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
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
赵 春 香
摘要:
本文分三部分论述了教师的职业倦怠:
第一部分介绍了教师职业倦怠的涵义。教师的职业倦怠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
第二部分重点从情绪方面、生理方面、行为方面说明教师职业倦怠的不同表现,并提出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的严重后果。
第三部分从工作环境、工作量、教师精神心理层面深刻挖掘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提出三点预防策略:
(一)国家要努力逐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二)学校要为中小学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三)、中小学教师要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教师;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
生命中有多少个春夏秋冬,注定有多少个周而复始,在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时,就注定了在寒来暑往中迎接着每一个新学期的开始。教师发展过程并非坦途,也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危机和挑战。不知不觉中,教师可能就有了这样的心态:都是熟课了,还用背什么课,掂着课本,讲台一站,娓娓道来;习题、作业题不用准备,信手拈来;下课铃响了,意犹未尽,不管孩子们想飞的心情,自顾自讲个没完;孩子们期待的眼神,热烈的问候,也舒展不了你紧锁的眉头;学生之间产生了 矛盾找老师告状时,连头也不抬,说声:这点小事还来麻烦老师,自己处理;其他同行弄个课件,上节欣赏课、探究课,尝试不同教育理念、不同教学方法时,你是否想:有什么好,花里胡哨的,问题讲明白就是了;翻出不知哪一年发黄的教案,津津乐道某个经典题,可知学生一头雾水;学生课上突发奇想、课堂花絮及生成,一口否定,大讲不可;办公室内缺少激情,埋头应付各种各样的工作;回到家还是口诛笔伐、大声说教,等等,这些行为说明,你已经职业倦怠了。
一、职业倦怠的涵义
“倦怠”一词的含义原指精疲力竭,或因过度消耗精力、资源而变得枯竭。1974 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洛登伯格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职业倦怠”的概念,他用“burnout”一词来描述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导致的一种疲惫不堪与耗竭的状态[1]。玛斯莱奇等也在编制MBI 之前,对职业倦怠进行了操作性的界定,并发展出一个多维度的模型[2]。这样就把教师职业倦怠界定为三种成分:个体压力成分、人际关系成分以及自我评价成分这三个维度的心理综合征。
这样看来,教师职业倦怠的涵义为: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属于一种非正常的行 为和心理。
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职业倦怠现象已广泛出现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据调查显示,教师这一职业,是承受压力最多的职业之一。美国教师协会在1983年的研究中指出,37.5%的教师有严重焦虑和精神紧张等职业倦怠状况。在我国香港,教师职业被视为高压力职业,仅次于警察,排名第二。在我国内地,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身心健康,尤其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由职业倦怠所引发的中小学教师厌教和流失现象已成为影响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后果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在情绪方面,教师表现为持续的精神疲惫,情绪抑郁,焦躁不安,萎靡不振,对教学体验倦怠,情绪低落、易怒,内心空虚,自我评价低,猜疑,自责,体力透支,丧失工作信心和热情,没有兴趣,在工作中碰到困难就躲,不愿探究,认为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和价值,对他人容忍度降低,对外界和未来过分担心忧虑,对前途悲观失望,没有信心。
在生理方面,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活动力缺乏等,严重的还会出现嗜睡或者失眠、吃不下饭甚至是呕吐的情况;已经出现一些慢性疾病或者疾病征兆;工作效率降 低,行动迟缓、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精神恍惚,甚至出现机能性工作障碍;经常产生疲劳感,失眠、食欲不振、喉咙嘶哑、背痛、头晕,以致全身酸疼,内分泌功能紊乱、血压升高等多种生理现象出现。女教师还会出现生理紊乱、月经失调,精神忧郁等。
在行为方面,主要表现为厌倦教学工作,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甚至减少工作投入,不备课,教学呆板,缺乏创新,没有成就感,尽量逃避教学环境,对学生冷漠,逃避与同事交往或拒绝与其合作,对学校环境和学校管理牢骚甚多,只注重个人待遇和福利。
由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在教师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造成影响,会产生许多不良后果:第一,影响教师身心健康。它使教师健康不良、心理产生障碍,甚至影响到教师的婚姻、家庭及人际关系。第二,影响教学质量及专业精神。它使教师产生冷漠的教学态度,缺乏教育爱心及沟通的精神,进而降低教学质量。第三,促使教师离职。当教师职业倦怠的程度严重到个人无法忍受时,可能做出离职的决定。第四,影响学生学习及人格发展的效果。它会影响教学效能,降低教学质量,危害师生关系,进而危害学生的学习成效及其人格的健全发展。[3]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预防
我们知道了教师职业倦怠的涵义,看到它的表现及严重不良后果,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呢?我们又如何预防呢?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1、在枯燥单调的工作环境中,教师远离了创新
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单一而重复,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几十年如一日在教室与办公室这两点一线间穿梭,重复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这些相同的工作内容。日子久了,天真活泼而富有个性的面孔,在教师的眼中逐渐变得刻板。有人用“推磨”来比喻一圈又一圈,一届又一届的教学工作,枯燥无味,沿着相同的轨迹,定格在学生和书本之间。尽管有人说教育教学既是一门技术,技术的境界在于精益求精,教育教学又是一门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求真创造。教学本应是彰显着教师的智慧,体现着教师创造性的过程,但在这样枯燥的工作环境中,起码的新鲜感都没有,创新又从何谈起?
2、过重的工作负荷下,教师丧失了激情
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十分清楚,教师工作负荷的强度是很多其他职业无法比拟的。以小学教师为例,每周要上课20节左右,同时要完成同等课时的备课,中间穿插听同头老师的课,跨学科听课,除此以外还要每天批改一百本左右作业,每周要进行单元测试,写学年、学期、单元计划,教育随笔,教学反思,试卷分析,工作总结,单靠在校时间是无法完成的,挑灯夜战便成为教师的家常便饭。中小学班级容量过大,活蹦乱跳的小学生随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时刻考验着每位教师。这种高负荷的工作,初高中教师更为突出,住宿制的教学环境,要求教师早晚钉自习、辅导作业。班主任更是雪上加霜,每周两到三次的全天24小时值班,来天还要继续重复忙碌的工作,教学、教研,班 级管理,宿舍管理,学生实践,家庭访问,得不到片刻的休息。在这种夜以继日的对工作的应付中,教师被拖得身心疲惫,当年情的激情,燃烧的岁月成为过去后,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4],于是便逐渐没有了追求,倦怠的心态便油然而生。
3、社会对教师过高的期望值同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反差之间的矛盾,大大增加了教师的精神压力,让教师身心疲惫
教师的工作时间长,并且模糊了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的界限,给教师的精神空间带来的永无止境的占据,是一般人不容易承受的。学生和教学充斥了教师生活的全部,即使走出了校门,脑海中浮现的依然是学生和教学。在家过个周末,也割舍不了对学生的那种千丝万缕的挂念。经调查,一半以上的教师老做诸如考试不顺利、签到签不上的噩梦。独生子女社会加之就业难的现状,使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值特别高,而他们又将这种期望寄托在学校,再由学校转嫁到教师身上,这种关注和期待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心理压力,教师身上的担子愈发沉重了。沉重负担使不少教师不堪重负,不得不牺牲一个个节假日或者夜晚的休息时间,这更加增添了教师的孤寂感。长期处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往往很难较快又较好的完成角色的换位,这又往往会成为导致教师家庭关系不和谐的原因之一。加上教育往往是投入与产出极为不相称,即使一位教师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去影响学生,其影响的效果可能也需要很长时间才显现出来[5],而学生的成效不显著,这又可能导致教师产生对职业的失望感。长期如此,必然会使教师失去工作的热情。除此以外,徐福明通过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压力源的调查[6]发现,考试压力是最能体现我国教育特色的压力之一,他对教师、家长、学生自身的影响是巨大的;信息化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摧毁了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知识权威形象,同时增加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压力;深化教育改革直接给教师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增加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压力;当前我国中小学会面临一个新的压力源,即聘任方面的压力,以竞争上岗和末位淘汰为主要特征的教师聘任制,给广大教师带来的冲击是十分巨大的。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
在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现象已大量存在,有的教师挣扎在职业倦怠的边缘,教师倦怠的结果,不光会对自己的工作会带来负面影响,而且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会产生消极影响。教师的心情及对生活的态度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毋庸置疑,倦怠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长此下去,恶性循环,我们的教育事业必将受到损害。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这种现象,积极探讨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怎样缓解或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少,一般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个体干预;另一类是组织干预。[7]笔者认为,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与解决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国家要努力逐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从事高地位职业,或关注人群特多如歌星、影视明星、媒体主持容易受到人们的羡慕、尊敬和优待,他自己就会有更多优越感,他们 也非常热爱自己的职业,会为他们引以自豪的职业奋斗,或者牺牲。要想使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并立志献身于该职业,必须通过国家政策的倾斜和舆论的宣传等手段,促使全社会形成尊重教师、支持教师的意识倾向与心理氛围,广泛树立起“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观念,切实做到教师职业无论在城市或农村都处于比较优越的地位。
