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关汉卿曲二首》教案 沪教版

时间:2019-05-12 13:59: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关汉卿曲二首》教案 沪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关汉卿曲二首》教案 沪教版》。

第一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关汉卿曲二首》教案 沪教版

《关汉卿曲二首》

【学习目标】

1.了解关汉卿的文学地位,明确课文的写作背景,感受关汉卿曲“本色”的特点。

2.体会直抒胸臆、以景衬情的写法,学习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

3.体会作品蕴含的丰富复杂的感情,学习关汉卿与黑暗社会不妥协的斗争精神。【重点难点】

1.重点:反复品读,感受诗人顽强、乐观、幽默的性格。

2.难点:辛辣恣肆和诙谐滑稽的表现风格。【相关提示】

1.曲,是一种文学样式,成熟于元代,并迅速繁荣,取得了与唐诗、宋词齐名的地位。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属于诗歌;杂剧属于戏剧,其剧本则是文学体裁之一。散曲,又分套曲和小令两种。

2.关汉卿是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者。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散曲是元代“本色派”散曲的旗帜,王国维称其曲辞“曲尽人情,字字本色”、“当为元第一”,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之首。今存关汉卿套数13套,小令57首;其杂剧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等。【正音正字】

恁nèn 斫zhuó 蹴cù 踘jū 兀wù 【朗读作品】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课文分析】

《一枝花•不伏老》中关汉卿自比“铜豌豆”,用夸张放诞的语言,写出他愤世嫉俗的感情,并且表现他“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的顽强、乐观、幽默的性格。这种性格,体现了不向黑暗势力屈服,不向艰难困苦低头的精神。

用心

爱心

专心

这支曲,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以“铜豌豆”自喻,与“子弟每”对比,表现了愤世嫉俗、顽抗张扬的个性。

第二层,两组排比,列举自己多才多艺,样样精通。

第三层,从正反两方面表明决不妥协的态度。

这支曲,大量使用市井语言,一连用了五个修饰词“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排比而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顽抗到底的决心。同时,有意与“子弟每”区别,暗示自己别有抱负。【互助学习】

1.作者在曲中把自己比作了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

作者在曲中把自己比作“铜豌豆”。

这表现了作者顽强、幽默的性格。

2.关汉卿,为什么要把自己比作铜豌豆呢?

金元时期,乱世疾苦,铸就“书会才人”不伏老之心态。

3.“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连五个修饰词排比有什么作用?

淋漓尽致地表达了顽抗到底的决心。与“子弟每”做强烈的区别,暗示自己别有抱负。

4.举例说明,此曲第三层是怎样表明决不妥协的态度的?

第三层,从正反两方面表明决不妥协的态度。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这是从正面表明态度。

“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这是从反面表明态度。

5.《一枝花•不伏老》中,最显著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此曲最显著的修辞手法是排比。如: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嚥作、会吟诗、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

6.“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运用了什么修辞格?

这里运用了两个对偶:①“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②“ 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二课时《四块玉·别情》

【重点难点】

1.重点:把握主人公以言来传相思之深,以行来绘相思之苦的情感。2.难点:理解作者直抒胸臆表达思念,以景衬情加深缠绵愁思的方法。【词语积累】

四块玉:曲牌名。斜:此处指溪流拐弯。

凭阑袖拂杨花雪:写主人公靠着阑干,用袖拂去如雪的飞絮,以免妨碍视线。【朗读作品】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作品翻译】

自从把你送走,心中总是难离难舍,一缕相思情到什么时候才能断绝?凭倚栏干远眺,用衣袖轻拂如银雪般的柳絮,望横斜的小溪空自东流,重重的山峦把小路遮没,心上的人真的去了。【课文分析】

此曲写女子对情人的相思之情。女主人公送别自己的情人后,情人在心中仍驻留难忘,令人痛苦欲绝。想登高眺望他离去的背影,但终被关山阻隔,这更使她肝肠寸断,在此处,外在自然景物并非主人公心情的寄托,它只是更加强化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这首小令,用准确、凝练的文字写已别、刚别的相思之情,入木三分地写出一位深情女子送别心上人时的情态和意绪,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感受。

“一点相思几时绝”是全篇的重心,它强调了别情的缠绵,使之成为全篇描写和抒情的基调,也是前三句显得十分形象。

总之,《四块玉·别情》围绕着“相思”,以言来传相思之深,以行来绘相思之苦,把一位女子波浪翻滚似的不平静的心情及浓烈的相思之情表现出来。【互助学习】

1.这首曲子,写了哪些景物? 这首曲子,写了杨花、溪、山等景物。

2.这首曲子,是怎样描写景物的?其作用是什么? 这首曲子,以景衬情,化情入景。

作者通过层层设障的方法,不断变换景物,动态地表现出女子无限哀愁的心境。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二篇:关汉卿曲二首教案

