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点命题:10.5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时间:2019-05-12 12:11: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辽宁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点命题:10.5班主任与班级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辽宁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点命题:10.5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第一篇:辽宁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点命题:10.5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辽宁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点命题:10.5班主

任与班级管理

相关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2014辽宁教师招聘最新招考资讯

第五节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扮演着多重角色,担负着多种责任,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班主任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主帅,对教育对象个体来说,教师的职能可归结为“灵魂工程师”,但对教育对象群体来说,教师更多的是班集体的缔造者和设计者。

1.班级建设设计的内涵

班级建设的设计是指班主任根据学校的整体办学思想,在主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提出的相对理想的班级模式,包括班级建设的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其中,又以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最为重要。

2.班级建设目标的确立

班级目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班级所期望达到的境界。班级目标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的因素: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学校的培养目标;②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

班级目标对班级建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①有利于获得学生对班级发展的认可与支持;②有利于引导班级发展方向,协调班级成员间的言行;③有利于激发班级成员努力进取的行为动机;④还可作为设计与选择班级活动的依据以及班级实施监督与考评的标准。

(二)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是以班级为单位的,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但良好的班集体不是自发形成的,它依赖于班主任的领导与组织。在班级管理中,特别是在达成班级目标上,班主任的领导才能非常重要。

1.班主任的领导影响力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这些构成了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②班主任的个性条件,构成了班主任的个忡影响力。

班主任实施职权影响力需要依据一定的组织法规和一定的群体规范,包括:①国家的教育法令、学制、教育方针及学校的课程、教学计划、规章制度等;②班级的目标、规范、舆论、纪律、班风等。班主任对班级的领导影响力必须在这一范围内施加,否则班主任的领导合法性与有效性就会受到质疑。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取决于三个方面:①班主任自身对教育工作的情感体验;②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③高度发展的控制自己的能力。

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与个性影响力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同时又是密切相关的。2.班主任的领导方式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的、民主的、放任的。采用权威领导方式的班主任侧重于在领导与服从的关系上实施影响,由教师自身对班级施行无条件的管理,严格监督学生执行教师所提出的要求的过程和结果。采用民主领导方式的班主任比较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在领导班级的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采用放任领导方式的班主任主张对班级管理不要过多干预,以容忍的态度对待班级生活中的冲突,不主张组织班级活动。

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二是“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是目前采用的比较多的一种领导方式,这与我国学校教育对班主任工作考评的标准相关。这种领导方式最大的弊端是对人的因素不够重视,班级工作只见教学不见学生,只看学生的分数不看学生的发展。“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以为,学生对集体的喜爱、期望、归属感、团结性与作业水平及学习成绩有关,因此主张信赖而不是怀疑集体,用集体领导的手段管理班级,将班级作为教育的对象,而不是一对一地去对待每个学生。

(三)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班级是存在于学校之中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教育从本质上说就在于建立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实际联系,以实现个人的社会化。因此,研究班级中的交往行为,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班主任的重要使命之一。

1.班级中学生交往的类型

以交往双方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的不同来区分,班级中的学生交往有学生间的交往、师生间的交往、个体与群体的交往、群体与群体的交往。不同类型的交往对学生的发展有不同的价值。

2.班主任对学生交往的指导

交往是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班主任应悉心研究班级的人际关系,指导学生的交往活动。①要把学生作为交往的主体,研究学生的交往需要及能力的差异性,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周围人,懂得如何避免和解决冲突,建立积极的交往环境。②设计内容充实、频率高的交往结构,即根据班级活动的目的、任务及学生的特点,形成一个相互渗透、交互作用的多渠道、多层次、多维度的交往网络。③要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建立相互间充满信任的关系。

2015年辽宁教师资格考试题库:http://ln.zgjsks.com/html/jszg/kstk/

第二篇:辽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要考点十九:班主任工作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要考点十九:班主任工作

相关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辽宁教师招聘公告信息

【考点1】班主任及其角色

班主任是学校里全面负责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管理者和教育者,是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协调者。他在班级建设中行使着多种职能,扮演着多种角色。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引路人;班主任是学校进行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班主任是各方面教育力量的组织者。

【考点2】班主任的任务和职责

保主任的任务: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康的公民。

班主任的职责: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教育,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教育指导学生参加学校规定的各种劳动,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关心学生的课外生活;进行日常管理;负责联系和组织本班教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互通情况;做好本班学生思想评定和有关奖惩工作;联系本班学生家长,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考点3】班主任的素养

政治思想素质:班主任的政治思想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政治素质是班主任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思想素质是班主任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政治素质一样,是构成班主任政治思想素质的重要因素。

道德素质是社会道德规范内化形成的个体的内在品质,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业务素质就是从事某项特定的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就班主任来说,其业务素质主要包括教学科研业务素质和管理业务素质。

