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初中生物新课改的几点思考(精)
关于初中生物新课改的几点思考
李亚宁
文件编号:1003-7586(2007)10-0057-03
21世纪,以全球化为特点的知识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的竞争,其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培养成功与否,将取决于教师如何改革和设计教育。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为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是世界各国迈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大基础教育中的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大批科技人才势在必行。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关键的环节。结合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实践,就初中生物新课改,浅谈几点思考。更新教育观念,始终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教学始末
理解教师,改革传统的教师观。当今科学的发展,教师已不再是学问释疑解惑的“裁判”。在今天,知识的存在形式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学校显然已经不是惟一的知识来源,信息知识就在身边,学生可以通过周围丰富的媒介,多渠道不断地学到新知识,在这方面,学生已经走在时代的前列。今天,实际上师生两代人都面临着竞争激烈的社会化的“自然选择”,面临着从“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艰难抉择。教师和学生一起,正在经受一种整体性全球化的社会变迁的挑战。竞争全球化的社会,要求下一代从小就要养成应变能力,独立地去做出判断和选择,主动地去适应社会。就此而言,他们对新文化会有更多的认同,没有旧观念、旧框框,轻装上阵,教师不得不重新界定学校中教师的作用,重塑新的师生关系。
教师抛弃了传统的决定者的角色,成为学生思想情感的反应者、学习活动的咨询者和合作者,认为学习活动需要整个人(包括躯体、情绪和心智等方面)的参与,而不仅仅是心智的投入。因此教师要真诚地接受学生,对学生表现出来的情感,不做评判或训导;学习是自我发起的,教师不能单方面地施加压力或强制。教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要做的事是帮助学生澄清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帮助学生安排适合的学习活动与材料;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材料的个人意义;维持着某种学习过程的心理氛围。可见,非指导性教学观倡导的课堂氛围非常适合学生的自主探究,也就是说,教师只有具有了这样的非指导性教学观,才可能开展较好的探究教学,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教师要理解学生,改革传统的学生观。学生不再是“无心、无我、无情”的学习机器,而是富有天性和个性色彩的主体。因此,素质教育强调让学生整体发展、全面发展和生动活泼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能力,培养具有个人特色的探究精神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一种独特的学习方式,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根据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生物教学要养成一种良好的学风:严谨、和谐、拼搏、创新。还要形成一种基本的学法:强化自学意识,养成浓厚兴趣,敢为他人之先,勇于知识创新,树立远大理想,磨炼意志品质。生物学教师也要有一个基本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创设激励情境,着意培养能力;重视创新思维训练,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教师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建立民主的生物课堂,实施合作教学。创造和谐、活跃、热烈、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这就是倡导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明确是“互动”,那就不是“被动”;因此“互动”必然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学会学习。摈弃那种“我讲你听”的被动式灌输,互动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为他们创造一个与教学相符的民主氛围,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师生交流中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实践中发展能力。
生物课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实物、标本、模型、图表、演示等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或通过提示观察的具体要求(顺序、颜色、结构层次、排列、反应特点等),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观察比较。宏观上面向全体,微观上因材施教;树立知识学习和智能发展相统一的教学观,倡导教学民主,建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师生建立了民主的生物课堂,还要拓宽教学活动的时空观,建立教学过程的开放观。随着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生物课程的设置已从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扩展到发展课、综合课、社会课;学习空间也从课堂延伸到家庭、社会直至大自然;学习时间已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校外,直到一切可能接受社会、自然信息的时机。形成教学开放观的“教学规范”,从“灌输中心的教学”转型为“对话中心的教学”。真正的学习不能停留于单纯的知识的记忆,而应当是学生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建构,这是一种交互作用的能力观。学习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也是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是孤立的,总是处于一定的情境之中的。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生物学教师必须开发、开放教学过程,根据生物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寓教于乐,有效地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拓宽生物教学的方法和渠道。
教师要拓宽教学的时空观,还要确立学生主体活动在教学中的地位,生物学教学与学生活动可以有机的结合起来,只要加强生物课特点的分析,其主体活动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其实是非常丰富的。生物教学强调探究,强调学生的活动,借助活动来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这在客观上保证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塑造和建构了学习主体。只有在各种各样的生物实验活动中,学生才自始至终是自觉主动的行为者,而不是教师的追随者,才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究、操作、体验活动,学习才具有了主动探索大自然的意义。通过学生自身的自主的思考活动,可以了解知识获得过程、经历知识价值生成过程,从而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不是机械接受和背记知识结论。
更新教学手段,转变评价观念
现代教育手段在当今教育和未来教育中应发挥特殊作用。现代教学媒体在生物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传统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它能增大教学容量,开阔学生视野,诱发学生思维;它使生物课堂更精彩、更生动、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并对网上资源进行开发、利用,重视网络对教学的影响。
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以“分数高低”的评价旧观念,应向“素质鉴定”观转变。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保护并发展学生的个性。
在评价范围上,应从片面地只限于智能范围的单一性评价向全面的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方面的综合性评价转变。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评价。例如,可评价学生对探究活动的态度是否积极、能否根据观察或生活经验提出问题、能否根据问题提出假设、能否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实验,能否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能否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与交流、能否独立思考和是否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等。在评价方法上,要从以考试测验为主、片面强调定量分析向注重观察与调查、了解内在因素的定性分析转变,要注重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特别重视形成性评价。例如,对于学生所做的实验,不仅要看其结果,更要看其过程。
在评价功能上,应从片面强调刺激学生的个体竞争意识功能,向注重激发学生的团体竞争意识和自我竞争意识的功能转变。
教师要积极推进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应该在学习活动开始前,针对整个项目或活动的实施过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可以建立学生学习日志或生物实验档案袋,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发展变化;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比如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
