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个草根教师的情怀
《一个草根教师的情怀》演讲稿
望江县新桥中心学校 陈运霞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一个草根教师的情怀》。
我是望江教育战线上的一名小卒,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荡气回肠的壮举,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我是一枚来自农村的草根,我可以不进城,可以不被提拔,但是我不可以不敬业,不可以不成长。从教十五年了,十五年来,我一直怀着初登讲台的赤子情怀。我敬畏课堂,因为那是学生生命诗意栖息的地方;我渴望成长,尽管在蜗行摸索中,成长的过程艰辛而又漫长。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因为热爱语文,享受课堂,去年获得了安庆市初中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第一名,并成为我县第一个参加省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的老师。省赛上个月在阜阳举行,当我信心十足、激情满怀的时候,生活却给我泼来一盆冷水。同样的课题,同样的设计,借班试上时效果非常好,整个教学过程水到渠成,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当堂呈现的作文也非常精彩。然而真正赛课时,课堂的推进却十分艰难。无论我怎样去鼓励和引导,学生就是不愿说、不敢说。在一些原本很简单的事情上纠缠了太久,40分钟时间内,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然而与自己预期的效果相差太远。
赛课结束那天晚上11:30分,当火车缓缓离开阜阳时,透过车窗,无边的黑暗和寒冷向我袭来,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助和茫然。我裹紧衣服,蜷缩在火车硬座的一角,身旁的人一路上上下下,我无力抬眼观察,只是陷在情感的冰窖里独自忧伤。
我以为我会抑郁很长一段时间,然而当我回到学校,刚出现在教学楼边时,就被所教班级的几个学生发现了,他们有的向我飞奔而来,有的连忙跑回教室报告消息。于是更多的孩子向我涌来,将我围住。“老师,您终于回来了!”“老师,我们好想您啊!”“老师,阜阳好玩吗?阜阳的学生乖不乖?”
孩子们的热情如温暖的阳光,我心里厚积的坚冰顿时融化。第二天晨读时,突然接到教导处的通知,当天上午要听902班的所有授课老师的课,从我开始。一个小时之内,我做好了一切准备。这堂课让我在很短的时间内重拾了自信。继续热爱语文,继续享受课堂,路在脚下,行者无疆。学生、语文、课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喜欢为我们祈福的母亲,今年到庙里为我求了一支签。签上写着“内藏无价宝和珍,得玉何须外界寻?不如等待高人识,宽心独且更宽心。”多么好的签文啊,但纵使我有金玉,赏识我的高人却在何方?
感恩节那晚,QQ空间收到一条长长的的留言:
老师,我是您的学生金爱芳,现在在北京林业大学读研究生。这么多年,我一直在为我的学业而努力。许多老师的印象已渐渐模糊,但您的音容笑貌,您教我的时光,在我的记忆中从未褪色。前几天做梦又梦到您了,您还是那么的温柔美丽。
还记得有一次我因作文比赛没得奖偷偷哭时,您悉心安慰我的模样。我不敢抬头,只是盯着您的鞋子看。您用手拭干我的泪劝慰着,直到把我逗乐为止。老师,当人生的风风雨雨再次来临时,我的脑海中总是闪现那幅温暖的图景。它是我前进的动力源泉,是不灭的希望之火。老师,遇见您真好!“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自在你心头”。我突然想到:学生不就是赏识我的高人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高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金杯银杯很重要,学生的口碑更重要。正在教着的学生的依恋,已经毕业的学生的怀念,这些,于我,胜过一切。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痛苦,我经历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日子,我享受着;“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我正追求着。
莫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今天,我们齐聚一堂,交流分享教育的故事。室外寒气逼人,室内温暖如春。教育是什么?教育是爱,是暖,是希望!我们所站立的地方就是我们的教育场。我们是什么,望江的教育就是什么;我们怎么样,望江的教育就怎么样;我们心中有光明,望江的教育就永远不会黑暗!
