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美篇串词

时间:2019-05-12 12:2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美篇串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美篇串词》。

第一篇:2018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美篇串词

2018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美篇串词

一个真正的人必须是德与才的和谐统一,高洁的品格和卓越的才干不仅是有志者腾飞的双翼,也是其终身的奋斗目标。金秋九月,万物丰润。跟随秋天的脚步,第五小学

年级的品德老师在 校长、主任的精心组织下,参加了2018秋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网络培训会。

2018年秋季起,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有了新的变化,在教材框架设计、素材选择、容量和难度、呈现方式等方面做了创新和改革,充分挖掘小学生生活资源以及社会资源,显得更加人性化,贴近小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生活。遵循小学生的道德成长规律与社会法治现实,捕捉小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正视生活,法治和谐,教育小学生从小树立道德与法治的发展观。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是一册全新的教材,作为教师要想上好这门课,就需要不断学习、提高。通过编者的讲解、分析教材,我们可以更合理地把自己的思路与统编教材的思路有机地结合起来,再加上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的经验,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才能上好。

培训最先由专家的逐课分析教材开始。专家指出,三年级上册教材在前几册的基础上,针对时代要求人们有更强的自主性、创造性,设立了“有创意的生活”的核心教育主题。这里的创造性,重在引导学生有不断改进与创新生活的热情与追求,养成一种积极、主动的生活意识,使创新意识融于日常生活之中。

老师们仔细地听,认真地记,生怕漏掉什么,不断的汲取着营养。

接下来,由辽宁省省优秀教研员为大家进行答疑解惑。她主要解答了老师们普遍关心的一些道德与法治问题。

第五小学在参与2018年秋季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网络培训会的过程中,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全面把握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特点,体会到《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小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对小学生发展的题材,确立了今后教学应与现实生活有机相结合;关注当今社会扫黑除恶新发展、新变化动态,及时丰富、充实《道德与法治》内容,增进《道德与法治》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教师们认真参与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网络培训会

培训会上,与会的老师认真聆听了专家对教材的分析及具体的教学指导,详细记录笔记。

通过培训,让老师们对部编教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我们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了更新。大家体会到了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编写意图,教材的改编更加突出了德育为本,能力为重,提升素养,培养孩子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法治教育与德育相结合,注重以法治精神和法律规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良法、善治、传导正确的价值导向,让学生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蕴,牢固树立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尊崇公序良俗,实现法治育人的功能,引导学生成事先成人。

培训会中专家详细讲解了《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段的编写思路,“创新性的生活”的核心教育主题重在引导学生有不断改进与创新生活的热情与追求,养成一种积极主动的生活意识,创新意识无处不在,无事不有,融合于日常生活之中的。循着学生生活的细节,《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聚焦四个主题,日常生活、游戏、环保、学习,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细节入手,在具体的生活中进行创新尝试,培育全方位的创新意识,以实现在生活的创新中成就人的成长。

这次培训,给我们提供一个新式的学习的平台,是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这次的培训,我们受益匪浅,培训会后我们要把自己所听、所学认真地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理解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更好地服务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给学生奉上更加精彩的道德与法治课,为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合格学生而努力奋斗!

一天的培训快要结束了。在这短暂的一天时间里,老师们在专家的指导下对二年级下册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更新的认识。对本册的四个教育主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答疑解惑环节,更是为老师们解答了教学中的疑惑,寻找到了更好的教学方法。

会后,广大教师积极分享了自己的培训心得,大家收获满满。

第二篇:参加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

参加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培训的心得体会

新迎三小

朱萍

2017年7月12日,我参加了盘龙区教科中心组织的人教版《道德与法治》的教材培训,上午聆听了专家朱永江关于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课改背景,下午教研员王柱老师具体对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析。专家的培训讲座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从她的身上,透出一种知识的力量,教育艺术的魅力。通过培训,使参与者对今后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有了全新的感悟。下面我就下面我主要就三个方面和各位老师做以下交流:

一、《道德与法治》的教材改变

从最早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到今天的《道德与法制》,可以看出教材的编写将政治内容淡化,强调道德,社会的核心理念就是让道德回归生活。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让儿童在经历幼儿园到小学过程中,认同自己,尊重他人(重点强调在家庭和个人领域)。

二、《道德与法制》的教材特点

两位老师都分析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特点,让我们对课程标准及教材把握更准确。新教材的突出特点:

1、体现了学生喜欢,图文并茂,抽象问题直观形象表达的卡通版面。

2、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3、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教材的特色:

一是坚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关注儿童的经验,激发学习兴趣,贴近儿童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低年级教材适当采用儿童绘本的形式,引引导儿童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

二是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合理布局,整体安排,在开发教育资源、丰富德育内涵、改进道德与法治融入方式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所采用的“内隐”与“外显”相结合的融入方式,真实自然。

三是研究并遵循儿童道德自主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通过设计,给儿童留下自主思考的学习空间,较好地处理了道德认知必要合理的传授与道德能力自主建构之间的关系,促进儿童在自主学习中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治意识。

四是针对儿童探究精神不足的现实,在全面体现课程核心理念和目标的同时,突出了“乐于探究”的要求,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些较有特色的活动,引导儿童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努力培养儿童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上专家给出了学生观、教师观、教材观三观并存的建议,学生观重点突出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差异,允许多样。教师观中强调了教师的三个角色扮演即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学目标的制定可因地制宜,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室,它还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而且体现课前、课中、课后、校内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教学材料的主要源泉来自儿童的现实生活,因而取舍材料均要以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与儿童生活紧密相关、切实需要的内容,以确保内容生活化,绝不再是以本为本。在这次学习中,据朱老师介绍新教材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更进一步强调了目前我们国家倡导依法治国,法律的意识应该从小就扎根在少年儿童的心中,同时教材所涉及的法律知识,都是适合青少年儿童成长发育的基本知识,也是法律最基本的内容,“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两大内容。更加注重与孩子的沟通能力,同时也赋予老师跟孩子之间更多的互动。而王柱老师的教学建议又把原本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具体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使每个课时都充满了灵动的气息。

通过本次培训我觉得以后的品德课再也不能上成语文课了。在今后的教学实施中,我将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联系班级孩子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的新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基底,使教学更加精彩。

第三篇:统编教材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

统编教材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走向文明 1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1科技带给我们什么反思:

在《科技带给我们什么》一课,在教育学生懂得科学技术给社会带来巨大进步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在课外组织“身边科学的利与弊”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搜集生活材料和辩论生活话题的形式,进一步深化认识,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可以根据城乡特点,由学生民主确定他们感兴趣的辩题,如:电脑的利与弊、化肥的功和过等等;然后发动学生分正反两组分别搜集相关资料和辩论依据、研讨辩论方案的技巧;再在让学生充分阐述观点、呈现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形成共识:科学技术有利有弊,关键在于如何正确科学地使用和利用;最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就如何“正确利用科学”发表见解。通过在实践中搜集和拓展生活材料,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崇尚科学精神,懂得趋利避害,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的道德行为。生活材料进课堂,是充实课堂、活跃气氛、提高教学效益的终南捷径。但是,引用材料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在于借助材料阐明事理,冶情励志,达成教学目标。如何引用材料,如何用好材料,对品德课的教学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是一个值得思考、值得探索、值得参与实践的问题。社会文明大家谈

谈到“社会文明”四个字,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一些社会上的不文明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人的素质问题,一个人的素质应当从小培养,我们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教育,如:尊老爱幼、讲究卫生、爱护公物等。但现在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些。本册教材中设计了这样几个活动: 活动一:社会小调查 活动二:小事中的文明 活动三:“一米线”告诉我

