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届新课程语文教学与备考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2 12:2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7届新课程语文教学与备考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7届新课程语文教学与备考工作总结》。

第一篇:2007届新课程语文教学与备考工作总结

东方风来满眼春 今年花胜去年红

2004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开始实施,到2007年6月完成首届教学和高考的工作。我校在新课程实施工作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语文学科学生毕业水平测试合格率100%,优秀率64.5%,优良率90%;高考平均成绩111.94分。

总结三年来特别是高考备考一年的工作,我们觉得首先是树立三个意识,坚持三个贯彻:[1]基础从每篇课文中体现,即字词句篇不能忘,听说读写不能丢;[2]素质从每次活动中提升,即课堂内外有活动,每个同学都参与;[3]高考从每一个学期抓起,即高一开始立意识,循序渐进抓落实。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合理选用教材,精讲经典课文,必修与选修同步

我们选用了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语文教材编写组编著的,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5)教材。根据我校师资配置状况和学生实际情况,我们的选修课程(选修Ⅰ课程)涉及了所有的五个系列,开设了11门选修课程。由于课程多,时间紧,我们采用了课内选修和课外选读相结合的办法,并采用不同的检测手段,较全面地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使学生能够获得较为丰富的学养,提升总体的文化素质。

课程具体安排是这样的:高一,上学期选修粤教版《短篇小说选读》,课外选读人教社《先秦诸子散文选》;下学期选修粤教版《新闻阅读与写作》,课外选读人教社《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二,上学期选修粤教版《传记选读》,课外选读人教社《外国诗歌散文欣赏》;高二下学期选修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和《唐宋散文选读》,课外选读人教版《中外戏剧名作欣赏》;高三,上学期选修人教版《语言文字与运用》,课外选读粤教版《常用文体写作》。每周四下午第八节课为校本课程选修时间,作为选修Ⅱ课程。开设的校本课程有中国魏晋人物谈、《诗经》鉴赏、古体诗词创作、现代影视鉴赏、《说文解字》漫议、小说创作、宋代话本研究、《红楼梦》诗词鉴赏、《红楼梦》人物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演讲艺术、朗诵艺术指导、美食与美文、戏剧创作与戏剧表演、香港电影研究、有趣的普通话测试等等。

除了上述课程安排,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新课程内容多,教学时间并未增加,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我们的做法是课堂选讲典型性、代表性课文,课下指导其他课文阅读。如必修五本书五个模块,每个模块有一个活动课,分别是认识自我、体验情感、感悟自然、关注社会、走近经济,然后有三篇参考阅读的课文,之后每个单元有基本阅读、扩展阅读,表达交流活动以及点击链接、推荐阅读等。总计下来,每册有19篇课文,还有4个点击链接,4个表达交流活动和2个推荐阅读。而一个模块只有10周40个课时,其中包括作文课。那么除去作文12个课时(2节课作文,1节课讲评)还有28个课时。28个课时要完成每册的课文(“表达交流活动”的一些内容已体现在作文上了)时间不够用。因此,我们有以下的意见:每册的10篇基本阅读必讲;3篇参考阅读布置学生课外完成阅读任务和活动内容,课内1课时讨论,再用作文去体现活动成果,不必集中在一周完成,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先活动,过段时间再讨论、作文;6篇扩展阅读根据时间的多少选择其中2篇来讲,推荐阅读在课后完成。这是一个必修课程的基本做法,其实必讲篇目也可以灵活处理,有的扩展阅读、推荐阅读的课文也是可以作为必讲内容的。选修课程也是按照这个思路安排教学。

这样安排体现了新课程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开设必修与选修的课程、灵活处理基本阅读和扩展阅读的篇目,是与本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教材使用效率最大化,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让全体学生获得必需的语文修养,也尽快地促进了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二、演讲促阅读,阅读促写作,写作带阅读,说、读、写并进

要让听说读写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必须有一种学习的连锁机制。我们设计了以课堂演讲促平时阅读,以平时阅读促课外写作和课堂写作,再以写作带动阅读,使得说读写三项并进,实际上也包括了听,学生在听演讲时也得到提高。

演讲是一项系列活动,学生先读后写再讲。高

一、高二四个学期我们分别开展“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我最喜欢的一部作品”“我最喜欢的一位作家”和“我最喜欢的一首古代诗歌”的演讲活动,在班级内部进行,利用语文课开始的3—5分钟,学生上台演讲,每节课讲一位同学,期末由全体同学评选最佳演讲奖、最佳演讲文本奖、最有风度奖、最佳仪表奖等奖项。这一活动促进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更重要的是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综合素质。

高一开始到高三上期在学生中推行写周记、改周记、评周记的活动。演讲推动了阅读,阅读又促进了写作。我们布置学生写周记,给学生广阔的抒写天地,周记内容包括个人真实生活实录、小至班级大至全球的时事点评、社会现象评议、报刊网络读后感等等,褒贬抑扬,嬉笑怒骂,均无不可;教师也可以提供题目供学生自由选择。周记每周检查,学生互看互改互评,教师选取有思想、有内容、有特点的周记到班上公开点评,启迪思维,增加兴趣。

开出书目,指导学生阅读。阅读篇目不仅有新课程推荐名著,还要有教师介绍的佳作特别是当代作家的作品,更要有学生自荐的畅销作品。阅读检查则将“散文警句”“作品内容简介”“诗句集锦”的书面作业或“阅读记录”上交。

从高一到高三,重视作文,重视作文讲评课。两周一次课堂作文,限时六十分钟完成,老师须全阅,部分采用面改形式,在全级选出优秀作文若干篇,结合本班作文实际认真讲评。每次讲评课重点讲解一种作文技巧,其他讲解视具体情况而定。

由于采取了这种环环相生、彼此促进的模式,学生确实形成了一种听说读写的自觉,并且乐在其中;从实践的结果看,学生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并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丰富了情感体验,加深了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

三、围绕活动开展课堂教学,注重过程和方法,基础与能力并重

课内活动课,必须设计课文探究内容,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体会文本,感悟生活,同时适应新高考的命题思路。活动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学生由同桌两个人或相邻的四个人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这种合作学习不是个体学习的简单相加,它要确定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合作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有序化的分工和密切合作中,进入高效率的整体学习和受教育的状态。

如教学粤教版必修四“时评单元”《呼唤生命教育》一课,我们针对时下“青少年轻生现象”,探讨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和“为何要呼唤生命教育”等问题,同时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刻地体会,让他们得到更好的教育,我们在课堂开展“生命拯救”活动。首先老师结合课文搜集资料,找出四种最容易引发青少年轻生的原因:学习压力过大;同学间关系不好导致被轻视、欺侮;家庭中缺乏关爱、温暖;早恋引起失恋。然后让四位学生分别扮演这四类人,台下的同学扮演“谈判专家”,针对一名或多名“轻生者”展开对话,劝他们放弃轻生念头,每人限时一分钟。这样学生之间频繁互动,教学课堂气氛热烈。在劝说的过程中,实际上无论是“谈判专家”还是“轻生者”,都在反思了自己平时对待生命的态度,对自己的生命历程作了一次很彻底的总结。在这些贴近他们生活的场景中,他们自己解决了自己在平日所遇到的困惑。

再比如文言文学习,由一人读文言文原文,读一句,由另外一个或几个说出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难字难词难句一起讨论,分工查找工具书,大家共享学习资源,共闯学习难关。

而课外活动教学,由课堂延伸,如要求学生配合必修1教材第二单元“传记”内容,为同学写一部“他传”;学习粤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歌词四首》后,让学生参与诗歌创作;学习粤教版必修4“时评”单元后,模仿电视论坛节目开展“时事论坛”活动等。

选修课更要强化课堂内外的活动,我们选修了短篇小说、唐诗宋词元曲、传记、语言文字运用、现当代散文等课程,每一门课都要安排相应活动,让学生动手查找资料,讨论话题,分组辩论。

着眼素质,着眼高考,我们还要求学生课外安排书法练习、熟语积累、名言采集的活动,根据课文教学实际,尽量展现这类活动成果。

活动是要多人参与的,过程充满了乐趣。这样的学习成果和效率大于个体学习者的总合,使每一个学习者在学习群体中最充分的施展多方面的创造性潜能,提高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四、恰当使用多媒体,以灵活多样之形式,收事半功倍之效果

多媒体使用遵循“恰当”原则,不滥用,不弃用,视内容而定,保证合理、高效。一般情况下,传统教学容量相对较小,有时候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教学效率不高。而利用多媒体手段,能加大教学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必修3第一单元“感悟自然”的教学中,课文《黄山记》是通过对黄山胜景和人类登山的描叙,表达只有勇于攀登、探索的人才能征服自然、创造自然的主题。但大部分学生没有去过黄山旅游,没有真切的感受,很难理解课文中的描叙。我们就从网络上截取了有关黄山风景的视频介绍,在课堂上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大大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拓展了知识面,激发学生更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效果很好。

又如在必修5《雷雨》的教学中,我们播放了《雷雨》节选片段,让学生对戏剧语言的精妙有了更真切的了解,提高了学生阅读剧本的兴趣,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利用多媒体手段,根据课堂需要制作简单课件或精美课件,并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让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也利于课后学生下载课件回家巩固学习,教学相长。

到了高三阶段,复习课内容繁多,如果不利用课件,费时太多。比如谈到病句常见的检测手段和修改技巧,有十几条之多,再加上若干例句,有好几千字,用电脑展示,则条理清楚,一目了然,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我们认为,相比较而言,复习课利用多媒体效率更高。

但我们也注意到多媒体使用在某些情况下会破坏课堂教学的连续性、完整性,会限制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比如对一首诗意境的解读,提供画面会使学生固定在绘画者的想象范围里面,失去了文学鉴赏的多样性、丰富性。再如,对具体练习的思路、技巧、方法的分析用课件反而会影响其讲解的连贯性、逻辑性。因此,恰当运用多媒体,但不依赖不迷信,因文而异,因人而异。由于有这种灵活机动的原则,我们课堂教学不拘一格,百花齐放,教学效果更好。

五、科学制订计划,精心选择资料,合理安排复习内容

到高三阶段,计划要科学,宜缓不宜急,宜宽不宜紧,欲速则不达,欲多则不透。我们在高三第一学期前半段包括假期补课实践还安排了选修课“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结合高考语用试题训练,不仅效果好,而且为后面复习赢得了时间;其后安排在市“一模”前完成第一轮复习,覆盖全部考点;之后结合各地模拟试题安排小专题复习,分诗歌鉴赏、古文阅读、语用新题、基础突破四个部分,稳扎稳打,重点落实。这两个阶段我们统一向全体学生提出口号,第一轮复习是“全面覆盖、打好基础、循序渐进、掌握方法”;第二轮复习是“限时训练、发现问题、重复方法、积累经验”。另外,第一轮复习中学生练习重结果,不重速度,第二轮则速度与结果并重,因为经验形成后速度自然就会提高。

精选资料,不贪多,不滥发。第一轮复习采用信誉度较高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同时为学生介绍购买《晨读晚记日日淘金》供早读使用,《考点单元小测》供自我检测,《备考指南》用于自我强化;后期教师从各地模拟题中选择练习,分工挑选,务使所选练习难度适中、巧妙严谨;然后统一印刷,并自取书名篇目名,如“超级核弹头”“枭龙战斗机”“降龙十八掌”“嫦娥奔月”等,以吸引学生兴趣。

针对高考的语文活动有两月一次的默写比赛,每月一次的综合检测,每周语文辅导时间的单项检测。这些活动事先确定时间,组织命题,统一讲评。此外,安排了两次高考作文讲座。

这样的复习安排和复习方法,可以说是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相结合,学生比较适应,不易产生疲倦,收效甚佳。

六、齐心合力发挥群体智慧,苦干巧干确保备考高质高效

高三语文备课组一共9人,平均年龄33岁,任教14个班级,每位老师都有非常好的合作精神,能在平时和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积极开展讨论与交流,备好每一节课,每一道题。我们有五个“共”:共同使用一种资料,共同探讨一个问题,共同采用一个课件,共同保持一个进度,共同总结一次考试。因为在新课程教学和高考复习教学中,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是有限的,彼此交流,取长补短,才会有好的效果。

