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 做守法的公民

时间:2019-05-12 13:21: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 做守法的公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一篇: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1课时 法不可违

1.知识目标:

知道法律的作用;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犯罪的含义;了解典型的行政违法行为和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2.能力目标:

提高辨别能力,警惕违法和犯罪;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法律意识;警惕违法行为;尊重他人的权益;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1.重点:

法律的作用;三种违法行为的异同。2.难点:

法律的作用;从事民事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导入新课近年来,在交通事故现场哄抢的事件屡有发生,严重侵害他人财产权益,败坏社会风气,亟须加以规制。

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八条规定:“聚众哄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实践中,对于交通事故现场发生的哄抢案件,如符合刑法第二百六十八条规定的,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应当以聚众哄抢罪追究刑事责任。

思考:对此,你有何看法?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社会需要规范,而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二、探究新课

活动一:对比分析案例,领悟知识

案例一:在这个道路交通高度发达的时代,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显著加快,而乱停乱放也给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困扰。若城市为心脏,道路为血管,那么违章停车就是引起血管阻塞甚至心脏猝死的诱因,而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城市不会因几条道路的拥堵而完全崩溃,但有些违章停车所带来的危害是你意想不到的,同时也是受害者始料未及的„„

思考:你看到过这种情景没有?违章停车有何危害?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机动车随意乱停乱放的影响及危害:(1)将车停放在非机动车道入口和非机动车道中间,迫使通行的非机动车只能很无奈地在机动车道上如履薄冰冒险行驶。(2)违法占用应急车道和违章停车有时还会影响到消防车的救援,也许大家觉得这只是巧合,但在人口密度和机动车饱和度双高的大中型城市里,这种巧合发生的概率会大幅度提高,一旦真的发生了,将会导致数十人甚至更多的人无辜殒命。(3)违章停车还会使通行道路变相变窄,使其单位时间内机动车通行数量大幅下降,导致道路拥堵不堪。

案例二:2013年4月,小徐向老聂借款23万元,并出具借条,承诺分期还款,2014年年底付清。不过,小徐仅还了3.1万元就不还了。

老聂屡屡催债未果,于是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小徐还款。当时小徐拒绝到庭,也没有向法庭作任何答辩。2015年4月,海沧区人民法院判决小徐偿还余款19.9万元以及逾期还款的利息。判决生效之后,小徐还是没有还钱,老聂申请强制执行。小徐有所畏惧,向老聂支付了13.5万元,而剩余的6.4万元本金及利息,小徐又玩起了拖延战术。老聂暗中调查发现,小徐偷偷把财产转移给家人了,而且他还有其他进账,属于有能力履行还款义务而不履行的那种。

2017年3月28日,老聂再次把小徐起诉至海沧区法院。不过这回,老聂提起的是刑事自诉,要求法院追究小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立案后,海沧区法院刑庭和执行局的法官多次找小徐做工作,明确告知其法律后果。(即,根据《刑法》规定,对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小徐一听就慌了,他当即表示要与老聂和解,把剩下的钱都还清。拿到钱后,老聂申请撤回了对小徐的刑事诉讼。

思考:(1)从上述材料中,你看到了哪些违法行为?请指出来。(2)你怎么看待小徐的违法行为?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1)欠债不还的民事违法行为。(2)小徐没有根据法院判决的时间按期偿还所欠债务,侵犯了他人的财产利益,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案例三:2017年3月25日下午16时许,禅城公安也接到一起报警。有一位女失主称自己在某酒店门前被人当场抢走了小汽车,需要民警处理。接报后,禅城公安迅速组织多组警力到场调查。到了案发现场后,报警人张某见这么多位民警到场竟然紧张了起来。民警马上向她询问案发经过,报警人张某开始支支吾吾言辞闪烁。在民警的一再追问下,报警人终于承认自己跟老公发生感情纠纷,老公把车开走,自己一时气不过,就谎称被人抢劫,希望民警能帮她一起找车。民警听罢,当场将其带回公安机关处理。

目前,涉嫌谎报案情的黄某、张某均已被禅城公安依法行政拘留并处罚款。思考:这个案例对你有何启示?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对报警取乐、谎报警情、滋扰公安机关工作秩序等行为,将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依法严肃查处,对当事人严肃追责;对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还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追问】以上三则案例分别是什么违法行为?从以上三则案例中你获得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案例一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案例二违反了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属于民事违法行为。案例三违反了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同时,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相对轻微,而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但无论是哪种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活动二:了解身边的违法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请举例说明。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如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经营创业、结婚等民事活动都是由民法来规范的,若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活动三:风采展示,一比高下

为了我们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从法律角度分析,我们应该做出哪些方面的努力?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法律的作用,明确了违法行为的类型,知道了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认识到要遵章守法,并为法治国家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板书设计

法律的作用:不违法是底线,要具有法律意识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违法无小事违法类型民事违法行为法不可违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遵章守法

本节课利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违法的危害,从而能够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第2课时 预防犯罪

1.知识目标:

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知道犯罪的危害和后果。2.能力目标:

学会依靠社会、学校、家庭的帮助,矫正不良行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

1.重点:

认清犯罪的危害,加强自我防范。2.难点: 加强自我防范。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少年犯》主题歌——心声)师:同学们,这首歌是那些来自高墙内的少年犯发自肺腑的血泪之声,唱出了他们的忏悔之情。为了我们的母亲不用“泪水染白发”,为了我们不至于“跌入激流”而“不能自拔”,我们要牢记:违法犯罪,必受惩罚。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的课题。

