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留守儿童”,创建农村教育美好的春天

时间:2019-05-12 12:31: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注“留守儿童”,创建农村教育美好的春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注“留守儿童”,创建农村教育美好的春天》。

第一篇:关注“留守儿童”,创建农村教育美好的春天

关注“留守儿童”,创建农村教育美好的春天

贵州省修文县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管理中心

朱绍芳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异越来越明显,农村正面临着沉重的社会压力和经济压力,落后的生存条件和经济地位,迫使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摆脱传统的耕种束缚,远离自己的孩子蜂涌到城市务工,以求生存和发展。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绝非偶然地出现了一个在中国城市化进程演变中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

我县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贫困县,大部分农民进入城市打工,受经济、住房、户籍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大多数农民工没有能力将自己的子女带到城市读书,而只能将他们留在农村学习,这些孩子由于缺乏父母的引导、关爱和正确的教育,他们的行为、心理和习惯的畸形发展,让农村学校教育陷入了无奈与困惑之中,留守儿童的教育已成为我县农村学校教育面临的一大课题。留守儿童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村学校德育教育的成败。

我县中小学共137所,其中县直中小学6所,农村中小学131所,农村中小学占全县中小学的95.6%,从比例上可以看出农村学校在我县所有学校中占有的比重之大,农村学生人数同样也占全县中小学生人数的95%以上,在这95%以上的农村学生中,留守儿童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今年,我县承担了市级课题《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策研究》的研究工作,在对我县三个乡镇的4所中学和29所小学(含乡镇中心小学和村级小学)一至九年级学生人数的调查统计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所占比例让人惊讶。这里列举一组2003年到2005年的数据:

学校2003—2005中学留守学生情况统计表

年级

留守学生分布

年份

一年级

二年级

三 年

七年级

八年级

留守学生

总数

2003年

男生

36 30 211

女生

33 60

2004年

男生

58 37 283

女生

37 34

2005年

男生

69 59 370

女生

49 50

学校2003—2005小学留守学生情况统计表

年级

留守学生分布

年份

一年级

年 级

七年级

八年级

留守学生

总数

2003年

男生 31

30 28

305

女生 28 29 29 28 24

2004年

男生 33

30 33 34

306

女生 28 31 28 29 13

2005年

男生 33 33 38 34 34

319

女生 28 31 30 31 13

从以上两个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从2003年到2005年,我县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人数逐年递增,其中大部分留守学生集中在偏远的村级小学。在与学校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这些留守儿童大多数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更严重的是,有超过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生活在一起,他们只能与爷爷、奶奶或外祖父母在一起生活。这些留守儿童因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都面临着很多问题,他们品德的形成、学业的积累与提升、生活的料理完全处于“真空”状态,生理心理发展不健康,与监护人、教师及学生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渐疏远,缺乏亲情、友情和对生活的热情。通过我们深入的调查和了解,发现这些留守儿童兴趣相似、性格孤僻内向、脾气暴躁、态度冷漠、做事拖拉懒散,不能集中精力做好身边的任何一件小事;学习不认真踏实,纪律松散,经常和别人打架,与教师、同学没有亲切的沟通和交流,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一塌糊涂,不听从他人的正确引导和劝阻,逆反心理强,喜欢与人对抗,对于别人的好意劝说,常常置之不理。

“留守儿童”的这些现象,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而且也关系到社会和家庭的稳定和谐发展,影响着我县农村学校教育的整体发展。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在调查中,教师的教育很困惑。首先,家庭教育的重心偏离,重在给予物质满足,而忽视了对孩子们的监管、约束和引导。因大部分留守儿童没有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大多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寄养叔伯亲戚家,或交给老师,有的甚至处于无人管的“流浪儿”状态。不管是隔代监护还是由别人代管,都或多或少的导致留守儿童思想、行为处于游离环境,他们平时的生活似乎无忧无虑,物质生活似乎比较富有,其实他们的心理和生理“营养”却严重不足,再加上长辈的娇惯和不科学的教育方式,他们不但没有把自己的孩子引上正轨,反而误导孩子形成任性、娇气、霸道的性格,不会宽容和忍让。长期“营养不良”和“几不管”,使得他们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过着无所羁绊的生活。

另外,由于父母的外出打工造成农村家庭劳动力不足,留在家庭中的成员每天起早贪黑的劳作,给这些留守儿童“创造”了许多自我“发展”的空间,他们经常上网、交友、逃学乃至犯罪,在频繁发生的那些偷鸡摸狗,抢窃打架治安案件中,留守儿童就占了一定的比例。

其次,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忽略,重教书,轻育人。学校教育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既教给学生丰富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综合技能,同时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可是由于受我国教育体制、社会用人机制及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很多学校打着素质教育的口号,却施行传统的“应试教育”,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因此,学校为了在各类考试中获得理想的分数而疯狂地追求学生的成绩,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对学生思想道德、品格修养的教育,教师的教学重在“解惑”而轻“传道”,这种重心失衡的教育,导致大部分留守儿童缺乏修养,不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没有基本的道德素养,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少年儿童,不懂得与人友好相处,轻则出言不驯,重则大打出手,孤僻、冒险、参与打架斗殴、离家出走,没有道德底线的约束,使少年犯数量逐年增加。

再次,社会大环境教育的冲击。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要、精神享受的同时,又从反面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影视媒介、网吧、大量图片资料中充斥着不少暴力、颓废和低级不健康的色情内容,让缺乏自制力的孩子在无监护人管束的情况下良莠不分,效仿、尝试使他们成为迷途的羔羊。影视媒介特有的声画动态效果,曾一度使留守儿童身陷其中,难以自拔,因成天成夜上网而猝死于网吧、无钱上网而行凶犯罪的例子举不胜举,有多少父母历尽艰辛,在看到自己的孩子堕落而声嘶力竭呼吁求救的场面,让人痛心疾首。