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这就是我,一个老师故事;这就是我,一枚草根的情怀。
陈运霞老师:我用虔诚的心情,同样的用仰望的目光,聆听和拜读了你的演讲和大作《一个草根教师的情怀》,为你的教育情怀和较高的教育视野境界而感动。为你取得安庆市初中语文课教学一等奖的第一名而欣喜。这成就标志你的教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省赛是因为对大赛的学况估计不足,缺少预案应对。有点可惜。这篇文章立意选材精当,实例感人,教育精神高雅,文字典雅,文化气息很浓郁。祝贺你,祝福你!为你点赞,加油!(汪学勤感
第二篇:工作室成员师德演讲稿:一个草根教师的情怀
工作室成员师德演讲稿:一个草根教师的情怀
工作室成员师德演讲稿:一个草根教师的情怀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一个草根教师的情怀》。
我是望江教育战线上的一名小卒,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荡气回肠的壮举,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我是一枚来自农村的草根,我可以不进城,可以不被提拔,但是我不可以不敬业,不可以不成长。从教十五年了,十五年来,我一直怀着初登讲台的赤子情怀。我敬畏课堂,因为那是学生生命诗意栖息的地方;我渴望成长,尽管在蜗行摸索中,成长的过程艰辛而又漫长。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因为热爱语文,享受课堂,去年获得了安庆市初中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第一名,并成为我县第一个参加省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的老师。省赛上个月在阜阳举行,当我信心十足、激情满怀的时候,生活却给我泼来一盆冷水。同样的课题,同样的设计,借班试上时效果非常好,整个教学过程水到渠成,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当堂呈现的作文也非常精彩。然而真正赛课时,课堂的推进却十分艰难。无论我怎样去鼓励和引导,学生就是不愿说、不敢说。在一些原本很简单的事情上纠缠了太久,40分钟时间内,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然而与自己预期的效果相差太远。
赛课结束那天晚上11:30分,当火车缓缓离开阜阳时,透过车窗,无边的黑暗和寒冷向我袭来,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助和茫然。我裹紧衣服,蜷缩在火车硬座的一角,身旁的人一路上上下下,我无力抬眼观察,只是陷在情感的冰窖里独自忧伤。
我以为我会抑郁很长一段时间,然而当我回到学校,刚出现在教学楼边时,就被所教班级的几个学生发现了,他们有的向我飞奔而来,有的连忙跑回教室报告消息。于是更多的孩子向我涌来,将我围住。“老师,您终于回来了!”“老师,我们好想您啊!”“老师,阜阳好玩吗?阜阳的学生乖不乖?”
孩子们的热情如温暖的阳光,我心里厚积的坚冰顿时融化。
第二天晨读时,突然接到教导处的通知,当天上午要听902班的所有授课老师的课,从我开始。一个小时之内,我做好了一切准备。这堂课让我在很短的时间内重拾了自信。继续热爱语文,继续享受课堂,路在脚下,行者无疆。学生、语文、课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喜欢为我们祈福的母亲,今年到庙里为我求了一支签。签上写着“内藏无价宝和珍,得玉何须外界寻?不如等待高人识,宽心独且更宽心。”多么好的签文啊,但纵使我有金玉,赏识我的高人却在何方?
感恩节那晚,QQ空间收到一条长长的的留言:
老师,我是您的学生金爱芳,现在在北京林业大学读研究生。这么多年,我一直在为我的学业而努力。许多老师的印象已渐渐模糊,但您的音容笑貌,您教我的时光,在我的记忆中从未褪色。前几天做梦又梦到您了,您还是那么的温柔美丽。
还记得有一次我因作文比赛没得奖偷偷哭时,您悉心安慰我的模样。我不敢抬头,只是盯着您的鞋子看。您用手拭干我的泪劝慰着,直到把我逗乐为止。老师,当人生的风风雨雨再次来临时,我的脑海中总是闪现那幅温暖的图景。它是我前进的动力源泉,是不灭的希望之火。老师,遇见您真好!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自在你心头”。我突然想到:学生不就是赏识我的高人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高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金杯银杯很重要,学生的口碑更重要。正在教着的学生的依恋,已经毕业的学生的怀念,这些,于我,胜过一切。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痛苦,我经历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日子,我享受着;“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我正追求着。
莫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今天,我们齐聚一堂,交流分享教育的故事。室外寒气逼人,室内温暖如春。教育是什么?教育是爱,是暖,是希望!我们所站立的地方就是我们的教育场。我们是什么,教育就是什么;我们怎么样,教育就怎么样;我们心中有光明,望江的教育就永远不会黑暗!
