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宜城市2015年中医药工作总结2016年计划
宜城市2015年中医药工作总结和
2016年工作计划
2015年在省、市各级卫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开展全市中医药工作,并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狠抓医疗质量,促进业务管理,创设优质安全的就医环境,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推动了中医药事业发展。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5年中医药工作情况
(一)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
首先是以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为主体医院、以11家公立卫生院为成员单位、以186个村卫生室为基础,成功组建三大区域医疗集团,公开公平招聘医疗集团乡镇成员卫生院工作人员,改革人事制度,实行绩效考核和“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同时,建立了医疗集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主体医院与成员卫生院的“人、财、物”关系,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公立乡镇卫生院院长成为医疗集团主体医院的二级法人,使医疗集团各成员单位形成了具有利益纽带联系的共同体。
其次是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科室建设,健全完善中医学科建设、中医人才培养、经营管理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按照《医疗集团建设实施方案》要求,通过推行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实施多元投入、对口援建等形式,科学利用医疗集团中医医疗资源,优化乡镇卫生院门诊就医环境和流程,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改善患者基层就医体验,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与功能,提高了群众就医的公平性与可及性,促进城乡卫生事业协调发展,筑牢三级卫生服务网体系,引导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良性发展。
(二)完善中医药文化建设为重点,中医药基层服务得到加强
为推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鼓励提供中医药服务,实现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中药饮片和适宜技术报销比例提高 5~10%的目标。二是在市中医院和11家公立乡镇卫生院开展了“三堂一室”创建活动。目前,市中医院已完成了名医堂、国医堂、养生堂基础建设,设臵了名医工作室,相关软硬件设施正在进一步完善,11家公立乡镇卫生院均按照“国医堂”基本建设标准进行建设。截止目前,已建成“国医堂”10个:小河镇中心卫生院、孔湾镇卫生院、郑集镇中心卫生院。我市已被省卫生厅命名为“湖北省国医堂”创建单位4个:小河镇中心卫生院、孔湾镇卫生院、郑集镇中心卫生院、王集镇卫生院。在创建“湖北省十县百镇千村中医药服务示范单位”活动中,木渠、太山庙等22个村级卫生室被授予“湖北省中医药示范卫生室”。各公立乡镇卫生院“国医堂”科室及走廊全部建设成中式古色风格,搭配太极八卦图和各种草药图解,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文化氛围。康复治疗室配有神灯、脉诊包、检查床、针灸针、火针、中药熏蒸床等基础设施;中药房配中药饮片柜、药架、调剂台、称等,中草药饮片大约有350种。
全市11家公立乡镇卫生院都能提供中医药服务,按照标准设臵有中医科、中药房,配齐了中医诊疗设备。100%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本单位医师总数的20%以上,60%的村级卫生室配备1名以中医药服务为主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村级卫生室可通过中医药手段治疗30余种疾病。
(三)积极落实政府对中医药事业补贴,普惠基层就医群众
为推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市在政策和措施上给予支持和倾斜。每年给予市中医医院财政拨款24.7万元,同时在基础建设上予以政策倾斜。二是鼓励提供中医药服务,实现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中药饮片和适宜技术报销比例提高 5~10%的目标。
从2007年宜城市开展新农合起,宜城市新农合就充分支持全市中医医疗工作,每年的新农合实施办法都将中医药工作纳入新农合管理办法中,一是新农合已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新农合定点医院,我市现有一所中医医院,已纳入新农合定点医院,占比例为100%。二是新农合已将中医诊疗技术、中药饮片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治疗性医院中药制剂纳入新农合医疗的支付范围,并提高报销比例,提高5%,降低中医院住院的起付线,与同级别综合医院比降低了15%。三是综合医院使用中医诊疗技术、中药饮片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治疗性医院中药制剂也已纳入新农合医疗的支付范围,并提高报销比例,提高5%。
宜城市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按照襄阳市医疗保险规定,将宜城市中医院及相关综合医院纳入定点报销医院,保险比例达92%。
2015年1-12月份,我市中医医院共完成门诊接诊208526人次,出院12842人次,治愈好转率92.8%,平均住院日8.92天,床位使用率88.1%,手术例数1235例。
医院业务总收入7260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20万元,下降1.65%。其中:医疗收入4161万元,药品收入2980万元(中草药收入632万元,同比增加17.4%,中草药收入占药品总收入增加4.5%),药占比32.4%,同比降低4.6%。
(四)以标准化建设为重点,中药药事和中医护理得到进一步规范
市药事管理组定期对医疗机构临床使用中药进行监督、评价和指导,合理遴选医疗机构内使用的中药。要求中药房设臵达到《医疗机构中药房基本标准》。严格执行《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要求二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设有中药饮片库房、中药饮片调剂室、中成药库房、中成药调剂室、周转库、中药煎药室。中药房远离各种污染源,中药饮片调剂室、中成药调剂室、中药煎药室全配备有效的通风、除尘、防积水以及消防等设施。各医疗机构中药房的设备能满足医院的规模和业务需求。中药房人员配备与医院的规模和业务相适应。建立有中药饮片采购制度,采购程序符合相关规定,供应商资质齐全并对其定期评估。中药饮片验收管理制度健全并落实到位,记录完整。中药饮片储存管理规范,有保证质量的管理制度和设施条件,做到定期养护。对毒性中药饮片、按麻醉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管理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建立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制度和操作规范,严格处方的审核和调剂复核,调剂复核率100%。
