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17.9.22)

时间:2019-05-12 13:5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郑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17.9.2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郑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17.9.22)》。

第一篇:新郑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17.9.22)

新郑市旅游产业现状与发展情况汇报

新郑市旅游和文物局(2017年9月)

近年来,在各级市委、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郑州市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新郑市旅游工作紧紧围绕华夏寻根拜祖圣地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核心区建设,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大投入,加快开发,加强管理,优化环境,扩大宣传,打响品牌,旅游产业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新郑市旅游文化资源基本情况及产业发展现状 新郑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古迹遍地,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5000年的黄帝文化、2700年的郑韩文化及具茨山岩画文化,被誉为“黄帝故里、郑韩故都、红枣之乡”。经钻探、发掘、普查,全市现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点100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郑韩故城、裴李岗遗址、后周皇陵、唐户遗址、欧阳修墓、李诫墓、轩辕庙、人和寨遗址、望京楼遗址、华阳故城、苑陵故城、凤台寺塔),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郑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7处,馆藏文物5万多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新郑市充分发挥历史文化优势,积极开发旅游资源。目前,全市 1 已建成9个景区(点),其中国家级A级景区5个:黄帝故里景区(4A)、具茨山景区(3A)、郑国车马坑景区(3A)、新郑市博物馆(2A)、福寿园(2A),备案景区3个(郑风苑景区、欧阳修陵园、龙泉湿地公园)。中国乡村旅游示范村1个(龙湖西泰山村),旅行社(门市部)15家,三星级旅游饭店2家,星级农家乐15家。连续多年成功举办了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华枣乡风情游等活动,编制完成了《新郑“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和《新郑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积极推进了考院古建加固维修工程,遗址公园景观小品工程、3号车马坑展厅布展工程、郑韩故城东北角城墙遗址公园等文物旅游项目建设,建成、推出了童乡亲子农场、泰山村千稼集等一批旅游新业态,新建旅游厕所25座,推出了“醉美新郑”四季旅游摄影大赛,面向全国开展了旅游LOGO和旅游形象宣传口号征集活动,拍摄了新郑旅游音乐电视片,彰显了黄帝故里、郑韩故城、红枣之乡的独特魅力。2016年,全市各景区接待游客433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449.7万元,旅游总收入11.64亿,二、新郑市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

新郑市旅游产业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自身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和问题。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散。一方面,旅游行业布局相对分散。我市虽然已有黄帝故里、具茨山、车马坑等多个旅游景区,虽然已打出“黄帝故里、郑韩故城、红枣之乡”的城市旅游品牌,但各个景区、各个旅游企业之间仍是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缺乏联系和互动,对外没有 2 发出一个整体的声音。另一方面,旅游行政管理散弱无力。各地实践证明,旅游不是旅游部门一家的旅游,是全社会的旅游,需要宣传、交通、安全等多个部门和各乡镇、办事处、管委会的共同努力。目前,新郑市各单位对发展旅游的重视程度、参与热情普遍不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的作用至今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弱。一方面,旅游景区相对弱小。目前,我市只有黄帝故里景区为4A级景区,没有一家5A级景区,与我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极不匹配。另一方面,旅游企业相对弱小。我市旅行社(门市部)的规模普遍偏小(有的甚至只有几个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同时,我市旅游接待游客的总体数量偏小,没有成为成熟、热门的旅游目的地(到新郑旅游的游客,很少在新郑住宿,城市留不住游客)。

3.缺。一方面,缺产品。目前,我市的旅游商品仍是多年前开发的黄帝像、黄帝丝巾等,具有新郑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创意产品极度匮乏,“吃、住、行、游、购、娱”的产业链条基本没有成型,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开发的热情普遍不高。如黄帝故里景区,在每年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之后缺乏中长期的互动活动(仅有简单的拜祖仪式,没有互动项目和特色演出节目)。另一方面,缺资金。发展旅游产业必须要有相应的基础设施投入作保证。如具茨山、黄帝故里等精品旅游区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由于资金短缺,导致旅游景点景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数字化高科技技术应用相对匮乏),部分文物资源没有转化为旅游资源(前几年虽有名人故里墓葬保护展示计划,但至今仍没有明显成效)。3 第三,缺规划。高起点、高水平的规划,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打造旅游精品的基础。目前,我市仍没有科学、可行的旅游整体发展规划,没有吸引游客的一日游、二日游全域旅游线路。第四,缺人才。旅游业从基层的操作人员到高端的管理职位,每条线都亟需人才。目前,我市中高端旅游人才都很缺乏,旅游从业人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经验不足。尤其是缺乏旅游专业素质较高、管理经验丰富的旅游行政高端管理人才。