诸如中央电视台最近推出大型公益节目《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就是特别正面的舆论导向,它以点带面,体现社会及舆论对于基层教师群体的关注与关怀,让多少边远农村教师感到温暖,激起多少基层教师的干劲!在国家政策上,尊师重教不要仅仅挂在口上喊,也不是一个每年9月10日教师节的问题,像日本,教师穿着职业装,无论是走在大街上、还是在公交车上,迎来的是尊重的问候和礼貌的让座。假使那样,咱们的教师也会抬起头,自信的走在人群中,觉得自己对社会有用,对人民有价值,教师子女也会骄傲的对同学说:你爸妈是局长,我爸妈还是老师呢!试想,还有哪位教师因为自己的卑微而辞职转行吗 ?还有哪位教师因为社会的不公而愤慨吗?还有哪位教师没有成就感吗?还有哪位教师不觉得自己每天都像过教师节而感到幸福吗?还有哪位教师不热爱自己伟大的职业吗?也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光荣感和自豪感,并以健康而积极的情绪从事教育工作,创造出最大的社会价值。
2、学校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学校领导要为教师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宽松、舒适的教育环境。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这样会使教师心情舒畅,会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一些心理疾病。
近年来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使得学校领导层和教职工关系不融洽,学校缺少领导与教师沟通的渠道,搞“一言堂”,这样使教师工作起来不顺心,没有干劲。学校在业绩评定、职称考核上也会因为人为因素产生问题,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影响到教师工作和心理。因此,学校领导要虚心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要科学地控制教师的工作量,消减过渡的工作时间,降低工作负荷,帮助教师解决好劳逸结合问题;建立教师代表大会制度,更多的接纳教师对学校管理、制度的意见,向教师提供建设性的反馈;教师工作业绩评定中力争做到公平公正,教师的优点、贡献放在重要位置而不要只看到不足[8];尽可能的解决教师的个人问题,使教师倍感关怀,协助教师处理自己的情绪;要尽可能地组织教师参加一些有利于教师身心健康的活动,像举办教师趣味运动会,师生同台朗诵会,周末party,假日旅游,定期体检等等,帮助教师松弛情绪,焕发精神,解除苦闷,增加生活的乐趣,使身心更加健康。
3、教师要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
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学校也是个大家庭,不能事事可自己的心。作为教师,最现实的要改变自己,努力适应坏境。
作为教师自身,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为了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的水平,必须了解自己心理健康的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的调节,注意用心理健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解铃还须系铃人”,在当前的形势下,更应该强调教师的自我调节。
理性情绪疗法、注意力转移法、宣泄法和放松法[9]等都是不错的疗法。理性情绪疗法[10]得推广的疗法,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应该尽可能不急不躁、不消沉,合理释放情绪,学会自我安慰、自我暗示、自我激励、自我解脱。听听音乐、聊聊天,上趟美容院、变个发型、给肌肤补充点水,这些都不失为自我调节的好办法。
教师还要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豁达、开朗,不断完善自己的修养,妥善为人处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也要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如书法、绘画、写作、旅游、文娱活动等,闲暇时散散步,逛逛街,打打球,骑骑车,爬爬山,游游泳,甚至上上网,找好友聊聊天,和家人、朋友聚聚会,唱唱歌,以求得自己精神上更多的寄托,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丰富多彩,也使各种活动互为调剂,避免过于紧张。
如何克服自身的倦怠,始终保持对学生的热情与爱心,对中小学教师是一个挑战。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要认真对待、努力克服这种不良心理,一定要用健全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和教育学生。教师教会了学生,成长了自身;即便是做蜡烛,也要照亮别人,升华自己;即使做春蚕,也要破茧而飞,涅磐再生,这便是教师的精神,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心中充满对生活、对学生的期待、理解、感激,那么,我们心中有梦,人在路上!参考文献:
[1]Schwb R l.Teacher Stress and Burnout.In :Sikula J ,Buttery T J, Guyton E ,eds.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 : Second Edition.New York : MACMILLAN , 1996 : 53.[2] MasiachC
.Burnout
:
A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In :Schaufeli W B ,Maslach C, Marek T ,eds.Professional burnout :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ory and research.Washington ,DC : Taylor & Francis ,1993 : 19-32.[3] 绕从满。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8 [4]俞国良,宋振韶。现代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60 [5]绕从满。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5 [6]徐福明。中小教师的工作压力现状及其职业倦怠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3):195-197 [ 7]郭思,钟健安。职业倦怠的干预研究述评。心理科学,2004(4):932 [8] 绕从满。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0 [9]周成海。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第三章)东北师范大 学出版社,73-101 [10]胡谊。成长的阶梯:成为专家教师之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 231-232
第二篇: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分析
许多调查表明,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不良现状越来越多,其中,倦怠心理就是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之一。2008年湘西自治州教科院通过非学历远程教育网对2450名参加远程教育培训的中小学教师开展心理健康的调查和研究,初步统计教师职业倦怠人数已呈上升趋势,觉得身心疲惫的教师比例突破80%。这些数据表明,关注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探索其成因,建立应对策略,已经成为教育发展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理论认识
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费登伯格最早提出“职业倦怠”的概念,用以描述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产生的诸如情感耗竭、身心疲劳、工作投入度降低、工作成就感下降等消极状态。
近年来,随着职业倦怠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教师也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之一。
不同的学者对“教师职业倦怠”有不同的定义,笔者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缺乏工作动力和兴趣,对教育教学工作感到厌倦。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园
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很多,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因素
与其它职业相比,教师职业负担重,经常处于高压状态。实施素质教育虽然已经成为国家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但在实际工作中,分数、升学率依然是评价教师工作好坏的重要的、甚至唯一的标准。教师的教学不只是工作,更是一场永无休止的竞赛。
许多教师还兼班主任或其它管理工作。现在独生子女居多,自理能力差,很多生活小事都不能独立完成,因而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加大。
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还得接受各种各样的检查和考核。这些都让教师颇感压力巨大。
(二)社会因素
教师不但要传递人类文明,而且承担着为国家建设培养合格的各级各类人才的重任。社会赋予教师的期望值很高,当教师不能够完全达到社会期望值时,往往会受到指责,甚至辱骂、殴打。
从客观上说,教师对社会的共享就决定了教师应该有较高的地位和待遇。虽然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不断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但与其他行业相比,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依然偏低。国家统计局表明,2004年全国教师平均工资16435元,在19个行业中位于第13位。
教师工作负担重、待遇低,社会地位得不到认可,使教师荣誉感和责任感、理想和现实之间形成了巨大反差,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使其产生懈怠态度。
(三)自身因素
职业倦怠产生的因素也与教师自身的性格特征有关。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教师,往往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在面对压力时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心理;而性格开朗、心胸开阔的教师,能够正确地面对压力,很少产生倦怠心理。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消极影响