另外,学习是一件需耗费较长时间和较多费用的事情,现在大学的费用又高,且毕业后就业太难,致使许多家长对高一级学校望而止步,只有选择让自己的孩子尽早就业,早早辍学打工挣钱以减轻家庭负担,从而让孩子早早结束学业而断送了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径。

“留守儿童”现象,让我们反思。城乡环境的失调发展,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给农村的教育工作者们留下了诸多的艰辛与无奈,让全社会都来关注留守儿童,精心呵护这个心灵受创的特殊群体。我们渴求家庭教育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在充满爱的家庭教育中健康成长。希望学校设立心理研究和心理辅导机构,给予他们心理辅导,帮助他们疏通心理顽疾。我们呼吁社会大环境的净化,给这些天真无邪的少年儿童多创造纯洁无暇的空间,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困惑与尴尬,让留守儿童沐浴在爱的春风里,健康成长,健全人格、建立自信,创建农村教育美好的春天。

浅议如何对待“留守”学生

[ 作者:朱忠逵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45

更新时间:2006-12-30

文章录入:青腰中学 ]

【字体:

浅议如何对待“留守”学生

青腰中学 朱忠逵

那是一个星期六晚上,有一位好心的老大娘特意跑到学校,找到了我,说:“网吧里有好多学生。”我听了不禁火冒三丈。会同几位同事,直接跑到网吧,推开门一看,好家伙,里面已经人满为患了。大部分都是我们学校的,接下来的自然是“逮捕归案”,然后带到学校进行“审讯”。通过询问,发现他们都是属于父母亲外出打工,而独自一人在家跟着祖父母或者亲戚的留守学生。

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回家,得到的回答都是同是同样的,怕回家,好孤独,没事做。再问他们为什么不留在学校。学校允许留校呀,得到的回答更是异口同声,晚上没电,黑漆漆的,更怕人,好一阵的沉默,双方无言以对,我能说什么?或者能对他们做点什么呢?我感到一阵茫然。

其实,做为留守学生来讲,问题还远远不止这些,他们由于缺少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学习成绩一般较差,而社会诸如网吧、的吧、游戏厅,不良书刊、黄色碟片等污染着孩子幼小的心灵,不少留守学生经常光顾此类场所,所以有的老师把他们当成“包袱”,视为“心病”教育管理方式简单化,粗暴化。导致他们走向另一个极端。那么面对他们,学校和我们的老师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

1.要注意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对他们的学习和德育教育要特别关爱,解决他们成长中遇到的困难,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

2.建立“留守学生”档案,配备“代理家长”,设置“亲情电话”。使“留守儿童”在学习之余。能得到生活的温暖。

3.加强周末的管理与服务,对照档案与其代理监护人取得联系,不能放任他们在外面胡混。对留在学校过周末的学生要给他们安排一些有益的活动,比如,开放多媒体教室,让他们看一看电视等等。

记得著名作家左拉曾说:“爱是不会老的,它留着的是永恒的火焰与不灭的光辉,世界的存在就以它为养料。”一次真爱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被真爱温暖过的心,也一定会把真爱永久种植在灵魂里。让我们每一个人用真诚的心对待留守儿童!

关注农村留守学生教育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一个不起眼但又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关注农村留守群体——留守老人,留守妻子,留守孩子。作为一名基础教育的管理者,我们在抓好学校方方面面工作的同时,应注重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因为它涉及一代农村未成年儿童健康成长、农村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事。结合近年来的实践,谈一些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一、现状及教育缺失

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范围内的人口流动和迁移日益频繁,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力背村离乡涌向城市,一大批未成年子女因父母双亲或单亲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其中绝大多数被寄托在爷爷奶奶家、外公外婆家,少数寄托在远亲近邻家,有的甚至独守空房支撑门户,与留守老人、留守妻子共同组成一个特殊的农村留守群体。就我们学校而言,最保守的调查测算留守学生已达到14.6%。这些孩子一般比较聪明,但学习成绩、行为品德随思想波动变化比较大,其中相当一部分留守学生成为“两有生”,留守学生为教育带来三大难点:

1、家庭教育苍白无力。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他们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便受托监管,监管者本身受教育程度有限,还要参加生产劳动,有的要同时监管几个家庭的孩子,可谓身心疲惫,力不从心,更有甚者对孩子过分溺爱或放任自流,特别是亲属代管,往往充满顾虑,深不是,浅不是,无从下手,因而只顾吃、穿,而不管学习和思想教育,从而导致一些留守学生生活散慢,纪律观念淡薄,学习、生活习惯差,情绪低落且波动大,自我封闭,爱撒谎;花钱大手大脚,脾气暴躁,性格孤僻,嫉妒心强,自卑感重;时有旷课逃学现象发生。

2、学校教育孤立无援。由于留守学生的父母外出,往往长辈或代管者监管不力或管理失控,因此这些学生在学校出现问题时,学校难以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因而无法形成教育合力,加上农村现在本身就没有什么人在家里,社会教育这个网络是比较疏漏的,只是学校单方孤军奋战。管理要求过严时,很容易与学生产生对立,也很容易导致他们逃学和辍学。2005年,我校有一个学生叫陈火友,父母双方在外打工多年,从未回过家,因在校不遵守纪律,与同学打架,顶撞老师,经常上网进游戏厅,班主任老师进行家访时,其祖母反而老泪纵横地向老师诉苦,要求老师帮她加强教育。