为发展“治未病”服务提供支撑。我市中医医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有发展“治未病”服务的内容,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制定发展“治未病”服务的工作计划,明确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医院在康复科设立具有提供“治未病”服务的平台,具备健康状态辨识、风险评估、健康咨询与指导、健康干预等功能。人员配备满足“治未病”服务功能的需要,具有专职医护人员10人,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达100%。设备配臵能满足“治未病”服务需要。建立有关工作制度、服务规范和技术操作规范。按照要求规范提供“治未病”服务。开展中医体检和评估。提供“治未病”干预服务(包括中医健康教育和指导,中医技术方法干预等)。积极应用“治未病”服务技术,包括膏方、针刺、灸法、火罐、推拿、贴敷、足疗、药浴、熏蒸、药膳、刮痧等11项。各项技术应用符合“治未病”服务技术规范。
我市中医院在2015年“冬病夏治”中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接受“冬病夏治”的人次同比增高,发展势头良好。为此中医院“治未病”小组及相应科室带头人在冬季试推行“夏病冬治”三九,在时间治疗学上庚日,属金,与肺相配,为温煦阳气驱散内伏寒邪最好节气日期,加上辛温祛寒、逐痰平喘,走窜通经药物在特定经络上治疗,疗效更好。能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抑制机体的过敏状态。此外,夏病冬治还有内服方药、药膳食疗、针灸耳针、中药熏浴、药酒膏方等方法。
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中药膏方,在2015年秋冬季市中医药推进中医养生中药膏方,提出“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膏方的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挖掘传统中药膏方,为各种慢病患者健康保驾护航的又一新举措。中药膏方通常指的是内服药膏,为中医传统特色剂型,该剂型易于保存,服用方便,善于调补,充分体现中医“上医治未病”的先进理念,尤其适用 “扶正补虚”、“抗衰延年”、“纠正亚健康状态”、“调理慢性疾病”、“未病先除”的高端医疗人群需求。
(五)强化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和宣传,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特色优势
首先以宜城市中医院为主体组建了中医药适宜技术骨干培训讲师团,编制印发了《宜城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在全市10个镇(办)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巡回培训,大力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培养熟练掌握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基层实用型人才。目前基本达到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至少能够开展30项,每个村卫生室至少能够开展5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目标,乡镇公立卫生院均配备有必需的中医诊疗设施、必要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品种以及适当数量的中医病床,使城乡居民看中医更方便、更有效、更廉价。2015举办“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36期,短训24期,培训2000余人次。
其次是以市中医医院开展的中医药文化示范中医医院建设活动为契机,编印科学准确、通俗易懂、形式多样、体裁丰富、贴近生活的中医药文化系列宣传彩页20余万份,通过中医药巡回义诊、中医药科普推广、出院病人回访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等活动,发放到广大人民群众和病友手中,让他们了解中医药、选择中医药,营造我市中医药工作市、镇、村一体化管理的良好氛围。
(六)推行中医药健康管理,依靠全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在全市大力推进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对全市居民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医药健康指导。根据体质特点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和穴位保健等方面体质辨识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中医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基本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居民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依据9种基本类型为居民开具养生中医健康教育处方。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中医药事业政策需要进一步落实到位 中医药为祖国瑰宝,国家、省、市政策支持中缺乏系统实施措施,使中医药发展面临着资金短缺、设施落后、技术开发滞后等种种困难,建议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积极落实到位。
(二)中医药工作人员待遇偏低,中医药使用率偏低 基层医疗机构在中医药服务的医务人员工资待遇偏低,导致基层从事中医药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不愿宣传和使用中医药,建议从待遇上给予适当补助,让他们更愿意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三)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不足,人才队伍是关键 目前我市中医药人才的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不高,建议将中医人才队伍建设和每年国家对全科医师培训一样纳入特定项目建设,弥补基层中医药服务人才不足和素质不高。
(四)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科建设不完善。
虽然有些医疗机构国医堂(中医科)建设工作已启动,但与标准国医堂还存在一定差距,基础设施条件和设施严重制约了国医堂的建设,少部分单位中医科建设进度滞后,赢造的中医文化氛围不浓,业务用房及设备相对不足
三、2016年中医药工作计划
(一)通过有计划的选送中医药人才到省、市级中医医疗机构开展较系统的中医药知识培训,提升中医药从业人员素质,提高中医药临床应用率,扩大中医药医疗市场占有率。