关汉卿曲二首

【学习目标】

1.了解关汉卿的文学地位,明确课文的写作背景,感受关汉卿曲“本色”的特点。

2.体会直抒胸臆、以景衬情的写法,学习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

3.体会作品蕴含的丰富复杂的感情,学习关汉卿与黑暗社会不妥协的斗争精神。【重点难点】

(一)《一枝花·不伏老》

1.重点:反复品读,感受诗人顽强、乐观、幽默的性格。

2.难点:辛辣恣肆和诙谐滑稽的表现风格。

(二)《四块玉·别情》

1.重点:感受曲中“离别相思”的氛围,在诵读中把握主人公以言来传相思之深,以行来绘相思之苦的情感。

2.难点:理解作者直抒胸臆表达思念,以景衬情,加深缠绵愁思的方法。【相关提示】

1,曲,是一种文学样式,成熟于元代,并迅速繁荣,取得了与唐诗、宋词齐名的地位。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属于诗歌;杂剧属于戏剧,其剧本则是文学体裁之一。散曲,又分套曲和小令两种。

2,关汉卿是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者。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散曲是元代“本色派”散曲的旗帜,王国维称其曲辞“曲尽人情,字字本色”、“当为元第一”,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之首。今存关汉卿套数13套,小令57首;其杂剧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王国维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诗、宋词,到了元代则以“曲”为傲。大家熟悉的《窦娥冤》就是元曲的代表作品(补充元曲的相关知识);作者关汉卿不仅是元杂剧大家,也创作了许多的散曲作品。1.了解元曲这一文学样式:

杂剧

元曲 散曲 套曲

小令

2.作者介绍

关汉卿(约1225—1300),号已斋叟(一作已斋,又作一斋),大都(今北京)人,一说祁州(今河北安国)人,我国古代杰出戏曲家和元代著名散曲家。1958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为“世界文化名人”,并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关汉卿是他那个时代的弃儿,也是中国古代的艺术骄子。他是元代一位有名望的书会才人,戏班的班主和剧坛领袖。由于他多才多艺并长期深人民间,积极进行戏剧创作和戏剧表演,于是成为元代杂剧的奠基人和中国古代戏曲艺术范式的开创者。元熊自得《析津志•名宦传》说:“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关汉卿在他的著名的套数[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如此表白:“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我也会围棋,会蹴趵,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关汉卿撰有杂剧67种,今存18种。其散曲,今存小令41,套数13,联章体组曲【中吕•普天乐】《崔张十六事》(共16曲)一篇,残套2。在金末元初作家中,为数最丰。他的散曲,内容相当丰富:有写离愁别恨的,有写自我人生的,有写山川美景的,有写男女恋情的„„在元前期散曲创作中。他的散曲不管是艺术风格,还是思想境界,都是最引人注目的。可以说,关汉卿的散曲是元代“本色派”散曲的一面旗帜。

二、课文教学 【双调•沉醉东风】 1.基本解读

这首小令是关汉卿写爱情的一首名作,描写女子在为情人饯别时的离情别绪,深挚真切,哀婉动人,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美感。(主旨)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眼下近在咫尺,即刻就各分南北,心痛得好像月缺花飞。起笔便点明所写的内容是“饯别”。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写送行主人公的动态与神态。眼中搁泪,是送别的常情;手中举杯,是壮行的表现。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紧承前两句写告别时的声态和心态。声态是“多多保重”的叮咛,心态是“舍不得”的极度悲痛。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这是“舍不得”与“不得不舍”矛盾中的果断选择。从这果断选择和祝愿中,看出抒情主人公积极高昂的心态。2.鉴赏要点:伤离中充满自信与激情。

曲中抒情主人公形象鲜明生动。曲中描写送别主人公离别时的情景:手拿饯行杯、眼含离别泪、一再的叮咛话,突出分离时的矛盾心理:“痛煞煞教人舍不得”与“好去者望前程万里”。就在这精心设计的动态、声态、神态描写中,一个既悲痛难舍、又对人生充满信心的多情主人公形象与众不同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此曲的行为细节与心理描写很值得注意。前两句用比喻手法写主人公送别时的强烈感受,后三句写藉情主人公瞬间的两种心情:刚刚是“舍不得”伤痛,转眼是“好去者”叮咛。送别主人公性格之爽利,情感之真挚显得格外鲜明,并令人回味无穷。

【南吕•一枝花】 赠朱帘秀

1.基本解读

这是一篇借物咏人、构思巧妙、极见功力的散曲珍品。其中感情之热烈真切,遣辞之丽而不缛,写“珠帘”与赞人物之妙合无垠,真令人叹为观止。作者在这套曲中以借物喻人的手法,巧妙运用谐音和双关的语言艺术,通过对“珠帘”的多角度、多层面的咏唱,极其生动地赞美朱帘秀这位著名女演员的秀美风姿与高超技艺,同时表达作者对民间艺人的真挚情感与真诚爱护。(主旨)

整套曲可分三层:

第一层:首曲【一枝花】,集中描写了朱帘秀技艺的高超和风姿的秀美。

作者以此曲破题,咏“珠帘”华美高雅,光彩照人,不许凡夫俗子(等闲人)随意掀展。首二句以帘卷和珠灿来比喻朱帘秀的光彩照人,并突出了她歌喉的珠圆玉润。“虾须”,是竹帘或缀珠之帘的别称,因帘幕卷曲,状似虾须蜷缩,故有此称。陆畅《帘》诗云:“劳将素手卷虾须,琼室珠光更缀珠。”冯海粟赠朱帘秀的[鹧鸪天]亦有“虾须瘦影纤纤织,龟背香纹细细浮”句。古人又常以成串珠玉喻音乐和歌声,所以,首二句破题咏帘,又暗寓对朱帘秀姿容和嗓音的赞美。“金钩光错落”二句,明是写帘幕辉光闪烁,临风飘动,实则可以理解成是赞美朱帘秀四座皆惊的漂亮扮相和袅袅娜娜的舞姿。金钩、绣带既是帘幕的附属品,又暗寓戏曲演员行头上的装饰物,用意之巧是令人绝倒的。接下来的“似雾非烟”三句,写到了帘的缥缈轻摇,及其妆点效果、实用功能,自然地使人联想到,上场的帘幕好似烟笼雾漫,化好妆的女演员犹如神女仙姬将飘然而出。“不许”句表面上是说不允许寻常人随意伸手卷帘,实际上是说演员在酝酿感情,蓄势待发,何时破帘而出得有个“火候”,无须旁人操心。三句写出了舞台上特定的环境,也写出了演员扮相之美丽,技艺之高超。最后两句,表面上是写珠帘乍展开来时的光彩夺目,说它摇动起来,四壁如同披上翡翠的绿阴,它的光彩使金色的琉璃瓦也黯然失色,而暗寓的却是演员出台亮相时的姿容,色艺俱绝,满堂喝彩。

【一枝花]曲整个是对人物出场的铺垫,反复比喻,再三呼唤,终于,人物出场亮相了。有趣的是字面全是写珠写帘,未着一字写人,然又无处不是写人,所有的巧譬妙喻,都是自然地扣住了“人”来进行的。这支曲可以看作是序曲,下面还要更细致地展开描写,进一步以含蓄的手法刻画人物。

第二层:【梁州】是套曲的主体部分,关汉卿以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写与“珠帘”相关或相联之事,从而进一步写它的富贵风流和为人气质,曲折表达了他对朱帘秀真挚的倾慕之情,其中还夹杂着苦痛和酸楚。首二句,写帘的华美与高雅。“侯家”、“谢府”,出处未详,指的是公侯之家、高门世族却是很明显的。或以为东晋时显贵侯景欲向王、谢那样的高门世族求婚,皇帝以为侯家尚配不上王、谢,叫侯议婚于朱、张以下姓氏,“侯家”、“谢府”当指此。“紫帐”、“红莲”均指帘。“锁春愁”句承“风流”二字而来,写朱帘秀的爱情生活,“不放双飞燕”,是说帘儿拢住燕子,隐指帘秀与一男子的两情欢洽。接下去的四句都是写两人的浓情密意。这男子是谁?或许就是指关汉卿,也有可能指另外一个人。“拂苔痕”二句,是说珠帘摆动、飘拂,引逗得台阶上洒满榆钱;杨花飞絮,也像是被珠帘牵惹一样,漫庭飞舞。榆钱即是榆荚,形似铜钱,故有此俗称。这两句可能是以榆钱和柳絮飘落扑帘,暗示轻薄子弟对帘秀的欺凌、侵扰。他们恃仗钱财,妄图来追欢买笑,帘秀冷落了他们,遂惹来蜚短流长的谣事或攻击。下面三句,用“愁的”、“恨的”、“爱的”冠在句首,进一步写出了帘秀的好恶、爱憎,突出了她尚雅图静的心情,以及对恶浊社会空气的深恶痛绝。当然,表面上仍是写帘,而暮雨西风显然是有所指的。三句中“抹”、“筛”、“透”三个字用得极巧,看似随手拈来,实是精心遴选而成,它们生动地表现了雨势、风态和月色。“暮雨潇潇”、“西风剪剪”、“夜月娟娟”等,词面很美,细品又含无尽凄楚,很是耐人寻味。剪剪,形容风声飒飒而带有寒意。韩偃《夜深》诗云:“恻恻轻寒剪剪风,小梅飘雪杏花红。”长门,本是汉宫名,此泛指宫室门户。这三句借帘外自然界的变化暗示帘中人孤独寂寥,同时隐隐透露出帘秀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揭示了她的苦闷、凄凉和月光般高洁的品格。“凌波殿前”等三句,又抽笔写珠帘之美。凌波殿,即凌波宫,唐代宫室名,此泛指水池边殿堂。《太真外传》上说,玄宗在东都宫中昼寝,梦见一女,容貌美艳,言称是凌波池中龙女。“碧玲珑”句是说清澈的池水倒映出珠帘的影子。玲珑,形容池水清亮明澈。湘妃,指传说中湘水女神娥皇、女英,她俩都是舜的妃子,舜南巡死,葬苍梧山,二妃悲泣的泪水滴在竹上,竹上遂有斑痕,也就是后人所称之湘妃竹,用此竹制成帘子,叫湘帘。这里是以水中帘影的虚幻,表示今后不能再见到帘中人的苦闷,因此后面紧接一句,“没福怎能够见”。朱帘秀后来在杭州嫁给一个道士,婚姻上是很不幸的,可能是迫于无奈吧。这样看来套曲很可能是赠别的,实际上是关汉卿在用散曲和她诀别,个中分明潜藏着无尽的悲戚。结二句借杜牧《赠别》诗意来赞美朱帘秀的人才出众,色艺俱佳。杜牧诗云:“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赠别二首》)第三层:末曲[尾]。直接写人,点明“赠朱帘秀”之意,表示良好的祝愿,希望她的夫君珍惜她、爱护她。尾]曲诀别意味更为浓重,别时难分难舍,相见更是难上加难。作者仍然扣住帘来写一朝别离的苦涩。这帘像“一池秋水”,似“一片朝云”,得到它的人,应该倍加爱惜呀!元代称道士为先生,守户先生,当指娶帘秀的那个道士。关汉卿像是默念,又像是祈祷,祝愿帘秀的丈夫能对她好,将她擎在手里,保护她。这【尾】曲读来令人酸鼻。从这支曲中,更深刻地看出杰出戏曲家关汉卿对民间艺人的真切之情和深切的关爱。2.鉴赏要点

