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时间:2019-05-12 12:33: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校“十三五”发展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第一篇:我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医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为促进医药学院各项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结合我校教育发展规划和学院实际,学院对“十二五”期间各项工作进行总结,并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工作总结

十二五期间,学院恪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坚持机制、体制创新,加强校企战略合作,丰富校企合作内涵,促进校企共赢,形成了企业与学校发挥各自教育资源优势,共同、全程培养企业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长效机制。

(一)人才培养

1.突出“校企相融,产学互动”办学特色,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坚持“依托企业、立足行业、面向全国、围绕职业、服务就业”的原则,努力探索企业办职业教育的规律,发挥校企一体化的办学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新型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探索实践并形成了“2+1”、订单式培养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校人才培养过程的教育教学链与行业企业生产经营的产业产品链深度融合,切实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切性和实效性,在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院积极联系拓展各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结合专业特点要求,经实地考察协商,自2011年以来新签或续签校企合作协议书(有效期 三年)的企业达26家,使学院校企合作单位达56家,能满足学院各专业认识性实习和顶岗实习要求。学院在行业内部还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为我省的行业——**、魏桥创业、**、恒邦冶炼等公司培养了大批一线的技术人员和操作员工,为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提供了有效的服务。

2.强化校企紧密合作,开展工学深度融合

学院依托集团的雄厚经济实力和社会资源,将学院基础设施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纳入企业整体建设规划,与企业共建、共用教学、实习实训和生活设施,扩充了学院的教学设备,满足学院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教学要求,使校企双方实现了在人才培养中学院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学院开设的2*个专业均与企业合作建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各专业与企业共同分析岗位需求,确定专业培养方向,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将行业职业资格标准的内涵融入到教育教学实施过程,多途径、多形式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着力培养行业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到企业后上手快,工作适应性强,具有较强的岗位胜任力,受到行业企业的青睐。

(二)内涵建设

1.加强专业建设,突出行业特色

学院紧紧围绕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构建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框架,围绕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以优势和特色专业为核心,充分融合相关专业,打造形成了冶金化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财经等5大专业群。以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的更新为先导,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高端人才为宗旨,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按照导向性、前瞻性、效益性的原则,在全院专业群 中遴选设立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会计电算化、应用化工技术5个具有明显专业优势和较高社会声誉的院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2.完善课程建设,全面开展精品课创建

学院遵循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理念,把课程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基础与核心,以精品课程建设提升内涵建设水平,以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形成为主线,进行全面课程改革。不断完善精品课建设相关的支持政策办法,紧紧围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遵循高等人才成长规律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理念,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全面开展精品课创建,形成了教研室、系部和学院三级课程建设管理工作体系。截至目前,学院共有省级精品课程15门、院级精品课程42门;省高校优秀科研计划项目1项、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课题2项、全省统计科研重点课题2项、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1项、省教育厅科研成果4项、院级教科研立项14项。

(四)师资队伍建设 1.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结构

一是推进人才引进计划。为优化师资队伍整体结构,满足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需要,近五年共引进具有企业工作实践的教师38人。二是完善职称结构。理顺了职称评审渠道,积极开展教师职称申报和评定工作,成立高校教师职务中级评审委员会,近五年共有19人通过高级职称评审,16人通过了中级职称评审。

2.多措并举加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一是外出学习培训。近五年组织62名骨干教师参加了国培和省培工作,组织2名教师参加国内访学项目;组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外出培训。二是进企业实践。为强化教师的双师素质,学院出台教师进企业实践管理办法,组织教师参加了进企业实践。三是内部培训。通过说课、说专业等专题培训、聘请专家、学者来校交流等形式,使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3.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学院重新定位教师岗位职责,制定了配套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促进学院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均衡发展,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奠定了建设高职院校合格教师队伍的基础。

4.打造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积极发挥校企一体、师资共建的优势,选聘优秀人才到校任教,聘请一线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各专业建立了18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兼职教师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

(五)校企合作

学院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的需求建设相关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并以此为依托组织开展了大量的教研、教改与合作创新活动。学院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并与校企合作单位进行教研、科研等方面的务实合作。依据专业特点和教学培训要求,组织学院教师与相应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对实验、实训条件进行改造升级,并对急需项目进行自主研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充分利用企业办学的优势,借助集团教育集团的平台,整合集团各成员单位相关资源,不断增强学院的产学研工作与企业契合度。并通过公司投资和校企合作的方式,新建、扩建了一批实验、实训场所,使其基本满足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比武竞赛和社会服务、应用技术研发、生产、创业、咨询等功能要求。

(六)管理体制改革

学院的办学特色是“校企相融,产学互动”。学院的管理体制与企业高度相融,精干高效。2011-2014年,学院进一步完善了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明确了院系两级责、权、利关系;进一步深化了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办法,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淘汰机制;加强学生工作改革,实施职业素养教育模式,建立了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机制。

学院逐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结合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坚持领导和教师听课和同行评议制度,逐步引入企业和第三方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规范教学过程,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形成了计划、执行、督导检查、处理反馈的循环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学院总体就业率95%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85%以上,用人企业满意度连续五年达100%。学院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技术比武,不断丰富参与竞赛活动的类型与级别,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多元选择,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七)校园文化建设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将企业文化融入学生教育全过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积极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1.推进大学生素质能力培养

建立学生竞争力模型,开展大学生素质能力培养,形成大学生教养手册,教会学生“会吃饭”、“能竞争”的两个本事。面向全体学 生开设职业素质教育课堂,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专题系列讲座,使学生掌握职业素质提升的方法途径,提升学生基础素质;设计开展了每周一次的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主题班级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推介会、人生观价值观讨论等主题班级活动,以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

以“科技文化艺术节”为导向,创建富于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每年一次、为期一个多月的“科技文化艺术节”,对打造富于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以学术讲座、职业技能竞赛等科技文体艺术十几项精品系列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文化艺术节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拓展学生职业技能方面效果显著。

组织学生参加行业、企业的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引导学生加深对行业特色、企业文化和对社会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及其与企业和社会的融合能力。学院的各种学生社团定期开展活动,给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丰富自我的舞台,在培养学生特长和文化艺术素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八)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是员工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市场化改革、体制机制创新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是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层次、结构不够合理,未形成高水平的教科研团队和名师,社会服务能力不强。

三是学院内涵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现状分析

医药学院始建于1958年,学院办学*年,长期积淀形成了自己的 特色教育教学模式。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6万多各类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并在行业内外成为骨干中坚力量。开展各类培训50万余人次,是中国*业及中国行业著名的技术人才摇篮之一。

(一)宏观政策情况

2014年6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明确规定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4年10月30日,国家财政部、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加快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财教〔2014〕352号)指出,2017年各地高职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应当不低于12000元。《我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2〕49号)进一步明确了社会力量办职业教育与政府办职业教育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和政策。49号文明确指出,“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我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鲁政发〔2012〕49号文件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字〔2013〕126号)指出,“2014年研究制定高职院校、技师学院生均预算内经费拨款标准,2015年全部落实到位,并逐步提高拨款水平”,“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的多元化办学模式,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资兴办职业教育,支持集团化办学、区域合作办学”。2015年2月份,我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联合下发《关于建立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的意见》,《意见》提出全省高职院校生均拨款标准2016年达到11000元,2017年要达到12000元。尽管该意见还不能完全解决企业办学生均拨款资金来源问题,但是学院享受生均拨款待遇指日可待。这表明企业办学 尤其是央企办职业教育将纳入地方职业教育发展框架内,政策保障与政策支持切实可靠,生均拨款将在近期得到实现。对学院而言,面临着难得的政策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生源情况

我省目前公办高职(专科)院校58所,民办院校19所。我省生源从2008年以后开始下降,2012年到达谷底,2013年开始回升,2018年将到达峰顶,2019年略有下降后进入相对平稳期,为办学提供了稳定的生源保证。学院面向全国19个省份招生,其中80%面向我省招生,我省2013年普通高考生源47.8万人,2014年达到51万人,2015年后均在50万人以上,为学院办学提供了生源保证。随着发展,学院将向教育行政部门积极申请更多招生计划,争取每年3500—4000人计划。同时学院将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宣传力度,保障生源,加强与有色强省、大省的部分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定向培养,扩大生源来源渠道。

(三)就业情况

学院是我国首批试办高职院校,长期积淀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教育教学模式,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6万多各类毕业生受企业欢迎并在行业内外成为骨干中坚力量。随着中国行业及我省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高技能人才的支撑,为学院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对职业教育的批示精神,落实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国家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与教育部、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硬件建设力度,着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

(二)发展战略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更加紧密地服务于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为行业企业和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奋斗目标是全力以赴完成学院“十二五”规划所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高起点谋划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经过五年至十年的不懈努力,把我院建设成为行业特色鲜明、省内一流的领军式高职院校。

认真做好集团职教规划,按照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和集团公司发展战略部署,建立适应集团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员工培训体系,培养一流高技能人才,打造一流员工队伍,用3—5年的时间,建成集团公司人才培养的“****”,全面支撑集团公司跨越式发展。具体目标如下:一是由学院牵头,整合集团公司各职业院校教育资源,筹建集团职业教育集团,构建集团公司职业教育体系;二是整合集团公司现有培训资源,筹建集团大学,构建公司员工培训体系。

