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论文摘要]认真研究并总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新问题,已成为当前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文章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剖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的具体措施。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校教师 师德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而在这个主渠道和主阵地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又是中坚骨干力量,担负着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历史重任。然而,当前国际国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流碰撞,不同利益群体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出现了一些师德失范的现象,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的发挥。因此,如何规范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道德,已成为各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的现状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1.政治信仰、信念不坚定。在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思想文化日趋多元化的今天,有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政治信仰和信念方面出现偏差,信仰、信念不坚定,乃至开始怀疑甚至否定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能真信、真学、真懂,授课内容没有说服力,经不起推敲,不能解答学生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有的教师甚至严重违反职业道德,在课堂上流露出悲观消极的情绪,散布一些有悖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悖于社会主义事业的错误思想,严重误导学生。
2.缺乏一定的理论素养,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教学内容陈旧、单一,向学生一味进行理论灌输的现象在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普遍存在。这也是课程缺乏吸引力的重要原因,严重制约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课程讲不出新意,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内容枯燥乏味,难以解释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贫富差距拉大问题、官员腐败问题、大学生就业压力等热点问题,使学生感到理论教育与实际需求相脱节,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缺乏,可接受性不强。而这种脱离实际的教学,很难把教学搞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缺乏一定的理论素养,知识结构比较单一造成的。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历结构虽然有了较大的改善,高学历的教师越来越多,但高学历与低教学能力的反差也开始显现,这同样源于理论功底肤浅和相关知识的缺乏。
3.个人功利意识浓厚,育人意识淡薄。在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下,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把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看得高于一切,只注重个人享乐,只知道满足个人欲望和要求,缺乏敬业精神和进取精神,没有将教师工作看作传播科学知识、传播理想信念的崇高事业。有的教师不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不能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做学问,专业上不求进取;有的教师备课不认真,满足于旧的讲义、旧的经验,一个教案用几年,不注重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单调,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还有的表现为在学术上浮躁,急功近利。特别是面对知识经济和网络信息时代,部分思政课教师缺乏思想准备,不具备政治敏感性;有的教师会因为个人利益得不到满足而满腹牢骚,甚至在学生面前宣泄不满情绪,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有的教师上课来,下课走,只注重完成授课任务,而忽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忽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最重要的育人功能。
4.对学生缺乏爱心,不注重师表形象的塑造。要教育学生,首先必须热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学生才会敬重、信任教师,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但是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热爱和尊重学生,对学生缺乏热情,不能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个性特点和思想动态,以致造成师生感情疏远冷漠,难以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有的教育效果;有的教师不注重师表形象,不能用自身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格影响学生的心灵;还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治学不严谨,上课不认真,得过且过,重言教而轻身教,缺乏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基本的师德修养,在工作作风、道德修养和言行举止方面难以起到表率作用。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在市场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教师的价值观念出现了偏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但经济体制的转型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使人们的心理产生了种种困惑。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学习、利用和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科技成果、管理经验以及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西方许多资产阶级糟粕的东西也不可避免地随之而来。由于受文化多元化的影响,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党的理想能否实现产生了怀疑,对现实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感到困惑和迷茫,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特别是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行为。
2.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不够。近几年来,高校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学校各级领导的主要精力往往用于行政事务和事关学校发展的专业课建设上,而忽略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这主要表现在:首先,管理体制不健全。部分学校领导没有理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管理体制,没有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设置为党委直接领导下的独立的二级机构,而是采取挂靠的方式与相关部门合二为一,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的管理职能得不到发挥。其次,教学设施、基本教学条件不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繁重,而教学经费投入相对较少,缺少继续攻读学位、外出进修、参加学术交流等学习提高的机会。最后,教学管理不规范。大班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采取的教学模式,平均班额大多在130人左右,部分学校的班额甚至达到150~200人。教师上课如同作报告,师生互动和交流困难,教学难度大,教学效果差;有的学校还随意削减课时和学分,社会实践教学得不到落实或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结果;形势与政策教育形同虚设,考试形式单一,个别学校的考试甚至是走过场。
3.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淡漠。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人们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经济及其他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开始出现疲软。尽管党中央也一再强调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事实上这一手始终没有另一手硬。各级政府包括教育部门都是说得多做得少,国家每年拿出的数千亿教育资金真正用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少之又少,经费投入不足,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认同感相对较低,严重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高自身修养是关键
