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贵阳市乌当区幼儿园适应性课题项目选择性课题工作总结
2011——2012学年度乌当区幼儿园适应性课题
实验工作总结
根据“贵州省幼儿园课程建设项目”幼儿园课程建设整体实验计划及乌当区幼儿园“课程建设”项目研究实施方案,按照乌当区幼儿园课程改革年度实验工作计划和园本教研计划安排,各项工作如期完成,现将实验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培训,抓好园本教研工作,让教师们领会课程的理念,促进教师在实践中逐步成长。
扎实的理论是教学取得成效的有力保证,没有理论的支撑进行教学活动是空而虚的。我园园长、保教主任、教研组长,及宋照红、金岚、朱恋等老师在2010年10月——2011年8月期间参加了贵阳市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师培训,回园后分别从适应性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体系与内容、共同性活动及其实施、选择性活动及其实施、课程管理与园本培训、推进课程建设项目的有效途径与策略几个方面进行互动式培训,让老师们对适应性发展课程的基本理念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和认识,为后续的课程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围绕适应性课题展开一系列的研讨活动,让老师们能将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转化成教育行为。我园大、中、小班的老师开展了以年级组为单位、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教案、教师展示活动、现场进行评价、活动再设计的“一课三研”实践研究活动。
二、加强实践活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1、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认真组织好教师的业务学习。
本学期,我园在园领导亲自组织下各分四次学习了《新纲要》、《师德》培训,并要求骨干教师制作一份体现《新纲要》教育心得PPT。每位教师写一份《师德》的学习心得。
在开学初,要求教师制定好自我培训计划。对教师要求做到了每日微笑上班、每周不少于一篇的观察记录,每月一篇以上的教育随笔。园领导听课不少于30节,教师不少于20节。在教学过程中,侧重幼儿兴趣的培养、能力的提高、环境的创设、材料的准备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努力提高保教质量。
2、开展了讨论适应性教材中没有案例活动的“一课三研”园本教研活动。组织教师以优质课为引领,加强对新教材的实践研究,采用参与式、开放式的学习机制,挖掘教师的潜力,提高教师的思考能力。本学期将重点落在对适应性教材中没有案例的活动进行“一课三研”,各组的教师人人参与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全体教师互听互评,然后各组教师再反思、调整、促进经验提升,在“一课三研”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所在,集合大家的力量寻求活动的最佳方法。
例如:本学期我园教师通过在适应性教材中没有案例的活动进行“一课三研”后,12月15日由我园中班组金岚老师执教的泥工活动《开心农场》、大班组周慧梅老师执教的泥工活动《找朋友》。12月5日由我园大班组陈文俊老师执教的故事创编《伞屋》、中班组陈静执教的中班故事表演《小猫尿床》等四节课接待乌当区各家幼儿园的幼教同行姐妹来园观摩活动。本次的教学活动形式新颖、丰富、课堂气氛活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强,有良好的互动效果,受到幼教同行的广泛好评。
通过开展有效教学的研讨,让大家感受到集体研讨的智慧,更能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老师本着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思想,积极地参与到活动的组织中。也感受到今后多采取这样的方式进行研讨,抓住教师们在教学中的问题,有效地让教研活动真正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质量的提高。
3、加强日常中对教师教学实践行为的指导,促进教师上课水平、反思水平、评价水平的提高。园长、保教主任、教研组长每次听随堂课时,总会叫空班老师一起去听,有效开展听课后的评价活动:执教老师的课后自评、园领导的当场反馈,给大家许多启发与提高,教学能力在原有水平上有了新的提高。
4、规范班级计划、月周计划、日计划的制订,根据幼儿园一日活动作息表、课程表和专用活动室安排表,灵活安排一日活动。周五保教主任、教研组长要对老师制定的计划表进行认真的检查,保证一日活动目标的达成度,使一日活动做到有序、科学、合理、有效。
5、以适应性课程教材的主题为主,结合本地本园实际设计组织拓展活动。10月份我园开展了亲子阅读活动,我们围绕“阅读是精彩人生的开始”这一主题,开展幼儿、家长、教师共同参与的系列阅读活动。小班邀请家长进班讲故事,中大班积极参加“图书漂流”活动,争做书香家庭。
11月中大班组教师根据幼儿爱听故事、善于模仿的特点,积极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讲、敢讲、喜欢讲、有机会讲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从而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大胆表现自我的欲望。特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故事大王”比赛活动,评议人员是我园园长、保教主任、语言教研组全体教师利用日常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时间组织开展。在此期间,各班幼儿积极地报名参与讲述,全园共有90名幼儿报名讲述故事,占全园出勤幼儿的33%,其中,大班幼儿60名幼儿参与,占全年级组出勤幼儿的30%。从开始各班幼儿的发动报名到最终评比活动的结束,各班语言组教师和配班教师经过了组织幼儿报名、和家长一起为幼儿精选故事、指导幼儿讲述技巧和讲述后进行分析和反思几个环节。故事讲述结束后,各班老师主动积极地通过家园联系栏向家长汇报了本次故事比赛参与的人员和获奖情况,告诉家长通过本次活动孩子获得的进步和发展。通过讲述故事比赛,幼儿提高的不仅是语言表达能力,还有他们非常欠缺的舞台意识、良好的记忆力、对故事的理解能力和通过多种手段积极表现的能力。孩子们胆量提高了、口齿更清楚了、表现手法更丰富了。没有参与讲述的幼儿从参赛选手的表现中获得学习经验,从不同层面促进了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
