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好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入口”
把好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入口”
在乔布斯最后的日子里,他迎来了比尔.盖茨,IT界两个老家伙在一起开心地聊了三个多小时。这其中,刺激着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神经的是,在他们聊到的共同话题中,最感到惊讶的竟然是教育问题。他们一致认为:迄今为止,信息技术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
两位IT巨人的看法其实已被大量中外教育的现实所验证。应该说,不论国内还是国外,信息技术都是学校经费投入最多的领域之一,并且还在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高投入是否换回了高产出、高回报呢?新世纪以来,国际上多次开展了教育信息化评价的相关研究,对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测评,但大部分结论都令人失望。
斯坦福科学研究院(SRI)的研究报告认为:“目前有多少基于信息技术的项目对于美国学校的教学改善有贡献仍不清楚。”Peslak对美国宾夕法尼亚州2500所学校开展研究,结果显示信息技术对测试成绩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作者认为目前还不能得出学校增加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会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一结论,并建议需要更仔细地监视教育方面的信息技术支出行为。世界银行在《知识地图: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
充分利用互联网 搞好学校德育工作
在互联网的触角已伸展到社会各个角落的今天,它的影响力已不容忽视。因此,如何制定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学校德育阵地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必要。
加强德育工作者对网络知识的学习
互联网的普及将社会、家庭与学校对学生的德育连为一体。通过网络,国家的教育政策、方向和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以及家长的希望可以共同作用于学生,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使原先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全社会的、开放性的教育空间,为全社会育人创造良好的网络系统环境和育人模式。所以学校应当鼓励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等德育工作者学习网络、了解网络,努力探讨网络和当代学生的互动现象,尽量发挥网络的正面效应,并努力消除负面影响。只有自身具备了上网知识和上网经验,才能与学生在网络方面有共同的话题,才能与学生增加交流的机会,教育才更有说服力与效果。
利用德育专题网站加强德育
通过办好学校德育专题网站,以丰富、详实、生动的材料介绍一些国家大事、身边小事,讨论学生关心的一系列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正面的声音,以和风细雨、入情入理的方式,给涉世不深的学生以思想上的引导。在创办网站时,一定要将权威性、指导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剩余1537字)
浅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有效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多媒体、通信、互联网等现代科技的产物已经作用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理念也成为现代教育的热点。由于其收到的良好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争相融入了一系列的信息技术内容及设备,而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正日益受到教育界的广泛青睐。
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在不断地深入,信息技术的应用手法也日渐多元化。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应用,可以让学生更加直接地了解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点的长久记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小学生在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方面相对较差,意识还在不断地成长和提高,可以说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形象思维,在理解问题的时候运用的仍然是来自具象物体支持下的抽象思维。信息化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为他们营造出欢乐的课堂学习氛围,极大地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继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发散思维。学生可以通过生动活泼的画面展开自己的联想,可以将注意力完全转移到教学内容上,这样一来便可以很好地保证教学的效率。
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衔接中的问题分析和对策探究
【摘要】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我国现行初、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均采取了零起点、螺旋式上升的知识体系。由此引起初、高中教材中知识重叠的现象十分突出,日常教学中若处理不当,极易造成重复教学,导致浪费人力、物力,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就高中阶段衔接初中教学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做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衔接;信息素养
笔者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高中,笔者主要担任日常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观察初、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发现,由于学科的特殊性,教材均采取了零起点、螺旋式上升的知识体系,也使初中、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知识重叠的现象十分突出。以江苏省目前使用的信息技术教材为例,初中教材(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高中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4第一版,今年对内容稍有修改)的主要学习内容详见下表。(注:内容类似的用相同底纹标出)
