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青年职工凝聚力建设 努力提高队伍软实力
全国海事系统精神文明 建设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加强青年职工凝聚力建设 努力提高队伍软实力
浙江海事局
近年来,浙江省积极实施‚港航强省‛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海洋经济快速发展,与海事相关的航运、造船、港口也迎来了新一轮的飞跃。为适应和保障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浙江海事局进一步加大了队伍建设力度,在交通运输部、部海事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近几年,集中招录了一批青年职工,进一步加强一线执法力量,为浙江海事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持。
目前,浙江海事局共有35岁以下人员575人,占全局在职职工1711人的33.6%。其中,有85%是‚十一五‛期间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开招录的大学本科生、硕博士生和具有航海资历的船员,他们勇于创新、思维活跃、反应敏捷,是浙江海事的新生力量和未来发展的希望。
如何教育、管理、引导好这支数量较大的青年队伍,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利用好他们的特长和优势,进一步推进浙江海事科学发展,是摆在浙江海事局党组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是队伍建设一号工程的核心所在,也是海事软实力建设的重点。从‚十一五‛初期开始,浙江海事局党组就提出了‚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真正拥有‘执著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能够担负起历史重任的海事青年队伍‛的战略目标。多年来,局党组紧紧围绕海事中心工作,牢牢抓住‚管理、使用、培养‛三个环节,以青年组织建设为基础,以青年素质培养为导向,以青年能力提高为重点,以创新机制、搭建平台为手段,积极创建青年工作品牌,加强青年职工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提高执法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推进青年队伍的凝聚力建设,增强浙江海事队伍软实力。
凝聚力有赖于坚强的组织保障 ——把更多的优秀青年汇集在一起
青年是事业的未来。我局一直高度重视青年工作,把青年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的总体布局中,加强青年组织建设,引领青年职工紧密团结在组织周围,把党的要求贯彻落实到青年职工队伍建设之中,加强培养煅炼,促进成长成才,在海事事业发展进程中,不断增强青年职工队伍的凝聚力。
建立青年工作领导责任制。针对我局青年职工队伍的实际,我局各级党组织切实把青年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明确各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作为青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健全落实青年工作领导责任制,定期听取青年工作汇报,分析青年职工思想动态,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真正做到对青年工作思想上重视,组织上落实,行动上支持,为青年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完善共青团组织建设。始终坚持把健全完善团组织体系作为青年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夯实团组织基础,健 2 全团组织体系,完善团组织工作制度和机制。在浙江局机关及5个分支局和2个直属单位成立了团组织,并在基层海事处通过独立建团或联合建团等形式组建基层团组织,全局共建立团组织31个,进一步完善了组织网络,基本实现了组织的全覆盖,做到‚哪里有团员青年,哪里就有团组织,哪里就有团的工作‛。
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组织召开了青年工作会议,通过选举产生了浙江局第一届青年工作委员会。青工委由党工部、人教处和两级团组织的相关负责人组成,作为局党组领导下的以团组织为核心,融合相关职能部门,以团结、教育、引导青年为工作宗旨的青年组织,积极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青年提供各种服务,把更多的青年汇集到组织周围,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了团组织教育青年、引领青年和服务青年的作用,促进青年加强协作、增进交流、凝聚智慧,更好地引导和带动全局广大青年为浙江海事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聪明才智,奉献青春力量。
凝聚力来自于系统化的培训锻炼 ——让更多的青年人才加快成长
我们坚持把人才领先的理念、标准和要求贯彻到青年工作中,坚持把加强青年人才的培养和锻炼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改进青年人才的培养方式,充分发挥青年职工的主力 3 军作用,强化岗位锻炼,积极引导青年职工发挥特长,努力适应工作要求,把岗位工作干对、干好、干出优秀业绩。