6、各组教师每月对主题教学实验反馈表进行讨论分析,就表上的项目要求进行主题小结,最后进行下一步工作安排等。
通过两个学期与适应性教材的接触,我们老师最大的感触就是:这是一套非常全面、丰富而又科学的教材,它的内容框架周密整体,包括主题解读、预期效果、环境创设、生活渗透、活动列举、活动范例、活动延伸、观察与反思等几个方面。特别是这套教材的灵活性很强,很多时候是需要我们老师去研讨、去查找资料的,但同时也让我们老师不在是被教材牵着鼻子走,而是灵活多样的运用这套教材生成很多优秀的案例。上面的例子就是我园教师根据这套教材共同合作设计出的优秀例子,这里就不再说明。
同时这套教材也存在一些我们大家一致认同需要补充的地方。例如:儿歌和歌曲太少了些,且没有配乐磁带或碟子,让老师们在教学时比较棘手。又如数学,虽说提倡“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可是细读大班的教材,却发现几个问题,一、不系统,有时前后出现同一个内容,没有循序渐进;
二、过于简单;
三、数学游戏太少。幼儿从大班毕业之后就上小学了,为了能更好地做到“幼小衔接”,建议能修改一下关于儿歌、数学的部分,希望这套教材日臻完美。
三、选择性活动中材料是促进幼儿能力水平的重要元素。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潜力行为就是适应能力,环境是儿童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说环境对幼儿的发展作用是重要的,不可替代的。通过教研研讨,老师们达成一致意见:以“自由、自主、宽松、愉快”的区域活动补充集体活动的不足。各班根据适应性课题主题内容,结合本地本园特色,和思考每个年龄段的幼儿对材料的兴趣,材料是否能和幼儿真正互动等等,进行区域环境的创设和投放,每个区域材料具备可操作性及教育性,让幼儿在环境中感觉到自已是环境的主人。同时,幼儿能主动参与到环境的布置中去,并从参与过程中获得知识,促进幼儿认识和操作技能的发展。
以下是我园各班除了阅读区、计算区、建构区、科学区、美术区、音乐区外创设的其他具有班级特色的选择区域,小班创设了“娃娃家”角色活动;中二班创设了“开心农场”泥工活动区;大一班创设了“海底世界”废旧材料加工区;大二班创设了“兵器库”;大三班创设了“音乐工厂”;中三班创设了“电话亭”;中一班利用走廊创设了“黔中秘境、自然乌当”的旅游向导。
开展选择性活动后,区域的划分使教室空间有所改变,秩序性增强,原本拥挤的活动室显得宽敞许多。老师们也倍感现在的教学轻松了很多,孩子打闹、追逐的时间没有了,每每到区域活动时间,孩子们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活动。
四、注重家园互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我园通过举办新生家长会、家长学校、开辟宣传橱窗、家长园地,设立家长信箱,开放半日活动,进行园务公开等,及时向家长传递信息,了解家长建议和意见,虚心听取,积极改进,以达到家园共育、一致教育的目的。通过适应性课题的开展,我园现已经把家园合作纳为研究研究重点,现就本学期所做的一些工作进行列举:
1、新生入园期间的家园互动。
为帮助新入园幼儿克服分离焦虑,顺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们十分注重开好入园前的新生家长会,在家长会上一是家长入园时每人发一份幼儿园简介,让家长和幼儿一起认识幼儿园;二是由园长向家长全面介绍办园理念,入园前正确引导幼儿的具体方法,让家长简略了解科学育儿的思想、方法;三是由园长向家长介绍班上的老师,让家长对老师有一定的了解;四是由班上老师和家长开见面会,老师介绍班级环境以及请家长填写新生联系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孩子的姓名、性别、兴趣、爱好、特长以及家长联系方式和有无需要教师特殊的照顾的方面,或对班级的建议;五是由班上教师介绍新生入园日程安排,让家长了解幼儿入园后的一日生活环节,以便家长作好幼儿入园后的准备工作。
在新生入班后,班上的教师对全班幼儿逐一进行家访,让幼儿在自己家中由家长介绍认识班上的三位教师,教师们与幼儿进行交谈,让幼儿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与教师认识、交谈,消除幼儿对教师的陌生感。幼儿入园后的一个星期,在家长的陪同下熟悉幼儿园和班级的环境,每一位幼儿任意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区参与活动,也可到大操场上玩大型玩具,让幼儿进一步消除对幼儿园及教师的陌生感。到了第二周则完全按照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活动,不过幼儿可以将自己喜爱的玩具带来一起上幼儿园,同时还邀请大、中班的哥哥姐姐表演节目,和他们一块儿玩玩具、做游戏,一起喝水、入厕,这样一来幼儿的注意力被转移,好哭的孩子也不怎么哭闹了,不开口说话的幼儿也赶开口交流了,害怕集体生活的幼儿玩得也自在些了。这种“大带小”活动,让幼儿感受到幼儿园这个新家的温暖、快乐,就能在较短时间内喜欢上幼儿园。
2、活动进行中的家园互动。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家长半日活动开放是家园共育形式中最受家长欢迎的形式之一,因为幼儿入园后的教育活动开放日,可以让家长从整体上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以及幼儿园教育内容与方法,从而解决家长的忧虑。经过多次教研决定,节假日活动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家园共庆活动是最好的家园互动。让家长在主动参与中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以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例如:针对家长在平时忙于工作,与孩子接触的机会较少的问题,我们在家长开放日特别提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亲子游戏活动时间,进行的游戏有“猜谜语”、“故事表演”、“漂流瓶”等,让家长与孩子共同体验亲子游戏的快乐。
3、幼儿园管理中的家园互动。
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最常见的形式是组织家长委员会。我园的家长委员会成员就是每个班的教师推荐两位以上家长,对家长委员也有要求的,必须是一些重视子女教育、热心社区工作、有责任心,并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文化水平的家长,他们虽然从事各个行业,但聚到一块儿就象是一家人努力配合幼儿园一起搞好园里的各项工作。我园家长委员会每月定期召开碰头会,目的就是加强家园之间的信息联系,保证交流渠道的畅通,协调家园的一致性,他们代表全园家长向幼儿园反馈家长的意见参与家长决策和监督。例如:我园家长委员会成员参与了幼儿营养膳食的制定,充分保证幼儿的营养,让每个幼儿健康成长;家长委员会的成员们也参与了幼儿园大环境目标的创设与制定为幼儿园环境的改善献计献策。
