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建构理论对广西地理新课改下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导意义(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13:33: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皮亚杰建构理论对广西地理新课改下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导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皮亚杰建构理论对广西地理新课改下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导意义》。

第一篇:皮亚杰建构理论对广西地理新课改下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导意义

皮亚杰建构理论对广西地理新课改下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导

意义

【摘要】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依靠教师的教学,而主要是借助教材内容、教学环境、学习伙伴等因素的自我主动学习,进行知识意义的建构,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的新课改一个重要的理念即是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本文针对广西地理新课改实施初期教师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运用皮亚杰理论提出几点解决方法,为广西的新课程改革提供指导参考意见。

【关键词】皮亚杰构建理论 广西地理 新课改 教学行为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181-02

一、引言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基于这样的理念,地理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地理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地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地理活动经验。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

二、广西地理新课改下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一)教师未能完全转变传统教学观

在对广西部分地区70多位地理教师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在新课改趋势下的现阶段教学中,32.5%的教师选择了创设探究学习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各有15.7%的教师选择了学生先自学,教师后讲授以及问答谈话法。值得注意的是,仍有部分老教师选择自己讲授,学生课后消化的传统教学方式,这是因为他们未能转变教学观念,认为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果课堂放权给学生,学生自己根本学不到知识。

(二)课堂组织方式单一

在新课改提倡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大背景下,虽然大部分教师有转变教学方式的意识,但在实际课堂运用中却不尽人意。调查显示,在多种课堂组织方式中,仍有43.6%的教师选择讲解为主,只有53.8%的教师会采用课堂讨论,仅有不到3%的教师会采用新颖的组织方式,如角色扮演、主题设计等。由此可见,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仍未能很好的发挥,大部分教师在理念转变的前提下,在实际课堂中仍手掌大权,不敢“放手”。

(三)学生对新课改满意度不高

对教师新课程教学的满意程度,桂林地区某实验中学在此次课改前就在全区率先采用“杜郎口”模式教学,充分利用导学案教学,形式新颖,因此当地学生对本次的新课改有着很高的期待。但就目前而言,新课改的实施进度还不能完全让学生满意,这也从侧面说明新课改在我区的实施还存在很大程度的改进空间。

三、皮亚杰学习理论在广西地理教师教学方法中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应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需要在前一阶段发展的基础上才可能出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教学内容的难度一定要配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水平。广西部分地理教师较少在课堂中使用自主讨论、合作探究的组织形式的原因,是因为这类型组织形式未能起到很好的课堂效果。但深度剖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还是因为教师没能很好的掌握各个年龄层的学生自身已有的知识体系。教学方式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并在这个水平基础上运用让学生“动起来”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才能让多样的教学方式发挥应有的效应。

(二)教学方式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皮亚杰的“图式”理论或其建构主义,充分体现了教育教学中学生是主体的思想。针对广西地理新课程改革初期的基本情况,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改变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地理教师可尝试创设情景化学习,将技能、知识与获得它们的情境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更好的将地理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教学过程应强调活动的重要性

皮亚杰把动作或活动作为儿童发展的出发点。关于“活动”的理论对我们当前教育,特别是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优化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一昧地接受式教学并不能让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只有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儿童才能形成他们自己的认知。《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知识大多源于生活,只有让学生自主发现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经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与亲自思考解决问题,才能更好的将外源知识内化成自身知识。

参考文献:

[1]李小娟.皮亚杰学习理论对有效教学的几点启示[J].北方文学,2012(11):135-136.[2]熊哲宏,李其维.论儿童的文化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统一―维果茨基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整合研究论纲[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85-88.[3]黄兰,戚绍斌.皮亚杰理论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J].广西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8(2):97-100.

第二篇:浅谈新课改下地理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地理教学

在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标内涵说明(教高司函[2006]16号)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改革要有利于加强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这就中职地理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看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中职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以学生为本,亲化师生情感,创和谐课堂,营造创造性学习氛围。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是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反之,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因此,一堂和谐生动的课堂,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种享受。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确实,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心理效应, 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主动而愉快地学习地理,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我努力亲化师生情感,营造创造性学习氛围。情是心灵的钥匙,爱是教育的基石,在教学中我多给学生信任、鼓励、机会,多尊重关爱他们。我做到与自己所教的学生平等相处,并真心的把朋友的角色扮演好,在学习过程中对答错的同学永不进行训斥、责备,并尽力从他们的答案中捕捉积极因素,给予肯定,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多用鼓励性语言,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回答问题的学生多用“请”,如“请你回答一下”、“你太棒了”、“很好”、“请继续”、“请坐”等带情感的语言。这样不仅使学生倍感亲切,而且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主动参与意识,从而敞开思想,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一人讲,满堂灌,学生被动的听”,片面强调教师怎么教,不管学生如何学,把学生大脑当作被动吸收、储藏知识的容器,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产生与学习潜能的发挥。一张地图一星期,一只粉笔一节课,老师在一成不变地讲授,学生也在一成不变地听取、记忆,这种一成不变的模式根本无法启发学生思维,更谈不上创新。“施教之功,贵在诱导,妙在转化,要在开窍。”教师只有改变这样的模式,提高教学的艺术性,才能调动学生参与,调动学生思维,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我在课堂上引进了引导发现法、自主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调查考察法、演练式教学法、讨论分析法、案例教学法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在旅游地理学习过程中,我把学生分成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分组收集相关旅游地旅游资源情况,分析旅游价值与特色,进行导游讲解等。通过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实际工作环境,建立了与劳动组织近似的工作小组,并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因此,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模仿学习,而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由于采用工作小组法,使学生在学习运用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他们搜集整理分析材料的能力,更主要的是让他们有发表自己独创见解的机会和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挖掘创新潜能之功效。又如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让同学们备课、讲课,同学们的兴趣很高。当然在他们授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诸如知识点的把握不到位、讲解深度不够、呆板、生硬等。但我认为如果教师不怕麻烦,这些都是可以弥补的。即使真的受到些损失,增加了一些麻烦,但与给予学生参与讲课机会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是无法比拟的。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础,离开了实践,就无法发现问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创新精神和和创新能力是在学生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同时得到锻炼和提高的,丰富的体验和经验是创新的基础。在实践

中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创造性及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非常关键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从这种意义上讲,创新教育应当渗透于学科教学及各种实践活动之中

