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水平评价标准条件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水平评价标准条件(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引导广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和专业实践,提高“双师”素质,全面履行教师职责,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工作特点及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标准条件。
第二条 本条件适用于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下同)、教研机构等从事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且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在职在岗人员,以及在中等职业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兼职教师。
第二章 基本条件
第三条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遵守宪法和法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职业教育,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凡出现《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关于师德“一票否决”20种情形之一的,取消当年申报资格。伪造学历、资历、业绩,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者,取消当年申报资格,并从下一年度起2年内不得申报。
第四条 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
第五条 切实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和义务,服从学校(单位)工作安排,积极承担班主任等教育教学工作,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工作量,任现职以来年度绩效考核称职以上等次的次数应达到申报上一级职务基本任职年限的要求。
如申报当年度绩效考核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者,当年不得申报。
第六条 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良好,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身心条件。
第七条 按照《福建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的要求,结合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任务。
第八条 具有行业、企业相关实践经历。第九条 学历、资历要求
1.申报正高级讲师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并在高级讲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
2.申报高级讲师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具有博士学位,并在讲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有硕士学位、学士学位、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并在讲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
3.申报讲师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具备硕士学位,并在助理讲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备学士学位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并在助理讲师岗位任教4年以上。
4.申报助理讲师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具备学士学位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
第三章 正高级讲师条件
第十条 教育工作要求
1.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积极履行全员育人职责,深入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促进学生职业发展和健康成长发挥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
2.具有丰富的学生思想工作经验,任现职以来承担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2年以上,善于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思想实际,深入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卓有成效地组织开展班级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班风学风。
3.教育工作业绩突出,学生评议满意率达85%以上;任现职以来年度绩效考核至少1次为优秀等次;所带班级获得市级以上表彰奖励,或个人获得县级以上综合表彰或市级以上教育教学专项表彰。
第十一条 教学工作要求
1.具有本专业广博、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和相关专业领域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艺术精湛,形成独到的教学风格,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得到同行一致公认。
2.公共基础课教师系统担任1门课程、专业技能课教师系统担任2门课程教学工作。积极开设选修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或开展课外活动。能够指导学生实验、实训实习、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3.在市级以上开设研究课、示范课、专题讲座或承担行业企业培训任务4次以上,其中至少1次在省级以上开设;或获市级优质课、教学技能竞赛(含信息化教学大赛,下同)一等奖或省级二等奖以上。
专职从事教研工作的人员,在总结和推广教学改革经验,组织区域教研活动,指导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等方面成绩显著。在市级以上开设教学示范课、观摩研讨课、专题讲座或承担行业企业培训任务5次以上,其中至少3次在省级以上开设,对本专业教学、教科研的指导有独创之处,对提高本地区专业教学质量做出显著成绩。
4.在教学团队的发展中发挥关键性作用,指导培养3名以上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教研教改、专业技能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
5.获得市级以上专业带头人、职教名师等称号,或担任省级以上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含专业规范化建设改革、面向区域产业专业改革)、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研发等负责人2年以上。
第十二条 教科研工作要求
1.创新意识和教科研能力强,掌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最新动态,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思想,在课程、教学和评价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并应用于实践。
2.主持完成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课题1项。专职从事教研工作的人员作为核心成员(限前3名,下同)完成国家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1项。
3.公开发表本专业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或学术论文3篇以上,其中至少1篇为近3年内发表、至少1篇在核心期刊发表。专职从事教研工作的人员公开发表本专业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或学术论文4篇以上,其中至少1篇为近3年内发表、至少2篇在核心期刊发表。
第十三条 专业实践工作要求
