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课堂建设汇报材料
有效课堂建设汇报材料
永恒中心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我校紧跟时代改革的步伐,积极投身这场基础教育的革命,以创新的精神和积极的心态去迎接这一新的挑战和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在2012年教育局出台《勃利县和谐有效课堂十二条评价标准》、《勃利县有效课堂教学环节基本要求》后,我校有效课堂教学又进入新的历程和领域,促使课改真正成为了我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基。
一、强势推进,加大力度实施《标准》和《基本要求》 首先成立了永恒中心校有效课堂实施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由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教导处领导深入一线课堂。通过教师业务培训时间,副校长和教导处主任亲自带领全体教师学习和领会《标准》和《基本要求》的基本内容,并结合课堂教学实记,进行细致的讲解,使全体教师领悟到《标准》和《基本要求》内涵。同时在实际课堂教学活动后和执教者面对面的交流,交换意见和建议,共同推进有效课堂教学改革进程。
二、有效课堂实施策略与做法
(一)、典型引路——提升教师课改理念
首先,学校把转变教师的有效课堂教学作为重点,力求抓好抓实,抓出成效。经过研究与思考,结合本校实际,我们认为最有效的办法是,让教师有典型的模式可学,能在实践的基础上明确怎样去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于是,我们确定了“走典型引路,再全面铺开”的课改思路。
思路确立之后,我们选择了课改意识强、乐于学习、敢于大胆的实践的骨干教师姜雅波、教学新星赵平静和中年级教研组长杜凤及低年级组长段仁凤四位老师为课改典型,重点从导案的撰写与学案的编辑入手,学校不惜高价速印,确保“两案”的落实。学校有效课堂实施领导小组跟踪指导听课,及时点评他们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面对面指导与交流,同时,让四位教师互相听课议课,加大自我反思的力度和深度,此外,学校让四位教师结合学校的有效课堂实施的现状及他们本班的学情,把先进的理念创造性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再为全校教师做理念与实践的引领。几位教师结合各自的课堂实践对全校教师进行课改理念的引领,如,对教与学方式转变的思考与尝试;教师如何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课堂怎样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等等。由于学校适时通过校本培训这一平台,请三位老师介绍各自对课程改革的理解和认识,以及自己是如何结合本班实际来开展教学研究的,并与大家分享他们的经验,为学 2 校顺利进行课程改革起到助推的作用。
(二)、典型引路——构建有效教学方式
有效课堂教学基本环节就是构建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的研究,学校以发挥典型教师的引领作用为前提,开展课堂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首先要求课改小组集中梳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找出问题所在并研究导、学案的设计与运用,再通过到典型教师课堂去实践,进一步完善教学方式以及导案与学案的设计,最后在全校重点学科的课堂中去应用实践。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研究实际教学中的问题,把转变教学方式落到实处,我们以典型教师为重点,围绕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主题开展教学方式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数学学科的学案、导案“四步教学法”。学案四步,即:旧知回顾——新知探究——我会思考,我会说——巩固运用(展成果、比收获)与反思我的困惑及我的感悟(课后)。导案四步,即:旧知回顾——新知探究——质疑、总结——巩固运用(展成果、比收获)。“四步教学法”的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看、听、想、说的能力。即仔细看、专心听、认真想、大胆说、准确练(积极练)。“四步教学法”的基本理念:“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在参与中快乐,在快乐中幸 3 福,在幸福中成长。变苦学为乐学,变乐学为会学,变会学为愿学。
在“四步教学法”的基础上,我们初步确立了课型三模式:预习课——展示课——巩固课。加大每一节预习课的质量,要求教师结合教材、教参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潜心研究教师的导案,然后根据教师的导案制订学生的学案。预习课一律安排在校内教师指导下进行,一般在安排在下午的看护或自习时间进行。预习课——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学案指南进行自主、有效的思考、研究、交流各环节的知识要点,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优帮差的作用。小组长会有效地组织每一位组员学习,让学困生先叙述思考观点,然后质疑、补充。展示课——学生根据学案指南和预习效果进行有序的汇报,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想着自己的困惑点;倾听着他人的创新点;倾听着同学们的遗漏点,并及时补充、说明。这样的展示,使学生从不会说、不敢说到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学习方式发生巨大的转变。巩固课——学习组长引领组员总结知识结构,再根据知识点自己去设计练习题,然后大家共同解决同时为了展示成果,学校又为每个班级增设了一块长4.5米,宽60厘米的黑板,为学生展示提供平台。
通过典型引路和多次的“团队教研”,上述教学方式在实 4 际教学中被全校教师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得到市、县领导和同行的认可和好评,并作为成功案例在全县推广。
(三)、典型引路——扎实开展教研活动
教研组是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最基层的组织。每个年度,各教研组都以“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主题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围绕这一主题,先后开展了组长上示范课、年轻骨干教师上汇报课,全体教师上达标课的群体教研活动。以往的教研活动,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唱主角,老教师参与意识和热情不高,而团队教研充分调动了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教师们群策群力,各组之间形成“比、学、赶、超、帮”的良好氛围。如,杜凤带领的中年级组首先在“两案”入手,带领小组成员抓好组内集体备课,集体研讨组内教研活动,后辐射到乡级教研活动中脱颖而出,成绩的取得深深地鼓舞了全体教师。同时今年的校级教研课针对教师对以往教研都是听数学展示课或语文的讲读课的情况,我们打破常规,任选课型,让教师看到哪种课型师生应怎样准备、怎样完成。由于是引路课,要求作课者必须在课改中积累一定经验和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所以,本次教研数学上展示课和巩固课,语文上初读理解和精读感悟课,作课教师讲的真,观课教师学的实,解决了课改中的很多困惑。