备课组内学习风气浓厚,老师们勤于钻研,经常互相听课,主动为备课组出谋献策;备课一丝不苟,上课精益求精;任劳任怨,高质高效;新上高三的老师几乎每个白天晚上守在学校,勤于学习,勤于提问,迅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苦干,还需巧干。在紧张繁忙的高三复习中我们还安排一些活动,调节生活,活跃气氛,放松心情,提高效率。我们将每次的测验都当成一次学习竞赛,并冠以杯名,如寒假回来第一天上课,猪年伊始,我们就把当天的默写比赛命名为“金猪”杯默写大赛,把一份诙谐幽默带给学生;如字音检测,因字音题是考卷第一道题,所以我们将其杯名拟为“旗开得胜”杯,虽然是一份小小心思,但这一份关怀祝福给学生们疲惫的身心带来温暖和信心。高考前夕我们特意送给学生一首诗:“书山攀援十二载,秣马直上黄金台。仗剑何惧万人敌,振翮须知千山矮。老师告诫时在耳,父母殷望总萦怀。沙场今朝酬壮志,必履蟾宫唱新凯!”激发斗志,鼓舞军心。老师们自己也有活动,给每一个备课组成员办生日会,唱卡拉ok,重阳节登山,在活动中加深感情,为工作注入活力。登山活动有诗为证:径上摩星岭①,重九九人行。层林满眼绿,清风两耳声。手拈莲花照,毽飞白云情②。佳节明年再,把酒乐丰成。(①摩星岭,白云山最高峰。②同游在山上集体摆出千手观音形象留影,仪态优雅,悦目赏心;又在山顶平台围成一圈玩毽子游戏,毽子上下左右翻飞,倩影轻跃,若蝶翩跹,意趣盎然。)

总结过去,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还有很多不足,比如活动课的开展、高考研究都有待于加强。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群策群力,扬长避短,更上一层楼。

第二篇:语文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语文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语文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1

一、顺应大趋势,接受新观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如一缕和煦的春风,为我们带来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XX年暑假为期4天的培训,为我们树立起新的语文教育的任务意识、三维目标意识、课程的四大特征意识。我们备课组活动,每次都把学习理解课标精神当成头等重要的大事,积极参加市语文研究室在十四中和城北中学举行的新课程教学研讨会,主动参加市八中和十中的公开周活动,向兄弟学校取经、学习。一个学期的新课程教学,使我们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使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二、找准目标,全力突破。

传统教材、教学的症结关键在于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厌学语文,怕学语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我们的首要目标。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有意识地让学生查找作品的有关资料或作者的简介、趣事,诱导学生成就动机,变怕学为敢学;发挥多媒体功能,让学生配乐朗诵,发挥网络的优势,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厌学为乐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变拙学为善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变死学为活学。现在,学生都能自主预习,自主思考,自主质疑和创新,自主释疑,自主复习,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才能。

如郑少霞老师教学《春》这一课,在学生欣赏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后,便要求学生任选一幅春景图,为其配上能反映其特征的诗句。学生思维活跃,有的选春草图,配上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诗句,有的选春雨图,配上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诗句,有的选春花图,配上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红杏枝头春意闹”等诗句,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春天的美,感受到了春的魅力。

学完《春》这一课后,郑老师让学生走出课本,去寻春绘春,收集有关春天的成语、对联、诗歌、文章等,学生可翻阅资料,可上网查找,可通过多种途径去完成,然后在班上交流,再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吟春颂春,或写文、或作诗、或绘画等等,学生自由选择。这样,学生在盎然的兴趣中拓展了“春”的知识,丰富了“春”的语言,陶冶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操,也培养了鉴赏、想象、创造等能力。 梁冬梅老师在讲有关理想人生、家庭亲情主题课文时,则以问题探讨为主,鼓励学生结合课文的中心事件,联系身边人身边事,谈社会人生,谈情感体悟,即使学生所讲的可能比较幼稚可笑,但在这种热烈的师生和生生交流中,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正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教材首次设置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这在语文教材史上是突破性的飞跃,成为体现课标精神、引导语文改革的一大亮点。教材中“综合性学习”的设置,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罗章偕老师的“漫游语文世界”总结交流课展示了同学们分组活动的成果。有手机信息荟萃、低劣广告举隅、数字对联集锦等等。罗老师还带领学生走出课室,到校园的树林里“感受自然”,描绘心中的美景。他还组织学生完成了“我在月球上的一天”的故事接龙活动。 梁龙莓老师“我爱我家”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细节,通过感受理解,体悟关爱,学会去爱。

四、新课程教学的困惑。

1.组织学生讨论,有时流于形式,走过场;

2.一些学习基础和能力较差的学生不能适应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课室的宽松环境也导致一些自觉性较差的学生表现比较散漫;

4.对学生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以卷面成绩、老师的评价为主,缺少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如何建立新的考试评价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总之,新课程教学的前途十分光明,但要走的路还很长。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上下而求索,共同为课文课程改革的深化而努力奋斗!

语文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2

转眼间,一学期工作已经结束,我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也暂告一段落。现将这一学期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努力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素质教育要求每一名教师都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为此,我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积极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真正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我努力鼓励学生敢说敢为,引导学生能说会做,不断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我认真备课、上课、辅导和批改作业。每一堂课我都精心设计,力求做到学生愿学。

二、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形成群言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励后进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依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

在教学中,针对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我充分激发他们的古诗文诵读积极性,每天早上,我都坚持和学生一起诵读优美的古诗文,激发学生背诵古诗文的兴趣。

语文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3

一、重视了起始年级的衔接教育。学生从初中跨入高中,在知识和方法上都和高中教学有较大的差距,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适应高中教学,我对学生的初中学习进行了调查了解,并复习初中背诵的古代诗文,然后进行“怎样学习高中语文”的专题讲座,让学生不但认识到学好语文的重要,而且还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衔接教育是比较成功的。

二、单元教学注重能力训练。在人文素质培养和语文能力训练如何结合的问题上,本学期经过了痛苦地探索。从实践到理论,我苦苦地求索,最后得以形成的认识是:高中教学应该以能力训练为主,以人文素质的培养为辅。依据这样的认识,在教学中不断调整教学思路,慢慢由以前的重人文轻训练的思路过渡到二者并重,并略倾向于能力训练的思路上来。这样的教学也许少了些热闹,去了些华丽,缺了些表演,但多了些思辨,添了些朴实,有了些训练。今后,还应该在这方面继续探索。

三、作文教学尝试思维训练。本学期,我们借鉴了上海程红兵老师的“作文与思维训练”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写作思维进行了训练,因为我只开了三讲:感悟生活、作文与想象、作文与联想,体会还不是很深。下学期,将在原点思维、多元化思维、横向思维、纵向思维、逆向思维、收敛思维等六方面全面训练。除了课堂作文,每周的周记一篇,让学生畅所欲言,有一定效果。本期有两个学生的周记推荐在市级报刊上发表。

四、注重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本期,我向学生推荐了四部名著,并在教学中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阅读。具体做法是:每读一本,写一篇读书心得,并组织学生交流。本期学生阅读并交流的作品有:《红楼梦》、《高老头》、《莎士比亚戏剧》、《谈美》。

五、文言文教学注重了翻译。以前,我的文言教学没有章法,教学的随意性较强,经过总结后,形成了这样的的结论:文言教学必须在翻译上下功夫,否则学生的基础不会很扎实。因此,我的教学思路是:每文必译。或预习时翻译,或课堂上翻译,或课后翻译,总之是一定要把翻译落实。学生能够翻译文言,那其它的知识就比较容易解决了。

六、期末复习注重了基础。特别是对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教学,对病句专题进行了扎实地复习。把20xx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中的病句、成语、汉字试题让学生见识了一下。这是着眼长远的做法,今后还应该加强。比如课前三分钟做一个成语题,或者字形题,或者字音题,或者病句题,日积月累,学生的基础知识将会得到巩固。

本学期所存在的问题是:

一、作文训练太少,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不大。

二、课外时间被大量挤占,学生的阅读空间越来越小,语文学习时间在后半期基本被剥夺。

三、学生的优劣分别开始拉大,语文学科发展不平衡的情况逐渐显露。

四、语文读本的处理比较草率,没有系统指导。

语文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4

一、顺应大趋势,接受新观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如一缕和煦的春风,为我们带来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20xx年暑假为期4天的培训,为我们树立起新的语文教育的任务意识、三维目标意识、课程的四大特征意识。我们备课组活动,每次都把学习理解课标精神当成头等重要的大事,积极参加市语文研究室在十四中和城北中学举行的新课程教学研讨会,主动参加市八中和十中的公开周活动,向兄弟学校取经、学习。一个学期的新课程教学,使我们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使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二、找准目标,全力突破

传统教材、教学的症结关键在于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厌学语文,怕学语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我们的首要目标。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有意识地让学生查找作品的有关资料或作者的简介、趣事,诱导学生成就动机,变怕学为敢学。发挥多媒体功能,让学生配乐朗诵,发挥网络的优势,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厌学为乐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变拙学为善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变死学为活学。

现在,学生都能自主预习,自主思考,自主质疑和创新,自主释疑,自主复习,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才能。如郑老师教学《春》这一课,在学生欣赏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后,便要求学生任选一幅春景图,为其配上能反映其特征的诗句。学生思维活跃,有的选春草图,配上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诗句,有的选春雨图,配上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诗句,有的选春花图,配上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红杏枝头春意闹”等诗句,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春天的美,感受到了春的魅力。

学完《春》这一课后,郑老师让学生走出课本,去寻春绘春,收集有关春天的成语、对联、诗歌、文章等,学生可翻阅资料,可上网查找,可通过多种途径去完成,然后在班上交流,再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吟春颂春,或写文、或作诗、或绘画等等,学生自由选择。这样,学生在盎然的兴趣中拓展了“春”的知识,丰富了“春”的语言,陶冶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操,也培养了鉴赏、想象、创造等能力。梁老师在讲有关理想人生、家庭亲情主题课文时,则以问题探讨为主,鼓励学生结合课文的中心事件,联系身边人身边事,谈社会人生,谈情感体悟,即使学生所讲的可能比较幼稚可笑,但在这种热烈的师生和生生交流中,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正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教材首次设置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这在语文教材史上是突破性的飞跃,成为体现课标精神、引导语文改革的一大亮点。教材中“综合性学习”的设置,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罗老师的“漫游语文世界”总结交流课展示了同学们分组活动的成果。有手机信息荟萃、低劣广告举隅、数字对联集锦等等。罗老师还带领学生走出课室,到校园的树林里“感受自然”,描绘心中的美景。他还组织学生完成了“我在月球上的一天”的故事接龙活动。梁老师“我爱我家”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细节,通过感受理解,体悟关爱,学会去爱。

四、新课程教学的困惑

1、组织学生讨论,有时流于形式,走过场。

2、一些学习基础和能力较差的学生不能适应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课室的宽松环境也导致一些自觉性较差的学生表现比较散漫。

4、对学生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以卷面成绩、老师的评价为主,缺少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如何建立新的考试评价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总之,新课程教学的前途十分光明,但要走的路还很长。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上下而求索,共同为课文课程改革的深化而努力奋斗!