集中培训夯实基础。近年来,我局特别注重新进人员的培养和教育。一是军事训练。对新录用人员进行为期两周的军事训练,坚持把加强军事训练作为新进人员的第一课、必修课,精心设置了队列训练、思想教育、素质拓展等科目,让他们与部队战士同生活、同要求,帮助新录用人员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正确的人生观及世界观,提高组织纪律性和团队精神,增强国防意识、集体主义观念以及身体素质。二是理论培训。与上海海事大学等航海院校合作,建立了浙江海事局新录用人员理论培训基地,设定了海事专业、综合管理、法律法规等三个方面的培训课程,聘请航海院校教师和社会知名专家,采用课堂教学的方法对新录用人员开展为期三到六个月的集中培训。今年,还精心挑选了44名中青年业务骨干在上海海事大学进行了为期80天的海事业务和综合管理培训,努力提高一线骨干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依法行政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和海事法律法规的研究能力。三是实操培训。在集中理论培训的基础上,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让新录用人员在船舶进出量较大、海事业务相对集中的基层单位进行实操训练,有效地提高了新录用人员的岗位技能。四是上船培训。积极开展与中海集团、南京油运等航运企业的战略合作,输送了58名具有航海资历或航海类专业的新录用人员进行一到三年不等的上船实习,系统学习掌 4 握航海知识和技术,要求他们考取相应的船员适任证书,为履行执法职责打好基础。
建设实操培训基地。我局积极推进人才培训信息化和教育手段现代化,在船舶进出量较大、海事业务相对集中的宁波镇海、北仑、大榭和舟山沈家门、嵊泗、岙山等六个海事处建立青年职工培训基地。开辟专门场地、购置学习设施,为青年职工开展学习提供硬件保障。积极完善培训管理制度,制定实施青年职工实操轮训和传帮带责任制度,选取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基础好的执法人员作为带教老师,制定详细的培训内容和要求,明确带教责任和进度,开展案例教学和研讨,对青年职工,特别是新进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教育,促进他们深入了解海事业务,快速融入海事团队。同时,在大力挖掘内部教学资源的情况下,通过引进社会师资力量,聘请航运企业高级管理者、修造船厂相关技术人员、大专院校教师、大型船舶的高级船员作为实操培训教师等,充实培训师资库,创新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实操培训的效果,为青年职工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目前为止,共投入300多万元资金用于基地建设,共有包括新录用人员和青年职工在内的1000余人次参加了六个基地的实操培训,近200人次的指导教师参与教学。舟山、温州、台州海事局还分别根据实际需要选定各自辖区内上规模的航运企业、造船企业等作为执法人员的实习培训基地,开展执法人员随船、进厂(或航运公司)进行现场实习,促进青年职工增强业务知识,树立服务意识。
加强在岗培养煅炼。在岗煅炼培养是促进青年成长的主要手段和措施。我局积极发挥青年组织密切联系青年的作用,完善青年职工信息档案,掌握他们的特长和优点,支持团组织做好‚推优荐才‛工作,为青年人才成长创造条件。近两年来,共有80多位优秀青年被推荐参加竞聘上岗,并有19名青年脱颖而出,分别走上了相应的领导岗位,接受锻炼,不断为组织注入了新生力量。同时,还明确把共青团岗位作为煅炼青年干部的重要平台,重视团干部的培养与选拔,通过竞聘上岗等方式选拔优秀青年干部担任团干部,在青年职工中营造良好竞争氛围。舟山海事局从2006年开始推荐了十多位优秀青年干部到地方政府部门、乡镇和大型航运企业等挂职锻炼,努力提高综合管理能力,还在去年通过理论考试公开选拔年轻科级后备干部,其中有26名新进人员参加了测试,极大地激发了青年立志岗位成才的热情。根据青年人的特点,我局还在温州海事局开展职业发展规划的试点,分别从航海类、交通运输类、法律类、行政党务综合类等八大类设计职业发展规划,倡导‚干中学、学中干‛的理念,通过针对性实习、学术深造、岗位锻炼、课题研究等进行专业特性和共性的培养,引导青年职工处理好个性发展与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准确定位,引领成长。
以课题研究带动青年成才。在课题研究、重大项目实施中,优先推荐和安排一线青年业务骨干申报承担各类海事课题研究和重大项目,为青年人才提供主持或承担课题及项目的机会,以此鼓励和引导青年成长为业务骨干。局主要领导 6 曾多次强调,在课题研究和项目实施中,要从重点培养个别优秀人才向培养优秀创新团队转变,努力提高青年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在今年我局的十多项课题研究项目中,有50多名青年职工承担了相应的研究任务。宁波海事局为系统跟踪国际公约和技术规范的现状和发展动态,研究国际先进海事监管模式,根据辖区海事监管实际开展对策性研究,成立了海事研究会,吸收优秀青年参与并承担相应工作任务。研究会成立后,遵照‚理论上要领先、实践上要创先‛的原则,先后建立了海事研究论坛、构建学术沙龙,开展‚跟踪研究国家行政法治和其它执法部门执法经验‛等多项课题研究,并有多项研究成果取得了成果。舟山海事局每年制定下发《青年课题兴趣小组活动策划书》,以安检、危防、法律、信息化等为主课题,分若干小项目,由青年职工按照自己的岗位和特长领题研究,发挥才智,带动成长。
凝聚力内发于活跃的海事文化 ——着力提高青年职工的归属感
近年来,我局针对青年的特点,积极组织有益于中心工作的开展,有益于增强青年人的素质能力,有益于青年身心健康的活动,反映出青年人所向往的、所追求的、所喜爱的主题的系列活动,努力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服务,提高青年职工的归属感。
抓好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把党的指导思想作为青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7 论武装青年、教育青年,坚持既爱又严做细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好青年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多渠道、深层次地加强与青年的沟通交流,深入了解青年职工思想动态,把握青年职工的思想脉搏,重视青年的个体需求和心理感受,结合青年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局领导每年都和青年职工开展一次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教育和鼓励他们为海事事业作出新贡献。积极利用党日活动、团日活动,开展党史国情教育,强化青年爱国情怀。在掌握青年心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前提下,开设青年讲坛,组织青年读书会、报告会、座谈会等,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以‚永远跟党走‛等为主题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将青年职工的学习教育与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浙江海事科学发展大讨论、落实各项海事工作等有机结合起来,取得良好成效。组织开展了‚新世纪优秀大学生‛评选,对8名业务精、素质高、能力强的优秀青年进行了表彰,其中2位同志被推荐为直属海事系统优秀青年予以表彰,培树青年先进典型,弘扬创先争优的良好风气。