日新月异,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每天都在变化,课改创设了一个生命怒放、激情四射的魅力课堂。课改融洽了一种和谐民主、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同时,课改也营造了一种笃学求实,求真超越的校园文化,打造了一个与时俱进,争先创优的农村学校。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 ”。教育教学的改革不允许有牺牲品,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纵使我校的有效课堂课改工作有了一些欣喜,但我们仍感到任务之艰巨,责任之重大,使命之光荣。今后的课改之路我们百折不挠、永不退缩的一个信念就是:一切为学生着想,为每一个学生谋出路、谋未来、谋幸福。我们会在教育局的领导下,在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努力拼搏,超越自我,负重前行,朝着心中的理想目标迈进!
第二篇:浅谈有效课堂的建设
浅谈有效课堂的建设
宋艳利
有效课堂教学,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行为或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施以影响,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学习目标的达成。以前传统课堂的教学对知识过分迷恋,一言堂盛行,学生参与意识较差,课堂气氛不热烈,不能照顾到所有学生,学生既无法拥有完整的学习经历,更无法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收获,这样的课堂不能算有效。如果说发展,只可能是少数学生获得发展。所以只有彻底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朝着课改的方向前进,我们才能让学生得到长远的发展。在有效课堂的建设实践中我感受最深的有如下几点:
一、有效课堂建设的条件
1、精心备课,设计出优秀导学案。
在教师占有大量资料和综合把握的前提下,把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精心设计成问题的形式来导学、导练、导结。在有效课堂上,导学案被称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课堂学习是否有效等,导学案起了关键作用。导学案质量的好坏决定一节课课堂效率的高低。一篇好的导学案要求教师要对教材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惟教参、教辅是从。在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习惯于转抄,照搬教学参考书,自己仅仅是个搬运工。因此教师也要运用新思维,勇于创新,张扬个性,精心设计。
2、充分认识、了解学生,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备好课除设计好导学案外,还应备好学生,充分认识、了解学生,其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前要科学分析学生的知识现状,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研究如何科学地教,切合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切合本地教育水平,而且应当适合其智能基础又兼具挑战性,只有这样的内容,才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来安排教学,合理的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第二,课中要随时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维程序,这就要求教师在调节学生学习主动性上下功夫,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有效互动,力争教学内容既科学又生动。
第三,课后了解学生认知上的困难,并能及时调整先前的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这样的教学才有有效性和实用性,也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而达成有效的教学。
3、情境生活化,拓展“课堂空间”。课堂是否真正有效,还在于能否使学生应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不能举一反三,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实际应用。这就需要教师准备好课本外的材料进行拓展训练。知识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如能渗透从生活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就会使学生产生更强的生活感,从而取得教学的高效率。在学习《孙权劝学》时,我就没有按照以往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去翻译,而是先和学生一起来讲三国。学生对三国中的三个领袖人物都较熟知,我就讲了孙权十九岁掌管东吴、一心学习的故事,此时,学生对他都升起了敬仰之情;我话锋一转,引出其部下吴下阿蒙的故事,两相一对比,学生就逐渐理解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更认真地来感知本课。
二、提高有效课堂建设的方法
1、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创设一个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驰骋想象,无拘无束,这是教学取得成功的法宝之一。新课改要求教师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参与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去。我经常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我常常会低头弯腰参与到小组讨论当中去,甚至乐意看到学生间的“争吵”。同时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引导学生、激励学生,给学生多一份尊重和理解。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建立起自信,获得认同感,才更能唤起学习的强烈欲望,也才能真正提高有效课堂的实质性建设。
2、激发学习热情、增强乐学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再好的课文,学生不喜欢,不感兴趣,都不能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对于中学生而言,什么文体、有何意义等等都是枯燥无味的,很难提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我在上作文训练课时就利用多媒体展示几句改错:如:骑乐无穷(摩托车广告)、地久天尝(白酒广告)等,学生很惊喜地发现,那些词语里都有错误;在读了 “小红给在外地工作的妈妈写信”后—— “亲爱的妈妈,好久不见了,祝您健康快乐,永垂不朽!”学生更是哄堂大笑,所有人都集中精神,思考如果改正,从而很顺利地寓教于乐。
