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品生品社骨干教师读书交流会讲稿(雷书枝)
在读书中积淀 在实践中成长
——品生品社骨干教师读书活动交流会
阳信县水落坡镇雷家小学
雷书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能有机会与大家分享读书的快乐,感到非常荣幸。我曾经是个非常平庸而又自甘平庸的人,从家庭到学校再从学校到家庭的循环往复就是我人生轨迹的真实描绘。从教好些年来我没有感到我有什么需要变化的理由,自我感觉借自己的满腹经纶应对自己的教学游刃有余。然而有一天我感觉到我的确需要变化了,这一切始于我的女儿。她开始牙牙学语的时候,有一天问我唐诗,很简单我却说不全!我的心里感到剧烈地震动:我的孩子如此,我的学生不也如此吗?身为人母、身为人师而我将如何履行我的职责呢?现在孩子已是四年级的学生了,孩子和学生的疑问和难题接踵而来,简直是铺天盖地,令我应接不暇,无处躲藏。为此,我意识到,确实有改变自己的必要了,于是我开始读书:魏书生的《教学工作漫谈》、高文的《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爱的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一本本有趣的书使我曾经的那些朴素的无为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我异常的兴奋。我体味到了读书的愉快,领悟到了读书和知识的魅力,我开始读更多的书,并尝试着学以致用。大量的教育教学书籍,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从中受益匪浅:在市、县教材分析、教案设计及优质课评选中,成绩优异。过去总觉得那些离我很遥远、难以企及的事,事实上,只要脚踏实地去干,看似不可 能的事是完全可能的。有了思想,有了历程,在别人的眼里,我不同于以往,我自己内心也有一种从未有过的自信,对自己的能力,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读书让平庸的我不再平凡。
随着参加这次全市《品德与生活(社会)》青年骨干教师读书活动,再加上我县对三名工程教师读书活动的推广,我抽出了更多的时间读书,如今我再次捧起这些教育经典,又重温了书中的教学实例,教学理论。读这些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书中那些朴实的语言,书中的那些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如一缕春风吹进我的心田,滋润了我希望的田野,让我在工作中有了“柳暗花明”的感觉,对工作有了饱满的热情和挑战自我的勇气和信心。我也开始反思自己,作为一名一线农村小学的品德教师,我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素质?我又该如何在我的课堂上实践?现在我结合自己这半年来的读书经历和课堂实践,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点滴收获:
一、阅读中加深了对品生品社课程的认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小学课程应当以综合课程为主,密切贴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 也就是说,要使学生通过教材、教学所学得的一切能回到他自己的生活中去,用以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改变他的生活、生活方式,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态度、价值观等等。”
在物质生活逐渐充裕的今天,社会对“品德”的关注和重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以生活为基础,培养品德良好、热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则成了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这 一综合课程的重要目标。
作为一线教师,我清醒的认识到课堂要带给学生的鲜活的话题、开放的活动空间,教师要把课堂融教育于活动中,并展现出高超的授课艺术。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人滔滔不绝的演讲和独白,而是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品德学习中来。
回想自己以前的教学经历,好多情况下,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如何开课,如何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考虑的较多的是老师的角度,没有真正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出发。即便是找了一段视频或图片,也是为了课热闹点,学生有话可说,易于学生交流。体验讨论完后,也就是知识点的梳理和问题的记录了,又回到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上,而很少或没有拿出时间帮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和感悟,更没有及时地反馈。通过认真研读课标,才真正认识到自己以前开课的手段和方法根本不是创设情景,真正的情境创设要反映真实的生活情境,反映生活中的人物、事物、矛盾和冲突,并能真实的去体验和解决,当面临困惑时,梳理好纠结的情绪,从中寻找合理的做法,践行学到的品德素养。因此,真正的情景要来源于生活,亦不是生活的简单翻版,而是与教学目标相联系,嵌入了教育者希望学生学习的经验、知识和技能。
