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中学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
农村中学学生辍学原因初探
姓名 王云晓
单位 唐河县祁仪乡第一初级中学
电话 ***
农村中学学生辍学原因初探
唐河县祁仪乡第一初级中学 王云晓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农村更是突飞猛进,农村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都有大幅提高。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目前,农村中学学生辍学现象又有所抬头,尤其是贫困的乡镇更为突出,因此,找出学生辍学原因及其相应的对策,对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在农村中学工作多年,一次又一次的劝学保学工作实践中,对初中学生辍学问题多年来进行反复调查研究与思考,认为引发农村中学学生辍学因素大致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贫困驱使。
一类是家境贫寒,拿不出钱供子女读书,有心无力,无奈辍学。另一类是东挪西借,勉强可供子女读完初中,毕业打工,子女在校心情灰暗,干脆早一两年打工自在,于是辍学。
二、新读书无用论。
一方面国家招生政策并轨后,对边贫地区农村入学冲击较大,同寨邻村有高中毕业或大学毕业后,并没有实现农村人所期待的“跳出农门”,仍然是外出打工或在家赋闲,而读书期间所花费的开销(高中为1万元左右,大学为3万——5万元)把原本在村里较为富裕的家境刮剥得四壁空空,债台高筑。乡里相传,引以为鉴,选择弃学、辍学的就找到理由认为是明智的选择。另一方面知识层次与效益不能简单地单个对比(如张某与李某)印证出高优低劣,也不是短期内(如1——5年)比较对映出结论,而是群体效益和较长时间内人们素质提高、人生道路发展中显示出高文化群体强劲势头。贫困农村里,长期
效应往往被短暂的生活障碍挡往,无法逾越,他们只能选择快速但低效的生活方式,其实质仍是贫困所致。
三、父母打工,子女缺少管教。
在我及同事的记录本上,因厌学而流失的学生中,有40%——60%的学生因家长单亲或双亲外出打工,将子女委托祖父母或亲戚看管。事实上,这类看管仅仅是“看”而无“管”。祖父母年岁大,对入学读书知情少,往往以去了学校为准,根本不了解学生在校情况,甚至于读什么年级都不知;受托亲戚与学生之间,用我们在家访中常听到的一句话“毕竟不是自己的人,只能尽量劝说”就明白地显示了如此代“管”是无法到位。这类学生很快在学校与受托人之间找到管理空洞,由放松思想,粘染恶习,尝试违纪、两面扯谎到渐渐放纵自己、游荡、泡网吧等等,再也无法自控地把心放回在学习上,对教师的教育逆反及至挑衅。在缺失监护人教育的情况下。学校单边的教育在重复的教育中越来越苍白与无奈。部分家长在委托人“要儿还是要钱”的电话里从打工处召回,监护、管教、督促子女学习,补亡羊之牢,却给人一种覆水难收的感叹。
四、无条件溺爱。
在对辍学学生家访中,我们最感到不着力的是,家长态度是任由学生自己选择:复学或辍学。读,掏钱交费,不读,听任之。这部分学生通常是家境较好,从小没受过管束、没有需求上的缺失(特别是物质),在校贪玩却因教师理得勤不能任己之性尽情玩,厌弃入学。支撑家长的理由是从小就没有委屈过子女,如今大了怎会强其性情?自己也没有读过书还不是比其他人强(同村人)?
五、理想、信仰缺失。
进入新世纪后,许多报刊刊载文章呼吁青少年理想、信仰缺位。
据一份调查资料显示,边贫地区学生70%—80%的在校中小学生对理想、信仰无甚了解只是茫然地从众,没有自己的见解。这种现状并非单方面学校的教育出了问题,这是一个世纪病。却导致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淡漠,对刻苦、努力的回避或不屑,无所追求,鼠目寸光。在学习中稍遇挫折就产生厌学心态。
六、教育投入不足。
教育经费短缺,极大地阻遏教育的发展。教室不足,班额为60—70人,学习环境必然不佳;设备短缺,课堂单调了,设施少,课外活动几乎就是一项丢个蓝球大家抢;无教学、生活辅助建设,单一的“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生活。学生在校,如陷囹圄,弃学、厌学也在情理之中。
七、校园周边环境不良诱引。
校园不是真空,面对校园周边环境不良诱引,学校的教育有如花瓶般承受不了冲击,网吧、电玩、桌球、录像对无意志力或意志力弱的学生轻而易举的被猎获,而对贪玩、无心学习的学生而言,无异于如鱼得水。笔者与同事每周不定期两晚深夜到学校周围网吧等“三室”搜寻学生,然而网迷、网虫、网痴依旧,宁愿一天饿上两餐,也要省下一点用于上网。痴迷程度令成人费解,厌学不言而喻。
八、旧的教学模式。
旧课程、旧教法。两支粉笔一张嘴,满堂灌,教师费力不讨好。旧的教学模式既不适应新形势下,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不适应学校师生之间新型情感表达、平等交流,心态和思维。生硬的教学、过时的知识与价值观念,无法得到学生心里共鸣。死记硬背枯燥,由不认同,不接纳到泛味、失去吸引力再发展为厌学。
九、学校管理缺陷。
追求传统的“升学率”,评价方式单一化,对实践性环节和第二课堂的不重视,教师在分数的促使下对学生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教学内容过关采取“死刮”,问题采取打压、吵骂等,这些无疑都会使学生对学习生活倍感厌倦,从而厌学辍学。
一个学生的流失,可能是单一某种的因素引发,也可能是教育大环境合力作用。无论什么原因,其结果都是教育的遗憾,国家的损失。亡羊补牢,长善救失是每一位明智的教育工作者的理智抉择。
第二篇:浅谈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及其对策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及其对策
江夏五中严洪斌
摘 要:当前农村中学生辍学状况及特点。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原因。控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应采取的对策。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问题是目前农村教育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它不仅加大了学校教育管理的难度,也影响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的巩固,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群策群力,积极参与,才能促进和推动我国农村教育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健康蓬勃地发展。
一、当前农村中学生辍学状况及特点
根据国家“普九”要求,农村中学年巩固率不得低于97%,流失率不得高于3%,但笔者从广西某县21个乡镇农村中学调查看,流失生现象较为突出。
1.学生辍学数量多,流失率高。根据调查,21所乡镇中学在2001年共流失1323人。流失率为118%,其中某乡初中流失更是惊人,在1998年秋季初一共招收了3个班共126人,到2001年中考时仅有42人。
2.经济收入低家庭子女流失率高。据某县教科局普教股统计结果表明:辍学学生大多都是家庭经济收入低的学生,辍学最严重的7所乡镇中学中,农民人均年收入都在1000元以下。
3.双差生辍学率高。据某县教科局普教股统计,思想品德表现较差,各科成绩跟不上的双差生,这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的三年时间辍学率竟达70%。
4.离异家庭辍学率高。笔者在乡级中学近十年,每年在动员学生返校工作中发现,父母离异的学生,绝大部分很难坚持到初中毕业。
5.管理制度松散的学校流失率高。据某县教科局的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该县的21个乡镇初中,有4所是由于学校领导的管理能力以及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学校,学生转学和辍学较高。
