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2007-2011三年总结(修改稿)

时间:2019-05-12 12:08: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务处2007-2011三年总结(修改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务处2007-2011三年总结(修改稿)》。

第一篇:教务处2007-2011三年总结(修改稿)

教务处2007年-2010年总结

2007-2010年,教务处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职能部门大力支持,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第一主题,坚持以规范管理为第一要务,坚持以教学改革为第一动力,正确处理和把握教学管理、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关系,通过深化教学管理促进教学建设,在教学建设中体现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改革来科学规范教学管理,强化教学建设,在规范管理、制度建设、教学改革、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尝试,做了大量系统而细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努力建设研究型处室

教务处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心,教务处不仅是一个管理部门,也应成为一个学习型、研究型处室。为了提高教务处工作人员理论水平、工作水平、管理水平和研究水平,教务处全体成员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以建设“研究型”处室为目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紧密结合管理工作实践进行教改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同时,教务处积极支持和鼓励系部管理人员开展教学研究,为推动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作出了贡献。三年来,教务处和系部教学管理人员主持和参与的教学研究项目48项,其中,国家级(子课题)12项、省级20项、校级16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论著153篇(本),内容涉及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等诸多方面。三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省级二等奖2项、省级三等奖3项,这些教研课题的研究并完成,必将有效推动学院教学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坚持专业与地方支柱产业互动,围绕合肥市重点产业,按照“打实基础,优化结构,保证质量,办出特色”的建设思路,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一是顺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增设一批应用型专业。如为了服务《安徽省工业经济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工业强省”、《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工业立市”以及安徽省“861”行动计划的需要,开设了无机非金属材料、旅游管理、信息与计算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环境工程、金融学、应用心理学、通信工程、工商管理等专业;二是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加强传统专业改造。如对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土木工程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等专业,在保持原有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从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实验室改造等方面进行彻底改造;三是应地方政府、驻外企业要求开设专业。如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物流管理等专业、德语、朝鲜语等专业。四是根据学院应 用型办学定位,调整系部名称和专业设置。如将“英国语言文学系”改为“外国语言系”,将“外语专业”调整为应用型的“英语专业”;四是整合学科优势资源,着力打造特色专业。通过进一步加大传统专业内涵建设,彰显这些专业的优势,使之成为特色专业;通过国际化合作这一平台,实现跨越发展,形成特色专业;依托地方政府和其他高校的支持,借力发展成特色专业,通过与其他高校的合作,共同发展为特色专业。通过专业布局的调整,改善了学院的专业结构,促进了学科交叉,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拓宽了为地区经济服务的功能,增强了为地方服务的能力。学院现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

三、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开展课程体系改革

应用性课程改革首先要在观念上有所突破。在应用型课程改革的理念上我们实现了两个转变,即:由“学科导向”向“专业导向”转变,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为实施课程改革奠定了基础。在此观念的指导下我们开展了以下改革:

第一,我们改革课程体系,增开了专业导论课,强化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和认同度。专业导论课在每个专业第一学期开设,学时为20学时,由专业教授、业界知名人士担任讲授任务。

第二,增设了一个认知实习学期。在大学二年级暑期前后增加一个10~12周的认知实习学期,将现有的“8学期”改为“9学期”,让学生在与自己相近或相关的岗位上,经历从“理论—实践—理论”的过程,感受专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目前,合肥学院已有约8000名本科生参与了认知实习。认知实习学期的开设有利于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规划未来发展,更加理性地选择专业方向和今后学习的课程模块。几年来,我校实行的认知实习教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中央及省部级领导对我院的创新办学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企业界也表示欢迎,认为合肥学院开展认知实习有利于企业寻找合适的人才,有利于企业较早跟踪观察学生,从而使企业挑选到认同企业文化,品学兼优的“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2009年8月30日,《中国教育报》专家视点栏目组就合肥学院“认知实践学期”教学改革特别采访了院长蔡敬民博士、教授。

第三,积极探索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应用型人才的本质特征和属性,把传统的“哪些内容我要讲授”(以知识输入为导向)改变为“哪些能力应该是经过教学后学生要获取的”(以知识输出为导向),以模块化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新体系。第四,重组大学数学教学模块。根据高等数学教学目标,改变过去统一的教学内容,体现各专业不同需求,构建了高等数学课程模块化教学结构。将高等数学按专业属性分为工科类、文科类、工科少学时类、对德合作1类以及对德合作2类等五类,相应分为5个模块,规定了各模块学时、学分,开课起始周、周课时等,供各专业学生自主选择。每一模块配有课程负责人,设有课程研讨组,讨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案等。2008年大学数学教学改革实践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大学数学教学团队为安徽省教学团队,团队带头人被评为省教学名师。

第五、创新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全俱乐部模式。学院从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出发,构建了大学体育教学内容个性化、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安排生活化、教学管理网络化、教学评价过程化、课内课外一体化的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针对我院实际,将传统体育教学分为教学型(专项班授课)、健身型(课外俱乐部锻炼)、训练型(竞技运动队训练),使课堂教学、课外锻炼、普及与提高、训练与竞技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中,依托俱乐部平台,充分发挥学生体育积极分子和体育骨干在管理俱乐部、组织俱乐部训练、竞赛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其策划、组织和管理能力;通过会员团队学习,自评、互评考核形式改革,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2008年,该项改革实践被评为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开展项目驱动教学法。为提高学生团队学习能力,学院根据课程特点,设置若干项目,引导和鼓励学生根据项目要求,通过团队分工协作,搜索、分析、整理资料,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2)进行案例式教学。让学生在典型案例或真实案件的“诊疗”过程中,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施情境教学。建设模拟(或仿真)实验室,让学生在仿真工作环境中担任虚拟角色,在具体情境中体验职业运作过程,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4)试行学生“TA”(即学生助教制度)制度。在高年级遴选部分优秀学生参与辅助教学,协助教师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帮助辅导、答疑,承担部分作业批改,指导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以及实践和第二课堂教学等。这样不仅可以发挥助教们的专业特长,而且可以提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机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知识面和就业选择面。