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

在中国散曲史乃至诗歌史上,【南吕•一枝花】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作品。作者在这套曲中以借物喻人的手法,巧妙运用谐音和双关的语言艺术,通过对“珠帘”的多角度、多层面的咏唱,极其生动地赞美朱帘秀这位著名女演员的秀美风姿与高超技艺,同时表达作者对民间艺人的真挚情感与真诚爱护。不管从友情表现还是爱情表现看,这都是一篇具有高尚情感境界的优秀作品。

构思奇绝而巧妙,感情真挚而热烈。曲中对朱帘秀的赞美颇具匠心,阅读时必须细加体会。

第三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马致远曲二首》同步练习沪教版

《马致远曲二首》同步练习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1.你怎样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2.“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写出什么样的现实?

3.以“醉了由他”结尾,突出什么样的主题?表明作者什么样的态度?

六、写作特色 4.你怎样理解作者的历史观? 5.下面的典故意在说明什么问题?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参考答案

1.借历史事件表明兴衰成败,是非恩怨,不过是一场梦。2.道出世道之险恶,人心之叵测。

3.“叹世”主题,表明自己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态度。

4.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否定,对说不清功过是非的现实政治表示了反感。5.赞扬坚韧不拔的意志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用心

爱心

专心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天净沙是,“秋思”是散曲的。

2.《天净沙·秋思》作者,是 代著名 作家、家。他与、、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 ”。

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与“夕阳”相呼应的是:“ ”,与“天涯”相呼应的是:“ ”,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 ”。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

4.《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 的心情。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6.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7.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断肠人”今夜宿谁家?在“小桥流水人家”。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8.“小桥流水人家”的情景与“断肠人”的愁情是否一致?请你作一点分析。参考答案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四篇: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而言,教师应当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理念,不断改革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有序推进。今天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江南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这些生字组成的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1、看图

图上画了些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人们在干什么/这是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景。

二、分析课题

三、初读指导

1、范读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四、教学生字词语

1、练习书空第二题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江:三点水,右边是“工”。

南;下面不是羊。

叶;口字旁,右边是十

田鱼西北可引导学生自己分析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二、精读训练

1、第一行:江南可采莲(引导学生理解词句义)

2、第二行:莲叶何田田(理解莲叶的样子)

3、第三至七行: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通过看电视来看鱼儿嬉戏的情景。

指导朗读,读出高兴的语气

三、巩固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小结

五、作业:

记住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小结:这种让学生自主探索得到的理解相信会比老师灌注给他们的印象要深刻的多。

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口耳目

设计说明

古人以图形作为文字使用,这些文字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象形字。象形字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易于学生记忆字形,了解字义。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对于图画情有独钟。因此,本课教学设计重在以图画构建识字情境,以图画贯穿识字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轻松的识字活动中感知字形,感知字义,并产生学习汉字的愿望。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学习卡片。(教师)

2.生字卡片,学习卡片。(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言: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动画片《机器猫》吧?机器猫有一个神奇的宝贝--时光机。只要坐上时光机,我们就可以回到过去。今天,我们一起坐上时光机到古代去看一看。

2.课件出示一个古代人物画像。引言:咦?这个人好像缺少了一些器官。哦,原来它们在老师的桌面上,我们来做一个拼图游戏把这些器官拼回去好吗?

3.互动活动:师生板前活动,拼贴器官。

设计意图:人们常说:兴趣是的老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喜欢动画人物,用动画片中孩子们熟悉的人物导入新课,是吸引他们认真学习的良方。二、学习生字,掌握音、形、义

1.认识象形字。

(1)课件出示手、足、口、耳、目的古文字,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和字,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小结:这些很像图画的符号,是古时候的一种文字,叫做象形字。

2.图文对照,指导识记目足。

(1)对照图画和文字,猜猜它们是什么字?