创建青年特色服务团队。近年来,我局把创建青年特色服务团队,作为青年工作应对社会发展新要求,结合海事服务新实际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在服务社会中体现海事青年价值,展示海事青年形象。基层各单位围绕中心工作,组建了25支共有近400名青年职工参加的青年突击队、志 8 愿者服务团队。一是开展社会服务。组织海事青年以突击队员、志愿者的身份走出单位,走进社会,开展社会服务,参与‚慈善一日捐‛、‚义务献血‛、‚文明服务日‛、‚扶贫帮困‛等活动,增强青年社会公德。宁波海事局一位青年职工在参与宁波市公交站点的志愿反扒活动中因表现突出获得了浙江省公安厅三等治安荣誉奖章、宁波市优秀志愿者称号。二是开展法律法规服务。在海事执法窗口和现场执法一线,积极宣传海事法律法规,受到了社会群众认可。舟山海事局成立了以政务中心‚巾帼服务队‛、‚邵老师热线‛、普陀山海事处‚海浪花‛服务队、六横海事处‚海豹‛青年突击队等为代表的11支青年服务队伍,从送安全知识上船头到做好奥运、世博安保、搜救演习,从风景区讲解水上安全知识到研究大型船舶安全监管,从网上答疑到现场咨询,都活跃着海事青年的身影。三是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积极组织青年突击队,先后在抗雨雪冰冻灾害、防抗台风、重大险情救助、保电煤运输等活动中,冲锋在前,干在一线,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使青年职工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得到煅炼。
丰富青年职工文化生活。广大青年职工是技能比武、文艺汇演、运动会等集体活动的主力军,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展示出了才华和特长,同时也可以通过活动发现各类人才,有利于人尽其用,用尽其才。一是先后组织开展了各类专题教育和大讨论活动,尤其在今年开展的海事核心价值观和浙江海事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中,青年职工积极建言献策,发 9 挥才智,在浙江海事局论坛发表文章80多篇,提供各类建议400多条。二是组织开展各种文艺活动和竞赛。近年来,以青年职工为主体多次组织参加了浙江省省直机关文艺汇演、‚共守国门‛口岸系统联欢会、建局十周年文艺汇演等大型活动,获得了好评。先后举办了‚庆祝新中国六十周年‛知识竞赛、主题演讲比赛、‚承十年风采展海事精神‛辩论赛、职工运动会等活动,青年职工积极参与,赛出了青年人的风采和水平。三是开展技能比武带动业务钻研。组织青年职工积极参与各类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带动钻研海事业务,促进以青年职工为主体的优秀执法人员脱颖而出。2009年,我局以青年职工丁敏强同志为代表的船舶安检员在直属海事系统港口国监督检查竞赛中获得了个人第一名、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周驰同志在直属海事系统英语履约论文演讲竞赛中也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四是利用‚职工之家‛等载体关怀关爱青年职工业余生活,组建兴趣小组,组织青年开展素质拓展训练等活动,丰富青年业余生活,寓教于乐。
营造关心爱护青年的良好氛围。在认真落实各项青年工作中,各级行政、工会等组织及相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配合,努力创造条件,为青年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经费保障,不断营造爱关心青年、爱护青年、支持青年的良好氛围。首先,在工作经费上予以保障。我局将必需的青年工作专项经费列入财务预算,用于青年活动、青年人才培养等,为青年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证。舟山海事局在做好年度工作任务策划的基础上,将青年活动经费确定为35以下 10 在编青年职工每人每年300元,直接核拨到各团支部,以确保青年工作顺利开展。其次,把青年人才培养纳入发展规划。局领导领衔对青年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在对青年人才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浙江海事局青年人才现状分析及培养对策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为更好推进我局青年人才培养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并把青年工作和青年人才培养纳入发展规划中,明确有关目标、要求、任务和措施,有力地推动了青年工作。第三,职能部门齐心协力,为青年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工会等组织充分利用各单位‚职工活动室‛、‚职工之家‛等有利条件,开辟青年活动场所,吸引更多的青年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信息部门充分重视现代信息网络对青年的影响力,在海事网站设立专栏,开辟新的交流研讨渠道,拓展海事青年交流活动阵地。后勤服务部门针对多数青年职工还未成家或家庭不在工作地的实际情况,千方百计落实各项生活保障,解除后顾之忧。各级团组织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组织开展各种青年联谊活动,加强对外联络,扩大青年交往范围。努力办好《青年汇》刊物,汇集青年人的工作经验、心得体会和研究成果,展示浙江海事青年新形象。
