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文:与父母比同年(范文模版)
我与父母比童年
——优越的生活带给我们什么?
王韧冰
管理系 旅游管理 09本科(1)班 17号
摘要:三十年前,我们的父母和我们现在一样正处于生命中的花季,一样是最美丽的年华,一样是生命中最辉煌的时光。可是,我们又有着全然不同的生活轨迹。现在的我们,呆在象牙塔里,接受着高等教育,与同学们谈天说地,谈论的是明星、说的是游戏;而他们,那时却在田地里干着农活,想着的是什么时候能够回到城市。我们“欲赋新词强说愁”,他们却是身在“愁”中不识“愁”。
关键字:大学生 父母 童年 生活 条件
我们小组选择的论文题目为我与父母比同年,我们制作了问卷调查,对现在我们的同龄人与父母年轻时生活的条件、生活方式以及两代人对社会、职业、梦想的想法方面进行调查,然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并分析报告。同时我们进行了访谈,访谈的对象是同龄人以及父母,各自述说童年时曾经玩过的游戏和经历过难忘的事,对比生活条件上的差异以及那时候的自己,对未来的生活、职业和社会有什么样的向往以及理想,通过对他们的调查以及访谈之后的资料整理,我们总结出当时生活的时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时代的步伐,不同的童年既取决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也取决于不同时期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两个时代所追求的物质不同,所经历的事情不同,接受新事物的角度不同,造成了童年时两代人在想法和看法上的差异。
对于与共和国同年龄的那代人而言,当时是建国初期,物资比较缺乏,人们刚刚从战乱中解脱出来,日子虽然太平.但生活艰苦, 就算有钱也买不到东西,更不用提贫困的大家庭。那时候童年的游戏不外乎女生是跳橡皮筋,跳房子,扔沙袋;而男生,一般都是抽陀螺,滚铁环,当然也有些调皮的男孩子,会拿着弹皮弓去逗鸟玩,或者爬上树偷摘邻居家的柿子。那时父母的工资都不高,十几,二十块,当然,那个年代的消费的水平也非常低,一根冰棍才五分钱。他们总是攥着那一毛两毛钱,等在路口,直到看着卖冰棍的人推着自行车过来,然后一拥而上,就连那个木头棒子也能含在嘴里游戏上半天。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总是会玩一些现在看起来非常幼稚的游戏,例如老鹰抓小鸡;捉迷藏;老狼老狼,不许动,还总是玩的兴致盎然,哪怕天黑了,都还赖在弄堂里不愿意离开,笑声可以传遍大街小巷。有时候,呆在家里总是会看一些小人书,像是《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之类的,金庸大侠的武侠书也成了同学们上课时争相抢夺的对象。
我们在童年的时候,影响最深刻的恐怕就是小霸王游戏机了,虽然不能说是人手一机,但总是三五成群的拥挤在一起,互相联机,看着电视机屏幕上的一个个小人,目不转睛,没有游戏机的人,也总也在旁边指指点点,恨不得亲自上场与机器厮杀一场,那是多是超级玛丽,魂斗罗等到现在都堪称经典的单机游戏。除此之外,还有积木、魔方,男生的话有模型飞机、模型坦克车、模型手枪,家里经济条件稍微好一些的,遥控赛车也是缺不了的。女生多是芭比娃娃,不厌其烦地给那个身材、模样堪称完美的塑料娃娃梳头发、换衣服。不过,那时中国已经实行了计划生育,一个家庭多是只有一个孩子,家庭与家庭之间,也不再像从前那样,互相串门子,送这送那,而是各个“独善其身”。孤单的女孩子们总是把娃娃并列放好,自己做医生,做老师,做妈妈,自得其乐。那时的我们,除了游戏,还有几乎占据了我们大部分时间的动画片和言情剧。《灌篮高手》自然是男生的最爱;《我为歌狂》、《大闹天宫》、《黑猫警长》、《葫芦娃》„„太多太多的动画片,《铁臂阿童木》、《圣斗士星矢》、《聪明一休》、《花仙子》、《神奇宝贝》、《龙珠》„„陪伴了我们许许多多年,就算是到现在,一旦提起,也依旧能够引起一片共鸣之声。那时其实脑海中还没有爱情的概念,《还珠格格》、《流行花园》却不期然地撞入了我们的视线,一时间,万人空巷,杉菜的性格不得不说影响了一代女生性格的养成。那是陪伴我们每天入睡的是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灰姑娘》、《睡美人》、《豌豆公主》,不期然地,在我们的心里播下了公主的种子。