现代社会虽然信息技术越来越先进,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渠道获得丰富的旅游地理知识,但是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仍然是不可替代和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把学生带到野外让其亲临其境进行观察、判断和体验,一方面可以加强对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把书本里和课堂中学到的理论和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内化为素质。此外实践教学可把旅游地理新事物、新现象以及相关最新理论成果及时反映出来,使中国旅游地理课堂教学和野外实践教学互为补充,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培养。所以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及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特点,我们合理安排旅游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时间。并选择典型的、且开发较成功的旅游景区作为实习地点,还利用周末及寒暑假组织学生到一些旅游景点进行考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带领学生到丹霞山实习后,不仅加深了对山岳旅游资源、丹霞地貌形成原因、景观特征的认识,而且对其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的问题也有直观的认识,体现出了地理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性,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总之,只要我们在地理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会被激活,创新能力会得到发展,就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第三篇:新课改理念下对地理心得体会

面临新的时代对教育新的要求,教育需要改革和创新,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探索,尝试在教学过程中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指导地理教学。通过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并且亲身教学实践,加之吸取别人的教学经验,对地理教学的改革体会颇深。

一、首先要感受新课标,树立新理念

1、地理学科新旧教育理念的对比

1)过去的地理课程教学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传授的过程,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更为重要的是向学生传递所谓的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教师的教学主要是以行为论和信息处理论为基础,讲述是主要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职责是将基本的地理知识点和地理原理、地理分析技能提供给学生。而学生通过练习,熟练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基本的地理规律,学生的任务基本上是熟知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掌握基本的套式的地理分析方法,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被动的学习。即使老师非常讲究教学方法,大多的时候也只不过是“填鸭式”的注重知识传授的途径和方式,仍然没有摆脱教师是课堂思维的控制者和操作者的情况,只是学生喜欢学罢了。

2)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作为教学的目的,教师需要逐渐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强调规律的探索和原理的应用。真正的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应该使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够自行将知识进行连接,能够通过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内化,形成属于自己的地理能力。很显然,在这样的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对自己长期形成的教学观念做一个深入的分析和变革,才能真正培养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具备地理思维和能力的学生。、为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课程理念:

1)强调发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为学习载体的开放式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念为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对学生的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

2)定准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互教互学、主动开发、共同提高的双向互动的创造性过程。

3)面向全体:以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为本,兼顾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创设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让地理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

4)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开发的过程,是疑问、困难、障碍、矛盾的暴露过程和心智、个性、成果、喜悦的展示过程的统一。

5)关注课堂: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地获得教育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对于师生犹如战场对于将士。向课堂45分钟要高效益,是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学生心往神驰的境界。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深刻领悟:“学地理对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

6)科学评价:评价机制体现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即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与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激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互补。

新课程是在旧课程的基础上调整和改进的,新的教学方法自然也需要借鉴和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的优点和精华。在课改理念的实践中,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完整的过程,与学生最近发展的一致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尝试。

二、新理念对地理教学提出的要求

很显然,地理的教学策略形成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对于目前的地理教育而言,大班化的教学、学生地理思维明显差异、课时的紧张、学生表达水平的差异等等,都是影响教师教学的限制因素。对于地理教师本身而言,要形成地理的课堂教学,新课改理念对教师提出以下几个要求,让我们就这几方面做一些探索和尝试。

1、彻底转变自己旧的教学观念,明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和体系

2、善于倾听自己的教学对话: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将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录音或录象,然后收听或收看自己的教学实录,分析自己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看自己的教学哪些方面是引起了学生的真正思考和深层思考,哪些语言是回应了学生的回答,哪些材料是体现了大地理学科教学的特色,归纳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不断地进行调整。

3、建立班级常规的学习小组:由于班级人数多,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建立那么多的小分组,因此成立常规的几个学习研究小组,就可以针对小组情况具体提供要探讨的问题,并使学生对这种分组式的地理教学方式熟悉化和认同化。

4、建立充满思考气息的班级气氛:班级气氛的形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必须从课堂教学的第一节课开始,就要遵循民主教学、以学生为本管理的思路和观念,对学生课堂学习气氛进行营造和建设,这是支架式地理课堂教学能否取得实际效果的前提和基础。

5、加强自己专业的提升和发展:地理是一门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学科,地理教学中所需要的素材更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发展,教学要做到常讲常新,支架要搭建的充满时代感和生活气息,方可不断维系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在课改理念下对地理教学的新程序的见解

教学的宗旨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促成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地理教学一般以课堂教学程序为主线,通过课前预习、质疑;课堂解疑、答疑;课外延展、用疑,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自觉参与性和开拓创新性,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符合新课改所强调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互动的过程。

1、启迪质疑

新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要创造一种使学生能够学习的环境与气氛,让学生以自己为主体,构建乐于学习的平台,使教师真正配合学生完成学习目的。正如所曰: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知者。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得出,要求学生认真进行课前预习,提出问题,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地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师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开展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等教学活动,直至完成教学要求。质疑,设疑,解疑,不断深入,不断提高,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进入主体的角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到“有没有外星人”;从“科幻变成现实的奇迹”到“建设地球家园的美好明天”,几乎涉及所有地表分布的自然、人文的事物和现象,具有贴近日常生活、普遍存在的特点,都适合学生的观察和探究,都能激发学生产生问题,酝酿解决问题的热情。由于地理学源于自然,贴近现实生活,所以地理教学过程,可以充分借助现代媒体手段(录音、录像、电脑幻灯、电脑模拟等),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具(教学挂图、地理模型、插图、填充图等),来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呈现时,学生学得最好。

1、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有内在的动力支持,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如地理现象的原因分析、地理知识的文字了解,尽可能的尊重学生的理解方法,学生谈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再进行点拨。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自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自主探索,主动获取,进行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学生分小组,互教互学,共同提高。为了使这种学习方式不流于形式,教师从细微处着眼,进行指导,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学习任务:有的当组长,负责整理每个成员的发言,并准备在全班交流时能谈出自己小组的见解;有的当主持,负责协调同学的发言顺序;每人承担的角色随时更变,这样,每人都需要与他人交流、合作。不仅如此,教师对学生如何发言、如何倾听、如何评价、如何质疑等,都给予具体的指导。老师参与其中,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与点拨。这样,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发言做出思考,教学过程即是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交往的过程,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3、当今地理教育注重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强调注重培养学生通过阅读主动获取地理信息的兴趣和能力,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的能力,在野外考察、地理调查中的实践能力,以及在综合分析基础上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全球观念,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培养他们对环境,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感。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地理教学平台上教与学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切教育思想,教育计划都要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来实现,也就是说教师在课改教学各环节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同时,教与学又依附于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即学生自身有一种对学习的需要,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是学习实践的主体;师生参与,教学互动,双主体形成“学习共同体”,构建一个多层面、全方位、开发型的地理课程体系。