以“关爱学生成长、关心教师发展、关注社会进步”为主旨,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学生素质能力培养,努力营造勤奋好学、和谐共生的校园文化和人文环境,培养师生良好的职业规范、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以“人才强校”为学校发展的核心战略,紧紧围绕学校专业群发展,积极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不 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重点培养一批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选树省级、国家级名师,提高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

以专业群发展为重点,根据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需要与要求,加快专业结构调整整合的步伐,加强专业群核心专业内涵建设与特色品牌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推进专业课程体系与内容改革、专业教学团队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深化校企合作和现代学徒制试点为抓手,按照职业教育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与要求,遵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发挥央企办学优势,加快集团职教集团建设步伐,促进集团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营造全员参与校企合作的良好氛围,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

以建成**新校区为突破口,按照我省高职院校设学标准,多方筹措资金,建设集职业教育、培训、科研孵化、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高标准新校区并投入使用,提升学院硬件办学条件,为实现学院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三)发展目标

发展总体目标:至2020年,学校办学规模协调发展,新校区全面投用,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才培养水平全面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显著提高,和谐校园并具活力;专业布局与集团公司、行业和我省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彰显优势特色,重点特色专业达到省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双师素质、双师结构”师资队伍与学校事业发展相适应,专业带头人队伍适应建设发展需要;教育与培训全 面发展,就业水平始终保持省内高职院校前列。学院成为一所从教者敬业乐业,就学者易学乐学,社会企业满意,在行业企业和区域人才培养上有突出贡献的综合型高职院校。

发展具体目标:

1.专业布局结构与行业企业和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

对接行业、集团公司及我省区域经济产业发展,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和布局,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专业结构和以省级特色专业、院系重点建设专业和一般专业构成的专业建设梯形结构,招生专业总数达到40个以上。以省级特色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形成10个左右专业群,若干优势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在省内高职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成为行业企业和区域职业教育的示范引领。

2.生源类型结构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面向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构建学习型社会需要,坚持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适度扩大全日制教育规模,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2016年,学历教育在校生9000人,培训收入2000万元;2017年,学历教育在校生1000人,培训收入2500万元;2018年,学历教育在校生12000人,培训收入3000万元;)到“十三五”末,全日制在校生12000人以上,各类成人教育在校注册人数3000人,年培训20000人次,收入3000万元以上,形成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双轮驱动的办学格局。选择部分专业,推进“3+2”本科、高职自主招生、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学校的办学质量、社会美誉度和生源质量逐年提高,新生录取率达100%,新生报到率和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

3.师资队伍结构与学校事业发展相适应

满足人才培养工作需要,积极引进和培养一批在同行业具有较大 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优秀骨干教师,全校教职工总数控制在500名以内,专任教师达到350名以上,其中硕士以上学位人员占比50%,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比例达到35%,“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0%。兼职教师队伍稳定,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时数超过1/3。教师科技与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横向合作项目数量、到款额有较快增长,各级各类课题和技术服务年平均到款额300万元,省、市级以上教学科研课题立项保持在年均20项以上,国家级科研项目有所突破,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3项以上,培养省级名师3-5名,国家级名师1-2名。

4.实训基地建设与培养模式改革相适应

满足“工学一体”实践教学需要,确保年投入500万元用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至“十三五”末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5000万元以上。每个专业群建有15个以上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建成一批融企业实习管理、培训与技术服务、师生实践锻炼等于一体的校内外工作站。

5.资金支持结构与学校发展重点相适应

根据学校建设与发展需要,学校经费在确保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向重点建设项目与基础薄弱方向倾斜。“十三五”期间,重点落实生均培养经费,多方(多种形式)筹措新校区建设资金,集中财力建成新校区并投入使用,同时保证人员经费和教学建设、日常教学、运行经费等足额到位。进一步优化资金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发展定位

立足行业企业,服务山东半岛高端装备制造业,辐射我省和全国行业企业,把学院建成一所开放性强、与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结合紧密、专业布局合理、课程设置特色鲜明、师资队伍数量足、结构 优、教学模式融工学研为一体、社会认可度高、综合实力强,成为我省同类院校中的领军式高职院校。

(五)发展措施

1.全面推进教学和管理改革(1)推进专业优化聚集

以专业服务产业为原则,构筑学院专业结构体系,发展涵盖集团主要产业链的冶金化工、机械、电气、汽车、建筑安装、计算机、财经、商贸、建专业群,以现有冶金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三个省级特色专业为龙头,下一步重点发展财经、商贸、电气、机械制造、化工、建筑等相关专业,打造省级特色品牌专业群,攻坚国家级品牌特色专业群。近五年内在现有2*个招生专业的基础上,依据与区域、行业及集团公司的需求相结合,经过充分论证,合理调整和设置专业,在10左右专业群的基础上,开拓招生专业,使招生专业总数40个以上,每个专业群4各专业左右,重点建设专业带动一般专业,以适应招生人数****人的需求。构筑成专业建设梯形结构,支撑学院各专业协调发展。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及行业、集团公司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开展课程改革

紧紧围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遵循高职人才成长规律和基于工作过程及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理念,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全面展开精品课建设。形成专业团队、教研室、系部和学院四级课程建设管理工作体系。在现有15门省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教、学、做”一体,“理、实”一体。用三个三分之一思路来改造我们的课程,即三分之一理论,三分之一讲座、三分之一企业实践。使我们的课程经过五年左右的发展,在省内及国内 具有先进性和引领性,省级精品课程达到50门以上,国家级精品课程3-5门。

(3)探索招生改革

把现代市场营销理念引入到招生工作中,充分研究市场需求,培育招生市场,打造生源数量稳定、分布合理的招生基地。充分研究社会(学生、家长)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强招生宣传,提高宣传品位与层次,提高学院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强化各类生源渠道建设,建立起以“我省为主,辐射重点外省”的招生网络。完善招生目标责任制,落实由团队招生逐步过渡为专业团队招生的招生工作机制,按照“优化结构、保证数量、提高质量”的原则,年招生量稳定在3000-4000人。研究高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政策,探索多样化选拔录取机制。

(4)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本着全员考核、目标管理、价值驱动、自主管理原则,制定下发《2015年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和《绩效考核目标责任书》。充分体现岗位职责、岗位难度、教学质量以及价值贡献度,改革学院教学运行激励标准,推行积分式动态管理;教师的教学运行、企业顶岗锻炼、教学建设和科研工作三项重点工作的行为指标考核与员工基础管理工作融合作为月度基础管理考核,引导广大教职员工工作行为。制定《职业培训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完善职业培训项目负责人制度、项目代理制度、项目总承包与分包制度、可行性报告与备案制度、项目独立核算制度。加强考核激励机制建设,划小核算单元,实行项目利润提成考核办法。

(5)推行院系两级管理改革

管理体制由直线职能制向院系两级管理的根本转变、管理机制由 过程管理向目标总控的根本转变、薪酬激励由按劳分配向按价值、按贡献分配的根本转变三大工作目标,制定完善学院《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总体方案》。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多措并举加大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一是外出学习培训。继续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国培和省培工作;组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参加其它形式的外出学习培训和国内访学项目。二是进企业实践。为强化教师的双师素质,学院进一步修订教师进企业实践管理办法,组织教师扎实参加企业培训及企业顶岗。三是内部培训。通过说课、说专业等专题培训、聘请专家、学者来校交流等形式,使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得到提升。

3.推进社会服务,实现合作共赢

(1)扩大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学院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创新合作模式,遵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配合各专业群的职业教育特点与要求,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继续扩大校企合作单位的数量与质量,建立一批生产技术先进、与学院专业融合度高的知名企业做为稳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基本满足学院各专业认识性实习和顶岗实习要求。

按照校企“双赢”的原则引进企业合作建设实训场地,变“模拟任务”教学为“真实任务”教学,形成校内实践与企业生产的有机结合,达到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合一。

为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共同开发课程及教材,调整育人的方向与企业的需求相结合,定向为企业培养所需技术技能人才,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提供了有效的服务。以现代学徒制试点为抓手,聘请国内一流专家、劳模、高级工程师、技师及能工巧匠做为客座导师到学院开门收徒,并建立专家、技师工作站,作为先进操作法的传承和创新基地。

4.整合职教资源,推进集团职教集团运作

(1)整合职教资源,以集团职业教育集团为依托,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年7月,央企举办的首家紧密型、行业性职教集团在学院揭牌。集团定位于“服务集团、辐射行业”,支撑行业持续发展,圆职教强企梦。学院将依托集团公司,整合目前成员企业的中技学校和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加强各单位之间的沟通,规范化运行集团各项事务,基本建成紧密型、规范化职教集团,构建面向公司的专业服务产业的职业教育体系,传授企业文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解决跨区域系统办学体制机制、与地方职业教育规划不衔接及经费问题,实现跨区域办学、自主招生、中高职衔接等,形成需求与培养相衔接,培养与使用相统一的工作体系,建成覆盖行业、特色鲜明、培养成效突出,能够支撑行业人力资源需要的职教集团,成为我国行业职教集团的示范样板。