二、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原因
造成学生辍学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思想意识原因。在文化和经济相当落后的条件下,每年大中专毕业生只是凤毛麟角,谁考上中专大学,谁就跳出农门,吃上“商品粮”,当上国家干部。学生家长不管砸锅卖铁也拼命送子女上学读书。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支配下,农村的初中教育也曾经红红火火。但是,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部分家长看到一些个体户,虽然没有文凭,甚至有些没有什么文化知识,却能赚大钱。而且不少的学生和家长看到目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艰难的现实,从而滋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这种错误思潮已开始在农村蔓延,许多家长错误
地认为,现在连大学生都不包分配了,许多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上学还有什么用?而且上学要花不少的费用,得不偿失。不如让孩子早点学些手艺外出打工,做生意,一年少说也能挣二、三千元,现在知识能值多少钱?只要孩子能算算数,记记帐就可以了。
2.社会环境原因。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期,心理和生理上都很不成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易受到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而目前农村初中学校周边的环境令人担忧,第一、学校周边的治安状况欠佳,学生被打或抢被勒索财物,被盗等屡屡发生,学生缺乏安全感。第二,一些个体业主利欲熏心,不顾有关的法令或向学生出租不健康的书刊,或向学生售烟酒,或打着“学生优惠”的招牌引诱学生入录像室、电子游戏室、网吧、桌球室等场所,以达非法牟取暴利的目的,学生一旦痴迷上这些以后,就会无心学习,经常逃学、旷课,最后导致辍学。第三,农村文化市场上“黄毒”的影响,致使一些学生无心读书,一场黄色录像或一本淫秽书刊都可以使多年的学校教育付诸东流。第四,一些社会腐败现象也对部分家长和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不论是大、中专生毕业分配,还是招工、招干,部分单位不是量才用人,而是搞拉关系、走后门、行贿受贿、以权谋利等不正之风,出现了没才能也能找上好工作、好单位,而把有真才实学的人拒之门外的现象,使家长和学生对未来的事业与前途失去信心,逐渐产生弃学心理。
3.家庭经济条件原因。目前我国农村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的农民经济还相当落后,甚至尚未脱贫,仅能维持日常生活;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支付子女上学所必须的费用,即使他们让孩子读完初中,也没有能力让孩子升入高一级的学校深造,于是提前放弃了对子女的培养。另外,离异家庭子女由于父母间相互推脱抚养和教育的责任,子女像足球一样你踢过来,我踢过去,缺乏家庭的温暖,这样的学生有时连生活都得不到保障,失学是必然的了。
4.学校原因。一是教育学生方法不当,某些教师对后进生缺乏正确的引导与教育,使学生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有的教师偏爱优秀的学生而嫌弃差生,对待后进生要么放任自流,要么批评粗暴简单。有些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给学生排名次,排座位,歧视学生,对差生缺乏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加上有个别老师道德修养不好,侮辱学生人格,体罚、变相体罚现象时有发生,大大挫伤了后进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这些都加剧了学生的辍学。二是一些教师业务水平不高。一些农村初中学校,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很低,由于教师缺乏,有相当多的农村初中只得聘请一些代课教师来充数。教师文化水平有限,再加上平时不注重钻研业务,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一些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仍采用“满堂灌”的落后教学模式,讲课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教学手段简单生硬,使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上课听不懂,学习难以适应,久而久之,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加上个别教师缺乏耐心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后进生越来越赶不上优等生,产生厌学情绪。三是部分农村初中基本上还是采用应试教育的模式,办学思想不端正,片面追求升学率,推行素质教育多是流于形式,在全面追求升学率的指挥棒下,各科老师为了高分数轮番上阵,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给学生不断布置各类练习、补充题、测验题。一些学校干脆把其他的“副科”、自学和课外活动时间全部用在“主科”上,有的学校甚至连节假日都不让学生休息,继续给学生补课,部分学生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单一枯燥的学习生活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许多学生的个性特长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价值难以实现,哪有什么兴趣可言?必然产生厌学情绪,导致辍学。
三、控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对策
控制农村初中生辍学,必须有当地党和政府的支持,有社会各界的大力配合,统一认识多管齐下,进行综合治理。净化社会风气,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有利的社会环境。
1.加大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首先各有关单位要通过新闻媒介、墙报、板报、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依法治学的监督管理机制,杜绝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共同担负起培养和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加大对农村“黄毒”的打击力度,农村山区地处偏僻,容易成为“扫黄”的死角,使“黄毒”得以传播;为此,有关部门应经常组织人力清查农村的文化市场和娱乐场所。同时还要加强校内及周边地区治安整治,各校应成立护校队,联合公安、司法等部门加强巡逻,共同整顿学校周边环境的秩序,还给青少年一个健康、洁净的生活空间。其次,要建立一套让辍学生返校的管理制度,由政府牵头,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加强宣传教育,使每一个学生及家长都要明确接受义务教育不仅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对国家、社会必须履行的义务,不完成义务教育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对拒不履行送其子女或被监护人上学的家长或监护人,要依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教育法律法规,视其情况,给予必要的经济和行政处罚,并责令家长或监护人送其子女返校。再次,对无视法律,擅自雇佣童工者,除责令其立即退回外,严格按《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劳动部等部委《关于严禁使用童工的通知》中的规定,每雇佣一名童工罚款3000元至5000元,对情节严重的,要提请司法部门依法惩处。