3、更新实验教学理念,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 强调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是教学体系中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摒弃将实践教学看作从属于理论教学、限于验证理论内容环节的传统思维。强调实验教学不单纯是教学任务,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手段。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院实验教学,在实验课程安排上根据课程的特点设置教学顺序,不仅有理论课之后的实验,也有理论课之前的实验,通过“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探究和创新精神、理性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内容上,则整合单一性实验教学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并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将实验分成三类:与单一课程相对应的实验课,与课程群相对应的实验课,独立开设的实验课。

在教学方式上,改变“多人、多台套”教学模式,探索“少台套、大循环”方式,不仅降低了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而且提高了学生探究、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确保教学运行平稳有序

2006年,教务处根据当时的情况制订了《合肥学院教学管理文件汇编》,2009年,针对教学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教务处对原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清理和修订,编印了新的《合肥学院教学管理文件汇编》和《合肥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内容涉及人才培养方案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师资建设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教学研究管理、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学生学籍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教学的各个环节。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完善,为规范学院的各项教学活动提供了依据,为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奠定了基础。

在完善和健全教学管理制度的同时,学院狠抓教学质量建设,开展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工作,坚持领导听课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监控队伍建设,组织教学督导和学生教学信息员积极开展工作,加强教学信息的采集、反馈和处理,逐步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我院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有效地对教学主要环节实行实时、动态监控,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在教育部来我校进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调研中获得好评,专家们肯定了我院的改革成果,我院有些经验和做法被吸收到新一轮评估方案中。

2009年12月27——30日,教育部评估中心对我院进行的评估工作,既是对我院自合并升本以来教育教学工作、教学改革成果的总结,教学质量的大检阅,也为我院今后发展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此次调研的指标体系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给教务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教务处全体人员充分认识到此次调研的重要性,服务大局,主动作为,把握节奏,一面做好数据上报,内部资料的整理、归档,一面指导系部进行工作。同时,教务处在人手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从大局出发,抽调人员撰写学院自评报告和调研期间的材料调阅组织工作。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工作,教务处圆满完成了此次调研的相关工作。

五、积极组织项目申报,申报工作取得新进展

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要公布一些项目,要相关高校组织申报,这些项目很多是事关学校发展大事,对促进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师资水平、教学条件的改善大有裨益。每当申报任务下达以后,教务处同志就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连续作战,使我院申报工作屡获佳绩。2009年寒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增我省3个省级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兄弟院校都在组织申报,竞争相当激烈。教务处相关同志放弃寒假和春节休息时间,积极组织人员进行申报,使学院以较高的成绩成为省级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09年6月,省教育厅又组织申报省级应用型示范院校,全省5个名额,积极组织人员进行申报。由于学院软硬件水平较为过硬,教学质量得到专家的认可,再加之整个申报工作安排有序,材料撰写和整理水平较高,使学院以最高分获得通过。2010年2月,教育部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我院作为安徽省唯一跻身“卓越计划”的省属本科院校入选,获得广泛关注。在最近省财政厅组织的《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2010~2012年项目建设规划》申报工作中,我院教务处的申报工作获得好评!

六、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教务处高度重视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建设,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倡导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宗旨,要求全处同志在管理工作中要不断增强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意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要经常深入系部,教学第一线,通过随机听课、专题调研、师生座谈、参与教研活动等多种形式,了解教学第一线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务处处务委员会成员还建立了联系教学单位的制度,通过编发《教学简报》、教务处网页等,向全校师生公开教学信息,提高服务水平。教务处十分注意加强行风建设,经常开展行风评议,确保全处同志人员在工作中做到热情、周到、及时、高效,自觉接受师生员工的监督,为师生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提高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第二篇:最新教务处三年发展规划

教务处三年发展规划

为了把二小学创建成我县特色学校,教务处充分分析学校目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特制定2021—2023年三年发展规划,作为今后三年的发展蓝图,认真实施。

教师概况:

学校现有教师83人,其中高级教师9人,县名教师3人,市教坛新秀1人,市学科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11人,县教坛新秀(中坚)22人,县教坛新苗2人,县学科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12人。我校教师爱岗敬业、善思创新、力争上游。老教师工作经验丰富,乐于奉献,工作扎实;中青年教师干劲足,思维新,不甘落后,成效显著。教师之间也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在工作中初步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但是,学校骨干教师发挥的辐射作用还不大,教师之间团队合作的意识还不够强,部分学科教师苦于没有专家的引领,没有同伴的互助,仅靠自己的不断摸索前进,步伐比较小。在教育改革快速发展的今天,学校也在为教师搭建各种平台,帮助教师快速成长。

奋斗目标:

实施精准教学,提升教育质量。以开展“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为抓手,聚焦课堂,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研、科研和教学管理,在课堂实践中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会学习的能力,关注学校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创新思维等能力。促使教学质量有较大提高,努力稳住上游水平且做到稳中有进。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扎扎实实开展各类教学活动,努力形成实验小学教研组的和谐发展团队精神——脚踏实地、乐于奉献、永不言弃、追求卓越。促进学校各学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研、科研和教学管理,进一步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学习、专业服务和专业研究,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到2022年争取各学科县级名师有所增加,各级骨干教师的比例有显著增加,努力实现名师由精英到大众化的转变。