(2)你是怎样猜出来的?和大家说一说你的想法。

(3)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识字。重点注意:

目:教师出示目的字理演变图,简单介绍后让学生与图片进行比较,找出目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外面的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眼珠。

足:学生再次观察实物图片足和足的字理演变图,说一说足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

(4)请学生做小老师领读生字目和足,并扩词。

(5)教师小结:认真观察图画,找一找图画和生字的联系,我们就能了解这个生字的意思,也能猜出它的读音,还能记住这个生字的字形呢!

3.小组合作,自主识记口耳手。

(1)课件出示三个字的字理图。小组合作,商议识字方法,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2)汇报交流。预设:

口:①象形字识记。口字长得就像我们的嘴。

②数笔画识记。第一笔是竖,第二笔是横折,第三笔是横。

③用一用。口--口水、开口、口袋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看到红烧肉我就流口水。

耳:①比较识记。耳和目长得很像,耳的两个长横都出头,右边的长竖下面出头。

②用一用。耳--耳熟、耳聋、耳朵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我很喜欢吃木耳。

手:①数笔画识记。第一笔是撇,第二笔和第三笔都是横,第四笔是弯钩。

②用一用。手--左手、右手、双手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我有一双能干的手。

4.游戏巩固。

(1)连一连。

将金文、小篆、楷书分成三组,请学生连连说说,看谁说得正确。先在自己的学习卡上连一连,同桌对照,讲讲自己的理由。然后让一个学生到黑板上连。

(2)游戏。

学生有的拿图画,有的拿楷书,有的拿小篆,有的拿金文,自己找到对应的朋友。可让学生用我的朋友在哪里你的朋友在这里这样的句子形式进行交流表达。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环节教学设计,猜字互动点燃了学生识字的热情,小组合作在观察和交流中感知字义,了解字形,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为下一环节奠定基础。三、朗读小文,认识站坐

1.学生观察书中第10页的插图,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他们此时的动作吗?(站坐)

2.教师板书两个生字(站、坐),指生朗读,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3.课件出示两个生字的字理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站:左边是一个人站立着,右边表示一个人站立的时候要占据一定的地方。

坐:两个人坐在一堆土上。

4.指导学生开火车读字,并扩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5.讨论:我们在站立和坐下的时候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姿势,才是健康文明的呢?

6.出示小短文,自由朗读后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标准的站、坐姿势图。请学生对照图画说一说小短文的意思。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中提到,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学习独立识字。在认读剩下的两个字时,教师设计了动作演示和图画观察环节,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并对汉字的演变产生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了解汉字的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田字格,引导学生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2.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笔画横折撇弯钩,一边书写一边引导学生观察,并用手指练习书空。再在本子上练习书写。

3.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然后在书中描红练写。

4.教师点评,重点注意口上大下小,不要把口写成方块;目和耳要注意中间两横间要留有距离,手注意弯钩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是长横,写在横中线上。

设计意图:初次书写,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观察例字的好习惯。三分写,七分看就是这个意思。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笔画,认识字形结构,为正确书写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五、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哪些生字?

2.我们的口、耳、目、手、足能做哪些事?

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不仅能体会这些人体器官的重要作用,产生爱护身体器官的情感,更对五个生字进行了巩固。

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

小小竹排画中游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三个字。认识2个笔画“、”和3个偏旁“山、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理解词语和句子,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江南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

教学准备

挂图、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三个字。认识2个笔画“、”和3个偏旁“山、木、”。

二、教学重点: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理解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难点: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江南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

四、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示课题

1、一边看图,一边听音乐。

2、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结合图上的内容谈体会)

3、出示课题,生齐读。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帮助正音。

3、自由读后,开展朗读竞赛。

4、当小老师带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读了诗歌,我们读了课文知道江南很美,谁能说一说?

(1)结合看图,理解“竹排”是用竹子扎成的,是江南水乡的交通工具。

(2)看图理解树木密的“密”指一棵挨着一棵,而且树木特别密又特别绿。

(3)指出图中的禾苗。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或句子。

引导学生理解“江南鱼米乡”。课文哪个地方讲到鱼儿?(鱼儿游)哪个地方告诉我们这儿稻米多,稻米香?(禾苗绿油油)

师:江南一带小鱼多,河里有许多鱼虾,那里还种了许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所以把江南一带叫做“鱼米乡”。因为江南鱼米乡很美,就像一幅画。所以说小小竹排就像在画中游。

(四)、朗读、背诵

1、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水乡的美。

2、请学生朗读。先个人读,再小组读,最后全班伴随音乐朗读。

3、看图试着背诵。

六、作业布置:回家画四季。

七、板书设计:草芽

弯弯

荷叶

尖尖

谷穗

圆圆

八、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理解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难点:,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江南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课文背给大家听?

