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教师的独特之处
幼儿教师的独特之处
观小
白松菊
我作为一名正在专岗的幼儿教师来说,怎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呢?
1、我认为要有一颗童心和爱心。耐心的对待每一个孩子,从心里接纳每一个孩子,让孩子从心里,行为上认可你是一个可以依赖的人,让孩子消除心里的恐惧感,让孩子感觉到老师会像妈妈一样关心和呵护你。
2、做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有创新的思维。幼儿是最初的学习阶段,他的模仿能力很强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老师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在给孩子上课的时候可以通过游戏化,故事化,通过各种幼儿容易接受的直观事物来与他们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不管孩子做错了什么,都不要和他们生气,因为他们都是无意识的,孩子的错误需要你用正确的事物去对待他、影响他,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断地改变自己。幼儿教师就是要付出自己全部的爱去爱他们,他们也才会用同样的爱来回报你。
3、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音乐方面要掌握一般的乐理知识,具有识谱和一些简单的歌曲创作能力。在教学方面要具有边唱边弹、伴奏、演唱歌曲的能力和音乐方面的技能与技巧。
4、当然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除了在音乐方面有一定的技巧外,在美术、舞蹈、体育方面也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在美术上要具有绘画、剪纸、折纸、泥塑创作等技法。舞蹈方面你必须会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会创编舞蹈、表演、编排的能力。体育方面必须具有较好的体育活动能力,掌握对幼儿体育教学及组织幼儿体育活动的技能技巧。
5、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勤劳、朴素、端庄、举止文明,对待工作耐心、细致、认真负责的态度。
6、幼儿园的教育和家长的沟通也是离不开的,由于职业、性格、文化水平的不同,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也不相同。首先老师要了解家长,针对性的和家长沟通。老师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首先要尊重家长的人格和观点,耐心诚心地接受家长有益的建议。与家长沟通的时候要以一种热情的态度,让人产生共鸣,笑迎家长,针对家长的谈话,可以让家长理解和信任你。家长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和称赞之后,再说出什么地方需要改进,易让家长信服你。老师要掌握沟通的技巧和方法。通过灵巧的沟通方式实现有效的沟通交流,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思想,才能使家院合作协调更亲密,教育合作更和谐,孩子的成长更健康。
总之,作为一名正在专岗的幼儿教师来说,必须下苦功夫练习各种教学技能和技巧,严格地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努力让自己成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第二篇:美国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特之处
大部分中国父母舍不得孩子吃一点苦,许多事情都要为孩子代劳。与中国父母不同,美国父母则更看重培养孩子独立思维和鼓励孩子自己的困难自己面对。
美国是移民国家,但不少的家庭观念也很浓,并不完全像传说中的美国家庭里,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如何如何冷漠,连一家人一起出去吃个饭,也要AA制。像意大利,爱尔兰,犹太人德国人他们很重视家庭,只是在经济上,他们都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所以给大家造成一个“冷漠”的印象。
美国父母可能不像中国父母那样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他们更侧重是让孩子健康乐观,和健康人格性格、意志“鼓励创新”。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更不会替孩子安排未来,即使想安排,在方式上,都比较注意,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说白了,美国父母不是孩子的靠山,而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中国式与美国式的教育,不能讲哪一个好,哪一个不好,要因人而异。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中国学生,应该让他们多创新,对于美国学生,应该让他们打好基础,这样互相弥补,是最恰当的。换一种说法,对天资高的人,美国教育会好一些,而对于大多数的学生,基本上讲,中国的教育哲学是比较好的。
第三篇:履历表格式正确展现自己独特之处
履历表格式正确展现自己独特之处
履历表是自我装饰的表皮,也是为自我做的广告。履历表记录和影响到从事专业岗位、调动、提升、退休等文件考证材料。跟随自己一生,不像简历是一时求职招聘应用的。制作自己独特履历表就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格式的履历表。
一、按年代先后排列的履历表[Chronological Resume]
这种履历表型式较为传统、常见,它的侧重点是整个工作的经历,因此最为适合一直在同样类型的工作领域中发展的求职者。尤其当你目前所要应征的工作还继续是相似的经验的延伸时,用人主管很容易由你的履历表中掌握到你的专业知识、经验及技能是否与他们的需求相符。
优点:
由于是依工作时间的先后,按次序排列,因此你曾经服务过的公司名称、你的职称、职务内容都会一目了然的呈现在招聘者面前。这对于一路都在知名企业服务的求职者,或是工作态度积极、表现优异、晋升速度较一般同侪来得快的求职者最为有利,在履历表被阅读者快速扫瞄的那数十秒内,很容易就能脱颖而出。
哪些求职者不适合选择这种型式的履历表?
