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技术总结1

时间:2019-05-13 17:03: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总结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分子生物学技术总结1》。

第一篇:分子生物学技术总结1

分子生物学技术总结

关键词:分子 技术 原理 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是描述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基本原理,通过其原理我们可以深刻的理解其功能

还有实际操作的过程。另外还列举了每项技术所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及其现实的应用,通过实际的例子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其强大的功能和深远的影响以及将来的发展前景,充分体现出了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创新及利益,可以说分子生物学技术将会改变人类未来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为人类的长期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下文将详细的介绍部分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及其应用。

1.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具有一定同源性的原条核酸单链在一定的条件下(适宜的温室度及离

子强度等)可按碱基互补原成双链。杂交的双方是待测核酸序列及探针,待测核酸序列可以是克隆的基因征段,也可以是未克隆化的基因组DNA和细胞总RNA。核酸探针是指用放射性核素,生物素或其他活性物质标记的能与待定的核酸序列发生特异性互补的已知DNA或RNA片段。根据其来源和性质可分为CDNA探针,基因组探针,寡核苷酸探针,RNA探针等。

其应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可以用来诊断弓形虫病分子。

2. 寡核苷酸微点隈杂交:是在特殊的固相支持物上原位合成寡核苷酸,使他共价结合与

持物表面,与平均长度为20-50nt的混合RNA或cDNA探针进行杂交,以提高杂交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应用共聚焦显微镜可检测跨越三个数量级的杂交信息。适用于低丰度mRNA的检测,以区分基因家族不同成员的差异表达特征,或鉴定同一转录在不同组织和细胞中的选择性剪接。但有工作量较大,成本较高,速度较慢的弱点。

其作用:激发细胞潜在的活性,寡核苷酸一方面能激发巨噬细胞的活性,巨噬细胞相

当于城市里的“大垃圾车”。专门处理衰老和死亡细胞。另一方面,寡核苷酸就像一把剪刀,定位寻找并及时剪断病毒基因链,快速吞噬病毒细胞,阻止病毒基因的转录和翻译,保护正常细胞不受侵害。

3.分子克隆技术: 在分子水平上提供一种纯化和扩增特定DNA片段的方法。常含有目的基因,用体外重组方法将它们插入克隆载体,形成重组克隆载体,通过转化与转导的方式,引入适合的寄主体内得到复制与扩增,然后再从筛选的寄主细胞内分离提纯所需的克隆载体,可以得到插入DNA的许多拷贝,从而获得目的基因的扩增。将DNA片段(或基因)与载体DNA分子共价连接,然后引入寄主细胞,再筛选获得重组的克隆,按克隆的目的可分为DNA和cDNA克隆两类。其作用:克隆技术对保护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来讲是一个福音,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从生物学的角度看,这也是克隆技术最有价值的地方之一,克隆技术被誉为“一座

挖掘不尽的金矿”,它在生产实践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潜在的经济价值十分巨大。首先,在动物杂种优势利用方面,较常规方法而言,哺乳动物克隆技术费时少、选育的种畜性

状稳定;其次,克隆技术在抢救濒危珍稀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即使在自然交配成功率很低的情况下,科研人员也可以从濒危珍稀动物个体身上选择适

当的体细胞进行无性繁殖,达到有效保护这些物种的目的。培育大量品种优良的家畜,如培养一些肉质好的牛、羊和猪等,也可以培养一些产奶量高,且富含人体所需营养元

素的奶牛。利用克隆等生物技术,改变农作物的基因型,产生大量抗病、抗虫、抗盐碱

等的新品种,在短时间内培育出大量农作物、从而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4.核酸序列的测定:目前最常用的手工DNA序列测定技术,仍然是Sanger等(1977)提出的酶法,也称双脱氧末端终止法。这种方法生成相互独立的若干组带放射性标记的寡核

苷酸,每组核苷酸都有共同的起点,却随机终止于一种(或多种)特定的残基,形成一系列

以某一特定核苷酸为末端的长度,各不相同的寡核苷酸混合物,这些寡核苷酸的长度由

这个特定碱基,在待测DNA片段上的位置所决定。然后通过高分辨率的变性聚丙烯酰

胺凝胶电泳,经放射自显影后,从放射自显影胶片上,直接读出待测DNA上的核苷酸顺

序。

其作用:根据杂交膜的显色情况来判断:以阳性对照样显出的颜色为标准,样品的颜色

与阳性对照颜色相同或相近,则样品为病毒携带者;样品的颜色比阳性对照颜色深,则

样品为已发病或临死状态;样品不显出颜色,则样品为不带病毒(阴性)

5.PCR技术: 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其特异性依赖于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PCR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

①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

链或经PCR扩增

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

②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

左右,引

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

③引物的延伸: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

反应原料,靶

序列为模板,按碱基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 链互补的半保

留复制

链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

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每完成一个循环需2~4分钟,2~3小时就能将待扩目的基

因扩增放

大几百万倍。(Plateau)。到达平台期所需循环次数取决于样品中模板的拷贝。其作用:由于微生物的DNA具有高度特异性,它决定了各个物种的千差万别,利用一

特性,PCR技术对性病的病原体进行诊断,具有操作简便、报告结果迅速、敏感性和

特异性高等特点。但PCR技术检查也会出现假阳性结果,临床主要结合病史、症状、体征等综合分析判断,才不致贻误诊断。

6.电泳技术:电泳就是带电荷的样品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以不同的迁移行为而彼此得以分

离的方法。根据其载体介质的不同可以分为等电聚焦电泳、梯度电泳、纸上电泳、醋酸

纤维薄膜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等。

许多生物分子都带有电荷,其电荷的多少取决于分子结构机器所在介质的pH和组成。

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所带电荷性质、电荷数量以及相对分子质量的不同,在同一电场的作用下,各组分泳动的方向和速率也有差异。因此,在一定时间内各组分移动的距离也

不同,从而达到分离鉴定各组分的目的。

在电泳的过程种药品会受到电场力、分子筛作用、静电吸附作用、共价结合作用等等方

面的作用力。药品在这些作用力的综合作用下,泳动的速度产生差异,从而将不同的组

分分 离开来。

电泳的介质不同,则电泳的功能也不大相同,其所最适用的方向也是不一样的,最终检

测的指标也是不一样的。等电聚焦电泳常用于测定蛋白质的等电点,他最后测定的指标就是pH值。琼脂糖凝胶最常应用于核酸的检测之中,最后是以分子量的大小来衡量电

泳结果的。

其作用:

a)主要应用于分离各种有机物(氨基酸、多肽、蛋白质、酶、脂类、核苷、核苷酸、核酸等)。

b)可用于分析物质的纯度。

c)用于测定相对分子量。

d)与层析连用可用于蛋白质结构分析。

7.基因转染技术:将特定的遗传信息传递到真核细胞中,这种能力不但革新了生物学和医

学中许多基本问题的研究,也推动了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分子技术发展,并使基因治疗成为可能。目前基因转移技术已广泛用于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分析、基因表达与调控、基因

治疗与转基因动物等研究。本部分将介绍目前基因转移的主要方法;重点介绍基因转移的病毒方法的基因转染技术。

其作用:用于转染的质粒DNA必须无蛋白质,无RNA和其了化学物质的污染,OD26

0/280比值应在1.8以上。应用酚-氯仿抽提法制备的质粒DNA一般难以达到此标准,目前大多采用进口的术提取纯化试剂盒。

8.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应用核素标记核苷酸制备探针,通过放射自显影检测杂交信号。应

用核素标记的探针其敏感性可以检测到中期染色体上几百个碱基的单拷贝靶核苷酸序

列,敏感性虽高,但定位不够精确。FISH具有探针稳定、操作安全,可快速、多色显示

多个不同探针的杂交信号等优点。FISH的灵敏感与探针标记方法和检测仪器性能有关,探针标记时掺入的修饰核苷酸比例直接影响杂交信号强度。FISH探针一般采用随机引物

法或切口翻译法,如将PCR技术引入FISH探针标记,可使其灵敏度提高到0.25kb。

应用慢扫描CCD配合影像处理理软件,增强信噪比,有利于检测微弱信号,如应用TS

A系统能将杂交信号再放大1000倍,可用于单拷贝基因的定位。FISH分辨率大约为1-

3Mb,如果应用强变性剂处理染色体,让DNA分子从蛋白质中分离出来,使双DNA完全

伸展并粘附在玻片上,经引处理后,分辨率可达1-2kb。还可采用对分裂中期染色体进

行显微解剖法以提高分辨率。FISH的另一个特点是可以联合庆用地高辛、生物素等多种

标记系统,在一次杂交中可检测多种探针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及探针间的相互关系,即多

色FISH或多靶FISH。

其作用: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研究中的基因扩增、易位重排及缺失等的检测,在肿瘤

诊断和鉴别诊断、预后和治疗监控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分子遗传学》《分子克隆》《现代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基因9》《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系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生物学基础》《细胞工程》《免疫学》

第二篇:分子生物学总结

SectionA 1 三个域:真细菌,古细菌,真核生物 2 组装中的主要作用力:非共价健作用力

SectionB 1 蛋白质纯化的分析方法

正电荷:天冬氨酸 谷氨酸

负电荷:赖氨酸 精氨酸

组氨酸

极性:天冬酰胺 谷氨酰胺

苏氨酸 丝氨酸 半胱氨酸

非极性:脂肪族 甘氨酸 丙氨酸 缬氨酸 亮氨酸

异亮氨酸 甲硫氨酸 脯氨酸

芳香族 苯丙氨酸

酪氨酸 色氨酸 Cys 二硫键 Gly 无手性 Pro 亚氨基酸

芳香族氨基酸最大吸收峰280mm 3 蛋白质的一级(决定蛋白折叠及其最后的形状的最重要的因素):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 N端到C端

共价键

二级:多肽链中空间结构邻近的肽链骨架通过氢键形成的特殊结构。

α转角

β螺旋 氢键为主要作用力

三级: 多肽链中的所有二级结构和其他松散肽链区域(散环结构)通过各种分子间作用力(非共价键为主),弯曲、折叠成具有特定走向的紧密球状构象。

非共价键

四级: 许多蛋白分子由多条多肽链(亚基,subunits)构成。组成蛋白的各亚基以各种非共价键作用力为主,结合形成的立体空间结构即为四级结构。非共价键 偶极:电子云在极性共价键的两原子间不均匀分布,使共价键两端的原子分别呈现不同的电性

兼性离子:具有正电荷(碱性),又具有负电荷(酸性)的分子 双极性分子:

Section C 1核酸的光学特性:

增色性:一种化合物随着结构的改变对光的吸收能力增加的现象 减色性:一种化合物随着结构的改变对光的吸收能力减少的现象 Reason: 碱基环暴露在环境中的越多,对紫外的吸收力越强 Absorbance(吸收值):Nucleotide > ssDNA/RNA > dsDNA 核酸的最大吸收峰260mm(碱基有芳香环)芳香族氨基酸最大吸收峰280mm A260/A280:

纯的 dsDNA:1.8 纯的 RNA:2.0 纯的 Protein:0.5 2 Tm 值(熔解温度):热变性时,使得DNA双链解开一半所需要的温度。

Tm=2x(A+T)+ 4x(G+C)

Tm值与DNA分子的长度,及GC的含量成正比

Annealing(退火):热变性的DNA经过缓慢冷却后复性

快速冷却: Stay as ssDNA

缓慢冷却: 复性成dsDNA 3 脱氧核糖核酸与核糖核苷酸得到画法 支持双螺旋结构的两个实验:查戈夫规则

X射线晶体衍射 5 双螺旋的内容:

双链之间的关系:D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

双链反向平行(5’3’ 方向)

两链的碱基通过氢键互补配对,A:T;G:C。

双链序列反向互补

各基团排列方式:糖-磷酸骨架DNA分子排列在外;

碱基对平面相互平行,排列在DNA分子的内部。空间结构为:右手双螺旋结构

每转一圈~10个碱基对,每一圈长度33.2A

双链螺旋中形成大沟,小沟。碱对DNA的影响:高pH值对DNA的影响比低pH值的要小。

高 pH 值(pH>11)会改变碱基构象,使DNA变性(双链解旋,成单链)

RNA的影响:高pH值,2’羟基会攻击磷酸二酯键,使其断裂,形成2’,3’-环式磷酸二酯键,从而使RNA分子断裂 共价闭合环状DNA(con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 cccDNA)。即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封闭环状DNA分子。超螺旋DNA(Supercoil DNA):松弛型双链DNA进一步旋转后,再形成闭环结构时,就会形成DNA超螺旋结构

L=T+W 判断是否为超螺旋 正负超螺旋 拓扑异构酶:暂时断裂DNA分子中一条或两条单链上的磷酸二酯键,改变DNA分子的连接数及拓扑状态。

功能:消除DNA复制和转录等过程产生的超螺旋。

细胞中,Ⅰ型酶与Ⅱ型酶的活性保持一种平衡状态。Ⅱ型酶的“使DNA超螺旋化” 与Ⅰ型酶“使DNA松驰化” 相抗衡,从而使DNA保持适当的超螺旋密度。EB: 嵌入DNA配对碱基之间,使DNA分子在嵌入处局部解旋,增加ccDNA其它部位的正超螺旋 Type II RE

二型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一般为4~8个碱基对的回文序列

如:EcoRI

5’-GAATTC-3’

3’-CTTAAG-5

Section D 1 染色体的折叠:串珠结构 :核心组蛋白:H2A, H2B, H3 and H4.连接组蛋白 H1

核小体

30nm纤丝

高级环状结构(染色质的最高结构)

紧密缠绕结构 着丝粒:两侧是大量的名叫卫星DNA的重复序列

端粒:上百个短的重复序列

作用:端粒DNA 形成特殊的环状二级结构,保护染色体末端不被核酸外切酶降解。

抵消DNA复制时每一轮复制都导致两末端形成的后随链比母链要短一截的现象对染色体的影响 异染色质:高度浓缩,无转录活性

常染色质:结构松散,有转录活性

DNaseI 敏感区域:对区域内DNA的转录活跃

串珠结构

DNaseI 超敏感区域:转录活跃的基因的调控区域

DNA裸露 4 原核染色体结构:非特异性DNA结合蛋白:类组蛋白

位点特异性DNA结合蛋白:与特殊的DNA序列结合

有其他特殊的生理功能:RNA polymerases

对结构域的形成也很重要

复性动力曲线:

Low C0t: 高重复 卫星DNA Moderate C0t : 中重复 串联基因簇

反转座子 High C0t :单拷贝或低重复

大肠杆菌基因组 染色体结构对基因转录的影响

CpG 抑制→CpG位点中的胞嘧啶的C-5常发生甲基化(CpG甲基化),CpG 甲基化可能可以DNA转录被限制→哺乳动物基因组中,有些区域含有很多未甲基化的CpG 位点,被称为CpG 孤岛。

甲基化—转录抑制

去甲基化—恢复转录

组蛋白的乙酰化:核心组蛋白N-端的Lys被乙酰化,DNA与核心组蛋白体解聚。Gene 表达被激活

去乙酰化:抑制 gene表达

组蛋白的磷酸化:对组蛋白 H1 磷酸化,抑制基因表达 其他组蛋白中心法则

Section E 1 DNA复制:细胞中,一条双链DNA分子通过碱基配对,形成两条与其序列相同的DNA双链分子的过程。2

确定DNA半保留复制

半不连续复制 3 复制的基本步骤 复制为双向

大肠杆菌的复制:

起始AT含量高的区域

参与蛋白:DnaA(复制起始因子):识别并结合于重复序列上,驱使富含AT的重复序列解链,需负超螺旋,及ATP

DnaB(DNA解旋酶):DNA双链解旋,形成复制叉

SSB:(单链结合蛋白):保持解旋部分的单链状态

DnaG(引发酶/引物酶):RNA引物合成,引发复制 延伸

参与蛋白:DNA Pol III全酶:负责新链的合成:前导链,冈崎片段

DNA pol

I:复制中除去引物,填补引物处空缺

终止: 真核生物的复制:

一个细胞周期内,一个DNA分子只能复制一次

Section F 1 复制忠实性的机制:

DNA复制的高精度:模板连和进入核苷酸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位点正确配对

3’到5’外切核酸酶对错误碱基的校正

错配修复 2 holiday模型 3

Section K 编码链 模板链 2 大肠杆菌的转录

RNAP酶:核心酶:a 亚基:aNTD对核心酶的组装很重要。

aCTD在识别启动子、调节转录水平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b 亚基:RNAP的催化中心。

与模板DNA、RNA产物、及底物核糖核苷酸紧密结合。

抗生素利福平结合在在b 亚基上,可以抑制RNAP的转录活性。

利福平只抑制转录的起始。

利迪链菌素只抑制延伸而不抑制转录起始

b’ 亚基:可能与RNAP的催化有关。

肝素与b’亚基结合后,能干扰RNAP与DNA的结合,抑制转录。

w 亚基:可能与RNAP的组装及维持RNAP结构的稳定性有关

s factor(s因子):s factor 在启动子特异性识别过程中至关重要 移动慢的原因:可以保持与翻译同步。

与有些基因转录调控相关。

有利于转录终止

RNAP没有3’ →5’外切酶活性,不能进行转录校正。其错配率达10-4。RNAP倒退暴露新合成的错配碱基,可以有利于其他辅助核酸酶将错配碱基切除,增加转录的忠实性。s70基础启动子的一般结构

-10 序列:它对转录起始时,RNAP打开DNA双链的过程非常重要。-

10序列到TSS位点的距离对转录效率也有很大的影响-35 序列:增强RNAP s factor 的识别能力及与DNA的结合能力 4 影响启动子效率的DNA序列:

核心启动子的序列:与保守序列越像,效率越高。

TSS周围序列:影响起始效率。

转录单位的前30个核苷酸的碱基序列:影响RNAP从启动子处移动出去(启动子区清空)的速率。

核心启动子附近的调控元件。转录的起始:开放复合物 闭合复合物 无效起始

延伸:启动子的清空,链的延伸转录泡,s因子的循环利用

终止:依赖性 不依赖性

反复重复序列

Section L 1.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s):一般为DNA上较为保守的、有着特异性序列或结构的特定区域。它们只能影响与其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活动。如:启动子,转录激活因子结合位点等。

反式作用基因/调节基因(trans-acting genes,regulator genes)

可以影响与他们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的表达水平的DNA元件。2 乳糖操纵子 色氨酸操纵子 正负调控都可以有诱导和阻遏两种调控方式。

正控诱导:诱导因子活化激活因子,使其可以增加基因的表达。(Lac operon,CRP调控)正控阻遏:共阻遏物使激活因子失活,减少基因的表达。负控诱导:诱导因子使阻遏蛋白失活,增加基因的表达。(Lac operon,lac repressor)负控阻遏:共阻遏物活化阻遏蛋白,使其可以降低基因的表达。(Trp operon,trp repressor)

Section M 增强子 沉默子 TFIID:可与多种核心启动子元件或特异性转录因子结合,启动二类转录预起始复合物组装的通用转录因子。

TBP(TATA-box binding protein):可识别并结合TATA-box TAFII(TBP-associated factor II):TBP关联蛋白,TFIID中与TBP形成复合体的所有蛋白,~13个。

TFII H的结构与功能:蛋白激酶(4 个亚基):催化蛋白磷酸化。将NTP(一般为ATP)的g-磷酸基团转移到蛋白上。

磷酸化 RNA pol II 中的CTD 结构域。TFIIE 刺激TFIIH介导的磷酸化反应。DNA 解旋酶/ATPase(5 亚基):

水解ATP,利用其能量打开DNA的双链 TBP(TATA-binding protein): 确保 RNA Pol I能正确定位到转录起始区域上。

SP1 为组成性表达的转录因子,在所有的细胞中都存在,与基因本底表达水平有关 SL1,选择因子,RNA Pol I起始转录所必需的因子 CTD:羧基末端结构域,的磷酸化状态与转录进程有关

转录起始时期,CTD结构域一般处于去磷酸化形式,与结合启动子有关。

转录延伸时期,CTD结构域常处于磷酸化形式,与mRNA的加工有关。

Section N 1 DNA-binding domains(DBD):DNA结合结构域

螺旋-转角-螺旋结构(域)

锌指结构(域)

碱性结构(域)

Dimerization domains:二聚体化结构域

亮氨酸拉链 螺旋 散环 螺旋 DBD+DM 激活结构域 酸性激活结构域 富含谷氨酰胺结构域 富含脯氨酸的结构域 LBD

Section O 真核生物中mRNA 加工的一般过程 5’加帽: CTD作用:转录起始时,参与加帽反应的三种酶结合在RNA Pol II的CTD结构域上。转录产物刚开始合成时,即对其5’端进行加帽反应。

作用:防止降解:核糖核酸酶一般不能降解帽结构中的三磷酸键

帮助转运mRNA到细胞质中

增强翻译水平:mRNA需要帽结合蛋白的帮助才能更好的与核糖体结合 帮助去除pre-mRNA中的第一个内含子。3’加Poly(A)尾:

作用:防止被核酸酶降解:增加mRNA的稳定性

有助于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转运

参与pre-mRNA的最后一个内含子的剪接。

增强mRNA的翻译水平,增加基因的表达 剪接 甲基化 2 核酶有:有催化功能的RNA即为核酶

U2 U6 RNAP 3 RNA的多样性:可变加工,反式剪接,RNA编辑 原核生物核糖体

真核生物核糖体 原核rRNA 加工的大致过程:形成多个茎环结构,与蛋白结合形成RNP,核苷酸修饰,逐级切割

真核rRNA 加工的大致过程:甲基化,切割。内含子剪接 原核tRNA 加工的大致过程:将多顺反子前体切割,分离出单顺反子前体

单顺反子前体进一步被切割,形成与成熟tRNA长度一致分子(RNases D, E, F,P

.碱基修饰,形成成熟tRNA 真核tRNA 加工的大致过程:5’-末端成熟,3’-末端成熟(添加5’-CCA-3’)去除内含子 7 miRNA and siRNA的调控机制:mRNA降解,抑制翻译,抑制转录

Section P 1 遗传密码的特性:

蛋白的编码信息由三联体密码子组成。

密码子为连续的,之间无间隔、无重叠。

除三个终止密码子之外,每个密码子对应一种氨基酸

有密码简并现象。即:多个密码子对应同一种氨基酸。

标准遗传密码子在各类生物中基本通用,不过少数生物体或细胞器中,有一些密码子对应的氨基酸与标准的不同。

生物对同义密码子的使用经常有偏好性。不同生物的密码子偏好性不同。

基因一般不重叠。一段核酸分子一般只有一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可读框),被翻译成一个蛋白。

有些物种也有重叠基因的现象。开放阅读框:ORF 从起始密码子ATG 到终止密码子

TGA,TAA or TAG 之间的连续的蛋白编码序列

CDS 编码序列 当ORF可以预测一个蛋白时 3 tRNA 二级结构:三叶草结构 4 tRNA的特异性加载:(翻译的高保真性)

氨酰-tRNA合成酶对相应tRNA分子有很强的专一性:第二密码子:

氨酰-tRNA合成酶接受相应氨基酸时有很强的忠实性:校正:双筛选机制—酶的活性中心,酶中的编辑位点 氨酰-tRNA(AA-tRNA): 3’-end加载了一个氨基酸的tRNA分子。是在蛋白质合成中,将密码子转换氨基酸的适配器。

Section Q 1 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反向互补配对 一个tRNA可识别的密码子数由反密码子的第一位碱基决定

摆动学说:第三位密码子与第一位反密码子的配对可以摆动

反密码子第一位为A或C时,配对无摇摆现象。3 核糖体的E,P,A位点 A位:接受AA-tRNA部位.除了起始氨酰-tRNA,其他所有AA-tRNA都只能进A位点。P位:肽酰基-tRNA结合部位。起始氨酰-tRNA也进入此位点。E位:空载tRNA离开核糖体的位点。4 核糖体各亚基的功能

核糖体小亚基功能:结合mRNA

促进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正确结合 mRNA移位

大亚基的功能A位、P位、肽酰转移酶(转肽酶)中心等在大亚基上。

负责携带AA-tRNA、肽键/肽链的形成 5 翻译的基本内容 核糖体与mRNA结合

氨酰tRNA逐个进入核糖体

氨酰tRNA通过反密码子与mRNA互补配对 氨酰tRNA分子的氨基酸之间形成肽键。空载tRNA的释放 肽链的释放

第三篇:分子生物学技术

生物实验室安全常识(废液处理篇)生物谷

生物谷编者按:

我们的生物实验室存在多少危险?

