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课题高中地理有效教学下的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高中地理有效教学下的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课题研究方案
苏州工业园区第三中学
叶晓平
一、课题的界定:
新型师生关系是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教学任务以语言为媒介进行交往而产生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和谐、民主的关系。新型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在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氛围中完成对学习的体验。师生间的感情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师生关系好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进行激励性评价,能实现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促进了学生内在的发展与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有效教学的核心内涵: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有效教学。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双方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度过每一分钟,学生的身心必定得到健康的发展,教育的有效性得到保证。
影响有效性教学的原因很多,本课题重点研究通过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促进有效教学的策略,属于实践性课题。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多项不同的智能,且不同的智能强弱各有不同,因此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发展的潜力,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的空间。只要对地理学习困难的学生注意引导,提供平台和机会,相信他们一定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2、主体教育理论。把学生当成教育教学的主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
3、激励教育理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管理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因受激励而产生的。研究表明受到充分激励的人其能力可发挥到激励前的三到四倍。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因素,创设一种积极的教育时空环境和情感体验,更多地采取表扬、赞美、宽容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努力挖掘自身的潜能、审视自己学习的过程、修正自我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使学生成为学习上的成功者。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结论,学生虽然是教学的主体,但是教学的有效性不完全是学生智力因素决定的,很大程度是由非智力因素决定的,所以说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高中地理有效教学。
三、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完成中学地理基础教育让学生获得地理素养的同时,为作为未来人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精神营养。现实中,高考的压力环境,让我们不知不觉中在穿新鞋走老路,如由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死记硬背知识学习为主,教师居高临下一人说了算绝对权威的地位的不良师生关系等,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了没有摆正真正的师生关系,没有真正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些教育的种种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如果不加以研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加以实施就无法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教育心理学中提到的皮格玛利翁效应也充分说明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信任可以产生“教师期待的效果”。当师生关系融洽时,学生信任老师,教师的教导也就愈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尝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个性化教学;尝试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情感激励、竞争激励、环境激励、评价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激励目标,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内在资源;尝试改良作业批改、学生作品等的评价体系建立等一系列策略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挖掘学生各自的闪光点,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师生关系对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影响的现状的调查研究。
2、构建体现新型师生关系促进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
3、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实现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促进有效教学的策略并付诸实践。
4、改良作业批改、学生作品等的评价体系,畅通师生情感的沟通渠道,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
5、个性化教学也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促进有效教学的策略之一。对学生个性进行测定,特别是认知方式的检测。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和提供帮助,也是本课题研究内容之一。
6、改善师生关系的个案研究。选择数个对地理学习淡漠师生关系不积极的学生,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分析他们不喜欢老师及不喜欢学习地理的原因,并采用行动研究的方式,深刻了解学不好地理的原因,制定相应帮助措施。
五、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一)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2009年9月-10月):提出问题,确定研究目标,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2.调查阶段(2009年11月-12月):制定研究计划,进行文献研究,进行相关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
3.实施阶段:(2010年1月-2009年8月):分析原因,制定策略,并付诸实践。通过个案研究,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总结经验;同时撰写相关的研究论文。
4.总结结题阶段:(2010年9月-10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二)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2.调查法。通过此方法去了解高中地理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现状。
3.个案法。通过对因师生关系不和谐造成的地理成绩差的学生进行了解,制定策略,尝试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4.行动研究法。教师运用自己掌握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通过对师生关系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及现象的调查和分析,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把这种策略实践于教学实际,通过对策略的不断修正,最终达到通过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实施有效教学的目标。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条件
1.研究者热爱教育科研工作,是市、区优秀青年教师,有多年的教学经验,教多个班级的地理课,有较好的与学生交流的条件,能深入实施课题研究。2.学校积极支持教师的教科研,能给予该课题经费支持。