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一旦产生,不仅会影响教师自身的各个方面,而且对学生和社会也带来极大的影响。
(一)对教师自身的影响
教师一旦产生职业倦怠心理,就会对自己的心理、生理、言语、行为、工作效率、人际关系等与教师自身有关的方方面面都产生负面影响。一是在心理上,常常感到压抑、悲观,缺乏自信心,自我评价低,否定自己的工作意义和人生价值;同时常常感到怀才不遇,事事不顺心,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二是在生理上,职业倦怠心理会使人感到身体不适。比如睡眠质量不好、食欲不佳、疲乏无力、内分泌失调、免疫力降低,甚至会使人出现耳鸣、血压升高等现象。三是在行为上,对人对事都容易看到消极的一面。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无奈之举,对教育教学工作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马马虎虎、犹豫不决。四是在人际关系上,心理封闭,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掩盖起来,不喜欢与他人交流,试图与世隔绝。或敏感、多疑,引起心理隔阂;或自命清高,不愿与他人交往。缺乏包容性,以自己的心理标准来要求他人,一旦别人不符合这个标准,便会产生不满心理。
(二)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影响
教师是学生行为的示范者,是学生的模仿对象,他们的心情及对生活的态度都会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的心理问题会导致学生的心理不健康。
教师的职业倦怠会导致教学质量降低。倦怠的教师丧失进取心,吃老本,学科知识不足,教育教学方法单一;倦怠的教师对学生缺乏同情心,也没有耐心,对工作敷衍了事,视学生为宣泄对象,甚至体罚学生。再者,倦怠的教师缺乏爱心,对学生的成长不能给予必要的关心、鼓励和帮助,严重阻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对社会的影响
教师承担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任务,而倦怠的教师教学质量不高,不仅从个体上影响学生学业的进步,而且从总体上对学校的发展,乃至一个区域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将产生影响。更为严重的是,有的教师可能还会置教学任务不顾,把对社会的不满带进课堂,宣讲自己对社会的消极看法,甚至把这种不良的言行、思想、看法灌输给学生,由此波及到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心理学著名的“踢猫效应”就揭示出恶劣情绪是可以互相感染和传播的。所以,教师的职业倦怠,其不良影响绝不仅仅止于学生,也绝不仅仅止于学校和家庭,最终势必走向社会。
四、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措施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在我国已是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教师个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来加以防范或克服,防止职业倦怠在教师行业中蔓延。笔者认为教师、学校以及社会应当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一)加强教师心理的自我调节
教师应当正确面对自己的职业倦怠心理,要清楚地认识到倦怠产生的根源。同时,教师应当从根源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做到
1、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有些教师出现倦怠心理是由于业务能力不强,难以胜任本职工作所致。
2、养成反思的习惯,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即时纠正教学中的不足,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改变消极心态。对人、对事都从积极的角度思考,养成乐观、豁达、包容的个性,悦纳自己,悦纳他人,以营造温暖。宽松的人际关系。
4、学会肯定自己、鼓励自己。对自己在工作中和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进步,都要及时肯定。肯定可以来自同事、朋友、领导、社会等外部世界,而这种肯定是有限而短暂的,并且是自己难以把握的。只有自我肯定才是持久的、可控的。
5、克服极端意识。有极端意识的人,事事都根据自己的内心想法设立一个难以实现的极端标准。例如事事都追求完美,稍有偏差就会灰心丧气。他们往往追求绝对公平,而只有相对公平、没有绝对公平的现实生活会让他们满腹牢骚。殊不知有缺陷、不完美的生活才是真实的生活。
6、学会自我放松。工作越忙、压力越大,就越要学会自我放松。放松的方式很多,长时间的伏案工作之后,舒展一下身体、举目远眺清新的绿色世界或做一个深呼吸;锻炼身体、踏青远足、欣赏音乐也是一种放松。
(二)完善学校的评价机制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以人为本”,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推行人性化管理。
1、应当改革不合理的评价考核方式,弱化升学率的影响,建立灵活多样的教师工作评价指标体系。
2、对教师工作绩效的评价从过去习惯的同类学生问的横向比较转向根据学生成长过程前后的纵向比较。
3、将“升学率”、“优生率”、“及格率”、做公开课的次数等过去惯用的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好坏的指标与教师的评优晋升、奖金发放等涉及教师福利待遇的评选分离开来。
4、减少班额。中小学的班额普遍偏大,基本上在70人左右,教师任务繁重。
5、创建教师心理支持系统,组建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密切关注教师的生理心理健康状况。在教师中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办面向教师的心理健康咨询,必要时请专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消除隐患,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6、帮助教师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在各种培训中更加注重对教师非智力因素的培训。
另外,教师协会和教育工会等组织要尽力争取和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为教师提供精神和物质上的关心与支持。
(三)健全社会的支持系统
解决教师职业倦怠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整个社会都应该给予深切关注和积极支持。政府应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加大对提高教师待遇的政策倾斜力度,切实改善教师的工资收入、住房、医疗等物质待遇。努力倡导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不断促进教师地位的提高。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学生家长,应建立对教师的合理的角色期待,给教师创设一个宽松的人文环境,对教师的工作多一些理解,对教师工作中难免存在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能以平常心对待,多一份宽容和谅解。
一个高素质的教师不仅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创新的教育理念和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三篇: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预防和消除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人们所需物质生活越来越高,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现代人承受的方方面面压力越来越大,这就使得职业倦怠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社会现象。而教师更是经受压力最多的职业之一,许多教师发出这样的呼声:教师忙、教师累、教师苦、教师穷、教师社会地位低。实际上,这就是教师的职业倦怠。据调查,超过80%的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30%的教师存在工作倦怠。教师工作倦怠已成为当前我国学校教育领域面临的现实困境!倦怠的教师看起来筋疲力尽、不知所措。随着倦怠过程螺旋式向后推移,学生渐渐成为低劣教学的受害者。
因此,探索预防和消除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策略,就是为解决当前我国学校教育领域面临的现实困境!
作为教育管理者,就应明确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深刻分析产生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采取有效策略预防和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才能真正让教师享受幸福教育。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影响教师幸福教育的前提
1、在认识方面:认为工作毫无意义,只是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繁琐事务;对工作失去了兴趣,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力。
2、在意识方面:对事业追求失去了信心,觉得教书没有成就感,付出不少,但成绩不大,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3、在情感方面: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萎靡不振,产生压抑、忧郁、猜疑、自责,对工作感到厌倦,情绪波动很大,甚至以一种冷漠疏远的感情对待学生等等。
4、在行为方面:不爱学习,更不愿参会,厌倦教育教学工作,降低工作投入,甚至不备课、不批改作业,教学呆板,教法单一,缺乏创新,对学生冷漠,逃避与同事交往、合作,逃避教学环境,对学校环境和学校管理牢骚满腹,只注重个人待遇和福利,不考虑他人和单位得失。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1、职业倦怠带给教师情绪上的困扰,并逐渐发展为一种消极、感伤的心境,严重损害和威胁着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使其个体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使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2、职业倦怠带来的教师敬业精神不振和工作热情下降必然影响其教学水平的发挥,造成教学工作的低效化和学校资源的浪费,进而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
3、教师职业倦怠及由此引发的对学生态度冷漠,对部分后进生歧视、排斥及采用强制手
段管理班集体等将极大地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对其个性发展带来伤害,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成长。同时,适应不良的学生走向社会后又将在个人社会适应、发展方面带来一系列问题,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和消除
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更好地预防职业倦怠问题也应从多方面入手。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教师个人、职业因素和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因而这三方面都要做出努力,采取一定的对策。
第一、真正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让教师感受到这个职业的荣誉感。