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这就是我,一个老师故事;这就是我,一枚草根的情怀。
第三篇:工作室成员师德演讲稿:一个草根教师的情怀
工作室成员师德演讲稿:一个草根教师的情怀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一个草根教师的情怀》。
我是望江教育战线上的一名小卒,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荡气回肠的壮举,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我是一枚来自农村的草根,我可以不进城,可以不被提拔,但是我不可以不敬业,不可以不成长。从教十五年了,十五年来,我一直怀着初登讲台的赤子情怀。我敬畏课堂,因为那是学生生命诗意栖息的地方;我渴望成长,尽管在蜗行摸索中,成长的过程艰辛而又漫长。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因为热爱语文,享受课堂,去年获得了安庆市初中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第一名,并成为我县第一个参加省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的老师。省赛上个月在阜阳举行,当我信心十足、激情满怀的时候,生活却给我泼来一盆冷水。同样的课题,同样的设计,借班试上时效果非常好,整个教学过程水到渠成,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当堂呈现的作文也非常精彩。然而真正赛课时,课堂的推进却十分艰难。无论我怎样去鼓励和引导,学生就是不愿说、不敢说。在一些原本很简单的事情上纠缠了太久,40分钟时间内,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然而与自己预期的效果相差太远。
赛课结束那天晚上11:30分,当火车缓缓离开阜阳时,透过车窗,无边的黑暗和寒冷向我袭来,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助和茫然。我裹紧衣服,蜷缩在火车硬座的一角,身旁的人一路上上下下,我无力抬眼观察,只是陷在情感的冰窖里独自忧伤。
我以为我会抑郁很长一段时间,然而当我回到学校,刚出现在教学楼边时,就被所教班级的几个学生发现了,他们有的向我飞奔而来,有的连忙跑回教室报告消息。于是更多的孩子向我涌来,将我围住。“老师,您终于回来了!”“老师,我们好想您啊!”“老师,阜阳好玩吗?阜阳的学生乖不乖?”
孩子们的热情如温暖的阳光,我心里厚积的坚冰顿时融化。
第二天晨读时,突然接到教导处的通知,当天上午要听902班的所有授课老师的课,从我开始。一个小时之内,我做好了一切准备。这堂课让我在很短的时间内重拾了自信。继续热爱语文,继续享受课堂,路在脚下,行者无疆。学生、语文、课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喜欢为我们祈福的母亲,今年到庙里为我求了一支签。签上写着“内藏无价宝和珍,得玉何须外界寻?不如等待高人识,宽心独且更宽心。”多么好的签文啊,但纵使我有金玉,赏识我的高人却在何方?
感恩节那晚,QQ空间收到一条长长的的留言:
老师,我是您的学生金爱芳,现在在北京林业大学读研究生。这么多年,我一直在为我的学业而努力。许多老师的印象已渐渐模糊,但您的音容笑貌,您教我的时光,在我的记忆中从未褪色。前几天做梦又梦到您了,您还是那么的温柔美丽。
还记得有一次我因作文比赛没得奖偷偷哭时,您悉心安慰我的模样。我不敢抬头,只是盯着您的鞋子看。您用手拭干我的泪劝慰着,直到把我逗乐为止。老师,当人生的风风雨雨再次来临时,我的脑海中总是闪现那幅温暖的图景。它是我前进的动力源泉,是不灭的希望之火。老师,遇见您真好!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自在你心头”。我突然想到:学生不就是赏识我的高人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高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金杯银杯很重要,学生的口碑更重要。正在教着的学生的依恋,已经毕业的学生的怀念,这些,于我,胜过一切。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痛苦,我经历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日子,我享受着;“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我正追求着。
莫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今天,我们齐聚一堂,交流分享教育的故事。室外寒气逼人,室内温暖如春。教育是什么?教育是爱,是暖,是希望!我们所站立的地方就是我们的教育场。我们是什么,教育就是什么;我们怎么样,教育就怎么样;我们心中有光明,望江的教育就永远不会黑暗!