3、恰当灵活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随着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发展和运用,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技术。众所周知,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身,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为直观、形象的学习手段,借助屏幕展示,创设情境,渲染氛围,从而能较快速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使是单调的、纯粹的内容都可以做成多媒体课件,从而突破课堂的时空界限,增加知识密度等等,使学生享受图文并茂的赏读乐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4、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新理念下的课程改革,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上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有个性的学习提供空间。数年来,我校的“目标引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有效课堂学习模式已取得长足的进展。学贵有思、学贵有疑,创设质疑氛围,教师尽全力给学生提供闪光的机会;充分发挥各小组长作用,加强小组间通力合作、交流心得,敢于创新。同时教师也要有针对性地强化各小组间竞争和合作的统一。如在学习《王几何》一课时,我针对初一学生刚入校怀念小学时光的特点,请他们谈谈“我最难忘的小学老师”而导入学习,并联系本文王老师相互比照,根据小组合作探究,把相较枯燥的学习理性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全程参与,也使课堂充满了生机。这比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其有效性不知要强多少倍,学生的主动性充分体现出来了,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自己的舞台。
5、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少而精的练习拓展。一堂好课,应完成学习目标的设计、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必须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妥善处理暴露出的问题,以便查漏补缺。课堂当中或课后还需布置对应的练习拓展,共同思考、探讨,以实现巩固、检查、复习、积累的目的。构建有效课堂,是在发挥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中融合新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课堂教学是有效课堂的内核和关键。有效课堂的实现,除了教师和学生的合力,更少不了现代教育方向的引导。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大踏步前进,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创新,使课堂有效地展示师生的智慧、个性和激情,那么我们越来越达到目标。
第三篇:建设有效课堂
.《建设有效课堂》随想
刘美荣
今天,我们有幸聆听了潘晓林科长给我们做的《建设有效课堂》的讲座。这次讲座,促进了我们教学理念的更新,使我们树立了探求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信心。
潘所给我们讲了2个大问题,第一个是:什么是有效课堂?其中又有2个小问题:1.有效教学、有效学习提出的背景,2.目前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二个是建设有效课堂的策略。其中的“潘氏12345”——有效课堂的5W,十分精准的概括了有效课堂是什么,应该怎么上。
通过这次讲座,我总结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落实新课改的理念、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首先教师要拓展有效的教材资源,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而应该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选择,增加、补充,有效整合教材资源,真正使教材成为学生乐意学习的有效素材,从而使课堂更加富有活力。其次,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教师要尽可能地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新知,让学生在有效地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挖掘教材活动性和创新性因素,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第三,经历有效的探究过程,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宽裕的学习空间和主动权,让他们充分的理解、讨论、感悟,高效率的达到目标,获得丰富的体验和最大限度的发展。第四,组织有效的合作方式,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学习团队合作,不仅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思维含量,扩大参与面,使各自分散的发现变成集体的共同财富,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开放的学习中各抒已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协作创新,实现自我调控促进思维的发展,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动”起来。第五,捕捉有效的生成资源,生成既有预料之内,也有意料之外。教学中的生成必须是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的结果方能理解为生成。没有思考而生成的内容都应视为无效的泡沫。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提高课堂效率当着永远追求的目标,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要闯出高效课堂的一片新天地,成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能力的创新者,让教师和学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第四篇:建设小班有效课堂
构建小班有效课堂 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农村小学小班化有效课堂的构建与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与价值
小班化教育是近几年来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新举措,我们都知道: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它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创新。而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建立一种使学生主体意识焕发和个体获得适度解决的教学环境,讲究教育的个别化与个性化,所以小班化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教育大环境下发展的产物。