完成到企业实践任务(专业技能课教师每两年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专业实践两个月以上,公共基础课教师每两年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考察、开展调研累计达2周以上。下同),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非教师系列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务或相关专业(工种)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行业执业资格证书。
2.撰写高水平的企业行业实践报告,或根据行业需求及发展对学校专业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
3.具有较强的行业联系能力和为行业企业培训服务的能力,承担过企业培训任务或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取得一定成果和经济效益。
第四章 高级讲师条件
第十四条 教育工作要求
1.积极履行全员育人职责,将德育融入课堂教学,深入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职业习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2.较出色完成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任现职以来担任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2年以上,善于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班风学风。
3.教育工作业绩较突出,学生评议满意率达80%以上。第十五条 教学工作要求
1.具有本专业系统、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国内外发展状况与相关专业领域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教学经验较丰富,教学效果良好,形成一定教学特色。
2.公共基础课教师系统担任1门课程、专业技能课教师系统担任2门课程教学工作。积极开设选修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或开展课外活动。指导过学生实验、实训实习、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受到学生好评。
3.在县级以上开设研究课、示范课、专题讲座或承担行业企业培训任务3次以上,其中至少1次在市级以上开设;或获得县级优质课、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以上或在市级以上获奖。
专职从事教研工作的人员,在市级以上开设教学示范课、观摩研讨课、专题讲座或承担行业企业培训任务5次以上,对提高本地区教学质量做出显著成绩。
4.在教学团队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指导培养2名以上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教研教改、专业技能等方面取得进步。
第十六条 教科研工作要求
1.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教科研能力,积极参与课程改革、专业教学等方面研究,在教育科研中取得一定成绩。
2.主持完成县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或作为核心成员完成市级课题1项。专职从事教研工作的人员作为核心成员完成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课题1项。
3.公开发表本专业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或学术论文1篇。专职从事教研工作的人员公开发表本专业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或学术论文3篇以上。
第十七条 专业实践工作要求
完成到企业实践任务,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非教师系列相关专业中级职务或相关专业(工种)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行业执业资格证书。
2.撰写参加企业行业实践报告,或能根据行业需求及发展对学校课程改革提出建设性意见。
3.具有一定的行业联系能力和为行业企业培训服务的能力,承担企业培训任务或参与企业技术研发。
第五章 讲师条件
第十八条 教育工作要求
1.坚持德育为先,关爱学生,及时掌握学生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2.有较丰富的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任现职以来担任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2年以上,所带班级班风良好。
3.较好完成教育工作任务,学生评议满意率达80%以上。第十九条 教学工作要求
1.具有本专业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规律,教学态度端正,教学方法得当,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2.系统担任过1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根据需要指导过学生实验、实训实习、社会调查、社会实践、课外活动等。
3.具有开设校级以上公开课的经历,教学效果良好。4.积极参加学校课程改革、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教学改革实践工作。
第二十条 教科研工作要求
1.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主动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在教育创新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
2.撰写本专业教育教学论文1篇并收入县级以上教育教学论文汇编。专职从事教研工作的人员公开发表本专业教育教学研究论文1篇。
第二十一条 专业实践工作要求
完成到企业实践任务,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非教师系列相关专业初级职务或相关专业(工种)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行业执业资格证书。
2.撰写参加企业行业实践报告,或能根据行业需求及发展对学校课程改革提出建设性意见。
3.具有行业联系能力和为行业企业培训服务的能力,承担企业培训任务或参与企业技术研发。
第六章 助理讲师条件
第二十二条 教育工作要求
1.积极履行全员育人职责,基本掌握教育学生的原则和方法,将德育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帮助学生进步。
2.胜任班主任工作,关注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第二十三条 教学工作要求
1.具有所教专业必备的专业知识,能够独立掌握所教专业的课程标准、教材,正确传授知识和技能。
2.虚心接受其他教师的指导,备课认真,课程教学目标明确,课程设计合理,胜任教学工作。
第二十四条 教科研工作要求
1.掌握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积极参加校本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2.主动进行教学反思,撰写1篇教学经验总结。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晋升讲师、高级讲师须参加设区市组织的说课讲课;晋升正高级讲师须参加由评审委员会组织的面试答辩。
第二十六条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申报评审专业(学科)与所学专业原则上应一致。申报评审专业(学科)与所学专业不一致的,要参加有关高校组织的相应学科本科4-6门主要课程进修,并取得结业证书。
第二十七条 担任学校团委书记、中层以上干部、年段长、教研组长、专职生管教师,视同班主任岗位。
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和没有班主任岗位设臵的单位人员,班主任工作可不作要求。
第二十八条 综合表彰指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优秀共产党员、杰出人民教师、模范教师、特级教师、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农村教师、师德标兵、“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等。
教育教学工作专项表彰指优秀校长、优秀班主任、德育先进工作者等。
班级表彰奖励指获先进班集体、优秀团支部等荣誉称号。第二十九条 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所属教育教学研究机构。
第三十条 教师晋升职务须完成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单位)规定的教育教学工作量,且公共基础课教师平均每周12课时以上,专业技能课教师平均每周10课时以上(下企业实践每周计8课时)。校级正职领导不少于上述标准的1/4,中层以上干部不少于1/2,“双肩挑”干部不少于2/3。
专职从事教研工作人员和德育工作者(含分管学校德育工作校领导、学生科长、德育主任、团委书记、专职生管教师等)工作量按工作日计算(一天为一个工作日),教研人员每年不少于230个工作日,专职德育工作者每年不少于190个工作日。