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又包括心理过程的品质和个性品质及广泛的适应性。

【考点4】班主任常规工作

了解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条件。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建立学生档案。建立学生档案是指班主任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掌握的材料进行分析处理,并将整理结果分类存放起来。建立学生档案一般分“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四个环节。

个别教育。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个体,班主任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就必须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

班会活动。班会活动是班主任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是培养良好班集体的重要方法,也是养成学生活动能力的基本途径。

协调教育影响。协调教育影响,班主任要做到以下几点:统一任课教师的影响;统一学校领导的影响;统一班委会的教育影响;统一少先队的影响;统一家庭的教育影响;统一社会的教育影响。

操行评定。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性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

班主任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分为学期计划、月或周计划以及具体的活动计划。

班主任工作总结,是对整个班主任工作过程、状况和结局作出全面的、恰如其分的评估,进行质的评议和量的估计。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两类: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考点5】班主任个别教育工作

先进生工作。先进生是指一个班中思想好、学习好、纪律好、劳动好、身体好的学生。对于先进生教育工作,班主任要做到严格要求,防止自满;不断激励,弥补挫折;消除嫉妒,公平竞争;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后进生工作。后进生是一个相对概念,是指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暂时落后、不太守纪律的学生,运用要谨慎。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工作,班主任必须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即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2014辽宁教师招聘考试公告汇总

http://ln.zgjsks.com/html/2014/ggxx_0806/10526.html

第三篇:辽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考点命题:9.2德育的过程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辽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考点命题:9.2德育的过程

相关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2014辽宁教师招聘最新招考资讯

第二节 德育的过程

一、德育过程概述(一)德育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是熬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二)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从联系来说,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而人品德的形成、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从受教育者角度看,德育过程是受教育者个体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只不过是在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下,受教育者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提出要求,依据学生特点,以适当的方式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将相应的社会规范转化为学生的品德,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品德形成过程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影响这一过程实现的包括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实践的等多种因素。

二、德育过程的结构和矛盾(一)德育过程的结构

德育过程的结构是指德育教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构成德育过程的各要素之间有质的区别,它们在德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各不相同,彼此以一定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有组织的系统。德育过程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是一定社会德育要求和思想道德的体现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育者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个体教育者和群体教育者。

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他们都是德育的对象。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当他作为德育对象时,他是德育的客体;当他接受德育影响、进行自我品德教育和对其他德育对象产生影响时,他成为德育主体。

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学校德育基本内容是根据学校德育目标和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确定的,它具有一定的范围和层次。

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德育方法将德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借助于一定的德育方法来学习、修养、内化德育内容,从而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品德。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德育过程中的各要素,通过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活动而发生一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促使受教育者的品德发生预期的变化,这是一个矛盾运动过程。由于这一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才不断将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品德,从而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这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的个体化过程和受教育者在思想道德方面社会化的过程,是社会思想道德继承和创新相统一的过程。

(二)德育过程的矛盾

德育过程的矛盾是指德育过程中各要素和各部分之间、各要素和各部分内部各方面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等。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这个矛盾需要通过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规范,引导他们进行道德实践,把他们从原有的品德水平提高到教师所要求的新的品德水平上来解决。

三、德育过程的规律

(一)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学生品德是由思想、政治、法纪、道德方面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因素构成的。这几个因素简称为知、情、意、行。构成品德的知、情、意、行这几个因素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是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也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

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它伴随品德认识而产生发展,并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判断积极或消极情绪体验好坏的标准,是看它跟何种品德认识相联系,以及它在“长善救失”中的地位和作用。

意,即道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它常常表现为用正确动机战胜错误动机、用理智战胜欲望、用果断战胜犹豫、用坚持战胜动摇,排除来自主客观的各种于扰和障碍,按照既定的目标把品德行为坚持到底。

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做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情感的外部行为和外部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道德行为包括一般的行为和经历多次练习所形成的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行为受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调节,同时又影响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

2.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有的班主任根据自己的经验将德育工作总结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这是符合德育过程规律的。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作用的。道德认识,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道德情感伴随道德认识产生发展并对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道德意志是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道德行为受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调节,同时又影响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其中,道德认知是基础、道德行为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是可以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没有社会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积极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和表现出来的。形成一定品德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参与社会新生活的创造。因此,教育者应把组织活动和交往看作德育过程的基础。活动和交往的性质、内容、方式不同,对人的品德影响的性质和作用不同。

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④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②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作为主要交往对象的教师和同学;③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它们是按照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组织的,因而能更加有效地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

(三)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要实现这“两化”,必然伴随着一系列的思想矛盾和斗争。

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教育者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

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

一个人的良好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或矫正训练的过程,是一个无止境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特别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过程。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抓、反复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注意抓反复。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2015年辽宁教师资格考试题库:http://ln.zgjsks.com/html/jszg/kstk/