设计意图:以歌曲导入,能够营造犯罪后悔恨当初的氛围,从而引出“犯罪必然受到惩罚”这一主题。

二、探究新课

活动一:读案例,想问题

2016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为导向,相继组织开展了打击地下钱庄、证券期货、新型网络传销,以及假币、银行卡网上非法买卖、虚开和骗税犯罪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共破获各类经济犯罪案件16.8万起,挽回经济损失356亿元,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做出了积极贡献。

思考:为什么要打击违法犯罪?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坚决打击严重危害国家、社会和人民利益的犯罪行为,是维护社会稳定,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的需要;尊重和保护人权,在法治框架下行使司法权力,是创造以法治文明为核心的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总之,打击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扰乱国家税收秩序;假冒伪劣犯罪多发,妨碍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危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出示投影】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并讲解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活动二:析案例,理知识

案例一:甘肃针对高科技作弊特点 打击“助考”高考犯罪

近年来,有个别考生、家长心存侥幸、投机取巧、铤而走险违规舞弊,不仅离弦走板、欺世罔俗、声誉俱毁,而且严重破坏了公平公正的考试生态,特别是通过手机等通信工具进行高科技作弊的行为对考试安全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以下简称“《刑九》”)将组织作弊、提供作弊器材和其他帮助、提供出售试题或答案、代替他人或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等行为入刑。

自《刑九》实施以来,甘肃已有7名考生因携带手机作弊被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甘肃省教育考试院表示,凡在国家考试中胆敢以身试法者,必将受到法律惩罚。

思考:(1)高考作弊有何危害?

(2)高考作弊违反了什么法律?法官根据什么来裁定犯罪?

(3)甘肃已有7名考生因携带手机作弊被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1)作弊造成的影响:有违诚信原则,不利于个人在社会上生存发展;影响国家公平公正选拔人才,属于犯罪行为,必然受到法律的惩罚;危害国家教育质量,不利于学生公平竞争,影响他人接受高等教育。

(2)违反刑法。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3)犯罪要承担责任。

【出示投影】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其中,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犯罪的特征。

案例二:村支书截留住房困难户近半危改资金 被判刑一年

“去年突然有几个检察官来找我,我才知道自己的危房改造款被人吞了将近一半。”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鳌江镇鸟坑村村民高乃闸回忆说,2014年,他领到8000元危房改造补助,而他一直都不知道自己应该可以拿到15000元。

检察机关查明,2013年至2014年期间,该村村支书高朝胜违规收取住房困难户的银行存折后到信用社领取现金,以现金方式不足额发放危房改造扶持资金,截留13户住房困难户80000元,相当于一半危房改造资金落入了他的腰包。2016年,高朝胜被判犯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

思考:(1)请指出材料中哪个是主刑?哪个是附加刑?(2)在我国刑法中,主刑和附加刑分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1)“判处有期徒刑一年”是主刑,“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是附加刑。(2)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出示投影】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

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刑罚,知道主刑和附加刑的内容。活动三:读案例,悟行为 案例三:一封写给还在少管所改造的刘海的信

刘海:你好!还记得吗?我们曾经共同学习,你的学习成绩也一直很好。然而,不良诱惑使我们分道扬镳。自从结识了那些新“朋友”后,你就经常上网、旷课、出入营业性歌舞厅、多次敲诈勒索同学。你也曾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老师。后来,你竟然为了筹集毒资而去抢劫、杀人。亲爱的同学啊,你真糊涂!

思考:(1)刘海的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2)分析刘海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并谈谈怎样才能避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1)一般违法行为有:经常上网、旷课、出入营业性歌舞厅、多次敲诈勒索同学。犯罪行为有:抢劫、杀人。

(2)原因:交友不慎,沾染了不良习气;自制力差,禁不住诱惑;道德水平低,法治观念淡薄;等等。要避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发生,应该:加强道德修养,防微杜渐,慎交友,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等等。

【出示投影】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

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步分辨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知道不良行为容易引发犯罪,应做到加强自我防范。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刑法的作用和内容,掌握了犯罪的特征,了解了刑罚的分类,懂得了不良行为可能导致违法犯罪。因此,我们要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抵制违法犯罪。

四、板书设计

严重社会危害性犯罪的特征刑事违法性

了解罪与罚应受刑罚处罚性预防犯罪

刑罚主刑附加刑

认清犯罪,远离犯罪

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



刑法

第3课时 善用法律

1.知识目标:

了解依法维权的有效途径;知道诉讼的三种类型;知道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2.能力目标:

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学会有勇有谋地同违法犯罪作斗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信心;树立依法维权的意识;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1.重点:

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2.难点:

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

一、导入新课

2016年王娜娜被顶替上大学事件再起波澜,十年寒窗却被冒名者“偷”走了进入大学学习、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这刺痛了社会公众的神经。

思考:王娜娜应该怎样解决她遇到的问题?请你帮助出主意。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法律是我们维权的有力武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法律保护自己。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对案例的分析讨论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同时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

环节一:王娜娜维权求助

抱着纠结的心情,王娜娜打通了“假王娜娜”的电话,没想到对方这样回复:“你这样折腾有啥用?你就算当年上了那个学校,你也不一定当得上老师!你折腾到联合国我们也不怕!”然后,“假王娜娜”换了手机号码。

思考:(1)王娜娜应该怎样维权?

(2)如果不清楚如何维权,可以向谁求助或咨询?

