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罗阳小学美术学科建设总结
罗阳小学美术学科建设总结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校美术学科组的建设以深化课改为契机,以美术教材教法研究为依据,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为主要形式,努力构建有利于美术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学生美术素养发展的务实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制定了学科发展规划,围绕和谐教研氛围,发扬团队精神、完善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研修活动,促进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改进、探寻集体备课和个性化教学有效结合、开展综合社团活动,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展开。下面作简要总结。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和有关美术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提升小学美术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为重点,以基本功训练为突破口,引导教师从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三个环节入手,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而实现学校、教师、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共同发展。
二、近三年学科基地建设情况
我校美术学科组是一支蓬勃向上、积极进取、不断开拓、勇挑重担的队伍;又是一个勤奋团结、充满活力、互帮互学、求实创新的集体,20位美术教师的平均年龄34岁,均为专科以上学历。年轻才充满活力、才敢于创新。长期以来,教研组成员在“二期课改”理念带动下,在赣榆县教研室专家的关心、指导下,积极、主动、深入、有效地开展了各种学习、研究活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美术学科的整体实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并且在罗阳美术学科建设工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组织管理
⑴在制订计划时就确定好主题,到组到人、分期分步实施,如美术科针对学科特点提出“如何让学生动起来”等,每次活动都有主题,有教案、有说案、有评案、有活动评比结果、有活动记录,一次活动解决不好,两次,两次解决不好三次,直致写出经验材料和反思材料。
⑵是取“经”,学校派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必在本组上好汇报,汇报会时,有汇报教案,有说课稿,并有外出学习心得,有教研听课笔记,评课稿,有评比结果,有教研记录,有反思材料。
⑶是“示范”,学校充分利用每年评选出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质课教师”每期必上好1-2节有质量的示范课,要求有示范教案,有说课稿,教师评课稿,有示范结果,有记录,有反思材料。
⑷结合分等定级,大力开展人人讲好一节课活动,每学期每人必准备一节优质课,进行讲评,真正防止了“研”和“教”分离,确保了教研质量。
过去的三年中,我校美术组一共开展大大小小的教研活动近60次,全组开设研究课接近120节,“学——听——说——评”这样的研究方式已经成为罗阳教师的工作常态。除了学科组的“规定活动”,年级组还有“自选活动”,每天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后,同一年级几人碰在一起,也会很自然地根据学生的表现,根据教学效果开始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而且同一年级的几个班常常故意错开课时,有备课组长统筹安排,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研究,通过不同变量的调整,来观察和分析问题原因,改进教学实践。
3、教学研究
罗阳美术学科组一直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优化教学目标、几年来,在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前有研读,中有实践,后有提升”的教研活动方式,直面教师的需求和困惑,使老师们在经历活动的全过程中获得真切的感悟,引领教师们通过日常的、专题性的教学研究活动获得实实在在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在日常的教学研究中,罗阳美术学科组的骨干教师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始终以“组织者、示范者、服务者”的角色出现在大家面前。他们的一言一行成了大家学习的典范,对青年罗阳教师的迅速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召集集体备课,召集一次次研讨,落实一项项要求,在提高自身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整个教研组的品位。
4、发展绩效
在过去的三年中,我校的美术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赣榆县逐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三年中,罗阳小学有县优质课选手3名,县专业技能比赛获奖者3人,县素质教育先进个人2人,市优秀园丁1人,市师德模范1人,县教学先进工作者2人,李伟身为罗阳小学教导副主任,每学期都承担美术教研的任务。陆振岭老师作为连云港市电教兼职教研员,也积极参与美术学科建设。年轻的教师们也在各级课堂教学比赛中脱颖而出,老师们还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论文的评比活动及课题研究,有近80篇论文在全国、省、市、县获奖或发表、李伟国家级课题《剪纸艺术研究》已立项、徐开健县级课题《低年级美术创造性教学研究》已结题。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书法绘画比赛中,我校有4位美术老师获优秀指导奖,150多名学生分别获国家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骨干引领、梯队渐进的师资队伍基本形成。罗阳小学已连续被评为“赣榆县青年文明号”,2007年罗阳小学教导处还被评为“赣榆县先进教导处”。2009年罗阳小学被评为“连云港市剪纸教育基地”。在这三年中,我
累,要在活动后进行再思考,形成有理论支撑的书面总结,及时提升。让研究成果、经验很好地传承。