4.乱。目前,新郑市部分景区是所有权、规划权、开发权、经营权集于一体,管理较为混乱。新郑绝大部分景区(点)都不收门票,景区自助造血能力较差,其发展绝大部分依靠财政投入,旅游经营管理主体缺乏活力与生机,出现了有的资源因无序开发而耗费巨资进行整治、有的资源长期闲臵等诸多问题。同时,由于景区利润较小,旅游团队都不愿意向新郑发团,进一步造成景区客流量下降,形成了恶性循环。

三、意见及建议

1.建议加强对新郑旅游干部队伍的业务指导和培训。目前,新郑旅游行业管理人员和基层从业人员业务能力普遍偏低。为全面提高我市旅游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我市旅游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建议上级部门从向基层单位明确培训的内容和要求、有关基层单位提供相关资料、指导帮助制定具体培训方案、帮助选派培训教师等方面加强对基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技能培训。

2.建议加强周边县市区旅游行业交流。近年来,郑州范围内 4 各县、市、区旅游部门交流的机会较少。希望上级部门定期组织我市各旅游主管部门进行业务交流,探讨经验,总结教训,少走弯路,共同进步,将郑州旅游市场快速繁荣起来。

3.发展全域旅游中给予优惠政策、资金扶持。全域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正在兴起的旅游形式,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但是,仅靠我市力量和群众自身,发展速度偏慢,发展后进偏弱。建议上级部门从加强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开发特色文创旅游产品、开展联合宣传促销等方面为我市提供帮助和扶持。

第二篇:加快发展新郑旅游产业(本站推荐)

加快发展新郑旅游产业

近年来,在省、郑州市、新郑市三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新郑以黄帝文化为主的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弘扬了中华优秀文化,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新郑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新郑旅游产业发展取得成果

新郑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八千多年的裴李岗文化、五千年的黄帝文化、二千七百年的郑韩文化,而尤其以黄帝文化资源丰富多彩,优势独特,至今在新郑市区和具茨山等地还保留有轩辕丘、黄帝故都、轩辕庙、黄帝饮马泉、南崖宫、拜华盖童子处、嫘祖洞、仓颉造字台、天心石等黄帝文化遗址20多处,构成了新郑在河南省乃至全国的独一无二的黄帝文化资源优势。

轩辕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对海内外炎黄子孙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随着世界华人寻根热的不断升温,新郑黄帝故里故都文化开发和建设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黄帝故里旅游区先后被列入河南省寻根游的龙头项目和“十五”期间重点培育的十八个精品景区之一及郑州市跨越发展的重点工程。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新郑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依托其丰富的黄帝文化资源优势,凭借其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黄旅游产业,多次承办了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古都学会主办的高级学术研讨会,权威认定:黄帝出生、建 都在新郑,编著了《东方大帝》、《黄帝故里故都历代文献汇典》、《黄帝传说故事》、《黄帝故里文化》、《炎黄二帝研究》、《中华文明始祖黄帝》、《黄炎二帝考略》、《始祖山八千年文化史志》等论述,先后修复和建成了国家4A级景区——黄帝故里,全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森林公园——始祖山,中国唯一将诗经摆到地面上的主题公园——郑风苑,中国藏车最多的车马坑——郑王陵博物馆,特别连续五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其规格之高,规模之大,议程之规范,主题之鲜明,媒体之关注,在同类活动中也是少有的,受到了海内外嘉宾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海内外炎黄子孙前来寻根拜祖,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新郑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县级城市旅游竞争力二十强等荣誉称号,黄帝故里、始祖山先后评为国家4A、3A级景区,皇宫酒店荣膺三星级酒店。2005年至2010年,游客接待数量由70万人次增长到38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2.1亿元增长到8.5亿元,均是翻倍增长。黄帝故里正日益向人们展示着其独特的寻根魅力和巨大的开发潜力及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新郑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和不足

新郑发展旅游业优势巨大。具体可以用“中、通、丰、根、优”五个字来概括。“中”:即优越的地理位臵。新郑地处中原之中,居郑、汴、洛、许四大古都和天下名刹少林寺所构成的黄金旅游线中间。“通”:即便利的交通条件。新郑地处郑州、开封、许昌构筑的“金三角”之腹,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郑尧高速、石武高铁、107国道,形成了纵贯南北,承东启西的立体交通网络。“丰”:即丰厚的旅游资源优势。新郑是中华第一古都,境内古文化遗址星罗棋布,有8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5000年前的黄帝文化,2700年前的郑韩文化,特别是黄帝文化底蕴丰厚,世界闻名,此外,新郑十万亩枣园和四万亩荷园等农业文化资源,为开发农业生态、休闲观光、水果采摘、农林科考等专项旅游产品提供了丰富素材。“根”:世界级的黄帝品牌优势。始祖黄帝对海内外亿万炎黄子孙具有巨大而永恒的吸引力。新郑拥有历史最悠久、积淀最深厚、别人无法比拟的品牌,那就是黄帝、寻根牌。“优”:即环境优势。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新郑市开展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活动,城市环境面貌得到历史性改变,并摘取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省级治安模范市、省级文明城市等众多国家级和省级桂冠,软硬环境不断优化,构建了新郑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安全地带”。