第三十一条 增设德育专业(学科),专职德育工作者可申报德育学科职称。
第三十二条 从其它专业技术工作岗位转至教学岗位的人员,应先转评同级教师职务。申报教师高一级职务时需从事教学工作满1年,任职年限连续计算,业绩成果以教学业绩成果为主,原从事工作的研究成果可适当参考。
第三十三条 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国家级行业协会立项的相关专业课题视同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省级行业协会立项的相关专业课题视同市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第三十四条 提供的论文须可在“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等论文数据库中查证到。核心期刊指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目录”、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所列的刊物。公开发表的论文指在具有CN刊号的教育类、学科类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限独立撰写或第一作者,不含增刊、专刊、专辑、副刊、特刊、一号多刊、报纸等。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可视同在核心期刊或CN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以下各项仅视同1篇,合计仅限视同2篇):
1.撰写正式出版的本专业高水平专著10万字以上,或参与编写正式出版的本专业省级以上规划或立项中职教材10万字以上,视同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
2.所设计的作品参加国家级展览或被国家级专业机构收藏,视同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篇;被省级以上专业机构收藏,视同在CN刊物发表论文1篇。
3.直接指导的学生或本人在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获国家级二等奖以上,视同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在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获国家级三等奖、省级一等奖,视同在CN刊物发表论文1篇。
4.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发明专利1项以上,视同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篇。主持企事业单位产品研发、技术革新等项目1项以上,经有关部门鉴定,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视同在CN刊物发表论文1篇。
5.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视同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
6.在《福建职业与成人教育》、《福建教育研究》、《福建教学研究》、《福建教育督导与德育》上发表的论文2篇,视同在CN刊物发表论文1篇。
第三十五条 本条件规定的学历(学位)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国民教育系列学历(学位)。
第三十六条 本条件中有关任职条件均要求为任现职以来。年龄、任职年限、论文论著发表出版时间、课题结题时间均截止到申报当年度年底。
第三十七条 本文所指“以上”,均含其本级。
第三十八条 本条件由省教育厅职改办和省职改办负责解释。
第二篇: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水平评价标准条件(试行)
附件1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水平评价标准条件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引导广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和专业实践,提高“双师”素质,全面履行教师职责,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工作特点及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标准条件。
第二条 本条件适用于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另行制定)、教研机构等从事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且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在职在岗人员,以及在中等职业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兼职教师。
第二章 基本条件
第三条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宪法和法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职业教育事业,自觉履行教学行为规范和学校规章制度,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凡出现《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关于师德“一票否决”20种情形之一的,取消当年申报资格。伪造学历、资历、业绩,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者,取消当
年申报资格,并从下一起2年内不得申报。
第四条 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
第五条 切实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和义务,服从学校(单位)工作安排,积极承担班主任等教育教学工作,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工作量,任现职以来绩效考核称职以上等次的次数应达到申报上一级职务基本任职年限的要求。当绩效考核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者,当年不得申报。
第六条 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良好,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身心条件。
第七条 按照原人事部等四部委《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国人部发„2007‟96号)要求,结合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任务。
第八条 具有行业、企业相关实践经历。第九条 学历(学位)、资历要求
1.申报正高级讲师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并在高级讲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
2.申报高级讲师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具备博士学位,并在讲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有硕士学位或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并在讲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
3.申报讲师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具备博士学位;或者具备硕士学位,并在助理讲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有学士学位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并在助理讲师岗位任教4年以上。
4.申报助理讲师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具备硕士学位;或者具有学士学位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
合格。
第三章 正高级讲师
第十条 教育工作要求
1.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积极履行全员育人职责,深入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为促进学生职业发展和健康成长发挥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
2.具有丰富的学生思想工作经验,任现职以来承担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累计2年以上,善于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思想实际,深入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卓有成效地组织开展班级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班风学风。