语文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5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两个班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在备课组长组织下完成了必修一必修二的语文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业水平有了显着的提高,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弥补不足。现在将学期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目标

(一)教学方面

顺利完成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和衔接,帮助学生了解新课标的要求,掌握基本的高中语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和浅层次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大阅读量,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为高中语文奠定学科知识基础,形成学科思维。

(二)教师方面

1、通过校本教研,互相听课、评课,探索、总结适合本校学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教法和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形成老教师不断学习提高,年轻教师快速成长的良好氛围。

2、苦练基本功,熟练驾驭课堂,努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增强对学生的管理能力。

3、培养和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平时多收集资料,多反思教学,多写论文,尽量争取发表、获奖。努力争取开展科研课题研究。

二、工作原则

以新课程标准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虚心请教,团结合作,资源共享。

三、具体工作任务

1、按教务处和教研组安排,每月每位教师上一节公开课,互相听课,互相探讨,共同提高,和谐发展。

2、多学习与新教材相关的课程、资源,掌握新教材的教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3、根据教学实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分解各个单元资料收集'教案、学案的编排任务,由主备人认真进行一备,组织备课组活动的二备。

4、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工作,督促检查并登记备课、上课、辅导以及批改各类作业情况。

5、做好每次考试的质量分析,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和调整教学对策。

6、确定集体备课活动的中心发言人,围绕中心话题,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

7、不断积累科研资源(论文、课件、精品教案)。

8、积极撰写论文,尽量争取获奖、发表。

9、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力和水平。

10、根据年级组安排,做好培优辅差工作,扩大优生面,减少差生面。

语文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6

转眼间,又一学期即将过去,新的课程改革进入我校已有一个学年了,它犹如一股春风,为我们的教育注入了新机,也给我们带来了崭新的教学舞台。时间的流逝见证着我们每个人,每个集体的变化。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学期中,我校教师继续扎实工作,深入学习“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先进理念,并在学习中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一、具体工作(做法)

1.认真做好前期工作总结,资料归档,保证“实验”稳步发展。

寒假临近,学校组织任课教师总结第一学期实验工作,找到经验,反思不足,并展望第二学期的工作,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新学期初进一步巩固校本培训,学习新课程理念,观看新课改教学片;学期中组织教师听讲座、区域听课研讨交流;期末对教师进行了《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文化知识、语文课电子教案和课件考核检测等。

3、以专题研究的形式,推动课改的发展。

要想让课改稳步发展,必须要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就必须为老师们提供一个研究的载体。否则,老师们还会用以前的方法,来教现在的教材。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就失去了实验的意义。

出于上述考虑,在实验中,我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课题组老师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为其自我发展,搭建平台,老师们积极性很高。课题组老师在确定自己的专题时,可以在校内专题下来研究,也可以从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出发,自己来确定专题。

二、课改实践中体验课堂的变化

1.课堂教学气氛发生了很大变化。

通过一年的新课改和多年的小语整改实验,我各年级课堂教学的气氛,与以前相比有很大变化。以前的课堂,教师总是认为学生不懂事,尤其是一年级学生,主体意识差,所以更多的是指令性语言。学生的一举一动都是在老师的指令下,这样直接导致了课堂气氛沉闷。现在的教学,老师们认识到了学生的重要,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学习。现在的课堂,老师的指令性语言越来越少,而与学生商量、征求学生看法的语言越来越多,批评性的语言在很多学校的很多班级中已经绝迹,激励性评价已深入人心。

2.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根本性转变。

原来的课堂教学,教师更多的思考知识如何传授,强调知识的完整,是以教知识为目的的。教师把学生看作客体,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

现在,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情况。绝大多数老师能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出发(即从学生共性特征出发),并有一些老师能针对本班学生情况,以及本班学生中的个别学生情况出发(即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来设计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针对性。另外,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思维,关注学生的情感,把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形成作为学生的发展要素来看待,而不再是关注知识的本身。

3、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较大的转变。

随着课改的进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为学生的学服务。

4.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

随着“情境化课堂教学”出现,课堂中教学的情境化已得到落实。

从情境的组织形式上,老师们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形式。一些老师借助多媒体课件等方式组织教学(多个情境依次出现),通过不断变换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而在一些与生活

从设计情境的内容选择上,老师们紧贴生活,有的就从身边找素材,有的则直接组织学生活动参与,有的则与现实世界相联系。

从情境使用的目的上,有的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价值,调动学生积极性;有的老师创设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习兴趣;有的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操作,获得自我发展

三、存在不足

课改中的浮躁心理与浮华现象。

新的课程改革传播了新的教育理念,掀起了新的教改热潮,使广大教师积极投身课程改革,方向是正确的,步子是稳健的,发展是健康的,课改提升了教师的课程意识,事物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由于对课改的认识不足,部分教师不同程度地产生了浮躁心理。所谓浮躁,即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心浮气躁。在课改中不想去做艰苦、细致、扎扎实实的工作,总想着有一条用鲜花和彩霞铺成的捷径,一旦遇到挫折,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心存疑虑,沉不下身,静不下心,不热心新课程新理念的学习,认为这些“理论”是“客里空”,学不学无所谓,更谈不上用理念去联系本地、本校的教育实际,有的放矢地去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所谓浮华,即不深入,不务实,讲形式,走过场,虚有其表,不讲实效,“认认真真讲形式,热热闹闹走过场”,给人以假象,

随着课改的实施,课堂教学已摆脱了原来那种严肃、死板的模式,一种活泼的、充满童趣的、更为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模式,正逐渐形成。

我们缺乏经验,无论是在实验的组织,还是管理上,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们也的确感觉到,课改和课题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阻力,比如: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不彻底。课堂教学放不开,教学思想难解放,仍以追求课堂教学的完美、圆满为最终目的,不敢大胆地让学生唱主角等等。

总之,我校教师在课程改革和课题研究的道路上又往前迈进了坚实的一步,成绩虽少,但我们在不断进步;问题虽多,但我们一直在不懈寻求良方。

语文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7

辽阳县教师进修学校 王志强20xx年秋季,我县初中开始走进了新课程。回味着三年来紧张忙碌而又卓有成效的工作历程,在上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研训教师的辛勤努力下,在全县各中学广大语文教师的大力协助下,我们圆满地完成了20xx—20xx,20xx—20xx,20xx-2007三个学年的工作任务,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过去的六个学期,我们行走在课程改革踏实的路上,满怀着将新课改进行到底的信念和决心,围绕着怎样实施新课改,以及随着深化课程改革所引发出来的困惑与问题的探索与,解决注重体现教研部门的职能,我们本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精神,踏踏实实地做了很多工作。其中有辛劳,也有成果,有迷茫,也有收获。三年来,我们的工作坚持“研训一体,管训结合,以校为本”的原则,按照“研究为基础,指导为手段,服务为宗旨”的方略,大力开展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学研究活动,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线,牢牢掌控第一线教师参与新课改的实际情况。我们的研训教师撒下了勤奋与智慧的汗水,播下了奋发与创新的种子,取得了丰厚的收获,也找到了今后工作的方向。下面就来回顾一下我们的工作历程:

一、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强化理念,提升素质实施新课改,推进新课改,实践新课改的主要力量是教师,教师的理念、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新课改的成败。同时,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必须让教师发展,因此,教师的培训和学习就成为实施新课改的最主要工作。

1、学课标,考课标为了督促教师尽快地了解和掌握新课改的理念,我们进修学校为各中学统一订购了《走进新课程》、《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解读》,要求各校组织语文教师定时学习,并在20xx—20xx学的两个学期里两次对教师进行了新课程知识检测。通过这样的活动,极大地促进了语文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掌握。

2、请进来,走出去为了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促进他们对新课程的学习和把握,我们做到“请进来,走出去”:我们先后请了全国著名语文教育家、特级教师欧阳代娜来我县做《运用唯物辩证法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的讲座,请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语文研训部主任孟庆欣做《语文课堂教学到底怎么做》的专题报告。这两位专家恰逢我们的课程改革处在较为迷茫的时候到来的,他们的讲学对于我县广大语文教师解开新课程中的疑惑,明确课程改革的方向,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另外,我们多次选派教师到市教师进修学院参加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编委会组织的新教材培训;到大连金州开发区,凤城东方红小学学习课改经验;到本溪、沈阳参加由省教研培训中心举办的骨干教师培训、省语文学科“双优”成果交流会;到沈阳、吉林通化参加全国中语会第六届“语文报杯”中青年教师优秀课大赛、全国中语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峰论坛。通过参加上述各级各类培训,使我们广大教师对新教材编写体系、意图及实施中应该注意的立项有了清楚的认识,获取了外地新课改的实施经验,见识了新课程的优秀课例,明确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3、借大赛,练本领几年来,我们本着“以赛促训,以赛代训”的原则,多次围绕实施新课程组织竞赛。组织全县语文教师参与“叶陶杯”下水文大赛,钢笔字、笔字、朗读基本功大赛、说课大赛,参加了教师进修学院组织的朗诵大赛、教学基本功大赛,参加了省市优秀课评选。在这些活动中,全面展现了我县语文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深厚的理论功底。通过比赛,达到了在比赛中学习理论,在比赛中积累经验,在比赛中交流体会,在比赛中得到锤炼,在比赛中得到升华的预期目的。二、加大教科研工作力度,提高教师教学效率1、开展常规教研活动。三年来,我们组织全县全体受训语文教师,以校本教研为主渠道,踏踏实实地开展常规教研活动,我们深入教学第一线,观摩课堂教学达200余课时,并组织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研讨,指导他们进行教学设计、撰写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教学随笔、课堂教学实录等,在这一系列日常教研中,对受训教师进行了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的渗透、影响,使他们不断适应并深入新课程改革,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2、承担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期间, 我们根据我县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开展了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研究。我们选取了水泉、吉洞、塔子、唐马、刘二堡、沙岭、黄泥洼、小屯、穆家等九所中学作为课题研究基地,共有六十余名一线教师参与了此项研究。全体课题教师按照“课前:深入生活,收集素材;课上:师生参与,重点突破;课后:延展训练,巩固提高。”这一操作性定义进行课题操作,使作文教学逐步走上科学、高效的轨道上来。总之,实施新课改三年来,通过大量研训工作的开展,以及广大语文教师的不懈努力,我们的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教师们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改变。在知识的传播上,实现由知识的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在教学目标上,从过去强调“双基”到现在注重多种教学目标并存;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关注了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经验的联系,强调了学科间知识的整合与综合;在课堂教学上,教师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索和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在对学生评价上,注重在对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和监控,并及时针对学生学习情况指出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另外,教师也注重对自己的工作多总结,多反思,多与其他课改教师交流,及时发现并解决自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教师们正随着课改的发展成长。课改的成绩另一方面来自于学生。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和有情有趣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感到了“安宁和自由”,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与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孩子们变得大方、自信、健谈;大量的学习、实践、体验、感悟机会的提供,使孩子们变得眼明、心灵、手巧;智能强项的发展,使孩子们成了教师的“宠儿”,孩子们正在教师指导下,与新课程一起健康成长。新课程改革还处在尝试探索阶段,从所开展的研训活动中看,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比如:应试教育的思想还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们的教师头脑中,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统治”课堂,仍然“统治”着学生,教学民主的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没有得以充分地体现,教师的教学方法依旧单一,多元的教学评价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等等。我们的课程改革工作依旧任重而道远。今后,我们将不断完善研训机制,继续扎扎实实地抓好研训工作,使我县初中语文课改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第三篇:新课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新课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新课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1

本学期,本人担任八年级(3)、(4)班语文课教学和八年级(3)班班主任工作。一学期来,本人以学校及各处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师德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成绩为中心,以深化课改实验工作为动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一方面,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认真学习新课改理论,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参加自学考试,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通过学习,转变了以前的工作观、学生观,使我对新课改理念有了一个全面的、深入的理解,为本人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打好了基础。

二、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工作纪律

一方面,在工作中,本人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会。另一方面,本人能够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心爱护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三、强化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学期,本人能够强化教学常规各环节:在课前深入钻研、细心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教材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力求在备课的过程中即备教材又备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在此基础上,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备写每一篇教案。在课堂上,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课堂45分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后,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工作及课后辅导工作。在自习课上,积极落实分层施教的原则,狠抓后进生的转化和优生的培养。

四、加强研讨,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深刻地认识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和变革,自身所掌握的知识满足不了现代教育教学,所以我十分注重业务学习,不断充实知识,提高文化专业知识水平。平时利用空余的时间经常翻阅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杂志、书籍,从中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教育改革的新动向,以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

在教学工作中,我刻苦钻研,大胆探索初中语文教育的新方法,将新信息、新观念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学以致用。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深入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适合学生今后发展的活动内容,始终以“学生为本”的发展教育理念来指导各个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在不同能力层次上都有所提高。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方式,做到学校与家庭的同步教育。

新课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2

所谓的“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所以,提高教学有效性是促进发展、减轻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体现。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少、慢、差、费的现象,究其原因,是语文课堂缺乏有效性。87中在“提高课堂达成率”研究的基础上,最近两年又开始了“有效教学”理论的尝试,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七年级语文组也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意义的工作,现在把一些心得作下总结。

“有效教学”,根据美国教育学家加涅的观点,就是凡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活动就是有效教学。通过学习,我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了教学有效性的尝试与实践,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收获语文教学的独特喜悦。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阐述,求大方之家不吝赐教。

一、要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性

叶圣陶先生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习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与探究,从而使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激发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实现了五大转变。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达到了“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五大转变: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与引导者;变“师道尊严”为“平等、和谐、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师生在教与学中共同感悟、共同体验;变“聚焦式”教学为“立体型辐射型”教学,营造课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场面;变“被动接受知识”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变“知识传授”为目的为“全面提高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质”为目的,对学生作出动态的、发展性的评价。

二、要注重学习讲授的有效性

讲授是课堂中最直接体现教师素养和功底的一种教学方法,始终是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有效讲授要注意少而精。维其少,才重点突出,引发听者的重视;维其精,才可能在师生互动中起到强化、画龙点睛的作用。反之,若讲授面面俱到,讲的太多太泛,学生听课时的思维则会处于“休眠”状态。此外,根据维果茨基的学习潜力理论,“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他们的年龄与心理力量所许可”,即有效讲授还应遵循可接受性原则,若讲的太深奥,学生听课时的思维则会处于“茫然”状态。因此,因材施教,因“生”施教,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才能渐入课文的佳境,渐入学习的佳境。