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这就是我,一个老师故事;这就是我,一枚草根的情怀。
第四篇:一位草根教师的教育情怀
一位草根教师的教育情怀
她不是特级教师,也不是骨干教师,甚至连优秀班主任也不是。用她的话来说“我是一个草根教师,犹如大路边一株清雅的百合,不为取悦偶然路过的行人。只为那一张张充满天真稚气的笑脸。”
教育是一份良心工作。吉老师十几年如一日在教育这方热土上践行着“道德诚信”四个字:对于每个学生,吉老师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她的细心关爱就像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对于每位学生家长,吉老师都视为朋友,无论贫富贵贱,地位高低;对于每位老师,都看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毫无保留,尽心相助。
孩子:做吉老师的学生真幸福
现已33岁的吉老师,虽然年龄上与学生有了不小的差距,但是孩子们却总是喜欢偎依在她的身边,在她这里找到了很多快乐。课间十分钟,她喜欢跟孩子们一起做游戏;课堂上,她喜欢把优美的歌声带进孩子的心田,让有趣的故事伴着孩子成长,孩子们把上她的课当成一种享受。
家是孩子宁静的港湾,家庭的破碎会给孩子造成伤害。一个失去母爱的孩子就像秋风中颤抖的小草,然而这些可怜的小草却在吉老师这里找到了家的温暖。
俞张立是六年前进入吉老师班级的,在她5岁时,父母就离异了,爸爸对她们母女的生活从此不再过问。妈妈为承担起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决定出国打工,把立立一人寄托在姥姥身边。每当别的孩子谈起自己的爸爸、妈妈,她就悄悄躲到一边,独自一个人品尝无助与孤单,她最怕别人知道自己的父母已经离异。吉老师得知情况后,送给立立一句话:“不幸也是一所大学,你将会在这所大学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她还在班级里做好其他同学的工作,让每个人伸出手来关心立立。特别是每个星期天,吉老师总是邀请立立到家中做客。每次立立来吉老师家,吉老师家的饭菜就格外丰盛,几乎所有饭菜的口味都是依照立立的口味调整的。
2007年的生日更是让立立永生难忘。立立的生日恰逢在五一黄金周,吉老师为了给她一个意外的惊喜,就悄悄和几位同学约好到立立家为她过生日。她们每人都为立立准备了一份精美的礼物,吉老师还为立立定了一个特大的蛋糕。当
吉老师和同学突然出现在立立家门口时,立立激动得热泪盈眶。同学们和立立一起点燃了生日蜡烛,许下了美好的祝愿。就在此时,立立远在日本的妈妈打来了电话,当她得知详情后,声音哽咽了,她不住地说:“谢谢你,吉老师,谢谢你,我在家的时候,孩子也从来没有过这么快乐的生日,老师,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尽管说„„”吉老师却微笑着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真挚的情感,多么感人的画面。现已进入海陵初中的立立,每逢节假日都要给吉老师发来祝福短信“吉老师中秋节快乐,立立。”“吉老师注意身体,天凉了别忘加衣服,立立。”„„像这样的短信在吉老师手机里有好多条,但她一直舍不得删去。把真挚的爱送给特别的孩子,这已经成为吉老师工作中不变的旋律。
美丽的故事最动人,吉老师用真情演绎的故事不知打动了多少颗稚嫩的心。小秋也是吉老师班上的学生,当吉老师跟他初次相识时就感觉这个孩子很特别:平时少言寡语,穿着有些另类。问其父母的情况,他说自己的父母在外地做生意,为了使他的学习更好,所以把他寄养在舅舅家。听了他的解释,吉老师疑团重重,家访中舅舅和小秋的说法基本一致。吉老师悬着的心稍稍放下了。
一天夜里十一点钟,吉老师家里的电话铃响了起来,那边传来了小秋舅舅的声音,原来小秋深夜未归时。当时她浑身就吓出了一身冷汗,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她开始责怪起自己:“工作为什么那么粗心?”然后就急匆匆地穿上衣服,叫醒了已经进入梦乡的丈夫奔波在镇上的大街小巷。大街上除了她和她爱人外再也看不到一个身影。他们穿梭于各家游戏厅,沉浸在玩乐中的青年不时向他们投来好奇、猜疑的目光,可是吉老师根本无心顾及这些,小秋的安全时时牵动着她的心。秋风萧萧,当吉老师发现了路灯下蜷缩成一团的小秋时,她既高兴又心酸,这个令她牵肠挂肚的孩子浑身冷得直打哆嗦,吉老师的心酸了,她脱下了自己的衣服为小秋穿上。“老师,对不起!”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此时的小秋已经成了一个泪人。“孩子,困了吧!”吉老师没有埋怨他,而是替他擦干了眼泪。望着面前亲切的吉老师,再望望冷清的街道,小秋心灵上那道保护墙被吉老师深深地感化了,他向吉老师讲述了自己不幸的身世。