到2023年要把教务处打造成一个有较强的战斗力、有较强的凝聚力、有较强的执行力的优秀团队,争取使教务办成为我校的示范性窗口。

校本课程体系基本成形。协助校长把学校建设成一所有特色的学校,一所有品位的学校,一所有影响力的学校,一所更多优秀学生向往的学校。

工作目标:

1.优化常规管理,抓好教学过程监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管理规范性。

(1)完善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常规制度》,贯彻落实任课教师对学生形成性评价的管理体制。

(2)结合学校的实际,建立《实验小学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强化课堂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考核,做好学业质量数据的精准分析,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注重个别辅导特别关注后20%学生比例等关键指标,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精准改进行动。,加强后百分之二十的监控,提高四科合格率。

(3)优化备课指导。定期进行自我诊断与改进,形成良好工作常态和运行机制。强化备上一致,课堂做到“一课一案”,即上课内容与备课内容一致,课堂内容与上课课件一致。根据我校教学实际,备课时,还要有分层次的教学意识,即备学生的意识;另外,备课要整合教学资源,要把学科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起来,积极鼓励、倡导教师利用多媒体完成教学设计,做到资源共享。

(4)优化作业管理。作业标准细化,学生完成量、教师批改量都细化,最后提高“质”。注重及时批改,注重面批面改。统一批改标准,做到正确率(A+)和书写质量(5星)双向评价,鼓励教师在批语中给予学生鼓励和关爱,用批语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5)进一步加强音、体、美教育工作,加强对音、体、美教师专业水平的培养,加强对音、体、美课堂教学的监督管理。

2.重科研提水平,加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管理与培养,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质量。

分工作目标

起始目标(第一年):校级骨干教师人人有课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论文评比活动。进一步加强常规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关注教师的随堂课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及个别辅导的有效性.骨干教师教学质量在校名列前茅,达到学区上等水平。努力实现四科教学质量均衡,各科教学质量整体水平接近县上等水平,各年级各班平均分差距在5分以内。探讨和制定各学科相应的拓展型课程的学习内容。

递进目标(第二年):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使教师们学会合作,学会分享,更好的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关注随堂课的质量,帮助青年教师寻找困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整体水平到学区上等水平,力求各年级各班平均分差距在4分以内。切实开展教师结对活动,促进教师间的和谐发展,业务能力的互补和提高。

达成目标(第三年):总结过去的工作,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与其他学校教师互动,学经验,促行动。加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管理与培养,鼓励教师参加各级教学比赛。各学科教学质量整体水平达到上等水平,做到稳中有进。

主要措施:

(一)抓好教学常规

1.优化教学常规管理。教务办切实提高教学管理的实效,对各学科进行教学质量指标跟踪管理要具体量化,考核具有可操作性。在完成具体量化的基础上,我们要求每位教师都应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总目标下,制订出自己任教学科的质量发展目标。

(1)备课、上课:

未满6年教龄教师要求手写备详案,教龄满6年以上12年以下的教师详案不少于课时的50%,其余部分可选择手写简案或电子教案,12年以上可电子备课。无论是详备,书案还是电子备课,都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体现“学为中心”,突出学习活动设计,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2)作业布置批改:

在作业布置上,教务处要求精心设计作业,严格贯彻“减负”精神,积极整合学科作业资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达到切实减轻作业量的目的。在作业的批阅上,教务处要求保证质量,不准马虎草率。对作业中的错误和问题作出明确标记。每次都应有评定等次(A+、A、B),书写质量(5星和非5星)签署批改日期,不准抽象地写“阅”或“查”。

(3)辅导:针对各层次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生,辅导要有效。

(二)、加强教研组建设,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

(1)校本培训形成联动。继续加强调研力度,使教师教育教学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成为教师讨论的热点,坚持学校组织培训和自主参与省平台培训有机结合。开展重自主,讲实效的校本培训,要求教师每学年至少上交一份精心设计的教案,上一堂观摩课,参加一次论坛,点评一节功课,撰写一篇教学论文等。

(2)打造校本研训特色。深化校本研训工作,打造校本研训示范校。加强对各教研组的校本研训工作的管理与指导;进一步完善、规范校本研训博客建设。

(3)固定教研组活动时间,定时、定点、定主题内容开展教研活动,并且为教师合理安排时间,让教师有更多时间思考。学校将结合校本教研活动,将教师的一人一课活动与“互联网+”活动结合起来,不折不扣地将“互联网+”活动进行到底。希望借助这个大平台,可以帮助教师快速成长。

(三)强化书香墨韵,提升阅读品质

(1)大力推动学校“全科阅读”。全科阅读,全面渗透。围绕学科本体性知识,拓展知识结构,增强知识联系,把学科相关阅读内容纳入教学任务,开发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改变课堂教学方式。

①进一步推进阅读拓展课,确保阅读时间。一是在课程计划内每周至少开设一节阅读课,探索并构建读物推荐课、阅读指导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等基本课型;二是继续实行阅读走班课,一个教师备一课上五班,改变课堂结构,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丰富课堂知识结构和文化内涵。

②建立多层次阅读共同体:一是建立家校共同体,制定家校阅读计划,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开展亲子共读。二是建立师生阅读共同体,鼓励师生共读共享共写共成长。

