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上数学教学生活化阶段总结
主题研究9月份小结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基本理念
达家沟中心小学
李雪莲
2009年9月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基本理念
数学教学生活化,能使学生知道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形成解决日常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这一应用过程学会数学地看待世界。本文就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基本理念和实施策略做一些探讨。
(一)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践是数学学习的起点与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只可惜,许多人把“已经知道了什么”仅仅理解为学习者已有的学科知识,而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践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视而不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顾将现成的知识结论传授给学生,而将数学实践活动所具有的生活意义及包含于其中的人文精神埋没在符号化的概念、命题之中,将数学教学变成为从数学符号到数学符号的过程。这样,学生完全不能理解和体会数学的价值与作用,体验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学生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践是学习的起点与基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数学现实”,并依据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进行数学学习活动。因此,要解决当前数学教学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相背离的难题,教师就要把生活的气息融入数学课堂,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
(二)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
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要实现从真实生活走进符号世界。将非数学事物数学化,根据客观现实形成基本的数学概念、法则、定理的转变,对数学世界和生活世界作出教学意义的对话与沟通。这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
其一,数学知识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就是引导学生对现实世界的客观事物数学化,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已获得生命意义的经验和生命成长连接起来。在实际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概念、数学命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数学知识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使生活世界中的经验得以提升成为“数学”。
其二,生活世界数学化。即引导学生数学地观察、思考实际问题,并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关键是强调教学的应用,让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而获取新知识,感受数学的价值和作用。
主题研究10月份小结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措略
达家沟中心小学
李雪莲
2009年10月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措略
一、创设生活化问题的情境
学起源于问,问题是创新的基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利于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时,我从小朋友参加游园活动碰到的各种计算问题引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进位加法的知识。引导他们去探索、理解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为了让学生客观地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认识人民币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买玩具”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思维特别活跃。这样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又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同时教师的参与又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二组织生活化教学 1.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原有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因而要充分挖掘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把教学内容生活化。
如“比例的意义”一课,是通过计算比的比值,再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式的形式表现出来,最后得到“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这一概念。那么,如何让这一知识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呢?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全班23个学生自由组合,分成几个小组(各组人数多少不加以限定),然后拿来46本课外读物,请各小组讨论:自己小组应该领到多少本?为什么?总读物数与总人数的比是46:23,你们小组读物数与人数的比是多少?它们的比值各是多少?最后,分析归纳:各小组读物数与人数的比,其比值都是相同的,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吗?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这样,学生对“比例”这一知识有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很容易地学会了从生活实践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设计生活化的探索过程。
现代教学不仅注重学生所获取的知识,而且更加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这样才能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适应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但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践、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为避免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必须做好数学教学科学性和生活性的有机结合,把探索过程生活化。例如,在进行
“圆的周长”教学时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复习迁移,激疑导人。出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种图形卡片,让学生说一说它们周长的计算方法,并思考:圆的周长指什么?怎么测量?其次,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各小组拿出预先准备好的铁环,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出铁环的周长。方法一:用线绕铁环一周,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得到铁环的周长。方法二:把铁环沿着展开的卷尺滚动一周,直接测出它的周长。方法三:沿直线滚动铁环,测出它走过的长度,除以它滚动的圈数,计算出它的周长。通过这几种测量结果的对比,得出一个比较精确的周长数据。然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展示各组的铁环,观察其大小和它所对应的周长数据,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最后探讨总结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进行实验检验、巩固提高。这样,通过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深不可测的,不仅培养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而且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3.进行生活化的练习设计。
