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乡计划
家乡工作总结
卞明芬
一学期结束了,为了把《家乡》工作的重点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以此来增强学生生活观念,提高学生知识素养,通过《家乡》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刻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家乡,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下面就家乡的基本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材资源:
《家乡》课程具有地方性特征,它是以活动为主要载体,以本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教育、工农业发展等情况为主要学习内容,以提高学生对家乡和社会的责任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
三、教学计划
在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时,应体现不同方面的目标要求,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当突出某些目标。
四、教学实施
在《家乡》课程实施过程中,规范落实《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
(一)优化教学设计,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
教学内容
1、《家乡》教材仅仅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文本材料,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媒介。我应当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在教学设计时,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该部分内容在整体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本节教学内容的范围与深度、重点与难点,以适应多层次学生的需求;
2、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设计具体包括划分教学单元、课时,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顺序;选择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组合运用教学媒体等内容。
3、教学方法
家乡课的教学方法我采用讲授法、讲练法、讲演法、练习法、实验法、图示法、比较法、启发法、提问法、类比法、程序法、掌握学习法、发现法、讨论法、探究法、自主法等来进行课堂教学。
4.积极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有效的合作学习是由教师设计教学、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活动。《家乡》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适于合作学习的内容。在分组学习时,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教师要尽量做到组内异质和组间同质进行合理搭配,以利于学习活动的组织。组内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以便成员之间更好地合作;组内成员之间的思想和成果要及时交流,从而保障小组活动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一年级、二年级、相对比较小,主要采用故事、绘画的方式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教会他们如何查找资料,收集资料来学习了解自己的家,增强他们热爱家乡,走进家乡吉林,了解我省以规划用30年的时间建设生态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知道我们的家乡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
四年级主要采用讲解,让学生收集资料来进一步了解我们的家乡,知道吉林省资源丰富,风光壮美。从而激发起对家乡更加浓烈的热爱之情。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的知识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有许多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提高。
东明小学
2016.7.9
第二篇:二年级家乡下册计划[范文模版]
2012-2013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二年级家乡唐香春
《家乡》教材以“我爱家乡”为主线,选择有吉林地方特色,与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作为教材,把教育同当地经济发展联系起来,体现教育为经济服务的思想,抒发爱乡之心,爱国之情,进而借情言志,激发青少年树立建设家乡的志向。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生活充满好奇心,但关注能力观察能力欠缺,对家乡的风土人情了解也甚少,所以地方课上想更多地体现自主性还是有难度的。课堂上,教师要以丰富的资料诱发学生努力学习、努力探究显得很重要。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成三个单元。内容涉及方方面面,综合体现了吉林的地方特色,对学生起到综合的教育作用,增强对故乡的自豪感。并使他们认识到家乡是一个风景秀美、人杰地灵的地方,为他们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掌握吉林省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环境与从文,农业与工业的方面知识,增强学生认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2.教学过程与方法:
促进儿童综合性发展,培养学生融入周围的环境、爱家乡、参与家乡建设、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乐于探究的儿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富饶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我们生活在它的博大胸怀之中感受到快乐。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拓展学生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文化学习。
2.增强学生认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教学措施
