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苦乐参半、谱写人生(10年终工作总结)
苦乐参半、谱写人生
高芳娟
从第一次当班主任,到送我的第一批学生走上实习岗位。还来不及体会其中的苦乐喜忧,两学年,转瞬间就在每天匆忙的脚步声中结束了。看似简单的班主任工作,其实内里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当我看到我的孩子们一个个成长了,成熟了,学会了尊敬和感恩,锤炼了本领和技能,我深深的觉得,两年的付出与努力,没有白费,学生提高了能力、养成了习惯、塑造了人格,训练了学业,这对班主任来说,是比任何物质奖励更让人欣慰的礼物,如今,我两年的班主任工作告一段落,现将我的班主任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生管理不是空白说教,更不是高压强制,而是要尽力做好与学生的之间 沟通工作、重视心理教育。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中专的学生大多还未形成成熟正确的是非观,作为班主任,要想事半功倍的引导学生认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首先就要走进他们的生活,在这里,我一直努力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就是说,在平时工作中,要多与学生相处,多和学生交流,增进师生情感,并且,在交流中要及时捕捉信息,那就是我说的眼到,细心观察学生中出现的情感、心理上的波动,及时快速的找寻合适的缓解办法,这就是心到,那么尽快着手去解决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这就是手到了,如果一味的拖延和逃避,那么只会给未来的管理工作埋下隐患。
二、重视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必须车头带。同样的道理,要带好一个班级,班干部的作用是老师也无法取代的。刚开始做班主任的时候,每天忙得手忙脚乱,但效果并不理想。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没有很好的培养一支高效率的班干部队伍。所以,我在领悟这一点之后,在班级管理中,我特别重视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通过对班上学生一段时间的了解和认知,指定出负责任的班部队伍,并且不断做到全面的提升学生管理水平,以便迅速建立一支优秀的学生管理队伍,在创建班干部团队初期做好计划,坚持周例会制度,争取让每个班干部尽快明白自己在班级中的角色,并且通过周期性会议让班干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得到不断的加强,让班上的每个班干部都参与到班级管理的重大决策中,放开发言权,让每个人能畅所欲言,最后通过讨论交流得出可行的管理方案,并且让班干部这个团体首先拧成一股绳,确立明确的班级管理方向,把同学都团结在这个绳子周围,形成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班集体。
三、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我带的班是两个性格和专业截然不同的班级,一个是会计班,这个班的学生普遍较为稳重一些,而另一个是计算机班,这个班的学生同他们的专业一样,发散思维能力非常强,自律性较差,针对这样的两个班,在开学之初,为了给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确立了“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的班级管理理念,我的班主任工作重点也就放在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礼仪习惯方面,但是对于截然不同的两个班,又不能一概论之,一杆子打到底,我采取的方法是,通过主题班会和活动来调节两个班同学的性格和习惯,找出两个班的同学欠缺的点在哪里,有针对性的开展养成教育,对于纪律性稍差和时间观念淡薄的班级,采取严抓紧盯,从早上他们睁眼盯到晚上他们入睡,不给他们任何他们认为可以能钻的管理空档,而对于性格不很活泼、对班级体活动漠不关心的班级,多给他们组织一些大家集体参与的活动,增进学生对班级的关注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两个班级学生的行为习惯都有了较大的改善。
四、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德育工作。
在开学初期,组织各类学前教育,让学生放下以前在学习生活中形成的对自己的各种负面心理,增强学习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目标,为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职业人打好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在学习中重拾自信,对未来和生活充满期盼和希望,那样,学生才能真正做好,爱学、愿学、能学、会学,接下来,在我校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大环境下,打造特色班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真正做到“我的班级我做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班级中主人翁的地位,然后,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主题班会,依托活动来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养成打好思想基础,并且,形成良好的班风,促使学生团结一致,健康成长。