学生回答:(1)王娜娜的合法权益被侵害,应该依靠法律维权。

(2)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我们要了解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教师补充】“我国刑法对于替考有‘代替考试罪’,但是对越过考试直接冒名顶替上大学,却无相应罪名。”韩骁律师说,“刑法并非对此行为没有规制,现在虽然没有‘顶替身份罪’,但其冒用手段如涉及伪造户籍、身份证的,则涉嫌伪造国家公文罪、伪造居民身份证罪。”韩骁律师指出,即使不构成刑事犯罪,该行为也构成民事侵权。被侵权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损失等,冒名者所获得各种国家许可应予以撤销。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一定要想办法向能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求助,找到维护权益的有效途径,从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环节二:王娜娜将对冒名顶替者起诉追责 2016年3月19日,河南省周口市调查组公布了对王娜娜被冒名上大学事件的调查结果,“假王娜娜”的学籍被注销,工作被商水县教体局解聘,9名相关责任人受到处分。昨日,王娜娜返回周口,与学校进行交涉,拿到了“假王娜娜”的致歉信,并正式委托北京来硕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文谦代理其所有的法律诉求。

思考:王娜娜采取了什么方式维权?具体可以怎么做? 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答案。【教师补充】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而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同时,让学生简单了解诉讼的含义、类型。

环节三:维权也疯狂

据媒体报道,河南周口职业技术学院以找不到法律法规依据、无权恢复学籍为由,拒绝了王娜娜的学籍恢复申请。2016年11月8日,河南省教育厅学生处向媒体表示,未接到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关于申请恢复王娜娜学籍的报告,如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同意王娜娜入学,可按有关规定为其恢复学籍。

思考:在这种情况下,你建议王娜娜采用何种方式来维权?

学生回答:使用诉讼手段。

【教师补充】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冯玉军表示,王娜娜事件的确并无先例,关键看教育部。从法学的角度,其实我们非常期待教育部能够在这个问题上往前走一步。行政其实是一个主动行政,教育部应该积极主动地站在公共利益的角度做决策,行使自由裁量权。如果教育部做不出一个积极的、对王娜娜有利的决定或者答复,那么王娜娜可以起诉。在没有特别明确的法律时,教育部应该应诉,教育部和相应的机关要来证明自己没有错。

【师生共同总结】在这个案子中,很大程度上在于媒体的推动作用。如果受到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合法权益,我们就要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环节四:七嘴八舌话维权

王娜娜被冒名顶替的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引起网民的关心。有网民说:真王娜娜应该起诉假王娜娜,让其赔偿一切损失,具体别的纠纷,让假王娜娜去协助追查处理、起诉。这件事情肯定犯法了,造成多大的损失啊。

思考:如果此事件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做? 生表演或回答,教师同时进行评价。【师生共同总结】①当本人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②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③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析自己身边的真实案例,激发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决心和勇气。

三、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了法律帮助和服务的知识,知道了诉讼手段分为行政诉讼、民事诉讼、刑事诉讼,明确了要培养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意识。

四、板书设计

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遇到侵害

法律救济

依法求助

诉讼手段

善用法律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我们的义务有勇有谋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高尚的品质应对违法犯罪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一方面,本节课利用案例教学法,环环相扣、趣味性浓,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认识法律帮助和服务机构,使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会了法律救济和诉讼手段。另一方面,由于受案例的限制,没有很好地对“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高尚品质”展开教学。

第二篇: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做守法公民》第三节随堂演练

第五课 做守法公民

第三课时 善用法律随堂演练

1.小李在工地辛苦工作一年,工地负责人竟以种种借口拖欠工资不还。万般无奈,小李要用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讨回工资,该手段是()

A.法律 B.到法律援助中心求助 C.诉讼 D.到律师事务所投诉

2初中生小红的父母离异了,妈妈由于疾病失去了劳动能力,她找爸爸给生活费,可爸爸却以各种理由不给,能够给她提供法律服务和帮肋的机构有()

①法律服务所 ②律师事务所 ③妇女联合会 ④学校 ⑤公证处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⑤

3.八年级学生洋洋的母亲早逝,去年父亲因为车祸也离他而去。父亲留下遗产10万元,房子一套。父亲去世后,多年不来往的叔叔坚决要求分割遗产。无奈之下,洋洋将叔叔告上法庭,经过法院判决,洋洋继承父亲的全部遗产。洋洋将叔叔告上法庭的行为()①属于民事诉讼 ②是采取非诉讼手段解决纠纷

③是为了获得财产而采取正当的做法 ④是采用诉讼手段维护了自己合法的权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李老师为了了解同学们对打官司的认识和看法,在课前对同学们进行了调查,下面是八年级(1)班学生对打官司的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打官司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常用手段 B.打官司就是“民告官”

C.打官司的人都是违法的人 D.打官司是保护我们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5.八年级学生小强上完晚自习,在回家的途中被2名不法青年持刀抢劫,这时小强正确的做法有()①为维护自己的权利,勇于与犯罪分子作斗争 ②留意观察犯罪分子特征,便于事后报警 ③机智灵活,寻找机会脱险 ④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设法抓住歹徒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6.晓红在父母离异后随妈妈生活,后来妈妈下岗了,晓红爸爸原来每月支付给她的生活费也无故停付了,母子俩生活陷入困境。晓红面临辍学。为此,晓红可采取的正确做法有()①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利用法律武器维权 ②外出打工,自食其力

③通过向居委会或父母双方单位反映情况,寻求调解 ④申请法律援助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合作探究:未成年人面对歹徒行凶时,一般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忍气吞声,任其侵害;二是与歹徒进行殊死搏斗;三是与歹徒斗智斗勇,利用社会力量将其抓获。(1)请说说这三种情况分别可能导致怎样的结果。

(2)如果我们遭遇歹徒行凶,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救助方法?第五课 做守法公民第三课时随堂演练

参考答案: 1—6 :CDCDBA

7、(1)“忍气吞声”:只能助长歹徒的嚣张气焰害人害己。“与歹徒殊死搏斗”:在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有可能使自己受到更大的伤害。“与歹徒斗智斗勇”:既能保护自己,又能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2)常见的方法包括: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虚账声势,与犯罪分子巧妙周旋;记住歹徒的体貌特征;了解歹徒的去向;保护好作案现场;等等。