2、为提高教师自身美术学科基本素养,教研组将创造条件,为教师进一步拓宽视野,组织学习,帮助各位教师把美术知识技能加强,因为学科知识上的厚实才能为美术教师带来专业知识上的丰实。也才能得心应手地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美术教学,对教材做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有效重组。
3、组织开展不同层面(备课组层面、教研组层面、学校层面)的美术学科活动,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搭建开放、展示、竞技的平台;分析每一位教师的当前状态,提出切合每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制定发展的策略,定期评估,调整方向。让不同的人实现不同的发展,让每一个人的点滴进步带动整个教研组的持续发展。
面对种种问题,我们想的还很肤浅,急需教研室专家的进一步指导,也迫切期待能成为赣榆县学科教研基地。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必将在教研室专家的引领下走得更坚定,更稳健。
罗阳镇中心小学 二〇〇九年九月
第二篇:罗阳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建设总结
罗阳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建设总结
三年来,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组,信息学科组在中心校教导处、教科室的指导下,我们组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小组成员都是青年教师,具有强烈的教研意识和较强的教研能力。
我校领导一直都很重视学科教研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带领和指导下,我们各学科组都已经形成了良好 的活动管理机制,学校也建立了完善的学科教研管理。对各学科的活动进行了统筹的安排,确保各组活动能够无冲突地顺利进行,教导处、教科室领导能够参与每个小组的每次活动。并要求每个小组认真安排自己的活动计划,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能拥有充分有研究时间和空间。每个课后授课者均要写出教学心得,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在小组活动中交流经验、讨论并解决问题。
为了促进学科教研的更好发展,学科还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形成了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每个都要评出优秀学科教研组和教研先进个人,每个小组、每位成员都在你追我赶地求发展、求实效。学校教导处、教科室还经常组织小组的成员到兄弟学校去参与他们的教研活动,学习他们的经验,甚至投入了资金保证各组成员参与外地的教研活动。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引领下,我们信息学科组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小组虽很“年轻”,但成绩已经非常突出。
“不打不准备之仗”这是我们组的头条制度。由于我们学科的一些活动对场地和设备都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在每学期初都要召开小组成员会议,根据本学期的实际情况和教导处统筹安排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保证每一个成员都不会错过每一次活动。并根据每个成员有特点安排活动任务、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并在每一次活动前一周提供本学期的具体活动计划,使得每个成员都做好充分的准备,使每个活动都能够收到实效,并形成有价值的活动记录和活动成果文字材料。全体成员都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信息技术全县集体备课活动,认真完成自己分到的备课任务,并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形成上交的教案,我们还发挥本小组特有的讨论方式——QQ群,进行不定期的研讨,并参与全县的网络研讨活动。做到定与不定相结合,及时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教与研结合才能真正发挥活动的实效,我们每学期都会安排一些研讨课、示范课,组织小组成员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开展教研活动,并请教导处、教科室的领导参与活动,对我们的研讨活动进行指导。要求每位参与活动的小组成员认真做好听课记录、认真写好评课稿、认真写好心得体会、认真参与讨论。使得我们的教研成果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应用和检验,从而使得我们的教研成果进一步完善。近三年我们已经开课40余节,其中我们在县信息技术教研活动中开示范课一节,承办市教研室举办的“同课异构”研讨活动一次,并在活动中上示范课一节。两节课都得到了各级领导、同行的好评,这其实是我们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小组定期召开研讨活动总结会,总结每个阶段的活动情况,并在下一阶段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研究,通过不同变量的调整,来观察和分析问题原因,改进教学实践,促进小组研讨能力的提升。
三年来,学校各级领导经常深入课堂,精心指导我们开展教学研究,从教材的研读、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资源的捕捉利用到教学后的反思重建,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每次活动都能让我们有豁然开朗的喜悦。同时我们也借助“新课程改革”“新基础教育研究”的东风,自觉认真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基于教师中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开展校本研究。经历了备课组层面的研究——学科组层面的比赛——学校层面的展示一系列活动。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前有研读,中有实践,后有提升”的教研活动方式,直面教师的需求和困惑,使老师们在经历活动的全过程中获得真切的感悟,引领教师们通过日常的、专题性的教学研究活动获得实实在在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我们踏实严谨的研究态度、灵活创新的研究方法多次受到校领导的赞赏,其他学科小组也在学习、借鉴。