1.坚定政治信仰和信念,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科学信仰和对社会主义理想前途的坚定信念,只有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才能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坚定立场,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才能培养出思想政治上合格的大学生。热爱缘于信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在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真诚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改革开放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才能不辱使命。
2.深化理论功底,优化知识结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学贯中西,功底深厚。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许多学生对教学内容提不起兴趣,实际上是对教师学识和说服力的不满。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与其他专业教师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要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外,还要掌握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教育学和伦理学等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对现代自然科学知识也要略知一二,这样才能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古人云:“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不能解,则非师也。”这说明教师只有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永不满足地追求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才能更好地诲人不倦,教书育人。特别是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必须要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否则就不能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就很难回答学生思想上存在的种种困惑,就不能很好地胜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
3.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用高尚的人格力量教育和感染学生。教师的人格会给教师带来威望、权力、影响和力量。一个具有良好品德修养的教师,能够以自身的职业素质、业务素质、艺术素养、情感素质,在学生中产生一种亲和力、树立起良好的形象,进而达到融洽师生关系、稳固师生关系的境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来说,师生关系的融洽和稳固更为重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自身的职业素质、业务素质、艺术素养、情感素质等影响和教育学生,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谛,信服马克思主义。因此,要积极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注重塑造自我、塑造灵魂、塑造形象”,让学生从教师的品行中感受良好的品德,从对教师的敬佩和信赖中自觉地理解并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
(二)高校强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是前提
1.强化组织管理,为师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设置由学校直接领导,主管校长具体负责的独立的教学科研二级机构,在人员、场地、经费和教师待遇等方面给予支持。合理配置教师比例,实现生均经费20元的基本要求,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并把其作为学校重点课程列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中。加强学校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支持重点学科建设,在人才培养、科研立项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保障。
2.优化师资队伍,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选聘要按照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根据各高校学生数量以及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需要,合理核定教师编制,配备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富于战斗力、敢于打硬仗的教师队伍。兼职教师应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专科院校兼职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相关专业背景,经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相关部门考核合格方可任教。各级部门特别是高校应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学习、进修、深造提高的机会,鼓励支持教师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学历层次。
3.建立健全考评体系,强化师德建设的政策导向。建立健全合理的评估体系,形成一个整体的考核、评议、优胜劣汰的评价机制。考核结果要与职称评审、职务晋升挂钩,要体现利益的奖惩性。在职称评定和各种业绩考核中,应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外所做的工作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而不应采用完全和一般专业教师同样的标准。学校应该定期对教师的师德状况进行总结、评比和表彰,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把组织评比表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先进个人,纳入到学校各类教师的表彰体系之中,进行统一表彰。
(三)加大经费投入是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条件
1.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学条件。各高校首先应该确保思政课教师的实际工资水平不低于本校相关专业教师的平均水平,从物质层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待遇。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各高校还应为思政课教师配备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备,提供国内外相关的社科期刊、声像图书资料、教学讲稿及课件等,以满足教学及办公需要。通过教学工作条件的改善,能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的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其师德水平的提高。
2.增加培训费用。教学效果不佳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度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授课教师的知识阅历和学识素养。一个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还要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这样他的讲授才会既有深度,又令学生信服,真正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因此,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增加其社会阅历成为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举措。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可以通过政府支助、学校赞助和教师自助的方式,三方共同努力,加大经费投入,组织教师进修学习、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学术研讨以及参加社会实践教育、到革命圣地考察、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参观学习。
参考文献:
[1]Li Zhaoqing.,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M)(a revised edition).Beijing: Beijing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Science Press, 1998 [2].microcontroller based on [M].Li Guangdi.Beijing: Beihang University press, 1994 [3].Jin Weizheng.The single wire digital temperature sensor principle and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J]., 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4].2000 Li steel.1-Wire bus Daniel Wellington dw.zstime.com digital temperature sensor DS18B20.[J] modern electronic technology, 2005 [5]Steven F.Barrett Daniel J.Pack.Embedded, System[M].Beijing: electronics industry Press, 2006 [6].Chinese Journal of Chen Yuedong.DS18B20 integrated temperature sensor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J].Anhui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llege, 2002
[7].Yan Shi.Fundamentals of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Third Edition)[M].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1989
第二篇:XX年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报告(本站推荐)
XX年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
报告
XX年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报告