2.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第一、学校要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和育人目标。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固然重要,但要使农村孩子个个升高中读大学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为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必需的人才显得更为重要,这是农村基础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适应当前农村形势发展的需要。
第二、转变学生为“跳出农门”而读书的观念,树立“科教兴农”的思想。让学生明白读书不仅是为了升学,也是建设农村、建设家乡的需要,并非考上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有文化,懂技术,靠自己勤劳和智慧致富,同样是个人才。同时学校还应为不能升学的学生创造学习农业科技的机会,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农村实用技术,劳动技能和就业本领
第三、采取措施,培养学习兴趣,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一要科学安排课时,合理设置课程,学校要确保学生课前、课后和节假日的休息娱乐时间,不得利用这些时间给学生补课。各科教学要严格执行新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严格控制书面作业和家庭作业量。要确保活动课程的开设,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二要提高科任教师的业务素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多渠道培训教师,使教师掌握更多的足够能胜任教学工作的业务知识,同时改革旧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科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45分钟内要质量,这是杜绝上课无计划,效果差,课后需要补课来弥补的做法,这也是杜绝补课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学校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在强调全面发展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尊自信的支点,寓教于乐,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三要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全面地轻松活泼地发展。改革传统的教育评估制度。要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育评估制度,改革只注重升学率、考试成绩的片面做法,从德、智、体、美、劳
等方面考评学校的办学成绩和师生的教与学水平。坚决制止根据考试分数给老师、学生排名次的做法。育主管部门要把学生辍学纳入学校考评中,在各级各类检查评比中,要根据辍学生多少给学校打分,排名次,论奖惩。
3.加强贫困山区农村的科技意识,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面对着要大面积地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农村科技的投入,让广大农民看到“科技兴农”成为活生生的现实,使学习文化、掌握科技成为农民发自内心的需要,从而激发农村孩子求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使农民真正体会到科技给他们带来的实惠。这样才使农民踊跃地把子女送到学校去,农村学生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上学的积极性也就自然高涨起来。
4.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由于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和学校教育不力,使部分学生心灵受到污染,思想不求进步,学习不求上进,这需要进一步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第一、学校应把后进生转化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政教处牵头,各处室配合,以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齐抓共管。
第二、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关心爱护后进生,对后进生要经常进行教育,不歧视、辱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批评后进生应耐心细致,把握尺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多激励。对待后进生可以采取倾斜政策,如优先提问,优先辅导,优先批改作业,优先安排座位等。
第三、学校要对后进生转化实行档案管理,建立后进生转化卡,摸清后进生的表现,定出转化目标、计划和措施。政教处要定期对各班转化差生工作进行检查、总结和评比,把转化后进生工作作为班主任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四、转化后进生要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共管。要建立家庭与学校联系制度,经常进行家访,召开家长座谈会等,互通信息,研究后进生转化办法。
5.动员全社会力量扶贫助学、捐资助学,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农村初中生辍学有很大的比例是由于经济困难造成的,因此,全社会都有义务行动起来,帮助贫困学生返校就读。一是各级地方财政要加大对教育的资金投入,确保教育经费到位。二是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资金调拨、设备配置、师资调派等方面对贫困学校实行倾斜。对家庭经济确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减免学习费用的照顾。建立助学金制度,帮助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三是要大力开展教育扶贫活动,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对资助特困学生维持学业的项目予以支持。四是要发挥当地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一帮一”结对子,扶贫助学。
总之,只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把农村初中生辍学过多的现象控制到最低限度。
第三篇: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及其对策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及其对策