第四篇:中学教育学考点命题:6.3课程设计

中学教育学考点命题:6.3课程设计

第三节 课程设计

一、什么是课程设计(一)概念

在不同的国家,对课程设计有不同的解释。最狭义的理解是指制定某个学程的具体过程,而最广义的理解几乎涉及所有形式的课程变化。比较折衷的定义是“课程设计是指那些经过精心计划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设计出各种学科或教育活动方式,并将它们提供给教育机构中的人们,以此作为进行教育的方案”。总的来说,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的系列化活动。其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也是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课程文件是根据课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而制定出的指导教学的各种规定)。

(二)意义

从课程设计活动中可以产生全新的课程方案,从而导致对师生的双边活动具有深远意义的课程改革;可以对目前的课程进行一些修改或重新组织,其中并不增加新的东西,而只是以更清晰的方式将课程中的各种要素联系起来。

二、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一)教学计划 1.教学计划的概念

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教学计划是否合情合理并具备较强的科学性,直接影响课程设计和教育教学的质量。

2.教学计划的构成

教学计划主要由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说明、课时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几部分所构成。

在指导思想上,我国中小学的教学计划必须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发展方向,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以全面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

在培养目标上,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既同又异的。所谓“同”,是指无论哪一级学校,它的培养目标都必须同教育的总目的相吻合,不能偏离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所谓“异”,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根据自身在整个教育结构中所处的位置,为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规格的人才确定不同的目标。因此,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必须同中有异,重点突出,特点鲜明。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在1992年修订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中明确规定初中阶段的目标是:①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思想感情,初步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初步具有为人民服务的集体主义思想,具有守信、勤奋、自立、合作、乐观、进取等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遵纪守法,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具有分辨是非和自我的能力。②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正确方法,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兴趣和爱好。③学会生活处理和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择业的常识,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我国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①初步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热爱祖国,有理想,有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求新创新、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公平竞争、效率、效益、遵纪守法的观念;形成良好的生产道德情操和自我教育的能力。②掌握较宽广的文化、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自觉的学习态度和独立学习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必备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身心保健的知识与能力,健康的审美观念和相应的审美能力,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一定的应变能力,初步形成健康的个性。④具有正确的劳动观点、职业观念和初步的择业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和现代生活技能。

在课程设置上,作为教育计划的核心,它具体勾画出实现培养目标的“蓝图”,是把教育目标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桥梁。普通中小学课程设置应根据各地区、各学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国家宏观指导下,灵活作出安排,不能强求一律,形成“大一统”的课程发展模式。各地区可以在达到国家要求的前提下,开设一些有利于本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于本地区儿童、青少年身心素质全面提高的课程。也就是说,要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

教学计划在基本内容上,主要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开设哪些科目是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中小学的教学科目设置,基本是以科学的分类为依据,并选择其中最一般的、对青少年一代最必需的科学知识构成学科。各门学科既有自己的独立系统,又有彼此间存在的必要联系。我国中小学课程中,科目的设置大致包括六类:①语文、数学等基础性科目;②思想品德教育科目;③社会基础知识科目;④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科目;⑤体育、保健、艺术审美科目;⑥劳动技术教育科目。另外,还有外语、计算机等工具性科目。

教学计划中设置的各门学科不能同时齐头并进,也不宜单科独进,一定要按年限、学科内容、各门学科之间的衔接、学生的发展水平,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合理安排,使先学的学科为后学的学科奠定基础,同时要注意学科之间的互相沟通,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课时分配包括各学科的总时数,每1学科各学年(或学期)的授课时数和周学时等。应根据学科的性质、作用以及教材的分量和难易程度,恰当地分配各学科的授课时数。

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主要是对学年阶段的划分、各个学期的教学周数、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假期和节日的规定等,这是学校工作正常进行的保证。我国学校一般均为秋季招生与始业,一学年分为两个学期,学期之间有寒假或暑假。

(二)教学大纲 1.教学大纲的概念

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育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它体现出了国家对每门学科教学的统一要求,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它有利于保证教学的计划性和质量。

2.教学大纲的构成

教学大纲一般由以下几部分构成:①说明部分,扼要说明本学科开设的意义,规定教学的目的、任务、指导思想,提出教材选编的原则以及教学法的建议等;②本文部分,它系统地安排一门学科全部教材的主要课题、要目或章、节,规定每个课题教学的要点和时数,并编有练习、实习、实验、参观等实际作业的要求以及其他教学活动的时数。

详尽的教学大纲还列出教师的参考用书、学生的课外读物以及教学仪器、直观教具等方面的提示。教学大纲是国家对某一门学科的教学所提出的统一要求和具体规格。有了统一的教学大纲就能统一学校各门课程,加强教学的计划性,保证教学的质量。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它有助于教师明确所教课程的目的、要求,掌握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规划学科内容的编排顺序并确定教学的进度和方法。因此,教师必须认真钻研和熟练掌握教学大纲,并严格执行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了保证各科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学习的前后衔接,教师还应适当研究相关学科的教学大纲。(三)教科书 1.教材与教科书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依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各门学科,一般均有相应的教科书。