近年来,我局在做好青年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青年的期望还有不少差距。青年的成长是我们事业发展的保障,我们将坚持‚从思想上重视青年,从工作上锻炼青年,从生活上关心青年,从感情上贴近青年‛的要求,进一步关爱青年、服务青年、凝聚青年,带领青年职工为推进海事科学发展再作新贡献。
第二篇:努力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
形势与政策论文之 ——努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班级:会计111班
姓名:周赣明
学号:1102031111
5摘要: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任何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学会用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增强物质硬实力,一条是增强文化软实力。如果物质硬实力这条腿不行,这个国家可能一推就倒,一打就败;而如果文化软实力这条腿不行,这个国家可能不推自倒,不打而败。
关键字:软实力软实力的提升国家的发展大学生承担的责任
一、软实力概念的由来和内涵
“软实力”(Soft Power)的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来的。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他1990年出版的一本书中,书名为《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同年他又在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软实力》的文章中,系统地阐述了其软实力思想。他把软实力界定为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文化的吸引力;二是制度的吸引力;三是掌握国际话语权的能力。后来,他又进一步阐述了软实力如何同硬实力结合起来发挥作用,认为只有将软实力和硬实力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巧实力”,从而达到自己的外交目标。
由于美国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约瑟夫·奈又具有深厚的美国官方背景(曾任卡特政府助理国务卿、克林顿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和助理国防部长),所以软实力概念在国际上很快传播开来。软实力概念传到中国后,中国学界有两种态度:一种观点认为,既然约瑟夫·奈有深厚的美国官方背景,那么我们就不要用软实力这个概念,否则会受制于人,丧失自己的话语权;另一种观点认为,软实力无非是个学术概念,用用无妨。我们认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关键不是用不用这个概念,而是怎么用。
我们认为,软实力这一概念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一般而言,硬实力是指经济、科技、军事等有形力量,软实力指文化、意识形态等无形力量。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文化虽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但它蕴涵着巨大的潜能,就像电脑的软件与硬件同等重要一
软实力这个概念听起来很新鲜,其实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一点也不陌生。以往我们所说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组织纪律、精神力量、战略策略、作风现象、体制制度等,就其功能特点和地位作用而言,都可以纳入软实力范畴,并可从软实力的角度加以研究,只是我们没有这样概括而已。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文化软实力同以往我们所提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很大的交集。
特别要指出的是,我们对软实力内涵和功能的界定,同约瑟夫·奈有两点重要区别:一是我们不是像约瑟夫·奈那样,把发展软实力仅仅看成是推进霸权主义,进行国际政治博弈的一种手段,而是看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着眼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二是我们对软实力内涵进行了层次区隔。约瑟夫·奈把软实力平行地解释为文化吸引力、制度吸引力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我们则认为,文化是全部软实力的灵魂和经纬,软实力中各种要素和各个环节的特质无不取决于相应的文化,因此,文化是贯穿软实力的经纬,维系软实力的灵魂。缺少文化高度的软实力是短视的,缺少文化深度的软实力是肤浅的,缺少文化包容的软实力是狭隘的,缺少文化创新的软实力则必然会僵化和萎缩。因此,从根本上看,软实力之所以关乎民族兴衰、国家强弱、人民贫富,主要由其中的文化因素决定。
二、发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及启示
由于文化国情、政治制定和发展目标的不同,中国和其他国家对“文化软实力”内涵和功能的认识存在差异,但这些国家在提高文化软实力方面的一些做法与经验任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注重发展大众文化,提高文化吸引力
当今世界正逐步进入大众消费社会,大众消费造就了大众文化的主导地位。大众文化是反映工业化技术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日常生活、在社
