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5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3:03: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讨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讨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

第一篇:探讨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

探讨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

摘要: 本文分析了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背景,指出课程实施的改革是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并针对当前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新课程实施的指导理论是建构主义,并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对生物课程实施改革的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

新课改

建构主义

三维目标

情景创设

任务驱动

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在这样政策的指导下,要求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开始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它是建国以来改革力度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教育变革。

1.课程改革的背景

教育之所以进行改革,是因为我们一直在寻找适合学生发展的最完美的教育,可时至今日,我们的教育围绕着分数,一切为了考试,一切为了就业,一切从实用出发等成了当前教育的主流。这样日复一日,浇灭了许多学生的求知热忱,已难以培养具有科学的思维能力、丰富的精神世界、灵动的想象空间的人。学生逐渐地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和独特的个性,更失去了创新能力。一个人失去了创新力不可怕,可怕的是当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创新力就可怕了。创新力可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物质力量,这种力量是中国富强之术,立国之本。因此可以说中国的命运就系于中国的创新能力,中国的创新能力系于学校教育之改革创新。

新课程在此背景下提出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其核心在于通过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学生创新精神。

2.课程改革的内容

为了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彻底贯彻新课改理念,达到课改目的,新课程规定了改革的六项内容作为保障,即:课程目标的改变、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内容的改革、课程实施的改革、课程评价的改革、课程管理体制的改革。

3.课程实施的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3.1 当前生物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生物课程内容的学习包括:现象事实、概念、方法以及思维。现象事实和概念,即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属于知识目标范畴。方法和思维是认识真理的工具,分别属于能力和情感目标范畴。以下从生物学学习目标来讨论生物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1 知识目标:哲学上讲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因此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任何真理都是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在我们的教学中,过分强调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容易使学生形成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老师意识,书本上的都是经典,老师讲的必定正确,对书本和老师都不能怀疑。因此我们应该承认真理的相对性,这就等于承认现象事实和概念还有需待完善和创新之处,才能够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从知识与教育的关系来看,教育既要继承知识,又要创造知识,这正是教育的承担的双重任务。用进化论的观点来看继承知识和创造知识,如果每一代都只从上代那里继承而没有创新,那么每代之间的继承效率最大为100%,社会也只会维持在最初水平,如果低于100%,则意味着社会将会退步,正如食物链中能量的流动,逐级递减。但是现实是社会不停的向前发展,这证明不仅有继承,也有创新,在创新越多的时期,社会发展越快,这已被历史证明。这是因为继承不能增加社会的知识总量,也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只有研究和创造才能增加社会知识总量。

3.1.2 能力和情感目标:现在的生物教学还深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认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靠条件反射,靠外在强化,表现在教学中就是题海战,它忽视了人的能力和情感的培养。而生物学上很多的基础知识就是由于思维和方法的创新突破而建立的,因此方法和思维也是生物学重要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比如:探究光合作用之谜,历时三百年,经过数位科学家在思维和方法上的创新才得以解开,第一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植物的营养来源,第一次用化学方法研究植物的生长,创造性地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用于探测产物元素的来源。人体第一个激素促胰液素的发现史,是我们更加认识到方法和思维的重要性,沃太默错误的方法和思维会使我们走向谬误,而斯塔林和贝里斯正确的方法和思维会使我们拥抱真理,使我们最终认识到人和动物体生命活动,除了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外,还存在着激素调节。孟德尔历时八年发现遗传定律,他成功的主要原因归结于他选材豌豆,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研究方法,科学的统计方法,合理的推断,并用实验来验证推断的正确性,此外还需要有坚韧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