教科书不同于一般书籍,通常按学年或学期分册。教科书是教学大章节,它主要由目录、课文、习题、实验、图表、注释、附录等部分构成。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内容的载体也多样化了。除教科书以外,还有各类指导书和补充读物,工具书、挂图、图表和其他教学辅助用具,教学程序软件包,幻灯片、电影片、音像磁盘等。

教科书的编制要求妥善处理思想性与科学性、观点与材料、理论与实际、知识和技能的广度与深度、基础知识与当代科学新成就的关系。

2.教科书的编排

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教科书的内容阐述要层次分明,文字表述要简练、精确、生动、流畅,篇幅要详略得当。标题和结论要用不同的字体或符号标出,使之鲜明、醒目。封面、图表、插图等,要力求清晰、美观。字体大小要适宜,装订要坚固,规格大小、厚薄要合适,便于携带。

3.教科书的作用

①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教科书是学生进一步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所以,要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使用教科书,发挥教科书最大的作用。

②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熟练地掌握教科书的内容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

③教科书有助于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

④教科书有助于教师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确定本学科的主要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实验活动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对各教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做出统筹安排。

4.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原则

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②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贴近社会生活,并适当渗透先进的科学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③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④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⑤兼顾同一年级的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第五篇:江西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考点命题7.2教学组织形式

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江西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考点命题:7.2教学组织形式

(江西教师网http://jx.zgjsks.com/)

本章节知识点包括: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班级授课制是我国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

教学总是以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教学组织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其对培养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学组织形式也不断地发展和改进。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一)个别教学制

在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都采用个别教学形式。那时,学校的学生杂然地集中于一室,教师轮流传唤每位学生,分别地向每位学生传授知识,布置检查和批改作业都是个别进行的,即教师对学生一个一个轮流地教;教师在教某个学生时,其余学生均按教师要求进行复习或作业。在个别教学中,每位学生所学的内容和进度可以有所不同,教师对每位学生教的方法和要求也有所区别,而每位学生学习的成效亦各不一样,甚至差距极大。

因此,个别教学制最显着的优点在于:教师能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包括天赋、接受能力和努力程度而因材施教,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充分地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能、特长和个性,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于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在个别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努力的程度不同,即使是同时上学启蒙的学生,他们各自的学习进度也会有很大差别。但是,采用个别教学,一个教师所能教的学生数量是很有限的,不利于学生之问的交流、合作和个人的社会化,不利于教师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深入认识,不利于教学经验的总结以及教师自身专业化的发展。这种个别教学形式在古代学校中普遍推行是与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的状况相适应的。在古代的学校中,间或也有采用初级的集体教学形式的,但尚未形成一种制度,不占主要地位。

(二)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问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它的优点在于效率高,一个教师同时能教几十个学生,比较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班级授课制中,同一个班的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进度必须一致,但开设的各门课程,特别是在高年级,通常由具有不同专业知识的教师分别担任。

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三)分组教学制

分组教学制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分组教学也是集体教学的一种形式,它的主要类型有:能力分组、作业分组、学科分组等。分组教学的优点在于它比班级授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四)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1.设计教学法

设计教学法就是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任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这种方法是由杜威的学生克伯屈于1918年提出来的,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为了解决自然、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学生得估计情况,订出行动计划,确定掌握资料的措施,然后着手去实现计划,并对结果做出检验。设计教学“与其当做教学方法,不如说这是一种教材的组织。要进行设计教学,先要有设计课程——就是以自发活动为中心而混合组织各科教材的课程”①这种教学虽然注重认识的整体性、综合性、实用性,但忽视了认识的分析性、条理性和科学的逻辑体系。

2.道尔顿制

道尔顿制是指教师不再课上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由于每个学生的能力和志趣不同,他们各自的学习任务和内容就不同,甚至彼此不相干;学习任务按月布置,完成后再接受新的学习任务。

道尔顿制最显着的特点在于重视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在良好的条件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但是,大多数青少年学生尚不具备独立学习与作业的能力,如果没有教师的系统讲解,他们往往在摸索中自白浪费了时间而无多大收获,不仅学不到系统的知识,也不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况且,道尔顿制要求有较好的教学设施与条件,如:要有较多的作业室、实验室和图书、仪器,这些条件都是一般学校不具备的。虽然,道尔顿制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它注重学生自学与独立作业的意向,对后来的一些教学形式和教学改革却有很大影响。

【班级授课制是我国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通常称为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我国目前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国际上最通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因为它具有其他教学形式无法取代的优点,在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上仍能起主要的作用。