第三篇:第6课 做守法公民

一、课程标准

三、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三)法律与社会秩序 3、2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治观念。3、3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3、4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学会行

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二、我与他人的关系

(三)权利与义务 3、6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二、知识结构

第三单元崇尚法律 第6课 做守法公民

树立法治观念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法治观念的内涵及其增强公民法制观念的重要性。2.了解公民学法、守法与依法维权的关系。3.理解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必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守法意识,学会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守法公民。【教学设想】

本课是在上一节认识依法治国的基础上进行的,着眼于学生的从知到行的过程,通过具体生动、鲜活的事例来引导学生思想认识上有一个升华。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导入新课:

回忆上节课接触到的山杠爷,好心却落得被捕的下场,从山杠爷的身上,我们懂得树立法治观念显得至关紧要。

【设计思路】从上一节内容讲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出发,从逻辑上是讲的是三个部分“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中的第一部分“是什么”。这一节应该是讲公民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为什么)和怎样才能树立法治观念(怎么做),特别是青少年。因此从上一节山杠爷的下场出发,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更重要的是可能是震撼。激发探究的兴趣。也可从插入的动画“6-动画-2法制与生活”导入新课。

二、新授课文

1.学生代表朗读课本P80案例后,探究:

(1)分析不法少年、王某表哥及王某三人行为的不当之处。

(2)出谋划策:为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家庭、学校、社区、及个人应采取哪些措施?(3)进而质疑:联系案例,阅读课本P80—81,思考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设计思路】从上一节内容导入较好,能引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和新学内容的兴趣。又从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激发兴趣去探究和讨论研究问题。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为什么)(1)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要求。(联系谚语:“有毒的药不能吃,违法的事不能做”。)

(2)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联系上一节课中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进行点拨、说明。)

(3)只有人人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善于用法维权,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才能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学生代表回答,同时引导学生在课本中作出标记,并对应写出问题。)

【设计思路】充分利用教材,走出教材。学会从教材中找到所学的知识点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自己的生活联系,与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联系。由理导思、导行。

1.家庭:应当用健康的思想和品行教育未成年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学校: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规范学生的言行,加强管理,要求他们在校遵守校纪校规,严格作息制度。

3.社区:创立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大力整顿学校周边环境,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立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

4.个人:加强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争做一个好少年、好子女、好学生、好公民。

公民必须守法

1.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

2.有毒的药不能吃,违法的事不能做; 3.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行动起来请同学们选择一句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要点归结: 1.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要求; 2.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

3.只有人人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善于用法维权,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才能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3.如何树立法治观念?(怎么做)

(1)也就是要树立严格遵守法律,以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的观念。(学生代表回答,同时引导学生在课本中作出标记。)

(2)让学生声情并茂地介绍课本P81案例后,请学生探究: ①肖某有哪些失误?

1)不应随意答应老板拍摄婚纱照的要求;

2)与别人签订协议时,没有阅读、了解协议的具体内容; 3)权利遭受侵犯后,不应通过出走选择逃避。(学生回答,教师点拨、简评、归纳。)

②肖某母亲代女儿打官司能胜诉吗?请说明理由。

提示:此处学生讨论的结果无非两种情况。一是认为不能胜诉,因为肖某已经与对方签订协议,即合同;一是认为能胜诉,因为肖某是未成年人,且这类理由会居多数。但必须明确这一理由是不充分的,为突破这一难点,应变按部就班地“教教材”为灵活“用教材”,请学生讲课本暂翻到P88页,借助中间的“知识链接”加以突破。扣住肖某15周岁,属于我国法律上规定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从事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而拍摄婚纱照这一行为显然与其年龄、智力特征不相符合,属于无效行为。

(3)拓展:从案例中可见,肖某的合法权利受到社会上的摄影机构侵犯,母亲及时拿起法律武器与维护她的合法权利,而她自身却选择了逃避。据此请同学们思考:要是我们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需要哪些努力呢?

(4)引导学生回答: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给予特殊的保护,但未成年人自己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努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引导学生在课本中作出标记,并对应写出问题。)

思考: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若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不法行为的侵害,我们也象案例中的肖某一样,采取忍气吞声的做法,可能会有什么结果呢?那么我们换种方法,请人对侵权者报复又可能会有什么后果呢?那么,从上面的情境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教训呢?

引导学生回答: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息事宁人,也不能采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要敢于挺身而出,寻求法律的保护,依靠法律阻止和制裁非法行为。

(引导学生在课本中作出标记。)因此,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的合法权利遭受侵犯,一定要理智战胜情感,及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课后实践到班级交流:

查找下面的网址和电话(学会查找资料的方法,如上网查询、收看电视、报纸、图书馆查找)

【设计思路】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自主学习活动,学会分析问题、身临其境处理问题、动手收集资料的能力。走进生活的案例可选用平顶山网吧失火一个与青少年有关的内容进行讨论与探究,分析法与我们青少年的关系。

4.勇于用法维权(怎么做)

(1)学生阅读课本P82案例后,模拟实践帮教活动:(2)引导学生回答,教师作小结。5.守法必须懂法(怎么做)1.如果你是该班的学生,根据三名同学的违法行为,你准备向他们宣讲哪些法律知识? 答:①未成年人不得参与赌博;

②未成年人应该努力学习、遵守校纪校规;

③赌债不具有法律效力。

2.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答:守法必须懂法。(1)为了提高公民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从1986年起我国政府在全国先后制定和实施四个普法教育“五年规划”,从2006年起,开始实施“五五”普法教育规划,请同学们自行阅读课本P83正文第一段,了解: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谁?其中重点对象有哪些?为什么要将青少年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结合课本点拨:青少年由于年龄和精力的限制,缺乏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五五普法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我们就读的学校开展过哪些形式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呢?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懂得要用法、守法必须懂法,而如何懂法呢?(这些设问学生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可以得出结论,这一段文字内容较易掌握。)

(2)由此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内容:青少年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的哪些意义。【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在课本中作出标记,并对应写出问题。可引用图片 “法制宣传日”提高兴趣,分析问题。

从2001年起,为什么要把每年的12月4日设为全国“法制宣传日”?