五、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历来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却又是影响班级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至关重要的一环。每个班几乎都会有那么几个让老师头疼的所谓“刺头”,他们无端挑事,自己不遵守纪律也罢了,可怕的是在班上“兴风作浪”,那么,如何做好这部分学生的转化工作呢?要想教育好学生,我们先得把学生研究透,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特点,要知道他做些什么、想些什么,这样才可以想怎么让他接受你的教导。军法有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身处地的以他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启发引导。其实,每个学生都想成为好学生,他们对老师充满了尊敬和依赖。但是每个学生的能力不一样,所擅长的东西也不一样,所以班级里不可能没有差的学生,所以对待要因材施教,在严格要求的同时,尽量多鼓励他们,多表扬他们,并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受到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感受到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形成良性循环。当然,督促和心理疏导也是必不可少的方法。
两年时间过的真的很快,转眼间就结束了,通过这两年的班主任工作,我在督促学生不断成长成熟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回首这两年间和我的这些孩子们发生的事情,真是苦乐参半,而我,也在很多方面,工作做的并不到位,我想,通过时间得了历练,我的经验会越来越多,而我在领导和其他老师们的帮助下,也在一直成长,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用真诚对待事业,用爱心对待学生,把我的班主任工作做的更上一层楼。
第二篇:《奥德赛》读后感——苦乐人生
苦乐人生 作者:耿 欢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然而两者都需要痛苦和快乐去演绎。
爱因斯坦说过:“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是生活的本身”。《奥德赛》中的奥德修斯为我们印证了这一说法。在参加特洛伊城之战的希腊英雄看来,与其默默无闻而长寿平淡地过完这一辈子,不如在光荣的冒险中获得巨大而短促的欢乐。这才是他们想要的快乐,即使痛苦缠绕。
像他一样,不能被痛苦所吞噬。
当奥德修斯的船队停靠在女巫的码头时,是睿智的奥德修斯识别了女巫的诡计从而解救了他的水手。我们,需要,用智慧的外衣阻挡痛苦和苦难,拨开快乐的阴霾。
当奥德修斯与他的水手们被海神困在宙斯的圣岛上时,只有虔诚的奥德修斯抵挡住了欲望与贪婪,最终躲开了雷霆之神的惩罚。我们,需要,用一颗虔诚之心去面临种种磨难,迎接快乐的明天。
当他返回故乡依塔克的时候,英勇的他驱赶了所有贪婪的求婚者重新夺回了属于自己的国度。其实光明的未来就只要几步之遥,往往那么小小的几步暗藏无数荆棘,痛苦伴随,勇敢的人咬咬牙跨了过去,而胆怯者止步不前。像他一样,在痛苦中体验快乐。即使再大的坎坷,也是笑着面对,勇敢向前。
曾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作者在画家的墙上看到一幅装裱好的画,这幅画中间偏左的位置有一块小黑渍,及其明显。画家说这幅画叫“快乐”。作者不解。画家说:“中间这块黑渍是痛苦,每个人看到它时,都只看到这块痛苦的黑渍,却看不到背景里的快乐。在我们生活中多少快乐我们都视而不见,却被微小的痛苦遮住双眼。”作者说:“那就把画中的‘痛苦’去掉吧!”画家说:“没有痛苦,我们更见不到快乐。”
原来快乐从痛苦中而来。然而当快乐而来的时候,一定要透过这快乐知道人生苦的真相,不要沉迷在快乐之中而忘记了人生之苦。我们要在苦乐参半的人生当中步入中道生活,因为人生健康和快乐,疾病和痛苦,生老和病死,都是很自然的事情。苦乐参半的人生,守着一颗平常心,不求常乐,不求长苦,适当的有些苦,适当的有些乐,这苦乐的背后方是真正的“乐”。
人生如酒。有甜密的幸福,也有痛苦惆怅,而酒味也有甘冽和酸苦。萧伯纳说:“人生好比两瓶必喝的啤酒,一瓶是甜蜜的,一瓶是酸苦的。”
人生如歌。有顺境,有逆境,有艰难困苦,有一帆风顺;有刚强壮烈,也缠绵悱恻。而歌声有昂扬奋发的,也有低缓抒情的。有催人勇进,也有引人垂泪的。歌声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不正与人生相似?