在过去,我们农村师生总是很自卑,认为自己学校学生少,教师更少,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教学已让老师们身心疲惫,至于校本教研更是无心企及,可是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探索校本教学研究活动,既是新课程实践的需要,也是新课程顺利开展的制度保障。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和广泛实验,对学校、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校本教学研究活动能使教师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研讨教学方法,探索课堂教学模式,总结课堂教学经验。同时为广大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提供互相学习借鉴的机会,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身课堂教学改革,探究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校本教研的春风已经吹遍了全国,作为一所农村小学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人口相对较少,学校学生班容量也较少,因此,在我校开展小班教学的校本教研具有独天得厚的优势
我校最小的班额是16,最多也没有超过32个,这就给我们农村教育提出了一个必须从这一实际来回答如何全面提高小学义务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问题,自然小班化就这样应运而生了,在我们学校可以说每一个班级都是小班。我校因地制宜开展小班教学的校本研究,我们自然式的小班教学,必将会引起师生之间各种关系、时空的重组。无论授课形式、教学策略、师生交往、教学方法、评价策略、教学管理等方面将大大超越普通大班,小班教育必将注重以学生主体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学过程的重心必将从以“教师主体”向为“学生主体型”转变,不仅要让学生适应教学,而且强调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发展;师生角色将处于平等合作关系。课堂教学将不仅成为传授知识的学习场所,而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彼此沟通、彼此交流的场所。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要有效实现教育的个别化、个性化,必须是适度的人数。根据教育专家、心理学家的关于教师的视野覆盖有效关注面在18—28之间这一论断来看,我校的每个班级的学生额都在教师的有效视野之内。
1、学生的参与面和双边活力频率大为增加。
雷纳德.S.凯恩的一项研究表明:规模庞大的班级,座位拥挤,人数众多,客观的环境阻碍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发言与讨论机会的人,往往是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谈或能力较差的学生,他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自然会产生失落感,失去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信心。而在一个班级人数不多于25人甚至低于10人的班级里;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进行课堂双边活动,共振的频率增多,密度加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即使性格内向的学生也会在融洽的氛围之中变得快乐而自信。
2、实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化指导。
教师在课堂上要实现因材施教,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必须有个前提——在班级的人数适度的情况下进行。实践证明,课堂上发言或参与演示性学习活动,往往是靠近过道、出入方便的学生,由于过去的人数多,教师很难照顾到个别,更难对每个学生做出仔细的分析,而在只有十几个人的班级里,教师就可以从容地进行深耕细作,课前备课可以按照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的素养和要求,分别为他们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建设性的学习方法及课堂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课堂评价;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质进行差异教学、个别教学,教师有条件设计一系列有弹性的作业、而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而教师又可以实现面批,师生间信息反馈更迅速、更直接、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3、可以提高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
“罗森塔尔”的实验表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都是希望能够平等地对待学生,期待每个学生都能全面提高。但是庞大的班级,五六十个学生教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她)的视野只能监控到28人左右(教师关注的最大值),对于视野之外的学生
监控明显降低,那么这部分学生就容易分心,搞小动作,听课效率极差,而在25人以下的班级,学生就可以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与重视,教师的每一天的期望,让每一个学生自我的优异特质均能充分地展示出来。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方式及预期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导入技能
2、结课技能
3、板书技能
4、举例技能
5、针对差异,因材施教技能
6、组织学生有效合作技能
7、组织学生有效探究技能
8、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技能
9、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可渗透于每一环节之中)
10、教师的个人才艺技能(琴棋书画、吹拉弹唱)
(二)课题研究的方式
1、分层式教学研究
小班化教育理念是提倡“机会均等”、“阳光普照”、“奉行无一人掉队”、“少一倍学生,多几倍关爱”,我们应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别差异。因此,在实验中教师要从备课开始,到教材的设计处理,教法选择,评价模式上,作业的布置均应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起点行为,以发挥学生多元智慧与身心潜能为出发点,教师不再是高高站在三尺讲台上,而是尽可能地走到学生中间去,平等地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在知识的接受过程中所出现的困惑,了解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要求;作业布置上有弹性;练习设计分层教学。
2、开放性的学法研究。