五、在新理念指导下确立培养“整体的人”课程目标

如何使学生成长为一个整体的人呢?新的实验教材需要我们转换教学方法,要用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去使用它。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发展起来。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方式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原则,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1、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学生的视觉感知,让学生去看、去描、去画。人在认识事物时,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要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爱学地理,必须千方百计吸引他们的兴趣。比如在学习亚洲地形时,先让同学听歌曲《亚洲雄风》“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学生听完歌曲心情澎湃,为生活在亚洲而自豪,同学们在这样一种情绪中去学习,效果要显然比老师呆板的讲解要好的多。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从衣、食、住、行感知地理知识无处不在,而且要用优美、壮观的图片打动他们。

2、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常识积累,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地理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因此,地理教学“走向生活,走向发展”,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地理教学的必然。所以,我们教学必须在学习内容上向生活渗透,在学习空间上向生活拓展,在学习时间上向生活延伸,在学习形式上向生活贴近。只有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教学才能引人注目,教师才能受人钦佩。如热带沙漠地区,阿拉伯人传统服装,是宽大的白色长袍,头戴长纱,主要是适应本地炎热干旱的气候。我国藏民的长袍腰间,主要总是喜欢把一只袖子挂在腰间,是为了适应温差大的气候条件。使学生掌握旅游出行要了解本地的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条件,准备好恰当的衣服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特产与交通条件需要丰富的地理知识。

3、在学习过程中,营造开放的思想空间,让学生去玩、去动、去演。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活动内容为求“活”提供了有效的空间。所谓地理教学活动,就是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具有活动性的地理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思考、实践,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全面发展的教学形式。如亚洲的地形特点不是老师一句话点出而是,让同学们谈《亚洲的地形图》《亚洲30◦n线剖面图》《亚洲地形模型》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总结、归纳出亚洲的地形特点,这样全体同学参与得出的结论,学生理解记忆较牢固,而且增强了同学彼此之间的友谊,无形地培养了学生珍惜同学友谊、团结互助的健康情感。该教学形式倡导探索、思考、实践的学习方式,与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自主、研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一致的。

4、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魅力。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温度带”教学为例,我准备了许多种教学“软件”,包括反射投影仪、幻灯片、计算机辅助教学地图,还绘制黑板略图。幻灯制作选材要典型,能形象生动地提供给学生直观的概念,在“温度带”一节课上我选用了十余幅景观幻灯片,收效较明显。计算机辅助教学地图,要有动态效果,能呈现用语言难以表达的地理事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及分布。在“中国温度带软件”中,各个温度带可以逐带出现,再加上晕线,反映出动态,还通过各带的闪烁,将各带范围清晰反映出来,增加对同学的吸引力,还可以迭加该温度带的基本特点,并随时抽调所需画面复习巩固。当然,需要精心编排,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手段与方法为教学内容的需要服务。

5、勇于实践,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我们不能只抓课堂而放弃课外,老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要把所学的用到生活当中去,学生可以通过探险,实验,野外实习等来更广泛获得地理知识。比如学完课文《自然环境》中“地形与河流”内容后,布置学生“观察家乡的地形与河流,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让学生走出去,既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又培养了他们用地理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能力,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新课改是一项长期的、艰难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新课程也在不断地稳步推进,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应当根据新理念对过去的常规教学观念和方法进行重新的审视和思考。新课程的变革体现出来的绝对不仅仅是教材的变革,更多的是需要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一种转变和改革。我们应该尽快成长起来,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

第四篇:新课改理念下对地理心得体会

精选范文:新课改理念下对地理心得体会(共2篇)面临新的时代对教育新的要求,教育需要改革和创新,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探索,尝试在教学过程中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指导地理教学。通过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并且亲身教学实践,加之吸取别人的教学经验,对地理教学的改革体会颇深。

一、首先要感受新课标,树立新理念

1、地理学科新旧教育理念的对比 1)过去的地理课程教学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传授的过程,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更为重要的是向学生传递所谓的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教师的教学主要是以行为论和信息处理论为基础,讲述是主要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职责是将基本的地理知识点和地理原理、地理分析技能提供给学生。而学生通过练习,熟练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基本的地理规律,学生的任务基本上是熟知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掌握基本的套式的地理分析方法,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被动的学习。即使老师非常讲究教学方法,大多的时候也只不过是“填鸭式”的注重知识传授的途径和方式,仍然没有摆脱教师是课堂思维的控制者和操作者的情况,只是学生喜欢学罢了。2)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作为教学的目的,教师需要逐渐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强调规律的探索和原理的应用。真正的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应该使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够自行将知识进行连接,能够通过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内化,形成属于自己的地理能力。很显然,在这样的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对自己长期形成的教学观念做一个深入的分析和变革,才能真正培养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具备地理思维和能力的学生。2、为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课程理念: 1)强调发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为学习载体的开放式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念为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对学生的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2)定准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互教互学、主动开发、共同提高的双向互动的创造性过程。3)面向全体:以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为本,兼顾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创设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让地理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4)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开发的过程,是疑问、困难、障碍、矛盾的暴露过程和心智、个性、成果、喜悦的展示过程的统一。5)关注课堂: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地获得教育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对于师生犹如战场对于将士。向课堂45分钟要高效益,是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学生心往神驰的境界。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深刻领悟:“学地理对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 6)科学评价:评价机制体现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即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与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激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互补。新课程是在旧课程的基础上调整和改进的,新的教学方法自然也需要借鉴和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的优点和精华。在课改理念的实践中,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完整的过程,与学生最近发展的一致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尝试。二、新理念对地理教学提出的要求 很显然,地理的教学策略形成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对于目前的地理教育而言,大班化的教学、学生地理思维明显差异、课时的紧张、学生表达水平的差异等等,都是影响教师教学的限制因素。对于地理教师本身而言,要形成地理的课堂教学,新课改理念对教师提出以下几个要求,让我们就这几方面做一些探索和尝试。

1、彻底转变自己旧的教学观念,明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和体系

2、善于倾听自己的教学对话: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将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录音或录象,然后收听或收看自己的教学实录,分析自己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看自己的教学哪些方面是引起了学生的真正思考和深层思考,哪些语言是回应了学生的回答,哪些材料是体现了大地理学科教学的特色,归纳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不断地进行调整。

3、建立班级常规的学习小组:由于班级人数多,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建立那么多的小分组,因此成立常规的几个学习研究小组,就可以针对小组情况具体提供要探讨的问题,并使学生对这种分组式的地理教学方式熟悉化和认同化。

