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工程工作总结
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工程工作总结
岱岳实验中学 李芸
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生命线,我在教学探讨研究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交往互动,学生乐学、会学的新的学习方式。通过此次质量工程实施,对实现我的教学素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在学习型团队的氛围中,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学习是教师发展之根本,“让读书成为习惯”、“学习是教师一生的精神财富”的理念,已深深植入我心中。每学期都在自荐和指定的双向结合中扎扎实实地读一本教改理论专著,与教科研同生,与新课程共进。学校还组织教师成立读书班,将集中与分散学习,自由与组织学习相接合,教师学习成为了习惯。
通过营造学习型团队的氛围,吸引教师们主动学习,使大家转变了教育观念,深刻领悟到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使学习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个性倾向外显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学习方式表现为学生知识的获取方法、思维的发展途径。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赖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调整,研究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就是研究师生在交往过程中,如何把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拓展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如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形成较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使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的发展质量得到保证。
二、以校本教研为依托,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大面积的课堂教学优化、质量的提高,最重要的标志是使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与自身相比,与优秀课的标准相比,不断地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因此,要做到这一点,不仅应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还必须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以此作为重要的保障条件,认真落实和做好。教师的教学技能,一方面是通过教师参与教学实践,通过教学经验积累转化而来的,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有目的研究和培训才能获得的。对于我校教师教师来说,要使他们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提高,尤其重要。因此,我们主要是结合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在互学互动中共同成长
为了营造一支教学技能过硬的教师队伍,我们挖掘优秀教师的潜力,采取以点带面的措施,抓实骨干教师的培养,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组织他们参加相关的理论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参加在职进修,每学期都会安排学科带头人的教学引路课,帮助他们客观的认识自己,追求不断的提高,鼓励他们深入研究先进的教学艺术,帮助他们总结和提升自身的教学经验,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同时,通过其以身示范、典型引路,引导教师先模仿,后创新,鼓励教师人人成为新小的“惟一”,积极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因此发挥骨干的辐射作用,能够带动其他教师积极努力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每学期内每位教师都要在组内上一节以“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主题的研究课。课后各组进行认真说课与评课,大家通过交流与沟通,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积累经验,弥补不足,重新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付诸于实践。在每位教师上好课的基础上,每个教研组还要推荐教师代表本组参加校内研究课交流。各组所推荐校内研究课都是在大家共同研究探讨的基础上,反复试讲,不断更新,努力使课堂教学更加完善,更加突出体现学习方式改变,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示范课。我们还曾组织了这样的个案研究,请课改年级的教师作展示课,有意识把这几节典型的有代表性课展示在大家面前,教师们听后然在备课组或教研组研讨,解剖“麻雀”,先由上课教师介绍设计思路,然后,针对上课教师的理论设计和实际上课过程中学生反应进行比较,发现其闪光之处,作为今后教学的范例;找出其中不足,引起为戒。教师参与面广、所讨论问题比较广泛、深入,这是其他研讨形式无法望其项背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素质。
学习方式的研究是课改实践的重要内容,如何形成学生较为稳定的学习行为系统,使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的发展质量得到保证,我们十分重视这一问题。我们不仅在校内开展教研活动,还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协作片的研讨活动及区内的各学科的研讨活动。我们认为,只有在不断引进、相互启迪、相互借鉴、相互交流中来吸取营养,反思不足,才能真正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我们选出来参加片、区的研讨课多节,这些课都是在教研组教师反复研讨试讲过程中产生的。在设计课案时,教师们深刻理解教材内容,认真思考:如何将每一个知识点的落实与学生学习方式更好呈现有机结合;如何采用先进教学手段、多媒体创设恰如其分情景,引发学生求知欲;如何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充分自主探究,广泛交流合作,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求知欲望。因此所上的课分别得到片与区里好评,其中李靖老师、沈丽梅、万年华老师的课被评为区第十届青年教师创优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四.强调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我们要求教师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就课堂教学而言,既有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教学后的“行动后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还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反思的形式是写教学反思。为了督促教学反思的写作,我们把教学反思的检查作为常规教学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中优秀者予以表扬,通过各种途径推广示范;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对此进行理论升华,写成教学论文,同时.我们也鼓励教师用记录自己教学中故事和案例分析等的形式来反思自己教学行为。
五、遵守教学的常规管理制度,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如今,我校课改实践活动蓬勃展开,在提高质量同时注重活动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为了深化课改实践,我们还认真办好“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主题的展报,展板形式与内容在如何突出我校提高质量工程的成效上下功夫。一方面反映教师教学思路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变,另一方面也反映学生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而引起的教学评价与学习评价及课堂面貌的改变。根据我校师生在质量工程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新的教学思想与方式和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优秀成果办了多块展板,更多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让自己领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还有课改学校大事记、小班实验成果展„„这些各具特色的板报,深受教师、学生及家长的赞扬。
