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慈溪市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思路
慈溪市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思路
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措施,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2006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我市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始终围绕“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业、建设新农村”的宗旨,将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列入市十大民生工程之首,逐步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结构合理、类型多样、机制灵活的农民培训体系,形成了具有慈溪特色的培训模式和特色品牌.一、近三年来的工作回顾
截至2009年11月底,我市2009年共培训农村劳动力13096人,完成宁波市下达年度指标10900的120.1%,其中农业专业技能培训1822人;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3020人;务工农民岗位培训7784人;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470人,农民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发证率达到81.1%,转移就业率达到发证率的85.5%.市、镇(街道)二级财政共投入培训经费1494.27万元(其中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990.05万元),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培训任务.近年来,我市具体所做的工作是:
(一)实行五个统筹
1.实行培训机构职能统筹.为切实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领导,慈溪市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劳动、教育的副市长任副组长,有关成员部门主要领导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全市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配套成立了培训管理机构,并以镇(街道)成人学校为核心开展培训活动,同时各镇(街道)还在所属村(社区)设立培训点,完善了市、镇、村三级组织网络.2.实行培训对象项目统筹.按照中央培养“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对培训对象项目进行统筹管理,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共设置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127个,绿色证书培训班32个,组织选送了35名优秀农民赴宁波高校进修.3.实行培训信息服务统筹.为使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更加适应市场和农民需求,必须加强各类培训资源及信息的统筹整合.为此,慈溪市早在2006年提出并开始建立了资源共享的信息网络平台--“慈溪培训网”(www.xiexiebang.com)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新型农民培训信息体系.07年,在市教育局依托天元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建立了“慈溪农民学习网”(www.xiexiebang.com)打造了慈溪农民的数字化学习的平台.09年市教育局又建立了“慈溪市终身教育门户网站”暨全国首家设立的市民学分银行(www.99xb.net),至此,慈溪市具备了完善的新型农民培训信息服务体系.4.实行培训资源建设统筹.为了更好地发挥培训资源的效果,慈溪市以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和农村成人学校为依托对培训师资、培训教材、基地建设等实行统筹.截止到09年11月份,全市有A类定点培训机构5家,B类定点培训机构14家,其他培训机构7家.全市共拥有专兼职培训教师401人,拥有中级工以上水平382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达到98%以上,初步建立了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以双肩挑和兼职教师为补充的师资队伍,从2006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了300万元资金对教师进行轮训.全市以“统筹规划、整体优化、共享开放、突出重点、统一管理”的原则,组建了八大类实训基地.2006年至今,全市累计投入职业学校专业实训基地扩建经费3370万元,专业设备经费7100万元,至目前已经累计完成108个专业实训室建设.其中仅08-09年就投入410万元新建特色培训专业实训室16个.新编改编教材3种,制作专业课件54个,制作播放“三北田野”专题节目54期.5.实行培训考核管理统筹.慈溪市新型农民培训始终坚持严管理出高质量的理念,把好培训、鉴定、考核这三个环节.一是把好培训关.坚持日常管理和临时抽查相结合,做到“三问一查”,问是否上足课时,问到课率是否达到80%以上,问培训质量是否达到要求.查上课效果是否达到良好、教材是否发放、学员是否签到.二是把好鉴定关.完善了考试鉴定流程,学员凭双证(身份证、准考证)参考,考试实行一人一桌,集中批改,专人登分.三是把好考核关.对参与新型农民培训的机构实行年度考核,并按照考核结果进行奖罚.(二)抓好三项培训
1.抓好专业技能培训.结合我市农民年龄和文化结构,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农业学历培训”和“新生农民培养”等.今年,累计系统培训具备“农民技术资格”专业农民1822人,提高了农民的专业理论知识;举办农业中专班5个,培养种植、畜牧兽医、农村会计、农村经济管理等农业人才205人;127位农民具备了中等学历,极大地提高了我市农民的学历层次.以新浦的“丝瓜络”产业为例,截至目前,全镇13个村先后开办了以“绿色证书”为载体的丝瓜络种植技术培训班,约4000余人次接受了培训,其丝瓜种植面积已占慈溪全市总面积的50%以上,为当地农民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2.抓好“精英农民”培训.今年,选送了35名从事农产品加工与营销、水产养殖、瓜菜种植、花卉苗木、果树栽培等专业(产业)的优秀农民赴宁波高校参加为期近一个月的进修学习;举办1期畜牧防治与检疫技能比武大赛,40 名基层动物防疫员、检验员参加了比赛;举办了1期畜牧业创业指导培训班,38名畜牧养殖场主参加了培训;举办了1期水产职业技能(养殖工鉴定)培训班,100名水产养殖户参加了培训.涌现出了一批农业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如精英农民陈志东,到现在已发展到100多亩大棚果蔬,平均亩产在5000元左右,同时还成为了市农促会副会长,带领了更多的农民淘金农业.3.抓好培训模式创新.三教合一,空中课堂.实施E-环境下农民培训模式,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利用网络(电脑)、电视、手机(电话),开通“空中教室”,对农民实施全时空培训,即“三电合一”,又称“三教合一”全时空农民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方法的实施,解决了传统农民培训出现的三个主要矛盾,即:农民种植品种多样化与集中培训内容单一化之间的矛盾;农民集中培训时间与农业生产时间相冲突的矛盾;农民要求培训手段多样化与当前培训方法简单化之间的矛盾.今年,《“三教合一”全时空农民培训模式实践与探索》课题被宁波市人民政府评为宁波市教学成果(职成教类)一等奖.视频教学,直播课堂.率先在宁波市开通了网络视频教学课堂,该课堂依托慈溪培训网而设立,学员只需输入身份证号及姓名即可点击进入学习.学分计算以该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安排的课时数为主要依据,一般课程以1课时为1学分,学员只要修满所需学分即可由市鉴定中心安排考试鉴定.目前,已有241位学员进行网上登记、学习,总点击数为17160次,全市已逐步形成不出家门就能轻松学习的培训新模式.(三)落实四个加强