小班化教学是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自主意识得到培养,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单方面传输知识,忽略了学生本身的需要,也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在长期学习挫折下,极易造成学生厌学,不喜欢上学的情形,在实验中,我们的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辅导员,有时还是节目主持人;教师积极的创设游戏型、情景型、表演型、竞赛型、实践型等多种教学形式,努力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他们自主、生动、活泼地接受知识。
(1)创设自由讨论甚至争论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 对问题有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热烈的讨论甚至激烈的争论,会使课堂气氛更活跃。同时,也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于学生少,教师就用不着担心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应在每堂课留一点时间给学生质疑问难。
(2)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过去的语文、数学等学科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少之又少,但小班课堂以形体活动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无论哪一个学科老师要尽一切可能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摸一摸,摆一摆认识一些事物,得出一些结论,要比教师的讲解生动许多。小班学生少,教室活动范围大,更为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提供了机会。比如我校的三年级只有16位同学,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了如指掌,无论优差都可以照顾得极好。
3、小组学习合作的研究
现在社会需要的是那种会合作,又能积极参与竞争的人才。小班化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从小就可以让学生养成合作的习惯。在小组学习中,教师也要对各小组的组员构成进行认真考虑,而不是随意的进行组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个性差异入手,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等级,分组时,均等配置。每个小组学生在学习基础、能力水平等方面大致相同,男女混编,并根据学习需要,内容需要以及在活动中小组活动实际状况及时调整,以确保小组活动始终处于良性发展状况,符合教学发展需要。坚持小组内合作为主,竞争为次;小组之间以竞争为主,合作为次的原则,既达到竞争的目的,同时又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合作学习小组可以达到学生之间资源相互利用,目标的相互依赖,奖励的相互依赖,身份相互依存。
课桌椅的摆放也体现了不同的组织形式,现在我们各个班级的位置摆放形式都不同,有马蹄形的,半圆的,方块形的,教师高高的三尺讲台已经撤走,根据 教学内容的不同,安排不同的座位,组合不同的小组,使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新鲜感,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预期达到的目标:
1、为师生初步创设具有民主、平等、合作的交往空间,使教师的各项教学技能在小班课堂得到有效提升,能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愉快地、自主地进行。
2、学生学会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交流,具有初步合作学习与共事的能力,和同学平等交流的意识。
3、具有适合小班教学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开放性的教学过程。
4、对学生具有分层、多元的评价和考核手段。
5、初步培养摄取知识的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措施、途径
(一)以教研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有效课堂教学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我们认为将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工作重点主要是放在“有效教研”上,具体措施有:
1、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我校虽然师资很紧,老师们的工作量较大,但我们依然坚持每周组织教师开展一次主题教研活动,为老师们创设研讨的话题与情境。
2、开展微格训练。选取某一教学技能,让每一个教师进行展示,其他教师进行讨论点评,并为讲课教师创造照相与摄像的条件,及时反馈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
3、注重校际间的交流。为实验教师创设每一次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并在学校内,经常举办一些“有效课堂教学”小型研讨活动
(二)以各种活动为平台,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素质的提高也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为了更有效的帮助教师提高他们的课堂教学技能,我们这样努力:
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通过学习研究,全体教师了解“小班化教育”这一新理念,提高了对小班化教育的认识,确立了崭新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和评价观。小班化教育也为教师们开辟了一个新的用武之地,激发了教师的灵感与机制,加快了教师的成长,同时为教师自主学习增加了动力,更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提升
2、加强学习,深刻理解课改精神,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我们要求全校教师在辛勤耕耘的同时,莫忘给自己“充电”:读读专著,翻翻教学杂志,做做读书笔记,浏览教学网页,从而提神自身的文化品位,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3、开展青年教师岗位练兵活动。
为了切实提高教师的基本功和有效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将组织实验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技能比赛和青年教师课例点评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分层次、有重点地对教师进行教学技能的培养与提高。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本课题从2008、4起开始到2010、3结束。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8、4—2008、6)方案准备与申报阶段。
1、根据总课题组的安排,确立子课题
2、进行子课题申报,制定子课题研究方案
3、组织全校教师进行课题研究任务的动员、学习、培训,理解研究课题的主 要任务,明确研究途径和方法
第二阶段:(2008、7—2009、12)方案确定与实施阶段。