新课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3

辽阳县教师进修学校 王志强20xx年秋季,我县初中开始走进了新课程。回味着三年来紧张忙碌而又卓有成效的工作历程,在上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研训教师的辛勤努力下,在全县各中学广大语文教师的大力协助下,我们圆满地完成了20xx—20xx,20xx—20xx,20xx-三个学年的工作任务,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过去的六个学期,我们行走在课程改革踏实的路上,满怀着将新课改进行到底的信念和决心,围绕着怎样实施新课改,以及随着深化课程改革所引发出来的困惑与问题的探索与,解决注重体现教研部门的职能,我们本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精神,踏踏实实地做了很多工作。其中有辛劳,也有成果,有迷茫,也有收获。三年来,我们的工作坚持“研训一体,管训结合,以校为本”的原则,按照“研究为基础,指导为手段,服务为宗旨”的方略,大力开展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学研究活动,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线,牢牢掌控第一线教师参与新课改的实际情况。我们的研训教师撒下了勤奋与智慧的汗水,播下了奋发与创新的种子,取得了丰厚的收获,也找到了今后工作的方向。下面就来回顾一下我们的工作历程:

一、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强化理念,提升素质实施新课改,推进新课改,实践新课改的主要力量是教师,教师的理念、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新课改的成败。同时,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必须让教师发展,因此,教师的培训和学习就成为实施新课改的最主要工作。

1、学课标,考课标为了督促教师尽快地了解和掌握新课改的理念,我们进修学校为各中学统一订购了《走进新课程》、《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解读》,要求各校组织语文教师定时学习,并在20xx—20xx学的两个学期里两次对教师进行了新课程知识检测。通过这样的活动,极大地促进了语文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掌握。

2、请进来,走出去为了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促进他们对新课程的学习和把握,我们做到“请进来,走出去”:我们先后请了全国著名语文教育家、特级教师欧阳代娜来我县做《运用唯物辩证法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的讲座,请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语文研训部主任孟庆欣做《语文课堂教学到底怎么做》的专题报告。这两位专家恰逢我们的课程改革处在较为迷茫的时候到来的,他们的讲学对于我县广大语文教师解开新课程中的疑惑,明确课程改革的方向,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另外,我们多次选派教师到市教师进修学院参加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编委会组织的新教材培训;到大连金州开发区,凤城东方红小学学习课改经验;到本溪、沈阳参加由省教研培训中心举办的骨干教师培训、省语文学科“双优”成果交流会;到沈阳、吉林通化参加全国中语会第六届“语文报杯”中青年教师优秀课大赛、全国中语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峰论坛。通过参加上述各级各类培训,使我们广大教师对新教材编写体系、意图及实施中应该注意的立项有了清楚的认识,获取了外地新课改的实施经验,见识了新课程的优秀课例,明确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3、借大赛,练本领几年来,我们本着“以赛促训,以赛代训”的原则,多次围绕实施新课程组织竞赛。组织全县语文教师参与“叶陶杯”下水文大赛,钢笔字、笔字、朗读基本功大赛、说课大赛,参加了教师进修学院组织的朗诵大赛、教学基本功大赛,参加了省市优秀课评选。在这些活动中,全面展现了我县语文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深厚的理论功底。通过比赛,达到了在比赛中学习理论,在比赛中积累经验,在比赛中交流体会,在比赛中得到锤炼,在比赛中得到升华的预期目的。二、加大教科研工作力度,提高教师教学效率1、开展常规教研活动。三年来,我们组织全县全体受训语文教师,以校本教研为主渠道,踏踏实实地开展常规教研活动,我们深入教学第一线,观摩课堂教学达200余课时,并组织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研讨,指导他们进行教学设计、撰写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教学随笔、课堂教学实录等,在这一系列日常教研中,对受训教师进行了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的渗透、影响,使他们不断适应并深入新课程改革,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2、承担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期间, 我们根据我县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开展了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研究。我们选取了水泉、吉洞、塔子、唐马、刘二堡、沙岭、黄泥洼、小屯、穆家等九所中学作为课题研究基地,共有六十余名一线教师参与了此项研究。全体课题教师按照“课前:深入生活,收集素材;课上:师生参与,重点突破;课后:延展训练,巩固提高。”这一操作性定义进行课题操作,使作文教学逐步走上科学、高效的轨道上来。总之,实施新课改三年来,通过大量研训工作的开展,以及广大语文教师的不懈努力,我们的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教师们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改变。在知识的传播上,实现由知识的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在教学目标上,从过去强调“双基”到现在注重多种教学目标并存;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关注了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经验的联系,强调了学科间知识的整合与综合;在课堂教学上,教师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索和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在对学生评价上,注重在对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和监控,并及时针对学生学习情况指出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另外,教师也注重对自己的工作多总结,多反思,多与其他课改教师交流,及时发现并解决自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教师们正随着课改的发展成长。课改的成绩另一方面来自于学生。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和有情有趣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感到了“安宁和自由”,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与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孩子们变得大方、自信、健谈;大量的学习、实践、体验、感悟机会的提供,使孩子们变得眼明、心灵、手巧;智能强项的发展,使孩子们成了教师的“宠儿”,孩子们正在教师指导下,与新课程一起健康成长。新课程改革还处在尝试探索阶段,从所开展的研训活动中看,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比如:应试教育的思想还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们的教师头脑中,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统治”课堂,仍然“统治”着学生,教学民主的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没有得以充分地体现,教师的教学方法依旧单一,多元的教学评价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等等。我们的课程改革工作依旧任重而道远。今后,我们将不断完善研训机制,继续扎扎实实地抓好研训工作,使我县初中语文课改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新课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4

一、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强化理念,提升素质实施

新课改,推进新课改,实践新课改的主要力量是教师,教师的理念、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新课改的成败。同时,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必须让教师发展,因此,教师的培训和学习就成为实施新课改的最主要工作。

1、学课标,考课标为了督促教师尽快地了解和掌握新课改的理念,我们进修学校为各中学统一订购了《走进新课程》、《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解读》,要求各校组织语文教师定时学习,并在20xx—20xx学的两个学期里两次对教师进行了新课程知识检测。通过这样的活动,极大地促进了语文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掌握。

2、请进来,走出去为了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促进他们对新课程的学习和把握,我们做到“请进来,走出去”:我们先后请了全国著名语文教育家、特级教师欧阳代娜来我县做《运用唯物辩证法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的讲座,请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语文研训部主任孟庆欣做《语文课堂教学到底怎么做》的专题报告。这两位专家恰逢我们的课程改革处在较为迷茫的时候到来的,他们的讲学对于我县广大语文教师解开新课程中的疑惑,明确课程改革的方向,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另外,我们多次选派教师到市教师进修学院参加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编委会组织的新教材培训;到大连金州开发区,凤城东方红小学学习课改经验;到本溪、沈阳参加由省教研培训中心举办的骨干教师培训、省语文学科“双优”成果交流会;到沈阳、吉林通化参加全国中语会第六届“语文报杯”中青年教师优秀课大赛、全国中语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峰论坛。通过参加上述各级各类培训,使我们广大教师对新教材编写体系、意图及实施中应该注意的立项有了清楚的认识,获取了外地新课改的实施经验,见识了新课程的优秀课例,明确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3、借大赛,练本领几年来,我们本着“以赛促训,以赛代训”的原则,多次围绕实施新课程组织竞赛。组织全县语文教师参与“叶陶杯”下水文大赛,钢笔字、笔字、朗读基本功大赛、说课大赛,参加了教师进修学院组织的朗诵大赛、教学基本功大赛,参加了省市优秀课评选。在这些活动中,全面展现了我县语文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深厚的理论功底。通过比赛,达到了在比赛中学习理论,在比赛中积累经验,在比赛中交流体会,在比赛中得到锤炼,在比赛中得到升华的预期目的。

二、加大教科研工作力度,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1、开展常规教研活动。三年来,我们组织全县全体受训语文教师,以校本教研为主渠道,踏踏实实地开展常规教研活动,我们深入教学第一线,观摩课堂教学达200余课时,并组织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研讨,指导他们进行教学设计、撰写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教学随笔、课堂教学实录等,在这一系列日常教研中,对受训教师进行了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的渗透、影响,使他们不断适应并深入新课程改革,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2、承担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期间,我们根据我县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开展了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研究。我们选取了水泉、吉洞、塔子、唐马、刘二堡、沙岭、黄泥洼、小屯、穆家等九所中学作为课题研究基地,共有六十余名一线教师参与了此项研究。全体课题教师按照“课前:深入生活,收集素材;课上:师生参与,重点突破;课后:延展训练,巩固提高。”这一操作性定义进行课题操作,使作文教学逐步走上科学、高效的轨道上来。

总之,实施新课改三年来,通过大量研训工作的开展,以及广大语文教师的不懈努力,我们的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教师们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改变。在知识的传播上,实现由知识的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在教学目标上,从过去强调“双基”到现在注重多种教学目标并存;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关注了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经验的联系,强调了学科间知识的整合与综合;在课堂教学上,教师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索和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在对学生评价上,注重在对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和监控,并及时针对学生学习情况指出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另外,教师也注重对自己的工作多总结,多反思,多与其他课改教师交流,及时发现并解决自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教师们正随着课改的发展成长。课改的成绩另一方面来自于学生。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和有情有趣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感到了“安宁和自由”,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与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孩子们变得大方、自信、健谈;大量的学习、实践、体验、感悟机会的提供,使孩子们变得眼明、心灵、手巧;智能强项的发展,使孩子们成了教师的“宠儿”,孩子们正在教师指导下,与新课程一起健康成长。

新课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5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两个班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在备课组长组织下完成了必修一必修二的语文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业水平有了显着的提高,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弥补不足。现在将学期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目标

(一)教学方面

顺利完成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和衔接,帮助学生了解新课标的要求,掌握基本的高中语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和浅层次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大阅读量,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为高中语文奠定学科知识基础,形成学科思维。

(二)教师方面

1、通过校本教研,互相听课、评课,探索、总结适合本校学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教法和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形成老教师不断学习提高,年轻教师快速成长的良好氛围。

2、苦练基本功,熟练驾驭课堂,努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增强对学生的管理能力。

3、培养和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平时多收集资料,多反思教学,多写论文,尽量争取发表、获奖。努力争取开展科研课题研究。

二、工作原则

以新课程标准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虚心请教,团结合作,资源共享。

三、具体工作任务

1、按教务处和教研组安排,每月每位教师上一节公开课,互相听课,互相探讨,共同提高,和谐发展。

2、多学习与新教材相关的课程、资源,掌握新教材的教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3、根据教学实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分解各个单元资料收集'教案、学案的编排任务,由主备人认真进行一备,组织备课组活动的二备。

4、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工作,督促检查并登记备课、上课、辅导以及批改各类作业情况。

5、做好每次考试的质量分析,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和调整教学对策。

6、确定集体备课活动的中心发言人,围绕中心话题,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

7、不断积累科研资源(论文、课件、精品教案)。

8、积极撰写论文,尽量争取获奖、发表。

9、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力和水平。

10、根据年级组安排,做好培优辅差工作,扩大优生面,减少差生面。

新课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6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9)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七年级是初中阶段的起始年级。在这学期的课堂教学中,我努力渗透新课标理念,不断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的见解。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深入学习、钻研探究式教学,并作了一定量的理论学习笔记。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受益匪浅。能够按照计划完成教学工作,备课及时,作业量适中,批改指导及时具体。根据语文教研组的安排,积极参入语文研修课的上、听、评课,从其他教师身上取长补短,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中,我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本学期教材,除文言文外,大部分课文由学生根据自学的模式自学,教师点拨指导,通过尝试,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了学习实践的方法,进一步培养了学习的兴趣。

课堂教学的同时,我也在不断的思考,现就“课堂提问”这方面的思考作一个小结。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一直围绕着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作着深入的思考和积极的实践,也通过自身的经历深深的感知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精练到位,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提高,对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进而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阅读教学来实现的,而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设计,可谓是关系到阅读教学组织成败得失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全体学生积极参入、思考探索的`课才是成功的高效的,“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如果不动脑,怎能期望有收获呢?