活动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活动五:我眼中的社会文明

在活动一中,我把小调查直接改成了交流,因为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学生很容易举出例子,然后再统计一下“自己最讨厌的行为”,并说出原因。在模拟演示时可以让学生互换角色,从内心感受不文明现象的可耻之处。

“天安门广场的口香糖”中除了应该引导学生进行书中设计的讨论外,还设计了一个“动脑筋”问题,“如果你是环保工作人员,有什么比罚款或立标语牌更好的办法吗?”这样的问题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深入思考,从人文的角度看待问题,提示“纽约市地铁车站的口香糖处理办法” “生活中的一米线”活动同上,“既然人们普遍忽视一米线,你有社么好办法?”思考问题比刻板的教条要更有效果。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

通过多种形式的调查活动,培养了孩子们实践和探讨的能力,同时,对课程的内容有一定的拓展。通过设计实践活动的环节,例如:让孩子们合作设计自己喜爱的,而且健康有益的游戏,起到引导他们的行为,让他们获得真正的体验。

结合语文阅读教学教学,引导孩子们该阅读什么,如何阅读,做到与其他学科纵向联系,也恰到好处,从而,深层次的明白,“阅读,也是一种休闲。学会拒绝

这堂课的设计我力图将生活和课堂打通,所以,我让学生走向社会,到生活中去了解吸毒危害,让生活为课堂教学服务。在课堂上,各小组通过交流、讨论并派代表把调查的过程、收集的资料及自己的感受介绍给同学,孩子们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富有感情地介绍了关于毒品危害的方方面面的资料,具体而全面地展示了毒品对人们的危害,孩子们的感受是深刻的。而后,我又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学习收获,告诫人们时刻提高警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这样课内与课外有机融合,就扩大了课堂的教学空间,使教学向社会延伸。使课堂教学的终点不是在下课铃响的那一刹那,而是真正延伸到学生的生活里、生命里,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服务。

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1 不能忘记的屈辱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一、科学确定教学目标,恰当划分课时任务。

目标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方向,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恰当划分课时任务是实现教学实效性的基础和保证。《不能忘记的屈辱》这一教学主题,由三个话题组成:①破碎的山河、②被掠走的中国国宝、③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前两个话题涉及中国近代史,后一个话题涉及中国现代史。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编者的意图,根据学生对历史的知晓程度和教材所提供的信息,我将“破碎的山河”“被掠走的中国国宝”确定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我认为,这样确定,能使教学落到实处。理由有二:一是符合学生的学情。小学生对远离现实生活的历史比较陌生。那段屈辱的岁月里,纷繁的史实,复杂的背景需要学生初步知晓、感悟。如果将“破碎的山河”“被掠走的中国国宝” “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这三个内容安排在一课时里,就不可避免地造成面面俱到、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情形。学生对屈辱的史实认识就不会清楚,感悟就不会深刻,更不会有“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真情实感。这样,也就降低了教学的实效性,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就很难达成。

二是重点突出,扎实基础。将“山河破碎”“被掠走的中国国宝”安排为一课时,教师就能根据课时任务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一步一步地由浅入深地、比较充分地知晓在清朝末期祖国山河被割让、被租借、被瓜分,国宝被掠夺的史事,感受祖国领土主权丧失,山河破碎、国宝被掠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与屈辱。从而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避免由于教学内容过多过繁造成教学的假大空现象。

二、关注学生现实生活,远近结合感知历史。

一是从香港、澳门的回归到观看我国1985年的祖国版图,从了解香港离开祖国怀抱的缘由到祖国大片河山失去。这种从现实生活入手,由近及远的方法能消除学生对历史的陌生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是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自己的家乡鹤峰,当年参加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陈连升。这样的学习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增强了教学的真实感。