教师在社会上还是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领导及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关爱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用实际行动为教师减压,呼吁全社会尊重和理解教师,努力营造一个宽松、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执教环境。同时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作用也是解决这一问题尤为重要的途径,并针对社会对教师的过高期望,积极优化社会舆论,倡导新型职业价值观,确立对教师的合理期待水平,给教师创造宽松的舆论环境。
第二,真正提高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让他们感受职业的幸福感。
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与其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待遇不尽如人意有很大关系。针对教师待遇过低的问题,国家要运用行政调控手段将教师收入和教师地位的提高作为考核地方政府业绩的参考,保证教师待遇逐步合理化,因此提高教师待遇,为教师职业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是解决教师产生职业倦怠问题的有效途径。
但我们心里都清楚,教师的工作竞争压力、行业评价管理体制以及社会期望和福利待遇等方面很难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这些又不是我们个人的人力所能为的。既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那么就改变自己吧!面对压力,心态很重要。“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心境。因此,要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关键还是在于教师个人的努力。
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任何一种职业做久了,都有可能产生倦怠,皇帝做久了,也愿意溜出宫潇洒一圈,哪怕是微服私访也好。职业有时就像围城,里面的希望出去,外面的人想冲进来。认识到这一点,就要接纳自己的职业,接受现实。
教师职业是一个清苦的职业,奉献的职业,不能与高官相比,也不能与富商相比。教师的收入地位同所付出相比,不是很如意,教师工作不是社会全部人都能理解,这些现象你必须接受,因为你抱怨也好,苦恼也好,自卑也好,都无法一下子改变。既然无法改变,就应该面对这个现实接受并适应它。既来之,则安之。
其次,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学会理性妥协。
教师职业倦怠表面上看是由于重复,而深层原因其实是焦虑和烦躁。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但欲望过高就可能出现问题。要学会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做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适当降低成就欲和期望值,从而使自己摆脱沉重的失落,难解的怨气,无名的惆怅。退一步海阔天空,很好。世界上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或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了缓解心理压力,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我们不妨学会理性妥协。教学成绩不可能人人都第一,民主选票不可能人人都最多。教师干的是良心话,人人都有自己做人的原则,凡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就行了,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不要太在意个人一时的得失。
再次,学会放松自己,找到缓解压力的方法。放松是指身体或精神由紧张状态转向松弛状态的过程,当感到压力不断时,持续数分钟的放松,往往比一小时的睡眠要好。除了日常的散步、做操、洗热水澡、听音乐,和家人或朋友聊聊天,去美容院换个发型,或给肌肤补充一些水份等松弛方法。
第四,寻求心理帮助。当教师受到压力威胁时,不妨与家人亲友或知心朋友一起讨论目前压力的情境,在他们的帮助下确立更现实的目标,以便对压力的情境进行重新的审视,一些消极情感如愤怒、恐惧、挫折等便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发泄,这对舒缓压力和紧张的情绪是非常必要的,情况严重的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来争取必要的心理援助。
最后,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孔子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又说“发愤忘食,不知老之将至”,虽然我们不可能人人成为名师,就像练书法的人不可能人人都成为书法家一样,但勤练字总比不练要好。读书可以摆脱烦恼,忘记忧愁。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读书学习不仅仅意味着获取人类积累的知识与经验,更重要的是获取个体发展和心理健康的一种手段。重新学习会从中享受读书的乐趣,以冲淡工作的烦恼,缓解竞争的压力。深邃的哲理、多样化的信息,大千物象和百味人生,给教师带来的不仅是心灵的快慰和心智模式的变化,而且能给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生机和魅力。
总之,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对个人、对教育教学工作都是有害的。如何克服自身的倦怠,保持对学生的热情和爱心,对教师是一个挑战。作为21世纪合格的教师,我们要用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去教育和影响学生,要认真对待、努力克服职业倦怠。
第四篇: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职业倦怠最早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在1974年研究职业压力时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是诸多职业压力的一种。职业倦怠是人们在紧张和繁忙的工作中由于受环境、情感等内外因素影响而出现的一种身体不适、心理衰竭、情感封闭的亚健康状态,是人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促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职业倦怠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普遍现象,职业倦怠存在于很多行业中,尤其容易发生在一些助人的行业中,比如警察、教师、律师、医生、护士、记者、心理咨询师等,这些行业的工作重复性强,工作压力大,特别容易发生职业倦怠。据国外调查表明,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公众压力远远大于其他行业,有资料显示香港曾将教师职业压力列为第二位,仅次于警察。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2005年公布的《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在15个行业的倦怠指数中,教师的倦怠程度仅低于公务员和物流从业人员居第三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人力资源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开展的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也反映:近9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其中近30%的教师存在着严重的工作倦怠,结果令人忧虑。
江苏省也曾进行过一项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对18所学校(其中中心小学6所,初中8所,高中4所)随机选定700余名教师,回收有效调查问卷677份,这些教师涉及中小学的所有学科、职称,包括班主任以及中层以上干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在各所学校普遍存在。25%的教师声称基本不喜欢目前的工作,11.2%教师完全不喜欢目前的工作,重点中学持有此态度的教师比例较普通中学高,男教师比女教师高。只有41.8%的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36.7%的教师对学生尤其是成绩落后或行为有问题的学生耐心和爱心不足,认为部分学生无可救药,虽然大部分教师面对不断涌现的新事物和新现象,内心有危机感,但是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和更新观念的动力大多不足,表现出相当的惰性。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很少进行反思和研究,也不喜欢进行新的尝试,有21.4%的教师自述不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变化。对相关学校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71.3%的学生称自己遭受过教师的偏见、轻视或公开侮辱,80.2%的学生期望教师能多些微笑和亲切,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的职业倦怠并不仅仅是身体劳累所致,更多的是来自心理的疲乏。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压力而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具体表现在:身体方面表现为没有食欲,睡不好觉,反应降低,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等;心理方面表现为缺乏热情,厌倦工作,易产生疲惫感,长期处于焦虑、沮丧状态,情绪波动大,容易急躁等;行为方面表现为工作得过且过,仅满足于完成任务,害怕竞争,盼望早日退休。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导致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样而复杂的,但就其共性的方面仔细分析,归纳起来主要有学校、社会、教师自身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学校管理模式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直接原因。
第一,工作时间过长。有关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日工作时间是9.67小时,比其它职业一般职工平均工作时间多1.67小时,睡眠时间少1小时,娱乐时间少0.5小时。
第二,管理制度僵化,有的学校实行严格的教师坐班制并实行刚性的监督管理,许多教师感到身心疲劳极度压抑,创造的激情受到了极大的压制,自尊心收到了严重的践踏。还有学校采用末位淘汰制、转岗制、待岗制等给教师带来了持续不断的紧张,加重了教师的精神负担。
第三,评价标准失之偏颇。当前合格率、优秀率、升学率等仍是衡量教师工作的主要标准,大多数学校仍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依据,至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健康人格的形成等则很难进入评估体系,在教学评价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的评价体系占绝大多数,教师自身的发展评定则很罕见。
第四,人际关系失调。首先表现为同事之间的关系紧张,因学科教师间激烈而残酷的竞争使得教师之间沟通难,易误解,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得一些教师产生了孤独感,疏于和同事交往。其次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个别品德不端、学业不良的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持对抗情绪,有的甚至怀有敌意,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难度和工作压力。