那么,如何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

首先,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度。既不能过于肤浅,没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艰深,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下手。太浅,索然无味,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太深,学生答不了,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事与愿违。问题的难度应以水平较高的学生经过思考或讨论或稍加提示点拨可以答出为上限。

其次,所提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紧扣教材训练要点及文章精彩之处。

第三,设计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理解或鉴赏性材料的提问,要不受“标准答案”的束缚,让答案具有多维性,力争引起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精神。

第四,科学地确定问题的指向,切忌提“漫谈式”的问题,单求课堂“热闹”,弄的最终不知所问所答是为何而来。

第五,培养学生生成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识,把学生推向主体,很多问题由学生自己生成,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发现问题;当学生的问题提得过多过杂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筛选整合,随着问题的解决,正确对待不断产生的新问题。

第六,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鼓励学生不断产生新疑。

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提问得法,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会堵塞学生思路,窒息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应重视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语言上形成了一定的积累,增加了阅读,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当然,学生的阅读面还显得窄了一些,阅读的量还需加大。另外,在作文的训练指导上还有待提高。在下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的!

新课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7

这是出成绩见效果的一学期,也是师生拼搏的苦战的一学期。在上好新课的基础上,稳定和鼓励学生,依据计划有目的的进行了艰苦的强化训练,分别进行了一次摸底考和九次模拟考,从基础知识、语言运用、古诗文默写、阅读、写作等方面作了系统的训练,复习和巩固了所学知识。在中考中,。从所取得的成绩中可以看出扎实基本功,有目的的进行艰苦的强化训练是取得成功的基础。当然,从成绩中也看出,在普九背景下的教学总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成绩总是不那么令人满意。试作小结如下:

一、联系教材,研究课标。

教材的版本虽不同,但都是围绕《课程标准》来编定的,自然考试也是紧扣《课程标准》来命题的,在《20xx年命题指导》中强调“语文试题应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征,符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就明确了试题要严格遵循《课程标准》来命题,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集中测试学生的语文素养。《课程标准》规定:语文素养的考查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语文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每个方面的考查又涉及到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发展状况,自然试题中会重视语文积累和运用的考查、重视语言文字独特的人文价值,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尊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题目不会难,但会很灵活,会有多层次的考查。如测试语文积累与运用中,既有测试记忆,也有测试学生的理解水平,还有测试其运用能力等。另外通过研究《课程标准》就明确了复习的范围。如50篇诗文以及14部课外读物,而这些都在课文中出现过,联系教材,只需作好重点内容的巩固就行。

二、大刀阔斧,对各知识块进行定性、定量。

《20xx年命题指导》中提出“重视挖掘客观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功能,发挥主观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作用。”因而可对整份试题定性,即主观题占80%—90%。一份试题一般是由“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大板块构成的,而对于每块知识就要大刀阔斧的定量,以便精讲精练。“积累与运用”这一知识块中,只需抓好优秀诗文的默写,其它的音、字名著以及口语交际,是靠平时的积累,无需多练。在“阅读”块中,侧重于课外文章的分析训练。在古文的阅读中,课内古文侧重于“四记一讽一表一战”(《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曹刿论战》)的复习训练。现代文阅读中则要着重在对文章的整体感悟能力、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对文章内容的深入探究能力以及读书方法和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上。阅读的文章要选取那些思想性、人文性、时代性并且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来训练。在“写作”块中,半命题和话题或材料作文是常规题型,因此审题的训练是最重要的。但也要明确“淡化文体”的要求,并不是可写“四不像”的文章,因而训练中要先分文体,明确各种文体的要求后,在固定时间内灵活运用各种文体,集中训练几次。

三、善于取舍,精选精练。

进入复习阶段,各种资料和试题会很快堆满案头,都拿来用,拿给学生练是不会取得好效果的,只会把师生拖入让人疲倦的题海中不能自拔,使了很大的力气,收效却甚微。因此,我们要在所选定的命题方向和范围的基础上,斟酌各种资料,勇于取舍,把符合要求的题目筛选出来,组合为各训练块,在我们复习巩固好教材上该知识块的要点后,及时训练,强化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把各知识块中最具《课标》精神的题目,组合、编制成侧重点各不同的三四份试题,如在现代文阅读中,一份侧重于说明文和记叙性美文的阅读考查,那么另一份就要侧重于议论文与记叙性美文的阅读考查,像这样地进行有目标的精练。在各知识块的定量后,要列出考查的明细表,依据明细表,师生共同设计题目进行训练,这是通过师生的交流合作,帮助学生从更高更理性的角度去把握所学知识。

黄五考试方法、技巧以及考试心理的指导。虽然复习工作会在紧张有序中完成,但中考毕竟是人生的一次大转折,是一锤定音的考试,会碰到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对考试方法、技巧的指导是每次训练中的必修课,如阅读方法:“一步初读,二步纲要(文首文尾,中心段、各段中心句),三步析题,四步删(删出与题目要求无关的信息,精思相关信息)”。又如答题技巧:“抓关键,细明辨,分点展现简又明”。再如考场上的作文技巧:把已有的一些经历体验与读过的优秀文章,依据题目的要求巧妙变通,灵活运用。对于考试心理的指导,则是考前的适当休息放松与适度紧张结合;考中认真作答,先易后难,勿漏做,合理分配答题时间;考完后一定仔细检查;每场考试结束后,要尽快对下一科做准备,别把思维滞留在上一科目中。在整场考试中教师要特别做好普九背景下少部分学生的心理工作,他们常常怀着“反正我是考不起,是父母要我来考的”消极心理,在考场上就会随意而为,明是考得出来的却不考,更有甚者是在考场上睡觉,我们应该做好这类考生的思想心理纠正工作。

当然,在普九背景下,后进生的不良思想、习惯以及不良学习态度,对想学好的同学的负面影响总是难以战胜,致使老师用了大量的精力的时间,收效却甚微,许多问题是老师讲过训练过的,到了考场上却做不出来,留下了不必要的遗憾。当然,这也是我今后的努力方向。

新课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8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这当然是件大好事。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丛的感觉。许多观点虽然很独到,很新颖,但操作起来,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透过听一些课,隐隐觉得我们此刻的语文教学开始走向新的极端:一味的课堂对话,一味的强调读和感悟。这,是不是必须就是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式呢?像这样教学,能否到达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我认为,像这样去教语文,如果用辨证法来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窃以为,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千万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千万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需要与时俱进,但绝不可抛弃!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

所以,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以下基本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1、习惯好。即具有各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务必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用心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务必带有强制性。这样一说,好象同”以人为本“的理念相悖。其实则不然。笔者认为,真正的”以人为本“,并不完全是课堂上的热热闹闹,一味的顺从和迁就学生,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我们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那,才是”以人为本“最本质的含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首当其冲:一、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二、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三、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四、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习惯;五、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六、好问的习惯;七、在合作学习中用心参与的习惯;八、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务必要求有必须速度,务必规范、整洁地写字。务必经常主动习字。习惯是具有迁移性的。还是以写字习惯培养为例来说,在历时数年的”土家族聚居区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实验“中,笔者发现,良好的写字习惯就具有极强的迁移性。学生把规范整洁地、有必须速度地写字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其他习惯: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学习讲效率,讲质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来了。

2、热情高。即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学习语言文字的活力。笔者认为,某种好处上说,语文是一种活态的,有生命的现象。更赞同一种观点,语文课堂要成为生命成长的课堂。所以,离开了学生的感情——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感情,语文课是无法上的,至少是无法上好的。尤其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真情和活力的投入,这样才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落实。也就是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务必进入“主角”,我们常说的:不动感情不读书;拒绝伪读等等,其实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这方面,需要引导,需要熏陶,需要结合习惯养成教育来培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让孩子同语言文字伤了感情。这一点并非危言耸听,这种可能随时都可能发生,如: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感;机械重复的抄写;教师对学困生的歧视等等,都可能导致这种后果。很好理解,试想,如果学生看了课表,某节课是语文,眉头都是皱的,语文课还怎样上?笔者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学生对语文的情,来自于趣,要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兴趣,对完美生活充满热爱和向往。一旦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感情自然也就产生了。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欲有了,主动性强了,对教师的严格要

求也能充分理解,并按教师的要求去做。教学效果自然好。最关键的一点,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爱,对语文学习的活力,都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有种提法,笔者很赞成:用让大爱温暖课堂!

3、会读书,即具有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一、学生要会朗读,要动情地读书;二、学生要会默读,要能做到默读中注意力集中,不动指、不动唇、不回视,抓住主要资料等;三、学生要学会快速读和略读、浏览。四、学生要学会在读中思考、质疑、解疑,学会在读中圈点、批画。会读书,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必须数量的字词。还有课外阅读量的到达。(课外阅读量,课程标准有个“不少于”的界定。应当说,这只是个保底的要求。)这些,就应当说是个死任务了。当然,不一样年段有不一样的要求。

从更广的视觉看,会读书,说到底是会学习。即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训练方法。学生要经历超多的语文实践活动,才可能学好语文。新课程不再提语言文字训练,但训练肯定还是要的。是必需的。语文实践活动,总得以训来年为基础。某种好处说,实践何尝又不是一种训练?所以,要从听、说、读、写;从字词句段篇的学习上,从合作学习上,从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上,透过指导,让学生习得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并主动去运用,构成习惯,学生将受益无穷,有的将是终身受益。

尤其是要在读书中,逐步使学生构成较敏锐的语感。即基本的感悟语言的潜力。学生仅有具备了必须的语感,才可能学好语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语感的培养,当然首先靠读,但教师的引导,进行一些有意思的训练也是必要的。笔者在平时,常用讲幽默、笑话、俏皮话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来观察学生的感悟语言的潜力。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语感训练方式。诚然,光靠这种方法来训练,远远不够。还要采用其他多种多样的方法,如读议古诗和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展开联想,想象等,总之,要多方式、多层次。

新课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9

本学期我担任九(11)、(14)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感觉身上的担子很重。已是毕业班,教学任务自然较繁重。时间很仓促,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经过不断努力最后还是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现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体会和工作总结如下:

一、关注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我们的教学工作面临的是一群适逢青春期的中学生,他们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提高成绩的主体。他们有了自己的独立思想意识。要想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我觉得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从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在快乐地学习当中发挥他们的智慧潜能。首先应多了解学生与其谈心,帮助学生缓解考试压力。毕业班学生学习任务重,他们面临着升学,家长期盼的压力,也有来自于自身的考试焦虑。还有青春期的迷茫。如果不重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可能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作为语文科任教师,我注重与学生进行谈心沟通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找到努力的目标。

二、紧抓课堂教学这块学习阵地,积极探索有效教学。

三、紧抓作业批改,注重分析。紧抓后进生的学习督促跟踪。

开学以来,我一直坚持作业的全批全改,这样才能对学生知识落实情况有更好掌握,随时调整教学。对于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讲评督促,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对于每个班的后进生,坚持个别知识辅导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与学生谈理想、谈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学习有关教育理论。

坚持听课、评课,注意学习组里骨干教师的好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与组内老师积极讨论学习兄弟学校课程改革好的经验,并试着拿一些适合学生教学方法来用。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教学工作中仍然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不够有激情等,但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新课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10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这学期又很快过去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教研组的每一位成员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根据期初的教学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以全面提高本组语文教学水平及语文教学质量。

一、主要工作: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

1、要进行新的课程改革,观念的转变是先导。不论是哪个年级哪个班级,都以新课程标准的观念来指导改革、研究。本学期,我们教研组采用集体与个别相结合,实践与反思相结合等方法,认真领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宗旨,把握课程标准传达的新的理念,新视角,新要求。牢固树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文本质观,着眼重视“三维目标”为标志的语文综合素质,关注双基的同时,密切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坚持语文实践观。加强语文与学生生活,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

2、实践是检验课改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唯一途径。本学期围绕“贫困边远山区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的课题开展教研活动。通过实践课,研究课等一系列活动,发挥骨干作用,集体智慧,提高实践水平、究质量。丁兰老师的《花钟》、《观察中的发现》,杨会老师的《狼压山五壮士》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实现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向新形势下的课改迈出了充满希望的一步。魏明丽老师的《酸的和甜的》一课,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层次,全方位地实施教学,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这些老师为我们教研组做了典范,带动了其他老师的实践课,质量高,形式新,效果好,教学过程得到提升,教师素质得到相应提高。

(二)全面提高“六认真”水准,提高教学质量规范管理,全面提高“六认真”水准。

我校进行围绕学校的“六认真”工作执行细则。本学期进一步严格、规范了“六认真”工作,及时做好了检查、督促、考核工作。每学月对每一位老师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检查,通过随堂听课等方式立足课堂,抓好常规努力创新,使我组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每学月继续加强教学质量的调研,充分发挥调研的目标、导向、调节等功能。在此基础上,期末又大面积地对各个年级各个班级进行了调研、统考,以此促进我组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扎实教研,持续抓好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本学期,围绕教研重点,我们语文教研组全面铺开了由杨昭第校长主持的“贫困边远山区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级课题的实施研究工作。老师们根据确定的主课题。做到人人都有明确的目标。通过上研究课、展示课、实践课进行课堂实践,根据课改精神进行评课、反思、探讨,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并做好书面记载。以此来加大教科研的力度,做好随机的监测、统计等资料的积累工作,集中力量突破课题。