00后的孩子,显然已经不能够理解我们那个时候的痴迷,什么小霸王游戏机,CD机早就是老古董的东西,那时候开始逐渐流行Game boy,97格斗,《口袋精灵》,《幽游白书》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主旋律。日本动漫充斥了他们的生活,“强奸”了他们的视觉和听觉。我们向来奉为一代经典之作的《西游记》和《新白娘子传奇》,在他们看来完全不能够和台湾偶像剧相提并论。在我们还分不出飞轮海中谁是汪大东,谁是炎亚纶的时候,他们已经学会用稚嫩的嗓音,对他们大叫:“飞轮海,飞轮海,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难道可以说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早熟了吗?究竟是什么在潜移默化着影响他们,究竟是人还是这个时代催熟了他们?
《蜡笔小新》和《麦兜响当当》这一系列低级趣味的儿童电影却让他们趋之若鹜,美其名曰:为生活添加笑料。在大笑的同时,可曾想过,这种动画片是真的好笑吗?通过言语上的病句和思路不清楚的对话,博君一笑,究竟是谁更能让谁嘲笑?时代在进步,他们身边能够影响他们的东西却越来越趋向于低龄化,难道我们能够说我们在进步吗?和父母的童年相比,我们的近视加深了,我们的敏捷度,运动神经都在减弱。从遗传学的角度而言,人与人的结合所诞生的后代应该是优点的相融合,我们只会变得越来越好,可是,事实证明,我们并没有在进步,甚至在倒退,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结果?我们又考虑过吗?
对于职业,他们没有奢望,甚至没什么想法,因为那时的工作都是由政府统一分配,只要长大了有活干,有工资拿,就算不需要好好学习,也可以养活家人这就足够了,所以那时候的他们与伙伴们玩儿游戏的时候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更不用担心,什么时候父母就会跑过来揪耳朵,要回去好好学习,最多也就是天黑了,被喊回家吃饭。
在我们童年的时候,已经开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补习班,甚至可以说是风靡一时,哪个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更不希望他们长大后走自己的老路,于是开始出现学前教育,各种各样的英语、奥数班应运而生。有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从小就学一些技能,钢琴、芭蕾、书法、绘画,也不管我们究竟喜不喜欢,感不感兴趣,一个一个班级去报名,周六周日,我们就坐在他们的自行车后面去赶一个又一个的场子。那时我们的童年基本不能被称作是童年,我们的生活中鲜有娱乐,没有五彩的花朵和绿色的青草,有的只是一个又一个冰冷的教室和考场。在我们还不懂得对我们的未来有任何的思考的时候,父母已经替我们规划好了未来的一切,哪个小学,哪个中学,将来要进入那个高等学府进行深造,有哪些工作将来比较吃香,工资比较多,我们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现在孩子的父母多是70后,他们经历过小时候悲惨不得自主的童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所以,大部分的年轻父母不会再逼迫孩子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而是逐渐开始发掘孩子的兴趣和潜力,孩子们也逐渐开始有了童年。当然,其中也不乏有一群顽固不化的父母依旧会让孩子从小学习英语,新世纪,牛津„„仍是层出不穷。