三是建立班级阅读共同体,资源共享、成果共享。

(2)稳步推进“经典诵读考级”。

①考核内容:依据《实验小学经典诵读考级方案(试行)》推荐的诗、词、曲、古文,作为学生经典诗词诵读考级的内容,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吟读背诵。学校组织考级小组每学期对学生背诵情况进行考核认定,根据学生背诵的数量和质量评定出相应的等级。

②考核形式:为了减轻教师的压力每次测评推荐优秀学生作为“经典诗词小考官”,每学期由学校统一授予“经典诵读小考官”称号,并发给考官证。为了激励学生,“经典诵读小考官”一学期推荐一次。

(四)、重师徒结对,促课程建设。

师徒结对共同发展。实施“一年入门,三年成型,五年成才”的系列培训模式,为青年教师成才创造条件。完善岗位设置中全面师徒结对制度,制订师徒结对计划,完成师徒共同成长目标。师徒之间互相听课,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研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促进新老教师素质的共同提高。

通过学校课题的引领与带动,突出骨干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对青年教师的指导要细致,骨干教师要多听结对教师的随堂课,加强教法的指导,教学有效性的指导。发挥骨干教师和有经验教师的作用,尽量安排同一年级组的教师以结对的形式,互帮互助,努力提高教师们的教学能力,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创设条件。

(五)探求“有效教学”,提升办学质量。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能力,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没有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就谈不上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升学率的提升也是空话。总之,课堂教学是学校的命脉之所在,一切教育方法的改革,最终必须落在课堂上,这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

1.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观念,强化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体现师生的和谐互动。要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为主动参与;变单纯传授知识为智能并重。教师变讲为诱、为启,学生变学为思、为行。以学定教,创造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课。

2.着力打造精品课堂,全面提升教学效率。

学校核心的发展是内涵式发展。而内涵式核心的发展,是教师的发展。而教师的发展,是课堂质量的提升。关键途径是打造精品课堂。学校要全力实施打造精品课的工程,要想尽一切办法、措施,多出精品课,努力在三年内课堂教学结构有大改变,教学质量有大提升,核心竞争力有大提升。措施是:

(1)为教师提供优质资源,激活教师打造精品课的意识。方法为:推出一批优秀教师课堂案例供大家学习;供大家观摩。在学习别人的课例后,要撰写心得体会。

(2)教研组要积极采取有的放矢的措施,如“同课异构”法、“同课持续改进法”,比较、切磋、打磨,达到课堂最优化。

(3)鼓励教师课前反思,做好充分准备,既写教案又写学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督促教师课中反思,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善于掌控学情,教学行为符合规律;倡导课后反思,发现新的教学契机,为以后改进提供方向。

(4)学科带头人、教务处、校领导要推门听课,及时了解最真实的课堂情况,通过研究、分析、诊断,提出优化建议。

(5)

跳出课堂看课堂,鼓励教师读书看报,丰富人生、丰富情感、磨炼意志,提高自我综合能力。

(6)

逐步建立并完善校园网络,上传资源,进行资源共享。

第三篇:2017年教务处三年发展规划

2017年教务处三年发展规划

发展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以制度建设为规范管理的基础,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提升质量的重要手段,以师资队伍建设和教科研为可持续发展的双翼。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适应课改要求的教师队伍。

一.继续积极推行课堂常规化管理,让常规管理成为真实反映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标杆。

①.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使教师的教学工作全面量化。从德、能、勤、绩、廉等五个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使教师责任进一步明确,工作进一步细化,通过考核制度的实施,保障教师教学行为更规范,更科学,更系统。

②让教师学年有规划,学期有目标,对知识点有科学完备的梳理,对学情有正确的把握。教案创新化,集体备课常规化,课外指导系统化,授课讲练精致化,校本教研正规化。“精细”“有效”是教学的总体目标。

③.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所有课程外,开设阅读课,经典诵读课,书法课,性健康课,手工课等,重视并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优势和潜能。让学生在学校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二、继续完善我校的“三维十度”课堂评价体系和“三环节六我”和谐新课堂模式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将“三环节六我”设计成一节课的三个环节,或形成三种专题课模式,即:预习课、释疑课、复习课。”的课堂常模。教务处先从形式上入手,要求每个教师组建并培训学习小组,布置并指导学生的前置学习,按照检查预习→出示学习目标→布置自学→检查自学→指导学习→当堂检测的环节授课,“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授课时间不得超过十分钟。通过不断磨合和创新,形成符合课改要求,适应时代发展的校本特色的课堂常模。

完善“三维十度”评价体系,即从学生学习、教师引导、课堂文化三个维度去观察评价一节课,三个维度下又有十个具体观课评课的角度,即:预习程度、参与广度、学习效度、思维创新度、课程标准转化度、情感价值体现度、导学巧妙度、目标达成度、师生融洽度、综合能力发展度。通过评价体系指导教师听评课。

三、加强教育信息化远程网络教学

全面贯彻落实市区教育局相关精神,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以教育信息化为手段,搭建全校远程网络教学平台,通过“四种”模式(同步式、跟进式、选播式、提升式),在积极利用市、区教育局优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实时共享,带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四、加强远程网络教研和联片教研

依托市教育局远程网络平台开展好我校网络教研工作,提高全校教研水平。建立我校网络教研制度,结合区联片教研、一课一研工作,定期开展远程教研、远程同课异构、网上听课评课等活动,实现教研工作的远程化、网络化、常态化。同时,建立完善学科微信群、QQ群等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其短、平、快的优点,和全区网络教研平台形成互补,促进学科教研的全面发展。

五、加强课题引领作用

以课堂教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进取精神,鼓励教研组带头,教师个人积极配合申领小课题研究。