在日常的教学研究中,信息组的骨干教师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始终以“组织者、示范者、服务者”的角色出现在大家面前。他们的一言一行成了大家学习的典范,对年轻教师的迅速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召集集体备课,召集一次次研讨,落实一项项要求,在提高自身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整个教研组的品位。
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小组已经成长为学校的重点教研小组。小组成员的教研论文在国家、省、市、县级的各类论文评比中共有40余篇获奖;小组成员在县级教研活动中开示范课一节,承办了市教研室举办的“同课异构”研讨活动一次,并在活动中上示范课一节,这两次教研活动中的“网络评价”方式和“小锦囊”分组辅助手段在今年的县中小学教研组活动中得到推广,受同行的好评。我们的教研成效还体现在各类比赛中,辅导学生在中小学生电脑绘画活动中获省一等奖2人次,二、三等奖23人次;编程兴趣小组的学生在市信息学活动中获一等奖6人次,2006年包揽全市5个一等奖,三等奖19人次,陆振岭老师连续两年被评为市“信息技术活动优秀辅导教师”,他在2006年被市电教馆聘为“市兼职电教研究员”,在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担任主讲,授课40余节,学员达2200多人,把我们小组的教学经验在全市中小学参训教师中进行交流。小组成员在市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1人次;在县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1人次;
二、三等奖4人次,其中包括亲自参与信息学科组的教导处王主任、李主任和完小校长蒋阳成。
作为工具学科,我们还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对学校其他学科的教师开展信息技术能力的指导,并有多名小组成员为其他学科制作课件50余次,在其余学科组的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中获实效和好评,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发展。小组成员制作的教学软件获国家级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5人次;省级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5人次、三等奖12人次;市级一等奖5人次。极大的丰富了我校的教学资源,并带动了全镇的学科整合教研活动,使得我们小组在镇、县、市中的影响不断加强。在三年的发展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各级领导的指导与关心是分不开的,我们小组将在以后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自己,扩大教研成果的影响面。
罗阳镇中心小学 信息技术组
2009年10月10日
第三篇:罗阳小学体育学科建设总结
罗阳小学体育学科建设总结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校体育学科组的建设以深化课改为契机,以体育教材教法研究为依据,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为主要形式,努力构建有利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学生体育素养发展的务实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制定了学科发展规划,围绕和谐教研氛围,发扬团队精神、完善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研修活动,促进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改进、探寻集体备课和个性化教学有效结合,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展开。下面作简要总结。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和有关体育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提升小学体育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为重点,以基本功训练为突破口,引导教师从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三个环节入手,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而实现学校、教师、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共同发展。
二、近三年学科基地建设情况
我校体育学科组是一支蓬勃向上、积极进取、不断开拓、勇挑重担的队伍;又是一个勤奋团结、充满活力、互帮互学、求实创新的集体,全镇15位体育专兼职教师的平均年龄30岁,均为专科以上学历。年轻才充满活力、才敢于创新。长期以来,教研组成员在“二期课改”理念带动下,在赣榆县教研室专家的关心、指导下,积极、主动、深入、有效地开展了各种学习、研究活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体育学科的整体实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并且在罗阳体育学科建设工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组织管理
为了在全校形成良好的体育教学研究氛围,使教学研究制度化、日常化、深入化,学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学科教研管理制度,保证了每一位教师每周有固定的学习研究时间和空间,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体育学科教研工作,让教学研究与学校生活有机融合,使研究成为学校发展的内动力,学校领导身先士卒,积极参与体育学科教研工作。学校教科室也给予体育学科组很大的支持与帮助,经常创造外出学习-1-的机会。同时,教导处也在校内定期组织全体体育老师研究教材,探讨教法,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努力提升教学效果。尤其是近一年多来,体育学科组在中学高级教师张来震校长的引领下,研究意识更加主动、研究方向更加明确了。
2、教学实践
“提前思考、提前规划”是赣榆县教研室领导的工作作风,上级的管理理念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每个学期,我们都抽出专门的时间举行“回顾·反思·规划·展望”的专题沙龙,大家围坐在一起先回顾上学期的研究历程,总结成功的经验,反思存在的问题;再学习市、县教研室的计划,领悟精神、明确任务;最后基于市、县教研室的计划,结合学校总计划和教研组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具体规划本学科的计划。力求计划有创新,切实可行,而且确能解决一些问题。