二、思考中探讨品德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教育教学就像一个铁塔,你登得越高,视野就越开阔。因此教师需要高位思考。正所谓居高临下、高屋建瓴、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教师要学会高位思考,就要多读书,做一个会反思的智慧型教师。这就 给我们每一个品德教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学会规划自我,并且要把长远的规划落实到每日的行动中,以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教师的个人专业素养、专业意识与专业身份构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本体系统。通过本次读书活动我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一名小学品德教师要想迅速成长需要这样的积累:
第一、要学会撰写教育随笔,留下心灵的轨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的教育。”这话也同样适合我们教师,从真实意义上说,教师的“真正的成长也是自我成长”。学校搭建的一切平台都是外因,关键是老师自己的主动自学发展,这是内因。作为一名教了十六年的老师,我十分理解教师的艰辛与不易,尤其是班主任。我们很多人在透支生命,糟糕的是我们不懂如何偷懒。工作的每个时刻都在紧绷,回家后便全线的瘫痪。我们的确很苦,的确很累。这种勤奋敬业精神可歌可泣。但是,我想:如果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疏于读书、懒于思考、拒绝写作,不仅会丧失教师的优势,而且我们将遗憾地看到我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忙忙碌碌年复一年之后,除了一些久积尘封的备课笔记本之外,忙碌辛苦的生活还会周而复始地继续下去,不会有任何改变和创新。正因为如此,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生活,我们更应该积极主动地撰写教育随笔,跳出窠臼,拓宽视野。
不可否认写作是苦的,但也是甜的。写作的过程是不断总结人生经验的过程,是不断丰富自我的过程,更是不断体现教师的人生自我发展完善的过程。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生命本身就是一个经历多彩而积淀为厚重的过程。做教育随笔可以帮助自 己在反思中、学习中成长,“用未来发展目标支配今日之行动”,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第二、要多读书。书籍可穿越时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是延续文化的中介,是传承文明的桥梁。在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是伴随着读书而发展。一本好书就是尘世间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的心灵,也照亮了人类历史的路径,每一次细细的品读,就是一次心灵的远行。教师的阅读不能仅局限于自己的教学领域,而要博览群书,拓展视野,尽可能广泛涉猎历史、哲学、美学甚至自然科学。读教育大师的书,聆听大师的声音,提升自己的教育实践;读教育法规,使自己健康成长;读教育改革的书,了解教育发展的方向;读教育理论的书,为自己成长找到支撑点;读教育期刊,把握教育的前沿。结合理论,大胆尝试改革。要知道,教学实际是一个人内在文化素养的外化,不管有多好的现成的教案,不管是多高水平的名师,你不可能真正地克隆它,那不是你的。如果腹中空空,教学就只能是个空架子。我们要通过读书,特别是读一些高层次的书,来提高我们的文化品位,如果真正“读书破万卷”的话,我们任何的教学都能达到从容轻松、出神入化的境界。所以,让我们浸润在文化的滋养里,由内而外的散发光泽。在阳光的午后,在春雨绵绵的假日,在万籁俱寂的夜晚与大师平等对话,与另一个自我赤诚相见。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
第三、要有一颗爱心。教育是爱的教育,有爱才有教育。没有爱的教育是单纯的知识与技巧的传授;没有爱的教育,不会有尊重与关 怀,也就称不上教育。善于并乐于引领学生进入一个处处都是发现,处处都是人生感悟的奇妙境界,在平凡而普通的世界里,学会享受生活的点滴,和学生一起享受教育的幸福,成长的乐趣。例如在讲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同学之间》一课的“火眼金睛找优点”这一活动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先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亲身体验来想想自己有哪些优点,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人,当大部分同学数着手指头搜索自己的优点时,我忽然发现一个学生低头不语,当同学们迫不及待的想和同位交流自己的优点时,这位同学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我没有优点,我找不到自己的优点。”从他的语气和神态中,我感受到了他的自卑和难过。这时,同学们都回过头看着他,这位学生脸更红了。