现在再来对比一下三代人的生活条件,父母在幼年的时候自行车 ,缝纫机,手表,录音机,“三转一响”才刚刚进入了他们的生活之中。父母在外工作,家中的老大要料理家中大大小小的事务,照顾弟弟妹妹,烧饭洗衣服什么都要做,她觉得大人在外工作很辛苦,所以总想着多帮大人分担掉一点事情,好让他们多休息休息;一根3分钱的油条家里的孩子都要分着吃,小孩都喜欢抢着咬油条的第一口,家里要是烧了肉就会很很开心,但是舍不得吃完,就用肉汁拌米饭吃也觉得很满足,最盼望家里有客人来玩,这样家里的菜就会特别好;
7、80年代是计划经济,买东西都要凭票,油票粮票做衣服还要布票,要是家里有人生病了想买些猪心之类的补补,除了要肉票还需要医院的证明;当时一家五口人挤在3、40平方米的亭子间内,床被搭出上下两层,一家人都睡在上面;出行都是基本靠走路,公交车舍不得乘,出行基本靠自行车,当时最想要一块手表。那是家里十分有钱的家庭才会有电视机,最初有票也不一定能买到,到后来才慢慢普及的。而对于我们这个年代的人而言“三转一响”的时代早已经成为了老古董,充斥着我们生活的东西已经变成了,电冰箱,洗衣机,彩色电 视机,电脑......原本全部需要“手动操作”的家务劳动,全部都由机器代劳,消遣用的收音机,大广播早就变成了手机与电脑。,家里的家电不断跟新换代,私家车也越来越普及。伙食跟父母小时候也有着天壤之别,基本什么都可以买到来吃,如今大鱼大肉都吃腻了反而那些粗粮这类的我们父母小时候天天吃的食物成了如今的健康食品变得十分走俏。
再来看看00后的孩子们,电视机什么的已经不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大型的家庭影院几乎是每家必备,小小的孩子,已经老成的拿着诺基亚的手机打电话通知父母来接他们回家。现在的孩子,有部分已经可以被称为是“富二代”,他们在父母的宠爱下,过着宛如小王子、小公主一般的生活。在吃的方面,更是不用多考虑,一出门就是KFC,麦当劳,导致现在小孩的肥胖率直线上升,小胖墩,四眼妹已经变成了现在小孩的趋势。也越来越有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
父母童年时的愿望总是十分的现实,希望能有手表,能够学骑自行车,能够每天都有肉吃。看似简单,非常容易就能够实现的愿望,虽与他们而言已经十分的奢侈。
而对于我们而言,从小就在童话世界中长大,幼时的我们还相信着世界上有圣诞老人,有可爱的精灵,有“公主与王子在城堡中过着幸福的生活”,我们的理想充满着稚气,想要当一名科学家,想成为举世瞩目的歌唱家......虽说是可爱到好笑的理想,却是出于我们最真实的心理,想要到当一名宇航员,是因为想去月亮上看嫦娥,想要成为一名售票员,是因为喜欢口袋里揣着钱,乘着车,到处观光......我们的梦想为何差异会这么大,同我们当时的生活条件是分不开的。
从访谈记录以及分析报告中,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生活的时代,宏观以及微观的生活环境会对我们的思想产生很大的影响。建国初期,“大锅饭”“批斗资本主义与地主”充斥着当时的社会,人们的生活还没有走入正轨,又陷入了另一场属于整个社会的大混乱,当时的人们只求物质上的满足,对于生活的要求以及生活的享受还远没有排上日程。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逐渐富强,我们童年时的生活也变得多姿多彩,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向精神享受方面前进。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精神与物质双重满足,社会在进步,生活质量在提高,科技、经济在发展,导致现在的孩子对于生活条件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生活的改变,使得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懂得享受,也越来越不懂得节约和勤奋等优秀的品格,只知道自己一味的接受别人的好,不懂得与他人分享,不懂得何为感恩,这究竟是社会在进步,还是人类在退化?是太美好的生活,使得现在的孩子都变得懒惰和自私了吗?
我们不该一味地去强调外界环境的各种条件和因素,我们是否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是谁教会了纯真的孩子只懂得享受?是谁将他们溺爱成无法无天的“小皇帝”?