生物实验对我们操作人员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实验室工程菌外流对我们环境的影响有几多?

这些平时并不引起我们注意的隐患也许会给我们自身健康,或者环境带来长远的影响,因此生物通网站联合《遗传》、《中国生物工程杂志》、《生命世界》杂志开展2007赛默飞世尔中国生物实验室安全现状调查活动,提出警示,珍惜生命!此次活动的现状调查报告将发于相关部门,提出宝贵意见的读者将有机会获得精美礼品。

实验室的污染主要有生物性污染和化学污染两种。如按形态分则可大致分为废水、废气和固体污染物三种。其中生物污染包括生物废弃物污染和生物细菌毒素污染,如血液、尿、粪便、各种电泳液、特种生物试剂等。而化学污染则包括有机物污染和无机物污染。除此以外,还有部分实验室存在放射性污染。在此次赛默飞世尔中国生物实验室安全调查活动中,从现有调查结果中,我们惊讶的发现许多生物实验室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而其中又以废液废品的处理为最,大部分实验室在进行生物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高浓度含有害微生物的培养液、培养基,未经适当的灭菌处理而直接外排,而且许多实验室的下水道与附近居民的下水道相通,污染物通过下水道形成交叉污染,最后流入河中或者渗入地下,时间长了将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

由于目前虽然国家环保总局将各类实验室纳入环保监管范围,但是许多实验室仍然处于监控真空状态,缺乏规章制度、缺乏实验室污染控制的经费投入、缺乏对实验室的监管等各种原因导致了实验室成为了污染源,对环境造成了威胁,这些种种都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

生物实验室产生的废液污染主要是化学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另外还有放射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包括有机物污染和无机物污染。有机物污染主要是有机试剂污染和有机样品污染。在大多数情况下,实验室中的有机试剂并不直接参与发生反应,仅仅起溶剂作用,因此消耗的有机试剂以各种形式排放到周边的环境中,排放总量大致就相当于试剂的消耗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排放量十分可观。有机样品污染包括一些剧毒的有机样品,如农药、苯并(α)芘、黄曲霉毒素、亚硝胺等。无机物污染有强酸、强碱的污染,重金属污染,氰化物污染等。其中汞、砷、铅、镉、铬等重金属的毒性不仅强,且有在人体中有蓄积性。

生物性污染包括生物废弃物污染和生物细菌毒素污染。生物废弃物有检验实验室的标本,如血液、尿、粪便、痰液和呕吐物等;检验用品,如实验器材、细菌培养基和细菌阳性标本等。生物实验室的通风设备设计不完善或实验过程个人安全保护漏洞,会使生物细菌毒素扩散传播,带来污染,甚至带来严重不良后果。2003年非典流行肆虐后,许多生物实验室加强对SAS病毒的研究,之后报道的非典感染者,多是科研工作者在实验室研究时被感染的。在对这些污染处理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废液的浓度超过规定的浓度时,必须进行处理。但处理设施比较齐全时,往往把废液的处理浓度限制放宽。 最好先将废液分别处理,如果是贮存后一并处理时,虽然其处理方法将有所不同,但原则上要将可以统一处理的各种化合物收集后进行处理。 处理含有络离子、螯合物之类的废液时,如果有干扰成份存在,要把含有这些成份的废液另外收集。

下面所列的废液不能互相混合:

①过氧化物与有机物;②氰化物、硫化物、次氯酸盐与酸;③盐酸、氢氟酸等挥发性酸与不挥发性酸;④浓硫酸、磺酸、羟基酸、聚磷酸等酸类与其它的酸;⑤铵盐、挥发性胺与碱。

要选择没有破损及不会被废液腐蚀的容器进行收集。将所收集的废液的成份及含量,贴上明显的标签,并置于安全的地点保存。特别是毒性大的废液,尤要十分注意。 对硫醇、胺等会发出臭味的废液和会发生氰、磷化氢等有毒气体的废液,以及易燃性大的二硫化碳、乙醚之类废液,要把它加以适当的处理,防止泄漏,并应尽快进行处理。 含有过氧化物、硝化甘油之类爆炸性物质的废液,要谨慎地操作,并应尽快处理。 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废弃物,用另外的方法收集,并必须严格按照有关的规定,严防泄漏,谨慎地进行处理。

另外不同种类的废液等污染也要进行不同的处理:

一、化学类废物

一般的有毒气体可通过通风橱或通风管道,经空气稀释排出。大量的有毒气体必须通过与氧充分燃烧或吸收处理后才能排放。废液应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存放地点,通过密闭容器存放,不可混合贮存,容器标签必须标明废物种类、贮存时间,定期处理。一般废液可通过酸碱中和、混凝沉淀、次氯酸钠氧化处理后排放,有机溶剂废液应根据性质进行回收。

1.含汞废液的处理

排放标准3:废液中汞的最高容许排放浓度为0.05mg/L(以Hg计)。

处理方法:①硫化物共沉淀法:先将含汞盐的废液的pH值调至8-10,然后加入过量的Na2S,使其生成HgS沉淀。再加入FeS04(共沉淀剂),与过量的S2-生成FeS沉淀,将悬浮在水中难以沉淀的HgS微粒吸附共沉淀.然后静置、分离,再经离心、过滤,滤液的含汞量可降至0.05mg/L以下。[2] ②还原法:用铜屑、铁屑、锌粒、硼氢化钠等作还原剂,可以直接回收金属汞。2.含镉废液的处理 ①氢氧化物沉淀法:在含镉的废液中投加石灰,调节pH值至10.5以上,充分搅拌后放置,使镉离子变为难溶的Cd(OH)2沉淀.分离沉淀,用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检测滤液中的Cd离子后(降至0.1mg/L以下),将滤液中和至pH值约为7,然后排放。

②离子交换法:利用Cd2+离子比水中其它离子与阳离子交换树脂有更强的结合力,优先交换. 3.含铅废液的处理 在废液中加入消石灰,调节至pH值大于11,使废液中的铅生成Pb(OH)2沉淀.然后加入Al2(S04)3(凝聚剂),将pH值降至7-8,则Pb(OH)2与Al(OH)3共沉淀,分离沉淀,达标后,排放废液。4.含砷废液的处理

在含砷废液中加入FeCl3,使Fe/As达到50,然后用消石灰将废液的pH值控制在8-10。利用新生氢氧化物和砷的化合物共沉淀的吸附作用,除去废液中的砷。放置一夜,分离沉淀,达标后,排放废液。

5.含酚废液的处理

酚属剧毒类细胞原浆毒物,处理方法:低浓度的含酚废液可加入次氯酸钠或漂白粉煮一下,使酚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如果是高浓度的含酚废液,可通过醋酸丁酯萃取,再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萃取,经调节pH值后进行蒸馏回收.处理后的废液排放。6.综合废液处理

用酸、碱调节废液PH为3-

4、加入铁粉,搅拌30min,然后用碱调节p H为9左右,继续搅拌10min,加入硫酸铝或碱式氯化铝混凝剂、进行混凝沉淀,上清液可直接排放,沉淀于废渣方式处理。

二、生物类废物

生物类废物应根据其病源特性、物理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地点,专人分类收集进行消毒、烧毁处理,日产日清。

液体废物一般可加漂白粉进行氯化消毒处理。固体可燃性废物分类收集、处理、一律及时焚烧。固体非可燃性废物分类收集,可加漂白粉进行氯化消毒处理。满足消毒条件后作最终处置。

1.一次性使用的制品如手套、帽子、工作物、口罩等使用后放入污物袋内集中烧毁。

2.可重复利用的玻璃器材如玻片、吸管、玻瓶等可以用1000-3000mg/L有效氯溶液浸泡2-6h.然后清洗重新使用,或者废弃。3.盛标本的玻璃、塑料、搪瓷容器可煮沸15min.或者用1000mg/L有效氯漂白粉澄清液浸泡2-6h,消毒后用洗涤剂及流水刷洗、沥干;用于微生物培养的,用压力蒸汽灭菌后使用。4.微生物检验接种培养过的琼脂平板应压力灭菌30min,趁热将琼脂倒弃处理。

5.尿、唾液、血液等生物样品,加漂白粉搅拌后作用2-4h,倒入化粪池或厕所。或者进行焚烧处理。

三、放射性废弃物

一般实验室的放射性废弃物为中低水平放射性废弃物,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收集在专门的污物桶内,桶的外部标明醒目的标志,根据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长短,分别采用贮存一定时间使其衰变和化学沉淀浓缩或焚烧后掩埋处理。

1.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短(如:碘131、磷32等)的废弃物,用专门的容器密闭后,放置于专门的贮存室,放置十个半衰期后排放或者焚烧处理。

2.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较长(如:铁

59、钻60等)的废弃物,液体可用蒸发、离子交换、混凝剂共沉淀等方法浓缩,装入容器集中埋于放射性废物坑内。除了这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外,处理废液等污染也需要一些安全可靠的产品,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安全废液处理,回收等方面的产品来自赛默飞世儿公司,这在之前[驻外观察员特稿]美国与加拿大生物实验室废弃物处置 文中也可以看出来。这些废液处理小器具包括:

把一个有用的目的DNA片段通过重组DNA技术,送进受体细胞中去进行繁殖和表达的工具叫载体(Vector)。细菌质粒是重组DNA技术中常用的载体。

质粒(Plasmid)是一种染色体外的稳定遗传因子,大小从1-200kb不等,为双链、闭环的DNA分子,并以超螺旋状态存在于宿主细胞中。质粒主要发现于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细胞中,它具有自主复制和转录能力,能在子代细胞中保持恒定的拷贝数,并表达所携带的遗传信息。质粒的复制和转录要依赖于宿主细胞编码的某些酶和蛋白质,如离开宿主细胞则不能存活,而宿主即使没有它们也可以正常存活。质粒的存在使宿主具有一些额外的特性,如对抗生素的抗性等。F质粒(又称F因子或性质粒)、R质粒(抗药性因子)和Col质粒(产大肠杆菌素因子)等都是常见的天然质粒。

质粒在细胞内的复制一般有两种类型:紧密控制型(Stringent control)和松驰控制型(Relaxed control)。前者只在细胞周期的一定阶段进行复制,当染色体不复制时,它也不能复制,通常每个细胞内只含有1个或几个质粒分子,如F因子。后者的质粒在整个细胞周期中随时可以复制,在每个细胞中有许多拷贝,一般在20个以上,如Col E1质粒。在使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氯霉素时,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染色体DNA复制和细胞分裂均受到抑制,紧密型质粒复制停止,而松驰型质粒继续复制,质粒拷贝数可由原来20多个扩增至1000-3000个,此时质粒DNA占总DNA的含量可由原来的2%增加至40-50%。

利用同一复制系统的不同质粒不能在同一宿主细胞中共同存在,当两种质粒同时导入同一细胞时,它们在复制及随后分配到子细胞的过程中彼此竞争,在一些细胞中,一种质粒占优势,而在另一些细胞中另一种质粒却占上风。当细胞生长几代后,占少数的质粒将会丢失,因而在细胞后代中只有两种质粒的一种,这种现象称质粒的不相容性(Incompatibility)。但利用不同复制系统的质粒则可以稳定地共存于同一宿主细胞中。质粒通常含有编码某些酶的基因,其表型包括对抗生素的抗性,产生某些抗生素,降解复杂有机物,产生大肠杆菌素和肠毒素及某些限制性内切酶与修饰酶等。

质粒载体是在天然质粒的基础上为适应实验室操作而进行人工构建的。与天然质粒相比,质粒载体通常带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选择性标记基因(如抗生素抗性基因)和一个人工合成的含有多个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的多克隆位点序列,并去掉了大部分非必需序列,使分子量尽可能减少,以便于基因工程操作。大多质粒载体带有一些多用途的辅助序列,这些用途包括通过组织化学方法肉眼鉴定重组克隆、产生用于序列测定的单链DNA、体外转录外源DNA序列、鉴定片段的插入方向、外源基因的大量表达等。一个理想的克隆载体大致应有下列一些特性:(1)分子量小、多拷贝、松驰控制型;(2)具有多种常用的限制性内切酶的单切点;(3)能插入较大的外源DNA片段;(4)具有容易操作的检测表型。常用的质粒载体大小一般在1kb至10kb之间,如PBR322、PUC系列、PGEM系列和pBluescript(简称pBS)等。

从细菌中分离质粒DNA的方法都包括3个基本步骤:培养细菌使质粒扩增;收集和裂解细胞;分离和纯化质粒DNA。采用溶菌酶可以破坏菌体细胞壁,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Triton X-100可使细胞膜裂解。经溶菌酶和SDS或Triton X-100处理后,细菌染色体DNA会缠绕附着在细胞碎片上,同时由于细菌染色体DNA比质粒大得多,易受机械力和核酸酶等的作用而被切断成不同大小的线性片段。当用强热或酸、碱处理时,细菌的线性染色体DNA变性,而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简称cccDNA)的两条链不会相互分开,当外界条件恢复正常时,线状染色体DNA片段难以复性,而是与变性的蛋白质和细胞碎片缠绕在一起,而质粒DNA双链又恢复原状,重新形成天然的超螺旋分子,并以溶解状态存在于液相中。

在细菌细胞内,共价闭环质粒以超螺旋形式存在。在提取质粒过程中,除了超螺旋DNA外,还会产生其它形式的质粒DNA。如果质粒DNA两条链中有一条链发生一处或多处断裂,分子就能旋转而消除链的张力,形成松驰型的环状分子,称开环DNA(Open circular DNA, 简称 ocDNA);如果质粒DNA的两条链在同一处断裂,则形成线状DNA(Linear DNA)。当提取的质粒DNA电泳时,同一质粒DNA其超螺旋形式的泳动速度要比开环和线状分子的泳动速度快。第二节 材料、设备及试剂

一、材料

含pBS的E.coli DH5α或JM系列菌株,1.5ml塑料离心管(又称eppendorf管),离心管架。

二、设备

微量取液器(20μl,200μl,1000μl),台式高速离心机,恒温振荡摇床,高压蒸汽消毒器(灭菌锅),涡旋振荡器,电泳仪,琼脂糖平板电泳装置和 恒温水浴锅等。

三、试剂

1、LB液体培养基(Luria-Bertani):称取蛋白胨(Tryptone)10 g,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5 g,NaCl 10 g,溶于800ml去离子水中,用NaOH调pH至7.5, 加去离子水至总体积1升,高压下蒸气灭菌20分钟。

2、LB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每升加12g琼脂粉,高压灭菌。

3、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 Amp)母液:配成 50mg/ml水溶液,-20℃保存备用。

4、溶菌酶溶液: 用10mmol/L Tris·Cl(pH8.0)溶液配制成10mg/ml,并分装成小份(如1.5ml)保存于-20℃,每一小份一经使用后便予丢弃。

5、3mol/l NaAc(pH5.2): 50ml水中溶解40.81g NaAc·3H2 O,用冰醋酸调pH至5.2, 加水定容至100ml, 分装后高压灭菌,储存于4℃冰箱。

6、溶液Ⅰ:50 mmol/L 葡萄糖,25 mmol/L Tris.Cl(pH8.0),10mmol/L EDTA(pH8.0)。溶液Ⅰ可成批配制,每瓶100ml,高压灭菌15分钟,储存于4℃冰箱。

7、溶液Ⅱ:0.2 mol/L NaOH(临用前用10mol/L NaOH母液稀释),1% SDS。

8、溶液Ⅲ:5 mol/L KAc 60ml,冰醋酸 11.5ml,H2O 28.5ml,定容至100ml, 并高压灭菌。溶液终浓度为: K+ 3mol/L, Acˉ 5mol/L。

9、RNA酶A母液:将RNA酶A溶于10mmol/L Tris·Cl(pH7.5), 15mmol/L NaCl中,配成10mg/ml的溶液,于100℃加热15分钟,使混有的DNA酶失活。冷却后用1.5ml eppendorf管分装成小份保存于-20℃。

10、饱和酚:市售酚中含有醌等氧化物,这些产物可引起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及导致RNA和DNA的交联,应在160℃用冷凝管进行重蒸。重蒸酚加入0.1%的8-羟基喹啉(作为抗氧化剂),并用等体积的0.5mol/L Tris·Cl(pH8.0)和0.1mol/L Tris·Cl(pH8.0)缓冲液反复抽提使之饱和并使其pH值达到7.6以上,因为酸性条件下DNA会分配于有机相。

11、氯仿:按氯仿:异戊醇=24:1体积比加入异戊醇。氯仿可使蛋白变性并有助于液相与有机相的分开,异戊醇则可起消除抽提过程中出现的泡沫。

按体积/体积=1:1混合上述饱和酚与氯仿即得酚/氯仿(1:1)。酚和氯仿均有很强的腐蚀性,操作时应戴手套。

12、TE缓冲液:10 mmo/L Tris·Cl(pH8.0),1 mmol/L EDTA(pH8.0)。高压灭菌后储存于4℃冰箱中。

13、STET:0.1 mol/L NaCl,10mmol/L Tris·Cl(pH8.0),10 mmol/L EDTA(pH8.0),5% Triton X-100。

14、STE:0.1mol/L NaCl,10mmol/L Tris·Cl(pH8.0),1mmol/L EDTA(pH8.0)。

15、电泳所用试剂:(1)TBE 缓冲液(5×):称取 Tris 54g,硼酸27.5g,并加入 0.5M EDTA(pH8.0)20ml,定溶至1000ml。(2)上样缓冲液(6×):0.25% 溴酚蓝,40%(w/v)蔗糖水溶液。第三节 操作步骤

一、细菌的培养和收集

将含有质粒pBS的DH5α菌种接种在LB固体培养基(含50μg/ml Amp)中, 37℃培养12-24小时。用无菌牙签挑取单菌落接种到5ml LB液体培养基(含50μg/ml Amp)中,37℃振荡培养约12小时至对数生长后期。

二、质粒DNA少量快速提取

质粒DNA小量提取法对于从大量转化子中制备少量部分纯化的质粒DNA十分有用。这些方法共同特点是简便、快速,能同时处理大量试样,所得DNA有一定纯度,可满足限制酶切割、电泳分析的需要。

(一)、煮沸法

1、将1.5ml培养液倒入eppendorf管中,4℃下12000g离心30秒。

2、弃上清,将管倒置于卫生纸上几分钟,使液体流尽。

3、将菌体沉淀悬浮于120ml STET溶液中, 涡旋混匀。

4、加入10ml新配制的溶菌酶溶液(10mg/ml), 涡旋振荡3秒钟。

5、将eppendorf管放入沸水浴中,50秒后立即取出。

6、用微量离心机4℃下12000g离心10分钟。

7、用无菌牙签从eppendorf管中去除细菌碎片。

8、取20ml进行电泳检查。

[注意] 1.对大肠杆菌可从固体培养基上挑取单个菌落直接进行煮沸法提取质粒DNA。

2.煮沸法中添加溶菌酶有一定限度,浓度高时,细菌裂解效果反而不好。有时不同溶菌酶也能溶菌。

3.提取的质粒DNA中会含有RNA,但RNA并不干扰进一步实验,如限制性内切酶消化,亚克隆及连接反应等。

(二)、碱法

1、取1.5ml培养液倒入1.5ml eppendorf管中,4℃下12000g离心30秒。

2、弃上清,将管倒置于卫生纸上数分钟,使液体流尽。

3、菌体沉淀重悬浮于100μl溶液Ⅰ中(需剧烈振荡),室温下放置5-10分钟。

4、加入新配制的溶液Ⅱ200μl, 盖紧管口,快速温和颠倒eppendorf管数次,以混匀内容物(千万不要振荡),冰浴5分钟。

5、加入150μl预冷的溶液Ⅲ,盖紧管口,并倒置离心管,温和振荡10秒,使沉淀混匀,冰浴中5-10分钟,4℃下12000g离心5-10分钟。

6、上清液移入干净eppendorf管中,加入等体积的酚/氯仿(1:1),振荡混匀,4℃下12000g离心5分钟。

7、将水相移入干净eppendorf管中,加入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振荡混匀后置于-20℃冰箱中20分钟,然后4℃下12000g离心10分钟。