二是活动主题与对教师教学评价和对学生学习评价相结合。我们对参加校、片、区的研究课采取组织教师讲课、说课、自评,听课教师讨论评议,以及请教研员、教研组长点评等方式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思路,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学生课堂活动的内容、形式及效果进行评价。同时我们还组织学生开座谈会,写文章,邀请家长听课,参与课改实践,向家长发放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所喜欢上的课以及对具体教学环节和课堂活动喜欢的程度进行评价,从而促使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来提高教师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同时我们还对这些课中学生课堂学习的表现,学生活动的密度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广度与深度,学习效果与教学效果进行测评,为教师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供指导和建议。
回首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工程来所走过的历程,我备感欣慰:通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工程”活动,我在 “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一课改研究中,能够不断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展望未来,我更是信心倍增:我们将一如既往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课改实验,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从而促使我校整体教学质量更上新水平。
第二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创新课堂教学
提高学习效率
创新课堂教学 提高学习效率
数字化社会使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产生了重大变化,可是作为培育新世纪人才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却效益不高。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前,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认为应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转变教育观念
新课改首先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分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对此,我们要立足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参与未来竞争的需要,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育人为本的观念,适应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正确认识课程 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和相互作用的主体;课程也是复杂的“会话”。课程的内涵已经发展为新的趋势: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进而强调会话的本质;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从强调教材的单一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多因素的整合。基于这种理念,课堂教学就不再仅仅只是知识与技能的单向传授,而是师生共同与教材的“会话”,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会话”。
正确认识教学 教学不再是教学生学,而是师生的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基于这一理念,课堂上的“师道尊严”就非摒弃不可了。教师心目中的学生,首先是与教师具有同等价值的人。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教与学应是民主的,教学氛围应是愉快、和谐的。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所言所行,既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促进自身的发展。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的凸现、心灵的开放、个性的张扬、潜能的释放。这样认识教学,教师便不会“满堂灌”、“一刀切”、“一锅煮”了;学生也不会听你讲,学你做,取而代之的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影响、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正确认识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教学不仅是获取知识与技能,更要学会获取,培养学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个性的解放与发展。有了这样的理念,教师势必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使课堂具有智慧性的挑战,教学的过程成为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二、转变教学行为
首先,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组织者。这里所说的组织者,好比谈话节目的主持人,而不能像维持纪律、不断施加压力的监工。作为主持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其次,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师中心”、居高临下、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和学生一道去找真理,与学生们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那种认为学生们只是被动听讲,越安静、越能跟着教师思维走就越好的观念,不变不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面对有差异的学生,要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第三,由控制者变为帮助者。作为帮助者,要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了自己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元认知能力;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第四,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让学生一步步走向学习目标。作为引导者,教师要注意教学的生成性。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和自然,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第五,由仲裁者变为促进者。信息化和学习化社会的到来,要求教师必须从“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递者、学生学习的仲裁者,转变为促进学生知识建构和个性发展的促进者。
三、转变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机整合,教师运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的系统技术制作课件上课,改变了粉笔加黑板,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运用信息技术到课堂,节省了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发挥主动性,同时也传输了新的教育观念;信息技术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工具,教师真正地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图像处理和视听技术集成在一起,实现计算机对不同媒体的信息存贮、传递加工、变换和检索,改变了传统教育对文字和印刷技术的过度依赖,多通道、全方位、整体化地呈现教学信息。对于抽象的概念、原理,不仅可以用文字、语音协同描述,还可以用三维实景虚拟现实过程;对于不可视的变化,无法触摸的物体或有危险的场所,甚至自然界或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事件,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去展现,而且,同一教学内容还用多种信息形式来表现,这有利于克服书本文字单一和难以协同表现的弊端,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益,也促进了个性化教学。
四、转变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中对学习方式变革给予了高度重视,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习方式是学习质量的基本变量,高质量的学习效率必须依赖高效率的学习方式;学习目标决定着学习方式的层次、单一的教学目标,对学习方式的要求也相对单一,层次也不够高;综合性的教学目标,对学习方式的要求必然具有多元性,高质量、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必然体现出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性。
创新课堂模式
提高教学效率