在充分看到新郑在发展旅游业方面优势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市旅游产业发展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一是小。旅游产业的总量小,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较低。二是弱。旅行社接待能力弱,地接能力不强。旅游产品开发深度浅,精品度不高。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购物环节薄弱。三是散。即旅游发展管理体制较散,旅游景点经营分散,缺乏有效整合,缺乏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四是缺。全市星级以上旅游饭店较少,还没有一家四星级以上酒店,景区购物、住宿、娱乐设施不完善,旅游人才比较短缺。五是低。全市旅游从 业人员大多没有从事正规旅游培训,普遍存在着素质低,服务水平低,懂旅游、懂经营、会外语的旅游人才更是奇缺。面对这些差距和不足,我们必须认真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三、新郑旅游产业面临的机遇

旅游业是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带动性强的综合型新兴产业。一是旅游业面临着难得的战略机遇。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确立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强调促进经济增长要更多地依靠消费拉动、依靠第三产业带动,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全面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同时国务院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二是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国民经济将保持持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将稳定增加,人民群众的旅游消费需求将大幅增长。随着国民休假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带薪休假制度的全面落实,将形成巨大的旅游消费市场。我国政通人和,社会安定,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新时期,我国旅游业将进入更加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三是党的十七大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新目标,黄帝文化作为中华优秀文化和源头文化必将得到进一步弘扬和宣传,黄帝故里作为中华精神家园,必将进一步得到更多中华儿女的认同和朝拜。四是省委、省政府和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黄帝故里品牌建设,省市领导多次对新郑黄帝文化开发作出批示和指示,提出殷切要求,必将从政策、宣传等方面给予黄帝文化产业发展倾斜和 支持。我市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以黄帝文化为龙头的旅游业正逢其时。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尽快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对策

根据河南省“旅游立市”战略和郑州市“旅游强市”战略,我们认为,新郑旅游业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1、旅游规划精品化。继续诚邀“大家”,借智借力为新郑旅游业把脉会诊,出谋划策,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确保旅游开发大气魄、高起点、大手笔,出精品,出绝品。一是编制好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围绕把新郑打造成中华精神家园、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原地区的热点旅游城市的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开发 “一城一山两带”的空间总体布局,形成一个重点突出、层次鲜明、错落有致的旅游发展系统。“一城”即以黄帝故里、郑韩故城、凤台寺塔、郑王陵、郑风苑等为主的中心旅游城,“一山”即以具茨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主、含陉山、老山坪、风后岭等山脉的西南旅游山系,“两带”以孟庄枣园、龙湖为主的东北部临郑旅游带和贯穿市域的南水北调生态景观带。二是搞好旅游景区的区域规划。要结合当前发展实际,重新编制黄帝故里、始祖山景区的旅游总体规划,把黄帝故里打造成与少林寺、龙门石窟比肩的国际品牌,把始祖山打造成中原城市群休闲健身中心,把孟庄枣乡打造成中原特色旅游购物中心。三是搞好城市旅游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把黄帝文 化融入到城市建设之中,城市建设彰显黄帝文化,从而实现黄帝文化产业和城市建设的完美结合;同时城市建设要有意识地体现旅游功能。

2、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以项目为载体,以资产为纽带,依靠高品质的旅游资源、出色的项目准备、灵活的融资方式、优惠的旅游开发政策,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景区建设和经营管理,加快推进旅游景区(点)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离,推进旅游经营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管理现代化,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体制,从而实现旅游资源最优配臵,促进旅游业步入与市场接轨的良性发展轨道。黄帝故里景区要结合旧城改造,完成二、三期改扩建工程,形成一期景区圈、二期购物圈、三期商住圈的大旅游区格局;具茨山景区要结合森林公园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依托具茨山岩画、山顶原始聚落、石棺大墓,吸引社会资金、争取世行贷款、天然林保护、农业综合开发、农村能源、乡村公路、扶贫开发等专项资金,发展一批农家乐旅游项目,建成一批景观,形成独具特色的黄帝文化回归原始之旅。