(二)预期成果:
1.《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报告 2.高中地理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现状调查报告
3.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促进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案例(教师)4.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促进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案例(学生)5.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促进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
七、课题组成员:
姓 名 性别
许铭 男 王晨光 男 李富荣 女 张丽珏 女 张燕妮
女
年龄 职务 职称 40 中学高级 37 中学一级 26 中学二级 28 中学二级 28
中学一级
第二篇: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记录三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师生关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平等中的首席。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给学生生命以活力。能否处理好师生关系就成为教育成败的一个关键。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还存在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的诸多因素,这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大障碍。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师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也是实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有意识地研究新型师生关系,摆正教师的位置,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生命活力。
师生关系就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教师与学生的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概念有两层含义:一是师生关系是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二是师生关系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特殊的交往关系。
1、不可否认,教师和学生之所以产生联系,形成师生关系,是因为教学过程这个媒介所起的作用,但是教学结束以后是不是师生关系就终结了呢?理论上可以确定,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学生始终和部分老师保持联系,请教各种问题,因而师生关系就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上升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从把学生当成一个完整的教育对象进行教育到专业化的师生关系再到师生平等对话共同发展,师生关系实际上经历一个发展的、动态的上升过程。因此,研究师生关系不能仅仅静态地考察,还要全面、发展地看待。那么师生关系的确立就能促就教育教学的发展吗?显然不是。只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关系发展的完美阶段,这种和谐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努力的结果,而是经过师生双方共同努力、相互作用达到协调、满意的结果。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正确、全面地认识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2、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要依靠教师的努力和学生的努力,但学生由于自身的限制,只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展与教师的关系,因此发展和谐师生关系的主导权就落入教师手中,教师在掌握权利的同时也要明确身上的责任,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发展作为一个重点进行探索。
第三篇: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新林区第二中学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 李舒随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善师生关系问题已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成为课程改革的焦点之一。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我校于2006年10月申报立项了《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XHG115—338龙教学会字[2006]1号)为省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一般课题。2006年3月1日正式开始实验研究。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近一年来课题组成员按课题研究计划,积极开展探索、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课题活动与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初级中学,许多事实告诉我们,目前我校师生关系确实不尽如人意。校园内管理主义盛行,缺乏精神的感召力。学生几乎成了教师的附庸,教师处理学生问题简单粗放,伤害了学生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经常处于矛盾冲突和对立之中。再加之学校生活和教育活动机械重复、枯燥乏味,形式单一,学校日常生活难以在孩子们的成长历程中留下积极的深刻印迹。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此,我们提出要想从根本上改善目前师生之间紧张对立的现状,在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先从教师着手。
二、课题研究价值及意义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的核心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传统的师生关系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当前,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转变,还是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最终都要依靠师生互动与交往来达到教育目的。因此,研究新课程 背景下师生关系的现状、特点、变化和发展,力图寻找到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方法和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推进素质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更是我校今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及进展情况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思路
通过对师生关系问卷调查,反思目前我校师生关系现状及产生师生关系不和谐因素的原因,从教师方面入手,提出改善师生关系建议,寻找与学生心理沟通的有效途径。
第一步,通过采取师生平等对话方式,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让学生走近教师,赢得学生对教师起码的信任,为下一步教师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解读心灵,沟通情感提供前提条件。
第二步,师生共写“心灵日记”,走进学生内心世界,抒写心路历程,拨开成长中的迷雾,解读学生心灵,指点迷津,搭建师生情感沟通的平台,最终实现师生间零距离沟通,构建和谐校园。
(二)子课题的确定
1、目前我校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研究;
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
3、构建和谐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三)研究阶段的划分、阶段目标及成果形式 课题准备阶段(2006年3月—2006年6月)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教育理论,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宣传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分工,适时进行课题开题论证。