1.1教学目标模式
课堂教学是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其中以育人为根本目标。因此,在教学模式运作过程中突出育人的目标和功能,就不能单纯地依赖课堂教学,而是要以课程知识为载体的,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环节,同时施以其它教育和教学形式。如“思政课”的教学方式不能简单地等同思想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把课堂教学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同时辅之以社会实践、征文比赛、专家报告等第二课堂形式,是实现“思政课”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
1.2“学与教”参与式教学角色模式
肯定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承认学生具有主动参与教学的权力,既体现了 现代 教育的理念,同时又适应了当代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对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入耳、人脑、人行,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1.3多样化的教师授课模式
由于课堂教学涉及的多学科性以及对象的接受能力的程度不同,灵活采取多样化的授课方式,如专题式、案例式、讨论式、问题式等,使课堂教学授课模式具有多样性、复合性和互补性的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4教学组织模式
新型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是一种以课堂教学为主导的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模式。其主要内容是:在组织形式上采取课堂教学与组织其它教学活动相结合,如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 教学、社会实践、讲演及辩论等。
1.5教学考评模式
教学考评是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教学目标复合性和讲课模式及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考评模式在考评内容上,要从知识、能力、信念、行为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评。在 考试 方法的改革中做到以下几个“结合”:一是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课堂教学考试不能没有知识考核,但知识考核的内容不宜过细过深过偏,把重点放在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理解、掌握、运用上。二是期末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以一次考试决定成绩不利于全过程督促、检查学生学习,因此平时考核就显得很重要。把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日常表现、研读课外书籍、作业、小测验、回答问题、发言、出勤、笔记情况等纳入考核范围,记入课程成绩等,力求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多角度、多层面进行考核的做法,相对而言更具有准确性和说服力。三是题目考核与论文考核相结合。题目考核重在全面检查知识理解掌握情况,论文考核则重在检查知识综合运用情况。考评方式的改革有助于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也可以减轻学生学习上的压力。
2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2.1更新教育理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影响的活动,其本质就是育人。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 发展 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人去应用的。”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明确提出教育应遵循 自然 本性相一致。当代文化教育学的创始人斯普朗格更是明确主张:“教育绝非是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这些理论集中到一点,就是强调教育的重要使命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完善的人格,也就是说教会受教育者学会做人。
教育不只是一种活动,更重要的是在受教育者身上体现某些素质和某些教育影响。教育的过程本质上是教育者有目的,有选择地传递社会信息和受教育者内心体验相统一的过程。教育必须经过个体内心、配合个性自觉行为的转化来完成。爱因斯坦曾说:“我们思想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常常来源于好奇心。”思维的独立性让人不迷信权威和书本,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为此,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施主体性教育。
所谓主体性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要,创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知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在本质上是对受教育者主体的培养过程,是一种主体性教育。
主体性教育的目的是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题人格,发展和提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如何做到主体性教育,就是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实际上是校正了过去单纯的把受教育者置于完全被动的地位,显现出被教育者作为人的客观存在,尊重其自身的尊严和人格,维护其独立性的使命,帮助被教育者,给他们发展自己的能力,开启他们的心智和良知,完善他们的人格。为此,教育中就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肯定,尊重他们的权利、关心他们的需要,全面理解他们,增强对他们的服务意识。同时,要融入道德情感和人文关怀,关心、体贴他们。
2.2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乐于和便于接受课堂教学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落实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长期以来,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错误理念,形成“满堂灌”的单一教学模式。教师强行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演讲,学生听讲。这种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不能得到尊重与发挥,学生始终处在被动学习的地位,因而也必然会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此必须致力于改革教学方法,构建科学教学方法体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方法体系,由基本教学方法和辅助教学方法(即教辅活动)两类构成。常用的基本教学方法有:教师主导讲授法、讨论式教学法、对话式教学法、专题式教学法、参与式(学生试讲)教学法、“自学——讨论——发言——提问——讲评一一 总结 ”穿插组合的功能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等。常用的教辅活动有:课内演讲、时事评论、课堂辩论、模拟法庭、知识竞赛等。这种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读书、主题讨论、辩论、演讲、社会实践、专家讲座等多种方式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的参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利于与教师的课堂讲授相呼应,弥补教师讲课的不足: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说,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讲授与讨论、提问、自学等相结合,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是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2.3丰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 教育 的主渠道,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 发展 水平。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确保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改变教师习以为常的单一课堂教学方式,通过多种课堂教学活动等途径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实践机会,使学生逐渐形成主动参与、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教学焕发出活力,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是要丰富教学手段。以影视、计算 机多媒体技术、幻灯等为工具进行课堂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手段 现代 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教学课件,有利于教学信息的有效组织和管理,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和获取知识能力的提高。它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借助书本、语言和板书进行课堂教学的狭隘天地,为学生展示了一个动态的、有声有色的,具有真实感、立体感的教学空间,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和直观性。