我及时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用手抚摸着他的头,把他领到讲台前,说:“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帮帮雷浩天,帮他找找身上的优点,好吗?”(这位同学是我们班表现比较差的同学,好动,总是坐不住,作业做不好,打架闹事很多,只要和他搭边的事总没有好事,同学关系也不好,朋友也很少。这是大部分人对他的印象。)“老师,雷浩天虽然学习不好,但他爱劳动!”“老师,雷浩天活泼机灵,跑步跑得快!”“老师,他是我们班最早学会骑电动车的人!”“他打扫卫生时从来不怕脏不怕累!”“老师,那次他捡到5元钱,他交给德育处王玉林老师了。”听着同学们的表达,当时我感到无比的幸福:浩天,你看到了吗?这就是同学们对你的认可!你的优点可真多!雷浩天的头抬起来了,回到座位的脚步也是轻松的。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体验了看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也增进了同学间的和睦相处,学生从中 受到了品德教育,雷浩天也获得了集体给予他的温暖。课堂上随即发生的新信息,教师及时抓住亦可当成教学资源。试想如果我没在乎学生的感受,没有留给学生时间,直接告诉他:“坐下,自己再好好想想!”也就没有课堂的精彩表现。真正尊重学生,站在儿童的视野,走进儿童的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的品德修养。
第四、要力争使自己的每节课是真实有效的课堂。我们的品生、品社是一门育人育德的重要课程,来不得半点虚假。品生、品社课堂因真实而生动灵动,因真实而富有生命。真实是品生、品社课堂的坚实根基。而真实并不意味着回归生活原生态,让生活冲淡道德教育、丢弃道德理想,它应该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超越。真实的道德课堂或许不完美,但它真实而可爱,因缺憾而美丽。我们应本着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努力让课堂变成学生生命自由奔放成长的殿堂。课堂应是知识的超市、是生命的狂欢、是能力的攀升!课堂上,只有让学生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并能够真实地得到知识,生命的个性在四十分钟里得到充分张扬,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的课堂,才是真正的有效的课堂。正是有了这段时间的读书,才让我有以上这样的刻骨铭心的认识。
“知识改变命运,书本成就人生。”有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智慧的启迪、宁静的知己、黑暗中的晨曦。让我们尽情地徜徉于书海,坐拥书城,我们会领略到无穷的乐趣与奥妙,我们可以无愧地宣称:论物质,我一身清贫,两袖清风;论精神,我家财万贯,无比富有。最能致远是书香。巴丹说:“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以此共勉,愿我们大家都沐浴在书香之中,去充分享受读书带给我们的快乐,让读书之花,盛开在我们的四季!
别忘了:一杯清茶,一段音乐,徐徐的清风,此时加上一本好书,就有了安静而又丰富的内心。这是一种享受。
第二篇:品生品社计划
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思品的课程标准》为指导,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任务与目标
1、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2、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现行的教材为依据,完成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用教材中的事例、道理来教育和规范学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三、具体措施
1、在认真学习《课标》的基础上,认真备课,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思想实际进行教学,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提高教学效率。
2、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3、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4、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5、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6、除学好《课标》之外,还要学习本校、外校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第三篇:品生品社典型材料
以美育人,构建德育新天地
——沂水县黄山铺镇中心小学品生品社学科建设典型材料
我们学校是一所省级规范化学校,现有1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81人。近年来,随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我校本着“高质量,有特色,塑名校,创品牌”的科学管理理念,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走“校本研究,夯实学科基础;以美育人,提升学生素质”的学科建设教育之路,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校本研究,夯实学科基础