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董干镇中心学校滕兴宗
在实现“普九”以后,如何有效的控制初中学生辍学,巩固“两基”成果已成为摆在所有农村初级中学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不好是关系到能不能巩固“两基”成果,能不能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的大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分析一下学生辍学的原因以便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很多,但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原因
学校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地方,也是学生活动时间最多的地方,正常上学时间内,学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对学生的影响是其一生之中最大的地方之一,学校的教育对于学生是否辍学有着极大的关系。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辍学生中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是由于学校教育的不良后果引起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教学质量因素
通过走访调查,初中阶段学生辍学最多的二年级,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厌学。而造成学生厌学的表象原因是课程量增加、课程难度增加导致学生学不懂,最后导致其厌学而辍学。但是如果我们对这个问题再作进一步的分析,就会发现这一问题的内核在于:从小学起,部分学生并未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应掌握的知识,也就是说并未达到课程标准的规定。在过去,这部分学生是应该留级继续学习的,但是现在学校要完成规定的“按时毕业率”,不允许学生留级也成了不成文的规定。各个学校为使小学毕业率达标,不惜编制7—8套复习题发给学生进行强化训练,然后又从中抽取试题编制毕业考试试卷。经过反复强化训练的学生毕业考试时确实都能考出良好的成绩使家长满意、学校满意、教育主管部门满意、政府满意。但部分学生小学毕业后其掌握知识的程度只达到三、四年级的标准水平。在经过一个暑假的时间后便遗忘了大半。这样的学生升入初中以后如何能完成初中的学习任务呢?于是许多家长感到很困惑,现在的初中教育究竟怎么了?我们的孩子明明在小学时成绩很好,为什么一到初中后学习成绩就下降?为什么考试老是不及格?通过实践,刚进入实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利用小学毕业考试的原试卷对他们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发现成绩要比毕业考试的成绩人均下降30—50分,其中最高的下降100分以上,而数学科下降的幅度远远大于语文科。部分学生毕业考试数学成绩达80—95,而再次进行测试时只能达到20分左右。这部分学生在进入初一学习的时候,开始还感到新鲜,尚能耐着性子听课。但当发觉老师讲的他们全都听不懂的时候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来到学校,上课听不懂就极不耐烦(成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孩子),又还得遵守课堂纪律不能讲话、不能作其他的事、不能打瞌睡┉┉;不到学校又要被家长责骂,总之他们感到左右为难。有部分理解学生的家长干脆就直接让孩子回家,有部分家长则是对孩子实施打骂,导致学生严重逃学、旷课,最后辍学。说实在的,我从心里怜惜和敬佩这些孩子,要他们年复一年每天七节课老老实实的坐在教室里听他们更本就听不懂的课,就是成人都难于做到的,何况是孩子。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实际上是对孩子的摧残和对国家未来的极端不负责任。这是其一。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深一层次的学习,这是一个人人皆知的道理。
但目前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则是背道而行的。上面我们谈到部分学生学习成绩达不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目标,在七十年代以前,“留级”是学校作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补救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但是由于国家对学生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年限作了严格的规定,因此学校是无权让学生留级的,既使学生成绩都是“0”分也只能让其升级随班就读。可能有人会提出这样的质疑:为什么学生的成绩会不合格?为什么不去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什么不去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实际上导致学生成绩不好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学生的智力发育差异。人的智力发育是不平衡的:有的人聪明一些,有些人反映迟钝一些;有些人对所学的东西过目不忘,有的人则需要反复背诵才能记得住。这就造成学生学习的差异,虽然同在一个班读书,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好,有的学生成绩差。这是一个不可争议的事实,与教师的素质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要不然科举时代就不会出现有人二十多岁皇榜高中,有人终身落魄;高考时就不会出现六百多分的高考状元和一百多分的落榜生并存的现象了。在私塾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总是要先学完一科再进行第二科的教学,学得是扎实的(我这里并不是说私塾就比学校好),先生可以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对于天资愚钝的学生可以采用多学几年的办法补救,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个性。而现代教学则是大班形式,使用统一的教教材、统一进度、统一教学模式,又不能留级。这样很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况且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对于天资愚钝一点的学生来说,教师不可能等到他们完全学懂以后再进行新课教学。这对于他们是极其不利的。
②学生性格差异。人的性格有一半以上先天的;在一个自由发展的群体里面,总是有人好静,有人好动;有人勤奋,有人懒惰;这并非是通过教育能改变的。因而学生在学习时总是有人好学一些,有人贪玩一些;而且学生学习时总是会对某些科目偏重一些,感兴趣一些。最后反映出的结果就是: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成绩好,天资愚钝又贪玩的成绩差;而那些天资愚钝但又好学的学生要想取得好的成绩,所花的时间要比其他学生多得多,这就得靠“留级”来调节,而学校恰好没有这个权力。在七十年代以前,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决定学生是跳级、升级、还是留级,既可以作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补救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又夯实了学生知识的基础。学校一旦失去这种手段,调皮、贪玩的学生会认为反正不学习也要升级、也要读初中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学习困难的学生则因为基础差被强行升级而学习更加困难。