第四篇:教务处三年教育教学规划

教务处三年教育教学规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xx市教育教学文件和xx乡中心初中教育教学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实情,以教务绩效考核为导向,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校本培训为载体,加强教学创新管理,润泽雅善教学,提升教师幸福指数,奠定学生美好人生,创建师生雅善精神家园。

二、工作目标

1、倡导“262”教学理念,建立学习小组共同体,构建三环六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遵循教师专业成长规律,设立胜任型、骨干型、名师型评价机制,创建一体两翼校本教研模式,分层次提高教研水平。

三、工作原则

1、导向性原则。立足于xx小学的校情、师情、学情,用文化育人。打造课堂文化,建立尊重、民主、宽容、健康的课堂,是学校的大势所趋。推进课程改革,必需以课堂为主渠道,建立以生为本的雅善课堂就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2、激励性原则。课堂的角色是教师和学生,他们以课堂为载体。学与教的活动是相互促进、激励的。教学本身是一个情感互动,生命提升的过程。给教师一个美名,他会为之而奋斗;给学生一个美名,他也会为之学习。

3、主体性原则。学校要以师为贵,班级要以生为本。用雅善精神滋养师生灵魂,竭力满足他们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挖掘潜能、展示才艺,服务他人,服务学校,成就自己,实现人生出彩的愿望。

四、工作举措

1、基于学校,为了学校。走广泛学习、大胆借鉴、模仿迁移、创新运用之路。以问题——设计——实践——反思为主要流程。以个人反思——集体攻关——专家引领为主要形式,革故鼎新,打开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2、赏罚分明,制度管理;以德树人,情感管人;道法自然,文化管理。三者融合,践行学校核心价值观(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彰显雅善精神。

3、坚持“课内比教学,课外访外家”工作,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五、关键词解读

1、雅善教学,是指以生为本,师生互相尊重,互相影响、互相发展的教学。雅,即教师温文尔雅,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感染学生;善,即,教师上善若水、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提升学生。雅善,也可理解为学生在教师的教育下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形成语言文雅、行为优雅、心灵儒雅、趣味高雅、为人俊雅的品质,养成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校园、善待家园的风格。

2、学习小组共同体,是指在班级里,为了完成某一共同问题,便于互动、展示而形成的学习单位。一般地,学生4至6人按学生性别、性格、知识、能力等互补而组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长是学习的带头人。副组长是纪律的维持者。学习小组共同体,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学习准则、考核机制。它是以团队精神为支撑的。小组的学习成绩和表现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3、一体两翼,指以《实施农村小学生雅善课堂的有效性研究》为主体,同课异构、案例反思为两翼,立足于观察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群体性参与的草根教研活动。

4、三环六段式课堂模式,指定向、自学——互动、展示——检测、升华的学习流程。流程随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讲评课的课型和科目灵活变化。三个环节一堂课可同时俱备,也可只俱备一个环节,依课堂情形而定。旨在课堂上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合作能力和自信品质,体现先学后教、以学促教的思想。

5、“262”教学理念,指一个班级,从全班的角度来看,20%的学生是优等生,60%的学生是中等生,20%的学生是后进生;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看,20%的知识点,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自学会做,60%的知识点,学生交流会做,20%的知识点,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会做;从教学时间的角度来看,20%时间,教师用来引导、点拨,60%的时间,学生互动、展示,还有一个20%的时间,学生用来整理、反思,力争达到当堂消化知识、形成能力、内化情感的目的。

六、阶段目标及实施策略

第一年 2013——2014学

目标:教学质量上台阶,与业小、同小持平;教研水平有基础。策略:

1、解读雅善教学的“6个3”,形成共同的教学价值观。

2、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目标奖惩方案。

3、领导带头,规范教师教学常规、赏罚分明、隆重表彰优胜者。

4、狠抓后20%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第二年 2014——2015学

目标:教学质量打翻身仗,超越业小、同小;教研水平有起色。

策略:

1、实施学生学习行为养成习惯“十条”,教师专业成长修炼“十条”。

2、开展“微型家长会”,灵活机动达到家校齐抓共管局面。

3、验收小组学习共同体,三环六段式教学模式。

第三年 2015——2016学

目标:教学质量能跨越前进,与xx小学相抗衡;教研水平有品牌。

策略:

1、创设雅善课堂开放日,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

2、校际交流,打造课堂教学文化品牌。

3、整理教师相关文字、图像资料,能向外校推广经验和做法。

第五篇:2012教务处总结(初稿)

规范教学管理 加强基本建设 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管理水平

——2012年教务处工作总结(初稿)

2012年是我校本科办学的开局之年,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主管校长的直接指挥下,在各教学单位的领导和全体教师以及教务处全体同志的辛勤努力下,我校教学管理工作秉承 ‚锲而不舍,止于至善‛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转变办学思想、提高教育质量这一主题,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健全教学监控体系、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促进‚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深化教学研究与改革和教师课堂教学考核评估为重点,以为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抓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狠抓工作落实,强化服务意识,使重点工作有声有色,常规工作稳步推进,全面完成年初工作计划和新增工作任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一、认真落实,全面推进,深入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

本学年,教务处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实施以转变教学观念、开展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研究与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通过广泛调研并参考其他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原则意见初稿,并通过广泛听取各教学单位领导、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形成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性意见,并对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践课时设臵等作了明确规定和具体说明。各教学单位领导高度重视,组织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认真讨论和研制,对各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进行了界定和规范,反复修改并最终形成了人才培养方案,经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审定通过。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基本体现了各专业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新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学生的通识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平台。