1.曾转换过工作领域的求职者
对于转换过工作领域的人不适合用这种按年代排列工作经验的
履历表,因为一路追溯的结果,很难找到经验的相关性。至于工作稳定性不佳,每一份工作维持不到一年的求职者,或是工作领域宽广,历经过多种不同工作性质的求职者,都不宜选择依时间排列的方式自曝其短。
2.工作曾中断六个月以上的求职者
对于工作经验中断时间曾经长达六个月以上的求职者,这样的断层将显得格外醒目,必然会引起人事主管的特别注意。刻意的不写工作起迄时间的年、月份等都不是好方法。因为人事主管太清楚这些小伎俩了,一旦有刻意被模糊的疑点,就代表求职者想隐藏某些事。因此这些人也不适合这种型式的履历表。
二、按职务的功能性编排的履历表[Functional Resume]
履历表同简历是一样的都是制作一个表格之后填写,能充分展现自己,不过履历表最好不要和简历内容重复,重在突出自己经验,技能。怎样的场合适合怎样的履历表,一定要选择恰当,这是成功的基础。
第四篇:《三十讲》讲了什么,有何独特之处
《三十讲》讲了什么,有何独特之处
记者通读全书发现,内容上,《三十讲》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核心内容和主要依据,分三十个专题。风格上,本书深受总书记原文原著影响,善用古典名句、经典妙喻。
结构
既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十讲”,了解《三十讲》之前,有必要了解这一思想。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被写进党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这一思想载入宪法。这标志着,党和国家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用“八个明确”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八个明确”包括“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八方面内容。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概括为“十四个坚持”。“十四个坚持”包括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十四个方面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在行动纲领层面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
《三十讲》,分三十个专题。第一讲和第三十讲首尾呼应,开篇介绍思想概要,尾篇强调用思想武装全党,分别关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第二讲到第二十九讲,分别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历史性、根本性的变革和成就,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新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高质量发展,全面开放新格局,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治理格局,美丽中国,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等。
这些话题全面、系统、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
这三十个专题,每专题最少3节,最多8节。如,第四讲“党和国家事业历史性、根本性的变革和成就”,只有3节:全面把握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深刻理解历史性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充分认识取得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第二十九讲“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一共8节,分别为: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全面协调、坚持底线思维、坚持调查研究、坚持抓铁有痕、坚持历史担当。
名句
总书记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常在讲话著文时,精当引用古典名句。《三十讲》同样有这个风格,使用了总书记引用过的大量名句。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出自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意思是,要使树木长得茂盛,必须稳固它的根部;要想水流流向远方,必须疏通它的源头。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时,第二讲提及这一名句。书中同时指出,“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路更不容易”。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语出《孟子》。这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第三讲关注中国梦,谈到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引用这一千古名言。书中还指出:“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是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福祉。”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王安石《周公》中这句论断,出现在第十七讲。本讲的主题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谈到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时,书中巧妙用到这一名句,并展开论述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首要的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定。第二十讲引用《尚书》中这一名言,进而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在本讲中,还引用了“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天地之大,黎元为先”等名句。本讲的主题是,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周易》中这句古训,被第二十三讲引用。本讲关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重要基石,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环境,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这种情况必然要求居安思危,安而不忘危。同在本讲,本书还引用《西游记》中的“单丝不线,孤掌难鸣”强调,只有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同心协力应对各种问题,才能实现共享正义尊严、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安全保障。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出自《三国志》。聚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二十六讲,谈到坚持交流互鉴时,引用了这一名句。书中同时强调,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妙喻
文以载道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美则爱,爱则传”,善用比喻是“习式语言风格”广受欢迎的秘诀之一。《三十讲》中,妙喻迭出,俯拾皆是。