1、根据实验方案的要求开展研究与实践,将研究和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积累实验资料
2、各学科实施研究,并编写教育技术环境下实践活动案例
3、做好研究探讨工作,做好资料的收集和建档工作,及时做好阶段性成果总结
第三阶段:(2010、1—2010、3)成果深化总结。
对实施阶段中的典型的案例进行综合、分析、总结试验成果,拟定实验报告,写出课题研究报告,收集教学课件,汇编论文集、案例集,录制影像资料,完善个人成长记录袋,并请上级领导和有关专家鉴定并结题
人员分工:
课题组长:孟丽琴 李柱先
负责课题方案、实施计划的制定、研究实施的协调。
课题组成员:
李柱先(语文教研组长)负责语文小班化有效教学技能的研究。
梁开东(数学教研组长)负责数学小班化有效教学技能的研究。
高贵君(技能教研组长)负责音、体、美小班有效教学技能的研究。
孟丽琴(校长)负责理论学习,制定测试体系,在研究过程中对各实验班进行调查测试分析。
六、实验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实验的全过程着力于研究学生的主体性生成机制,创设一 切条件让学生主体性最大限度的鸿扬。
(2)互动性原则:打破传统的由教师单一指向学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变为一种师生间、生生间相互交流、相应启迪的教学实践活动。
(3)充分性原则: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平等、充分地使用显形教育资源和享受隐性教育资源提供保障。
(4)教学相长原则:创设生机勃勃的小班课堂,使学生在小班课堂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教师在小班教学课堂上教学技能能得到有效提高。
七、实验的方法
1、运用行为研究法,重点通过案例积累、分析进行研究。
2、各项技能分类训练,优秀课堂综合技能展示、评比
八、课题研究的条件
研究成员均为年轻的一线教师,热爱教育研究工作,责任心强,具有一定的教科研水平。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科研工作,学校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教科研资金得到充分保证。
九、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打算
(一)存在的问题
随着课改步伐的不断深入,结合我校班容量小的特点,现在我们已初步形成了以“小班化”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模式,但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在该问题的研究上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师资数量的保证
小班化教育实验的首要问题是保证师资数量的问题,如果政府的人事部门不能按小班的师资配备需要进行对学校的核编,小班化教育实验很难开展,难以生 存。而我校目前的现状是师资严重不足,学校现有的13名教师中公办教师所占比例不到一半且年轻教师所占比例更小,教师队伍缺乏教研的生机与活力。
2、部分教师推进小班化教育的意识不够
小班化教育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还未转变观念,重视程度还不够,加上现在教师工作压力大,教师对推进小班化教育的主动性不是很强,师资队伍跟不上。小班化教育要取得显著的成效,关键是培养一批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如果教师的教育理念得不到更新和发展,那么也会影响这一实验的进程。
3、推进小班化教育研究不够深入
小班化教育实验需要上级教育科研机构在理论上的指导,也需要开发更适合小班特点的教材体系,以适应小班化教学的需要。由于缺乏指导,现在学校和教师对小班化教育研究都不够深入,存在走过场的现象。
(二)、推进小班化教育今后打算
1、进一步构建“教研活动课题化”的校本教研模式
实施小班化教育,关键要有一支业务素质好、责任性强、富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小班化教育没有规定的教学方法,大家都在不断探索,但重要的是要使全体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到儿童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发展的不平衡,给予不同引导和帮助。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为每位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提供机会,保证教学质量稳固进步。我们致力探索一条有效的校本教研之路,通过教研活动共同探讨教育教学方法,共同交流好的点子。具体做法是以课题研究贯穿于学校的全部教研活动。
2、继续深入研究小班化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模式的研究。加强理论学习,包括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和自学,将所获得的理论实践于日常教学活动,进行检验。培养走向小班化的研究型教师,培养他们成为具有主动积极的动机水平;具有自我导向、自我调节、自我管理的能力;具有拥有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和整理知识的策略和方法;具有主动积极的反思能力的教师,开设小班化教育实施的成果展示会。
3、通过五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认为:小班化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研究,让“小班化”成为课堂“有效性”的资源和条件。多维预设、有效备课;关注个体、有效引导;多元全程、有效评价;将差异转化为教学资源,利用差异因材施教,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效、高效。
十、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1、过程性资料(图片、版面、音像资料等)
2、成果性论文、教学案例、教师手记等)
3、微型课例(展示一项技能)
4、完整课例即优秀课堂教学展示
5、设置教师个人成长记录袋
附: 该课题成员校:国师街小学
羊市街小学
国师二校 星火一校
柳溪街小学
杨家峪小学
长江小学
淖马小学
小窑头小学
构建小班有效课堂 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淖马学校 2008年5月
第五篇:密山二中有效课堂汇报材料
优化教学模式 构建有效课堂
——密山二中构建有效课堂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2009年3月,鸡西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启动“构建有效课堂行动”,下发了《在全市中小学构建有效课堂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有效课堂的基本理念、标准、评价及实施策略等问题,使身处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眼前一亮,为之振奋。我们密山二中把这一行动当作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来抓,制定方案、精心谋划、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经过近三年的运行,一种良性的课堂教学导向和氛围正在逐步形成,并初步取得成效。现将我们的工作简要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一、学校基本现状及主要成绩