课题实施阶段(2006年9月—2008年7月)
1、问卷调查,反思研究。发放师生关系现状调查问卷,完成师生关系现状调查报告。
2、理论学,更新观念。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学习相关资料,了解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掌握教育对策。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对话交流,让学生走近教师。教师从细微处入手,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创设和谐、宽松的沟通氛围,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赢得学生的信任。
4、师生共写“心灵日记”,走进学生,解读心灵。学生把自己不愿说出的困惑、疑问、烦恼等,通过写“心灵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果需要老师帮助就交给老师,老师以留言的方式回答学生的疑问,给予学生朋友式的忠告或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和观点,最终实现师生零距离沟通。
5、案例跟踪。要求实验教师平时注意观察,重点跟踪几个实验对象,观察他们的行为变化。每学期写出几个案例,课题组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
6、定期检查,重视反思。为使课题研究取得实效,课题负责人对课题实效进行中途检查,定期召开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会,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提出课题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把课题研究成效纳入教师年终考核之中,对研究成效显著的教师给予奖励。
课题总结阶段(2008年7月—2008年9月)
收集、整理实验原始资料,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申请结题验收,进行成果交流。
(四)课题管理及研究进展情况
2006年5月26日,我们召开了《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开题会,会上对该课题的来源及背景、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及方法、阶段划分及目标任务、预期成果形式、课题的组织管理都作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做到“三到位”(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指导到位)、“四加强”(加强组织管理、计划管理、实施管理、档案管理)。
2006年7月,对实验学生进行“师生关系问卷调查”,并撰写了《目前我校师生关系问卷调查报告》。
2006年9月12日,召开课题推进会,明确本学期课题研究任务。要求实验教师阅读《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并写读后感。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教书育人弃忌语,身正为范用爱语”师德建设活动。2006年10月17日——24日,利用两次校本培训时间,由课题负责人李舒随做了“初中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及教育对策”专题讲座。
2006年12月30日,课题组员成员就自己分工的研究课题做了阶段性总结。
2007年3日12日,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例会,会上就本学期课题研究重点做具体的布署。
2007年7月15日,课题组成员进行阶段性总结,提交了部分师生心灵日记案例。并肯定部分课题组成员的成绩,指出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有效进行课题研究指明的方向。
2007年9月16日,课题组负责人对本学期课题的研究做了具体的安排。会上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对课题组成员分工的完成情况做了简要的总结。
2007年11月10日,举办了“让师生成为朋友,让校园成为乐园”教师论坛。
五、具体做法及研究体会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把课题研究作为学校教科研的重点工作来抓。
由于此课题是我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中时常发生的矛盾冲突引发而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也是我校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因而能否改善目前紧张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校园,直接关系到我校今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组成员协调分工,责任明确,将课题研究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并制定了《新林二中课题立项制度》、《新林二中课题成果奖励办法》、《新林二中课题实施过程奖励办法》。为开展此项课题研究提供各方面支持和保障,充分调动了实验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加强学习,反思教育行为,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理念是教育行为的先导,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目前,我校之所以一部分教师与学生关系紧张,就是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仍存在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的倾向,“师道尊严”、“作为教师就必须要居高临下”、“一切都得听我的”等旧有观念还根深蒂固。加之教师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的身心发育特点缺乏必要的了解,在处理学生问题方法简单、情绪急燥,导致教师言词行为过激,师生间冲突对立。为改变教师简单粗放的教育方法,我们举办了“初中生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专题讲座要求实验教师阅读《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并写读后感。同时在实验班级学生中收集教师平时在训斥学生时常用的有伤学生自尊心的忌语,经过整理编辑为《教师忌语100条》,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教书育人弃忌语,身正为范用爱语”师德建设活动。此项活动极大地触动了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净化了语言环境,规范了教师用语,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人,学生是未成年人,学生是有个性的人,学生是有潜能的人,学生是终究要长大的人。
(三)开展师生“心灵对话”活动,架起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他们开始摆脱对成年人的完全依赖。很多学生都有严重的逆反心理,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可由于初中生的心理有了一定的闭锁性,言论也开始有了一些隐蔽性。为了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实验教师们努力偿试着各种与学生沟通的办法,其中最有效的还是写“心灵日记”的形式。因为它的特点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个别指导,以保密、尊重为原则,学生把自己不愿说出的困惑、疑问、烦恼等,通过写“心灵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果需要老师帮忙解决的就交给老师。这种方式学生比较乐于接受。
一开始学生不太信任老师,不敢写得太实际,太诚恳,后来实验教师向学生承诺:不向任何人泄露任何一点秘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和试探,学生有了“安全感”,老师也得到了学生们的信任,学生们愿和老师用日记交流了。问题严重的,老师就找学生谈心、开导,问题不严重的就给学生写下批语,也就是留言。学生可以给教师提建议,也可以给老师提出批评,师生在日记中交谈,在日记 中理解。
例如,有个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老师,我是班里一名各方面都较差的学生我也想进步,也想做个好学生。但有时我管不住自己,还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老师,您能帮帮我吗?”班主任李老师在他的日记后面写了这样一段话:“读了你的日记,老师很高兴,因为我从日记中看到了你的自尊。我非常愿意帮助你。我有一个想法,以后咱班每月评一次进步生,希望你能以此为努力目标,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如果你这样做了,老师相信你一定会不断进步,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生。”老师亲切的语言和为学生精心设计的前进目标,使这个孩子产生了积极进取的动力,增强了改掉缺点的信心。后来在学习、纪律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第一次评比就得到了“进步奖”。