4、充分利用家长园地。
家长园地一直以来都是我园每个班级与家长之间的重要桥梁,而且内容包括家园合作的方方面面,有向家长介绍幼儿每周在幼儿园学习生活的内容;有卫生保健常识方面的知识;有最新的家庭教育理论资讯;有幼儿的各种作品展示方面的内容;有幼儿表现突出的简要展示说明等等。家长园地对家长素质和家长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提供了帮助和指导,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以上是我园本学期开展适应性课程的情况总结,恳请李老师们给我们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议。
课题负责人:谢静、陈文俊
2011年12月26日
第二篇:2011贵阳市乌当区幼儿园适应性课题项目选择性课题工作总结范文
2011——2012学乌当区幼儿园适应性课题
实验工作总结
根据“贵州省幼儿园课程建设项目”幼儿园课程建设整体实验计划及乌当区幼儿园“课程建设”项目研究实施方案,按照乌当区幼儿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计划和园本教研计划安排,各项工作如期完成,现将实验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培训,抓好园本教研工作,让教师们领会课程的理念,促进教师在实践中逐步成长。
扎实的理论是教学取得成效的有力保证,没有理论的支撑进行教学活动是空而虚的。我园园长、保教主任、教研组长,及宋照红、金岚、朱恋等老师在2010年10月——2011年8月期间参加了贵阳市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师培训,回园后分别从适应性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体系与内容、共同性活动及其实施、选择性活动及其实施、课程管理与园本培训、推进课程建设项目的有效途径与策略几个方面进行互动式培训,让老师们对适应性发展课程的基本理念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和认识,为后续的课程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围绕适应性课题展开一系列的研讨活动,让老师们能将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转化成教育行为。我园大、中、小班的老师开展了以年级组为单位、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教案、教师展示活动、现场进行评价、活动再设计的“一课三研”实践研究活动。
二、加强实践活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1、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认真组织好教师的业务学习。
本学期,我园在园领导亲自组织下各分四次学习了《新纲要》、《师德》培训,并要求骨干教师制作一份体现《新纲要》教育心得PPT。每位教师写一份《师德》的学习心得。
在开学初,要求教师制定好自我培训计划。对教师要求做到了每日微笑上班、每周不少于一篇的观察记录,每月一篇以上的教育随笔。园领导听课不少于30节,教师不少于20节。在教学过程中,侧重幼儿兴趣的培养、能力的提高、环境的创设、材料的准备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努力提高保教质量。
2、开展了讨论适应性教材中没有案例活动的“一课三研”园本教研活动。组织教师以优质课为引领,加强对新教材的实践研究,采用参与式、开放式的学习机制,挖掘教师的潜力,提高教师的思考能力。本学期将重点落在对适应性教材中没有案例的活动进行“一课三研”,各组的教师人人参与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全体教师互听互评,然后各组教师再反思、调整、促进经验提升,在“一课三研”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所在,集合大家的力量寻求活动的最佳方法。
例如:本学期我园教师通过在适应性教材中没有案例的活动进行“一课三研”后,12月15日由我园中班组金岚老师执教的泥工活动《开心农场》、大班组周慧梅老师执教的泥工活动《找朋友》。12月5日由我园大班组陈文俊老师执教的故事创编《伞屋》、中班组陈静执教的中班故事表演《小猫尿床》等四节课接待乌当区各家幼儿园的幼教同行姐妹来园观摩活动。本次的教学活动形式新颖、丰富、课堂气氛活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强,有良好的互动效果,受到幼教同行的广泛好评。
通过开展有效教学的研讨,让大家感受到集体研讨的智慧,更能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老师本着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思想,积极地参与到活动的组织中。也感受到今后多采取这样的方式进行研讨,抓住教师们在教学中的问题,有效地让教研活动真正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质量的提高。
3、加强日常中对教师教学实践行为的指导,促进教师上课水平、反思水平、评价水平的提高。园长、保教主任、教研组长每次听随堂课时,总会叫空班老师一起去听,有效开展听课后的评价活动:执教老师的课后自评、园领导的当场反馈,给大家许多启发与提高,教学能力在原有水平上有了新的提高。
4、规范班级计划、月周计划、日计划的制订,根据幼儿园一日活动作息表、课程表和专用活动室安排表,灵活安排一日活动。周五保教主任、教研组长要对老师制定的计划表进行认真的检查,保证一日活动目标的达成度,使一日活动做到有序、科学、合理、有效。
5、以适应性课程教材的主题为主,结合本地本园实际设计组织拓展活动。10月份我园开展了亲子阅读活动,我们围绕“阅读是精彩人生的开始”这一主题,开展幼儿、家长、教师共同参与的系列阅读活动。小班邀请家长进班讲故事,中大班积极参加“图书漂流”活动,争做书香家庭。