其次,是采取多样式教学方式,如探究式、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课堂讨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探究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既可以结合学生经验和生活实际,对关系到学生自身利益问题进行课堂讨论,也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善疑巧问,使学生在争辩讨论中明事理。这是因为大学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水平都有了相当的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比较强,根据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材料,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质疑,对所提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如教师在教学中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新的问题学习情景,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不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从而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再次是活跃课堂气氛,运用激情打动学生、运用热情感化学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课堂教学的内容是理性的、严肃的,也正因为如此,教师在运用语言表达这些具有深刻思想性的内容时,更需要 艺术 性语言,以情动人。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美的旋律,使课堂教学形成一种感情的气氛。教师要使用富于感情色彩的、充满生气和热情的词语才能抓住学生、激励和鼓舞他们去行动。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也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通情才能达理。有位学生在作业中这样描述一位教师在讲课时的激情对他的影响:“张老师您讲‘思想道德修养课’十几年了,还能有如此激情和热情,您的这种执着精神让我不得不接受您的观点。”同时,教师用激情饱满的声音和语言极为投入的状态,本身也向学生表达了教师敬业乐业的精神风范,给学生以身示教的垂范。
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学会在讨论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解疑,在解疑中与他人分享成功的快乐。使合作从一种学习方式扩展成为学生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3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结果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效果是明显的,它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力地激发了教师认真教学,探索教学改革新路子的热情和责任感。
3.1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长期以来,高校课堂教学效果难以上台阶,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本末倒置,偏重于从单一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上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忽视在教学目标与要求上寻求与学生学习内在需要的统一性。新教学模式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准确定位教学起始目标和课堂教学内容的切入点,诱发学生从课堂获取新知识和方法的学习动机,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我们在“思政课”以往的教育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知而不注重行,只讲大道理不顾小道理。思想教育必须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出发,层层递进,才能逐步提高。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注意让学生自我寻找、发现自己的不文明现象,从这些小事人手分析原因,提示学生不应只重认知而不重实际行为。这样做的实际效果就如同一位学生所描述的:“老师在讲理论的同时,附上许多生动、鲜活的例子,这些例子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本身就是我们生活的一种体现。而且,在这些例子中又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我们没有理由不接受。老师每每在分析这些问题时,我就会感觉到深埋在心底里的各种问题,好像也被一一解答,从黑暗中找到了光明,心理发出强烈的共鸣与感谢”。
3.2明显地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新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实施 科学 的教学方法体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 考试 方式,把考试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主要环节和阶段,把学习内容和要求通过不同形式全部转化为有明确指向的考核目标,不仅对学习结果进行成绩评定,而且更侧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手段或思维创新程度的考核与成绩评定。促使学生不仅重视“学会”的结果,也重视“会学”能力的训练。一名学生在教学反馈材料中写到:“以往我们在课堂上是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完全忘记。现在不同了,老师将读书笔记、课堂笔记、心得体会、讨论发言、课堂考勤等和灵活的考核方式结合起来,极大地改变了我们被动学习的状态,减轻了学习的压力,使学生注重平时学习。”
3.3增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了解,激发了教师探索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和从事课堂教学工作的兴趣
长期以来,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下,学生被动听课,教与学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互动关系。对待理论课,不仅学生厌学,而且教师厌教。教学模式的改革,有效克服了这一难题。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也激发了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相应的教学方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师生共同探讨重大理论问题和社会现实问题,进行平等互动式的交流与沟通,教学相长,使教师教好理论课的信心倍增。
向课堂主战场要效益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主渠道;只有构建新课堂,加强课堂研究和改革,才能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才能更好地凸现新课程的理念,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学生终生发展的要求。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
一.提高高效课堂教学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提高,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行为要围绕学生的“自主发展”的引导、导向。1.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和结果,学生一旦对于一样事物或是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便会积极主动的投入,这正是提高课堂的一个开始。课堂上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通过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课文的语言特点。强化朗读感悟――以读促解,以情促悟,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不感觉累,反而学习兴趣高涨,教学重难点得到了突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教师只作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找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既充分发动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又让学生自己完成了本课的任务,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