3、违法犯罪与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留守学生不能很好地受到家庭教育,甚至脱离学校的监管,加之受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贪图享受、自由散慢,逐渐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况且,他们当中很大一部分人,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在这个人生重要的成长过程中,如果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应有的家庭关爱,再加上受到校外现代媒体如网吧、游戏机室、成人娱乐场所等社会不良信息的影响,极少数人将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还有一些犯罪分子以小恩小惠引诱他们犯罪,更有犯罪分子乘虚而入施以暴力,尤其是留守学生中的未成年少女,极容易成为性侵害的直接目标。一旦受到伤害,由于各方监管都不能及时到位,受害人往往维权艰难。

二、教育对策初探

1、发挥主导作用,中小学无缝连接。关注留守学生,学校应义不容辞地发挥主导作用。平等对待留守学生,在学习上给予他们的更多的鼓励,在生活中给他们以更多的关爱。不少留守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身上的毛病会变本加厉地滋长,等到初中阶段再开始转化就非常困难。因此,从发现有问题的那天起,就要建立个案,中小学间必须做好转化的交接工作,加强工作的连续性和针对性。

2、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的便利条件,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在校表现,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暑假,促成家长安排孩子去城市与父母团聚,了解城市的发展,开阔孩子的视野;春节或农忙时,建议家长尽量回家与子女团圆,让他们享受家的温暖;平时,要求家长多与孩子交流沟通,从而形成一股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

3、教师自身多关爱。作为教师切忌因为留守学生缺少监护,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差就歧视他们或放任不管,应千方百计从情感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不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从细微之处做起,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我校有位老师叫方真珍,今年5月已经退休,多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关爱学生和感化学生方面很有一套。临退休前,连续两年担任慢班班主任工作,在转化“两有生”、“三有生”和留守学生方面,她细心观察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关注每位学生的言行举止,总是给他们以鼓励,给他们以希望,用自己的行、心、情去感化他们,学生特别乐于接受,效果非常好。今年元旦,班上一位学生给她写了长长的一封信,信中有这样一段:“我好比一个溺水者,老师您的安慰鼓励是我的救生圈,不仅救我脱离危险水域,更挽救了一颗失望的心。现在的我不再忧虑与自卑,努力学习就一定有希望,即使中考名落孙山,但我的心仍高高在上,继续努力学习,因为我对未来充满希望”。

4、充分发挥学校团队组织的教育带动作用。学校团队组织应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引导他们自觉与不良现象作斗争,努力融入到学校这个大家庭之中。

5、充分利用社会力量,积极配合社区参与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争取各级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的支持,配合各相关部门依法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室等经营场所的管理力度,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游戏室、录像厅等不良场所。努力形成学校、社区、家庭与政府齐抓共管的局面,把关爱留守学生的工作持续、扎实地开展下去 农村留守儿童____一个沉重的话题 作者: dgy63

发表日期: 2007-10-29 10:04 点击数: 43

随着打工潮流的兴起,我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就有一大批农村的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城市中不断增加的流动儿童,特别是农村的留守儿童等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和媒体关注的大事之一。.“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母的爱,我很孤单!”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出自一个正在上小学或者中学的孩子口中.这些话让我们感到很心酸,一个孩子,那么深刻地说出“孤单”这个词语!可想而知他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度过这个关键的小学、中学时代的,又是如何带着这空虚的心灵度过了那艰难的求学岁月啊!

如今,几十万打工者已涌向南方,希望在那片热土上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他们背井离乡的目的就是要让留守在家的老人还孩子生活幸福,无忧无虑,但是,守候在故土的老人和孩子真的能快乐幸福吗?那些孩子多与其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有的和亲戚或邻居生活在一起,甚至有少数孩子自己独立生活。周末还要回家升火做饭,看管弟妹,做必需的家务等等。这些孩子大多在十至十七岁之间,正是他们的教育、性格、心理成型的关键时刻,但是,因缺少足够的母爱和父爱,有的孩子性格内向,脾气暴躁,有的迷恋网吧,不能自拔,渐渐走向一个与人性相反的极端。

这些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亲情缺失的状态下,父母成了他们最亲近的陌生人,有的还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比如孤僻、冷漠等。由祖辈隔代扶养,造成了许多问题,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出现下降,厌学、逃学、辍学现象时有发生,生活习惯和性格养成也越来越差。有的甚至被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青年引诱去干一些违法犯罪的事,从此走上了邪路的也不是绝无仅有,他们成了许多学校和老师十分头痛的“问题学生”。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们也有他们的苦衷,他们不是不愿把孩子带在身边,或者留在家中照顾孩子,他们要靠打工来养家糊口,生存才是第一位的。不然他们的孩子就读不起书上不起学。

小明是一个初二的学生,从八岁起,他就和年迈的爷爷生活,父母双双在广东打工,每年只有寄钱时才有几次电话,明明一边上学,一边帮爷爷干家务,周末回家还要将水缸的饮用水担满,不然爷爷就无法生活,家里农忙时还要请假几天或一周去抢收抢种,平时上课无精打采,只要一看见下雨或烈日暴晒的天气,小明就看着窗外发呆,细心的同学一问,明明就说担心家里晾晒的小麦无人收取,或担心地里的幼苗被烈日烤焦等等。去年,相依为命的爷爷因脑溢血突然离开人世,小明一下子蒙了,不知怎么办,父亲几天后从广东回家,简单处理完老人的后事,留下数百元钱就走了,可怜的孩子守着那一堆银子哭得死去活来。这就是一个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

在农村中小学里面,大多数孩子的父母都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外出打工。而这些孩子们的生存状况实在令人堪忧,值得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因为,这已经不仅是某个家庭、某个地区的问题了,而是一个全国性的社会问题。这个群体的生存状况如何,谁能说不会影响到祖国的未来,因为他们同样是祖国的未来和花朵。面对这一大批守望在家的心灵慢慢枯萎的孩子,我们教育者应该怎样去引导他们,关怀他们呢?

