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教育技术总结1
枫树中学教育技术工作总结
2011.12
2011年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紧紧围绕教育中心工作,以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开展教师信息化培训和队伍建设为抓手,继续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重点加强校园网应用和资源库建设,全面提高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在上级相关部门的领导下创造性地为学校发展、学科建设、教师成长、学生学习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学年即将结束之际特作一小结。
一、从实际出发,电教设备、设施进一步得以完善。
本学期,我校领导十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从教育实际出发,本着“节约为本,合理投入”的原则,排查现有电教设备、设施,维修、添置了部分电教软件、硬件,使我校电教设备、设施进一步得以完善,保证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有序的开展。
二、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结合学校各科“教研周”活动,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使电教室、电脑室成为教师、学生学习活动的理想场所。
三、实施网络安全措施,加强校园网运用研究。
1、加强师生网络道德教育,实施网络安全措施,确保学校网络安全畅通,校园网主页由专人负责维护审核,无不良信息侵入。
2、扩充校园网版块内容,增加师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并为学校管理工作服务。
四、完善常规工作,规范管理。
1、做好电教课网上登记工作。
2、规范电教代办费的收缴工作,做好电教资料征订工作。
3、各室有详尽的管理制度,管理落实到人。
4、实施远教室上课登记记录。
五、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展示活动。
1、制作“青少年德育教育展板”参加区展示活动。
2、成立学校宣传制作领导小组,制作新课改主题宣传片。
3、选派教师参加了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4、配合各级各类课堂研究、展示活动做好电教服务工作。
六、继续做好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工作。
七、完成学校学生信息的登记工作。
第二篇:教育技术学(教案1)
教育技术学教案
第一章
教育技术学概述
题目
几个基本概念的涵义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教育的含义
2.了解技术的解释
3.重点掌握教育技术的概念
4.掌握教育技术学的概念
教学方法:教授法 重点及难点:
教育技术的概念理解 教学内容与过程: 1.教育的含义
现代教育学对教育给出了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教育(广义)——凡是一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和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过程。
教育(狭义)——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向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通常指学校教育。
教育的根本特征: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三个:(1)教育者
教育者——教育活动的主导
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父母是子女的最初和经常的教育者;社会教育中的师傅及起到教育作用的人都是教育者。在学校教育产生后,教育者主要指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人员。
(2)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学习活动的主体
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活动的人。既包括全日制学校的在校学生,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网络教育中的学生。
(3)教育设施 教育措施
第 1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实现教育目的采取的方法,包括教育内容和手段。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的影响物。教育手段是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既包括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方法,也包括教学活动时所运用的.2.技术
技术的英文为technology,其词根是 techne,来源于希腊语。在希腊语中“技术”(technology)的本义是“对纯艺术和实用技巧的论述”,因此,它的词根 techne 指的就是“艺术和手工技巧”。
我国学术界,对于“技术”这一概念的解释也是不同的。一种是以《辞海》为代表的解释,另一种是以《科学学辞典》和《科技词典》为代表的解释。
技术是
1、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理论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
2、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用程序、方法。——《辞海》
技术是为社会生产和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服务的,供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物质手段、智能手段和信息手段的总和。——《科学学辞典》、《科技词典》
前一种定义显然是受到“技术”一词主要是用来表达工业生产中“工艺”说法的影响,把定义定得比较狭窄,几乎只局限于技术的有形的物质方面。如果按照这种定义来看待教育技术中“技术”,势必就以为教育技术只包括“硬件”和“软件”,把教育技术等同于录音机和录音带,计算机和程序、课件等有形的东西。在这种理解下,教育技术就是教学媒体。
后一种定义显然已经意识到,现代用法中的“技术”一词所包含的内容,除了有形的物质性方面外,还包括无形的非物质性方面。这种“无形的非物质性”方面的技术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方面技术的应用并不亚于有形的物质性方面的技术,更不能为后者所取代。
本门课程所涉及到的有关“技术”的涵义,指的是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的总和,教育技术中的“技术”也应在这个涵义上来理解。3.教育技术
广义的理解:教育技术指的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指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
第 2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教育技术主要包括下面两类:
(1)有形(物化形态)
物化形态的技术: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的物体中的科学知识,包括黑板、粉笔等传统的教具以及计算机、卫星通讯等一切可以用于教育的器材、设备、设施及其相应的软件。
(2)无形(智能形态)
智能形态的技术:以抽象形式表现出来,以功能形式作用于教育实践的科学知识。如:系统方法。
狭义的理解:教育技术指的是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所运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
本门课程所涉及的“教育技术”基本上是狭义的解释。4.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学的英文翻译:Educational
Technology或
Technology of Education 教育技术学与教育技术的区别:
1、教育技术是教育中所应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称;
2、教育技术学是教育中应用教育技术的理论;
3、教育技术是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教育技术学是在教育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形成的学科。
在本课程中,当指的是运用于教育中的各种技术(如媒体技术、系统技术等)时,一般使用教育技术一词;指一个新兴学科的专门术语时,则用教育技术学。思考题: 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题目:
教育技术的定义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AECT 70'定义
2.掌握AECT 77'定义
3.重点掌握AECT 94'定义
第 3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4.掌握影响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因素
5.掌握相关概念辨析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相关概念辨析 教学内容与过程:
1. AECT70'定义——规定性定义
1970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在给国会递交的报告中写到:“教育技术可以按照两种方式加以定义。在较为人们熟悉的教育技术意义上是指产生与传播革命的媒体。这些媒体可以与教师、课本和黑板一起为教学目的服务……教育技术是电视、电影、投影机、计算机等软件和硬件所组成。第二种不太为人们所熟悉的教育技术的定义超出了任何特定的媒体和设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技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教育技术是一种根据在对人类学习和传播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立目标,进而对学与教的总体设计过程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
此定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个含义是在教与学过程中应用的媒体及其开发与应用的技术(包括他的硬件和相应的软件),即有形的媒体技术。
另一个含义指的是分析和解决教与学的总体过程,从而获得优化结果的系统方法,即对教与学过程进行系统设计的技术。是无形的、智能的系统技术。
请仔细考虑AECT70'定义的下面两方面:(1)成功之处
成功之处:这一定义反映了教育技术概念演化的一个总结,表明了教育技术从视听教学运动到形成教育技术的一个规定性定义,界定了教育技术是在教育过程中应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的总称。(2)不足之处
不足之处:这一定义使人们在交流中往往把教育技术仅理解为媒体技术,甚至把它理解为媒体中的硬件技术。这些都不利于发挥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所应起到的效应。
2. AECT77'定义——过程性定义
“教育技术是一个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综合的、有机的过程,它涉及人员、程序、思想、设备和组织等各个
第 4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方面,与人类学习的所有方面都有关系。在教育技术中,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表现形式是为了促进学习而设计或选择与使用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分为信息、人员、材料设备、技巧和环境。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过程称为教育开发职能,它包括研究与理论、设计、制作、评价与选择、供应、利用与推广等项。对其中的一项或几项职能进行指导或协调的过程称为教育管理职能,它包括组织管理和人事管理。”
这一定义是关于教育技术在教育与教学实践中应用模式的阐述,是对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描述。
教育技术有四个方面组成:学习者、学习资源、教育开发职能和教育管理职能。其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1教育技术领域的运作模型
请考虑
这一定义明确了AECT关于教育技术的哪些重要基本观点?
1、教育技术是应用系统方法来分析和解决人类学习问题的过程,其宗旨是提高学习质量;
2、教育技术依靠开发、利用所有学习资源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3、教育技术强调对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的管理,并把它作为整个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可以推出教育技术的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技术要分析研究的主要方面。
教育技术要分析研究学习者的特点(诸如作业行为水平、能力、知识基础、年龄特征等),因为学习者的情况对于选择目标、确定步骤、确定评价性质等许多教育决策都产生直接影响。在教育技术中解决问题的表现形式是依靠开发使用学习资源与学习者相互作用来提高人的学习质量。学习资源包括信息、人
第 5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员、材料(教学媒体)、设备、技巧和环境。但要使它们在学习中发挥作用,就必须系统的开发和使用。为此要进行一系列的教育开发工作,即进行开发有效的学习资源和设计有效的教学过程。开发工作包括理论与研究、设计、制作、评价与选择、供应、使用等各项职能。教育的组织管理职能包括组织管理和人员管理,这些职能活动需要在统一的指导下才能保证实现特定的目的,因此教育的组织管理职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2)教育技术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实践方式。
指导思想:以学习者为中心,依靠资源和运用系统方法的整合应用;
实践方法:按照系统方法的程序和步骤来操作实施。包括两个基本环节:鉴定问题(确定要解决的是什么性质的问题或需求)和解决问题(根据问题的性质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具体的操作过程包括六个步骤:鉴定、设计、选择、实施、评价和修改与推广。这种实践方法极为重要,因为在实践中往往会出现还没有分析清楚要解决问题的性质,就匆忙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有的放矢;或者认为某一种方法、手段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特别是在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出现时,更容易产生这种作法。其起操作程序如图2所示,在实践中,对进行的每一步还需要运用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来支持,才能作好各项工作。
图2 教育开发系统方法的程序和步骤
3.AECT94'定义——学科性定义
第 6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而对有关的资源与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这个定义明确指出了教育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学习,研究对象是过程和资源,基本内容是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它是按系统方法应用过程的阶段特点来阐述它们的理论和实践,其研究方法是系统方法。所以这个定义侧重于学科性的定义。它的结构如图3。
图3AECT 94 年定义的结构图
这个图也可以用另一种方法来表示,如图4。
图4 AECT 94 年定义的简化图
4.影响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因素
影响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下面三个因素:(1)以学习者为中心
第 7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面意义包含了学习的效果、学习的个别化、个性化、学习者特征、以及学习的理论模型。在这些内容中,学习过程理论模型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如果我们研究分析教学设计理论的变化,就可以看出:
20世纪70年代
以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模型为基础而展开过程设计; 20世纪80年代
以认知科学的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模型为基础; 20世纪90年代
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模型为基础而展开过程设计,之后又以对这些学习理论模型的综合应用为基础而展开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学习过程的理论模型是影响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的重要因素。
(2)依靠资源
“依靠资源”包含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而物力资源中媒体为主要内容。媒体隐含了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新技术的应用对教学媒体的形态和传播方式起着决定的作用。
由于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使媒体有最初的视听教材发展为计算机课件、多媒体教学环境和网络教学环境等形式。新技术的发展与学习过程模型的变化,使媒体的教学功能亦不断发展变化,由辅助手段发展为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促进信息内部加工的外部条件和认知建构的学习环境。
所以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影响到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即教学媒体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
(3)运用系统方法
“系统方法”使教学设计理论的操作程序亦由原来的线性流程演变为局部循环,进而发展到非线性的步骤。这些也促进了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
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主要是与这三个因素有关,而主要是由于学习过程理论模型和新技术的开发应用。
随着现代理论和人工智能理论、脑科学以及新信息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在系统研究整体论方法的运用下,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必将推向更新的高度,并在教学改革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5.相关概念的辨析
一、教育技术与教学技术
教育技术与教学技术两个术语,在美国有很长一段时间是混用的,而在第 8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1977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出版的《教育技术的定义》一书中,则对两个术语明确的作了区别。
教学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下属概念。教育技术应用的范围很广,包含了宏观、中观与微观不同层次,而教学技术主要是在微观层次上的应用。
由于美国教育技术在宏观、中观层次上的实际应用相对较少,而大量的实践是在微观层次的教学过程,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亦比较成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更好、更多的体现了技术因素的作用。所以在1994年AECT又修改了教育技术的定义,更突出地使用了教学技术这个术语,并认为教育技术与教学技术是同义的,不再加以区分。
我国现在已经习惯使用教育技术这个术语。本课程除阐述94定义外,亦采用教育技术这个术语,就其内容来看也主要是针对微观层次的阐述。
二、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习惯上指的是在教育中应用的现代科技手段,如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以及由这些技术构成的传播系统和相应的教学软件。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不属于同一层次上的概念,它偏重于现代化媒体技术的应用,是教育技术的下位概念。
因此,“现代教育技术”或“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提法,从属于教育技术的定义范畴,意在突出“现代”的特征,强调其内涵和外延的现代化。
三、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
电化教育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电化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媒体技术,教育技术包括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电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只是教育技术的一部分内容。
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三者的关系大致可以用图5来描述。
第 9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图5
教育技术、电化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关系图
思考题:
请你谈谈对教育技术概念的认识? 课后小记:
通过本次学习学生基本从技术层面和学科层面理解了教育技术的概念,对其有了基本的认识。
题目:
教育技术的范畴与教育技术学的知识体系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教育技术的范畴
2.了解教育技术学的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教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和过程: 1 教育技术的范畴
AECT 94 定义中提出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分为五个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在图1中列出了这五个范畴,每个范畴都列出了四个主要的子范畴,但这些并不是每个范畴的所有子范畴,其他的子范畴,有的因为它的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有的因为它们目前还不是那么重要而没有列到这个结构图中来。
教育技术的这五个范畴之间不是一种线性的逻辑关系,他们之间是协同作用的,是一种互补关系。教育技术实践人员的工作往往要涉及多个甚至是所有范畴的功能。
第 10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一)设计范畴
设计包括过程的设计和资源的设计。在实践中主要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而把学习资源的设计整合到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过程的设计是详细说明学习条件的过程。设计的目的是生成策略和“产品”。设计可分为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宏观层次例如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微观层次例如一门课程和一个教学单元的设计。这里的设计强调的是学习条件,而不是强调教学系统的组成部分。相应,教学设计的范畴就从学习资源或教学系统的个别组成部分扩展到整体化考虑和环境的考虑上来。