“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和“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设计生活化。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
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如教学“最大公约数”后,根据生活实际,为学生留下一道开放性、实践性的作业:学校新建的语音室需要铺设地板砖,请你抽时间去测量一下语音室的长和宽,逛一逛建材市场,帮学校选择一种适合的方形地板砖,并算一算需要多少块才能正好铺满教室。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实践活动中渗透了合作意识、社会交流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培养”的转变,使数学学习活动向社会拓展、向生活延伸。
总之,数学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数学知识,还需要丰富的生活体验。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从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主题研究11月份小结
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达家沟中心小学
李雪莲
2009年11月
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一.情境生活化,培养数学兴趣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兴趣。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观给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把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我在教学“角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时,先用投影片出示,平时见到的扇子、书、红领巾、皮球等实物,然后抽去实物,留下角、长方
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几何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二、新知生活化,体验和感受数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利用儿童身体亲自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经验。这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是儿童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教学活动中,我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让学生从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在教学分数大小比较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在放风筝比赛中,小明放了线的3/4,小刚放了线的3/5,小红放了线的2/5(如果放风筝的角度一样,线的长度一样)请你们说说谁放的风筝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学生自身的生活需要,设计问题,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相互学习,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从而学会解决数学问题。
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充满着许多学生熟悉的自然事物、社会事物、人的生活行为事件,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就可以从中找到问
题的原型,然后将教材中的问题融入这个原型,对教材问题进行生活化“包装”,课堂教学就会充满生活气息,学生易学乐做。我们老师用自己的慧眼,从学生的生活中找到了这一原型,巧妙地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用生活在数学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学生顺着这座桥去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从而使本来枯燥的教学内容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上。
主题研究12月份小结
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
(二)达家沟中心小学
李雪莲
2009年12月
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
(二)三、练习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例如,学习“圆锥的体积”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谷堆的直径和高,并求出体积,如果每立方米谷子重675千克,这堆谷子有多少重?,家里种谷子的面积是0.4公顷,每公顷产量是多少?但更重要的是把课内外紧紧结合起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课堂延伸生活化,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养成一种生活意识是十分必要的。这种教育的核心是注重知识的来源,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现在小学数学教材知识正由原来的系统太强,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密切,向实际生活相联系靠拢,使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达到同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对生活实践产生兴趣,并在实践中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生活,联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把教学归朴实践,归朴生活。
五、教育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积累数学知识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
值的数学现象。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写日记,能促使学生主动地
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中不可避免会出现“题材老化”、“数据过
时”等问题,实际上教材并不是惟一的教学资源,它只是为教学提
供一个范例而已。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灵活运用教
材,学会加工改造教材,在不改变教材中数学知识的前提下,脱掉
数学知识已经老化、过时的“旧衣”,换上充满现实生活气息的“新
装”,使传统的教学内容焕发出新的活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
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收集相关的数学材料,捕捉有
益的数学信息,把学生“身边的数学”引进课堂。知识是前人在生
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是提示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
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如果教者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那就是把学
生头脑当成了知识的容器,“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因此,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但40分钟毕竟有限,因此教者要引导学生善于捕促、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首先,挖掘教材中生活资源。以小学数学第十册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要求学生模仿家庭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用硬纸板动手做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其次,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教学。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如布置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圆柱体模型,学生要思考观察什么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圆柱体有什么特征,怎样做才美观大方,第二天学生带着自己制作的圆柱体到课堂时,圆柱体的特征和表面积根本就不用教师讲解,每个学生已有体会,与同学交流时个个胸有成竹,会争先恐后发言。