③纪律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章第十四条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我个人理解,这本是对某些学校动辄开除学生的做法的限制,并非是不能开除学生。教育并不是万能的,否则的话,我们的监狱就不需要了,法律也可以不要了。对那些道德品质极其恶劣的、严重影响学校教学秩序的、屡屡旷课逃学的因给予开除学籍的处分以示惩戒。事实上,任何教育都是同惩罚并存的,没有惩罚的教育其效果是难于保证的。
但在实际工作中确实,学校教育在那些道德品质极其恶劣的、严重影响学校教学秩序的、屡屡旷课逃学的学生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因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当地政府官员把“不得随意开除”“理解为不能开除”。因而学校对上述学生毫无办法,在采取了一切教育方法都不生效以后只能听之任之,学校的任何纪律都因此而变得对学生不具有任何约束力。作为学校,必须向教师要好的教学质量,因为评职评先都必须有好的成绩,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也是看学校的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要想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要想得到社会的公认唯一选择就是搞好课堂教学。但当他们面对那些捣蛋的孩子在通过无数次教育和家访而不生效的时候,他们唯一的选择就只有体罚,或者放任自流,而这又是法律所不允许的。作为每一个农村中学的教育者来说,是不能对学生进行过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所以,学校一般也只能听之任之。但部分教师在相当气愤的情况下,还是会对一部分学生进行体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家长支持的话还好办一些,但如果家长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就会往上级告老师,此时的教师还要承担体罚学生的后果。当然,通过体罚,某些学生确实能够改过而认真学习,但更多的是学生对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反感情绪、甚至严重的对立情绪。他们会把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甚
至故意捣乱课堂秩序当作是对教师的报复。久而久之学生成绩大幅度下滑。以上三种情况都是导致学生成绩不好的主要因素,这是其二。
2、教师教育方法因素
总的来说,学生是愿意接受老师教育的,但个别学生性格倔强,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我们也有个别教师方法粗暴简单,缺乏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动不动就对稍有过失的学生加以训斥,或者不问青红皂白抓住学生就妄加指责,从而导致学生反感,次数多了学生就会误认为老师整他;还有些教师对学生过于的关心,对学生的要求过于严格也会导致学生的误会;还有的是因为体罚学生导致学生反感。以上这几种情况都会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立情绪,对立情绪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某些学生会选择逃学、旷课、故意干扰课堂教学来作为对老师的一种报复;有的学生则会选择辍学以逃避老师;严重的甚至会发展到殴打教师的程度。
3、家庭因素。
有许多学生因的父母离异后双方都不愿意自己被孩子拖累而把孩子推给了爷爷、奶奶或公公、婆婆,而爷爷、奶奶或公公、婆婆又因溺爱孙子而疏于管教,导致学生过分贪玩或者沾染上一些诸如喝酒、抽烟、逃学、撒谎等坏习气,最后导致辍学这是其一。
有的家长因自己的经济较为优越或者较为拮据而对学生产生误导。经济宽裕的认为孩子在学校能学多少算多少反正不愁钱花,初中毕业后随便找点事干干就行了;经济拮据的则整天疲于找钱,对孩子疏于管教,认为孩子成不成才是自己的事反正读了书也没多大用处。这两种情况都导致学生胸无大志,成天鬼混最后辍学这是其二。
还有的家长因工作过于繁忙,虽然很想把孩子教育好,但总是抽不出时间,只好寄希望于学校;也还有一些家长,平时对孩子少管教,等孩子犯了错误又给孩子一顿拚命的打。这些也是造成学生学习成绩差,初中以后学不懂,最后辍学的原因,这是其三。
4、社会环境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滋生了社会的一些腐败现象,人民群众在深恶痛疾的同时又有几分无可奈何,有时为办成某些事而随波逐流。这些自然而然的渗透到孩子幼小的心里,孩子的心里从小就种下了“钱”和“权”的种子,认为读书没多大用处。老师教育他时,还蛮有道理的数落老师的穷酸、无能;有的孩子仗着自己的父母或亲属在政府或要害部门工作,在学校为所欲为:从小逃学、抽烟、喝酒、赌博、打架,其他的孩子惹不起他,学校拿他没办法,而这种孩子的后面又往往有一群家庭经济拮据的孩子跟着跑——因为这种孩子有钱,出手大方,会
请其他的孩子抽烟、喝酒、玩游戏,还可以指挥其它的孩子去打不逃学的孩子。有的孩子不敢去上课,只好辍学。其他的孩子时间一长学业就荒废了,最后也只好辍学。
5、经济因素。
有些学校办学条件有限,不能为离校的比较远的学生提供住宿。有的地方因为远、交通不便、生活条件差、老师分不进去,这种地方的小学教师多半是请本地的初中毕业生或念过几天初中的学生代课,教学质量极差。学生上初中后,成绩好的,硬着头皮撑下来,成绩不好的,家长也不愿让孩子在学校里遭罪,干脆让孩子回家。这种地方的辍学生最多,学习成绩达到中上等的极少这是其一。有的人家,至今还没脱贫解困,孩子读初中以后虽然学校免掉了杂费,国家还有民族生补助费、寄宿生费等一系列的补助,学生的基本生活还是保障不了,这是其二。
6、执法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五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对它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送子女或者被监护人入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七章第四十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未按规定送子女或者被监护人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城市由市、市辖区人民政府或者其指定机构,农村又相继人民政府,进行批评教育;经教育仍拒不送其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就学的,可视情况处以罚款,并采取其他措施使其送子女或者被监护人就学”但是,现在许多乡镇级人民政府并未履行其职责,虽然乡镇人民政府有专管教育的职能机构——教育辅导站或教育办公室,但其工作也仅限于对小学教育教学的管理指导和对初中的行政管理,而把控制学生辍学的任务交给学校。有的乡镇与学校签订的综治责任书上规定,如果该校的辍学率超过规指标则该校的考核为不合格。学校只是从事教育教学的专门机构而并非是执法机构,更不是学生的监护人或权利主张人,对学生的辍学与否并不具有约束力,更谈不上具有法律效力。这种不负责任的执法实质上是形同虚设。
二、对策