2.抓紧落实各项准备工作,推进学分制改革

为适应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学校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教务处从各方面抓紧落实各项准备工作。历时两个月完成了向市教委的申报工作,并于今年6月通过了市教委、财政局、物价局等专家评审。新制订了《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本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生选课管理规定》等多个文件(制度、规定);从校级和教学单位两个层面对各教学单位负责人、分管教学负责人、教学秘书、辅导员等相关人员开展学分制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培训;购买了三台曙光天阔A840r-G服务器用于教务管理系统,并购买正方教务管理系统软件,从软、硬件方面保证了学分制的推进。

3.推进教学观念转变,开展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我校转制成为普通本科院校后,为进一步推进我校教学改革,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教务处牵头组织开展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师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活动。此次活动分为‚调查反思和宣传动员‛、‚理论学习和经验分享‛、‚试点提升和交流经验‛、‚全面展开和改进提高‛、‚全面展开和改进提高‛五个阶段,从校、教学单位两个层面开展了教学理论与方法学习讨论、优秀教案比赛、优秀教改论文评选、教育教学改革优质课评比与示范课展示等近20类活动。此项活动使全校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提高;对适应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更多的思考;教学中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力得到提升;促进了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

4.加强内涵建设,质量工程项目取得较好成绩

一是教改项目建设。组织完成了2010年院级教改项目结题工作,通过严格审定,在申请结题的9个项目中,有6个项目通过了结题验收。申请并组织2009、2010年部分市级教改项目的结题验收工作,19个项目顺利通过了市教委聘请的专家验收。组织完成了2011年院级项目的中期检查工作。组织完成了2012年市级教改项目申报工作,本次申报共推荐项目16项,有10个项目获得了市级立项,其中重点项目4项,一般项目6项。

二是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今年上半年,根据教育部和市教委文件,在我院优质课程资源中,遴选了‚中国茶文化基础‛和‚大学生性科学教育‛申报2012年重庆市精品视频公开课程,两门课程以优异的成绩最终获得了批准;下半年,通过校内遴选,市教委组织专家评审,我院‚C#程序设计‛被评为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根据市教委文件,组织了我院2010以来批准建设的院、市级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申报重庆市报优秀网络课程及资源;对2012年立项建设的网络课程进行中期检查。

5.开展校级教学成果评选及市级教学成果奖推荐

为总结近两年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学院组织了两年一届的校级教学成果申报评审工作,经初审、会议评审,共评出‚‘三全’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等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8项。为市级教学成果奖取得好成绩,请市内专家指点,在今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学校认真遴选优秀成果推荐申报,获市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二、完善机制,规范管理,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学校改制升本后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条件下,我校教学与管理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学校必须根据自身实际和办学目标,确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加强规范管理和监控,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1.深入研究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

学校改制升本后,为从起点阶段规范本科教学工作,逐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教务处组织相关人员反复、深入研读教育部颁布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并向重庆理工大学等多家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检查的本科兄弟院校学习、取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通过三轮初稿、讨论、修订、再讨论的过程,拟定了我本科教学单位考核指标体系,为各教学单位开展规范教学与管理提供了依据。

2.认真研究并修订教学管理相关文件

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学校改制成为普通本科院校后,现有以专科办学为主的教学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本科办学的需要。教务处在对现有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了梳理,查阅并借鉴了其他本科院校相关文件的基础上,经反复修改、讨论,并征求教学单位的意见,对总共69个文件进行了调整,其中修订文件54个,废止文件4个,新增文件11个。

3.加强教学检查及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根据对各教学单位教学工作考核指标体系要求,本学期开展了教学工作期初、期中、期末‚三个检查‛。召开了每月一次的教学联系会并扩大了参会人员范围(教学单位负责人、分管教学负责人、教学秘书),反馈每次教学检查和日常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共同商讨解决措施。通过检查和交流,加深了教学单位对常规教学管理规范化的认识,同时也促进了教学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召开教师座谈会,听取教师对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提升、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各方面管理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是一项常规工作,通过采集督导评价和教学单位评教数据,组织开展学生评教,整理汇总并分析评教数据等程序,完成了本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各项评价。本学期组织学生评教36872人次,覆盖142个教学班级,1212门次课程,对 326名教师进行评价,占专任教师的97.02%。

4.进一步加强教学督导工作

2012年,在教学督导员年龄日益老化,数量减少的情况下,教务处积极思考,改进督导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扩大督导工作的职能。组织督导人员参与学校及教务处组织的各类教学检查,增强督导的权威性;逐步推进校、系两级教学督导组织的建立。组织开展教学督导组各项常规工作,包括教研活动、教学巡查、信息收集、整理及反馈、督导工作例会及总结会等。本督导听课2613节,共对358名教师进行了评价。

三、突出重点,加强建设,教学基本建设取得新收获

教学基本建设,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和教材建设、实验室(实训室)建设、教学团队和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教务处重点抓以内涵发展为主线的教学基本建设,促使教学运行条件更加坚实。

1.专业建设

认真做好2013年本科新专业申报各项工作。认真研究教育部新颁布的本科专业设臵管理办法和2012版的本科专业目录,做好2013年本科新专业申报工作。一是首批本科专业申报仍沿用了老版的专业设臵管理办法和本科专业目录,今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本科专业设臵管理规定和2012版专业目录,在新的专业平台,教务处按要求对首批本科专业进行数据整理。二是,按照新版专业目录对2013年拟申报的本科专业进行了院内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推荐视觉传达设计等8个专业申报2013年新专业;三是,根据新的专业设臵规定,按审批专业和备案专业分类申报2013新专业。