2.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增强学生的记忆与观察
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发展,因而在教学中,我根据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让学生借助实物来观察分析,先初步进行感性认识,然后在进一步进行延伸,这样,学生不仅能提高注意力,而且学生能更好的接受。
3..让学生思考,自己总结结论。
课改后,教学更注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借助手、脑等器官,自己总结结论,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组织者,辅导者。
二、明确目标,精心设计。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做人的良好性格和思想、品德、情感、习惯;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积累及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心理素质。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语言、思想、品德、情感、思维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全面发展。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步步深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也学到了很多知识。这堂课很充实,是一节效果好、效率高的好课。
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我们应当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探索和改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真正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1、提倡启发式教学
传统的心理学教学以输斑式为主,即课堂上你讲我听,考试采用死记硬背这种教法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极大压抑了学生的理智,导致了学生思想任化,创新能力葵缩。我在课下认真备课,每堂课的课堂模式不一定都相同,备课中除了备知识还要备学生,什么课用什么样的方式,这种教法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的实际机会。有助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2、鼓励学生勇于质疑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质疑善问是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排除障碍、勇于探索的表现。课堂上我对敢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学生总是给予热情洋尘的鼓励和表扬,努力帮助学生形成这样一种观念:会提问题是思维活跃、创造力强的标志,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我还教给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如从预习中发现问题,围绕教材的重、难点设疑;向教师、教材提出不同的惫见;从自己的生活、活动中发现问题等。
3、建立合作学习机制
良好的合作能力是创造力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有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交往,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缺乏合作沟通,这不利于学生之间信息的传递、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有鉴于此,我把学生按照学习能力、个性特点互补的原则分成十个学习小组,每节课均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学习,如:让学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互批作业、。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怠识、表现意识、尊重意识,从而达到学会合作、学会创造的目的 三.由“先教后学”变“先学后教”
以前好多老师只注重教师的教,一进课堂就独霸讲坛,滔滔不绝,满堂灌.使学生昏昏欲睡,信息吸收率低,做练习、做作业时间太少,新知学得糊里糊涂,得不到及时巩固,教师却要求学生课后去看书.这种“先教后学”的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效率低下,效果极差.素质教育主张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广泛地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课堂上要留给学生一些机会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思维,这样才能不断地开发潜能,促进主体性进一步发展.通过教育改革,使我树立了全方位的学生意识,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先让学生带着思考题充分预习,先学后教”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可以有的放矢,重点讲解学生不理解、不会的知识点.学生参与教学,教师依据学习规律,促进学生学习,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四.以多元评价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为突破教育评价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积极探索多元化评价的新思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该校一改过去单以分数等级为标准的评价方式,积极开展温暖式评价。
1.学科评价,温暖化,各学科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人实际,巧选鼓励为主、培养自信、委婉点评不足的语言,实施温暖化评价,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一句句温馨的评价语,如一缕缕温暖的阳光普洒在学生渴求理解、进步、鼓励、向上的心田。
2.综合素质大家评。从个人的卫生、体育、纪律、劳动习惯等方面,开展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班级评价,让学生也担当了评价的主人。加强了学生成长的自我体验,提高了自我教育意识。评价出“倾听之星”“合作之星”“劳动之星” “绘画之星” “书法之星” “爱心大使”等称号,让学生收获着沉甸甸的幸福,体验着成长的快乐。
3、开展语文综合性、研究性学习。
4.考试评价
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通过开展活动如:读书比赛、演讲比赛、抽测积累量、即兴作文等考察学生的各项素质。
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创新教育已取得举国上下的共识。作为基础教育母机的师范学校,更应把创新教育作为自己办学的主导方向,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未来教师,为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师资。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为了做到这一点,上课时我尽力做到微笑、倾听、鼓励,用饱满的徽情去激活学生的情感,以风趣幽默、宫于哲理的教学语言去启迪学生的思维。鼓励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课堂教学中我采用诸如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已被实践证明可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伴有轻松感、愉悦感、成功感,从而思维敏锐,敢想、敢问、敢说、敢试。
总之,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效率,不仅要看教师教,还要看学生学,只有将两者结合,要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情景中乐学、在兴趣中实践,并致力于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充分展现自己的智慧,沉浸在学习的愉悦和成功的体验之中,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甚至比其更高,更有效。
第三篇: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益