8、弃上清,将管口敞开倒置于卫生纸上使所有液体流出,加入1ml 70%乙醇洗沉淀一次,4℃下12000g离心5-10分钟。

9、吸除上清液,将管倒置于卫生纸上使液体流尽,真空干燥10分钟或室温干燥。

10、将沉淀溶于20μl TE缓冲液(pH8.0,含20μg /ml RNaseA)中,储于-20℃冰箱中。

[注意] 1.提取过程应尽量保持低温。

2.提取质粒DNA过程中除去蛋白很重要,采用酚/氯仿去除蛋白效果较单独用酚或氯仿好,要将蛋白尽量除干净需多次抽提。

3.沉淀DNA通常使用冰乙醇,在低温条件下放置时间稍长可使DNA沉淀完全。沉淀DNA也可用异丙醇(一般使用等体积),且沉淀完全,速度快,但常把盐沉淀下来,所以多数还是用乙醇。

(三)、Wizard少量 DNA 纯化系统

Promega公司的Wizard少量DNA纯化系统可快速有效的抽提质粒DNA,整个过程只需15分钟。提取的质粒可直接用于DNA测序、酶切分析和体外转录等。

该系统中所含试剂和柱子可以用于50次1-3ml质粒培养液的分离和纯化,试剂包括10ml细胞悬浮液,10ml细胞裂解液;10ml中和液,50ml Wizard少量DNA纯化树脂,50ml柱洗液(使用前加95%乙醇至120ml)和50支Wizard微型柱。

1、1-3ml过夜培养细胞液4℃下 12000g离心1-2分钟。

2、去除上清液,菌体细胞悬浮于200μl 细胞悬浮液中,充分混合,并移入eppendorf管中。

3、加200μl 细胞裂解液, 颠倒离心管数次,直到溶液变清亮。

4、加200μl 中和液,颠倒离心管数次。5、4℃下12000g离心5分钟,取上清液于新的eppendorf管中。

6、加1ml Wizard少量 DNA 纯化树脂,颠倒离心管数次以充分混匀。

7、取一次性注射器, 取出注塞,并使注射筒与Wizard微型柱连接,用移液枪将上述混合液加入注射筒中,并用注塞轻推,使混合物进入微型柱。

8、将注射器与微型柱分开,取出注塞, 再将注射筒与微型柱相连,加入2ml柱洗液,并用注塞轻推,使柱洗液进入微型柱。

9、取出微型柱置于eppendorf管中,离心2分钟以除去微型柱中的柱洗液。

10、将微型柱放在一个新eppendorf管中,加50μl TE(或水)于微型柱中,静止1分钟后,4℃下12000g离心20秒。

11、丢弃微型柱,将eppendorf管中的质粒DNA贮于4℃或-20℃冰箱。

[注意] 树脂使用前应充分混匀,如有结晶,可将树脂用25-37℃水浴处理10分钟。

三、质粒DNA的大量提取和纯化

在制作酶谱、测定序列、制备探针等实验中需要高纯度、高浓度的质粒DNA,为此需要大量提取质粒DNA。大量提取的质粒DNA一般需进一步纯化,常用柱层析法和氯化绝梯度离心法。

(一)、碱法

1、取培养至对数生长后期的含pBS质粒的细菌培养液250ml,4℃下5000g离心15分钟,弃上清,将离心管倒置使上清液全部流尽。

2、将细菌沉淀重新悬浮于50ml用冰预冷的STE中(此步可省略)。

3、同步骤1方法离心以收集细菌细胞。

4、将细菌沉淀物重新悬浮于5ml溶液I中,充分悬浮菌体细胞。

5、加入12ml新配制的溶液II, 盖紧瓶盖,缓缓地颠倒离心管数次,以充分混匀内容物,冰浴10分钟。

6、加9ml用冰预冷的溶液III, 摇动离心管数次以混匀内容物,冰上放置15分钟,此时应形成白色絮状沉淀。

7、4℃下5000g离心15分钟。

8、取上清液,加入50ml RNA酶A(10mg/ml), 37℃水浴20分钟。

9、加入等体积的饱和酚/氯仿,振荡混匀,4℃下12000g离心10分钟。

10、取上层水相, 加入等体积氯仿,振荡混匀,4℃下12000g离心10分钟。

11、取上层水相,加入1/5体积的4mol/L NaCl和10% PEG(分子量6000), 冰上放置60分钟。12、4℃下12000g离心15分钟, 沉淀用数ml 70%冰冷乙醇洗涤,4℃下12000g离心5分钟。

13、真空抽干沉淀,溶于500ml TE或水中。

[注意] 1.提取过程中应尽量保持低温。

2.加入溶液II和溶液III后操作应混和,切忌剧烈振荡。

3.由于RNA酶A中常存在有DNA酶,利用RNA酶耐热的特性,使用时应先对该酶液进行热处理(80℃ 1小时),使DNA酶失活。

(二)、Wazard大量DNA纯化系统

碱法大量提取DNA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Promega公司的Wiazrd大量DNA纯化系统既简单又快速,只需要离心和真空抽干,这个系统可以从500ml培养液中在3小时以内获得1mg以上的高质量的质粒DNA(200-20000bp)。该系统不需要酚和氯仿抽提,纯化后的DNA溶于水或TE缓冲液中,不含任何盐份,可以直接用于DNA序列分析和酶切反应,也可以用于在核酸酶抑制剂(如RNasin)存在的条件下进行体外转录反应等。

该系统中含有的试剂和柱子可以用于10次100-500ml质粒培养液的分离和纯化,试剂包括: 150ml 细胞悬浮液,150ml 细胞裂解液,150ml 中和液,100ml Wizard 大量DNA纯化树脂,125ml Wizard柱子洗脱溶液和10支 Wizard带有存储离心管的柱子。1、100-500ml细胞培养液置离心管中, 22-25℃下5000g离心10分钟, 所得细胞沉淀充分悬浮于细胞悬浮液中。

2、加15ml细胞裂解溶液并轻轻混合,可以反复倒置混合,但不能用涡旋振荡,细胞裂解完全时,溶液会变清,这一步需要20分钟。

3、加15ml中和溶液,立即反复倒置离心管数次,并使之混匀。

4、14000g,22-25℃离心15分钟。

5、小心地将上清液吸出并移至一个新离心管中。

6、加0.5倍体积的异丙醇,混合均匀, 14000g 22-25℃下离心15分钟。

7、弃上清,悬浮DNA沉淀于2ml TE缓冲液中。这一步中也许有的沉淀不能溶解。

8、加10ml Wizard大量DNA纯化树脂溶液, 并涡旋混合。

9、每一个样品,使用一支Wizard大量柱子,柱子的头插在真空器上(Promega产品,与此配套)。

10、将树脂/DNA混合液转入柱子中,真空抽取树脂/DNA混合液。

11、将树脂/DNA混合液抽干后,加13ml柱子洗脱溶液至离心管中, 对管底部的树脂/DNA进行洗脱(柱子一边旋转一边加入洗脱液),并加入柱子中。

12、真空抽干所加入的洗脱。

13、再加12ml柱子洗脱液进柱子并抽干。

14、加入5ml 80%乙醇漂洗柱中的树脂, 柱子真空抽干后将柱子放入用户提供的离心管中,2500rpm(1300g)离心5分钟。

15、取出柱子,真空抽干5分钟,再将柱子放入系统中所提供的离心管中,2500rpm(1300g)离心5分钟。

16、在柱子中加入1.5ml 65-70℃预热过的灭菌重蒸水或TE,1分钟后2500rpm(1300g)离心柱子/离心管5分钟。

17、取出柱子,离心管中溶液即为提取的质粒DNA,可以直接放在离心管中,盖上盖子,储存在4℃或-20℃备用。[注意] 1.在使用之前,系统所提供的柱子洗脱液按1:1加入125ml 95%乙醇。

2.纯化树脂必须混匀后再用.(三)、Sephrose 2B柱纯化质粒DNA

碱法提取的质粒DNA即使用RNA酶处理,仍会含有少量RNA。当有些试验需无RNA污染的DNA制品时,则需进行进一步纯化。一般常用Sepharose 2B或Sepharose 4B进行纯化,该方法具有快速,条件温和,重复性好,载体物质可以再利用等优点,因而已广泛用于质粒DNA纯化。

1、将Sepharose 2B经含0.1% SDS的TE(pH8.0)平衡后上柱。

2、将至多1ml的DNA溶液铺在Sepharase 2B柱上。

3、待DNA溶液完全进入柱内后立即在柱的上部连接含有0.1% SDS的TE(pH8.0)贮液瓶。

4、以1ml流出液为1份进行收集。

5、对每一管测定其OD260值,以确定哪些管中含有质粒DNA。通常质粒DNA在柱上流出的第一个峰中。

6、合并所有含质粒的洗脱液,用等体积的酚/氯仿(1:1)抽提,4℃下12000g离心2分钟,将上层水相转入新管。

7、加入2倍体积的冰冷无水乙醇,-20℃下沉淀10分钟,然后4℃下12000g离心10分钟,弃去上清液。

8、沉淀加70%乙醇洗涤,4℃下12000g离心10分钟,弃去上清液。

9、沉淀真空抽干,重新溶于TE或无菌水中。

[注意] 在装柱过程中,要防止柱床中出现断裂或气泡现象,要使界面保持平整。对新装成的柱,应用含0.1% SDS的TE平衡, 以使柱内的凝胶均匀。

思考题

1.质粒的基本性质有哪些?

2.质粒载体与天然质粒相比有哪些改进?

3.在碱法提取质粒DNA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二章 DNA酶切及凝胶电泳 未知

第二章 DNA酶切及凝胶电泳 第一节 概 述

一.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

限制性内切酶能特异地结合于一段被称为限制性酶识别序列的DNA序列之内或其附近的特异位点上,并切割双链DNA。它可分为三类:Ⅰ类和Ⅲ类酶在同一蛋白质分子中兼有切割和修饰(甲基化)作用且依赖于ATP的存在。Ⅰ类酶结合于识别位点并随机的切割识别位点不远处的DNA,而Ⅲ类酶在识别位点上切割DNA分子,然后从底物上解离。Ⅱ类由两种酶组成: 一种为限制性内切核酸酶(限制酶),它切割某一特异的核苷酸序列;另一种为独立的甲基化酶,它修饰同一识别序列。Ⅱ类中的限制性内切酶在分子克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们是重组DNA的基础。绝大多数Ⅱ类限制酶识别长度为4至6个核苷酸的回文对称特异核苷酸序列(如EcoRⅠ识别六个核苷酸序列:5'-G↓AATTC-3'),有少数酶识别更长的序列或简并序列。Ⅱ类酶切割位点在识别序列中,有的在对称轴处切割,产生平末端的DNA片段(如SmaⅠ:5'-CCC↓GGG-3');有的切割位点在对称轴一侧,产生带有单链突出末端的DNA片段称粘性未端, 如EcoRⅠ切割识别序列后产生两个互补的粘性末端。

5'…G↓AATTC…3' →5'… G AATTC…3'

3'…CTTAA↑G …5' →3'… CTTAA G…5'

DNA纯度、缓冲液、温度条件及限制性内切酶本身都会影响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大部分限制性内切酶不受RNA或单链DNA的影响。当微量的污染物进入限制性内切酶贮存液中时,会影响其进一步使用,因此在吸取限制性内切酶时,每次都要用新的吸管头。如果采用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必须要注意分别提供各自的最适盐浓度。若两者可用同一缓冲液,则可同时水解。若需要不同的盐浓度,则低盐浓度的限制性内切酶必须首先使用,随后调节盐浓度,再用高盐浓度的限制性内切酶水解。也可在第一个酶切反应完成后,用等体积酚/氯仿抽提,加0.1倍体积3mol/L NaAc和2倍体积无水乙醇,混匀后置-70℃低温冰箱30分钟,离心、干燥并重新溶于缓冲液后进行第二个酶切反应。

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又称DNA的物理图谱,它由一系列位置确定的多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组成,以直线或环状图式表示。在DNA序列分析、基因组的功能图谱绘制、DNA的无性繁殖、基因文库的构建等工作中,建立限制性内切酶图谱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近年来发展起来的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更是建立在它的基础上。

构建DNA限制性内切酶图谱有许多方法。通常结合使用多种限制性内切酶,通过综合分析多种酶单切及不同组合的多种酶同时切所得到的限制性片段大小来确定各种酶的酶切位点及其相对位置。酶切图谱的使用价值依赖于它的准确性和精确程度。

在酶切图谱制作过程中,为了获得条带清晰的电泳图谱,一般DNA用量约为0.5-1μg。限制性内切酶的酶解反应最适条件各不相同,各种酶有其相应的酶切缓冲液和最适反应温度(大多数为37℃)。对质粒DNA酶切反应而言, 限制性内切酶用量可按标准体系1μg DNA加1单位酶,消化1-2小时。但要完全酶解则必须增加酶的用量,一般增加2-3倍,甚至更多,反应时间也要适当延长。

二.凝胶电泳

琼脂糖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分离鉴定和纯化DNA片段的标准方法。该技术操作简便快速,可以分辨用其它方法(如密度梯度离心法)所无法分离的DNA片段。当用低浓度的荧光嵌入染料溴化乙啶(Ethidium bromide, EB)染色,在紫外光下至少可以检出1-10ng的DNA条带,从而可以确定DNA片段在凝胶中的位置。此外,还可以从电泳后的凝胶中回收特定的DNA条带,用于以后的克隆操作。

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大小和孔隙度。琼脂糖凝胶分离DNA片度大小范围较广,不同浓度琼脂糖凝胶可分离长度从200bp至近50kb的DNA片段。琼脂糖通常用水平装置在强度和方向恒定的电场下电泳。聚丙烯酰胺分离小片段DNA(5-500bp)效果较好,其分辩力极高,甚至相差1bp的DNA片段就能分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很快,可容纳相对大量的DNA,但制备和操作比琼脂糖凝胶困难。聚丙烯酰胺凝胶采用垂直装置进行电泳。目前,一般实验室多用琼脂糖水平平板凝胶电泳装置进行DNA电泳。

琼脂糖主要在DNA制备电泳中作为一种固体支持基质,其密度取决于琼脂糖的浓度。在电场中,在中性pH值下带负电荷的DNA向阳极迁移,其迁移速率由下列多种因素决定:

1、DNA的分子大小:

线状双链DNA分子在一定浓度琼脂糖凝胶中的迁移速率与DNA分子量对数成反比,分子越大则所受阻力越大,也越难于在凝胶孔隙中蠕行,因而迁移得越慢。

2、琼脂糖浓度

一个给定大小的线状DNA分子,其迁移速度在不同浓度的琼脂糖凝胶中各不相同。DNA电泳迁移率的对数与凝胶浓度成线性关系。凝胶浓度的选择取决于DNA分子的大小。分离小于0.5kb的DNA片段所需胶浓度是1.2-1.5%,分离大于10kb的DNA分子所需胶浓度为0.3-0.7%, DNA片段大小间于两者之间则所需胶浓度为0.8-1.0%。

3、DNA分子的构象

当DNA分子处于不同构象时,它在电场中移动距离不仅和分子量有关,还和它本身构象有关。相同分子量的线状、开环和超螺旋DNA在琼脂糖凝胶中移动速度是不一样的,超螺旋DNA移动最快,而线状双链DNA移动最慢。如在电泳鉴定质粒纯度时发现凝胶上有数条DNA带难以确定是质粒DNA不同构象引起还是因为含有其他DNA引起时,可从琼脂糖凝胶上将DNA带逐个回收,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别水解,然后电泳,如在凝胶上出现相同的DNA图谱,则为同一种DNA。

4、电源电压

在低电压时,线状DNA片段的迁移速率与所加电压成正比。但是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不同分子量的DNA片段的迁移率将以不同的幅度增长,片段越大,因场强升高引起的迁移率升高幅度也越大,因此电压增加,琼脂糖凝胶的有效分离范围将缩小。要使大于2kb的DNA片段的分辨率达到最大,所加电压不得超过5v/cm。

5、嵌入染料的存在

荧光染料溴化乙啶用于检测琼脂糖凝胶中的DNA,染料会嵌入到堆积的碱基对之间并拉长线状和带缺口的环状DNA,使其刚性更强,还会使线状DNA迁移率降低15%。

6、离子强度影响

电泳缓冲液的组成及其离子强度影响DNA的电泳迁移率。在没有离子存在时(如误用蒸馏水配制凝胶),电导率最小,DNA几乎不移动,在高离子强度的缓冲液中(如误加10×电泳缓冲液),则电导很高并明显产热,严重时会引起凝胶熔化或DNA变性。

对于天然的双链DNA,常用的几种电泳缓冲液有TAE[含EDTA(pH8.0)和Tris-乙酸],TBE(Tris-硼酸和EDTA),TPE(Tris-磷酸和EDTA),一般配制成浓缩母液,储于室温。

第二节 材料、设备及试剂

一、材料

λDNA: 购买或自行提取纯化;重组pBS质料或pUC19质粒;EcoRI酶及其酶切缓冲液: 购买成品;HindⅢ酶及其酶切缓冲液: 购买成品;琼脂糖(Agarose): 进口或国产的电泳用琼脂糖均可。

二、设备

水平式电泳装置,电泳仪,台式高速离心机, 恒温水浴锅, 微量移液枪, 微波炉或电炉,紫外透射仪, 照相支架, 照相机及其附件。

三、试剂1、5×TBE电泳缓冲液:配方见第一章。

2、6×电泳载样缓冲液:0.25% 溴粉蓝,40%(w/v)蔗糖水溶液,贮存于 4℃。

3、溴化乙锭(EB)溶液母液:将EB配制成10mg/ml,用铝箔或黑纸包裹容器,储于室温即可。第三节 操作步骤

一、DNA酶切反应

1、将清洁干燥并经灭菌的eppendorf管(最好0.5ml)编号,用微量移液枪分别加入DNA 1μg和相应的限制性内切酶反应10×缓冲液2μl,再加入重蒸水使总体积为19μl,将管内溶液混匀后加入1μl酶液,用手指轻弹管壁使溶液混匀,也可用微量离心机甩一下,使溶液集中在管底。此步操作是整个实验成败的关键,要防止错加,漏加。使用限制性内切酶时应尽量减少其离开冰箱的时间,以免活性降低。

2、混匀反应体系后,将eppendorf管置于适当的支持物上(如插在泡沫塑料板上),37℃水浴保温2-3小时,使酶切反应完全。

3、每管加入2μl 0.1mol/L EDTA(pH8.0),混匀,以停止反应,置于冰箱中保存备用。

二、DNA分子量标准的制备

采用EcoRⅠ或HindⅢ酶解所得的λDNA片段来作为电泳时的分子量标准。λDNA为长度约50kb的双链DNA分子,其商品溶液浓度为0.5mg/ml,酶解反应操作如上述。HindIII切割 DNA后得到8个片段,长度分别为23.1, 9.4, 6.6, 4.4, 2.3, 2.0, 0.56和0.12kb。EcoRI切割lDNA后得到6个片段,长度分别为21.2, 7.4, 5.8, 5.6, 4.9和2.5kb。

三、琼脂糖凝胶的制备

1、取5×TBE缓冲液20ml加水至200ml,配制成0.5×TBE稀释缓冲液,待用。

2、胶液的制备:称取0.4g琼脂糖,置于200ml锥形瓶中,加入50ml 0.5×TBE稀释缓冲液,放入微波炉里(或电炉上)加热至琼脂糖全部熔化,取出摇匀,此为0.8%琼脂糖凝胶液。加热过程中要不时摇动,使附于瓶壁上的琼脂糖颗粒进入溶液。加热时应盖上封口膜,以减少水份蒸发。

3、胶板的制备:将有机玻璃胶槽两端分别用橡皮膏(宽约1cm)紧密封住。将封好的胶槽置于水平支持物上,插上样品梳子,注意观察梳子齿下缘应与胶槽底面保持1mm左右的间隙。

向冷却至50-60℃的琼脂糖胶液中加入溴化乙锭(EB)溶液使其终浓度为0.5μg /ml(也可不把EB加入凝胶中,而是电泳后再用0.5μg/ml的EB溶液浸泡染色)。用移液器吸取少量融化的琼脂糖凝胶封橡皮膏内侧,待琼脂糖溶液凝固后将剩余的琼脂糖小心地倒入胶槽内,使胶液形成均匀的胶层。倒胶时的温度不可太低,否则凝固不均匀,速度也不可太快,否则容易出现气泡。待胶完全凝固后拨出梳子,注意不要损伤梳底部的凝胶,然后向槽内加入0.5×TBE稀释缓冲液至液面恰好没过胶板上表面。因边缘效应样品槽附近会有一些隆起,阻碍缓冲液进入样品槽中,所以要注意保证样品槽中应注满缓冲液。

4、加样:取10μl酶解液与2μl 6×载样液混匀,用微量移液枪小心加入样品槽中。若DNA含量偏低,则可依上述比例增加上样量,但总体积不可超过样品槽容量。每加完一个样品要更换tip头,以防止互相污染,注意上样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损坏凝胶或将样品槽底部凝胶刺穿。

5、电泳:加完样后,合上电泳槽盖,立即接通电源。控制电压保持在60-80V,电流在40mA以上。当溴酚蓝条带移动到距凝胶前沿约2cm时,停止电泳。

6、染色:未加EB的胶板在电泳完毕后移入0.5μg/ml的EB溶液中,室温下染色20-25分钟。

7、观察和拍照:在波长为254nm的长波长紫外灯下观察染色后的或已加有EB的电泳胶板。DNA存在处显示出肉眼可辨的桔红色荧光条带。紫光灯下观察时应戴上防护眼镜或有机玻璃面罩,以免损伤眼睛。经照相机镜头加上近摄镜片和红色滤光片后将相机固定于照相架上,采用全色胶片,光圈5.6,曝光时间10-120秒(根据荧光条带的深浅选择)。