继续做好高职招生专业平台报送工作。2012年,学院首批6各本科专业开始招生,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本、专科专业共存的情况下,以优化各教学单位专业层次、专业所属学科或专业大类布局为目的,确定了2012年16个专科专业继续招生,同时对2013年拟招生的本科专业进行了数据报送。2.课程建设

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根据教育部实施精品开放课程相关文件要求,积极申报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国茶文化基础‛和‚大学生性科学教育‛申报2012年重庆市精品视频公开课程,两门课程在同类型课程评选中排名第一和第二;择优推荐我院市级精品课程转型为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组织申报重庆市报优秀网络课程及资源;对2012年立项建设的网络课程进行中期检查。

加强校级选修课程建设与管理。一是选修课课源组织和学生选课工作。在各教学系(部)的大力支持下,今年共开设有154门次的校级选修课程,上学期开设选修课86门, 共7564人次选修,本学期开设选修课68门,共4235人次选修,同时组织了工商大学,邮电大学的跨校选修课程。所开设的大多数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开阔了学生视野,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二是加强对选修课教学质量监控,如组织督导听课,检查教案和相关教学文件、学生作业等,并对每位选修课教师进行了评价。

3.教学设施设备建设

7月初至8月中旬,完成学府校区44间多媒体教室、10个机房及14个实训室的多媒体改造工作,对各房间的坏、旧多媒体设备进行检查、整修拆解,联系公司对各教室的电脑、多媒体投影仪进行彻底检查、整改更新。多媒体教室整改工作复杂,工作人员耐心与公司技术人员沟通,顺利完成了本次整改工作,保证了9月份各教室和机房及其它实训室多媒体设备的正常使用。设计两校区教学楼自动开水器增补方案和南山校区实验室增补空调方案,并报相关部分实施。添臵了白板笔、小蜜蜂扩音器、文件柜等实验耗材或配套设备。今年6月份拟定学府校区公共教室、实验室用房等分配方案,负责功能改变房间的腾空工作,并于暑期协助总务处、美术系和其它教学单位完成腾空、改造和搬迁工作。

8月底,按时完成学府校区调频台的整改工作。实验中心认真组织和协调项目实施中的各种矛盾,保证了学生英语听力考试和听力广播练习的顺利进行。10月下旬,完成学府校区机房监控的招标、安装和验收、报账工作。

4.教学团队和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积极开展优秀教学团队的培育和建设工作。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促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今年上半年,组织完成了2012年校级教学团队的申报、评审工作,共有学前教育等5个团队获得了校级立项建设;为确保申报质量,在近三年的校级教学团队中,推荐3个团队申报市级教学团队,最终装潢艺术设计和广告设计两个团队被批准为市级教学团队。

二是加强对新进教师的指导和培养。为了规范新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新教师的业务素质,使之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成为合格教师,结合我校实际,对凡本科、研究生、博士生毕业来我院参加工作不满3年的教师开展培养培训。一方面,要求各教学单位建立新进教师的导师制度,并将是否有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方案,是否有完善的导师制度作为对各教学单位考核的重要依据,以加大对新进教师的指导和培养;另一方面深入课堂听课,对老、中、青不同年龄组老师尤其是新进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进行随机检查,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工作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今年,教务处对2011、2012年20多名新进教师进行了教学基本技能的检测,2011年新进的10位教师,主要是组织检查他们的课堂教学情况。对12年新进的10几位教师,组织他们召开动员会,布臵培训检测事宜,同时,开展了2011年新进教师课堂教学展示课,各系部分管教学的副系主任和2011、2012年新进教师参加观摩,收到了的效果。

三是开展一系列教学竞赛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今年教务处组织了教学改革优质课评比、优秀教改论文评比、优秀教案评比等一系列教育教学类竞赛。各教学单位积极组织教师先在教学单位内部开展评比,再推荐优秀者参加全校比赛。共有54人次教师参加校级竞赛,评出一、二、三等奖共30余人次。对强化教学基础工作,提高教师教学及教学研究能力和水平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四、精心组织,稳步推进,教学管理取得新成绩

教务处围绕教学中心工作,狠抓作风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教学管理工作成绩显著。

1.加强学籍管理,保证数据准确无误

完成了新生网上预注册。继续强化毕业资格审查告知制度,提前一年向学生发出预警,细化结业学生离校程序,向每位结业学生发放未能申领毕业证书情况告知书,让结业学生知晓在离校后应如何获得毕业证书。2012届本专科毕业生总计2783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科生400人,授位382人;普通全日制专科2383人。毕业生信息核对整理、毕业证与学位证打印制作、毕业生毕业资格审查、学位资格审查以及毕业证、学位证的发放、毕业生学历电子注册、毕业生学士学位注册等工作没有出现任何差错。完成了445名师范学生教师资格证书申领与档案整理工作。其中高中教师资格41人,初中及以下404人。做好了学籍异动处理。全年办理休学17人次,退学33人次(其中因成绩原因4人次),复学10人次,转专业31人次,降级3人次,转学4人。

2.精心组织‚专升本‛培训、考试、录取工作

根据重庆市教委文件要求,教务处加强了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工作信息管理。为了帮助我校学生了解‚专升本‛的相关政策和报考流程,组织了重庆市普通高校‚专升本‛专题讲座,得到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2012年重庆市普通高校‚专升本‛工作历时3个月,我校‚专升本‛工作规范有序、公平公正地完成了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本次我校参加‚专升本‛报名及全市统一考试的学生共400名,有178名学生达到了重庆市最低控制分数线,上线率为44.5%。在市教委的支持和教务处的努力下,我院录取了294名,比去年增加了144名。

