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题项目

时间:2019-05-14 14:39: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理课题项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理课题项目》。

第一篇:地理课题项目

地理课题项目

1.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1)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研究

(2)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具体条目在教材中的表达方式研究(3)高中地理新老版本差异研究(4)高中地理与初中《科学》、《历史与社会》的衔接研究(5)教材编写不足及修改完善研究

2.新课程的地理课堂教学研究(1)新旧教材地理知识教学要求的变化研究

(2)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不同版本教材的优化研究

(3)基于模块的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4)课堂教学中体现和达成“三

维”教学目标研究

(5)地理课堂实施探究学习的策略与案例研究

(6)地理课堂实施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案例研究

(7)地理新课程不同课型教学设计研究

(8)地理课中如何有效设计问题(9)高中地理新课程中如何有效开发与整合教学资源

(10)优化组合教学媒体,促进地理课堂学生活动的研究(11)地理课中如何开展任务型的课外活动研究

(12)新课程背景下的“我与地理”活动研究

3.新课程地理教学评价研究(1)中学地理三维教学目标实施与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2)如何在地理学习中对学生实施表现性评价

(3)地理研究性学习过程与成果评价研究

(4)地理课堂中学生互评的有效性研究

(5)模块学分认定方案研究 4.教师专业发展及教研组建设研究

(1)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师需要什么专业素质

(2)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如何重整

(3)校本地理教研的内容和方式研究

(4)新教师如何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第二篇:地理课题

初中地理图像化探究学习》课题研究

一、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当今社会越来越注重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打破沉闷的传统教学模式。我校提出“分层导学,以诱达思”的教学改革。本课题就是从这一目的的实施出发,主要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力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构出一种新的适应素质发展的自主式的地理课堂教学情景模式。

如何突出地图案例在地理教学中的地位呢?教育学认为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了配合知识的传授需要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活动进程。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们必须加强突出地图的地位与作用力,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情景模式,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一切教学情景的创设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地图和地理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们之间是“骨”和“肉”的关系。地图犹如骨架,只有让学生把地理知识附在这副骨架上,才能容易记住,并引起一系列联想,从而获得丰富的地理知识。因为地理事物分布很广,很难直接观察,教学时必须经常运用地图案例,因而搞好地图的教学是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我们力图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教学情景,使自己的教学更适合于学生的认知实际,让学生乐于主动学习。因此,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突出地理图像的地位与作用,让学生从不断启迪中出发,进行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提好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提问题应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教学的每一个步骤,都应让学生不断去

质疑,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提问,不断调整教学设计,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2、突出地图图像的地位与作用,让学生在自我实践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

学习的最佳途径应该是活动,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利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3、突出地理图像的地位与作用,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进行自主学习

对学习的全面反思不仅包括各个具体的学习环节(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考试等),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计划、学习意志进行反思,在这一环节中应注意,教师要适时倾听学生的反思,切忌过度开放和流于形式。

4、突出地理图像的地位与作用,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学得更主动

学生在个人的自主学习中,总会遇到一些疑难的题目光靠自己的能力无法解决,这时把问题放到小组或班级中,依靠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通过交流、讨论,既能充分阐述自己的想法,又可以倾听别人的意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更好的自主学习提供条件。交流是自主学习最关键的一步,因此要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尽量引导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三、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对于有关初中地理图像教学的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料进行系统的归纳,并作出比较性研究,筛选出有效的经验和理论,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

••••通过调研、听课、测试、开公开课、优质课等手段,了解地理教学中地理图像运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通过分析,找出改进的方法和教学模式方面的共性问题,使课题研究更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在教学中该如何创设地理教学案例情境呢?方法很多,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创设悬念,突出地理案例的地位与作用。

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通过有目的地设置相关的疑问,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动脑,逐步深入地探索问题的实质,主动学习。如在初中地理《死海不死》教学时,通过展示死海上躺浮着人的照片,使学生很自然地产生疑问:人为什么不会沉下去呢?还可以通过假设来创设问题情境。如在《地球的运动》的“五带的划分”教学中,教师可以假设:如果地轴倾角为80度,那么地球五带的分布范围会有什么变化?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认知兴趣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阅读,教师的指导,最后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地理知识转化为能力。

2、以多媒体突出地理案例的地位与作用

多媒体教学通过电脑模拟,可以近似地再现自然地理景观和人文地理景观,让学生的情感受熏陶,从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中获取知识。例如,在讲述“民族”时,可以编辑一些民族歌舞、民族节日等各种民族风情图片、资料,在课堂上播映,创设氛围,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陶冶性情,激发情趣,活跃思维,这时再进行设疑,学生会根据播映的内容进行思考并回答问题。这样,学生既可得到美的享受,又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

五、问题探讨和设想

1、问题探讨。

在整个课题的实施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如人员分布单一,实践力度还要加大。如创设情景上还需花更大的功夫,对学生的评价手段上还需进一步多样化,实践的课题还可以更具体化等。

2、今后的实验设想。

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得到提高,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真正目的,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定能实现。

地理《图像化探究学习实验研究》课题阶段性总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国内外针对地理学习方式的研究方兴未艾,如自主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式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角色扮演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等,主要用于改变长期以来采用的被动接受型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总体而言,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是当前国际上地理教学与学习方式改革的趋势所向。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深入开展,国内中学地理课题研究的热点大多以课改理念为指导,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上着力,但普遍缺少学科特色,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各学科都可以开展,多造成雷同,或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初中地理图像化探究学习实验研究”,则试图在地理学科主导特色和课改主要理念两者之间进行整合,通过独具地理学科特色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获得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解决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总体设计

“初中地理图像化探究学习实验研究”,属于中学地理学习方式研究的范畴,其基本内涵为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研究如何以地理图像为载体,开展探究学习活动的途径、方式及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上的功能。

1、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习的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图像化探究学习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学习活动,以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不断地对地理知识进行加工和转化,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2)启发式教学原则

启发既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原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应用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独立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图像化探究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的,如创设有利于问题探究的情境,设疑引思等,通过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的学习活动去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和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3)形象思维理论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方法过程不同,形象思维不是以概念和推理的认知结构为载体,而是以形象形式的知识为载体。形象思维中的形象包括感觉形象(即视觉形象)、实践形象(即经验)及观念形象(即抽象形象)三种类型。地理教学中所大量涉及的地图、示意图、景观图、模型图、结构图等图像,绝大部分是属于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观念形象。地理图像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在地理研究和学习内容的呈现、方法的使用、成果的展示等方面无所不在。“图像化探究学习”,针对地理学科的突出特色,以地理图像为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载体,比以概念为中介的逻辑思维方法更具鲜明生动和形象直观的特点,不仅提高了学习地理的效率,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4)活动教学理论

活动教学是指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图像化探究学习过程中,体现的是一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完成发现知识过程的活动,可以视作是一种活动教学意义上的探究型活动方式,通过地理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体现活动教学以活动促发展的指导思想。

2、研究目标(1)改变传统地理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以及机械训练的现状,形成具有地理学科特色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2)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地理图像认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提高地理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3)树立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以教师为主、知识本位等不符合时代要求的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逐渐完成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的角色转换。(4)涌现一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图像化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具备教育科研能力的新型教师。