(二)社会的影响是引发教师职业倦怠的外部原因。
第一,社会期望过高。过去,教师是知识的象征,很容易在课堂上树立起知识权威的形象,但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知识的快速更新和高速增长,教师掌握的知识权威地位受到极大的挑战,这不可避免地给教师带来很大压力。在传统观念中,教师一直被看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扮演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悲剧角色,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上述形象对教师而言其实是一种消极的暗示。社会的高期望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使得教师产生了严重的压抑感。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教育改革力度逐渐加大,教师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手段,必须更新已有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改革的需求,才能够不至于落伍。这就便得教师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培训、学习、摸索、尝试。每一个教师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产生新的压力。若不能正确认识和积极适应这种变化则必然会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对职业的“反叛”。
第二,社会的教育价值观的影响。在当前的评价机制中,学生的考分仍然是衡量教 2 师工作的主要标准,而对于学生人格的养育、熏陶、责任感的培养等软性指标,则很难进入评价系统。学生成绩的好坏又不仅仅取决于教师个人的努力,影响的因素很多,比如学生的差异、环境的影响、科目的不同等,这就使得很多教师在实际的工作中陷于困境。教育关系着千家万户,牵动着社会的神经。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独生子女社会,加上社会就业之难,使得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值特别高,而他们只能将这种期望寄托在学校,再由学校转嫁给教师,教师身上的担子愈发沉重,使得教师不堪重负,不得不牺牲休息时间给学生补课,而教育往往是投入与产出极不相称的,教师付出的多,而教育学生的成效并不显著,而家长惟学生考分是问,这也进一步加重了教师的职业的失望感,从而产生倦怠。
第三,社会舆论压力大。近年来,一些媒体对个别学校出现的教师殴打、体罚学生、学校食品卫生、教育乱收费等现象大肆渲染,教育工作确实需要社会舆论的监督,但过多的负面报道使教育工作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教师既要努力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又怕自己的某些举措会引来媒体的曝光、社会舆论及家长的声讨。一方面教师被推上“神坛”,另一方面教师又成了祭坛上的“牺牲品”,其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三)教师的个人素质是倦怠产生的内在诱因。
教师工作的特点是单调、繁重和烦琐。通常一个教师所教授的学生的年龄段、科目是相对固定的,教材虽有变化但大体相对稳定,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亦相对稳定,有的教师甚至一辈子都在不断重复着相同的工作。太有规律的工作和按部就班的生活,很容易消磨人的激情。虽然课程改革要求进行改革和创新,但是因为受到教材、评价体制的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每一个孩子都有独立的人格,其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各不相同且不断变化,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对象,不断调整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而且还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可回避的压力。不仅如此,教师的工作要求又是复杂和严格的,教师不仅是学生的老师,还要扮演朋友、父母的角色;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心理问题的辅导者;从社会角色来看,教师是社会文化的传承者、变革者,又是社会准则的实践者、示范者,同时还得承担家庭的各种角色。如此多的角色极易造成教师角色混乱和冲突,成为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同时,教师工作的工作量之大有目共睹,除了常规的备课、上课、批改、订正外,还有大量的教学辅导、教学展示、教研活动,几乎每个教师都有指标任务,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会考、中考、高考,种类繁多。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繁重而且烦琐。教师的工作是一种持续紧张的脑力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工作独立性很强,常常单兵作战,极易形成孤独和感情抑郁。
教师与其他职业的人一样,心理素质有高有低。面对复杂的教育教学环境,需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教师之间的教育教学水平不同,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不同,人限制,教师的创造性不可避免地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枯燥和疲倦。
际交往和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也不同。有的淡泊,有的重功利,有的豁达大度,有的斤斤计较,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内在的特点与外部因素相互作用,使得教师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教师个人、学校管理和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因而要改变现状就必须在这三方面都作出努力,采取相应的对策。根据以上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并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应对教师职业倦怠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良性的学校管理系统
首先学校必须确定先进的管理理念。学校是教师的工作场所,也是教师诸多人际关系的交汇点,学校是教师赖以生存的基础,学校的管理系统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生存状况。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过去对教师的纯制度化刚性管理已经远远落后,新形势下的教育要确立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要关注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为每一个教师提供发展的机遇,帮助每一个教师获得发展的乐趣,要关心、爱护、尊重、理解教师,要满足教师的精神需要,要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和自由度,增强教师的主体意识,要实行民主开放的管理模式,在制定规划、目标以及各种制度时要充分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这样就可以从管理层面铲除教师职业倦怠的滋生土壤。
其次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考核教师的工作不能以学生的考分作为惟一标准,要综合考察,兼顾教师平时的工作态度、状态、师德修养、教育科研等,促使教师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要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要求,要建立公平合理、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防止职业倦怠的产生。
还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有助于教师之间的健康交往,减少人际消耗和冲突,在教师感到倦怠时,同事之间的相互支持往往会起到十分明显的缓解作用。因此学校要协调教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师合作交流活动,促进教师间的交往,增加教师之间的亲和度,改变教师的职业孤独感。领导与教师之间要多一些理解、信任和沟通,少一点埋怨、猜疑和指责。教师与学生间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一种尊师爱生的氛围,从而舒缓教师的人际压力,缓解职业倦怠。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基本手段。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压力源,学校应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为提高教师专业权威提供保障,如采用传、帮、带等形式进行各类观摩教学和学术交流,加强网络建设来拓宽教师专业视野,进行各种形式的师资培训,如短期函授、脱产进修、学历考试、专题报告等以满足教师职业生存和职业发展的 4 需求。
(二)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提高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是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有效途径。各级政府要把尊师重教落在实处,现行法律应对教师身份作出明确规定,应通过修改《教师法》,首先明确中小学教师的公务员身份,随后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升级为《公务员法》的过程中,将教师纳入公务员序列,以切实提高教师的经济收入水平。要根据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经济收入水平加以调整,相关部门要通过调整相关政策帮助教师解决住房、医疗等实际问题。
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期望不宜太高,要充分认识到教师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是一个追求完善的“常人”,是一个具有多种个性和生活方式的多面体。教育管理部门和新闻媒体应对教师职业角色进行合理定位,要做好对普通公众的正面引导,学生家长应对教师职业给予合理的期望,以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和心理负荷。
(三)依靠教师自身的努力 1.保持心理健康。
职业倦怠的产生往往与不健康的心理有关,因此对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是减少心理挫折和职业倦怠的根本途径。首先,教师要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要走出教师“完美形象”、“无所不能”的思想误区,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所在,正视自己的喜怒哀乐,既不妄自菲薄,也不自我膨胀,不过分苛求外部环境,以避免因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而造成的心理冲突。其次,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暗示能增进和改善人的心理、行为及机体的生理功能,帮助个体稳定情绪,树立信心,增强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教师在工作中难免会与领导、同事及学生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它会使教师受到打击而自怨自艾、退缩、逃避或走向极端,陷入职业倦怠。这时要用言语反复提醒自己,进行自我暗示,促进自己乐观向上,善待生活,充满激情,从而远离倦怠。另外,及时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遇到烦恼,不要闷在心里,更不要钻牛角尖,可找几个知心朋友谈谈心、聊聊天,或参加一些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调节心理平衡。