1.加强培训体系建设.继续重视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将其列入年度考核内容,并按照年度培训计划及时以文件形式下发《农业工作主要指标分解表》,明确任务和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由各镇(街道)经发办(农办)组织发动,成人学校、村文化宫、农业专业合作社等为办学阵地,农技人员为骨干的农业农民培训组织体系.各镇(街道)及时落实组织领导,经发办与成校两部门加强配合,密切协作,根据当地的农业产业需要制订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年初召开村级干部的农技培训工作部署会,统一思想,发动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动员工作.同时,对市级相关技术推广部门的落实培训目标任务,要求每一位农技人员都能亲自带班或下镇(街道)帮助搞培训,把我市的农业主推品种、主推技术通过培训形式及时地送到广大农民手中.2.加强培训政策保障.在免费实施农业科技培训工程的大前提下,为充分调动农民培训机构办学和农民参学的积极性,市、镇两级都出台了有效的激励措施,对通过“绿证”(含农机培训课程)等农业专业技能培训的,每人补贴300元(其中200元用于办学,100元奖励农民);通过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的,每人补贴500元;对参加农业高等院校所进修的农民,一律免收与培训有关的资料、食宿、交通等费用;对就读农业中等专业学历教育的学员,一律免收书学费,并解决学习期间的食宿费.除此外各镇(街道)也根据市里政策因地制宜地进行了配套奖励,如龙山、周巷等地配套补助每班300-1000元不等的培训经费,有效地保证了培训班的正常运作.3.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我市一直把加强农技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农民职业培训的有力基础和坚强后盾.今年来,我们以提升广大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为重点,会同各中心分专业对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和社会化农技人员等“四员”共计180人开展教育培训;组织农业局所属“115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员参加“115人才”高级研修班;专题组织农业高级技术人才赴武汉、山西等地学习考察,开阔视野,增强能力;针对我市农场(大户、合作社)对涉农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积极联系浙江大学、南京农大等高校,帮助10余家农场(大户、合作社)物色合适人才,努力做好涉农人才聘用与涉农高校就业的对接工作.4.加强示范辐射带动.今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农技推广责任制,继续实施两办《实施意见》和《管理办法》,健全和落实农技人员工作日志制度、农技推广服务区域站工作制度、首席农技推广专家联席会议制度,特别是市镇两级农技人员联系户(农场、基地、合作社)制度,广泛开展联系结对和对口培训;组织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根据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基本情况、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情况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确定了水稻、西兰花、葡萄、肉猪和南美白对虾5大主导产业,组织了8个项目专家、113名技术指导员联系指导有关农业产业基地(农业企业、农场、合作社、农户),审核认定了100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10个农业试验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了近50000户农户,全面而又有重点地推进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从总体上看,慈溪市的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已经建立了比较顺畅有效的工作机制和较好的工作基础,但从服务农村、促进城市化发展的现阶段任务看,开展新型农民培训上还存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农民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新知识新技术接受能力差等困难.加强农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增强农民继续教育的后劲问题成为了今后新型农民培训的重要任务.二、2010年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加强规划统筹,完善协作机制.进一步强化“政府统筹、分类指导、明确责任、保证质量”的新型农民培训管理与运作机制.在现有的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工作机构的基础上,邀请若干名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及专业人士组成新型农民培训专业委员会,组织开展新型农民培训的科学实施与创新研究.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市教育局--负责新型农民培训基地的体系规划和管理,负责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管理,组织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市劳动保障局--负责培训供求信息的采集和发布、培训质量标准的制定和贯彻、培训项目的开发和审核、培训结果的考核鉴定.市经济发展局、农业局、贸易粮食局、旅游局、建设局等部门承担相关行业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具体前期组织和培训工作的配套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根据各自职能参与相关对象培训的组织和服务工作.继续保持对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经费投入强度,做到市财政每年从预算内外资金、企事业职工职业教育经费市统筹资金、市农发基金和土地出让金中安排所需的培训资金.同时切实加强对新型农民培训资金的管理,努力规范资金运行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鼓励引导作用.(二)进一步加大农民转移就业培训的工作力度.慈溪市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家电、纺织、轴承、汽配等为代表的五大块状经济产业带.随着慈溪各类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离土农民队伍的日益扩大,迫切需要为广大离土农民进行转移就业培训.通过新型农民培训使之成为“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从而建立起一支以初级工为主体,中级工为骨干,高级技能人才和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为龙头的农村劳动力队伍,逐步实现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预期2010年数量指标为:完成农业适用技术培训2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岗技能培训达到2万名.努力开创2010年慈溪市新型农民培训统筹协调新局面.(三)构建休闲观光农业培训工作机制.以旅助农、以旅兴农,都市休闲观光农业作为慈溪市的无烟产业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在当前倡导环保低碳经济时代更彰显其意义.慈溪市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起步于杨梅旅游节庆的成功举办,仅09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就达35万人次.各地纷纷依托当地农业特色,发展农业旅游.出现了慈溪现代农业观光园区、大桥生态农庄等国家AA、AAAA级景区.去年以来,慈溪横河镇大山村借助丰富的山、水、林等资源进行综合开发香格里农庄,相继建成了教育基地、生态杨梅园、垂钓、竹笋挖掘、森林浴、品茶等旅游项目.龙山镇西门外村海珠山公园借助海珠山这一独特风景进行开发,建设休闲绿地公园.