(二)、激发想象,丰富情感

1、一边听音乐,一边听老师朗读课文,想象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

2、说说你自己查到的资料。

(三)、复习巩固生字词

1、不带拼音的词,学生认读。

2、显示红色的生字,学生记忆生字的字形。

3、出示课后“我会读”的词卡让学生认读,自由读,再同桌互相考一考。

4、做“汉字开花”游戏:一个花瓶上插着一些花,告诉小朋友,每一朵花可以开出一个词语。一小组为单位进行开花竞赛,比一比哪一组开的花多。

(四)、练习用“ABB的什么”说词语,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绿油油的小草

白茫茫的雾

黑糊糊的小屋

亮晶晶的星星

金灿灿的太阳

(五)、指导书写

1、出示“日”,先让学生跟老师书空,认识新的笔画横折钩,再仔细观察,说说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2、“中”先引导学生学会寻找压线笔,再跟老师一起书空,认识新的笔画“

”。然后学生书写一个。

3、“口”由学生自己观察后书写。

(六)、练习

1、有感情背诵课文。

2、照样子说几个字。

(河)

(清)

()

()

()

()

()

六、作业布置:回家画四季。

七、板书设计:草芽

弯弯

荷叶

尖尖

谷穗

圆圆

八、课后反思:

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

日月水火

设计说明

象形字的构字方法是描绘物体轮廓,突出物体特征。作为原始的造字方法,象形字对了解和识记现今使用的汉字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教学设计突出以下特点:第一、在趣味故事中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认识象形字;第二、在了解象形字构字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学习兴趣转化为探究动力,推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从而发现构字规律,产生识字兴趣。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师生)

2.本课生字相对应的图片。(教师)

3.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看图导入

导入:汉字家园新来了8个生字宝宝,不过,它们都藏在画里,认真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们。

设计意图:兴趣是的学习动力,借助富有童趣的语言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图文结合,引导识字

1.学习日字。

(1)课件演示动画(太阳图形演变成甲骨文),引言:这是我们要认识的第一个生字宝宝,你能叫出它的名字吗?如果你叫不出它的名字,也可以用小手画一画它的样子。(日)

(2)教师领读日字。交流:你对日字了解多少呢?

预设:

我知道日指的是太阳,我能给日字组词:日光、日子、日月等。我会写日字的笔顺:。

2.学习月字。

(1)课件演示动画(月亮图形演变成甲骨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你有什么发现?(遮住了月亮的身子变成了月的两个横。)

(2)交流:你认识这个字宝宝吗?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预设:

我知道月就是天上的月亮。我能用月组词、说句子:月亮--天上的月亮弯弯的,像小船。三月四日--我的生日是三月四日。

3.学习方法小结:刚刚这些字和它们代表的事物的样子很像,它们也是象形字。我们通过看图,观察字的演变,学会了汉字,这些就是学习象形字的主要方法。

设计意图:以日月为例,通过具体生动的动画演示,在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的基础上形成对象形字的整体感知。初步体验学习象形字的方法,为学习其他生字做好铺垫。

三、合作学习,教师点拨

1.小组合作:仔细观察老师发给同学的6张图片,找一找藏在图片里的6个字宝宝。尝试着叫出它们的名字。

2.学生汇报:叫出字宝宝的名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猜出它的名字的?

预设:

(1)我找到了山,山的字形就像几座山峰连在一起。教师相机出示山的字理演示动画。

(2)我找到了水,水的字形就像流动的水纹。教师相机出示水的字理演示动画。

(3)我找到了火,古人根据火燃烧时的形状写成了火。教师相机出示火的字理演示动画,并讲述燧人取火的故事。

(4)我找到了田,人们就是根据田地的形状写成了这个字。教师相机出示田的字理演示动画。

(5)我找到了石,图片上画的石头就是石古时候的样子。教师相机出示石的字理演示动画。

(6)我找到了禾,禾的字形真像一棵小苗。教师相机出示禾的字理演示动画,并点明:植物秋天丰收了,沉甸甸的,所以木字上面有个撇就是禾。

设计意图:承接上一环节日月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借助字理图画自主识字,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演示、资料补充,使学生对6个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上的认识。

四、融会贯通,反复练习

1.出示字卡,学生领读、自由读、小组读、齐读。

2.游戏巩固,两名同学一组,一名同学根据字形或其象形特征进行表演,另一名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字。

3.生字运用,在8个生字中选择喜欢的字宝宝,为它组词,再说一句完整的话。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通过反复练读和游戏,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生字反复再现,巩固了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五、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强调书写习惯。

2.动画展示日田禾火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

3.师生交流:在刚才书空的过程中,哪些笔画不认识?哪些笔画写起来有难度?