(二)加强中医特色病历管理,实行中医临床路径。要求各单位根据各自收治情况,逐步按照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要求,把符合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纳入路径管理。落实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措施,开展中医临床路径。
(三)进一步加大“三堂一室”建设,强化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发展。通过公立卫生院“三堂一室”建设。在以后建设中我局将从细节入手,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着力提高中医服务能力,促进中医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价廉、舒适的中医药服务。增强卫生院中医药氛围,规范服务流程,改善服务质量,让基层群众享受到中医药疗效和费用低廉的服务
(四)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实施“三名战略”。通过建设和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医名院、名科、名医。
(五)继续开展“湖北省中医药服务示范单位”创建工作。
(六)依托中医院加大中医药防治疾病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积极通过各种信息传播媒体推广中医药,提高市民对中医药技术的认知度。继续加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在现有人才基础上,鼓励具有中医预防保健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执业医师,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培养一批中医基本功扎实、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掌握中医预防保健知识和技能的医师队伍,引进具有预防保健康复基本知识、掌握中医特色技术方法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职业技能人员。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发展、提高中医药的社会地位有着积极的作用。
宜城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2016年1月13日
第二篇:宜城市残联2011年工作总结
宜城市残联2011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市残疾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残联的具体指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以及市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围绕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建设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为出发点,以完善残疾人社会服务体系为突破口,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推动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务
(一)以抓好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为重点,促进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全面发展。
2011年我市分配任务为16名:其中为3名人工耳蜗助听器康复训练,对3名语言发育迟缓、舌系带发育异常儿童实施手术或言语训练;为9名中枢协调障碍和脑瘫儿童开展综合性系统的康复训练,为1名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和下肢轻度畸形的儿童实施矫形手术、配制足护套、进行行走康复训练。
3月底,邀请襄阳市康复部领导、襄阳军工医院主治医生对54名残联儿童进行康复前筛查,25名0-6岁残疾儿童符合标准。现已安排5名脑瘫儿童、3名言语儿童到军工医院进行康复训练(治疗),效果明显,受到了家长的好评。
同时,我们及时向市政府领导进行了汇报,得到了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此项工作解决经费10万元,确保了此项工作的圆满完成,真正让残疾人家庭得到了实惠。
根据中残联、省、襄阳市残联有关文件要求,为全面摸清我市残疾人康复需求情况,我们克服了时间短,工作量大,人员少等困难,共录入4470份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表为今后残疾人康复需求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抓好了残疾人托养和精神病等项目的康复工作。一是经常性开展社区康复防治工作。我们依托卫生部门,完成了聋哑儿童语言训练5人,培训家长5名,低视力康复2人;为5名肢体和10智力残疾人进行了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为我市残疾人提供三轮车、轮椅、助听器、拐扙、助行器等用品用具150件,免费提供30件。二是抓好了农村智残托养问题的调查和精神病防治工作。智残人是残疾人中更加弱势的群体,在生活就业等方面都很艰难,是一个严重的家庭和社会问题。旨在了解智残人的家庭对智残人托养需求及建议,以掌握基本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
注重做好精神病预防治疗工作。今年以来,免费为100名贫困患者进行免费治疗,为10名贫困患者实行了免费住院治疗,收治精神病患者350余名,显好率达到了90%。
(二)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抓好残疾人培训工作。注重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使更多残疾人有一技之长。依托市科技职校对10余名适宜就业的残疾人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免费对110余名残疾人进行了实用技术培训,使他们都能学会一至两门技
术,为他们能够找到就业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今年集中和分散安置了33名残疾人就业;根据鄂财综发[2005]39号文件,在全市企业单位实行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地税代征工作。截止目前,企业单位的残疾人保障金审核已达40多万元,为发展残疾人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落实各种优惠政策,扶残助残氛围浓厚
元旦、春节期间,对各镇(办区)及驻宜单位的特困残疾人进行了走访慰问,及时了解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和康复情况,及时协调解决残疾人的所盼、所想、所急。特别是与残疾人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不留死角,让残疾人满意。今年共发放慰问金2.5万多元,为部分残疾人解决了培训、医疗、换假肢等问题,帮扶金额达3万元。我们竭尽所能为残疾人服务,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