三、巩固小结,知意导行——走出教材、走进生活 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从今天做起 教师寄语

我们要认真学法,懂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自觉守法,依法律己,勇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法与我们同行。

【设计思路】这是课文的核心和拓展部分,我设计了以下有关内容: 1.时政链接,结合“八荣八耻”强调树立法治观念的重要性。

2.计划与行动,这是落实本课内容的关键,思想与行动的一致性表现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同时与身边的事结合起来,让学生有一种法在我身边的感觉。

3.教师寄语,让学生齐读,特别是红色的标记的字,“我们与法同行”。可引用音像资料“八荣八耻”让同学们感悟我们与法同行。

第7课 维护合法权益 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

教学目标: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经济权利的基本内容。

2.增强依法维护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等经济权利的意识与能力。教学重点:法律保护公民经济权利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增强依法维护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等经济权利的意识与能力。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制作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今日说法”市民王先生的材料设疑:王先生有权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政府赔偿损失吗?为什么?激趣导入。

市民王先生,在市中心繁华地段有一处临街私房,多年来一直依靠在这里经营的小百货店维持正常的生活。由于市政府要在该地段扩建道路,王家被迫拆迁。王先生提出搬迁必须以补偿其小店的商业损失为前提。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二、学习新课:

(一)法律保护公民经济权利的基本内容。活动一:

“你知道吗?”介绍宪法保护公民经济权利的基本内容。

宪法第十三条规定:

1.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3.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指出:经济权利是我国法律保护的重要权利,是公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活动二:

“查一查”指导学生查阅教材自主探究公民的经济权利主要包括哪些?

1.财产权

2.继承权

3.劳动权

4.休息权

5.物质帮助权

活动三:

“读一读”组织学生齐声朗读财产所有权的含义。财产所有权的含义:

指国家保护公民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公民的非法财产的所有权不受法律保护。

活动四:

“Flash欣赏”播放张老汉购买、使用、出租、出售拖拉机的动画。在此基础上点拨学生总结公民依法享有财产所有权包括哪些权利?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并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验、判断这四种具体权利的使用。

过渡: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法律保护公民经济权利的基本内容。公民享有的经济权利有很多,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学习公民享有的一项经济权利——财产继承权。

(二)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活动一:

“生活在线”展示:赵强的遗产之争材料。

赵强夫妇,于1960年收养一女取名赵娟,此后又生育儿子赵明。因感情不和与妻子离婚,儿子随母亲生活。赵强和王某再婚。赵强及其母亲、养女赵娟、王某与前夫的孩子李东共同组建了新的家庭。赵强因意外去世,留下私房2间,存款3万元,放高利贷获利2万元。生前他决定将私房两间给赵娟。赵强的侄子赵辉,及在工厂工作的赵强的弟弟赵刚都与赵强常有来往。赵强死后,遗产谁来继承,大家争论不休„„

活动二:

“说一说”组织学生讨论:赵刚的哪些财产可以作为遗产?为什么?

理由:只有合法的个人财产才能作为遗产。可以作为遗产 1.私房2间 2.存款3万元 不可以

2.放高利贷获利2万元 由养女和后妻及其儿子继承

由亲生儿子、侄子、母亲及弟弟继承

(此环节意在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法律常识。简单讨论,不必展开,只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探究相关问题激发兴趣。)

活动三:

“辩一辩”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辩论:“赵刚的遗产怎样继承?”按照生活中的一些理解误区,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观点,分成两个大组,展开课堂辩论。

活动四:

“自主探究”在双方辩论的基础上,我们发现要解决“赵刚遗产继承问题”需要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展示探究问题,组织学生合作讨论以下问题,并用幻灯展示结论。

(1)什么是继承权?什么是遗产?(2)财产继承的方式有哪两种?

(3)继承遗产时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4)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分别是怎样的?

1.继承权是指继承人依法享有的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2.遗产是公民死亡后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3.财产继承有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赵强的养女赵娟、赵强的儿子及后妻的儿子、赵强的弟弟赵刚、赵强的后妻、母亲都享有继承权

思考:他们继承的顺序有先后之分吗? 请思考:赵强有感于养女赵娟多年来对自己和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于是立下遗嘱将两间私房留给了养女赵娟。这属于哪种继承方式?

是属于被继承人生前可以立遗嘱将个人合法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数人继承。活动五:“探究”展示刘某的材料,组织学生思考:刘某这份遗嘱合法吗?得出:未成年人也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

刘某中年喜得一子,由于从小受到过分溺爱,儿子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好吃懒做,抽烟喝酒,刘某多次拳脚相加也无济于事。儿子读初一那年,其母因车祸去世,刘某因悲痛过度患病也于当年去世。临终前,刘某立下一份遗嘱:“我儿不务正业,屡教不改,我很失望。因此,为促使其改邪归正,我的遗产全部捐献给希望工程。”

刘某这份遗嘱合法吗?