未来的社会究竟还能否继续进步?难道品格和道德的负增长,才是我们乐见的吗?和父母的童年相比,也许我们该反思的不仅仅是这些。
参考文献:
全新的青年时代大有先秦和盛唐的气象,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一个各行各业“英雄”辈出的时代,何谓“英雄”——创造者。如果说前六十年是新中国“旧英雄”时代的话,后六十年就一定是要涌现成千上万“英雄”的新英雄时代。真“英雄”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们就在你我的身边。作为有志青年的我们完全有可能拿出像样的思维体系成为真正的“英雄”。我们必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我们将携手承继中华之精髓,重构文明中国,引导世界青年之魂而开创无限可能的未来!
记得有人说过,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密码,那就是不走极端以及和谐、独立而富有创造力的思维。这是中华文明能够承载领导而建设大同世界之使命的原因所在,也是《青年时代》的核心思维所在。极者衰之始也,亢龙而有悔也,合于道者将与日月同辉。现代科技陷理性之极端,而当今宗教文化已落后于时代不能担负如此重任。环顾海内,舍我其谁!大哉,中华文明!壮哉,青年时代!这是一个中国之梦的时代,能够成为每一个“英雄”自由发展的天堂,每一个天才怪才都会得到宽容与关爱。有特别的优点(个性)并不可怕,关键要在合适的时候、合适的地点来使用我们的个性才能。当今“功利社会”的形成,一方面促进了竞争和择优,另一方面也构成了对少数人和弱势群体的剥夺。如果说保护好领土和主权完整是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容忍不入俗流的特质与人才将是一个民族成熟的标志。
社会的进步,就是要发掘出真正的人才,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英雄”。而“英雄”的本质则是紧密包含于人的本质——“大脑”的思维与智慧之中,所谓纲举而目张,本固则兴邦。我们只有努力提升我们作为“人的本质”之思维层次,才可真正从本质上提升自己和国家的实力,并由此开启东方超越西方的战略之门,这才是青年时代的根本。“青年时代”,将与你同在。
公元2009年10月1日 文/伏鹰 天痕 龙禹墨 逍遥子《青年时代》
《诗歌:父辈的童年 》
父辈的童年是贴在铁锅里的玉米饼子 白菜叶子土豆条子
熬得清汤寡水没有一点油星的 一日三餐 童年眼巴巴看着 稻子和麦子打出的粮食 在粮证上存着 可怜兮兮地盼着那寒冷 但却热火朝天的大年 2 父辈的童年是有线的高音喇叭 挂在头上天天喊着 其实童年不如一张全国粮票 让你有机会走到馒头和烧饼面前 用目光翻捡着个头最大的那一个 狼吞虎咽 三分钱一只的冰棍 躺在那个老奶奶的木箱里 成了童年长长夏季里丁丁的乞盼 曲劲向天歌的鹅 童年把你的蛋
在一次次下咽的唾液里等待淹咸 3 水桶站起来比我粗壮 但它却在我的肩上 挑大了我的童年
那个老去的井台被历史掩埋 但是它活在我的记忆中 像闭不上的眼睛 5 童年是穿着一双穿了三冬的 棉鞋套着毡袜 上课还冻得直跺脚
放学回家冻的一路直哭的童年 6 祖孙三代睡在一铺炕上的童年 没有新闻没有电视连续剧 黑暗中瞪着失眠的眼睛 却得把耳朵闭上 7 嫩豆芽的童年 蹲在遥远年代的墙角里 呜咽成一朵停电后跳跃的烛火 一朵渐渐安静下去的睡莲 梦着
酸酸甜甜的童年
儿子在土壤里洗澡;父亲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臧克家《三代人》
第二篇:我与课内比教学论文
我与课内比教学论文
通过这一段时间课内比教学活动,我深深感触到“课内比教学”不仅仅是一次活动的开展,更是一场智慧与能力的较量。教师们精彩纷呈的课堂表现,给听课的每一教师送上了一份丰盛的精神大餐,更让我们每个人回味无穷……
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对于我们这些教师来说是个很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听课,课后和各位老师的交流,我觉得自己在教学方面收获的很多,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一群勤钻苦研,敬业乐业、与时俱进的教者。他们不但是一位优秀的老师,更是一位出色的教学能手。每一节课的教学都充分体现出了校长们的细心、耐心和精心。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安排、教学语言的组织……呈现出一片百花齐放,各具匠心的景象。更体现了新时代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极其过硬的基本功。