教师要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各种评价方式,通过多种评价方法和途径,不断积累评价资料和数据,例如: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制作的标本、实验的记录、每天写的生物观察日记等,形成对学生信息素养的综合评价。改变命题考试的评价方式,改变单一的对学习成绩中如生物实验操作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应采用多样的试题形式和要求,既要检验学生对生物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应检验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如查找网络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个性特长和创新意识。教师要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恰当结合,形成对学生学业成绩的综合评价。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教学是双向的过程,在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也是教学质量突破的一个关键。教师要积极向学生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使他们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3.1 培养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在生物学习中就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要体现在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的目标、进度和评价标准,如在观察动物生活习性的实验中,要得到什么样的结论,自己要达到了解动物的什么程度,学生自己要心中有数,目标明确;二是体现在学生制定各种“学习策略”,如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制定学习、实验、结论的方案,采用什么方法去研究等;三是体现在学生从内心体验感悟中形成内在的学习动力,比如,在培养植物的过程中,对花草树木的顽强生命产生伟大意义的体验感悟,培养对自然生命的感情,产生绿色环保的意识;四是学生自我的调适和监控。
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
3.2 培养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比如,成立几个野外生物考察小组,不同的小组进行生物学习研究,分组对学生的考察效果进行评比,让学生在团队的共同研究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
在当今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要取得成果不是单个人埋头奋斗就可以产生的。在多元化的时代,要借助能够运用的所有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3.3 培养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生物学习中十分引人注目的方式,跟生物课的特点接合紧密。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实践与策略之一,改变教师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是培养探究能力的关键之一。例如在学习“生物的特征”时,可以带一盆鲜花和养有几条金鱼的小鱼缸进入课堂,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教室中联系自己平时的一些生活经验,用自己的眼睛去认识、感受自然,比较生物和非生物的差异,大家一起讨论出生物的特征。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这种实践性的探究,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充分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掌握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可见探究性教学是当今生物新教材改革的重要方面。学生的能力也是社会对人才要求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线教师,要积极去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一项复杂的劳动,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需要有更多条件的配合。例如,良好的教学设备和实验条件,师生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家长的配合和支持等。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们观念的改变以及意识水平的提高,相信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会越来越显现出来。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生物学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的倡导学习化和终身教育的知识经济时代,是广大生物学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课题。面对知识的爆炸、科技的加速发展,生物学教育也将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如何与网络进行融合。但只要教师认识到教育是在社会中存在和发展的,认识到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通过培养人来为社会服务的,而只有当它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时,才能最终实现它的价值。教师就会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探索“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能减少甚至避免走弯路,早日实现“科教兴国”。
第二篇:初中生物新课改论文
论教改后的初生物教学
首先,实施新教材,课堂教学要有新观点、新方法。
1、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注重开放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体系。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的课堂气氛是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现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虽然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但这种统一的实质应是交往,是知识、信息的交流。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授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基础教育改革要求课堂教学不再是封闭的系统,不能拘泥于预先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始料未及的体验,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我们周围的生物世界、探索生命的奥秘……这一切的一切不能仅仅是教师的解说,可以这样说,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每一节课堂教学都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只有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开放性的学习才能真正使我们发展性的了解生物世界的所有科学。
2、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
素质教育已经在社会中形成了潮流,为了适应这一要求而实施的新课程标准也已隆重出台。教师以往的教学经验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必然要进行角色的转换,切实地更新教学的理念方法,自觉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学相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生物学奥秘包罗万象,新教材安排了形式各异、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应注重分层次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积极创造和谐的育人氛围,使每名学生都树立信心,扬起理想的风帆。热爱大自然、关注生物、维护生态平衡等等,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完全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培养。新教材每章节前的情境解说图片,以及每节“课外阅读”,反映现代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生物学联系生产实际应用,均能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促进了学生作为普通公民公民应具备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形成。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论题。素质教育是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方式,重视学生学业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品质、性情、个人条件、应变能力和个人价值等方面的全面教育。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中学生物教育改革的目标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能力。我们应立足教学第一线,根据自身、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切合实际的教研和教改活动,真正树立起“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观念。