3.1.3 对三维目标度的把握失衡

我国教育对所谓双基“扎实”的度的把握严重失当,误以为“基础”越扎实越好,现在的问题在于我们应如何把握“基础扎实”的度。太重“基础扎实”,势必导致迷信权威和思维定势,造成学生盲目服从、思想僵化、过于趋同、死记硬背、谨小慎微。这样的“基础扎实”,会造成个性的泯灭,和多样性的缺失。不仅不能培养和发展人的创造性,还会把原先人所具有的追求新异和多样的天性灭杀掉。若是抛开了“基础知识”谈方法和思维,则会由于知识的贫乏导致看不到事务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思维也就不能深入事物的内部,造成思维上的瓶颈。中国的基础知识的领先和美国首创精神的领先尤其对比强烈。比如我国小学生的基础知识储量相当于美国的初中生,初中生的基础知识储量相当于美国高中生,高中生的生物奥林匹克的知识就是大学专业课本的知识,比知识储量,我们国家的学生能够轻易拿到奥林匹克大奖,比创新能力,我国的原创性科技却处于落后地位。对生物学内容学习的正确的做法应是:重视基础知识,但不把基础知识作为价值取向,而将方法和思维的创新作为教育的的价值取向。

3.2 课程实施改革的指导理论

思想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更新教学理念和理论,是新课程实施改革的前提。也是各种教学策略、手段与技术的源头,提供理智地选择教学策略的基础。

教学理论从早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到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再到现在大力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实际教学。目前建构主义认知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影响正日益扩大。基于建构主义认识论和学习观之上的建构主义教学,要求学习者必须自己通过主动的、互动的方式学习新知识,个人的知识来源不再是简单地接受老师和课本的看法,而是将新知识的学习根植于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经验之中,并与已有的知识联系、整合、建构而生成。

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的主要指导思想有: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即是个别化行为,也需要交流与合作;强调学习的情景性,重视教学过程中对情景的创设。这三个要点,分别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即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这种课程实施指导理念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使传统意义下的学生转变为真正的学习者。自主性学习保证学生不再是教师所传授知识的接受者,而是变成一个对自己的学习有自主权,负有责任的学习主体,即以学习者为中心。合作性学习使学生知道自己不是一个孤立的学习者,而是一个学习共同体的成员,自己和其他成员必须相互依赖才能取得以最高的学习效率,每个人在与同伴的协商中和集体一起成长。探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环境应是真实的任务情境,学习应与问题解决联系起来,主张教师在课堂上提供问题原型,引导学生探索。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学生学习地位以及教学过程等一系列的转变作为保障。课堂由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由以老师讲解说明的教学转变为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老师提供理想的学习环境,包括:情景、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情境,老师应该创设真实的情景,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才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是协作的基本方式;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务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一系列的转变将学生能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得以激发,使其具有敢于冲破传统、藐视权威的勇气和丰富的想象力。这就等于从基底滋养了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全部土壤,那么培养创新型人才就不是一个不可企及的梦想。

3.3 生物新课程实施改革要点

建构主义本身并没有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它只是一个认知和学习知识的理念。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随着教学情景的变化改变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式,以对应学生的学习。为了在教学中落实建构主义的理念,更好地推进生物新课程实施的改革,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3.3.1 教学前端分析

课程实施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教学前端分析,分别要对教材、学习目标和学生 原有认知进行分析。

教材分析要求教师能解读教材,重新建构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创建出自己的课程。学习目标分析要求教师分析学习内容的三维目标分别要达到的层次,这是教学过程的指导。知识目标层次分为:了解水平、理解水平和应用水平。能力目标层次分为:模仿水平和独立操作水平。情感目标层次分为:经历(感受)水平、反应(认同)水平和领悟(内化)水平。对学生原有认知(包括原有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才能做到在教学中,将新知识建构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以内环境概念为例,学生原有的认知是环境,那么教学应在环境的概念下引出内环境概念,使内环境概念的学习建立在环境的概念的基础之上。学前分析为课堂的教学活动提供了起点和终点,起点是学生的原有认知,终点是学生应达到的学习目标,而教材是引导学生从起点到终点的工具之一。

3.3.2 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学的起点和终点之间架设一座桥梁,明确了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教师就可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灵活地处理教学内容,并且即时性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这样桥将起点置于学生脚下,才是适于学生的桥,能够让学生顺利通过的桥。以下具体讨论支撑这座桥的核心骨架。3.3.2.1 情境创设:创设教学情景对于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情景的创设能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融合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有以下几种常用的情景创设的方法:

通过提问创设情景,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创设情景,通过实验创设情景,通过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创设情景,通过表演创设情景,通过多媒体创设情景等。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不同的情景创设方法,比如:神经系统的反射调节可以用表演创设情景以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3.3.2.2 任务驱动:任务是教学过程的核心,承载着三维学习目标达成的重任。那么如何设计任务就是一个关键,任务设计以问题为主线,以信息资源为支撑,也就是使问题信息化,成为构成知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纽带,使知识不再是散的知识点,而是变成一个具有逻辑性和条理性的知识体系。

以免疫对人体稳态的维持为例,可以以“病原体在人体的旅行为主线”,引导学生学习人体的三道防线。我们的皮肤、黏膜上有很多病原体,但是人体仍然是健康的,说明皮肤和黏膜是人体第一道防线。当第一道防线由于一些原因破损,病原体就会乘虚而入进入内环境,这时人体的的防御任务就交由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的特点是出现快,作用范围广泛,但强度比较弱,对一些致病性较强的病原体无能为力,第二道防线被突破,人体就会启动第三道防线中的体液免疫,当体液免疫仍不能彻底的消灭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病原体,病原体就会继续入侵细胞,这时体液免疫就无能为力了,就需要细胞免疫来对付入侵细胞的病原体。当人体的三道防线都不能保护人体时,内环境的稳态就被打破,人就会生病。

3.3.2.3 归纳发现:上一个环节老师提供带有信息资源支持的任务,接下来就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完成任务的过程。老师在这时的任务就是巡视各小组任务进展情况,对存在困难的小组给予适当的启发。

3.3.2.4 巩固练习:巩固练习一方面起到强化训练,巩固记忆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客观评价指标。练习题的设计应少而精,直指教学目标的核心内容。

在课改大潮中,我们一线教师应拥有坚定的课改理念,潜心提炼,深刻领悟,灵活运用,学习借鉴,方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3.3.3 学生学习过程及效果评价

将评价指标列为三级:优秀、良好和需要努力。评价的主体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老师,还可以是其他同学。再将需要评价的任务依据重要性的不同赋予不同的分值,以利于主体的评价。此外还要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合作性的态度赋以一定分值,纳入学习过程的评价之中。

4.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一场革命性的变革,这种变革不需要流血牺牲,但需要我们有破茧成蝶的力量和勇气,在黑暗中,我们会痛苦挣扎,但挣扎过后,我们会自由的飞翔。这种力量和勇气就是: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模式、务实的作风、吃苦的精神,认真落实好高中新课程改革。因为这是时代赋予基础教育战线上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我们每个人都应不辱使命,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才能走出泥泞,走入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雅克返侣宥戎督逃聘辉滩仄渲小?UNESCO教育丛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Edited by Virginia Richardson, Constructivist Teacher Education, The Falmer Press, 1997。

3.李洪玉,何一粟著,《学习动力》,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4.周洪林、吴国平,《赢在起点,输在终点——对我国传统教育所谓基础扎实的思考》。

5. R.M.加涅著.,皮连生等译,《教学设计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崔鸿 郑晓蕙,《新理念生物教学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第二篇:新课改下生物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生物教学反思

双语学校 马秀娟

高中生物新课改不但改换了教材,而切其中主要是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转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克拉玛依新课程改革也实施了两年多了,在这两年多里,在素质教育的主战场里,我作为一个普通的素质教育的推行者和推进者,也不段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总结经验,力求自己的教学过程能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总结如下:

一、提高自身素养

1、在知识储备上 一个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培养。为适应新课改,也为适应知识更新速度的日益加快,我不断加强专业知识,不段补充前沿知识,了解生物学科新发展和变化。比如在讲选修三时,我通过网络、电视、杂志了解基因工程的最新发展和在医学上的应用;胚胎干细胞在器官移植上应用等相关知识,力求在给学生一滴水时,做到老师至少要有一桶水。