三、深入学生情感世界,在感动中激情导行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感情可以在某种特定场合中被激发出来,这就是“触景生情”。教师可在课件中创设出和谐的、动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情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进入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教学中,课件播放一段图片资料,展示祖国古代历史上的辉煌成就,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再播放英法联军掠夺圆明园的影片,接展示圆明园被毁后的废墟场景,学生在观看中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悲壮、凄凉之感,此时学生内心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被激发出来了,他们咬牙切齿,真想扑上前去和英法联军拼命,保护祖国的大好河山。这样,使理中有情、情中有理,所明之理融入了学生的真情实感,更具有感召力和说服力。也只有在这种情理交融的氛围中学生的思考才是触及灵魂的,品德与社会课对学生行为的引导才会是水到渠成。

四、多渠道扩展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应局限在教材,也不应受拘于教材。《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往长期的灌输式学习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自然也就窒息了人的创造性。在本堂课中,我通过电影录像、课件、书刊报纸等向学生传达了多方面的信息。使学生所接受的信息远非书上所具有的。同时他们所发表的看法、观点所支撑的材料,远非教科书所能匹敌的,这应该与他们平时多读书、多接触各类媒体,多留心观察周围现实世界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应该也必须鼓励学生多渠道的获取各种资料,因为那是他们更好、更活地进行学习的基石。收集信息带来的课堂活力,在本课教学中应该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6.通过学习习近平现代中国的一段屈辱的历史,面对外国列强的野蛮行径,学生都感觉非常激愤,带着这样的情绪学生可以很投入的进入本课的学习,即中国人民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根据教材的三个典型历史故事“林则徐与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黄海海战”,来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在阅读时让学生从三个角度来了解当时发生的故事。

1、以林则徐为首的爱国政治家;(读书或举例把自己知道的事情拿出来和同学分享,再结合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

2、饱受战乱之苦的平民百姓;(三元里人民抗英)

3、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将领;(列举中日甲午海战,文字、图片或影象资料,分析李鸿章和清政府的对外政策)

进入抗日战争这一部分涉及到的内容很多,教材中选择了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三个著名战役,“平行关大捷”是中国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次胜利,“台儿庄战役”也取得了重大胜利,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的抗日信心,“百团大战”拉开了中国军队大规模反攻的序幕。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思考三次战役的重要意义,了解由此产生的时局转变。

除了书中的内容,我还让学生列举相关资料,通过列举相关知识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抗日战争。

说出你所知道的抗日英雄; 你知道哪些抗日歌曲;

现在还有哪些地方留有当年的抗日遗址; 你看过哪些抗日题材的影片;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知道一些革命先辈为了探索救国之路所做的尝试和努力,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历史事件和涌现的英雄人物,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第一部分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孙中山与辛亥革命。课堂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问题与思考:

一、洋务运动:

1、分析主张洋务运动的都是什么人;

2、他们的主张是否合理;

3、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二、戊戌变法:

1、主张变法的都是什么人;

2、读教材中表格里的变法主张,你认为是否合理;

3、变法为什么没有成功;

三、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1、找出孙中山和革命人士的主张;

2、说出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

3、分析辛亥革命不彻底带来的后果;

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 1 站起来的中国人

反思

北京申奥成功,不仅向世人证明了中国体育的实力和在世界的影响力,也反映了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被人歧视,任人欺凌的弱国。

一、从“东亚病夫”到相约2008:

1、从中国两次申办奥运会中看到的。(1)历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状况;

(2)1993年中国申办奥运会的失败及原因;(3)2001年申办奥运会成功及原因分析;

2、中国参加历次奥运会的成果。(1)晚清;“田径”

(2)民国;1932 1936 1948 “鸭蛋冠军”和“东亚病夫”的来历(3)1952 1984年至今(4)2004年雅典奥运会

二、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1、两张照片的对比;

(1)2001年10月21日 上海 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

2、各种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

(1)中国1971年参加联合国并任常任理事国(2)亚洲论坛 2001年加入WTO

(3)2010年上海申办世界博览会成功日益富强的祖国告别贫困奔小康

反思

这节课是我在品德教学探索之路上的尝试。因为对象是乡村孩子,他们的认知面比较窄,但是,我力求在本课中有所突破:

一、资源整合,刺激学生与文本对话,感受“屈辱”与“自豪”。

我运用激情的图片燃起学生的热情,让学生感受申奥成功的喜悦,从而情感萌动。当萌动喜悦情感的学生自主汇报旧中国国力衰败而被讥笑为“东亚病夫”的资料时,一喜一怒的对比让学生进入一种体验学习的境界。让学生感受申奥成功喜悦的同时,又让他们了解中华民族曾遭受过的屈辱,理解和感受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不屈不挠的抗争及奋斗精神。让学生通过对教材中提供的各种材料和图表的分析、比较和研究,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来进行探究学习,获得对问题的综合认知和感受。通过新旧社会的鲜明对比,让他们切身去感受中国人从“东亚病夫”到今天当家作主的过程,点燃孩子体验的情感火花,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只有新中国才能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从自豪感中提高道德认知,在道德认知的基础上增强爱国道德情感,并在生活实践中体现道德情感。力求使扎根在 “生活体验” 沃土中的自豪情感萌发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永在学生身上结出美丽的爱国之花!只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人才能真正的站立起来。

二、以合作为本,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道德情感。

我在教学中采取说唱结合来体现教学效果。在这个环节上,我让学生拨动“体育强国”情感之弦,让学生从旧中国国力衰败而被讥笑为“东亚病夫”的耻辱感中走出来。通过展示奥运会运动员获奖的图片,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师生同处在这激昂的氛围中,学生就会从中领悟和把握品德知识,感悟其中的道理。新中国的崛起使这自豪感的正确道德情感就进入学生的心灵。以唱促情,激起自豪情感。同时也让他们自由地发挥,切身去感受这种自豪——1984年的奥运会上,射击运动员许海峰用清脆的枪声获得了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的第一块金牌。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人民站立起来的自豪感。从中国人被人讥笑为“东亚病夫”到申奥成功,使学生感受到中国的国力和国际地位正在不断提高和增强;又从“零”到“零”的突破这比较中,感受到祖国的国际地位在日益增强,中国的体育事业日趋腾飞,意味中国人真正站立起来了。缺憾之处:

1.因为教学设备不齐全, 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还不够大,有些环节也不够扎实,学生感受道德情感还不够。

2.教师体现了个性风采,但主导作用有些过头,应留给学生更多揣摩、感悟的空间和时间。

3、学生在参与活动时稍稍有些乱,特别是在一边唱歌一边显示图片的时候,显得拥挤、混乱。不过,我想这些乱糟糟的、各自不一的动作还是存在着求异性,值得我们继续探讨。打开国门 走向世界

反思

充分的教学准备为上好这节课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学生通过采访,调查,收集到了大量的信息,在这过程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知识。

小组交流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它即弥补了准备时的漏洞,又奠基了课堂展示这个环节。1.《告别贫困奔小康》这个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对过去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有了更多的了解,但如今的孩子已经很难体会饥饿、灾荒给人带来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压力了。

2.结尾处的感情升华还不够到位。

3.教学语言略显随意。

4.教师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这一点上还是很成功,有很多学生拿出自己家的票证和新旧照片对比,给他们的触动很大。

教师大胆地讲出了自己的经历,使学生的心灵顿时受到感染,这使教学的目的得到了落实,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气氛达到了课堂教学的高朝。

第四单元漫游世界 1 到周边去看看 2 环球旅行去 3 文化采风

第四篇:统编教材网络培训会小学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统编教材网络培训会

小学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2018年9月11日,我有幸参加了统编《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培训活动。培训中,我在陶元红老师和章乐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知道了新教材的编列目的、内容的设计