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活泼机智,应有较强的临场应变能力 对初中生而言,学习的动力仍然主要源于兴趣,也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主动学习。如果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课前准备不充分,教法单一,上课照本宣科,语言平淡无力,则必然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或思想开小差。所以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充分准备各种教学用品,搞好新课的导入,尽量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语言力求风趣幽默,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事实证明,一个神情严肃、古板的教师,其课堂气氛也大多是死气沉沉的;而一个风趣幽默的教师,总是受到学生的欢迎,成为课堂上学生注目的焦点。在很多时候,教学的内容难免有些枯燥,使得课堂气氛比较沉闷,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的活泼幽默,往往能收到奇效。比日,在给学生上人体的激素调节,在讲人体有哪些内分泌腺及什么是激素时,会有某些学生显得没精打采,便转移话题,说前不久播出的电视剧《汉武大帝》中出现了一个很好笑的错误,因为剧中的司马迁竟然长了胡须。有的学生懵了:司马迁是男人,男人长胡须,这错在哪?司马迁受过宫刑,这个学生一般都知道,但什么是宫刑,为什么受宫刑的男子不会长胡须学生却不一定知道,于是便很自然地把话题引到人体的内分泌和激素的作用上。这时,你可以幽默的说:“看来不懂得生物学知识,还会有人闹出太监生儿子的笑话呢!”全班学生一下子都笑起来,困意一扫而光。由此可见,教师的机智幽默就象课堂润滑剂,在活跃课堂气氛上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三,应广泛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科学是一门与实际联系十分紧密的科学,生物教师在课堂上绝不能照本宣科,而应广泛地联系实际,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这必能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关注食品安全”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将自己平时吃的零食(带包装)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对这些零食进行分析研究,学生们经过认真地观察和思考后将自己的发现在班上进行交流,然后我再让学生谈谈在生活中如何注意食品安全,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一节课下来,学生人人感到收获不少。我在每节课上几乎对每个知识点,都尽量做到联系实际,如学习细菌的知识,就联系食品保鲜技术;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就联系农作物的增产技术;学习植物的生殖,就让学生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学习青春期发育的知识,就为学生具体讲解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学习人的呼吸系统,就联系吸烟的危害、煤气中毒的急救等;学习人体的血液循环,就联系各种心血管疾病、义务献血等……事实说明,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联系实际,就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手与脑都“活”起来,也让课堂“活”起来。最后,新教材要求教师要改革评价方法。
从以往中学生物教育教学评价来看,评价着重关注期中、期末的相对评价,忽略对学生平时学业的绝对评价、诊断评价、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特别是学生在实践活动、兴趣、思考力、判断力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增加平时的绝对评价,激励和改造学生的素质,也使得生物教育教学评价更合理更科学,保证和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的发展。
教学改革的教学评价,是从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来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转变为运用多种方式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以学习成绩的好坏论成败,而是要看其各方面的发展与变化。要面向全体学生,学会从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去看待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常识教育的观点评价学生。要尊重学生,不能轻易对学生进行否定。
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肯定,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同时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课堂上教师要巧妙提问,有时要故意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使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也能回答出来,或在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下基本正确地回答出来。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得到肯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是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常用的方法。
第三篇:新课改反思之初中生物
新课改反思之初中生物
策源乡学校 谭颖盈
从培训到现在,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课程改革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但由于对新课改的精髓领悟不够透彻或因为传统教学的影响,在新课改的路上也出现了许多不足的地方。我个人认为新课改的精髓应是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积极性。课改的每一步都应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入手,否则将只是流注于形式,华而不实起不到什么作用。我们要从根本做起,狠抓学生的习惯与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一种学习习惯,形成一种学习风气。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初中生物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生物问题的空间。因此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更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生物教学情境中,从社会实践、情感价值观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对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反思,我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反思师生角色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二、反思备课
反思备课,也可以体现在教案上,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教学设计,是针对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教师根据以往的经验预设的解决方案。课前反思为教学实践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是有备之战。也培养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想象预测能力,从而达到一个最佳的教学方案。有效备课主要从这么几方面入手:教学目标、学生学情、深挖教材、资源准备、框架内容、过程安排、练习准备等。同时,也就要求教师对课程内容、地位等发面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三、反思教学设计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具准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学习“应激性”概念时,我先做一个简单的小实验:用黑板擦敲打讲台桌发出声响,结果学生循声观望,这一情景引入后,我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很容易得出应激性概念,“声响”是刺激,“观望”是反应,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现象就是应激性。事实证明,这种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能将抽象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东西,比一味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
四、反思教学过程
新课标提倡 “探究式学习”。体现在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的训练;加强了对学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要求;知识总量减少并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术的内容。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研究能力,有丰富的教学设计方案和知识储备,能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障碍,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
五、注重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在一节课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及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回忆性反思,能够积累经验,优化教学方法,发现问题并激发教师的潜能(灵感)。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还要通过课后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对话,培养了教师的能力,提升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加强了教师对专业知识的积累,使教师由实践型向经验型、钻研型转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反思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特别是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过程中是多么重要的事情。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生物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还有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生物教学反思对生物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生物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是教师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的重要途径和创设有效教学的必要的条件。
第四篇:初中生物新课改的一些体会
初中生物课改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摘要: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而实验是它的基础,生物课堂没有了实验就成了纸上谈兵的“假把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初中生物课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改革创新的能力成为了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如何在生物学科课堂教学中开展直观教学,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同时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从而激发了学生主体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快乐中学,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针对初中生物新课程的实践,探讨初中生物的一些教学体会。