11月中大班组教师根据幼儿爱听故事、善于模仿的特点,积极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讲、敢讲、喜欢讲、有机会讲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从而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大胆表现自我的欲望。特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故事大王”比赛活动,评议人员是我园园长、保教主任、语言教研组全体教师利用日常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时间组织开展。在此期间,各班幼儿积极地报名参与讲述,全园共有90名幼儿报名讲述故事,占全园出勤幼儿的33%,其中,大班幼儿60名幼儿参与,占全年级组出勤幼儿的30%。从开始各班幼儿的发动报名到最终评比活动的结束,各班语言组教师和配班教师经过了组织幼儿报名、和家长一起为幼儿精选故事、指导幼儿讲述技巧和讲述后进行分析和反思几个环节。故事讲述结束后,各班老师主动积极地通过家园联系栏向家长汇报了本次故事比赛参与的人员和获奖情况,告诉家长通过本次活动孩子获得的进步和发展。通过讲述故事比赛,幼儿提高的不仅是语言表达能力,还有他们非常欠缺的舞台意识、良好的记忆力、对故事的理解能力和通过多种手段积极表现的能力。孩子们胆量提高了、口齿更清楚了、表现手法更丰富了。没有参与讲述的幼儿从参赛选手的表现中获得学习经验,从不同层面促进了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
6、各组教师每月对主题教学实验反馈表进行讨论分析,就表上的项目要求进行主题小结,最后进行下一步工作安排等。
通过两个学期与适应性教材的接触,我们老师最大的感触就是:这是一套非常全面、丰富而又科学的教材,它的内容框架周密整体,包括主题解读、预期效果、环境创设、生活渗透、活动列举、活动范例、活动延伸、观察与反思等几个方面。特别是这套教材的灵活性很强,很多时候是需要我们老师去研讨、去查找资料的,但同时也让我们老师不在是被教材牵着鼻子走,而是灵活多样的运用这套教材生成很多优秀的案例。上面的例子就是我园教师根据这套教材共同合作设计出的优秀例子,这里就不再说明。
同时这套教材也存在一些我们大家一致认同需要补充的地方。例如:儿歌和歌曲太少了些,且没有配乐磁带或碟子,让老师们在教学时比较棘手。又如数学,虽说提倡“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可是细读大班的教材,却发现几个问题,一、不系统,有时前后出现同一个内容,没有循序渐进;
二、过于简单;
三、数学游戏太少。幼儿从大班毕业之后就上小学了,为了能更好地做到“幼小衔接”,建议能修改一下关于儿歌、数学的部分,希望这套教材日臻完美。
三、选择性活动中材料是促进幼儿能力水平的重要元素。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潜力行为就是适应能力,环境是儿童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说环境对幼儿的发展作用是重要的,不可替代的。
通过教研研讨,老师们达成一致意见:以“自由、自主、宽松、愉快”的区域活动补充集体活动的不足。各班根据适应性课题主题内容,结合本地本园特色,和思考每个年龄段的幼儿对材料的兴趣,材料是否能和幼儿真正互动等等,进行区域环境的创设和投放,每个区域材料具备可操作性及教育性,让幼儿在环境中感觉到自已是环境的主人。同时,幼儿能主动参与到环境的布置中去,并从参与过程中获得知识,促进幼儿认识和操作技能的发展。
以下是我园各班除了阅读区、计算区、建构区、科学区、美术区、音乐区外创设的其他具有班级特色的选择区域,小班创设了“娃娃家”角色活动;中二班创设了“开心农场”泥工活动区;大一班创设了“海底世界”废旧材料加工区;大二班创设了“兵器库”;大三班创设了“音乐工厂”;中三班创设了“电话亭”;中一班利用走廊创设了“黔中秘境、自然乌当”的旅游向导。
开展选择性活动后,区域的划分使教室空间有所改变,秩序性增强,原本拥挤的活动室显得宽敞许多。老师们也倍感现在的教学轻松了很多,孩子打闹、追逐的时间没有了,每每到区域活动时间,孩子们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活动。
四、注重家园互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我园通过举办新生家长会、家长学校、开辟宣传橱窗、家长园地,设立家长信箱,开放半日活动,进行园务公开等,及时向家长传递信息,了解家长建议和意见,虚心听取,积极改进,以达到家园共育、一致教育的目的。通过适应性课题的开展,我园现已经把家园合作纳为研究研究重点,现就本学期所做的一些工作进行列举:
1、新生入园期间的家园互动。
为帮助新入园幼儿克服分离焦虑,顺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们十分注重开好入园前的新生家长会,在家长会上一是家长入园时每人发一份幼儿园简介,让家长和幼儿一起认识幼儿园;二是由园长向家长全面介绍办园理念,入园前正确引导幼儿的具体方法,让家长简略了解科学育儿的思想、方法;三是由园长向家长介绍班上的老师,让家长对老师有一定的了解;四是由班上老师和家长开见面会,老师介绍班级环境以及请家长填写新生联系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孩子的姓
名、性别、兴趣、爱好、特长以及家长联系方式和有无需要教师特殊的照顾的方面,或对班级的建议;五是由班上教师介绍新生入园日程安排,让家长了解幼儿入园后的一日生活环节,以便家长作好幼儿入园后的准备工作。
在新生入班后,班上的教师对全班幼儿逐一进行家访,让幼儿在自己家中由家长介绍认识班上的三位教师,教师们与幼儿进行交谈,让幼儿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与教师认识、交谈,消除幼儿对教师的陌生感。幼儿入园后的一个星期,在家长的陪同下熟悉幼儿园和班级的环境,每一位幼儿任意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区参与活动,也可到大操场上玩大型玩具,让幼儿进一步消除对幼儿园及教师的陌生感。到了第二周则完全按照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活动,不过幼儿可以将自己喜爱的玩具带来一起上幼儿园,同时还邀请大、中班的哥哥姐姐表演节目,和他们一块儿玩玩具、做游戏,一起喝水、入厕,这样一来幼儿的注意力被转移,好哭的孩子也不怎么哭闹了,不开口说话的幼儿也赶开口交流了,害怕集体生活的幼儿玩得也自在些了。这种“大带小”活动,让幼儿感受到幼儿园这个新家的温暖、快乐,就能在较短时间内喜欢上幼儿园。
2、活动进行中的家园互动。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家长半日活动开放是家园共育形式中最受家长欢迎的形式之一,因为幼儿入园后的教育活动开放日,可以让家长从整体上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以及幼儿园教育内容与方法,从而解决家长的忧虑。经过多次教研决定,节假日活动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家园共庆活动是最好的家园互动。让家长在主动参与中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以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例如:针对家长在平时忙于工作,与孩子接触的机会较少的问题,我们在家长开放日特别提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亲子游戏活动时间,进行的游戏有“猜谜语”、“故事表演”、“漂流瓶”等,让家长与孩子共同体验亲子游戏的快乐。