3、节会活动市场化。旅游节庆是一个地方的城市名片。结合我市实际,要对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枣乡风情游等节庆活动,实行在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运作,即节庆活动由企业出面进行资本运作和企业化经营,采取社会捐赠、商业赞助等方式筹集资金,从而实现节庆活动常办常新,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认真总结历届拜祖大典的成功经验,坚持稳中求新、新中求好,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 现代文明相协调,体现时代性,保持民族性,不断赋予其新的活力和精神,增强其对全球华人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努力办成造福中华、造福中原的兴邦盛典。二是全面尝试通过市场化运作手段,办好一年一度的枣乡风情游、重阳节黄帝故里拜祖仪式等节庆活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运作,减少政府投入,实现多方共赢的目标。三是通过不断策划具有轰动效应的节庆活动,提升新郑作为中华民族圣地的城市旅游形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宣传推介品牌化。要以黄帝文化为龙头,统领全市旅游宣传推介工作。一是学术研究正品牌。要继续邀请知名专家在黄帝故里举行相应的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论坛和笔会等活动,巩固新郑作为黄帝故里民族圣地的地位。二是广邀名人扬品牌。加强与上级统战、台办、侨办、外事、工商联等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广泛联络海外知名华人华侨社团寻根拜祖;加强与陕西黄陵县、湖南炎陵县等资源同类地区的合作,相互促销,资源共享;加强与淮阳、卫辉等本省具有姓氏寻根资源县市的联系与合作,共同打造河南寻根品牌。三是强力推介树品牌。要经常举办旅游推介会、新闻发布会等活动,积极参加国内、国际旅游交易会,加强同境内外旅行社的合作,鼓励他们开发设计、经营我市具有个性和特色的旅游线路;四是扩大宣传强品牌。将新郑旅游形象宣传纳入全市对外交往和宣传计划,重大外宣、招商、对外友好、文化交流等活动要与旅游宣传有机结合,统筹安排;继续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因特网等传媒,统一口径,统一内容,大搞宣传促销,扩大新郑旅游业知名度,树立起以黄帝文化为龙头的新郑特色旅游形象,使拜祖大典成为新郑的 “城市名片”。五是深度开发活品牌。要把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枣乡风情游、和元旦、春节、国庆节等长假确定为重大节会活动,统一策划,加强领导,形成旅游、文化、经贸“大合唱”,带来人流、物流、信息流,有效地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新郑一、二、三产业都要围绕黄帝品牌做文章、创名牌,形成能带动全局发展的综合经济效益。

5、服务管理规范化。要强化旅游行业管理,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巩固和扩大创优成果,提高城市旅游服务质量。一是全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要坚持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精细管理,开展文明服务、人性化服务、细微服务。积极开展旅游景区创A、旅游饭店创星活动,不断提高旅游经营单位的管理和服务质量。二是强化旅游安全管理和监督。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旅游安全预报、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增强处臵各类应急突发事件能力。三是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建立快速受理和处理旅游投诉的工作体系和网络。四是积极培养各类旅游管理服务人才,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和专业服务水平。

6、产业效益最大化。一是拉长产业链条,增强带动功能。要紧紧围绕吃、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鼓励企业大力发展有特色的绿色旅游食品、旅游商品,大力发展与旅游相关的商贸流通、交通运输、信息、金融、文化、娱乐、保健等服务业。二是进一步强化旅游购物功能,鼓励旅游商品开发设计创新,培育一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建成一批经营规范、信誉良好的旅游购物场所。三是要进一步强化旅游娱乐功能。要积极研究我市文化优势,挖掘我市特有的文化内涵,运用科技、文化和商业手段打造旅游娱乐节目,吸引 游客、留住游客、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四是进一步落实国家和省、郑州市有关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酒店、餐饮、娱乐、旅游商品开发、旅游交通等旅游产业领域,壮大旅游产业力量,提高旅游产业综合效益。

总之,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是建设文化新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新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政主导,部门联动,企业参与、全民动员,做大、做强黄帝文化旅游业,努力把新郑建设成为一个历史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成“华夏民族寻根拜祖圣地”,促进新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第三篇:旅游服装产业发展汇报(推荐)

“旅游+服装”新时代,开启旅游发展新模式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了传统的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意设计人才的需求,提升纺织业文化创意内涵,体现产品文化价值核心,以创新为动力将成为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将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增加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度,推动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文化产业与服装产业的融合,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提到

文化旅游资源,被游客所认同的旅游品牌效应景区即

,全市唯一的 和我县第二个国家AAAA级景区

,其自然资源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已被很好的开发利用;而纺织服装业作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民生产业,尤其是

等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受众群体逐年增加,如何找到旅游文化与纺织服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契合点,提升旅游文化与服装产业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贡献度将成为下个阶段发展的着力点。

借鉴桐乡与海宁旅游服装发展模式,我县的旅游文化与服装产业的有机结合,首先应以大型商业综合体或旅游服装集群区为依托,建立区域性的旅游服装商品集散地,将服装产品融入到不同的旅游项目中,推动南陵旅游时尚文化与服装产业结合的同时,将传统时尚特色产业纺织品、服装融入到旅游文化之旅中,依托时尚文化建设,开展纺织文化之旅,让游客体验融入到纺织品的面料设计、服装创意设计、加工程序的过程中去,切身体验纺织文化乐趣,加大研发创意服装力度,以服装租赁的形式,便于游客与景点特色拍照留念;加强地区特色文化服装的设计和成果转化,激发游客的旅游购物心理,增加旅游经济附加值。

加强旅游文化与服装产业的有机结合,倡导穿着旅游服装游南陵的时尚旅游新口号,探索“旅游+服装”的新模式,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开拓旅游消费空间,在助力旅游服装转型升级发展的过程中,将不断探索,积极配合,全心全意为经济发展助力。