8、DNA分子量标准曲线的制作:在放大的电泳照片上,以样品槽为起点,用卡尺测量λDNA的EcoRⅠ和HindⅢ酶切片段的迁移距离,以厘米为单位。以核苷酸数的常用对数为纵坐标,以迁移距离为横坐标,在坐标纸上绘出连结各点的平滑曲线,即为该电泳条件下DNA分子量的标准曲线。

9、DNA酶切片段大小的测定:在放大的电泳照片上,用卡尺量出DNA样品各片段的迁移距离,根据此数值,在DNA分子量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对数值,进一步计算出各片段的分子量大小(若用单对数坐标纸来绘制标准曲线,则可根据迁移距离直接查出DNA片段的大小)。反之,若已知DNA片段的大小亦可由标准曲线上查出它预计的迁移距离。

10、DNA酶切片段排列顺序的确定:根据单酶切,双酶切和多酶切的电泳分析结果,对照DNA酶切片段大小的数据进行逻辑推理,然后确定各酶切片段的排列顺序和各酶切位点的相对位置。以环状图或直线图表示,即成该DNA分子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注意] 1.酶切时所加的DNA溶液体积不能太大,否则DNA溶液中其他成分会干扰酶反应。

2、酶活力通常用酶单位(U)表示,酶单位的定义是:在最适反应条件下,1小时完全降解1mg lDNA的酶量为一个单位,但是许多实验制备的DNA不象lDNA那样易于降解,需适当增加酶的使用量。反应液中加入过量的酶是不合适的,除考虑成本外,酶液中的微量杂质可能干扰随后的反应。

3、市场销售的酶一般浓度很大,为节约起见,使用时可事先用酶反应缓冲液(1×)进行稀释。另外,酶通常保存在50%的甘油中,实验中,应将反应液中甘油浓度控制在1/10之下,否则,酶活性将受影响。

4、观察DNA离不开紫外透射仪,可是紫外光对DNA分子有切割作用。从胶上回收DNA时,应尽量缩短光照时间并采用长波长紫外灯(300-360nm),以减少紫外光切割DNA。

5、EB是强诱变剂并有中等毒性,配制和使用时都应戴手套,并且不要把EB洒到桌面或地面上。凡是沾污了EB的容器或物品必须经专门处理后才能清洗或丢弃。

6、当EB太多,胶染色过深,DNA带看不清时,可将胶放入蒸馏水冲泡,30分钟后再观察。思考题

1.如果一个DNA酶解液在电泳后发现DNA未被切动, 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

2.琼脂糖凝胶电泳中DNA分子迁移率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第三章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 未知

第三章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 第一节 概 述

在自然条件下,很多质粒都可通过细菌接合作用转移到新的宿主内,但在人工构建的质粒载体中,一般缺乏此种转移所必需的mob基因,因此不能自行完成从一个细胞到另一个细胞的接合转移。如需将质粒载体转移进受体细菌,需诱导受体细菌产生一种短暂的感受态以摄取外源DNA。

转化(Transformation)是将外源DNA分子引入受体细胞,使之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一种手段,它是微生物遗传、分子遗传、基因工程等研究领域的基本实验技术。

转化过程所用的受体细胞一般是限制修饰系统缺陷的变异株,即不含限制性内切酶和甲基化酶的突变体(Rˉ,Mˉ),它可以容忍外源DNA分子进入体内并稳定地遗传给后代。受体细胞经过一些特殊方法(如电击法,CaCl2 ,RbCl(KCl)等化学试剂法)的处理后,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了暂时性的改变,成为能允许外源DNA分子进入的感受态细胞(Compenent cells)。进入受体细胞的DNA分子通过复制,表达实现遗传信息的转移,使受体细胞出现新的遗传性状。将经过转化后的细胞在筛选培养基中培养,即可筛选出转化子(Transformant,即带有异源DNA分子的受体细胞)。目前常用的感受态细胞制备方法有CaCl2和RbCl(KCl)法,RbCl(KCl)法制备的感受态细胞转化效率较高,但CaCl2 法简便易行,且其转化效率完全可以满足一般实验的要求,制备出的感受态细胞暂时不用时,可加入占总体积15%的无菌甘油于-70℃保存(半年),因此CaCl2法为使用更广泛。为了提高转化效率, 实验中要考虑以下几个重要因素:

1.细胞生长状态和密度: 不要用经过多次转接或储于4℃的培养菌,最好从-70℃或-20℃甘油保存的菌种中直接转接用于制备感受态细胞的菌液。细胞生长密度以刚进入对数生长期时为好,可通过监测培养液的OD600 来控制。DH5α菌株的OD600 为0.5时,细胞密度在5×107 个/ml左右(不同的菌株情况有所不同),这时比较合适。密度过高或不足均会影响转化效率。

2.质粒的质量和浓度: 用于转化的质粒DNA应主要是超螺旋态DNA(cccDNA)。转化效率与外源DNA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但当加入的外源DNA的量过多或体积过大时,转化效率就会降低。1ng的cccDNA即可使50μl 的感受态细胞达到饱和。一般情况下,DNA溶液的体积不应超过感受态细胞体积的5%。

3.试剂的质量: 所用的试剂,如CaCl2 等均需是最高纯度的(GR.或AR.),并用超纯水配制,最好分装保存于干燥的冷暗处。

4.防止杂菌和杂DNA的污染:整个操作过程均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所用器皿, 如离心管, tip头等最好是新的,并经高压灭菌处理,所有的试剂都要灭菌,且注意防止被其它试剂、DNA酶或杂DNA所污染, 否则均会影响转化效率或杂DNA的转入, 为以后的筛选、鉴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本实验以E.coli DH5a菌株为受体细胞,并用CaCl2处理,使其处于感受态,然后与pBS质粒共保温,实现转化。由于pBS质粒带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可通过Amp抗性来筛选转化子。如受体细胞没有转入pBS,则在含Amp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能在Amp培养基上生长的受体细胞(转化子)肯定已导入了pBS。转化子扩增后,可将转化的质粒提取出,进行电泳、酶切等进一步鉴定。

本实验以E.coli DH5a菌株为受体细胞,并用CaCl2处理,使其处于感受态,然后与pBS质粒共保温,实现转化。由于pBS质粒带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可通过Amp抗性来筛选转化子。如受体细胞没有转入pBS,则在含Amp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能在Amp培养基上生长的受体细胞(转化子)肯定已导入了pBS。转化子扩增后,可将转化的质粒提取出,进行电泳、酶切等进一步鉴定。第二节 材料、设备及试剂

一.材料

E.coli DH5α菌株: Rˉ,Mˉ,Ampˉ;pBS质粒DNA: 购买或实验室自制,eppendorf管。

二.设备

恒温摇床,电热恒温培养箱,台式高速离心机,无菌工作台,低温冰箱, 恒温水浴锅, 制冰机, 分光光度计,微量移液枪。

三.试剂

1.LB固体和液体培养基:配方见第一章。

2.Amp母液:配方见第一章。

3.含Amp的LB固体培养基:将配好的LB固体培养基高压灭菌后冷却至60℃左右,加入Amp储存液,使终浓度为50ug/ml,摇匀后铺板。

4.麦康凯培养基(Maconkey Agar):取52g麦康凯琼脂,加蒸馏水1000ml,微火煮沸至完全溶解,高压灭菌,待冷至60℃左右加入Amp储存液使终浓度为50ug/ml,然后摇匀后涂板。

5.0.05mol/L CaCl2溶液:称取0.28g CaCl2(无水,分析纯),溶于50ml重蒸水中,定容至100ml,高压灭菌。

6.含15%甘油的0.05mol/L CaCl2: 称取0.28g CaCl2(无水,分析纯),溶于50ml重蒸水中,加入15ml甘油,定容至100ml,高压灭菌。

第三节 操作步骤

一、受体菌的培养

从LB平板上挑取新活化的E.coli DH5α单菌落,接种于3-5ml LB液体培养基中,37℃下振荡培养12小时左右,直至对数生长后期。将该菌悬液以1:100-1:50的比例接种于100ml LB液体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2-3小时至OD600 =0.5左右。

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CaCl2 法)

1、将培养液转入离心管中,冰上放置10分钟,然后于4℃下3000g离心10分钟。

2、弃去上清,用预冷的0.05mol/L的CaCl2 溶液10ml轻轻悬浮细胞,冰上放置15-30分钟后,4℃下3000g离心10分钟。

3、弃去上清,加入4ml预冷含15%甘油的0.05mol/L的CaCl2 溶液,轻轻悬浮细胞,冰上放置几分钟,即成感受态细胞悬液。

4、感受态细胞分装成200μl的小份,贮存于-70℃可保存半年。

三、转化

1、从-70℃冰箱中取200μl感受态细胞悬液,室温下使其解冻,解冻后立即置冰上。

2、加入pBS质粒DNA溶液(含量不超过50ng,体积不超过10μl),轻轻摇匀,冰上放置30分钟后。3、42℃水浴中热击90秒或37℃水浴5分钟,热击后迅速置于冰上冷却3-5分钟。

4、向管中加入1ml LB液体培养基(不含Amp),混匀后37℃振荡培养1小时,使细菌恢复正常生长状态,并表达质粒编码的抗生素抗性基因(Ampr)。

5、将上述菌液摇匀后取100μl 涂布于含Amp的筛选平板上,正面向上放置半小时,待菌液完全被培养基吸收后倒置培养皿,37℃培养16-24小时。

同时做两个对照:

对照组1: 以同体积的无菌双蒸水代替DNA溶液,其它操作与上面相同。此组正常情况下在含抗生素的LB平板上应没有菌落出现。

对照组2: 以同体积的无菌双蒸水代替DNA溶液,但涂板时只取5μl 菌液涂布于不含抗生素的LB平板上,此组正常情况下应产生大量菌落。

四、计算转化率

统计每个培养皿中的菌落数。

转化后在含抗生素的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即为转化子,根据此皿中的菌落数可计算出转化子总数和转化频率,公式如下:

转化子总数=菌落数×稀释倍数×转化反应原液总体积/涂板菌液体积

转化频率(转化子数/每mg质粒DNA)=转化子总数/质粒DNA加入量(mg)

感受态细胞总数=对照组2菌落数×稀释倍数×菌液总体积/涂板菌液体积

感受态细胞转化效率=转化子总数/感受态细胞总数

[注意] 本实验方法也适用于其它E.coli受体菌株的不同的质粒DNA的转化。但它们的转化效率并不一定一样。有的转化效率高,需将转化液进行多梯度稀释涂板才能得到单菌落平板,而有的转化效率低,涂板时必须将菌液浓缩(如离心),才能较准确的计算转化率。

思考题

1.制备感受态细胞的原理是什么?

2.如果实验中对照组本不该长出菌落的平板上长出了一些菌落,你将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第四章 RNA的提取和cDNA合成 未知

第四章 RNA的提取和cDNA合成 第一节 概 述

从真核生物的组织或细胞中提取mRNA,通过酶促反应逆转录合成cDNA的第一链和第二链,将双链cDNA和载体连接,然后转化扩增, 即可获得cDNA文库,构建的cDNA文库可用于真核生物基因的结构、表达和调控的分析;比较cDNA和相应基因组DNA序列差异可确定内含子存在和了解转录后加工等一系列问题。总之cDNA的合成和克隆已成为当今真核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手段。自70年代中叶首例cDNA克隆问世以来,已发展了许多种提高cDNA合成效率的方法,并大大改进了载体系统,目前cDNA合成试剂已商品化。cDNA合成及克隆的基本步骤包括用反转录酶合成cDNA第一链,聚合酶合成cDNA第二链,加入合成接头以及将双链DNA克隆到于适当载体(噬菌体或质粒)。

一、RNA制备

模板mRNA的质量直接影响到cDNA合成的效率。由于mRNA分子的结构特点,容易受RNA酶的攻击反应而降解,加上RNA酶极为稳定且广泛存在,因而在提取过程中要严格防止RNA酶的污染,并设法抑制其活性,这是本实验成败的关键。所有的组织中均存在RNA酶,人的皮肤、手指、试剂、容器等均可能被污染,因此全部实验过程中均需戴手套操作并经常更换(使用一次性手套)。所用的玻璃器皿需置于干燥烘箱中200℃烘烤2小时以上。凡是不能用高温烘烤的材料如塑料容器等皆可用0.1%的焦碳酸二乙酯(DEPC)水溶液处理,再用蒸馏水冲净。DEPC是RNA酶的化学修饰剂,它和RNA酶的活性基团组氨酸的咪唑环反应而抑制酶活性。DEPC与氨水溶液混合会产生致癌物,因而使用时需小心。试验所用试剂也可用DEPC处理,加入DEPC至0.1%浓度,然后剧烈振荡10分钟,再煮沸15分钟或高压灭菌以消除残存的DEPC,否则DEPC也能和腺嘌呤作用而破坏mRNA活性。但DEPC能与胺和巯基反应,因而含Tris和DTT的试剂不能用DEPC处理。Tris溶液可用DEPC处理的水配制然后高压灭菌。配制的溶液如不能高压灭菌,可用DEPC处理水配制,并尽可能用未曾开封的试剂。除DEPC外,也可用异硫氰酸胍、钒氧核苷酸复合物、RNA酶抑制蛋白等。此外,为了避免mRNA或cDNA吸附在玻璃或塑料器皿管壁上,所有器皿一律需经硅烷化处理。

细胞内总RNA制备方法很多,如异硫氰酸胍热苯酚法等。许多公司有现成的总RNA提取试剂盒,可快速有效地提取到高质量的总RNA。分离的总RNA可利用mRNA 3'末端含有多聚(A)+ 的特点,当RNA流经oligo(dT)纤维素柱时,在高盐缓冲液作用下,mRNA被特异的吸附在oligo(dT)纤维素上,然后逐渐降低盐浓度洗脱,在低盐溶液或蒸馏水中,mRNA被洗下。经过两次oligo(dT)纤维素柱,可得到较纯的mRNA。纯化的mRNA在70%乙醇中-70℃可保存一年以上。

二、cDNA第一链的合成

所有合成cDNA第一链的方法都要用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反转录酶)来催化反应。目前商品化反转录酶有从禽类成髓细胞瘤病毒纯化到的禽类成髓细胞病毒(AMV)逆转录酶和从表达克隆化的Moloney鼠白血病病毒反转录酶基因的大肠杆菌中分离到的鼠白血病病毒(MLV)反转录酶。AMV反转录酶包括两个具有若干种酶活性的多肽亚基,这些活性包括依赖于RNA的DNA合成,依赖于DNA的 DNA合成以及对DNA:RNA杂交体的RNA部分进行内切降解(RNA酶H活性)。MLV反转录酶只有单个多肽亚基,兼备依赖于RNA和依赖于DNA的DNA合成活性,但降解RNA:DNA杂交体中的RNA的能力较弱,且对热的稳定性较AMV反转录酶差。MLV反转录酶能合成较长的cDNA(如大于2-3kb)。AMV反转录酶和MLV反转录酶利用RNA模板合成cDNA时的最适pH值,最适盐浓度和最适温室各不相同,所以合成第一链时相应调整条件是非常重要。

AMV反转录酶和MLV反转录酶都必须有引物来起始DNA的合成。cDNA合成最常用的引物是与真核细胞mRNA分子3'端poly(A)结合的12-18核苷酸长的oligo(dT)。

三、cDNA第二链的合成

cDNA第二链的合成方法有以下几种:

(1)自身引导法 合成的单链cDNA 3'端能够形成一短的发夹结构,这就为第二链的合成提供了现成的引物,当第一链合成反应产物的DNA:RNA杂交链变性后利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 Klenow片段或反转录酶合成cDNA第二链,最后用对单链特异性的S1核酸酶消化该环,即可进一步克隆。但自身引导合成法较难控制反应,而且用S1核酸酶切割发夹结构时无一例外地将导致对应于mRNA 5'端序列出现缺失和重排,因而该方法目前很少使用。

(2)置换合成法 该方法利用第一链在反转录酶作用下产生的cDNA:mRNA杂交链不用碱变性,而是在dNTP存在下,利用RNA酶H在杂交链的mRNA链上造成切口和缺口。从而产生一系列RNA引物,使之成为合成第二链的引物,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的作用下合成第二链。该反应有3个主要优点:(1)非常有效;(2)直接利用第一链反应产物,无须进一步处理和纯化;(3)不必使用S1核酸酶来切割双链cDNA中的单链发夹环。目前合成cDNA常采用该方法。

四、cDNA的分子克隆

已经制备好的双链cDNA和一般DNA一样,可以插入到质粒或噬菌体中,为此,首先必需连接上接头(Linker),接头可以是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片段,也可以利用末端转移酶在载体和双链cDNA的末端接上一段寡聚dG和dC或dT和dA尾巴,退火后形成重组质粒,并转化到宿主菌中进行扩增。合成的cDNA也可以经PCR扩增后再克隆入适当载体。第二节 动植物组织mRNA提取

一、材料

水稻叶片或小鼠肝组织。

二、设备

研钵,冷冻台式高速离心机,低温冰箱,冷冻真空干燥器,紫外检测仪,电泳仪,电泳槽。

三、试剂

1、无RNA酶灭菌水:用将高温烘烤的玻璃瓶(180℃ 2小时)装蒸馏水,然后加入0.01%的DEPC(体积/体积),处理过夜后高压灭菌。2、75%乙醇:用DEPC处理水配制75%乙醇,(用高温灭菌器皿配制),然后装入高温烘烤的玻璃瓶中,存放于低温冰箱。3、1×层析柱加样缓冲液;20mmol/L Tris·Cl(pH7.6),0.5mol/L NaCl,1mmol/L EDTA(pH8.0),0.1% SDS。

4、洗脱缓冲液:10mmol/L Tris·Cl(pH7.6),1mmol/L EDTA(pH8.0),0.05% SDS。

四、操作步骤

(一)动植物总RNA提取-Trizol法

Trizol法适用于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组织或培养细菌,样品量从几十毫克至几克。用Trizol法提取的总RNA绝无蛋白和DNA污染。RNA可直接用于Northern斑点分析,斑点杂交,Poly(A)+分离,体外翻译,RNase封阻分析和分子克隆。

1、将组织在液N中磨成粉末后,再以50-100mg组织加入1ml Trizol液研磨,注意样品总体积不能超过所用Trizol体积的10%。

2、研磨液室温放置5分钟,然后以每1mlTrizol液加入0.2ml的比例加入氯仿,盖紧离心管,用手剧烈摇荡离心管15秒。

3、取上层水相于一新的离心管,按每mlTrizol液加0.5ml异丙醇的比例加入异丙醇,室温放置10分钟,12000g离心10分钟。

4、弃去上清液,按每ml Trizol液加入至少1ml的比例加入75%乙醇,涡旋混匀,4℃下7500g离心5分钟。

5、小心弃去上清液,然后室温或真空干燥5-10分钟,注意不要干燥过分,否则会降低RNA的溶解度。然后将RNA溶于水中,必要时可55℃-60℃水溶 10分钟。RNA可进行mRNA分离,或贮存于70%乙醇并保存于-70℃。[注意]

1、整个操作要带口罩及一次性手套,并尽可能在低温下操作。

2、加氯仿前的匀浆液可在-70℃保存一个月以上,RNA沉淀在70%乙醇中可在4℃保存一周,-20℃保存一年。

(二)mRNA提取

由于mRNA末端含有多poly(A)+,当总RNA流径oligo(dT)纤维素时,在高盐缓冲液作用下,mRNA被特异的吸附在oligo(dT)纤维素柱上,在低盐浓度或蒸馏水中,mRNA可被洗下,经过两次oligo(dT)纤维素柱,可得到较纯的mRNA。

1、用0.1mol/L NaOH悬浮0.5-1.0g oligo(dT)纤维素。

2、将悬浮液装入灭菌的一次性层析柱中或装入填有经DEPC处理并经高压灭菌的玻璃棉的巴斯德吸管中,柱床体积为0.5-1.0ml,用3倍柱床体积的灭菌水冲洗柱床。

3、用1x柱层析加样缓冲液冲洗柱床,直到流出液的pH值小于8.0。

4、将

(一)中提取的RNA液于65℃温育5分钟后迅速冷却至室温,加入等体积2x柱层析缓冲液,上样,立即用灭菌试管收集洗出液,当所有RNA溶液进入柱床后,加入1倍柱床体积的1x层析柱加样溶液。

5、测定每一管的OD260,当洗出液中OD为0时,加入2-3倍柱床体积的灭菌洗脱缓冲液,以1/3至1/2柱床体积分管收集洗脱液。

6、测定OD260,合并含有RNA的洗脱组分。

7、加入1/10体积的3M NaAc(pH5.2),2.5倍体积的冰冷乙醇,混匀,-20℃30分钟。8、4℃下12000g离心15分钟,小心弃去上清液,用70%乙醇洗 涤沉淀,4℃下12000g离心5分钟。

9、小心弃去上清液,沉淀空气干燥10分钟,或真空干燥10分钟。

10、用少量水溶解RNA液,即可用于cDNA合成(或保存在70%乙醇中并贮存于-70℃)。[注意]

1、mRNA在70%乙醇中-70℃可保存一年以上。

2、oligo(dT)纤维素柱用后可用0.3mol/l NaOH洗净,然后用层析柱加样缓冲液平衡,并加入0.02%叠氮钠(NaN3)冰箱保存,重复使用。每次用前需用NaOH水层析柱加样缓冲液依次淋洗柱床。第三节 植物病毒RNA提取