八年级学生王某是一位特别要强的学生,平时学习踏实,成绩一直不错。一次期中考试,他因马虎数学成绩很低,为此,他当着老师和全班同学的面,把数学试卷撕个粉碎。数学老师当时什么也没说。事后老师在他的日记本上写上这样一段话“王某同学,你的心情老师完全理解,因为我也是做过多年学生的人。老师相信你撕碎的是历史而不是自信。努力吧,让曾经失败的碎片重新拼凑你五彩缤纷的未来和绚丽美好的憧憬。记住: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我想你会明白的!”心灵的沟通换来了奋进的勇气,真诚的话语变成了不竭的动力。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师生的平等“对话”,心灵间的“对话”,情感上的“对话”,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更是融洽师生关系,沟通师生情感的一条途径。苏霍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幼小的心灵。在这里,谁有耐心和细心,谁就能取得成功。”让我们通过饱含爱心、耐心和细心的“对话”去打动学生的心弦,使校园不只是成为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师生“对话”的乐园、学生精神的家园。
六、课题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改进办法
1、我校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总体上还不高,部分教师思想准 备不足,研究热情不高,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缺乏正确的认识,不能正确对待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错误,未能及时转变教师角色,不能很好地适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指导学生,缺少教育学生的艺术性,独立开展教研能力的教师更是有限,影响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教师知识储备和教科研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学校对课题研究及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特别是课题的评估机制中在发挥其激励和导向上还不够突出,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加之寄宿制学校管理这个大环境的制约,有些教师在思想上缺乏足够的重视,有些政教管理人员及班主任对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师生间的对立冲突时常发生。处、室间没有达成共识,只是课题组成员及部分实验教师孤军作战,很难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实验措施的理想化与现实操作反差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题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今后,在课题研究中,有必要实施“一把手”工程,组织全体教师,加强学习,提高专业素质,充分认识到改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新修订课题实施方案,缩小课题研究内容的外延,使课题研究内容更加具体化,增强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
二00七年十一月十日
第四篇: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东宝区浏河小学 严安珍 周群
凡任过班主任的教师都知道师生之间心里沟通的重要,可以说,它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
所谓心理沟通,即指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具体讲,就是学生能理解教师对他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并且化为行动;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透析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体谅其具体情境,知其所想,在情感上,师生之间相互接受,将心比心,不曲解对方。
一个十分有趣的教育现象是:有的教师温文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有的老师批评学生,能叫他心服口服,有的老师批评学生却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这些现象是令人深思的,它除了说明思想教育工作要注意方式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臵。教师热爱学生,满腔热情地真诚帮助学生,学生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这是一种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糸,体现着心理上的相互沟通。
因此,可以肯定地认为,师生心理沟通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天窗的钥匙,是教育成功秘诀之一。
一个班主任,要达到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要做些什么呢?根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认为以下几点特别重要。
1.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基础。
班主任要想教育好学生,使他们成为跨世纪人才,了解学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作。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我主要采用多问、巧谈、善观等方法。
多问。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多问,在组成一个新的班级时,应问问他们有什么新的打算,会不会适应新班级和新环境,学习上是否跟得上,他们的兴趣与爱好等等,在与家长接触中要经常询问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家庭教育等,还要主动向原班主任、科任教师了解,以求更深入地了解每位同学各个方面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问题,为顺利地开展工作准备。
巧谈。和学生谈话可以在正式场合,如课堂、办公室,也可以在非正式场合,如课间、操场、劳动场地,或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等.不管在什么场合谈话,尤其在后一种场合,要谈得好、有收获,关键的是选准交谈的突破口,从学生最熟悉、最兴趣的话题入手,使他们解除顾虑,打开心扉。
善观。班主任要有一双善于观察有慧眼,不仅要观察班集体的变化,更需要透过每个学生的细微表现发现其思想本质,真正做到知微见著。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处理,把工作做在前头。
2、“ 爱是理解的别名”,要爱学生,才能教育学生。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班主任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敝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德育。
然而,作为一名班主任,爱优生并不难,难得是爱差生,尤其是爱“双差生”。老师热爱教育,热爱学校,也要热爱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之,也不因为他的成绩差,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而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3、奖惩分明,促进疏导顺利进行。
对学生除了倾注一片爱心之外,还必须时时约束他们,严格要求他们,才会收到良好效果。严师出高徒,在班级管理中,有三类学生要特别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一是班干部,二是差生,三是优秀生。对班干部要求要严格,要他们在搞好学习的同时积极为班级同学服务,要各施其职,各尽其责,做得好表扬,有违纪照样批评,决不姑息迁就,当然对他们的批评要讲究方法方式,肯定他们的成绩,维护他们在同学中的威信。差生往往由于学习成绩,或者某方面不如人而显出悲观、苦闷、忧郁等消极情绪,所以对待差生特别要注意尊重、理解他们,千万不能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应肯定他们的长处,指明他们的努力方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克服自身的缺点。而对优秀生应该更加严格要求,否则他们便自认为是“天之骄子”,以致萌发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甚至发展到瞧不起同学,直至无视老师的教育。如果说教育差生是每位班主任棘手的工作,那么,发现优秀生隐蔽的缺点,给予严格而有效的教育,未必不是困难的事。因此,教育优秀生自尊、自爱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这样处理,学生才感到教师是公正的,没有袒护谁,为师生心理沟通扫除了心里障碍。