1.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注意创设活动体验的真实情景和条件。
3.针对本校所处的环境组织教学,联系本地实际,充分开发本地的课程资源,形成自己的特色。
4.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体现课程的地域性、综合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特点,要与校本课程结合实施。
5.将吉林省的省情、地情、乡情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六、附教学进度表
第三篇:“爱我家乡、爱我中华”专题活动计划
扎麻什学区精神文明建设
“爱我家乡、爱我中华”专题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落实全国少工委关于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的有关要求,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提高爱国主义觉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活动内容:
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参观寻访活动、读书活动、才艺展示活动使学生在了解民族文化、感受民族传统的同时,感悟伟大的民族精神。
三、活动形式
1、读:通过向少年儿童推荐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书籍与印制材料,使全体学生进一步了解我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组织学生开展读一本好书,如《共和国辉煌五十年》、《历代爱国主义英杰故事》等,从书中去了解历史事件,寻找民族精神。
2、画:让队员通过搜集资料、调查,了解了祖国灿烂文化、悠长历史。
3、讲:国旗下讲话围绕“爱我家乡、爱我中华”开展,推出和树立一批优秀的学生群体,用有优秀学生的事迹引导学生积极进取、茁壮成长。
4、唱:引导队员收集我国56个民族的基本知识,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分布情况,认识各民族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做出的贡献,通过演唱民族歌谣,在欢歌笑语的旋律中,突出“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的主题。同时引导学生学唱革命歌曲,进一步深化爱国爱校教育。
5、展:围绕“民族精神代代传”为主题召开中队主题集会,让学生畅谈对民族精神的理解,抒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好全面准备的志向。
第四篇:十一五计划 家乡的变化
十一五计划
家乡的变化
内容摘要:“十一五”规划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中长期规划。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务必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内需主导型发展战略,更加突出地强调产业技术进步战略、制度创新战略和人力资源优先开发战略,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充分有效发挥我国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邹平(县)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北,北临黄河。邹平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源远流长西汉置县,古称梁邹。东接淄博,距青岛港250公里(2.5小时车程),西距济南国际机场48公里,南依胶济铁路,北靠黄河。
“十五”期间,邹平县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迈向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由解决温饱问题向建设小康社会跨越的新阶段。因此,总结以往成功经验,展望未来美好蓝图,按照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制定邹平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一五”规划,对促进我县农业和农村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十五”发展回顾
“十五”期间,邹平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个奋斗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以推进产业化为手段,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全县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村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除受市场因素和社会变化影响外,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完成了计划任务。到2004年底,农业生产总值达17.11亿元,“十五”期间年均递增7.4%;农民年人均收入3942元,“十五”年均递增8.9%。
(一)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战略初显成效。“十五”期间,我县立足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大刀阔斧地调整了种植业结构,确立了立足粮棉,大力发展优质特色产品,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的战略,区域特色经济布局初显轮廓,粮、棉、菜、牧、渔、果、花七大主导产业已具一定规模。目前我县成为山东省第一个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第一个棉花标准化示范区和全省畜牧业生产基地,常年全县生产粮食50万吨,皮棉44万担。在立足粮棉的基础上,着眼于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大力发展优势、优质农产品,全力做好优势产业和名牌农产品开发的文章,大力发展市场农业,至2004年底,全县创建了山药、香椿、菜椒、水杏、黄瓜、韭菜、扁豆、甘蓝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中长山镇、台子镇、九户镇分别被授予“中国山药之乡”、“中国香椿之乡”和“中国甜椒之乡”。“绿春元”黄瓜、“安心”鸡蛋、“一代天娇”甜椒、“魏桥”仙桃、“于祖山”水杏、“鹤伴山”水杏、“明韭”韭菜均获国家无公害认证;同时西董、临池两镇的扁豆业已发展到0.6万亩,总产1.8万吨,孙镇、九户两镇的甘兰已达0.9万亩,总产3.6万吨;好生镇的花卉种植业久负盛名,集中种植面积3000多亩。在投资80多万元的高标准大容量的花卉交易大厅里,世界各国的名贵花卉都能见到;刘道口禽蛋批发市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禽蛋集散地,日成交鲜蛋200吨,在这个市场的带动下,邹平县发展蛋鸡1200万只,形成了一大产业;魏桥韭苔、码头白玉芸豆、九户牛奶都成为远近闻名的农产品品牌;同时在龙头加工企业的带动下,目前全县畜牧业产值达6.09亿元,水产养殖业产值9932万元。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