会大众中广泛传播、适应社会大众文化品位的一种文化。发展大众文化,不仅能够获得大量的商业利润,而且能够提高一个国家的文化吸引力,增进他国公众对自身的好感和认同感。
2、积极推行文化外交,提升文化影响力
所谓“文化外交”,主要指围绕国家对外关系的工作格局与部署,为达到特定目的,以文化表现形式为载体或手段,在特定时期、针对特定对象开展的的国家或国际间公关活动文化外交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对外文化交流关系,它着重突出政府在对外文化关系中的主导地位,使人们获得精神享受和知识的同时增进对他国的了解和认同当前,世界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文化外交对塑造国家形象与提高国家影响力的积极作用。
3、大力扶植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生产力
文化生产力是指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目前很多国家都从战略政策、组织机构、资金支持、法律保障、内容创意、人才智力等层面着手大力扶植文化产业,促进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近20年来,历届日本政府都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项基本国策。1995年,日本文化政策推进会议发表重要报告《新文化立国:关于振兴文化的几个重要策略》,提出了21世纪“文化立国”的战略方针文化产业已成为日本国民经济中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三、当代大学生应自觉肩负起建设文化强国的重任
责任源于自觉,行动体现自觉。在当代,作为青年一代,应该站在历史发展的前沿。在当今国家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背景下,青年应该承担起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任。
第一,更加自觉地承担起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哺育了我们,我们也一直是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现在,我国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展开,外来文化大量涌入,这既给我们吸收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带来机遇,也给我们的民族文化带来挑战。有人说,在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可能遭受的伤害,不仅来自外部的冲击,也来自内部的自我贬低、自我放弃。还有人讲,一个民族不管有多么博大精深的文化,关键在你手里还剩下多少,你对自己的文化知
道多少。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把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更好地用民族优秀文化滋养民族生命力、激发民族创造力、铸造民族凝聚力,建设好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
第二,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责任。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不仅伴随经济的强盛,而且伴随文化的昌盛。现在,有人提出“文化边界”、“文化版图”、“文化主权”等问题,实际上是把文化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性资源来研究,这很值得我们深思。当前,中国作为一个在国际舞台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的发展中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同世界互动中的作用更直接、更现实。特别要看到,中国还面临着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应当认清形势,保持清醒,居安思危,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加快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拓展我们的战略利益。
恩格斯说过: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一次以文化改革发展为主题,制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纲领。新的征程再次开启,当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们坚信——“中国人民有能力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四、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北京人民出版社.[2]夏海军,栗志刚。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江淮论坛.[3]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5]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6]花建。软权利之争:全球化视野中的文化潮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7]塞缪尔·亨廷顿,彼得·伯杰。全球化的文化动力.北京:新华出版社.[8]杜超,王松华。文化资源转化与文化产业业态创新.同济大学学报.[9]张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文化建设[.新东方.