3、研究内容(1)探索实施“初中地理图像化探究学习”的目标(内容)、途径(方式)。(2)探索以地理图像为主要载体,以探究活动为主要方式,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新模式。(3)重点探索图像化探究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组成环节及实施策略。(4)探索初中地理教材中适宜于“图像化探究学习”的内容。(5)探索如何发挥图像化探究学习在实现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上的功能,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过程分成制订计划、研究实施、分析评估及完善推广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2年1月一8月)建立课题框架,制订课题计划方案,进行论证,撰写开题报告,召开开题会议,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目标、和任务,增强实验教师的责任意识和目标意识。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领会精神。

2、实施阶段1:(2012年9月一12月)依照课题实施方案,制定出各阶段计划。通过 “设计、实验、反思、调整、再设计、再实验、再反思、再调整”,不断的完善课题框架。

3、实施阶段2:(2013年1月一2013年8月)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开展教材研究、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案例分析、撰写论文等系列研究工作,阶段性交流反思,展示各阶段研究成果。

4、结题阶段:(2013年9月一12月)进行结题工作,收集研究资料。教师个人小结,教学观摩课,撰写结题报告及相关论文。在相关的教研活动中推广应用本课题研究成果等。

四、研究方法

“初中地理图像化探究学习实验研究”课题主要是针对当前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实践中面临的问题提出的,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直接服从和服务于课程改革工作。因此,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方法,组成地理教研人员和地理教师相结合的研究队伍开展研究,在取得基本共识的前提下,研究人员在教学实践中勇于创新,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主要研究方法有: 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本课题研究的内涵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观察法:对学生在开展图像化探究教学前后及各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上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这些情况变化需要用观察法来加以研究记录。实验法:主要指对初中地理图像化探究学习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加以具体的实施,对这种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实际操作、实验。不过这里的实验法不能等同于严格意义上的实验法。

测验分析法:以实验班各阶段与比较班同时期的水准测试成绩做对照比较,通过测试对比、阶段评价、系统分析、总结归纳等方法进行研究。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新的教学模式。

五、研究成果

1、基础性研究成果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特点,确定了相关理论学习材料并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制定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制定本课题各学期(学年)阶段性研究计划等。

2、过程性研究成果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情况完成了《初中地理图像化探究学习实验研究》研究课课例节(包括教学设计、课件或录像等);《初中地理图像化探究学习实验研究》教师研究论文集册(计 篇);《初中地理图像化探究学习实验研究》课堂教学案例集 册(计 篇);《初中地理图像化探究学习实验研究》学生作品计件;《初中地理图像化探究学习实验研究》阶段性研究小结份;以及本课题列东中学研究小组、三明八中研究小组、三明十一中研究小组的研究活动记录 份、有关表彰证书 份和学生评价方案(考卷)份等。

3、最终研究成果(1)《初中地理图像化探究学习实验研究》研究报告。(2)《初中地理图像化探究学习实验研究》课堂教学示范课一例(录象)。(3)《初中地理图像化探究学习实验研究》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通过研究,《初中地理图像化探究学习实验研究》的课堂教学模式确定为六个环节,简称“初中地理图像探究六步法”。第一步“图像导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运用多种媒体展示图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步“问题生成”,教师分析教学内容结构,展示学习提纲,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通过学习所要解决的问题。第三步“读图探究”,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地理图像为载体,以形象思维为主要连接方式,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活动,以建立地理图像信息和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之间的联系。第四步“讨论质疑”,在学生自主探究取得初步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和讨论,通过合作学习活动达成共识。第五步“图像总结”,在完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进行归纳总结。第六步“巩固拓展”,学生开展旨在巩固学习成果的课堂活动,教师对活动进行点评,并联系下一阶段的学习内容拓展相关知识,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进一步探究的学习欲望。

“初中地理图像探究六步法”的六个环节环环相扣,前一环节是后一环节的铺垫,后一环节是前一环节的发展。该模式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转变了传统的单一学习方式,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教学规律,从而体现了课程改革理念,有助于初中地理教学顺利、高效地达成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各学习环节的流程及相应的活动方式分别如下: 图像导入 问题生成 读图探究 分析 讨论质疑 图像总结 教师活动 师生合作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合作 巩固拓展 师生合作

六、本课题研究的特色

图像在中学地理学习过程中的意义十分重要,地理学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征,使地理图像既成为地理学科内容的呈现方式,又是一种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阅读和运用地理图像的能力是地理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前开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课程的实施环节,尤其是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成为课改的一个主攻方向。“初中地理图像化探究学习研究”其特色在于将上述地理学科的主导特色和课程改革的主导方向进行有机的结合,以地理图像为主要载体,以探究活动为主要方式,通过构建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我市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七、存在问题及其建议

主要问题在于因课题研究方法、研究的过程管理以及实验教师科研水平和科研经验有限,科研资料不足,教学惯性等,要使广大教师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问题,这些问题将在今后的教学和研究实践中通过学习不断加以完善,也有待于各级教育教学部门共同研究与发展。此外研究经费也较紧张,今后除按规定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批拨外,要尽量将研究工作和课改及常规教研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力图通过课题研究来提高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第三篇:地理课题实施方案

高一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培养

实施方案

一、立题背景

一直以来,中学地理教育在教育界都处于困境和低迷的状态中,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而这不仅仅是我们绥阳的地理教学现状,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这一共性。尽管现在地理已经成为高考科目,但因为初中统考课程设置的影响,初中学校对地理教学不够重视,认为地理是一门副科,导致高中地理教学短时间内不能摆脱低迷的阴影。就我们绥阳中学来说,学生主要来自乡镇中学,学生在小学和初中的学习期间,一直受传统课程设置观念和地理专业师资薄弱的影响,地理的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也不高,学习效果不佳。而这种状况的外在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学生进入高中后,在地理课堂上的学习状况很糟糕,课后主动的有计划的复习地理的学生为数不多,高中地理学习劲头明显不够。而且在高一阶段由于大部分班级理科意想的学生占大多数,使得我们的地理教学更是举步维艰。

如何立足于学校实际,激发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已经成为摆在各个高中学校地理教师面前的共同难题,而在高中地理教学界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以“兴趣”入手解决方案。激发高中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这一课题是国内外研究得比较多的基础性的课题。但是各国各地区的具体条件有所不同,激发学生兴趣的具体措施也是有很大的差别的。随着地理学科教育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具和教学方式的不断使用,社会对学生要求的不断变化,激发高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方法和措施也是不断的发展和更新的。

为了能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抓住机遇,立足于我校的实际情况,充分的发挥地理学科的独特优势,更好的完成地理教育教学目标,我们地理组提出了“高一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培养”这个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挖掘潜力和欣赏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动

绥阳中学 骆天力。并不是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专题和知识都会感兴趣,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诱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欣赏学生的亮点。几乎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一个良师,都有一个鼓励者。古人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作为新时代的高中地理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应该只做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应该做育人的伯乐,帮助高中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的、主动的、快乐的去学习。