总之,积极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研究。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在教学研究中,我们在不违背教学宗旨的基础上,应尽量优化以“生活”为背景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从中感受数学是从生活中而来的。如:我校柳老师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教师根据班级分发作业本说了这样一件事:开学初,学校总务处要为每个班准备作业本,我班有60人,每人发大练习8本,小练习5本,总务处一共要为我班准备大、小练习本多少本?教师要求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组织交流。交流时有的先算一个人需要大、小练习的本数再乘以全班的人数:(8+5)×60=780(本);有的先算大练习的本数再加上小练习的本数:8×60+5×60=780(本),两种方法结果相同,教师说这两个式子可不可以画等号呢?学生将等式写在了黑板上:(8+5)×60=8×60+5×60。教师说“仔细观察这个式子,看谁能从中发现点什么?”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发现:“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乘这个数所得的积的和。”六年级数学老师在教圆锥体积的计算时,学校院内正在施工,教室就利用教室门前的一堆沙子进行圆锥体积的计算教学。这样,教材上的例题被实际生活诠释了,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生活中。有情节、有意境的生活实例使学生学起来格外投入。
2、课堂情境创设生活化的研究。
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采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数学实践等手段,创设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生能力检测中,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不扎实,追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对某些知识的内涵不了解,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明白基础知识的含义呢?我们在研究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些丰富的、现实的为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构建新知,在生活化的活动情境中让学生实践感知,参与体验基础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的知识才不会乏味,这样的知识学生才会感到有趣、有味、有价值,才会学得扎实。如对于“克和千克”的认识中,克和千克学生知道是表示质量的单位,而克认识就困难些,1克究竟有多重?学生心中还是模糊不清,通过我们集体在天平上称出一个二分的硬币大约是1克,让学生掂一掂感受1克的重量,学生亲身体验,对1克的重量有了表象的理解。积累物品的重量可以用手掂一掂来感受。有效地消除
了学生对1克的抽象感、陌生感,使学生感到数学概念原来就是这样活生生、丰富多彩而与生活又是那么地联系紧密。
3、课堂练习生活化的研究。
课堂练习是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要使课堂教学生活化,使学生把数学知识成功的实践到生活中去,教师的前提就是要精心的设计课堂练习。我们需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开放性的素材,练习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要是学生感兴趣的,要能直接反映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例:例如在教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时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我是一名二年级学生,早晨吃了120千克面包,背起2克重的书包来到学校。老师检查我的作业:“1个鸭梨200千克”,“3千克铁比3千克棉花重”。
学生一边读一边哈哈大笑,教师顺势引导:“可笑在哪里?”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尝到了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数学。
4、家庭作业实践化的研究
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根据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能主动地从数学角度,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培养学生应
用意识的关键环节。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感受数学的广泛应用,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特征”后,教师布置学生寻找三角形的特征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自己制作一个三角形。学生积极参与,作业完成的非常好。
5、让生活问题数学化的研究
让学生根据线段图编写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一道实际问题就是一个小故事,让学生充分理解线段图所表示的含义。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同时也对于学生的表达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把生活中问题变成数学问题。学校去年教室维修,我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布置的作业是:量出一块地板砖的边长,计算面积。量出教室的长和宽,计算出教室的面积;铺这个教室需要多少块这样的砖。学生中午拿着卷尺,主动参与合作。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数学生活化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化,它要求教学从学生已
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实际出发,提供的学习探索材料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来自于生活的直接经验知识,比较注重脱离儿童生活世界的间接经验知识的传承。因此,《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教师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要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有效的接受与体验,拓展学习时空,丰富学习经历。那么,在学生的知识形成发展过程中,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更具有活力,更加有效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就此谈几点思考。
一、精选生活素材,拓展学习时空
数学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窗口和工具,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提出“现实原则”,即数学教学要源于现实,扎根现实。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依据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竞选“生活素材”,教师应以教材为范例,帮助学生在所学书本知识和个人生活经历之间建立一种认知联系,用他们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读内容,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实现学生认知发展,因此,在低年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下深工夫研究书本知识和生活世界的联系,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充分的数学事实,使他们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
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经历生活情境“数学化”的过程,借助生活中的原型构建数学意义,从而真正地获取知识。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灵活处理教学内容,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重组,“化简”书本知识,开放课堂,拓展学习时空。
二、创设生活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创设条件,结合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融入熟悉而亲切的具体生活氛围中,从他们的生活中提取数学知识,身临其境,感受到今天学习的知识就是来自与生活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
(1)呈现方式生活化