大多植物病毒RNA为单链RNA,并且其极性与mRNA极性相同,植物病毒RNA提取较为简单,一般使用酚氯仿即可获得满意结果。

一、材料

提纯TMV病毒液(10mg/ml)。

二、设备

冷冻台式离心机,低温真空干燥仪,电泳仪,电泳槽。

三、试剂

TE-饱和酚:氯仿(1:1),氯仿,3M NaAc(pH5.2),乙醇(100%和70%),TE缓冲液,无RNA酶的双菌水。

四、操作步骤

1、取一eppendorf管加入提纯TMV(10mg/ml)400ml,再加入等体积酚/氯仿,盖紧管盖后用手充分振荡1分钟,4℃下12000g离心10分钟。

2、吸取水相于一新eppendorf管,再用酚/氯仿抽提,直至水相和有机相交界面无蛋白为止。

3、吸取水相于新eppendorf心管,加入等体积氯仿,用手倒置离心管数十秒,4℃下12000g离心10分钟。

4、取水相,加入1/10倍体积的3mol/L NaAc(pH5.2),2.5倍体积的冰冷乙醇,混匀,-20℃30分钟。5、4℃下12000g离心15分钟,小心弃去上清液,用70%乙醇洗涤沉淀,4℃下12000g离心5分钟。

6、小心弃去上清液,沉淀真空干燥5分钟或空气干燥10分钟,并溶于无RNA酶的双菌水或TE缓冲液中。

7、取10ml进行电泳分析,另10ml用于cDNA合成。[注意]

1、整个操作应尽可能在低温下进行。

2、由于病毒RNA镶嵌于外壳蛋白里面,因此要充分剥去病毒外壳蛋白,一般需要多次进行酚/氯仿的抽提。第四节 cDNA合成技术

一、Riboclone M-MLV(H-)cDNA合成技术

Promega公司的RibocloneR M-MLV(H-)cDNA合成系统采用M-MLV反转录酶的RNase H缺失突变株取代AMV反转录酶,使合成的cDNA更长。该系统的第一链合成使用M-MLV反转录酶,cDNA第二链合成采用置换合成法,采用RNaseH和DNA聚合酶Ⅰ进行置换合成,最后用T4 DNA聚合酶切去单链末端,方法简便易行。该系统试剂包括:

20μg 特异性引物

200μl M-MLV第一链缓冲液(5×),配方如下: 250mmol/L Tris·Cl pH8.3(37℃时);375mmol/l KCl;

15mmol/L MgCl2;50mmol/L DTT;10mmol/L dATP, dCTP, dGTP, dTTP混合物(各2.5mmol/L)

2×625μ rRNasinR RNA酶抑制剂

10,000μ M-MLV反转录酶, RNase H-

5μg 对照RNA

400μl M-MLV第二链缓冲液(10×),配方如下:

400mmol/L Tris·Cl ,pH7.2;850mmol/L KCl;44mmol/L MgCl2;

30mmol/L DTT;0.5mg/ml BSA。

500μ RNase H

500μ DNA聚合酶Ⅰ

100μ T4 DNA聚合酶Ⅰ

2×1.25ml 不含核酸酶的水

以上所有试剂除对照RNA需在-70℃保存外,其余均可保存于-20℃,可以合成40μg mRNA。

(一)第一链合成 1.试剂

[α-32 P] dCTP(>400Ci/mmol),EDTA(50mM和200mM),TE-饱和酚:氯仿(1:1),7.5M NH4Ac,乙醇(100%和70%),TE缓冲液。

2.操作步骤

(1)取一灭菌的无RNA酶的eppendorf管,加入RNA模板和适当引物,每μg RNA使用0.5μg引物(如使用NotⅠ引物接头,使用0.3μg),用H2 O调整体积至15μl, 70℃处理5分钟,冷却至室温,离心使溶液集中在管底,再依次加入

5×第一链缓冲液 5μl

rRNasin RNA酶抑制剂 25U

M-MLV(H-)反转录酶 200U

H2 O 调至总体积25μl

(2)用手指轻弹管壁,吸取5μl至另一eppendorf管,加入2-5μCi [α-32 P] dCTP(>400Ci/mmol),用以第一链同位素掺入放射性活性测定。

(3)37℃(随机引物)或42℃(其它引物)温浴1小时

(4)取出置于冰上

(5)掺入测定的eppendorf管加入95μl 50mM EDTA终止反应,并使总体积为100μl。可取90μl进行电泳分析(先用苯酚抽提),另10μl进行同位素掺入放射性活性测定。

(6)第一链合成eppendorf管可直接用于第二链合成

注:以上25μl反应总体积中所用RNA量为1μg,如合成5μg RNA,则可按比例扩大反应体积, 倒5μg RNA使用125μl总体积进行合成。

(二)第二链合成

1、取第一链反应液 20μl, 再依次加入

10×第二链缓冲液 20μl

DNA聚合酶Ⅰ 23μ

RNase H 0.8μ

H2O 加至终体积为100μl

2、轻轻混匀,如需进行第二链同位素掺入放射性活性测定,可取出10μl至另一eppendorf管,加入2-5μCi[α-32 P] dCTP。3、14℃温浴2小时(如需合成长于3kb的cDNA, 则需延长至3-4小时)。

4、掺入测定eppendorf管中加入90μl 50mM EDTA, 取10μl进行同位素掺入放射性测定,余下的可进行电泳分析。

5、cDNA第二链合成离心管反应液70℃处理10分钟, 低速离心后置冰上。

6、加入2μ T4 DNA聚合酶, 37℃温浴10分钟。

7、加入10μl 200mmol/L EDTA终止反应。

8、用等体积酚:氯仿抽提cDNA反应液,离心2分钟。

9、水相移至另一eppendorf管,加入0.5倍体积的7.5M醋酸铵(或0.1倍体积的1.5M醋酸钠,pH5.2), 混匀后再加入2.5倍体积的冰冷乙醇(-20℃),-20℃放置30分钟后离心5分钟。

10、小心丢去上清液,加入0.5ml冰冷的70%乙醇,离心2分钟。

11、小心移去上清液,干燥沉淀。

12、沉淀溶于10-20μl TE缓冲液。

(三)同位素掺入放射性活性测定、计算和电泳分析

1.试剂

1mg/ml鲑鱼精DNA,三氯乙酸(TCA, 5%和7%),碱性琼脂糖胶,碱性胶电泳缓冲液,(30mM NaOH,1mM EDTA),2×样品缓冲液,(20mM NaOH,20% 甘油,0.025%溴酚蓝)。

2.操作步骤

(1)各取一2(5)中和二(4)反应液各3μl,点于玻璃纤维滤纸,室温干燥, 这些样品代表总放射性活性。

(2)同样各取3μl中反应液至含有100μl(1mg/ml)鲑鱼精DNA中,混匀,加入0.5ml 5% TCA, 涡旋混合仪混合后置冰上5-30分钟。

(3)用玻璃纤维滤纸过滤,用冰冷的5% TCA洗三次,每次用5ml TCA,再用5ml丙酮或乙醇漂洗, 这些样品代表掺入放射性活性。

(4)分别测定总放射性活性强度和掺入放射性活性强度,可用盖革计算器,也可用液闪计数。

3.第一链产量测定

第一链掺入率(%)= 掺入cpm/总cpm ×100%

掺入dNTP(nmol)=2nmol dNTP/μl ×反应体积(μl)×(第一链掺入率)

设330为每mol dNTP的平均分子量

合成cDNA量(ng)=掺入dNTP(nmol)×330ng/nmol

mRNA向cDNA转变率=合成cDNA量(ng)/ 模板RNA量(ng)×100%

例如总放射性活性强度为254,000cpm, 掺入放射性活性强度为3040cpm, 所用RNA摸板量为1μg,反应体积为25μl, 则:

掺入率=3040/254000×100%=1.2

掺入dNTP量=2nmol dNTP/μl×25×1.2%=0.6nmol

合成cDNA量=0.6nmol dNTP×330ng/nmol=198ng

mRNA向cDNA转变率=198nm/1000ng×100%=19.8%

由于1000ng RNA中20%(5μl/25μl)用于掺入测定,而反应体积占总体积80%,因而实际第一链cDNA合成量为0.8×198ng=158ng。

4.第二链产量计算

除需去除第一链掺入dNTP外,方法同第一链产量计算

第二链掺入率= 掺入放射性活性/ 总放射性活性??

掺入dNTP量(nnol)=[0.4nmol dNTP/μl×反应体积(μl)-第一链掺入nmol]×第二链掺入率

第二链cDNA合成量(ng)=nmol dNTP×330ng/nmol

双链cDNA转变率=双链cDNA合成量(ng)/ 单链cDNA合成量(ng)

例: 第二链掺入放射性活性强度为2780cmp, 总放射性活性强度为235000cpm.第二链掺入率=2780/235000×100%=1.18%

第二链合成dNTP量=[(0.4nmol/μl×100μl)-0.48nm]×1.18% =0.47nmol

合成第二链cDNA量(ng)=0.47nmol×330ng/nmol =155ng

双链cDNA转变率=155ng /158ng×100%=98%

一般cDNA第一链转变率和双链转变率以12-50%和50-200%为好。

(四)电泳分析

通常合成的cDNA第一链和第二链长度为350-6000碱基,需进行1.4%碱性琼脂糖电泳。将第一链和第二链掺入测定管中的反应液先用酚抽提,乙醇沉淀,方法见本章

(二)第二链合成中的9-12步,一般第一链和第二链上样量相同。

1.标准分子量DNA参照物的同位素标记

(1)通常使用λDNA/HindⅢ片段,用Klenow DNA聚合酶进行32 P标记

10×HindⅢ缓冲液 2.5μl

dATP 0.2mmol/L

dGTP 0.2mmol/L

[α-32 P]dCTP(400Ci/mmol)2μCi

λDNA/HindⅢ标准DNA 1μg

Klenow DNA聚合酶 1μ

加H2O 到总体积25μl

(2)室温放置10分钟, 加2.5μl 200mM EDTA终止反应, 加入2×样品缓冲液,贮存于-20℃。

2.电泳分析

(1)用50mM NaCl, 1mM EDTA制备1.4%的碱性琼脂糖电泳, 并置碱性电泳缓冲液中30分钟。

(2)取样品液, 用TE调整体积, 使第一链和第二链产率测定液的体积相同,加入等体积的2×样品缓冲液(20mmol/L NaOH, 20%甘油,0.025%溴粉兰)。

(3)加样,电泳到染料距前沿线只剩胶长度的1/3处,电泳缓冲液为30mmol/L NaOH, 1mmol/L EDTA。

(4)将胶浸入7% TCA中,室温放置30分钟(直至染料由蓝色变至黄色),取出置滤纸上,干燥数小时。

(5)用保鲜膜包裹干燥的胶,室温压X光片(用增感屏时-70℃压片)。

二、其它cDNA合成技术

除Riboclone M-MLV(H-)cDNA合成技术外,Promega公司还提供有多个AMV合成试剂盒,不同试剂盒所提供的引物或引物一延接头(Primpr-Adaptor)不同,有oligo(dT)15 引物、随机引物、XbaⅠ引物-延接头、NotⅠ引物-延接头等,其余试剂一样,这些系统包括:

20mg 引物

20ml 5×第一链缓冲液, 配方如下:

250mmol/L Tris·Cl,pH8.3(42℃);250mmol/L KCl;50mmol/L

MgCl2;2.5mmol/L 亚精胺(Spermidine);50mmol/L DTT;

20mmol/L dATP, dCTP,dGTP,dTTP(各5mmol/L)。

50ml 40mM焦碳酸钠

625m rRNasin RNA酶抑制剂

600m AMV反转录酶

5mg 1.2kb对照RNA

200ml 10×第二链缓冲液,配方如下:

400mmol/L Tris·Cl,pH7.2;900mmol/L KCl;30mmol/L

MgCl2;30mmol/L DTT;0.5mg/ml BSA。

2m E.Coli RNaseH

500m E.ColiDNA PolymeraseⅠ

100m T4 DNA PolymeraseⅠ

1.5ml 不含核酸酶的水

以上所有试剂除对照RNA需在-70℃保存外,其余均可保存于-20℃,可以合成40mgmRNA。

(一)第一链合成

下面介绍的是25ml体积反应系统,该系统可合成多至2mgmRNA,每增加1mg mRNA,需增加反应体积10ml,如5mg mRNA需55ml反应体积。

引物或引物-延接头和反转录酶与mRNA的比例应分别保持为0.5mg/mg(对NotⅠ引物-延接头为0.3mg/mg)和15m/mg.1、试剂:

[a-32P]dCTP(>400ci/mmol),EDTA(50mM和200mM),TE饱和酶/氯仿,7.5mM NH4Ac,100%和70%乙醇,TE缓冲液(10mM Tris·Cl,pH8.0,1mm EDTA)。

2、操作步骤:

(1)取一灭菌的无RNA酶的eppendorf管加入的RNA样品,及引物或引物-延接头,用H2O调节0.5mg引物/mg mRNA(或0.3mg NotⅠ引物-延接头/mg mRNA)的体积至15ml,70℃加热5分钟,待冷至室温,离心数秒钟使溶液集中在管底,然后依次加入:

5×第一链缓冲液 5ml

rRNasinR RNA酶抑制剂 25ml

40mM焦碳酸钠2.5ml

AMV反转录酶 15m/mg RNA

加无水RNA酶水至总体积25ml

在加入焦碳酸钠和AMV反转录酶前,需将反应液42℃温浴5分钟,以阻止焦碳酸钠沉淀。焦碳酸钠主要用于抑止第一链形成发夹结构。

(2)轻弹eppendorf管,取出5ml至另一加于2-5m[a-32P]dCTP c>400ci/mmol)(其体积不能超过1ml),用以第一链同位素掺入放射性活性测定。

(3)42℃温浴1小时。

(4)取出置冰上。

(5)掺入测定的eppendorf管加入50mM EDTA,终止反应,并使总体积为100ml。可取90ml进行电泳分析,另10ml进行同位素掺入测定。

(6)第一链合成离心管可直接用于第二链合成。

(二)第二链合成

第二链合成可在第一链合成反应液中直接进行。

1、第一链反应液(20ml)中依次加入

10X 第二链缓冲液 10ml

E.Coli DNA polymeraseⅠ 23m

E.Coli RNaseH 0.8m

加无核酸酶水至总体积 100ml

余下步骤同本章第四节一

(二)2-12步及

(三)和

(四)。

思考题:

1.为什么mRNA提取是cDNA合成成败的关键?

2.试比较自导引导法和置换合成法合成cDNA的优缺点。第五章 重组质粒的连接、转化及筛选 未知

第五章 重组质粒的连接、转化及筛选

第一节 概 述

质粒具有稳定可靠和操作简便的优点。如果要克隆较小的DNA片段(<10kb)且结构简单,质粒要比其它任何载体都要好。在质粒载体上进行克隆,从原理上说是很简单的,先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质粒DNA和目的DNA片段, 然后体外使两者相连接, 再用所得到重组质粒转化细菌,即可完成。但在实际工作中, 如何区分插入有外源DNA的重组质粒和无插入而自身环化的载体分子是较为困难的。通过调整连接反应中外源DNA片段和载体DNA的浓度比例,可以将载体的自身环化限制在一定程度之下,也可以进一步采取一些特殊的克隆策略,如载体去磷酸化等来最大限度的降低载体的自身环化,还可以利用遗传学手段如α互补现象等来鉴别重组子和非重组子。

外源DNA片段和质粒载体的连接反应策略有以下几种:

1、带有非互补突出端的片段 用两种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进行消化可以产生带有非互补的粘性末端,这也是最容易克隆的DNA片段,一般情况下,常用质粒载体均带有多个不同限制酶的识别序列组成的多克隆位点,因而几乎总能找到与外源DNA片段末端匹配的限制酶切位点的载体,从而将外源片段定向地克隆到载体上。也可在PCR扩增时,在DNA片段两端人为加上不同酶切位点以便与载体相连。

2、带有相同的粘性末端 用相同的酶或同尾酶处理可得到这样的末端。由于质粒载体也必须用同一种酶消化,亦得到同样的两个相同粘性末端,因此在连接反应中外源片段和质粒载体DNA均可能发生自身环化或几个分子串连形成寡聚物, 而且正反两种连接方向都可能有。所以,必须仔细调整连接反应中两种DNA的浓度, 以便使正确的连接产物的数量达到最高水平。还可将载体DNA的5'磷酸基团用碱性磷酸酯酶去掉, 最大限度地抑制质粒DNA的自身环化。带5'端磷酸的外源DNA片段可以有效地与去磷酸化的载体相连, 产生一个带有两个缺口的开环分子,在转入E.coli受体菌后的扩增过程中缺口可自动修复。

3、带有平末端 是由产生平末端的限制酶或核酸外切酶消化产生,或由DNA聚合酶补平所致。由于平端的连接效率比粘性末端要低得多,故在其连接反应中,T4 DNA连接酶的浓度和外源DNA及载体DNA浓度均要高得多。通常还需加入低浓度的聚乙二醇(PEG 8000)以促进DNA分子凝聚成聚集体的物质以提高转化效率。

特殊情况下,外源DNA分子的末端与所用的载体末端无法相互匹配,则可以在线状质粒载体末端或外源DNA片段末端接上合适的接头(linker)或衔接头(adapter)使其匹配, 也可以有控制的使用E.coli DNA聚合酶Ⅰ的klenow大片段部分填平3'凹端,使不相匹配的末端转变为互补末端或转为平末端后再进行连接。

本实验所使用的载体质粒DNA为pBS,转化受体菌为E.coli DH5α菌株。由于pBS上带有Ampr 和lacZ基因,故重组子的筛选采用Amp抗性筛选与α-互补现象筛选相结合的方法。

因pBS带有Ampr 基因而外源片段上不带该基因,故转化受体菌后只有带有pBS DNA的转化子才能在含有Amp的LB平板上存活下来;而只带有自身环化的外源片段的转化子则不能存活。此为初步的抗性筛选。

pBS上带有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的调控序列和β-半乳糖苷酶N端146个氨基酸的编码序列。这个编码区中插入了一个多克隆位点,但并没有破坏lacZ的阅读框架,不影响其正常功能。E.coli DH5α菌株带有β-半乳糖苷酶C端部分序列的编码信息。在各自独立的情况下,pBS和DH5α编码的β-半乳糖苷酶的片段都没有酶活性。但在pBS和DH5α融为一体时可形成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这种lacZ基因上缺失近操纵基因区段的突变体与带有完整的近操纵基因区段的β-半乳糖苷酸阴性突变体之间实现互补的现象叫α-互补。由α-互补产生的Lac+ 细菌较易识别,它在生色底物X-gal(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下存在下被IPTG(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诱导形成蓝色菌落。当外源片段插入到pBS质粒的多克隆位点上后会导致读码框架改变, 表达蛋白失活, 产生的氨基酸片段失去α-互补能力, 因此在同样条件下含重组质粒的转化子在生色诱导培养基上只能形成白色菌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α-互补产生的Lac+细菌由于含β-半乳糖苷酶,能分解麦康凯培养基中的乳糖,产生乳酸,使pH下降,因而产生红色菌落,而当外源片段插入后,失去α-互补能力,因而不产生β-半乳糖苷酶,无法分解培养基中的乳糖,菌落呈白色。由此可将重组质粒与自身环化的载体DNA分开。此为α-互补现象筛选。第二节 材料、设备及试剂

一、材料

外源DNA片段: 自行制备的带限制性末端的DNA溶液,浓度已知;载体DNA: pBS质粒(Ampr ,lacZ),自行提取纯化,浓度已知;宿主菌: E.coli DH5α,或JM系列等具有α-互补能力的菌株。

二、设备

恒温摇床,台式高速离心机,恒温水浴锅,琼脂糖凝胶电泳装置,电热恒温培养箱,电泳仪无菌,工作台,微量移液枪,eppendorf管。

三、试剂

1、连接反应缓冲液(10×):0.5mol/L Tris·Cl(pH7.6),100mol/L MgCl2,100mol/L 二硫苏糖醇(DTT)(过滤灭菌),500μg/ml 牛血清清蛋白(组分V.Sigma 产品)(可用可不用),10mol/L ATP(过滤灭菌)。

2、T4 DNA连接酶(T4 DNA ligase);购买成品。

3、X-gal储液(20mg/ml): 用二甲基甲酰胺溶解X-gal配制成20mg/ml的储液, 包以铝箔或黑纸以防止受光照被破坏, 储存于-20℃。

4、IPTG储液(200mg/ml): 在800μl蒸馏水中溶解200mg IPTG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ml,用0.22μm滤膜过滤除菌,分装于eppendorf管并储于-20℃。

5、麦康凯选择性培养基(Maconkey Agar):取52g麦康凯琼脂加蒸馏水1000ml,微火煮沸至完全浴解,高压灭菌,待冷至60℃左右加入Amp储存液使终浓度为50mg/ml,然后摇匀后涂板。

6、含X-gal和IPTG的筛选培养基:在事先制备好的含50μg/ml Amp的LB平板表面加40ml X-gal储液和4μlIPTG储液,用无菌玻棒将溶液涂匀,置于37℃下放置3-4小时,使培养基表面的液体完全被吸收。

7、感受态细胞制备试剂: 见第三章。

8、煮沸法快速分离质粒试剂: 见第一章。

9、质粒酶及电泳试剂: 见第二章。第三节 操作步骤

一、连接反应

1、取新的经灭菌处理的0.5ml eppendorf管, 编号。

2、将0.1μg载体DNA转移到无菌离心管中,加等摩尔量(可稍多)的外源DNA片段。

3、加蒸馏水至体积为8μl,于45℃保温5分钟,以使重新退火的粘端解链。将混和物冷却至0℃。

4、加入10×T4 DNA ligase buffer 1μl, T4 DNA ligase 0.5μl, 混匀后用微量离心机将液体全部甩到管底,于16℃保温8-24小时。

同时做二组对照反应,其中对照组一只有质粒载体无外源DNA;对照组二只有外源DNA片段没有质粒载体。

二、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每组连接反应混和物各取2μl转化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具体方法见第三章。

三、重组质粒的筛选

1、每组连接反应转化原液取100μl用无菌玻棒均匀涂布于筛选培养基上,37℃下培养半小时以上,直至液体被完全吸收。

2、倒置平板于37℃继续培养12-16小时,待出现明显而又未相互重叠的单菌落时拿出平板。

3、放于4℃数小时,使显色完全(此步麦康凯培养基不做)。

不带有pBS质粒DNA的细胞,由于无Amp抗性,不能在含有Amp的筛选培养基上成活。带有pBS载体的转化子由于具有β-半乳糖苷酶活性,在麦康凯筛选培养基上呈现为红色菌落。在X-gal和ITPG培养基上为蓝色菌落。带有重组质粒转化子由于丧失了β-半乳糖苷酶活性,在麦康凯选择性培养基和x-gal和ITPG培养基上均为白色菌落。

四、酶切鉴定重组质粒

用无菌牙签挑取白色单菌落接种于含Amp 50μg/ml的 5ml LB液体培养基中,37℃下振荡培养12小时。使用煮沸法快速分离质粒DNA直接电泳,同时以煮沸法抽提的pBS质粒做对照,有插入片段的重组质粒电泳时迁移率较pBS慢。再用与连接未端相对应的限制性内切酶进一步进行酶切检验。还可用杂交法筛选重组质粒。

[注意]

1、DNA连接酶用量与DNA片段的性质有关,连接平齐末端,必须加大酶量,一般使用连接粘性末端酶量的10-100倍。

2、在连接带有粘性末端的DNA片段时,DNA浓度一般为2-10mg/ml,在连接平齐末端时,需加入DNA浓度至100-200mg/ml。

3、连接反应后,反应液在0℃储存数天,-80℃储存2个月,但是在-20℃冰冻保存将会降低转化效率。

4、粘性末端形成的氢键在低温下更加稳定,所以尽管T4 DNA连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7℃,在连接粘性末端时,反应温度以10-16℃为好,平齐末端则以15-20℃为好。

5、在连接反应中,如不对载体分子进行去5'磷酸基处理,便用过量的外源DNA片段(2-5倍),这将有助于减少载体的自身环化,增加外源DNA和载体连接的机会。

6、麦康凯选择性琼脂组成的平板,在含有适当抗生素时,携有载体DNA的转化子为淡红色菌落,而携有带插入片段的重组质粒转化子为白色菌落。该产品筛选效果同蓝白斑筛选,且价格低廉。但需及时挑取白色菌落,当培养时间延长,白色菌落会逐渐变成微红色,影响挑选。

7、X-gal是5-溴-4-氯-3-吲哚-b-D-半乳糖(5-bromo-4-chloro-3-indolyl-b-D-galactoside)以半乳糖苷酶(b-galactosidase)水解后生成的吲哚衍生物显蓝色。IPTG是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thiogalactoside),为非生理性的诱导物,它可以诱导lacZ的表达。

8、在含有X-gal和IPTG的筛选培养基上,携带载体DNA的转化子为蓝色菌落,而携带插入片段的重组质粒转化子为白色菌落,平板如在37℃培养后放于冰箱3-4小时可使显色反应充分,蓝色菌落明显。

思考题

1.在用质粒载体进行外源DNA片段克隆时主要应考虑哪些因素?