3.教育工作业绩突出,任现职以来绩效考核至少1次为优秀等次;所带班级获得市级以上表彰奖励,或个人获得县级以上综合表彰或市级以上教育教学专项表彰。
第十一条 教学工作要求
1.具有本专业广博、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和相关专业领域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艺术精湛,形成独到的教学风格,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得到同行一致公认,在本教学领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2.公共基础课教师系统担任1门课程、专业技能课教师系统担任2门课程教学工作。积极开设选修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或开展课外活动。能够指导学生实验、实训实习、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3.在市级以上开设研究课、示范课、专题讲座或承担行业企业培训任务4次以上(其中至少1次在省级以上开设),并获得好评;或获优质课、教学技能竞赛市级一等奖或省级二等奖以上;或获得信息化教学大赛省级一等奖或全国二等奖以上。
专职从事教研工作的人员,在总结和推广教学改革经验,组织区域教研活动,指导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等方面成绩显著。在市级以上开设教学示范课、观摩研讨课、专题讲座或承担行业企业培训任务5次以上(其中至少3次在省级以上开设),对指导提高本地区教学质量做出显著成绩。
4.在教学团队的发展中发挥关键性引领作用,指导培养3名以上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教研教改、专业技能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
5.获得市级以上专业带头人或职教名师等称号,或担任省级以上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含专业规范化建设改革、面向区域产业专业改革)、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研发等项目实施的具体负责人。
第十二条 教科研工作要求
1.创新意识和教科研能力强,掌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最新动态,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思想,在课程、教学和评价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并应用于实践。
2.获得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成果完成人含主持前三名),或主持完成省级以上或作为核心成员(含主持前3名,下同)完成国家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1项;专职从事教研工作的人员主持或作为核心成员完成国家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1项。
3.撰写并公开发表本专业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或学术论文3篇以上(1篇为近3年内发表),其中至少1篇在核心期刊发表。专职从事教研工作的人员公开发表本专业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或学术论文4篇以上(1篇为近3年内发表),其中至少2篇在核心期刊发表。
第十三条 专业实践工作要求
完成到企业实践任务(专业技能课教师每两年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专业实践2个月以上,公共基础课教师每两年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考察、开展调研累计达2周以上。下同),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非教师系列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关专业(工种)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行业执业资格证书。
2.撰写高水平的企业行业实践报告,或根据行业需求及发展对学校专业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
3.具有较强的行业联系能力和为行业企业培训服务的能力,承担过企业培训任务或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取得一定成果和经济效益。
4.公共基础课教师带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并撰写带队实践报告。
第四章 高级讲师
第十四条 教育工作要求
1.积极履行全员育人职责,将德育融入课堂教学,深入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职业习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2.较出色完成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任现职以来担任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2年以上,善于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班风学风。
第十五条 教学工作要求
1.具有本专业系统、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国内外发展状况与相关专业领域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教学经验较丰富,教学效果良好,形成一定教学特色。
2.公共基础课教师系统担任1门课程、专业技能课教师系统担任2门课程教学工作。积极开设选修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或开展课外活动。指导过学生实验、实训实习、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3.在县级以上开设研究课、示范课、专题讲座或承担行业企业培训任务3次以上(其中至少1次在市级以上开设);或获得优质课、教学技能竞赛县级一等奖以上或在市级以上获奖,或获得信息化教学大赛市级一等奖以上。
专职从事教研工作的人员,在市级以上开设教学示范课、观摩研讨课、专题讲座或承担行业企业培训任务5次以上,对指导提高本地区教学质量做出成绩。
4.在教学团队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指导培养2名以上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教研教改、专业技能等方面取得进步。
第十六条 教科研工作要求
1.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教科研能力,积极参与课程改革、专业教学等方面研究,在教育科研中取得一定成绩。
2.主持或作为核心成员完成县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课题1项。专职从事教研工作的人员主持或作为核心成员完成市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课题1项。
3.撰写2篇本专业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或学术论文,其中至少有1篇公开发表、另1篇可为收入市级以上教育教学论文汇编。专职从事教研工作的人员公开发表本专业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或学术论文3篇以上。
第十七条 专业实践工作要求
完成到企业实践任务,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非教师系列相关专业中级职务或相关专业(工种)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行业执业资格证书。
2.撰写参加企业行业实践报告,或能根据行业需求及发展对学校课程改革提出建设性意见。
3.具有一定的行业联系能力和为行业企业培训服务的能力,承担企业培训任务或参与企业技术研发。
4.公共基础课教师带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并撰写带队实践报告。
第五章 讲师
第十八条 教育工作要求
1.坚持德育为先,关爱学生,及时掌握学生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2.有较丰富的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任现职以来担任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2年以上,所带班级班风良好。
第十九条 教学工作要求