关键词:初中生物;直观教学;可控性
一、让学生实物直观观察形成概念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教师发给学生典型的实物材料,使学生通过观察或实验形成概念。此举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或实验能力,而且能让学生自主动手,提高课堂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本人在参加区骨干教师交流公开课《农业益虫》时,就给全体学生分发蜜蜂,让他们用放大镜观察蜜蜂身体的结构,让他们总结特点,归纳出节肢动物的特征。同学们立刻兴趣大增,认真观察,一起讨论,教学任务很快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反思在自己学校里上课时,虽然也用了挂图课件,但效果明显不大,大部分学生没有兴趣听讲,少部分有听讲的同学也只是死记结论。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认真地观察或动手做实验,学生间的讨论,以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在感性知识和学生自己实践、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讨论,因此能较快地上升为理性知识,有利于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有利于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二、课堂活动要有可控性
新教材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增设了许多活动项目,仅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就有活动项目66个,即探究
6、实验8个、演示实验4个、调查3个、设计1个、模拟制作1个、课外实验5个、进一步探究5个、技能训练8个、观察与思考9个、资料分析7个。要使活动的顺利开展,首先要有融洽的课堂氛围作为保障,学生只有在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里,才能独立地探索,大胆自由地发表见解,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可在实践中,不少老师在课堂中只讲学生的解放而不求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只讲自由、轻松,而不求必要的纪律约束,致使课堂中常出现场面热闹、纪律涣散的现象,甚至有的课堂经常处于失控的状态,尤其大班额的班级此现象更加严重。
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所安排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我在上课时,面对还没养成习惯的新生以及特殊的实验材料“鼠妇”,课堂里
1到处充满了尖叫声、打闹声,无论我怎么喊也无济于事,探究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看来教师对课堂的控制是非常必要的,不能放任学生随意“自由”。实施课改中,老师与学生可共同制定一些相应的班级规律、学习规则,并进行必要的训练,使外在的规则内化为学生内在的规则,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取向,学会自我控制。
三、运用视觉直观教学,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视觉直观教学即直观教具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生物直观教具主要有标本,实物,模型,挂图,录音,录像,幻灯和照片等。要上好以一节生物课,一定要注意合理使用模型,挂图和实物等直观教具。直观教具出现太早或使用不当,反而会发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在各种直观教具兼备的情况下,我们还要注意直观教具出现的先后顺序。如有些生物体太小(例如蝗虫),学生看不清,教学可以出示挂图,指示它各部分的结构,让学生自己回答(遇见回答错误,教师纠正);最后在结合模型和挂图的教学基础上,适当放映一些相关录像资料,提高学生的映象和调节课堂学习的气氛。如又如在讲解农业益虫—蜜蜂时,在总结出它们的身体结构后,为了说明它们花粉刷和花粉筐和对农业的利用价值,放映蜜蜂采花粉的视频,提示它跳“8”字舞和“0”字舞的奥秘。,讲到变态叶时,即时放映“捕蝇草”录像,学生对此映象就非常深刻。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精心设计好相关录像视频,一开始就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当然直观教具的使用要突出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对于九年制义务教育生物新教材(新教材加强了实验和演示部分),它更显得重要。总之,合理恰当地运用视觉直观教学将大大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欢快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
四、加强课堂知识的生活化
生物教学中联系生活实例,不仅可以让学科知识具体化、通俗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也可以让学生形成学有所用的良好感知,做到进一步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解蕨类、裸子、苔藓、种子植物时,教师可以从周围环境中收集有关的且具代表性的植物并带入课堂,如马尾松、凤尾蕨、葫芦藓、桃子等,这些都是学生平常可以见到的,学生见到自己熟悉的植物时,必定饶有兴趣的观察并讨论。在讲解无机盐的相关知识时,可问为什么食盐都加碘。这样的课堂既融入了生活又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让课堂生活化,让学生从生活中得到乐趣并获得知识。
总之,改革的道路中遇到一些困难和矛盾是正常的。只要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正视并认真研究实施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勇于探索和尝试,善于反思并寻找可行性的突破方法,相信新课程改革一定可以不断地完善并持续发展的。
第五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思考
第一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思考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标对初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是一门实验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是生物课程的主要延伸及补充,也是生物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可以使理论更完善,也能够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积累更多生物知识。本文分析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重要性;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在生物教学中,实验必不可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方式。实验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是很直观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能从中找到学习生物的乐趣,也能锻炼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将实验教学做好,提高实验教学效率,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目标。
一、初中生物实验的重要性 1.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初中生物中有很多较抽象的内容,还有一些富有逻辑性的理论知识,学生一开始学的时候会觉得有一定难度,理解不清上课内容,生物成绩可能会不太理想。这个时候,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就逐渐消退了。但是生物实验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通过对实验的实际操作,一来能较轻松直观地理解所学内容,二来能提高学生的动手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所以,在生物课堂上,老师一定要充分发挥生物实验的作用,让学生尽可能亲自实践,将主观能动性展示出来,将其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不会像在课堂上那样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自觉主动地学习,这会让他们有成就感,自己可以发现问题并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都是在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2.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初中生物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它是一个从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过程,再通过逻辑思维过渡到实践,这一认识过程是符合人类一般规律的。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通过实践操作、积极动手,从而理解生物科学的本质。通过实践,学生能理解生活中的生物的现象,从而做到学以致用。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各种能力能得到培养,如操作能力、自觉能力等。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实验,形成生物学概念,获得生物理论,在生活中自觉运用已学到的生物知识。
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生物课实验教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教学还是受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观念的束缚,一直还是注入式教学,主要原因还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与家庭都过于重视中考和高考,认为只要能考出好成绩,能上一个好高中、好大学就可以,所以将一些主要科目放在首位,过度重试试卷的分量,老师也把书本知识放在第一位。这样就形成了不良局面,为考试而考试,不注重能力训练。学生也只为考试而背诵主要知识,生物实验知识和实践能力非常薄弱。学校虽然安排了生物实验课,但部分生物老师并没有真正准备一堂实验课,只是为了教学上的安排;还有部分老师为了不让学生破坏实验器材,实验课上亲自操作,学生没有动手机会,或是动手机会很少。这样的实验课,没有收到实质性的效果,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生物实践能力,而且会影响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2.生物实验由于没有合理安排,因此缺乏趣味性。