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经常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他们往往容易被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所吸引,因此,教学中教师对新知识的呈现方式的处理也非常关键。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呈现新知,有助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促使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例如,在《位置》一课教学中,先通过出示红绿灯,让学生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这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生活情景,大家都踊跃发言,老师板书“上下”;接着,又出示三辆汽车(依次为小汽车、摩托
车、公共汽车),让学生说谁在谁的前面,在大家的精彩发言中,老师顺势板书“前 后”。又如,在教学《分类》时,我运用主题图设计了一个小故事,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逐步呈现图中凌乱的生活场景,学生顿时兴奋起来,熟悉的生活环境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整理房间”就成了他们迫不及待要做的工作,自然,“分类”的方法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呈现出来,学生兴趣盎然,讨论十分热烈。
(2)学习过程生活化
“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教师成为导演,让学生成为演员。”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所学知识与生活、活动的结合,以便让学生在亲切的、有效的学习活动中认识数学,理解新知。同样,在《位置》中,老师让大家鼓掌表扬自己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都非常高兴地拍巴掌,这时老师提出问题:“你们用什么拍巴掌?”同学们伸出自己的小手后,老师接着问:“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于是,大家不但自己能及时按照老师的要求举手,并且还能积极主动地帮助出错的同学进行纠正。再说,在教学《实际测量》中,课堂上我模拟生活情境,让学生参与脚步测量、身高测量以及用尺量具体实物的实验,学生就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理解了多种测量方法,学会了因地制宜,因时而异的测量手段。
三、设计有趣游戏,体验快乐数学
低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喜新和注意力不持久的年龄特点,老师通过创设一些有趣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和积极的心态下参与新知识的学习,延长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又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亲身经历探究知识和巩固知识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数学的魅力。例如,在教学《套圈游戏》中,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连加算式后,老师设计了有趣的摸牌游戏:每个同学通过计算自己摸到的牌数的大小,来进行比赛。熟悉的生活实际,有趣的游戏情境,不同层次的练习蕴含,学生在犯错与纠错的过程中,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进一步巩固了对算法的理解,培养了估算能力,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数学即生活。”低年级数学课堂的开放,就是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中,教学时空的拓展变换,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活力,而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就是要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紧
密联系,使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感悟数学知识,获得成功的喜悦!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课题阶段总结
数学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就不应该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应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的理念,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那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体现生活化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一切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沟通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找准数学内容与生活经验的“切入点”,设计富有情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感受数学,体验数学。
例如,在教学“利息”这一内容时,课伊始,老师说:“老师家里有一万元钱,暂时不想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又不安全,请同学帮老师出个主意,怎样处理这笔钱?”学生对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倍感亲切,因而兴趣大增,纷纷主动寻找答案,回答的办法比较多,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比较这几种办法,最终选择了“储蓄”这一种什么时候用就什么时候取,而且比较安全又可以多一些钱的好办法。老师接着又说:“现在就把这一万元钱进行储蓄。在储蓄之前,老师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能够介绍一下吗?”同学们又竞相发言。学生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对数学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教师不仅可以将生产、旅游、人口等素材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还可以将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引进课堂,如利润、打折、保险„„,只有充分创设生活化情境,才能使学生乐学,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采撷“生活实例”,合理改组教材
合理的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否实现“省时”、“高效”。我们目前使用的教材,由于各种原因,它所呈现的教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已有的知识背景有一定差距。因此,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改组教材、选用教材,力争使教材贴近生活、走进生活,进而通过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为载体,合理改组教材,真正地把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
例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教师根据班级分发作业本说了这样一件事:开学初,学校总务处要为每个班准备作业本,我班有50人,每人发大练习8本,小练习5本,总务处一共要为我班准备大、小练习多少本?教师要求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组织交流。交流时有的先算一个人需要大、小练习的本数再乘以全班的人数:(8+5)×50=650(本);有的先算大练习的本数再加上小练习的本数:8×50+5×50=650(本),两种方法结果相同,教师说这两个式子可
不可以画等号呢?学生将等式写在了黑板上:(8+5)×50=8×50+5×50。教师说“仔细观察这个式子,看谁能从中发现点什么?”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发现:“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乘这个数所得的积的和。” 教材上的式题被实际生活诠释了,学生深刻理解了乘法分配律。有情节、有意境的实例使学生学起来格外投入。
由此可见,教材只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前提条件,作为教师要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合理地改组教材,用具体、生动、形象的生活实例解释数学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回归“生活空间”,体验数学价值