(2)整合集团公司培训资源,构建员工培训体系

整合集团公司培训资源,筹建集团大学,承担集团公司领导力发展和员工知识、素养、技能提升的教学研究和培训工作;构建集团员工教育培训体系,开展员工培训教学方法的研究、创新和知识管理。将全体员工按管理、技术、操作分初、中、高三个层次培训,将培训覆盖集团员工职业生涯全过程。

(3)依托集团大学成立管理技术服务中心

管理技术服务中心要吸收各成员企业的优秀管理人员、技术专家 和技术拔尖人才以及国内外的一流专家和高端研发人员等参与,把服务中心建设成为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基地,公司先进操作技法和管理经验的总结、传承、推广应用基地和先进技术的研发基地。

5.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1)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加大培训项目开发力度。根据山铝公司《2015年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意见》及周边各单位培训需求,结合学院实际情况,针对培训任务,分别成立培训项目组,相关责任教师要深入基层调研,编制培训方案,研发培训课程,使培训项目有计划地向前推进。通过培训项目研发,极大地提高教职工的社会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2)以企业需求为目标,加大横向项目的参与开发力度。制定《教学科研岗职称评聘管理办法》及《教学科研岗绩效考核管理办法》,鼓励并引领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企业横向项目的研发与实践,以提升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6.深入开展学生成长成才培养(1)健全学生教育体系

按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定位与思路,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文件、教育部《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的要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安全教育,做好资助育人工作。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辅导员任职资格准入制,按不低于师生1:400的比例配备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哲学社会科学课专任教师;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为每个班级配备兼职班主任。(2)完善学生服务体系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关注学生需求,以学生满意的校园生活和全面发展的需求为导向,建立和完善学生服务机制,从学生心理、生活、学习、成长、发展诸方面关心爱护学生、服务学生,通过学生关爱工作机制等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完善学生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学生的满意度,建立稳定、和谐、优良的校园环境。

(3)实施学生素质能力提升工程

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为指导,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为重点,以诱发学生兴趣和自信为切入点,建立并不断改进“能力素质提升模型”;通过“能力素质提升模型”对学生进行教育培训,实施学生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培养“用人单位、毕业生双满意”的毕业生。

(4)推进学生卓越计划

以培养学生永不满足、积极向上的精神,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直到成功的顽强毅力和把小事做到极至的优良品格为目标,积极探索,不断改进,把学生培养成为竞争力强、成才率高的卓越人才。

7.启动实施新校区建设工程,为再造一个新学院奠定基础(1)通过新校区建设解决学院发展硬件设施不足问题。学院现有办学条件是在原来的职工大学、党校、技校及职业中专办学的基础上简单叠加而成,因而布局不够合理,不符合高校建设标准,缺乏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打造学院品牌、提升知名度的空间。随着后续在校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考虑学院的长远发展,提出搬迁青岛的设想。

(2)学院先后考察了青岛城阳区、胶州、即墨等地,对新校的占地、规模、硬件设施、建设工期等进行了多次研讨,初步形成了项目 建议方案,等待定稿后提交领导审阅,尽快形成项目建议书提报立项。

(六)保障措施

1.加强党的建设,提高领导学校科学发展能力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组织建设,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重点,健全机制,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把好入口关,进一步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加强管理,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健全机制,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维护学校稳定、服务师生员工、促进校园和谐的战斗堡垒作用;推进学习型学院建设,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统揽全局的能力。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选拔、竞争择优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健全权力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落实安全稳定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健全安全稳定工作机制,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加强对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领导,发挥其在学院改革、发展中的作用。

2.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学校发展内在动力

(1)以“定位准确、职责清晰、管控有力、营运高效”为目标,深化学院管理架构改革,精兵简政,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教学科研、学生工作关口前移,逐步实现培训业务与后勤保障市场化运作。

(2)加快推进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管理方式由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的根本转变。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管理机制,明确院系权利和责任,充分优化和利用教育资源,激发院系办学活力。

(3)推进学院收入分配改革,实现按绩分配、按效分配、按价值化分配。逐步探索符合学院特点的基薪+绩效的薪酬分配制度。封存当前的岗位技能工资,建立基于工龄、职称或岗位、学历的三维基薪制 度,并动态晋级;建立基于课时工作量、企业顶岗锻炼、教科研成果、培训或课题项目利润、基础管理和现场治理为核心的绩效工资分配体系;探索职业教育培训项目团队建设和质量、效益考核提成机制,实现内外部培训收益梯次激励.3.坚持依法治校,提高学校民主管理水平

深入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依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等文件精神,不断修订完善学院的规章制度和措施,加强管理力量,规范办学行为,坚持依法治校。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议事制度,提高领导班子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规范各项办事制度,大力推进院务公开。完善各类监督制度,顺畅师生利益表达的机制和渠道。完善职代会、教代会制度,强化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分保障师生员工的民主权利。

学院

2015年6月*日

第二篇:十三五发展规划

山城镇中心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为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战略任务,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突出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根据教育局的有关指示精神,特制定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学校现状

(一)基本情况

梅河口市山城镇中心校坐落在美丽的红旗山下,始创于1936年,学校占地面积34395平方米,建筑面积10403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是一所名副其实的花园式学校。学校按照省颁标准配备各类专用教室,配齐仪器设备,建设了天网、地网,校园网,教学设备日臻完善,逐步走向现代化。

学校现有47个教学班,2252名学生,在职教职工138人,专任教师132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大专以上学历116人,占专任教师88%;省级骨干教师4人,地级骨干教师10人,县级骨干教师24人。

(二)办学经验和优势

1、山城镇政府尊师重教氛围浓厚,关心支持教育发展。

2、学校制度逐步健全,管理规范,运行机制初显高效。学校建立了如《山城镇中心校教师量化考核办法》、《山城镇中心校教职工考勤制度》、《山城镇中心校学生量化管理》等核心制度,学校基本形成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和社会广泛参与的现代学校管理体系。

3、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具有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爱校如家、团结协作的传统职业精神,可塑性强;行政干部队伍廉洁团结、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勇于担当,积极性高。

4、学校秉承七十多年的优良办学传统,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形成学校办学特色。良好的团队精神、浓郁的学校文化、书香特色校园、“体艺2+1”特色教育、严格高效的教育管理等办学特色逐渐形成。

(三)面临的问题

1、社会需求对学校教育水平的提升提出了新要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既关注学科成绩,又关注全面健康发展。社会及家庭对学校教育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校及教师务必不断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2、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全域化教育综合改革对学校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当前教育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学校要抓住机遇,不断提高办学水平,要有新的发展思路和举措。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管理和教学行为。

3、教师年龄、学科结构的现状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思考。近年来,学校增加了一批新教师。年轻教师充满干劲和活力,但明显缺乏经验,同年级同学科急需有老教师进行专业引领,教师队伍齐而不尖,缺少名师的引领,骨干教师、名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另外,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体、音、美等技能学科师资薄弱,专职教师明显不足。

4、学校硬件设施的相对老化和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根据学校现有办学规模,配套的功能室也显得不完善,部分设备由于使用年限较久,老化陈旧,如信息技术设备、学生图书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发展,需要投入不小的资金,分阶段分步骤更新、添置。

5、学校管理方面:(1)缺乏与时俱进的制度创新。学校的有些规章制度和考评机制已经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有待更新。(2)学校在德育教育、校本研修、师生发展等方面没有建立起具有实效性和科学性的运行机制,没有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3)评价体制方面的改革要不断探索。

6、学校校园的周边环境亟待改善:附近居民车辆无序停放,家长接送车辆无处停放,雨天交通拥堵;流动商贩占道经营的现象严重影响学校师生安全等。

二、“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定位和办学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全局工作,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为指针,秉承学校的办学理念,坚持学校的办学宗旨,发扬学校蜜蜂精神,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发挥梅河口市名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为梅河口教育做出新的贡献。

(二)发展定位:

1、办学理念:内涵发展育人 精细管理办校

2、办学宗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领航,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服务。

3、办学愿景:学生快乐、教师幸福、学校和美

4、学校精神:包容 互融 共荣

5、办学特色:打造书香校园 发展“体艺2+1”特色学校

6、“三风一训”:

校训:修德 启智 健体 育能 校风:和谐 严肃 活泼 励学 教风:博学精业 厚爱育人 学风:善思好问 勤学求新

(三)办学目标:

总体目标:拓展学校的办学内涵,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夯实学校的人文品质,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和谐全面地发展,让每一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我;努力扩大教育空间,配置高标准设备,改善教育环境,强化安全保障;实施科研兴校战略,优化师资队伍,挖掘优质资源,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扎实推进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促进区域性教育均衡发展,为梅河口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1、学校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2015-2016):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学校章程,健全和完善学校规章制度,规范学校管理,优化学校运行机制,强化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巩固养成教育成果,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大力开展学校新一轮创业,严格依法办学和依法治教,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目标。

中期目标(2016-2018):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行严格高效和精细化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实现办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着力加快学校特色创建步伐,实现学校特色发展目标。

远期目标(2018-2020);努力实现学校愿景,这三年着力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总结、提炼、升华学校管理,形成管理示范学校、德育先进学校、“体艺2+1”特色学校、打造一批省、市、校名教师、骨干教师,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目标。