目前,慈溪市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已初步形成了南部沿山发展带、中部平原发展带、北部滨海发展带三大特色区域,杨梅节、水蜜桃节、葡萄节、黄花梨节等具有农业特色的节庆也已成为发展农业旅游的有效平台.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催生了巨大的培训市场.一是适合休闲观光农业的种植专业人才培训;二是农庄餐饮业服务人员培训;三是农庄旅馆业服务人员培训;四是休闲观光农业的讲解员(导游)培训.为了做好这些培训,构建良好的培训机制是明年工作的重点.主要思路是分层、分类的通识培训和相关产业的订单培训.计划开展农业专业技能培训(绿证培训)1500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8500人次,并进一步规范培训内容、考核标准.继续选送优秀农民赴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修深造,并对一批重点农场主、土地规模经营大户、种养殖大户开展优新农业品种、先进农业技术、先进农业设施应用培训班.乡镇成校与有关职校合作开展相关专业(如旅游、烹饪)的培训等等.(四)进一步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和培训信息管理.按照“统筹规划、整体优化、共享开放、突出重点、统一管理”的原则,进一步拓展培训网络体系,把培训网络拓展到各行政村.首先将我市的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纳入到慈溪市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体系之中,把新型农民培训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土地流转承包、农业合作组织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把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纳入对镇(街道)农村成人学校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以新型农民培训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有一技之长的农村技能型人才为重点,坚持先进性、实用性、规模型相统一,探索建立资源开放、功能齐全、服务配套的新型农民公共实训基地.在此基础上,加强与高等院校和农科院(所)的合作,开展“精英农民”培训.积极探索新型农民培训“学分制”管理模式.充分利用我市现有的农民学习网站和市民学分银行管理系统,积极开发各类学习课件,丰富新型农民培训课程资源库,推出在线学习频道,努力提高新型农民接受远程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编写适合新型农民培训的、具有慈溪地方特色的系列读本.同时将农民培训信息(包括绿色证书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民学历培训等)纳入“市民学分银行”,以实现农民学习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和学分积累.(五)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质量与水平.以市、镇(街道)、行政村等农村成人教育基地专职教师为骨干,以志愿者队伍为主体,加快建立新型农民培训人才库.同时,加强我市新型农民培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通过以课题带项目,以科研促工作的方式,提高我市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质量与水平.浙江省慈溪市教育局
二○一○年一月五日
第二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总结范文
2016年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六安农民学院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粮食种植班工作总结
以加快培育发展壮大农业经营主体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核心,以造就有文化、有技能、善经营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农委等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2016年11月我院承担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根据六安市农业委员会、六安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六安市市直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和安排的培育计划,我们认真组织实施,制定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以提高农民专业技能、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大力实施技术技能培训、积极开展跟踪服务指导、加强政策项目扶持的精神。为了认真总结经验,为了今后抓好更多的培训提供依据,现将2016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工作总结如下:
为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合作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农委等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2016年11月我院承担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根据六安市农业委员会、六安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六安市市直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和安排的培育计划,我们紧密布置、认真组织、科学安排,工作取得了良好进展,现将2016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工作总结如下:
一、任务完成情况
我校承担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粮食种植专业培训50人,其中霍山5人,金安区5人,裕安区10人金寨5人,霍邱15人,叶集区10人。在累计15天培训任务开展过程中,成立了班委会和以县区为单位的学习小组,建立了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建立了班级微信群,及时发布相关农业政策、市场和技术信息,学员间互动活跃。截至目前为止,粮食种植专业理论学习与基地实训和考察培训任务全面完
成,通过培训学员的现代农业科技文化素养得到明显提升,专业生产技能水平显著改善,通过过程性考核和理论考试,50名学员全部合格并获得了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相信将在今后的粮食种植经营中有很大帮助并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发展;后期生产经营型培训的跟踪服务也正在等待各项粮食种植与经营生产生产工作的开展加以跟踪,培训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成立了培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王家祥教授担任组长,学校的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工作领导小组主要研究解决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培训计划、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培训专业和课程设置审核、教材落实、经费管理、进展情况汇总上报、监督检查和保证培训质量。
2.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
我校领导小组紧紧围绕我区现代农业发展,通过培训前的广泛调研我市粮食种植与经营生产发展现状,确定了工作目标任务,制定了粮食种植专业计划,理论学习与实训和考察比例2:1,分为综合课程、及时制定了专题课程和专修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考查学习,培训基地生产经营技术实践教学(订单式)与考察交流等五个阶段培育工作方案,为保证培训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3.聘请专业优秀教师,建立师资人才库