设计范畴至少包括四个理论与实践方面:教学系统设计、讯息设计、教学策略和学习者特征。
系统设计是一个“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教学各步骤的有组织的过程”;
讯息设计涉及对教学信息的符号形态的操作;
教学策略是对选择并安排教学活动的实际事项的详细阐述;
学习者特征是指影响学习过程有效性的学习者的经验背景的各个方面。
(二)开发范畴
开发范畴的基础是教学媒体的开发。开发就是把媒体设计方案转化为具体物理形式的过程,包括设计、制作和发送的功能。
这个范畴根据媒体制作技术分为四大类: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和整合技术。
印刷技术是主要通过机械或照相印刷过程制作或发送教学材料(如书和静态视觉材料)的方法;
视听技术是通过使用机械或电子设备来制作或发送教学材料以呈现形象化的听觉和视觉讯息的方法;
基于计算机的技术是利用基于微处理器的资源来制作和发送教学材料的方法;
整合技术是在计算机控制下的几种媒体形式的教学材料的制作和发送的方法;
(三)利用范畴
利用就是使用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的活动。“利用”描述了学习者与教学材料和系统的相互联系。这个范畴要求系统的使用、传播、推广、实施和制度
第 11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化。它受政策和法规的限制。
它的四个子范畴是:媒体利用、革新推广、实施和制度化以及政策和规定。
媒体利用是对学习资源的系统使用;
革新推广是为了使革新能被采纳而通过有计划的策略进行传播的过程;
实施是在实际(非模拟)的环境中使用教学材料或策略。制度化是在一个组织的结构和文化中对教学革新成果的持续常规地使用。
政策和规定是影响教育技术的推广和使用的社团(或其他组织)的规则和行为。
(四)管理范畴
管理范畴是影响教育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许多教育技术工作人员应尽的职责.这个范畴最早是从对媒体中心、项目计划和服务管理中演变而来的。.这里的管理指的是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来控制教育技术。
它的子范畴包括:项目管理、资源管理、发送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等。项目管理是指计划、监督和控制教学设计和开发项目; 资源管理是指计划、监督和控制资源支持系统和服务;
发送系统管理包括计划、监督和控制教学材料分发的方法与向学习者呈现教学信息的媒体和使用的方法;
信息管理包括计划、监督和控制信息的存储、转换或处理,目的是为教与学提供资源。
(五)评价范畴
评价就是确定教学和学习是否合格的过程。
评价范畴包括:问题分析、标准参考测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问题分析是指使用信息搜集和决策策略来决定问题的本质和范围; 标准参考测量是确定学习者对预定内容的掌握程度的技术;
形成性评价包括搜集达标方面的信息,并使用这些信息作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总结性评价包括搜集达标方面的信息和使用这些信息来做出利用方面的决策。教育技术学的知识体系
(一)AECT94定义的四个组成部分
第 12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1、理论和实践
一个专业或学科必须有支持实践的基础理论。理论部分包括对知识体系有关的概念、理论架构和原理等。实践部分是指这些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的应用。
2、关于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这些术语涵盖了这个领域的知识基础和专业人员的职能。这几个范畴的研究基本上是各自独立的。其中,设计范畴集中地表达了教学技术基本理论的核心部分。开发范畴亦较为成熟,其他几个范畴的理论仍引用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
3、关于过程和资源
这个组成部分包括定义中的两个基本问题:过程和资源。过程就是用于“产出”和指导特定学习结果的一系列操作或活动,是一个包括输入、行为和输出的序列,包括了设计和传递过程。过程通常是程序化的,但亦不总是这样。当过程有一系列有序的步骤组成时,它是程序化的;当活动顺序不是很有序时,过程就是非程序化的。
资源是支持学习的资料来源,或资料库,它包括支持系统和教学材料与环境。但资源并非仅指用于教学过程的设备和材料,它还包括人员、预算和设施。可以说它包括了一切有助于个人有效学习和操作的因素。
4、为了促进学习
(二)我国《教育大辞典》中有关教育技术学的阐述 我国《教育大辞典》中有关教育技术学的阐述可用图2来 表明其知识体系的结构及其范围和子范围的关系。
第 13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图2教育技术学的理论结构
此图根据在我国90年代初出版的顾明远教授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对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作了明确的定义而得来的。
在我国90年代初出版的顾明远教授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对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作了明确的定义:“教育技术学是以教育科学的教授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过程的客观性、可再现性、可测量性和可控制性,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在既定的目标前提下探求提高教学效果的技术手段和教学过程优化的理论、规律与方法。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基本内容为:教学中应用的技术手段,即各种教学媒体(硬件与软件)及其理论、设计、制作、技术、开发应用;研究教学过程及其管理过程优化的系统方法,其核心内容是教学设计、实施与控制和评价技术。” 课后小记: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之后,学生们 了解到教育技术是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教育技术是媒体技术与系统技术的总称,即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可理解为教学媒体的开发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的基本理论是媒体开发的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总体上学生们理解较好。思考题:
关于子范畴的分类,有不同的方法。请根据上图和自己的看法进行考虑可如何对子范畴进行分类。
(1)如图2中列出的关于教学设计的子范畴是按照系统设计教学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来分类,分为设计、评价和管理几部分。
(2)从教学实践中教学系统的结构形式和技术手段的不同来区分。这种分类方法表达为:视听传播教学的理论与技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教学的理论与技术(包括多媒体教学的理论与技术、网络教学的理论与技术)、远距离教学的理论与技术、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理论与技术。
题目: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
第 14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2.掌握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
3.了解教育技术具体研究内容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内容及过程: 1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
一、教育技术学的特性
教育技术概念由“教育”和“技术”两个术语组成,它基本揭示了该事物的特质:把科学技术作为促进人类教育的手段,用科技手段来提高教育的效果和效率。它也大致反映了教育技术学科的特质:探讨科学技术与人类教育的关系,探讨用科技手段提高教育效果和教育效率的规律、原理和方法。显然,教育技术学关注的焦点不是科学技术条件本身,而是科技条件如何通过教育现象的特点折射出来。因此,教育技术学主要属于教育科学的范畴。作为一个独立的知识体系,教育技术学具有下述几点特性。
(1)分类上的应用性
现代教育科学的发展,促使其门类越来越多,并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三大分支学科群体,即理论的、历史的和应用的教育科学。教育技术面向实际问题,旨在对教育技术规律的认识,提出教育技术操作上应该遵循的原理和要求,并藉此推动教育实践,所以属于应用性分支。它同其他分支的教育科学,特别是同理论教育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且受理论教育科学的指导。
(2)跨学科的综合性
教育技术学看上去是技术学运用于教育领域的结果,而实际上是综合运用许多学科而形成的,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生理学、心理学、传播学、物理学、电子学、数学、文学艺术、以及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它既具有自然科学属性,也具有社会科学属性。换言之,教育技术学既不是传统的理科,也不是传统的文科,而是熔两者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3)全方位作用的整体性
教育技术学可以作用于教育的各个层次,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技术教育,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也可以作用于教育的各个方面,从教材教具到教学策略,从课程教学到思想政治教育,从行政管理到图书
第 15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资料管理。可以说,教育的一切领域都是教育技术学的用武之地。
(4)科学、技术和艺术的高度融合性
教育技术学由关于“硬件”、“软件”和“潜件”三方面的知识子集构成,是物理科技、教育心理学、文学艺术等相结合的产物。教育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技术性相互交融,在这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使这学科既有科学的说服力,又有艺术的感染力,还有技术上的实用性。
(5)方法论上的客观性
教育技术学诞生于美国,很快就在西方国家和世界各地得到传播,兴起了共同研究、成果共享的热潮。正如书刊、电视、计算机、通信网络等媒体手段没有国籍一样,教育技术学是现时代国际性新兴热门学科,其目的是改革全世界的教育,促进全人类的学习。
二、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
关于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国内存在各种说法,因此,有必要对此作进一步分析。
(一)作为教育科学领域的分支学科
首先,从发展历史上看,教育技术学是在视听教育和程序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成果的引进,使教学手段不断得到更新和充实,促使教学方法不断变化和丰富,从而形成媒体技术这一领域。因而可以认为,教育技术学是媒体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从教学方法中独立出来的学科。其次,从教育技术学的相关知识结构来看,也属于教育学科的内容。再次,在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的学科专业目录中,也是将教育技术学列入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因此,可以将教育技术学列为教育科学领域的一个分支学科。
(二)作为教育研究中技术学层次的学科
在教育研究中有三个不同层次的研究方法,即哲学层次、科学层次和技术学层次。教育的技术学研究同教育的科学研究、哲学研究的区别,在于研究问题的层次的差异和研究目的的差异。哲学层次的研究在于探讨教育理论研究的总体的规律;科学层次的研究重点在于研究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在关系和规律;而技术学层次的研究在于探讨如何分析、解决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研究“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即主要是研究和开发达到一定教育目标的各种方法、手段,并努力去实践这些方法和手段。
教育技术学因其实践性和开发指向性的缘故,与教育哲学和教育科学有明
第 16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显的不同,请您考虑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教育哲学:是根据过去先哲的见解,追求理想的人类形象,根据其卓越的思索,进行论证考察,弄清教育的理念;
教育科学:是为了有利于人类的相互理解以及促进其发展,通过对过去及现在人类行为特点进行实验、调查,加以验证其假设,发现教育的原理及规律;
教育技术学则着眼于改善现实和未来的教育,开发出有效的手段与方法、技术和系统,通过实践,反复评价其效果,加以改进,使其更加完善。
(三)作为方法论的学科
首先,从美国教育技术专家D.P.伊利在《教育技术学领域:定义的表述》中的表述,可以明确地领略到教育技术学的特点在于达到既定目标所采用的哲学方法和实践方法。
教育技术学领域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和改善人类学习的质量。由于这个目标提出的任务是由教育的各个分支共同承担的,那么,它就不能作为某个特殊的领域的理论根据而提出了。教育技术学的特点,从而可谓它赖以存在的理由,在于它为达到这个目标所采用的哲学方法和实践方法。作为教育技术学的特征,其方法已被三个先后发展起来的模式所揭示,在以往50年间,它们使这一领域得到发展。这三个模式是:应用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强调个别化与个性化的学习;运用系统方法。正是这三个概念,被综合成一个促进学习的总体的智能方法时,就形成了教育技术学领域的特点,从而也确定了这个领域的理论根据。
其次,在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的定义中指出,教育技术是按照具体的目标,根据对人类学习和传播的研究,以及利用人力与物力资源的结合以促进更有效的教学的一种设计、实施和评价教与学的全过程的系统方法。其中也明确地指出了教育技术学的核心思想是系统方法。
再次,在上面阐述的有关教育哲学、教育科学和教育技术学的区别时,也明确指出,教育技术学是为了改变未来的教育,获得更有效的学习而开发出有效的手段、方法、技术和系统,并努力去实践这些方法和手段,反复评价其效果,加以改进,使其更加完善。这些都说明了它的方法论性质。
综上所述,可以将教育技术学列为教育科学领域中技术学层次的方法论性质的学科。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
在科学世界里,往往是许多门学科从同一个研究客体中分化出各自的研究
第 17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对象。教育作为客观存在的复杂现象,也为许多门学科所研究。教育技术学是从技术的角度研究教育问题的唯一科学。那么,它具体包括哪些研究对象呢?
1、坂元昂的解说
1971年,日本出版了一套八卷本的《教育技术学》丛书。它的第一卷《现代社会的教育技术学》的编著者坂元昂曾给教育技术学设定过三个领域四个方面的研究课题。
(1)利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成果,研制高效适用的教学媒体或工具。它又分两个方面:一是视听教育研究,即以传播媒体论和视听教育论为基础,把工业技术中的硬件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包括诸如投影器、录像机、闭路电视、语言实验室等各种视听设备的应用研究;二是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即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机管理教学等来提高教育效率,包括教育系统模拟、教育信息检索和教育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研究。
(2)利用心理科学关于学习理论的成果,研究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使用,以提高教育效果方面的课题。例如,欧美各国的程序学习、发现学习、小分队教学和不分级制教学方式等的尝试。
(3)利用人类工程的知识,设计和研制便于使用的教育设施设备。例如,学校建筑、教室结构、照明设备、黑板、课桌椅、实验仪器、反应分析装置等的设计。
2、米切尔的解说
加拿大学者D.米切尔1978年在为《教育媒体传播和技术百科辞典》撰写的“教育技术”词条中,也曾提出过教育技术学的五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技术
它是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的成果,研究学习的规律,以此作为开发和使用各种教学媒体的理论基础。人类学习的机制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但在人机关系和人通过机器学习的过程中又有什么特点,则是教育技术学面临的课题。其核心是几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即学生能力的测定、教育目标的明确、教学媒体或活动的选择、感觉输入的控制,以及效果评价等。
(2)教育信息和传播技术
从传播知识的角度看,教育是一个复杂的信息传播过程;学习就是接受、掌握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方面的教育技术强调教学材料及面对面的和远距离的传播媒体的设计、制作和评估。它既注重教学信息的生成、选择、第 18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处理和贮存,也注重教学信息的提取和传播,以使学生在需要时能获得这些信息。
(3)教育管理技术
它着重于教育资源或手段的管理,包括制定计划和方案,编制预算,制订管理决策,推广、分配和经营,系统分析等有关活动。其中组织技术是核心,它提供有用的决策模式、信息系统和人机系统的组织理论。
(4)教育系统技术
亦即教育系统工程,包括教育系统的规划、设计、组织和评价。教育技术学把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人-机器”看成一个整体,运用系统方法对教与学的全过程进行设计、开发、管理和评价。进行系统分析的工具就是模拟技术、线性规划和运筹学,目的是探索教育的最优策略,寻求最佳效果。
(5)教育计划技术
它的综合性程度相当高,如跨机构或跨地区的很高层次的规划、模拟、组织、检查、评价等。
坂元昂和米切尔的见解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但我国的学术界一般认为,他们提出的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围过于宽泛,与我国当前的教育技术实际工作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兼顾历史和现状、发展和未来,比较恰当的提法应该是:教育技术学探讨怎样在相关科学理论指导下,开发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主要如视听媒体和计算机媒体,改善教学系统和教学过程,以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具体研究内容
根据AECT的94定义,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围应该包括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具体的研究内容。
(1)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强调要在充分分析学习者特征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系统的设计,找到学习者的学习起点,合理选择教学媒体、反馈方式,创造最优化的教学模式,以期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成功的学习者。
(2)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开发,指对新技术,包括印刷出版技术、音像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各种技术的综合集成等,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发研究。也可以说,开发是对教学设计结果的物化或产品化,是教学设计思想的具体应用。开发领域的范围可以是一节课、一个媒体教材、一门课程,也可以
第 19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是一个大的教育工程的总体规划和实施。
(3)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利用,强调对新兴技术、各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各种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传播,并注意加以制度化、法规化,支持教育技术的不断革新。
(4)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管理,指对所有学习资源和学习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具体包括教学系统管理、教育信息资源管理、教学开发项目管理等。科学的管理是教育技术的实施以及教育过程、教育效果最优化的保证。
(5)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强调科学的测量和评价方法,注重形成性评价,并以此作为质量监控和不断优化教学系统与教学过程的主要措施,其中,要重视以事先确定的行为目标为参照标准的评价方法,向学习者本人提供有关学习进步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学习步伐,直至取得成功。
在我国,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实践活动,长期以来一直称为电化教育,近年来,电教研究正朝着全面的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方向发展,基于我国的实践,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以下方面:
(1)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如学科的性质、任务、概念、研究方法、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
(2)视听教育的理论与技术,包括各种常规视听媒体的教育功能和组合应用技术研究,各种常规视听教材的设计、制作、评价、使用技术研究,以及运用视听教育各种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3)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理论与技术,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机管理教学,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的开发和教学系统的设计,计算机教育网络的建立和应用等;
(4)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与技术,包括对各种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系统方法论的应用研究,对采用现代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方法、原则、规律、心理现象的研究,各种现代科学测量评价技术的应用研究等;
(5)远程教学的理论与技术,包括其网络建设,教学目标、形式、特点、组织管理等;
(6)教育技术管理的理论与技术,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料的管理方法,以及学科有关的方针、政策、组织机构、专业设置等的研究;
第 20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7)新媒体、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观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思考题:
1.请你谈谈对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的看法。
2.请你谈谈对教育技术概念的认识?