3、幼儿园管理中的家园互动。
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最常见的形式是组织家长委员会。我园的家长委员会成员就是每个班的教师推荐两位以上家长,对家长委员也有要求的,必须是一些重视子女教育、热心社区工作、有责任心,并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文化水平的家长,他们虽然从事各个行业,但聚到一块儿就象是一家人努力配合幼儿园一起搞好园里的各项工作。我园家长委员会每月定期召开碰头会,目的就是加强家园之间的信息联系,保证交流渠道的畅通,协调家园的一致性,他们代表全园家长向幼儿
园反馈家长的意见参与家长决策和监督。例如:我园家长委员会成员参与了幼儿营养膳食的制定,充分保证幼儿的营养,让每个幼儿健康成长;家长委员会的成员们也参与了幼儿园大环境目标的创设与制定为幼儿园环境的改善献计献策。
4、充分利用家长园地。
家长园地一直以来都是我园每个班级与家长之间的重要桥梁,而且内容包括家园合作的方方面面,有向家长介绍幼儿每周在幼儿园学习生活的内容;有卫生保健常识方面的知识;有最新的家庭教育理论资讯;有幼儿的各种作品展示方面的内容;有幼儿表现突出的简要展示说明等等。家长园地对家长素质和家长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提供了帮助和指导,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以上是我园本学期开展适应性课程的情况总结,恳请李老师们给我们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议。
课题负责人:谢静、陈文俊
2011年12月26日
第三篇:幼儿园课题
幼儿园课题《幼儿文学作品鉴赏与表演游戏的开展研究》
根据我园“十二五”规划中发展幼儿艺术特色为办园方向的目标,并结合区教育局以创造游戏为重点的教学安排,本学期我园将开展课题《幼儿文学作品鉴赏与表演游戏的开展研究》,在研究中将本着“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的原则,坚持以理论学习为切入点,加强同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互相学习,转变教育方式,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以文学的独特魅力来打动孩子的心灵,并且利用表演游戏来表达文学作品,让幼儿在快乐中得到成长。
一、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工作准绳,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坚持教育创新,提高教师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分析能力以及组织幼儿文学活动的能力,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园本教材,提升本园的教研质量。把适合的文学作品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表达,能够使幼儿强烈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在参加表演游戏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展现个性、展现能力、展现成果中不断地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二、工作目标
1、采用多种方法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掌握讲述故事的技能。能运用语调、表情、动作去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情感变化,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2、结合文学作品的特点,学习创造性进行表演游戏的技能与技巧,提高幼儿文学作品的表现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3、通过表演游戏扩大词汇量,积累语言经验,在日常生活、交往中迁移运用,培养幼儿自信、勇敢、大方的个性,能积极主动与人交谈、协商与合作。
三、研究的预期目标
(一)预期目标
1、通过常态课的研究,构建适合本园实际的“一课三研”园本教研模式,使园本教研成为有效的、动态的、整合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2、促进每位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专业发展。让年轻教师在“一课三研”的实践活动中提高教学活动设计能力,包括目标定位、环节安排、提问设计等;习得有效的课堂回应策略,在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中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3、在“多研”的循环过程中,在共同分析、互相探讨、争辩反思的过程中,新老教师共同积累经验,提高反思能力,找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落实《纲要》精神。
4、创建善于学习、善于合作、交流互动、共同提高的教研群体,使幼儿园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全面提升教科研水平。
(二)研究对象
全园大班、中班、小班幼儿及教师。
四、研究的形式
1、常规教学观摩
2、公开课观摩
3、专题研讨
4、教学反思、个案观察交流。
5、一课三研
五、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通过“选择内容---设计方案---展示活动--研讨反思”为循环模式,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策略,逐步形成一课多研园本模式。
2、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幼儿文学作品以及表演游戏相关的资料、案例,了解课题的研究方向,在借鉴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研究。
3、案例研究法
通过观摩表演案例,围绕课题的实施进行研讨。各年级组对这些表演案例,进行分析、提炼,确定最终的表演方案。