一、情感培养

教师首先不能歧视他们,要热爱和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到班集体和学校的温暖,消除他们自身的胆怯心理,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勇气,使其能主动调节自身的感情和行为,经常找他们谈心,创设良好的谈话情境,课余组织他们多读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课外书报,以陶冶他们的情操,拓展其视野。在班级活动中,要尽可能的发挥他们的优点和特长,让他们感到集生活的乐趣,从而将他们从那种封闭的小天地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从此融入这个大家庭。

二、正面引导

对于那写留守在家的孩子,我们要正面的引导他们,针对他们思想品质方面的偏差,班主任要利用这种方法,注意学生的自卑和自尊交织的心理特点,不要放弃他们,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因势利导,长善救失,坚持多表扬,多鼓励,并经常与他们的家长联系,让外地的亲人协助学校做好留守孩子的思想工作,这样,一条神秘的线拉近了两岸的距离,为了让留守在家的孩子不再孤单,不再顽皮,老师与家长共同携手为他们的成长竭尽全力,那种心灵因碰撞而泛起的浓浓的爱意,让那些长久未得到亲情的留守学生心旷神怡,身心得到阳光的洗礼。

三、社会的关怀

俗话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社会是一个温暖如春的大家庭,我们的社会应为农村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快乐成长的生活环境。相信这种方式一定会受到农村留守儿童和其父母们的欢迎。农村中小学要注重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对他们的学习和德育教育要特别关注,同时有必要对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给他们比其它学生更多的关爱。我们将继续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真正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落到实处。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为他们做点什么,给他们关爱,解决他们成长中遇到的困难,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使他们健康的成长,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确保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因素,不要让他们成为人们心里永远的痛!

记得著名作家左拉曾说:“爱是不会老的,它留着的是永恒的火焰与不灭的光辉,世界的存在就以它为养料。”一次真爱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被真爱温暖过的心,也一定会把真爱永久种植在灵魂里。让我们每一个人用真诚的心对待留守儿童!

试论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威远县镇西镇初级中学校

罗志忠

[摘 要] 随着农民进城打工的潮流,在农村出现了特殊的群体——留守孩,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导致“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情感缺失、行为偏差等心理问题。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心理教育,预防“留守学生”的各种心理疾病的产生,成为家庭、学校、教育部门、社会的共同责任。

[关键词] 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随着农民进城打工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于是,在农村便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留守孩”。“留守孩”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而留守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流动的产物。这种不可遏止的外出务工潮造成农村许多孩子短期或长期失去了直接监护人,形成诸多事实上的“单亲家庭”或“隔代教育”现象。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定时期的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这对留守学生教育、心理发展等都会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那么,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现状如何?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又将如何教育他们呢?

一、调查分析

我校是农村的一所镇初级中学校。全校1164名学生中,父母双方都外出的学生就有201人,占全校学生数的17.3%。其中有112名学生与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占55.7%。孩子的寄居生活在三年以上的占70%,有的甚至长达10年以上。为了摸清这些“留守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我对初

一、初二年级的136名“留守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与学生心理健康有关的几组数据。

①85.4%的学生承认跟代理监护人顶嘴,理由主要有代理监护人唠叨和不被代理监护人理解,二项合计占71%。

②72%的“留守学生”在心烦时不向代理监护人诉说,选择藏在心里,或偷偷哭一场。

③超过93%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寄居家庭里生活感到很孤独。

④87%的学生承认曾经说过谎。

二、“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1、性格缺陷。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家庭教育重于学校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下一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情感的培养与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烦恼与冲突需要倾诉的对象,需要有人能够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而由于留守学生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经商,与留守儿童联系较少,有的甚至多年未与孩子谋面,很难与子女交流,使有些孩子产生孤独、寂寞、胆怯心理,形成孤僻性格;而作为监护人的祖辈或亲戚通常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又助长了其自私任性、蛮横霸道、心理逆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2、情感缺失。依恋关系是孩子身心健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基础,依恋关系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对社会安全、信任的基本态度,但留守小孩与父母间依恋关系的正常发展过程被中断。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从事的多是体力活或小生意,收入微薄,生活艰苦,劳动强度高,空闲时间少,因而回家频度极低,与留守子女联系少,有的父母与孩子之间两星期通一次电话;有的一年见到一两次,有的甚至3、5年都没有见面,当孩子想找父母的时候找不到或者碍于经济的考虑拼命克制,使许多留守孩子多数时候只能独自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留守学生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导致孩子对社会的安全感、信任感无法建立。

3、行为偏差。儿童一般由祖父母或亲戚监护,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使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形成行为偏差。

4、学习困难。外出务工潮使农村许多孩子失去了直接监护人,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位,如果只有父母一方在外打工,另一方在家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没有时间去关心孩子的学习,也很少对孩子提供个性化的、针对性强的辅导,一旦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了问题,也无法给其释疑解难;如果父母均外出打工,小孩是隔代监护的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因年老体弱或文化水平较低,根本无法担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如果孩子交由亲戚代为照顾的,叔叔阿姨往往不愿多加管束,管太多又怕父母回来后埋怨,还不如放任,只要不出大的乱子,他们就算完成任务,也不会在孩子的学习上多下工夫,比较缺乏责任感。因此,“留守学生”的学习教育,一般要比正常家庭的孩子的学习教育要差一些,有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学习困难重重。在我调查的76名留守子女中,有45%的学习成绩较差,42%的学习成绩中等偏下、10%的学习成绩较好,仅有3%的学习成绩优秀。学校上学期流失75人,在这些流失学生中间,仅有5%的学生是因家庭经济原因而辍学的,“留守族”占了很大的比例