3.牵头组织首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面试工作

2012年开年以来,经我校多次申请,重庆市教委和重庆市教育考试院最终同意我校在2012年开展学前教育本专科招生试点。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此次学前专业面试,从考试申请、考试组织到考核结果运用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从经费上、人力物力上给予了充分的保障。此次专业面试,由教务处牵头组织,得到了全院各教学单位及各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从报名到测试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精心的规划和细致的安排,对考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好了预案,保证了专业面试的顺利进行。面试主要从形体、语言表达、艺术素养(声乐、绘画)三大方面对1529名考生进行测试,体现了学前专业的特点与要求,测试内容设臵合理。教务处组织了与测试内容相关的高水平的专业教师,包括声乐专业教师、美术专业教师、形体专业教师、普通话国家级测试员等等担任专家评委。专业面试前多次组织专家评委讨论评价标准、评分细则,强调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原则,整个专业面试过程未接到一起投诉,保证了测试结果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4.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并取得较好成绩

4月8日组织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共有284名学生参赛,1名学生获一等奖,5名学生获二等奖,3名学生获三等奖。9月组织开展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织了20支队参赛,共有13支队获奖。其中获专科组全国一等奖一项,全国二等奖一项,专科组重庆市一等奖3项,专科组重庆市二等奖8项。

5.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风考纪

我校工作实行两个校区运行,两个校区现有在校学生9100人,考试工作的组织难度大、任务重。今年共组织校内学期期末考试2次;组织各级各类等级考试12项,分别是‚重庆市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考试‛、‚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全国高校专业英语四级考试‛、‚全国高校专业英语八级考试‛、‚全国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大学生英语等级考试四六级‛、‚全国大学生应用能力AB级考试‛、‚2011年专升本统一考试‛、‚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口语考试‛、‚重庆市书法等级考试‛、‚重庆市普通话等级考试‛,共计参考人数达18185人次。教务处和各教学单位高度重视考试工作,从考前动员、考试安排、监考和巡考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均落实到位,认真抓好考场纪律和考风建设,从而保证了各类考试工作顺利进行,没有出现差错。

6.积极动员、精心组织,做好学生实习、实践工作

组织实施我校2604名学生参加毕业实习,其中师范生660余名,非师范生1944名。完成实习手册的印制、发放工作,并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办法从各个环节对毕业生实习工作做了规范化要求。针对2013届实习工作提前做了计划和安排,将安排表及时发往各教学单位和学校各相关部门,完成各专业实习大纲、实习计划、部分专业的实习评定成绩的收集工作。完成学生实习、见习检查10余次,在检查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务处领导和教学单位相关负责人。

根据市委、市府和市教委的相关安排,组织完成1000余名学生参加寒、暑假‚带薪实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开展前,召集各教学单位相关负责人,对两项工作的开展提出明确要求,保证各教学单位在开展活动中的质量,务必充分做好活动前期准备、中期检查、后期总结。7.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严肃劳动纪律。教务处要求每位职工严格执行请假制度,严肃上班纪律和工作纪律。学校及教务处下发的有关文件,需要教学单位完成的有关事项都会通过学校OA系统、QQ群等多种形式及时传达到相关教学单位及教学秘书,保证政令畅通,工作任务按时完成。二是加强团队意识教育和团队精神培养,加强内部团结,分工合作,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共同完成教务处各项管理工作,如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12次各类考试,每次都是教务处全体同志全部参加,共同完成。三是认真做好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加强督查、排除隐患,确保了一方平安,没有出现任何责任事故和违纪人员情况,有力地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回顾2012年,在学校领导、各教学单位领导和全体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的关心、支持、理解和帮助之下,经过教务处全体同志的辛勤工作,我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教学管理不断规范,监控体系逐步完善,基本建设得到加强,教学条件显著改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总结一年的教学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一是选修课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二是学风、考风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2013年,教务处全体同志将努力克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我校本科办学水平的提升做出最大的努力。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务处 二○一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下载教务处2007-2011三年总结(修改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务处2007-2011三年总结(修改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务处总结

    整顿“三风”工作总结 武邑职教中心教学处 2012.9.21 开学初,学校制定下发了《武邑职教中心整顿“教风、学风、作风”活动方案》并在全校教工会上作了周密的安排。根据学校要......

    教务处总结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教务处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继续以教学工作为重点,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2013教务处总结

    2012学年大沙小学教务处工作总结 本学期教务处在领导的关怀和各位同事的大力协助下,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深入教学一线,为教师、学生服务,以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加强教学......

    教务处总结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 本学期,教务处在校长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期初提出的学校办学思路,科学安排,扎实工作,大胆创新,充分发挥教务处指导监督、整合推进的功能,进......

    教务处总结

    2017年秋季期陆川县乌石镇黎洪小学教务处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教导处根据县教研室新学期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学校工作目标,积极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提高教师......

    教务处总结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 一学期来,教务处能认真贯彻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工作方针,积极组织实施各项教学工作,狠抓常规管理,注重课堂效率,强化质量意识;坚持以研导教,......

    2016教务处总结

    中学教学处年度工作总结 新密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 2016年12月 新密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 2016——2017学年上学期教务工作总结 本年度中学教务处在李红军校长提出的“提高标......

    教务处学年总结

    2010——2011学年度教务处工作总结本学年,教务处在上级有关部门及我校校长的领导下,紧紧围绕的学校办学思路,科学安排,扎实工作,大胆创新,充分发挥教务处指导监督、整合推进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