人生如茶。从品茶的滋味来说,刚上口是淡淡的没有什么味道,但片刻之后,一种茶叶特有的苦涩渐留于舌尖齿间,到回味时,竟品出一丝甜津津的回甘来。这不也颇似人生?在平凡的生活中渐渐参悟生活本真,渐渐品味人生的苦甘。茶没有咖啡的馥郁,没有烈酒的火热,但茶在淡中有味,这正如平凡的人生一样,在平平淡淡中有生活的真味。
人生,记载着岁月的沉重,没有痛苦和磨难,没有欢乐和幸福,就不是真正的人生!
第三篇:含泪活着,苦乐人生
含泪活着苦乐人生
——观《我们的留学生活一在日本的日子》有感 今天是影视艺术欣赏课的最后一节课,也是我认为最有意义的一节课。课上老师放了一部很有意义的纪录片,片名是《我们的留学生活一在日本的日子》。这部影片介绍的是上个世纪80、90年代,从中国的各个地方去日本求学奋斗的影片。
课上老师放的第一部是《小留学生》,讲述的是在北京生活的张素,因为父亲在日本留学,并在那工作。丈夫在工作稳定之下,打算把远在北京的妻子和女儿接来日本。影片把女儿张素为主要介绍对象,从北京出发到日本拥有100多年历史的小学学习,从没学过日语到和学生们交流不成问题。期间在学校待了2年。我看到了只要认真学习,真心探讨。没有什么是学不好的。最后由于父母的工作关系,决定回国。对于一位只有9岁的学生,相信去日本的这2年能够给她的人生增色不少,也是人生中不可磨灭的印象。我深深的被张素以及她周围的人所打动。
由于课上时间有线,我在课余时间看了下集,发现在日本的中村老师利用暑假时间来到北京看望张素,让我感到人间自有真情在。《小留学生》这部影片是很有魅力的,它的魅力体现在主人公张素那不怕困难,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眼神。影片中还有一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那就是每天上学放学陪张素的日本小学生,整整2年的时光,每天如此,让我很是敬佩。这部影片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日本的一些看法,虽然还是有矛盾存在,但这确是一个好的开始。
课上老师放的最后一部片子是《含泪活着》,这是《我们的留学生活一在日本的日子》的最终章。讲述的是家在上海35岁的老丁,为了摆脱现状,前往日本求学,想借助此为以后的生活带来一些改变,满怀憧憬的他告别亲友以及女儿,独自一人来到日本。
来到了日本才感觉到现实的残酷,由于户口过期,他变成了黑户口。为了逃避检查,不想回国的他选择北海道偏僻的阿寒町。在日语学校毕业后,开始置身一人在日本打拼。梦想破灭的他决定把自己的希望寄托给女儿,在日本拼命的打工赚钱,除了每个月的伙食费,他把其他的钱都寄回家里,供女儿的学习。
影片中有两处是十分感人的。一处是父亲与女儿的离别。由于父亲不方便回国,恰巧女儿高考取得好的成绩,被美国周立大学所录取。再去美国的途中需要在日本停留,虽然只有一天的时间。这对多年未见的父女里说是多么宝贵的时光啊!女儿在电车未停稳就发现了父亲。一天的时间是不长的,第二天就要坐飞机去美国。父亲送女儿,由于他是黑户口,只能在前一站下车。车上的他们没有多说话,一切尽在不言中,甚至在离别时连一句再见都没说。但是分别后,在车上的女儿和车站的父亲都落下了悲伤的泪水,这一天的见面是女儿等了5年所换来的。
第二处是妻子与丈夫的见面,人物由之前的女儿变成了妻子,但是摄影者的叙事方式却没有改变。妻子所坐的位置依然是当年女儿的位置,就连离别时,摄影机给的角度都没变,这种表现的方式给观众的震撼力要远远大于给观众新颖来的强烈!观众看到依然是那个角度,依然是那个镜头,就会自然的和之前父亲和女儿分别联系在一起观看,理解。也使影片更富有张力,更加吸引人!