第三篇:努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努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一、软实力概念的由来与内涵界定
“软实力”这一概念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最先提出并阐释的。约瑟夫,奈有着比较深厚的美国官方背景。他把软实力界定为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文化的吸引力;二是制度的吸引力;三是掌握国际话语权的能力。
二、文化软实力事关国家兴衰成败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任何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学会用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增强物质硬实力,一条腿是增强文化软实力。
1、近代以来中国所走过的道路
① 思想文化的落后。中国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到19世纪变得越来越保守、越来越僵化,致使中国社会越来越封闭、越来越沉闷。
② 鸦片战争失败后,爱国将领林则徐已经意识到中国文化的落后,便嘱托另外一位爱国人士魏源编撰一部介绍西方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教育等百科全书式的图书,以使中国人睁开眼睛看世界。
③ 从1842年到1912年,中国同西方签订了40多个不平等条约,其中不乏丧权辱国和割地赔款的条约。
④ 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个真理——马克思主义,并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不断结合新的实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依次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2、苏联解体的例子
苏联的工业基础、科技基础、经济实力、基础设施等硬实力在当时的世界上都是一流的,都无愧为一个超级大国,但是,所有这些都无法挽救苏联的最终解体。原因就是苏联文化软实力大厦坍塌,意识形态防线彻底崩溃,因而失去了民心,失去了“天下”。
三、正确认识我国文化软实力现状
约瑟夫,奈对中美两国软实力的比较是不够科学,不尽合理,缺少说服力理由如下:
㈠、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㈡、各国对软实力的界定存在差异 ㈢、中美两国价值观不同 ㈣、国情不同 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从现实来看。我们的物质硬实力增长是很令人欣慰的,但相对于物质硬实力,总的来说,我们的文化软实力是条“短腿”。
从国际方面来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许多国家特别是主要大国都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我国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不得不应对严峻的风险挑战。
中外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尽管我国电视信号现在可以在世界上100多个城市落地了,但其竞争力和影响力非常有限。中国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还不到4%,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中所占份额不足3%。
从国内情况来看,当代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已有的经济社会矛盾和新产生的经济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在这样的情势下,要在全社会真正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基本的道德规范,还需要作出巨大努力
四、对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我们应当很自信
1、中国上下五千年创造了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伴随中国硬实力高速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大放光芒也将指日可待。
2、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必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自信源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是我们文化的根
4、自信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5、自信源于改革开放为我们更广泛更充分地学习借鉴别国优秀文化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6、自信源于各级党委政府对文化的深刻认识。
五、增强文化软实力需要从多方面下硬功夫
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看成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并把它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
㈡、坚持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使各种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相互协调、相映生辉,㈢、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
㈣、积极稳妥地推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㈤、重视和加强国家形象、国民形象的设计与塑造,提高国际战略的谋划水平㈥、加强文化软实力研究,制定文化软实力发展总体规划 ㈦、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文明一起抓 ㈧、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把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纳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思考和部署
㈨、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文化、尊重人才的氛围,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
第四篇:努力提高我国文化的软实力
努力提高我国文化的软实力
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指出:“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 软实力对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各国正积极利用这一战略发展机遇期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升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世界竞争力。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重大基础性工程纷纷破土动工,国防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军队战斗力水平不断提升。国家各项“硬实力”发展水平较新中国成立之初有了质的飞跃。但是我国“软实力”建设长期以来受重视程度低,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中国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介处于“原生态”状态,优秀的文化传统资源优势并未充分转化成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文艺演出、语言文化、图书出版等文化领域面临着“文化赤字”;对于中国文化形象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忽视了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和改造。
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取得的成绩 第一,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新亮点”。
第二,文化价值观逐步得到认同。
第三,“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深得人心。
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对策建议
对于我国文化“软实力”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并及时改进,势必会影响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整体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综合国力的提升。因此,采取必要措施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的水平势在必行。