三、课题思路

本课题是以绥阳中学高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的。首先对2014级高一学生地理学习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在初中地理学习的状况。然后,将这一课题进一步细分为以下五个子课题:

1、影响我校高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2、课堂教学中培养地理学习兴趣的有利和不利因素,3、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5、关于课外兴趣小组激发高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探讨;每个子课题的研究都由专人全程负责。最后,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概括,力图能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主要措施。

四、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是针对我校近年来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不高,教育教学效果不佳而提出来的,课题研究的客体是2014界高一新生,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激发高一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围绕这一核心问题,我们将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主要研究了以下一系列的问题。

1、关于我校高一学生地理学习情况的调查;

2、影响我校高一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

3、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5、关于课外兴趣小组激发高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探讨;

五、研究方法

1、调查法

2、分析法

3、对比法

4、实践反思法

六、课题的进度安排

(一)、准备阶段(2013年8-9月)

1、做好课题的申报和论证。

2、组建课题组,商议研究计划。

3、撰写开题报告和召开课题开题会。

(二)、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4年3月)

1、初期试验阶段(2013年10月)

①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请本校科研资深的老教师对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

②对我校高中学生地理学习情况进行摸底。

③编制问卷,对影响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

④组建中心研究组,研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

⑤每周星期五下午召开课题研究会,定期对每学年的课题研究活动进行总结。

2、后期实践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3月)

探索“激发高一级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措施”,在课堂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对具体措施进行改善,力求所实施的措施能最大限度地激发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同时,对教育实践中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等进行整理改进。(三)、总结阶段(2014年3月)

1、处理数据资料,整理研究成果,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课题研究成果的整理

4、结题鉴定。

七、课题组成员分工

负责人:骆天

方法指导:王登尚、罗福翔、余昌毅 调查报告:张普亮、高洋、黄兴梅、王红、罗红宇 论文、经验文章撰写:张景钦、娄永强、张世霞、骆天

八、研究条件

本课题研究组成员为绥阳中学全体地理教师。学科组长骆天为课题负责人,课题研究组的组长。本课题组成员,年龄结构层次合理。地理组内既有专业理论扎实、经验丰富的王登尚、罗福翔等高级教师作指导,又有余昌毅、张世霞、罗洪宇等绥阳县骨干教师作技术支撑,还有张普亮、杨建超、娄永强、张景钦、骆天等年轻老师干劲十足。老中青教师相互合作,工作积极性高,教科研气氛浓厚。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绥阳中学高中学生。绥阳中学的高中学生,主要来自绥阳县城和周边乡镇地区,地理原有基础参差不齐,挖掘的潜力很大。绥阳中学的高中学生,在正式录取的基础上,有少量的择校生,和县内其他农村高中的学生有一定的可比性。本课题研究的开展,对我校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学校新校区较为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都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四篇:地理小课题

高中地理小课题-------月相变化与观测

宇宙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探明宇宙的秘密一直是人类永不放弃的梦想。作为中学生,我们亦对此抱有浓厚的兴趣。在广阔无际的太空中,无疑,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相变化具有的周期性、规律性,在现实生活中是人们计量时间的尺度之一。生活中的许多事实证明了月亮的阴晴圆缺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较大影响,但是我们却对此不甚了解,如为什么上半月的亮面朝西,下半月的亮面朝东?为什么同样时间里月亮有时在西边天空,有时在东边天空?等等。

为了揭开月相变化的神秘面纱,同时培养小组成员对地理的浓厚兴趣,我们选择这一课题,目的是探究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性规律,深刻理解月相产生机理、了解月相在现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月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应用了实地观测法,查找资料法等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通过小组成员近一个月的实地观察,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讨论总结、整理后,得出以下结论:

一、什么是月相?

月相是天文学术语。(phase of the moon)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中国古代人民就观察月相并且记录,月相的变化同中国农历日期相对应。

二、月相是如何形成的?

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月球靠反射阳光发亮,它与太阳相对位置不同,便会呈现出各种形状。总是一面亮一面暗,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面,另半个球面是暗面。因为在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公转,所以,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不断变化。可见,月相的变化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太阳光照射月球的方向;二是地球上人观察月球的方向。

三、月相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的规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约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此月相与太阳同升同落,即清晨月出,黄昏月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如图1)。

图1

图2 第二阶段: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旁边偏了一些,即月球位于太阳的东边。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有一部分呈镰刀形,凸面对着西边的太阳,称为蛾眉月,蛾眉月日出后月出,日落后月落,与太阳同在天空,在明亮的天空中,故看不到月相。只有当太阳落山后的一段时间才能在西方天空看到蛾眉月(如图2)。

第三阶段:约在农历每月初

七、初八,由于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亮面朝西,呈半圆形叫上弦月,子夜从西方落入地平线之下,上半晚可见(如图3)。

第四阶段:约在农历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球西边被太阳照亮部分大于一半,月相变成凸月,黄昏时在东南部天空,月面朝西然后继续西行,黎明前从西方地平线落下,大半晚可见(如图4)

图3 图4

第五阶段: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通常情况下,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对着地球,人们能看到一轮明月,称为满月或望,满月在傍晚太阳落山时的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子夜时位于正南天空,清晨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整夜都可以看到月亮。(如图5)第六阶段:农历每月十八、十九,月相又变成凸月,月面朝东,此时为黄昏后月出,正午前月落,大半晚可见。

第七阶段: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这时我们看到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月面朝东,称为下弦月,它在子夜时升起在东方地平线上,黎明,日出,时高悬,于南方天空,正午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下半晚可见(如图7)。

第八阶段:农历每月二十五、二十六,月相又变成蛾眉月,亮面朝东,此时子夜后月出,黄昏前月落,黎明前可见(如图8)。

月球随后继续向东运行,又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相变为朔。

可见,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如图9)。

图9

四、月相的影响

1、潮水的涨落主要是由月球的引力引起的

古人云:“涛之起者,随且盛衰。”从此可知人们很久以前就知道潮汐现象和月球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月球和太阳对地球表面的海水都产生引力,虽然太阳比月球大得多,但是由于月

球离地球近,所以引力主要以月球为主,另外,地球上的海水还受到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在三个力合力作用下,初一、十五六时海水受合力最大,出现大潮;上弦月(初七八)、下弦月(二十二、三)时,海水受合力较小,出现小潮。潮汐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像军事、旅游、远洋航海、海洋渔业、海水养殖,海洋工程、科学实验及沿岸各种生产活动都要受到潮汐的影响。

2、除潮汐外,月相对地震以及暴雨的产生都有一定影响

某些自然灾害也和月相也有关,或者说是一种未知的巧合,比如,地震、洪水、风暴、火山爆发等。如1952~1979年27年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先后发生的5次地震都发生在月球诱发最大潮汐的满月或新月期间;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也发现最大暴风雨一般也发生在朔日后的1~3天或望日后的3~5天。

五、研究感悟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天气等因素的干扰,使研究结果有所误差,但并不妨碍我们得出较为科学的研究结论。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收集到了许多关于月球的资料,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关于月球的知识,也算是个额外收获。成员在加深了对“月相”这一天文现象理解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对地理课和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同时也掌握了不少科学研究方法,这对我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将是非常有益的。