5、价值错位。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外出务工的父母使家庭经济状况相对改善,部分外出打工者急切致富的心态迅速膨胀,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是有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一部分留守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认为读书无用,自己父母也没读什么书,同样天南地北挣钱,部分学生开始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热衷于吃喝玩乐,在学习中往往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精神,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产生了“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使孩子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

6、心理障碍。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产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在心里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这时他们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需要正确的引导。但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农村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不可能有专门的心理教师开设心理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这些都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社交恐惧等。

三、“留守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社会因素:这是“留守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

①社会发展的影响

“留守学生”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频繁流动,特别是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或南下沿海打工赚钱,将年迈的双亲和幼子留在家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留守学生群体。

② 现代传媒和新型娱乐方式的影响

现代传媒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可以说无孔不入,以致少数庸俗和低级趣味的作品很容易影响到不设防的孩子们。另外,由于农村孩子缺少公关活动的场所及设施,他们既没有少年宫也没有儿童活动中心,只有电子游戏机房是向他们开放的,流连在游戏机房就成了部分孩子课余的主要生活方式。

③ 校外同龄人的影响

初中生,特别是初中二、三年级学生的行动能力逐渐增强,他们期望和社会接触,而校外正好有这么一批年龄和他们相仿的一群。其实这些人也是刚从学校走出去的,初中毕业,没能考上高中,外出打工年龄较小,在家里不会也不愿种田。总之,他们没有正儿八经的事可以做,三五成群,四处游荡就是他们的形象。也有人称这些孩子为三无少年:无学上、无业就、无事做。时间一久,这些人的不良倾向就出现了,或小偷小摸,或寻衅滋事等等。这些已经成为“问题少年”的孩子们又反过来影响那些在校的同龄人,受了影响的学生,成绩和品行都不可避免地下滑,从而在中考的竞争中被淘汰下来,被淘汰下来的这些孩子也成了“三无少年”,进而又影响下一梯级的在校学生,如此往复,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2、家庭因素:这是形成“留守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①“留守学生”长期处在缺乏母爱、父爱的环境中成长,即使有一方父亲或母亲在家,但是农活、家务相对于两人在家时也一定会更多更忙,根本无暇顾及孩子,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也很少发现,即使发现也难有很多时间去沟通、去教育,促进孩子改正。

②父母同时在外打工的孩子,绝大部分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婆外公来照顾,祖孙辈的年龄相差悬殊,孩子与祖辈之间不易沟通,再加上祖辈们年老体衰,大多文化知识少甚至是文盲,往往只能照顾孙辈们的生活起居,无法尽到教育责任。③寄住在亲戚家中的,亲戚一般不会像自己的子女那样管束、教导这些留守孩子,他们认为管得太严,小孩子不理解,对待孩子的态度有的迁就放任,有的冷淡粗暴,而这些孩子自己也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

④教育方式存在一定问题。第一,说教多。表现为成天地唠叨。“留守学生”做错事时唠叨,取得成绩时也唠叨。在他们看来,孩子是在一刻不停地提醒下成长起来的。第二,包办代替。许多祖父母、外祖父母出于对孩子的无限关爱,把学习之外的一切杂务都包办下来。“留守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较差。第三,溺爱。对孩子的教育多采取放任态度,有求必应,百依百顺,关爱有余,近于溺爱。第四,专制。代理监护人往往从安全原因出发,对“留守学生”的行为采取简单地限制,“留守学生”自由活动空间很狭窄。父母缺少跟代理监护人或孩子的经常协调沟通。把孩子放在自己的老人或兄弟姊妹处,做父母的比较放心,所以跟家里的联系很少。偶尔打电话来,也无非是对孩子一顿训斥,或以“不听话,回来一顿打”相威胁。

3、学校因素:这是形成“留守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又一原因

①农村学校作为直接面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实施单位,很难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教育,在生活、学习上难以赋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即便是在教师的职权和职能范围内,也往往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教育资源紧缺以及财政投入缺乏激励机制,如乡村教师短缺,有的老师身兼数职,要教授数学、历史、地理等多门课程,非常辛苦,已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关心留守子女。

②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的机制仍在发挥着主导作用,考核学校和教师的主要标准还是入学率一类的硬指标,因此在实践中大行其道的依然是应试教育的那一套做法,反映在教师对待学生的的态度上,就是“带好一个差生,不如培养一个好生”

第二篇: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教育社会实践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教育的社会实践

教育科学系

10级心理咨询

李玉伟

时间又回到了六月份,我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匆忙收拾行李回家。而是默默的回到寝室,准备接下来的社会实践。回到寝室,已经只剩下我一个人了。突然感到一阵心酸,是不是不应该选择离开。但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还是走一步说一步吧。一个人躺在床上,没有回忆,没有思想,没有记忆,只是静静地的等待社会实践的到来。

我们在6月28日开始了社会实践,去的是大榆林小学。在车上我还开玩笑说,我也当老师了,也可以管教一下学生了。但内心还是有一点的紧张。毕竟第一次在讲台上,会有点心跳加速的感觉。我们下车又走了大约几十分钟,我们大家都在抱怨,天这么热,累啊。。但还得持走下去,要不然对不起当老师啊,为人师表呀。到了离学校还有二十米的地方,看到一群小孩跑过来迎接我们,当时我都惊呆了,非常非常的感动,刚才的累都消失了,去哪也没有这么多的孩子亲自出来欢迎啊。心里默默地说,不管再累,在苦。也不会放弃,就冲着他们的热情,与渴望的眼神,我都必须的坚持下去。