陶行知说过:“教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新课程也强调“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教师要创设一切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找到生活的原型,充分体现数学的价值。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后,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工地上,要求同学们算出工地上一堆黄沙的体积。活动之前,教师先问了两个问题:(1)求黄沙的体积,就是求什么?(2)求圆锥的体积,要
收集哪些数据,为什么?从而使下一步的操作、测量成为有水之源,有本之木。同学们根据刚刚学到的知识,用手中的工具,有的测周长和高;有的测直径和高;也有的测半径和高,最后计算得到了这堆黄沙的体积。这样的数学教学,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了,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把教材内容与学生实践结合起来,学过 “平面图形的面积和立体图形的体积”后,让学生计算教室抹石灰的面积以及空间大小等;学过“求平均数”后,让学生计算班级数学单元测验的平均分、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等 ;学过“比的知识”后,让学生在以后摄影时,按照图中的人像与照片的比是2:3拍摄,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才是最美的。通过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与魅力之所在。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的贯彻执行中,生活是数学的归宿,数学必须服务于生活。突出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达到三维目标的有效途径。
第二篇:二年级上数学总结
中心完小二年级(4)班数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2009——2010学 年 度 第 一学 期)
拟写人:蔡大发
一、学生基本情况
我担任二年级四班的数学教学,本班共有学生70人,女生25人,大部分上课能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有的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纪律性不强。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完不成,以致学习成绩较差,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对上学期的教学情况做如下总结。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1、针对学生的差异和年龄特点,对学生进行了各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2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本学期我对学生注重加强了思想教育,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我检查的能力。
4、加强了对后进生的辅导,使本学期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知识、技能,他们的学习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5、使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在教学中重点做到精讲多练,重视运用教具、学具和电化教学手段。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6、通过练习课的精心设计,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所以我认真上好练习课,讲究练习方式,提高练习效率。
7、注重专题研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教研活动,认真组织好练习和复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8、重视了与家庭教育相配合,通过家访、家长会等不同方式,与家长密切联系,对个别学生的教育着重放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挖掘上,使他们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9、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学生习惯,针对这一方面,本学期重点抓了学生,每做一件事情,每做一道题,要求学生要有耐心,培养了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的好习惯。
三、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3、还有一部分是,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是造成了不及格现象。
四、今后努力方向和设想
针对本学期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结合教材的内容,老师要精心备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抓牢基础知识,搞好思想教育工作。精心上好没一节课,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知识应用的灵活性。特别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自己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2、及时辅导落后生,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注重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3、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争取教出更好的成绩。
4、充分利用数学教材,挖掘教材的趣味性,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5、数学课的开展应面向全体的情况下,实施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及时家访,家长配合抓好学生的学习。
7、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培养学生为祖国为 中华民族努力学习的精神。
2010.7.14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二阶段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第二阶段总结
宝顶实验小学二年级课题组
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已经半年多了,这半年多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全实验教师积极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中,努力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氛围,课题研究已经小有成效,我们还将继续努力下去,为结题工作做好准备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第二阶段研究步骤:
我们的研究分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
2011年11月,完成“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问卷调查和分析。
2.具体的实施阶段:
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实施阶段分四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课堂教学生活化。
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先试讲,查找存在的不足,确保主题研究的成果,经验,以保障实验效果。
第二环节:教学活动生活化。
主题组成员要有计划地开展实验,做好研究记录,交流研究中的收获和困惑,并及时调整、借鉴、提高。
第三环节:数学评价生活化。
立足课堂,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教研”促“科研”。课题研究课体现着我们课题研究组的思想和研究活动的进展,因此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研究的主阵地,在上好研究课上下功夫。第四环节:鼓励每位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研究性文章。
鼓励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认真撰写研究性文章,并由学校组织,择优参加各级各类论文的、案例的评选。
总之,我们的课题研究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课题组成员有决心和信心继续努力,相信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第四篇:小学数学阶段二年级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二年级阶段性教学反思
镇头小学
苟宁芳