4、观察法
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演技能以及对幼儿作品的观察分析,收集相关信息。
六、研究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2年2月)
1、中心组开展讨论研究,认真分析园本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确立研究方向。
2、收集相关文献资料,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目标,讨论研究策略。
3、设计、论证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2年3月— 2012年12月)
1、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认识,选择相关的表演作品,并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
2、根据研究问题确定各年龄段幼儿表演的作品,讨论具体人员安排并设计活动方案。
3、大班段开展表演游戏的常态教学、专题研讨等活动。
4、中班段开展表演游戏的常态教学、专题研讨等活动
5、小班段开展表演游戏的常态教学、专题研讨等活动
6、进行阶段总结,提升经验,调整策略,开展下一轮研究。
(三)总结阶段(2013年1月)
1、收集教案、图片等,整理相关资料。
2、对各种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八、预期成果
1、优秀教案资料集。
2、教育随笔、案例及论文等
3、课堂教学实录
九、幼儿园教研组织机构 成立:中心教研组---年级教研组 中心教研组组长:王春梅 副组长:程莉、董玲 教研组长:董莉、王秀琴
年级教研组长:金桂琴、杨蒂、赵艳霞 组员:各班教师
十、研究人员分工
王春梅:园长,负责检查研究计划和实施过程,及时提出调整计划,保证研究顺利实施,审查研究成果。
程莉:副园长,组织教师设计活动方案和具体实施,一同分析资料并撰写总结。
董莉:撰写教育教研计划,课题实施方案,协助教学园长落实课题实施的过程。
杨蒂:大班教研组长,负责教研计划、总结、及时将活动内容上传教研网、精彩瞬间图片编排、班组人员安排、具体组织和实施过程记录、整理大班段活动资料
赵艳霞:中班教研组长,负责教研计划、总结、及时将活动内容上传教研网、精彩瞬间图片编排、班组人员安排、具体组织和实施过程记录、整理大班段活动资料
金桂琴:小班教研组长,负责教研计划、总结、及时将活动内容上传教研网、精彩瞬间图片编排、班组人员安排、具体组织和实施过程记录、整理大班段活动资料
《幼儿文学作品鉴赏与表演游戏的开展研究》课题实施计划(大班)
2011年9月----2012年1月
本学期我园将开展课题《幼儿文学作品鉴赏与表演游戏的开展研究》,在研究中将本着“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的原则,坚持以理论学习为切入点,加强同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互相学习,转变教育方式,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以文学的独特魅力来打动孩子的心灵,并且利用表演游戏来表达文学作品,让幼儿在快乐中得到成长。
一、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工作准绳,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坚持教育创新,提高教师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分析能力以及组织幼儿文学活动的能力,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园本教材,提升本园的教研质量。把适合的文学作品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表达,能够使幼儿强烈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在参加表演游戏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展现个性、展现能力、展现成果中不断地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二、工作目标
1、采用多种方法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掌握讲述故事的技能。能运用语调、表情、动作去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情感变化,促进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2、结合文学作品的特点,学习创造性进行表演游戏的技能与技巧,提高幼儿文学作品的表现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3、通过表演游戏扩大词汇量,积累语言经验,在日常生活、交往中迁移运用,培养幼儿自信、勇敢、大方的个性,能积极主动与人交谈、协商与合作。
三、具体措施
1、收集、改编并整理出适合大班幼儿的优秀文学作品,积累幼儿园园本教材,进一步凸显幼儿园办园特色。
2、教师与幼儿积极创设表演区。教师应启发幼儿根据表演的主题和情节,认真思考,共同创设表演游戏的环境,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多样的表演材料及辅助材料,和幼儿一起商议并制作表演用的道具
3、以专题研讨、公开课、一课三研、教学反思交流等多种形式的课题研究
活动,提高教师对幼儿文学作品的鉴赏、分析以及组织文学欣赏活动的能力,总结幼儿进行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4、认真实施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并将文学作品渗透于主题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以多种形式加深大班幼儿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5、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文学作品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营造家园合作的良好氛围。利用《家园互动手册》、园报等形式,让家长了解近期幼儿学到的儿歌、散文诗、故事等文学作品内容,通过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进一步增进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6、认真观察记录幼儿个体在表演游戏中的具体表现,形成个案观察记录册,为深入研究文学作品欣赏及表演游戏对幼儿影响与促进作用积累第一手资料。