第一,弘扬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内在动力。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兄弟姐妹在这个大家庭中团结互助、融洽相处,共同孕育了我国独特的民族精神。党的十七大会议上,把中华民族精神阐释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作为具体体现的一种精神。正是依靠这种民族精神,我国今天的文化事业才会取得好的发展前景,它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二,打造民族品牌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强大武器。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广大博深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然而,随着各国思想和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交流和竞争,好莱坞电影、韩剧充斥着我们的眼球,肯德基、NIKE、“日韩流”成为年轻一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面对国外文化的强大攻势,打造属于我们民族、我们国家的品牌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当大力发掘我国文化当中的优秀因子,利用本国的资源优势,结合自身日益成熟的产业发展模式,强势推出民族品牌,努力减小文化逆差现象,真正实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第三,发展人才教育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事业,国民的文化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人们开始更多地寻求艺术上的、更深层次的交流,文化艺术教育逐步走进千家万户,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目前,我国从初级教育到高等教育都开设了文化艺术领域的相关课程,并且还成立了专门的艺术院校培养专业文艺人才。在民间,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喜爱更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这些都是我国文化的吸引力所在,也是繁荣我国文化事业的夯实基础。可见,文化人才的培养为我国文化的长期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水平提供了后备军。
第四,开展文化外交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渠道。
中国文化“软实力”要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文化外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古至今,中国在文化外交方面的经验十分丰富。古有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七下西洋、鉴真东渡日本,今有“乒乓外交”、中外文化交流年,这些都为传播我国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扩大了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此外,文化外交为我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进行交流构建了平台。近年来,我国与世界各国进行了大量友好的文化交流合作。中国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保持着不同形式的文化交往,与数千个国外和国际的文化组织有着各种形式的联系;中国戏剧、民乐在世界各地成功演出,受到热烈追捧;中国的学生到世界各处或者与来自五湖四海的留学生们进行思想文化的交流等,这些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优秀文化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对于吸收和借鉴世界的优秀文化,繁荣我国的文化事业,产生了深远的作用,成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增进和巩固友谊的重要手段。
结 论
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起步到逐步发展的过程,其国际地位及影响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升。但总体来说,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还处于初始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在目前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应该牢牢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制订适合我们国情的发展计划,传承民族精神,打造民族品牌,大力发展传统文化教育事业。同时,积极参与文化对外交流活动,积极施行平等互利、友好的文化外交政策,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还行吧?嘿嘿!
第五篇:努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努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摘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各国正积极利用这一战略发展机遇期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升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世界竞争力。一直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军事建设等各项国家“硬实力”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和发展。而国家“软实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相对缓慢。在国际较量中,一个国家的硬实力不行,可能会被打垮;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不行,可能会不战自垮。因此,在我国高速发展硬实力的同时,应认识到发展软实力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关键词:软实力、国内文化现状、提升软实力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各国正积极利用这一战略发展机遇期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升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世界竞争力。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硬实力已经得到较好且快的发展。但大国的崛起历程需要两条腿走路,单靠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过硬的国防设施是不够的,还需要以民族意识、特色文化、民族精神和社会感召力等为主题的文化软实力的支撑。
软实力现状:
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建设起步较晚,较一些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导致在国内出现了许多异国文化充斥的现象。圣诞节、万圣节甚至愚人节等在国内的盛行让我们见识到了文化侵略给一个民族带来的深远影响远比战争或者经济萧条大的多。近几年来,韩剧、日剧、东南亚剧集等充斥着国内主流媒体的荧屏,人们在观赏节目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受到其内含的思想文化的影响。1987年11月12日,中国第一家肯德基餐厅在北京前门开业,1990年10月8日,中国内地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深圳市解放路光华楼西华宫正式开业,随后这两个代表快餐文化的企业在中国迅速发展,截止2011年,这两家在中国已经发展了一共5000家分店。可以说快餐文化已经深入了中国的餐饮文化。
近年来,我国的文化事业正式起步,凭借着传统文化的深厚文化底蕴,文化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并被世界接受。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并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成立。
截至2010年10月,全球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共计691所,分布在96个国家(地区)。中国特色的儒学文化正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学习。2008年的人文奥运向世界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推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提升文化软实力:
(1)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打造文化软实力。加强软实力的发展,一方面,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聚集起来,加深国人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加强文化的交流和合作,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吸引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真正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
(2)挖掘传统文化中的软实力之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维系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不断强盛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瑰宝。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既体现了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展示了我们民族的性格、秉承和价值理念。它的精髓集中体现在传统文化的经典中,经过千百年的锤炼,世代相传而广受赞誉,足以说明其深厚的价值意义和无可替代的作用。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基因所在,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必须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增强国民对本国文化自信心的需要。总结: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特征,是中国大国崛起目标的必经之路,是一个国家的名族特色。软实力就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