(注:高中信息技术选修模块包括网络应用技术、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数据库、人工智能五个部分,各地区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其一,我校选择学习网络应用技术选修模块。)
问题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在信息技术课中的运用
信息和网络时代的到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需要我们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由此诞生了一门新的课程——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新学科,信息化时代决定着它的应用价值,要求我们能够了解信息,学会收集、处理、利用信息,学会利用它去解决问题,学会生活,学会思考,学会创新。所以探索信息技术教育,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教学的重要任务。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教育技术的本质是为了促进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育技术涉及的媒体种类很多,如挂图、投影、幻灯、教材、模型……教育技术中所指的技术包括有形(物化形态)技术和无形(观念形态)技术两大类。有形技术主要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物质工具,它往往通过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或者幻灯、投影、电影、视听器材、计算机、网络、卫星等各种教育教学媒体表现出来,既包括通常说的传统媒体,也包括现代媒体。无形技术既包括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过程中所运用的技巧、策略、方法,又包括其中所蕴涵的教学思想、理论等。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有形技术,将其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剩余2014字)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具有操作性强、知识更新快、趣味性较强和应用性强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根据本学科的知识内容和学科特点以及现有教学设施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中教师要确定好身份
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时间。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地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
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
第二篇:建立十项制度 把好党员入口关
建立十项制度 把好党员入口关
中共尉氏县直属机关委员会按照党章规定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建设中一项经常性的重要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要大力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纯洁,并特别提出要“把好党员入口关”。“把好党员入口关”是从源头上保持党员队伍纯洁性、先进性的基础性工作,其意义深远,不容忽视。
先进和优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特征和追求,中国共产党拥有8千多万名党员,承担着引领13亿中国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任务。这样一个大党,只有保持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并不断的补充新鲜血液,才能始终保持战斗力、生命力。
把好党员入口关,关键责任在各级党组织。近年来,尉氏县直机关工委规范发展党员程序,建立发展党员十项工作制度,形成了组织部门、机关工委与党员群众三位一体、涵盖发展党员全过程的监督体系,确保了发展党员工作质量和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一 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双推”制
经过党组织一段时间培养教育和考察,各方面表现相对突出的入党申请人,可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人选。党支部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时,采取由党员和群众代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从支委会提出的入党积极分子初步名单中推荐产生。投票推荐时,党员和群众代表分开投票、计票,推荐率要分别达到50%以上。参加推荐的党员,应超过本单位全体党员数的50%,参加推荐的群众代表不少于10人。单位内非
党员群众人数在10人以下的,要全部参加推荐。
二 入党积极分子备案制
基层党支部经过“双推”确定的入党积极分子名单,报工委备案,并领取填写《教育考察登记表》。由工委建立入党积极分子档案,将其基本情况输入信息库,同时报县委组织部备案。各基层党支部发展党员,必须从已备案的入党积极分子中确定,不上报备案的不予发展。
三 发展对象集中培训制
发展对象入党前必须经过集中培训,培训工作由县直工委具体组织实施。培训对象的集中培训时间一般为5—7天或不少于40学时,主要内容是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近期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精神、决议等。组织部门编写的《入党培训教材》作为集中培训的辅助教材。培训结束,举行考试并要求培训对象写出心得体会。培训合格,工委发给培训合格证,没有参加培训和培训不合格者不能接受为预备党员。
四 发展党员材料预审制
接收预备党员的支部大会召开后、工委审批前,由县委组织部对发展对象进行预审。预审材料包括个人入党申请书、《教育考察登记表》、个人自传材料、思想工作汇报材料、政治审查材料、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等。重点审查发展材料是否齐备、发展程序是否规范。预审合格者,由组织部门发放《入党志愿书》。对未通过审查的,一律不谈话、不审批,不接收为预备党员。
五关键环节票决公示制