今年五月十五日是第21个“全国助残日”,市残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以下活动:宣传“全国助残日”。5月15日起,连续三天在仟吉百货门口搭台开展助残服务、宣传咨询、义诊和就业推荐活动,接受残疾人对相关政策法律的咨询。民间书法家杨捍东现场挥毫书写扶残助残宣传标语,营造了良好的扶残助残氛围。同时,残联还组织了10个镇(办、区)有就业愿望的43名残疾人到现场与三家用工企业进行面对面的双向选择。据统计,活动现场共发放宣传资料3000份、接受咨询 3100人、免费义诊500人,现场就业咨询登记的有250人。市电视台连续报道助残日活动。
3月份,我市对残疾人机动三轮主进行调查摸底,每车按照
200元的标准发放了燃油补贴。同时,对300名特困残疾人进行了200元的特困救助。
开展了应届残疾学生的调查摸底工作。5月份,我们集中时间,集中人力,对全市五所高中应届毕业生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目前,全市应届毕业生2581名,其中,残疾考生10名,已享受补贴的1名。
在各个学校,都有学生志愿者主动为随班就读的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服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大家庭的温暖。
(四)搞好宣传工作,增强残疾人自强意识和维权意识 围绕“五个基本”,结合我市实际,认真做好残疾人事业宣传工作。一是在市区主要道口悬挂宣传标语,设置展板等形式,对“残疾人保障条例”和《宜城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实施意见》等内容进行宣传。二是精选了一批积极缴纳残保金、残疾人自强自立、安排残疾人就业、残疾人培训、救助贫困残疾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并制成专题片在电视台播放,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宣传效果。
充分利用电台、报纸、网站等媒体对残疾人事业进行了宣传,据统计,今年在襄阳日报发表文章1篇,省残联网站发表文章12篇,襄阳市残联网站12篇,宜城信息6篇。
开展普法宣传,提高残疾人守法意识,增强全社会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的观念;认真处理残疾人来信来访的问题,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一是认真做好信访接待和调查处理工作,及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共接待来访残疾人100余人,处
理来访62人(次),其中处理来信8件。二是为150名残疾人提供了法律服务。三是规范有序开展残疾人证换发工作。1至6月,已办理残疾人证3784本,接待来访人员4000余人次并耐心解答群众提问,上门服务 30人。真正做到零距离、零差错、零积压、零投诉。
(五)参加经济建设工作,积极为残疾人献爱心
根据市委统一安排,负责郑集镇红星村进村入户工作。目前,干部职工均参与活动,对红星村512户村民全部进行了走访,实现了两个全覆盖工作目标。共收集村民意见建议366条,归纳整理问题12类(条),帮助解决问题4件(次)。为红星村30余名残疾人办理残疾人证,其中,上门为重度残疾人照相鉴定3人。刚入户的第一天,工作队人员就帮助红星村五组村民打捞鱼苗,受到村民的高度赞扬。
同时,还为红星村送去科技图书50余册,种子化肥等农用物价值约2000余元,扶助该村12000元资金,捐物20余件。
今后,我市残疾人工作要继续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湖北省实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和省长275号令,围绕市委提出的建设“富裕、文明、秀美新宜城”的总目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抢抓机遇,突出重点,努力推进我市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不断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宏伟目标。
二、存在的问题
今年,我们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一是由于客观条件和残疾人自身障碍的影响,残
疾人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看病、治病难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相当多的残疾人贫困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基本生活需求难以稳定保障;二是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存在许多困难,优惠政策未能有效落实;三是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四是是扶残助残风气还未形成。社会上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侵犯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事件还时有发生,残疾人维权依然艰难;五是个别残疾人存在一定依赖思想。缺少自强、自立精神,有等、靠、要现象。
2012年工作目标
1、下大力抓好残疾人保障金的地税代征工作;
继续做好地税代征工作,在企业单位地税代征残疾人保障金60万元;在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征收残保金10万元。
2、以抓好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为重点的康复工作。重点做好全国社区康复创建工作。同时,完成低视力康复5名,聋儿语训3人,并培训家长3名。积极开展康复训练与服务,做好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智力儿童康复训练及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工作;搞好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为残疾人提供150件专用物品。
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抓好精神康复工作的精神,继续做好精神病预防和治疗工作。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办法,发挥精神病人亲属的作用,使精神病患者监护率达到95%,显好率达65%。
3、继续抓好集中和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采取
有效措施,力争完成20名残疾人就业任务,促进我市残疾人工作的开展。
培训10名残疾人,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基本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4、坚持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建立健全法制保障体系,充分发挥残疾人法律服务中心的作用,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扎实抓好信访接待工作,牢固树立为残疾人服务的思想。坚持领导轮流值班制度,耐心听取残疾人的疾苦,热心解答残疾人的疑难问题,真心把残疾人的困难疾苦解决好,扑下身子为残疾人谋利益,减少残疾人重访和越级上访的现象。