最终老丁决定回国的那段让我很是感动。同时也展现出了父爱的伟大与。为了将女儿培养成才,之身一人在日本打拼。他在临走前来到了初次到日本的地方,北海道的阿寒町。镜头给了外语学校内部设施的特写,空无一人的教室,生锈的设施,让观众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老丁此时的心情。不过落叶归根,最终的结局是
完美的,女儿考上了理想的院校。夫妇俩团员。
《我们的留学生活一在日本的日子》是一部展现了中国人在日本艰辛与欢乐的纪录片。其中有温情,有艰辛,有感动,有奋斗。下课后回到寝室,在网上找到了这部影片,立刻就全集下载了。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这部记录片带给我更多的是励志!对待学习的态度要像张素那样,不会没关系,学呗!对待亲情要像《含泪活着》那样,珍惜眼前的美好,别等到失去才懂得珍惜。先苦后甜。逼着自己去奋斗,体会到了那个时代生活的艰辛,现在的挫折与之相比只能算的上浮云而已。
第四篇:苦乐参半,教学人生——霍懋征教师教育思想“苦乐论”的探究
苦乐参半 教学人生
——霍懋征教师教育思想“苦乐论”的探究
摘要:霍懋征是我们中国国宝级的语文、数学教师。她始终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对任何学生她都给予很大的关爱和极大的耐心,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学子。在霍懋征老师从事教学的这六十多年中,她慢慢也形成了一种自身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所领悟到的教育思想,那就是——苦乐论。
关键词:苦乐论 关爱教学 奉献教学
霍懋征老师在194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后留任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工作(即今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担任语文、数学教学兼班主任工作。由于工作努力,成绩突出,1956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特级教师。2010年2月11日零时35分逝世。霍懋征老师在世期间多次荣获北京市模范教师,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多种荣誉誉称号。并且在从教的几十年来,霍老师受到了周恩来、温家宝等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周总理称她为“国宝”级别的优秀教师;薄一波副总理为其题词“一代师表”;温总理称她是“把爱心献给教育的人”;国务委员刘延东称她为“教育大家”。或许这些称号和名誉不足以完全将霍懋征老师终生的教学成就完全展示出来,但是并不阻碍我们可以从这许多的奖项和称号中得以查看出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工作者她所具有的一颗终 生为事业、为学生、为祖国奉献的真挚的心与高尚的灵魂。
“那到底是什么支撑着霍懋征老师,是什么推动着她鞭策着她,让她的在教学的殿堂上创造出如此多的奇迹呢?”我不禁抚心自问。然后我自己在终于在霍懋征老师的著作《小学语文老师教学经验谈》书中得到了答案,那就是——苦乐论。
苦乐论到底是什么呢?霍懋征谆谆教导,她所认为的苦乐论,那就是“在为教育事业和学生发展所做的奉献中,快乐和幸福是最好的精神回报。”霍老师将这苦乐论扩展为六条要点理论,而上面简单的两句话并不能完全明确领悟到霍懋征老师的思想,那下面就将这苦乐论具体的六条分别都进行详细的说明。
苦乐论:第一条,做一名教师,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即全面发展的思想,这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灵魂。
霍老师曾经说过,做好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也需要有学无止境的努力;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教师工作既是职业,更是可以寄托理想的事业。但因为教师的精力有限,他们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对问题学生进行细致的教育和引导。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对教师的考验,而这正是教师的天职。每一个老师心里都很想把学生教好,但如果对学生缺乏爱心,单是“恨铁不成钢”,铁就难以成钢。作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鼓励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教师是学生在学海途中的领航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而且先进的思想来对指导学生的学习,无论是学业上的还是生活上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特别是小学教师。因为小学教师在学生的生命中始终扮演着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优秀而恰当的教学指导对于孩子未来人生的成长是毋容置疑般的重要的。所以教师不但需要提高自身的师教技能,同时也需要提高自身对于教育对于教学等方面上有一个更高层次上的认识。这就需要与时俱进,并且配合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方向来教学,这样保持着思想的先进性,才能在各种突发的事件中能够正确地带领着学生,引导着学生去学习,帮助他们少走更多的弯路。