第四篇:产业发展汇报

拉萨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及邛崃旅游产业发展建议

拉萨旅游业经过30年的发展,从一个新兴产业成长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目标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外汇收入提高就业比例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在拉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旅游系统按照“环境立市、文化兴市、产业强市、民生安市、法制稳市”的发展战略,以实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扎实工作、在应对挑战中创先争优,在推进创新中破解难题,在抢抓机遇中加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拉萨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拉萨旅游业发展现状

旅游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已初步形成了六要素相配套的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旅游接待连续保持20%以上的增幅:2006年、2007年接待游客量分别达到170、274万人次,2008年受“3.14”事件、汶川大地震和世界金融海啸的严重影响,游客接待量下降至136万人次。为了尽快恢复旅游产业的复苏,拉萨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旅游业逐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2009年实现游客接待量达320万人次,到2011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14.43万

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4.43%,实现旅游总收入51.1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36%,旅游收入占全市GDP比重24.41%,2012年拉萨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50.8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6.53%,实现旅游收入65.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12%,超额完成了工作任务,2013年截至目前,2013年,截止目前,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3.6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7亿元。全年预计将实现旅游接待量780万人次,旅游收入82亿元,分别较2012年增长20%和25%。

(一)宏观环境进一步改善

近年来,拉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带领全市各县(区)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精神,先后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拉萨旅游业发展的决定》等系列文件,把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并高规格成立了拉萨旅游产业发展协调委员会,督导各县(区)、各部门全力推动旅游工作。市委、市政府领导也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也从2009年的400万增加到了2012年设立800万元,充分说明了市委、市政府对旅游工作的重视和关心。江苏、北京两省旅游局也多措并举助推拉萨旅游业发展,形成了以项目援助为重点、资金援助为保障、智力援助为根本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援藏工作格局。

(二)旅游基础设施稳步提升

以“吃、住、行、游、购、娱”为核心的旅游基础接待设施在拉萨已经具备一定规模。旅游服务中心项目基本完

工,娘热、夺底等5个乡村旅游规划完成终审,11个旅游信息查询终端交付使用,累计完成建设投资2.2939亿元,铁路、公路和旅游景区(点)沿线可视范围内的景观改造工程全部完成,香格里拉大酒店、圣地天堂洲际大饭店、飞天国际大酒店等项目加快推进,积极配合中国西藏文化产业创意园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工作,“十二五”期间,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投资8400万元,将有效推动全市旅游硬件服务设施的整体上档升级。目前,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11家。AAAAA级1家(布达拉宫),AAAA级4家(大昭寺、罗布林卡、博物馆、娘热民俗风情园),AAA级1家(堆龙旭日牧区生态民俗园),AA级3家(仓姑寺、德仲温泉、思金拉措湖),A级2家(卓玛拉康、夺底乡维巴村)。共有星级宾馆、饭店及社会旅馆690家,民营企业占60%以上。星级宾馆、饭店共132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15家、三星级 48家、二星级26家、一星级 8家。星级家庭旅馆33家,其中金星22家、银星6家、铜星5家。社会旅馆558家。星级宾馆、饭店共客房24427间、床位45853张。

(三)旅游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

根据拉萨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创新和完善旅游工作协调机制的工作要求,在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上先行先试,从深化旅游景区管理机制建设着手,推行“三权分离”管理机制,起草了《拉萨旅游景区开发经营管理办法》和纳木措景区管理委员会、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管理委员会组建方案,为逐步实现景区开发经营管理工作规范

化奠定了基础。深化旅游诚信服务机制建设,建立旅游常态化联合执法工作机制,设立旅游团队“绿色通道”备案制度,在全市135个便民警务站和大昭寺设立272名旅游服务督导员,进一步提升了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深化行业管理机制建设,成立旅馆业协会、旅行社协会和旅游购物协会,实现行业监管自律化。

(四)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以诚信旅游建设工作为抓手,推动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守法经营,引导游客理性消费,建立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2011年,首次召开了全市旅游质监工作会议,强化了市县两级旅游执法职能,采用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基层旅游质监人员开展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基本构建了市县两级联动的旅游执法机制。建立诚信旅游服务监督机制,在拉萨135个便民警务站和大昭寺设立旅游服务督导员开展旅游指南和咨询服务工作,组织旅游、公安、卫生、工商、税务等部门开展旅游联合执法活动,截至目前,共查处违规导游46个,发现违规旅行社21家,发现非法拉客人员38名,与公安部门共同抓获倒卖布达拉宫门票人员22名,有效地规范了旅游市场秩序,营造了良好的旅游环境。据市场抽样调查显示,98.2%的游客对拉萨旅游环境和服务质量表示满意,73%的游客有意重游西藏。