第五篇:地理微型课题论文

培养初一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有效方法与策略研究

古人用“左书右图”来说明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以图像、符号、注记和色彩等形式,贮存和浓缩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能够清晰地呈现出地理知识的规律性。学习地理,地图不但是不可缺少的工具,而且是获取地理知识的重要源泉。所以说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学会读图是地理学习的一大特色,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

一、培养读图能力的重要性

1、学情分析:地理对初一学生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内容又是从比较复杂的“地图和地球仪”开始。新出现的地图对学生而言又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学生没有读图的基础,对地理课程中出现的地图感到陌生,无从下手,读图能力较差,学习时有很大的难度。尤其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学生空间位置识别能力较差,死记硬背的学习,没有读图、析图、理解的意识,从认识、了解,到会看、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要摆脱学生的学习困境,首先应交给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特别是对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

2、课标要求:《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同时课标的基本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用的地理”。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学会阅读地图,使用地图是每一个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所以我们要总结经验,教会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掌握基本的读图技能。

3、历年试卷:从地理学科的各种测试来看,也非常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考查,读图题占到很大的比重,通过对读图题的解题指导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是提高考试成绩的有效途径在近年会考试题中涉及到初一部分的地图有(1)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地形剖面图等;(2)等值线图: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图等(4)地理原理图:地球自传图、地球公转图、温室效应图等(5)地理统计图:柱状、曲线、折线、扇形统计图等;(7)景观图:自然景观图、人文景观图等;(8)漫画图:一般以人口、资源、环境等为主题。

古人用“左书右图”来说明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地图中蕴含了丰富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

地图在地理课本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地图具有很大的兼容性和覆盖面;无论是在课本中所占篇幅,还是考试试题的切入口看,地图占有突出的地位;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在初中地理课本中地图的类型和地图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涵盖的内容也很多。通过对地图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地图教学也是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方式化繁为简。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载有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信息综合载体和教学工具。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地图教学既是中学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又是中学地理教学的基础内容,大量运用地图是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重要特征之一。读图是地理学习的一大特色。没有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它以图像、符号、注记和色彩等形式,贮存和浓缩大量的空间时间信息;又以人们容易接受的形式传递给大脑,成为联系地理事物与人的认识过程之间的中心环节。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地理课本中的各种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等等,有机构成了一个“图像系统”。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离开了地图的地理学习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地理学习。从事多年的地理教学工作,使我看到了学生学习地理的难点所在,不明白地图的作用,在自主预习或复习的过程中是脱离地图的看书,是死记硬背的学习,没有读图、析图、理解的意识,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成绩不够理想,令许多同学感到学习地理困难,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摆脱学生的学习困境,首先应交给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特别是对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为此,我把“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作为我的教研课题。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过几年的地理教学,我深深地感觉到,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地图可以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归结到图中进行综合归纳,条理化,能够清晰地呈现出地理知识的规律性,易于被学生接受掌握。这样,学生学起来感到轻松自如,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习信心。所以,学生对地图掌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当然,智力因素也占一方面,但在智力相同的条件下,读图能力较强的学生,他的地理成绩就比读图能力差的学生好,而且读图能力强的学生对知识掌握得准确、扎实、永久。

我们大家都知道,要想学好地理,首先要了解地图,因为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载有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信息综合载体和教学工具。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地图教学既是中学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又是中学地理教学的基础内容,更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

学习地理,地图不但是不可缺少的工具,而且是获取地理知识的重要源泉。所以说,地图与地理学是分不开的,它不是简单的学习工具,而是构成地理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地理教材文字内容最好的说明和补充,是对难以用语言文字表达的事象的扩展显示。地图给人的特殊感受,在很多方面优越于自然语言,在传播空间信息方面,那可是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地图。在地理教学中,没有一节课能离开地图教学,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课的核心内容。我认为地理课成功的关键在于地图教学的恰到好处。

学习地理如果不会阅读和使用地理图像,不能把所学地理事物和知识用地理图像联系起来,就很难形成空间分布的概念。因此,在地理图像教学中,教会学生阅读地理图像是特别重要的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按教材要求充分用好图以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

从地理学科的自身特点来说,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而这一些内容的呈现就必须借助于各种形式的图,看一下我们的教材教辅以及各种试卷,各种图都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可以说,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而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因此,各种形式的考试,也都趋向于要求学生具备异性的从图像系统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可以说,能否学好地理,就看是否会读图,是否能从图中获取相关知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普遍对图题有一定的恐惧心理,没有养成好的读图习惯,没有形成好的学习方法。因此,有必要研究一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地理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和效益。

一、培养读图能力的重要性

1、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地理教学中地图应用的研究及实践”课题研究报告。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图的综合运用成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地理,是地图和理论的结合。我们研究地图的综合运用,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技能,通过看图、读图、绘图等直观、形象、可操作的活动促进地理教学的迅速提高和发展。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图表是地理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愿我们都能够以次作为教学指导思想,以真正的素质教育为己任,保证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发展。培养学生掌握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会运用地图查找地理信息,养成从地图上获得信息的习惯。通过阅读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理解、想像、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记忆力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会读图就成为学习地理的一个重要途径,读图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能否学好地理的关键。

2、学情分析:随着世界交往日益密切以及传媒的发展,初中学生对于中国和世界的了解愈来愈多,据统计我校有将近70%的初一学生去过国内或者国外的一些地方观光旅游,有90%的学生对中外的时事热点地区都很感兴趣,可他们中有90%的学生从来没有在地图上查找自己曾经去过或自己感兴趣的时事热点地区。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地图不了解,不知道怎样使用地图。地图被称为“地理学的语言”,是中学地理课堂中最常用的工具,在地理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学生在小学没有读图的基础,进入初中以后,对地理课程中出现的地图感到无从下手。

初中生对于图表有陌生感,很多学生拿到图表之后甚至不知道从何入手,图表繁杂的表现形式和数字经常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这是初中生普看图的通病。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图。比如教导学生在拿到地图的时候先看图表名称,了解图表所要展示的内容。在这基础之上,利用地图三要素找到图表中重要的地理事物,明确他们的性质和概念,对他们进行分类。再结合所学知识把图表中的事物所表达的信息进行文字化概括,最后依靠文字进行分析判断。通过这种教学训练,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让学生面对地图的时候不再感觉到无所适从,让其明白了自己拿到地图后,该干什么,该想什么,该做什么。

3、课标

从地理课标来看: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及地理图表的技能”是新《地理课程标准》对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探索和总结出一系列在具体教育教学实践中可操作的有效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学会读图,喜欢读图,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第二语言”,中学生的地理素养的养成与其地图技能和地图意识密不可分。地理图象系统是地理课本的两大内容之一,它和教材文字系统之间紧密联系,贯穿教材的始终。可以说地图是许多地理知识的载体,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图象系统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直接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由此可见,地图和地理教学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

地理新课标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用的地理,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学会阅读地图,使用地图是每一个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地图具有很大的兼容性和覆盖面,地理教材中的地图具有信息载负的功能。通过地图教学可以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和智慧品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分析能力及总结能力等,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无法进行地理教学。