实验是通过探索发现新东西,获得知识。而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验证性实验过多,探究性实验过少,这样的实验安排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由于验证性实验其实是不需要太多的探索的,其结果早就证明了,学生只是通过做实验验证一下而已。这样学生早有答案,就不算是探索未知了。很多生物老师只是在验证一个原理的真实性,很难激发学生的未知欲,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这样上实验课,则对于一些思维发展能力强的学生是没有吸引力的,学生根本无法体会到探究的一个过程,生物实验的趣味性没有了,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效率也降低了。
三、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效率的对策 1.教师要更新教学观,重视生物实验教学。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校要重视实验教学,广大生物老师也要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从而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效率。教师还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要改变教学不只是为了考试这个观念,而是要学生掌握更多生物知识和基本的生物实验的操作能力,让学生获得生物概念,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还要将生物实验课落到实处,生物实验课不是生物课的附属,而是生物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上获得的知识能促进生物知识的接受与理解。在初中阶段,生物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实验教学十分重要。生物实验上,不能让学生过于散漫,觉得生物实验就是来玩的,不做任何准备,而要提醒学生按步骤操作,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2.多渗透一些探究性的实验,提高实验的趣味性。
目前,由于探究性实验过少,验证性实验偏多,这种状况需要得到一定的改善才能提高实验课的质量。因此,我们要适当改变一下实验教学,将一些验证性、演示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首先在实验前,学生是不知道任何结果的,然后由老师引导学生操作,但不能直接操作,要指导学生逐步探索发现问题,找出答案,这样比知道答案直接做实验验证的效果更好。生物实验其实隐含很大乐趣,因此要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亲身体验。老师也要将实验过程安排得有趣,有悬念一些,这样可以引人入胜,让学生体会到实验的趣味性。总的来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生物老师要不断改变教学理念,将学生放到中心地位,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为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实验中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未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实验的乐趣,自主地参与到实验中。这样,生物实验课才得收到实效,生物教学质量才会得到提高。
作者:傅晚生 单位:分宜县第六中学 参考文献:
[1]赖伟强.改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三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3(8).第二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信息技术研究
摘要:
生物实验教学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这是当前生物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这有利于构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实验教学方式,优化实验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本文立足于初中生物教学改革,对信息技术在其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加强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整合 1生物学科的实验特点 1.1生物科学的特点:
生物学科不仅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理论科学,而且也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基本上是人们通过观察和实验而获得的,实验与观察是生物学建立和发展的基础,生物学实验是生物教学的灵魂和支柱,是验证、探索、发现新东西最重要最可靠的手段,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渠道。
1.2生物实验有特殊的教学功能:
生物实验作为生物教学的基本手段,有着特殊的教学功能;(1)通过实验可以使生物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掘问题激发求知的欲望,(2)通过加强实验,不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还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概念和定律是怎样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3)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应当具备的严格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作风,使学生一步步地学会生物学研究中基本的科学方法。鉴于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2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过程
2.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利用信息技术放大和呈示功能,给学生提供情境观察。
生物实验教学中,涉及很多学生经常用到的仪器。例如,在《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节的实验教学中,学生需要全面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在教师介绍显微镜结构的过程中,由于其立体性,有些部分无法清晰地向学生进行展示,每个结构也很难一一向学生介绍清楚。因此,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结构有了清晰而深刻的了解,更容易掌握显微镜的用法。
2.3利用信息技术的模拟功能。
模拟实验过程演示实验是直观教学的一种高级形式,演示实验既可以演示实验的全过程,也可以演示实验的一部分;既可通过演示实验传授生物学新知识,也可以验证巩固生物学知识,或是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等实践活动。教师课堂演示实验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往往存在一定的难度,实验失败或者无法使全班同学清楚地观察实验现象,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有限的资源下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可有效地解决这些困难。
2.4利用信息技术的存储功能,记录实验过程。有些实验持续时间较长,在课堂教学环境或实验室中无法完成,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采用数码摄像机等仪器记录整个实验过程。例录实验过程,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制作成PPT,课上和其他同学交流讨论。这样,学生自己主动完成了对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相关内容的学习,效果较好。可见,利用信息技术不仅有助于学生完成实验,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加强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
将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进行有效地整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初中生物教学的高效进行,但仍然有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相互整合并不代表完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生物教学,而是在生物教学中合理地进行利用信息技术。其目的是辅助生物教学的开展,而不是完全依赖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对于可以直观感受到的生物现象,例如在进行植物的光合作用课程内容教学时,就可以在课堂实验以及课外实践当中,让学生自主地对植物光合作用现象进行观察,近距离体验,根据实验当中的实际需要,对于其中发生的微观现象,可以应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进行补充。其次,在生物教学当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结合当前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对生物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也需要加强专业素质,能够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不能一味的追求生物教学的进度,向学生传输更多的生物知识,往往会欲速则不达,使信息技术教学成为了一种传统教学工具,反而失去了信息技术教学应有的效果。教师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进行教学引导,使学生加强自主学习,实现了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方法的有效整合。第三,信息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因此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需要与初中生物教学的具体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围绕着教学内容,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对生物教学的每个环节进行串联,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述细胞分裂和血液流动等比较抽象性的内容时,就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形象表达。而在介绍人体骨骼结构、器官构造的内容时,实体模型就能够形象地展现出来。
作者:房奎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寅寺镇中学 参考文献
[1]陈先华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159.