在我们分析了初中生的几种主要的辍学原因后就不难对症下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切实抓好基础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质量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乃至于今后的前途。只有彻底的抛弃现有的教育中的浮夸,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扎扎实实的搞好教育教学质量,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这样才能杜绝那些学生因听不懂课丧失学习兴趣而辍学的现象发生。从根本上控制学生辍学。
2、切实遵循教育规律,调整政府义务教育指标,恢复留级制度,适当放宽困难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对那些未掌握本年级基础知识经考核尚未达标的学生应当允许留级,使他们牢固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切不能再揠苗助长。
3、切实理顺学籍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教育惩罚制度,对那些屡屡逃学旷课、道德败坏、扰乱课堂教学秩序而又屡教不改的、影响极坏的,有条件的地方应送交工读学校教育;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应准予开除其学籍,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校园应当是一方净土,不允许任何害群之马存在。
4、加快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教育,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在目前的体制下,学校对教师只有使用和管理的权利,而无更深一个层次的权利,这样很不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不利于
学校对教师的制约,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也就是说,目前的教师还缺乏压力,特别是农村初中,因教师严重缺编,人际关系复杂,如果不加快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话,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难以做到的。
5、加快学校布局网点调整的速度,加强寄宿制的力度,一来可以将有限的资金集中使用,提高办学效益;二来切实解决了边远农村学生的住宿、就读,保证适龄学生能够健康的学习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少辍学。
6、乡镇级人民政府应成立相应的专门机构,督促家长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对未依法送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入学就读的,采取法律手段强制要其送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入学就读。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管窥之见,总之,控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已迫在眉睫。我认为:只要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解决问题,切实抓好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
参考文献:
1、2006年6月第257期《班主任之友》中的《从我不想学到我要学》。
第四篇:浅谈农村中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
浅谈农村中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
山东省安丘市景芝镇浯河中学
随着近几年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的实行以及农村人均收入的提高,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已经由过去的经济原因占主导因素转变成了非经济原因占主导因素。虽然辍学有所减少,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中学生辍学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那么导致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原因有哪些呢?我认为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厌学
调查显示,厌学是导致农村学生辍学的最主要的原因。农村初中辍学生中,多数对学习产生一种厌恶的心理,由厌学走向辍学。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对学习没有兴趣。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学习的科目一下子增加到至少7科,学生无法快速的接受如此之多的学习任务。学生说,一科还没有学明白,其他学科的内容就又上来了,好像有学不完的内容在等着自己,时间长了对学习的兴趣逐渐减少,越来越觉得学习是—种负担。
二、“读书无用论”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从农村小学进入初中、考入高中,继而进入大学的学生仅为农村学生总数的25%;绝大多数的农村孩子,无论是初中、高中还是职业高中的毕业生,完成相应学业后都要回到农村。因而在大多数农村学生及其家长看来,耗费几年乃至十几年的时间上学读书,其结果都是要回到农村,读书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一种“无用”的事情。另一方面,大学期间的教育
成本不断增加,收费连年增长,毕业后又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因而对于少数即使能够升入大学的佼佼者而言,上学也成为一种不堪其累而又意义不大的事情。此外,在不少农村学生看来,其父辈及周围邻居虽然学业不佳却能够维持温饱乃至致富有方者,也不乏其人。生活中、现实中活生生的例子,加重了人们“读书无用论”的思想。
三、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一直是近几年我们教育上的痛,一方面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没有时间照顾他们。另一方面,负责照看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加上年龄偏大,时间和精力有限,带给孩子在学习上的帮助少之又少,很多孩子因为父母外出打工而出现成绩下滑的现象,由此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放任自流,不服管教,甚至结帮拉派到处游荡,留恋于网吧,荒废了自己的学业。
以上是我们对中学生辍学原因的分析,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和手段,来解决农村中学生的辍学问题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家长应根据学生本身情况,确定目标和方法,对子女的学业要实事求是,不要过高要求。家长要学会为孩子排忧解难,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发现学习的乐趣,克服厌学情绪。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学习贯彻素质教育,而不是一味追求升学率。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从小事中悟出大