原来小秋的父母在他9岁时离婚了,父母都不管他,舅舅不忍心,就让小秋寄养在他家。可是舅母对此事很不情愿,常常给小秋脸色看。对于舅母的冷眼,小秋总是把眼泪往肚里咽。今天晚上,舅舅不在家,舅母寻机对小秋大骂一通,让他滚出去。自尊心极强的小秋一气之下就跑了出来。望着面前这个快和自己差不多高的孩子,吉老师的心碎了。她把小秋领回了家中,给他换上了干净的衣服,并及时地做通了小秋舅舅的工作,让小秋在自己家住上几天,等孩子情绪好转些再说。当小秋的母亲和舅母得知了这一情况后感到深深自责,纷纷登门向吉老师道谢。小秋开心了,吉老师心里的包袱也放下了。
如今,吉老师踏上工作岗位已经十三个年头了,她数不清自己曾用冬阳般的爱温暖了多少块坚冰,用春雨般的情怀滋润过多少片绿地。她总是说:“孩子们的幸福是我最大的牵挂。”
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走进吉老师的班级中你确实可以时时处处感受到她的魅力:清新、整洁的教室让每个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每个孩子像爱自己的家一样爱护着班集体。孩子们在班歌中所唱:“四十二个同学,四十二朵花,四十二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校长曾在全体教师会上说:“要看我校的素质教育搞得如何,就去看看吉老师班级的学生。”确实,每位教师、家长都有一种深刻的体会:吉老师的学生个个充满朝气与活力;吉老师的学生个个体态大方、温文尔雅。其实,走近她,你方知这一切凝聚了吉多少心血与汗水。
吉老师深知:人类本质中最迫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尤其是这些幼稚天真的孩子更急切地想得到赞赏,所以她决定为每个孩子颁发“优点卡”。孩子们拿到她为其精心设计的小卡片,那份欣喜与激动甭提了。为了得到更多的优点卡,孩子们坐姿更端正了,听课更专心了,作业也写得更认真了。可又有谁知道这一张张饱含着吉老师对孩子无限关爱的“优点卡”牺牲了她多少个夜晚!同事们不解地问她:“这样做你不觉得麻烦?”她莞尔一笑:“我们做教师的怎能怕麻烦?”小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对新鲜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只要孩子们的兴趣稍有降低,吉老师的新花样就登台亮相:什么青苹果、红苹果啦,成功的足迹啦,启明星卡啦。这些看似简单的小“发明”成了孩子奋发向上的不竭动力。
家长:孩子交给吉老师我们放心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与未来。吉老师的学生家长总是真诚地说:“把孩子交给吉老师我们放心。”
储黄越在家中是一位宠儿,父母在镇上新办了“海安安大针织品有限公司”,因企业刚刚起步,父母无暇照顾孩子。小黄越从三年级起,吉老师就担任她的班
主任。家长的溺爱让小黄越失去了很多的锻炼机会,身上有一种富二代的优越感:穿衣穿鞋要名牌,吃饭挑食,身体素质差,对学习有种得过且过的心理,成绩不是很理想。吉老师就通过家访、QQ跟她的家长交流如何教子。为了让小黄越这只离群的大雁早日融进队伍,吉老师常常放弃休息的时间给她温习拉下的功课。最令人难忘的是2010年的春天,开学仅两周,小黄越因肺炎复发住院了,不到一个月孩子两次住院,家长急了:孩子马上就要毕业考试了,这可怎么办呢?就在这时,吉老师出现了,她带来了班上同学的问候与祝福,还主动提出自己来给小黄越补课。就这样不知多少个中午,她穿梭于学校与医院之间,忘记了吃饭,放弃了休息日,甚至忘记了企盼着自己回家的年迈父母。在吉老师的帮助下,去年9月份,小黄越以292分的好成绩顺利跨进了海陵初中的大门。