为使教研组计划不产生纸上谈兵的局面,“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成了体育教研组长工作的目标。“研究实践、体验成长”也成了教研组每一位成员日常工作的主题词。我们坚持以校为本的教学实践活动。
⑴在制订计划时就确定好主题,到组到人、分期分步实施,如针对学科特点提出“如何让学生动起来”等,每次活动都有主题,有教案、有说案、有评案、有活动评比结果、有活动记录,一次活动解决不好,两次,两次解决不好三次,直致写出经验材料和反思材料。
⑵是取“经”,学校派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必在本组上好汇报,汇报会时,有汇报教案,有说课稿,并有外出学习心得,有教研听课笔记,评课稿,有评比结果,有教研记录,有反思材料。
⑶是“示范”,学校充分利用每年评选出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质课教师”每期必上好1-2节有质量的示范课,要求有示范教案,有说课稿,教师评课稿,有示范结果,有记录,有反思材料。
⑷结合分等定级,大力开展人人讲好一节课活动,每学期每人必准备一节优质课,进行讲评,真正防止了“研”和“教”分离,确保了教研质量。
过去的三年中,我校体育组一共开展大大小小的教研活动近30次,全组开设研究课接近60节,“学—听—说—评”这样的研究方式已经成为罗阳教师的工作常态。除了学科组的“规定活动”,年级组还有“自选活动”,每天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后,同一年级几人碰在一起,也会很自然地根据学生的表现,根据教学效果开始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而且同一年级的几个班常常故意错开课时,有教研组长统筹安排,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研究,通过不同变量的调整,来观察和分析问题原因,改进教学实践。
3、教学研究
罗阳体育学科组一直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优化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方法、训练等)、教学评价”作为系统工程来抓,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我们把体育学科的着力点定位在课堂教学的研究上,力求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每节课上,落到每个学生的身上,使每一个学生得到主动、和谐和全面的发展。长期以来王儒恩教研员也多次来到我们学校,深入课堂,精心指导我们开展体育教学研究,从教材的研读、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资源的捕捉利用到教学后的反思重建,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每次活动都能让我们有豁然开朗的喜悦。同时我们也借助“新课程改革”“新基础教育研究”的东风,自觉认真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基于教师中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开展校本研究。
期初详细制订好教学计划,建立好教学活动台帐,开展了“备、说、教、研、思”的系列研讨活动。做到每位教师上一堂课改研讨课,每位教师评一节课,每位教师撰写一篇教学论文。例如通过听课,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这说明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我们发现,大多数小组合作学习仅仅停留于形式上,学习的有效性较差。为此,我们召集有关教师进行了专题研究,共同探讨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经过实践、反思和学习,我们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一是先培养习惯,再分组学习。二是培养体育骨干,师生共同管理。三上是采用个别教育,巧排障碍。四是游戏化教学与激励相结合,激发兴趣,吸引学生。
几年来,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前有研读,中有实践,后有提升”的教研活动方式,直面教师的需求和困惑,使老师们在经历活动的全过程中获得真切的感悟,引领教师们通过日常的、专题性的教学研究活动获得实实在在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在日常的教学研究中,罗阳体育学科组的骨干教师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始终以“组织者、示范者、服务者”的角色出现在大家面前。他们的一言一行成了大家学习的典范,对罗阳年轻教师的迅速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召集一次次研讨,落实一项项要求,在提高自身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整个教研组的品位。
4、发展绩效
在过去的三年中,我校的体育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赣榆县逐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王统法身为罗阳小学教导副主任,每学期都承担体育教研的任务。陆振岭老师作为连云港市电教兼职教研员,也积极参与体育学科建设。年轻的教师们也在各级课堂教学比赛中脱颖而出,老师们还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论文的评比活动及课题研究,年轻的教师们也在全国、省、市、县等各级各类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活动中脱颖而出。黄桂琴老师在省优质课中获二等奖。李大伟老师被多次评为县优秀教练员,王统发老师是省万名体育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黄桂琴老师在市基本技能比赛中获一等奖。老师们还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论文的评比活动,有近几十篇论文在全国、省、市获奖或发表。在这三年中,我校在县田径运动会、乒乓球、象棋等各类体育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县教研室领导专家的悉心指导,也得益于教师日常的教学实践。
三、学科基地建设发展设想
三年来,我们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是,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1、教师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升能力较弱。