2.改善人际关系。
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低职业倦怠呈显著正相关。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教师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教师应努力形成正确的人际关系知识,恰当把握在交往过程中的自我定位,遵循平等交往原则,掌握基本的人际交往技能,真诚对待交往对象。从而改善人际关系,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通过社会支持来缓解压力,降低职业倦怠。
3.提高综合素质。
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往往与不能很好地应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困难有直接的关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有效地防止和抑制职业倦怠的产生,尤其对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来说,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促进自己可持续发展,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主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热情文本。古之教者,心怀孔孟,传道为主,授业其次,知行统一,激情飞扬,少有倦怠。然而,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制度重组、经济变轨的改革期和发展期,文化缺失、精神沦丧、道德滑坡、公平失衡、贫富悬殊、腐败泛滥、心灵空虚等社会问题成了教师职业倦怠的产房和温床。
教师职业倦怠就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热情,缺乏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行为。具体表现为心理上的苦闷、忧郁、悲观、淡漠、孤独甚至恐惧,情感上的疲乏、厌恶、焦虑,行为上的应付、抵触、逃避甚至反抗。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情况更加值得全社会值得关注。一是全国现有中小学专任教师1064.01万人,其中农村中小学教师约占79.5%;农村学生约为1.5亿人,农村教育占领了当今中国教育的大舞台。二是城乡差别悬殊,导致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明显大于城市教师。三是农村教师职业倦怠很少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教师职业倦怠在工作上表现为没有激情和兴趣,不关爱和理解学生,过程不投入,方法简单粗暴死板,教育效果不关注,教育愿景灰暗。小而言之,浪费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浪费了国家资源;大而言之,贻害了一代又一代人。研究并解决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成了关涉当今中国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关键词:教育;职业倦怠;农村学校
一、调查背景
1、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堪忧。2005年8月,人民大学对8699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令人堪忧: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86%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其中,有49.7%的被调查教师有较明显的情绪衰竭,有68.2%的个人成就感低落。国内一项针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表明:中小学教师已经感受到了职业倦怠的影响,其中情感耗竭现象达到了较为严重的程度。这些数字和现象告诉我们,我国教师现阶段职业生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已客观存在。
2、教师职业倦怠是有关职业倦怠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是近几年国内心理学界研究的热门问题。长期以来,我们比较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将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归因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而往往忽视了教师主体自身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忽视了教师的生存状况和身心健康程度,对教师在职业生活中的情绪感受、投入程度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首开职业倦怠研究之门以来,职业倦怠的研究在80年代开始延伸到教学领域,直至90年代中期,倦怠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领域的突出问题。
3、心理学研究的教师职业倦怠多停滞在情感、态度和认知等层面,落脚点是心理干预,对国家政策、社会关系、行政管理等复杂原因造成的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涉猎较少。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又多停滞在思想、认知的状态,具体落实在行动上的少,最终见实效的干预则是更少。而行政部门因为教师队伍庞大,教师职业倦怠根源复杂,教师职业倦怠积淀深厚,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干预非常困难,所以研究少有涉足。
4、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心理学研究、行政管理研究、社会公共关系学研究的眼光多紧紧盯着的是城市教育,忽视了农村教育这个巨大的舞台。而农村教师的职业倦怠就像害在腋窝里的疮一样,不受重视,恰好农村教师的职业倦怠又比城市教师更加严重。
二、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1、性犯罪率一路攀升。当前教师性犯罪呈现以下的特点: 第一是犯罪主体均为男性。犯罪分子既有二十多岁的青年教,也有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其中也有不乏做出成绩的教师。就作案时身份上看,既有普通教师,也有学校校长,班主任居多。如某小学男教师栗峰任班主任期间,利用职务便利,在教室及自己的家中多次**、猥亵**名女学生。第二是侵害对象呈低龄化。在教师性犯罪中,以猥亵、**幼女案件居多。由于大部分侵害对象未满**周岁,是妇女中的最弱小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犯罪分子往往选择这些与其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生作为犯罪对象。如在新疆农一师十三团十连小学任教的周杰,利用小学教师及班主任身份,对所教班级15名不满14周岁的女学生实施**多达三十余次,而在这些受害者中年龄最小的只有6岁。第三是案件发生地以农村小学居多。从教师性犯罪案件的数量及所占比例来看,以偏僻的农村小学发案比例为最高。如以上所述两起案例,犯罪分子均为农村小学教师,他们都是利用了学校偏僻,制度不健全,以及学生年幼,不明白事理,单纯幼稚,自我保护意识差的特点,凭借老师的身份对女学生施暴。第四是犯罪手段多样化。犯罪分子往往借用冠冕堂皇的理由,以哄骗、威胁、恐吓等手段对女学生实施侵害,这是教师性犯罪的主要特征。如宁夏西吉县兴隆镇某小学教师刘兴国就经常以辅导功课、开小灶、谈话等为由先后将8名不满14周岁的女学生骗到宿舍,多次对其中5人进行**、猥亵,对其中3人进行猥亵。某中学老师常以讲试卷、检查作业为名,将女学生喊到自己宿舍,关闭门窗,实施猥亵。而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某镇小学教师程世俊则经常采取威胁、恐吓等手段,在教室内对6名女学生实施**、猥亵,时间长达两年之久。第五犯罪分子狂妄。这是教师性犯罪的又一特征。某些犯罪分子胆大妄为,肆无忌惮地对女学生实施兽行,丧心病狂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如上述小学教师程世俊,有时在教室内公然对本班唯有的6名女学生实施**、猥亵;有时在课后留下两名女学生,让其中一个在门口“望风”,自己则对另外的轮换施暴;有时竟在上课或自习的时候,走到女学生的课桌前,让其为自己手淫,狂妄之态,如入无人之境。据学生们反映,程世俊从他们二年级时就开始对班内的所有女学生进行摧残,平均每周每个女学生都会遭到几次性侵害。
2、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调查发现,不论是在偏僻落后的农村还是在繁荣发达的城市,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普遍存在,不论是女生还是男生,不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不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遭受过体罚或变相体罚。不论是男教师还是女教师,不论是青年教师还是中老年教师,不论是教师还是职工,甚至学校领导,都在工作中使用过体罚。体罚和变相体罚成了职业倦怠的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育方法。体罚的程度轻则皮肉受苦,重则身心致伤致残。体罚的方式可谓五花八门,自出心裁。如揪耳朵、打屁股、打手板、罚劳动、罚站、罚抄写、掐眼皮、罚跪、辱骂、恐吓、戴黑领巾、做俯卧撑、蹲马步、站军姿、扇耳光、晒太阳、淋雨、罚倒立,甚至罚学生吃塑料、吃苍蝇、吃大便、脸上刺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在农村学校中更加普遍,青年教师比中老年教师更加普遍,女教师比男教师更加普遍。2000年10月20日,一名名叫潘光礼的教师,听说曾经被其体罚的学生何卫在背后骂他“潘狗”。潘光礼当即大怒,马上质问何卫。已吃过苦头的何卫在否认骂过老师的同时吓得跪在潘的面前不停地求饶,但潘仍不罢休。据班上的同学称,潘当时对何卫提出了4个惩罚条件让其选择,第一是让每个学生依次打1000棍子;第二是老师亲自动手打100棍;第三吃下1000只活苍蝇;第四吃树上的绿虫。何卫怕老师又下重手,表示愿让同学打,潘便令一名女生先动手“施刑”,另叫几名男生按住何卫四肢,自己在旁边监督。该女生迫于无奈,边打边哭,一共打了何卫200余棍。何卫当即被打得皮开肉绽,由于受不了如此体罚,他又只得哀求选择吃苍蝇。潘光礼听后,当即就叫几个男生到外面捉来了10只苍蝇,强迫何卫生吞下去。慑于潘的“威严”,何卫一边哭泣一边抓起7只苍蝇放进嘴里,吞下了3只后,由于恶心引起了呕吐,剩下的4只也被吐了出来。潘光礼认为分量不足,又让何卫吃下吐出来的4只苍蝇,后在何卫的苦苦哀求下才作罢。
3、不务主业和正业。农村教师不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主业,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投放在了包产田里,特别是村小教师,工作期间一天也难得在学校干6个小时,每到农忙时节,还整班停课,强令全体学生给自己抢种抢收,甚至连学生家长也搭进来。前些年,村小教师中就有上课安排学生读书或作业,安全和纪律由小干部管着,自己就去钓鱼、走棋、打牌、烤火、睡瞌睡的现象。某农村中学教师章雨,正规师范学校毕业,教化学连自己都没有弄明白,教数学把学生搞得一塌糊涂,课前不钻研教材,不研究学生,不研究教法,课后也不反思。只要课一上了,就先是骑着摩托车走乡窜户卖猪饲料,后来又承包了村上的水库养鱼,对“鱼”的研究可谓是全身心投入,对鱼的饲养更是吃苦耐劳。后来又干起了什么“代理商”、“特约经销商”,宗旨生意做得是顺风顺水,教育工作则是每况愈下。