这个学校的条件还算可以。有自己的二层教学楼,贴着瓷片。当我们进教室,我们不再这样认为了。教室内的桌子椅子都是非常的旧,而且很多都是坏的。电扇还有一个风叶都已经扭曲了,窗户还是原来的那种,不是现在的大玻璃,推拉的。这样的条件,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地方,实在与现在的经济发展无法比拟。

我们在这的几天,真正的体会到了当老师的不容易。孩子们在这个年龄就是爱玩、爱闹、爱打架。不可避免的。而当老师却要处理它们之间的各种矛盾,各种纠结。在那的第一天,嗓子便哑了,因为他们实在是调皮,声音小了根本管不住他们。也许是我们不太合格吧。教他们的游戏,他们学的非常的快。而且做得也比较好。让他们在这个游戏当中既体验到了快乐,也知道了合作的重要性了。在给他们发奖品的时候,在我们看来都不值钱的东西,在发给他们的时候他们却挣来抢去,生怕自己的少,由于上午的准备不充分,所以只给了获奖的几对人员,而没有获奖的,他们却抱怨没有他们的。而且很不高兴。拿到奖品的却因为有的多有的少而不高兴。说实话,这些东西都不值钱。我们的一顿饭也许就可以给他们发过来一遍。我们看来不好的东西,没有用的东西他们却那样的珍惜。我们大

手花钱的时候,哪考虑过这样的事情。当我们在舒适的环境中上课,却睡觉,玩手机、不好好听课。为什么越是好的我们越不能珍惜。我们没有经历过,却很难学会去珍惜的。他们那么早就面对那样的现实,却没有自暴自弃。仍然快乐的生活着。我们惭愧。

在这几天与他们的生活中,我感受了很多一直没有感受过的东西,农村的留守儿童实在太多,他们无法享受父母的关爱,很小就要学会自己独立的生活。他们的爷爷奶奶无法照顾他们太多。完全寄托在学校的身上。哪里的孩子真的很懂事。在几天结束之后,在和他们在路上交谈,能看到他们对城市学校的向往。我们在去留守儿童的家里探访的时候,也了解了许多。他们这样的生活却没有抱怨。却没有一丝丝的气馁,虽然他们的性格有点内向,却很有礼貌。我们无法把他们与城市的学生相比。城市的条件就比他们优越,但他们却比城市里的孩子更加朴实、善良、纯洁。在城市建立小学花费那么多的同时,为什么不拿出一小部分来看看农村的学校,来改善一下他们的学校。也许这其中的问题有很多,我们作为学生无法去探讨,去说那么多。但国家一直在关注留守儿童,关注农村的教育问题。可有没有人下来好好地视察一下。这样的效果有没有。必须切实把责任落实到个人,资金能够真正的到位。条件才会有改善,否则政策再好,下面的学校还是老样子。

在结束了大榆林小学的实践后,我们到了大杨庄小学,这里的条件我们更加无法想象,校长的办公室和学生的教室一样,都是瓦房,也许有的人还没有见过瓦房是什么样的,但他们却一直在这里上课。他们的桌子椅子都是非常的破,后面的玻璃没有一块完整的。无法想象他们冬天是怎样的。我无法理解,为什么这样的小学没有人来重建一下,他们的周围都是很大的企业

,还有像立白、新飞这样的大厂。按道理来说,这么集中的工业区的学校应该是很好的,可他却与这个工业园格格不入。这么多企业,拿出他们半天的工资就可以让这些学校更好一些,比现在的强许多倍。农村教育问题一直都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但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这次的实践实践不是太长但却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值得深思的东西,只有亲身体会了,我们才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老师这个职业的确很伟大,承受了许多我们不知道的压力,我们曾经经常抱怨老师、感觉老师不好、偏心、太严厉。2

但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就会明白老师的苦衷。那里的教育设施却需要改进,也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帮助与关心,不要把他们置身于经济发展的背后,被人遗弃。我们应该让他们和城市里的孩子们一样,享受同一片蓝天下的教育制度,国家的西部大开发让老师去那里教书育人。但是农村里的老师却不够,条件太差,没有人愿意去那里教学。无人问津。希望我们在发展经济的时候不要忽视教育的重要性。切实履行国家对留守儿童的各项政策。解决他们的上学问题,只有这样才会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希望在今后的发展同时不要忘记还有农村的教育问题,农村致富,国家富强,民富国强。因为国富民强早已不适合这样的一个时代。关注留守儿童,农村教育,从我们每个人的小事做起。

第三篇:关注留守儿童

关注留守儿童

———金鹏留守儿童阳光服务站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老家,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一般指6~16岁)。

我国有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打工者数量还在以每年超过500万的速度增长,他们的子女处在义务教育年龄段的约为2000万,其中超过1000万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他们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教育、生活、心理、安全等突出问题,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刻不容缓。而且关系到新农村的建设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此,2007年7月19日在北京成立了由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全国妇联等12个部门共同组成的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以逐步建立和完善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措施;促进农村留守流动儿童问题的有效解决。作为得胜“金鹏留守儿童阳光服务站”的创办人,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亲身经历了“留守生活”;也亲眼目睹了身边众多留守儿童的艰难困苦以及存在的严重的教育问题,促发我下定了成立留守儿童服务阳光服务站的决心。用我的绵薄之力来尽可能的去解决这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为众多留守儿童创造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同时大学生自主创业也是国家所提倡的。