2、在语言表达上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努力让导语体现“趣”字,让设问抓住“疑”字,让幽默进课堂,让语言有感情。比如导语我借助一些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来开始遗传变异的篇章。在讲组成生物的微量元素时,我借用别人总结的“新(zn)铁(fe)臂(B)阿童(Cu)木(Mo)猛(Mn)”。在讲原核生物的例子时我说“用兰(蓝藻)色细(细菌)线(放线菌)支(支原体)毛衣(衣原体)”。学生在书写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时,常会漏掉“酶”这一反应条件,我会来上一句“不写酶会倒霉”等。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觉着这样的语言能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更容易实现知识的传递、领会和转化。

3、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必信其道”,在课堂上我努力营造一种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互助的课堂气氛。比如在学习《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时,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不管正确与否,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平易近人。但是学生素质也是参差不齐,难免会有将老师一军的时候。比如有一次我为了提醒一个学生上课要集中精力,就让他回答问题,等我第二次再提问他时,他说:你今天是不是看我不顺眼?我说:是的,这节课我的眼里只有你。我觉得作为老师应当关心爱护每一位同学,真心和他们交朋友,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提高学习的热情。

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1、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欲望。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有了兴趣,那问题就象磁铁一样吸引他。在学习激素对血糖的调节时,我提前让学生回家调查家里人的血糖情况,是否有糖尿病人,如果有,怎么治疗,有什么症状,到医院检查血糖时需要注意什么,为什么要注意等。在学习酶时,我让学生回家观察自己家里洗衣粉包装袋上是否有“加酶”字样,如果有,再阅读洗衣说明。同时给出要预习的提纲,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听课,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无处不在。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进行的。在我的教学中,我总是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实际出发,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信息。例如:在讲光合作用的场所时,我让学生根据叶绿体的结构,分析为什么光反应在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为什么也能光合作用?学生分析结构,互相交流,互相补充,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再比如在讲动物细胞培养时,我让学生总结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及植物溶液培养培养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植物组培时培养基中要加有机物?脱分化时细胞的代谢类型是什么?类似的问题也让学生自己再发现,提出问题,全面思考交流、总结。

3、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的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显微镜是生物实验最常用的仪器之一,但有的学生对显微镜的原理和操作技能根本没有掌握,甚至个别同学连对光都不会,显微镜的使用直接关系到很多实验的成败,所以当务之急是掌握原理,锻炼技能。还有其他一些实验,比如,《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实验,我都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实验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我还注重实验过程中探究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中,让学生探究实验材料用大白菜行不行?滤纸条不剪去两角行不行?研磨时不加二氧化硅行不行?在《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时我让学生探究把实验中0.3克每毫升的蔗糖溶液改成0.1克每毫升或0.5克每毫升结果会怎么样?把蔗糖溶液换成NaCl或葡萄糖溶液会怎么样?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学会了知识也懂得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总之,在两年多的新课改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反思研究和改进,不断完善自我,同时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全面提高学生能力,但感觉还有很多不足,还需要不断学习。

第三篇:关于新课改下生物教学调查

关于新课改下历史生物教学问卷调查

对象:初三(2)57人

1、实施新课程后,积极应对的老师

A.很多(3人)

B.很少(53人)C.没有(1人)

2、实施新课程后,你的态度

A.积极(17人)B.反对(7人)C.无所谓(33人)

3、你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A.很高(32人)B.一般(24人)C.没有(1人)

4、你认为生物课最大的价值

A.获得生物学科学素养,服务人生(30人)

B.获得考试高分,服务高考(26人)

C.没感觉(1人)

5、实施新课程后,生物老师给你的感觉

A.积极求变(54人)

B.变化不大(3人)

C.没有变化(0人)

6、实施新课程后,生物老师给你最深刻的印象

A.思想人格(53人)

B.教学水平(4人)

C.没有(0人)

7、你认为生物老师新课程教学对你有效吗

A.很有效(6人)B.比较有效(51人)C.无效(0人)

8、你最希望生物老师 A.助考得高分(20人)