(一)搭建四个平台,让师生放手展示个性特长。
1、开放的学习的平台。我们先后组织教师到泰安、胶南、临沭、南京等地参观学习,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外出培训,还开展了校际合作、邀请交流活动,使他们在比较中找准差距、自主学习。
2、平等的互助平台。师师间、师生间、生生间开展对话交流,通过信息交换、经验共享、深度会谈、专题讨论等形式,互相切磋,共同进步。
3、展示的课堂平台。学习的效果,重在于展示。我们通过交流课、公开课、观摩课、教学能手和教学新秀擂台课等方式,充分展示教师教学艺术。
4、自由交流的信息化平台。我们从学校的实际资源出发,及时出版了教研刊物《奋进》,老师们不仅可以学习到先进的经验,而且还不时的欣赏到自己写的教学感悟等文章。同时,我们利用网络开辟了教研论坛,教师们自由发表个人看法,在思想碰撞中提高了认识。
(二)完善研训制度,激励教师创新发展。
为保证研训成效,逐步消除教师中普遍存在的以“分数”为中心的影响,体现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为本的科学管理观,我们从教研的计划管理、活动的组织、专题的实施出发,专门制定了教师的发展规划制度、教科研制度、听评课制度、教研指导制度、教研评价制度、课题研究制度、问卷调研制度、交流制度、服务制度等各种制度,渗透于 教学的全过程。尤其是教师学生评教制度的实施(学校采取问卷调查,教学学生座谈等形式,实行学生评教制度,逐步向社会、家长等评教对象开放,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估与监督),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三)精细教学研究,让师生在体验中享受成功的乐趣。
1、课堂教学研究。首先,我们保护和鼓励教师的创造性,提倡教师上“自己的课”,允许教师尝试在传统意义上所谓“欠完整的课”,更多地激励学生主动去发现和探究。其次,突出听评课分析。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加强了问题研究,“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言论,敢于主动的探索实践”、“没有问题的课不是好课”、“问题全解决好的课不能成为优质课,只能是一般的课”、“学习在课中,学习也在课外”已成为学校不争的听评课标准。第三,开展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同课异构、邀请式观课和反思式观课五种课例研究模式的探索与实验。第四,开展每位教师每周有一次教学反思记录、每月向学校提供一个典型案例、每学期上一节校级公开课、完成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每人建立一个班级学生成长档案袋的“五个一”活动。第五,改善对学生的激励方式。针对我们学校美术教育特色的发展要求,我校教师充分发挥书画特长,自主制作了各种激励标志,对表现优异的学生送给他(她)们一朵玫瑰花、一个红五星、一面小红旗、一件精美的粘贴画(粮食画、铅笔屑画、树叶画、线描画、布贴画、儿童画),或一个“你真棒”、“小笑脸”卡片,以形式多样的方式鼓励学生奋勇前进。
2、集体备课。我们主要采取“校际联研,携手共进”的形式搞好集体备课,建立了校际联合教研组织,有计划的开展活动。为保证每月一次的联片教研活动收到实效,先由教研组长提前收集教研组成员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梳理成近期研究的主要问题,并打印后发至每一位教师,让教师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去实践,去探索,收集与问题相关的资料,随时记下自己的学习心得与教学感悟。同时指定一名教师,根据学科提出的相关问题,准备一节研讨课,然后在联片教研活动上专题研讨,通过各位教师交流自己的实践所得,让各自的思想、方法进行充分地展示,碰撞。最后由教研组长和教研室学科教研员总结,围绕问题提出下一步教研的方向,确保研究的连续与深入。我们在集体备课中着重设想、分析和解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备课过程中,一旦发现好的思维想法,教师们及时的进行表彰,且鼓励学生大胆的想下去。
3、教学反思。善于反思即成家,教学+反思=成长。教学反思就是用平实的话,即做后想想,想后写写,认真思考一下得与失,想一想,以后怎样做会更好。我们抓住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的反思,引导教师做好五种反思方式第一,教后记。在教后记里,首先要将自己的成功之处详细地记录下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宝贵的经验;其次要记录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每节课总会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时是与学生交流时说话不当,有时是教学内容处理不妥,有时是教学方法处理不当,有时习题层次不够,难易不当等等,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不足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和反思,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再次是写教学灵感,把教学过程瞬间产生的灵感而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记录下来,为今后的教学留下宝贵的财富;另外,还可以写对课堂教学的感想等等;最后还要静心沉思,一节课下来,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第二,进行质量分析。