4、酗酒。我曾经在三所农村小学见过同一类型的5位老师,都是男性,年龄中老年,有非常强烈的酒精依赖症。连上课的时候,衣袋里都装着容量为2两的小酒瓶,讲课的过程中,还时不时地小呷两口。即使一个人喝寡酒,他们也追求达到酩酊大醉的境界,他们对酒精的依赖顺理成章地衍生出对工作抑郁。他们喝酒,旁若无人,好像是自然而然,随时随处可见,红云堆脸,酒气熏天。借助酒精的麻醉作用,构建了一个飘渺的虚拟世界,整天把自己搞得云里雾里,陶醉其中。酒精给他们制造的快乐、幸福、兴奋和精彩,在他们看来比亲情、爱情、事业都重要得多。在酒的虚拟世界里,他们我行我素,唯我独尊,趾高气扬,现实中的“小我”被无限放大了,现实的迷茫、失落、孤独和无助在乙醇作用下得到了空前的补偿。
5、赌博。教师赌博像蝗灾一样泛滥,白天无精打采,夜晚精神抖擞;工作是三心二意,赌博是专心专意;正路子用钱是斤斤计较,赌场上一掷千金;工作是拖沓、疲软、懒散、拈轻怕重,赌博夜以继日、日以继夜、乐此不疲。面对一把烂牌,他们是兴奋不止,热情不减,苦心经营;面对上百双饥饿的眼睛,他们是熟视无睹、麻木不仁、漠不关心、冷若冰霜。
现在的教师告戒学生不能出入网吧和电游室,可是自己却不能够以身作则,他们经常在电游室赌博,至少输几百多至几千元人民币。相当部分教师沉迷在网上斗地主一类的游戏赌博,学生到办公室交作业的时候,学生到办公室背课文的时候,老师还和学生一起研讨牌局。某农村小学老校长,老师们到他的办公室汇报工作、交流思想的时候,家长们在他办公室讨论问题的时候,他是一边斗地主一边听老师和家长说话,搞得怨声载道。
一网民向某市教育局反映:我的小孩回家说,学校的老师特别喜欢打麻将,个别老师晚自习的时候就发一张试卷给学生考试,然后随便叫一个老师帮忙去照看一下,而自己则出去打麻将,学校门口的自动麻将机每天晚上都有老师在玩,不仅仅是普通教师,还有学校的领导,第二天在办公室,小孩也听到老师们在讨论昨晚的牌局。据我所知,教师家属在校内开赌馆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屡禁不止。
有一个名叫刘明康的学生家长向市长信箱反映,某小学一部分老师常常利用工作日的课件休息时间,来一个“短平快”,龙源午休和晚休时间,在教师宿舍或者数学组办公室聚赌,学生作业是学生批改,老师教案找字写得好的学生抄写。
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中,尤其以师生关系、老师和领导的关系、教师间的关系对于教与学活动的影响最直接、最具体、最大,也构成了学校内部最主要的人际关系。调查显示,有 42%的教师认为自己学校的人际关系复杂,68%的农村教师认为干群关系紧张,85%的农村教师认为师生关系是可以调控的,干群关系是无法掌控的。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会影响到教师与领导、同事、学生、朋友以至家人之间的关系。比如,学校中存在请客、送礼、吃吃喝喝,拉帮结派的不正之风,提拔重用、评优晋级都与之有关,而刚正不阿、脚踏实地、勤奋进取的人却不受重视。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就会造成教师内心压抑、郁闷。研究表明,人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和失调的情绪状态下常常容易产生认知偏差,这时,个体倾向于对他人的意图做出消极的判断,从而相应地做出消极的反应。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使得教师不能够安心本职工作,对于领导、同事产生不信任感;对于学生表现出厌倦、不耐烦,常进行批评、指责以至于讥笑;与朋友交流时沉浸于倾诉自己的不满、郁闷,唠唠叨叨,不耐心听从别人的建议,拒绝换位思考,缺少双向交流;对于家人与家庭事务缺少关心、热情,有的性格变得暴躁,常对家人发脾气,打骂孩子;有的更加内向自我封闭,极易发展成抑郁症。
家庭成员的支持也会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农村学校的中老年教师绝大多数是半边户,妻子的认知水平低下,家庭的关注的热点在于经济建设和家庭发展。有调查表明,82%的农村中老年教师的事业得不到妻子的理解、关注和支持。54%的农村中老年教师的作息时间表是学校下班,就到妻子的责任田里上班。农村中老年教师除了关注学生以外,还要关注家里的猪牛羊鸡鸭鹅等,可谓是身心俱疲。这种现象在城市教育中好似绝无仅有的。
以及学生家长为主的社会支持也会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城市教师相比,农村教师最缺乏的就是家长、学生的理解和支持。原因是绝大部分农村家长对学生学业漠不关心,农村学生绝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农村绝大部分学生是隔代抚养,农村教育缺乏尊师重教的土壤和大气候,芝麻绿豆大点事情,监护人就要向老师和学校讨说法,总想能够多揩一点油。
第三、领导作风导致教师职业倦怠。近年,通过非正常手段和渠道进入农村学校的校长是不乏其人。他们的作风官僚、漂浮、腐败、自私自利,对教师工资积极性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上班时间带着女老师进歌舞厅者有之;坐在绵阳的茶馆里一边打牌,一边指挥学校工作者有之;到处摆酒宴,整天醉醺醺者有之;不上课、不听评课、从不经常教学常规者有之;利用职务之便利开展商业活动(如经营茶楼、酒店等)者有之;结党营私,唯利是图者有之。有一所农村初中,学校房子空着的很多,但是要分给老师住宿,必须要私下里给校长交代,从100元钱起码,有事没事的,公家租车,拉上妻子、儿女乃至情人到处飘,老师们是敢怒不敢言,职业消极怠工了。
(2)、还表现为超重的工作负荷和超长的工作时间。很多人认为教师工作清闲,收入稳定,假期多,每天就只上几节课,而没有看到教师为了上好每一节课在课前所做的找资料、研究学生、写教案等准备工作,没有看到课后教师批改作业、出试题等隐性工作。就以剑阁县龙源小学夏季作息时间为例:领导起床的时间一般为六点,教师起床时间为六点半;晚睡领导一般在十一点左右,教师一般在十点半左右;领导每天的工作时间是十一个小时,老师为十小时左右。除了教学工作之外,教师们还面临提升学历、出科研成果、发表论文、职称评定、年终考核评优等一系列压力,如果这些硬件指标你没有达到的话,即使你上课上得再好也不会被提级评职称,相应的经济福利待遇就会受到影响,从而使教师产生焦虑感,引起职业倦怠。
(3)、工作单调乏味。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狭小,内容单一,方法传统。许多教师长年累月站在讲台上,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案,十几二十个个学生,从备课、上课到批改、辅导,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工作单
一、机械、重复,使教师感到枯燥无味,使他们丧失了激情和新鲜感,比较容易使人产生倦怠。一般来说,工作十来年的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冷漠感,太有规律的工作很容易熄灭一个人的热情。一位语文教师说:“同一篇文章讲了无数遍,真的感觉很乏味,但几十年就这么过来了,实在无奈得很。”教师的工作还具有长期性、连续性与周期性。教师将学生一批又一批送走,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而自己就像一个船夫一样回到起点,会感到单调寂寞,没有鲜花与掌声,学生留下的只有成绩。所以教师要有耐得住寂寞的心理准备与心理承受能力。
5、社会根源。全世界各国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也十分重视教师,但是对于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各级教师必须有教师资格证,而且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懂教学规律,并且受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专业培训,各级教师还必须达到相应的学历要求,每学年必须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学时。同时,由于我国的教育制度在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比如,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聘任、岗位的末位淘汰、按绩取酬、在核心刊物发表的论文篇数等等,都使每一位教师感受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虽然一部分教师能够迎难而上,化压力为动力,但是也有一些教师会感到压力过大,产生失落感,不能够适应新的要求而觉得有些力不从心,从而出现职业倦怠心理。
高付出,低回报,决定了教师的社会地位低下。许多青年骨干教师就一门心思---考公务员,年年考,年年落榜;年年落榜,年年还考。更有经济头脑的教师,只保留了一个空壳的教师身份,从偏僻的农村直接跳到了繁华的都市,自己扯起大旗,开工厂,办公司。三年五载,便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受到了市场经济的严重挑战。很多教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干了一辈子,还不如自己教过的刚刚步入社会的学生挣的钱多。
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严重缺失。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农村教育,全部的压力都在学校和老师的肩膀上,一种“教育万能”的错误思想和观念正在像瘟疫一样蔓延,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太高了,普遍认为,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一旦出现教育质量下降,学生问题增多,人们就会将责任归咎于教师,认为是教师教育不当造成的。
6、教师自身原因。
(1)、教师本人的性格方面有缺陷,内向、孤僻、暴躁、不合群、缺乏自信心、易怒、情绪紧张、焦虑、心理脆弱的教师在工作中容易感到有压力,易产生职业倦怠;
(2)、有的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目标不明确,教书只是为了挣大钱,图社会地位,如果一旦觉得自己没有得到社会的尊重,地位不高,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将自己的工作投入及回报与社会其他行业的人员进行比较,发现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时,就会感到压抑与疲劳、挫折与失败,就容易产生不满、消极、悲观、失望等职业倦怠现象,丧失工作动机,对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3)、家庭压力大。很多农村教师,不仅在思想上是家庭的支柱,经济是也是家庭的主要来源。家,已经不是一个温馨的港湾了,学校工作的烦恼不能够在家里得到缓解,相反的是,像大山一样繁重的家庭压力,累得老师上课是精疲力尽,苦不堪言。某农村小学男老师陈某,今年58岁了,妻子中风,抢救及时,才避免了瘫痪,但是彻底丧失了劳动能力。2009年他的母亲去世,2010年他的父亲又去世,2011年,才27岁的二女儿突然暴病身亡。2010年,小儿子结婚,在广元买房子,陈老师到处找亲戚借,银行贷款,好不容易凑了13万元钱交了首付款。家庭连续惨遭横祸,陈老师的心理造成了永远的伤痛。
7、学生问题。现在许多教师都有一种同样的感觉就是,学生越来越难教了 ,从而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这种不良的局面。由于近几年来全国各级学校大量扩招,学生的质量明显下降,对学生的管理难度加大;许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热情,不肯付出艰辛的劳动,耐不住长期的寂寞进行学习的付出,反而对立竿见影的东西趋之若鹜,因此我们对于许多学生为什么如此追捧“超级女声”之类的选秀节目也就不难理解了。教师对于其教育的回报在某种程度上并不体现在教师的经济回报上,而是体现在其精神上的回报,教师需要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就是学生的行为表现要符合教师的期望值。也许教师可以容忍没有较好的经济收入待遇,但是决不能容忍自己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而学生没有一点进步,没有一点反应。
