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改下的高三生物教学反思
2012年度工作总结
新课改下的高三生物教学
生物组 魏娟
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不仅仅是对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更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生物教学情境中,从社会实践、情感价值观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对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我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夯实基础,注重学科内的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近几年来高考试题强调以能力立意、加强能力测试,但不是说我们可以忽视和放松基本知识的教学,恰恰相反,生物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是很难形成的。
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主体知识,注重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构建生物学知识的网络体系。在复习课中,不少教师喜欢用括号的形式把知识点的有关内容括起来,认为这就是知识网络,我认为那只是概括了一个知识点的内涵,是某个知识点或某方面知识的具体化而已。要把它扩展为一个知识网,应该是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尽量联系与此有关的知识点,并使它们有机地连成一体。
这种知识网络的构建在高考复习中十分重要。因此,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达到精确(要使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精巧(学过的知识要用得上、用得准)、精炼(要形成知识网络,使书本由厚变薄,最后要变成属于自己的东西,同化到自己的观念中)。
二、精选精练,不搞题海战术
有的学生手里有大量的参考书,好的教学辅导书一本足够,练习册一本足够。高三的时间很紧,要做的题太多,把所有的高考题都做一遍是不可能、不现实的,做题之前一定精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的题型或内容,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每次考试后有的学生就急于知道答案,把正确答案记在卷子相应的位置就完事大吉了。其实重要的是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现在理综考试,强调考的是用知识,用的是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要把知识活学活用,才能解好这个题。考完试后讲评很重要,要让学生分析自己做的题的对错在什么地方,把知识点深挖、吃透。不能简单的归于马虎或者粗心大意,根本的问题还是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不够。在高考前,学生做过的试卷就是复习重点,尤其是以前做错的题,不应该羞于拿出来,实际是学生积累的一笔财富。
三、教学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投影仪、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生命现象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外,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让学生有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出学生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那种以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
四、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
跨学科命题是高考命题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的是通过学科间的知识综合,考查学生对中学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促进中学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面对这种改革,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生物学教师,首先要搞好本学科的教学,“种好责任田”。在此基础上,应努力介绍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相互联系,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但从本学科,而且尽可能联系、各类相关学科。例如涉及到葡萄糖时,不但要从生物学的角度让学生了解葡萄糖的分子式及其作用,了解葡萄糖如何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了解葡萄糖是如何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还可以联系到化学知识,让学生复习葡萄糖的化学性质,进而了解如何鉴别葡萄糖。
五、其他应该注意的问题
学生到了高三时间就变得非常紧张,因此我们在挑选每个复习阶段的复习材料时都应该注意做到精挑细选,在讲解这些练习的时候也应该精讲。在复习过程中还应该要注意高三学科组的老师的相互配合,毕竟合力大于分力。在复习过程中还应该注意讲练结合,长期的讲和长期的练都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及时巩固消化。
高三的学生往往要面对许许多多的压力,所以在学习过程很容易表现出一些心理上的问题,高三的班主任工作比较多可能会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帮助学生及时排除这些心理上的问题。因此高三的生物老师有这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同时其他科任教师也要积极主动的配合所任教班级班主任的工作。
教学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回顾多年来的的生物教学,经过教学,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优,踢自己之短,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开阔了理论视野,促成了个人特色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