2、教师发展目标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合作探索、创新高效”的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主要表现在:

生命价值得到体现:教师在育人的同时育己,做到教学相长,在成事中成人,在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同时焕发教师自己的生命活力,真切地享受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

教师师德高尚清纯:爱心、公正、尊重、责任感是教师德性的核心,具体表现为教师能为人师表,对学生的爱心,对家长的热心,对同伴的贴心,对工作的尽心,对社会的善心。

教育教学技艺娴熟:教师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规律,智慧地、艺术地、无痕地教育学生,灵活地、巧妙地、游刃有余高效地驾驭课堂教学。

课程开发能力较强: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且是课程的智慧开发者。

科研能力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较强,不再仅仅是一个教学“操作工”,而是一个不断学习者、思考者、思想者、研究者。

信息技术有效运用: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能灵活有效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3、学生发展目标 培养面向世界的现代社会人才,做到基础牢、习惯好、会实践、能创造,使山城镇中心校的学生形象特征鲜明,活泼开朗、自信大方、文明礼貌、幸福快乐。

基础牢:培养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积累学习底蕴、学习潜能得到开发,多方面主动获取知识,掌握网络技术,获得优良的学业成绩。有良好的心态、健强的体魄,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

习惯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明辨是非观,在生活上养成良好的做人习惯,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

会实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协调统一的意识,以各种社团、协会、小组活动为载体,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生活实践,熟练掌握相应的技能与本领。

能创造:学生对丰富多彩的世界充满好奇,有创新精神,遇事总爱思考为什么,并且能够积极地探索,多渠道地尝试,不断地形成认知冲突,不断地试图解决问题。

三、“十三五”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一)主要任务:

1、办学条件:(1)建设食堂,彻底解决学生分批吃午餐的现象。(2)各种专用室配备齐全达标,设备仪器充足,合理使用,满足日常教学需求。图书馆调整扩容,建设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实现图书管理现代化,创建示范图书馆。(3)信息技术设备方面:班级配备多媒体设备,实现校园网络全面覆盖。(4)建设橡胶跑道、人造草足球场等运动场地,添置体育运动器材,各种运动设施规范达标。(5)构建校园安全防护体系,提高学校物防技防设施水平,与社区相关部门实现联网,实现校园安全管理现代化。(6)校园文化质量明显提升:书香文化长廊以鲜明的主题展现;前后教学楼各楼层楼道文化氛围浓厚,各配套教室主题鲜明,班级文化布置体现个性。

2、规模与质量:(1)控制学生规模。班级数控制在40班以内,班生数控制在45人以内,全校学生总数控制在1800人以内。(2)人人接受教育。保证本学区内适龄儿童100%入学接受教育,应届毕业生毕业率100%,评价实行等级制,学生操行评定合格率≥99%,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健康文明,有礼有节,善于与人合作。(3)提高教育质量。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大力发展地方与校本课程,学生个性发展良好;配齐并提升音乐、美术、体育、科学、品生(品社)、综合实践等学科教师的教育水平,开足开好规定的课程。(4)增强学生体质。建立学生体质测试系统,及时监管学生体质情况;科学安排学生学习、生活、锻炼,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5)校内教育均衡。加强教师间的交流研讨活动,让每个学生享受同样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加强师德教育,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得到同质的教育教学对待,创造条件给予每一个学生均衡地表现、发挥、发展的机会等。

3、师资水平:(1)评价制度。建立健全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机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职称评审聘任和综合评价的首要内容。(2)学历达标。学历按要求100%达标,45周岁以下的专任教师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占80%以上。(3)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全员参加计算机培训,人人通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测试合格,人人熟练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辅助教学,不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增强运用信息技术汲取优质教育资源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普通话全部达标。普通话人人达到二级乙等以上,50%达到二甲以上水平,其中语文老师人人达到二甲,不断鼓励教师提高普通话应用水平,并向更高等级迈进。(5)学科带头人。建立健全教师培养与使用机制,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科研,搭建多元实践交流平台,让中青年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力求在“十三五”期间培养一批在本地区有影响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并辐射带动更多的年轻教师快速成长。(6)教育科研。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制度,教育科研成果纳入教师的晋职与评先评优考核内容,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教育科研形成良好氛围,人人参与教育科研,人人有研究子课题,“十三五”期间学校至少完成五项市级以上立项课题的研究,科研成果得到推广。(7)进修培训。创造条件让更多的老师有进修培训以及外出参加教育教学研讨活动的机会,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或教研机构举办的各种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的活动,力争45周岁以下的专任教师每学年人人都有机会外出参加专业进修培训或教育教学研讨活动。

4、学校管理:(1)班子建设。行政班子团结协作,奋发有为,勤政廉政,积极进取,服务意识强,年龄结构合理,学科有专长,能有效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在教师中有较高威望。(2)制度创新。依法治校,以德育人,与时俱进,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引导人,以规范科学的制度激励人,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相关教育法律规定、教育政策要求等,对学校现有“三五制”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修订与充实,以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守。(3)民主管理。坚持服务育人思想,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依靠广大教职员工不断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坚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行民主管理,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和民主评议监督制度。(4)完善评价机制。完善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教学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更新家校联系制度,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促进学校健康高效地发展。

5、安全工作:(1)建立健全安全工作管理制度。不断强化安全措施,完善安全设施设备,健全安全保护网络体系,加强各种应急预案的演练,确保师生及学校财产安全。(2)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网络。加强与部队、公安、社区联防队等共建单位联系,多元化地加强家校联系,密切关注安全动态,切实做好联共联防保安的工作制度,给学校多一分安全保障。(3)建立健全安全宣传教育网络。通过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早会、班队会、多媒体视频等多渠道多方面进行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4)切实落实安全责任。严格落实《学校教职工岗位安全工作指南》精神,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工作责任制,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处室、年段组各司其职,全体老师协作负责的安全体系。

6、办学特色。没有课程的支撑,任何办学特色的生命力都不能持久。学校坚持“和而不同”的课程理念,坚持严格执行省颁课程计划,上足上好国家课程。(1)体育教育特色。创建“体艺2+1”特色学校、吉林省武术传统学校,把篮球、足球项目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三到六年级每周一节,让学生在课程教育中掌握篮球、足球基本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体验团队合作,提升生命质量。(2)艺术教育特色。依托少年宫活动,创新艺术教育工作。让每一个学生在校既享受艺术教育的熏陶,又有机会展示自我,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学校每年开展“体育艺术节”,搭建学生展示的平台。(3)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室已按规定建设,我们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点,努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它教育的协调发展。(4)书香校园特色。在“书香校园”这一理念的引领下,伴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凸显办学特色,体现优质教育,形成教育品牌,走出一条新课程改革校本化的成功之路。

(二)、工作措施:

1、强化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实施规划的执行力。(1)分工明确,落实工作责任。

校长室负责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章程制定,统筹协调各部门、处室的日常工作。

德育处负责学生德育工作的规划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安全卫生工作、学生自主化管理和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

教务处负责教学教科研工作的规划实施、教职工队伍建设、师生学习型创建、学生自主化学习培养和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

总务处负责学校总务工作的规划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资源节约型校园的创建和学校服务保障工作。

(2)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学校严格实行“三五制”管理,健全制度体系、目标管理体系、科学决策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包保责任制管理,加强部门工作责任,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机制。完善学校会议制度,坚持安排部署和总结汇报工作的全体教职工周例会制。

2、优化用人机制,不断加强队伍建设。(1)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学校中层行政实行“四制”管理,分别为竞争上岗制、民主考核制、任期年限制、责任追究制,努力打造一个团结协作、步调一致、创先争优、富有战斗力的有机整体。

(2)教师要求刚柔相济。全体教师实行“五制”,即岗位目标责任制、全员聘任制、责任包保制、量化考核制和奖惩激励制。在制度刚性管理的基础上,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努力使教师集体形成自觉遵纪守规、团结协作、爱岗敬业、民主和谐的良好人文氛围,让这种柔性的人文自律成为学校刚性管理的补充。

(3)注重班主任队伍的培养和管理。强化班主任“八大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法规意识、公平意识、人本意识、团队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建立班主任的选拔、教育和管理的长效机制,着力培养班主任热爱班主任岗位、注重班级管理的创新和热爱学生的情怀,建设一支具有丰富班级管理水平和高度责任感的班主任队伍。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积极落实“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德育工作方针。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品行基础;以每月德育主题教育为抓手,夯实学校德育常规工作;以活动为载体,丰富德育工作内容;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体验,强化德育工作的直观性和时效性。学校的德育工作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德育基地两个主阵地的德育功能,做到人人参与、事事参与、全程参与,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逐步形成学校德育工作新特色。

(2)突出教学中心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管理,夯实教学常规工作;大力开展教学改革,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搭建教学合作交流平台,加强对外开放和内部交流;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学校教学工作按“抓六常、促五创”(常规、常态、常训、常查、常比、常测;创先、创优、创效、创特、创新)的管理理念,狠抓落实,常抓常新。

(3)大力推进“科研兴校”工程。以校本科研为基础,着力破解教学工作中的难题;以教师发展为根本,着力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以课题研究为引领,着力提高学校科研水平。