现代的新型职业农民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老师队伍,才能完成培训任务。我校根据粮食种植专业产
教授、专业技术骨干、土专家组成讲师团队伍授课。请进了安徽农业大学武立权教授、董召荣教授和胡宏祥教授;皖西学院特种种植余茂耘高级实验师;我校专门研究立体农业的张杰瑜教授、管理专家秦远超老师、网上营销实战专家高于十老师、安徽知名农业创业培训专家吕静高级讲师;还有农民企业家及技术能人邬凌云、张力、朱俊国等,建立层次多样、技术齐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团队。老师讲课形象生动,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
4.选择合适的教材
选择通俗易懂、实践操作性强的适合农民特点的培训教材,共选购《农业政策法律读本》、《农民素养与现代生活》、《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电子商务》、《粮食种植生产技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创业》《农产品质量安全》、《新型职业农民读本》、《农产品市场营销》、《水稻生产技术》,《小麦生产技术》和《油菜生产技术》等十五本等。
5.科学设置教学课程
根据今年我区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养目标,围绕粮食种植与销售的生产管理、技术指导、加工销售、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等内容设置教学课程。主要采用“学校授课+基地实习”、“外出考察+现场指导”等形式,进行培训,体现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共计432学时的学习时间进行课程安排,其中:理论学习安排144课时,重点讲授养殖、生产管理技术和营销策略(主要是网络营销策略);
288课时,涉及智能化养殖基地实训考察、大别山电子商务产业园实践、信和农业生态粮食种植实践等,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学员们无论在理论生产上,还是技术支持上都得到前所未有的收获。
6.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按照“一班一案“的要求,培训班基本做到了一班一案开班。开班前对参培的教师先进行任务与目标培训,让教师充分了解他们的“学生”,各培训班采取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注重实训的方式开展教学。课堂有多媒体教学、老师面授、老师答疑、学员交流、有文字、有图片、有专业设施、操作设备,课堂气氛活跃,内容通俗易懂。同时各培训班选举成立了班委会,并每天进行了考勤登记。
7.完善并加强档案管理
我校安排了专职人员进行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的档案 管理工作。及时对培训所需的材料(文字、图片、影像)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归档。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 认真开展培训、实训 1.让培训内容更具吸引力
职业农民,是具有新理念、新技能的新型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首先要解决的是农民的观念问题,再就是现代农业的生产技术。基于这种认识,我校在课程设置上下足了功夫。
一是触及思想,让学员懂得未来谁来种地。为了破除很多农民“泥腿子”、“没出路”的想法,2016年的我院把此项工作列为了培育
引导学员认清农村发展形势,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安徽农业大学吴义刚《新型职业农业素养生活》一课,通过讲授国家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期望及国家农业扶持政策,极大鼓舞了学员们发展农业的勇气;教师吕静教授讲授的现代农业发展与创业,让学员们了解到了各地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实况,他们无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跃跃欲试。
二是传播技术,让学员知道怎样种地。聘请了安徽农大教授张藕香、武立权教授、董召荣教授、陈浩、吕静、胡宏祥、六安职业技术学院余茂耘、张杰瑜、秦远超、高于十等省级专家为我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特聘教师。吸引草根专家朱光文、王玉根、张永孝、农民梦合作社社长张金卯、鲍泰华技术员和田思云等土专家为学员讲课,向学员讲授现代农业生产的新技术,帮助学员解决在生产实际中的难题。三是开辟新内容,增加新出路。农艺师邢永会讲授“农产品电子商务”一课,让学员耳目一新,大开眼界,学员们普通感受到了网络对农村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2.灵活模式突出培育效果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必须针对农民特点,采用他们容易接受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六安区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上想了很多办法。
一是分段分片分类教学。种植班根据学员不同区域及不同产业分为金安、裕安、霍邱、叶集、金寨和霍山六点基地实训和考察。
ppt课件,授课更加直观。同时,改变了教师一人讲大伙坐着听的传统模式,增加了教师与学员的互动,很多课都采用了讲解与问答结合,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增强了授课的针对性。
三是把实践基地作为重要阵地。粮食班分别到六安木南示范区、林寨示范区、霍山等地进行实地培训和生产实践交流;由课堂转入基地,从理论到实践,面对面手把手的解决问题提高了培育效果。
四是走出去,开眼界,学经验。全部粮食种植班分两期赴各基地开展为期5天的实地培训。5天时间学员除听取专家讲课外,还深入到基地的种植基地现场参观,具体了解基地的种植模式,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农村气象。
三、培训工作主要成效
1.促进学员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增长见识,开阔眼界。通过组织外出参观学习,拓宽了视野,给学员带来了全新体验,实地学习示范园区的成功经验,让学员们得到前所未有的视听效果,学员们充分利用培训平台,相互交流探索产业发展方向和前景,相互之间形成资源共享。
2.提高生产销售水平。学员们通过授课教师在销售渠道开拓、品牌塑造等培训内容知识引导帮助下,逐步认识到销售技巧的重要性,有的学员经过学习后,对产品进行重新改良包装后,增加了不少的经济效益。
3.增强学员务农信心。学员们普遍认为培训内容针对性强、教师讲课水平高、方式方法灵活多样、管理规范、服务到位。通过三农问题、现代农业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体验式的农耕文化、社会责任等培训,把握了宏观形势。培训中还融入支农惠农政策、农业项目申报、合作社法规、财务管理、合同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认定、农业金融等内容,提升了经营管理能力。通过网络营销、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培训,建立了对农产品生鲜电商、渠道建立、品牌塑造等问题的深层次认识。让学员对从事农业充满了希望。
2016年的培育项目从内容设置到培训模式,均受到了学员们的普遍欢迎。通过培训他们的思想受到了很大变化,有效解决了他们多年以来一直困惑的问题,学到到了务农、创业的本领。找到了走出困境走向富裕的新路子。
我们相信,六安新型职业农民一定会成为六安农村的一支生力军,他们这些星火一定会呈燎原之势,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六安的农民一起向职业化发展,推动六安的农业谱写新的篇章。
一、任务完成情况