二、存在不足之处:

1、老师的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学习意识和反思能力等,还有很多不足,如何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教学的水平,实现自身的岗位价值,仍旧还需要努力。

2、对于优等和有潜力的学生,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仍旧有待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在进一步挖掘培养,整体的语文成绩还需再上台阶。

新课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11

一、顺应大趋势,接受新观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如一缕和煦的春风,为我们带来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XX年暑假为期4天的培训,为我们树立起新的语文教育的任务意识、三维目标意识、课程的四大特征意识。我们备课组活动,每次都把学习理解课标精神当成头等重要的大事,积极参加市语文研究室在十四中和城北中学举行的新课程教学研讨会,主动参加市八中和十中的公开周活动,向兄弟学校取经、学习。一个学期的新课程教学,使我们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使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二、找准目标,全力突破。

传统教材、教学的症结关键在于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厌学语文,怕学语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我们的首要目标。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有意识地让学生查找作品的有关资料或作者的简介、趣事,诱导学生成就动机,变怕学为敢学;发挥多媒体功能,让学生配乐朗诵,发挥网络的优势,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厌学为乐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变拙学为善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变死学为活学。现在,学生都能自主预习,自主思考,自主质疑和创新,自主释疑,自主复习,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才能。

如郑少霞老师教学《春》这一课,在学生欣赏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后,便要求学生任选一幅春景图,为其配上能反映其特征的诗句。学生思维活跃,有的选春草图,配上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诗句,有的选春雨图,配上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诗句,有的选春花图,配上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红杏枝头春意闹“等诗句,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春天的美,感受到了春的魅力。

学完《春》这一课后,郑老师让学生走出课本,去寻春绘春,收集有关春天的成语、对联、诗歌、文章等,学生可翻阅资料,可上网查找,可通过多种途径去完成,然后在班上交流,再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吟春颂春,或写文、或作诗、或绘画等等,学生自由选择。这样,学生在盎然的兴趣中拓展了”春“的知识,丰富了”春“的语言,陶冶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操,也培养了鉴赏、想象、创造等能力。 梁冬梅老师在讲有关理想人生、家庭亲情主题课文时,则以问题探讨为主,鼓励学生结合课文的中心事件,联系身边人身边事,谈社会人生,谈情感体悟,即使学生所讲的可能比较幼稚可笑,但在这种热烈的师生和生生交流中,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正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教材首次设置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这在语文教材史上是突破性的飞跃,成为体现课标精神、引导语文改革的一大亮点。教材中”综合性学习“的设置,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罗章偕老师的”漫游语文世界“总结交流课展示了同学们分组活动的成果。有手机信息荟萃、低劣广告举隅、数字对联集锦等等。罗老师还带领学生走出课室,到校园的树林里”感受自然“,描绘心中的美景。他还组织学生完成了”我在月球上的一天“的故事接龙活动。 梁龙莓老师”我爱我家“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细节,通过感受理解,体悟关爱,学会去爱。

四、新课程教学的困惑。

1.组织学生讨论,有时流于形式,走过场;

2.一些学习基础和能力较差的学生不能适应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课室的宽松环境也导致一些自觉性较差的学生表现比较散漫;

4.对学生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以卷面成绩、老师的评价为主,缺少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如何建立新的考试评价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总之,新课程教学的前途十分光明,但要走的路还很长。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上下而求索,共同为课文课程改革的深化而努力奋斗!

新课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12

转眼间,我在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岗位上又平凡地走过了一年。追忆往昔,展望未来,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迅速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无愧于这一称号,我现将本教学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师德方面

加强修养,塑造“师德”。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道理古今皆然。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

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示范,希望从我这走出去的都是合格的学生,都是一个个大写的“人”。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断提高自己水平。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师德方面的修养,力争在这一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二、语文教学方面

虚心求教,强化自我。本我的语文教学工作分为两个阶段:

去年x月我担任高一级x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本年x月至今担任本级x、x两个实验班的语文教学。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加强自身业务水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伴着我语文教学天数的增加,我越来越感到我知识的匮乏,经验的缺少。面对讲台下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每次上课我都感到自己责任之重大。为了尽快充实自己,使自己语文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了强化。

首先是从语文教学理论和语文教学知识上。我不但自己订阅了三四种中学语文语文教学杂志进行语文教学参考,而且还借阅大量有关中学语文语文教学理论和语文教学方法的书籍,对于里面各种语文教学理论和语文教学方法尽量做到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在让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也在一次次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来验证和发展这种理论。

其次是从语文教学经验上。由于自己语文教学经验不足,有时还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不知如何处理。因而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力争从他们那里尽快增加一些宝贵的语文教学经验。我个人应付和处理课堂各式各样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

第三是做到“不耻下问”。

语文教学互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也是老师的“教师”。由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快,接受信息多,因此我从和他们的交流中亦能丰富我的语文教学知识。

这一年来,通过认真学习语文教学理论,刻苦钻研语文教学,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我自己感到我比前两年的我在语文教学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也证实了这一点,我教的班级在历次语文考试当中都取的了较好的成绩,名次一般保持在年级前三四名。接手这两个外语实验班的语文教学,我更是一点不敢放松,每备一节课我都向老教师年轻教师虚心的求教力争尽善尽美。一学期的工夫没有白费,这两个班语文成绩都比较优异。

三、学校各项活动情况:

积极参与活动,严格要求自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除婚假七天外从未请假一天,也未耽误一节课。上班开会不迟到不早退,较好的遵守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今后继续坚持。

旧的一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马上来到。我又要踏上新的征程,道远任重,我仍需继续加倍努力,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新课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13

转眼间,又一学期即将过去,新的课程改革进入我校已有一个学年了,它犹如一股春风,为我们的教育注入了新机,也给我们带来了崭新的教学舞台。时间的流逝见证着我们每个人,每个集体的变化。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学期中,我校教师继续扎实工作,深入学习“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先进理念,并在学习中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一、具体工作(做法)

1.认真做好前期工作总结,资料归档,保证“实验”稳步发展。

寒假临近,学校组织任课教师总结第一学期实验工作,找到经验,反思不足,并展望第二学期的工作,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新学期初进一步巩固校本培训,学习新课程理念,观看新课改教学片;学期中组织教师听讲座、区域听课研讨交流;期末对教师进行了《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文化知识、语文课电子教案和课件考核检测等。

3、以专题研究的形式,推动课改的发展。

要想让课改稳步发展,必须要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就必须为老师们提供一个研究的载体。否则,老师们还会用以前的方法,来教现在的教材。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就失去了实验的意义。

出于上述考虑,在实验中,我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课题组老师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为其自我发展,搭建平台,老师们积极性很高。课题组老师在确定自己的专题时,可以在校内专题下来研究,也可以从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出发,自己来确定专题。

二、课改实践中体验课堂的变化

1.课堂教学气氛发生了很大变化。

通过一年的新课改和多年的小语整改实验,我各年级课堂教学的气氛,与以前相比有很大变化。以前的课堂,教师总是认为学生不懂事,尤其是一年级学生,主体意识差,所以更多的是指令性语言。学生的一举一动都是在老师的指令下,这样直接导致了课堂气氛沉闷。现在的教学,老师们认识到了学生的重要,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学习。现在的课堂,老师的指令性语言越来越少,而与学生商量、征求学生看法的语言越来越多,批评性的语言在很多学校的很多班级中已经绝迹,激励性评价已深入人心。

2.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根本性转变。

原来的课堂教学,教师更多的思考知识如何传授,强调知识的完整,是以教知识为目的的。教师把学生看作客体,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

现在,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情况。绝大多数老师能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出发(即从学生共性特征出发),并有一些老师能针对本班学生情况,以及本班学生中的个别学生情况出发(即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来设计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针对性。另外,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思维,关注学生的情感,把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形成作为学生的发展要素来看待,而不再是关注知识的本身。

3、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较大的转变。

随着课改的进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为学生的学服务。

4.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

随着“情境化课堂教学”出现,课堂中教学的情境化已得到落实。

从情境的组织形式上,老师们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形式。一些老师借助多媒体课件等方式组织教学(多个情境依次出现),通过不断变换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而在一些与生活

从设计情境的内容选择上,老师们紧贴生活,有的就从身边找素材,有的则直接组织学生活动参与,有的则与现实世界相联系。

从情境使用的目的上,有的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价值,调动学生积极性;有的老师创设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习兴趣;有的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操作,获得自我发展

三、存在不足

课改中的浮躁心理与浮华现象。

新的课程改革传播了新的教育理念,掀起了新的教改热潮,使广大教师积极投身课程改革,方向是正确的,步子是稳健的,发展是健康的,课改提升了教师的课程意识,事物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由于对课改的认识不足,部分教师不同程度地产生了浮躁心理。所谓浮躁,即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心浮气躁。在课改中不想去做艰苦、细致、扎扎实实的工作,总想着有一条用鲜花和彩霞铺成的捷径,一旦遇到挫折,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心存疑虑,沉不下身,静不下心,不热心新课程新理念的学习,认为这些“理论”是“客里空”,学不学无所谓,更谈不上用理念去联系本地、本校的教育实际,有的放矢地去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所谓浮华,即不深入,不务实,讲形式,走过场,虚有其表,不讲实效,“认认真真讲形式,热热闹闹走过场”,给人以假象,

随着课改的实施,课堂教学已摆脱了原来那种严肃、死板的模式,一种活泼的、充满童趣的、更为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模式,正逐渐形成。

我们缺乏经验,无论是在实验的组织,还是管理上,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们也的确感觉到,课改和课题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阻力,比如: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不彻底。课堂教学放不开,教学思想难解放,仍以追求课堂教学的完美、圆满为最终目的,不敢大胆地让学生唱主角等等。

总之,我校教师在课程改革和课题研究的道路上又往前迈进了坚实的一步,成绩虽少,但我们在不断进步;问题虽多,但我们一直在不懈寻求良方。

新课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14

一、顺应大趋势,接受新观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如一缕和煦的春风,为我们带来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20xx年暑假为期4天的培训,为我们树立起新的语文教育的任务意识、三维目标意识、课程的四大特征意识。我们备课组活动,每次都把学习理解课标精神当成头等重要的大事,积极参加市语文研究室在十四中和城北中学举行的新课程教学研讨会,主动参加市八中和十中的公开周活动,向兄弟学校取经、学习。一个学期的新课程教学,使我们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使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二、找准目标,全力突破

传统教材、教学的症结关键在于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厌学语文,怕学语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我们的首要目标。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有意识地让学生查找作品的有关资料或作者的简介、趣事,诱导学生成就动机,变怕学为敢学。发挥多媒体功能,让学生配乐朗诵,发挥网络的优势,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厌学为乐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变拙学为善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变死学为活学。

现在,学生都能自主预习,自主思考,自主质疑和创新,自主释疑,自主复习,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才能。如郑老师教学《春》这一课,在学生欣赏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后,便要求学生任选一幅春景图,为其配上能反映其特征的诗句。学生思维活跃,有的选春草图,配上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诗句,有的选春雨图,配上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诗句,有的选春花图,配上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红杏枝头春意闹“等诗句,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春天的美,感受到了春的魅力。

学完《春》这一课后,郑老师让学生走出课本,去寻春绘春,收集有关春天的成语、对联、诗歌、文章等,学生可翻阅资料,可上网查找,可通过多种途径去完成,然后在班上交流,再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吟春颂春,或写文、或作诗、或绘画等等,学生自由选择。这样,学生在盎然的兴趣中拓展了”春“的知识,丰富了”春“的语言,陶冶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操,也培养了鉴赏、想象、创造等能力。梁老师在讲有关理想人生、家庭亲情主题课文时,则以问题探讨为主,鼓励学生结合课文的中心事件,联系身边人身边事,谈社会人生,谈情感体悟,即使学生所讲的可能比较幼稚可笑,但在这种热烈的师生和生生交流中,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正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教材首次设置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这在语文教材史上是突破性的飞跃,成为体现课标精神、引导语文改革的一大亮点。教材中”综合性学习“的设置,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罗老师的”漫游语文世界“总结交流课展示了同学们分组活动的成果。有手机信息荟萃、低劣广告举隅、数字对联集锦等等。罗老师还带领学生走出课室,到校园的树林里”感受自然“,描绘心中的美景。他还组织学生完成了”我在月球上的一天“的故事接龙活动。梁老师”我爱我家“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细节,通过感受理解,体悟关爱,学会去爱。

四、新课程教学的困惑

1、组织学生讨论,有时流于形式,走过场。

2、一些学习基础和能力较差的学生不能适应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课室的宽松环境也导致一些自觉性较差的学生表现比较散漫。

4、对学生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以卷面成绩、老师的评价为主,缺少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如何建立新的考试评价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总之,新课程教学的前途十分光明,但要走的路还很长。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上下而求索,共同为课文课程改革的深化而努力奋斗!