道理,关心学生,以诚相待。
二、通过各种渠道转变家长观念,当今社会是经济知识竞争的社会,让家长认识到只有让孩子通过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让孩子只有参与到竞争中才能挖掘其潜力,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
三、对留守儿童学校要特殊关照,提供良好的宿舍和食堂,分配生活辅导老师,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另外,开通教师——监护人、教师——家长热线,增加学校和家长、监护人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三方共同努力,共同教育。同时,促进户籍改革,让更多的孩子能跟着自己的父母上学会更好。
第五篇:农村初中生辍学的原因及对策
课题调研材料(二)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及对策
我乡现有中小学校16所,其中小学13所,初中3所。小学阶段的入学率和巩固率等四率都能达到“普九”要求,初中阶段学生辍学的问题却不容乐观,因此控制初中学生辍学是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的难点。现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采取对策如下:
一、基本状况及原因分析
为了切实抓好“控辍保学”工作,我乡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有效制止了初中阶段学生的辍学现象。免除杂费和课本费这一惠民政策的实施,对农村“两基”的巩固提高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因家庭贫困而辍学的学生迅速得到了减少,但初中学生辍学现象仍然十分严峻。还是低水平、低质量的普及。
初中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社会原因:(1)社会上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已是人人皆知,考上大学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的神奇光环已成为历史,这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学生与家长普遍认为上学不上学一个样,都是自谋职业,打工挣钱,迟上班不如早打工,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学生放松学习,家长疏于管理,导致辍学率的上升。(2)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社会上的 “腐败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网吧、赌博、娱乐场所、不健康的书刊、光盘、烟酒店星罗棋布,一些个体业主不顾有关的法令和制度,引诱少年儿童低级消费,牟取利益。加上初中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弱,很容易迷恋这些场所,一旦着迷,学习成绩就会直线下降,最终导致学生辍学。现在老师们十分担忧的一件事:五天学校教育,不如两天社会刺激,这就是所谓的“5+2=0”效应。(3)执法不严是学生辍学的又一个因素。《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明确规定,让孩子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家长有施教的权利,学生有学习的权利,但是家长不让子女读书,孩子不愿意上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怎么办,谁来管,该管的不想管,想管的无权去管,只好让学校或教师三番五次去做劝返工
1作,造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被动局面。
家庭原因:(1)家长外出务工带来的影响。现在不少农村家庭父母都进城打工,孩子留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甚至将孩子托付给亲戚朋友。这些老人对孩子溺爱有加,亲戚朋友对孩子管理松散,造成了这些孩子家庭教育管理不到位,行为习惯极差,思想品德较坏的不良现象;还有一些残缺家庭,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情,导致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际,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所有这些问题使孩子们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甚至恶习,如好吃懒做、旷课逃学、我行我素,对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厌学辍学也就成了必然趋势。(2)一些家长素质低下思想认识水平低,没有意识到孩子上学的重要性。这里有两类情况,其一是企业、老板、经理、有权有势条件优越的家长认为,爱学不学,就算不读书,也照样能找到好工作;其二是条件较差、家庭贫困的家长认为,上学也是自己找工作,还不如趁着年纪小早点找工作赚钱,同时还可省去一笔开支。因此,当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时候,不去耐心劝导,而是放任自流。同时,受当今“打工潮”的影响,部分家长也想凑热闹,图新鲜,让孩子赶时髦早点出门打工放弃学习而辍学。
学校原因:由于学校管理不到位,教育思想不端正,学校没有良好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受考试评价体系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抓尖子生,歧视差生,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注重素质教育的发展,不能按照规定开足开齐开全课程;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育方法;学校没有吸引力,导致学生厌学而辍学。
学生原因:(1)现在的学生都是90年代以后出生的学生,在家都是娇生惯养,不愿意吃苦,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能正确对待,缺乏自信心和拼搏精神,不愿意吃苦读书学习。加上学校为了提高自己在社会和家长中的地位和声誉,把中考升学率放在教育教学的首位,造成了学生思想压力大,课业负担重。学生觉得学习太累,丧失了学习信心,不情愿的离开学校。
(2)学习兴趣下降的影响。有些学生自身基础较差,对学习不感兴趣。小学升入初中后,学习的科目一下子增加到7个文化科目,学生无法接受如此多的学习内容。觉得学习是—种负担,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现行教材偏重实践和操作技能,与多媒体或上网搜索有关,死记硬背的知识少了。
加之教师教学方法老化,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甚至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少了,违反纪律的次数多了,老师管烦了,家长放弃了,他们不得不离开学校。(3)学生之间互相影响。辍学的学生回家后就可以到石料厂、水泥熟料厂,或跟着叔叔伯伯们跑运输,出外打工挣个零花钱,吃的好了,喝的好了,穿的洋气了,在同学中进行夸耀,摆阔气,影响到其他学生而辍学。