今年市农委分配我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200人,其中水产生产经营型50人,在累计15天培训任务开展过程中,成立了班委会和以县区为单位的学习小组,建立了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建立了班级微信群,及时发布相关农业政策、市场和技术信息,学员间互动活跃。截至目前为止,水产养殖专业理论学习与基地实训和考察培训任务全面完成,通过培训学员的现代农业科技文化素养得到明显提升,专业生产技能水平显著改善,通过过程性考核和理论考试,50名学员全部合格并获得了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相信将在今后的水产养殖经营中有很大帮助并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发展;后期生产经营型培训的跟踪服务也正在等待各项水产养殖与经营生产生产工作的开展加以跟踪,培训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1.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成立了培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王家祥教授担任组长,学校的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工作领导小组主要研究解决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培训计划、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培训专业和课程设置审核、教材落实、经费管理、进展情况汇总上报、监督检查和保证培训质量。
2.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
我校领导小组紧紧围绕我区现代农业发展,通过培训前的广泛调研我市水产养殖与经营生产发展现状,及时制定了五个阶段培育工作方案,确定了工作目标任务,制定了水产养殖专业计划,理论学习与实训和考察比例2:1,分为综合课程、专题课程和专修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考查学习,培训分五个阶段,培训基地生产经营技术实践教学(订单式)与考察交流。为保证培训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3.聘请专业优秀教师,建立师资人才库
现代的新型职业农民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老师队伍,才能完成培训任务。我校根据水产专业产业要求,想方设法聘请素质高、专业理论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专业技术骨干、土专家组成讲师团队伍授课。请进了安徽农业大学杨严鸥教授(博士后)、陈浩教授和胡宏祥教授;我校专门研究立体农业的张杰瑜教授、管理专家秦远超老师、网上营销实战专家高于十老师、安徽知名农业创业培训专家吕静高级讲师;还有农民企业家及技
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团队。老师讲课形象生动,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
4.选择合适的教材
选择通俗易懂、实践操作性强的适合农民特点的培训教材,共选购《农业政策法律读本》、《农民素养与现代生活》、《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电子商务》、《水产生产技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创业》《农产品质量安全》、《新型职业农民读本》、《农产品市场营销》十五本等。
5.科学设置教学课程
根据今年我区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养目标,围绕水产养殖与销售的生产管理、技术指导、加工销售、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等内容设置教学课程。主要采用“学校授课+基地实习”、“外出考察+现场指导”等形式,进行培训,体现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共计432学时的学习时间进行课程安排,其中:理论学习安排144课时,重点讲授养殖、生产管理技术和营销策略(主要是网络营销策略);外出基地考察实训安排288课时,涉及智能化养殖基地实训考察、大别山电子商务产业园实践、信和农业生态水产养殖实践等,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学员们无论在理论生产上,还是技术支持上都得到前所未有的收获。
6.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班前对参培的教师先进行任务与目标培训,让教师充份了解他们的“学生”,各培训班采取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注重实训的方式开展教学。课堂有多媒体教学、老师面授、老师答疑、学员交流、有文字、有图片、有专业设施、操作设备,课堂气氛活跃,内容通俗易懂。同时各培训班选举成立了班委会,并每天进行了考勤登记。
三、问题与将来打算
(一)培训时间点与农事有效的衔接的矛盾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必须有一个过程,必须有充足的时间,必须在农业生产进行时开展培育,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所以迫切希望上级部分能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把握好培育任务的下达与培训时间的衔接。
(二)将来打算
下一步将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对象调查工作,为来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打好基础。二是不断在培训内容、方式上下功夫,使之更适合新型农民。三是整合资源,使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更好地服务我市现代农业的建设,从而进一步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效果。
第三篇: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总结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总结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总结
在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区农广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做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通知》精神,按照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己任,紧紧围绕“三农”工作,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宗旨,以“勤奋、自强、协作、创新”为班训,加大力度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技能,围绕全乡的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作,认真组织实施
农业科技培训的各项工作,现已全面结束,共完成8个班,400人,涉及5个村委会,取得了良好效果并积累了一定的新型农民培训的工作经验,为今后的培训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乡位于麒麟城区以东5公里,交通方便,文化发达,经济繁荣,农业基础设施较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多种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全乡下辖10个村委会,农业人口41775人,农村劳动力21728人,现有耕地24633亩,其中水田22267亩,旱地2366亩,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农业主导产业有:花卉栽培、旱地蔬菜、蚕桑、水产养殖、畜牧养殖、林果休闲经济等。
我乡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高,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劳动力总数的%,小学文化的占%。近年来,乡党
委、政府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高度重视,以实用技术为主的各类培训已达1万人次。
二、培训工作开展情况,我们把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作为全面提升农民科技素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稳定的战略性措施来抓。在培训中,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搞好组织协调、按上级要求和年初计划,使全乡的培训工程顺利开展。