第二章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及发展
题目: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概述
2.掌握客观主义(或经验主义)的感觉论
3.重点掌握传播理论
4.掌握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
5.掌握系统科学理论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
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系统科学理论
教学内容及过程: 客观主义(或经验主义)的感觉论
早在17世纪50年代,捷克的教育改革家夸美纽斯(J.Comenius)提出直观性原则,他认为人是通过观察事物本身,从事物的本源来获取知识的。19世纪初,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齐(J.Pestalozzi)提出感官印象是获取一切知识的基础,认知从感性的观察开始,通过对表象的加工而获得概念,因而观察成为教学的基础,并提出直观性教学原则。以后,美国教育家杜威(J.Dewey)亦认为教育活动惟有在儿童积极参与的基础上才能展开。这些思想为20世纪初期、中期视觉教学、视听教学的倡导者们所接受。戴尔认为,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感性认识与理发认识相结合的过程,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视听材料的价值在于它能以具体的形式提供概念。进而他依据各类视听媒体所能提供的学习经验的具体-抽象程度将它们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一书。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视听教学基于对教学过程的认识: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知识的获取要符合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辩证关
第 21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系,其理论基础是客观主义的感觉论。2 传播理论
传播可以看作传播者借助于一定的媒体,将信息传递给受传者,并和受传者进行交流,以达到相互影响的一种活动。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传递信息(包括教学信息、学生的反馈等)的活动,它也是一种传播过程。为获得有效的教学,就需要借助传播理论,对影响教学传播效果的各因素进行分析。
传播理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施拉姆(W.Shramm)最早研究传播学,以后经拉斯韦尔、香农、贝罗等人的不懈的努力,到20世纪50年代已基本形成一个学科。但是由于历史和自身的原因,当时它对视听教学的影响是很微弱的。进入50年代,由于视听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认识到视听教学理论作为这个领域实践的理论基础已不充分,用传播理论解释学习过程似乎更确切,于是视听教学领域出现了向传播理论寻求支持的趋势,从而逐步形成了视听传播教学理论。
施拉姆
他集先驱者的研究成果之大成,首先把传播现象及其规律作为一门学问进行独立的研究,并力图使之系统化,从而形成了传播学。传播学研究传播的基本作用与过程。
拉斯韦尔(贝罗模式)
贝罗模式是用以阐明思想传播系统结构的一个静态模式。它由信源、信息、通道和受播者四个要素构成。贝罗(D.K.Berlo)在论述中还非常强调反馈的重要性,因此,有学者在他的模式中增加了从R到S的反馈。他还指明了影响各个要素传播功能的条件。在影响传、受双方本身传播功能的条件中,包括传播技术(语言的清晰度与说话技巧、文字描写技巧、思维缜密性、手势与表情自然逼真等)、态度(自信心、爱好、双方的了解程度等)、知识(传者与受者对内容的了解程度等)、社会系统(传者与受者的社会地位等)以及文化(传者与受者的文化背景)等。在影响信息传播功能的条件因素中,所谓内容是指传
第 22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者为达到目的而选取的材料,它包括信息成分与结构;所谓符号是指内容的表现形式,包括语言、文字、图像与音乐等;所谓处理是指传者对选择并安排符号所做出的决定。通道是指传播信息的各种方式,如口耳传方式、书写与阅读方式等。
这一模式比较适用于研究和解释教学传播系统的要素与结构,其中的S-M-C-R相当于教师-课业-媒体-学生。按照该模式的提示,我们可以联系教学实际、传播场合及各要素的具体情况,对教育传播的效果进行预测,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传播教学理论
视听传播教学理论认为,如果把教育的内容加以抽象视作信息,那么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它可以应用传播学的理论来研究教育传播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如何提高教育传播的效率和效果?传播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拓宽了视听教学的研究。1962年南加州大学博士生埃博克的“视听与教育传播过程关系”的理论模型是教育传播理论的代表模型。3 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
教育技术的目的是要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学习者的学习涉及教师如何有效地教,学生如何有效地学。因此,教育技术工作要取得成效,就需要对教和学两方面的情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就成为教育技术人员的重要工作基础。而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发展还会对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教育技术的许多原理和方法,特别是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都必然反映出一定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基础。
(一)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它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试图解释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它有哪些规律、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等问题。教育技术主要是按照学习的固有规律,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设计不同教学方案,安排教学途径和方法,为学习创造环境,使有效学习发生从而使学生得到发展。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 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产生的,它在60年代以前一直是作为占统治和主导地位的心理学派而存在。其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Ivan Pavlov)华生(John.B.Waston)、桑代克(E.L.Thorndike)和斯金纳等。行为
第 23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为:学习是一个刺激和反应(S-R)的联结的过程,主张将人的外显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反对内省,认为行为的多次的愉快的或痛苦的后果改变了学习者个体的行为,或使学习者模仿他人的行为。因此他们重视环境在个体学习中重要性,强调对刺激和反应的联结。
巴甫洛夫是最早提出经典条件反射的人。他认为一个原来是中性的刺激(如铃声)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如狗看到食物会分泌唾液这一现象中的食物)相结合,使个体学会对该中性刺激作出反应(如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人们的许多行为。
华生用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来解释人类的学习,他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代替另一种刺激来建立相应的条件反射的过程。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的过程就是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律(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准备情况将影响学习的效果)、练习律(有奖励的练习能够增强刺激-反应联结)、效果律(行为的后果能够影响行为是得到增强还是减弱)。
新行为主义者、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四五十年代,提出了著名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他认为在学习中,对学习者所希望的行为及时进行强化,能够提高该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在他的学习理论中非常强调强化的作用。
斯金纳根据他的学习理论设计了新型的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促进了美国当时的程序教学运动。程序教学十分重视研究教学方式、作业分析、学生行为目标的分析以及教材顺序的研究,强调教学策略的设计以及教学评价的意义。程序教学的研究,使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全过程,更全面、更系统地看待教学活动。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设计的最初尝试孕育在程序教学的设计之中。
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技术发展的影响斯金纳的强化论及程序教学理论对教育技术理论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影响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从重视“教”到重视“学”。在教育技术史上,长期以来把重点放在使用媒体呈现刺激方面,而没有把心理学学习理论作为教育技术的基础。由于受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对该领域的研究从仅仅重视媒体的使用,扩展到同时重视对学生行为的研究,从注重“教学刺激物”的设计发展,到对“学”的强调。
第 24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2、媒体作用的改变按照行为主义的观点。教学媒体设备的作用不仅要呈现教材,而且必须与学生的行为联系起来。具体的联系包括:接受学生作出反应。控制学生的学习顺序、经常和即时性的强化、学生自定学习步调。媒体设备和教材只要发挥上述作用,就能强化学习,从而保证学习的成功。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传统视听传播领域日益重视对“学”的研究,以及使用教学媒体促进对“学”的研究。
3、行为目标和标准参照评价程序。教学理论要求首先要阐明学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即明确行为目标,从教育技术理论发展的角度看,行为目标的意义是强调学生的行为以及产生行为的条件,即将学生的学习任务具体化。明确化。根据行为目标进行测量,以了解学生能力所达到的程度。这种对学生能力的测量并不是以参照其他学生的能力差异为依据,而是以预先确定的目标为依据。标准参照评价适于个别化学习的评价,可提供个人学习进步的情况,可使教师了解所设计教材的优缺点,并进行及时调整。
4、开展全面教学改革在以班级授课为教学单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中,开展自定学习步调的个别化教学显然是难以进行的。因此,要真正实现程序教学的目的,必须对传统的学校教学进行全面改革。
5、程序教材的系统开发过程程序教学的独特之处是强调编制程序教材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产品”的观点。它提出的“过程论”使人们开始重视课件的开发过程:从教学目标(学习结果)的阐明开始,分析教学对象。设计教学内容顺序,进行实验性测试。编制课件,直至推广使用。
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局限性行为主义心理学及程序教学理论在历史上有很大影响,对帮助教师克服当时教学中缺乏的强化(反馈)。忽视学生个体特点等弊病起着积极的作用。程序教学理论同其它理论一样不可能没有缺点和局限性,它的主要问题是,所依据的行为心理学原理没有考虑动物和人类学习的本质区别。此外,这种教学刻板、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学生提高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的小步子原则容易使学生厌倦,也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事物。特别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更暴露了行为学习理论的局限性。但它的积极反应、及时反馈等原则今天仍被计算机辅助教学所采用。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概括
基本观点:①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其公式是:S-R(S代表刺激,R代表反应)。有怎样的刺激,就有怎样的反应;②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
第 25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学习进程的步子要小,认识事物要由部分到整体;③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特点:重知识、技能的学习;重外部行为的研究。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自从20世纪60年代之后,认知派学习理论逐步取得了主导地位,进而已发展为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主义学习理论注重对学习者外显行为的研究不同,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对人们学习的内部认知过程进行研究,它把知觉、表象、记忆等基本内部过程作为研究对象,而且把决策、策略等高级心理活动也纳入了自己的研究范围,十分重视主体的内部逻辑结构。代表性的有皮亚杰的认知学习理论、维果斯基的认知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和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以及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的理论对以后的认知学习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获得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决定学习的既不是外部因素,也不是内部因素,而是主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建构新的认知结构。他将行为主义的S-R公式发展为S-AT-R(其中T代表主体的认知结构,A代表认知同化),强调认知过程中主体的能动作用,强调新知识与以前形成的知识结构相互联系的过程,表明了只有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把外部刺激与原有知识相结合,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念的基本解释包括:(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2)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是对新接收的信息的意义进行建构,二是对学习者原有的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3)学习者是以自己的方式来建构他对事物的理解的,因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理解。
现代建构主义以其对学习的理解为基础,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如情境性教学(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和随机通达式教学等方法。其中,支架式教学就是教师为学习者营造一个解决问题的概念框架,通过适当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沿着框架攀登,并逐渐放手让学生自己继续向更高水平攀升。抛锚式教学以真实案例或问题为基础,让学生自主地到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从何处搜集资料,专家解决此类问题
第 26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的探索过程等。随机通达式教学就是以尽可能多的变式(不同的目的、情境、方式、时间等),呈现事物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面性。学生通过从不同的途径多次进入同一学习内容,便可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全面而深刻的意义建构,同时发展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补充内容:)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在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他对意义学习的描述。他认为学生的学习如果有价值的话,应尽可能地有意义。奥苏贝尔(D.P.Ausubel)认为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有意义学习便发生了。认知结构是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因此要促进新教材的学习,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教材有关的观念。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又称同化理论)的核心是:学生能否获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由于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
概念:
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的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nonarbitrary)和实质性的(substantive)的联系。
我们老师理解这个概念时,最关键的是理解两个修饰词的内涵,即非人为和实质性。
1、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概念的联系是在某种合理的和逻辑的基础上建立的。
2、实质性的联系:是指新的符号或符号所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经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是和机械学习相区别的,机械学习中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建立的联系是人为的和非实质性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第 27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1)外部条件
有意义学习产生的外部条件是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即材料本身与学生学习范围内的有关概念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基于此,教师在选择和安排教学材料时,需要考虑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及联系。(2)内部条件
有意义学习产生的内部条件有三条:
1、学习者的心向,即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2、学习者的原有认知结构。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3、学习内容对学习者具有潜在意义。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他的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结果,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
另外一个由奥苏贝尔提出的、对我们的教学有指导意义的概念是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奥苏贝尔认为无论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都有可能是机械的,也有可能是有意义的。而他更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教师给学生提供的材料应该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有组织的、有序列的、完整的形式,因此学生接受的是最有用的材料,他把这种强调接受学习的方法叫做“讲解教学”。概念:
接受学习: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对学生来讲,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要求他们把教学内容加以内化(即把它结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之内),以便将来能够再现或派作它用。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现成地给予学生的,而是在学习内化之前,必须由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换言之,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发现,然后便同接受学习一样,把发现的内容加以内化,以便以后在一定场合下予以运用。
2、信息加工理论
早期的学习的认知观受“信息加工”(Calfee 1984)理论的影响,将学习过程类比成计算机的信息加工过程,界定了意义的归属和表征的结构成份(感受登记器、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控制器、输出系统)与认知过程(选择性接收、监控、调节、复述、重构)。
第 28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1974年,加涅根据现代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通过这个模式我们可以了解,在学习时学习信息在学习者内部的主要流程。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概括