预备党员接收、预备党员转正两个关键环节,对拟接受为预备党员的发展对象和拟转为正式党员的预备党员基层支部必须予以票决和公示。基层党支部在票决前将其基本情况、培养考察情况及其他需要公示的内容,及时向党员群众公示,时间为一周。票决时,坚持发展党员程序,由票决对象汇报个人有关情况,入党介绍人、考察联系人、党支部报告票决对象的有关情况,与会党员对票决对象有关情况充分讨论并发表意见等。在此基础上,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票决实行一人一票,逐人表决。结果实行“双过半”原则,即到会有表决权党员须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党员的半数才能召开支部大会;“同意”的表决票须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党员的半数,才能通过“同意接收为预备党员”或“同意按期转为正式党员”的支部大会决议。
六 工委考察谈话制
对材料预审合格的发展对象,在工委审批前,由工委组织成立考察组,对拟接受为预备党员的发展对象进行考察,全面了解其表现情况。考察主要采取同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培养考察人及部分党员群众座谈的方式进行。考察时委派一名委员与考察对象谈话,了解其入党动机和对党的认识,重点了解其是否符合党员标准。对考察合格的,建议提交工委研究审批;不合格的,提出暂缓发展或取消发展资格的意见。
七 工委派员指导制
基层党支部召开接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的支部党员大会时,工委派一名正式党员作为督察员列席,对会议的程序、内容等进行全程指导监督,防止违反程序或会议简单化等情况出现。督察员不
参加票决。
八 入党宣誓仪式集中制
预备党员必须面对党旗进行宣誓。县直机关不少基层支部党员人数少,有些单位没有举办宣誓仪式的场地,为了增强仪式的严肃性,预备党员入党宣誓仪式由工委集中组织进行。宣誓仪式的时间,在机关工委批准预备党员后及时举行。宣誓仪式的程序一般包括:①宣布仪式开始、奏《国际歌》;②宣布参加宣誓的新党员名单及入党时间;③预备党员面向党旗列队,握右拳齐肩,跟随领读人郑重宣誓,然后依次报出个人姓名;④参加宣誓仪式的正式党员代表、预备党员代表和入党积极分子代表依次发言;⑤党组织负责人讲话;⑥宣布仪式结束。
九 发展过程记实签字制
印制《发展党员全程记实表》,从申请人递交入党申请书开始,详细记录发展党员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时间、内容、结果等。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阶段主要记录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发展对象、政治审查、培训教育情况;预备党员接收阶段主要记录确定介绍人和填写志愿书、支部党员大会接收预备党员、党支部审议、工委考察、谈话、审批等情况;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和转正阶段主要记录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支部大会讨论预备党员转正、工委审批等情况。每个关口都由负责人签字“放行”。由入党介绍人签字,培养人签字,考察人签字,谈话人签字,支部书记签字,工委书记签字。实行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新发展党员的准入把关。
十 责任追究制。
明确机关工委、党支部(总支)及发展党员每个关口负责人在发展党员中的具体责任,坚持“谁培养谁负责、谁考察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追究哪一个环节相关组织或个人的责任。
责任追究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等党规党纪为依据。追究对象主要是在发展党员工作中负有责任的工委、党支部(总支)及其书记和组织委员、党小组长,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发展对象入党介绍人、预备党员考察人及党组织安排参与发展党员工作的其他党员等。
以上十项制度的实施,规范了发展党员程序,强化了各个关口负责人的责任,切实保证了新党员的质量。县直工委所属各支部2006至2011共发展新党员495名,在发展过程中无一人违反规定程序,这些新发展的党员中近年来也没有一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厉英华
第三篇:浅谈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浅谈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来源:呼死你 http://www.xiexiebang.com/
摘要:本文从档案信息化的内涵、档案信息化建设策略、当前学校档案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力图进一步推进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关键词:学校 档案管理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 5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 79 5(2011)09(b)一02 33—01学校档案不仅具备一般档案的特点,同时也有一些其它档案不具备的特性——专业性、周期性和分散性。而信息化技术恰以其方便、快捷、开放,为学校的档案管理开启了新的窗口。在当前形势下,大力推进学校档案信息化管理,无疑是活化档案、发掘档案价值以服务广大师生、推动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1档案信息化的内涵 所谓档案管理信息化狭义理解是使有现实开发价值的档案内容数字化、传递网络化,不仅要发挥档案的凭证作用,更要注重发挥档案信息的功能。依据《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在学校信息化改革中要本着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级建设,安全保密的原则,加强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推动档案管理的数字和数据库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具有广泛的内容,它包括了档案信息资源的有序整理、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档案信息网络的建设、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各类档案的数字化、档案信息网络的建设等同于档案信息化建设,而应从多方面人手促进信息化建设。