[2]郑毅胜.“任务驱动”与生物学科网络课堂教学[J].生物学教学,2005,(5). [3]孟咸荣.教育信息理论与生物学教学媒体的优化[J].生物学教学,2006,(1).
[4]张东建.初中信息技术与生物学课程整合初探[J].生物学教学,2006,(3).
[5]王春梅.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整合的模式[J].生物学教学,2006,(5).
第三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及策略初探
摘要: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初中生物新课标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培养科学思维的习惯。这一课程目标的实现必须经过有效的生物实验教学,然而就目前整体情况而言,部分地区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实施情况还不能达到要求。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策略,旨在为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更好地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实施现状;教学策略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对于初中生物学自身三维目标的实现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实验教学既是一类探究活动,又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1]。在知识方面,通过生物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经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实验规律的总结,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生物学概念、原理和规律。比如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通过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观察让学生更明确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的知识。在能力方面,通过生物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比如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除了设置加唾液的试管作为实验组外,还要设置加水的试管作为所加试剂的对照组;除了设置加馒头碎屑的试管外,还要设置加馒头块的试管作为馒头大小的对照组。通过设置对照组,教会学生很重要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生物学实验教学通过体验式学习,进一步对科学现象的本质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生物学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对实验过程的体验,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比如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实验中,渗透德育教育和生命教育,增强学生热爱小动物、尊重生命的情感。其次,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为科学课程体系中的其他学科,比如物理和化学的实验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生物、化学和物理都属于科学课程体系,在科学课程体系中,这些学科在很多地方都是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尤其是在实验教学方面有很多的共通之处。比如要求学生学会控制变量法、对照法、转换法等重要的实验方法,要求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初中学制为三年,生物学课程的开设一般是在前面两年,而物理和化学的开设分别是从第二年和第三年开始,这就使得生物学成为初中阶段最先承担科学实验教学和科学素养培养任务的学科,因此,生物实验教学对于整个科学课程体系的实验教学起着奠基性作用。
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受传统“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错误观念的影响,加之现阶段初中生物学考试成绩不作为高中入学的重要指标。因此,部分学校对初中生物学课程不够重视,流于形式。这种厚此薄彼的行为严重挫伤初中生物学教师的教学、科研积极性,同时让学生一开始就在内心深处埋下“初中生物课是豆芽课”的错误观念,挫伤学生学习生物课的积极性,很不利于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
(二)实验设施不足。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学设施尤其是实验室设施必须与课改配套。但地域辽阔的西部地区,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的很多学校由于经费不足等各方面的原因还未能配套必需的实验教学设施。另外,一些城区学校虽然已经初步建成各种新式的实验楼,但仍然使用以前的实验设备。一些学校虽然配置了新的实验设备,但是只是用来应付上级检查,并未真正对学生开放。
(三)实验缺乏创新。
与新课标配套的教科书中都给出各个实验教学的参考实验供教师选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实验材料的限制,很多教科书中的参考实验都不能正常开展,有的实验虽能开展,但达不到预期的实验效果。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很多教师选择了放弃,用讲授法或者多媒体教学法代替了实验教学,并未采取更换实验材料或改进实验方法等积极有效的措施,这很不利于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四)实验教学模式单一。
很多教师为了简化教学过程或节约实验材料,对大多数实验都采用单一的教师演示法进行教学,并未让学生亲自参与。然而在新课标教科书中除了极少数的有较大难度或有危险性的实验以外,绝大多数的实验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教师的这种包办行为严重削弱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失去实验教学的意义,不利于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五)教师实验教学技能欠缺。
古语有云“名师出高徒”,这充分说明了教师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以实验为基础的生物学课程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那就是教师除了要具有较高的教学技能以外,还必须掌握娴熟的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然而一部分教师,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实验操作技能欠缺,只会一些基本的生物学实验操作,不能全面落实实验教学。
三、促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发展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引起重视。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学科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即生物学课程是地位等同于物理、化学的科学课程。面对弱化初中生物学地位的问题,教师首先应该转变观念,生物学教师作为生物学课程学习的引导者与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应该积极向学生传达正确观念,强调生物学课程的重要性,并列举与生物学紧密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克隆羊多利、杂交水稻、同卵双胞胎、异卵双胞胎的形成原因”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等与生物科学密切相关,又能让学生产生兴趣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该重视生物学课程的开设,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学生学习,鼓励生物学教师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比如通过开展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大赛,我是小小科学家等有趣的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改善实验条件,开发替代材料。