4、建立充满思考气息的班级气氛:班级气氛的形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必须从课堂教学的第一节课开始,就要遵循民主教学、以学生为本管理的思路和观念,对学生课堂学习气氛进行营造和建设,这是支架式地理课堂教学能否取得实际效果的前提和基础。

5、加强自己专业的提升和发展:地理是一门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学科,地理教学中所需要的素材更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发展,教学要做到常讲常新,支架要搭建的充满时代感和生活气息,方可不断维系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在课改理念下对地理教学的新程序的见解 教学的宗旨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促成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地理教学一般以课堂教学程序为主线,通过课前预习、质疑;课堂解疑、答疑;课外延展、用疑,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自觉参与性和开拓创新性,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符合新课改所强调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互动的过程。

1、启迪质疑 新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要创造一种使学生能够学习的环境与气氛,让学生以自己为主体,构建乐于学习的平台,使教师真正配合学生完成学习目的。正如所曰: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知者。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得出,要求学生认真进行课前预习,提出问题,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地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师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开展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等教学活动,直至完成教学要求。质疑,设疑,解疑,不断深入,不断提高,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进入主体的角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到“有没有外星人”;从“科幻变成现实的奇迹”到“建设地球家园的美好明天”,几乎涉及所有地表分布的自然、人文的事物和现象,具有贴近日常生活、普遍存在的特点,都适合学生的观察和探究,都能激发学生产生问题,酝酿解决问题的热情。由于地理学源于自然,贴近现实生活,所以地理教学过程,可以充分借助现代媒体手段(录音、录像、电脑幻灯、电脑模拟等),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具(教学挂图、地理模型、插图、填充图等),来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呈现时,学生学得最好。

2、教学结合 通过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思维参与及转化角色的实践参与等教学方式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达到寓教于乐、轻松学习的效果,将大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将极大提高学习效率。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说的:“学生自己得来的任何一个问题,由于是他们自己获得的就比通过其他途径得来的更彻底地属他们所有。” 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一些恰当的教学活动,正如课堂案例所分析,提供一定的认知材料,营造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教师是教学中的引导者、帮助者。通过学生有兴趣的问题,将学生转化为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参与者的角色,通过思考或操作,得出某些结论,以达到既学习知识又增长能力的目的。

3、反馈评价 课改新理念认为评价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发展和让学生学得最好,是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因此,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科学,要讨论要解决的问题都需遵循科学的严谨,教学中无论自然方面或人文方面对学生的评估都要讲求科学性。而在地理教学中,不必要求学生达到同一个水平,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可能性,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答案,透过多角度、多标准的评价,肯定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所以学科教学过程中,只要学生得出的结论符合科学且合理有效,就可以允许有几个可能发生的标准答案,而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同时,现代地理教育更关注下列无法精确定量的学生个性发展,如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对周围环境和地球上不同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审美能力、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等。所以,教学反馈评价也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从更多地关注结果到更多地关注过程,从更多地关注知识技能等可通过考试评价的学习成果到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等难于通过考试评价的成果,使得教学目标的评价更趋向科学化、多元化、模糊化。含:知识与技能的评价、数学思考的评价、解决问题的评价、情感与态度的评价等。

4、学会学习地理既有陈述性、记忆性知识,又不缺乏推理性、实践性的知识。这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教材进行安排和组织,教会学生整理知识、处理知识、把握知识要点、揭示知识之间的脉络关系;教会学生以知识为指导来解决实践问题。通过地理的课堂学习实践,让学生能够认识自己的生存环境,树立现代文明的环境观、道德观、价值观、发展观,促进资源与环境持续利用,创造新的生存与发展模式,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地理课堂教学习中探索形成的教学程序并不能简单理解为模式,因为“教无定法、学无定势”,只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思想为指导,形成新观念、新思路,在地理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将教学程序中的各环节相互融合相互联系,倡导教师作为教学平台的主体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双主体构成“学习共同体”。总之,一切顺应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顺应未来教育的要求;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四、在新课改理念推动下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探索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课程改革的重头戏是教学改革。地理教学在课程改革理念的推动下,必须有新思路、新想法,必须探索新型的教学程序,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使教与学在一种平等的前提下,师生、学生之间进行最大限度的沟通与交流,形成一种学习资源的共享平台。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富有探究新知,不断进取的精神,这一切,迫切需要教师勇于实践,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

1、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有内在的动力支持,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如地理现象的原因分析、地理知识的文字了解,尽可能的尊重学生的理解方法,学生谈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再进行点拨。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自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自主探索,主动获取,进行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学生分小组,互教互学,共同提高。为了使这种学习方式不流于形式,教师从细微处着眼,进行指导,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学习任务:有的当组长,负责整理每个成员的发言,并准备在全班交流时能谈出自己小组的见解;有的当主持,负责协调同学的发言顺序;每人承担的角色随时更变,这样,每人都需要与他人交流、合作。不仅如此,教师对学生如何发言、如何倾听、如何评价、如何质疑等,都给予具体的指导。老师参与其中,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与点拨。这样,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发言做出思考,教学过程即是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交往的过程,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3、当今地理教育注重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强调注重培养学生通过阅读主动获取地理信息的兴趣和能力,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的能力,在野外考察、地理调查中的实践能力,以及在综合分析基础上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全球观念,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培养他们对环境,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感。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地理教学平台上教与学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切教育思想,教育计划都要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来实现,也就是说教师在课改教学各环节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同时,教与学又依附于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即学生自身有一种对学习的需要,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是学习实践的主体;师生参与,教学互动,双主体形成“学习共同体”,构建一个多层面、全方位、开发型的地理课程体系。

五、在新理念指导下确立培养“整体的人”课程目标 如何使学生成长为一个整体的人呢?新的实验教材需要我们转换教学方法,要用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去使用它。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发展起来。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方式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原则,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1、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学生的视觉感知,让学生去看、去描、去画。人在认识事物时,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要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爱学地理,必须千方百计吸引他们的兴趣。比如在学习亚洲地形时,先让同学听歌曲《亚洲雄风》“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学生听完歌曲心情澎湃,为生活在亚洲而自豪,同学们在这样一种情绪中去学习,效果要显然比老师呆板的讲解要好的多。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从衣、食、住、行感知地理知识无处不在,而且要用优美、壮观的图片打动他们。

2、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常识积累,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地理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因此,地理教学“走向生活,走向发展”,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地理教学的必然。所以,我们教学必须在学习内容上向生活渗透,在学习空间上向生活拓展,在学习时间上向生活延伸,在学习形式上向生活贴近。只有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教学才能引人注目,教师才能受人钦佩。如热带沙漠地区,阿拉伯人传统服装,是宽大的白色长袍,头戴长纱,主要是适应本地炎热干旱的气候。我国藏民的长袍腰间,主要总是喜欢把一只袖子挂在腰间,是为了适应温差大的气候条件。使学生掌握旅游出行要了解本地的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条件,准备好恰当的衣服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特产与交通条件需要丰富的地理知识。