(一)班级授课制的产生与发展

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班级授课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16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得到空前的提高,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导致教育范围扩大,学生人数增多,教学内容更新,传统的以个别教学为主的教育活动已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工具的革命,使得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由个体的、分散的手工方式转变为集体的大机器生产。生产模式的变革给教育家以启迪:生产可以同时进行,教学为什么不能集体进行?于是,西欧的一些国家便开始尝试班级授课制,17世纪初,在乌克兰兄弟会学校中兴起了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形式。

1632年,捷克着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人和自己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出版了《大教学论》。该书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做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后,班级授课制迅速推广,到19世纪中叶已成为西方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后,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广泛推行。直至现在,班级授课制仍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二)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

班级授课制属于集体教学范畴,与个别教学相比,它有如下基本特征:

第一,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班级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单位,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程度大致相同,每班的人数比较固定,通常是30~50人。第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一。将教学内容按照学科和学年进行划分,以确定各年级要掌握的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将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实现这种教学内容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分成更小的部分。各部分内容分量不大,彼此间相互衔接,又具有一定的完整性。

第三,教学进度与学习年限统一。每门学科的总课时数、学年课时数、周课时数,一般根据固定的课程计划来确定。各班的课时表规定每日的课时安排,每节课的时间一般是统一固定的。

第四,分科教学。根据学校的任务,学生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选择必须掌握的某门科学的基础知识组成教学科目,分别对学生进行教学,确保学生获得连贯的、系统的知识。

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总体来说,班级授课制适应了现代社会大规模培养人才的需要,体现了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实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有:

第一,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它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严格制度:如按年龄、知识编班分级制度;学年、学期和学周制度;招生、考试和毕业制度;作息制度;课堂纪律与常规等,使教学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运转并获得一定质量。

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第二,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由于以班级作为单位来培养人才,一个教师能同时教几十个学生,扩大了单位教师的教学能量,扩大了教育对象,加快了教学进度,是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有系统、有重点地学习人类知识体系的一种经济、有效的形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有利于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第三,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班级授课制能以周课表方式科学地安排各科教学,使之有条不紊地交错进行,确保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掌握各学科的系统科学知识,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

第四,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各国的教学实践都反复证明,迄今为止最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仍然是班级授课制。它保证了每个学生的活动都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的学习活动得到了很好的组织。而且,班级授课制主要也是在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和使各科教师协调一致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等问题的探索中而形成起来的,并不断得到改进、发展和完善。

不过,班级授课制也有它的缺点:

第一,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学生动手机会较少,教学的实践性不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二,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而且学生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其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

第三,班级授课制的时间、内容和进程都固定化、形式化,不能够容纳和适应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第四,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不利于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特长,也不利于因材施教。

第五,班级授课制以“课”为活动单元,而“课”又有时间限制,因而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地分割,以适应“课”的要求。

第六,班级授课制缺乏真正的集体性。教师虽然向许多学生同样施教,而每个学生各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掌握,每个学生分别对教师负责,独自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分工合作,无必然的依存关系。

(三)班级授课的类型和结构 1.课的类型

课的类型即课的分类。通常可以把课分成两大类。一种是根据教学的任务可分为:传授新知识课(新授课)、巩固新知识课(巩固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检查知识课(检查课)。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有时一节课只完成一个任务,有时一节课则需完成多项任务,所以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又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或称混合课)。另一种是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来分的,可分为:讲授课、演示课(演示实验或放映幻灯、录像),练习

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课、实验课、复习课。当一节课主要是采用一种方法进行教学活动时,用方法命名课的类型对教学有指导意义,可以通过充分发挥某一方法的作用来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

上述两种分类也是有联系的,具体表现在两类课型有相对应之处。如新授课多属讲授课、巩固课多属复习课、技能课多属练习课或实验课等。

2.课的结构

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受学科特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等因素制约,不同类型的课有不同的结构。例如,综合课通常包括以下6个环节:①课前组织;②提出上课目的;③讲解新教材;④巩固、复习讲课内容;⑤课堂总结;⑥布置课外作业。单一课则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确定上课的环节。一般说来,每一种单一课的前后也都有上述环节,只是中间几个主要环节有所不同而已。了解课的结构有助于掌握每一种课的性能与操作过程,以便发挥各种课在教学中的作用。但任何一种课的结构在实际运用中,都会根据情况有所变化。总之,任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在讲课时可以灵活掌握,创造性地运用,切不可生搬硬套,公式化、简单化。

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1)组织教学

通常在上课开始时,需要有组织教学的工作,目的在于使学生作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如了解学生出勤情况,学习用品准备情况,是不是已从下课时的兴奋状态安静下来,期待新课的学习,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保证教学能够顺利进行。为做到这一点,许多教师常在上课前两三分钟进入教室,帮助学生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组织教学并不只限于在上课开始时进行,还应该贯穿在全部教学过程中,直到课的结束。

(2)检查复习

目的在于复习已学过的教材,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了解学生接受情况,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对学业的责任感和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检查复习的内容,可以是上一次课学习的内容,也可以是以前学过并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内容。检查复习的方式,有口头回答、黑板演算、检查课外作业等。