基本观点:①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再组织,其公式是:S-AT-R(A代表同化,T代表主体的认知结构)。客体刺激(S)只有被主体同化(A)于认知结构(T)之中,才能引起对刺激的行为反应(R),即学习才能发生;②学习过程是信息加工过程。人脑好似电脑。应建立学习过程的计算机模型,用计算机程序解释和理解人的学习行为;③学习是凭智力与理解,绝非盲目的尝试。认识事物首先要认识它的整体,整体理解有问题,就很难实现学习任务。
特点:重智能的培养;重内部心理机制的研究。
(3)认知-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认知-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也可以称为折中主义学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既要提示外部刺激的作用与外在的反应,又要提示内部过程的内在条件的作用。很显然,这种学习理论是融合了认知学派和行为主义两种观点来解释学习的。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是折中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将学习理论用于教学实践中信息的基本流程。加涅根据这个信息流程,把学习者的学习分为八个阶段,即动机阶段、了解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作业阶段)和反馈阶段。
加涅以他的学习模式为基础,提出几个观点:
(1)学习是人的倾向或能力的变化,但这种变化要能保持一定时间,且不能单纯归于生长过程。这个学习定义强调变化、保持,并排除生理成熟的作用,这些都是吸收了行为主义的观点。不同的是加涅把行为变化改为内在的能力和倾向的变化,不仅承认外部行为的变化,也承认内部能力的改变。
(2)学习的结果即教学目标,可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等五大类。智力技能由简单到复杂,形成学习层次。任何一个智力技能的学习都依赖于过去学习到的技能,每种类型的智力技能所要求的学习条件都有所不同。
(3)学习发生的条件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教学就是要安排外部条件,从而促进内部学习过程的发展。两种不同类的学习,肯定有两种不同的外部条件,两个具有不同能力(内部条件不同)的学生,所需要的外部条件不同。
总之,教学设计理论作为教育技术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理论
第 29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应用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结果。随着学习理论的不断发展,教学设计必将更加成熟、更加科学。反之,教学设计作为连接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其实践的开展也必将促进学习理论的不断发展,二者会相互促进。
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主要是与这三个因素有关,而主要是由于学习过程理论模型和新技术的开发应用。
随着现代理论和人工智能理论、脑科学以及新信息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在系统研究整体论方法的运用下,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必将推向更新的高度,并在教学改革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基本观点:①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②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受到尊重,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③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它在学与教的活动中创造了“接受”的气氛。
特点:重学习的情感因素。
(二)教学(教授)理论
教育技术将教学理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是因为教学理论是研究教学客观规律的科学。教学理论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课程与教材、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评价和管理等。教学理论是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并抽象出来的科学知识体系,它来自教学实践又指导教学实践。对于教育技术而言,为了解决教学问题就必须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也就有必要与教学理论建立起一定的联系。
教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为教育技术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如前所述,教学理论研究的范围涉及诸多方面,其研究成果极丰富。教育技术从其指导思想到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等一系列具体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定,到教学评价,都从各种教学理论中寻求依据并综合运用。例如,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布卢姆的目标分类理论、掌握学习理论和形成性评价理论,布鲁纳的以知识结构为中心的课程理论,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和加涅的“九大教学活动(事件)”的教学活动程序等等,都在教育技术的实践中被接纳和融合。
(l)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
赞可夫(Л.В.Занков,1901-1977)是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教育科学院院士。
基本观点:①“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把一般发
第 30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②“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要把教学目标确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搞到“桃子”。
教学原则:①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③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③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④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⑤使全班学生包括后进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其不足之处是,他所提出的某些原则,比如以高难度和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提法笼统、不够确切,容易造成不顾条件地加深教材内容、加快教学速度,脱离学生实际,从而导致负担过重,降低教学效果。
(2)布鲁纳的“结构一发现”教学理论
布鲁纳(J.S.Bruner,1915-)是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
基本观点:①学习一门学科最重要的是掌握它的基本结构;②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力上是正确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③要学得好,必须采取发现法。
布鲁纳的教学理论对美国6O年代的中小学教学改革有重大影响,促进了数学、物理等学科教材按照结构课程理论重新编制。但那次改革并不成功。他过分强调学习者主观努力的作用,而忽视环境和学习者自身条件等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他的上述第②个观点是脱离实际的;他倡守的发现学习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费时太多。
(3)巴斑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
巴斑斯基(Ю.К.Ба§анкий,1927-1987)是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土、副院长。
基本观点:①应该把教学看成一个系统,用系统观点、方法来考察教学;②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诸要素构成的合力,对教学应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全面评价;③教学最优化就是在~定条件下,用最少的教学时间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根据上述基本观点,巴斑斯基提出了十条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体系。巴斑斯基用系统方法研究教学,较全面、科学地剖析和阐述了教学过程,这有助于教师最优地制定教学方案和组织教学过程,以获得最佳的效果。但他提出的教学原则条目多而长,不利于教师熟记和运用。4 系统科学理论
第 31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系统研究的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分别如下:
(1)系统观
教育技术要分析研究学习者的特点(诸如作业行为水平、能力、知识基础、年龄特征等),因为学习者的情况对于选择目标、确定步骤、确定评价性质等许多教育决策都产生直接影响。在教育技术中解决问题的表现形式是依靠开发使用学习资源与学习者相互作用来提高人的学习质量。学习资源包括信息、人员、材料(教学媒体)、设备、技巧和环境。但要使它们在学习中发挥作用,就必须系统的开发和使用。为此要进行一系列的教育开发工作,即进行开发有效的学习资源和设计有效的教学过程。开发工作包括理论与研究、设计、制作、评价与选择、供应、使用等各项职能。,教育的组织管理职能包括组织管理和人员管理,这些职能活动需要在统一的指导下才能保证实现特定的目的,因此教育的组织管理职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2)一般系统论
一般系统论是一套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原则,如系统的概念,系统的整体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动态性原则、有序性原则、目的性原则,这些概念和原则(亦称为系统的特性)可以组成三个互补性模型:(1)环境模型,它考察处于环境中的和与其相关的系统,并组织与这种考察有关的概念与原则(2)结构模型,它考察什么是系统,是什么样的系统,它的构成要素是什么,哪些是结构性要素,哪些是功能性要素,它是如何组成的。(3)处理模型(或运行模型),它考察系统自始至终的行为,以及告诉我们系统是如何运行的。
(3)系统方法论
系统方法论则是提供一组思想、原理、方法、步骤、组织和技巧,以便使解决复杂问题的系统理论发挥指导作用。它是运用系统理论的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我们可以运用系统研究的概念和原则,来观察、分析教育这样的社会系统;可以借助其模型的分类与组合,将教育这样的社会系统鉴定为具有不同层次的复合体。
请考虑 不同层次的复合体的具体含义。
第 32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这些层次可以分为宏观的国家、社会的教育系统,社区、学校的中观教育系统,以及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媒体开发等微观层次的教学系统。如果确定了某一层次的教育系统是基本层次,则又可以建立三个互补的模型即环境模型、结构模型、运行模型来作进一步的研究,以达到最优化的目的。从教育技术的实践发展来看,一般以研究微观层次的系统为主,如现行的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就是以系统研究为指导,综合相关的学与教的理论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研究中观层次的教育系统的理论称为课程开发理论与技术,研究宏观层次教育系统的理论称为教育规划理论与技术。
以这种系统思想作指导,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并用三个互补的系统模型来描述它们。
请考虑三个互补的系统模型的具体含义。
学校是一个教育系统,当它处于社会环境之中时,又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社会向学校教育提出所需要的人才的要求,提供教育资源(如教职员、教材、设施等),输送学生,而学校系统通过各类教育工作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教学系统是教育系统的子系统,它可以是指学校的全部教学工作,也可以是一门课程、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作为一种有控制的教学信息传递过程,教学系统包括教师、学生(均为人员要素)、课程(教学信息要素)和教学条件(物质要素)四个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系统运行的前提,组成系统的空间结构;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和学习结果等过程性要素,形成系统的时间结构。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又构成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复杂的运行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过程。教育可以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不仅需要每个组成部分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更取决于系统中各要素的最优配合和协调一致。因此运用系统研究的观点、理论与方法,对教育的各个部分进行综合的整体的考察,对教育过程进行系统设计,才是实现教育最优化的根本途径。课后小记:
通过本节课学习之后,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第 33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题目: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1 教育技术学术思想的发展
教育技术的学术思想主要是指分析、解决教育问题的哲学方法和实践方法。哲学方法就是分析、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实践方法就是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操作程序。
教育技术分析、解决教育问题的指导思想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倚靠系统方法对学习过程进行科学规划,对学习资源进行综合应用。其分析、解决教育问题的操作程序可分为六个步骤,即鉴定、设计、选择、实施、评价和修正与推广。
换言之,就是以科学理论为基础,以学习效果为价值取向,应用系统方法和借助技术手段来设计、开发、管理和评价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以获得优化的教育。所以说系统研究是教育技术学术思想的核心。
教育技术的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理论之中,而后者又是在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及其理论基础的变化过程中形成的。
例如,对于不同层面的教育系统来说,有关教与学的理论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运行模型的机制的描述和指导上。由于对教学过程及学习过程的理解、分析、认识的不同,各个时期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是不同的:30年代至40年代主要是感觉论和视听教学论,50年代至60年代主要是视听传播论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而80年代则更多地应用认知理论中的信息加工理论来描述和分析学习过程,到90年代则又兴起了以建构主义的理论假设为基础的教学设计理论。因而在教育技术学的原理和方法中,由于理论基础的变化,其所设计和开发的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亦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其用系统研究而形成的理论架构和研究方法却几乎是一致的。随着人工智能理论、脑科学及其他新的学科知识的发展,教育技术的学说思想将会展现新的前景。2 教育技术理论基础发展概述
教育技术学是这样的一个领域,正如在1970年的定义中所表明的那样:“一种根据在人类学习和传播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立目标,对教与学的总体过
第 34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程进行设计、实施及评价的系统方法。”这个定义一方面说明了它是从方法论的角度上来说明教育技术是对教与学过程进行设计、实施、评价的一种系统方法;另一方面亦阐明了它的理论基础是有关的人类学习理论与传播理论,它对教与学过程的设计是建立在学习与播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从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史分析,这里所指的学习理论主要是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具体说是斯金纳的强化论。所以说,教育技术虽然被定义为在解决教育问题的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但必须强调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这些理论研究成果是对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论认识。在教育技术形成的初期,其理论基础是感觉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随着教育、心理等学科的发展,在教育技术应用的过程中,理论基础也不断地在充实和发展,像系统理论、认知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也都被引入教育技术。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系统科学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在80年代以后,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更多地被教育技术工作者作为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90年代中,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成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的不断变化、充实以及综合应用,是教育技术的一个基本特点,这是由于在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对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和学说。
第三章
学习资源
题目:
教学媒体概述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源的含义
2.了解教学媒体的发展历史 3.掌握教学媒体的分类 4.掌握教学媒体的主要特征 5.重点掌握教学媒体的作用 6.重点掌握选择教学媒体的基本依据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重点:掌握教学媒体的作用和选择教学媒体的基本依据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源的含义
第 35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媒体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edium”,音译为媒介,意为两者之间。媒体有两种含义:一是承载信息的载体;二是指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实体。
以传递教学信息为最终目的的媒体称为教学媒体,它用于教学信息从信息源到学习者之间的传递。
教学资源可以理解为一切可以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包括各种各样的教学媒体,是教学信息的来源。
二、教学媒体的发展历史
媒体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可以将教学媒体的发展大致归结为以下几个阶段:
1.语言媒体阶段
语言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在交流方面,特别是在记忆和传递知识以及表达较复杂的概念的能力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在这一阶段,人类的教育方式主要是口耳相传和模仿等。
(1)语言媒体的主要功能:
a.符号的功能,语言是实物、现象等符号。
b.促进思维表达的功能。
c.具有交流、传播的功能。
(2)语言媒体的局限性:
a.语言符号比较抽象,常常需要手势、表情、体态去辅助。
b.口头表达只能在有限的距离内交流,且瞬间即逝,难以保存。
2.传统媒体阶段
传统媒体主要指实物和模型、参观旅行和展览、图片与图示材料、黑板等视觉展示平面,以及文字印刷材料等
⑴文字媒体的出现和应用
从语言的产生到文字的出现,其间经历了几万年。人类最初采用文字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文字媒体的出现使人类除口耳相传,又可以利用文字传达信息,成为重要的教育工具,并引起了教育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
⑵印刷媒体的出现和应用
在印刷术发明以前,文字的传播主要靠各种形式的“手抄本”,印刷媒体的出现,使得文字信息可以大量复制、储存并广泛传播。尤其教科书使得大规模公共教育成为可能。
第 36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⑶直观教具的出现和应用
为了弥补语言和文字媒体传播的信息比较抽象的缺陷,近代的一些教育家倡导采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片与图示材料等直观教具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从理念基础上说,它是教育技术现代化的萌芽。
3.电子媒体阶段
19世纪末至20世纪,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年代,其中尤以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更为突出。人们把以电子技术新成果为主发展起来的各种传播媒体称为电子传播媒体,例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广播、电视、录像、计算机等等。
⑴电报、电话的出现和应用
1844年,莫尔斯发明了电报。1867年,贝尔发明了电话。从此信息可以即时传播到远距离的地方。
⑵电影的出现和应用
1884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研制成功电影放映机。电影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又极易普及等优点,很快就被引入到教育领域。