第二,教师要忠于党的事业,把教育看成是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要有献身于这个事业的决心,要热爱学生,这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最根本的一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对于此,霍懋征老师曾经在她自身的报告中就明确说出她对于学术和她个人的育人方法。那方法就是“‘激励,赏识,参与,期待’八个字,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我始终认为我的学生 “人人都是材,人人都成才。”我常常把更多的爱,倾注在那些后进学生的身上,倾注在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一直都是霍懋征老师的教学理念的精髓。但这种爱不但是面对学生的,而且是需要自身也对教育对教师这行业也要产生爱。但是因为教师是一份持久而长远的工作,或许在长时间的教学过程中就会陷入一个无力而疲倦的局面,使到当初热爱这份工作甘愿用热血来倾洒浇灌的心而慢慢变冷。所以爱上自己的职业,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很重要,但需要持之以久地为这份教师的工作而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汗水,让自身不会患上职业厌倦感,细水长流的继续下去就更为重要。所以学会调节自身的感情,适当地解放压力,时常学会在枯燥而长久的工作发现新的乐趣和感受,这样才能更加长久在教师的职途中越走越远,越走越久。
热爱自身的职业才能很好地深入其中,并且甘愿为之努力,甘愿为之拼搏。即使这份工作做的时间再久,也不会感到枯燥无趣,而是时时从里面不断发现新的乐趣。而这新的乐趣新的体验又会对自身教学生涯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在教师这行业中走得越远越好。“以爱育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霍懋征老师的这句名言不仅仅是字面上那么简单的意思,这需要更深层次地进行思考,你会发现字句下面藏着珍珠般炫目的宝藏。
第三,教师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要他学”为“他要 学”。创造条件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一生受益。
改革开放以后,教育教学改革进行地如火如荼。就在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三个面向”,霍懋征老师从中受到极其深刻的启发,随后她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她向学生提出了10点要求:“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审美、学会乐群、学会健身、学会生活、学会劳动。”这就是霍懋征老师著名的“10个学会”。纵观这10个学会,看似随意说出,但是认真一看,才明白霍懋征老师是独具匠心地从多个方面来进行精心思考过得出的理论。这样得出来的10个学会就囊括了多方面的学习要求,而不仅仅只是要求在成绩方面的硬性要求,而是符合多方面综合发展的建议。
兴趣是人生最好的老师,这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教师不但是要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对学习产生兴趣而自主学习,主动地去探讨知识。这样的学习就不会是形式化的死背硬记的,而是灵活多变而充满乐趣的享受过程。而学生也会更加愿意自主来学习,自主地去学习,那样的知识才能记得牢。而一旦形成这种自主学习的习惯,那么就不需要老师和家长来对学生进行监督才会学习。那么长久下去,这种自主学习的习惯就会给学生人生产生强大的影响,使其能够受益终生。
第四,当一名教师必须时刻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过去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在今天要给学生一桶水,教师应是长流水,只有渊源不断而来,才能滔滔不绝而去。
第三条苦乐论里面,我们提到了霍懋征老师对学生提出了“10个学会”是具体是哪个10个学会。但霍懋征老师并没有忘记这“10个学会”仅仅是面向学生而提出的要求而已,她认为,学生做好了还不够,老师也需要相应地提高更方面的实力。因为教育学生不仅要靠老师的说教,更要靠老师以身作则。老师要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老师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待人接物,对学生都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忽视不得。“素质教育并非单对学生,它是针对双主体而言,有什么素质的老师就有什么素质的学生。”教师自身的素质之重要,是无需重复赘言的。学习是个终身的活动,任何人都要活到老,学到老。因为时代是不断进步,而思想理论也会不断地适应着时代的变化而推陈出新,所以必须终身学习。而教师身为传授知识的桥梁,为了与时俱进,对于这种终身学习就显得更为迫切而必不可少的了。
第五,要想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教师必须认真备课,不同的教学要求、不同的教学对象就必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师备课要进入角色,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要用自己的语言、丰富的感情去感染学生,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说出“因材施教”这个至理名言。所以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是每一个教师或者师范生都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师教技能。而在课堂的40分钟内,为了能很好地有质量地上好一节课,单靠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来教学还是不够的,这是需要认真地备课,是为了让老师对课文进行彻底的了解,然后在根据老师自身的理解来选择性地采取各种师教技能来辅助教学,来达到教学目标,最终都是为了上一堂优秀的好课,使到学生更好更快更容易地吸收新知识。