从各位老师的讲课中,我感受到我们的课堂是如此的妙不可言,从各位授课老师的教学过程来看,他们大都经过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到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有的老师重视学生的口语教学,有的校长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作为一名中年老师,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东西:
一、能巧妙地使用媒体。在课堂上多数校长广泛地使用多媒体教学 不仅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而且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创设语言情景教学。
每位校长都在创设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理解语言知识和内容,在情景中轻松地掌握本课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在不同的语言情景中操练,也顺应了《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
三、精彩的课堂导入,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课堂上孩子们个个生龙活虎,各位老师生动的预热和丰富多彩的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在体验分享学习活动。而且每位老师都在课前、课文处理、巩固和拓展时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活动手段,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四、具有较扎实的基本功和自身的素养。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是一堂优质课的关键。各位校长准确深刻抑扬顿挫的语调,生动形象精练的讲解,清晰流畅美观的书写赏心悦目,更值得我们中青年教师学习。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确确实实使我成长了不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要加倍努力,多多借鉴有经验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逐渐提高自己教学水平。
总之,这次活动让我想到了“木无本则枯,水无源则竭”,作为老师不能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教教科书。只有大量地阅读,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解决源头活水的问题。同时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我们只要勤于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就会探索出适合新课改的要求、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的最好教法。
第三篇:同年,充满欢乐与笑脸------读 感
埃米尔是个野蛮,脾气倔的小家伙.他不吵的时候看起来比任何人都乖,可是谁知道他又在想什么坏点子了.他不会讲普通话.他想要他的帽子的时候说成:“我要'俄的猫子'!”不知道的人以为他要小猫;他想要他的枪的时候居然说成:“我要'俄的墙'!”;圣诞节时,妈妈让他吃蔬菜,他竟然去吃杉树叶;吃饭的时候,他把头伸进汤罐子里,可是却卡在了里面,爸爸带他去看医生,他跟医生问好的时候把汤罐子给打碎了,而爸爸却奖给他1克朗.因为医生看病要收5克朗,罐子值4克朗,因此赚了1克朗,瞧瞧,这爸爸多回算帐.可是这小家伙却把钱吞到了肚子里........埃米尔是一个淘气包,这没错,但他快乐,过的无忧无虑,好想天塌下来都有人给他顶着.在别人眼里值得难过的事:比如被关进木房,在他眼里却是有趣的,他可以在里面安安静静的削木人.不过做完了,他就会做不住了.如果是别人这时肯定很伤心,在自责,可他却在想好办法出去,他把木条架在储藏室与木防之间,从木条上爬过去,聪明!
每个人都拥有童年,也许那是快乐的回忆,也许那是一段幸富的回忆,又也许是充满笑语的录音,也许那是段不快乐的时光.随这年纪的变化,我们懂事了,听话了,成为乐好孩子,而童年却只能是我们记忆中的一部份.现在的你还会和4`5岁的孩子在一起躲猫猫`办家家吗?当然不会.因为在我们眼中这些都成了“弱智”的东西.<<淘气包埃米尔>>深深的勾起了我们童年的回忆:和伙伴们打雪仗,一起去赶鸭子,一起钓鱼,去偷山芋烤着吃......想着想着,我笑了,也淘醉了.