我们组织专家、技术指导员入村调查,根据本地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实际,以种植、养殖为重点,以积极发展“一村一品”主导产业为培训方向。培训内容以蔬菜、水果、蚕桑、花卉种植和畜牧养殖为主的农业实用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及农村的法律、法规、政策等,并联系实际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种植新模式,作物配方平衡施肥技术、化学促控技术、生物有机肥、标准化生产等技术。
在培训中,采取了一系列的组织措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教学及管理制度、教学计划、教学日程、学员管理系统。以班为单位,总学时90学时,其中理论课辅导15天,实践指导不少于15次。每名学员都建立了二卡二表的学员档案。即:《麒麟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学员登记卡》、《麒麟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学员学籍卡》、《麒麟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辅导培训登记表》、《麒麟区新型农民科技指导情况登记表》。
一年来共举办专业培训班8个,培训学员400人,入户咨询1000人次,重点培训了400个科技示范农户,示范带动了700个农户。
三、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把这项工程与“绿色证书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项目相结合,广泛组织开展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实施了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春季行动”、“测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动”和“测
土配方施肥秋季行动”。
上下联动,协调配合 乡成立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领导小组, 以文件形式印发了《乡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和《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对培训目标、内容、对象、时间、方法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由农科站具体负责,经作站、畜牧兽医站协助完成。
抓住重点,整村推进。因地制宜,以基础条件较好的村为单位,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模式,举办多种形式的教学培训班,重点培养新农村带头人、农民技术员和骨干农民。围绕主导产业和资源优势,在村里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积极开展培训、咨询、示范和推广服务,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和新方法。
注重实效,方便农民。培训教师进村,及时将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等传送给农民,同时要讲解和传授文化知识、新观念、新风尚以及健康生活、生态环境、经营管理、民主法制等方面的知识,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需求。共发放农民培训材料400多套1200多份,从而使学员能够在听取理论课的同时,有较系统完整的学习材料,为复习、自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巩固了教学成果。
建立培训教师下乡进村责任制。每个培训教师至少负责1个村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制定培训方案,并在村里建立3-5个联系户,向农民发放技术明白纸和有关资料。
点面结合,辐射带动。要抓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典型引路,又要总结经验,积极引导、支持他们参加各种专业协会和技术协会,促进农民培训工作的全面开展。
加强宣传动员,形成良好氛围。加强技术人员自身建设培训是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针对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新阶段和新要求,千方百计壮大培训服务功能,强化技术人员自身
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培训水平。
四、培训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提高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农民在培训中得到实惠,主动求教、主动咨询人次越来越多,要求参加培训的人数越来越多,热情高涨。培训培养了新一代农民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营造了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技发展生产、发家致富奔小康的氛围。
二是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加大新品种、新技术、配方施肥的培训力度,使农民的生产经营思维有了转变,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人越来越多。
三是促进了特色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培训思路,推动了主导产业水平的快速提高,扩大了新优技术的幅射面,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新支柱。
四是培养了农业技术员队伍和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我们聘请了11名专业教
师进村搞好技术指导,在开展培训的同时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尤其是乡村两级技术员在培训农民的同时也汲取新的知识,增强了为“三农”服务的意识和本领。同时,也培训培养了新一代农民的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学员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践中成为新一代的主力军,成为留得住、用得上的乡土人才。
通过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参训学员的整体科技素质进一步增强,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带动周边农户扩大种养殖规模。如:庄家圩蔬菜专业的丁贵仙学员,通过培训学习,蔬菜种植面积由亩扩大至5亩,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种植时鲜蔬菜,今年收入28000元,在丁贵仙的带动下,有25户农户参与种植甜玉米、小型甘蓝等时鲜蔬菜65亩,收到了每亩近6000元的经济效益;新圩蔬菜专业的孙艳梅学员,以前在城市打工,收入较低又无法照顾小孩,通过培训学习,在本村承包了3亩地,把学到 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今年收入比打工时增加了4000多元,而且还照顾到家里了;小坝圩蔬菜专业的杨小柒学员,通过培训学习,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在半年的时间内种植一茬小胡葱收入5000元;新发蔬菜专业的顾春妹学员,是远近闻名的种菜“专业户”,通过培训学习,以前她一年种两茬或三茬,今年她采用科学的茬口安排,种了四茬蔬菜,增加了5000多元的收入;余家屯优质稻种植专业的王宝开学员,通过这次培训,使原来比较零散的种植技术进一步系统化,并得到了提升,并进行水稻良种繁育,培训前亩单产622公斤,培训后亩单产672公斤,培训后比培训前亩增50公斤,亩增效益100元,辐射带动了周边20户水稻种植户参与水稻良种繁育,面积近80亩;鸡街蚕桑专业的陈小四学员,栽桑4亩,通过培训学习,掌握了各种蚕病的防治技术,以前消毒不当,蚕病发生比较严重,损失较大,现在用科学的消毒方法进行饲养管理,蚕病少