在教育与疏导中,我注意引导他们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思想观念,陶冶了情操,更促进了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
总之,要当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必须搞好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才能使学生从情感上深深地体验到班主任是可敬可亲的,既是学业上的导师,又是生活中的父母,更是个人成长中的朋友。
第五篇:《新课程改革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新课程改革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内容摘要】 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在师生关系中蕴含着教学价值观。当今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教学价值观在发生着变化,时代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以人为本”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以人为本”的首要前提就是大力调整师生关系,没有师生关系的根本性变化,新课程改革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因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型师生关系。本文从分析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特点入手,论述如何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型师生关系。
【关键词】 新课程 师生关系平等 民主 和谐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健康的师生关系是发展教育的基础。教师能否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学生能否全面、主动地发展,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是否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使其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提高学习成绩,而且更易于教师开展教育工作,轻松愉快的实现教育目的。落实新课程改革的首要前提就是大力调整师生关系,没有师生关系的根本性变化,新课程理念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顺利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保证。我们必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有意识地对师生关系进行调整,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师生关系。
一、新课程改革下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出发,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1.新课程改革下师生应当是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在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要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师生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而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来帮助、点拨学生。教师要成为学生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老师可以批评学生的种种错误,而学生也可以对老师的失误给予指正。在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里,师生互相尊重,学生自主自信、独立思考的素质才能得到培养,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张扬。
2.新课程改革下师生应当是和谐融洽、充满浓郁感情色彩的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表明:当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当人的心情处于愉快轻松状态时,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会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充满自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智慧潜能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育教学工作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减少学生心理疾患、减轻学生各种心灵负担。由此可见,情感不但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助推剂,更是学生心灵世界的支撑点。
3.新课程改革下师生应当是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关系。
现代正是信息化时代,面对无穷无尽的知识和信息的海洋,教师作为知识拥有者的权威地位受到了严峻挑战。韩愈提出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得到了有力的例证,在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教师固然在专业知识上比学生精深,但在知识的广度上可能还有所不及。面对每个学生,面对各种扑面而来的信息,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互相理解、真诚相待、共同进步的关系。教师应该抱有谦虚的态度,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教师可以凭借自己的传统经验引导学生,学生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敏锐、朝气影响教师;教学不再是教师生硬的灌输,而是师生之间智慧与智慧的启迪,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是师生之间共同探讨、共同成长、共同走过的一段美好历程。
二、新课程改革下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方法。
1.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出发点——转变思想观念,确立培养现代人意识。
人的行为总是由思想观念支配,有怎样的教育教学观念就有怎样的教育教学方式。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们必须牢固树立民主的思想观念,确立培养现代人意识,并积极地把这种思想观念和意识贯穿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人们总是受“先入为主”思想意识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一些不正确的心态、做法引入到教育实际,从而影响了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克服传统教育思想的禁锢,倡导和创新教育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式。
(1)要防止和克服教师高高在上、脱离学生,让学生怕老师,显示老师高学生一等,无视学生等心态。树立教师和学生在人格、地位和真理面前平等的思想意识,要明白教师和学生作为自然人具有同样的属性,教师有自尊心,学生同样有自尊心,学生作为普通人也需要得到尊重。
(2)要防止和克服学生围着老师转、学习围着教学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学习服从于教学等心态。要倡导教与学的互动,师生双方要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彼此分享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和观念。要明白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平等合作。
(3)要防止和克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知识的灌输为中心,把学生当“容器”;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事事过问,事事亲为,或不允许学生违背自己的意愿,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轨道前进等心态。要提倡把“人道主义”作为师生关系的起点,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诚地了解和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的能力,理解学生,热爱学生,与学生平等交往。要明白学生也是具有个人品质、个人爱好、个性要求和和个人情感的人。