⑶无线电广播的出现和应用
20世纪初发明了无线电,随后20年间无线电台相继在世界各国建立。无线电广播很快成为世界上最为普遍的一种大众传播媒体。教育中利用无线电广播是从20年代开始的。通过广播向学生提供学校教室以外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大大丰富和扩充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同时也弥补了优秀教师的数量不足。
⑷电视、录像的出现和应用
电视时代始于1936年的法国和美国。由于广播电视的发展,世界上许多国家兴办了远距离教育。
自从1954年出现了第一台能用于演播室的磁带录像机以后,录像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它解决了图像信息的记录和重放问题,使大量优秀的教学电视节目得以保存,便于在课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中使用。
⑸电子计算机、卫星的出现和应用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出现于1944年。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使信息的利用和传播、加工和处理等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信息时代”。计算机在教育上的应用主要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机管理教学。近10年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更是大大扩展了计算机的教育功能。
第 37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自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全世界已经发射了许多卫星。通讯卫星技术为全球性的教育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现在许多国家都利用卫星传送教育节目。
三、教学媒体的分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的种类越来越多,性能也越来越好。由于出发点不同,对媒体的分类也不同。以下举出几种分类的例子。
(1)根据印刷与否分类,可分为印刷媒体和非印刷媒体。
印刷媒体:指各种印刷资料,如教科书、图表、辞典、报纸、杂志等。
非印刷媒体:泛指各类非印刷的视听材料,如幻灯片、投影片、录音带、电影片、录像带、计算机软盘等。它们又可以根据接受信息的感觉器官分为:
听觉型媒体,如广播、录音。视觉型媒体,如幻灯、投影。视听型媒体,如电影、电视。
交互型媒体:如程序教学机、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2)根据传播过程中信息流动的方向分类,可以分为单向传播媒体和双向传播媒体。
单向传播媒体:如口授、广播、电影、电视、书刊等,信息都是由“教师”流向学生,没有相互性。
双向传播媒体:如讨论、角色扮演、语言实验室、程序教学机、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等,借助它们信息可以在“教”与“学”的双方相互传递。
(3)根据教学媒体的制作技术分类,可以把媒体分为基于视觉技术的媒体、基于视听技术的媒体、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媒体和基于整合技术的媒体。
四、教学媒体的主要特征
1964年,加拿大著名大众传播研究者麦克卢汉在《媒体通论:人体的延伸》一书中,论证人类在进入电子时代的同时,对媒体的性质、特点、作用和分类,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认为,媒体是人体的延伸。除此之外,教学媒体还有以下几个特征:
1、工具性
教学媒体在教学中与人相比,处于从属地位,是人们获得和传递信息的工具。
2、传播性
第 38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教学媒体可以将各种符号形态的信息传送到一定的距离,使信息在扩大了的范围内得以展现。
3、表现性
教学媒体具有表现事物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特征的能力。
4、固定性
教学媒体可以将教学信息记录和储存起来,在需要时再现。
5、重复性
教学媒体可以根据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多次地被使用,而它所呈现的信息的质和量基本上保持稳定不变。
6、可控性
教学媒体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受使用者自由操纵控制。
7、参与性
教学媒体在被操作使用时,学习者还可以参与其他的学习活动。
五、教学媒体的作用
使用合理选择的教学媒体,特别是使用精心设计制作的媒体教材,可以在课堂集体教学、学生个别化学习、远距离教育等各种教育方式中起到不同的作用。总的来看,教学媒体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学习者接受的教学信息更为一致,有利于教学标准化。
2、能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和兴趣,使教学活动更为有趣。
3、能大量提供感性材料,增加学习者的感知深度。
4、设计良好的教学媒体材料能够促成有效的交互活动。
5、设计良好的教学媒体材料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6、有利于实施个别化学习。
7、有利于开展协作学习,促使学习者进行“探索”式的学习。
8、促进教师的作用发生变化。
9、有利于开展远距离的教育。
六、选择教学媒体的基本依据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丰富多彩、功能各异的教学媒体中选择哪一种或哪几种的组合才最为合适、最为有效呢?下面是选择教学媒体所要考虑的几个基本依据。
1.依据教学目标
第 39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每门课程、每个单元、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比如要使学生知道某个概念,或理解某种原理,或掌握某项技能等等。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常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递教学信息。
2.依据教学内容
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性质不同,对教学媒体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在语文课的散文教学中,可以借助于录像等视听媒体向学习者提供一定的情境,使学习者有亲临其境的感受,以加深它们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3.依据教学对象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时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及知识背景。另外,在两种效果接近的媒体中进行选择时,也可适当考虑学生的习惯和爱好。
4.依据媒体特征
各种教学媒体具有不同的适用性。在实际应用中,只有最适媒体,而没有最优媒体。只有充分了解各个媒体的优点和局限性,才能在使用中扬长避短,对它们进行综合应用。
5.依据教学条件
教学中能否选用某种媒体,还要看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其中包括资源状况、经济能力、师生技能、使用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因此,理论上的最适媒体,不等于实际上的最适媒体。思考题:
请从提高教学效率的角度出发,对教学媒体的选择提出一些意见。课后小记:
通过对多种媒体的讲解和展示,学生们认识到了媒体对教学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合理选择。
题目: 常规教学媒体材料的编制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教学媒体材料的选题原则
2.了解教学媒体材料的一般编制过程 3.掌握教学媒体材料的编制要求 4.掌握编制教学软件的普遍适用原理
第 40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教学内容及过程:
1.教学媒体材料的选题原则
教学媒体材料是教学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种教学媒体材料的选题必须通过教学设计来确定。要从优化的教学目标出发,按照目标的要求对教学内容特点、学习者特征和教师特点进行分析,在制定具体教学策略过程中要发挥各种媒体的特长,并根据实际环境和资源条件来选择和协调各种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在选题的时候,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考虑:(1)学习内容方面
考虑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目标是什么?该内容用语言表述是否存在困难?该内容是否适合直观表现?媒体的使用是否能够增大信息量?使用何种教学媒体能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
(2)教师方面
考虑教师是否确实需要使用某种媒体材料?是否能够熟练使用这种媒体设备?是否具有足够的相关资料?这种媒体教材产生后能否熔于教师原有的教学设计?
(3)学习者方面
考虑学习者共同的和个别的学习风格有哪些?学习者是否欢迎这种媒体材料?这种媒体材料是否符合学习者的认知和兴趣特点?媒体材料的使用是否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
(4)实际环境和资源条件
考虑实际教学环境中可用的媒体有哪些?它们的技术可靠性如何?使用环境是否理想?对于相应的学习内容,已有的或能够租借或购买到的媒体材料有哪些?这些媒体材料是完全适用还是部分适用? 2.教学媒体材料的一般编制过程
主要过程有以下几个:(1)选题分析
本阶段要根据教学媒体材料编制的选题原则,充分考虑使用对象、目标、内容、媒体特征、有利和制约因素,从必要性、可行性等角度来确定选题,并组成相应的编制小组进行工作。
(2)材料的准备
第 41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本阶段要根据已确定的选题,为材料的设计和具体编制工作准备好相关的材料,包括具体教学内容的准备,设计、开发和评价阶段的一些理论资料和可供参考的样例的准备等。
(3)教本的编写
本阶段由编制小组各方面人员共同参与,对媒体材料的功能、框架结构、具体表现形式等加以设计,并按一定格式编写出脚本。在设计的同时,还应由技术人员根据设计的思路先制作出一个小的原型,并通过讨论和试用后进行修改。
(4)开发
本阶段由技术人员根据原型和脚本进行媒体材料的具体制作。(5)评价和修改
本阶段通过编制小组自评、组织人员试用等方式,对媒体材料实现教学目标的情况以及媒体材料的技术特性等进行全面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的情况进行最后的修改。
3.教学媒体材料的编制要求
为了保证教学媒体材料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坚持教学媒体材料的质量标准,在编制教学媒体材料的上述过程中要明确并贯彻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技术性和经济性的“五性”高度统一的要求。
(1)科学性
媒体教材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思想观点、方法和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因此科学性是教学媒体材料的基础。科学性要求主要体现在教学媒体材料的具体内容上。
(2)教育性
媒体教材的教育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它的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材料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等要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
(3)艺术性
艺术性主要关注媒体教材能否通过声与像的艺术魅力来增加感染力,使教学内容富有艺术气息,增加趣味性,引人入胜,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4)技术性
技术性是对媒体教材编制的技术质量的具体要求。各类媒体教材的技术
第 42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要求是不完全相同的。
(5)经济性
经济性是要求媒体教材编制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应与其可能产生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相平衡。
4.编制教学媒体材料的普遍适用原理
一旦既无直接可以取用的媒体教材,又无可供修改使用的媒体教材时,就需要自己编制了。所谓媒体教材编制,就是做教学信息的编码工作,即把作为教学内容的信息加工、处理成便于传递的形态,记录在胶片、磁带、磁盘、光盘等信息载体上。在这方面已有几条普遍性原理可供编制者参照。
(1)最小代价原理
人类信息传播有一条基本法则叫做最小代价律。有人对世界上许多语言做过相当深入的分析研究,希望找出一条可以统驭人类语言行为的规律,结果发现,人类的种种努力都是力图以最小的努力获取最大的收获。例如,人类语言的构造表现为,凡是最常用的字,吐音最短,或者笔画较少。又如,人们说话通常顾及两个因素,一是社会因素,即说的话要大家能听明白;二是个体因素,即说的话要自己少费力。
研究又表明,人们总是根据最小代价律来选择信息的。这就是说,接受者对信息的预期选择率=可能得到的好处÷需要付出的努力。为增加信息让人接受的可能性,要么增大分子值,即接受者可能有的收获;要么减少分母值,即接受者可能有的困难。接受者将得到的好处主要属于教学需求方面,如学生在某一特定情境中,通过教学软件获取的信息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学习的需要。接受者将付出的努力主要涉及获得信息的途径是否便利,如学生为了满足学习需要,必须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来获取这些信息。
这就告诉我们,教学软件不仅应该包含较多的信息量,而且应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以使学生能够只花较少时间就获得这些信息。
(2)共同经验原理
为了教与学的目的而同时进入传播状态的师生双方有着一种契约关系: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获得有益的知识,学生则应尊重教师的指导。但是光有这种关系是不够的,仍可能会出现传递不通畅的情况:教师以为自己已经讲解得很清楚,但学生仍然可能一知半解。出现这种情况得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缺乏理解教学课题的必要经验。
第 43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学生不管年龄大小或资历深浅,总有其自身的生活经历和环境经验,对同一组信息符号的解释就会与教师不尽相同。教师要与学生相互沟通,必须把教学信息的传播建立在双方共同经验的范围之内。对于一些从来没有见过海浪或江潮的学生,用“汹涌澎湃”来形容一个人的心情,学生很难确切理解。要让学生准确理解某事某物,必须列举他们经验范围能够识别的材料。通过教育媒体传播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有效教学的必不可少的途径。在开发媒体教材的时候,应该充分注意到内容是否有助于建立或扩展师生双方的共同经验。
(3)抽象层次原理
语义学中“抽绎的阶梯”概念为媒体教材的编制提出了又一条原理。抽绎即把事物的共同点抽取出来,然后推广应用到具有同样性质的其他事物上。例如,马路边那辆红色出租车 →轿车(从各种品牌、颜色、用途的小轿车中抽出共同特征)→汽车(从轿车、面包车、卡车等中抽取的共同特征)→交通工具(从汽车、轮船、飞机中抽取的共同特征)→生活水平(从食物、住房、交通工具等中抽取的共同特征)→经济制度(从生活水平、生产力状况、财产分配关系等中抽取的共同特征)。
语言具有能在不同的抽象层次上活动的长处。同一个课题可以在比较肤浅的程度上对小学生讲授,也可以在比较深奥的程度上对大学生讲授,所不同的主要是抽象的层次。我们可以用一个概念或一个命题表示一大堆实物或一大套道理,因为在这个抽绎的阶梯上爬得越高,次一级事物或道理的特征就消失在高一级的总体意义之中。不过事物或道理越抽象,解释或理解就越困难。抽象层次高虽然容易迅速传递信息,但引起误解的机会也大;若在比较具体的层次上授课,接受固然容易,效率却不会高。
语义学的分析给教学软件编制者的启示是:说的话、写的文、绘的画、摄的像,都必须在学生能明白的抽象范围内进行,并且要在这个范围内的各抽象层次上移动,以便促进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4)重复作用原理
必要的重复对于有效传播是不可缺少的。当然这里所说的重复不是把同一句话说了又说,把同一画面一再显示,而是将一个意思用不同的方式重复显示出来。例如,可以用多幅画面来表现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一幅是远景,在月亮已经高挂的夜色中,一个男子在驱牛犁田;一幅是近景,随着该男子不很稳健的迈步,掀起的泥土逐渐向后方伸展;一幅是特写,这个人脸上不乏疲倦的神色,第 44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但仍在强打精神坚持着。
在视觉艺术中,设计者一般都有意识使用重复的技巧来提高观众对信息的理解力。通过教学媒体的重复作用,则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表现事物的性质,实质上是增加媒体中符号的表现形态和在每种形态中符号出现的概率,从而增加媒体所携带的信息量,以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或感受从不确定过渡到确定,这是编制媒体教材的又一条基本原理。
(5)知觉组织原理
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始于知觉,而知觉是大脑将感觉器官获得的信息转化为有组织的整体的过程。因此,作为知觉信息重要来源的媒体教材,其编制应该符合“组织性”原理,以使教材在知觉上更为显著,同时也易于领会和记忆。
由于知觉过程中最基本的组织方法是从背景中辨识学习对象,如学生从一幅画面中选出关键图形,并给予较多注意,教材编制就应扩大对象和背景的差别,使主要内容占据显著位置。具体措施有:采用韵律、加强语气、画线打框、颜色衬托、关键部分使用活动模型、动态闪光、通过控制景深使背景虚化等手法。
又由于复合刺激物的各组成因素的相互关系对知觉的影响很大,同样一些刺激因素处于不同的关系中便成为不同的知觉媒体,教材编制就应主要按照内容的逻辑顺序组织材料,如按层级关系、因果关系、先后关系等,都能帮助学生简化知觉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心理顺序,如大多数人观看静态画面时的注意力最初往往集中在左上部区域;当画面是左右结构或上下结构时,视觉运用习惯于从左至右、从上至下,所以媒体教材的画面构成因素最好按照类似方式组织,并且采用箭头、数学或其他办法把这种安排略加表示。
第四章
教育系统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了解当前国内外教学设计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A、理解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学习资源、学习活动、教学过程和学习评价等基本概念;
B、了解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传播理论等基本理论;
第 45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C、了解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模式,从而进一步理解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
D、了解学习环境、学习活动、学习对象、学习设计、学习系统软件建模等教学设计的研究热点,从而进一步了解当前国内外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
2、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初步具有应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
3、掌握各种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应用、评价的基本方法,并能借助各种设计模式和操作表格,联系实际,参加实践,初步具有教学设计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A、掌握学习内容分析与学习目标确定的方法。能正确地划分知识点,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用正确的行为动词对教学目标进行描述;
B、掌握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方法。能分析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风格;
C、掌握几种典型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设计方法; D、掌握教学评价的方法
4、对ID产生兴趣,并希望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情感目标)
5、关注自身在学习方法、人际关系和项目管理方面技能的提高(学习策略的认知目标)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节
绪
论(2课时)
教学是有明确目的的人类活动,教学设计理论方法的形成和应用促进了教学过程和资源的理性计划、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
一、应用、研究情况: 20世纪60年代形成学科
教育技术界、教育心理学、教学论工作者、中小学教研人员、远程教育工作者
培训军队----教育培训(职业教育、学校教育、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媒体、资源、环境)
二、教学设计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其基本前提是:
1、ISD以帮助每个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
第 46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2、教学设计必须运用系统方法
3、系统设计的教学将创设有利的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者自身发展
4、ISD必须以“人类是如何学习”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
5、基于不同学习理论基础其ISD模式、教学策略不同
6、教学设计具有多种应用层次、对象、侧重点
三、教学设计的意义:
1、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
2、利于教学工作科学化
哲学、思辩、经验型的ID----系统科学的ID
3、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
4、促进教育技术的实践与理论发展
1)教育技术学的方法论学科,与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媒体教材、教学过程与环境设计)
2)与教育心理学、CAI、电视节目制作、远程教育等学科、领域密切联系
四、教学设计理论的基本内容
1、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
2、教学设计过程的各要素(教学设计过程模式)思考1:在进行教案设计时需要考虑并分析哪些因素? 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得如何?