4、历年试卷

从地理学科的各种测试来看,也非常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考查。综合这些年的测试,发现虽然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但效果很不理想,导致读图填图题十分严重,也是很多年来地理成绩一直不高的主要原因。那么在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就是地理教学的关键。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地理空间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地图,使学生即使在手头没地图的情况下也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自己需要的地图,形成科学的地图形象。

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考地理必定要考“图”,这是地理学科的特色。因此,考生读图能力的高与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好坏。

提高读图能力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兴趣

学生学会读图、用图,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会到会,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用兴趣来引导。常言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我是这样做的:利用引言,如在学习经纬网时,我这样设计引言:在茫茫的大海中,惊涛骇浪,一艘正在航行的轮船突然遇难,船身正缓缓地下沉,轮船如何用无线电向陆地上报告遇难的地点呢?陆地上派去的船只又如何找到遇难的轮船呢?我们学习好经纬网知识后,就能做好这件事情。激起了了学习经纬网的兴趣。制订适当的读图目标,让学生思索,能激发求知欲,调动积极性。如:“中国的交通业”中,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名称多,记忆难,可确定起点和目的地,让学生设置几条旅游路线,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1、培养读图兴趣 诱导启发学生,培养读图的积极性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和“乐”指的就是兴趣。学习活动是一项紧张、艰苦而枯燥的活动。因此,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教学中呈现的刺激物新颖、强烈、多变,能引起学生长时间的兴趣和注意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老师要引导学生,促使他们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兴趣。为此,我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同学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如在绪言课上让同学看地图册找出,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中国在亚洲的哪一部分,中国的形状象什么,是否能够找出我们的家乡——威海。这些简单的查阅拉近了地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意在引起同学们阅读地图的兴趣。在学完“等高线地形图”一节后,我出示了一张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在图中标出爬山的路线、攀岩的路线、野炊的地点和可能形成瀑布的地方,学生兴致高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感知事物,追求和探索新知识,发展思维的强大动力。只有学生感兴趣的,学生才会自愿接受、参与、探究,而只有学生自愿的,结果才是有意义的。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每当初中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我都不按教材的内容上课。而是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册。面对色彩斑斓的地图册,学生既兴奋也好奇,我趁势对学生说:“这就是地理课,本学期开始我们就是要学会看它,描它,画它,弄熟这本东西我们的地理课就非常棒了。”而后教会学生看地图的基本方法认识一些基本图例。在第一堂课上学生靠自己的努力明白了地球上水比陆地多、所有与水体有关的都用蓝色来表示等。从此点燃学生纯真好奇的火花,使之产生兴趣。

(a)贴近生活

(b)多媒体(电子白板)在条件比较好、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功能进行教学。例如:在讲《地球的运动》时,在理解公转和自转的同时,要知道产生的过程及结果是什么,这既是重点,又是这一课的难点,更是本知识点的基础。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运动的变化过程,配以动态演示,使地球的运动直观形象、简单明了地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形象具体生动,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多媒体的应用已成为我们教学中的重要辅助手段。教学中,我运用最多的是“powerpoint”,给学生呈现地图,让学生扮演“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解分析地图,调动了同学们的

比如在讲“大洲和大洋”这节时,我力求把教学同多媒体有机结合起来,把“东西半球图”制作成flash动画,让学生先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然后教师再进一步讲清哪个是东半球,哪个是西半球;东西半球各分布有哪几大洲,各大洋被哪几大洲包围;各大洲分别临近哪几大洋等。这样可使学生明确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能力进一步加强。

1、熟悉图表语言,掌握读图步骤

怎样阅读地图呢?七年级学生还很小,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理解能力较差。教师应该了解学生,耐心细致、有步骤地都会学生阅读地图。

首先,看图的标题。地图标题注明了地图的属性,这是阅读地图的前提。新教材突出了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图片大量增加,分散到各章节中,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准地图,了解不同地图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阅读地图。

其次,看地图图例,地图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懂地图的基础,许多学生填注地图时,不是寻找代表地理事物的图例,而是强记填注内容在图中的位置,既增加了学生记忆的难度,又常常出现将海洋名称填注在陆地上,把国界线当成了河流等张冠李戴的笑话。

最后,看地图内容。教师要紧扣地图主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地图标题、图例进行思考,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然后,教师再归纳总结,并适时板书,阐述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读图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每一幅地图,尤其是最先接触的地图,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步阅读,读图顺序通常是:(1)阅读标题,弄清楚这是一幅关于哪方面的地图;(2)阅读图例和注记,明确各种符号的意义。特别是一些特殊的地区、路线、事物等,可能会在地图上被特别的标记并在图例中有显示。例如要在图中找铁路,你可以根据图例找到铁路的符号,然后很快就可以在图中找到铁路的位置了;(3)了解地图上的信息并思考你所学到的知识,分析你从这幅地图上了解了哪些新的信息,这些新的信息可能就是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关键。当然,不同的地图读图顺序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无论怎么读图,总要有序。

1、弄清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注记

这是读图的根本。弄清比例尺,才能使图中抽象的距离在脑海中产生实际概念;图上方向的正确认识才能保证用图的正确性;图例注记的理解才能保证所读的地理事物名称的正确,也帮助在地图上迅速找到目标。只有这样在能保证读图顺利和正确。

2、明确要素,引导读图

一幅地图中所蕴含的地理信息是十分丰富的,因此,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感知所需要的信息。如:讲述“北印度洋季风环流的成因”,先让学生观察洋流的流向及南亚地区冬、夏季风的风向,进一步引导分析两要素之间的关系,季风环流的成因就迎刃而解了。

3、确定目标,引发读图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的重要一环。因此,制订适当的读图目标,让学生思索,能激发求知欲,调动积极性。如:“中国的交通业”中,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名称多,记忆难,可确定起点和目的地,让学生设置几条旅游路线,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让学生掌握阅读地图的步骤

众所周知,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对他们付出长期不懈的正确训练。选择一种恰当的读图、用图步骤,加强对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循序渐进地培养,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常用步骤:①、读地图名称,明确地图表示内容。②读图例、注记,获取准确信息。③精读地图,培养实际应用能力。④表述地图,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综合、重组和再造,当众表达自己的读图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素质。

二、掌握读图方法

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循序渐进的教给阅读地图的基本方法。首先弄清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图例,这是读图的根本。在讲“地图”一节中,对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潮行了深入的学习,并结合具体地图来解决实际问题,最后让学生总结读图的基本要领;其次明确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读图。比如在学习某一地理区域的位置时,可分别引领学生按照半球位置、纬度位置、相对位置的顺序进行读图;再次要适当变换读图的角度。在学习“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时,引领学生分别找出赤道、回归线、南北极圈穿过的大洲和大洋的位置。这样换角度看图,能进一步加印象。最后读图时还要深刻理解图中的基本原理,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比如在学习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地形图时,要让学生理解在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就能迎对任何等高线地形图,告诉学生只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