1.学科建设基本状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四门课程的开设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二级学科的发展基础;XX年4月,保山学院社科部从原政史系分离,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专门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使依托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下设的两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平台进一步牢固。XX年12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开始学科建设工作,已经着手建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为统揽,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二级学科为主攻学科,以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杨善洲精神研究、边疆民族地区生态观研究、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与价值观研究为研究方向的学科建设体系。
2.近年来取得的新进展、积累的新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重点扶植的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并以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杨善洲精神研究、边疆民族地区生态观研究、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与价值观研究为研究方向,有着较强的科研、教学、队伍、地缘等优势。科研上,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教育厅项目3项,省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编写教材、学习读本共计9本,获得省、市、校级各类科研奖励10余项。教学上,主持并完成云南省质量工程教改项目1项;省级教学名师1人;主持并完成校级重点课程2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累计获得省级、校级教学奖励10余项。队伍建设上,学科组共有成员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5人。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杨善洲精神和艾思奇哲学思想的研究上,保山学院已建立一个云南杨善洲精神研究基地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中心并依托保山市社科联成立了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会。另外,依托这些研究中心和研究基地已经推出了一批科研成果。
3.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产生的原因。与国内同学科相比仍有不足:(1)队伍建设还不够。教师总量偏少,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较少。(2)科研成果的质量不高,发表在CSSCI上的科研成果数量较少。(3)资金落实难度大,经费有限,对于深入研究造成相当的阻碍。(4)学科视野不够,学科方向的凝练还不够,学科新的生长点拓展受限。
1.使用情况:保山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98方案”全部采用云南省统编教材,实施“05”方案后,全部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统编教材。保山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四门课程均按教育部中宣部要求使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2.使用效果反馈:据调查,教师、学生普遍认为这四本教材系统地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精髓,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了解我国的基本方针政策,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了解基本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但也同时反映存在以下问题: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四本教材的内容存在一定的重复性;理论性较强,没有很好地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改进意见和建议: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四本教材应当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性,以详略得当的方式解决内容的重复性问题;增加实践和案例内容,更好地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1.取得的成绩:近年来,保山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加强师资力量建设,认真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1)课堂教学。四门课程按教育部要求足时开课,其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两门课程实现了全校性选课,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等设备,采用讨论、辩论等多种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学部自去年开始开展了德育导师制度,教师除了在课堂上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还利用QQ等通讯方式积极与学生交流互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指导学生课后学习,组织学生讨论,实现了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的紧密联系,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为响应国家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号召,保山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也积极探索实践性教学,四门课程相继出台了详细的实践教学大纲,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和质量,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了保山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在教学方法的改进上,我们根据教师特长分专题进行教学。注重教师个性化的发挥,又做到各部分内容相互契合,强化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同时,还采用集体备课,定期进行教研活动,随时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信息,就有关问题及时在教学中加以改进。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针对时事热点和学生情况,教师们认真备课,讲课内容针对性强,形式生动活泼。(2)人才培养。重视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校内与校外融会贯通,构建了学校与社会的连续平台。为了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我部十分重视社会实践教育,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除了学校建立的近40个教育实习基地外,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有相对固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腾冲艾思奇纪念馆、腾冲国殇墓园、施甸善洲林场、保山市博物馆、名人堂等),定期、不定期组织师生参观学习。以人为本,积极探索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长效机制。教学部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工作。教师们一贯确信“只有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积极引导学生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扩宽知识面,培养多方面的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
2.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保山学院,仍然有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讲的内容和他们今后的发展没有什么关系,专业课的学习更加重要;在课堂教学中,仍然有部分学生上课玩手机、看与课程无关的书籍;保山学院在校学生有8000多人,而我部的教师仅有10人,师生比严重失调;在人才培养方面,我部出台了详细的实践教学大纲,在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密切配合,更需要学校、政府、企业、社会的大力支持,如何协调各种关系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新鲜感的缺乏以及教学方法的单一,使得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缺乏热情,敷衍了事,言行不一,教学实效性不高。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方面跟学生思想上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另一方面也跟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有关。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与保山学院地处边疆有关,另一方面与保山学院还未真正实现师资引进渠道的多元化有关。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贯穿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
1.把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贯穿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研究,要坚持与时俱进、创新精神,既研究基本理论,探索理论发展的基本规律,又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探索大学生的思想接受规律。