最后一次毕业班家长会上,小黄越的父母二人特地从无锡赶来,拉着吉老师的手激动不已,一个劲地说:“太感谢您了,如果没有遇到您,我们家黄越怎么会有今天„„”小黄越妈妈为了表达心中的谢意,硬把一个红包塞到吉老师手中,吉老师拒绝了。其他家长见此情此景,也纷纷上台诉说着对吉老师感激之情。是啊,六年前,27岁的吉老师成了这42位稚嫩小娃娃的大姐姐,每周五天,每年200天,每天超过10小时,6年12000个小时,这是一个怎样的数字!吉老师陪伴这群孩子的时间超过了她们的父母,她将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这群可爱的孩子,而她自己的小女儿她却没有时间照顾,她是家长眼中的好老师,可她却是一位不称职的妈妈。六年啊,人生又有多少个六年?所有的家长眼中湿润了,所有的孩子流泪了,所有的语言都变得苍白了。吉老师用真情所谱写的感人篇章让每一位家长都铭刻在心。
同事:吉老师是我们的好大姐
吉老师从教十几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班级管理方面她更是拿手。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但是,同事们却丝毫没有这种感觉,他们只有一种体会:有困难、有疑惑找吉老师,那是绝对找对了。
学校每年都会有一些年轻教师当上班主任,吉老师总是积极把自己成功的教学经验传授给他们。五年前学校领导安排她指导刚踏上教学岗位的曹海燕老师,吉老师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她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曹老师,指导着小曹的工作:“赏识、宽容是教育的金钥匙。当孩子犯了错误时,不要忙着发火,先想想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到位。”在吉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与帮助下曹老师进步很快,班级的各项成绩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汗水和成功携手共进,付出与收获相伴同行。近年来,她被镇党委政府评为教科文卫工作先进个人,被海安县教育局评为“168”爱生先进个人、“手拉手”互助先进个人,先后两次受到县委县政府嘉奖。
絮飞柳长、蝉鸣酷热、秋雨潇潇、风雪严霜,十三个春秋的风云流转她无怨无悔。她已经把自己融入到孩子中、教育中。正如她所说:“我的生命里不能没有学生。当你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来实现的时候就不会感到疲劳和辛苦。”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坚信她会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多的快乐。
第五篇:一个草根教师的粉笔生涯
一个草根教师的粉笔生涯
作者/胡明道
扎着两根小辫子,活跃在校内外文艺舞台,又深得数理老师宠爱的我,怎么也没想到会迈进语文教学的殿堂。1959年,校党总支书记的一次谈话,倍感恩宠的我就不无自豪地留在母校任教了。五十多年的粉笔生涯,并不全是鲜花坦途,五十多个寒暑春秋,并不都有夸奖赞扬,其间也不乏惶恐与困惑。因为不是科班,自然就常常为底气不足而惶恐;因为没系统学过教学法,自然就往往为害怕自己是否不符“章法”而困惑。惶恐是懦夫的同义语,而困惑则常常成为懒汉的托词。我于是拼命啃,拼命赶,学习了找得到的教育学、心理学读本,为的是充实底气,冲出困惑。同时,许是受了白居易就教子老妇人的启发,我开始向学生咨询,走路问,开会问,问哪节课你最懂,哪节课你过得最快活,哪种老师你最讨厌,哪种讲课方法你最喜欢。我想,要从做“不让人讨厌的老师”开始,要从体会学生的感觉开始。就这样,我便“开始”了。开始琢磨每一节课的教法,琢磨如何让自己最受人欢迎,如何让学生最受益。备课时想,休息时也想,甚至睡觉、坐车、走路也念念有词,于是有人笑我是“教书疯子”,有人戏谑“着了魔”、“痴迷了”……
我确实着魔了,确实痴迷了。
有人曾戏言:你就是奋斗、再奋斗,直至成功的典型,但是,生活的色彩永远是丰富的,挫折与机遇并存,失落与鲜花同在。我也曾有过不该进“教门”的委屈,我也曾有过失意的痛苦、冷寂的孤独,我不敢妄言有前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但聊以自慰的是,我能经常以此为箴言,警策自己,鼓励自己。
对于“憧憬”,人们格外钟情,因为它绝对含着甜蜜;对于“回忆”,人们有时却不愿涉及,因为它可能带有苦涩。然而我想,甜蜜固然是前进的动力,苦涩也未必不是营养。有感于此,在全国上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的今天,我对过去的日子进行了一下盘点,聊作青年朋友赶路时的谈资吧!