4.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相机介绍笔画捺和点,注意日和田的第二笔都是横折钩。并针对难写笔画进行范写。

5.教师完整范写4个生字,一边写一边讲解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写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7.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必须到位,本环节采用观察、讲解、示范、练写等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并针对关键笔画进行了反复强调,反复书空练习,加深学生对汉字笔顺规则的理解,最终写好每一个汉字。

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

小小的船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见、白、田、电”4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舟、门”。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初步接触多音字

2、看懂图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3、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课文和识字。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具准备

幻灯片,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见、白、田、电”4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舟、门”。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初步接触多音字。

二、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和识字。

三、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小星星》的歌,学生跟唱。

2、出示晴朗夜空图。

3、谈谈自己看后的感觉。(激起学生对美妙夜空的向往)

4、引入新课,出示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看课文,听录音。(配乐朗诵)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1)用彩色笔标出“弯、船、看、闪、蓝”,让学生发现它们音节的异同。

(2)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3)区别“只、坐”的音节,读准“星”字。

(4)游戏—摘星星。(配乐)

把九个生字分别写在九个星星的背面,并粘在描绘夜空的黑板上,让学生上台摘星星,摘到后带全班同学认读生字,再用这个生字组词、说句子或用动作表示。

(三)、读读、想想、说说

1、学习1、2句。

(1)指名学生读,(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朗读)评议。

(2)自读,想象画面。

(3)集体读,边读边想“小小的船”指的是什么,并理解“两头尖”的意思。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3、4句。

晴朗的夜孔多美呀,月儿弯弯像小船,小船尖尖惹人爱。小记者看着看着,好象自己也来到了月亮上面,这时她会说什么?

(1)学生展开想象自由说。

(2)集体交流,汇报。

(3)小组合作学习第3、4句。

小组为单位朗读、交流。

教师指导朗读,注意停顿和重音。

3、有感情朗读全文,想象一下晴朗夜空的美丽,再说一说。

(四)、布置作业

把这首儿歌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评评你读得好不好。

五、作业布置:背诵古诗。

六、板书设计:静夜思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看懂图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2、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和识字。

三、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认读本课生字词。

(二)、指导背诵

1、播放《小小的船》歌曲。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歌曲吗?想学会这首歌,必须记住歌词,你们有信心吗?

2、自读课文后,指名学生说一说,填一填。

出示:()月儿()船,()

()尖。

我在()坐,只看见()。

3、指名学生背诵、评议。集体背诵。

4、表演儿歌。

这是一首意境优美的儿歌,你想用什么样的形式再现儿歌的美?可以找自己的伙伴商量商量,待会儿看哪些同学表演的最棒。

(1)找小伙伴商量如何朗读。(可全班参与,也可小组中一个一个接读,或选代表朗读)

(2)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三)、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讨论,交流“白、田、电”三个字的书写。

2、书空。

3、教师范写,学生临摹写。

4、展示学生的作业。

5、学生自行观察“见”字并临摹写。

(四)、练习

1、我会说。

(1)出示:弯弯的月亮像()。

蓝蓝的天空像()。

闪闪的星星像()。

(2)同桌互说。

(3)指名学生说一说、评议。

2、扩展练习。

(1)教师出示:圆圆的西瓜、碧绿的荷叶、细细的柳枝、孔雀五彩的尾巴,让学生说一说带“像”的句子。

(2)谁能用“()像()”说一句话呢?

3、实践活动。

晴朗的夜空多美呀!请你注意观察,动手把这美妙的夜空画下来。

五、作业布置:把“白、田、电”每个字带拼音写两行。

六、板书设计:白、田、电

七、课后反思:

第五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沉船之前》教案 沪教版

《沉船之前》教案

授课班级:初三(9)班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归纳概括文章基本内容和场景。

2、通过描写方法的品析把握人物形象及其内心情感。

3、结合比较鉴赏初步掌握文章立意与选材的关系。

4、引导学生体会、评价面对灾难时闪耀的人性美和光辉。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归纳、概括文章的基本内容和场景。

2、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把握人物形象及其情感。

教学难点:

在比较鉴赏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围绕立意进行高效选材”的阅读及写作要求。

教学方法:

品读、影视作品鉴赏比较、交流讨论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灾难的来临往往是猝不及防的。也因此能折射出人性最真实的面目。引出世界航海史上最大的灾难——泰坦尼克号的沉没。

二、说说你所知道的泰坦尼克号。

(通过展示图片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和视觉上的冲击)

三、精读赏析:

1、找出文中描写的三个场景。

明确:⑴ 音乐家演奏乐曲

⑵ 老爵士拒绝更衣

⑶ 老船长与船同沉

2、三个场景分别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各有侧重)动作描写、外貌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3、是什么力量使他们从容面对死亡?

(引导学生沉浸、体验、感悟文本)

用心

爱心

专心

明确:⑴ 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⑵ 对荣誉的珍视与理解

⑶ 对职责的执著与坚守

(进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立意的目的——展现人性美)

a)欣赏电影《泰坦尼克号》片断,比较鉴赏异同:

1、与课文有什么异同?