2.把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贯穿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应关注网络技术对教材的作用,如OCW、MOOC等,顺势而变,合理梳理教学内容,哪些适合面试,哪些适合网上教学,促进现有教材的转型升级。
3.把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贯穿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探索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力图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更加适应社会发展及大学生成长的需要,更加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究实践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构建实践教学的新模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不回避社会关注的主要热点问题,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
4.把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贯穿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建议设立“教师发展支持中心”,为教师业务培养搭建专门平台;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积极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支持教师走出去,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拓展专业视野;做好配套建设,为广大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国家加大对边疆民族地区高等院校的扶持,学校建立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薪酬待遇体系。
第三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新使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新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强调了党的领导对做好教育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新使命,确立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要求,为新时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作出了重要部署、明确了工作任务。
1.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要着力解决的根本问题、核心问题。新时代要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是实现这一育人目标的根本途径。
在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体系中,思政课发挥着“压舱石”作用。思想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都要通过思政课这个主渠道连起来;铸魂立德的工作千头万绪,都要通过思政课这个“针眼”穿起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办好思政课,才能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才能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才能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人的青少年时期,是学习能力最强、接受新事物最快、精力最旺盛的人生“窗口期”,是人一生中可塑性最强的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师怎么抓住青年学生成长的这一关键时期讲好思政课,怎么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怎么满足学生成长的内在需要,怎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实现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成为思政课教师的新目标、新使命。
2.高校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通过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使学生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高校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其作用不可替代,可以从三个方面认识:
其一,思政课是立德管方向的关键课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首先必须解决好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方向性问题。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怎样始终确保方向正确?关键一环就是思政课。思政课的核心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坚定理想信念。
其二,思政课是铸魂塑“三观”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的形塑期。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4日到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怎么抓住这个关键时期立心铸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政课的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是开展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铸牢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课程。
其三,思政课是强健精神的关键课程。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育人为本,本立而道生。育人的目标是立德树人,核心是强健精神。毛泽东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这既是思政课的主要内容和核心任务,也是思政课作为关键课程的目标。
3.既做“四有好老师”又合“六要”新要求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9日来到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提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号召全国广大教师要做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要求广大教师做“四个引路人”,即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对广大教师的普遍要求,是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基本功,是教师完成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时代重任的基本素质,更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应对照努力的“穿衣镜”。思政课教师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关键主体”,更是必须首先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思政课教师队伍,指出“有了我们这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
要把思政课越办越好,要完成“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特殊使命和专业职责,思政课教师仅仅达到这些要求还是不够的。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对思政课教师的“六要”新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六个方面要求层次清晰、结构完整、内涵深刻,又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构成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标准和专业内涵,对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4.既做到“四个相统一”又坚持“八个相统一”
思政课教师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如此重大,使命如此光荣,任务如此艰巨,没有过硬的本领和作风是不可能胜任的。因此,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首先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四个相统一”要求,即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四个相统一”是广大教师完成人才培养使命必须遵循和坚守的行为规范与基本准则,也是完成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时代重任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作为教师一员的思政课教师理应做到,而且必须首先做到、带头做好。
其次必须推进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创新。解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必须落实到怎样培养人的具体行动上,必须落实到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改革创新上。对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新要求,并指明了实现这一要求的新路径,概括起来就是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六要”讲的是做一个什么样的思政课教师,而“八个相统一”则讲的是怎样上好思政课、怎么做好一个思政课教师。“八个相统一”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思政课、思政课教师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也是对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既是思政课教师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基本遵循,也是实现路径、基本方法。“八个相统一”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出发,对思政课程各层次、各方面作出了原则性规定,是思政课教师教学改革创新的指南针,必将对思政课教师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提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能力、水平和实效性,产生强大引导力。