四、具体安排
第一周:《小熊,你长大了吗》 第二周:《金鸡冠的公鸡》 第三周:《金鸡冠的公鸡》 第四周:《月亮船》 第五周:《小河马的大口罩》 第六周:《梨子小提琴》 第七周:《没有牙齿的大老虎》 第八周:《龟兔赛跑》 第九周:《小熊拔牙》 第十周:《猪八戒吃西瓜》 第十一周:《猪八戒学本领》 第十二周:《聪明的小乌龟》 第十三周:《小老鼠打电话》 第十四周:《十二属相》 第十五周:《皮鞋车》 第十六周:《萝卜回来了》 第十七周:《雪孩子》
第四篇:幼儿园珠心算课题工作总结
珠心算课题工作总结
珠心算这一学科在我园已经实施了好几年,它也经历了从一开始的个别家长认可,个别孩子上课,到现在的多数家长认可,大多数孩子上课的过程。我们的教学经验也在不断的积累、成长、完善。本学期,我园共有370名幼儿学习珠心算,一直以来,我们时刻以遵循幼儿发展为本,注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幼儿,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给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促进幼儿的自信心,给每个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现将本学期我园的珠心算课题工作做一总结:
一、珠心算教学的措施和方法。
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我们首先对珠心算教师进行了培训,定期进行阶段性学习。还利用教研时间互相交流、学习,共同探究有效地课堂教学模式和规律。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主,选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幼儿在喜闻乐见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在感兴趣的角色中探索新方法。因为幼儿喜欢活动,喜欢游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体现游戏的真正价值,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类型的游戏,游戏完成了,学习过程也相应要完成。例如大一班的徐老师、大四班的雷老师、中一班的马老师、中二班的孙老师,她们在这方面做得尤为突出,课堂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地教学效果。
二、效果与不足。本学期珠心算在全园老师的共同努力之下,孩子的良好地学习习惯和专注力得到了锻炼,运算能力也日益提高。在学期末的珠心算教学效果展示中,孩子们的精彩表现赢得了家长朋友的阵阵掌声,他们因为孩子的成长而竖起了大拇指。在珠心算大赛中我园共涌现出60多名百分试卷,其中一等奖18人,二等奖23人,三等奖21人。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教练员老师,如中班的马老师,大班的雷老师,她们所带的班级获奖幼儿也最多,平均分也是全级第一。
回顾以往的工作,我们在教学中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例如还有个别幼儿成绩无明显的进步,还需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从改进教学方法入手,脚踏实地,一丝不苟,一步一个脚印,从孩子的实际水平,有的方矢,进行教学。我们全体教师更需要集思广益、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高标准、高要求,扎扎实实做好每阶段的教学,探索更好、更完善的教育方法,为幼儿珠心算教学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第五篇:幼儿园课题组成员工作总结
幼儿园课题组成员工作总结
幼儿园课题组成员工作总结
我们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的引领下,结合各年领班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以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目标,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制定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目标
我们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通过讨论制定研究目标:小班孩子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从讲普通话,说礼貌用语的习惯如:主动问好、说礼貌用语等入手;中班组则从学习正确使用礼貌用语、玩具玩后分类摆放两方面着手;大班组从文明礼仪、生活自理方面入手。
二、环境的创设。
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环境,来渗透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内容:在小班活动室里张贴可爱标志提醒孩子应该怎样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墙面上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提示孩子应该在什么时候使用礼貌用语,主题墙上有孩子礼貌行为的表扬照片,精彩的礼貌儿歌和故事,区角内有礼貌交流的提示语,礼貌习惯的小提示„„处处都有礼貌交流的环境,时刻提醒孩子们:礼貌交流,因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
孩子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教师的言谈举止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注重自己的行为,首先使用普通话,学起了礼仪,日常生活中互相督促,让自己先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讲文明的人,懂礼仪的人:早上主动和孩子打招呼,不随意打断孩子的讲话,用标准规范的手势与孩子交流„„教师的身教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积极开展教学活动
1、参观交流