2.利用α-互补现象筛选带有插入片段的重组克隆的原理是什么? 第六章 基因组DNA的提取 未知

第六章 基因组DNA的提取 第一节 概 述

基因组DNA的提取通常用于构建基因组文库、Southern杂交(包括RFLP)及PCR分离基因等。利用基因组DNA较长的特性,可以将其与细胞器或质粒等小分子DNA分离。加入一定量的异丙醇或乙醇,基因组的大分子DNA即沉淀形成纤维状絮团飘浮其中, 可用玻棒将其取出,而小分子DNA则只形成颗粒状沉淀附于壁上及底部, 从而达到提取的目的。在提取过程中,染色体会发生机械断裂,产生大小不同的片段,因此分离基因组DNA时应尽量在温和的条件下操作,如尽量减少酚/氯仿抽提、混匀过程要轻缓, 以保证得到较长的DNA。一般来说,构建基因组文库, 初始DNA长度必须在100kb以上,否则酶切后两边都带合适末端的有效片段很少。而进行RFLP和PCR分析, DNA长度可短至50kb, 在该长度以上,可保证酶切后产生RFLP片段(20kb以下),并可保证包含PCR所扩增的片段(一般2kb以下)。

不同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有所不同;不同种类或同一种类的不同组织因其细胞结构及所含的成分不同,分离方法也有差异。在提取某种特殊组织的DNA时必须参照文献和经验建立相应的提取方法, 以获得可用的DNA大分子。尤其是组织中的多糖和酶类物质对随后的酶切、PCR反应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用富含这类物质的材料提取基因组DNA时, 应考虑除去多糖和酚类物质。

本实验以水稻幼苗(禾本科)、李(苹果)叶子、动物肌肉组织和大肠杆菌培养物为材料,学习基因组DNA提取的一般方法。第二节 从植物组织提取基因组DNA

一、材料

水稻幼苗或其它禾本科植物,李(苹果)幼嫩叶子。

二、设备

移液器,冷冻高速离心机,台式高速离心机,水浴锅,陶瓷研钵,50ml离心管(有盖)及5ml和1.5ml离心管,弯成钩状的小玻棒。

三、试剂

1、提取缓冲液Ⅰ:100mmol/L Tris·Cl, pH8.0, 20mmol/L EDTA, 500mmol/L NaCl, 1.5% SDS。

2、提取缓冲液Ⅱ:18.6g葡萄糖,6.9g二乙基二硫代碳酸钠,6.0gPVP,240ul巯基乙醇,加水至300ml。

3、80:4:16/氯仿:戊醇:乙醇

4、RnaseA母液:配方见第一章。

5、其它试剂:液氮、异丙醇、TE缓冲液,无水乙醇、70%乙醇、3mol/L NaAc。

四、操作步骤:

(一)水稻幼苗或其它禾木科植物基因组DNA提取

1.在50ml离心管中加入20ml提取缓冲液Ⅰ, 60℃水浴预热。

2.水稻幼苗或叶子5-10g, 剪碎, 在研钵中加液氮磨成粉状后立即倒入预热的离心管中, 剧烈摇动混匀, 60℃水浴保温30-60分钟(时间长,DNA产量高), 不时摇动。

3.加入20ml氯仿/戊醇/乙醇溶液, 颠倒混匀(需带手套, 防止损伤皮肤),室温下静置5-10分钟, 使水相和有机相分层(必要时可重新混匀)。

4.室温下5000rpm离心5分钟。

5.仔细移取上清液至另一50ml离心管,加入1倍体积异丙醇,混匀,室温下放置片刻即出现絮状DNA沉淀。

6.在1.5ml eppendorf中加入1ml TE。用钩状玻璃棒捞出DNA絮团,在干净吸水纸上吸干,转入含TE的离心管中,DNA很快溶解于TE。

7.如DNA不形成絮状沉淀,则可用5000rpm离心5分钟, 再将沉淀移入TE管中。这样收集的沉淀,往往难溶解于TE,可在60℃水浴放置15分钟以上,以帮助溶解。

8.将DNA溶液3000rpm离心5分钟, 上清液倒入干净的5ml离心管。

9.加入5μl RNaseA(10μg/μl), 37℃ 10分钟, 除去RNA(RNA对DNA的操作、分析一般无影响,可省略该步骤)。

10.加入1/10体积的3mol/L NaAc及2×体积的冰乙醇,混匀,-20℃放置20分钟左右,DNA形成絮状沉淀。

11.用玻棒捞出DNA沉淀,70%乙醇漂洗,再在干净吸水纸上吸干。

12.将DNA重溶解于1ml TE,-20贮存。

13.取2μl DNA样品在0.7% Agarose胶上电泳, 检测DNA的分子大小。同时取15μl稀释20倍, 测定OD260/OD280, 检测DNA含量及质量。

[注意] 5g样品可保证获得500μg DNA, 足供RFLP、PCR等分析之用。

(二).从李(苹果)叶子提取基因组DNA

1.取3-5克嫩叶, 液氮磨成粉状。

2.加入提取缓冲液Ⅱ10ml, 再研磨至溶浆状。10000rpm, 10min。

3.去上清液,沉淀加提取液Ⅰ20ml, 混匀。65℃, 30-60min, 常摇动。

4.同本节

(一)中步骤3-13操作。第三节 从动物组织提取基因组DNA

一、材料

哺乳动物新鲜组织。

二、设备

移液管、高速冷冻离心机、台式离心机、水浴锅。

三、试剂

1、分离缓冲液:10mmol/L Tris·Cl pH7.4, 10mmol/L NaCl, 25mmol/L EDTA。

2、其它试剂:10% SDS,蛋白酶 K(20mg/ml或粉剂),乙醚,酚:氯仿:异戊醇(25:24:1),无水乙醇及70%乙醇,5mol/L NaCl,3mol/L NaAc,TE。

四、操作步骤:

1.切取组织5g左右,剔除结缔组织,吸水纸吸干血液,剪碎放入研钵(越细越好)。

2.倒入液氮,磨成粉末,加10ml分离缓冲液。

3.加1ml 10% SDS, 混匀,此时样品变得很粘稠。

4.加50ul或1mg 蛋白酶 K, 37℃保温1-2小时, 直到组织完全解体。

5.加1ml 5mol/L NaCl, 混匀,5000rpm离心数秒钟。

6.取上清液于新离心管,用等体积酚:氯仿:异戊醇(25:24:1)抽提。待分层后,3000rpm离心 5分钟。

7.取上层水相至干净离心管, 加2倍体积乙醚抽提(在通风情况下操作)。

8.移去上层乙醚,保留下层水相。

9.加1/10 体积3mol/L NaAc, 及2倍体积无水乙醇颠倒混合沉淀DNA。室温下静止10-20分钟,DNA沉淀形成白色絮状物。

10.用玻棒钩出DNA沉淀,70%乙醇中漂洗后,在吸水纸上吸干,溶解于1ml TE中,-20℃保存。

11.如果DNA溶液中有不溶解颗粒,可在5000rpm短暂离心,取上清;如要除去其中的RNA,可加5μl RNaseA(10μg/μl), 37℃保温30分钟, 用酚抽提后, 按步骤9-10重沉淀DNA。第四节 细菌基因组DNA的制备

一、材料

细菌培养物。

二、设备

移液管, 高速冷冻离心机, 台式离心机,水浴锅。

三、试剂

1、CTAB/NaCl溶液:4.1g NaCl溶解于80ml H2 O,缓慢加入10g CTAB,加水至100ml。

2、其它试剂:氯仿:异戊醇(24:1),酚:氯仿:异戊醇(25:24:1),异丙醇,70% 乙醇,TE,10% SDS,蛋白酶 K(20mg/ml或粉剂),5mol/L NaCl。

四、操作步骤:

1.100ml 细菌过夜培养液, 5000rpm离心10分钟, 去上清液。

2.加9.5ml TE悬浮沉淀, 并加0.5ml 10% SDS, 50μl 20mg/ml(或1mg干粉)蛋白酶 K, 混匀, 37℃保温1小时。

3.加1.5ml 5mol/L NaCl, 混匀。

4.加1.5ml CTAB/NaCl溶液, 混匀, 65℃保温20分钟。

5.用等体积酚:氯仿:异戊醇(25:24:1)抽提, 5000rpm离心10分钟, 将上清液移至干净离心管。

6.用等体积氯仿:异戊醇(24:1)抽提, 取上清液移至干净管中。

7.加1倍体积异丙醇, 颠倒混合, 室温下静止10分钟,沉淀DNA。

8.用玻棒捞出DNA沉淀, 70%乙醇漂洗后, 吸干,溶解于1ml TE,-20℃保存。如DNA沉淀无法捞出,可5000rpm离心, 使DNA沉淀。

9.如要除去其中的RNA, 可以按本章第三节中操作步骤处理。

第五节 基因组DNA的检测

上述方法得到的DNA一般可以用作Southern, RFLP、PCR等分析。由于所用材料的不同,得到的DNA产量及质量均不同,有时DNA中含有酚类和多糖类物质,会影响酶切和PCR的效果。所以获得基因组DNA后,均需检测DNA的产量和质量。

1.DNA溶液稀释20-30倍后,测定OD260 /OD280 比值, 明确DNA的含量和质量。

2.取2-5μl 在0.7% agarose胶上电泳, 检测DNA的分子大小。

3.取2μg DNA, 用10单位(U)HindⅢ酶切过夜, 0.7% agarose胶上电泳, 检测能否完全酶解(做RFLP, DNA必须完全酶解)。

如果DNA中所含杂质多, 不能完全酶切, 或小分子DNA多, 影响接续的分析和操作,可以用下列方法处理:

(1)选用幼嫩植物组织,可减少淀粉类的含量。

(2)酚:氯仿抽提, 去除蛋白质和多糖。

(3)Sepharose柱过滤, 去除酚类、多糖和小分子DNA。

(4)CsCl梯度离心, 去除杂质, 分离大片段DNA(可用作文库构建)。思考题:

1.为什么构建DNA文库时,一定要用大分子DNA?

2.如何检测和保证DNA的质量? 第七章 RFLP和RAPD技术 未知

第七章 RFLP和RAPD技术 第一节 概 述

DNA分子水平上的多态性检测技术是进行基因组研究的基础。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已被广泛用于基因组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以及生物进化和分类的研究。RFLP是根据不同品种(个体)基因组的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碱基发生突变,或酶切位点之间发生了碱基的插入、缺失,导致酶切片段大小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可以通过特定探针杂交进行检测,从而可比较不同品种(个体)的DNA水平的差异(即多态性),多个探针的比较可以确立生物的进化和分类关系。所用的探针为来源于同种或不同种基因组DNA的克隆,位于染色体的不同位点,从而可以作为一种分子标记(Mark),构建分子图谱。当某个性状(基因)与某个(些)分子标记协同分离时,表明这个性状(基因)与分子标记连锁。分子标记与性状之间交换值的大小,即表示目标基因与分子标记之间的距离,从而可将基因定位于分子图谱上。分子标记克隆在质粒上,可以繁殖及保存。不同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基因组DNA后,所切的片段类型不一样,因此,限制性内切酶与分子标记组成不同组合进行研究。常用的限制性内切酶一般是HindⅢ,BamHⅠ,EcoRⅠ,EcoRV,XbaⅠ,而分子标记则有几个甚至上千个。分子标记越多,则所构建的图谱就越饱和。构建饱和图谱是RFLP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

运用随机引物扩增寻找多态性DNA片段可作为分子标记。这种方法即为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尽管RAPD技术诞生的时间很短, 但由于其独特的检测DNA多态性的方式以及快速、简便的特点,使这个技术已渗透于基因组研究的各个方面。该RAPD技术建立于PCR技术基础上,它是利用一系列(通常数百个)不同的随机排列碱基顺序的寡聚核苷酸单链(通常为10聚体)为引物,对所研究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聚丙烯酰胺或琼脂糖电泳分离,经EB染色或放射性自显影来检测扩增产物DNA片段的多态性,这些扩增产物DNA片段的多态性反映了基因组相应区域的DNA多态性。RAPD所用的一系列引物DNA序列各不相同,但对于任一特异的引物,它同基因组DNA序列有其特异的结合位点.这些特异的结合位点在基因组某些区域内的分布如符合PCR扩增反应的条件,即引物在模板的两条链上有互补位置,且引物3'端相距在一定的长度范围之内,就可扩增出DNA片段.因此如果基因组在这些区域发生DNA片段插入、缺失或碱基突变就可能导致这些特定结合位点分布发生相应的变化,而使PCR产物增加、缺少或发生分子量的改变。通过对PCR产物检测即可检出基因组DNA的多态性。分析时可用的引物数很大,虽然对每一个引物而言其检测基因组DNA多态性的区域是有限的,但是利用一系列引物则可以使检测区域几乎覆盖整个基因组。因此RAPD可以对整个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检测。另外,RAPD片段克隆后可作为RFLP的分子标记进行作图分析。

本实验将学习RFLP的酶切,电泳和膜的制作以及RAPD技术。探针标记及杂交检测方法请另详见分子杂交技术。第二节 RFLP技术

一、材料

基因组DNA(大于50kb,分别来自不同的材料)。

二、设备

电泳仪及电泳槽,照相用塑料盆5只,玻璃或塑料板(比胶块略大)4块,吸水纸若干,尼龙膜(依胶大小而定),滤纸,eppendorf管(0.5ml)若干。

三、试剂:

1、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 EcoRⅠ, HindⅢ, XbaⅠ)及10×酶切缓冲液。

2、5×TBE电泳缓冲液:配方见第一章。

3、变性液:0.5mol/L NaOH,1.5mol/L NaCl。

4、中和液:1mol/LTris·Cl, pH7.5/1.5mol/L NaCl。

5、10×SSC:配方见第九章。

6、其它试剂:0.4mol/L NaOH,0.2mol/L Tris·Cl, pH7.5/2×SSC,ddH2O,Agarose 0.8%,0.25mol/L HCl。

四.操作步骤

1.基因组DNA的酶解

(1)大片断DNA的提取详见基因组DNA提取实验,要求提取的DNA分子量大于50kb, 没有降解。

(2)在50μl反应体系中,进行酶切反应:

5μg基因组DNA

5μl 10×酶切缓冲液

20单位(U)限制酶(任意一种)

加ddH2 O, 至50μl

(3)轻微振荡, 离心,37℃反应过夜。

(4)取5μl反应液,0.8%琼脂糖电泳观察酶切是否彻底,这时不应有大于30kb的明显亮带出现。

[注意] 未酶切的DNA要防止发生降解, 酶切反应一定要彻底。

2.Southern转移

(1)酶解的DNA经0.8%琼脂糖凝胶电泳(可18V过夜)后EB染色观察。

(2)将凝胶块浸没于0.25mol/L HCl中脱嘌呤, 10分钟。

(3)取出胶块, 蒸馏水漂洗, 转至变性液变性45分钟。经蒸馏水漂洗后转至中和液中和30分钟。

(4)预先将尼龙膜,滤纸浸入水中,再浸入10×SSC中,将一玻璃板架于盆中铺一层滤纸(桥)然后将胶块反转放置,盖上尼龙膜,上覆二层滤纸,再加盖吸水纸,压上半公斤重物, 以10×SSC盐溶液吸印,维持18-24小时。也可用电转移或真空转移。

(5)取下尼龙膜, 0.4mol/L NaOH 30秒, 迅速转至0.2mol/L Tris·Cl,pH7.5/2×SSC,溶液中, 5分钟。

(6)将膜夹于2层滤纸内, 80℃真空干燥2小时。

(7)探针的制备和杂交见第九章分子杂交部分。[注意]

1、步骤(2)中脱嘌呤时间不能过长。

2、除步骤(1)、(4)、(5)外, 其余均在摇床上进行操作。

3、步骤(4)中,当尼龙膜覆于胶上时, 绝对防止胶与膜之间有气泡发生, 加盖滤时也不应有气泡发生。

4、有时用一种限制性内切酶不能发现RFLP的差异,这时应该试用另一种酶。

第三节 RAPD技术

一、材料

不同来源的DNA(50ng/ul)。

二、设备

PCR仪,PCR管或硅化的0.5ml eppendorf管,电泳装置。

三、试剂

1、随机引物(10mer)(5umol/L):购买成品。

2、Taq酶:购买成品。3、10xPCR 缓冲液:配方见第八章。

4、MgCl2 :25mmol/L。

5、dNTP:每种2.5mmol/L。

四、操作步骤:

1.在25ul反应体系中,加入

模板DNA 1ul(50ng)

随机引物 1ul(约5pmol)

10xPCR Buffer 2.5ul

MgCl2 2ul

dNTP 2ul

Taq酶 1单位(U)

加ddH2O 至 25ul

混匀稍离心, 加一滴矿物油。

2.在加热至90℃以上的PCR仪中预变性94℃ 2分钟, 然后循环: 94℃ 1分钟,36℃ 1分钟,72℃ 1分钟,共40轮循环。

3.循环结束后, 72℃ 10分钟,4℃保存。

4.取PCR产物15ul加3ul上样缓冲液(6x)于2% 琼脂糖胶上电泳, 稳压50-100V(电压低带型整齐,分辨率高)。

5.电泳结束,观察、拍照。

[注意]

1、电泳时一般RAPD带有5-15条, 大小0.1-2.0kb。

2、特异性的DNA带可以克隆作为一个新的分子标记应用。思考题

1.DNA酶切反应不彻底会有何结果? DNA发生降解有何影响?

2.Southern转移中脱嘌呤时间为何不能太长?