了,产量增加了30%,比去年增加了元;庄家圩生猪养殖专业的唐家富学员,通过培训,养殖技术得到了提高,在养殖过程中,把培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猪病预防技术和科学的饲料混配技术,病猪少了,成本降低了,生猪养殖由原来的11头增加到了33头,收入增加了万多元。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部分村意识不强,组织管理水平不高,经验缺乏,使教学实施困难,培训效果受到影响,需要今后认真总结、完善。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方法简单,不能完全准确的表达和传授知识,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资金不足,培训要求高,时间长,工作量大,教材及辅导材料需求量大,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
乡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领导小组 月日
第四篇: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总结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总结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豆瓣网 百度贴吧 百度空间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总结
在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区农广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做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通知》精神,按照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己任,紧紧围绕“三农”工作,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宗旨,以“勤奋、自强、协作、创新”为班训,加大力度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技能,围绕全乡的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培训的各项工作,现已全面结束,共完成8个班,400人,涉及5个村委会,取得了良好效果并积累了一定的新型农民培训的工作经验,为今后的培训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2007年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沿江乡位于麒麟城区以东5公里,交通方便,文化发达,经济繁荣,农业基础设施较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多种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全乡下辖10个村委会,农业人口41775人,农村劳动力21728人,现有耕地24633亩,其中水田22267亩,旱地2366亩,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农业主导产业有:花卉栽培、旱地蔬菜、蚕桑、水产养殖、畜牧养殖、林果休闲经济等。
我乡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高,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劳动力总数的75.8%,小学文化的占24.2%。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高度重视,以实用技术为主的各类培训已达1万人次。
二、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2007年,我们把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作为全面提升农民科技素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稳定的战略性措施来抓。在培训中,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搞好组织协调、按上级要求和年初计划,使全乡的培训工程(来自)顺利开展。
我们组织专家、技术指导员入村调查,根据本地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实际,以种植、养殖为重点,以积极发展“一村一品”主导产业为培训方向。培训内容以蔬菜、水果、蚕桑、花卉种植和畜牧养殖为主的农业实用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及农村的法律、法规、政策等,并联系实际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种植新模式,作物配方平衡施肥技术、化学促控技术、生物有机肥、标准化生产等技术。
在培训中,采取了一系列的组织措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教学及管理制度、教学计划、教学日程、学员管理系统。以班为单位,总学时90学时,其中理论课辅导15天,实践指导不少于15次。每名学员都建立了二卡二表的学员档案。即:
《麒麟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学员登记卡》、《麒麟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学员学籍卡》、《麒麟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辅导培训登记表》、《麒麟区新型农民科技指导情况登记表》。
一年来共举办专业培训班8个,培训学员400人,入户咨询1000人次,重点培训了400个科技示范农户,示范带动了700个农户。
三、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把这项工程与“绿色证书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项目相结合,广泛组织开展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实施了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春季行动”、“测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动”和“测土配方施肥秋季行动”。
上下联动,协调配合沿江乡成立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领导小组, 以文件形式印发了《沿江乡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和《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对培训目标、内容、对象、时间、方法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由农科站具体负责,经作站、畜牧兽医站协助完成。
(二)抓住重点,整村推进。因地制宜,以基础条件较好的村为单位,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模式,举办多种形式的教学培训班,重点培养新农村带头人、农民技术员和骨干农民。围绕主导产业和资源优势,在村里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积极开展培训、咨询、示范和推广服务,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和新方法。
(三)注重实效,方便农民。培训教师进村,及时将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等传送给农民,同时要讲解和传授文化知识、新观念、新风尚以及健康生活、生态环境、经营管理、民主法制等方面的知识,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需求。共发放(文章来自 www.)农民培训材料400多套1200多份,从而使学员能够在听取理论课的同时,有较系统完整的学习材料,为复习、自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巩固了教学成果。
建立培训教师下乡进村责任制。每个培训教师至少负责1个村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制定培训方案,并在村里建立3-5个联系户,向农民发放技术明白纸和有关资料。
(四)点面结合,辐射带动。要抓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典型引路,又要总结经验,积极引导、支持他们参加各种专业协会和技术协会,促进农民培训工作的全面开展。