3、在学习过程中,营造开放的思想空间,让学生去玩、去动、去演。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活动内容为求“活”提供了有效的空间。所谓地理教学活动,就是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具有活动性的地理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思考、实践,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全面发展的教学形式。如亚洲的地形特点不是老师一句话点出而是,让同学们谈《亚洲的地形图》《亚洲30◦n线剖面图》《亚洲地形模型》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总结、归纳出亚洲的地形特点,这样全体同学参与得出的结论,学生理解记忆较牢固,而且增强了同学彼此之间的友谊,无形地培养了学生珍惜同学友谊、团结互助的健康情感。该教学形式倡导探索、思考、实践的学习方式,与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自主、研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一致的。

4、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魅力。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温度带”教学为例,我准备了许多种教学“软件”,包括反射投影仪、幻灯片、计算机辅助教学地图,还绘制黑板略图。幻灯制作选材要典型,能形象生动地提供给学生直观的概念,在“温度带”一节课上我选用了十余幅景观幻灯片,收效较明显。计算机辅助教学地图,要有动态效果,能呈现用语言难以表达的地理事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及分布。在“中国温度带软件”中,各个温度带可以逐带出现,再加上晕线,反映出动态,还通过各带的闪烁,将各带范围清晰反映出来,增加对同学的吸引力,还可以迭加该温度带的基本特点,并随时抽调所需画面复习巩固。当然,需要精心编排,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手段与方法为教学内容的需要服务。

5、勇于实践,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我们不能只抓课堂而放弃课外,老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要把所学的用到生活当中去,学生可以通过探险,实验,野外实习等来更广泛获得地理知识。比如学完课文《自然环境》中“地形与河流”内容后,布置学生“观察家乡的地形与河流,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让学生走出去,既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又培养了他们用地理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能力,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总而言之,新课改是一项长期的、艰难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新课程也在不断地稳步推进,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应当根据新理念对过去的常规教学观念和方法进行重新的审视和思考。新课程的变革体现出来的绝对不仅仅是教材的变革,更多的是需要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一种转变和改革。我们应该尽快成长起来,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

[新课改理念下对地理心得体会(共2篇)]篇一:新课改理念下对地理心得体会

新课改理念下对地理心得体会

面临新的时代对教育新的要求,教育需要改革和创新,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探索,尝试在教学过程中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指导地理教学。通过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并且亲身教学实践,加之吸取别人的教学经验,对地理教学的改革体会颇深。

一、首先要感受新课标,树立新理念

1、地理学科新旧教育理念的对比

1)过去的地理课程教学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传授的过程,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更为重要的是向学生传递所谓的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教师的教学主要是以行为论和信息处理论为基础,讲述是主要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职责是将基本的地理知识点和地理原理、地理分析技能提供给学生。而学生通过练习,熟练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基本的地理规律,学生的任务基本上是熟知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掌握基本的套式的地理分析方法,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被动的学习。即使老师非常讲究教学方法,大多的时候也只不过是“填鸭式”的注重知识传授的途径和方式,仍然没有摆脱教师是课堂思维的控制者和操作者的情况,只是学生喜欢学罢了。

2)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作为教学的目的,教师需要逐渐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强调规律的探索和原理的应用。真正的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应该使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够自行将知识进行连接,能够通过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内化,形成属于自己的地理能力。很显然,在这样的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对自己长期形成的教学观念做一个深入的分析和变革,才能真正培养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

具备地理思维和能力的学生。

2、为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课程理念:

1)强调发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为学习载体的开放式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念为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对学生的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

2)定准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互教互学、主动开发、共同提高的双向互动的创造性过程。

3)面向全体:以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为本,兼顾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创设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让地理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

4)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开发的过程,是疑问、困难、障碍、矛盾的暴露过程和心智、个性、成果、喜悦的展示过程的统一。

[新课改理念下对地理心得体会(共2篇)] 5)关注课堂: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地获得教育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对于师生犹如战场对于将士。向课堂45分钟要高效益,是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学生心往神驰的境界。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深刻领悟:“学地理对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

6)科学评价:评价机制体现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即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与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激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互补。

新课程是在旧课程的基础上调整和改进的,新的教学方法自然也需要借鉴和发

展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的优点和精华。在课改理念的实践中,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完整的过程,与学生最近发展的一致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尝试。

二、新理念对地理教学提出的要求

很显然,地理的教学策略形成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对于目前的地理教育而言,大班化的教学、学生地理思维明显差异、课时的紧张、学生表达水平的差异等等,都是影响教师教学的限制因素。对于地理教师本身而言,要形成地理的课堂教学,新课改理念对教师提出以下几个要求,让我们就这几方面做一些探索和尝试。

1、彻底转变自己旧的教学观念,明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和体系

2、善于倾听自己的教学对话: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将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录音或录象,然后收听或收看自己的教学实录,分析自己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看自己的教学哪些方面是引起了学生的真正思考和深层思考,哪些语言是回应了学生的回答,哪些材料是体现了大地理学科教学的特色,归纳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不断地进行调整。

3、建立班级常规的学习小组:由于班级人数多,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建立那么多的小分组,因此成立常规的几个学习研究小组,就可以针对小组情况具体提供要探讨的问题,并使学生对这种分组式的地理教学方式熟悉化和认同化。

4、建立充满思考气息的班级气氛:班级气氛的形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必须从课堂教学的

学中所需要的素材更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发展,教学要做到常讲常新,支架要搭建的充满时代感和生活气息,方可不断维系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在课改理念下对地理教学的新程序的见解

教学的宗旨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促成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地理教学一般以课堂教学程序为主线,通过课前预习、质疑;课堂解疑、答疑;课外延展、用疑,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自觉参与性和开拓创新性,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符合新课改所强调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互动的过程。

1、启迪质疑

新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要创造一种使学生能够学习的环境与气氛,让学生以自己为主体,构建乐于学习的平台,使教师真正配合学生完成学习目的。正如所曰: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知者。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得出,要求学生认真进行课前预习,提出问题,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地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师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开展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等教学活动,直至完成教学要求。质疑,设疑,解疑,不断深入,不断提高,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进入主体的角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到“有没有外星人”;从“科幻变成现实的奇迹”到“建设地球家园的美好明天”,几乎涉及所有地表分布的自然、人文的事物和现象,具有贴近日常生活、普遍存在的特点,都适合学生的观察和探究,都能激发学生产生问题,酝酿解决问题的热情。由于地理学源于自然,贴近现实生活,所以地理教学过程,可以充分借助现代媒体手段(录音、录像、电脑幻灯、电脑模拟等),利