二0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第三篇:宜城市审计局201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宜城市审计局
201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2011年我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以“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央和省、市关于综合治理工作的要求为依据,以创建“平安宜城、文明单位”、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谁主管,谁负责”和“条块结合”的管理原则,全面落实上级下达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任务,有效地促进了我局全面建设的健康发展。2011,我局未发生任何责任事故和重大安全事故,无一起举报上访事件,无一人受到党纪、政纪和刑事处分,全局形成了团结、和谐、文明、安全的良好氛围。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年初以来,局党组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充分认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把综治工作作为事关单位形象、事关单位稳定和事关单位全面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始终坚持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分析形势,查找薄弱环节,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一是坚持一把手负总责的原则,成立了以张玉平局长为组长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责任人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做到任务落实,责任到位。二是认真学习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全面贯彻落实“谁主管、谁 1
负责”和“条块结合”的管理原则。三是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综治办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层层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进行目标分解,明确任务,制定措施,建立奖惩结合,赏罚分明的激励和制约机制,把我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四是针对审计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强审计信访工作,建立了信访“绿色通道”,开通了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集中处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局。
二、明确任务目标,狠抓工作落实
为了把我局综治工作抓紧抓好,落到实处,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综治办安排部署的任务目标,逐项进行学习研究,完善制度,制定措施,狠抓落实。
(一)加强教育,群防群治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涉及面广,牵扯人员多,只有把全局干部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每个科室,每个人做起,综治工作开展起来才会见成效。我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育,首先,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充分认清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对改善环境,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其次,加强普法教育,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使广大干部职工能做到知法、守法、用法,自觉与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再次,加强廉政教育,在全局深入开展“廉洁从审、文明从审”活动。
(二)健全制度,措施得力
一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深入开展作风纪律整顿,完善了办公制度,规范了办公秩序。杜绝了迟到、早退、串岗、溜岗、不假外出、上班干私事的现象。二是对办公楼、车辆的管理严格落实了物业、保卫、公安三级联防制度。重点防入室偷盗、消防火灾、安全用电、文件保密等,对重点要害部位安装和配备了防盗门,保密柜,报警器。三是严格落实值班制度。办公室和重点要害部位坚持每日值班,双休、节假日实行24小时值班,并严格落实安全提醒制度。局党组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制定了 “安全稳定工作应急方案”,严格落实了各项应急措施,全力投入维稳工作之中。为防止车辆被盗,节假日期间,车辆全部停放到机关院内停车场,并指定安全负责人,及时发现和了解情况,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
三、下步打算
为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扎实地有效推进,促进我局全面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市综治办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局实际情况,下步对综治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安排:
(一)强化组织领导,大力宣传教育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层层落实责任制,把目标任务分解每个科室,每位干部职工,调动全局抓综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局上下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势加大综治工作宣传教育力度,明年,我们将
邀请公安、保卫、消防等有关部门来我局为全体干部职工现场授课,讲解有关案件防范,交通规章,消防安全等方面的常识,提高全局干部“守纪律,想安全”的意识。同时充分发挥宣传图画、板报、网络信息的作用,加大综治工作宣传力度,使广大干部职工自觉参与综治工作。
(二)严格落实制度,坚持预想预防