常用地理读图方法有 1程序读图法

先看一个故事:曾有一位年轻的非地理专业老师,问我这样一个问题:张老师,在东南亚的地图上怎么找不到新加坡这个国家?我说新加坡是东南亚的国家,没错,你正在找的地图是东南亚的什么地图?是东南亚政区图吗?她说“我找的是东南亚的地形图”。------经常运用程序读图法可以告知学生什么地图才能找到需要的地理事物或地理信息。

怎样运用程序法阅读地图?一般分三步走:一看图表标题,图表标题指明此图表所属,这是读图的前提。与老教材相比较,新教材更突出了从图表上获取知识的能力。图片分散到各章节中,且图片大量增加,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准图表标题,不然有可能会造成张冠李戴的局面。二看图表图例、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图的基础。三看图表内容。看时要细,要详。要引导学生结合图表标题、图例和地理热点对图表进行分析,紧扣图表标题和设问谈图表,从图表上获取地理信息,并适时板书。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1、教师的示范读图是提高初中学生读图技能的第一步。

在课堂教学中的读图,教师应边读边指图上相应位置,这是提高初中学生(尤其是七年级学生)读图技能的第一步。并在指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适当指出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例如在指城市工矿点时,除了要指出它们所在区域的方位以及附近城市工矿点的位置关系,还可把它们放在交通线上来认识;指铁路时可指出沿途交汇的主要干线;指河流时,结合指出它所流经的区域;指某一区域时,可结合指出本区域范围的主要河流与铁路干线等等。指出有关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在各地理要素之间的有机关系中认识所指对象,有利于学生较为全面、较为深刻地了解所学的地理知识。

(2)有意识地将一些近似概念进行比较,通过指图加以区别。例如南极、南极圈、南极洲与南寒带等一组近似的概念,仅靠叙述讲解,将事倍功半,如能通过在地图上指点(南极),在指线(南极圈),指一个不规则的大陆(南极洲),指一个圆面(南寒带)等形象化的动作,而加以区别,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

三、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掌握读图方法:

描述法读图:在阅读各类地图时,离不开对地理事物的位置描述和说明。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展开,如通过对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理范围以及各种相对位置的描述,使学生对地理事物的位置有清晰的印象。这一教学过程使学生学会对地图上的直观印象进行各种位置的抽象概括,最终能够自己用简要的特征来描述具体的位置。如“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这一章,通过读图完成“活动”,大部分学生能真正掌握亚洲的基础知识,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等,并能运用地图描述其它大洲的地理位置。

2、对应法读图: 对应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空间关系、地理形象、图例注记的知觉感应能力,也有助于发展想象力。多图对应可以通过多张地图的叠置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地理事物,特别是在因果联系方面能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如七年级(上)P38的活动,“东非大裂谷”和“红海的形成示意”图叠加对应阅读,及“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地带”、图2.23、“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示意”图叠加对应阅读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板块的运动及成因了。

3、分析法读图: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相对于抽象概括、判断推理来说,更为重要,也更难掌握。如读图“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和“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时,我们要求通过纵向比较、横向比较等分析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结合这个分析结果以及地图上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众多要素去理解分布规律的成因。这样的教学过程既使学生轻松理解了抽象的理论,也使他们在“世界的气候”一节中运用自己的分析能力去理解和掌握世界气候的分布及其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三、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张以上的同类地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更是一种培养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特征的好方法。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包括能够在地图上辨认方向、会进行比例尺的换算、会使用图例等。读图能力还包括更深层次的意义,即能够读懂地图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因果关系。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主要是通过在教师的指导下多用。不少教材都给出了读图指导,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读图指导来合理的安排学生的活动,多让学生自己从地图上查找地理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学会化解图像的难点,进行精炼和分层次展现,对现有图像进行深化。可对图进行直观分析,在某些地理要素或地区较单一的图中,内容较浅而易见,直接分析即可,阐明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和形成原因。

地图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它表达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关系,以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时可先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同学们很易看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地区人口稠密。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呢?这时先提出人的生活工作受哪些环境因素影响大?同学们各抒己见,但总结起来不外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这时可让学生回顾五带分布图,得出人口稠密区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一部分位于热带。回顾地形图观察出大部分位于平原广阔的近海地区。也可与耕地分布图比较,得出人口稠密区也是耕地的主要分布区。各要素明了后再综合总结不难得出:人口稠密区是自然条件较好的温暖湿润的平原地区。

适时引导学生得出,这些地区农业发达,工业、交通、城市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人口稠密区。同时可利用魏格纳通过观察地图,发现各大洲形状特点从而得到启发,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例子,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地图,深入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努力学习。

通过读图的训练应该提高获取图象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说我看到这个图,我就知道我要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来帮助我答题,也就是说首先你了解图形的特点,比如说降水量的图,等温线图,或者分布图、统计图,他们都是反映不同的地理要素和地理信息的,他们都有自己各自的特点,所以你要了解各种图形的特点,从这个图当中我能获得哪些信息,怎么获得。再有,你要会识别他是常见的图例和注记。有些同学经常考完了之后,老师讲题的时候他就说,老师我都没有看到这个图上的信息,那就说他在读图的时候,没有一些读图的最基本的步骤,应该按照读图的步骤和路子去解读信息,要能够看懂图象反映的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这是第一个要能够会获取图象的信息。

(2)我们在读这个图之后,有些我们需要学生有再现地理事物的能力,实际上现在我们说高考题,通过这个图来考你,有时候是图上给你很少的信息,其他的信息是需要你把你头脑当中记忆的那些图象的信息,在这幅图当中再现出来,增加你答题的条件,这样才能解答这个问题,所以这就需要你要记忆。关于区域图,你要能够在经纬网再现这个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分布的特点,这时候才能够帮助你解题。对于一些光照图,还要有还原图形的能力。

(3)要有分析和运用地图的能力。我们既然能够从这个图当中读到了这个信息,然后还要能够分析这些信息之间相互的关系,提取出有用的信息,来解答题目的问题,所以,要运用知识来分析问题。

四、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1、培养学生在读图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科中的形象,直观的材料蕴藏着丰富的地理信息,为学生发现问题、探讨交流、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提供了可能,但现实问题是许多学生惯于“师问生答”的做法,提问意识薄弱,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的活动营造合适的空间,引导他们通过读图养成思考问题习惯。例如,在“法国的农业”一节的教学中,我从法国葡萄酒、席卷全球的疯牛病引入,说明法国农业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接着又因势利导提出,“假如你是法国农民,你会在法国的什么地区去养牛、种葡萄、种小麦呢?”并让学生在空白图中画出主要的分布地区。这时有的学生翻开法国的地形图,有的学生在阅读气候图,有的学生向我提出种葡萄需要什么条件呢?种小麦、养牛呢?当学生的作业结束后,又都急不可待地仔细观察《法国农作物和养牛业的分布图》,“我画的怎么和它不一样?”“为什么这样?”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疑问,一位学生提出养牛业分布在法国西北部.是因为受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全年降水均匀,牧草旺盛,但从图中来看,为什么在中央高原可以养牛?另一位学生提出法国北部——巴黎盆地可以种小麦,足以表现出该地区由受海洋性气候控制逐步过渡到受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影响。为什么法国南部也可以种小麦?还有—些学生对教材上的地图提出质疑,波尔多是法国著名的葡萄酒生产基地,可是并没有葡萄种植的标记,为什么?是不是画错了,由于教师创设了对照地图比较学习的情境,激发了学生读图的兴趣,不仅了解到法国农业产品的分布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同时在用图中注意了地图中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能够合情合理的推测、提出问题。