3.随机引物扩增,为什么会产生DNA双链产物? 第八章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和扩增产物克隆 未知

第八章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和扩增产物克隆 第一节 概 述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选择性体外扩增DNA或RNA的方法.它包括三个基本步骤:(1)变性(Denature):目的双链DNA片段在94℃下解链;(2)退火(Anneal):两种寡核苷酸引物在适当温度(50℃左右)下与模板上的目的序列通过氢键配对;(3)延伸(Extension):在Taq DNA聚合酶合成DNA的最适温度下,以目的DNA为模板进行合成.由这三个基本步骤组成一轮循环,理论上每一轮循环将使目的DNA扩增一倍(图4),这些经合成产生的DNA又可作为下一轮循环的模板,所以经25-35轮循环就可使DNA扩增达106 倍。

一、PCR反应中的主要成份

1.引物:PCR反应产物的特异性由一对上下游引物所决定。引物的好坏往往是PCR成败的关键。引物设计和选择目的DNA序列区域时可遵循下列原则:(1)引物长度约为16-30bp,太短会降低退火温度影响引物与模板配对,从而使非特异性增高。太长则比较浪费,且难以合成。(2)引物中G+C含量通常为40%-60%,可按下式粗略估计引物的解链温度 Tm=4(G+C)+2(A+T).(3)四种碱基应随机分布,在3'端不存在连续3个G或C,因这样易导致错误引发。(4)引物3'端最好与目的序列阅读框架中密码子第一或第二位核苷酸对应, 以减少由于密码子摆动产生的不配对。(5)在引物内, 尤其在3'端应不存在二级结构。(6)两引物之间尤其在3'端不能互补, 以防出现引物二聚体, 减少产量。两引物间最好不存在4个连续碱基的同源性或互补性。(7)引物5'端对扩增特异性影响不大, 可在引物设计时加上限制酶位点、核糖 体结合位点、起始密码子、缺失或插入突变位点以及标记生物素、荧光素、地高辛等.通常应在5'端限制酶位点外再加1-2个保护碱基。(8)引物不与模板结合位点以外的序列互补。所扩增产物本身无稳定的二级结构, 以免产生非特异性扩增,影响产量。(9)简并引物应选用简并程度低的密码子, 例如选用只有一种密码子的Met, 3'端应不存在简并性。否则可能由于产量低而看不见扩增产物。

一般PCR反应中的引物终浓度为0.2-1.0μmol/L。引物过多会产生错误引导或产生引物二聚体, 过低则降低产量。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 可精确计算引物浓度, 在1cm光程比色杯中,260nm下,引物浓度可按下式计算: X mol/L= OD260/ A(16000)+C(70000)+G(12000)+T(9600)X: 引物摩尔浓度,A、C、G、T: 引物中4种不同碱基个数。

2.4种三磷酸脱氧核苷酸(dNTP):dNTP应用NaOH 将pH调至7.0,并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准确浓度.dNTP原液可配成5-10mmol/L并分装,-20℃贮存。一般反应中每种dNTP的终浓度为20-200μmol/L。理论上4 种 dNTP各20μmol/L,足以在100μl反应中合成2.6μg的DNA。当dNTP终浓度大于50mmol/L时可抑制Taq DNA聚合酶的活性.4种dNTP的浓度应该相等,以减少合成中由于某种dNTP的不足出现的错误掺入。

3.Mg2+:Mg2+浓度对Taq DNA聚合酶影响很大,它可影响酶的活性和真实性,影响引物退火和解链温度, 影响产物的特异性以及引物二聚体的形成等。通常Mg2+ 浓度范围为0.5-2mmol/L.对于一种新的PCR反应,可以用0.1-5mmol/L的递增浓度的Mg2+ 进行预备实验,选出最适的Mg2+浓度。在PCR反应混合物中, 应尽量减少有高浓度的带负电荷的基团, 例如磷酸基团或EDTA等可能影响Mg2+ 离子浓度的物质,以保证最适Mg2+ 浓度。

第四篇:病毒分子生物学鉴定常用技术

实验二十三

病毒核酸检测常用技术

(Techniques of Detecting Nucleic Acid of Viruses in

Common Use)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基因检测技术在微生物学实验室诊断中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由于部分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组已成功地被克隆并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测定,因此根据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特点,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样品中有无相应病原微生物的核酸,从而可以特异、灵敏地判定标本中是否含有相应的病原微生物。在微生物学的研究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最常使用的微生物核酸检测技术有PCR、RT-PCR、核酸杂交等技术,现对病毒核酸(DNA、RNA)的分离、PCR、RT-PCR、核酸杂交等技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应用及影响因素等进行概述。

实验 1 PCR 检测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核酸

【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初步了解和熟悉病毒核酸(DNA)的分离与PCR技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影响因素和应用。

【基本原理】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ILT)是由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的喉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 ILTV)引起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 常表现呼吸困难、产蛋鸡产蛋下降和死亡, 是危害养鸡业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但在临诊上极易与其它一些呼吸道疾病相混淆, 如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支原体感染等。常规检测IL TV 的方法有病原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试验, 这些方法虽经典,但费时且敏感性差, 不能检测亚临床感染, 而传染性喉气管炎潜伏感染是疾病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目前比较快速、敏感、特异的检测手段,已被广泛应用在病毒核酸检测方面。本实验以PCR方法检测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核酸为例,对PCR方法进行介绍。

PCR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典型的PCR由(1)高温变性模板;(2)引物与模板退火;(3)引物沿模板延伸三步反应组成一个循环,通过多次循环反应,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其主要步骤是:将待扩增的模板DNA置高温下(通常为93~94℃)使其变性解成单链;人工合成的两个寡核苷酸引物在其合适的复性温度下分别与目的基因两侧的两条单链互补结合,两个引物在模板上结合的位置决定了扩增片段的长短;耐热的DNA聚合酶(Taq酶)在72℃将单核苷酸从引物的3’端开始掺入,以目的基因为模板从5’→3’方向延伸,合成DNA的新互补链。如此反复进行,每一次循环所产生的DNA均能成为下一次循环的模板,每一次循环都使两条人工合成的引物间的DNA特异区拷贝数扩增一倍,PCR产物得以2n的批数形式迅速扩增,经过25~30个循环后,理论上可使基因扩增109倍以上,实际上一般可达106~107倍(图23-1)。

图23-1 PCR基本原理示意图

本实验是将被检样品中ILTV 颗粒经裂解、变性后,分离ILTV—DNA。选择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的TK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由于引物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的TK基因存在着特异的互补性,当加入DNA聚合酶后,就会在引物的引导下合成该段基因,该基因片段通过人工扩增后,经含溴乙锭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在紫外灯下可显示橙红色ILTV—DNA条带,根据片段大小来判定标本中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的存在。

【器材准备】

1.病毒裂解液:醋酸钠1.7g,EDTA钠盐4.65g,20mg/ml蛋白酶K 2.5ml,100g/L SDS 10ml,DEPC三重蒸馏水加至50ml。

2.3mol/L醋酸钠缓冲液(pH 5.2),酚/氯仿/异戊醇混合液(25:24:1),无水乙醇及70%乙醇。

3.2.5mmol dNTPs:含dATP、dCTP、dGTP、dTTP各2.5mM。

4.10×PCR Buffer,Taq DNA聚合酶。

5.DNA分子量标准。

6.上样缓冲液:2.5g/L溴酚蓝、400g/L蔗糖水溶液。10mg/ml溴乙锭(EB)(具致癌性,操作时应戴手套),琼脂糖。

7.50×TAE缓冲液:242g Tris,57.1mL 冰乙酸,100mL 0.5mol/L EDTA(pH8.0)加三蒸水定容到1000mL。使用液为1×。

8.ILTV北京E2 株、ILTV-DNA可疑组织样品、ILTV-DNA阴性组织样品等。

9.引物序列: 参考已发表的ILTV的TK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其序列如下:引物P1:5’-TTCGAGAACGATGACTCCG-3’;引物P2:5’-ATAGTCATCTGAACTTCCGC-3’。

10.仪器:台式高速离心机、PCR扩增仪、电泳仪、水平式电泳槽、紫外透射反射分析仪、微量加样器、Eppendorf 管与吸头等。

【实验步骤】

1.病毒核酸的分离

(1)取ILTV-DNA可疑组织样品上清液200μL、病毒裂解液20μL于Eppendorf管中,60℃水浴1h,同时设ILTV北京E2 株、ILTV-DNA阴性组织样品对照。

(2)加酚/氯仿/异戊醇混合液200μL,上下颠倒混匀,14000rpm离心5min,吸上清液于另一新的Eppendorf管中。

(3)加1/10体积的3 mol/L醋酸钠缓冲液(pH 5.2)及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20℃过夜。14000rpm离心15min,弃上清液。

(4)加70%乙醇至Eppendorf管2/3处,混匀,洗涤沉淀。14000rpm离心15min,弃上清液,室温中使乙醇挥发。

2.加样及PCR扩增

(1)按以下次序将各成分加入0.5ml 灭菌Eppendorf管中。

10×PCR buffer μl 2.5mM dNTPs

μl

引物P1(25pmol/μL)μl

引物P2(25pmol/μL)μl Taq DNA聚合酶(5U/μl)

0.5 μl 模板液(病毒核酸的分离液)μl 加ddH2O至

μl

(2)将上述混合液稍加离心,调整好反应程序,立即置PCR仪上,执行扩增。一般在94℃预变性3min,进入循环扩增阶段:94℃ 60s→58℃ 30s→72℃ 60s,循环30-35次,最后在72℃保温7min。

3.电泳检测

(1)将倒胶槽两端用透明胶带封闭并放置在水平的台面上,放好梳板,使梳板齿下沿距倒胶槽板1mm。

(2)配制合适浓度的琼脂糖凝胶,如配制1.2%的凝胶,则称取琼脂糖1.2g于三角瓶中,加入100ml 1×TAE电泳缓冲液,置微波炉中加热煮沸后以蒸馏水补足体积至100ml,迅速混匀,待冷至60℃左右时,加入100μL 0.5mg/ml的EB液,充分混匀。倒胶至倒胶槽内,使厚度为3~5mm,排除气泡后待胶完全凝固,撕去两端胶带。

(3)将倒胶槽置电泳槽中,加入1×TAE电泳缓冲液使其没过胶面2~3mm,轻轻拔出梳板。

(4)加样:取2μL上样缓冲液于Parafilm膜上,加入PCR产物5μL,混匀后,加入点样孔中,不要溢出孔外。同时设DNA分子量标准。

(5)电泳:样品在负极端,接通电源,5V/cm恒压电泳30~60min即可。

(6)检测:电泳结束,关闭电泳仪电源,取出倒胶槽,将电泳完毕的琼脂糖凝胶放在紫外灯300nm下观察,可见桔红色明亮带,根据电泳条带的位置判断结果。

4.结果判定

在阳性对照孔出现相应扩增带、阴性对照孔无此扩增带时判定结果。若样品扩增带与阳性对照扩增带(约265bp)处于同一位置,则判定为ILTV-DNA阳性,否则判定为阴性。

【注意事项】

1.所有实验结果都有成功或失败,实验的失败可能是应该出结果而没有出,我们把它称作假阴性,不该出结果而出了结果我们把它称为假阳性。PCR实验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假阴性和假阳性问题。

(1)假阴性:出现假阴性结果最常见的原因有Taq DNA聚合酶活力不够,或活性受到抑制;引物设计不合理;提取的模板质量或数量不过关以及PCR系统欠妥当;循环次数不够。为了防止假阴性的出现在选用Taq DNA聚合酶时,要注意用活力高、质量好的酶。同时在提取PCR模板时,应特别注意防止污染抑制酶活性物质(如酚、氯仿)的存在。尽管Taq DNA聚合酶对模板纯度要求不高,但也不允许有破坏性有机试剂的污染。保证引物的3’端与靶基因的互补。PCR反应的各温度点的设置要合理。

(2)假阳性:PCR反应的最大特点是具有较大扩增能力与极高的灵敏性,但令人头痛的问题是易污染,极其微量的污染即可造成假阳性的产生,所以污染是PCR假阳性的主要根源。污染的原因可能有:

① 样品间交叉污染。样品污染主要有收集样品的容器被污染,或样品放置时,由于密封不严溢于容器外,或容器外粘有样品而造成相互间交叉污染;样品核酸模板在提取过程中,由于移液器污染导致样品间污染;有些微生物样品尤其是病毒可随气溶胶或形成气溶胶而扩散,导致彼此间的污染。

② PCR试剂的污染。主要是由于在PCR试剂配制过程中,由于移液器、容器、双蒸水及其它溶液被PCR核酸模板污染。

③ PCR扩增产物污染。这是PCR反应中最主要最常见的污染问题,因为PCR产物拷贝量大,远远高于PCR检测数个拷贝的极限,所以极微量的PCR产物污染,就可造成假阳性。还有一种容易忽视,最可能造成PCR产物污染的形式是气溶胶污染在空气与液体面摩擦时就可形成气溶胶,在操作时比较剧烈地摇动反应管,开盖时、吸样时及污染移液器的反复吸样都可形成气溶胶而污染。

④ 实验室中克隆质粒的污染。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及某些用克隆质粒做阳性对照的检验室,这个问题也比较常见,因为克隆质粒在单位容积内含量相当高,另外在纯化过程中需用较多的用具及试剂,而且在活细胞内的质粒,由于活细胞的生长繁殖的简便性及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污染可能性也很大。

为了避免因污染而造成的假阳性,PCR操作时采取如下措施:

① 合理分隔实验室。将样品的处理、配制PCR反应液、PCR循环扩增及PCR产物的鉴定等步骤分区或分室进行,特别注意样本处理及PCR产物的鉴定应与其它步骤严格分开,最好能划分①标本处理区;②PCR反应液制备区;③PCR循环扩增区;④PCR产物鉴定区。

② 移液器:移液器污染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由于操作时不慎将样品或模板核酸吸入移液器内或粘上枪头是一个严重的污染源,因而加样或吸取模板核酸时要十分小心,吸样要慢,吸样时尽量一次性完成,忌多次抽吸,以免交叉污染或产生气溶胶污染。

③ 预混和分装PCR试剂:所有的PCR试剂都应小量分装,如有可能,PCR反应液应预先配制好,然后小量分装,-20℃保存,以减少重复加样次数,避免污染机会。另外,PCR试剂与反应液应与样品及PCR产物分开保存,不应放于同一冰盒或同一冰箱。

④ 防止操作人员污染,手套、吸头、小离心管应一次性使用。

⑤ 设立适当的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阳性对照以能出现扩增条带的最低量的标准核酸为宜,并注意交叉污染的可能性,每次反应都应有一管不加模板的试剂对照及相应不含有被扩增核酸的样品作阴性对照。

⑥ 减少PCR循环次数,只要PCR产物达到检测水平就适可而止。

⑦ 选择质量好的Eppendorf管,以避免样本外溢及外来核酸的进入,打开离心管前应先离心,将管壁及管盖上的液体甩至管底部,开管动作要轻,以防管内液体溅出。

2.注意个人防护和环境保护,电泳中用到的EB(Times New Roman体)可诱发基因突变,试验中被EB污染的物品要有专用收集处,并通过焚烧作无害化处理。

3.实验用品应专用,实验前应将实验室用紫外线照射以破坏残留的DNA或RNA。总而言之,PCR的条件是随系统而异的,并无统一的最佳条件,先选用通用的条件扩增,然后可以通过稍稍改变各参数,使反应条件得到优化,以取得优良的特异性和产率。

【实验报告】

1.实验结果(1)你所做的PCR实验阳性对照是否出现相应扩增带? 如果有扩增带,请对你的试验结果进行描述。如果失败,请分析其原因。

2.思考题

(1)PCR技术的基本原理?

(2)影响PCR实验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3)PCR检测中出现假阳性,可能导致的因素有哪些?

(4)根据实验过程中的体会,总结如何做好PCR实验?关键因素有哪些?

实验2 RT-PCR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核酸

【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初步了解和熟悉病毒核酸(RNA)的分离与RT-PCR技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影响因素和应用。

【基本原理】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临诊特征为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病猪厌食、嗜睡、体温升高,妊娠母猪发生早产、流产、死胎、弱胎和木乃伊胎,种公猪性功能下降,仔猪和育肥猪呼吸障碍。1987年该病首次报道于美国,随后迅速蔓延北美、欧洲及亚洲各国,目前已成为一种地方性流行病。1996年初,我国也报道了本病的发生。由于PRRS与其它引起猪繁殖障碍的疾病存在着非常类似的临诊症状,根据现场诊断很难做出准确鉴别。实验室诊断方面,如病毒的分离与鉴定,抗原及抗体的检测等方法或特异性、敏感性差,或操作技术复杂、费时费力等缺点,不能满足临床需要。PRRSV属动脉炎病毒科成员,有囊膜,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大小约15kb。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快速诊断等优点,因此PRRSV适用RT-PCR方法进行检测。

RT-PCR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它是以RNA为模板,根据碱基配对原则,按照RNA的核苷酸顺序合成DNA。这一过程与一般遗传信息流转录的方向相反,故称为反转录,催化此过程的DNA聚合酶叫做反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基本过程是以dNTP为底物,以RNA为模板,按5’→3’方向,合成一条与RNA模板互补的DNA单链,这条DNA单链叫做互补DNA(complementary DNA, cDNA),它与RNA模板形成RNA-DNA杂交体。随后又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水解掉RNA链,再以cDNA为模板合成第二条DNA链。至此,完成由RNA指导的DNA合成(图23-2),然后将DNA进行PCR扩增。PCR扩增的基本原理见实验1部分。

图23-2 RT-PCR基本原理示意图

【器材准备】

1.TRIzol LS Reagent RNA提取试剂。2.氯仿、异丙醇、70%乙醇。

3.DEPC处理水:按1∶1000的比例将DEPC加入三蒸水,室温放置12h以上。4.5×反转录反应缓冲液。

5.SuperScriptTMⅡ反转录酶(200U/μL)。6.RNA酶抑制剂(40U/μL)。

7.2.5 mM dNTPs:含dATP、dCTP、dGTP、dTTP各2.5 mM。

8.10×PCR Buffer、Taq DNA聚合酶。9.DNA分子量标准。

10.上样缓冲液:2.5g/L溴酚蓝、400g/L蔗糖水溶液。10mg/ml溴乙锭(EB)(具致癌性,操作时应戴手套),琼脂糖。

11.50×TAE:242g Tris,57.1mL 冰乙酸,100mL 0.5mol/L EDTA(pH8.0)加三蒸水定容到1000mL。使用液为1×。

12.PRRSV标准毒株、PRRSV-RNA可疑组织样品、PRRSV-RNA阴性组织样品等。13.引物:

(1)反转录引物:可用随机引物(Random Primers)(市售)、Oligo(dT)12-18(市售)或Random Primers与Oligo(dT)按3:1混合而成的引物Oligo(dT)/Random primer,或用相对PRRSV RNA来说的PCR下游单侧特异性引物。

(2)PCR引物序列:以高度保守的ORF7作为扩增靶区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序列如下:引物F:5-ATGCCAAATAACAACGGCAAGC;引物R:5-TTAATTTGCACCCTGACTG-3。

14.仪器:台式高速离心机、PCR扩增仪、电泳仪、水平式电泳槽、紫外透射反射分析仪、微量加样器、Eppendorf 管、吸头与水浴箱等。

【实验步骤】

1.病毒核酸(RNA)的分离:病毒核酸(RNA)分离方法很多,实际应用时可灵活考虑。本实验选择市售商品化TRIzol LS Reagent RNA提取试剂完成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基因组RNA的分离。操作按TRIzol LS Reagent RNA提取试剂使用说明书进行,步骤如下:

(1)在1.5mL离心管中加入250μL的PRRSV细胞培养物和750μL TRIzol LS,盖上管盖,倒置混匀,室温放置10min。

(2)加入200μL氯仿,将匀浆剧烈振荡15sec,室温静置5min使核蛋白质复合体彻底裂解。

(3)4℃ 12 000 rpm离心15min,将上层含RNA的水相移入一新管中。为了降低被处于水相和有机相分界处的DNA污染的可能性,不要吸取水相的最下层。(4)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充分混匀液体,室温放置10min。

(5)4℃ 12 000 rpm离心15min,弃上清,再用70%的乙醇洗涤沉淀,然后离心,再用吸头彻底吸弃上清,在自然条件下干燥沉淀,溶于适量DEPC处理的水中。直接用于RT-PCR或-80℃贮存,备用。

(6)另外,也可选择异硫氰酸胍法完成PRRSV RNA的提取。2.病毒cDNA第一链的合成(反转录,RT)

病毒cDNA第一链的合成参照Invitrogen公司的SuperScriptTMⅡ反转录酶使用说明进行,步骤如下:

(1)于微量离心管中加入6μL RNA、2μL反转录引物:Oligo(dT)/Random primer混合物,混匀,65℃ 5min。(2)冰浴2min,离心。(3)继续加入以下组分:

5×反转录反应缓冲液 4μL 0.1 m M DTT 2μL 2.5mmol dNTPs 2μL SuperScriptTMⅡ反转录酶 1μL(200U/μL)RNA酶抑制剂 0.5μL(40U/μL)DEPC水 2.5μL(4)混匀,42℃水浴50min,最后70℃水浴15min,完成cDNA链合成。取出后可以直接进行PCR,或者放于-20℃保存备用。试验中同时设立阳性和阴性对照。

3.PCR扩增

根据扩增目的选择引物F与引物R,按TaKaRa公司Ex-Taq DNA 聚合酶使用说明进行,步骤如下:

按以下次序将各成分加入0.5ml 灭菌Eppendoff管中。

双蒸灭菌水 37.5μL 反转录产物 4μL 引物F(25pmol/μL)0.5μL 引物R(25pmol/μL)0.5μL 10×PCR Buffer 5μL 2.5mmol dNTPs 2μL Taq酶 0.5μL(5U/μL)

注意首先加入双蒸灭菌水,然后再按照顺序逐一加入上述成分,每一次要加入到液面下。

(4)全部加完后,混悬,瞬时离心,使液体都沉降到Eppendorf管底。(5)在PCR扩增仪上执行如下反应程序:94℃ 3min;94℃ 30 sec,50℃ 45 sec,72℃ 1min,30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结束。可根据扩增目的基因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循环参数。

4.电泳检测

(1)将倒胶槽两端用透明胶带封闭并放置在水平的台面上,放好梳板,使梳板齿下沿距倒胶槽板1mm。

(2)配制合适浓度的琼脂糖凝胶,如配制1.2%的凝胶,则称取琼脂糖1.2g于三角瓶中,加入100ml 1×TAE电泳缓冲液,置微波炉中加热煮沸后以蒸馏水补足体积至100ml,迅速混匀,待冷至60℃左右时,加入100μL 0.5mg/ml的EB液,充分混匀。倒胶至倒胶槽内,使厚度为3~5mm,排除气泡后待胶完全凝固,撕去两端胶带。

(3)将倒胶槽置电泳槽中,加入1×TAE电泳缓冲液使没过胶面2~3mm,轻轻拔出梳板。

(4)加样:取2μL上样缓冲液于Parafilm膜上,加入PCR产物5μL,混匀后,加入点样孔中,不要溢出孔外。同时设DNA分子量标准。

(5)电泳:样品在负极端,接通电源,5V/cm恒压电泳30~60min即可。

(6)检测:电泳结束,关闭电泳仪电源,取出倒胶槽,将电泳完毕的琼脂糖凝胶放在紫外灯300nm下观察,可见桔红色明亮带,根据电泳条带的位置判断结果。

5.结果判定

在阳性对照孔出现相应扩增带、阴性对照孔无此扩增带时判定结果。

若样品扩增带与阳性对照扩增带处于同一位置,则判定为PRRSV-RNA阳性,否则判定为阴性。

【注意事项】

1.分离高质量的病毒RNA是RT-PCR成败的关键。由于RNA酶无处不在,且可耐受多种处理(例如煮沸)而不失活,因此RNA在分离过程中极易受其污染而降解。为了获取完整的RNA,应创造一个无RNA酶的环境。整个操作过程应戴一次性手套并勤换。所有实验用玻璃器皿及镊子都应于实验前一日置高温(240℃)烘烤以达到消除RNA酶的目的。注意采用灭菌的一次性塑料制品,且不得重复使用;非一次性的玻璃和塑料用品须在使用前应用0.05%焦碳酸二乙酯(DEPC)室温处理过夜,然后高压灭菌去除DEPC,以确保无RNA酶;所有溶液(Tris除外)均须加入0.05% DEPC浸泡过夜后高压灭菌。

2.病毒cDNA第一链的合成(反转录)步骤(1)、(2)中,将RNA溶液置65℃中温育,然后冷却再加样目的是破坏RNA的二级结构,尤其是mRNA Poly(A+)尾处的二级结构,使Poly(A+)尾充分暴露,从而提高Poly(A+)RNA的回收率,此步骤不能省略。

3.RT-PCR过程中的PCR步骤中最常见的问题参见实验1注意事项内容。

【实验报告】

1.实验结果

(1)你所做的RT-PCR实验阳性对照是否出现相应扩增带? 如果有扩增带,请对你的试验结果进行描述。如果失败,请分析其原因。

2.思考题

(1)RT-PCR技术的基本原理?