B.助学提学力(13人)C.助人成公民(33人)

9、你最希望生物课堂

A.老师讲的精彩(25人)B.学生活动的充分(3人)

C.师生讨论的热烈(29人)

第四篇:新课改下的生物课堂教学

新课改革下的生物课堂教学

罗渡中学:杨晓军

课程改革在我校已深入开展,那么课改究竟改的是什么?我深刻学习课改精神,认识到课改是基于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而进行的,目的是扬长避短。我们的“短”是什么呢?专家指出,我们基础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差。形成这一原因有诸多因素,但以“灌输—接受”为主的教学方式和以“听讲—记忆—练习—知识再现”为主的教学方式是造成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而生物教师还要面对生物课时少,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多, “学生对生物学习激情不高,课堂学习气氛不浓”的局面。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下面是我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生物新课程标准摸索出的一些提高生物课堂有效性的方法,与各位同仁分享。

在生物课堂中应这样去做:

一、注重教材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三、在实验课中应用探究性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活动,从中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多是在课堂进行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成为我在课改中研究的重点。

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方式

我本着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思想,教学中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通过全组教师参与式的研讨,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加强集体备课,取得共识。发挥群体效应,全面挖掘教材,探讨教学方法,教师间的合作、交流,使教学方式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课堂教学,大胆尝试。教改的过程,是在学校领导支持和教师共同参与、同步提高的过程。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操作合理的教学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分专题进行听课,课后及时组织评课,倾听教师的意见,通过听课、交谈等途径将教师一些好的教学方式进行梳理、小结,并及时反馈,并运用课改的理念,进行评析,教学理念能及时更新,教学方式得以转变。大胆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1、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学生的视觉感知,让学生去看、去想、去画。学生记忆材料是以视觉加工为主,孩子更喜欢生动直观、色彩缤纷的知识。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师首先较为深刻地领会了教材的编写意图,以活动增趣,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将学习和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合理地运用多种手段,为教学服务。第三是鼓励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描述自己心目中多彩的生物世界。

2、在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的语言积累,让他们去说、去读、去讲。

3、在学习过程中,营造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去玩、去动、去演。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课堂教学应顺应孩子的天性,从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出发,设计教学方法。

4、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魅力。

媒体课件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实验立足于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开发、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的课件。绚丽的色彩、清晰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将干巴巴的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的变得具体,静的变成动的,虚幻的变成真实的,既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又能将学生引入想象的世界,使教材“活”起来,使课堂也“活”起来。

引导学生多种学习方式并用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富有探究新知,不断进取的精神,这一切,迫切需要教师勇于实践,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

1、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具有几方面的特征,对中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有内在的动力支持,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从教学内容入手,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谈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再进行点拨。我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着和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自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自主探索,主动获取,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呢?我加大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使生生合作进行讨论交流较普遍地在教学活动中应用。老师参与其中,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与点拨。这样,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发言做出思考,教学过程即是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交往的过程,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较好的培养。

不仅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合作也得到充分运用,尤其在生物学课上,老师常常运用师生合作的方式进行归纳,形成概念,得出结论。

3、课堂教学注重过程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习惯。

有关专家认为,少年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和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具有一定的环境和适当的方法。课堂教学中注重过程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面向实际的、进行探究的学习环境,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结论交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去操作、去试验、去讨论,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革,需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需要教师有一定的课堂教学评价艺术,需要教师方方面面无私的付出。

最后,愿课堂因为有了学生的有效参与而生机勃勃,有了教师的耐心引导而魅力无穷。

二0一三年十月

第五篇:新课改下的高三生物教学反思

2012工作总结

新课改下的高三生物教学

生物组 魏娟

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不仅仅是对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更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生物教学情境中,从社会实践、情感价值观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对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我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夯实基础,注重学科内的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近几年来高考试题强调以能力立意、加强能力测试,但不是说我们可以忽视和放松基本知识的教学,恰恰相反,生物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是很难形成的。