多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思想现代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学生素质优良化”的目标,坚持“诚信育人,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校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办学规模、质量逐步提升。今年9月,第六小学并入我校,我校成为密山市唯一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分设小学部和初中部,共计40个教学班,在校师生数近2000人。学校管理上坚持依法治校、民主决策、科学管理,开创了学校各项工作新局面,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绩和良好的办学效益:2009年荣获密山市先进集体标兵;鸡西市依法治校示范校;2010年密山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标兵;省级标准化学校;省级群众满意学校;国家级课题实验先进学校;2011年荣获密山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先进集体;密山市模范集体单位等荣誉称号。2011年中考再创佳绩,115名同学被密山一中计划内录取,已连续六年突破百人大关。
二、构建有效课堂工作的具体做法
1、反思传统教学,转变观念,树立有效课堂思想
我校从2003年开始一直没有分配新毕业大学生,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平均年龄42岁左右,部分教师仍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教的苦,学生学的累,教学成效低。为此,学校以本次构建有效课堂行动为契机,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提出口号“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业务学习,专家讲座、外出培训等,不断反思传统教学,增强教师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切实从思想上提高认识,领会有效课堂的深刻内涵,并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确保课堂质量稳步提高。
2、加强教科研骨干教师培训,提升引领作用
我校的教科研骨干教师担任着各教研组,备课组的组长工作,是我校有效课堂行动小组的重要成员。有效的课堂教学源于有效的管理和引领。学校非常重视和强化教科研骨干队伍的能力素质提升,努力创造条件外派学习,使其带头学习教育理论,参与教学实践,及时分析教学状况,善于解决教学问题,提高管理和引领示范作用,努力构建一支有思想、懂教学、善管理、能引领的教科研队伍。学校不惜财力、物力全力支持教师参加地级、省级的培训和各种竞赛活动,本学期外派政史地组长张勇同志到哈市学习,为期三个月。
3、积极承担和开展各种活动,搭建平台,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开展丰富而有实效的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多年来,我校积极承担密山市初中课堂教学大赛、地省级送课下乡、密山市学科教研会等会场工作,广大教师把握机会,积极参加听课、研讨活动,受益匪浅。这是对我校教学工作的肯定,更是为我们全校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
进一步加强了对教研组、备课组工作的指导、督促与检查,强化集体备课,使各组工作落到实处。各组工作有计划,有内容,有措施,理性且实际。各组活动已开始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定时间、定地点开展集体备课、听评课、集体学习与教学经验交流等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内容丰富,安排科学合理,强化了针对性、实效性,有力地推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上一,我校以鸡西市“师能素质提高年”活动为契机,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活动方案,号召教师大练基本功,加强“三笔字”、演讲、课堂教学、课件制作等,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功底。如今,全校教师互帮互助,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今年11月举行小学部教师演讲比赛,全员参加,计划明年5月举行初中部教师演讲比赛。
学校为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促进“师能素质提高年”活动的实施。于2011年10月25日至11月2日成功举办了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共计40节课,无课教师积极观摩,赛后各教研组分别召开了研讨会,共同交流心得体会。这是我校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质量最高、意义最为深远的教研盛会。构建了青年教师展示课堂教学才华的平台,着力开展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以赛促培,由培促研,培研一体,进一步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我校课堂教学质量。
4、切实抓好教学管理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落实教学常规要求,努力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明确教学常规检查的标准,对教师教学行为如迟到、间缺、早退、空课、上课接打手机、驱撵学生等加大检查力度。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强化教学法规意识,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做到了“开齐、上足、上好”,不得随意停课占课。课堂内重效率、课堂外求规范,不断提高45分钟课堂有效性,不断规范备课、作业、辅导、检测等教学行为和课程、课时、资料、分班等教学管理行为。
2)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我校虽属城镇学校,但地处城乡结合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差距大,整体水平较低。我校从实际出发,正视差异,积极探索分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走出一条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之路。
科学安排学生座位。班主任不能为了便于班级管理,避免差生影响优生,将学生按好中差分区就坐,这是非常不科学的。有效课堂倡导小组合作学习,由各个层次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便于互相帮助,树立信心,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加快学困生的转化。学校在检查、听课、学生评教工作中非常关注此问题,特别是基础学年。
要求教师重视学情研究,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分层处理。把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划分出高、中、低三个层次,也就是为学习较好的学生制定出一个较高层次的学习目标,为学习中等的学生制定出一个中层学习目标,为学习较差的学生制定出一个较低层次的学习目标。