每次考试后的质量分析,是对自己教学效果的一个最好的反思过程,通过分析,可以全面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和其他教师交流、自我反思,提出今后在教学工作中的对策,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第三、撰写反思记录、反思日记或教学随笔。把自己工作中的所学、所感、所悟随时记录下来,不断警示自己,充实自己,并在实践中反复尝试,积累一定数量后进行提炼、归整。第四、写专题总结。将写经验总结改为写专题总结,这样就会有意识地、相对集中地、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教育理论,从而写出高质量的成果。第五,写教学案例。从身边的教育、教学的故事中选取典型的、生动的、对自己有所触动的、对他人有所启迪的教育事件作为案例来进行研究和撰写,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素养。通过反思、通过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提升教学水平。我们尤其注重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思交流。反思记录独立成本,不仅真实,而且实效,教师的感悟和体会有的还写出了近50个。目前,教学反思已经成为我们教师的一种自觉习惯。
4、引导撰写教育叙事或论文。写作是一种思考,是一种研究总结的过程,是一种带着课题任务,用写作方式进行的活动,是一种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有效教研形式。因此,我们学校要求教师注重收集个人经历或历史素材,以现场笔记为主把个性化教研过程中的感人事件和经验体会写成教育叙事或教研论文。为了解决教师不愿写、不会写的问题,我们请专家,请学校有一定写作经验的老师传经授道,告诉他们写文章不是凭空捏造,只有在实施自己的个性化教研过程中不断积累素材,不断进行实践与反思,才能写出好文章。我们不仅对他们的文章及时进行评选、修改,还编辑成册,推荐发表或在学校教研刊物上刊登,多方促使他们逐渐成为研究型教师。
5、高度重视对骨干教师的培养。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我们不仅制定培养计划和目标,而且跟踪辅导,使他们尽快成长。
与此同时,我们每学期开展了寻找最满意的一堂好课、最佳教学反思评选、优秀案例分析评选、教学开放日等活动,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教育叙事征集和百佳论文评选。
我们的细致教研,有效的促进了年轻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作为今年评为齐鲁名师的武正美老师就是我们校本教研的典型例子。她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时,讲课根本抓不住重点,指导学生也不到位。但这没有难住积极上进的她,而是主动参与到理论学习和校本教研实践探索中。通过多次的一课多轮、同课异构等研究方式的练习,再加上不断的分析交流,她找到了问题的所在,及时的投入到具体实验中,并踊跃参加县、市、省级课堂教学比赛。如今,她能轻松自如的驾控课堂教学的节奏,不仅年年获得优秀教学成绩奖,而且她的录像课在今年的齐鲁名师讲堂课评选中脱颖而出。
二、以美育人,提升学生素质
1、优化美术学科的课堂结构,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40分钟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抓好课堂教学是一个学校抓好教学中心工作的关键所在。首先学校在抓好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时,主要是通过教研课、示范课、汇报课及说课、上课、评课等比赛来推动教改。在教学中,教师改变了“教师教歌,学生学歌”、“教师板画,学生学画”的单调的做法,把游戏搬进课堂,把器乐引进课堂,让学生“听乐曲,想意境,玩玩画画,剪剪贴贴,”把音乐、绘画、工艺融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会学。同时,注重加强工艺美术的教学,如纸造型、橡皮泥粘画、蛋壳贴画等。通过“想想画画,做做玩玩”教学法的探索实践,用描绘画和工艺制作融为一体,启迪了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才能。我们还要求教师用富于儿童情感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吸引学生,运用电化教学手段,通过听觉、视觉和动作三结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所接受的美术教育的内涵更丰富、更广泛、更深刻。其次,我们还加强学科间的联系,拓宽教学之路。我们组织其他学科的教师与美术老师一起深入钻研教材,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设计教案,做到教学环境优美化,教学手段艺术化,学生学得实,学得活,切实提高美育教育质量。