(五)旅游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积极参加由国家旅游局牵头举办的系列国际国内旅游展览会(交易会),并联合七地区在“珠三角”和“长三角”重要客源地开展冬游西藏巡回促销。第七届纳木措徒步大会

反应强烈,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台等主流媒体聚焦拉萨、宣传拉萨、推介拉萨,纳木措徒步大会的品牌竞争力、影响力、吸引力持续增强。为全面提升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拉萨投资近400万元拍摄的“美丽家园〃幸福拉萨”宣传片继续开展冬季补拍工作,藏历新年、越冬候鸟和魅力冰湖等自然人文景观顺利完成拍摄。拉萨旅游局制定的《2013年拉萨旅游宣传促销计划》,明确了推动旅游与体育等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任务,将举办纳木措徒步大会、户外高峰论坛、名人登山活动、摄影大赛四项活动。

(六)民生项目进一步实施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和“民族团结月”活动,党员干部带头深入基层解决群众存在困难和问题,2012年,全年累计筹到扶贫款达80000元。按照“四业”办公室的安排部署,举办农牧民技能培训班,培训农牧民1140人。以全国旅游援藏工作座谈会在拉萨召开为契机,深化与北京、江苏的技能培训合作,组织维巴村“两委”班子成员和致富带头人共7人,前往北京市考察乡村旅游项目,邀请江苏省旅游学院教师赴拉萨开展技能培训,共培训乡村旅游管理人员40人。2012年,全市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带动就业达到12324人,创收1亿余元。

(七)乡村旅游建设项目进一步发展

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项目建设,2013年截至目前,热振唐古风甲玛标段已经开工。墨竹工卡县德仲温泉项目、堆龙德庆县邱桑温泉项目已完成初审,等待环评施工。思金拉措、直贡替寺景区项目已完成评审,等待资金开工。达普天文台

项目、次角林沟集散广场建设项目等上级部门审批。2013年财政资金项目主要包括堆龙德庆县游客接待中心、当雄赛马场建设项目、曲水才纳乡民俗旅游村建设项目,目前正在等待自治区旅游局审批。以上13个项目的建设,将有效开发拉萨乡村旅游资源,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带动景区所在地的餐饮、娱乐休闲等服务业协调发展。

在拉萨旅游业不断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分析拉萨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六大矛盾依然存在:“市场高速增长与可进入性受限的矛盾”、“旺季一票难求与淡季门可罗雀的矛盾”、“核心景区超载与市郊旅游滞后的矛盾”、“高国际认知度与低国际化水平的矛盾”、“转型升级需求与资金人才制约的矛盾”、“圣洁城市形象与混乱市场环境的矛盾”。如何解决好上述矛盾成为我市旅游工作的主要任务。

二、邛崃旅游业发展建议

(一)以旅游项目国际化为载体,推进硬件建设国际化

1、加强旅游规划工作。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掌握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找准邛崃文化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和唯一性,准确定位。科学编制旅游开发专项规划,注重同相关规划的衔接,着力将旅游项目纳入国家、省、成都市重点项目中。加强对重点项目进展情况的动态管理,建立定期公布项目进度和退出制度。重视旅游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为投资者和项目搭建交流平台。加大项目建设力度。认真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切实落实好以南丝路文化、文君文化、红色文化、邛酒文化、邛窑文化、以及邛羌文化为主的旅游项目策划、包装、打造,重点推进天台山、平乐、大同等景区

开发建设,建设我市西部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功能区,抢抓机遇,化危为机,助推我市“丝路首城”建设步伐。

2、创新产品开发,在产业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以及农业等产业的融合,切实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相互促进。重点做好农业旅游示范点创建工作,继续做好南丝路文化节、文君文化节,创新开展邛酒文化节、邛茶文化节等特色活动,促进一三产业的融合,提升整体形象,树立先进典型。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政府主导发展乡村旅游的力度,重点打造旅游示范乡(镇)村(居)的建设,以发展旅游带动相关产业。

3、创新发展模式,在要素均衡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推动旅游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完善集散、咨询、引导、救援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做好邛崃市游客集散中心和天台山、平乐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工作,鼓励扶持特色旅游乡村建设,重点完善旅游景区点和旅游基础设施,着力提高城市旅游服务功能。以“文化+产品+盈利点”为开发思路,丰富旅游产品建设,积极打造“南丝路水上走廊”、世界名酒文化走廊、“天府新区水源工程输水干渠景观走廊”,推进旅游商品研发基地建设,积极打造夺底地方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销售基地。要继续以培育五星(A)级、提升四星(A)级、壮大三星(A)级为抓手,特别是在星级乡村农家乐(酒店)的评定上要实现质的飞跃,不断增强邛崃旅游的吸引力。