2档案信息化建设策略 2-.1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素质,加强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档案人员不应单纯是档案的保管员,还应是档案信息财富的拥有者和提供者。一个档案管理者必须有较好的基础知识、较高的专业知识及广泛的相关学科知识素养。只有具备一定的适应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需要的基本技能,才能处理好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做好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对档案工作者的培训和再教育,普遍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使档案工作者尽快了解和掌握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能,不断扩大知识面,及时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在熟练掌握档案专业知识外,还要注意教育管理知识、公文写作知识和教育科研方法知识的学习,提高综合素质,为档案深层次研发奠定基础。
2.2 着力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要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首先,要有统一的上网目录标准。档案信息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形式极其复杂的信息源。要保证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人们轻松、快捷的在网上查档,就必须遵循一定标准。否则,就会影响利用者快速、准确的查阅档案。其次,建立规章制度。学校档案具有保密性。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校的实际情况,必须建立一个涵盖档案信息资源、计算机全部管理活动的目标体系、程序体系和技术方法体系,如系统运行安全管理制度、电子文件管理制度,重要场所(如机房、库房等)的出入规则等,充分体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管理规划、管理方法和质量要求。
2.3 抓好学校档案数据库的建设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信息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资料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
2.4 搭建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平台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档案管理意识,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提高和增强学校全体师生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搞好学校档案工作的先决条件。我们要按《档案法》要求,规范各类档案的分类、归档要求和管理办法,使档案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学校在人才使用上要把好关,引进一些档案专业和计算机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也要往重档案人员的培训和深造,鼓励他们继续学习,提供机会让他们参加上级档案部门举办的各种培训。
2.5加强横向联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学校部门多,人员复杂,学生流动性强。
因此,档案管理的复杂多样。建立一个完整的校园信息系统,实行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整体优势。通过建立联合目录,形成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使各文献部门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实现文献资源互补,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因而也可有效地缓解存储空间拥挤、人员、资金紧张等矛盾。
3当前学校档案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3.1存在的问题(1)档案意识淡薄、档案材料不全。一方面,由于学校教学工作任务繁重,导致各部门不能及时地提交各类档案材料,从而导致档案的收集不全,可能使重要材料流失,归档材料质量不高,缺乏完整性;另一方面,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教师对档案重视程度不够,档案归案意识不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造成档案利用率不高。
(2)档案管理手段落后、硬件设施不达标。目前,大多数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档案管理多是进行基本的材料收集、整理与保管,没有形成主动对档案资料进行分析、编研,以便有效地提供利用服务的意识,操作上也都是传统的、低效率的手工方式,极少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进行管理,还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的状态,这些都不能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及利用价值。
3.2解决办法(1)加强档案部门网上办公先进设备的配置,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需要购入设施设备。我们要争取学校领导的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加大对档案信息化的投入,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档案信息存储和处理的数字化、收集与传递的网络化已势在必行,档案中蕴藏的丰富信息将在新世纪发展的学校教育工作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必须加快档案的现代化管理进程。
(2)加强信息人文管理。所谓信息人文管理是从人与社会的角度对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其主要管理手段是档案法律、信息政策和弘扬档案信息文化。在推进档案信息社会化中,应当重视相应的信息法律、信息政策和信息文化的建立,没有这种人文管理提供支撑,要想充分实现档案信息的流动性、共享性和价值性是不可想象的,只靠信息技术是难以实现档案信息社会化的目的的。
(3)采取切实可行的信息保护措施。加强使用电子档案的法律、制度的制定,用法律和制度来保障档案资源的齐全完整。
第四篇:学校信息化建设组织机构
一、学校信息化组织机构
组长:王莫根 全面负责学校的信息化工作。
副组长:韩国生 校信息化工作分管领导,指导学校信息化工作。成员:
杨立武: 负责信息化工作与课程的整合。
任凤学:负责后勤服务保障。
杨国成:信息化工作经费落实。
赵树宝:负责培训组织工作。于海艳 :负责培训组织工作。
二、工作职责
学校信息化工作主管是协助分管校长组织、协调、管理好学校信息工作所涉及的人、财、物、事等各方面的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是推进学校信息化工作进程的主要执行者。
其主要职能是:
1、制定全校信息化工作的发展规划以及各项规章制度;
2、负责学校网站工作,指导网管人员对学校网站的建设和维护,更新信息,保证校园网的安全可靠性,并对内容进行审查把关;
3、组织校园网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加强网络资源的建设;
4、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工作;
5、协调、组织全校教职工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
6、负责全校各部门信息员的管理与培训;
7、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学校信息技术相关硬件和软件建设及管理;
8、协助相关部门做好信息化建设有关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
9、围绕学校主要工作和重大活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宣传工作。
2014.09
第五篇: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
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御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依据中小学信息化发展建设的要求,针对我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主要任务
1、通过健全、完善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信息技术设备管理等管理办法和制度,形成学校齐全、规范的信息化规章制度。
2、进一步发挥我校的办学特点,全校100%的教师能较熟练地使用校园网和互联网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校园网将成为校内外交流的重要平台;全面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深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探索实现“立交桥”教学的办学模式。
3、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网站的教育、教学、科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优化组合学校现有的多媒体、音视频资源信息储存,争取和学校教育平台整合,为师生提供快速查询下载的服务。
4、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存储、网上交流平台,使课件管理、文件传输、师生交流的网络化变为现实,提高教育效益。
5、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三、基本目标
1、加大硬件投入,完善校园网,更新添置计算机
2、加强软件建设。丰富改进学校主页并定期更新,使学校网站形成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的资源库。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4、加强校园网建设。
(1)宣传了解。
让教师了解校园网的功能及其对学科教学、课件制作与传输、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让教师受其“诱惑”,享其“便捷”。
(2)加强管理。
制订校园网管理制度,坚持“为教学服务”的原则,做到定期维护、不断完善,确保校园网畅通。
(3)实践应用。
5、对全体教师进行全员化培训。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培训力度,强化信息技术培训,形成一支健全的具有一定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队伍。
6、加强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整合,促进信息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全方位应用
我们将要更加扎实得配合政教处各项工作的开展,落实到位,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校德育工作中,促使信息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全方位应用,探索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深层次整合,提升德育信息化的整体水平。抓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信息化整合这一契机,努力争取上级部门对学校德育信息化的认同,并借此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
7、协助学校各教研组开展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各项活动,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
协助各教研组开展具有部门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各教研组的任何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科室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室在整个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四、保障措施
1、组织领导
教育信息化工程是一项具有开拓创新的工程,是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参与、锐意进取的一项新的事业。这就决定了教育信息化工作必须是“一把手”工程,组织领导必须有力到位。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2、经费投入
高举教育现代化旗帜,加大教育投入。我校信息化建设的经费以政府的财政投入为主,学校预、决算时,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维护和发展。
3、建章立制
制定相关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做好设备的清查核对和保养维修工作,科学、合理、规范使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完善电教器材的管理制度(出借制度、使用制度和赔偿制度);保障多媒体教室、校园广播等系统使用率高;学校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分权限参与网站建设和管理。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有具体应用的评估、考核和奖励机制,以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
萧县业庄中学
201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