(4)要防止和克服“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做法,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把学生的人格、品质和学习成绩简单的转化成一个分数,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忽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和教育等心态。要提倡用辩证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从多方面考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借闪光点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这个闪光点成为他今后生活和发展的支撑点。
2.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切入点——教师主动走近学生,密切师生情感关系。
素质教育实施的前提是教师要了解学生。教师只有走近学生,才能了解学生,才能对学生实行一种心心相印的教育。那种上课来,下课走,完不成任务怪学生,学得不好埋怨学生;那种教师至高无上,可以任意发号施令,根本不考虑学生的需要;那种学生受老师管制,动辄训斥、责骂、盘问、追查,盛气凌人,不顾学生的心理感受;那种照着教科书、参考书备课,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设计教案,从不与学生谈心的教师,是不可能与学生建立起密切的情感关系的。
(1)教师要尽可能地挤出时间和学生在一起。早晨与学生亲热地互相问好,与学生一起打扫班级和环境区的卫生,与学生一起跳“校园集体舞”。课间与学生一起聊天、谈心,娱乐。放学时到教室与学生道别,如能同路,与学生一起回家。只要教师心中拥有学生,就一定能创造机会和学生相处在一起。
(2)教师要用心走近学生。教师要有民主意识,与学生平等相处,以朋友相处,以心相交,心心相印。教师要对学生有爱心,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要给予最大的、最多的爱心。教师要对学生要面带微笑,因为教师的微笑是学生最大的快乐。
(3)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我们相信,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4)教师要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性的大写的“人”。学生有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思想,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判断,有自己的选择。作为教师,要容忍学生想法的存在,应该鼓励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内心需求和真实想法,努力让学生的需求与教学内容达成一致。而不能死守让学生适应自己的旧有观念不放。
3.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重渠道——改革课堂教学,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发挥好“平等中的首席”作用,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给学生创设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思考交流的时间,有活动训练的时间,有探索发现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1)采取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即“问题、解答、结论”的教学模式,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问题、探究„„”的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要让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兴趣,从而主动寻求、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解决一个个自主发现的问题,实质上就是一次次的创新演练,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思考的自主权,鼓励学生发表有独特的、有想象力的、有个人见解的见解。
(2)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新课程强调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和学习能力。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等于获得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此教学中要变重教为重学,变被动为主动,变知识获得为知识获取。
(3)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是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开端,它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种渴求,是教师利用的资源,因此教师要充分保护好、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
(4)发展学生的自信心,有实力才有自信。班上几十个孩子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不足。学生实力不足的地方,正是需要教师特别关注的地方。对待学生的不足甚至是错误,教师要相信自己的教育,相信自己的学生,要以尊重、理解、信任和鼓励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学生、诱导学生,给学生自我修正的时间、自我进步的主动性。
4.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落实好新课程改革,才能适应新时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1)高尚的道德修养。教师是塑造他人灵魂的人,自己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教师如果有了比较高的文化品位,高尚的美德修养,就能影响学生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在思想道德方面,要让学生以教师为楷模,比理想,比正气;在学习上要以教师的敬业精神为动力,比成绩、比进步;在生活上以教师的高雅、朴实、庄重的形象为镜子,学会时常对照自己,修正自己。
(2)丰富的知识水平。教师必须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熟知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对教材内容理解透彻,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同时要不断地更新知识,了解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此外还要拥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必要的青少年心理学知识。
(3)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自身必须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要有超越自我、控制自我的能力;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生活态度;要有健康的心理,要保持较为沉稳的心态,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4)多方面的教育能力。新课程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了解、赏识学生的能力,组织、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习、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等等。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的核心问题。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转变,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或者是新课程的推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都要依靠师生互动与交往来达到教育目的。平等、民主、和谐地师生关系就象一个契机、一个纽带,把教师和学生紧紧的联在了一起,而这个纽带正是用伟大的师爱来建造的。我们广大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与时俱进,努力建设既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和理念的交流、知识资源与见解的共享,又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实现平等民主和谐的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新型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 李如密《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2] 鞠文灿《班主任工作实例导航》,吉林大学出版社 [3]《陕西教育》2007年4月版、11月版 [4]《中国教育报》 2008年3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