能始终持之以恒关注一个问题,并对此进行研究、实践、总结、提升的老师还占少数。在平时的研讨中常常会有一些独到的见解,闪现一些瞬间的精彩,但这些美丽的珍珠散落在每个角落,没有串成耀眼的项链。因此常常是大张旗鼓地操作,产生一些零星的思考,虽有一些操作的跟进,但对成功经验以及存在问题背后的理论支撑缺乏更深入的研究。
2、教师的体育学科素养急需进一步提高。
我们中的许多老师,较多的是凭经验在教学,对体育学科知识缺乏系统的、整体的把握。能高屋建瓴地解读教材、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反思教学、重建教学,对教师们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3、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再创新高比较困难。
目前,教师关注的还是自己每天在做的事,对实践的研究兴趣比较浓,但对理念的探讨还有应付之嫌。主观上的努力程度还有较大差异,一部分年轻老师还是等待安排,等待命令。且体育组少数老师年龄也在逐年增长,已经过了生龙活虎、精力旺盛的年龄。要保持当年的热情,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建设非常困难。
基于上面提出的三个问题,我们制定了后三年的发展设想:
1、为提升教师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升能力,要求教师对日常研究成果、经验的积累不能仅仅做到反思、重建的层面,也不能仅仅有过程性资料的积累,要在活动后进行再思考,形成有理论支撑的书面总结,及时提升。让研究成果、经验很好地传承。
2、为提高教师自身体育学科基本素养,教研组将创造条件,为教师进一步拓宽视野,组织学习,帮助各位教师把体育知识技能加强,因为体育知识上的厚实才能为体育教师带来专业知识上的丰实。也才能得心应手地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体育教学,对教材做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有效重组。
3、组织开展不同层面(备课组层面、教研组层面、学校层面)的体育学科活动,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搭建开放、展示、竞技的平台;分析每一位教师的当前状态,提出切合每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制定发展的策略,定期评估,调整方向。让不同的人实现不同的发展,让每一个人的点滴进步带动整个教研组的持续发展。
面对种种问题,我们想的还很肤浅,急需教研室专家的进一步指导,也迫切期待能成为赣榆县学科教研基地。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必将在教研室专家的引领下走得更坚定,更稳健。
罗阳镇中心小学
二〇〇九年九月
第四篇:罗阳镇中心小学数学学科建设总结
罗阳镇中心小学数学学科建设总结
罗阳镇中心小学数学教研组共有41位成员,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15名,全组平均年龄还不足35周岁。因为年轻才充满活力、才敢于创新,敢于做数学课堂教学的“弄潮儿”。长期以来,教研组成员在赣榆县教研室专家的关心、指导下,积极、主动、深入、有效地开展小学数学新课改实践,逐渐形成了“细、实、严、紧”的教研组文化,并且在数学学科建设工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组织管理
为了在全校形成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使研究制度化、日常化、深入化,学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学科教研管理制度,如:“单周四下午年级组集体备课、双周四下午教研组活动制度”、每节课后的“教后反思制度”促使每一位教师在日常化的教学实践中提升自身的反思研究意识和能力;每周的“课改工作例会制度”每个月的“课题研究汇报制度”以及学期末的“新教师汇报制度”等等为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搭建了广大的舞台。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数学学科教研工作,让教学研究与学校生活有机融合,使研究成为学校发展的内动力。学校领导身先士卒,积极参与学科教研工作。学校教科室也给予数学教研组很大的支持与帮助,经常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教导处也会尽量帮助合理安排调代课,确保每一位教师学习、研讨的时间。尤其是近一年多来,数学教研组在教导处的引领下,研究意识更加主动、研究方向更加明确了。
二、教学实践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的摸爬滚打,才能逐渐成长起来。基于这样的认识,教研组根据我镇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总结成功的经验,反思存在的问题;再学习县教研室的计划,领悟精神、明确任务;,结合教研组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具体规划本学科的计划。力求计划有创新,切实可行,而且确能解决一些问题。其中以每个学期 “我评人人、人人评我”专题教学实践活动为中心,确保每一位成员都上一堂课,每一位成员都评大家课。
为使教研组计划不产生纸上谈兵的局面,“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成了教研组长工作的目标。“研究实践、体验成长”也成了教研组每一位成员日常工作的主题词。在每周四下午规定的集体备课、集体活动时间,大家总能珍惜宝贵的时间按照活动方案开展有主题、有系列的活动,并做好详尽的记录。每一位教师、每一节课都要有进步,要有一个亮点,要有一次突破,“说课—做课—评课”三环节环环相扣,要求为每一次的活动都画上句号。过去的三年中,我镇数学教研组一共开展大大小小的教研活动近70次,全组开设研究课接近200节,“学课—说课—做课—评课”这样的研究方式已经成为罗阳镇小学数学教师的工作常态。在三年中,每一位数学教师至少上过三节研讨课,每次都有所突破,有一点进步,从教研组整体到教师自身都在要求着教师在课堂中有改变、有成效、有思路。因此也就形成了每天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后,同一年级两三个人碰在一起,也会很自然地根据学生的表现,根据教学效果开始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而且同一年级的几个班常常故意错开课时,有备课组长统筹安排,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研究,通过不同变量的调整,来观察和分析问题原因,改进教学实践。
三、教学研究