(二)以旅游营销国际化为窗口,推进整体旅游形象国际化

加强形象宣传和产品推介。加强与央视等主流媒体的深

度合作,积极利用网络媒体、分众传媒、大型旅行社门店等平台,加大邛崃旅游形象品牌宣传,积极争取在《中国旅游报》、《国家地理杂志》开办旅游专版,扩大宣传,提升知名度,进一步树立邛崃旅游整体形象。以节庆活动为载体,整合资源,营造氛围,举办特色鲜明、轰动效应强的节庆活动,推出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创新旅游营销机制,努力做活淡季市场,着力拉动旅游消费需求。积极宣传、策划、营销能代表邛崃特色的大型实景剧(如创作、拍摄以茶马古道,司马相如、卓文君为题材的舞台剧),使之成为国内旅游演艺的精品工程和邛崃旅游的新亮点。

(三)以旅游管理国际化作为保障,推进旅游服务国际化

以我国第一部《旅游法》颁布为契机,以提升服务质量和企业素质为重点,强化诚信建设工作,规划出台《邛崃旅游服务标准化实施细则》、《旅游企业服务质量基本标准实施细则》,加大旅游技能和管理型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全面提升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标准意识和品牌意识。加强旅游行业管理。规范旅行社经营和旅饭店管理,开展联合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黑社”、“黑店”等不法行为,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建设诚信旅游管理平台和诚信企业信息库,推动诚信旅游建设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及时发布季度、半年和满意度调查报告,督促企业加强管理,改进服务,提升质量。

1、创新培训机制,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加强旅游培训工作。加大“乡土旅游人才”的引导和培

训工作,进一步完善旅游管理人才培训机制。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培养和引进旅游专业人才,建议建立邛崃旅游专家顾问团,借助“外脑”为邛崃游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重点转变服务理念,强化对旅游一线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服务人员整体素质。

2、创新工作机制,在自身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大力整合土地、林地、景区景点、文化等资源要素,促进资源的转让和交易,进一步完善政府主管、企业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旅游产业开发模式,建立适应旅游功能区建设的管理模式,建立统一、协调的长效工作机制,把各项工作的执行落实到位。加强行风建设,落实行风建设工作责任制,完善旅游行政管理和行政监察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开展旅游行风明察暗访和旅游市场检查,充分发挥行风监督员职能和作用,切实解决好损害游客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

第五篇: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市人大胡主任,各位常委,各位领导:

大家好!

开原市的旅游产业,在铁岭市委、市政府特别是市人大的正确领导、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发展较快,变化较大,开原于XX年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旅游强市。下面我就把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做以简要汇报。

一、高度重视旅游产业

开原市委、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把旅游产业确定为发展全市现代商贸物流业的龙头产业和支柱产业,优先发展。开原古城建设,市委、政府成立了古城建设工程指挥部,由一名正县级领导任副总指挥,我任常务副总指挥,旅游、建委、水利、交通、文化等11个部门参与,现在正在按照建设中国第一辽金古城的目标,全面建设,以这样的阵式开发旅游在各县市区绝无仅有。对于名闻全国的象牙山及《乡村爱情》拍摄基地,市委、政府成立象牙山风景区管委会,统一规划、建设、管理风景区,努力把景区打造成东北农村题材影视拍摄基地。我们编制了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开原古城建设规划、大清河滨水旅游区规划、黄龙岗湿地公园规划和象牙山风景区建设规划,这样大投入编制旅游产业规划在全省都不多见。为充分调动旅游战线的工作积极性,我市旅游局长享受副县级待遇,班子副局长全部享受正局级待遇,有独立的办公楼。以上这些,足以说明出开原市委、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开原市旅游产业的现状,正在形成产业,已经初具规模,逐步由起步最晚、基础最弱、实力最差的产业发展成与全市各条战线大体相当的产业。目前全市旅游产业现状,从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情况看:

吃——全市有星级酒店3家(金山国际饭店、天宝酒店、清河财政培训中心),山庄3处(象牙山庄、象牙仙庄、百丽山庄),特色餐馆和农家乐若干家。

住——有四星级酒店1家和三星级宾馆2家,商务宾馆6家,山庄和农家乐若干家,接待能力较强。

行——有旅行社7家,旅游汽车公司1家,领先于各县市区。

游——有象牙山风景区、七鼎龙潭寺风景区、九鼎龙泉寺风景区、开原古城和白鹭洲野生动物保护区等,高品位旅游景区数量居全市之首。

购——有新都商贸购物中心,开原农副产品销售中心,榛子专卖店等旅游购物店数十家。

娱——有二人转演出场所开原大戏院,时尚演出场所1家,电影院1家,水上游乐项目2处,西餐厅、咖啡厅4家,高档茶楼1家,豪华歌厅11家。

截止到现在,全市有旅游从业单位近百家,绝大多数为民营企业,从业人员逾万人。现在游客来到开原,看有看的,吃有吃的,住有住的,玩有玩的,买有买的,出行方便,服务体系健全,旅游市场发育成熟,旅游产业在辽北各县市区中率先正式形成。

