的孩子认知规律及教育规律的有益探索。
一、学校具体做法:
如何来落实好一年级学习准备期这项工作,我校也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召开新生家长会
学校的任何工作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为此,在9月1日新生报到的当天,我们就召开了一年级新生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学校作了学习准备期的说明,使家长明确了此次调整一二年级课程的原因,了解到在新生入学初期将安排2—4周的“学习准备期”。在这段时间,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科的教学内容均发生了变化,进度放慢了、内容减少了。在准备期中,加强了小学与幼儿园的衔接,变以往重“知识传播”为重“兴趣培养”,让学生在活动、游戏中顺利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培养。教学活动在学期之初已取消,取而代之的是趣味游戏,通过儿歌学习和集体活动,让一年级学生感到成为小学生是很快乐的,并让他们从进小学课堂的第一天就喜欢学校,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重视教师培训
1、召开一年级教师会议
学习准备期的真正落实者是一线的教师。为了转变教师的观念,引导他们接受新的理念,校召开了全体一年级教师会议,布置“学习准备期”的具体工作。会上要求一年级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多样活动,重点围绕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师生的情感交往等,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消除对新环境的陌生感,产生愉悦情感,让学习充满快乐。会上,大家还就“怎样保持学生35分钟的注意力”展开了讨论:一年级新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爱玩是他们的天性,注意力难以保持是他们的年龄特点,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模式化教学是不符合儿童天性的,也不符合课改要求的。为此,可把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引入到教学之中,使学生热情地参与到学习中。因为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是孩子获取经验,发展智能的妙方,教师应在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用眼看、用耳听、动手做、动脑想来学习知识。根据刚入学孩子的心理年龄特征,他们的注意力只能保持20分钟左右,因此,可以尝试着在课上到一半的时候,带着孩子动动手,动动脚,做一些有趣的“课间操”加以调节,以确保学生接下去的学习能顺利开展。
2、开展教研活动
教研组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由组长组织大家开展对课程调整意见的集体学习,认真学习《学习准备期教学指导意见》,确保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关于小学低年段(一至二年级)课程调整方案》中关于学习准备期的相关精神。
(三)落实课堂实施
在9月18日,由一年级语文教研组长在学校语文教研组中开了一堂课语文研讨课。课堂上教师以游戏的形式贯穿识字的始终,用猜谜的方式加强对生字的记忆,满足了孩子们爱玩的天性,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将枯燥无味的识字融于趣味游戏中,给孩子们带来了学习上的收获。老师的微笑、点头;“好!”、“不错!”、“你真棒!”、“你真聪明!”一句句夸奖声;同学的掌声、羡慕的眼神,更给他们带来了心灵上的愉悦。另外,对于学生读书方式、读书姿势、认真倾听、大胆发言、大声回答、文明游戏等习惯的培养也有机地渗透在课堂中。整堂课体现了设置学习准备期的初衷。
二、实施中的困惑:
一年级的教师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把握好了学习准备期教育教学的“度”,他们更加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师生关系的融洽上了。但是在准备期的实施过程中,他们也遇到了一些困惑: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家长的学历层次也参差不一,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各不相同;他们来自不同的幼儿园,所掌握的知识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在掌握所学知识上差异较大。相同的知识点,有的学生没教就已经会了,有的学生课后补了好多次,仍掌握不好,因此课堂上往往会顾此失彼,照顾到了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困难生跟不上;照顾到了学习困难生,别的学生又思想分散了。
此外,语文教师反映:入学准备期的学习任务相对简单、轻松,学生愿意学,也学得快乐。可是,接下来的“读儿歌识字学拼音”则感觉一下子难度增加,任务加重,学生很难应付,学习起来相对要吃力些。数学老师认为今年准备期的教材有的是将去年的两课合并成一课,容量比较大,35分钟时间内既要教学相关知识,还要书写数字,觉得来不及完成。
三、今后的设想:
今年的学习准备期结束了,但我们的工作还没有结束。一年级的教师要及时地总结学习准备期的所得、所失,给明年的一年级教师留下值得学习借鉴的宝贵经验。把兄弟学校成功的经验,提供给本校教师学习,不断提高我校教师的业务水平,为明年学习准备期的顺利开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2007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