1.具有本专业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规律,教学态度端正,教学方法得当,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2.系统担任过1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根据需要指导过学生实验、实训实习、社会调查、社会实践、课外活动等。
3.具有开设校级以上公开课的经历,教学效果良好。4.积极参加学校课程改革、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教学改革实践工作。
第二十条 教科研工作要求
1.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主动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在教育创新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
2.撰写本专业教育教学论文1篇并收入县级以上教育教学论文汇编。专职从事教研工作的人员公开发表本专业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或学术论文1篇。
第二十一条 专业实践工作要求
完成到企业实践任务,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非教师系列相关专业初级职务或相关专业(工种)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行业执业资格证书。
2.撰写参加企业行业实践报告,或能根据行业需求及发展对学校课程改革提出建设性意见。
3.具有行业联系能力和为行业企业培训服务的能力,承担企业培训任务或参与企业技术研发。
4.公共基础课教师带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并撰写带队实践报告。
第六章 助理讲师
第二十二条 教育工作要求
1.积极履行全员育人职责,基本掌握教育学生的原则和方法,将德育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帮助学生进步。
2.胜任班主任工作,关注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第二十三条 教学工作要求
1.具有所教专业必备的专业知识,能够掌握所教专业的课程标准、教材,正确传授知识和技能。
2.虚心接受其他教师的指导,备课认真,课程教学目标明确,课程设计合理,胜任教学工作。
第二十四条 教科研工作要求
1.掌握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积极参加校本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2.主动进行教学反思,撰写1篇教学经验总结。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晋升讲师、高级讲师须参加设区市组织的说课讲课和行业企业实践情况答辩;晋升正高级讲师须参加由评
审委员会组织的面试答辩。
第二十六条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申报评审专业(学科)与所学专业原则上应一致。申报评审专业(学科)与所学专业不一致的,要参加有关高校组织的相应学科本科主要课程进修,并取得结业证书。
第二十七条 担任学校团委书记、中层以上干部、年段长、教研组长、生管教师,工作年限可按班主任工作年限计算。
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和没有班主任岗位设臵的单位人员,班主任工作可不作要求。
第二十八条 综合表彰指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优秀共产党员、杰出人民教师、模范教师、特级教师、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农村教师、师德标兵、“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等。
教育教学工作专项表彰指优秀校长、优秀班主任、德育先进工作者等。
班级表彰奖励指获先进班集体、优秀团支部等荣誉称号。第二十九条 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所属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含教科所、职教中心、电教馆等)。
第三十条 教师晋升职务须完成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单位)规定的教育教学工作量,且平均每学年达400课时以上,下企业实践每周计8课时。校级正职领导不少于上述标准的1/3;校级副职领导不少于上述标准的1/2;中层干部及“双肩挑”干部不少于上述标准的2/3。
专职从事教研工作人员和专职生管教师工作量按工作日计算(一天为一个工作日),教研人员每年不少于230个工作日,专职生管教师每年不少于190个工作日。
第三十一条 专设德育专业(学科),学校学生科长、德育主任、团委书记、生管教师可申报德育学科职称,也可选择申报任教专业(学科)教师职称。
第三十二条 从其它专业技术工作岗位转至教学岗位的人员,应先转评同级教师职务。申报教师高一级职务时需从事教学工作满1年,任职年限连续计算,业绩成果以教学业绩成果为主,原从事工作的研究成果可适当参考。
第三十三条 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必须为主课题,不含各类子课题。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国家级行业协会立项的相关专业课题视同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省级行业协会立项的相关专业课题视同市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第三十四条
在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校长和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培训上授课视同在省级开设示范课。受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委派承担相应培训任务,视同在市、县级开设示范课。
第三十五条 核心期刊指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目录”、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所列的刊物。公开发表的论文指在具有CN刊号的教育类、学科类等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限独立撰写或第一作者,不含增刊、专刊、专辑、副刊、特刊、一号多刊、报纸等。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可视同在核心期刊或CN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以下各项仅
视同1篇,合计仅限视同2篇):
1.撰写正式出版的本专业专著10万字以上,或参与编写正式出版的本专业省级以上规划或立项中职教材10万字以上,视同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
2.所设计的作品参加国家级展览或被国家级专业机构收藏,视同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篇;被省级以上专业机构收藏,视同在CN刊物发表论文1篇。
3.直接指导的学生或本人在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获国家级二等奖以上,视同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在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获国家级三等奖、省级一等奖,视同在CN刊物发表论文1篇(同一项目就高视同)。
4.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发明专利,视同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篇。主持企事业单位产品研发、技术革新等项目1项以上,经有关部门鉴定,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视同在CN刊物发表论文1篇。
5.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视同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
6.在《福建职业与成人教育》、《福建教育研究》、《福建教学研究》、《福建教育督导与德育》上发表的论文2篇,视同在CN刊物发表论文1篇。
第三十六条 本条件规定的学历(学位)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国民教育系列学历(学位)。
第三十七条 本条件中有关任职条件均要求为任现职以来。任职年限、业绩成果等取得时间均截止到申报上一12月31日。
第三十八条 本文所指“以上”,均含其本级。
第三篇: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价办法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