第四篇:我与课堂比教学论文
我与“课内比教学”论文
湖北省武穴市四望镇铁石中学·冯保志
十月是丰收的季节,“课内比教学”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自己随堂看课、听课,受益匪浅。感受了“课内比教学”的滋味。
在上课过程中老师们都很有激情,学生学习热情也很高。每堂课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尤其是老师设计的一连串问题,非常巧妙,又紧扣主题,突破了难点。同时,在课堂上,比较注重学生的发音训练。这些都值得我今后在课堂中借鉴运用。每堂课的教学流程明了,内容充实,做到了与以前所学知识相联系,并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亲切和蔼的教学态度,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老师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简洁准确,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老师主要运用多媒体手段的教学方法,并穿插了游戏而且利用肢体语言,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学生的状态较好,课堂氛围民主、和谐,师生基本能从教与学中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明显改变。欣喜之余,也给我留下了许多思考。
思考之一: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师的预设不可能是十全十美、滴水不漏的,教师也不能完全依据预设的教学目标和程序进行教学。预设不充分肯定是不行的,但仅有预设也是行不通的。因此,教师如何从学生的质疑问难和独特体验中发现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并对自己预设的教学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话题。
思考之二:如何处理好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
对于教学来说,各种方法和手段都是必需的,没有优劣之分,但是如何根据不同的部分,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我们的课堂真正返朴归真。呈现出自然、平实、朴实的面貌,是摆在我们每一个英语教师面前的永恒的课题。
思考之三:如何真正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面”的问题。
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教育不仅仅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
第五篇:感恩父母论文
国经09-1班0916010132樊亚军
学会感恩父母
当我还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花了很长时间教你用筷子和勺子吃饭、教你我系鞋带、扣扣子、教你洗脸、教我做人的道理„„
世上最大的恩情,莫过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值得我们用生命去珍爱,用至诚的心去感激,用实际行动去报答。
“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而人也应有尽孝之念,莫等到欲尽孝而亲不在,终留下人生的一大遗憾。要想将来不后悔莫及,从现在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去感恩父母,回报父母。回报也不是一定非物质上的回报,更多是精神上的、情感上的。就算是远渡重洋,留学海外,我们也应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正如世纪老人巴金所说:“我是春蚕吃的桑叶就要吐丝。”春蚕付出了,也获得了,得到的却是人们的赞美与轻配。
曾记得,父母将你我捧在手心,是因为我们是父母手中的宝;曾记得,父母把无私的爱奉献给了我们,因为我们是父母的结晶,是爱的延续。
曾记得,你讨厌父母的唠叨,无意间,你和父母之间产生了隔阂。可是总要等到失败后,才知道父母讲的都市金玉良言。曾记得,翅膀还未硬的你,却想摆脱父母,展翅飞翔。可是总要等到自己失败后,才知道父母的怀抱是最温暖的避风港。
我不是诗人,也不是歌唱家,既不会用精湛的语言来赞美父母,也不会用唯美动听的音乐;来歌赞父母。我只能用点滴行动来感恩父母。生活中,你为父母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在感恩父母。曾经听说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一户家庭3个女儿每天必须做的事是写一封感谢信。比如:“爸爸昨天买的披萨真香”,或者“妈妈给我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之类的简单语句。我心头一震,原来她们给父母写信,不是因为父母帮了她们多大的忙,而是记录她们幼小心灵感觉到幸福的一点一滴。她们也许不知道什么叫大恩大德,只知道对美好事物心存感激,对父母道上已句;“谢谢!”当父母疲倦是,为她们倒上一杯浓茶,再帮他们锤锤背;当父母生病时,多在病床前陪陪他们,陪他们多说说话;当你远在他乡时,给父母打上一个电话、捎上一句祝福„„
风中的风铃再次响起,似乎在奏响一首感恩之歌。感谢父母的唠叨,是他们为了让你少走弯路;感谢父母的鞭策,因为他们是为消除你前行的障碍;感谢父
国经09-1班0916010132樊亚军 母的斥责,因为他们是为了助长你的智慧在生活中。让我们心怀感恩,让我们的世界少份抱怨,多份珍惜。美丽便在我们面前像一条河一样铺展。
感谢父母给予我们的一切,让我们用生命去珍惜、用感恩的心去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