培训中,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

通过老师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课堂的宝贵经验。

第五篇:参加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

参加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培训的心得体会

楼梯寨小学 陆子艳

2018年9月7日,我参加了麻栗坡县教育局组织的教师培训会,人教版《道德与法治》的教材培训,上午第一节课聆听了麻栗坡县一小专家时昌梅老师关于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介绍,第二节县二小易华老师具体讲解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下午第一节课县一小专家鲍清兰老师对三年级上册教材介绍,第二节盘龙小学廖诗玲老师,讲解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与解读,专家的培训讲座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从她的身上,透出一种知识的力量,教育艺术的魅力。通过培训,使参与者对今后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有了全新的感悟。下面我就下面我主要就三个方面和各位老师做以下交流:

一、《道德与法治》的教材改变

从最早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到今天的《道德与法制》,可以看出教材的编写将政治内容淡化,强调道德,社会的核心理念就是让道德回归生活。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让儿童在经历幼儿园到小学过程中,认同自己,尊重他人(重点强调在家庭和个人领域)。

二、《道德与法制》的教材特点

两位老师都分析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特点,让我们对课程标准及教材把握更准确。新教材的突出特点:

1、体现了学生喜欢,图文并茂,抽象问题直观形象表达的卡通版面。

2、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3、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教材的特色: 一是坚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关注儿童的经验,激发学习兴趣,贴近儿童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低年级教材适当采用儿童绘本的形式,引引导儿童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

二是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合理布局,整体安排,在开发教育资源、丰富德育内涵、改进道德与法治融入方式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所采用的“内隐”与“外显”相结合的融入方式,真实自然。

三是研究并遵循儿童道德自主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通过设计,给儿童留下自主思考的学习空间,较好地处理了道德认知必要合理的传授与道德能力自主建构之间的关系,促进儿童在自主学习中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治意识。

四是针对儿童探究精神不足的现实,在全面体现课程核心理念和目标的同时,突出了“乐于探究”的要求,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些较有特色的活动,引导儿童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努力培养儿童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上专家给出了学生观、教师观、教材观三观并存的建议,学生观重点突出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差异,允许多样。教师观中强调了教师的三个角色扮演即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学目标的制定可因地制宜,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室,它还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而且体现课前、课中、课后、校内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教学材料的主要源泉来自儿童的现实生活,因而取舍材料均要以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与儿童生活紧密相关、切实需要的内容,以确保内容生活化,绝不再是以本为本。

在这次学习中,据朱老师介绍新教材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更进一步强调了目前我们国家倡导依法治国,法律的意识应该从小就扎根在少年儿童的心中,同时教材所涉及的法律知识,都是适合青少年儿童成长发育的基本知识,也是法律最基本的内容,“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两大内容。更加注重与孩子的沟通能力,同时也赋予老师跟孩子之间更多的互动。而王柱老师的教学建议又把原本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具体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使每个课时都充满了灵动的气息。

通过本次培训我觉得以后的品德课再也不能上成语文课了。在今后的教学实施中,我将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联系班级孩子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的新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基底,使教学更加精彩。

下载2018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美篇串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美篇串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编教材学习心得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编教材学习心得 一年级是孩子学校生活的开始,由此,学生的整体生活空间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原来的以家庭和社区(周边邻里)为主,转变为学校、家庭、邻里。学校生活空......

    八年级下《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培训心得(韩力)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法律专册培训心得 石泉三中韩力 2018年3月13日我参加了“石泉县2018春季义务教育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网络培训,聆听专家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最终五篇)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和设计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人,多数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很感兴趣。由......

    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总结

    小学道德与法治 教材培训 心 得 体 会故县镇郭村中心小学 李春丽 2016.10.18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16年10月17日,灵宝市教体局在灵宝市第五小学组织全市各校教......

    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总结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红河小学 曾玲玉 2016年10月17日我参加了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网络培训。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获颇......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教材解析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解析 教材的基本结构 1. 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上下册各设计了4个专题。每个专题下4课,每册共16课,基本上可以按照一周一课的进度安排。 上册: 1. 我......

    2019-2020新部编(统编教材)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2019-2020新部编(统编教材)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

    2019年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精选合集)

    2019年秋期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安排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