用各种各样的教具(教学挂图、地理模型、插图、填充图等),来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呈现时,学生学得最好。

2、教学结合

通过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思维参与及转化角色的实践参与等教学方式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达到寓教于乐、轻松学习的效果,将大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将极大提高学习效率。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说的:“学生自己得来的任何一个问题,由于是他们自己获得的就比通过其他途径得来的更彻底地属他们所有。”

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一些恰当的教学活动,正如课堂案例所分析,提供一定的认知材料,营造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教师是教学中的引导者、帮助者。通过学生有兴趣的问题,将学生转化为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参与者的

角色,通过思考或操作,得出某些结论,以达到既学习知识又增长能力的目的。

3、反馈评价

课改新理念认为评价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发展和让学生学得最好,是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因此,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科学,要讨论要解决的问题都需遵循科学的严谨,教学中无论自然方面或人文方面对学生的评估都要讲求科学性。而在地理教学中,不必要求学生达到同一个水平,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可能性,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答案,透过多角度、多标准的评价,肯定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所以学科教学过程中,只要学生得出的结论符合科学且合理有效,就可以允许有几个可能发生的标准答案,而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同时,现代地理教育更关注下列无法精确定量的学生个性发展,如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对周围环境和地球上不同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审美能力、下页篇二: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如何应对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

通过参加高中地理远程培训,使我收益匪浅,作为一位高中地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我充满了信心和憧憬。

一 新课程观念教法有所转变

面对新课改,首先应具备新理念。通过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培训,以及校本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的学习,新课标的研究,加上自己努力学习和刻苦实践,自己“操纵”课堂能力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得以升华。在教学过程中需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等环节,使课改和素质教育相辅相成,新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素质教育则是课改的灵魂和引路人。

二 提高了教材的宏观把握能力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课程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因此新课程的实施要严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对课标内涵进行细致的解读,对知识点进行合理的整合、处理,明确重点、难点,讲解时就会心中有数。

此次高中地理培训系统的分析了高中地理教材,使我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初中教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各部分的重难点有了宏观的把握。建设“探究课堂”是推进课改的有效途径。

(1)“探究”理念贯穿于高中教学。从自然到人文到区域至到地理信息技术,每一堂课都存在着不同的探究方式,渗透着探究的影子。

(2)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也可以成功开展“探究教学”。自然地理的教学

案例丰富了我的教学素材,探究活动的设计丰富了课堂教学,使学生从枯燥的课本内容中解脱出来,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人文地理部分有更大的探究空间,只是这些潜在的教学资源有待于我去开发。

三 注重情感教育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教”的成效,只有在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才能实现。因此,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对地理学习的需要转化为兴趣,并上升为动机是中学地理教学的方向,也是地理教育工作者行动的方向。由于地理学科较其它学科相比,重注实际生活与生产,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积极创设各种机会,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展示自我,体验到地理学习的成功喜悦。在教学内容上添加有思考性的内容,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不断获取成就感,达到兴趣—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问题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目标。

四 教学手段的变化,改进教学方法。

地理教学的改革不仅体现在课程结构与教材内容,它更要求深入到教学活动之中,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学生获得知识途径的拓宽,优化教学过程,更新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已提到日程上,触及到每位教师习以为常或行之有效的教学行为中,打破“教师为中心”、“知识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平等的教育观念,在“满足学习需要的有意识的交流活动”中下功夫,使学习过程成为启发积极思维、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愉快的活动,改变了那种满堂灌和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扭转“重结论轻过程、重记忆轻思考、重文字轻图像、重积累轻运用”的地理教学活动。

五 可持续发展是地理教学的指导思想

地理教学要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21世纪议程作出的贡献,教育学生理解、接受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自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实施21世纪议程作好准备。具体要求是:①正确理解满足现在需要和满足未来几代人需要的关系,树立立足当代面向未来,为人民、为子孙后代造福的观念。②正确理解根除贫困与满足广大人民需要的关系,增强扶贫和人类平等发展的观念。③正确理解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树立发展与环境互补和对环境负责的观念,作自觉的环境卫士。④了解21世纪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策略和行动,增强参与实施观念和历史使命感,自觉作好实施21世纪议程的知识、思想和参与能力的准备。

六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要有扎实的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学科化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例如:地理基本知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基本问题及以谋求经济、社会、生态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内容为核心等地理知识,特别是地理基本概念、地理基本过程、地理基本原理、地理基本规律)、地理基本技能(地理观测观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阅读分析绘制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地理基本能力(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

和能力,地图和地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判断、解释、预测与评价能力,地理表述能力)、地理研究基本方法(地理观察、区域分析与综合、地理比较等)、地理情感(地理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文化情操、地理审美情趣等)、地理态度(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统一)、地理意识(空间意识、环境意识、全球意识等)与地理价值观(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

2.教学目标应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知识与技能体现了课标的双基要求,过程与方法侧重于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未来社会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地理教学应在充分体现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同时,保证学生在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体验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通过学习后我收获很多。对于新课改有了一定的了解,课改后怎么教心里也有底了。在与广大同仁们的交流、讨论中,使我的学习效率提高了,观念更新了。

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心

我认真聆听专家的精彩讲座,积极参与同行们的交流讨论。感到耳目一新,收获很大。专家们的讲座以及优秀课例,使我得以从理论的高度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得以从感性上了解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

教学,从而得以重新理性地反省与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和教学策略。对新课改由陌生变得逐渐熟悉,了解了一些新变化,学习了一些新理论,但对具体教学,还是首次,有一种莫名的紧张,因为这毕竟关系到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施,关系到学生的前程,关系到三年后的高考,也关系到我校的发展。新课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但是在高考这个指挥棒的引领下,在千军万马争度独木桥的背景下,怎样平衡传统教学与新课改教学,怎样在新课改教学中,既落实了新课改的精神,又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提高三年后高考升学率,这都是我们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观念的的转变。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从以知识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转变;重新认识高中地理课程的目标和定位。传统的授课模式主要表现为:“满堂灌”、“一言堂”,教师以讲授为主,忽视学生“主体”作用,束缚了学生思维活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新课改理念下对地理心得体会(共2篇)]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