一是严格落实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综治工作不留边边,不留死角。二是严格落实廉洁从审制度,自觉遵守审计工作“十不准”的规定,做到廉洁从审、文明从审。三是制定并落实预想预防制度,综治工作是一很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有必要在事故案件发生前,事先进行预想预防,把事故案件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我局将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预想预防制度,并认真加以落实。
(三)积极开展活动,确保平安和谐
一是积极参与市委、市政府和市综治办组织的创建“平安宜城”的活动。二是巩固我局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在全局内部继续深入开展“争创文明科室,争当业务标兵”活动。通过活动开展促进我局平安和谐,全面发展。
宜城市审计局
2011年12月15日
第四篇:中医药培训计划
群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医药培训计划
为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奠定基础,提高我社区中心医务工作者中医药理论水平和诊疗技术,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中医药示范区评估细则要求,结合中心实际工作,特制定我中心中医药培训计划:
一、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今年要求中医药工作
者不断学习中医药理论基础,提高中医诊治水平,西医工作者也要相应的参加中医药理论知识学习,在诊治过程中采取中西医结合,有效的治疗各种社区性疾病。
二、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各种中医药学习培训,中心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
三、中心今年将举办4次中医药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分别
为:
1、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刮痧法)时间在第一季度。
2、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拔罐法)时间在第二季度。
3、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时间在第三季度。
4、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时间在第四季度。
四、每次培训要求中心全体医务人员参加,培训后有试卷。
第五篇: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
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及措施
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加强我院中医药人员培养和技术培训,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精神为指导,以学科建设为平台,加速培养一批医德高尚、具有宽广的学术视野、杰出的学术能力、临床、教学和科研业绩显著的优秀中青年人才,从而加快提升我院中医科科建设水平和医疗质量,增强医务人员队伍科研整体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坚持德才兼备的方针和人才选拔的高标准、重业绩的原则,既考虑过去对专科建设的贡献,又注重未来专科建设的发展需要。坚持择优选拔的原则,把竞争机制引入人才的遴选、培养、管理等环节。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建立和完善人才选拔培养的公平竞争、科学考评、动态管理等运行机制。注重人才潜能的发挥,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引进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全面提高中医药人员的基本水平和基本技能,促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不断满足群众对中医药需求,为人民健康服务。
二、培训计划
1、选拔1——2名中医药人员到上级中医医院进修学习,培养中医药技术骨干。
2、各村卫生室、轮流派遣中医药技术骨干到我院中医科进修学习。
3、抓好在岗中医药技术人员温习中医四部经典理论、著作工作。
4、大力推广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根据县卫计委安排派熟悉中医药知识的骨干人员参加县中医院组织的培训,然后对全镇未参加集中培训的乡村医生进行集中培训。村卫生室中医药人员均参加一次以上培训、培训率达到100%。
三、工作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的领导。卫生院成立由院长任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的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中医药人员培训的组织推进、综合协调和督导检查。
(二)多形式、多渠道培训中医药适用人才。加强中医药适用人才培养是今后我院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采取多种方式加以培养。一是选派中医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到上级知名医院进修学习;鼓励在职人员攻读中医药知识和参加国内学术性交流。二是鼓励医院中医药人员参加中医自学考试,提高学历教育;选送人员到二级甲等以上中医院进修学习。三是医院每季度组织一次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健康教育讲座,以提高基层中医药人员的技术水平。
(三)大力推广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建立我院与各村卫生室分工协作制度,落实中医药进农村、进家庭、进学校“三进”战略,使中医药服务在基层普及,使优质的中医药资源能够下沉基层、服务基层。组织筛选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适合农村使用的中医药技术和方法,有计划地向乡村医生推广。
(四)积极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坚持继承与创新的原则,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中医药研究方法,加强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病毒性疾病、疑难杂症、心身疾病等方面的临床应用,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
四、严格督导奖惩
医院将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纳入单位责任目标管理,年终对中医药培训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记入目标考核内容。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日常督导管理,严格考核。
包信镇中心卫生院 2017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