思考2:在进行教案设计时需要考虑并分析哪些因素?
五、学习方法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专题讨论、项目作业(调查、设计、论文)任务驱动、WebQuest、研究性学习(学习网站支持)教学设计初步实践:具体教案的调研、设计及配套媒体制作 教学设计过程各环节的深入学习、反思 理论自学——广泛深入地阅读
六、教学设计工作的特点: 系统性
ID是问题解决的过程
第 47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目标——策略——评价 各项局部工作相互联系和制约 具体性
各环节工作具体深入 灵活性
有步骤、非线性、因地制宜
七、教学设计合作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媒体教学或开发的复杂性
教学设计人员、教师、学科内容专家、技术人员、评价专家 项目管理及交流能力的重要性~~~~~~管理能力
八、教学设计人员的能力素质
1、学术上的基本素质要求 教育心理理论 教学经验
ID理论、方法和实际的操作技能 科学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2、一般性的素质要求
有好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系统收集、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责任心 勇于改革和尝试新事物
九、教学设计人员的职能 1)与技术人员的关系 2)与内容专家的关系
a.集内容专家与设计人员为一身 b.较熟悉内容的设计人员 c.不熟悉内容的设计人员
第二节
教学系统设计概述(8课时)
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 system design,简称ISD)又称教学设计。著名教学设计专家乌美娜教授关于教学设计的定义: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策
第 48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略方案,评价试行结果核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系统论的相关知识:
创始人: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创立的。
确立这门科学学术地位的是1968年贝塔朗菲发表的专著:《一般系统理论——基础、发展和应用》(《General System Theory;Foundations, Development, Applications》),该书被公认为是这门学科的代表作。
系统的一般定义为: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在这个定义中包括了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个概念,表明了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三方面的关系。
系统论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
2、关联性
3、等级结构性
4、动态平衡性
5、时序性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系统的整体观念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大至渺茫的宇宙,小至微观的原子,一粒种子、一群蜜蜂、一台机器、一个工厂、一个学会团体、……都是系统,整个世界就是系统的集合。
系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情况来划分系统的类型。按人类干预的情况可划分自然系统、人工系统;按学科领域就可分成自然系统、社会系统和思维系统;按范围划分则有宏观系统、微观系统;按与环境的关系划分就有开放系统、封闭系统、孤立系统;按状态划分就有平衡系统、非平衡系统、近平衡系统、远平衡系统等等。此外还有大系统、小系统的相对区别。
教学设计理论发展经历了三代: 1、20世纪50年代—70年代:以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代表的第一代教学设计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 49 页
教育技术学教案
代表人物:巴甫洛夫;华生;桑代克;斯金纳 主张“联结说”,又称“尝试错误说” 主要观点:
1)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2)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 3)强化对学习非常重要 2、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以加涅等人的认知主义及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为代表的第二代教学设计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苛勒;托尔曼;布鲁纳;加涅;奥苏贝尔 主张“顿悟说” 主要观点:
1)学习是知觉的重新组织 2)学习过程是突然顿悟的
3)学习的内在动机与学习本身带来内在的强化作用 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以情境教学、建构主义为代表的第三代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皮亚杰;维果斯基 主要观点:
1)认识活动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即所有的知识都是建构出来的。2)在建构的过程中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而主体的认知结构亦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
教学系统化设计的典型模型(迪克与凯里模型)推广到一般系统: 其模型改进如下:
第 50 页
第三篇:教育技术总结
教育技术总结
陈小媛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简介
一、现代教育技术定义:(AECT1994年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在我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技术素质如何已经成为影响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它也直接影响着我国教育的整体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因此,培养和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在现代教学环境下已经变得非常紧迫和重要。应切实注重全面培养和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懂得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去从事未来的教育和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效益。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教师能否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的基本信息素养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到教育和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中小学教师学习掌握现、掌握和运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目标就是为了全面充实和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学应用能力。
三、怎样才算一个好老师: 第一大方面:要教好书。
老师要有渊博的知识,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解惑者,必须要有足够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1)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不但要有一桶水,更要有源源不断的水,这就要求老师必须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为学生的传授解惑做准备。
(2)要站在一定高度钻研教材教法,光有深厚的知识是不够的,学生也不一定掌握的好。没有好的教法也是不行的,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的意图。研究教法把所教的知识用最好的方法传授给学生。第二大方面:育好人。
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光教会学生知识,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品质和修养,那也是不成功的教育。
(1)为人师表,品德高尚:老师的一言一行就是学生的榜样,因此老师必须品德高尚,为学生树立典范。
(2)认真学习有有关心理教育的知识:在现代社会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老师应该用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来洞察学生的心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尊重他们的个性,适应竞争社会的要求。只有教书育人两手抓好,才能成为优秀教师。
第二章: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四个学习理论:
① 传播理论
② 教学理论 ③ 媒体理论 ④ 学习理论
第三章:教育资源检索与利用(制作一组照片)
一、信息检索:
检索方法:分析检索课题→选择检索工具→确定检索词(关键字)→获取检索结果。
检索分类:简单检索,高级检索,布尔逻辑检索 网站:中国知网、精品课程
二、图片处理:美图秀秀、千库网、千图网、我要自学网
三、视频格式转换:格式工厂
四、思维导图:
定义: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力的有用钥匙。
思维导图软件:MindMeister、百度脑图、XMind、MindManager
第四章:教学设计(写一个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概念:
何克抗等(2001):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过程。
二、教学设计过程模式: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肯普模式
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史密斯-雷根模式 主导-主体模式:双主模式,我国特色
第五章:典型信息化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概念:又称自我调节的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
四种基本模式:
①
技术支持的自主学习模式 ②
计算机支持的探究学习模式 ③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模式 ④
计算机支持的项目学习模式
第六章: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制作一个PPT课件)
过程:确定课题→设计教学过程→收集素材→编辑演示文稿→美化、丰富演示文稿→播放、调试演示文稿→教学使用
运用的素材资源有文本(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文本)、图像(光合作用实验图像,示例图像)、声音(课间放松音乐,PPT放映里出现的声音)、动画(光合作用过程动画,PPT放映里出现的动画)
课件制作标准:科学性、教育性、技术性、艺术性
七、学习资源的利用
我有的学习资源、平台:
中国大学MOOC:QQ账号1757969715 网易云课堂:手机号*** 慕课网:手机号*** 百度传课:手机号*** 学堂在线:手机号*** 我要自学网:手机号*** 腾讯课堂:QQ账号1757969715 百度文库:手机号*** 作业帮:手机号*** 稻壳儿:手机号*** 考研帮:QQ账号1757969715 无忧考研网:QQ账号1757969715 每日英语听力:手机号*** 精品课程资源网:手机号*** 中国知网:*** QQ阅读:QQ账号1757969715 115网盘:手机号*** 百度网盘:手机号*** 新浪微博:手机号*** 美图秀秀:QQ账号1757969715 天翼阅读:QQ账号1757969715 扇贝背单词::手机号***
WPS:197872578 百度学术:手机号***
对教育技术的认识:
1、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不能盲目的扩大,应该让那些有条件使用先进教育技术手段的老师更好的去应用这些技术,如何正确高效的去用,让这些电子设备(如果这些学校已经买来了的话)不仅仅是摆设,但是,不应该去鼓励、怂恿学校购买超过学校经济承受能力的设备和夸大其实的宣传教育技术的作用,因为那应该是多媒体制造商的事情。
2、教育技术不应该是必须用先进的电子设备才能实现的,而是广义的教育技术的概念,即所有能促进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技术手段都应该属于教育技术。所以,我们也应该研究没有电也能运用的教育技术,而不仅仅是贵族学校或少数教师才能应用的技术。如果只有少数人能受益,它就已经背离了教育的根本。
3、教育技术的应用更应该注重其为促进学习所起的实际的作用,而不应该注重使用的熟练程度和形式的丰富多彩。因为,不管从最初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加涅的观点来看,教育技术对于教育都是出于第二位的,它不应该也不可能超越教育,换句话说,当教育技术过多的注意自身的发展而忽视了对受教育者的学习的促进作用,即忽视了它的教育性,则教育技术将走向艰难的境地。
4、再说教育技术普及的问题。普及要考虑投入和产出问题,尤其是当代中国真正投入教育的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把钱用到最需要钱的地方,最大程度的促进教育公平,教育研究者也应该负起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技术的普及所需要的资金投入是所有教育投入中非常高的一项。很多教师仅参加的计算机培训一般每年至少一次,几年下来考取的证书也有一大堆,但是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教育技术普及,或者作为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慎之又慎,也可以采用分布或分层推进的方式来进行。
对未来教育工作的看法:
(一):重教、尊师、投入;――对社会的要求;
(二):修德、富学、范行;――对教师的要求;
(三):传道、授业、解惑。――对任务的要求。打参考分:85
第四篇:教育技术学教育实习总结1
教育实习总结
我于2011年3月28日至4月29日在安阳市文峰区宝莲寺二中进行了五个星期的教育实习。我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两部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本人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班主任工作:督促学生学习、纠正班风学风、维持秩序、做后进学生思想工作、主持班级每周一次的班会、筹办了“关注中国”主题班会。
(2)课堂教学:完成教案数为六份,试讲次数为六次,上课节数为十节。
经历了五周的实习生活,让我初尝了身为一名教师的酸甜苦辣,也更让我体会到当一名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在这段时间里,作为一名实习教师,我能以教师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处处注意自己言行和仪表,热心爱护实习学校的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全力做好班主任及教学的每一项工作;同时作为一名实习生,能够遵守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实习学校领导和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并且和其他实习生一起团结协作完成实习学校布置给我们的任务,很好的塑造了我们教育技术专业的形象,给实习学校留下好的印象。
在实习期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
一、班主任工作
(1)在工作准备方面
首先我能较快的了解整个班级的情况特点。记得刚开始见习时,我就急着找班主侯老师了解班级情况。但侯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而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去了解。可能当初我们有点不理解。但后来想一想侯老师并没有做错。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眼睛用心去观察了解这个班级,了解学生,毕竟我们面对的还是学生,这也是对我们工作的一个考验。接下来我就通过班委会议了解了班级的一些日常工作以及班委的一些职责。
其次,我能较快的熟悉和掌握学生的情况。为了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我抓住一切肯能的机会和他们接触交流。除了上课时间,我一直是跟班的。刚开始几天,因为不熟悉,没有很好的与学生进行交流。我发现自己很难融入这个班级,彼此还不了解,这时我应该采取主动,通过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慢慢的和他们交流。通过自己的主动以及对他们的关心,学生逐渐放开来了,主动找我交流。师生之间应该多交流,只有这样,老师才能了解学生。
(2)在班级日常管理方面
我能在班主侯老师的指导下,辅助她主持日常工作并组织了多次班级活动。在这短短的五周,我更多的是监督学生的学习、纪律以及卫生。在监督的同时,给他
们灌输一些道理,能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部分男生偷懒,总是推推拖拖。对与这类学生,就应该给他们明确的任务。我们班有不少调皮的学生,我发现自己很难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不能对他硬来,态度越强硬,学生逆反情绪越大。对于这类学生,应该在平时和他们多交流,能够在平常的交流中适当的通过一些言语对他们作一些引导。
(3)在班级活动方面
开展活动,学生是主体,因此开展的活动就应该迎合学生的兴趣。在一开始,我就在学生中展开一些调查,询问他们喜欢开展什么体育比赛,以及什么性质的班会。通过收集学生的意见,我组织了一场篮球友谊赛。我想通过这个比赛能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为了更好的准备这场比赛,我还让学生展开了一些训练,这些训练非常有效果,最终以绝对优势赢得了胜利。在比赛过程中,女生可谓表现积极,能够很好的为队员加油助威。这就很好的体现了班级的凝聚力。而在班会方面,很多学生喜欢比赛性质的,又要结合知识方面的活动。但在我担任实习班主任期间已经安排了诚信班会。那次班会下来,同学们的思维异常活跃,而且小组之间竞争非常激烈,这也很好的体现了我们班学生特点,好胜、好动。
时间过的非常快,当我真正了解学生特点,开始和他们建立起感情时,却结束了。虽然非常短暂,但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特别是认真负责,也尝到了当老师的酸甜苦辣,感受到学生的聪明可爱。在这次实习中,我从班主侯老师身上学到很多,同时充分体会到“爱心”在师生中的关键作用,只有你对学生付出真爱,你才能取得学生对你的尊重和信任。
二、其他方面
1、在研究性学习方面,由于那边的老师已经给布置了任务,我们自己设计的就不能实施了,因此我们只能是指导学生开展。由于研究性学习是小组合作开展的,对于初一的学生,他们很难将分工进行合理的搭配,而是各管各的,有时候能力强的全揽所有的任务,此时候就需要我们进行指导与监督。而且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研究过程,适时的给予点拨。我们对学生的辅导只能适度的介入,而不能样样都管。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会到研究的整个过程。同时也确保学生的中心地位。