(五)加强宣传动员,形成良好氛围。加强技术人员自身建设培训是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针对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新阶段和新要求,千方百计壮大培训服务功能,强化技术人员自身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培训水平。
四、培训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提高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农民在培训中得到实惠,主动求教、主动咨询人次越来越多,要求参加培训的人数越来越多,热情高涨。培训培养了新一代农民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营造了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技发展生产、发家致富奔小康的氛围。
二是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加大新品种、新技术、配方施肥的培训力度,使农民的生产经营思维有了转变,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人越来越多。
三是促进了特色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培训思路,推
动了主导产业水平的快速提高,扩大了新优技术的幅射面,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新支柱。
四是培养了农业技术员队伍和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我们聘请了11名专业教师进村搞好技术指导,在开展培训的同时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尤其是乡村两级技术员在培训农民的同时也汲取新的知识,增强了为“三农”服务的意识和本领。同时,也培训培养了新一代农民的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学员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在农(文章来自www.)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践中成为新一代的主力军,成为留得住、用得上的乡土人才。
通过2007年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参训学员的整体科技素质进一步增强,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带动周边农户扩大种养殖规模。如:庄家圩蔬菜专业的丁贵仙学员,通过培训学习,蔬菜种植面积由2.5亩扩大至5亩,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种植时鲜蔬菜,今年收入28000元,在丁贵仙的带动下,有25户农户参与种植甜玉米、小型甘蓝等时鲜蔬菜65亩,收到了每亩近6000元的经济效益;新圩蔬菜专业的孙艳梅学员,以前在城市打工,收入较低又无法照顾小孩,通过培训学习,在本村承包了3亩地,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今年收入比打工时增加了4000多元,而且还照顾到家里了;小坝圩蔬菜专业的杨小柒学员,通过培训学习,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在半年的时间内种植一茬小胡葱收入5000元;新发蔬菜专业的顾春妹学员,是远近闻名的种菜“专业户”,通过培训学习,以前她一年种两茬或三茬,今年她采用科学的茬口安排,种了四茬蔬菜,增加了5000多元的收入;余家屯优质稻种植专业的王宝开学员,通过这次培训,使原来比较零散的种植技术进一步系统化,并得到了提升,并进行水稻良种繁育,培训前亩单产622公斤,培训后亩单产672公斤,培训后比培训前亩增50公斤,亩增效益100元,辐射带动了周边20户水稻种植户参与水稻良种繁育,面积近80亩;鸡街蚕桑专业的陈小四学员,栽桑4亩,通过培训学习,掌握了各种蚕病的防治技术,以前消毒不当,蚕病发生比较严重,损失较大,现在用科学的消毒方法进行饲养管理,蚕病少了,产量增加了30%,比去年增加了2000元;庄家圩生猪养殖专业的唐家富学员,通过培训,养殖技术得到了提高,在养殖过程中,把培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猪病预防技术和科学的饲料混配技术,病猪少了,成本降低了,生猪养殖由原来的11头增加到了33头,收入增加了3.3万多元。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村意识不强,组织管理水平不高,经验缺乏,使教学实施困难,培训效果受到影响,需要今后认真总结、完善。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方法简单,不能完全准确的表达和传授知识,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资金不足,培训要求高,时间长,工作量大,教材及辅导材料需求量大,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
沿江乡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领导小组
2008年**月*
第五篇: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总结
2012年光大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总结为了认真总结经验,为了今后抓好更多的培训提供依据,现将2012年的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训基本情况: 2012年,新型农民培训任务数300个,实际培训307个。于2012年4月20日前就组建起培训队伍,至5月底用2个月时间完成农户的培训工作。围绕各村户的生产进行展开培训,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坚持集中培训,按不同作物的生育规律类进行适时培训。
通过培训又结合指导服务,农民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渴望能够学到新技术、新经验。通过学以致用,把科技知识宣传应用到田头地角,真正科技致富奔小康。
二、培训主要做法: 为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农民自身素质和科技水平,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按上级要求,结合各村户的实际需要,针对专业农民培训的不同要求,培训计划主要围绕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内容进行培训,并以简要易掌握的技术手册、技术资料、简明农业政策法规宣传资料;及时按照农事活动内容进行分期培训,使适用技术到农户、到人、指导农民进行生产,真正为农民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1、培训计划及内容:开班动员,棉花、玉米安全用药技术,国家推广农药施用技术,棉花玉米病虫防治技术,有机肥的施用及棉花玉米专业肥施用栽培技术,农田化学除草新技术。
2、培训教师 :参加培训授课的教师3人。教师的职称是农艺师2名和农技师1名。教师都是长期坚持在基层一线从事农业等农作物技术示范推广的骨干科技人员。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的专业技术经验,能够帮扶农民科技致富。
3、培训方法: 结合单位承担的项目及各户实情,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管理环节展开了培训工作。具体做法是采取集中培训和入户现场指导、发放技术资料相结合。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培训使农户良种使用率提高;通过培训掌握使用高产优质棉花玉米栽培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使生产得到发展,产量水平有提高,经济收入有增加,并带动周边农户采用新技术,促进生产发展。
四、存在问题及不足 :由于承包到户,年轻人外出打工较多,导致学员人数多为年龄偏大,由于棉花玉米生产农事忙,在集中培训时,给培训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召集工作难度大,由于条件限制,培训工作开展单一。由于培训教师多数属于兼职,承担的工作任务较多,加之作物多、生长期长,很难达到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