(2)影响RT-PCR实验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3)RT-PCR检测中出现假阳性,可能导致的因素有哪些?

(4)根据实验过程的体会,总结如何做好RT-PCR实验?关键因素有哪些?

实验3 核酸杂交技术检测病毒核酸

【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初步了解和熟悉病毒核酸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影响因素和应用。

【基本原理】

鸡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引起的鸡的一种传染性肿瘤病,它同时还能引起感染鸡的免疫抑制,从而导致对多种疫苗免疫效应降低。应用特异、敏感的方法对该病作出早期诊断是控制其流行的一项重要措施。实验室诊断MD的方法很多,到目前为止有琼脂扩散试验、免疫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但这些方法存在敏感性低及易出现非特异性反应等缺点。近年来业已建立的一些分子生物学方法,如核酸探针技术,以其特异、快速、敏感,适合检测和早期诊断等特点,已在MDV检测及MD的诊断上得到应用。

核酸杂交技术是从核酸分子混合液中检测特定大小的核酸分子的方法。其原理主要是利用四种脱氧核苷酸中碱基配对原则(G=C、A=T),核酸变性和复性理论(图23-3)。

图23-3核酸分子杂交原理示意图

病毒核酸杂交基本原理是将和已知病毒核酸特定区域碱基互补的DNA或RNA克隆片

32段,用非放射性物质(如生物素、地高辛)或放射性物质(如P)标记,制备成核酸分子探针。在适当条件下,核酸探针与临床样品中的病毒核酸形成双链结构而被保留,然后通过放射自显影或免疫技术检测标记的核酸片段。若被检样品与探针形成杂交双链,则显示阳性结果。如样品中无与探针互补的序列,则不发生分子杂交,结果为阴性。常用的杂交方法有DNA斑点杂交、原位杂交、Southern杂交和Northern杂交。

下面以地高辛(Dig)标记的单链DNA探针试剂盒检测MDV核酸为例,对常用的DNA斑点杂交法进行介绍。将MDV-DNA样品滴于硝酸纤维素膜上,MDV-DNA经处理变性,双螺旋DNA变为单链DNA吸附在固相滤膜上,再加分子质量较小的地高辛标记的单链DNA(即核酸探针),在一定条件下按互补碱基顺序配对的特点进行结合,形成DNA—DNA的双链杂交分子。然后用偶联有酶的抗地高辛抗体结合物作为酶标记,再分别用显色底物使杂交部位显色以达到检测目的,其反应过程见图23-4。

图23-4 地高辛标记的探针检测酶联免疫反应

【器材准备】

1.Dig-MDV-DNA探针:参照Dig-DNA探针标记试剂盒说明进行制备。2.预杂交液(pH7.0-8.6):Ficoll 0.8ml,2.0g/L BSA 0.8ml,20g/L PVP 0.8ml,20×SSC 2ml,1 mg/m1小牛胸腺DNA 0.4ml, 双蒸水2.8ml,0.5mol/L HCl 0.4ml。

3.漂洗液(1)20×SSC:NaCl 175.32g,枸橼酸钠(2H2O)88.2g,加双蒸水至1000ml。(2)4×SSC-1.0g/L SDS:20×SSC 100ml,100.0g/L SDS 5ml,双蒸水395ml。(3)参照(2)法配制4×SSC-5.0g/L SDS、0.1×SSC-1.0g/L SDS。

(4)3mol/L NaCl-0.5mol/L Tris:NaCl 175.32g,Tris 60.5g,双蒸水395ml。

4.MDV 中国疫苗株814 株或中国标准株Jing-1 株、MDV-DNA可疑组织样品与MDV-DNA阴性组织样品等。

5.器材:负压抽滤点样器、硝酸纤维素膜、塑料袋、烤箱、水浴箱、冰箱、塑料封接机。

【实验步骤】

1.病毒DNA 分离:MDV核酸分离方法参照实验1 PCR 检测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核酸部分(1.病毒核酸的分离)进行。

2.探针标记:MDV pp38基因片段DNA 特异寡核苷酸探针标记,参照Dig-DNA探针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3.点样:将上述适度稀释的病毒核酸(DNA)80μl、阳性对照80μl、阴性对照80μl点样于硝酸纤维素膜(NC膜)或尼龙膜上,负压抽滤。

4.变性:用0.5 mol/L NaOH变性点样膜10min,再抽干水分按下述顺序洗膜。(1)0.5 mol/L HCl漂洗1次,每次10min。

(2)3 mol/L NaCl-0.5 mol/L Tris(pH7.5)漂洗1次,每次15min。(3)1 mol/L Tris-0.5 mol/L NaCl(pH7.5)漂洗1次,每次20min。(4)0.5 mol/L Tris-0.5 mol/L NaCl(pH7.5)漂洗1次,每次20min。(5)0.2mol/L Tris-EDTA(0.002mol/L)(pH7.5)漂洗1次,每次5min。

(6)2×SSC漂洗1次,每次5min。

(7)80℃ 5min,氯仿浸泡5min,再80℃烘干2h。

5.预杂交:将滤膜和预杂交液—起放塑料袋内密封65℃水浴5h。

6.杂交:

(1)将地高辛标记的MDV pp38基因探针放沸水中煮沸10 min ,再置冰中速冷变性。(2)在塑料袋内留有适量预杂交液,加入变性的Dig-ILTV DNA,除去气泡,充分混匀,密封,68℃摇动,杂交过夜或6 h 以上。

7.洗膜:按下列顺序充分洗去未杂交的标记物。

(1)4×SSC 1.0g/L SDS漂洗1次,每次10~30min。(2)4×SSC 5.0g/L SDS 65℃漂洗1次,每次4h。(3)0.1×SSC 1.0g/L SDS 45℃漂洗1次,每次2h。

8.显色:将杂交膜置80℃烘干30min,再装入塑料袋内,加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抗地高辛抗体,室温显色3~4h;双蒸水洗涤,终止反应,以BCIP和NBT为底物进行显色。

9.结果判定

在阴阳对照正常的情况下,阳性标本硝酸纤维素膜点样处呈紫色。可与同时杂交的已知的MDV DNA样品显色强度相比较,进行样品中MDV DNA的定量检测。阳性与阴性结果如图23-5。

图23-5 DNA斑点杂交检测结果

【注意事项】

1.实验要设立各种对照(阳性对照、阴性对照与空白对照)。

2.非特异显色的排除。非特异显色是固相膜杂交方法常遇到的问题,指标记DNA非特异结合到空白膜上而显色,即本底。这个问题的克服一是使用高纯度的核酸制品和充分严格的杂交条件,二是选择合格的杂交反应液充分封闭膜上的非特异结合位点和对膜进行处理。

3.使用的抗体进行梯度测试,找出最佳的使用浓度。抗体的有效期和保存条件要经常检查,现在大多数试剂公司的抗体均要求在4~8℃条件下保存,应避免反复冻融,试剂保存时一定要避免与挥发性有机溶剂同放一室,以免降低抗体的效价。底物显色液最好新鲜配制,如有沉渣应进行过滤后再用。

4.显色过程最好实时监控,达到理想的染色程度时立即终止反应。

5.结果判定时,应与阳性、阴性对照进行比较,克服肉眼观察所造成的误差。

6.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注意控制污染,所用器皿需高温消毒,实验者需戴手套。另外,在处理点样硝酸纤维素膜(NC膜)或尼龙膜时,自始至终应保持湿润,勿令其干燥。

【实验报告】

1.实验结果

DNA斑点杂交实验设立的各种对照显色是否正常? 并对你的试验结果进行描述。如果失败,请分析其原因。

2.思考题

(1)核酸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请阐述斑点杂交法主要步骤。

(2)在斑点杂交实验中引起非特异性染色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应如何排除?

(陈金顶)

参考文献

1.J.萨姆布鲁克.分子克隆实验指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魏群.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郝福英.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殷震,刘景华.动物病毒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5.陆承平.兽医微生物学.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6.刘水平,邬国军.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西安公司,2002 7.张卓然.医学微生物实验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8.徐秀芬,赵曼瑞,胡军.微生物与免疫学·寄生虫学实验指导.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

9.曹澍泽等主编.兽医微生物学及免疫学技术.北京:北京农业出版社,2003

第五篇:现代分子生物学总结

医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习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基因组

2.基因文库

3.卫星DNA

4.SD序列

5.分子克隆

6.载体

7.反式作用因子

8.粘性末端

9.限制性内切酶

10.cDNA文库

11.转化率

12.质粒拷贝数

13.体外重组

14.感受态细胞

15.探针

16.核酸杂交

17.阳性克隆

18.固相杂交

19.解链温度

20.C值悖理

21.基因家簇

22.反义RNA

23.RNA干扰

24.魔斑

25.顺式作用元件

二.填空题

1.真核生物基因组DNA序列可分为()、()和()。

2.真核生物基因组高度重复序列包括()、()、()和()四种。

5.原核生物转录水平调控的方式有()和()两种方式;前者又可分为()和();后者可分为()和()。

6.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包括()、()、()、()和()五个层次。

7.真核生物基因组DNA水平的调控包括()、()、()、()和()五种方式。

8.反式作用因子可划分为()、()和()三类。

12.影响杂交的因素有()、()、()、()和()。

15.逆转录酶是多功能酶,具有()、()、()三种功能,但无()作用。

16.DN的损伤突变类型有()、()、()、()和()。

17.引起DNA损伤突变的因素是()、()、()、()和()。

18.DNA的损伤修复方式有()、()、()和()。

20.病毒基因组可由()或()组成;细菌基因组由一条()组成;真核生物基因组由()和()形成()。

21.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方式有()和();其中()是主要的方式。

22.、操纵子由()、()和()组成;受()产物的调控。

23.顺式作用元件按功能可划分为()、()、()和()。

24.分子克隆技术的操作包括()、()、()和()等四个基本过程。

25.限制性内切酶分为()、()、()三种,其中只

有()在基因工程操作中被应用。

26.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 DNA分子在该酶切割下可产生()、()或()末端。

27.分子克隆中常用的工具酶有()、()、()和()。

28.分子克隆中常用的载体有()、()、()和()。

29.目的基因制备的常用方法有()、()、()。

30.体外重组常用方法有()、()、()和()。

31.重组体导入原核生物细胞中的常用方法有()和();重组体导入真核生物细胞中的常用方法有()、()和()。

32.重组体的筛选方法有()、()、()、()。

33.cDNA文库的构建步骤是()、()()、()。

34.常用的核酸探针包括()、()和()。

35.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常用的标记方法有()、()、()。

36.分子克隆中常用的非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物有()、()、()等;常用的标记方法有()、()。

37.核酸杂交技术可分为()和()两种类型;后者又可分为()和()。

39.PCR技术的基本过程是()、()、()。

40.影响PCR的因素有()、()、()、()、()。

41.PCR反应的特点是()、()、()、()。

45.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作用特点是()、()、()、()。

50.DNA切除修复需要的酶有()、()和()。

三、判断题

1、生物越高度,基因组越庞大,基因数目就越多。()

2、真核生物结构基因都是单拷贝,rRNA基因为多拷贝。()

3、同基因是一类结构上完全相同,表达产物功能也相同的一组基因。()

4、真核细胞基因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

5、原核细胞基因转录产物为多顺反子。()

6、真核生物基因组中不编码的区域多于编码的区域。()

7、卫星DNA实际上是出现在非编码区的串联重复序列。

8、串联重复序列是形成卫星DNA 的基础。

9、所有真核生物基因组中都有α卫星DNA。

10、高度重复序列在真核生物细胞基因组中重复出现可达106次以上。

11、中度重复序列的长度和拷贝数很不均一。

12、短分散片段重复顺序的平均长度约为3500-5000bp。

13、长分散片段重复顺序的平均长度约为300bp。

14、中度重复序列大多不编码蛋白质。

15、高度重复序列中有一些可编码蛋白质。

16、中度重复顺序一般具有种特异性。

17、每种组蛋白的基因在同一种生物中拷贝数是相同的。

18、不同生物中组蛋白基因在基因组中的排列不一样。

19、端粒是所有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

20、以RNA为模版合成出的DNA链叫负股链。

21、颠换是指原为嘧啶突变后变为嘌呤。

22、置换是指原为嘧啶突变后变为嘌呤。

23、重组修复也叫复制后的修复。

24、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许多mRNA都是多顺反子转录产物。

25、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的DNA片段都具有粘性末端。

26、原核生物中mRNA一般不需要转录后加工。

27、增强子并没有启动子活性,却具有增强启动子活性,促进转录起始的效能。

28、在双向复制中一条链按5′→3′的方向合成,另一条链按3′→5′的方向合成。

29、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复制在多个位点同时起始进行。

30、真核细胞的基因是不连续的,转录出来的所有RNA都必须经过加工。(31、生物DNA分子的大小等于基因的总和。()

32、所有多肽链经核糖体翻译出来即有正常生理功能。

33、核糖体是蛋白质和rRNA构成的功能复合体。

34、机体的各种细胞中含有相同的遗传信息,所以有相同的表达,35、在负控诱导系统中,阻遏蛋白不与效应物结合时,结构基因不转录。

36、在负控阻遏系统中,阻遏蛋白不与效应物结合时,结构基因不转录。

37、CAP结合在启动子上时,能促进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促进转录。)

38、CAP首先与cAMP形成复合物才能与启动子结合。

39、RBS是指mRNA起始密码AUG前的一段非翻译区。

40、反义RNA由反义基因转录而来。

41、转录后基因沉默被称为RNAi。

42、细胞中蛋白质合成旺盛时,mRNA链上核糖体数量就多,poly(A)也较长。

4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原核生物所特有的酶。

44、只有Ⅱ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分子生物学中被应用。

45、COS区是指λ噬菌体粘性末端构成的区域。

53、基因扩增是指某些基因的拷贝数大量增加的现象。

54、基因重排是DNA水平调控的重要方式之一

55、所有核酸的合成都是以碱基配对为基础的。

56、甲基化程度与基因的表达一般呈反比关系。

57、基因的甲基化程度愈高,其表达则降低。

58、去除组蛋白基因转录活性降低。

59、常染色质:结构松散,基因不表达。

60、异染色质:结构紧密,基因表达。

61、有基因表达活性的染色质DNA对DNaseⅠ更敏感。

62、真核生物基因调控主要也是在转录水平上进行的。

四、选择题:

1.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复制起始点有()

A.1个B.2个C.多个D.1000个以上

2.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复制起始点有()

A.1个B.2个C.多个D.1000个以上

3.真核生物基因之间的间隔区与基因组大小()

A.有关B.无关C.成正比E.成反比

4.卫星DNA的长度一般为()

A.5-10bpB.300bpC.100bpD.500-1000bp

5.在大肠杆菌细胞中DNA复制的保真性主要是下列哪个酶的作用(A.DNA聚合酶ⅠB.DNA聚合酶Ⅱ

C.DNA聚合酶ⅢD.DNA连接酶

6.既有内切酶活力,又有连接酶活力的是

A.拓扑异构酶B.DNA聚合酶Ⅱ

C.解螺旋酶D.DNA连接酶)

7.转录过程中遗传信息的转递方向是()

A.DNA→RNAB.RNA→DNAC.DNA→DNAD.RNA→RNA

8.hnRNA是()

A.存在于细胞核内的tRNA前体B.存在于细胞核内的mRNA前体

C.存在于细胞核内的rRNA前体D.存在于细胞核内的snRNA前体

9.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酶是()

A.DNA聚合酶ⅢB.DNA聚合酶ⅠC.RNA聚合酶D.反转录酶

10.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肽链延伸方向是()

A.5→3B.从N端到C端C.3→5D.从C端到N端,,11.蛋白质翻译后的加工主要包括()。

A.氨基酸侧链修饰B.水解修饰

C.二硫键的形成D. 上述各种修饰都包括

12.操纵子调控系统属于哪一种水平的调控()

A.复制水平的调节B。转录水平的调节

C.翻译水平的调节D。转录后加工的调控

13.与乳糖操纵子操纵基因结合的物质是()

A.RNA聚合酶B.DNA聚合酶C.阻遏蛋白D.诱导物

14、参与线粒体DNA复制的酶是()

A.polαB.polδC.polβD.polγ

15、参与领头链DNA复制的酶是()

A.polαB.polδC.polβD.polγ

16、端粒酶是一种()

A.逆转录酶B.RNA聚合酶C.DNA聚合酶D.DNA酶

17.含稀有碱基最多的RNA是()

A.mRNAB、rRNAC.5S-rRNAD.tRNA

18.大肠杆菌DNA连接酶需要下列哪一种辅助因子?()

A.FAD作为电子受体B.NADP+作为磷酸供体

C.NAD+形成活性腺苷酰酶D.NAD+作为电子受体

19.真核生物RNA聚合酶I催化转录的产物是()

A.mRNAB.45S-rRNAC.5S-rRNAD.tRNA

20.魔斑是指()

A.ppGppB.cAMPC.cGMPD.7mGppp

21.CAP复合体与操纵子结合的部位是()

A.启动子B.操纵基因C.结构基因D.调节基因

22.基因的甲基化修饰一般发生在()

A.CpGB.ApGC.GpTD.TpG

23.有基因表达活性的染色质DNA对下列那个酶敏感性增加?()

A.DNaseⅠB.DNA polⅠC.DNA polⅡD.Rnase H

24.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识别的是()

A.启动子B.增强子C.TF-DNA复合体D.RF

25.在分子生物学中被应用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

A.Ⅰ型B.Ⅱ型C.Ⅲ型D.以上都没用

26.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错位切割产生()

A.粘性末端B.平头末端C.3’-磷酸D.5’-羟基

27.大肠杆菌DNA连接酶只能连接()

A.粘性末端B.平头末端C.3’-磷酸D.5’-羟基

28.pBR322是()

A.复制型载体B.表达型载体C.穿梭载体D.噬菌体载体

29、pUC载体是()

A.复制型载体B.表达型载体C.穿梭载体D.噬菌体载体

30.M13噬菌体是()

A.单链DNA噬菌体B.双链DNA噬菌体

C.RNA噬菌体D.都不是

31、B.表达型载体C.穿梭载体D.噬菌体载体

五.问答题

1.分子克隆中常用的工具酶有哪些?各有何用途?

2.何谓载体?分子克隆中常用的载体有哪些?理想的载体应具备哪些条件?

3.何谓PCR?试述PCR基本技术原理和影响因素。

4.常用的核酸探针有哪些类型?各有何优缺点?

5.将目的DNA与载体DNA连接起来的方法有哪些?并用文或图表示各种连接过程。

6.简述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

9.体外重组常用的连接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

13.何谓核酸杂交?常用的杂交方法有哪些?

28.何谓宿主细胞?分子克隆中常用的宿主细胞有哪些?宿主细胞应具备哪些条件?

31.简述重组体导入哺乳动物细胞的方法

35、DNA损伤修复有哪些类型?试述各类型的修复方式。

下载分子生物学技术总结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分子生物学技术总结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分子生物学复习总结

    分子生物学 一.绪论 1.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DNA重组技术;2)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3)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研究;4)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P11 2. 分子生物学研......

    分子生物学实习总结

    分子生物学实习总结 三天的分子生物学实习,我能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和很好的按照老师的安排完成实验。期间,接触和学习到了很多有关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方法、仪器的使用、技术,而且......

    分子生物学实验总结范文合集

    分子生物学实验 1.TOMY全自动灭菌锅的使用 (1)检查排放蒸汽的水壶,腔体内的水位与托板齐平。 (2)SET键设置温度和时间(121℃,20min) (3)关闭排气阀,Start机器开始运行,Check Heat检查设......

    现代分子生物学总结

    第一章、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实体及基因组 1、基因定义 基因(遗传因子)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序列,是......

    临床医学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章节练习

    1 因研究重组DNA技术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 A.W.Gilbert B.A.A.Kkornberg C.P.Berg D.B.McClintock E.K.Mullis 2 有关Klenow片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它是由DNA聚合......

    医学检验本科班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试卷

    医学检验本班《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试卷一. 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每题2分,共20分): 1. 在核酸提取时,常需要使用氯化钠,醋酸钠等盐溶液,真正的目的是() A. 中......

    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总结2014-7-7

    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陈珂珂) 本学期在2012级生物技术专业进行了《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以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死板的课堂教学为目的,促进学生......

    分子生物学个人总结5则范文

    第二章 一.1..基因:gene 是合成一种功能蛋白或RNA分子所必须的全部DNA序列 2.基因组:genome 狭义是指单倍体基因组,特定生物体的整套遗传物质的总和。是细胞全部的遗传信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