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主体知识,注重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构建生物学知识的网络体系。在复习课中,不少教师喜欢用括号的形式把知识点的有关内容括起来,认为这就是知识网络,我认为那只是概括了一个知识点的内涵,是某个知识点或某方面知识的具体化而已。要把它扩展为一个知识网,应该是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尽量联系与此有关的知识点,并使它们有机地连成一体。

这种知识网络的构建在高考复习中十分重要。因此,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达到精确(要使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精巧(学过的知识要用得上、用得准)、精炼(要形成知识网络,使书本由厚变薄,最后要变成属于自己的东西,同化到自己的观念中)。

二、精选精练,不搞题海战术

有的学生手里有大量的参考书,好的教学辅导书一本足够,练习册一本足够。高三的时间很紧,要做的题太多,把所有的高考题都做一遍是不可能、不现实的,做题之前一定精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的题型或内容,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每次考试后有的学生就急于知道答案,把正确答案记在卷子相应的位置就完事大吉了。其实重要的是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现在理综考试,强调考的是用知识,用的是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要把知识活学活用,才能解好这个题。考完试后讲评很重要,要让学生分析自己做的题的对错在什么地方,把知识点深挖、吃透。不能简单的归于马虎或者粗心大意,根本的问题还是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不够。在高考前,学生做过的试卷就是复习重点,尤其是以前做错的题,不应该羞于拿出来,实际是学生积累的一笔财富。

三、教学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投影仪、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生命现象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外,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让学生有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出学生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那种以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

四、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

跨学科命题是高考命题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的是通过学科间的知识综合,考查学生对中学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促进中学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面对这种改革,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生物学教师,首先要搞好本学科的教学,“种好责任田”。在此基础上,应努力介绍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相互联系,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但从本学科,而且尽可能联系、各类相关学科。例如涉及到葡萄糖时,不但要从生物学的角度让学生了解葡萄糖的分子式及其作用,了解葡萄糖如何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了解葡萄糖是如何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还可以联系到化学知识,让学生复习葡萄糖的化学性质,进而了解如何鉴别葡萄糖。

五、其他应该注意的问题

学生到了高三时间就变得非常紧张,因此我们在挑选每个复习阶段的复习材料时都应该注意做到精挑细选,在讲解这些练习的时候也应该精讲。在复习过程中还应该要注意高三学科组的老师的相互配合,毕竟合力大于分力。在复习过程中还应该注意讲练结合,长期的讲和长期的练都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及时巩固消化。

高三的学生往往要面对许许多多的压力,所以在学习过程很容易表现出一些心理上的问题,高三的班主任工作比较多可能会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帮助学生及时排除这些心理上的问题。因此高三的生物老师有这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同时其他科任教师也要积极主动的配合所任教班级班主任的工作。

教学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回顾多年来的的生物教学,经过教学,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优,踢自己之短,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开阔了理论视野,促成了个人特色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

下载探讨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讨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物——浅谈新课改下高三生物教学(霍影)

    浅谈新课改下高三生物教学 摘要: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探讨提高高三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的方法。以下主要从学案教学、注重教学每个环节中的细节问题、回归课本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新课改形势下的生物课堂教学

    新课改形势下的生物课堂教学 当前,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崭新的教育理念改变着传统教育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先进的教育理论,还是优秀的教材,最终都要落实到课堂上。然......

    新课改下教学工作总结

    2010学年度数学新课改教学工作总结 岳阳市第四中学 刘胜 这一年,我担任八年级343、339班数学创建高效课堂新课改教学工作。一年来,本人以学校提出的努力实现高效课堂及分层教......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初探(最终定稿)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初探 成都市新都区香城中学数学组 张荣 前言: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制订,标志着我国中学数学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

    新课改下教学反思范文大全

    新课改下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贾凤丽 地理新课标不仅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

    浅析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

    浅析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 进入新世纪以来,生物技术进入了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生物科学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

    浅谈新课改下地理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地理教学 在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标内涵说明(教高司函[2006]16号)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 环县四中 耿海龙 摘要:新课程改革向原有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转变观念,要创造性地利用多种方法优化课堂教学。为了更好落实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