为了更好地开展数学课堂教学研究,多次邀请市县名师李其进校长、祁昌志老师到我们学校,深入课堂,精心指导我们开展教学研究,从教材的研读、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资源的捕捉利用到教学后的反思重建,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每次活动都能让我们有豁然开朗的喜悦。同时我们也借助数学课程改革的推进,自觉认真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基于教师中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开展校本研究。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开展课题研究,数学教研组老师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让课题研究的探索更深入、更有效,我们的教学研究活动注重贴近农村小学实际,符合数学课堂教学规律,力争在课程改革中有所突破和创新。为让此项工作做得更有效,更好地为数学课堂服务,我镇数学教研组举全组之力,确定了三个研究主题 :《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有效性研究》、《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限度的研究》、《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第三语言的培养与研究》,这三个课题研究跨越了两个学期,已初见成效。除了集中精力,重点突破之外,又注重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在近三年中,数学教研组成员共有1个市级课题、12个县级课题立项,正在有序进行实施。
在日常的教学研究中,数学组的骨干教师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始终以“组织者、示范者、服务者”的角色出现在大家面前。他们的一言一行成了大家学习的典范,对年轻数学教师的迅速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召集集体备课,召集一次次研讨,落实一项项要求,在提高自身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整个教研组的品位。
四、发展绩效
在过去的三年中,我校的数学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赣榆县逐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王绪才主任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校本研修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年轻的教师们也在市、县各级课堂教学比赛中脱颖而出,其中在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技能比赛中获市级奖3人、县级一等奖2人、县级二等奖15人次。老师们还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论文的评比活动,共有120余篇论文在全国、省、市获奖或发表。如今,52位数学教师中,有江苏省小学优秀青年教师2名,市骨干教师1名,市“三三三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名,市优秀教育园丁1名,赣榆县教育先进工作者3名,赣榆县骨干教师1名,赣榆县小学教坛新秀2名,骨干引领、梯队渐进的师资队伍基本形成。2006年还被评为“赣榆县优秀教研组”。在这三年中,我校的学生也在省市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县教研室领导专家的悉心指导,也得益于教师日常的教学研究。
五、学科基地建设发展设想
在全体教研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之下,我镇的数学教学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正因为有进步,也让我们在发展中看到了自身的不足。
1.教学经验理论化的能力亟待提高。
我们多数教师的教学经验都比较丰富,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平时的研讨中常常会闪现一些瞬间的精彩,但很少能把自己的教学经验系统化、理论化,难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缺乏成功经验以及存在问题背后的理论支撑更深入的研究。
2.教师的数学学科素养急需进一步提高。
我们中的许多老师,较多的是凭经验在教学,对数学学科知识缺乏系统的、整体的把握。能高屋建瓴地站在数学论的高度解读教材、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反思教学、重建教学,对教师们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3.数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比较困难。
目前,教师关注的还是自己每天在做的事,对实践的研究兴趣比较浓,但对理念的探讨还有应付之嫌。主观上的努力程度还有较大差异,一部分年轻老师还是等待安排,等待命令。而且作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面对的学生和知识更新的途径较单一,特别是在课程改革已深入进行,并着手修订的今天,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非常困难。
基于上面提出的三个问题,我们制定了今后发展设想:
1.为提升教师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升能力,要求教师对日常研究成果、经验的积累不能仅仅做到反思、重建的层面,也不能仅仅有过程性资料的积累,要在活动后进行再思考,形成有理论支撑的书面总结,及时提升。让研究成果、教学经验理论化。
2.为提高教师自身数学学科基本素养,教研组将创造条件,为教师进一步拓宽视野,组织学习数学理论、数学哲学方面的书籍等。帮助数学教师充实学科知识,因为学科知识上的厚实才能为数学教师带来专业知识上的丰实。也才能得心应手地引领学生整体把握数学知识的内在结构,对教材做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有效重组。
3.组织开展不同层面(备课组层面、教研组层面、学校层面)的数学学科活动,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搭建开放、展示、竞技的平台;分析每一位教师的当前状态,提出切合每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制定发展的策略,定期评估,调整方向。让不同的人实现不同的发展,让每一个人的点滴进步带动整个教研组的持续发展。