教师是手执“金钥匙”的人,要帮助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开启智慧之门,但需要清楚的是,因材施教,教法不一定只有一种,但却会有最适合的一种。而这就需要教师来进行不断地思考改进。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要因人、因内容而有所变化。教学、教法,有教又有学。而学是最重要的,这一点必须谨记。
第六,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人的个性发展为依据的,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能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爱学喜学,自愿参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努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讨研究问题,并能设法解决问题。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探讨的热点。教师确实是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的必不可少的角色,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是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去从高处俯视学生去指导着学生学习。学生才是学习中的主体,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课堂中,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所以在课堂上,霍懋征老师觉得课堂不应该是一个压抑地只注重分数的地方,我们的教学不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应该是着眼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所以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在无限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的地方,在那里师生地位是平等的,交流是不受限制的,实事求是,没有禁区。要做到那样,就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能用心倾听学生的建议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多参与他们的课外活动与他们建立起朋友式的友谊。
这样良好的师生关系,再加上各方面的努力,比如在教案设计上合理安排课程的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趣事扩展等等。那么到温馨融洽的课堂氛围必定水到渠成。而好的课堂气氛有助学生接受掌握知识轻松的课堂气氛更能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获取知识这样同样有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最后这样的课不会获得成功才是真正的怪事。
霍懋征老师是最早的一批优秀的语文教师之一,她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而勇敢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使得她的一些教育理论在今天看来是难免显得有些粗糙而且缺少重要理论的证明依据。但这并不意味着霍懋征老师提出的理念不够好不够先进,应该恰恰相反倒转过来是很好很先进。那是因为霍懋征老师几十年前提出的教学理念教育思想即使是放在今天来看依旧还是十分有说服力的。就那这苦乐论来讲,即使是抽开来只讲其中一个方面也是足够让先进的教育学者来进行十分长篇大论的讲解分析了。所以这不能说霍懋征老师的教学理念浅薄,但是几十年过去了,现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得教师在考虑授课之前、授课过程中和授课过程后都需要有更多的考虑和思考。这并不意味着霍懋征老师的教学理念教育思想不适合于现今使用,但是在接收的同时也需要创新性吸收,来将理念进行改动,使之更加符合现代的教学中使用,这就需要更多的学者来对霍懋征老师的理论思想来进行新的改革,使之更加符合现代教学。