4、硬化环境建设,不断提高学校内涵发展。(1)努力加强学校硬环境建设。争取政策,多渠道筹措资金,实现办学条件改善的再次跨越,基本实现校园“四化”(美化、绿化、净化、现代化),教学配套多功能用房充足,教学设备齐全、领先、及时更新,教学手段现代化、网络化。学校周边环境得到根本治理,确保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

(2)努力强化学校软环境建设。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按“物质文化打基础,制度文化强内力,行为文化塑形象,精神文化铸品牌”的文化建设理念,全面加强学校历史文化、道德文化、人文文化、艺术文化、管理文化、特色文化等方面的文化建设,让学校彰显艺苑色彩。

四、落实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的保障体系

规划的落实,需要保障机制。学校将重视舆论宣传,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制定详尽的实施计划,确立资源保障体系。

(一)观念保障

1、注重舆论宣传

学校领导要率先垂范,首先组织学校中层干部、教研组长进行学习,充分把握办学的理念、内涵,切实把握精髓融为一体;其次,在全校教师中间进行充分的动员与宣传,使教师理解规划实施对于学校发展的战略意义与自己发展的关系,创造规划实施的良好舆论氛围。

2、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如果不经常对已有观念进行反思、更新,已有观念往往成为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因此,从领导到教师,通过学习、反思与研讨,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形成适应学生发展的现代学校的教育观、德育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与管理观,从而为规划实施提供坚实的观念保障与文化自觉。

(二)组织保障

学校应本着职权清晰、责任明确、组织高效的原则,组建完善的组织机构。

1、健全组织,科学管理。发挥党总支在学校管理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保证作用;建立工会组织,建立教代会制度,发挥其的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作用;发挥领导班子的导向、凝聚、指导带头作用,形成团结、协调、勇于改革、务实创新的坚强集体。

2、依法治教,规范管理。依照有关法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执行规范,发展规范,依法治教。引导全校学生养成良好行为规范、学习习惯,引导全体教师端正教学行为,引导学校的管理部门端正领导和管理行为,做到建立规范——执行规范——发展规范——超越规范。

3、按需设立,配齐科室。学校要本着“按需设立”的原则,建立健全中层机构。各科室目标明确,职权清晰、责任到人。学校将给予各处室相应的权利,避免有职无权、有权无职的现象。

4、重心下移,人本管理。把教学管理的重心下移到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强化对教师的个案管理,为教师的个体发展提供条件、机会和宽松的氛围,创导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点。

(三)资源保障

1、后勤保障。后勤部门要强化细节管理,树立管理育人,管理服务的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严格执行各项财务制度,严格收支两条线,杜绝乱收费,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建设工程招标”等规定。实施收费、招生“阳光工程”。要进一步加强学校财产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管理责任制,做到购物登记造册,借出登记办理手续。要管好、用好现代化教学设施,发挥其最大效益。全体教职工要强化校产保护管理意识,倡导厉行节约,杜绝浪费,教育学生爱护公物,养成良好习惯,构建节约型学校。学校将调整经费使用结构,不断地改善教育教学设施,保障教师科研、教师培训、课程改革、学生实践活动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合理使用学校有限的办学经费,避免经费使用上的无谓浪费与低效。

2、安全保障。不断加强校园综合治理,制订防范措施,落实上级、学校《校园安全管理条例》精神,建立应急机制,排除隐患,确保校园安全,创建平安文明校园。

3、资料保障。进一步规范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确保资料完整齐全,各部门继续负责做好文书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做到材料齐全,完整规范、数字准确。同时,全面实行电子化管理文书档案材料的方法,提高管理的效率。

(四)评估保障

1、制定工作目标和计划。为落实规划的实施,学校、各处室、各年级、各班级应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形成较为详尽的计划方案体系。学校除工作计划外,每学期将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把规划内容落实到位。

2、建立评估体系。根据学校发展规划的内容,制订相应的评估体系,每学年组织评估,监督规划的实施,并能够及时调整,修订规划。

“十三五”期间,学校要以《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为指导,统一思想认识与行动,正确把握和处理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各种关系,在“崇德尚礼 笃学求真”核心理念引导下,以“现代”超一流的意识积极促进全面创新,为梅河口市基础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新贡献。

山城镇中心校 2015年9月

第三篇:经济管理系十三五发展规划

******学院

经济管理系“十三五”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取得重大发展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也是我校发展建设极为关键的五年,为使我系在“十三五”期间各方面的工作更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协调发展,根据学校总体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工作回顾

(一)取得的成绩

1、系部调整整合

学院从2015年建立经济管理系,将师资力量、课程、实践实训等进行整合,优化教学资源。

2、加强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

成功申报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和餐饮管理专业。新专业的申报成功进一步推动我系和学院的发展。

打造院级“教学团队”,带动全系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我系校级课题《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会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顺利结题。

鼓励教师申报各级各类课题。**老师申报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获立项通过,我系教师申报的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1项结题4项在研。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2项结题4项在研。校级课题《导游服务技能》优秀课程建设顺利结题。

3、专接本工作取得成效 我系成立学前教育、旅游管理和市场营销三个本科班,加上原有的会计班,我系共有4个本科班,考试通过率较高,本科班的教学组织提升了我系人才培养层次也为学校带来了一定的收益,工作成效显著。

4、实践教学开展得较好,有一定特色

设计制作校内实训室标牌,做到每个实训室简介、管理制度、操作流程等内容上墙。并对餐饮服务实训室和形体礼仪实训室进行重新设计和装修,已经投入使用。

为使实习实训有序开展取得成效,我系预先制订相关计划,各项资料齐全,做到校外实习必有协议、有实习鉴定表,校内实习必有实习报告。通过校外实训和校内实训教学的组织安排,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就业适应能力。

5、学生管理工作成绩显著。我系不断探索学生管理新模式,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突出“严、细、实”。坚持“深入学生经常化,工作方法科学化,解决问题人性化”的工作方法,建立了学生日常操行量化考核系统,逐步形成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新机制。及时解决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问题,规范大学生思想和行为,保证学生工作队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不断推进学生工作上新台阶。同时,积极开展礼仪大赛、征文、文娱晚会、技能竞赛、大学生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极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文化系部建设收效显著。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系部在转型建设阶段,急需学校的政策扶持和加强内涵建设; 2.系部管理制度和管理效果还需进一步提高;系部文化建设还需深化。

3.专业课教师总体职称低,科研能力弱;对口专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

4.缺乏必要的实训设施,教学组织、专业竞赛水平受限。

二、“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全面实现系部转型提升,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实现办学规模适度发展,学科专业结构更趋合理,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努力把我系建设成为和谐院系、创新院系、实力院系。

(二)具体发展目标 1.办学规模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立足**,面向**,服务商贸行业发展,到2020年,将院系建设成为拥有休闲与观光、商贸服务两个专业群,在校生1500左右。

2、实训条件建设

加大实践教学方面的投入,重视加强与改进实习、实训教学规范管理,保证实训课程教学质量。对校内实训室进行装修、添置设备和购买相应软件。新建综合会计模拟实训室,购买会计模拟、会计电算化、沙盘模拟软件,重新装修客房服务实训室。重点建设改革力度大、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以现代化校内实训场所。争取建成1个省级重点实训基地。

深化与校外实训单位合作力度和深度。探索多方面、多层次的合作模式,如为企业员工培训、教师挂职锻炼与学生顶岗实习、企业兼职教师聘用、专业建设与教材开发、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室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合作,新增20个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

3.专业建设

根据“服务社会设专业、依托行业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形成特色的要求,及时跟踪市场需求变化,对现有专业适时调整、优化和提升,优化休闲与观光、商贸服务两个专业群,打造校内有较大影响、1-2个省内有影响的特色专业。

4.队伍建设

加大师资队伍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力度,培养2-3名专业带头人和3-5名骨干教师。引进高职称和业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组织专业建设,提升专业知名度和美誉度。

进一步改善在职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结构,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建立有利于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机制和氛围。鼓励系部各位教师攻读硕士、博士,提升学历水平,积极申报高级职称。

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达到7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0%,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70%。加强教学团队的培养与建设,要进一步落实专业负责人制,强化专业负责人的职能,优化专业教学团队。力争在省级教学团队建设等培养工作上有所突破。

5.教研与科研

坚持“以教研科研促教改、以教研科研带队伍、以教研科研强服务”的方针,积极配合我省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大力开展应用研究,着力推进教研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强教、科研工作,培育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创新能力较强的教研科研团队。

6.社会服务与对外交流

树立“专业化、特色化”服务理念,紧密结合地方产业结构特点和“双转移”战略,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积极探索政校企合作新模式,深化产学研合作内涵,建立稳定、长期的校政、校企、校校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7.招生就业

进一步优化生源结构,积极开展招生,全员参与,实行招生责任制。构建招生和就业工作的良性互动循环机制,不断提高生源质量和就业质量。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

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使专业与产业高度对接,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继续完善“项目驱动”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合作企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作用。

全面开展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改革。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对课程进行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整体设计与单元设计,通过课程改革提升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加强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不断推进教学资源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创新人才评价体系。注重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的评价,实现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主动引入行业人才需求的标准,加大“双证书”推行力度。