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是摆在我们全体教研组成员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我镇全体数学教师的共同心声,我们迫切期待能成为赣榆县学科教研基地,期待教研室专家的纠偏与指导,以使得罗阳镇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获得更好的发展,取得更多的成效。
第五篇:罗阳小学2009年爱生活动总结
罗阳小学2011年爱生活动总结
一、首倡“爱心教育”,深入教师人心。
坚持德育为首,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我们小学教育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我们罗阳小学几年来一直传承和坚持的办学的最大的特色。我们关注的教育绝不仅仅只是学校的办学效益,我们会更多地关注师生内在的素质、修养,也就是一个人做人的品质。我们学校以习惯养成、环境教育和爱心教育为切入口,创造性地开展了“与坏习惯告别,同好行为结伴”、“环保三小工程”、“爱心长跑”等系列实践活动,多渠道、多载体开展了一系列道德教育实效性尝试。在本年,我们更是把重点放在“做深做细‘爱心教育’”上,努力把前几年的这些积累重新做一个理性思考,并进行有重点的推进和整合。
1、德育活动做深做细
在这一年里,我们在以往开展“日行一善”、“爱心周记”、“社区爱心接力”等活动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了“爱心接力”活动,具体说有四件事:
①社区爱心活动回访
暑假期间我们开展了“社区爱心接力活动”,孩子们已通过“爱心接力卡”的活动方式,用自己的小行动向社会播撒了爱的种子,活动中孩子们肯定有许多感受,开学初我们举办了一次“爱心卡活动专访”活动,出一期专题节目,提升了活动意义。“邻里互助卡”也进行了回访。在12月30日,我们还开展了“感恩节”活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述互些浓浓地渲染了校园的爱心氛围,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的爱心意识。
②“道德银行”储蓄活动
把同学们的“爱心”行动进行储蓄,通过总队部和各中队的爱心储蓄记录同学们的爱心,通过校园“感恩箱”传递同学们的爱心,使同学们逐渐孕育爱的情感,让爱成为个人的生活习惯。学校还评出了第一批“爱心中队、爱心小队、爱心大使”。
③“心情表”活动
良好心态是成功的重要条件,从小培养孩子对生活乐观的态度将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鼓励每一个孩子每天记录自己的心情,并通过积极的学习、工作、生活使自己的心情变得最好。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进行,适时举办心理健康讲座。
④“成功记录册”伴我行(四——六年级)
“成功记录”伴我行,就是让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情况给自己确定一个目标,并为之去努力,经过一个月后,经行自评、组评,并在成长记录册上进行记录,从而不断提高孩子的自信。
2、德育理念重新定位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思考,我们重新认识了教师的榜样作用,在“爱心教育”中开始不仅仅关注一些爱心活动,更关注了教师自身的健全人格对孩子的正面引领,关注了孩子健康情感的养成。我们要求教师“以德树德、以情动情、以行导行”,富有亲和力和感召力。2005 4月,我们还开展了“家长教育志愿者”活动,活动旨意是请家长来校面向学生谈自己的成长经历或对某项工作的态度,其实也就是一方面通过家长的教育,让孩子理解家长工作、生活的不易,增添人生阅历,进行人生观的启蒙教育;另一方面也是激发家长共同参与对孩子的教育,使学校、家庭、社会多渠道形成教育合力。
二、狠抓“教师素养”——宏扬新课改主旋律
对教师而言,能否以“教学反思”的方式化解教学中发生的教学事件,这是判断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一个标志。教学研究能否取得良好的成效,也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反思性探究精神。我们做了三点:首先是形成反思的意识。通过组织教师学习、讨论,使教师认识到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教学研究深入发展的保证。教师在学习讨论和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觉进行教学反思的理念;其次是执行反思的制度。学校明确要求每个教师要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必须写教学后记、教育随笔、案例,并进行定期的检查和交流;最后是专家引领指导反思的方法。
两条途径,即长期坚持“教学叙事”和“生活叙事”的方式展开教学研究。
教学叙事就是教师将自己的某节“课堂教学”叙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份相对完整的案例(因此也可称为教学案例)。为了能够使校本研究落实到学科,我们要求全校课任教师每周选择一节课将自己的教学过程叙述出来,形成一份类似于“课堂教学实录”的教学案例。由于“课堂教学实录”很难反映教师的“反思”以及“反思”后所引起的教学改进与教学重建,所以,我们建议教师可以“夹叙夹议”,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对这一节课某个“教学事件”的反思插入到相关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用“当时我想„„”、“现在想起来„„”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教学改进、重建的思考,而写作形式上则可以不受任何限制。教师叙述教学事件不同于一般所谓的“发表文章”。它要求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的教室里发生的教学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以及以后可以怎样改进叙述出来,叙述出来的文章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教育论文”,教师的写作实质是一种行动方式,而不只是为了公开发表(当然,好的文章可以发表或者说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可以凝聚好的写作素材)。“写”教育故事不是为了炫耀某种研究成果,它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教师
“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来关注、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教师“写”教育事件实际上是转化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突破口,是变革课堂教学的突破口。