(3)讲授新教材

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新知识,这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教师讲授新教材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

(4)巩固新教材

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当堂理解,当堂消化,当堂及时巩固,也包括让学生初步运用新知识进行课堂练习,为课外作业作好准备。巩固新教材的工作,可以采取提问、重点复述、练习等方法进行。

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5)布置课外作业

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教师在向学生布置课外作业时,应说明具体要求,对难度较大的作业,可以适当提示完成作业的方法。教师对学生的课外作业,应当进行认真地检查、批改和评定。

(四)班级授课的特殊形式:复式教学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做作业交替进行。复式教学便于儿童就近入学,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师资、教室和教学设备等,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在我国农村,特别是在人口稀少的偏僻山区,人口少、师资缺乏、交通又不方便的地区,复式教学是大有可为的。

复式教学是班级教学的特殊形式,它保留了班级教学的一切本质特征。区别在于:当教师给一个年级上课时,其他年级的学生根据教师的安排进行预习、练习、复习或做其他作业。一般把前者叫做直接教学,后者则称为自动作业。复式教学的特点可概括为“三多、两少”:在同一课堂里年级多,教学内容多,自动作业时间多;而直接教学时间少,同一年级学生人数少。

在进行复式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正确处理直接教学与自动作业的关系。要保证复式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处理好一个年级的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的搭配;处理好复式班里各个年级之间的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的穿插。即把“动”和“静”安排合理,使直接教学成为自动作业的基础,自动作业是直接教学的准备和继续。

第二,要正确处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关系。在复式教学中,教学的班级增多了,教材的内容增多了,而直接教学的时间减少了。因此要妥善处理“多”和“少”的矛盾,必须注意突出重点,以新授课的年级或讲授难度较大的年级为重点,自动作业要更加少而精,要精心设计练习,在“巧”字上下工夫,使自动作业和直接教学密切配合。

第三,要正确处理教师和助手的关系。在复式教学中使用助手,既可减轻教师不能分心的困难,增加直接教学的时间,又可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为集体服务的优良品质。当然必须明确教师是主导者,助手只能起辅助作用。教师应做好助手的选拔和培养工作。

(五)班级授课的辅助形式:现场教学和个别教学 1.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社会生活现场和其他场所,通过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学生可以以班为单位,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讲课可以由教师讲,也可以得到现场工作人员的配合与指导。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而且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是与课堂教学相联系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现场教学依据其目的和任务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根据学习某学科知识的需要,组织学生到有关现场进行教学;二是学生为了从事某种实践活动,需要到现场学习有关知识和技能,如劳动技术教育、汽车修理等。

现场教学的意义在于:首先,它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其次,它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使教学更为生动、丰富。再次,它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陕的环境下掌握知识、技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最后,它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组织现场教学应注意如下问题:

第一,要明确教学目的。不仅是教师,包括学生和参与教学的现场有关人员事先必须明确,本次现场教学要解决什么问题,完成什么任务。

第二,要做好充分准备。进行现场教学前,教师要认真考虑现场教学所要解决的矛盾,引导学生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同时,还要动员组织学生,使他们了解现场教学的目的、要求、注意事项,做好心理、物质上的准备。

第三,要重视现场指导。教师不是让学生走马观花,而是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充分感知感性材料,并有针对性地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深化学生的理性认识,还要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四,要及时总结。现场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放松和娱乐,而是一种专门教学活动,所以要及时进行总结。这不仅可以为教师积累组织现场教学的经验,而且可以使学生在现场感受到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在交流经验的过程中共享他们的体验和收获,使他们学会现场学习。

2.个别教学

个别教学是与班级授课相对应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一般是通过个别指导,指导不同作业等方式进行的。我们现在的个别教学,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用以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便于既可以按教学大纲完成一定的教学要求,又可以加强对少数有才能学生的培养,对后进生的辅导。

个别教学依据其内容的不同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针对在教材预习和复习中发现的问题而进行教学;二是针对与学科内容相关的学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而进行教学。前者的目的是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后者的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个别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教学从学生的需要与问题出发,有的放矢,能具体解决他们的疑难,保证学习顺利进行;其次,便于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给成绩优异者以特殊指导,给落伍者以补课,促进全面提高;最后,可以发现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补救和改进。

在进行个别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着重解决学生的疑难和知识的系统

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化、深化问题,不可在辅导时又把课堂教学内容重述一遍或越俎代庖,代替学生完成作业。其次,不仅要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予以帮助,而且要对他们在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上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他们学会正确的学习和思考方法。再次,要平等对待学生。个别教学可以有针对性,如针对学习能力差或者有特长的同学,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应该一视同仁,尽量予以回答,不要有所偏向。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一)备课 1.备课的意义

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备好课,这是先决条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因为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来完成教学任务,如果教师对自己所担任的学科没有深入钻研、熟练掌握,是不可能顺利完成任务的。