我国法律重视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

6、活动六:“认识升华”展示家住柳州市东环路的黄某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怎样对待财产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财产观,增强依法维护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等经济权利的意识。正如欧阳修所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家住柳州市东环路的黄某初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柳州市一职高。1998年4月做生意的父母因车祸丧生,留下134万元的遗产。黄某想:这些钱已经够我花一辈子了,还读书干什么?于是他放弃了读书的机会,整天在网吧、酒吧里消磨时光,后来染上毒瘾,不仅将万贯家产化为烟缕,自己也落得皮包骨(体重只有26公斤)。在柳州市戒毒所康复治疗期间,他悔恨地说:“是金钱毁了我的一生”。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青少年应怎样正确对待财产问题?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一定的财产,但财产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

青少年要依据继承法,维护自己合法的继承权;同时又要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依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创造幸福生活。

7、活动七:“生活在线”展示教材上的材料:中学张某炒股的材料,设疑:未成年人能炒股吗?通过这个环节,向学生介绍民法有关民事行为能力的规定。

15岁的中学生张某,见有人买股票很赚钱,也想试一把。他私自将家中的存款提出8000元,在某证券交易所建立了股东账户。但是几次交易后,张某不但分文未赚,反将8000元的本钱赔光。

知识拓展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达到一定年龄的公民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从而使民事法律关系得以发生、变更或者消失的一种资格。

查一查: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哪几种?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3.无民事行为能力。活动八:

“Flash欣赏”播放小朋友购买收音机的动画,让学生体会: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所有权,我们要有依法维护民事权利的能力。

活动九:

“续写故事”15岁的中学生(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张某炒股失败后,事情可能会怎样发展呢„„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课件展示:结局一:可以向证券交易所提出赔偿;结局二:到证券交易所大闹一场,把自己的损失抢回来;结局三:到法院状告证券交易所;结局四:算了,伤心总是难免的,自认倒霉!出谋划策

当15岁的中学生张某炒股失败后,张家是这么做的:

张某父母:要求证券交易所赔偿。

证券交易所:股票买卖,有赔有赚,风险自担,不能赔偿。双方发生了争执,你说怎么办呢? 活动十:

“模拟法庭”假如选择结局三,以大组为单位,模拟法庭进行法庭辩论与庭审活动,由学生扮演法官、律师、书记员、张某父母(原告)某证券交易所(被告)等角色,然后全班交流。

如果你是法官,本案你准备怎么判呢?

依据民法通则有关规定,张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在未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父母)的同意下私自提取家中存款进行炒股,是不合法的。

本院认为被告证券交易所应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如停止侵害、返还财产、赔偿损失„„

此环节目的在于增强依法维护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等经济权利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最后教师用文字展示小法官的审判结果。点拨知识点:当公民的合法财产权受到侵犯时怎么办?

11、活动十一:“知识拓展”播放视频《物权法》的规定“无主埋藏物不得据为己有。”延伸课堂外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无意中从地里挖出的财物或从水里打捞的财物能据为己有吗?

三、收获平台:

由学生自主小结本节课的收获,老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后寄予希望,让我们珍惜财产所有权,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四、现学现用:

见课件最后的随堂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某与前妻生有一子一女,离婚后,子女与高某一起生活。1997年高某与李某再婚,李某将她与前夫生的儿子带来一起生活。高某1999年去世,未留遗嘱。

请问:

1.按照有关继承法的规定,应是哪种方式继承?

2.哪些人可以继承高某的遗产?

3.遗产继承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实践探究

陈某有一子陈甲在外地工作,有一女陈乙与其生活,陈某之妻早逝。陈某有3间私房、5万元存款、1辆摩托车,并持有1万股公司的股票,他还借给朋友2万元。陈某立遗嘱时把3间私房全部留给女儿,其他财产未处理。陈某死后,其著作出版后有稿费5000元。陈甲与陈乙为遗产发生纠纷后,告到了法院,陈某一弟弟陈丙也提出继承要求。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陈某有哪些遗产?

(2)哪些人可以继承陈某的遗产?

(3)陈丙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继承陈某的遗产?(4)陈某的遗产应如何分配?

案例评析:财产继承权是公民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本课内容和现实生活联系的非常紧密,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公民享有哪些财产权?公民死亡后个人的合法财产怎样继承?未成年人是否享有这项权利?如果财产权遭受非法侵犯,我们应该怎么办?这些问题都是学生们很渴望了解的知识。为了避免单调法律常识的直述,本课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探究、感悟、认识,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学习思想品德的热情,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能将所学的知识在今后的生活中自主的运用,指导生活的实践。对于本课教材中的已有案例应该充分运用,例如中学生张某炒股的案例。当然我们也可以挖掘身边的人和事自主编写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的案例,如本课中的“今日说法”“生活在线”等活动版块所展示的文字材料。当然生活中总有新的经济话题的出现,如2007年《物权法》草案制订过程中提出“无主埋藏物能否拒为己有?”,这样的问题完全可以在课堂上以知识拓展的形式介绍给学生,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同时也能够更好的激励学生观察生活、并将所学的知识更好的服务于实际。

第7课 维护合法权益

保护智力成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我国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不受侵犯的主要法律及其基本内容。2.认识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在生活中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意识。教学过程:(用电子幻灯片提纲展示)情境一:故事《小王的遭遇》 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1>小王应不应该得到报酬?为什么?(找出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法人享有著作权,依法有署名、发表、出版、获得报酬等权利。”公民的著作权不受性别、民族、年龄的限制。

<2>应该采用什么方法维护小王的合法权利? A.与出版社交涉,提出维护自己著作权的要求。

B.如果交涉无效,可将出版社告上法庭,通过法律程序解决问题。

开拓视野: 智力成果权也叫知识产权,它是法律确认的人们对其创造性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

柯诺告圣象侵犯商标权 地板业两巨头打上法庭

情境二:学生也有专利权(王同辉介绍他的发明专利产品速变角锯弓)小组讨论,交流成果:

请对王某公开出让自己的专利产品要价1000万元,谈谈你的看法。1.我们应学习他积极参与科技发明实践活动的可贵精神。2.我们应学习他勇于维护自己发明权的强烈意识。情境三: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现状 由四则材料归纳出现状

由以上图片,可以看出: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薄弱,有的地区和部门对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一些严重的侵权行为不仅损害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也损害了法律的尊严。

情境四:为保护知识产权,公安干警收缴和销毁大量盗版光盘 分组讨论: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重要意义? 小组交流讨论成果

分组讨论: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重要意义?