新课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15

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班主任和家长的积极配合下,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备学生,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懂得了充分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学生学习层次不同,班级上课气氛也不一样,如初一(1)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活跃,但是学生差异性很大,如有很多的学生逆反心理强,心理脆弱,需要你及时的”关注“他,鼓励他,所以我就因势利导,在课上多提问他们,注意他们的心理,多给学习热情,效果还不错。还有一些”弱势群体“,他们多数基础不好,上学期的几次考试很不理想,对他们打击很大,有些人上课睡觉,不完成作业,甚至想放弃语文的学习,我及时了解情况,多和他们沟通,鼓励,重新点燃他们学习语文的希望之”火“。由此我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二、备课与上课。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的同时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我一直认识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常常上网查阅一些教学课件,并不是下载一个现成的应付了事,而是把几个好的进行整合,并且结合实际教学整理出适合自己学生的行之有效的课件。虽然费事辛苦,但事实证明那是很值得的。

在上课的环节,我努力做好”精讲“,把”创设教学情境“与”合作学习"两项技能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利用好有限的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把班级的学生继续按照4人分好小组,在正常上课是讨论,复习是互相考题,作文学习时候又互评作文……总之在不同的学习时期,我都把合作学习做到实处,从效果上看很不错。今后一定努力做好这两项技能的培养。

回看自己的授课,我还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把握住自己的情绪。

三、做好学困生辅导工作。

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我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认真地做好了学困生记录。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静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成绩也会相应提高的。

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本学期我十分注重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

1、认真备课。平时教学中我认真研究教材,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研究备课中,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2、多听课,多学习,有意识地总结一些可行的教学方法。从而使教学有的放矢。

3、认真完成各项材料。通过各项材料不断提升自己。

五、研究课题情况:

本学期研究的课题是《语文学科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及所教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收获。也总结了一些经验:语文教学中应合理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达到教学目标。利用这种方法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习效果也很好。通过合作学生掌握的知识会更加全面,也会更加扎实了。

运用合作学习模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个别学生只成为了听众。因此这种教学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六、重视德育教育,让教学回归语文本色。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受到很好教育。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让思想升华。

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试就是一种检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与语文水平。

以上就是我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可能有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汲取经验,以取得更好成绩。我有信心做的更好。

第四篇:XX届高考备考工作总结

XX届高考备考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教育局、教务处、教研处等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组教师的共同下顺利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本着以“考纲、考点、考题”为导向,以教材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优化教学程序为手段,全面梳理主干知识,侧重于“夯实基础,构建网络”。坚持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层次性的原则,进行了三个轮次的复习以及高考最后冲刺的备考工作。这一学期全组所有历史教师精诚合作,齐心协力,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全组教师的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在课堂效率上下功夫,深挖巩固提高及应试环节,共同奋斗,确保了XX届高考我校再一次创造辉煌。

一、备考方向及备考思路总结:

通过对XX年各地区15套高考试题的分析得出我们历史组的三轮备考工作的方向性非常正确,复习也非常具有针对性,尤其是我们在二轮复习中在通史复习的基本前提下,穿插了老教材的相关内容,2104高考无论是新课标一新课标二还是其它地区的高考试题基本侧重了这样一种脉络,例如:两套新课标的41题,题目设计新颖,是对不同时期版本的的教材目录进行删减、整合,这就涉及到我们老教材的内容;又如:我们在二轮复习采取了通史阶段特征的复习方法,浙江卷的38、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对外恰恰是考察了阶段特征;我们在复习中侧重了世界市场的全球化以及马歇尔计划的复习。在XX高考中有三个省区的主观题都有涉及世界市场的全球化;两个省区涉及马歇尔计划;在热点复习中,我们认为XX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重点强调中法关系的发展,浙江卷的39题考察就是中法关系的发展演变;拿破仑的评价;总之我们XX年高考备考的思路是非常适应高考要求的。

二、各阶段的安排

我们的备考复习安排为三个轮次一个冲刺四个阶段。

、一轮复习基本按照教材顺序进行基础主干知识的复习,通过“低起点、小梯度、高密度,构建科学有效的学科体系。”帮助学生从高考的角度来认识和掌握历史知识,并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通过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讨论、总结,完成了知识目标的掌握。通过学科基础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考纲上所要求的各种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能力;基本养成正确审题、答题的良好习惯和能力,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完成了能力目标的培养。

2、二轮复习采取通史复习的方式,让学生对中国古代、近代、现代;世界古代、近代、现代几段历史进行宏观、系统的把握,按照“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原则整合教学资源,概括、拓展、升华教材,集中力量准确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明确历史发展各阶段的特征,掌握各个单元及各专题的知识结构,在这过程中,穿插补充了一些人民版教材没有设计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构建主干知识的能力,教会学生认识、理解和评析材料,注意会用历史的语言叙述历史规律和历史过程,同时注意解题的规范性。促使学生自己形成把握历史问题的能力。

3、注重三轮复习和冲刺阶段的辅导

在三轮复习中除了按照年级的安排进行九轮正式考试再加上考前的保温训练,总计10套模拟试题。学校就、会提供4套试题,我们自己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和历史专题组织5-6套试题,但因学校安排的试题也可能有不适合之处,需要历史组的老师们每人搜集整理一套试题,这样可以发挥大家智慧,使我们的备考更加具有针对性,除了组织的十次模拟考试外进行了两个重要的内容:

一是自主性回归(考前主干知识强化)

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回归教材;督促学生对错题、重点题型重新研究整理,适时组织重做或变形重做;速记内容,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抢记,除主干知识外。还要加强对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记忆,组织教师编写记忆提纲,知道学生利用早晚自习和边角时间加强记忆,保证重点知识方法记得住、想得起、用得上、用得准,提高准备性。;每轮次都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我矫正,总结反思,针对训练暴漏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

二是高考最后三天对XX—XX年三年高考试题再次回归,重点是体会高考试题出题的难度、涉及的考查角度以及核心能力要求、规范表述等相关能力。

三、资料的编选

我们在参考江西金天阳的两轮复习资料之余,在二轮复习中我们历史组全体老师参与编制了通史复习相关资料,包括主干知识的回顾,重点分析的解析突破及针对训练,巩固训练几部分,感觉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四、团队合作

高三历史组是一个特别团结、特别努力的集体,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唯一的愿望就是提升学生的成绩,保证历史学科为学生的高考做出最大的贡献。在教学中能够做到统一思路、统一复习学案、统一复习试题;最可取的地方就是在二次个人备课中遇到疑难问题,在办公室的几位老师都能聚在一起,及时沟通交流。我们更是高度重视对考情的分析。包括对课程标准、考试说明、考试大纲和近五年的高考试题进行分析解读确定复习的重点,以及通过对学生对中方式的反馈确定复习的难点,全面理解新课程高考的指导思想和能力要求。

本组教师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业务修养,注重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业余时间加强学习,勤于钻研,勤于总结教学经验,踊跃参加各种教育教研评比活动;加强对职业教育热点问题的理论研究,尤其是对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等热点问题的理论研究。

五、操作中的几点有效做法

.重视集体备课。集体统一备课和个别交流相结合。

2.重视考情分析:包括课标、考纲解读;近三年高考试题分析,总结高频考点考过的角度及未涉及的角度引导学生明确高考备考方向,尝试对XX高考的预测。

3.重视网络构建。对于每个专题,都要尽量涉及网络结构或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网络,明确主干知识在知识网络中的位置和重要性。

4.重视学生作用。在学生依据学案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尽量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笔写,多交流、多讨论,在交流讨论中开阔自己视野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反思、不断提升自己。

5.重视科学训练

在训练中,强化对学生对时间的合理安排,及注重快速阅读、快速思考、快速书写的训练,在提高答题速度的同时保证答题的质量。除了文科综合训练外,还要加强历史学科的专项限时训练,历史课及历史自习进行限时的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等专项训练增强学生的实战能力。

6.重视实质讲评

无论是平时的练习,大型的考试或是强化性考试,针对性讲评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讲评注意及时性,突出针对性,强调层次性,讲究激励性,落实总结性。在进行有效训练的前提下,加大讲评的力度。做到有练必讲、有讲必评,及时点拨思路、总结方法。

讲评前需要做的工作:

学生:课前改错,自查自纠,能解决的自己解决,能解决的做好标记。根据答案找失分;针对失分找差距;对照差距找不足;依据不足找改进。

教师:首先要对答题情况进行系统归纳整理才能是讲评具有针对性;其次是认真研究试题,确定讲什么,如何讲。再次是怎样能够最大限度挖掘试题的功能,如何做好变式训练。讲好题是关键,讲评过程中一定要解决做过试题得分率低的问题、审题失误问题、基础知识不扎实问题、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差、对材料理解不到位,不能把握主旨。

对于重要的题型及主干知识进行题型变换及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训练。可以对习题的条件、范围、角度进行改一改的训练;对习题所含的知识内容扩大使用范围的扩一扩训练;从某一原题衍生出许多新题目的变一变的训练;把题肢和设问反过来问,增强设问敏感度的反一反的训练。尽最大能力发挥典型试题的试题功能。

7.注重专题补充

在复习中除了训练之外必须辅以专题补充,包括历史学科的长期热点和与时政密切相关的热点专题。共设计十个专题,尤其是大国崛起与兴衰、社会转型两个专题和XX高考试题方向一致。

8.注重针对辅导

考前最后一个月对推进生的辅导除了应主要侧重心理辅导与心理疏导上。课堂上多鼓励、多肯定千方百计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课下,多谈心,多交流尤其是对优生中的历史待优生,我们除了面批面改他们的作业外,更多的关心他们的生活、,走近它们的内心。另外就是建立动态的管理档案,要不断的针对每个待优生的实际及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措施以保证它们的历史成绩有所提高、绝不能成为制约总分的学科。

六、对XX年高考备考的几点建议。

、砸实基础、灵活运用。

强化对主干知识的准确掌握。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就是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强调学生对主干知识的准确记忆与理解。并且能够对题目进行灵活的变通,尝试“变一变”“改一改”,对主干知识进行多角度的训练。教学中应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的巩固,应该在主干知识的记忆、理解上引导学生多下功夫,教师主要发挥点拨、督促、检查的作用,关键是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平时记得住、考试想得起,用得上。

2、审清设问,明确问题。

强化对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无论是练习还是考试,“成也审题,败也审题”,如果审题出现失误或偏差,导致答题方向、角度错误,答得再多也是枉然。所以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

重视在网评的条件下,学生答题规范性的指导,答案要言简意赅,条理清楚,书写用语要规范。

3、材料教学,紧跟潮流。

在平时的教学、测试中一定要注重搜集新情境的材料,注重新角度、设计新问题,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尽快适应这样的新题型。

特别要注重对学生审题能力的正确性、语言表述的概括性、准确性上下功夫,多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平时可以教师设计、或是让学生自主搜集整理部分资料,让他们自己设计问题,进行讲解、分析,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由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和思路,这是现在高考需要的能力

4、强化训练,提升技能。

教学中要注重解题技能的指导。如对材料解析题的分析,最基本的分层训练、缩句训练、角度训练,以及归纳法、演绎法等基本方法的训练应该是我们XX届高三备考的重点,也是我们基础年级教学参考的一个方向。注意教科书知识点的归纳与总结,尤其是迁移延伸,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第五篇:新课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本事,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育教学经验,谈几点拙见,与各位同仁共勉。一起来看看新课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新课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1

回顾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好多不足之处。为了搞好今后的工作,现将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简单分析如下。

一、成功之处

1、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性,使语文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善课堂教学,整体思考知识与潜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进行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3、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构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用心的人生态度,当作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料,并把这些资料贯穿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

4、较好的处理了基本素养与创新潜力的关系。在教学中,注重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了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了扎实的语文基础。

5、在教学中,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适当选取教学策略,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1、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还需在发展学生的语言潜力、思维潜力、想象潜力和创造潜力上下功夫,使学生尽早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2、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语文。

3、学生的学习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4、还需进一步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借以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5、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潜力还需进一步提高,能使学生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我的意见。