目前我们的场所是租借的一套250平方米的房屋,其中包括男生寝室、女生寝室、洗浴室、厨房、心理辅导室、教室、活动室等,仅能容纳30位学生。这还不能满足得胜的留守儿童。在管理方面,我们采取组织化、封闭式管理;不断的完善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为学生营造良性竞争环境,激励他们不断超越、不断进步!,我们有信心把金鹏留守儿童阳光服务站打造成全县、全市乃至全省最具规模的留守儿童服务中心。但万事开头难,我们从策划到进入实际准备阶段遇到了很多的困难:

首先,金鹏留守儿童阳光服务站主要由我和我女朋友一起管理,我们在社会经验、管理经验等方面的能力都很欠缺,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以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另外由于刚出社会不久,创业资金更是紧张,全部都是由家里支援的,所以导致了在硬件设施方面还很落后,希望政府由关部门和单位能给予支持和援助。

其次,在我们下乡宣传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家长对“留守儿童”这个概念都很陌生,就算是经过我们的讲解他们也觉得一年花一千多块钱有点不划算,他们对小孩的教育观念还很淡薄,觉得放在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照样也能吃的饱穿的暖。由于这种思维定式给我们的宣传工作带来了很大阻力,所以我们真诚的希望政府在宣传方面能给我们一些舆论支持。

选择大于努力,我坚信天道酬勤!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庞大,但留守儿童服务部门还很少,这是一个政府支持、人民需要的服务机构,我有信心把得胜这个示范点做大、在此基础上把面做广。可以向留守儿童较多的村发展,也可以向其他乡镇发展,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所以的留守儿童都能走进留守儿童阳光服务站,得到更好的照顾和教育。

得胜金鹏留守儿童阳光服务站2009.冬

第四篇:关注留守儿童

请多给我们的留守同学一点关爱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情绪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在我们班,就有半数以上的同学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家外出谋生,大多将他们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年到头与父母也见不上几次。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像我们班一些同学,长期由爷爷奶奶带养,娇生惯养,任性,脾气暴躁,从小养成了很多的坏习惯。由于爷爷奶奶根本无法辅导,学习也跟不上。特别是到了青春期,很多孩子逆反心理很强,上网、打架、旷课这些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做爷爷奶奶的根本无法管到。为此我们恳请社会各界、学校、家庭多给我们的留守同学一些关爱,让他们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特提出了一些建议:

1、社会应多关注留守儿童,每到假期,应支持和赞助留守儿童能去父母生活的地方与其父母亲一起生活。村委也应为留守儿童组织一些假日活动,丰富他们的假日生活。

2、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对全部‘留守儿童’的生活思想、学习和家庭教育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反映其进步与不足的成长记录档案,并实行动态跟踪,根据档案记录情况有效的做好工作。

3、建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热线,通过书信、电话、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与“留守儿童”的家长主动沟通,经常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情况。老师和同学多给留守同学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

4、家长也应多与孩子联系,多同他们谈谈心,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条件允许可常回家看看。

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我们的留守同学吧。多给他们一些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一份温暖与鼓励,相信他们的明天会更好。

[3]

第五篇:关注留守儿童

关注留守儿童,传递爱与温暖

------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报告

前言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的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群体——留守儿童。

十堰是湖北省第四大城市,仅次于武汉、宜昌、襄阳,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上一大中心。“一城两带”计划实施正在助推十堰经济高速发展,主城区将建成三区一中心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北部的汉江生态经济带将成为国家战略生态经济区。南部的竹房城镇带将成为山区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典范。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阜宁县的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十堰市农业基础夯实,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0%以上,在外务工人口增多,势必使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增多。在外务工人员为家乡的经济做出了自身的贡献,却忽视了对子女的关心与呵护,这给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影响。

随着国家与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我们大学生组织这样的一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了解十堰地区群众生活发展状况,与他们进行交流,对党和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了依据,对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一实践活动能够号召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努力吸取各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认清社会使命,明确成才目标,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调查目的:

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及心理状况。通过对留守儿童的调查,得到并分析问题,从而得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提出有利于留守儿童成长的方法。

调查对象:

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监护人、学校领导及老师、村干部

调查形式:

问卷调查、面对面交谈

内容摘要:

如今,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此次三下乡,我们对一个小山村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走访和调查。通过这个调查,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和心理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与关爱。

内容:

一、留守儿童现状

(一)生活状况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还有少部分是和亲人。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大多留守儿童和监护人存在矛盾,且这一部分中一半的人选择闷不吭声。很少有向父母诉苦的。这就直接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严重影响。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很多孩子更愿意与爷爷奶奶生活一起。不难看出,父母给予孩子的爱实在太少了。

(二)学习状况

从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儿童中存在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大多处于中下阶段。这与监护人的文化水平以及管理方法存在直接关系。由于监护人大多是年迈的老人,在学习上根本帮不了孩子。且我们发现,大多数孩子只有在学校的时候能学,回家自觉学习的占少数,有的回家后还要帮助家里干家务。孩子们的学习情况与这些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

(三)心理状况

尤其在面对面交谈过程中,可以看出大多留守儿童的性格是内向、孤僻、倔强的。当我们与之交谈的时候,他们甚至是害怕的。从问卷表可以看出,大多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选择自己解决而不是与家长商量,受了委屈也是闷不吭声,久而久之,也就造成了孩子们的不良心理。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活方面:隔代教育,与父母的亲情缺乏,安全难保障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孩子更愿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可见孩子对父母的生疏。由于很多是隔代教育,这两代人之间也存在很大的沟通问题,有的爷爷奶奶根本管不住孩子。很多孩子的家离学校和远,一旦放学,学校根本确保不了孩子的安全,家里又没有人来接送,造成一部分留守儿童放学后被高年级学生或者社会小青年抢劫甚至殴打,孩子们的安全无法保障。