为了增强生物学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给学生提供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平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的趋势,也是新课标的内在要求。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学校应该增加或更换实验设施,改善实验条件,保证实验室配套完善,并对实验室充分加以利用,将其对学生开放。对于条件比较落后的学校应该积极想办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出易获取、低成本、好操作的替代材料弥补原有不足。比如在贵阳市生物学科实验设计案例评比活动中,贵阳三中的杨忠兰老师在《观察脊椎动物关节、肌肉、骨基本结构》实验教学案例中,改用鸡爪替代教材中建议的在市场上不易买到且价格较贵的哺乳动物的关节;贵阳市第一实验中学的唐锐老师在《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教学案例中,采用直尺、两块完整的长方形橡皮擦、双面胶、皮套自制的简易“游标卡尺”测量花生长轴的长度,从而解决实验室没有游标卡尺的问题。
(三)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教材比较注重定性实验,但不乏定量实验,比如《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就需要对花生长轴进行精确测量,并进行统计分析。此时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笔算统计是不够的。在贵阳市生物学科实验设计案例评比活动中,贵阳市第一实验中学的唐锐老师在数据统计、绘图方法的教学上进行创新,指导学生使用计算机Excel软件计算出花生长轴的平均值并绘制曲线图,充分利用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将Excel引入实验中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快速生成曲线图,节约了时间,减小了实验误差,培养了学生充分利用跨学科知识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充分整合资源,促进教师成长。
教师的成长需要不断积累经验,需要时间的打磨,尤其是对初中生物学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培养方面要充分整合资源,促进教师成长。一方面,大学在培养准教师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中学实际,注重培养准教师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进修学校、教研所、教科院等教研部门应多开展各种培训和教研活动对教师进行培养。同时,新老教师在工作过程中要相互帮助,这样既可以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又可以帮助老教师尽快熟悉现代化的实验教学方法。
作者:孙锦传 李亚军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蔡伟丽,王永胜,石连旋.利用一种生物材料进行一组初中生物学实验的探讨[J].生物学通报,2011,46(9):33-35.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究(3篇)2015-12-02 16:12 来源:初中生物论文 有135人参与
在线咨询
第一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新模式探析
一、现阶段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模式的状况
在现阶段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模式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生物实验学习的观念比较落后。
在长期千篇一律的生物实教学模式中,普遍存在“应试”思想,大家都比较在乎成绩的高低,所以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一部分老师只是单纯地给学生做实验,讲授课本的生物知识和实验的结论,并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还有一部分老师认为生物实验比较浪费时间、精力、资源,直接让学生把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死记硬背,以应对考试的题目。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实验的含义,实验的结论也不能深刻地理解。(2)生物实验的教学方法一成不变。
在现在的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都是按照统一的试验程序,先找出实验问题,搬出要试验的原理,得出实验的结论,最后进行实验证明。这样一成不变的实验顺序,不但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而且实验过程没有一点创新,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结论和过程的用力不平衡。
生物实验的实质只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不断地进行探索,独立思考的同时学会互相合作交流。但是在现在的实验教学中,老师过于重视实验的结论,把实验的过程当作一种任务,并不能真正发挥实验的真实魅力。
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
现阶段的生物实验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总结现阶段生物实验教学问题的基础上,我们要制订出相应的实验教学策略来应对初中生物实验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为出发点来制订相应的生物实验教学策略:(1)接受新的教学观念。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老师应该致力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地接受新的教学观念。老师应该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在实验的基础上给予指导和帮助。(2)设置情景教学。
在很多的生物实验中,都是源自于生活,所以在初中生物实验的过程中,老师要引领学生将生物实验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充分掌握实验的来源和实验的实质,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3)转变生物实验教学模式。
在以往的生物实验中,大部分都是对实验结论进行验证,在新课改下,老师应该不断地转变生物实验教学模式,在生物实验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鼓励学生主动动手参与生物实验操作,包括实验前的器材、工具、用品的准备,实验过程的动手能力,及其实验后的整理及其归纳等环节。通过这三方面来制订生物实验教学策略,不但可以克服以往生物实验教学模式中的弊端,还可以为新的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4)不断完善实验器材和用品。
在现在的生物实验过程中,学校和老师应该不断地完善生物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和用品,避免因为实验器材和用品的匮乏而耽误实验的进程,甚至造成实验结果偏离正确结论的轨道。所以学校及老师要重视实验器材及用品的完整度,维持正常的生物实验秩序。
三、构建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新模式 在总结现阶段生物实验教学问题的基础上,我们要不断地致力于构建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新模式,分析实验情况并且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循序渐进地进行摸索和改革。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初中生刚刚接触生物这一学科,老师们要在学生学习生物的起始阶段,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学习中来。(2)现在生物实验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很多试验并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借用多媒体制作出动画实验,再展现实验的过程,这样会提高讲课的效率,会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3)完善实验教学器材和设备。
实验器材和设备的好坏程度,直接关系到生物实验进行的效率和结果。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完善实验器材和设备,以免影响实验的结论和正常的实验秩序。(4)加强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在现在初中生物实验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是由老师做实验演示,学生进行观察,学生并不能进行实验操作。所以,在这方面,老师应该不断地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生物实验中,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珍惜实验的过程和结果,通过加强学生自身的实验操作能力,获得的学习效果会远远超过预期的结果。