2、建立课外活动阵地,走向多元文化。学校在要求上好美术课程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带好相应的课外活动。充分协调好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关系,调动各方面有利因素,使艺教活动丰富多彩,扎实有效。①开好美术教育活动课。我校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提出不同要求,安排不同时间,并定期交换授课内容,全校学生100%参加,做到目标明确,措施落实,评价完善。确保时间、地点、人员到位。②给学生搭舞台,为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条件。美术教育的源动力来自于兴趣,因此,兴趣的培养成了美术教育的关键。我校努力创造条件,创造机会,让更多的学生能参加各种美术比赛、书画比赛等,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才华的机会,在社会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增强自信心,激发动力,培养兴趣。在今年暑假,我校有11名学生到黄庄的黄石山进行写生活动,社会反响好。③定期开展活动。学校定期举行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形式各样,内容丰富多彩,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并让学生觉得有努力目标,有兴趣。④活动面向全体。为使全校学生能书善画,达到艺术育人的目的,学校还不定期的开展一些大型的书画赛、十岁生日晚会等活动,让学生全员参与到活动中来,使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受到美的教育。⑤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美术教育得以开展和深入的重要保证。学校的教育要得到家庭教育的支持,特别是美术教育的深入开展,更应得到广大家长的支持。因此,我校的许多艺术教育活动都请一些家长参加,如在书画现场比赛中安排家长来校参加书画现场比赛,以便得到家长的重视和支持。
3、将校园文化与特色创建有机结合。优美又具有教育意义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能够激发师生的进取心和敬业精神。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了与美育的结合,学校的各个专栏、橱窗、黑板报,从版面设计、文字书写到插图都力求富于艺术性、时代性与教育性,使校园的每一处阵地都突现出“彩墨”气息,时时透视着“彩墨魅力”,达成校园文化与彩墨工程和谐统一,人与景观和谐相处。学生在这样良好优美的环境中学习,受到强烈的美的感染,既陶冶了情操,又使学生在整洁、优美的环境中学会律己、守纪,从而培养了爱校、爱过之情。
4.体验渗透中初有成效。
基于在德育工作中的有效渗透,我们已经把审美教育逐步渗透到各科的课堂教学中。首先,让美术成为其它学科的助手。特别是通过电化教学,使形、声、色、情融为一体,教学立体化、直观形象化,让学生在充满愉悦感、自由感的气氛中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创造性思维。语文方面,学习了花边和图案的设计,可以在班级的黑板报、小组的手抄报上大显身手,为自己喜爱的诗、文插图配画,以及通过语文教师优美的语言,丰富的表情,生动的教态等深深感染学生,使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理解教材中所蕴含的真、善、美。英语、数学方面,为老师制作课堂使用的图画卡片,为低年级数学教师设计形象化教学美术字等。在音乐课上让律动、吹奏、敲击乐器进入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各种乐器的基础知识;开展“唱唱,跳跳,玩玩”的唱游活动教学的研究,将唱歌、器乐、欣赏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音乐,陶冶情操,促进智能的发展。在体育课的教学中,通过韵律操、队形队列的训练,以及优美的动作、姿势的剖析,培养学生的意志,锻炼学生的毅力。而且注意训练学生优美的体形,端庄的仪态,把体育与美育融为一体。在训练中,体育教师设计了一些美的体形、美的动作,把音乐、舞蹈、雕塑等艺术融于体育中,让学生的体形美、技巧美、精神美相映生辉,构成健美的整体。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通过开展“水果拼盘”、“钉钮扣”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拼出最美的图案,钉出最牢固的扣子,使他们从小懂得珍惜生活、热爱劳动的道理,并学会一些简单的技能。
美术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形体、明暗、色彩等美术语言,不只是一种技法要素的学习,其中更包含着对形式美感法则的思考、感悟、运用和创造,这个学习过程不仅使学生美术技法得到进步,更重要的是用美的规律认识和指导日常活动,以至渗透到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各项工作中去。
如同不懂语法修辞也要努力把话说清楚一样,不管人们是否知道什么是形式美的法则,其实都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这种法则在装扮着自己的生活,规范自己的行为。因此把形式美的法则运用、贯穿在美术教学中,强调全因素的美术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受教育者的美术文化修养及品德修养,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达到培养人的目的。