摘要 如何使我们的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是摆在我们广大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今天,讨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它不仅可以降低师生不必要精力物力的付出,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数学课程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教学的效益在课堂上是多么的重要。下面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思考。
(一)、课堂教学的准备----有效的备课。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如果备课无效,教学就必然无效。我们花气力研究备课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我们认为备课的研究应比教学其他环节的研究更为重要,要大力提倡和实施有效备课。我们应该依据“有效教学”理论对教师备课进行改革。有效教学理论作为“新课改”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问题。“备课”是教师重要的教学行为,更应注重效益。新课程有新“课标”,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要求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把握三维目标,即结果性目标(知识与技能)、程序性目标(过程与方法)、体验性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三维目标的互动整合,逐步形成素质。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只有自觉地、全身心地钻研教材、教法,深入细致地研究学生,不断创造创新的教法备好每一节时,下功夫求真、求实、求新,教学反思深刻、及时、真实,实践沉淀“真经”,过程积淀“智慧”,必然能够探索出新课改要求的“有效备课”新路径。
(二)、重点突出,解决难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解决难点既是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际问题,有的数学教师苦于找不到教材中的重点,有的虽然找到了重点,也设计不出突出重点的方法;有的虽然在教案中标明了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与关键,但是,在实际讲解中却又没有落到实处。重点突出,就是教学要抓住数学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一方面,要明确什么是重点和如何突出重点;另一方面,在教学实施中做到重点内容真正放到重点地位。以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这节课为例,说说本人的做法。
1、利用多媒体演示:①慧星的运行轨道 ②圆锥被平面所截,自然地引出圆锥曲线定义。这样,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圆锥曲线,了解它们在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另一方面向学生介绍“圆锥曲线”这个名称的来历,加深对圆锥曲线的认识,培养对本章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2.利用多媒体演示:椭圆的第一定义。可由两位同学动手演示。能使学生掌握椭圆的本质特征,以便正确得出椭圆的定义,接着结合多媒体演示:椭圆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几个关键:“在平面内”“到两定点距离的和为常数”、“常数大于”,同时注意与圆的定义相比较,引导学生得出得出椭圆的定义。在求椭圆的方程时,首先要建立直角坐标系。为了使方程简单,必须注意坐标系的选择。回顾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方法,由学生完成直角坐标系的建立。
前面分析过,如何化简含有两个根号的式子是学习的难点,因此我们要抓住突破难点的关键,一是加强学生对式子的观察、分析;多做铺垫;引导学生在旧知识的复习中新知识的生长点,从而使难点化解,重点突出,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运算能力。具体做法是:通过观察式子:含有两个根号,方程中字母超过三个,且次数高,项数多,化简时要经过两次平方。回忆含有根号的式子化简的一般方法,含有一个根号的式子该如何处理?含有两个根号的式子又该如何处理?使学生思维逐步展开,得出化简过程,但实施起来也是一个难点,这时可与学生一起展开此过程,由学生说,教师“板书”,要求学生一定要有耐心与细心。此时可适当放慢速度,让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然后引出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的 2 标准方程。
3.加强训练,及时巩固。为了进一步使学生掌握化简方法,以 在y轴上(a,b,c的意义同上),再来求一次椭圆的方程。同学们做完后,教师指出:这个方程也叫做椭圆的标准方程,它表示的是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至此,估计基本能达到预定目标,可向学生指出椭圆的简单的性质,为下面的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师要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反思,指的是教师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过程。反思的有效性体现在两个递进的层次上:一是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二是教师获得新的理解力,包括新的信念的形成,反思能力的增强以及价值观与态度的优化,等等。如在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这节课后,本人做了如下反思:本节课让学生感受到椭圆模型来自于现实世界,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模型的过程。也让学生看到了椭圆是圆锥的一个截面,知道了圆锥曲线名称的来由(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圆锥的不同角度的截面)。但这个设计对空间画图、空间想象力要求比较高,学生自己探求发现 “到两定点距离的和为常数”“常数大于 ”还有困难,还需要进一步设置“脚手架”,另外情境的趣味性、生动性、椭圆的动态生成、描述都有待加强。我们在借助于反思,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从而让新课程的理念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生根发芽。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反思教学”不只是有效教学的一个环节,它将成为“有效教学”的寄托。
(四)、重视情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作用。多年来,数学教学普遍重视分数,分数高就认为是学数学的苗子,否则就认为数学低能儿。大部分学生在分数面前以失败的心态面对数学,以失落的情感远离数学。这对数学教学造成了极大的内伤。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数学教育中严重的情感缺失,情感作为学生精神生活的 3 主宰,决不能再忽视了。为此,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具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了情感目标,同时新课程标准在评价中也提出:“既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数学教师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知道,“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无不伴随着情感活动”。因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培养过程也与教师的情感作用密不可分。师生关系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因素,它制约着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影响着教育过程,师生之间心理相容,感情真挚,学生会更尊重老师,对他所教的课就会产生兴趣,对其教学也会更易于接受。学生感受到一种轻松、愉快、亲切的气氛就地保持积极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保证学习数学时思维清晰,反应敏捷。反之,如对老师产生了恐惧,则对他所教的课也不会产生兴趣,甚至因人废事,讨厌这门课。在这点上,我们应努力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师德要求来做,使教学既充满激情,又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
第四篇: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 数学课堂 数学兴趣 乐教乐学 教学效益
[内容摘要]:我们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无法改变社会上还存在的一些应试教育的体制以及学校和家长追求学生高分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师,要能够使课堂的45分钟教学效益发挥到最大化。因此,我认为要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益,主要在于教师科学教学,兴趣教学。