我们教师首先使用普通话、礼貌用语为孩子创造礼貌氛围,再通过参观大班孩子的游戏、活动等多展示,学习大班孩子的普通话及礼貌用语。使中、小班孩子的交流范围扩大,在老师和大班孩子礼貌言行的示范和熏陶下,我们中、小班孩子很快学会了礼貌用语,知道碰撞了别人,会说“对不起”,别人帮助了自己会说“谢谢”等。
2、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与养成
一般习惯的养成要经历四个阶段:从被动到自发,再到自觉,最后到主动的过程。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功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坚持,反复的运用,让文明礼仪成为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言行规范。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就要做有心人,时刻注意文明礼仪交流习惯的培养,要及时发现及时鼓励,时常提醒,经常运用。早上有些孩子不能主动跟老师、同伴问好,教师主动上前有礼貌地问好、亲切表情的提示等多种方式来提醒幼儿,每天坚持让孩子形成习惯;有些孩子不小心弄疼别人时,不会主动道歉,教师就用温和的语言和眼神提示他;当孩子在七嘴八舌讨论时,教师用标识和手势,告诉孩子一个一个讲;当孩子们在散步遇到熟人时,提醒孩子喊出礼貌的称呼。
在节日活动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如国庆节时为了让幼儿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萌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我们大、中、小班不分层次,先学习一些基本常识,如国旗、国徽的样子、颜色及来历、代表意义,然后根据本年龄段幼儿操作能力而进行的一些粘贴、图画或手工折纸。或者是配合主题要求,认识一些少数民族服饰特点、习俗,我国的名胜古迹及让世界瞩目的珍稀动物等等;重阳节期间,中大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以“让幼儿体验与老人一起过节的快乐,培养关爱老人的情感”为总目标,将孩子们的爷爷奶奶邀请到了幼儿园,与孩子们互动,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到镇敬老院给爷爷奶奶表演了精彩的节目的节目,让老人看到小朋友纯真活泼的一面。同时,老人们也与孩子们进行了互动,为大家讲故事,与孩子们表演手语操,最后,孩子们和爷爷奶奶分享了糖果、橘子、苹果、点心等,并为爷爷奶奶敲背捶腿、送祝福,活动在欢声笑语中落下了帷幕。新年来临之际,各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迎新年活动,快乐有趣的亲子游戏、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还有的班级组织家长、幼儿一起包饺子,吃团圆饭,充分展现了浓浓的节日喜庆、团圆气氛„„生活处处有教育,从每个点滴关注,让习惯逐步养成。
三、家园合作,教育一致
我国古代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充分反映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在造就优秀人物过程中的作用。爱迪生的成功得益于其母精心的早期启蒙。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成人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孩子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家园互动、经常交流、反馈信息,因此我们也积极寻求家长的支持,利用家长会、家园共育栏向家长宣传,以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让家长更积极地投入到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教育中来。
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得到的提高。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学习、讨论、尝试等手段,转变了教育,树立了正确教育观念,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并将习惯养成教育贯穿一日活动的始终;在平时更注重了自身言教的道理,同时,也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有效地利用了家长资源,做到了家园同步。在专业发展方面,我体会到了科研成功的乐趣,让我感受到了科研乐趣,完成了课题从立项开始到结题的整个过程,使我对平日工作能够进行反思与研究,使科研活动充满了活力。在幼儿园我参加过很多课题,有《天目湖乡情资源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研究》、《“思善”园本文化的构建于实践》、《幼儿园体育运动整合式研究》等。我们的论文也参加过比赛《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合力》获溧阳市2013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浅谈幼儿的养成教育》获溧阳市2009论文评比三等奖,《浅谈幼儿园整合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获溧阳市2011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初探》获溧阳市2013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在幼儿园通过礼仪教育实践活动,提升教师和家长的文明素质,从而促进幼儿礼仪行为的养成、推动幼儿园向更高层次发展。所以我申请参加这个课题《幼儿园生活情境化礼仪教育研究》。我会和所有参加课题的成员一起努力,全身心投入共同努力一起完成此课题。
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养成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生。让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好的工作、生活、学习的好习惯,把好习惯融于孩子的一日生活之中,为孩子们创设轻松、愉快地环境,在尊重幼儿好玩、好奇、好赞扬的特点基础上,让幼儿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练习和实践,养成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