(二)学习方面:学习习惯不良,成绩不好

由于留守儿童从小缺乏父母管教,造成自理能力相当差。且一部分监护人根本管不住孩子,造成孩子迟到、早退、甚至旷课。这些因素给孩子的学习带来严重影响。

(三)社会关爱不足

家庭温暖的不足给留守儿童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影响,加之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不够,使孩子们只能在自己对生活和社会的理解下去继续,因此带来的种种不良结果也就无可避免了。

实践调查结果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普遍存在,这些留守儿童中单亲在外打工的占34%,双亲在外打工的占65%,1%的留守儿童是因父母离异或只是单亲家庭等其他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85%的农村留守儿童希望与父母一同生活,11%的留守儿童觉得现状很好,6%的留守儿童不知所衷。

对于政府在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80%的群众表示支持,认为其发挥的作用较大,能够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20%的群众认为政府发挥的作用并不是很大,但对其工作表示支持。

实践感想:

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一个多数人能分享改革和发展成果的社会。然而,我国城乡差距较大,随着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诞生了。如何教育好“留守儿童”,使他们在缺少父母亲情的环境中,确保他们健康成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服务于社会而不是危害社会,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在,农村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了,而他们大部分都是因为经济条件紧迫,父

母被迫进城打工。

就这个话题,我们展开了一次调研活动,我们号召周围的同学,组成了小分队,吸取了去年的经验与教训,在活动之前召开多次会议,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做到每一个细节都有专人负责,正因为周密的考虑才使得活动有条不紊的举行!这次活动主要针对了阜宁地区的两个乡镇(阜城镇与益林镇)

活动过程中“想不想爸爸妈妈”这个问题时让我颇有感想,因为大多数儿童的回答都是“不想”。其实,产生这种想法并不为怪,因为有的父母在外打工,连孩子的学习、生活都不管不顾,甚至6年不回家一次!留守儿童感受的只有孤独......随着问题不断的扩大,我们国家也花了很多资金与精力来解决。根据我们的调查阜宁县已经实施了多种方案,比如寄宿制、代理家长制以及留守儿童家长学校等等。其中在沟墩镇就有留守儿童托管所,我们了解到有专门的生活老师照顾孩子们的起居,平时晚上也有专门的辅导老师帮助孩子们的学习!这些都是很让我们钦佩和欣慰的,同时我们了解到当地政府正在研制更全面的方案来关爱留守儿童。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让我重新认识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让我从更深的层次认识了和谐社会,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真的不能浑浑噩噩的混日子,要不断的实践自己,充实自己,做好随时奉献社会的准备!

实践总结: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对“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这一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日益突出,这无疑成为在外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有些儿童也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虽然仅仅是一次暑期社会实践,但是老师和同学们都尤为重视,在实践调查之前,我们就组织多次会议,共同商讨方案。同时还请以往做过类似活动的同学予以介绍,为我们能够顺利开展各项活动做了充足的准备。

在我们与当地政府联系过程中,我们更是受益颇多,我们感受到政府对人民的关怀和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在与留守儿童的接触过程中,我们用心体悟着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轻轻的走进他们的心灵,与他们同悲喜。

通过对益林地区的调查我们总结得出,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实现社会的长足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全国人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着重把握:

一是要更加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正确领导方针、政策,使那些留守儿童能够切实享有各种合法权利。

二是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多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使更多的人意识到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的予以帮助。

三是要全面改善教育体制,提升全民的文化素质水平。

通过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我们全队成员零距离的与农村留守儿童接触,加深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认识,感受到留守儿童的天真、善良、坚强。我们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全队成员还锻炼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了团队精神的塑造培养。最重要的是我们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他们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未来的日子里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贡献力量!

下载关注“留守儿童”,创建农村教育美好的春天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注“留守儿童”,创建农村教育美好的春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注留守儿童

    问题: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我国农村出现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这些留守儿童在......

    关注留守儿童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东洪镇陈庄小学 李肖肖 “我想你,妈妈 想你,在自己睡觉的时候 想你,在自己吃饭的时候 想你,在自己学习的时候„„” 这是一个孩子写给父母的信,这样的孩......

    关注留守儿童

    假期实践报告 ——关注留守儿童关注祖国未来 摘要:全国妇联开展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关爱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会上提到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超过2000万,已占儿童总数20%以上,孩子是祖国的......

    关注留守儿童

    牵手“留守儿童”平安过寒假为了保证学生在假期中的人身安全,让学生度过一个欢乐、愉快、安全的假期。日前xx镇xx小学组织了全校班主任老师,开展了“牵手留守儿童过寒假、走进......

    关注留守儿童

    关注留守儿童——仲秋送温暖 每逢佳节倍思亲,正值仲秋佳节来临之际,富官庄镇何家庄子小学不失时机的在校开展了“关注留守儿童——仲秋送温暖”活动。王德祥校长号召全体教师......

    关注农村教育 关爱留守孩子

    关注农村教育,关爱留守孩子 匡河乡沙畈河小学匡得新方国营一、内容提要 随着社会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许多农民纷纷走出家门,外出务工。农村出现了大量留守孩子的现象。也随之......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拯救孩子的心灵 作为一种社会事实的“留守儿童”,随着“打工潮”的兴起而开始大规模的出现。留守儿童由于监护人的特殊身份,他们之间缺少沟通,造成越来越多的......

    如何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最终定稿)

    如何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宋文平您可知道,在我们的身边,有着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用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担,用稚嫩的心灵迎接生活的风风雨雨!他们,也只不过是一群孩子,一群非常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