一、就这样,“一”变成了“十”、“百”
偌大的礼堂黑压压的一片,台上却光秃秃的一个伴也没有。5分钟前我突然接到来台上作20分钟发言的通知,虽然兜里装着在学校写好的文章;虽然从做学生起就是个“贼大胆”,多次参加过辩论、演讲,但不知怎么,此时心里仍像揣着个兔子:突突的,蹦蹦的!空气好像凝固了,大脑也一片空白,仅仅几秒钟,我仿佛过了一个世纪!我心一横,怎么做的就怎么说!撇下了文稿,我一口气向台下的前辈及同行们汇报了我是如何与学生同读、同写,变着法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及水平的。“哗!”台下响起了一片掌声,我终于在全省的教学讲坛上第一次发了言。这是1981年,改革开放后省里召开的第一次教学研讨会。
说起这次发言,还颇有些戏剧性。开学时教导主任在施政演说中规定一学期每人要交一份总结,但到期末回应者寥寥。历来有不欠作业习惯的我按期交了一篇。新学期伊始,我忽然接到要去区里交流论文的通知,吓了一跳的我才知道是那篇作业“惹的祸”。就这样,我在区里把文章念了一遍,谁知被在场监听的老教授点名到了市里,接着又被在场的省教研室主任点名到了省里,成了武汉市出席全省大会两名正式代表中的一个。就这样,我第一次来到了省里,第一次登上了令我仰望的讲坛。
发言后,我的论文被与会搜集情报的山西师大及华中师大的记者一分为二。前者将我总结的后半段以“我是如何指导学生阅读世界名著的”为题,刊登于《语文教学通讯》1982年第4期;后者则取了我的中间段,以“我如何指导学生记日记”,刊登于《语文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4期。后来,前一篇文章又被全国中语会会长张定远选入了《阅读教学论集》,我的名字不仅第一次变成了铅字,而且忝列于诸位大师之中。
带着“第一次”的兴奋,凭着与生俱来的热情,我开始对教学艺术、教学研究着迷了。我自己给自己提出专题,拟定方向,进行了原生态的教学科研。
1983年前我研究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及“如何运用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1983年至1986年,我着迷于“如何艺术地教读小说”,归结了小说教学十法;1986年至1988年,我的专题则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及“如何进行单元教学”。我思考了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概括了创造性课堂的标准:气氛的民主性,教法的多样性,思维的节奏性,应变的灵活性。
于是,这个“第一次”就变成了二,变成了
十、百;于是,就有了1985年暑期在河南一连五天的讲学展示,就有了1986年7月在全省大会讲“如何艺术地教读小说”;也就有了1986年8月在曲阜杏坛全国研讨会上的掌声……
忆起二十多年前这些碎片,我重新领悟了“第一”这个序数词的含义,它可以等于“一”,也可以等于“十”、“百”乃至更多。耳旁经常听到“没碰到机遇”的抱怨声,我想,如果能将每次的“第一”都当作“机遇”——来前积极地等待,来时热情地拥抱,认真把握好每个“一”,它就可以变成“十”、“百”。反之,它当然就只能是“一”。
我想,当初如果我不与学生一起折腾,不带头写下水文章,不记下三言两语的“教后记”,我就完不成作业,也就不可能有后面的第一次发言、第一次发文了;如果我没上好第一次校外课,也就不会有后面数百次的市外课、省外课了。
二、原来,课题就藏在困惑之中
我怔住了!万没想到我精心准备的“设问”会引来如此非议!虽然,非议者声音极小,说完后还惴惴地望着我;虽然,不少“护师派”正用眼瞪着那些“异端”,以示对我的维护,对我的抚慰;我仍然怔住了!
这是发生在《简笔与繁笔》学习中的一幕。课前我自学了此篇课文,对作者为了辩证论理而将发论的针对性放在文末这一构思颇感兴趣,于是设了一问:“一般议论文总在开篇部分摆出社会现象以示议论的针对性,本文却在文末才出示,仔细读读全文,你认为这种构思妙不妙,为什么?”谁知话音刚落,就听到了不满的声音:“怎么又是妙?”“谁知写文章的人有没有构思?…‘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课,下了,尴尬也过去了,但这一幕却一直挥之不去,好奇的我想了很多,蒙咙中似乎感到课堂是活的,学生心理是变化的,还有很多待研究的问题。“这大概就是‘课堂心理’吧,对!就把这作为下一个研究专题!”为了给困惑找到答案,我找来了《课堂教育心理学》(美·林格伦)、《教育心理学——学与教的原理》(邵瑞珍)、《阅读心理学》(张必隐)等理论书籍,进行了专题阅读,做了大量的笔记。这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下午都在教室里,学生们上课、上自习,我也“上课、上自习”。