第二篇:新课改下生物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生物教学反思
双语学校 马秀娟
高中生物新课改不但改换了教材,而切其中主要是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转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克拉玛依新课程改革也实施了两年多了,在这两年多里,在素质教育的主战场里,我作为一个普通的素质教育的推行者和推进者,也不段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总结经验,力求自己的教学过程能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总结如下:
一、提高自身素养
1、在知识储备上 一个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培养。为适应新课改,也为适应知识更新速度的日益加快,我不断加强专业知识,不段补充前沿知识,了解生物学科新发展和变化。比如在讲选修三时,我通过网络、电视、杂志了解基因工程的最新发展和在医学上的应用;胚胎干细胞在器官移植上应用等相关知识,力求在给学生一滴水时,做到老师至少要有一桶水。
2、在语言表达上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努力让导语体现“趣”字,让设问抓住“疑”字,让幽默进课堂,让语言有感情。比如导语我借助一些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来开始遗传变异的篇章。在讲组成生物的微量元素时,我借用别人总结的“新(zn)铁(fe)臂(B)阿童(Cu)木(Mo)猛(Mn)”。在讲原核生物的例子时我说“用兰(蓝藻)色细(细菌)线(放线菌)支(支原体)毛衣(衣原体)”。学生在书写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时,常会漏掉“酶”这一反应条件,我会来上一句“不写酶会倒霉”等。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觉着这样的语言能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更容易实现知识的传递、领会和转化。
3、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必信其道”,在课堂上我努力营造一种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互助的课堂气氛。比如在学习《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时,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不管正确与否,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平易近人。但是学生素质也是参差不齐,难免会有将老师一军的时候。比如有一次我为了提醒一个学生上课要集中精力,就让他回答问题,等我第二次再提问他时,他说:你今天是不是看我不顺眼?我说:是的,这节课我的眼里只有你。我觉得作为老师应当关心爱护每一位同学,真心和他们交朋友,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提高学习的热情。
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1、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欲望。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有了兴趣,那问题就象磁铁一样吸引他。在学习激素对血糖的调节时,我提前让学生回家调查家里人的血糖情况,是否有糖尿病人,如果有,怎么治疗,有什么症状,到医院检查血糖时需要注意什么,为什么要注意等。在学习酶时,我让学生回家观察自己家里洗衣粉包装袋上是否有“加酶”字样,如果有,再阅读洗衣说明。同时给出要预习的提纲,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听课,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无处不在。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进行的。在我的教学中,我总是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实际出发,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信息。例如:在讲光合作用的场所时,我让学生根据叶绿体的结构,分析为什么光反应在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为什么也能光合作用?学生分析结构,互相交流,互相补充,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再比如在讲动物细胞培养时,我让学生总结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及植物溶液培养培养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植物组培时培养基中要加有机物?脱分化时细胞的代谢类型是什么?类似的问题也让学生自己再发现,提出问题,全面思考交流、总结。
3、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的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显微镜是生物实验最常用的仪器之一,但有的学生对显微镜的原理和操作技能根本没有掌握,甚至个别同学连对光都不会,显微镜的使用直接关系到很多实验的成败,所以当务之急是掌握原理,锻炼技能。还有其他一些实验,比如,《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实验,我都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实验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我还注重实验过程中探究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中,让学生探究实验材料用大白菜行不行?滤纸条不剪去两角行不行?研磨时不加二氧化硅行不行?在《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时我让学生探究把实验中0.3克每毫升的蔗糖溶液改成0.1克每毫升或0.5克每毫升结果会怎么样?把蔗糖溶液换成NaCl或葡萄糖溶液会怎么样?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学会了知识也懂得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总之,在两年多的新课改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反思研究和改进,不断完善自我,同时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全面提高学生能力,但感觉还有很多不足,还需要不断学习。