分层施教、分层练习、分层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学困生以“扶”为主,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评价坚持差异性、及时性、鼓励性原则。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是渴望得到表扬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要求做出相应的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一旦达到分层目标,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成就感,从而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状态。
3)、以养成教育为契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制于学生的素质和学习风气。我们清晰地意识到,班风不正,学风不正,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无聊,质量就难以提高。我们精心挑选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多数为语数英教师),合理搭配任课教师,要求各科教师努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同时,我们畅通教师和家长的联系渠道,各办公室均设有外线电话,组建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构建了家庭、学校、社会合作平台。由于措施扎实、工作细致,我校学生学风端正,习惯良好,从而基本保证了整体质量的有效提升。
4)、深入推进校本研训,积极营造浓郁的教研、科研氛围
从学校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校本研训制度,融合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有效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注重有效课堂理念和教学实践的结合,注重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运行。每位教师要以“有效课堂”理念为行动指南,积极参加听、评课活动。校内听课后由教研组组织听课老师及时评课,并有评课记录。教务处定期检查听课笔记,不仅要查数量,更要看质量。每位教师通过出课、听课、评课,扬长避短,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学校通过听课、评课,及时了解每一位教师的授课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掌握有效课堂第一手资料,正确决策,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
以“听课+评课”模式为载体,严格落实集体备课制度。严格落实备课组长责任制,加强备课组协调工作,提高备课的水平和效率。备课组长带领本组教师在观念上破除同事间的防护壁垒,同学年同学科备课小组集中办公,采用 4
“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专业引领—课案生成—个性设计”的备课模式,逐步形成教师间互助合作、资源共享、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务实开展课题研究,提升科研引领的有效性。树立“科研从教学中来,科研服务于教学”的理念,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已完成的“
十一、五”课题有《关于新课程背景下,转变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鸡西市)、《思想政治课堂上如何向45分钟要效益》(密山市)。“
十二、五”已立项开题的有《实施新课程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国家级三级子课题)、《学校以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发展的研究》(省级)、《在德育中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的研究》(省级),另外还有三个教师个人研究的省级科研课题。学校正逐步将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不断解决教学中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努力提升教育科研对课堂教学工作的引领作用。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课题实验先进学校。
5)、注重考风考纪,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生能力测试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手段,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有力措施。考试工作正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公平化,成为每一位教师教育教学成绩认定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一直加强期中、期末检测的力度,如试题保密、单人单桌、严格监考、流水批卷等,通过以上举措,充分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得教师更加注重钻研教材,注重对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在教学方法上肯动脑筋,千方百计提高教学效果,保证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有效课堂实践的心得体会
1、过去教师崇尚“师道尊严”,学生惧怕老师,不愿接近老师。而今教师观念转变了,深深体会到“没有学不会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教师的角色真正转变成了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师生间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互动式学习共同体,课堂充满了民主、和谐、激情、快乐,师生间可谓亦师亦友。
2、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合作意识增强了,自我展示的欲望也强烈了。有效课堂的开展,使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提高,学生的潜能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得到极大程度的释放,综合素质明显增强。
3、回想我们的课堂,有时学生是动起来了,但只是形式上的花样翻新,而不是内涵的真正变化。所以我们要务本求实,不搞形式,尽心备 5
课,让学生们的思维在课堂上动起来,让学生们的灵感生发出来,使课堂真正精彩起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效课堂的改革任重而道远,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然而,我们坚信,在上级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我校全体师生不断实践,勇于创新,有效课堂建设的步伐定能迈得更快,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