营造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大力开展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增强教职工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准则,努力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育人机制。抓好学风建设,严格考核,营造刻苦学习的氛围,注重德育内涵的提升,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列入系部发展规划。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以更新职教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推进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完善学院就业市场建设和就业服务体系,通过政校企合作拓展就业空间,建立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就业长效机制。

(二)推进人才强院建设,构建高素质的教学和管理团队 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把好人才引进质量关,着力优化师资结构,重点引进高职称、高技能、高学历等高层次人才。师资配置要向特色专业、重点专业倾斜。

实施师资培养“三项”工程。一是实施“双高工程”,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培养对象在签约期内晋升高级职称,鼓励资助青年教师在职进修硕士、博士学位。同时搭建平台充分发挥现有“双高人才”的引领作用,形成人才梯队。二是实施“双师素质”工程,完善“双师素质”教师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职业技能资格聘任制度,有效激励教师获取“双师素质”资格。三是实施“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程,重点支持方向明确、队伍稳定、业绩突出的教学团队建设,构建由专业负责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高技能的兼职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组成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新模式,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服务区域转型升级,打造教育特色品牌

增强教学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建立健全教研科研工作体系,完善教研科研激励机制,逐步将教研科研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体系和个人考核体系,提高教师教研科研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教研科研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教研科研骨干力量和带头人,提升团队整体科研素质和能力。形成一批具有系部特色、能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围绕地方产业特色和需求,建立和完善教研科研合作机制,鼓励师生参与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

(四)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和谐平安校园

以办学理念、校训、办学特色为核心,凝炼学院精神,建立系统的系部价值理念。推进行为规范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系部管理行为、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培养师生严谨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学习态度。搭建成长平台,创造良好氛围,实现系部发展与师生个人发展的和谐统一。重视师生法制教育,大力开展校园综合治理,建设平安校园。

(五)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

修订和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结构合理、相互关联、良性互动的制度体系。抓好制度的制订、宣传、落实、监督四个环节,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在贯彻学院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完善我系的教学管理制度、系部日常管理纪律制度、教研室工作制度、教师考核制度、实习就业管理制度、班导师考核制度等重要制度,形成班导师例会、教研室工作例会、系部每周大扫除等惯常性、周期性的管理方式,使系部管理变得简单有效。

四、规划实施

“十三五”规划是指导未来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未来五年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的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落实。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习和宣讲规划内容,使系部老师认知和认同规划,成为共同的愿景、自觉的行动。按照本规划要求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和相关制度,切实提高规划执行力。

建立动态的规划监测、评估和完善机制。定期监测规划目标的执行进度,并依据市场环境的变化、政策的调整及时修订规划。根据规划目标、主要任务建立相应的目标考核责任制度。

第四篇:儿科十三五发展规划

儿科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0年到2015年期间,在医院领导大力支持下,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儿科取得了较大发展。随着儿科病区床位数增多和病房住院环境的改善,收治病人数人数逐年增加,病源病种有所拓展,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着许多需要完善的内涵建设。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儿科建设,改善工作条件,提高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现制订儿科“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回顾

我院儿科担任全区儿科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科室全体医护人员30余名,其中医生13名,护士20余名,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6名;主管护师5名,其中攻读在职研究生2名。年门诊平均就诊15000人次;住院患者人数2600人次,平均住院日7.98天。

设有儿科门诊及住院病房,科室管理规范,连续多年被评为医院先进科室。儿科病房现设有床位60张,并设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在抢救治疗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新生儿急危重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开展了胃肠外经脉营养,气管插管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中心静脉置管PICC、鸟巢护理早产儿等技术,形成了科室专业特色,达到市级医院先进水平,在我市城区有较大影响力。在治疗重症肺炎、婴幼儿哮喘、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癫痫及矮小症的早期筛查、儿童血液系统疾病等方面,有很大技术优势,并开展了婴幼儿肺功能检测及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技术。

二、现状分析

(一)、儿科目前市内、省内发展情况:儿科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分科发展,由于它研究和服务于特殊年龄段人群,有其较强的特点,儿童不同于承认,改组人群特征是不成熟,且为多系统的不成熟。外界的作用,包括环境、微生物、物理、化学、药物等,在机体中发生的反应及影响是有很大差异的,需要特殊对待,且儿科含盖了内科、外科、五官科及所有成人分科科目。目前在省内儿科发展主要是在儿科三级分科并以省级专家、博士导师为带头人,在生理、病理等方面有较深的研究,逐渐向四级分科过渡;在市级医院尤其聊城市人民医院的儿科早已完成了二级分科,部分科室做了三级分科如纤支镜、血液过滤等,同时加入北京儿童医院联体集团;区妇幼保健院的儿科,也在逐渐完善二级分科,并由齐鲁儿童医院进行技术上的帮扶。

(二)我科存在的问题:(1)我科在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目前仍停留在一级分科水平,虽然对我科主治以上职称的进修医师作了专业分科,但由于病人数量及专业的局限,未能完全开展二级相关工作。大多是全科医师,专业技术性不强,特长不突出,目前虽能够较好的完成目前临床工作任务,但欠缺深化发展能力,儿科的发展处于瓶颈阶段。(2)因门诊空间受限,暂无门诊输液观察,儿科目前开放门诊仅有1间,暂无专科专业门诊,不能完全满足门诊需求。

三、儿科“十三五”发展规划

针对我科的目前情况和存在问题,确保儿科的长远发展,根据我院安排,制定5年规划如下:

(一)新楼启用前完成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区及儿科普通病房分科建设,前期进行短期专业进修培训以进一步规范儿科门诊、儿童保健门诊人员建设。

(1)按照重症监护病房的建设与管理,建设ICU病区,重点建设NICU,编制床位20张,并计划设置PICU,编制床位2-4张,扩大病种收治范围,随着外科婴幼儿手术的不断开展,逐步扩大外科术后患儿的监护,同时完成相关设备的配置。继续选派医生和护士外出进修ICU,返院后制定和完善NICU诊疗、护理、管理章程,推广新生儿重症诊疗技术,为NICU病区工作做好技术准备。

(2)建立亲自陪护病区及小婴儿(1-3个月)病区。(3)建立普通儿科分区。组建呼吸、神经、消化为主的专业小组和心内、内分泌、血液为主的专业小组,并进行普儿科专业分科:每组均派医师外出专科进修学习,返院后制定专业小组的诊疗管理规章,并实施专业化诊疗规程,提高专业诊治能力,鼓励专业小组选择专业问题攻关、开展工作。

(4)加强儿科门诊建设,门诊区域开展门诊输液观察室,并规范输液流程;开展婴幼儿肺功能室及儿童电子支气管镜、消化内镜介入诊疗,特色中医门诊,并建立区域内儿童健康管理档案为儿童保健门诊做铺垫:1.儿童早期发展门诊(0-3岁儿童):开设亲自早教、健脑保健、运动训练、认知语言训练、家长培训等全方位发展促进项目,对早产、生后缺氧等高危儿进行定期随访,早期发现、早期干预。2.发育行为门诊(0-14岁):着重于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社会和学习问题,如孤独症、儿童多动症等。3.儿童生长发育门诊:儿童身材矮小、性早熟、甲状腺疾病、儿童肥胖等疾病。4.儿童健康管理门诊(0-14岁):高危儿早期干预、出院患儿随访管理、神经心理测评及儿童健康筛查及指导。

(二)重点开展的技术项目及科研项目:

为加快儿科二级学科的建设,为分级三级学科做铺垫,开展呼吸系统纤支镜检查、儿童哮喘病规范治疗、过敏原的脱敏治疗、高频振荡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进一步完善儿童健康软件的应用,实行网络医疗过渡。依托1.省立医院东院NICU技术指导,开展新生儿多中心研究,申请科研项目:a.综述三种方案联合鼻塞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B.儿童支原体大叶性肺炎肺功能改变及支气管镜干预时机和疗效的临床研究。2.申请齐鲁医院帮扶哮喘中心的业务指导。

(三)人才培养计划:1.新楼启用前储备呼吸专业3人、重症医学6人及呼吸治疗师2人。2.加快选派2-3名专业医师专科短期进修,规范分科建设后重点培养优秀人才出国进修。3.新楼启用前培养学科带头人2-3名,技术带头人2人,培养1名复合型人才,作为学科带头人后备让你选。4.新楼启用前需要扩充临床医师10人。儿童保健门诊5名及护理人员10人。

(四)同时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科室指控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安全。完善院前、院中、愈后三大服务,搭建病人无缝链接的沟通平台,做好科室宣传及健康宣教,变被动治疗为主动干预,完善长期随访机制,更好的服务全区儿童。

第五篇: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界岭小学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本着让学生快乐成长,让教师幸福育人,让学校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升质量,努力争创镇内一流的教育现代化学校。

二、现状分析

1、学校管理渐趋规范。

学校加强校长负责制,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目前年龄及业务结构不较理想,整体水平一般。管理团队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牢固树立“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的观念,目标明确,权责相应,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各项工作能够想在前面,中层干部各负其责,部门工作协调统一,年级组同心,教研组合力,主动热情地为全体教师服务。学校有一套较完整的管理制度,坚持校委会集体领导,执行民主公开,集体民主决策氛围浓厚,民主和谐、求真务实、凝聚力强的团队氛围已经形成。