要把“八个相统一”贯彻到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中,落实到每一堂思政课上,就要求思政课教师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吃透“八个相统一”的精神实质,一个一个创新,一点一点突破,咬紧青山不放松,攻坚克难不罢休,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事业,功在千秋。思政课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承担着铸魂育人的光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办好学校思政课、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一定要共同努力,抓好落实,为铸魂育人、立德树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贡献。
第四篇: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占安
[摘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环节。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宣部、教育部工作会议精神,应进一步提高对此项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从增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科研含量入手,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支撑教育教学;下决心设置独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机构,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者、研究者和传播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领路人。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各高校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党的领导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的头脑,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在思想理论素质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密切关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真总结以往教育教学的经验,又结合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学效果有了一定改善,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一些高校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一批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独立的直属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机构成立,开始了一种新的尝试。
但是,在我们充分肯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承认,高校这支队伍目前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这种不足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适应,二是不平衡,三是不到位。所谓“不适应”,是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数量和素质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特别是在实施新课程方案,全面使用中央审定的新教材的新情况下,这种不适应就更加凸显出来。所谓“不平衡”,是说各个学校之间、各门课程之间、各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间发展情况还不平衡,甚至很不平衡,教师队伍的状况参差不齐,尤其是在一些高校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严重缺乏。所谓“不到位”,是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在一些高校中还被忽略,一些高校的领导程度不同地存在认识不足、措施不力、管理不善等问题,以至于在一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机构都不健全。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以及与之相关联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影响教学效果的瓶颈。
2008年7月,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召开的“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李长春同志亲切接见与会代表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明确要求。刘延东同志在题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重要讲话中,深刻论述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今后工作的主要任务、根本目标、总体要求、总体思路和工作部署。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强调要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会议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要从选配好教师、培养好教师、完善好激励机制、建设好教学科研组织机构等几个方面加强工作。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努力,建设一支“让党放心、让学生满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进而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认真学习并坚决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的精神,必须把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重视。
其实,这其中的道理并不深奥。要讲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求有好的教材,可有了好的教材,为什么教学效果还不一样呢?这里更关键的、更基础的、更重要的在于必须有高水平的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政策性、理论性很强,而要使大学生对这样的课程爱听、能懂、有启发,还需要教师的讲授有艺术的水准,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下功夫,理论与实际联系,教学内容要鲜活,教学方法要得当,教学手段要新颖,等等。只有做到了这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才能实现教学内容进学生头脑的目的。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从教材建设、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宏观指导等方面开展工作,而在这所有工作中,教师队伍建设是决定性因素,是重中之重。认真抓好这项工作,既是着眼长远建设的战略任务,又是目前工作需要突破的重点。
这次中宣部教育部、工作会议提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教学科研组织建设为平台,以选聘配备为基础,以培养培训为抓手,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实现教学状况明显好转为目标,培养一批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理论功底扎实、善于联系实际的教学领军人物、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这是一个很清晰的思路,我们应该认真贯彻落实这个思路,这也是一个很高的要求,我们应该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二、增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教学中的科研含量
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本职工作,也是日常的中心工作。这里需要进一步讨论的是,如何才能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使这种课程受到学生的重视和欢迎呢?其中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教师得有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这也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弱点。解决这个问题,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能力,努力提高科研水平,力争用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去支撑教学,这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需要突破的重要一环。
为什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开展科研?这里除了有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所必须具有的研究品位之外,还有几个特殊的原因:
一是马克思主义本身所具有的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要求有科研。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本身就是学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长久的和普遍的指导意义,但是这些基本原理的指导作用又必须同当时当地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和展现出来。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也会有新的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研究随着形势的变化也会有新的发掘。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突出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展,而这种新进展又有着丰富的新内容和新的表述形式。所有这些,都需要不断地提出研究的任务并开展研究,否则我们就跟不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就反映不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