[正文]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是当今数学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数学教学研究中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大家都知道影响它是多方面的,我认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如何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从而形成一种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而目前,应试教育体制使得全社会都在为“分数”而奋斗。家长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使孩子获得高分数;学校追求高升学率使教师奋战在“题海”,“补课”之中。因此,对于我们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初中数学教师来说,应尽快想方设法转变教学方式,进一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适应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需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积极进行愉快教学,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高效率地学习数学。所谓愉快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在轻松愉快、情绪饱满、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的状态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实施愉快教学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学习质量和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学校减轻学生负担,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在其教学中应利用情感、兴趣、需要等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乐学、爱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轻松地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推动数学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我认为要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益,主要在于教师要注意到从:优化课堂教学,转变教育、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消除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障碍等方面去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真正的达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
首先,作为我们作为初中数学的一线教师,自身要能够认识到“转变”的必要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产生认知冲突的学习情境,诱发学生质疑,猜想。例如:我今年所任的七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本)中的整式乘法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a ± b)2 = a2 ± 2ab + b2 在和学生一起结合图形探究之后,又和学生共同编了个顺口溜:“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二倍中间放”;学到平方差公式:(a + b)(a-b)= a2 – b2时又共同归纳了“同号的平方—异号的平方”。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两个公式的“精华”掌握的“轻松自如”,原因就是我和学生有心的编了这样的“快乐的顺口溜”。不仅让学生轻松、快乐的掌握了知识,而且能很好的提高教学效益。因此,作为我们数学教师,尤其是新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教学的度与量,多思、多归纳,激发学生深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课堂教学的45分钟达到最佳效果。
其次,新课标上说:“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知识无处不在。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拥有一双“慧眼”,应善于从生活中、周围环境中、各种媒体中捕捉数学知识,从小处、平常处着眼,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通过联系实际、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结合一些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培养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知识是件愉快的事情。
1.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愉快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诸多人际关系中的主导因素。师生关系好,学生爱老师,就会“爱屋及乌”,爱其所教的学科;师生关系好,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高,就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教师教给的各种信息就会在学生头脑里出现一种“易接受”的心理优势;师生关系好,学生的崇拜度高,教师的模范言行、治学精神都给学生以感染。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同时,教学中教师亲切和蔼的表情、幽默有趣的话语都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心境和强烈的求知欲,自觉实现教学过程中默契配合的最优化。
2.精心选择,融入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知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习内容讲述诸如数学发展简史、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的成长过程和有关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名称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还可有的放矢地引用一些歌曲和经典的相声或电影电视的台词,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令学生产生了愉快的学习心理,自然其乐无穷。例如,在上完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字母表示数》的第六节“探索规律”时,我让班级的文娱委员和数学课代表,带领班级的学生编了一首“永远唱不完的儿歌”: 1只蛤蟆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 2只蛤蟆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 3只蛤蟆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
„„这时我在全班学生都在很投入的唱着的时候,我故意提高嗓门唱出: n只蛤蟆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n声扑通跳下水。
同学们先是一愣,之后都大声的跟着我唱了,说明同学们已体会到了其中的规律。此时快乐的课堂气氛真正体现了“教师愉快教,学生愉快学”的教育理念。
3、注重知识的学以致用
学习数学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只有通过应用,学生才能体会到其重要性,从而使其学习兴趣向更高层次发展。初中数学内容繁多,跨度较大,理论性强,学生感觉难学难懂,枯燥乏味,学习缺乏兴趣。但是,如果把这些知识变一种新的方式加以运用,效果就不同了。例如,在学习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之后,我让同学们进行“24点游戏”的比赛,并评选出名次。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混合运算能力,又锻炼了其快速反应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参与意识。之后,同学们还多次自发组织了类似的活动,真所谓“寓教于乐,乐在其中”。又如,本学期在我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自己实验、猜想导入的方法。由于证明时要添加辅助线,而这对初学几何的学生而言,又是个棘手的问题。为此,我让学生们拿出头天准备好的各式纸版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顶点分别标上:A、B、C。剪下∠A、∠B和∠C拼在一起,观察它们组成什么角?这样创设情境,使学生认识到∠A+∠B+∠C=180º,从而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拼角找出定理的证明方法,全班的学生都在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的实践中,快乐的学习,培养了观察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这样同学们既能很好的掌握了知识点,又体会到了数学课堂的快乐!