明确:情节相同,选材不同。

课文——在灾难、死亡面前镇定从容、坦然面对。

影片——也有惊慌失措、卑鄙无耻寻求生路的人。

2、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异?(引导学生关注立意和选材的关系)

课文要表现的是高尚的人性美;影片要表现的是人性的多样化。

b)拓展延伸:

“围绕立意而进行高效选材“是中考语文阅读与作文教学的要求,应深入理解和运用。以中考题为例解说。1、2007年中考现代文阅读《老海棠树》。

第19题: 选择文中最触动你的一个场景,写一段80字左右的感想。(8分)

指导:本题的解答应紧紧抓住文章写的四个与老海棠和奶奶有关的场景作答。分别见文章第3、4、5、6段内容。感点明确,围绕中心作答。

2、2008年中考现代文阅读《年轻的国旗》。

第20题.姑娘们为国旗所付出的努力,哪一点最令你感动?说说它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启示。(80字左右)(8分)

指导:本文写到姑娘们为国旗所付出的努力有——为没有中国国旗找校长;在草坪上耐心等答复;四处打听寻找国旗;长途跋涉9小时取回国旗等。围绕感点谈出启示即可。

c)总结并布置作业:

1、完成《伴你成长》。

2、以第一人称写出文中三人的内心独白。

3、阅读2005、2006年中考阅读文《我的老师》、《孩子和书》,整理出文章中心立意和所选材料并阐述两者关系。

板书设计:

沉船之前

用心

爱心

专心

2、源于课文,高于课文。根据文章内容归纳人物性格、把握人物形象对初三学生来说不是很难的问题,所以必须利用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拓展课文的内涵和外延。所以我运用了5分钟的电影片段,与课文进行比较鉴赏,让学生了解立意与选材的关系。此外,我还引导学生讨论了“面对灾难时该怎么做?”的问题,使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

3、让学生成为主人。记得潘鸿新老师曾说:“老师不要在课堂上顽强地表现自己。”我很赞同这话,并时时以此为戒。这节课前一天布置的预习作业,我让学生写一段感想的文字,他们的思维让我很欣喜。我临时改变了上课的安排,把学生精彩的话语放入课件,并设计用两位有不同见解的同学的观点引发大家的思考、讨论。效果很不错,几种不同的观点并不相悖,同学们热烈、有序的争辩呈现出一个充满智慧、活力的课堂。

我的遗憾和反思:

1、“沉浸——体验——感悟”文本的过程不可或缺,而且时间不能少。我感觉这点还做得不够。可能安排的教学内容较丰富,因此没有在品读课文上花很多时间。其实,逐句品味重点语句、品味语言仍可加强,这样才有利于解读蕴涵的思想感情和主旨精神,才能上出真正有“语文味”的课来。

2、教师充满创意的理想的教学构想能在课堂中的学生身上落到实处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何把课堂遗留的教学思想延续到后面的教学中,如何从学生整体实际出发、联系中考实际的教学很值得深思和探究。

4、因为时间的限制,许多学生的精彩见解都来不及表达。我多次阻止、打断了学生的发言,这样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发言积极性,甚至无意间伤害学生。所以,在预设课堂时,不妨留下大一些的空间和弹性,淡化公开课的意识,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表现调整课堂节奏和容量,而不是按既定步骤进行,从而约束了学生的思维。

5、应该关注更多学生的课堂状态。陈老师告诉我,有个学生回答了4次问题,有两个3次,有的两次、一次,而有个女生一直举手,但是我没有点她回答。我很惭愧,第二天向这个女生真诚地道歉,她很欣喜。这提醒我必须关注最大多数的学生,不能忽视、剥夺不举手的学生的表达权利。

用心

爱心

专心

下载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关汉卿曲二首》教案 沪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关汉卿曲二首》教案 沪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天净沙 秋》教案 沪教版

    《天净沙·秋》 【自学指导】 1.了解白朴的文学地位,在诵读吟咏中体会课文天然古朴的语言特色。 2.学习用对比表现景物的方法,欣赏大自然的美丽,体会作品的挚美意境。 3.理解课文......

    《采莲曲二首(其二)》教案

    采莲曲二首(其二) 教学目标: 1、会认“莲、罗、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了解诗文大意,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之美。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诗经》二首教案 苏教版

    《诗经》二首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诗歌鉴赏的能......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XX教育化学学科导学案(第次课)教师:学生:年级:日期:课题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学情分析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多为基础,中考考察以中等难度题为主教学目标考点分析1.熟练......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目录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9上教案 第一章 §1、1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doc §1、2化学研究什么.doc §1、3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doc §1、4第一章复习.doc 第2章 §2、1由多......

    沪教版三班级语文上册教案

    沪教版三班级语文上册教案5篇教学工作是老师依据确定的教学目标和必要的教学规章,传授学问,培育同学潜能的过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沪教版三班级语文上册教案,盼望对您......

    一年级语文上册早餐教案沪教版

    早餐 教学目标: 1、听录音,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准“早、奶、蛋、面、包、先”6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能听录音或老师的范读,字字过目地跟读课文;在跟读的基......

    一年级语文上册王老师教案沪教版

    王老师 教学目标: 1、听录音,在老师指导下读准“王、教、室、语、文”5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练习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认识笔画“竖”,在老师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