处在二年级的孩子们,他们经过一年级一年的启蒙教育,对数学这个大框架也有了一些认识。而且这个年纪的孩子对数学也最容易培养出兴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及时根据反馈信息,进行教学反思。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材是以多样、形象、有趣为宗旨。我作为一名刚承担数学教学的老师,深感压力重大。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积极发现,营造学生需要学习的空间与条件,在一年的摸索学习中对低年级数学教学有一些感受。
一、在情境教学中要会“思”
二年级学生听话效果,理解能力都要相对弱一些,有时教师对同样一句话重复多次,也只能达到40-60%的效果。这样,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烦心。怎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呢?我尝试在教学较难的内容时,要积极设置活生生的画面帮助学生分析学习,例如:小熊从家去学校,已经走了35米,离学校55米,小熊家离学校共有多米?在讲这道题时,我就在黑板上画出小熊上学去的路线图,着重启发学生思考小熊从家开始走的35米是哪一部分?离学校还有55米是哪个部分?根据画的小熊和路线图不仅吸引了学生,而且明白了在小熊上学这一鲜活的情景中的数学道理。又如在教学数学广角中:一个文具盒12元,可以怎样付钱?这个题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学生对怎样给钱却感到有些难度,我在教学中,出示准备好的5角、1元、2元、5元、10元、1角、2角零钱,让学生在直观的演示中,带着浓厚的兴趣,带着一份深深的思考进行正确的排列给合,轻松的解决问题。
二、在情境教学中要会“静” 设置有序的情景、场合进行室外教学,会非常有力的增强学生对空间的感知,变抽象的知识为浅而易显,容易消化的知识。如在教学镜面对称时,若要在教室讲解,显的课程资源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师语言苍白无力。因此,我让学生在很安静的情况下带队到楼道去,面对大镜子按照我的要求照镜子,理解镜面对称,比坐在教室空想强得多;在教学观察物体时,我采用直观的教具,如学生的玩具和教室的一些物体,进行演示教学,既保证了讲课秩序,又使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前看、后看、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的相对性,及方位存于空间的真正含义。从不同的方向看同一个东西可能会看到不同的样子。
三、在情境教学中要会“动”
教学七巧板相关知识时,我让学生每人准备好一块七巧板,让学生观察七巧板是由几种图形组成的?每种图形分别有几个?哪些图形是完全一样的?哪些图形最大?哪些图形最小?在明白这些基本知识之后,让学生拆开七巧板,大胆的想象、尝试、操作,看一看七巧板的组成部分进行不同的有机整合后能拼成哪些有趣的图案,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独特构思,拼成的图案各种各样,风筝、免子、小狗、小鸭等。让学生快乐的遨游在七巧板的海洋中,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发挥了创造力,挖掘了最大的潜能。
四、在情境教学中要会“记”
数学教学中概念性知识是教师最难讲解,学生最难接受的问题,尤其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那就更难了。在学习加法、减法、乘法算式名称时,教师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顶头饰帽,上面写有一些加法、减法或乘法算式卡片,然后同桌面对面叫准对方所准备的算式卡片中的数字名称,这样要求每人交友5次进行对话学习,在具体的游戏场景中多次重复加数、和、被减数、差、因数、积,学生便会正确加以区分性记忆,不易混淆。又如在教学长度单位米、厘米的认识及之间的关系时,我引导学生观察1米长的尺子上的刻度,先观察1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一厘米,再用尺子画出一厘米的线段,真切的感受1厘米的实际长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数一大格有几小格,1米尺子共有几大格,共有几小格,然后用自己的双手张开感受一下1米大楷有多长让学生反复的数一数、做一做,加深印象,归纳得出1米等于100厘米。这种教学方法既让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加深知识的记忆,又在记忆的过程中促进了知识的形成,收到了相辅相成的好效果!
总之,情境教学的形式不居一格,可以因学生个性的特点和知识层次特点进行设置,也可根据教材内容的可行性进行设置,也可在教学硬件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设置,只要有一点情境,学生就会增添一份乐趣,达到因材施教,培养素质型人才的目标。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惠州市洛塘小学
二年级
陈丽婷
学生学习各科知识后有什么用处呢?学语文,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思想品德,可以学会做人的基本规范;学科学,可以对这个世界的原理有所了解,那么学数学呢?小学数学应让学生能在实际的生活中运用起来。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在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那么要怎样才能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呢?我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问题情境一数学模型一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根据这个模式,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创设情境,提供给学生具有开放性、生活性、现实性的信息,从而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现在我使用的是北师版二年级的数学教材,当学生学到第二单元《购物》的时候,我设计了如下生活情景:假如我们来到了文具店,你想买那些文具?这些文具多少钱?你带了多少钱? 围绕“购物”这一主题我设计了这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这样的设计,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背景材料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数学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了丰富的实际生活的内容。同时这样也能使学生 在实际的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情景时能想起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二、数学语言生活化,理解数学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普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交际中,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如何,尤其是在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将抽象化的数学,使学生形象地接受、理解。一个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如果老师在教导小学生学习的时候使用抽象的数学术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降低。反过来,老师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那么这样会使课堂效率事半功倍。
例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我把它说成“角的兄弟姐妹”,把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又把教学长度单位改成“长长短短”等等一系列有生活趣味的数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又有用。
三、通过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归宿。我们应该指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让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有趣,使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通过把数学经验生活化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来自我身边的生活世界,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问题的有力武器;同时也获得进行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
例如,我在教导学生学习北师大二年级数学的《测量》时,让学生自己拿出尺子量出课室里的物品的长度,自己体会物品长与宽的长度比例,然后让学生测量自己家的厨房、卫生间等的长度。又每单元的知识学完后,我还组织学生说说本单元所学知识与我们生活中哪些问题有关,你可以怎么运用学到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让学生展开想向的翅膀,吸引学生的参与,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情境中体验数学,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