评审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快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促进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山东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办法(试行)》(鲁人发〔2002〕26号)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坚持客观公正、公开透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实行同行专家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
第三条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是对岗位竞聘人选的品德、知识、能力、业绩和专业水平是否达到相应标准要求的综合评价,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须在核定的教师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
第四条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务名称定为:正高级讲师、高级讲师、讲师、助理讲师、教员。
第五条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实行分级管理。正高级讲师由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务资格高级评审委员会评审,省人
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核准公布;其他等级教师职称评审的组织管理按照《山东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办法(试行)》(鲁人发〔2002〕26号)及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
申
报
第六条
申报评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必须符合《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正高级讲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试行)》、《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试行)》中规定的条件和要求。
第七条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申报评审职称,须个人提出申请,按要求填写《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申报评审职称情况一览表》等,并如实提供相关申报评审材料。
第三章
推
荐
第八条
根据教师岗位设置数量、等级和工作需要,由学校确定推荐人数,并组织竞争推荐。
已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未被聘用的和未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符合岗位条件的教师均可参加竞争推荐。通过竞争推荐,已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由学校(单位)直 — 2 —
接聘用;未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须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参加职称评审,通过评审的,由学校(单位)聘用到相应教师岗位。
第九条
学校(单位)成立7人以上专家和一线教师组成的推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其中在专业技术一线专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教师不少于80%),对申报人的品德、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学术技术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提出推荐意见。
第十条 学校(单位)根据推荐委员会的推荐意见,结合参加竞争推荐人员任现职以来各学的考核情况,集体研究确定推荐人选。学校(单位)将推荐人选的申报材料在校内公示5个工作日,无异议后推荐上报。
第十一条
主管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签署意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印鉴后,及时送呈报部门。
第十二条 正高级讲师的推荐,由设区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教育部门或省直主管部门按相关规定统一组织。将推荐人选公示5个工作日,无异议后呈报。
第四章 呈
报
第十三条 申报材料须由申报人所在学校报送,经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签署呈报意见后,评委会办事机构方可受理。
其中,报上级职称主管部门组建的评审委员会评审时,须逐级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教育部门审核同意。
第十四条 呈报部门应对评审材料进行认真审查,严格把关,按照规定的评审材料的类别和数量及时呈报到相应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
第五章
评
审
第十五条
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根据要求受理申报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制定评审工作方案,经评审委员会组建部门审核同意后组织实施。
评审前应组织专人(须有一定数量的同行专家)对申报材料逐一进行认真审查,符合规定要求后,再提交评审委员会评审。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一律不予受理。
第十六条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实行委员会评审制度。根据评审的需要分别组建高级(含正高级)、中级、初级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高级(含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执行委员一般不少于17人,中级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执行委员一般不少于10人,初级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执行委员一般不少于7人。评审委员会执行委员须由现聘为相应及以上职称等级的教师组成。
高级(含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执行委员由长期在中 — 4 —
等职业学校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正高级教师和高等院校专业教育教授岗位、教育教学研究机构研究员岗位上任职且相同或相近专业的专家组成,其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应不少于3/4。
第十七条 评审委员会对申报人员的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注重教书育人业绩和一线教学实践经历。
评审委员会实行评审专家责任制。第十八条 评审工作的基本程序:
(一)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简要汇报准备工作情况。
(二)学科评议组成员或评审委员会执行委员分组审阅评审材料,集体评议讨论,提出初步评议意见。
(三)专业(学科)评议组向评审委员会汇报评议情况。
(四)评审委员会全体执行委员审议,进行综合评价,最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
第十九条 对经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的人员实行公示制度。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将评审通过人员名单,反馈到原呈报部门和申报人员所在单位公示。异议期为10个工作日。
第二十条 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写出工作总结、会议纪要等,对评审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并按要求整理好有关评审材料,公示期结束后及时报送核准。
第六章 核准公布
第二十一条
经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且公示无异议的,或公示有异议经调查核实符合条件和评审程序的,由评审委员会组建部门核准并正式行文公布。
评审未通过的人员,当不再重新召开评审会议对其进行复议,也不得再改报其他评审委员会评审。
第二十二条 经核准公布的,颁发统一制式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证书。《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表》存入本人档案。