虽然霍懋征老师的理论是需要新时代的学者来进行理论性的改革,但是霍懋征老师对待学生的那种非常耐心而爱护的行为和名言,依旧在现代的教学过程中,为许许多多的人民教师提供了有效的应对方法,特别是师生关系这一方面,霍懋征老师在她教学的几十年里,她从来没跟学生发过火,更没有大声呵斥过学生。遇到一些淘气的学生惹她生气,她就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待自己冷静下来再解决。她说:“教师向学生发火,是不尊重学生的表现。是绝对不应该出现的。”“对学生要严格,但不是严厉。”所以看到学生的错误总是先检查自己的不足。在发生争执的时候,老师必须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因为是一个教师,所以应该马上冷静下来,首先想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一味放大事情错处不松口。与其说霍老师是教老师怎样上课,她更加是教育了老师如何真正地做一名人民教师。霍老师还认为,因为教师的精力有限,他们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对问题学生进行细致的教育和引导。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对教师的考验,而这正是教师的天职。所以,如果每一个老师心里都很想把学生教好,但如果对学生缺乏爱心,单是“恨铁不成钢”,铁就难以成钢。作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鼓励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这才是我们的最本职的要求。
霍懋征老师的苦乐论从多个方面来提出了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让很多的老师都能从中得到启迪和教训喜欢小孩子很容易,把这种喜欢信守一辈子不易。一生不离开小学课堂,一生坚守在孩子们身边,用全身心的爱守护着没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这是怎样的一种执著?她用自己敏锐的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她用一生证明了爱的传奇。
霍老师以高尚的师德,高深的学养,扎根小学教育工作。她从教60年,踏踏实实地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以自身的实践告诉我们:“当老师是最辛苦的,但也是最光荣的、最幸福的。当你的学生一批又一批地成为国家栋梁之材的时候,你获得的欣慰是任何人也理解不了的。” 很快我也要踏上教师这个讲台了。经过认真读了霍懋征老师的这两本书,我会根据霍老师她提出过的要求来严格要求我自己,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技能,使到能帮助学生们进行学习、学会学习以及收获学习的喜悦和成果。那么直到我从教师的职业上退下来的时候,我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也像霍懋征老师一样,在重新回头看待我走过的教学岁月中,我并没有辜负我自己的理想,更加没有侮辱教师这个神圣职业所给予加冕的光芒。
参考文献:
[1]百
度
百
科:霍懋征老的简介http://baike.baidu.com/view/316887.htm,2007-03-10/2011-07-20 [2]霍懋征《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M]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5.08 [3]马雪颖、赖学军《语文特级教师之“特”处——霍懋征教育观个案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又名《教学研究》)2011.08.28 [4]赵萱 曾曙春 《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事迹报告》[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07
第五篇:我的人生苦乐年华
县委办,我人生的苦乐年华
XXXXX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县委办,我人生的苦乐年华。
作为一名乡镇基层干部,能来到县委办公室工作,我感到十分幸运和无尚光荣。曾经,我对县委办的认识非常肤浅。只是从别人的交谈中得知,县委办是个历练人的好地方。那时,我就想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到县委办镀镀金,但当我真正来到办公室以后,才深深体会到成功背后的那份艰辛。
人常说,乡镇干部是“三苦”干部,生活清苦、条件艰苦、工作辛苦。但在我看来,办公室工作一点儿也不比乡镇工作轻松。每天上班最早,下班最晚,有时为了赶材料一连几天吃、住在单位,通宵达旦的工作。节假日别人都休息了,我们还一如既往地加班加点,稍有空隙还要赶快写张练字、抄点笔记,就这样,还唯恐跟不上领导的思路、达不到领导的要求。面对这样的繁琐工作,面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一次次地被否定,我咬紧牙关,告诉自己,坚持、坚持、再坚持。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一次次地跌倒,一次次地爬起,一次次地坚持,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县委办为什么是历练人的好地方了。
渐渐地,通过几个月来的切身体会,我对文秘工作有了全面的理解。作为一名文秘人员,不是别人眼里所谓的“玩文字游戏”,更不是人们所说的“镀金地方”,它担负着服务领导、服务群众、承上启下、协调各方的重要职责,它责任重大,岗位光荣,始终处于全县的中枢指挥位置。我们文秘科的每一项工作都关系着领导的决策,百姓的福祉;而我们每一个成员都代表着县委的形象,代表着县委办的形象。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和同事们争分夺秒地进行充电,向领导虚心请教,以老同志为榜样标杆。在上班的路上有我们匆匆的步伐,在楼道里我们默默的背诵,在夜色中有我们疲惫的身影。正是在这不断的锤炼中,我们充实了生活,增长了才干,也让我对未来更加自信。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也许我们今天的辛劳,换不来明天的喜悦;但明天的喜悦,必定伴有今天的汗水。我相信,今天我们所品尝的苦与辣,必定迎来明朝的甘与甜。这就是我县委办人生的苦乐年华!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