由于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新的课程,是涵盖多个学科的综合性科目,因此它要求教师具有全面的知识,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广的意见和建议。在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自身知识的缺陷,因此自己需博览群书,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来充实自己。
2、教育调查方面
这次调查由于时间紧缺以及人力资源的有限,因此调查范围比较狭窄,集中在金平职中这间学校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反映宝莲寺中学教师的信息
素养。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作为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我想更应该在校期间努力学习各方面的技能,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只有这样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为信息化发展添砖加瓦。
从这这几项专业实习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在学校学的专业知识不管是理论还是技术还不够细致,不够深入,比如网站的制作及帮老师做一些课件时发现自己的技术还是比较欠缺的。我们所学的更多的是一些入门的基础,而且理论学习方面根本没有应用到实践中。这次实践是一次很好的练兵机会,我学习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
四、建议
我希望我们学院以后能多和中学联系并和他们建立长期的基地关系,并开展一系列的合作。包括课题的研究开发,教学设计,学科资源网站的建设等等,并把这些任务都布置给我们。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学以致用,同时也可以为我们教育技术做一个很好的宣传。总之要多给我们实践的机会。
第五篇:技师技术总结-总结_1
技师技术总结-总结
篇一:技师技术总结
技师技术总结
技师技术总结(一)
20**年当兵复员后,我就进入了沧州市海兴县供电公司参与了工作,公司依据我在部队当过修理电工的状况,把我支配在了城关供电所电力抢修班。二十年下来,我不论在思想上还是在工作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对待和处理问题上也逐步向全面化进展,平常我在做修理电工作中修理技术过硬,对修理技术精益求精,不断进取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我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勤奋工作,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较好地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了大家的认可。现将我的思想、工作总结如下:
一、心平气和,提高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观念。
假如一个人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他必定会走入迷途。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没有坚决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工作看法,就不会有主动向上的工作动力。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多年来我养成了关怀国家大事的习惯,关注国内外形势,结合形势改变对企业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把这种思想付诸实际行动之中,保证自己的思想与行动始忠于党的路途、方针保持全都,不断学习“___”的重要思想,以及“八荣八耻”,用___去构建和谐___的抱负去严格要求自己,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加强自身素养建设,并影响到周边的人加入创先争优行列中,为企业进展献计献策。有人说:一个人要成才,必需先做人,此中道理不言而喻。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事业胜利,必需先要学会怎样做人,格外是做电力抢修电工这种准时性和平安性要求很强的工作,做事要专心,干事要用心、学习要虚心,容不得半点马虎和差错,全部工作首先要端正看法,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对工作仔细负责,服从上级领导支配,虚心听取别人的教导和建议,个人利益服从公司利益,礼貌待人,服务热忱,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本职工作。
二、仔细努力工作,赢得大家的认可
电力抢修有其自身的特点,越是刮风下雨天或者高温高寒的天气,越简单发生电力故障,消失了需要修理的状况,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说去抢修就得马上去。多年来,由于岗位的特别性,我值班抢修之前或修理在外的过程中,滴酒不沾,时刻保持糊涂的头脑,严格执行平安工作规程,当心谨慎,精益求精。我坚守自己的岗位,严格遵守公司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不怕苦,不怕累,做到提前预备,早做支配,真发生需要抢修或修理的状况时,不手忙脚乱,工作中吃苦耐劳,任劳任怨,踏踏实实的为每一位电力用户准时的排忧解难,精准准时地完成领导支配的抢修工作任务。在工作中我还注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学习各种电器学问,探究创新,主动实践,不因循守旧、安于现状,努力克服不思进取、无过便是功的思想,根据两个务必的要求指导自己树立艰苦俭朴的生活作风,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与同事和谐相处、团结全都,主动配合同事们的工作,热心为同事服务。二十年来,抢修和修理五千多次任务,我没有消失过一次平安事故、耽搁过一次修理任务,这些都得到了工作同事和电力客户的认可,我曾多次被评为县、市公司先进工,多次获得优秀员工嘉奖。
三、总结阅历,并不断主动进取
我作为一名电力修理电工,多年来也有了自己的修理心得。
1、就故障类型说,接地故障约占80%——90%,相间短路故障较少。短路和接地故障发生在末端回路的较多,大约要占全部故障的90%以上,格外是插座回路更是如此,缘由是插头、插座和移动电器及其导线和接头等较简单出故障。电动机等设备的末端回路,通常是过载多,短路故障较少,电动机的过载约占总故障数的80%以上,而过载是用热继电器爱护,不会使熔断器、断路器动作。
2、大多数继电器的执行机构都是触点系统。通过它的“通”与“断”,来完成肯定的掌握功能。触点系统的故障一般有触点过热、磨损、熔焊等。引起触点过热的主要缘由是容量不够,触点压力不够,表面氧化或不清洁等;引起磨损加剧的主要缘由是触点容量太小,电弧温度过高使触点金属氧化等;引起触点熔焊的主要缘由是电弧温度过高,或触点严峻跳动等。触点的检修挨次如下:(1)打开外盖,检查触点表面状况。(2)假如触点表面氧化,对银触点可不作修理,对铜触点可用油光锉锉平或用小刀轻轻刮去其表面的氧化层。(3)假如触点表面不清洁,可用汽油或四氯化碳清洗。(4)假如触点表面有灼伤烧毛痕迹,对银触点可不必整修,对铜触点可用油光锉或小刀整修。不允许用砂布或砂纸来整修,以免残留砂粒,造成接触不良。(5)触点假如熔焊,应更换触点。假如是因触点容量太小造成的,则应更换容量大一级的继电器。(6)假如触点压力不够,应调整弹簧或更换弹簧来增大压力。若压力仍不够,则应更换触点。
多年来,我还主动参与各种学习和培训,努力学习电工学问基本学问,供电系统学问,线路装置,照明装置,接地装置,变压器的运行和维护,电动机修理和维护,机床电气掌握线路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电机与电气掌握技术。每次学习,我都学到一些新的理论,并用来指导工作实践,运用到工作中来,更好的为电力客户排忧解难,受到全都的好评。
总之,我能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保持全都,仔细贯彻执行党的路途方针政策,团结同志,宽以待人,认仔细真学习,踏踏实实工作,使从事的工作得到圆满的完成,并不断向前进展,从参与工作至今未发生一起没有完成修理的事情。尽管在工作中取得了肯定的成绩,但我深知我只是做了我应当做的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加高校习力度,不断改进自己的电力修理技能。
技师技术总结(二)
我的名字叫于恩义,20**年7月份我学校毕业后,进入到沧州市海兴县供电公司下属单位电力安装公司工作,成了一名修理电工学徒工。从进入岗位那一天起,我虚心向老师傅学习,通过老师傅传、帮、带,以及自己不断努力学习,很快把握了修理电工的基本操作技术,正式成为一名合格的值班修理电工。20**年,由于电力安装公司也需要简洁的会计核算,领导又让我兼任会计,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我又自学了大专,于20**年通过全部考试科目取得了大专毕业证。20**年,全国农村电力实行“两改一同价”,农村电网迎来了大规模的建设和改造。这时候,公司领导又把我支配到了小山供
电所,那是电力生产的第一线,那是挺直面对千家万户的地方。从那时起至今,我又在供电所干了14年。多年来,我在基层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平常除了严格要求自己外,我还以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20**年我取得了农网配电营业工中级职称,20**年我又依据工作状况通过了抄表核算员高级工的认定。回首多年自己走过的修理电工之路,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决抱负信念,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技能水平
平常我仔细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___思想和___理论、格外是___主义荣辱观重要思想,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好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加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辨别是非的力量,用___主义荣辱观重要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格外是______提出的“中国梦”,更让我牢固的树立了共产主义抱负信念和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二是努力学习业务学问,我深深知道科技飞速进展的今日,不学习就落伍,格外电气修理技术,而且随着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没有任何一个人能百分百精通,它是在不断开发、不断更新,时时在进展,说不定你昨天刚学会用法、维护,过两天它就升级换代了。因此,干一行,爱一行的我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平常只要有时间,我就多看专业书籍,多年来,我家中摆的最多的是电气修理类书,除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培训外,业余时间的下,部分时间都用在钻研电气修理技术上了,通过学习不断改善自己,不断把握新技术、新技能,通过学习我还结合实际工作状况,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
二、摆好心态,努力工作
首先,我树立爱岗敬业、勤奋上进的工作作风,在具体工作中我严格遵守单位规章制度,用单位规章制度来规范好自己的行为,开展好批判与自我批判,二是在工作中吃苦耐劳,任劳任怨,踏踏实实的为电力客户服务。三是做好与同事的团结,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四是在工作中注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探究创新,主动实践,不因循守旧,安于现状,努力克服不思进取、无过便是功的思想,在生活中,自己始终能够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简洁朴实,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二十年来,由于我在工作上的主动表现,多次被评为单位先进工,单位先进个人,也受到了广阔电力客户的赞誉。
三、总结阅历,做好规律推断。
多年的基层修理,使我积累了大量的实践阅历。回顾这二十年来的修理历程,接触最多的故障就是线路短路、开路和漏电。这三样故障占到了低压用户电力故障的90%以上。我对这三样故障也有了自己的修理心得:
1短路:短路时,线路电流很大,熔丝快速熔断,电路被切断。若熔丝选择太粗,则会烧毁导线,甚至引起火灾。其缘由大多为接线错误,相线与零线相碰接;导线绝缘层损坏,在损坏处碰线或接地;用电器具内部损坏;灯头内部松动致使金属片相碰短路;房屋失修或漏水,造成线头脱落后相碰或接地;灯头进水等。检修时,可利用试灯来检查短路故障,但我常常用万用表的电阻档在断电状况下进行电路分割检查来找出故障点,这样其实也是很便利的。
2、开路:开路时,电路无电压,照明灯不亮,用电器不能工作,或者零线带电,这说明零线断路。其缘由有:熔丝熔断、导线断路、线头松脱、开关损坏、铝线端头腐蚀严峻等。照明电路开路故障可分为全部开路、局部开路和个别开路3种。通常,首先应依次检查上述部分每个接头的连接处(包括熔体接线桩),一般以线头脱离连接处这一故障最为常见;其次,检查各线路开关动、静触头的分合闸状况。假如分路导线截面较小或是铝导线,则应考虑芯线可能断裂在绝缘层内而造成局部开路。
3、漏电。照明线路漏电的主要缘由有:①导线或电气设备的绝缘受到外力损伤;②线路经长期运行,导致绝缘老化变质;③线路受潮气侵袭或被污染,造成绝缘不良。通常,查找漏电方法有四步:①首先推断是否的确漏电。可用兆欧表摇测其绝缘电阻的大小,或在总闸刀上接一只电流表,接通全部开关,取下全部灯炮。若电流表指针摇摆,则说明存在漏电现象。指针摇摆的幅度,取决于电流表的灵敏度和漏电电流的大小。确定线路漏电后,可按以下步骤连续进行检查。②推断是相线与零线间漏电,还是相线与大地间漏电,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方法是切断零线,若电流表指示不变,则是相线与大地漏电;若电流表指示为零,是相线与零线间漏电;电流表指示变小但不为零,则是相线与零线、相线与大地间均漏电。③确定漏电范围。取下分路熔断器或拉开刀闸,若电流表指示不变,则说明总线漏电;电流表指示为零,则为分路漏电;电流表指示变小但不为零,则表明是总线、分路均有漏电。④找出漏电点。经上述检查,再依次拉开该线路灯具的开关,当拉到某一开关时,电流表指示返零,则该分支线漏电,若变小则说明这一分支线漏电外,还有别处漏电;若全部灯具拉开后,电流表指示不变,则说明该段干线漏电。依次把事故范围缩小,便可进一步检查该段线路的接头、以及导线穿墙处等地点是否漏电。找到漏电点后,应准时消退漏电故障。上述几种故障,只有我们进行具体的测量和分析,才能精准地找出故障点,判明故障性质,并实行有效措施,使故障尽快消退
四、团结互助,共同提高。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不是以老资格自居,而是常常与其它员工进行技术探讨与沟通,把自己所学到的学问和总结的阅历毫无保留的与大家共同分享,并从别人身上学习到自己所不了解的学问,实现共同进步。我们互帮互助,团结友爱,通过学习新技术,共同提高了技术水平,达到线路设备安装修理娴熟把握,运用自如,从公司供配电运行到部分用户设备领域还到电力设备维护无死角,运用技术自如,能够为客户多方面的解决问题,体现了公司的良好形象,呈现出了电力人的敬岗爱业风采。
总之,作为一名修理电工,政治思想要过硬,技术更要精湛,我需要走的路还很长,还需要“用眼”、“用脑”、“专心”、“动手”的去勤奋学习、去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技术素养。但我有决心,也有信念,去发挥好一个技师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为企业、为___的进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技师技术总结(三)
一、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个人素养
没有坚决真确的政治方向,就不会有主动向上的指导思想。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养,这几年来我始终特别关怀国家大事,关注国内外形势,结合形势改变对企业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把这种思想付诸实际行动到生产过程中去,保证自己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与党和企业保持全都。同时,也把这种思想带入工作和学习中,不断追求自身进步。有人说:一个人要成才,必需得先做人,此话有理。这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事业要想得到胜利,必需先要学会怎样做人!格外是干我们这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的,看事要专心、做事要用心、学习要虚心。容不得有半点马虎和出错。全部首先工作看法要端正,要有良好地职业素养,对工作要仔细负责,服从领导支配,虚心听取别人的教导和建议,要团结同事、礼貌待人,服务热忱。
二、端正工作看法,起好带头作用
自从进入公司参与工作开头,我就从事全部了全部的机电事务,包括全部基建时期的平安和质量的监督巡查。我深知机电管理工作在建设期间的重要性,格外是含有大部分隐形的电器基础设施与工程,要随时监督检查,发觉问题就必需解决问题,决不能草草了事,否则后患无穷且再无法根除,这就摆机我们作机电管理的面前是一种考验和责任。作为我是一位机电班班长和一名电工技师,身上的责任和重担我义不容辞。因此,在平常的工作中,我不仅要求自己班组成员在监督巡查时,要仔细认真,做到一丝不苟,而且自己还深知打铁还须自身硬的道理。我对我自己做出了这样一些严格要求:一要在遇到脏累苦险的工作时抢在工人前头干,而且要比工人干的多、下得力;二要在遇到技术性难题是自告奋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攻克技术难关;我始终坚持以尽我最大努力做好每件事,以公司利益为重。包括建成后的生产过程中,有时是抢时间争分夺秒地处理了大大小小的电气设备故障有几十起,为公司赢取了珍贵的生产时间,为公司的进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公司制造经济利益和___效益供应了顽强的后盾和强有力的保障。三是我要求自己能勇于担当责任;我认为既然自己是一名技师,那么在业务水公平诸多方面就要比一般工人要强一些。在公司安排任务时,在一般工人完成起来比较困难的任务时,自己要主动踊跃担当,更不能与工人推诿扯皮,要做出师者风范,勇挑重担。平常我不仅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在实践中,我也是按这些要求去做的。所以我的这些表现也深深受到了公司领导和职工的全都好评,发挥了我作为一名技师应有的作用,树立了一名技师应有的良好形象。
三、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技术水平
长到老,学不了这句话是我的座右铭。科学技术不断进展的今日,一天不学,就被落后。格外是电气自动化这一块,没有谁能百分百的什么都精通完了,它是不断地在开发在更新,就和电脑软件一样,天天在更新,时时在进展。说不定你昨天还认识它,过两天它就变了样了,就有更先进的东东装进去了。所以我平常只要有时间就多看看专业书籍。一年来,我搜集了大量的新的专业书籍资料,不断地改善自己,不断地把握新知。例如《电气设计制图》、《电子技术》、《现代变频技术》、《直流在工业中的应用》等等,在学习这些学问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新的学问,如:PLC编程掌握原理,ABB变频器设置和掌握原理、SIPMOS大功率双向可控硅的掌握原理等等使我的确受益匪浅!不仅拓宽了我的学问面,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的技术水平,也使我对更高层次的理论及技术学问的学习产生了深厚的爱好。
篇二:高级技师技术工作总结
技术工作总结
单位:
姓
名:
技术工作总结
?