经过大量的阅读及大量的调查研究,我大胆地对传统心理学中有关结论进行了质疑,提出“当代中学生是思而后信、思而后行的一代,他们不再在意成年人的评价,而更关注同伴的认可”。他们富有逆反精神,这一心态反映在语文课堂上则是“怀疑心态”及“饥渴心态”。为了把握课堂的心理流向,教师应在“课堂情境创设”、“课堂焦虑心理的调节”、“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等方面加以把握。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我总结了调节课堂心理的诸种策略。
1991年我完成了论文《课堂心理流向的把握》、《揿动课堂的旋钮》,1992年我带着前一篇论文出席了在旅顺召开的“全国中语会年会”并在大会上发了言。已故前中语会理事长张鸿苓在总结报告中说:“大会发言的内容很丰富,尤其是洪宗礼、胡明道等同志已将研究的触角深入到了课堂内部,这些老师将来一定会成为出色的教育专家。”会后,陈金明教授给我发了红红的“全国中语会论文评比壹等奖”的获奖证书。以后,这篇论文又相继获得了省、市各级大奖6项。
正是不断直面困惑,不断产生好奇,不断探索对策,才使我能在世纪之交提出“学长式教学”,能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进行“预设与生成的和谐达成”、“三维目标的整合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与倡导”、“生本教学价值观的确立与思考”等课题的研究,并归结出具有操作价值的教学策略。
三、有意思的“一日两江三地游”
右手抓牢扶手,左手护着书包,顾不得去擦满脸的汗水,我侧歪着,挤在公交车上的人缝中。虽然偏着的头、扭曲而立的身子很别扭,但我必须这样,否则就会分享到右边那个小伙热干面的美汁了。可是,左边的姑娘也不是能挨挤的,她不停地摆头,扭身,并频频送来白眼,以示对我侵占“领土、地盘”的抗议。“哎哟!”随着一阵猛刹,车厢里的“资源”好似又进行了一次重组,占据最佳位置的既得利益者伴随着惯性运动的压挤,给我挪出了一点空,我终于可以站直了。
这是我每天早起的第一门“功课”——乘公交车进行免导游的“一日两江(长江、汉水)三地(武昌、汉阳、汉口)游”,自从把家搬到武昌后,我就一直享受着这种“自导游”。虽然公交车车厢内拥挤、嘈杂,但我每天都眼巴巴地盼着它开来,祈祷着它在路上不坏,不罢工,不抛弃我。
有人奇怪,我何以如此执拗如此傻。有人认为每天坐一个多小时的车却能在清晨七点多出现在课堂简直不可思议。我却觉得这刚好是晨练,是思考的黄金时间。就是在车上,我无数次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记下突然迸发出来的火花(车上拟、想关键词,到校立马录、记);就是在车上,我初拟了《语文学习100窍》的大部分“窍门”;就是在车上,我设计了80万字的《作文操作词典》的部分词条;就是在车上,我拿出了25万字的《听名师胡明道讲语文》的文本框架。
耳旁经常听到“教师真是太苦了”,“别人9时才上班,工资却是我们的3倍”,“每天都是这些事,一点刺激也没有”等哀叹声。是的,教师这份职业的确很苦,它需要不倦,需要甘守寂寞,有时甚至需要有自虐的勇气190年代初有朋友劝我,已经“成名”了,不要再到外省讲课了,而我不知为什么仍然坚持去了,而且还将课上到了湘鄂黔的山区!进入新世纪,又有人问我为何连轴转似地在天上飞、地下跑,讲学、听课、评课、爬格子,不觉玩命,反乐此不疲?我想,“执著中有快乐”可能就是答案吧!
自2001年,我开始参与新课程教师培训工作,直至现在成为“国培计划”专家库的一员。在培训现场,我与青年同行一起,解读新理念,畅谈新困惑,探索新思路,概括新策略、、我忽然发现,我的生命扩展了,延伸了。
人们常把教师比作“红烛”,誉为“春蚕”,其中蕴涵了悲壮的奉献精神、伟大的人生价值。然而,我却觉得自己并非仅仅是燃烧自己的“红烛”,贡献韧丝的“春蚕”,一方面,我燃烧着,奉献着;另一方面,我却又吮吸着,索取着。即使是“红烛”,我也在凭借改革的“圣火”燃烧、闪亮;纵然是“春蚕”,我也要仰赖教学的“绿桑”养育、成长。
搁笔凭栏:窗外,很好的太阳,视线尽极处,又是一片开阔地。
送给青年朋友的话——我对生命的感悟
生命属于你,它需要热情:
而机遇却不一定属于你,它拒绝冷漠、职业属于你,它需要执著:
而事业却不一定属于你,它拒绝功利
大脑属于你,它需要敏锐:
而创新却不一定属于你,它拒绝墨守
成绩属于你,它需要平静:
而成功却不一定属于你,它拒绝骄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