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同其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的比较中要求有科研。在这里,首先遇到的是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接受的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教育。为此,除了有一些是新的理论观点外,对于原先学生已经知道的那些理论观点再来教授,一定不能简单重复,而必须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研究的意蕴。我们要在大学生中提倡研究型的学习,首先教师得有研究,否则教师就不能对学生的研究发挥应该发挥的指导作用。其次,还必须注意党团组织活动和大众传媒也进行了很多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工作,其中也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宣传,如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有研究的层面那就只能形成一种与之简单竞争的局面,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党团组织活动那样的纪律要求,也没有大众传媒所特有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势在于把道理讲透,以及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再次,还要注意高校其他专业课程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也具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一般地说,其他专业课程中都具有很强的学术性,这种学术性对于大学生具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加强研究,讲授中没有多少科研含量,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寓于学术性之中,其结果可能不仅仅使自己的形象受损害,还可能会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的认识受影响。
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研究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首先是需要研究各门课程所涉及到的基本理论,这是必须下气力搞懂弄通的。如果教师对理论都认识肤浅甚至错误,那怎么去要求学生有正确和深刻的认识呢?其次是需要研究与这些理论相关联的实际以及还没有进入理论研究视野的实际。人们对理论问题的很多不理解往往并非是理论本身的原因,而是因为实际与理论之间的复杂关系,特别是实际与理论的反差。实际是一个十分广泛的领域,古今中外都在其内。历史的、现实的、中国的、外国的,很多问题都需要教师了解并使自己具有研究的层面。当然这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国际国内形势。在这里,还必须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搞好教学必须研究教学对象,真正做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为学生服务。我们常常会觉得,如今的大学生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但是我们也从很多实例懂得,如今的大学生,不论是“80后”也好,“90后”也好,尽管他们存在思想认识上的种种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但不存在同马克思主义天然的隔阂。他们存在的问题是青年人成长中的问题,用不着大惊小怪。关键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怎么为学生服好务,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教师对所教课程的科研成果去说服学生、打动学生、启发学生。这样的教师,就是对学生有帮助的教师,就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要想达到高水平,必须把科研搞上去。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不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走着一条单纯教书匠的路子,很辛苦,也有贡献,但教学效果不理想,以至于自己在学生中和社会上的形象不高大。在历史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重新定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形象,对其科研提出明确的要求,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其中包括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作为重要选题,列入国家和地方教育教学研究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单列,单独评审,单独检查,力求不断推出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有信心,经过艰苦努力走出一条科研与教学并重的路子来,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立场坚定、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高、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扎实、学贯中西、功底深厚,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师德修养好、富有人格魅力和亲和力、年龄结构合理、教学领军人物不断涌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三、促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成为学科建设的骨干力量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核心问题。
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和学科发展的需要,我国在2005年底正式设置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目前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6个二级学科。现在已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博士点21个、硕士点73个,6个二级学科设立博士点103个、硕士点453个,其中少量在社会科学院和党校系统,绝大多数在高校。这是党和国家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大举措,是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成果。如果说,这些学科的设置只是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要求,那肯定是片面的,因为这个学科在更大的领域中承担着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进程的任务,承担着不断培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优秀人才的任务。但是,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强有力的学理支撑,的确是这个学科设立和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和首要的任务。
在高等学校,学科建设是最具有整合力和影响力的工作,是各项工作中起龙头作用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只有抓好学科建设,高校教师才有科研的平台和学术的家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立和建设,就是为了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自己的学科阵地,同时也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中来,从而为从根本上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奠定人才基础。不过,从目前的情况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支撑作用还远远不够,一些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没有把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作为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来对待,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没有真正解决学科归属问题,还游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之外,这个问题必须尽快加以解决。
我们应该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央独立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意图和要求,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觉进入学科建设的前沿阵地,尽快找到自己在学科建设中的位置,明确自己在学科建设中的任务,力争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骨干力量。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带动作用,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学科地位,增强他们的学科归属感和成就感。学科建设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教育教学促进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支撑教育教学,这是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和高度看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知识面起码应该达到二级学科的范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应该具有一级学科的领域。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来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要再以某一门课程论教学,而应该以某一学科论课程。已经具有的学科点应该明确学科规范,凝炼研究方向,扎实推进工作,对于那些正在申报新的学科点的高校,更要注意学科要求,注意学科建设与教育教学之间的关系。即使是目前尚没有设立学科点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不能游离于学科建设之外,也要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到学科建设中来,密切关注学科建设的最新成果,自觉用学科建设的成果来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学科建设这个问题上,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师应该有全员意识,学科建设、人人有责。如果我们这样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就有希望获得双丰收,进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就从单纯教书匠的角色转变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的形象。