(1)、独生子女难教。现在中小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依赖性较强、自私、娇气、不愿意吃苦,有个性。部分单亲家庭学生还可能存在心理问题,这都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园里学生的暴力、违规、顶撞师长等不良行为更是时有发生,教育对象日趋复杂,教育难度加大。学生的复杂又直接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难度,纠正一个学生要花费比过去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凡此种种现象,使教师精疲力竭,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现在的家长越来越挑剔,教师越来越难当。”有一些教师抱怨,班上几十个学生确实很难做到百分之百的公平,在诸如安排座位、选派干部等问题上稍有考虑不周,一些过于敏感的家长就会指责教师不公平,会“伤自尊心”“造成心灵伤害”等,让教师们“战战兢兢”。教师的付出往往得不到学生与家长的理解,师生对立时有发生。教师感到心力交瘁,毫无成就感可言。课堂教学困难,厌学情绪蔓延,学生纪律涣散,使教师产生挫折感。学生的品行不端,对学习缺乏热情,都容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2)、留守儿童难管。让我们走进剑阁县龙源小学校,来感知一下留守儿童管理困难。洗漱常规:每天早晚,学生带上牙具、脸盆和毛巾到厨房排队打水(厨房的节能灶烟囱只能装一吨热水,为了节约并保证650个学生每天都有水洗脸洗脚,后勤上准备了两个大桶,生活老师提前10分钟准备水,水的分发由值周老师和生活老师共同完成;行政值周和值周学生维持秩序),先洗脸,再刷牙,刷牙水倒在脸盆里,不准将水洒在地上。1---4年级学生把洗脸水倒在一楼厕所的大桶里,5---6年级学生把洗脸水倒在二楼厕所的大桶里。(厕所通道口红领巾执勤,洗脸水用来拖厕所地板,再冲厕所)然后将洗漱用品放回寝室,要求分类摆放,毛巾必须把水扭干净,相同大小的晾在同一个竹竿上(晾衣杆全校整齐划一,由学校统一采购和安置),印花的一面向外,外缘对整齐,毛巾之间的距离相等。脸盆和脚盆按照大小、颜色分开放置在鞋架下面,牙具放置在桌子上,牙缸的把子一律朝门的方向,牙刷和牙膏头朝上,方向与牙缸把子相对。各种洗漱用品的位置长期固定。胶水壶摆放与毛巾的要求基本一致,统一置于床下鞋架的内侧。我们再来看一下就餐管理:老师学生同吃一锅饭菜。一年级、幼儿园学生碗筷学校提供,统一清洗、消毒。学生饭前洗手,餐管教师督促生活委员必须认真检查,就餐前餐管教师要讲就餐纪律和卫生常识,饭后要漱口。不到吃饭时间,不准在餐厅门前聚集;严禁学生抬饭抬菜;打饭菜自觉排队;馒头和包子必须由餐管教师用不锈钢夹子分发;就餐时不闲谈,不大声喧哗,不随意走动,切忌狼吞虎咽,全校园看不到一个学生,整个教室比上课还安静。节约粮食,不倒饭菜,不暴饮暴食。不挑食,不偏食,不吃汤泡饭。用餐完毕后,自觉将食物残渣、食品袋倒入班上的垃圾撮箕中;然后到厨房排队舀汤,严禁端上饭碗一边吃一边满校园乱跑;洗碗筷严禁拥挤,注意节约用水,离开时必须关好水龙头。生活委员要安排学生把餐具按时归还到厨房,因人为的原因而造成的损坏和遗失要加倍赔偿。吃不完的饭菜要归还到厨房,由厨房统一销毁。我们再来看一下关爱工作:一是学校把广厦一楼黑暗、潮湿、狭小的学生寝室腾出来作行政领导办公室,把宽敞、明亮、通风透气的房子腾出来住学生;二是各学生寝室统一安装了排气扇;三是大热天学生寝室由班主任统一点蚊香,为保障安全,学校还设计了蚊香罩;四是由室长定时打空气清洁剂;五是贴了地板砖的寝室学生用毛巾把地板擦得能够照见人影;六是上课时间、睡觉时间寝室门统一打开通风透气;七是走尿的低年级学生班主任和政教处建立了专档,及时联系家长,制定治疗方案,尿湿了的被子由生活老师统一晾晒;八是投入资金4800元改造了学生铁床,改低,改短,确保了安全,确保了寝室有宽敞的活动空间;九是聘请了住校生管理员2名,住在学生寝室。具体负责低年级学生寝室的清洁卫生、纪律管理、安全管理、内务整理等工作;九是落实了1-3年级女住校生留短发工作;十是学生床上用品一月一洗换,低年级学生床上用品由管理员和班主任统一打成包,写上名字,放学时在内操场,以班为单位集中,家长到班主任处领取,有效避免了床上用品的遗失和楼道拥挤。我们再来看一下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成立了领导机构;安全教育有计划、有教材、有教师、有作业、有考核、有总结;安全管理落实了门卫24小时值班制度;落实了上学、放学、午睡和晚睡和上课等时段定时清点学生人数的制度;落实了《剑阁县龙源小学校学生一日常规》;成立了义务消防队;成立了学校安全应急小组,落实了重要交通路口放假时间由教师值守的制度;安全管理落实了工作安排清单制、责任人头制、限时办结制、效果结案制(这也是我校安全管理的一个闪光点);落实了暑假寒假和双休日值班制度;落实了违禁物品一周一搜查的制度;落实了重大集会、重大活动全体教职工参与安全过程管理并有序疏散学生的制度;落实了楼道值班制度;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加强了护校工作,成立了护校队,建立了护校办公室,物防、技防、人防到位,责任到人、到点、到时;落实了女生楼教师夜间执勤的制度;严禁垃圾食品进校园。通过这些繁杂琐碎的工作我们不难看出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管理工作已经成了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
(3)、单亲学生教育苦。随着农村和城市差距的逐渐拉大,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当今的农村家庭离异现象非常突出。有调查表明:某农村学校现有小学生582人,其中单亲的就达到了101人,约占17%。单亲孩子在家庭里要么根本就没有人管,要么就是娇惯、溺爱、迁就和纵容,只要读好书,一切该孩子自己动手做的事情都有家长代劳。学生心理脆弱,认识偏激,行为古怪,思想禁锢。所以,许多单亲小学生虽然学了不少书本知识,但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常常不知所措,甚至一蹶不振,严重者成为精神病患者或者走上自杀轻生之路。这不能不令人担忧!从精神医学的角度来看,单亲小学生是多种疾病的高危年龄。发达国家发病率12.4%—21.8%范围内,发展中国家在10.4%—37.6%,国内学者发现,单亲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患病率为21.6%—32%,并且有上升趋势。
8、精神缺失,心灵没有了皈依的家园。
精神缺失,是当今中国人的通病。日本人参拜靖国神社,藏民对**的虔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毛泽东思想都是精神支柱。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不止一个人认为中国人缺乏公共的精神。林语堂说:“中国是一个个人主义的民族,他们心系各自的家庭,而不知有社会。此种只顾效忠家族的心理实即为扩大的自私心理。”这种缺乏公共精神还表现在政治意识形态上。除了对公共的物质的东西漠不关心外,对公共的政治意识也是不闻不问,显得异常冷漠的。教师缺失信仰,心灵没有了皈依的家园,精神就失去了支柱,对教育来说是空前的灾难。
四、干预措施
1、国家政策调控。最强有力的干预杠杆就是国家政策,它的效益是立竿见影,事半功倍。来得最直接,最快速,最稳定,最保障。
(1)、确保农村教师工资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确保农村教师工资高于当地城市教师工资水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杠杆是最强有力的调控形式。脱离了 “钱”的一切空谈,不管多么花哨,都是苍白无力的。农村教师工作辛苦,农村教育条件艰苦,按照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农村教师多拿几个辛苦钱,本也是我可厚非的。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农村教龄和工资挂钩的政策。
(2)、高级职称向农村中小学倾斜。农村教师因为业绩不容易受关注,社会关系简单,信息闭塞等原因,评高级职称非常困难。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建立高级职称向农村学校倾斜的机制,要把农村教龄作为高级职称评定的重要量标。教师自命清高,教师对荣誉的渴求永远超过了金钱,高级职称就是他们前进道路上光明和希望。
(3)、严格控制农村学校教师的调动。特别是向城市的流动,政策面前一律平等。活动能量大的都找关系调动了,对其余留守留守本身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要绝对杜绝这种流动,是非常困难的。那么也要建立一种机制进行调控,如教学业绩,农村学校教龄,考查考核等等。
(4)、努力改变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在资金投入上,教育教学设备设施的投入上,师资的分配上,校舍的改变,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的使用等等方面,政策性的倾斜农村中小学。要让偏僻的农村学校,洋溢着浓郁的现代化气息。要切切实实让农村教师感觉到农村学校并不比城市学校差。
(5)、荣誉的分配尽可能照顾农村教师。荣誉对于很多农村教师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荣誉是教师看得比金钱还重要的东西,它虽然很空灵,却能满足教师的虚荣心。可以这样说,荣誉象套在孙悟空头上的美丽的紧箍咒,只要给一个,他就心甘情愿一辈子戴上,而且乖乖听你话,乐此不疲,这是何乐而不为的事情啊。各级骨干教师、优秀学科教师、先进班主任等等荣誉,教育主管部门要尽可能向农村学校倾斜。
(6)、逐步建立农村教师提前退休的机制。农村教师因为工作条件艰苦,工作压力更大,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极度缺失的,在等同于城市教师工作时间内的付出,农村教师就要多得多。所以农村教师提前退休,是深入贯彻“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思想。
(7)、建立长效学习机制。学习绝不能采取放羊式,要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阶段性任务,要配套的过程考核和效果考核。要逐步建立每天一小时学习的机制。学习内容应该涵盖教育学、心理学、国学经典、教育专著、先进的教育经验、教育法规、国家政策等等。
(8)、建立常态心理援助机制。县进修校和县教科局要建立教师心理辅导站,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从“面”上对教师进行针对性心理辅导。要通过书信、电话、座谈、咨询等方式开展点对点的教师心理问题辅导。要对症下药、治病救人。
2、加强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给予教师从容的课前准备时间,缩减班级规模,以减轻教师的负荷。(2)倡导教师间进行交流和沟通,加强教师间的合作,营造学校组织的和谐气氛围。(3)吸纳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动力,使之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4)肯定教师的成就,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凸显公平竞争的精神。(5)实行开放民主的行政管理,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和更大的自由度。(6)明晰教师的自我期许,使之切实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等。(7)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以形成性评价代替终结性评价。(8)鼓励教师参与改革实践,让他们提供建议,参与策划,掌握改革信息等。
3、教师要学会合理调适,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首先,应培养健康的人格,使自己的人格不断地丰富完善。加强对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人格锻炼,是减少心理挫折和压力的根本途径。教师应直面社会现实,增强自我调节能力,以平稳的健康心态去主动接受现实并适应现实;只有教师自身执著地追求,努力拼搏,使自己充满力量和智慧,才能具备独特人格魅力。其次,合理调节情绪。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情绪自我调节方法,进行适当的转移调控、宣泄调控等。合理调节生活节奏。要改善睡眠、饮食等方面的不良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参加业余活动,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再次,要修正自己的认知观念,坚定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信念,教师应正视自己的优缺点,不要给自己过高的期望。因此,教师应正视自己,面对现实,接受挑战,勇于竞争,积极进取,加快专业知识的充实提高,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和业务进修,在坚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信念的同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自己的努力,找到理想与现实的最佳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