四、总结
综上所述,生物实验教学在初中生物课程中占据了很大的位置,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所以,无论是素质教育新课标的改革要求,还是学校内部的自主管理,老师都应该不断地将生物教学实验上升到新的高度。同时,应该完善生物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和原料,不断地进行生物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创造生物实验教学的新层次。作者:徐珏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草桥中学校
第二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探究
一、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生物教师要依据每次不同的实验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以往都是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实验之前就准备好一切所需要的器材和材料,其实在这个方面,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准备实验时要用到的材料,让学生提前了解实验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很快地进入实验教学,而不会对即将要做的实验感到一片茫然。在进行实验教学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先对实验内容预习一遍,标记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自己有疑问和感兴趣的点,让他们在做实验的时候多关注这些问题。
二、实验教学的操作
教师在教导学生操作时,应该跟他们说清楚注意事项,比如,熄灭酒精灯的正确操作方法是拿酒精灯的盖子去盖住灯芯,等待酒精灯自然熄灭。让学生按照实验要求和步骤来对实验进行规范的操作,实则也是为了学生的人身安全着想。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维持好课堂上的秩序,对比较调皮的学生多加看管,避免学生在打闹的情况下发生意外,如果不慎发生了如着火之类的事故,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保持冷静,教他们正确的处理方式。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多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外的研究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他们的发散思维。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教师要多留意他们的想法,必要的时候给他们提出合理的意见,帮助学生完善实验的设计,拓展他们的生物知识。在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安排学生整理摆放好的仪器,养成做实验有始有终的好习惯。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组织学生一起发表他们对实验的感想,这样做不但能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而且还能让他们对实验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总结
总之,通过对初中生物教学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探讨,得出初中生物教师要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教学,这不仅是初中生物教学里的硬性要求,也应该是教师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应该负的责任。
作者:邓丽云 单位:江西省于都县第二中学
第三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探析
一、课前要精心准备
实验课本来是一个开放性的课堂,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在实验之前要精心准备。只有做好了充分的实验准备,才能使学生的奇思妙想得以实现,实验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如“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时提前要准备好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湿棉絮,清水等。并要求学生对这些实验器材要格外小心。对小鱼要倍加爱护,等等。例如要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用湿棉絮要保持鱼鳃盖湿润等。对于实验过程中的内容也要做好准备,给学生解读实验目的、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等等。例如,此实验的目的是观察小鱼尾鳍内毛细血管中的血液流动情况等。又如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中,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认真观察后认识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同时,教室对于实验中的意外也要做好准备,例如要求学生要进行规范操作等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和实验后数据的有效性。
二、要明确实验目的
在实验开始之前,先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等,做到心中有数,再指导学生在预习中抓住每一步的关键,并要求学生在每个实验步骤中规范操作,这样才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在学习使用显微镜时,如果用左眼观察,要注意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应及时纠正学生转换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像。
三、要规范操作步骤并要认真观察,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由于我们面对的学生大多都是来自农村的学生,虽然学习兴趣比较高,实验兴趣比较浓,但是实验基础水平都比较差,基本上没有什么操作能力。基于种种原因,教师在上课之前对实验流程多操作几遍,并对相关的事宜引起注意,力争在演示过程中一次性成功,以避免学生对一些科学理论产生质疑,同时也会避免一些突发情况和不可预设的情况。因此,一节实验课成功与否,与老师的准备情况息息相关。要想提高实验的准确性,要严格要求学生必须要规范操作,因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学生遵循了这个规范以后还要要求学生认真和仔细观察实验的每一个细节,例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形态和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强调两种植物的显著区别,一是叶脉的结构:平行脉与网状脉;二是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三是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在老师的要求下学生的观察才不会显得盲目和出现误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观察的目的和实验效果,实验结果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
四、要做好实验小结
实验结束以后,教师利用几分钟时间启发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例如,让实验成功的同学简单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也可由教师或者同学给予肯定评价和鼓励。反之,一些实验做的不好的同学或看不到实验结果的同学可谈谈失败原因和要吸取的教训。如有的同学也可能是因为怕麻烦、怕脏、怕腥味等原因而不愿意做实验,以至实验效果不好或无结果,为此教师也要帮助其克服怕麻烦、怕脏、怕腥味的娇惯心理,对他们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正力争在下节实验课中有所进步。
五、总结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作为一线生物教师我们要特别重视实验教学的实施,要从学生的“学”和教师“教”实际出发做到因材施教,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尽可能享受到实验中获取知识的乐趣。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性趣和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不管是学生的学还是老师的教,质量都会有一个新的提升,从而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也保证了有效的生物实验课教学。作者:蒲如红 单位:甘肃省积石山县吹麻滩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