第二十三条 对不符合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规定程序和有弄虚作假行为者,取消参加评审资格,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其他未尽事项,按照《山东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办法(试行)》(鲁人发〔2002〕26号)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2012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工作总结
中职学校教师工作总结
本学期以来,认真学习教育理论,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严格要求自己,以教好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努力使学生学有所得。下面是我在本学期中的教学经验及工作内容。
一、教育教学方面:
1、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
2、课前认真备课,写好教案。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及其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从教材中汲取精华并传授给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并根据学生情况修改教学难度。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课堂上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适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布置好作业让学生加强当天所学到的知识。
4、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到老师的关心,促进师生间的和谐关系。
三、工作考勤方面:
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而耽误工作的时间。本学期担任10网络2班的《SQL技术》和09级网络班的《网络综合实训》教学工作。认真积极作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如:课时制定计划、教师工作手册的填写、布置作业、建立试题库、参加听课、评课活动等。
当然,在组织教学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我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信息组
第五篇:中等职业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的方法刍议
钱灿兴
论文摘要: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王作。要想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就必须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交导作用、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回时要注重养成教育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学生管理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管理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学生管理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 科学 文化素质,关系到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随着普高热和大学不断扩招,中职学校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学生层次参差不齐,这给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如何搞好学生管理管理工作是职业学校教育的难点。
论文 关键词:学生管理 班主任 自我 教育自我管理 养成教育
一、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
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管理模式。“自我教育”是指学生有意识地根据学校的要求和自我定位,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教育活动,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弥补自身的不足,完善自我。“自我教育”的核心体现在学生自身理想、信念的教育和树立方面,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种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自立、自尊、自强。“自我管理”就是学生对自身的约束和引导。自我管理主要体现在倡导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学生能更深层次地管理好自身的行为和思想,把“管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强化学生对学校管理的认同和支持,变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参与管理。学生自我管理主要包括:(1)学习生活的自我管理,即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教导作用,教给学生如何学习。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班干部、班集体的多重作用,组织各种活动以端正学生的学习生活态度,树立榜样,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2)业余文化生活的自我管理,即通过学生业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调节业余生活,满
足学生的多方面兴趣、爱好。学生以自愿形式结成各种群团组织,定期组织开展活动,以形成有利于学生 发展 的校园文化;(3)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即通过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生活行为习惯,以形成良好的生活秩序。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主要抓好两方面环节:一是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学生干部队伍,在广大学生中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让他们参与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和各项活动,在各项活动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学生干部对周围的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风、班风、校风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广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的积极性。要使学生在整个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就必须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各项活动和管理工作中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参与意识。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发挥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学生心中,班主任是“亲老师”,家长心中,班主任是学校的代表,班主任时刻都在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班主任工作是班级工作的关键。