6、加强写作训练,提高作文水平。

新课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2

在传统教育中,教育者、学生家长甚至学生自身重视的都是课本中提及的知识以及相关联的重要知识点,虽然不能否认这种方式能够利于学生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知识体系,可是需要引起人们重视的是这种方法并不能使学生得到创新思维的养成与发挥。众所周知,当前社会的发展存在激烈的竞争,学生若不能在受教初期获得创新思维的培养,未来在应对充满变数的社会将会难以适应。所以我们应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使其不仅仅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也能为其在社会上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与观察习惯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即课外阅读习惯、边读边思考习惯、边读边标注习惯以及借助工具进行阅读的习惯。学生在养成这些阅读习惯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思维的拓宽,最终获得创新思维本事的提升。人们要想了解事物形象必须做的就是观察,能够说观察是创造与发明的前提也是必要条件。学生得到观察本事的培养之后,能够得到创新思维的激发。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观察本事的培养,使学生所以得到分析确定本事的提升,从而获得创新思维本事的激发。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想要使学生得到创新思维的发展,就少不了激发其创新兴趣这个原动力,而学生创新兴趣的前提就是学习动机,仅有具备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发展创新思维。教师应当将正确的学习兴趣同学习活动进行连接,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同时使用自我已经掌握的知识对问题进行独立的分析与解决,从而得到创新思维活动的进取开展。激发学习兴趣常用的方法也就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创立教学情境,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实此刻思维上的创新。所以,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自我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依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出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够经过讲故事的形式、引用生活实例的形式等将学生带入情境中,从而使学生得到兴趣的充分激发,以此获得创新思维本事的培养。

三、引导学生尽情发挥想象

想象是进行思维再加工与创造的过程,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应当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想象能够使学生得到思维空间的拓展,从而获得创新思维本事的有效激发。在想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将多种不一样的事物联系在一齐,最终构成富有创造性的画面。所以说想象是学生必备的心理品质,是培养创新思维本事的重要条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其一,拓展想象空间。教师应当尽可能地创造利于学生进行现象的空间,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善于对同一事物从不一样侧面进行想象,提高学生的创新本事。其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本事。教师应当善于运用多媒体手段,结合教学资料,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本事的培养。教学需要结合教材中的资料,经过运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本事。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日月潭》一课时,教师能够经过多媒体将台湾日月潭的图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经过观察图片结合自我的想象分析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以此提升学生的想象本事与创新思维本事。经过多媒体,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欣赏教学资料,并运用想象创造出更多更新奇的形象。学生在得到想象力的培养时,其看待问题也会产生独特见解。所以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发挥自我的想象力,将思维空间拓宽。此外,教师还能够结合安排学生写作文的方式,将拟好的题目供给给学生,使其按照自我的想象来完成作文资料,从而使学生得到创新思维空间的拓展。

四、鼓励学生提出质疑

质疑并非是不好的事情,相反,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事而言,质疑是一种必备的品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抓住时机激发学生质疑的品质,促进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在质疑中激起创造的本事。想要使学生勇于提出自我的质疑,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其进行自信心的培养。我们都明白历史上很多伟大的学者都是经过提出质疑,勇于推翻现有的科学理论,最终才能将更多的真理揭示给人们。所以,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自信心加强培养,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勇于将疑惑的问题提出来,并树立坚定的信念,不断寻找正确的答案。此外,想要得到思维本事的创新发展,学生还应当具备寻疑意识,也就说学生应当将寻找问题的意识贯穿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教师都应当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进取的解决,让学生对知识充满好奇,对未知充满疑问,帮忙学生建立起寻疑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事。综上所述,语文教学在小学教学阶段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也需要摆脱“灌输式”教育模式的弊端。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本事的培养路径进行探讨,总结出了培养学生养成阅读习惯与观察本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尽情发挥想象、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四个途径,期望为相关研究供给借鉴。

新课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3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这当然是件大好事。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丛的感觉。许多观点虽然很独到,很新颖,但操作起来,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透过听一些课,隐隐觉得我们此刻的语文教学开始走向新的极端:一味的课堂对话,一味的强调读和感悟。这,是不是必须就是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式呢?像这样教学,能否到达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我认为,像这样去教语文,如果用辨证法来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窃以为,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千万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千万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需要与时俱进,但绝不可抛弃!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

所以,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以下基本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1、习惯好。即具有各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务必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用心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务必带有强制性。这样一说,好象同”以人为本“的理念相悖。其实则不然。笔者认为,真正的”以人为本“,并不完全是课堂上的热热闹闹,一味的顺从和迁就学生,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我们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那,才是”以人为本“最本质的含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首当其冲:一、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二、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三、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四、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习惯;五、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六、好问的习惯;七、在合作学习中用心参与的习惯;八、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务必要求有必须速度,务必规范、整洁地写字。务必经常主动习字。习惯是具有迁移性的。还是以写字习惯培养为例来说,在历时数年的”土家族聚居区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实验“中,笔者发现,良好的写字习惯就具有极强的迁移性。学生把规范整洁地、有必须速度地写字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其他习惯: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学习讲效率,讲质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来了。

2、热情高。即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学习语言文字的活力。笔者认为,某种好处上说,语文是一种活态的,有生命的现象。更赞同一种观点,语文课堂要成为生命成长的课堂。所以,离开了学生的感情——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感情,语文课是无法上的,至少是无法上好的。尤其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真情和活力的投入,这样才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落实。也就是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务必进入“主角”,我们常说的:不动感情不读书;拒绝伪读等等,其实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这方面,需要引导,需要熏陶,需要结合习惯养成教育来培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让孩子同语言文字伤了感情。这一点并非危言耸听,这种可能随时都可能发生,如: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感;机械重复的抄写;教师对学困生的歧视等等,都可能导致这种后果。很好理解,试想,如果学生看了课表,某节课是语文,眉头都是皱的,语文课还怎样上?笔者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学生对语文的情,来自于趣,要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兴趣,对完美生活充满热爱和向往。一旦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感情自然也就产生了。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欲有了,主动性强了,对教师的严格要

求也能充分理解,并按教师的要求去做。教学效果自然好。最关键的一点,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爱,对语文学习的活力,都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有种提法,笔者很赞成:用让大爱温暖课堂!

3、会读书,即具有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一、学生要会朗读,要动情地读书;二、学生要会默读,要能做到默读中注意力集中,不动指、不动唇、不回视,抓住主要资料等;三、学生要学会快速读和略读、浏览。四、学生要学会在读中思考、质疑、解疑,学会在读中圈点、批画。会读书,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必须数量的字词。还有课外阅读量的到达。(课外阅读量,课程标准有个“不少于”的界定。应当说,这只是个保底的要求。)这些,就应当说是个死任务了。当然,不一样年段有不一样的要求。

从更广的视觉看,会读书,说到底是会学习。即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训练方法。学生要经历超多的语文实践活动,才可能学好语文。新课程不再提语言文字训练,但训练肯定还是要的。是必需的。语文实践活动,总得以训来年为基础。某种好处说,实践何尝又不是一种训练?所以,要从听、说、读、写;从字词句段篇的学习上,从合作学习上,从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上,透过指导,让学生习得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并主动去运用,构成习惯,学生将受益无穷,有的将是终身受益。

尤其是要在读书中,逐步使学生构成较敏锐的语感。即基本的感悟语言的潜力。学生仅有具备了必须的语感,才可能学好语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语感的培养,当然首先靠读,但教师的引导,进行一些有意思的训练也是必要的。笔者在平时,常用讲幽默、笑话、俏皮话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来观察学生的感悟语言的潜力。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语感训练方式。诚然,光靠这种方法来训练,远远不够。还要采用其他多种多样的方法,如读议古诗和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展开联想,想象等,总之,要多方式、多层次。

新课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4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本事,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育教学经验,谈几点拙见,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使学生由“要我读”向“我要读”转变,凸显学生阅读的主体性

学生思想转变的前提是教师的引导,教师必须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发挥他们自主阅读的主动性,发挥学生主人翁的阅读精神。教师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自我的教学工作,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将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首要地位,把语文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语文阅读教学的引导工作,发挥才智让自我的学生爱阅读,会阅读,并在实践的锻炼中构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在这方面要构成默读习惯,构成总揽习惯,掌握汉语结构,养成预读习惯,养成浏览习惯,养成分析句子习惯,养成搜寻要点习惯,养成把握信息核心习惯,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

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信心,让学生爱阅读,敢于挑战阅读问题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能够见得,要想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树,就要对这一方面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本事,教师就要让学生先爱上阅读,调动学生阅读的进取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海量阅读,博览群书,增加自我的阅读储备,让学生经常感慨自我的某方面的成功受益于以往读过的一句话、一段话、一本书等等。我国一些成名的人士,在谈成功之秘诀的时候大都会说,自我也没有什么丰富的经验,无非是比别人多看了几本书而已。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的学生?岂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人才?那么,我们该做些什么呢?答案仅有一个,那就是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学生导航,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众所周知,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不仅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增知启智,还能够提高阅读本事和写作水平。所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提高其听说读写本事。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以让学生有所收获为目的和归宿。在这种目标的引领和导航下,让学生探究阅读资料,在这种强

烈阅读欲望的驱使下完成阅读任务。只要学生有了强大的阅读知识的动力,就会比较主动自觉地去涉猎阅读资料,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阅读中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进取倡导,大胆引导,进取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自由畅想,敢于质疑,并且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日渐增长,阅读的自信心日渐增强。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到达了真正的“教学相长”,教师引导得开心,学生阅读得舒心。

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阅读方法的习得会让学生终身受益,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在阅读方法、阅读技巧上多给学生实际的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到达事半功倍的效率。学生掌握了适合自我的一套语文阅读方法,在日常学习中持之以恒地海量阅读,学生的知识就丰富了,视野就开阔了。在阅读方法的指导上,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定时,每一天至少抽出5~10分钟的读书时间,这是无论每一天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会受到影响的时间。其次是减少看电视、上网时间,多读书。再次是做好阅读记录,与读书列表类似,此记录不应当只写下自我所读的书的书名和作者,如果可能的话还应当写下读书的起止日期。更好地做法是在其后写下自我对此书的感想,几个月之后,再回到来看记录,回顾自我的阅读经历,真是一种绝佳体验。然后是阅读趣味的和耐读的书,那些能够吸引你并让你持续阅读的书,即使不是文学名著,它们也让你充满阅读欲望——这就是阅读的目标。紧之后是建立一个阅读博客,构成阅读习惯的最好方法之一是建立博客。如果没有,就建立一个。最终是设置一个远大的目标,告诉自我今年要读50本(或者类似数量),然后完成任务。可是请确认,你仍然是在享受读书过程,而不是苦苦挣扎。

四、以有效的阅读问题为导向,提升学生的阅读本事

有效的阅读问题是提升阅读质量的保证,是教师引领学生理解文章资料,感悟作者情感的切入点。我们语文教师设计阅读问题,要做到将阅读文本知识问题化,将阅读问题层次化,将阅读的层次梯度化,在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的引领下,把语文阅读问题建构在学生的有意的注意力上和进取的阅读兴趣上,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本事。阅读问题的设计必须要兼顾问题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还要兼顾阅读问题的科学性和思想性,使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导引下,探究阅读资料,体验心灵的碰撞。这些有效的课堂阅读问题能够让学生加深对文本资料的理解,拓宽文本资料的思想,领悟文本资料的主题,思考探索人生的真善美。总之,提高语文阅读本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需要博览群书,扩大词汇量有效地积累语言知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经过各种教学实践,逐步到达这一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本事,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载2007届新课程语文教学与备考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7届新课程语文教学与备考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诏安一中届高考工作总结及届备考工作思路

    诏安一中2010届高考工作总结及2011届备考工作思路 诏安一中2010届高中毕业班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关怀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和广大家长的有力支持下,通过全......

    XX届高三复习高考备考工作总结

    XX届高三复习高考备考工作总结 XX年高考已经落下了帷幕,在全体高三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今年高考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又一次实现了高考成绩的新跨越,入段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艺体生入段......

    新课程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程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程语文教学反思1 沐浴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下,我的教学成长之路充满了艰辛和崎岖,当然更多的是收获成功的快乐。打造高效课堂使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一......

    新课程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程语文教学反思 2006年9月福建全省实行高中新课程,新课程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要想实现这种实质的转......

    语文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语文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

    新课程语文教学论

    〈新课程语文教学论〉读书笔记 一、精彩摘录 1、。《义教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

    语文新课程教学心得

    古典诗歌的教学目的是传承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文学趣味、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明确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喜好和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自觉性......

    语文新课程教学心得

    古典诗歌的教学目的是传承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文学趣味、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明确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喜好和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