“十五”期间我县本着“建一个龙头企业,发展一个主导产业,带一方农村经济,富一方百姓群众”的原则,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目前我县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产业链不断延伸。上规模、辐射带动能力较强、与农户联结关系紧密地龙头组织有100余个,基本覆盖了全县大部分农村。其中西王集团被国家八部委确定为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县还拥有魏桥纺织、果品公司、芳绿奶业、怡康、利生等一大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棉籽、大豆、玉米的年加工能力分别达到50万吨,蔬菜年加工能力达到4500吨,牛奶加工能力达到6000吨,是全省较大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同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不断发育,目前全县已建立城乡农产品市场30多个,年交易额8亿多元。
(三)全面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全县农业科技水平明显提高。
“十五”期间,我县大力实施种子、推广、培训、示范“四大工程”,使农业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稳步上升。一是种子工程:小麦推广优质专用小麦良种,主要有济麦17号、济麦20号、济麦
19、淄麦12号等十几个优良品种;玉米引进推广高淀粉、高蛋白、高油玉米良种;棉花推广优质杂交抗虫棉良种。二是农业技术推广工程:主要推广旱作农业栽培技术、节水农业栽培技术、生物工程高效栽培技术、“一减双保”工程技术、小麦、玉米、棉花化控技术、增施钾肥和优质麦增施硫肥技术等。三是农业技术培训工程:每年举办全县大型农业技术培训班1次,电视培训专题讲座12次,送科技下乡35次,举办农民夜校30场次。同时,农业科技110充分发挥优势,进行电话技术咨询和现场技术培训,解决疑难问题。四是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充分发挥科技示范的带动作用,建立了种植、养殖和土肥、植保、良种等各类示范基地,面积达3万亩。
(四)农业标准化迈出新的步伐。
近几年我县高度重视农业的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积极申请国家级的各类农产品认证,全县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到8个,基地面积达到13.3万亩,1万亩蔬菜进入有机转换期,全县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同时我县积极开展标准粮田建设和优质专用粮食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在国家和省市标准化项目申请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为我县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看着家乡的发展,看着家里条件越来越好,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着我们这片土地,自己真的已作为一名邹平人而自豪。
第五篇:关注家乡水资源活动计划
“关注家乡水资源”活动计划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关注家乡水资源”的综合实践活动,了解水在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了解地球上水资源情况,增强节约用水的自觉性,培养同学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保护水资源意识。
2、教育同学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宣传节约用水,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研究设计节水方案,激发学生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
3、通过搜集资料、观察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运用信息、资料统计等能力。
二、活动过程及方法:
(一)动员、准备阶段
1、请老师讲清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介绍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和水资源的受污染情况。
2、发出一份倡议书,号召全体同学行动起来,积极投入到这项活动中来。
3、收集报刊、杂志或互联网上有关水资源匮乏和水污染的相关资料。
4、召开一个有关水资源的信息交流会,将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以获得更多的相关信息。
(二)实施、交流阶段
第一阶段参观
活动流程:
1.参观污水处理厂,写出参观感受。
2.搜集有关污水的来源,污水处理的办法及流程,在班上进行交流。
3.参观自来水厂,了解我们地区每天的总用水量,总产水量,使同学们了解我们的生活用水状况。
第二阶段调查
活动流程:
1、调查自己家中、学校、公共场所浪费水的现象,了解浪费的原因并对浪
活动流程:
1、就下列问题采访当地水污染治理监管部门:
①本地区是否存在严重的水资源污染,污染状况如何,污染源是什么; ②近几年,本地区治理水污染的举措,本地区的水污染程度是否上升趋势。
2、拍摄、剪辑有关照片、录相带,记录观察的结果,写一篇参观访问记。
第四阶段宣传
活动流程:
1、将我们自己收集的资料或写成的文章投到校园广播站作一次专题栏目;
2、分小组深入街道、单位、居民家中以及公共场所宣传节约用水,发放宣传资料,让人们懂得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了解节水的方法和措施;
3、向有关单位写建议书,提出制止水浪费、治理水污染的合理化建议;
4、设计一个公益广告,呼吁人们节约用水,拒绝水污染,保护水资源;
(三)成果展示
活动流程:
1.上一节“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的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课。
2.围绕主题,每月出一次墙报,举行手抄报比赛,摄影作品比赛,进行图片资料展览等,以各种形式展示我们的调查研究成果。写好这次综合实施活动的总结。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