我们认为衣着用大片纯对比色(红与绿、黄与紫等)、乡村里不少村民盖房子外墙用大面积艳丽的瓷片俗不可耐,是因为这种色彩配比关系违背了对比与和谐的法则。
时下有个令人纳闷的话题:为什么穿着背心短裤的女子能自由出入高级酒店,而穿背心的男士却被拒之门外?其实这里说明了一个审美法则:衣着品味要与环境格调相一致。衣着观念在改变,什么时候觉得男士穿上设计考究的背心也是时尚时,情形就不会尴尬了。
部分学生不爱穿校服,有的女同学把裙子剪短,有的胡乱把饰物往校服上挂,有的露出比校服还长的里衣,有的纽扣不扣全等,不一而足,这除了喜好的因素外,另一个原因是不能意识校服在形体、线条韵律、色彩、材质方面所体现的形式美法则效果。更重要的是对穿校服所展现的统一协调的美感能促进人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整齐划一的效果能焕发出人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无所认识。
人的服饰、仪态举止、房间的装饰布置等美丑差异,体现着人的文化修养,其中更包含着对形式美法则的感悟。
我们不喜欢课室里桌椅乱摆,不愿意墙壁上乱挂乱贴,地面有纸屑杂物,不是因为这些东西有多脏,而是因为它破坏了原本有序规整、和谐统一的环境,也破坏了优美环境对同学们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无形约束力。
有一次我到一个偏僻的课室监考,一到考场,里面脏乱不堪,显然前场考试后未作打扫,考生也随之坐得横七竖八,高声喧哗,场面混乱。我指挥学生把桌椅摆整齐,稍做清理,结果考场变得很整洁,同学们也整齐安静地坐等老师到来。
美术课室是精神文明教育的场所,课堂上师生的任何行为对学生都是课,要引导学生遵循美的规律,共同建造一个整治、和谐、统一的学习环境,这将直接影响学生健康的情绪以及身心素质的养成,因此课室内繁多的教具,要时刻摆整齐,范画要常换常新,教师也要和学生一样随时捡拾地上哪怕很小的纸片,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崇尚美一旦成为学生的潜意识,维护美就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也就不会出现那些脏水乱倒、废纸乱扔、墙壁桌椅乱涂的现象了。
这正是美术课的内涵,也是美的延伸。
三、取得的效果
我们“美术教育”的目的与任务不是单一性的绘画技能训练,而是通过美术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审美意识、创新意识及自我发展能力等非技能性的全面发展型人才。目前,我们学校洋溢在一片欣赏美、创作美、实践美中,全校师生不仅通过学习懂得了书画的基本技能,而且从中学会了以“美”作为标准去学习、去生活、去做人。谈到效果,我感觉到最重要的是广大家长观念的改观,为我们的长足发展提供的更足的动力,因为他们起初根本不理解、不认同我们的实验工作,总感觉到搞这样的活动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怕孩子在玩中学滑了、学坏了,但经过家访沟通、学生实验后,他们慢慢发现不仅不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反而更有助于孩子学好,于是他们变不理解、不认同为理解、认同和大力支持。特别是孩子在各种比赛评比活动中获奖后,家长的笑容比孩子的还灿烂。近年来,我校师生有200多人次在省市县文化节上获奖,并有80余篇作品在《少年书画》、《小葵花》、《当代小学生》、《少年天地》上刊登。如今走进校园,我校师生或画、或剪、或谈论、或勾勒,切实达成了时时享美,处处育人。
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后,我们学校积极响应中心校的号召,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引领各学区开展了“一校一品”活动,全镇小学呈现出一个学校一个品牌的良好局面。
四、学校管理中的困惑
1、硬件中,我们的德育室需要不断的更新,2、我们与外地或兄弟单位之间的交流不够深入,未能真正达成畅通有序的交流平台。
3、五、今后目标
为了更深入的推进素质教育,我校不仅仅把目标停留在让师生学会基本技能上,而是向更深层次发展。
1、在各学科渗透美术教育的基础上,让师生充分欣赏美、创作美、实践美。
2、以“美”作为标准去学习、去生活、去做人,实现自己的完美人生。
3、带动搞活全镇小学的特色教育。
当然,我们的探索刚刚起步,仅仅形成了一个初步的路子,还需要在不断修进中完善,不断完善中前进。
第四篇:品生品社学习心得
品生品社学习心得
9月18日,参加了《品德与社会》送课下乡活动,聆听了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感觉三节课都很精彩,很有新意,每节课都有精彩与独到之处,在看到教师用真情演绎精彩的课堂的同时,我更能看到老师再课前付出的无数心血和汗水。
在付信梅老师的《多彩的民族风情》,老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信息和相互沟通不是 单向的,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传授,而是相互或者多向的。这节课教师善于通过生动而准确的语言表达,通过自己的眼神,手势和表情向学生传递信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的组织主题活动,不照本宣科,不照图讲图,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启发和思考,利用教材中典型的历史故事来进行研讨,不完全撇开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教师充实拓展了教学内容,是很值得学习的!