2.备课的要求(1)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①钻研教材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教学大纲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文件。钻研教学大纲,就是要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了解本学科的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明确本学科在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和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

教科书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教师掌握教材有一个深化的过程,一般要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懂,就是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要弄清楚,弄懂;透,即要透彻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化,就是教师对教材、教法以及师生的双边活动中可能产生的问题都能作全面而深思熟虑地思考、筹划与掌握,并运用自如,熟能生巧,能有个性或刨造性地编写教案。

教师备课,必须先通读全书,熟练地掌握教科书的全部内容,了解全书知识的结构体系,分清重点章节和各章节基本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初步排队。然后,在准备上每一节课时,再确定每段教材内容在整个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要求,对每一课时要讲的内容、实验和习题要按教学要求进行具体安排。

阅读参考资料也很重要。除了目前专供教师用的一些教学参考资料外,还应该包括教学大纲推荐和自己平时积累的参考资料,随时将阅读所得增补到自己教学笔记中,以便上课时参考使用。

②了解学生

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他们的方法和习惯等,在此基础上,还应对学生学习新知识会有哪些困难,可能产生哪些问题,要采取哪些

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预防措施,对于这些问题教师都应有预见,才能使教学卓有成效。

此外,还应结合平时对学生发展情况的了解,研究当前所讲知识内容在学生学习时,可能产生的消极或积极态度、可能遇到的问题,确定如何针对学生和教学特点,启发学生,在教学的哪一阶段,由哪些学生进行答问活动等。然后把这些研究、分析的结果,纳入课时计划。

③设计教法

要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的问题。它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确定课的类型,如何安排每一节课的活动,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此外,也要考虑学生的学法,包括预习、课堂学习活动与课外作业。

(2)写好三种计划 ①学年教学进度计划

这是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所作的总的准备和制订的总计划,它应在学期开始前编制出来,其内容包括:学生情况的简要分析,学期教学的总要求,根据教学大纲、教科书列出一学期教学内容的章节或课题,每一课题的教学时数,需要用的教具,参观、实验等重要的联系实际活动的安排,提出教学改革的设想等。在中小学校,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通常是由学科教研室(组)集体备课商定的,但每个任课教师仍需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制定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表。

②单元计划

一个课题教学开始前,教师必须对这个课题的教学做全面的考虑和准备,并制定出课题计划。它的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课题教学目的、课时划分、每一课时的教学任务与内容、课的类型与主要方法、本课题的必要教具。它可以由教研室(组)集体备课商定,也可以由任课教师自行制定。

③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即教案,往往在写课题计划时一同编写。写课时计划,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进一步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点和要注意解决的难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的;考虑进行的步骤,确定课的结构,分配教学进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准备和使用方法及板书设计;最后写出课时计划。

教师一定要写好并熟悉教案。教案是在课题备课基础上,对每一节课进行的深入细致的准备,一个完整的教案的内容包括: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课的类型、主要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等。其中,教学进程是教案的基本部分,包括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和时间的分配。

任何教师上课前都应该写课时计划。课时计划是教室上课的依据,直接关系到课的质量在课题备课基础上,是对每节课进行地深入细致的准备。课时计划可以有详有略。一般来说,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新教师要写得详细些,有经验的教师,对教材教法比较熟悉,可以写得简略些。课时计划标志着课前的准备,也是上课时的备忘录。太略,容易使问题考虑有疏漏,太详,不便于课上迅速扫视一时需要的内容。

(二)上课

1.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思想、发展能力的关键,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上好课。

2.一堂好课的标准

教师进行教学,平时的业务准备、思想准备和精心备课,最后总要

落实到教好课上。为了上好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上课应符合的要求包括: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这也是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①明确的教学目的既要包括德、智、体、美各方面,又要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使教学目的全面、正确、切实、可行。教师要明白这堂课应使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和技能,要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教学活动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是我们衡量一堂课好坏的首要标准。

②正确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正确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教师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应该要求学生做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加以纠正。要保证教材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正确处理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

③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得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效果。在备课时确定的教学方法,如在课上遇到问题,需及时调整,不要为方法而方法。例如,备课时准备采用讨论法,如发现学生因缺乏某些背景知识而难以展开讨论,教师应及时给予指点或讲解。教学目的的全面性,教学内容和学生认识的复杂性,决定了应用方法的多样性,方法得当就能使学生举一反三。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效果。

④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整洁的板书

教师要表达清晰,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可接受程度,板书要规范、准确、清楚。教师上课时表述清晰,语言生动形象,讲课内容具有内在的逻辑力,这是引起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

⑤严密组织的教学过程

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教学过程组织严密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一堂好课要靠教师精心设计,掌握好教学的进度,妥善、合理安排整个课时,前后衔接,使得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对此,教师要科学地分配时间,一环扣一环。但是,每个环节的过渡应以学生对教学的要求为前提,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时进行调控。