二、角色的转变

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

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

下页 余下全文

第五篇:新课改理念下对地理心得体会

新课改理念下对地理心得体会

面临新的时代对教育新的要求,教育需要改革和创新,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探索,尝试在教学过程中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指导地理教学。通过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并且亲身教学实践,加之吸取别人的教学经验,对地理教学的改革体会颇深。

一、首先要感受新课标,树立新理念

1、地理学科新旧教育理念的对比 1)过去的地理课程教学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传授的过程,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更为重要的是向学生传递所谓的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教师的教学主要是以行为论和信息处理论为基础,讲述是主要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职责是将基本的地理知识点和地理原理、地理分析技能提供给学生。而学生通过练习,熟练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基本的地理规律,学生的任务基本上是熟知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掌握基本的套式的地理分析方法,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被动的学习。即使老师非常讲究教学方法,大多的时候也只不过是“填鸭式”的注重知识传授的途径和方式,仍然没有摆脱教师是课堂思维的控制者和操作者的情况,只是学生喜欢学罢了。2)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作为教学的目的,教师需要逐渐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强调规律的探索和原理的应用。真正的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应该使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够自行将知识进行连接,能够通过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内化,形成属于自己的地理能力。很显然,在这样的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对自己长期形成的教学观念做一个深入的分析和变革,才能真正培养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具备地理思维和能力的学生。2、为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课程理念: 1)强调发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为学习载体的开放式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念为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对学生的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2)定准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互教互学、主动开发、共同提高的双向互动的创造性过程。3)面向全体:以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为本,兼顾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创设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让地理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4)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开发的过程,是疑问、困难、障碍、矛盾的暴露过程和心智、个性、成果、喜悦的展示过程的统一。5)关注课堂: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地获得教育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对于师生犹如战场对于将士。向课堂45分钟要高效益,是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学生心往神驰的境界。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深刻领悟:“学地理对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 6)科学评价:评价机制体现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即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与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激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互补。新课程是在旧课程的基础上调整和改进的,新的教学方法自然也需要借鉴和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的优点和精华。在课改理念的实践中,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完整的过程,与学生最近发展的一致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尝试。二、新理念对地理教学提出的要求 很显然,地理的教学策略形成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对于目前的地理教育而言,大班化的教学、学生地理思维明显差异、课时的紧张、学生表达水平的差异等等,都是影响教师教学的限制因素。对于地理教师本身而言,要形成地理的课堂教学,新课改理念对教师提出以下几个要求,让我们就这几方面做一些探索和尝试。

1、彻底转变自己旧的教学观念,明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和体系

2、善于倾听自己的教学对话: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将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录音或录象,然后收听或收看自己的教学实录,分析自己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看自己的教学哪些方面是引起了学生的真正思考和深层思考,哪些语言是回应了学生的回答,哪些材料是体现了大地理学科教学的特色,归纳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不断地进行调整。

3、建立班级常规的学习小组:由于班级人数多,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建立那么多的小分组,因此成立常规的几个学习研究小组,就可以针对小组情况具体提供要探讨的问题,并使学生对这种分组式的地理教学方式熟悉化和认同化。

4、建立充满思考气息的班级气氛:班级气氛的形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必须从课堂教学的第一节课开始,就要遵循民主教学、以学生为本管理的思路和观念,对学生课堂学习气氛进行营造和建设,这是支架式地理课堂教学能否取得实际效果的前提和基础。

5、加强自己专业的提升和发展:地理是一门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学科,地理教学中所需要的素材更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发展,教学要做到常讲常新,支架要搭建的充满时代感和生活气息,方可不断维系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在课改理念下对地理教学的新程序的见解 教学的宗旨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促成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地理教学一般以课堂教学程序为主线,通过课前预习、质疑;课堂解疑、答疑;课外延展、用疑,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自觉参与性和开拓创新性,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符合新课改所强调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互动的过程。

1、启迪质疑 新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要创造一种使学生能够学习的环境与气氛,让学生以自己为主体,构建乐于学习的平台,使教师真正配合学生完成学习目的。正如所曰: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知者。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得出,要求学生认真进行课前预习,提出问题,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地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师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开展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等教学活动,直至完成教学要求。质疑,设疑,解疑,不断深入,不断提高,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进入主体的角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到“有没有外星人”;从“科幻变成现实的奇迹”到“建设地球家园的美好明天”,几乎涉及所有地表分布的自然、人文的事物和现象,具有贴近日常生活、普遍存在的特点,都适合学生的观察和探究,都能激发学生产生问题,酝酿解决问题的热情。由于地理学源于自然,贴近现实生活,所以地理教学过程,可以充分借助现代媒体手段(录音、录像、电脑幻灯、电脑模拟等),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具(教学挂图、地理模型、插图、填充图等),来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呈现时,学生学得最好。

2、教学结合 通过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思维参与及转化角色的实践参与等教学方式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达到寓教于乐、轻松学习的效果,将大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将极大提高学习效率。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说的:“学生自己得来的任何一个问题,由于是他们自己获得的就比通过其他途径得来的更彻底地属他们所有。” 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一些恰当的教学活动,正如课堂案例所分析,提供一定的认知材料,营造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教师是教学中的引导者、帮助者。通过学生有兴趣的问题,将学生转化为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参与者的角色,通过思考或操作,得出某些结论,以达到既学习知识又增长能力的目的。

3、反馈评价 课改新理念认为评价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发展和让学生学得最好,是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因此,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科学,要讨论要解决的问题都需遵循科学的严谨,教学中无论自然方面或人文方面对学生的评估都要讲求科学性。而在地理教学中,不必要求学生达到同一个水平,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可能性,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答案,透过多角度、多标准的评价,肯定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所以学科教学过程中,只要学生得出的结论符合科学且合理有效,就可以允许有几个可能发生的标准答案,而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同时,现代地理教育更关注下列无法精确定量的学生个性发展,如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对周围环境和地球上不同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审美能力、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等。所以,教学反馈评价也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从更多地关注结果到更多地关注过程,从更多地关注知识技能等可通过考试评价的学习成果到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等难于通过考试评价的成果,使得教学目标的评价更趋向科学化、多元化、模糊化。含:知识与技能的评价、数学思考的评价、解决问题的评价、情感与态度的评价等。