2、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地图信息的能力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按照学科的知识体系结构来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各种地理因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地作用于地理事物。尤其在区域地理的教学中就更加明显,地形归地形讲述、河流是河流、农业是农业,井水不犯河水,界限分明。地图的功能也被局限在为获得某种特定的陈述性的知识服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采用了对教材进行梳理,打破知识的条块分割,建立了以问题为纽带的探究学习过程。通过这样的转变,学生掌握的是有用知识,而地图是掌握有用知识的中介,是架构问题解决的桥梁,它更加注重的是在“用地图”中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例如,在“俄罗斯农业”一节教学中,对于世界第一大国,学生并不陌生,比较熟知的包括军事强国,资源丰富,地广人稀等。所以当我出示了有关俄罗斯每年进口的一些粮食产品的数据后,学生的直接反应是觉得这似乎不可能,面积这么大怎么还需要进口粮食,是因为人太多也不见得,1.5亿人口相对于我国是小巫见大巫,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在一片兴趣盎然中,同学查阅各种地图资

料,进行讨论分析.查阅了”俄罗斯的地形分布图”,主要的平原有东欧平原,西西伯里亚平原,得出它的平原面积广大,不是影响俄罗斯的农业较低水平的原因.接着查阅政区图,可以看到俄罗斯的大部分地处北纬60度以北,气候比较寒冷,地理位置是一个关键因素,进一步又查阅了气候分布图,在了解了俄罗斯的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后,认为冬季漫长、夏季短促、光热资源不足,是影响俄罗斯农作物正常生长的主要原因。但地处欧洲南部的地区除外,因为该区域受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控制,纬度较低,热量资源较为丰富,又由东欧平原组成,有利于耕地的培育。但为什么在这一地区中,没有形成一个精细的农业带反而需要进口粮食呢?同学们依然感觉很困惑。进一步分析,认为自然条件只是影响俄罗斯农业的一个方面,其它如农民的人口素质、机械化程度、科技水平等问题的存在,也可能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在这样的一个接着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不仅突破了常规的图文对照中理解教材内容的做法,而且在学生主动、发现式学习中,不断地获取俄罗斯位置、地形、气候、人口等各种睦图的信息,在判断、分析、理解中构建了活生生的地图,体会了运用地图的快乐

3、学会比较分析,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地理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各要素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联糸,这种联糸可以用一幅地图或多幅地图来反映其逻辑关糸。因此,利用“一图多思”、“多图并用”,比较分析,是培养学生地图能力的重要方法。例如:通过阅读“中国人口密度”图,得出“东部人口密度比西部人口密度大”的结论。“为什么”会这样?再用一幅“中国地形图”对比阅读,就可以看出地形对人口分布、人口密度的影响。同理,还可以看出地形与河流、地形与城市的关糸。

养学生运用图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用图的核心所在:①提高学生用图简化地理知识的能力,如:学到地理上五带分布时,将比较繁杂的文字叙述简化浓缩在图上,使之一目了然,便于记忆。②教会学生用图解释地理原理、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如:运用《地球公转图》分析地球的四季变化。③运用图像所提供的知识解“题”。如:叙述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就运用《我国冬季气温分布图》得出我国越往北气温越低的变化规律。④运用图像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如:根据《气象图》了解天气状况,根据《交通图》、《旅游图》了解道路出行、景点状况

4、绘图

绘图是对读图的提高和再创造,是提高学生析图能力的有效方法。绘图时,学生会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不断产生各种疑问。在课后开设地图制作课外活动小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情况,布置小组成员绘制本节课的地理知识图,如:中国及世界区域地图轮廓的描绘、中国及世界的气候、地形等简易地图绘制。制作的地图要从易到、敢于取舍,要选择合适的绘图内容,突出重点,如:经纬网图、世界海陆轮廓图等。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如绘图的步骤、方法技巧、图的中心内容等,并要及时评判,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且建立激励机制,如根据绘图质量评审等级,对优秀者给予表扬及举办优秀绘图作业展览等,以此来激发学习绘图的积极性。-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体现知识的应用价值,调动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各种图形画图的训练逐渐培养学生的画图意识,使学生养成自己画图的习惯,最终让地图表象、各种地图在头脑中的保持和再现,即使地图不在眼前也可以凭借心灵地图进行形象思维。

引导学生绘制有关教学用图是提高学生识图、析图能力的有效方法。边讲边画,化静为动,使学生的注意力随教师的笔画和语言而转移,做到师生双边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动觉记忆,使注意力集中,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地理知识。画图练习也能帮助学生提高读图能力,在课堂中师生共同画图,老师边讲边画,使学生非常直观地了解地理事物变化趋势,从而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识记、巩固。如学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时,我要求学生画日照图、地球公转示意图等。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绘制简图,能加深对所绘图中地理知识的理解,对掌握一些绘图的基本技能也很有实践价值。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对气候的形成、分布、特征的分析一定要落实到区域图上,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读图,还要能分析图,以至能绘制气候分布简图。

绘制一幅图,其价值抵得上读十幅图。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根据各种信息来绘制不同类型的图表,如坐标图、等值线图、饼状图等,会制作的话基本也会看了。学生在学会了基本制图方法之后,也要经常自觉从地理素材中提取信息进行制图,并加以分析。

当图在学生的大脑中有了初步的印象后,可通过填充图册练习填图,也可以让学生在纸上描绘出相应的地图轮廓,使学生形成空间观念,以巩固所学,接着教师在黑板或多媒体课件上示范填图,学生在纸上模仿并独立填图,最后通过投影展示效果,通过相互比较,让学生自己选出最佳“作品”,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熟练程度。

学生填图是大脑对已有的地理事物、地理信息进行再现的过程,是提高初中学生读图技能的不可缺少环节。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填充图册,让学生在对所学内容有印象的情况下进一步熟练掌握图上信息。通过对地理填充图册的运用,学生将大脑中已有的地理图像进行分析、记忆,并动手填图,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记图能力。

利用填充图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对地名及位置的记忆,熟悉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有助于理解地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填绘地图的能力。它是将地理知识通过教学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和知识的有效手段。

填充图练习要求学生在熟悉地图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默填,故教师应首先指导学生看图例、明确地理事物的地图表示;再结合《地图册》和课本插图复习有关课文,熟悉填绘对象的名称、位置、范围和分布特点;然后独立完成填图作业,防止盲目乱填,或不假思索地机械抄图,力求所填内容正确、位置准确,把填图练习真正作为学生巩固所学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手段。