三、旅游产业发展探索

1、打造东北旅游黄金品牌。我们借助名人效应,以“本山家乡游”为主题,努力打造“东北风情,快乐开原”旅游黄金品牌。请赵本山回家乡开原拍戏,连续几年来先后拍摄了《刘老根2》、《马大帅1、2、3》、《乡村爱情1、2》等6部电视连续剧,现在正在拍摄《乡村爱情3》,随着这些电视剧在央视和全国各地方台的热播,极大地提升了开原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开原逐步成为东北农村题材影视基地。

2、打造东北旅游精品景区。我们抓住东北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少,开原辽金古城资源独特等特点和现状,全力建设中国第一古城,建设精品景区。我们正在维修东北著名千年古塔,雕刻世界最大的金玉大佛,恢复东北庙城,包装东北亚丝绸之路名关重镇——开原“丝关”,努力把开原古城打造成东北旅游精品景区。

3、发展节会经济。几年来,我们利用开原独特的资源优势,先后举办了开原旅游节、开原美食节、象牙山梨花节、龙潭寺庙会等一系列节庆活动,承办了全省农业产业化高峰论坛、全省城市规划建设现场会等许多会议,通过创建旅游强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各种活动,初步收到了“旅游搭台,经贸唱戏”的效果。

4、开展特色旅游促销活动。我们编辑出版了《开原旅游丛书》,印发了《开原旅游画册》、《开原旅游交通图》、《开原导游图》等资料;制作了《古城开原》、《乡村爱情拍摄基地象牙山》、《古刹洞天龙潭寺》等电视专题片;央视《走遍中国》栏目摄制组制作了《寻找黄龙府》、《龙潭寺之谜》等节目在海内外华人世界播放;成立象牙山旅游文化沙龙,辽北艺术家们汇萃象牙山讴歌开原;组建象牙山旅游网站,打造“网上象牙山”;在省内外期刊、报刊上发表了大量介绍开原旅游资源的文章、书画摄影作品,我们通过这些软广告大力宣传、推介、促销开原旅游产品。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市旅游产业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所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一是总最小。旅游收入所占全市gdp比重低,全市旅游总收入9亿元,仅占全市gdp总量165亿元的6%。二是投入少。旅游是一个投入较大的产业,目前政府投入有限,民营资本投资不多,资金投入成了制约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三是管理弱。没有旅游监察执法机构,缺乏执法效力,旅游投诉与纠纷案件增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以上这些弱点和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重视,我们正在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五、旅游产业发展设想

1、突出主题。集中建设象牙山国家级景区和东北农村题材影视基地,唱响“本山家乡游”旅游主旋律,打造东北旅游黄金品牌,带动全市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2、突出重点。加快开原古城建设,再现辽金文化,全力打造中国第一古城,培育东北旅游精品景区,拉动全市旅游产业迅速成型。

3、突破难点。在今后的招商引商活动中,突出旅游招商,突破旅游投入这一难点,降低民营资本进入投资旅游产业门槛,牵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速度。

4、努力整合。加强对旅游产业领导,全社会抓旅游,以象牙山风景区为龙头,整合全市旅游产业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迅速做大全市旅游产业,形成旅游拉动商贸物流业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各位领导,我们将以这次人大视察为契机,以领导的指示精神为动力,以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为己任,真抓实干,锐意争先,把开原的旅游产业做大做强,为新铁岭大铁岭建设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下载新郑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17.9.22)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郑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17.9.2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旅游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广元市元坝区 旅游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把旅游产业作为富民强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从组织领导、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园区专项规划等多方面配套推进......

    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分析XX古城具有2700多年的悠久历史,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全县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9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14处,市级4处,县级76处。1998年,XX古城被国务院命名为第......

    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绛县旅游产业发展思路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收费经营的旅游景点共有两处:一处是太阴寺,另一处是紫云寺。这两处景点规模都比较小,经营收入也十分有限。 太阴寺是国务院公布的第......

    钟山区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范文

    钟山区旅游业发展情况 钟山区正在创建A级旅游景区的景区(点)有贵州三线博物馆、凤池园、麒麟公园、动物园、凉都森林公园、韭菜坪景区等景区。有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的水钢工业......

    浅谈我市旅游产业发展

    浅谈我市旅游产业发展近几年来,我市的旅游业在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景区建设有条不紊进行,薛仁贵寒窑、龙门景区、高禖庙等几个景区的建设初具......

    宁强旅游产业发展

    宁强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2013-03-29 10:56:28 来源:宁强县政府办 宁强县坚持规划引领,加快景区建设,强化宣传推介,加强服务管理,多举措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该县围绕建设“旅游名县......

    县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汇报材料

    县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汇报材料为推进××××文旅融合大发展,培育“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中国箭乡·锡伯家园”旅游品牌知名度,吸引疆内外游客来察布查尔观光......

    关于向自治区政协主要领导旅游产业发展专题汇报

    巴州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柯赛江〃赛力禾加副主席:近年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明确提出把旅游业作为自治州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正值全疆上下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