从英国引进作材料研究和断口分析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仪。让海尔走向世界 小组交流讨论成果

1.如果没有很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我国就难以引进先进技术;2.同样,如果我们不熟悉各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国外就不可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课堂小结:(学生交流学习成果)课堂检测:

1.以下不属于智力成果的是()

A.学生杨某投给某报社但没被采用的一篇文章; B.爸爸给小军买的手机; C.学生张某在学校陶艺室制作的一只精美的碗; D.学生林某制作的机器人。2.依法保护智力成果权最重要的是有法可依,下列属于维护智力成果权方面的重要法律有()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对于盗版光盘该不该买,有以下几种观点,其中正确的是()A.不该买,我们要尊重他人的脑力劳动,不能侵犯他人的智力成果; B.质量好的可以买,质量不好的不能买;

C.正版的太贵,盗版的便宜,中学生没有收入当然可以买便宜的; D.盗版可以消除技术鸿沟,扩大就业,我们应该支持。辨析题

吴欣跟妈妈说想买一套《今日说法》丛书。妈妈:“听说有盗版卖的,价格便宜而且质量也不错,咱买盗版的。” 吴欣:“好啊,这样也可以帮家里省点钱。” 请对文中人物的言行进行评析

妈妈和吴欣的说法不正确。购买盗版书籍是侵犯智力成果权的违法行为。保护智力成果权,有赖于公众的维权意识。作为公民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尊重他人的脑力劳动,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课后作业:观察生活中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分析其危害,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第7课 维护合法权益 学会行使监督权

音视频听证会:

听证会上,公民在行使自己的什么民主权利? 1.了解监督机制

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提请全国人大审议。

国务院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为什么要向全国人大作工作报告?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监督 目

的: 法律依据: 想一想 在我国,除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监督之外,还有哪些监督机关?

走进信访

信访干部张云泉平均每年接待来访群众2000多人次,处理人民来信2000多

封,接受来访电话1000多个,很少有星期天,也很少有节假日。他以务实的作风和人格的力量,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了一方稳定,维护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信访举报制度是公民行使宪法所规定的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权利的重要途径之一,更是人民群众监督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具体而有效的方法。

2.走进新闻监督(1)新闻监督的渠道 七嘴八舌

请你列举新闻监督的典型案例.漫画赏析

上述漫画说明了什么?(2)新闻监督的重要性

①是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有效和直接的手段。

②对反映社情民意,查处重大违纪违法案件,实施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维护公 民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3.参与民主监督

近年来我国立法工作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法律制定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以劳动合同法的制定为例,2006年3月该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布,期间收到各方面意见近20万件,其中65%的意见来自基层劳动者。

依据上述材料回答:

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向有关部门反映? 判断正误

批评、建议权是人民监督权的一种。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有很多。以上四幅图片反映的内容,哪些方法是正确的,哪些方法是错误的,并说出理由。

你我践行

*联系平时的学习、生活,对自己所在学校、班级加强民主管理提出建议。*中学生参与民主监督,你认为可以做些什么?

第四篇:上册道德与法治前5课教案

1、开开心心上学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上学的意义,引导学生适应并喜欢上学。

2、教育学生有礼貌、爱惜新书。过程与方法

动手制作课程表,热爱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上学的意义,引导学生适应并喜欢上学。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了解上学的意义,引导学生适应并喜欢上学。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时间约32分钟)

一、导入。

1、师自我介绍。

2、同学们,我们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欢迎你们。你们喜欢上学吗?板题:我上学了。

3、“击鼓传花”——介绍自己。

(让每个学生都有进行自我介绍的机会。)

二、点播课文彩图,传授新内容。

1、课件出示课文彩图,谁来说说图画上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2、假设你上学了,你怎样向妈妈告别?你怎样向老师问好?见到不认识的同学,你该怎么办?(组织同学讨论,讨论完毕指名发言,老师再创设情景说话,进行礼貌教育。)

3、来到学校,想不想看看我们的教室是什么样的吗?请跟我来,翻书到5页,谁来说说我们的教室里有什么呢?(联系实际指名发言)

4、参观完教室,小朋友快坐好,老师要发新书了,快看看老师发给你什么新书?我们要怎样爱护新书呢?(生讨论—指名回答—补充意见—师小结)

5、上学了,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生讨论—指名回答—补充意见—师小结)

三、动手制作课程表。

1、电脑出示课文插图,小朋友看,喜欢这张课程表吗?谁来说说课程表是用来干什么的?

2、老师示范做课程表。

3、学生动手制作。

四、总结全文。

活动延伸:

课后开展“找朋友”游戏,引导学生通过做名片、交换或佩带名片以及多种游戏 方式来交往。

板书设计

1、开开心心上学去

2、拉拉手,交朋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悉新同学和拳老师,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过程与方法

通过击鼓传花的游戏来学习人际交往的初步知识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儿童体验上学真快乐,体现当一名小学生的愉快和自豪。

重点: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

难点:学习人际交往的初步知识和方法。

教具:小鼓、小红花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和儿童相互熟悉、了解交往的游戏。

1、鼓传花,自我介绍。

2、做名片,写上自己的生日,画上喜欢的运动,写上自己的家庭地址、电话号码等。

3、百宝箱。

4、访朋友。

5、班级的生日

二、让儿童体验上学真快乐的活动。

1、故事列车:我的新朋友。

(1)、猜谜语。

(2)、介绍新书和文具。

(3)、说说怎样保护自己的新朋友。

2、开心大转盘--学校生活多么好。

任意转动转盘,指针纸向谁,让他(她)说说开心事。

3、心情树---交流学校生活的感受。

讨论交流:上学这么多天来,你每天的心情怎么样?