另外,我认为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要重视开发和培养。非智力因素是人在活动时除智力因素之外的一切心理活动因素。主要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他不直接介入学习过程。但能引导和激发智力因素,发挥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着的作用,推动着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这样就会让一些优等生能更集中精力与课堂、中等生更能有自信、后进生更有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数学的课堂教学教学效益。研究表明:学习相同的学生,智力不一定相同,原因在于低智力者可通过增加学习时间和强化学习过程加以弥补。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配合,能使学习效率提高百分之六十左右。而学习困难的学生有三分之二起因于非智力因素,同时不少实验表明,人类个体智商水平的差异不大,然而教育活动的结果──学生的个体差异又是那么的明显,其根本原因即在于非智力因素,可见非智力因素在挖掘人的智力潜能中有重要作用。例如:我在七年级下册的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的教学时,让每个学生都充分的准备了:硬纸片、软纸、剪刀、针、尺规等学习工具。目的不仅是为了学生都能够很好的进行必要的动手操作方面的练习,主要还是想让同学们在数学课堂上能够找到学习的快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以及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等。数学教学中应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不仅是“教学大纲”对数学教学的要求,更是当前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我希望同行们尤其是我们一线的数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从而,切实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综合以上,是我对目前初中数学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几点看法和近年来作为一线教师的体会。因为这些年来,我所教过的学生都说:“所有科目中我最喜欢的是数学;数学课特别快乐;总是感觉数学课是好短暂的45分钟;哎!又下课了、、、等”。我也希望同行们能够更多的有心教学,使我们的数学课堂不再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愉快起来!从而真正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人教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下册)
2、《上好课有效技能》 孔凡哲 等编著
3、《上好课:问题与对策》初中数学 尹安群 等编著
4、人教网:初中数学
宿州市泗县丁湖中学 苗宏刚 联系电话 ***
第五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使学生愉快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过程,充分享受获取知识乐趣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环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前提。、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插在这个土壤上。”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双方交流活跃,教学效果就会好一些。当课堂富有生气时,枯燥的知识传授就会变得生动而轻松,学生必然乐于学习。
如讲读第 11 册《林海》第二自然段中的 “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 ‘ 云横秦岭 ' 那种险句。” 时,我在黑板上画了 “ 云横秦岭 ” 示意图,让学生观察,想象秦岭孤峰突起,陡峭、险峻的样子,再画出连绵起伏的小兴安岭与之对比,温柔的特点跃然呈现在脑海中,学生形象地感知了小兴安岭的特点,具体感受到语言大师用词的精妙,激发了同学们对温柔的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我努力放下教师的架子,用寻常、委婉的语言和对自身的严格要求来影响学生,使他们在生活中接受教师的人格魅力的熏陶,从而形成严谨、求实的学习习惯。同时在教学中要尽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生活的丰富多彩。如在教学《学弈》一课时,发现郑程程同学心不在焉似乎想什么入了神,我便故意让他起来回答问题,他答非所问,我便说: “ 程程,你刚才是不是也 ‘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了? ” 说完后,同学们哄堂大笑。他自己也不好意思地红着脸笑了,于是便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了。其他同学的注意力相对来说也集中了许多,同时也及时地认识到了课文中后一个学生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在教学中不时的幽它一默相信对教学也不无益处。、及时给予评价,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直接动机是使自己的观点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所以,教师不要吝啬表扬,不要吝啬微笑,哪怕学生微弱的思维火花,教师也应不失时机的加以 “ 助燃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合理、准确,会直接影响他下一次参与的欲望。如果学生回答问题出现了错误,教师直截了当的指出,学生会觉得很尴尬,老师再进行提问时,他就会羞于举手。如果老师的评价委婉一些,并用期待、希望的语言进行鼓励,那么这种期待与希望,则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保护了学生自尊心,他就会保持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情绪饱满地投入学习。
当然,激励要适度、准确。无论是对正确的肯定还是对错误的委婉谢绝都要恰如其分,使其永远向高一层次攀登。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尊的个性,自信的品格,持久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优化 “ 教法 ” 与 “ 学法 ”,教学过程本身,是教师 “ 教 ” 学生怎样去 “ 学 ” 的过程,而不应是教师单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师生双方,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习是内因,教师的启发诱导是外因。因此,教学方法的优化,就不只是指教师 “ 教 ” 法的优化,还应包括学生 “ 学 ” 法的优化,学生 “ 会学 ” 了才能 “ 爱学 ”,“ 爱学 ” 才能促进 “ 会学 ”,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提高。、明确目标
每当一个单元或一篇课文开始教学时,我都把教学目标告诉给学生。只有这样学生要学什么才能心中有数,然后围绕目标进行教学。学生明确了目标之后,才能够有目的的去学,去训练,之后才能形成能力。、鼓励学生质疑
学贵有疑。学生学习产生疑问,是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认真思考的表现。因此,训练学生质疑、释疑,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平时,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从课题发问;从课文内容发问;从某些模棱两可的地方发问;在教学结束前留出适当时间让学生发问,培养学生从敢问到善问的能力。
如学习《墨梅》这篇古诗时,我在引导学生理解了第一句话后,带领学生归纳学习方法:读诗句;讲字义;连成句。然后让学生运用学法自学第二句,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学生自学后提出:不懂 “ 痕 ” 和 “ 乾坤 ” 是什么意思。我便针对学生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释疑。这样,教师的思维活动与学生思维活动协调一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第三、四句时,我便让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四人一组,互相质疑、讨论、解疑,然后向全班汇报学习过程。这样学习,学生获得了知识与能力,取得了较好的的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为学生营造宽松、良好的教学氛围,努力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的心理状态。同时,做到真正意义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多读、多思、多听、多说、多写,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这样学生就会永远处于积极乐观的发展状态,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