四、理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管理体制
中宣部、教育部这次工作会议做出了一项明确的规定:各高等学校应该建立独立的、直属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机构。这是认真分析多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机构的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来的,这个规定对于搭建高质量学科平台,凝聚高素质教师队伍,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机构设置很不统一,大体分三种情况:第一种,设置有独立的二级机构,集中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第二种,虽然设置有相对独立的机构,但只是学校某一个学院管理下的三级甚至四级机构,这种情况目前还比较普遍;第三种,没有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分散在不同的专业院系,很多教师是作为第二职业来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机构设置比较混乱,名称也五花八门。特别是,一些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高校,将这个学科设置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机构之外,使得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分割开来,而且使得一些与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关系不直接的教师当上了这个学科的研究生导师,从一开始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起着一种瓦解作用。这种情况很不利于中央有关精神的贯彻落实,不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统筹规划,不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领导和管理。
实践证明,没有统一的组织机构,要完成统一规定的任务是不可能的。为了完成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任务以及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没有一个独立的教学科研组织机构是不行的。从实际情况看,组织机构不落实,教师分散在不同的单位,一定程度上弱化和边缘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也影响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从1992年以来,北京大学等40余所高校陆续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这是改革开放新时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种新尝试。这些马克思主义学院对于在我国高校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凝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集中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这次中宣部、教育部工作会议精神,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机构的名称可以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不管是叫这个名称也好,还是叫马克思主义学院也好,需要明确把握这一组织机构的定位和职责,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教学组织机构,而是教育教学与学科建设融为一体的单位,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单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依托单位。这个机构要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其主要任务是开好全校公共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时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需要强调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机构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必须有机地紧密地结合起来,而再也不能是“两张皮”。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在主管全校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同时,必须担负起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任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必须设在这一组织机构之中,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术骨干必须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必须同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骨干。
独立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机构,此项规定已经很明确。可以预见,随着此项工作的落实到位,而且获得在政策上的更多支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将会出现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的大好环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建设必将开创新的局面。
第五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做法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做法
一、主要做法
(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课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途径,思政课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思政课堂的主导者,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严抓师德师风建设,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狠抓教师理想信念教育。要让信仰坚定、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从事思政课教学,让学生终身受益。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定期举行理论学习,当前,尤其要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另外,思政课部每年派遣两名老师参加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学习。
2、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
规范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政教研室主持修订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设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设计》。
3、切实提高教学实效性
一是拓宽教育内容。将国家时政要闻充实到教育内容中去,当前,要扎实开展十九大进课堂活动。二是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诊断式教学,使理论教学活动真正做到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三是推进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鼓励思政教师学习云课堂,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二)实行全方位思政教育
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研究实践会的作用,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定期开展主题活动,强化大学生思政工作。目前,研究会已举办了“迎国庆 爱国诗歌朗诵”,“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展览”等活动,极大地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
(三)加强思政实践教学
思政课部每年开展三次大学生社会实践,以增强思政教学的实践性。
二、基本经验
一是以党建促思政工作。思政课部将思政教育工作纳入每月一次的党员主题日活动。二是注重大学生日常行为表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大学生文明行为、先进事迹纳入思政考核,比如献血活动,参与献血的同学平时成绩加10分。三是加强与随州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合作,共同促进大学生思政工作。四是利用重大活动、重大节日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近期,思政课部开展了十九大精神宣讲活动,十九大精神进课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