?
?,2021年毕业于兰州理工高校电信工程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现为我校讲师、骨干老师。自从事本职工作以来,我始终在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地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仔细地进行各项文化和专业学问的深化学习,不断地探求新知、锐意进取,主动地开展各项工作,完整履行好了一个技师的工作职责,起到了模范带头的作用。主动参加技术沟通和科技创新活动,做好了传、帮、带的作用,并全面完成了领导下达的各项任务及指标,在学校的教学和进展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现将本人任职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具有肯定水平的学习力量和培育力量。
1、学习力量。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是我的座右铭。科学技术不断进展的今日,一天不学,就会落后。格外是电气自动化,没有谁能百分百的什么都精通,说不定你昨天还认识它,过两天它就变了样,就有更先进的东西消失。所以我平常只要有时间就多看看专业书籍,也搜集了大量的新的专业书籍资料,不断地改善自己,不断地把握新知。例如《电气设计制图》、《MCGS组态》、《现代变频技术》、《PLC在工业中的应用》等等,在学习这些学问的过程中,不仅拓宽了我的学问面,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的技术水平,也使我对更高层次的理论和技术学问的学习产生了深厚的爱好,也为我论文的书写、发表供应了强有力的理论保障。
从2021年至今,在杂志上发表专业技术论文6篇,其中北大核心1篇;参与了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和省级精品课程1门,开发了2门校本教材;在校级的技术比武中获得第一名4次,省级老师组的比武中获一等奖2次,全国老师组的比武中获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
2、培育力量。
近5年来,我始终担当“机电一体化”和“电机修理”两大赛项的辅导任务。2021年,在全市技能大赛中,所指导的同学分别荣获一奖和二等奖;2021年在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中,所指导的同学获省级一等奖;2021年,在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中,所指导的同学获省级一等奖,全国技能大赛中获三等奖;2021年,在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中,所指导的同学获省级二等奖;2021年,在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中,所指导的同学获省级一等奖。
从2021年开头,修理电工高级的培训是我的一项基本工作。3年中,我培训的同学和学员470多人,3人已成为本厂二级专家,38人成为企业技术能手,58人成为车间技术员,201人成为班组班长或班组技术员。
班主任工作的胜利与否也是评判一个老师是否是一体化老师的一项指标。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所带的班级没有发生过1次重大事故,曾2次评为校级优秀班主任,有1次评为全省优秀班主任。
2021年,在全国“精神文明风采”大赛中所指导的同学获一等奖。
2021年,全国“精神文明风采”大赛中所指导的同学获二等奖,本人获优秀辅导老师奖。
二、具有肯定解决技术难题的力量。
1、解决学校技术难题。
在平常的工作中,我任劳任怨,在遇到技术性难题是自告奋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攻克技术难关;我始终坚持以尽我最大努力做好每件事,以学校利益为重。在学校安排任务时,在一般老师完成起来比较困难的任务时,自己主动踊跃担当,勇挑重担,发挥了作为一名技师应有的作用,树立了一名技师应有的良好形象。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我经常担当一些比较难攻克的任务,并且能够尽善尽美的完成好,有时为了攻克一个难题我经常熬到后半夜。在此期间我还担当了“一体化教学”的课改工作和教学成果的撰写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了领导的确定和表扬。
2、解决企业技术难题。
在平常的工作中,我常常与同行(包括老师、技术工人)进行技术探讨与沟通,把自己所学到的学问与大家共享,并从别人身上学习自己所不了解的学问,实现共同进步。另外,我常常在利用业余时间里会被邀请到其他单位关心解决技术难题,涉及范围远至几百公里外
(例如甘肃榆钢轧钢生产线的改造)。这与我平常业余钻研自动化技术分不开的,我充分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地积累阅历,不断地钻研新业务,才使得我的技能水平达到了娴熟精湛、运用自如的地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现在能够把握一系列机电一体化的安装与调试技术,而且能够独立担当。2、能够进行全部变频器的参数设定。3、能够进行工厂自动化线的设计和施工。下面就以青海百
通公司上料机的改造为例,说明与企业的合作以及给企业解决的技术难题。
高炉上料的形式主要有料车卷扬上料和传送带上料。青海百通公司目前共有10座高炉,高炉上料方式采纳料车卷扬上料。料车卷扬上料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有足够的上料力量,能实现半自动掌握,但该系统的传动调速掌握方式是采纳绕线式异步电动机串电阻启动或正反转挺直启动。这种启动的缺点是线路简单、能耗高、机械损耗大,电网电压对速度的影响很大,牢靠性差,用到的行程开关多,维护人员不便于检查和维护。于是我将变频器和编码器引入高炉上料系统,替代老式系统,简化了线路,提高了系统的牢靠性,改善了起动、制动及加减速的性能,用到的行程开关大大削减,减轻了维护人员的工作量。
料车卷扬上料系统主要由斜桥、小车、卷扬机、钢丝绳及电器设备组成。卷扬上料小车系统主要工作过程:各种原料经过槽下配料放入料仓,料车到料坑后,料仓门自动打开,把原料放入料车,料仓闸门关到位,料车起动,经过加速、匀速、减速、到达炉顶停止,然后利用卸料曲轨使小车后轮抬高自动倾斜至肯定角度进行卸料,卸料后小车返回。小车返回时,将势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处于发电状态,利用制动模块将发出来的电能消耗掉。另一种状况:在工作过程中,2个料车交替上料,当装满炉料的料车上行时空料车下行,空车质量相当于一个平衡锤,平衡了重料车的车箱自重,这样当上行或下行2个料车用一个卷扬机拖动时,不但节约了电动机的功率,而且电动机
篇三:电工技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电工技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我是利君制药202车间的一名一般修理电工。自从事本职工作20年以来,我始终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地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仔细地进行各项文化和专业学问的深化学习,不断地探求新知,锐意进取,主动地开展职能范围内的各项工作,完整履行好一个技师的工作职责,起好模范带头作用。主动参加技术沟通和科技创新活动,大大地做好了传、帮、带的作用,并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及指标,在公司的生产和进展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现将本人任职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个人素养
没有坚决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会有主动向上的指导思想。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养,几年来我始终特别关怀国家大事,关注国内外形势,领悟“___”和“___”的重要思想,并把这种思想付诸实际行动过程中去,保证自己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与党和企业保持全都。同时,也把这种思想带入工作和学习中,不断追求自身进步。有人说:一个人要成才,必需得先做人,此话有理。这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事业要想得到胜利,必需先要学会怎样做人.格外是干我们这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的,看事要专心、做事要用心、学习要虚心。容不得有半点马虎和出错。首先工作看法要端正,要有良好地职业素养,对工作要仔细负责,服从领导支配,虚心听取别人的教导和建议,要团结同事、礼貌待人,服务热忱。
二、端正工作看法,起好带头作用
自从进入公司参与工作开头,我就从事了修理工作。20几年来,我以锲而不舍的精神,脚踏实地的干劲,由一名学徒工慢慢地成长为一名技师。由于工作努力,成绩突出,09年被评为公司先进个人,并且破格调到公司建设处担当修理和管理工作。我深知机电管理工作在建设期间的重要性,格外是含有大部分隐形的电器基础设施与工程,要随时监督检查,发觉问题就必需解决问题,决不能草草了事,否则后患无穷且再无法根除,这就摆在我们作机电管理的面前是一种考验和责任。作为我是一位机电班班长和一名电工技师,身上的责任和重担义不容辞。因此,在平常的工作中,我不仅要求自己班组成员在监督巡查时,要仔细认真,做到一丝不苟,而且自己还深知打铁还须自身硬的道理。对我自己做出了这样一些严格要求:一要在遇到脏累苦险的工作时抢在工人前头干,而且要比工人干的多、下得力;二要在遇到技术性难题是自告奋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攻克技术难关;我始终以我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件事,以公司利益为重。包括建成后的生产过程中,有时是抢时间,争分夺秒地处理了大大小小的电气设备故障有几十起,为公司赢取了珍贵的生产时间,为公司的进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公司制造经济利益和___效益供应了顽强的后盾和强有力的保障。三是我要求自己能勇于担当责任;我认为既然自己是一名技师,那么在业务水公平诸多方面就要比一般工人要强一些。在公司安排任务时,在一般工人完成起来比较困难的任务时,自己要主动踊跃担当,更不能与工人推诿扯皮,要做出师者风范,勇挑重担。平常我不仅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在实践中,我也是按这些要求去做的。我以一颗豢
豢的爱岗敬业之心,刻苦专研业务,以娴熟的技术、热忱的服务,赢得了同志和领导的尊敬和赞誉。我发挥了作为一名技师应有的作用,树立了一名技师应有的良好形象。
三、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技术水平
具备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养,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和条件。由于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和责任,而自己的学识、力量和阅历都有肯定的差距,所以总不敢掉以轻心,所以很注重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有不懂的地方就虚心请教。“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是我的座右铭。科学技术不断进展的今日,一天不学,就会落后。格外是电气自动化这一块,没有谁能百分百的什么都精通完了,它是不断地在开发在更新,就和电脑软件一样,天天在更新,时时在进展。说不定你昨天还认识它,过两天它就变了样了,就有更先进的东西装进去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为了较好的履行自己的工作责任,提高综合管理力量,保证平安生产,我常常组织同志们一起学习,提高业务力量。我平常只要有时间就多看看专业书籍,自费定阅了《电世界》、《电子报》、《电气自动化》等刊物。几年来,我自学了电脑学问,能够较娴熟地运用,用CAD作图、检查资料等。我也搜集了大量的新的专业书籍资料,不断地改善自己,不断地把握新知。例如《电气设计制图》、《电子技术》、《现代变频技术》、《可编程掌握器原理及应用》等等。丰硕的收获里包含多少辛勤耕耘。在学习这些学问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新的学问,使我的确受益匪浅。不仅拓宽了我的学问面,而且在组织力量、综合解决问题等方面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也使我对更高层次的理论及技术学问的学习产生了深厚的爱好。
四、进展技艺互传,实现___服务
在平常的工作中,我常常与同志们进行技术探讨与沟通,把自己所学到的学问与大家共享,并从别人身上学习自己所不了解的学问,实现共同进步。另外,我常常在业余时间里会被邀请到其他单位关心解决技术难题,目前在两个单位兼职技术工作。这与我平常业余钻研电工技术和掌握技术分不开的。我充分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地积累阅历,不断地钻研新业务,才使得我的技能水平达到了娴熟精湛、运用自如地步。
综上所述,我感觉自己无愧于技师这个光荣称号。但是我身为技术人员,不能现在就自我陶醉,仍旧要不断地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地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稳步前进,也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服务于___,为实现每一个人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2021.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