做好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首先,要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要求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品质、个性特征、学习情况、兴趣特征、健康状况、家庭情况等方面,以便在管理中能够对症下药。其次,建立良好的班集体。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结果。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积极向上,勤奋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坚强集体。班主任的思想品质、工作态度、业务能力等直接决定着班集体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的责任心、工作能力在班集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三,表扬与批评是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表扬与批评是教育的一种手段,是对学生行为的评价。适时的批评和适度的表扬,对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良好的班风,起到重要的作用。第四,关爱学生,做好后进生帮教转化工作。针对后进生的心理特点,班主任要精心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对他们存在的问题,要找出症结所在,用真情去感化他们,特别是出现一些反复的现象时,班主任对他们更要耐心、尊重、信赖,坚持不懈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帮助,使他们分清是非,端正态度,提高思想认识。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全面而又复杂的工作,只要肯动脑筋,多想办法,有耐心、恒心、决心,那么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二、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
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管理模式。“自我教育”是指学生有意识地根据学校的要求和自我定位,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教育活动,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弥补自身的不足,完善自我。“自我教育”的核心体现在学生自身理想、信念的教育和树立方面,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种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自立、自尊、自强。“自我管理”就是学生对自身的约束和引导。自我管理主要体现在倡导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学生能更深层次地管理好自身的行为和思想,把“管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强化学生对学校管理的认同和支持,变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参与管理。学生自我管理主要包括:(1)学习生活的自我管理,即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教导作用,教给学生如何学习。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班干部、班集体的多重作用,组织各种活动以端正学生的学习生活态度,树立榜样,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2)业余文化生活的自我管理,即通过学生业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调节业余生活,满足学生的多方面兴趣、爱好。学生以自愿形式结成各种群团组织,定期组织开展活动,以形成有利于学生 发展 的校园文化;(3)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即通过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生活行为习惯,以形成良好的生活秩序。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主要抓好两方面环节:一是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学生干部队伍,在广大学生中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让他们参与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和各项活动,在各项活动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学生干部对周围的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风、班风、校风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广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的积极性。要使学生在整个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就必须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各项活动和管理工作中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参与意识。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系统的对学生进行养成 教育 是学生管理的主要方法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指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多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养成教育的内容就是教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养成教育是通过日常行为规范的系统教育与管理,培养适应 现代 化 企业 发展 需要的良好行为习惯。
1、建章立制,形成养成教育的可靠保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中,制定 科学 的规章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它既使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也是学生自觉约束行为的鞭策。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有利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还要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管理规定”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原则要求,结合学校在管理中的实际情况,比如制定《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量化考核方案》《班级量化考核细则》《学生请假规定》《学生就业管理规定》《学生舍务管理考核细则》等,通过规章制度,使学生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做到教育无小事、管理无死角。
2、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是培养良好行为的关键
建立一套严格的检查制度,长期督促、检查学生遵守规范的情况,是保障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最关键的因素。正确的动机并不都能产生正确的结果,知规范也不一定就能守规范,偶尔能遵守也不能叫养成习惯,而使学生最终达到“养成”目标的手段,就是长期的检查、督促与训练。在常规管理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管理职能部门、班主任、学生干部的督导作用,经常进行检查监督、考核评比,做到处处有人查,定时有人查,时时有抽查;做到“严、细、精、恒、实”,才能不断提高学生遵守规范的自觉性。
3、组织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能仅仅靠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更应该积极开展一些有益活动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学校要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细心组织策划学校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 艺术 节活动,培养学生创新与审美能力,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
4、教师的言传身教
教师的行为往往会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而且教师行动要比说教更具有说服力。因为在学生眼里,教师的话都是对的,教师行为是正确的,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品德的发展。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是规范的、科学的。能成为学生在人生当中的一个。因此,教师必须真正做到“身正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