4、学会学习地理既有陈述性、记忆性知识,又不缺乏推理性、实践性的知识。这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教材进行安排和组织,教会学生整理知识、处理知识、把握知识要点、揭示知识之间的脉络关系;教会学生以知识为指导来解决实践问题。通过地理的课堂学习实践,让学生能够认识自己的生存环境,树立现代文明的环境观、道德观、价值观、发展观,促进资源与环境持续利用,创造新的生存与发展模式,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地理课堂教学习中探索形成的教学程序并不能简单理解为模式,因为“教无定法、学无定势”,只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思想为指导,形成新观念、新思路,在地理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将教学程序中的各环节相互融合相互联系,倡导教师作为教学平台的主体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双主体构成“学习共同体”。总之,一切顺应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顺应未来教育的要求;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四、在新课改理念推动下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探索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课程改革的重头戏是教学改革。地理教学在课程改革理念的推动下,必须有新思路、新想法,必须探索新型的教学程序,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使教与学在一种平等的前提下,师生、学生之间进行最大限度的沟通与交流,形成一种学习资源的共享平台。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富有探究新知,不断进取的精神,这一切,迫切需要教师勇于实践,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

1、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有内在的动力支持,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如地理现象的原因分析、地理知识的文字了解,尽可能的尊重学生的理解方法,学生谈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再进行点拨。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自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自主探索,主动获取,进行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学生分小组,互教互学,共同提高。为了使这种学习方式不流于形式,教师从细微处着眼,进行指导,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学习任务:有的当组长,负责整理每个成员的发言,并准备在全班交流时能谈出自己小组的见解;有的当主持,负责协调同学的发言顺序;每人承担的角色随时更变,这样,每人都需要与他人交流、合作。不仅如此,教师对学生如何发言、如何倾听、如何评价、如何质疑等,都给予具体的指导。老师参与其中,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与点拨。这样,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发言做出思考,教学过程即是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交往的过程,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3、当今地理教育注重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强调注重培养学生通过阅读主动获取地理信息的兴趣和能力,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的能力,在野外考察、地理调查中的实践能力,以及在综合分析基础上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全球观念,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培养他们对环境,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感。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地理教学平台上教与学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切教育思想,教育计划都要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来实现,也就是说教师在课改教学各环节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同时,教与学又依附于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即学生自身有一种对学习的需要,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是学习实践的主体;师生参与,教学互动,双主体形成“学习共同体”,构建一个多层面、全方位、开发型的地理课程体系。

五、在新理念指导下确立培养“整体的人”课程目标 如何使学生成长为一个整体的人呢?新的实验教材需要我们转换教学方法,要用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去使用它。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发展起来。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方式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原则,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1、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学生的视觉感知,让学生去看、去描、去画。人在认识事物时,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要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爱学地理,必须千方百计吸引他们的兴趣。比如在学习亚洲地形时,先让同学听歌曲《亚洲雄风》“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学生听完歌曲心情澎湃,为生活在亚洲而自豪,同学们在这样一种情绪中去学习,效果要显然比老师呆板的讲解要好的多。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从衣、食、住、行感知地理知识无处不在,而且要用优美、壮观的图片打动他们。

2、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常识积累,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地理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因此,地理教学“走向生活,走向发展”,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地理教学的必然。所以,我们教学必须在学习内容上向生活渗透,在学习空间上向生活拓展,在学习时间上向生活延伸,在学习形式上向生活贴近。只有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教学才能引人注目,教师才能受人钦佩。如热带沙漠地区,阿拉伯人传统服装,是宽大的白色长袍,头戴长纱,主要是适应本地炎热干旱的气候。我国藏民的长袍腰间,主要总是喜欢把一只袖子挂在腰间,是为了适应温差大的气候条件。使学生掌握旅游出行要了解本地的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条件,准备好恰当的衣服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特产与交通条件需要丰富的地理知识。

3、在学习过程中,营造开放的思想空间,让学生去玩、去动、去演。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活动内容为求“活”提供了有效的空间。所谓地理教学活动,就是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具有活动性的地理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思考、实践,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全面发展的教学形式。如亚洲的地形特点不是老师一句话点出而是,让同学们谈《亚洲的地形图》《亚洲30◦n线剖面图》《亚洲地形模型》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总结、归纳出亚洲的地形特点,这样全体同学参与得出的结论,学生理解记忆较牢固,而且增强了同学彼此之间的友谊,无形地培养了学生珍惜同学友谊、团结互助的健康情感。该教学形式倡导探索、思考、实践的学习方式,与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自主、研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一致的。

4、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魅力。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温度带”教学为例,我准备了许多种教学“软件”,包括反射投影仪、幻灯片、计算机辅助教学地图,还绘制黑板略图。幻灯制作选材要典型,能形象生动地提供给学生直观的概念,在“温度带”一节课上我选用了十余幅景观幻灯片,收效较明显。计算机辅助教学地图,要有动态效果,能呈现用语言难以表达的地理事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及分布。在“中国温度带软件”中,各个温度带可以逐带出现,再加上晕线,反映出动态,还通过各带的闪烁,将各带范围清晰反映出来,增加对同学的吸引力,还可以迭加该温度带的基本特点,并随时抽调所需画面复习巩固。当然,需要精心编排,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手段与方法为教学内容的需要服务。

5、勇于实践,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我们不能只抓课堂而放弃课外,老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要把所学的用到生活当中去,学生可以通过探险,实验,野外实习等来更广泛获得地理知识。比如学完课文《自然环境》中“地形与河流”内容后,布置学生“观察家乡的地形与河流,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让学生走出去,既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又培养了他们用地理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能力,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总而言之,新课改是一项长期的、艰难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新课程也在不断地稳步推进,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应当根据新理念对过去的常规教学观念和方法进行重新的审视和思考。新课程的变革体现出来的绝对不仅仅是教材的变革,更多的是需要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一种转变和改革。我们应该尽快成长起来,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

下载皮亚杰建构理论对广西地理新课改下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导意义(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皮亚杰建构理论对广西地理新课改下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导意义(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

    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 初中地理自课程改革以来,我通过那么久的教学实践、摸索,无论是对新教材的认识,还是在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及学习评价方面都有很深的感受,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

    新课改理念下地理教学

    新课改理念下地理教学 秦勇 发布时间: 2010-8-2 13:35:23 新课改工作已经进入第二个年头,作为第一批感受新课改精神的青年教师,接触新课改也已经整整一年了。在过去一年的教学......

    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定稿)

    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

    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定稿)

    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安远县版石中学 林春吉[内容提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地理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带动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的转变,如何开展新形势下的初中地......

    对当前新课改下某些教学行为的反思

    对当前新课改下某些教学行为的反思 摘要: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以令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进,广大教师以此为契机,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实践。......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范文模版]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陕西省洛南县古城中学 周西民 邮编:726107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在吸纳现行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的基础上,强调学习......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在吸纳现行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的基础上,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

    浅析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定稿]

    浅析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阜阳市第十五中学 杨忠 摘要: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如果离开了课堂,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