教师原因:(1)现行教师编制标准是根据2001年事业发展的基数确定的。其特点是仅仅考虑了生师比一个方面,农村学校教师编制标准比例低,学校规模小,教师人数少,办学条件差,教师调出严重,导致农村教师上课负担重,骨干教师少,教师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2)教师责任心不强,用冷漠态度和不良行为刺激成绩差的学生,使学生经常提心吊胆。面对老师、同学、家长的多重歧视,他们逐渐产生厌学情绪,选择逃避方法,干脆放弃学业。(3)教师业务素质低下,教学方法不当,教学方法老化,不能很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辍学。
二、有效控制学生辍学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强化政府职能,加大依法行政力度
1、加强正面宣传和引导。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新《义务教育法》和表彰“控辍保学”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学校要在社会上广泛开展《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学习活动,使每一位家长都必须送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否则就是违法。在校内外利用标语、条幅、致家长信、座谈会、讲座,黑板报,读书有用无用的辩论会和团队会等形式,对家长和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理想、情操教育,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总之,学校应努力在校内外营造一种”读书有用,不读书就要愚昧”的教育氛围。
2、成立教育执法组织。由政府在教育内部设立一个执法组织,配备编制与经费,人员由教育内部调动。负责教育系统的执法。对违反《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和处罚。对不送子女读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家长给予教育处罚,并强制让其送子女到学校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同时对使用童工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私营业主进行监管和清理,加大处罚力度。
3、把控辍保学工作列入各级的考核目标。(1)继续坚持和完善控辍保学责任制。强化“三级”责任制,即行政部门、社会监督、教育内部三级分工协作。(2)加强督查。建立健全“控辍保学”制度,对完成“两率”达标情况加强督查和通报。(3)把控辍保学工作列入单位和个人的重要考核内容。把完成工作情况与年终考核和评优、评先挂钩。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凡流失严重,辍学率不达标的单位和个人不得评优。并给予适当的经济处罚。
4、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切实转变农村中小学教师招聘机制。(1)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重点加大对学校实验室、电脑室、图书室等功能教室的建设力度,配齐配足各种教育教学设备,改变教师教学“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讲到底”的现状,让学生在现代化教育条件下,易学,乐学,让学习变成轻松,愉快的事;(2)转变中小学教师招聘机制,加大农村学校新增教师的招聘工作力度。每年向农村招聘教师,招聘时签定在农村服务10年以上的协议,真正在农村安家落户。严禁向超编单位调入服务期不足的教师,不要让薄弱农村学校成为优质资源和条件优越单位的培养基地。否则农村学校会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二)抓好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改革和建立科学的学校教育评价体系。(1)建立科学的学校评价制度和教师评价制度;淡化升学指标考核,突出控辍保学考核。(2)建立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评价制度。(3)改革中考选拔制度。建立中考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减轻学生升学压力,才能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4)建立全国联网的学生学籍管理体系。
2、按照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解决好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不强、关爱学生不够、职业道德水准不高等问题;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拓宽培训渠道,解决好部分教师业务水平不高,不适应当前教育要求和发展需要等问题。教师要转变角色,要时刻想到是为社会、为家长、为学生服务的,不能因待遇低下而在教育时粗暴而毫无章法。对学生的教育要和风细雨,要严而有序、严而有格、严而有度,只有这样,才不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同时,学校要把控辍保学工作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学校要定期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分析和解决班级控辍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以班级为单位,建立控辍保学工作档案,督促班主任与有关责任老师共同研究解决,不能让一名学生流失。
3、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学校管理。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德育为首,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要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不突破规定要求,坚决不占用节假日上课;开齐开足各门课程,特别上好音体美等课程,调节学生身心;控制课内外作业量,考试科目课外作业不超过规定要求,考查科目一般不留课外作业。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规,端正教育思想,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对后进学生不歧视,不挖苦,不讽刺,不谩骂。学科教师努力做到因材施教,针对学生学习状况,分层制订适当的学习目标,注重特长生的培养,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长进。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活跃学生的学校生活。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杜绝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的侵蚀。
总之,只有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主管部门自加压力、各级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大力支持,群策群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长效管理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初中学生的辍学问题。
二0一二年三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