(三)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作业是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各种类型练习。无论是课内作业还是课外作业,其作用在于加深和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巩固,进一步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通过作业的检查批改,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知识或技能缺陷,加以纠正,并做出评价和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出建议。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学生作业,就完成的时问地点看,有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之分,教师要加强课内作业的指导和课外作业的检查。就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来看,可分为三类:口头作业,如朗读、复述、答问等;书面作业,如书面练习、书面答问等。

1.课外作业形式

课外作业的主要形式包括: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答问;各种书面作业;各种实际作业。

2.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

教师布置作业时,应遵守下列要求。

第一,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启发性、典型性和代表性,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

第二,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应根据本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来确定作业的分量,作业的难度一般应以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完成,以中等水平为准,同时考虑优生和差生的情况。此外,学校还应通过班主任来调节学生各科作业的总量,防止学生负担过重。凡能在课内完成的作业,就不应当布置到课外去做。

第三,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对作业中的疑难的点,教师可进行必要的指导;对比较复杂的作业,教师也可以适当地提示,但这种提示应是启发性的,不能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还要注意争取家长的配合,为学生完成作业提供必要的条件。

3.及时批改作业

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检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巩固的程度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以便发现教和学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批改作业的方法可以多样,全批全改、重点批改、当面批改、学生互相批改等,并对批改的结果及时分

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析评讲。

作业批改后要注意讲评,讲评应包括:对作业总的优缺点,尤其是倾向性问题、典型问题的分析;对作业的典型错误以及产生的原因,对有关作业规格的鉴定,提出恰当的意见;等等。

(四)课外辅导

辅导是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的活动。课外辅导是在课堂教学规定时间以外,教师对学生的辅导。

各课教学均按课时进行。课后,教学活动并未结束,只是变更了活动形式,即学生转入独立作业或自学有关内容,教师则相应地进行各种课后教导工作,以使学生领悟、消化、运用和巩固掌握课堂上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发展智能和自学能力,为过渡到下一节新课做好准备;若忽视课后辅导,即使课上得较好,学生当堂基本理解了,也有可能回生和荒废。课外辅导是对课的补充和延伸,它的内容有:给学生解答疑难问题;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缺课的学生补习;指导学习方法;对尖子学生作提高性指导;为有学科兴趣的学生提供课外研究的帮助;开展课外辅助教学活动,如参观、看教学影片或录像;指导学生的实践性和社会服务性活动;等等。辅导的方式主要有集体和个别辅导两种。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可以弥补课堂上的不足,也是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外辅导是上课必要的补充。对辅导工作总的要求,除补课外,一般是启发学生自己找到解决疑难的门径,不应代替学生的独立钻研,也不应该把辅导作为课堂教学的延长,加重学生负担。对学习差的学生的辅导,除以教师为主进行帮助外,也可以适当吸收学习好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帮助,达到互相促进并形成良好互助品质的目的,但不要占用学习好的学生过多的时间。课后辅导的范围广而灵活,如督促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了解学生独立作业和自学的情况与条件;给学生补课;组织优生帮助差生的活动;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会;选出优秀作业传阅;给学生办讲座;组织学生参观;等等。教师的课后辅导工作,既能弥补学生课堂学习的不足之处,加强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又能为教师的课前备课提供充分的反馈信息以利于教师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

提高课外辅导的质量,教师要注意:①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②辅导要目的明确,采用启发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③教师要注意态度,师生平等相处,共同讨论,使学生有问题可问;④加强思想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辅导效果。

【更多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动态关注:2014下半年江西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公告】

本文由中公江西教师网提供

下载辽宁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点命题:10.5班主任与班级管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辽宁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点命题:10.5班主任与班级管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教育学考点命题:8.2教学组织形式[范文]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中学教育学考点命题:8.2教学组织形式 相关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2014辽宁教师招聘最新招考资讯 第二节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总是以一定的组织......

    辽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考点命题5.2课程设计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辽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考点命题:5.2课程设计 相关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2014辽宁教师招聘最新招考资讯 第二节 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笔记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1. 什么是教育、教育学、学校教育? 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训、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

    教育学第十章_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第十章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第一节 一、 新时期班主任的角色(多选/填空) 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特点 (一)班主任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引导者和社会生活规范的训练者。 (二)班主任是......

    教育学第八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第八章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 一.班级 (一)班级的概念 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办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命题(6.1)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命题(6.1)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全国统考由教育部统一制定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组织笔试和面试试题,并建立试题库,考试将按照高考的要求来组织;按照教育......

    2014年宁夏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考点命题:6.3课程设计

    宁夏教师招聘考试网 2014年宁夏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考点命题:6.3课程设计来源:宁夏教师招聘考试网 第三节 课程设计 一、什么是课程设计 (一)概念 在不同的国家,对课程......

    中学教育学考点与要点归纳

    中学教育学考点与要点归纳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