在刘凤侠老师、孟令中老师的《快乐其实很简单》和《我和我们》课中,导入都很吸引学生和老师的眼球。教师充分的讲解,体现了教师的地理知识雄厚,执教基本功扎实,驾驭课堂能力极强。课上教师使学生有自己的兴趣,自己去选择,教师一方面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讨论达到目标;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宽松,更为开放的学习空间,给学生们发放了世界地图,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授课教师在教学中不同程度的重视了学生对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能力培养,在引导学生广泛的搜集有价值的资料的同时,利用多媒体将更多的精彩呈现学生。
听了三位老师的课,发现了自己许多的不足,有的时候把我的想法代替了学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课堂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第五篇:品生、品社教研组总结
品生、品社教研组总结
本学期,我们学校品社教研组按照区品社教研要求,坚持“贴近生活,体验乐趣”的理念,根据学期初制定的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开展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理念。
开学初教研组认真制定了工作计划,并认真贯彻。我们再次认真学习“品社核心素养”有关精神,《品社课标》等资料,研究自己任教年级的内容,通过学习和研究努力提高教师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使“品社核心素养”教育真正走进课堂,促使教师能在教学中增强自己的育人意识。我们还积极认真地参加教研,下载好资料在教研组活动进行交流讨论。老师在学习以后,充分地将这些理念和平时的教学结合起来,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悟。通过参加听课、观摩以及网络跟帖资料学习这些活动,向优秀的老师学习,提升理念。
二、认真钻研教材,做到因材施教。
由于教研组的老师们既要上语文、数学课、做班主任,又要承担本学科教学,任务繁重,因此,我们依靠集体力量开展工作,利用教研活动进行集体学习研究。在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中,注重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做人因素,充分发挥学科本身的育德功能。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结合实际,体现出品社学科的渗透魅力,并能适时地扩补内容,开发课程资源,大胆对教材进行取舍,提高效率。教师们积极主动通过各种渠道丰富教学资源,并结合实际,运用学生所熟
悉的实例去引导。这样教学时也就能因材施教,使学生有所得。
三、丰富生活经验,提升育人品质
提高品社课的教学实效仅仅局限于理论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实践的课堂教学也是空洞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能做到深入钻研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特点精心设计教案。因为大家都知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四、围绕教研主题,开展分析实践。
本学期,教研组教研主题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主,展开了一系列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我们贯彻新理念、实施新教法,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善学生学习状态。倡导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及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另一方面要根据课堂教学的特点,采用适当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信学习、不断反思的学习习惯。同时,我们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课堂上,对于同一问题,不同学生思路不同,方法不同却“殊途同归”,自然包含着学
生各自不同的独创因素,即创新意识,对于学生敢于另辟蹊径的做法、想法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表扬。甚至是不成熟的、或是错误的见解。教师都应从不同侧面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让情感在这里交融,知识在这里增值。切忌抹杀学生的独到思维。另外课后适当增加拓展创新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勇于探索钻研,以题简意深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得新颖、独到、变通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良好学习习惯。最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我们每个老师都应对学生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主动、努力地耐心培养。同时要与学生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学习情况,和家长一起研究、探讨、合作,寻找最佳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今后奋斗的方向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们还是找到了一些不足,本学期,尽管我们全体教师不停地努力着,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学生的行为不满人意,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以“新课标”为导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通过规范的教学活动和丰富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创造力,促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发展,营造文明的校园环境全面提高我校品社教学质量。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趁着我校发展的机遇,和着时代的节拍,在学校领导多方面的关心支持下,不懈地努力,去构建一道品社学科教学的亮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