第三篇:生物——浅谈新课改下高三生物教学(霍影)
浅谈新课改下高三生物教学
摘要: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探讨提高高三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的方法。以下主要从学案教学、注重教学每个环节中的细节问题、回归课本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关键词:新课改 课堂效率 细节 回归课本
面对各省新课改政策的不断实施,生物课堂的时间在缩短,但是高考考纲并没有太多的删减和难度的降低,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达到高效的教学目的,已经是当下高三教师必须解决的难题。如何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在强调学生的个人思维和个性得以充分的发挥的情况下,同时又能轻松应对高考,成为我们高三教师的教学难点。我想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做好:
一、学案教学的重要性
学案,就是由全组生物老师根据实际情况编写,供学生在课下预习、课上使用、课后复习的资料。特别是针对高三的学生来说,学案教学尤其重要。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高考的相关考点都详细的罗列在学案上,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既达到了新课改的目的,同时也能有效的让学生把握高考的考点,结合教材,有针对性的复习。
高三的学案教学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复习目标:使学生清楚该章节的复习重点和难点。
2、基础知识回顾:让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可以设计为填空、图表式、问题式等多种形式进行考察。
3、学科内综合:将该章节的知识和其他章节的知识综合起来,做到知识的连贯性
4、习题设置:涉及本章节为主,多种题型合理搭配,经典与新颖相结合,把握好习题的数量。
5、课后练习:主要是让学生对该堂课相关知识的巩固练习,出题时做到循序渐进
二、向细节要高效
虽然生物课堂时间缩短了,我们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向整个教学的细节要高效,把学生培养成新课改下的新人才。
1、教师应该重视每一堂前的备课,于细微之处见功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要实现课堂高效,就必须在备课上下足功夫,备课不再是单纯性地应付检查,而必须备课标、备考纲、备知识、备教法、备学生,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特别是学案,和对一堂课的合理安排,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不是教师在讲台上毫无计划的灌输知识。要做到细备课,粗上课,把时间充分合理的交给学生,从而打造高效的高三课堂。
2、教师要勤于积累和反思,于细微之处见功效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勤于积累,善于归纳,将教材中零散知识进行归纳,找出共性,根据教学内容多运用比较法、归纳法进行教学。例如,遗传实验设计是一个难点,复习时将判断显隐性关系、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等类型的实验设计方法进行积累、整理。在复习遗传的基础一节时,将DN A的复制、转录、翻译和RNA的复制、逆转录等5个过程列表比较,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上的高效需要课后的积累,随时准备将课堂上的闪光点、败笔、平日阅读、学习的收获积累起来。
教师的反思应分为3个部分: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课前反思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得当,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退而思之,不如思考在前。虽然课前对课堂教学有充分的设计,但是并不能保证在课堂上按照预设好的进行,所以课中需要时时反思,及时调整。例如,在给学生讲解一道有关基因型频率的计算题时,我预设学生较难理解,准备深讲,但在课堂上学生提到曾学过的数学公式可以简单化解此题。那么在第2个班级讲解时,我主动让学生先回忆数学公式,既节省了时间,效果极佳。一节课结束后,应把教学中的成功方法、困惑和失败教训进行反思并记录下来。
三、注重课本,才能真正在教学中见高效
课本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根本来源,也是高考出题的唯一依据,所以我一直认为要打造高效的课堂,如果离开了书本,就像是风筝没了线,反而会事倍功半。不管是对于老师还是学生来说,都应该非常熟悉教材。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悟出了这样一个规律,凡是和喜欢翻课本的学生生物成绩一般都很拔尖,而且在平时练习中他们的非选择题答案一般都能答到得分点上,学习起来也很轻松,也不用盲目的大量做题;相反也有一些学生,几乎连某个知识点在哪本教材都搞不清楚,每天用大量的时间去专研各种各样的题,经常
一团雾水的问我某个知识点、某个概念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或者抱怨为什么做了那么的题、看了大量的参考书怎么考试分数还是不理想。当然,对于后者学生来说,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并不能达到预定的目的,这也是情理中的事,没有用好课本和参考资料,盲目的做题,是不符合新课改和高考选拔人才的要求。
所以我认为应该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多让学生“读”课本,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该知识点的意思,考试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我相信只要用好课本,肯定能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总之,用知识,考能力,是高考永恒的主题。我们只有优化复习思路,打造高效的课堂,注意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才能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参考文献:
[1]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M].北京:高等出版社,2005.[2]王亚馥,戴灼华.遗传学[M].北京:高等出版社,2005.[3]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北京:高等出版社,2001.