4、快乐通道--如何解决学校生活的困难和问题。

(1)讨论:你在学校遇到什么不快乐的事?

(2):引导学生说说怎么解决这些困难,如何使自己变得快乐起来。

三:教师小结

四、板书

拉拉手,交朋友

1、鼓传花,自我介绍。

2、故事列车:我的新朋友开心大转盘-

3、-学校生活多么好快乐通道-

4、-如何解决学校生活的困难和问题

3、我认识您了

一:我的老师

用自己的话形容自己的老师,如:短头发、戴眼镜„„

二:我还想认识„„

国旗、音乐、上课、邮递员„„

三:该请谁老帮帮我?

Ppt演示。当遇到这些事,可以找谁来帮忙呢?

四:这样做对吗

动画演示。

4、这些孩子的做法对吗?你改怎样做呢?

五、教师小结上学路上

一、了解不同的上学路

1、我和妈妈走路来学校、我上学路上要经过一个铁路道口、我们上学路上要过一条小河。„

2、我„„来学校,路上经过„„。上学路不一样,平平安安进课堂。

二、这样安全吗?

动画视频。

讨论:怎样才安全呢?

三、路上的温暖

1、姥姥,你也别淋着

2、交警叔叔指挥路

3、姐姐带我上学校

4、爸爸妈妈来学校接我回家

5、路上有温暖,我也发现了„„

三、交通信号要知道

Ppt图片演示了解交通标志。

5、我们的校园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学校,了解自己所在学校的环境,知道学校是个可爱的地方。

2、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爱学习、喜欢上学的情感,并且学会利用学校中的任何设施来解决自己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爱学习、喜欢上学的情感,并且学会利用学校中的任何设施来解决自己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时间:共三课时,其中参观活动1-2课时,总结交流1课时。教学准备:水彩笔、铅笔、纸、参观需要的手持扩音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开学了,步入新的校园学习也好几天了,谁来大声的告诉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你是在什么学校哪个班学习吗?(指名

数人回答:惠远镇湟渠小学小学一年级一班)

师板书:湟渠小学。师:喜欢我们的学校吗?为什么?学生发言。

师:你去过学校的那些地方(场所),你对学校哪里印象深刻呢?说来听听。

学生发言。

可能还有一些小朋友还不了解学校,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看看我们的逸夫小学,好吗?

板书:看看我们的湟渠小学。

二、活动准备阶段。

1、(出示校园实景图)小朋友,看图,你们知道这是学校的哪里吗?你们喜欢校园的什么地方,这节课我们就先参观那儿。

2、学生商量、确定参观的内容和路线。

3、学生排队,选出小组长,由老师带队集体参观。

三、活动进行。

方式:集体参观,学生观察,不明白的地方老师解说。参观学校大门,提示观察大门上的字及匾牌荣誉,感受学校的好。

四、回教室,总结参观情况。交代还有不明白的下课后与同学再去看看。

五、布置:下节课小朋友可带照相机、水彩笔、铅笔等东西来。

第五篇:《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4.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5.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6.讲诚信有什么重要作用?

(1)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2)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3)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7.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

(1)树立诚信意识(2)运用诚信智慧(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3.对自已负责,对他人负责的重要性:

(1)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首先要对自已负责(2)很多人在为我们的成长和幸福生活承担着责任(3)我们应学会感恩,主动关心帮助和服务他人。

4.承担责任既要付出代价又往往伴随着回报:

(1)代价:因为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时间,而且意味着可能因为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

(2)回报: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如良好的自我感觉,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

5.要学会作出自已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

我们既然选择了自立自强的人生,就应该有勇气凭借自已的经验和智慧,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正确的评估,作出合理的选择。无论怎样,我们一旦作出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负的责任。

6.为什么说我承担我无悔:

虽然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自愿选择 的,但我们仍应该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只要我们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同样能够把事情做得很出色。这样,我们就可以自豪地说:我承担,我无悔。

7.承担责任的重要性和怎样承担责任:

(1)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履行社会责任却不计代价和回报的人,有了他们,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温暖

(2)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

者相辅相成。

5.人民利益的维护:

国家独立自主,繁荣富强,国际地位提高,人民的生活就充满希望,内心就感到自豪和骄傲。反之,如果国家利益得不到保障,人民利益就会受到损害,人民就会遭受奴役,欺凌和屈辱。

6.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1)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相辅相成,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2)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下载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 做守法的公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 做守法的公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三篇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新学期伊始,为了开展好教学工作,顺利完成教学工作任务,提高教学成绩,特......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指导思想 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面教育的原......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坚持认真学习贯彻“新课程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发展学生”为指针,以“激励学生、相信学生”为主线,以“提高学生”为重点,......

    2017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教案:做守法的公民[样例5]

    做守法的公民 第1课时 法不可违 【教学目标】 1.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别及其承担的法律责任。 2.认识一般违法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学重点】 认清一般违法行......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 上册 第六课 第2节 《做负责人的人》教案

    《做负责人的人》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2.懂得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 3.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2017.12.1) 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 6.1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 1.责任的含义 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 2.责任的来源 责任来自对他人的......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一节我与社会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p3★看电视、上网查询;看报纸、听广播;参加义工活动;到景区旅游;当志愿者;为社区发展提建议等。2.参加这......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贺盈连 新年到来之际,一年的工作也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了明年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就本学期教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