除了参与课堂教学,教师们还大量的居留于课堂教学之外。所以,教师的“叙事”除了“教学叙事”,还包括教师本人对课堂教学之外所发生的“生活事件”的叙述,涉及教师的班级管理和育人工作等。教师可以将班级管理中发生的某些学生生活事件叙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份有教育意义的“班级管理叙事”(或说是班级管理个案、学生个案)。收集和制作“学生生活故事”或“美德故事”,既能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质或美德,又能增强教师全面育人的意识和能力。
三项制度,即紧密依托三项“校本教研制度”——组织制度、指导制度、交流制度,使校本教学研究得以真正落实。
建立校本教研组织制度。明确和强化学科教研组的教研工作制度,制定了具体而详细的教研要求,明确学期教研工作的总体思路、要求、内容和形式等。组织的形式主要有四种:
1、群体学习式教研
全校教师以教研组、课题研究小组、自愿者组合等形式,加强群体学习,用学习的力量避免盲目摸索以提高效率。
2、骨干引领式教研
学校充分发挥校内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成立专门的工作室或研究小组,与一般教师组成一个实践共同体,教师们在面对一个复杂、真实的教学问题的讨论与处理过程中,取得知识、技能与相应的体验。我们让优秀教师给教师们讲座,在“教研沙龙”时带领一些自愿参加的教师对学科教学、课改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实践。
3、不同学科组合式教研
教师作为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知识结构、经验背景及兴趣爱好等,这些具有不同背景教师的组合,能通过合作、交流与分享,完善知识结构,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走进”新
课程。
4、连环跟进式教研
教研活动中,由多位教师接连上同一内容的课(也可以是同一位教师接连上同一内容的课几次),每次上课都进行深入的观察、分析、比较,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提高教师的教学行为水平。
建立校本教研指导制度。主要是校内学科带头人制度(示范课制度和带徒制度),校外专家专业引领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学校形成良好的专家支持系统、名师带徒系统、教师互助系统等。
建立校本教研交流制度。主要是日常学科的教研活动制度和教研对话制度。学校每月举行一次案例分析会和优秀案例评比,通过对个案的剖析,总结经验、问题;分析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思考实践与理论的吻合程度以及教育方法的适切性;及时发现研究中的成功事例,并提炼、推广。
近年来,教师们的教学行为确实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师生关系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平日里师生平等对话的多了,相互指责的少了,在两次面向家长和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全校教师的满意率都超过了98%,家长和孩子们向学校提的意见也几乎指向某些具体事件,没有针对教师的指责;课堂上师生良性互动的场面多了,单向反馈的少了;教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喜欢关注一些教学的细节了,高谈阔论的少了;也更多的关注到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了,不再是唯学业为重。
三、创造“优质校园”——让孩子们拥有愉快的童年
1、形成了教育服务优势
我们正确解读“教育服务”理念,引导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行为。教育服务应该是思想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学习上循循善诱、帮助促进,生活上精心照顾、耐心细致。服务意味着民主和尊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弱势学生。
服务意味着宽容和信任: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方式,理解孩子的苦衷,同情孩子的处境,宽容孩子的过失,保护孩子的天性,鼓励孩子的进步,关注孩子的幸福。服务还意味着尽一切可能关注学生、家长的需求,与学生、家长有良好的沟通,并为学生的成长发展作出适宜的规划。为此,学校开展了“家长满意工程”,开展了家长对学校工作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继续开展了家长学校活动,请专家授课一次;继续组织进行了四~六年级的课堂教学家长开放日活动。
2、切实提高了学科教学质量 ①立足于“读、写、算”,提高学生基础学力。语文教学大力加强了阅读和写字训练,数学教学加强了口算和思维训练。班班发动学生自己创建了图书角,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努力扩大学生阅读量。教导处还成功举办了“第一届读书节”活动,通过向学生推荐读书目录、创设每天读书20分钟等办法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学校进一步重视语文、数学学科的过关测试和竞赛,扎实提高全体学生的基础学力。
②着眼于“均衡发展、培优补差”,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开展了大面积兴趣小组活动和后进生帮扶活动:其一在原先对寄宿生开展兴趣辅导的基础上,学校增开了每周六的兴趣小组活动。
2、加强了师生安全教育和检查,重申教职工工作纪律,强调了教师的到岗到位是避免或降低安全祸患发生的必要条件,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
3、继续实行了“安全工作台历制”,严格食堂饮食管理和住宿管理,重在预防、消除隐患。对校园周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也进行了排查和处理。根据新修订的管理制度,结合上级
部门的检查、要求,以及周边新发生的事态和时事新闻,我们对食堂、门卫、寄宿处加强了检查、督促和管理,使他们警钟常鸣。
面对成绩,我们毫不松懈,我们认为自己距离理想的办学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我们应该更加扎实地推进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全力营造“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提供优质教育服务,推进新课程改革,锻造名师队伍,强化科研行为,不断增强对社区和家长的亲和力,使学校最终成为一所以“人格教育”领衔,具有多门学科优势,在社区和家长中有极高信誉的品牌化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