第四篇:关于新课改下生物教学调查
关于新课改下历史生物教学问卷调查
对象:初三(2)57人
1、实施新课程后,积极应对的老师
A.很多(3人)
B.很少(53人)C.没有(1人)
2、实施新课程后,你的态度
A.积极(17人)B.反对(7人)C.无所谓(33人)
3、你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A.很高(32人)B.一般(24人)C.没有(1人)
4、你认为生物课最大的价值
A.获得生物学科学素养,服务人生(30人)
B.获得考试高分,服务高考(26人)
C.没感觉(1人)
5、实施新课程后,生物老师给你的感觉
A.积极求变(54人)
B.变化不大(3人)
C.没有变化(0人)
6、实施新课程后,生物老师给你最深刻的印象
A.思想人格(53人)
B.教学水平(4人)
C.没有(0人)
7、你认为生物老师新课程教学对你有效吗
A.很有效(6人)B.比较有效(51人)C.无效(0人)
8、你最希望生物老师 A.助考得高分(20人)
B.助学提学力(13人)C.助人成公民(33人)
9、你最希望生物课堂
A.老师讲的精彩(25人)B.学生活动的充分(3人)
C.师生讨论的热烈(29人)
第五篇:新课改下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贾凤丽
地理新课标不仅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对于多年从事高中地理教学的我来说,及时准确把握地理新课程标准,尽快学会实施方法,将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地理教学相结合;尽早地把信息资源转变成师生学习和前进的动力。这既是我们每一位地理教师的本职工作,又是对学生和家长负责的表现,更是教师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进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面对这样的教材,教师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需要我们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我就地理新课改下教学实践谈一些具体做法 :
1.认真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建立新教材观、新学生观、新教学观、新课堂观。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并吸收了传统优秀的教学方法,使教师真正成为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根据课程标准解读教材、分析教材,确立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寻找和识别适合学生任知规律的教材因素,同时确立科学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根据学生已有水平来设计教学。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以学生的特点为依据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2、对地理教学设计思路的反思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这使得当今的新课程改革在教学具体实施中遇到很大的阻力。传统的地理应试教育主要偏重于对地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在创新意识和个性健康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在能力运用和生产实践方面关注不足。这显然不利于新时代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也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为此,课改后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如:每节课的开始,我总是对学生说:“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起探讨有关某某问题。”而课改前我们经常说:“这节课讲授或今天上第几章第几节„„”,让人总感到有点居高临下。在“存在生命的行星”一段教学内容,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也是极具探索性的内容,地外生命是一个热门话题,要引导学生敢于畅想,求异,学生畅所欲言,教学形式更加开放和生动。但是科学幻想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乱想”,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实施过程中面临一些困惑:
1、新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较旧教材而言更加不系统,这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广度,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材在教学内容方面虽然做了适当的删减,删除了一些较难于理解的知识点,图表,但课堂活动量明显增加,如何有效的组织好这些活动,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这些都为我们每一位高一的教师提出了挑战。在近半个学期的教学中,我们感觉到课时紧张,在活动的组织上时间难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于,那就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调动每位同学,那么时间又难于满足,教学进度无法完成。
2、对教材连续性与统一性的困惑,由于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要求不一致,出现严重脱节,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教材内容相对简单,而高中地理在难度和要求方面上升幅度大,这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无疑一下难于适应,给我们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许多学生连经线、纬线都不知道,这样对于地球的运动、时差的计算、季节的形成等问题的理解更是水中望月。如果教师再利用上课时间给学生进行讲解,这就面临课时紧张,教学任务难于完成,组织学生回去自学,但部分基础较差,综合理解能力较弱的同学还是难于接受。也正是因为这些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高中地理让许多学生感到难学,导致兴趣渐无。如何更好的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状态,是许多教师的困惑。
3、配套习题难度较大,与教学进度不统一,要妥善处理需要时间。
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探索阶段,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力争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在学校现有的条件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让课堂教学生活化,使教学要贴近学生、贴近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激发学习的热情,增长知识,使课堂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加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求,激活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