规范化的填图练习是培养学生绘图技能的好办法,一开始就要严格要求,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图方法:注记的写法要求字体端正、大小匀称、排列整齐,用大小不同的字体反映地理事物的级别、主次,使全图注记层次分明、易读易记。地理要素符号的描绘要规范统一,以课本图例为依据。此外,安排填图时内容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简单的填空、填图到复杂的绘图、析图都是如此,且还要求能够利用图来说明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联系,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掌握绘图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填图习惯,提高填绘地图的能力。

填图是地图基本技能的训练,也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思考、眼看、手绘,进一步熟悉地图上有关地理事物的分布,不仅记住了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理解它们的相互关系,也培养了绘制地图的技能技巧。这里我们就可以利用《地理填充图册》,边讲、边看、边填、边画,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对地理知识的消化理解。

地理绘图、绘画等是表达地理事物的重要手段,是学习研究地理科学的重要技能。即使面对当今现代教育手段多样化、信息化的形势,传统的识图、绘图在教与学过程中仍是很重要的,也就成为活动课程的重要题材。因此,教师根据课本内容设计一些画图活动,并且在实施这些活动过程中则要求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就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地理现象演示和实验。动脑是让学生回忆和想象,通常采用空间漫游法,让学生回想和再现观察的地理现象,逐渐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清晰的图像。动手也就是手绘草图,通过绘草图的方式来巩固观察和识记的结果,以达到精确化程度。实践表明,学生对观察内容掌握了多少、准确与否,绘一幅草图就一目了然,十分有利于学生自我检测。动口就是评图,学生通过互评和师评来评价自己所画的图。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运动时,教师利用媒体或者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地球运动,然后,让学生用几分钟时间回忆刚才演示情景,并思考如何将立体图像变成平面图像。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绘草图。最后,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相互评价,教师点拔和总结。

一、熟悉图表语言,掌握读图的基本步骤

要学会读图、用图,首先应掌握好地图的基本知识,熟悉图表语言,明确有关概念。地图符号是表达地图内容的各种符号不仅表示地形、地物的位置、性质,还能代表所示地物的范围和大小等数量关系,所以只有讲清各种符号的地理意义,才能使学生熟悉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地理事物,准确而迅速地找出它们的分布概况,相互联系等。同时,要考虑看图的有序性。看图不能杂乱无章,而要根据各种图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在观察每一幅地图时,应注意先看清图名,知道地图的主题或主要内容;再阅读图例注记和比例尺,知道地图的表现方法;最后,要深入到地图内部,关注具体的内容和信息,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读图效率。

二、诱导启发学生,培养读图的积极性

要让学生多看地图,培养学生经常读图的积极性,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没有地图就无法学好地理,地图是打开地理知识宝库的钥匙。其次,还要让学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地图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性,许多问题都需要丰富的地图知识作指导,通过读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读图来掌握基本知识和原理,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与规律。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地图册、教学挂图、课本插图、地理景观图、地理模型、黑板略图等,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彩图,一幅幅精美流畅的板图板画、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课下让学生做拼图游戏等,同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强读图训练,强化读图能力

阅读地图不仅要看清地图上有什么、在什么地方 , 更重要的是探究和发现隐藏在地图语言背后的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不仅要静态地看清地理事物的位置、特点,而且要动态地分析地理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两种维度中的变化趋势。这样就充分挖掘了地图语言概括的丰富的内涵。因此应不断强化读图能力的训练,指导学生逐步养成使用地图的能力,使地理知识和读图能力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板图、图片的讲解和练习,学生能很快地掌握有关的地理知识,并且能避免死记硬背,达到了练中学,学中练的目的目的。地图语言和文字语言比较,最大的特点是形象直观,既可表示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相互关系,又能表示地理事物在时空上的动态变化,地图作为地理学科的基本表达方式在传达地理信息方面的作用是文字所无法取代,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地图,使学生看懂地图,进一步分析地图,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读图能力。教师也可用多图并用的指导和训练,拓展学生的思维,不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这样能培养学生利用地图找出各种地理对象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在教学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记图,提高对各种地图的分析综合能力。运用技能,反复练习,最终解决问题。教学本身就是通过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掌握技能,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培养绘图能力,提高用图水平

绘图是读图过程中动手操作的环节,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技能。引导学生绘制地图是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是目前地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绘图包括彩描黑白地图的点、线、面,绘制各种分布略图、示意图、剖面图、统计图等等。自己动手绘图,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技能。学生在看、画、听的过程中,思想集中,提高了绘图能力,记忆效果好,知识巩固率高。

二、掌握读图方法,提高读图能力

地理图像的种类很多:(1)地图:包括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资源图、水文图等,可以说是地理的灵魂;(2)剖面图:包括地形剖面图、地质剖面图等;(3)等值线图: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图等(4)地理原理图:地球自传图、地球公转图、温室效应图等(5)地理模式图:太阳系模式图、洋流模式图、大气运动模式图等;(6)地理统计图:柱状、曲线、折线、扇形统计图等;(7)景观图:自然景观图、人文景观图等;(8)漫画图:一般以人口、资源、环境等为主题,提醒人们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等。

四、图文转换,提高综合析图能力

文字和图像都是重要的信息载体。图文结合,据文识图,据图识文,相互释义,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和技巧,也是近年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对学生进行考核的一个重要手段。

由文转图:教材中,为阐述某一地理事象的形成、发展、原因、结果、影响等,论述详尽,却有失精当,对学生的记忆带来困难。如果能提纲携领,取其精要,把复杂繁琐的内容转换为图表形式,可以事半功倍。比如地球公转运动中关于四个节气、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知识,文字内容很多,可把这些文字内容转化到下面的图像中:

下载地理课题项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理课题项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地理课题实施方案

    初中地理“关注生活,学好地理”课题研究计划 一、背景分析 地理新“课标”指出:地理知识的学习应作为认识现实世界,适应未来生活的经验准备,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来具体认识和......

    地理课题研究计划

    地理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的提出 1、新《课标》针对我国中学地理教育发展的具体实际,提出了以下几个基本理念: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

    地理教学课题小结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地理兴趣----问题发现教学法初探 问题发现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研究来发现、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因为在社会生活中存在一系列涉......

    地理国家课题总结2012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 《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 阶段性总结 为了进一步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校和谐教育发展的需要,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造就一支“师德高尚......

    地理课题研究报告提纲

    地理课题研究报告提纲 前言 致谢 摘要 第一章课题的提出 第二章研究过程和方法 第三章主要研究成果 第四章研究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1、《浅谈网络资源在地理教学中的......

    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1)新闻联播与“地理”(2)山谷风的形成 (3)(某地)公交线路现状与规划设计(4)“三圈环流模型”制作 (5)地球温室效应会不会导致海平面的持续上升 (6)(某地)旅游景点的开发......

    课题研究项目

    十三五规划学校德育课题申报选题 课题研究是学术团队和科研工作者的生命,是学术团队和科研工作者服务决策、服务实践的载体,同时也是各级各类学校实现科研兴校的抓手,更是广大......

    服装项目课题

    一、 选题:本课题调研现状述评; 服装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其专业课程所涉及的理论与实践性都很强。在以往的授课过程中,几乎都是讲练结合,通过动手操作来巩固和验证理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