2、学校德育工作成效明显。

我们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遵循少年儿童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形成的规律,以养成好习惯和感恩教育为主抓手,抓好德育的常规管理工作。坚持“依法执教,立德树人,紧紧围绕“文明伴我成长”的德育主题,积极打造德育工作特色。学校德育教育有层次推进,不断拓展德育活动空间,管理育人,加强校内外德育工作网络建设,通过阵地育人,完善家长学校授课制度,通过德育网络育人,加强体卫艺工作,通过活动育人。成功开展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系列活动,学生养成教育有一定基础,良好校风逐渐形成。

3、校园文化正在孕育提炼形成。

按照学校文化创建方案,经过全员多年的孕育讨论,校园文化初具雏形。形成了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以感恩教育为落脚点,以膳食文化、班级文化、办公文化、走廊文化、活动文化、运动文化、品牌文化、环境文化为支撑,重点突出全体师生感恩自然、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社会的丰富人文情怀,彰显学校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走学校文化管理内涵发展之路。

4、存在问题与不足。

教师先进的教育理论的学习不够,学校办学理念还未全面深入人心;学校管理多陷于频繁具体的迎检事务,对科学内涵发展思考认识还不足;面对50%左右外来的学生,教师的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服务的能力要不断提高;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热情和动力内驱力不强;学校缺乏呈梯队式具有影响力的教学名师团队;科学有效的教师评价新机制尚未真正形成,部分教师缺乏竞争意识;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任重道远;学校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装备还需进一步改善。

三、目标定位

学校成立以来,在领导和社会的关心、关注下有了迅速的发展,硬件建设,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赢得了上级和社会的肯定。我们要以此为基础,立足本区,面向全市,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力争将学校建设成队伍师资力量雄厚、质量一流、管理规范、特色明显、设施完善、校园优美的市级文明单位、市级现代化学校、市级绿色学校、宜昌高新区小学教育教学排头兵,真正成为名符其实的实验小学。

1、办学理念:学生快乐成长,教师幸福育人,学校和谐发展

2、办学目标:绿色校园中追求特色办学,书香学园中锻打特长育人,幸福家园中崇尚特点教学

3、办学思路:打造“文化校园”,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注重“规范管理”,提高干部管理水平;追求 “德艺双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立足“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谋求“优质教育”,推动学校和谐发展。

4、校训:求知中积淀内涵,明理中奠基人生

5、校风:文明勤勉 和谐创新

6、教风:博学求真 敬业爱生

7、学风:明理守纪 乐学善思

四、发展策略

(一)优化教育环境

1、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1)办好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宣传橱窗;完善学校校徽、校旗、校歌、校刊、校报等系列物化载体,形成完善校园文化宣传网络。(2)利用学校师生创作的字画作品或其他作品,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校园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3)办好学校少先队广播,建立学校网站,完善校园网络。(4)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和指导师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5)建立新课程环境下的互相平等、互相理解、互相合作的新型的师生关系。(6)加强班级文化等系列建设。

2、做好校园、班级美化、净化、绿化工作。

3、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的学习环境。办好家长学校,指导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工作;加强与社区、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实现学校与社区教育资源共享。

4、优化人文环境,坚持“以德治校”、“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坚持不断规范完善内部管理,坚持人本思想,拓宽渠道,集思广益,积极采纳教职工正确的建议,凝心合力,形成全校上下同舟共济创名校的氛围。

(二)提升干部管理水平

(1)在管理制度上,完善校长负责制,实行民主管理的议事、决策、执行制度。

(2)学校工作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下的纵向(条)到底,横向(块)到边的层级管理,各司其职,有分有合,讲究实效。

(3)在人员管理上,探索人性化的管理和制度化管理的结合点。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培养出一批名师,始终保持有一支素质过硬的干部、教师队伍。

(4)通过五年时间建立完善一套科学的校园“文化工程”“名师工程”“质量工程”、“蓝青工程”、“特色工程”体系。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加强自主学习,完善学习制度,更新教师观念,用文化引领学校发展。打造学习型校园,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提高教师人文素养,提高教师文化品位、理论水平和运用理论寻找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2、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形成一支政治思想和师德表现良好、具有一定文化和业务水平的在省、市、区有影响力“名师”成长的梯队。五年内争取培养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5--10名,形成一个在我区乃至市里有一定影响力的骨干教师群体。

3、以学校发展目标为导向,建立教师系列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并以此指导教师制订个体培训计划和设计教师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4、建立有序的管理体系,形成有效的质量保障机制,建立教师评价目标管理体系,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良性的流动中稳定队伍,倡导竞争、合作、互助的团队氛围。

5、加强师德教育,形成崇高的师德风尚,使教师敬业爱岗、关心学生,形成能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师生关系。

6、改进教研活动,强化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功能,通过教研活动增强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

7、坚持实施科研带动策略,以科学带教学,以教研促教育教学,实现教育教学成绩的大幅提高。

8、围绕鲜明办学特色积极开发校本教材,构建和整合校本课程体系。

(四)形成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德育工作体系

1、以完善基本的保障体系为基础,形成比较科学的班级及学生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2、建立学校章程,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办好家长学校,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为家长提供必要的指导,引导家长对子女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价。

3、丰富各类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加强养成教育,体验人生,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感悟做人的道理,学会做真人的本领。

五、实施步骤

第一步(2016-2017):抓住机遇,统一思想,苦练内功。

通过多方工作促成学校基本建设全面完工,并以新校建设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学习,统一思想,分析现状,找到症结,把实抓手,苦练内功,巩固成果,夯实基础。

第二步(2017-2019):规范管理,提升质量,形成特色。

在扩大办学规模基础上不断规范学校内部管理,形成完善师生评价及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团队建设,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主发展”的良好意识和行为习惯,教师形成“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进取精神和工作习惯,走专业化发展之路,班子形成“科学规范、高效和谐”的团队意识和服务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通过教育充分实现其潜能,快乐成长;让每个教师专业在幅提升,收获育人幸福;让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校园形成特色,形成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三步(2019-2020):提升文化,打造品牌,争创名校。

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打造学校文化,初具绿色校园、书香学园、幸福家园特色,成为区级一流学校,并逐渐向市级名校靠拢。

六、保障措施

1、思想保障。以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让老师认识到发展是学校办学的第一要务,有发展学校才有生命,不断加强宣传教育,力争用最短的时间内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2、组织保障。在不断取得上级行政及业务部门对学校工作大力支持下,建立结构合理、职责分明的学校规划领导小组。以规划目标和任务为导向,明确分工,落实到人。校长侧重把握战略规划、人才建设工程和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副书记侧重党建创新工作、学习型团队建设;副校长侧重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提升、校本课程开发、骨干专长教师的培养选拔。

3、师资保障。对外,依托区教育、人事部门不断补送专业对口、素质优良青年教师。对内,建立完备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选聘人品好、业务优、能力强、有责任心的教师到关键工作岗位上任职,通过他们的带头示范作用影响带动全体教职工专业争先氛围。

4、环境保障。通过面向社会的广泛宣传,不断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办学特色的知名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取得各界的支持及参与。

5、物质保障。通过多方努力,力争得到上级财力的大力支持,不断地改善办学条件,增添设施设备,保证学校规划的顺利执行。

6、安全保障。通过强化责任,制定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对影响安全和稳定的因素进行全面排查、防范控制、主动化解,确保万无一失。

7、全员保障。通过广泛的学习宣传,深入的交流讨论,在全体教职工对学校五年规划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由部门制定出职能工作计划,由个人制定出自我职业发展规划,并认真落实规划。

新的机遇赋予了我们新使命,我们要勇敢迎接挑战,务本求实,团结进取、锐意创新,以满足开发区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为己任,利用弯道超车战略,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做贡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奠基工程,我们必须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校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省、市、县有关精神和教育法律法规,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立足校本,科学规划,强化管理,开发资源,努力创建特色学校。界岭小学在“十二五”规划发展基础上,特制定本校十三五(2016年——2020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

1、指导思想:我们办学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扬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两面旗帜,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学校自身的优势,做优“书香校园”、“平安校园”品牌,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质量与水平,打造县城区又一所优质小学。

我们的校训:求实、进取、乐学、多思;

我们的教风:敬业、爱生、善学、创新;

我们的学风:立志、勤学、诚信、奋进;

我们的精神:民主、团结、业精、争先。

2、办学理念: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全心全意为师生的发展和幸福服务”。就是三句话:以学生为本,培养品德高尚、充满活力、具有创造力的“四有”新人;以教师为本,造就素质优秀、善于探究、和谐进取的教师队伍;以学校发展为本,建设内涵发展、均衡发展、持续发展的优质小学。

二、总体目标和发展思路:

1、总体目标:打造城区优质小学,谷城县示范学校。用五年的时间把肖营小学发展成为1000多名学生、18个教学班的办学规模,打造成为城区优质、现代化的小学,让每个学生快乐成长,让每位教师幸福工作,让每个家庭充满希望。

2、发展思路:

突出一个主题——改革与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学校在高速发展的基础上,高扬改革这面旗帜,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充分发挥教育改革中的政策优势,做优、做强学校品牌,使学校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确立“四种意识”——(1)生本意识。即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要发展,关键在于培养的学生是否有质量、有特色。学生发展水平高,学校的竞争力就强,学校的发展环境也就好。(2)师本意识。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要牢固树立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本的理念,让不同层次的教师获得不同程度的成长和发展。(3)校本意识。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是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积极提倡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教育云资源优势,加强教师与教师、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4)社会意识。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人才。作为教育者,必须要有为社会服务的意识,把学校和社会融入一体,经常与社区、单位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三、具体目标和工作重点

1、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十三五”期间,学校借助国家实施学校“薄改工程”建设的快车道,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投入115万新建一栋767平方米的教学楼和阶梯教室。二是投入30万扩建、改造运动场地。三是投入12.34万元,建好供水管网、配齐安保设备、购置饮用水设备。四是投入24.42万元,建成45台计算机室,15台多媒体教学设备、5000册图书、500套标准课桌凳、科学实验器材、体音美器材按标准配齐,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优质资源班班通。五是投入10万元,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独特的“书香校园”气息,实现校园环境净化、亮化、美化、生态化,达到标准化小学建设标准。

2、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20年达到18个教学班1000多名在校生的规模。

3、教师素质进一步提升。(1)通过校本教研、小课题研究、青蓝工程和各级教师培训、教研活动等平台,培养3至5名省、市、县优质课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2)通过省考县聘招录教师新机制,学校新进年轻教师8-10名,改善教师结构不合理、学科不配套的现状。(3)通过师德教育月活动、学校管理激励机制,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教师敬岗爱业、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师德表现,在学生、家长和社会上满意度达到98%以上。

4、精细化管理逐步做到精致化。积极探索精细化管理,增强管理实效。坚持依法治校,修改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实施“118”工程,即一个学校五年规划和8项学校考评机制(绩效工资考核、职称晋升考核、教育质量考核、岗位设置考核、班主任考核、教学成果考核、出勤考核、教学常规考核),学校从精细化管理开始,逐步实现精致化管理,创建成为省级“健康学校”“无烟学校”,市级家长学校示范学校、平安校园,县级示范学校、书香校园、文明单位。

5、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积极开展“四声一影”活动,让校园有朗朗的读书声、动听的歌声、悠扬的琴声和运动的呐喊声,有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身影。培养一批有爱好有特长的学生,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合格率达99%。积极推进“357”高效课堂建设和素质教育。小学低、中、高段各科统考成绩综合指数分别达到0.9、0.85、0.8.毕业年级全镇统考和非毕业年级全镇抽考成绩名列前茅。

6、后勤服务意思进一步增强。以服务教育教学为中心,建立高效的后勤服务运行体系,强化财务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建设绿色生态校园,争创“文明小商店”和“美丽乡村校园”,为师生创造一个温馨的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

四、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学校成立十三五规划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领导小组负责征求广大教师意见,制定实施规划,并不具体目标分配到各科室、各年级组。每学年结束,开展一次自查自纠,及时总结实施的成效,对没有落实好的项目,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2、制度保障。坚持依法治校,积极实施“118”工程,建立完善一系列教师、学生考评机制和管理制度,强化过程管理,落实每一项规章制度和考评办法,从精细化管理到精致化管理,让“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实现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更符合法律规范、学校的各项考评机制更能激励教师专业成长。

3、师资保障。落实县委县政府、教育局《关于教师队伍管理的办法》,实施教师聘任制改革,严明纪律约束机制,清理整顿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抓好校本培训和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开展“一课一师、一师一课”课例研究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抓好教师出勤考核和师德教育月活动,每年评出10名“学生最喜爱的教师”和优秀教师,提高教师道德修养水平。

4、教学保障。认真落实襄阳市常规教学管理意见,加大常规教学检查力度。积极推进“357”高效课堂建设,开展小课题研究,每学期举办一次优质课大赛,形成浓厚的教学研讨氛围。落实“两个办法”,即教育质量奖惩办法和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抓好少先队工作,坚持开展文明班级评选活动,开展“六一”、“元旦“文艺汇演、体育运动会、拔河跳绳比赛、书法绘画小制作展示、寒暑假作业评比、读书演讲等一系列活动,不断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5、后勤服务保障。层层签订校园安全常规管理责任制,落实门卫管理,配齐安保器材,聘请专业的安保人员,坚持校领导值班制度,校园安全一天一检查一记载,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处理,实现学校安全“零事故“目标。规范财务管理,勤俭节约,实行财务预决算制度,民主理财,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经费保障。完成自来水管网建设,购置开水供应设备。加大食品安全、传染病预防工作,强化教导处为教师教学的服务意思,开展“四好一放心一满意”和“四个创建”活动,努力打造“规范后勤”、“满意后勤”、“健康后勤”和“平安后勤”。

以今天的改变走向明天,以明天的梦想激励今天。新的五年规划即将开始,美丽的画面已经展开。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为了我们心中美丽的梦想,让我们

团结一心,锐意进取,用我们勤劳的汗水和聪明的才智,去开创xx小学崭新的未来!当今我国正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基础教育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类发展的根本途径,优先发展教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现在正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时期,也是我校抢抓机遇,提升办学水平,树立办学品牌,实现腾飞的最佳时期。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水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现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总体目标

以争创省级标准化先进学校为契机,和谐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以“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喜欢、教师自豪”为全体教师的共同追求,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努力打造特色教育品牌,使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位于包括县直小学在内的全部学校前列,成为一所“底蕴深厚、质量上乘、特色鲜明、发展和谐”的知名农村小学。

二、总体规划

1、办学思想:依法施教,加强学校管理,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全面实施教师专业化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教育技术,借助老中青教师“传帮带”作用,做好“蓝青工程”,鼓励开拓创新,创出学校的办学特色。

2、办学条件:实施校园绿化、美化、净化、人文化工程,精细化管理工程和教师专业化培训工程,为实现“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喜欢、教师自豪”的办学目标创造条件。

3、管理水平: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干部队伍达到“五好”,即领导班子好、队伍素质好、制度建设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教师“业务精、素质高、能敬业”;加强精细化管理,落实分层评价机制,充分发挥中心小学的龙头作用,以“校内教研”、“校本教研”和“两级督察(县教育局、乡中心校)”为措施,搞好教科研活动,以管理队伍,以教科研促质量。

三、具体工作目标

(一)办学规模

学校五年内在保持原有规模的基础上进上步一提档升级,力争在xx年末申请晋级“省级标准化建设先进学校”,抓住争创“省级标准化先进学校”建设的有力契机,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力争在五年内使学校规模更上一层楼,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在提高办学规模的同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取五年内,使xx中心小学在办学规模与办学质量上与县直小学站在同一行列,并达到县直小学上游水准。

(二)学生培养

学生是一所学校的根本,学校存在的目的就是培养出优秀的、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基于此,我校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与德育养成教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造就社会主义建设新型人才为终极目标,多途径、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培养,全体教职员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教书与育人并举,全力为“打造适合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在五年之内,力争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

1、具有良好的学习品质--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积极地探索,多渠道地尝试,在探索和尝试中积累知识,获得能力。

2、具有持续的发展潜质--在夯实基础知识、素质全面提4高的前提下,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

3、具有优秀的道德修养--在为师之范的教育陶冶下,展现出新时代学生应有的风貌:纯真善雅、仁爱博大、勤学睿智、诚实守信、坚韧不拔、开拓创新。

(三)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示范性和传播性是其他职业所不具备的,教师的“德、识、言、行”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教师师德水准的高低和业务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风、学风、校风、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所以我校把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放在未来学校发展的首要位置。

未来五年内,我校努力做到:

1、师德师风建设方面

①、使教师们进一步明确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观念,进一步形成全新的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努力发扬敬业精神,切实提高育人水平,精心塑造师德风范,建设一支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②、完善师德建设的各项制度以及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师、社区、家长、学生五位一体的监督网络。

③、全面落实全员德育模式,人人发扬讲文明的新风尚,推进学校文明建设。

④、关心教师的道德生活及心理健康,以关心人、温暖人为宗旨,多层次、全方位维护教职工的利益。

⑤、着力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帮助教师形成个性化的教学特色,形成以名师为引领的骨干教师团队。

2、师能建设方面

①要有较强的课堂教学创新能力。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完成向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方式的形成。

②要具有课程开发能力。要求教师有能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能力,能积极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当中,要从原来的“消极接受者”转变为“课程决策者”,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降低对教科书的依赖。

③要有娴熟的教学技艺。遵循教育规律,智慧地、艺术地教育学

下载我校“十三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校“十三五”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十三五发展规划

    教师十三五发展规划 啜慧颖 为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培养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师,特为自己制定2016—2020五年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 我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

    医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XX医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对中医院的规划方......

    医院十三五发展规划.doc★

    医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5年-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国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关键时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时期,也是我院积极推进医院建设再次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

    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

    灌云县“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时期,是‚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决胜时期,也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机遇期......

    医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家公立医院改革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原则,以医疗质量、服务质量、医疗安全为重点,不断促进医......

    2016小学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

    小学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奠基工程,我们必须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清华园小学以党的十......

    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 2018年8月 目录 前言 ..............................................................................................................

    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5篇范文]

    小学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奠基工程,我们必须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校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