中国梦不是镜中花、水中月。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素来具有伟大梦想精神,即使近代以来饱尝屈辱,也始终怀揣民族复兴梦想。正因为如此,第三讲中打了一个比方:中国梦不是镜中花、水中月,不是空洞的口号,其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国人民心中。中国梦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中国梦的根本归宿也在于人民,只有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
中国共产党是“众星捧月”中的“月”。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第七讲中,一个妙喻对这个问题讲得非常生动:这就像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当代中国若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是不可能做到的。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
中国对外开放拒唱独角戏。“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人始终认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第十四讲指出:“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反对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彰显的正是中国智慧、中国价值。
民主不是装饰品。第十六讲中有个论断鲜明有力:“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作为装饰品的民主是形式主义的民主。人民只有投票的权利而没有广泛参与的权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这样的民主就是作为“装饰品”的民主。中国共产党特别注意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把治国理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通过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使各方面提出的真知灼见都能运用于治国理政。
做大“蛋糕”,分好“蛋糕”。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这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首先就要努力做大“蛋糕”,因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发展是基础,但并不是说要等着经济发展起来了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还要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第二十讲对此进行了生动说明。
为子孙后代留下“绿色银行”。“可大”“可久”是中华文明的鲜明品格。不仅要中国好,还要世界好,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可大”方面的体现;不仅要当代好,还要子孙好,这是可持续发展在“可久”方面的体现。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十二讲中,“绿色银行”概念对此进行了说明。打造“绿色银行”,就要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成为主流的生产生活方式,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感悟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第二十九讲,从八个方面阐释。
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基础在于搞清楚“实事”,关键在于“求是”,根本在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方法在于不断解放思想。这就要求既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和认识规律,又将来自群众的真理性认识转化为群众改造世界的实际行动,注重在实践中遵循和运用规律。
坚持战略定力。缺乏足够战略定力,就容易出现心理上患得患失、行动上犹豫不决、战略上摇摆不定,就容易随波逐流、进退失据,乃至丧失行动能力,错失发展机遇。坚持战略定力,就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在制定政策时冷静观察、谨慎从事、谋定后动,就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平心静气、静观其变,就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坚持问题导向。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要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科学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敢于触及矛盾、长于解决问题,不断有效破解前进中的各种难题,不断开创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坚持全面协调。全面协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当前,我国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十分复杂,要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妥善处理好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种重大关系。
坚持底线思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坚持底线思维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个重要战略策略,也是一个很紧要的领导艺术。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要把底线思维贯穿工作始终,增强忧患意识,宁可把形势想得更复杂一点,把挑战看得更严峻一些,做好应付最坏局面的思想准备。
坚持调查研究。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政方针,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工作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关键是抓好贯彻落实。正确的贯彻落实离不开调查研究,这就需要正确开展调查研究、经常开展调查研究。
坚持抓铁有痕。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反对空谈阔论,强调真抓实干,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做到真抓实干,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扎扎实实做好。
坚持历史担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鲜明理论品格,就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坚持把历史、现实、未来贯通起来,对重大问题、战略问题作出深刻的历史比较和分析,体现出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坚持历史担当,就要先之劳之、率先垂范,不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不断增强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进取意识。
第五篇:试论唐代各类送别诗的独特之处
试论唐代各类送别诗的独特之处
摘要:
自古多情伤离别。离别,是历代文人吟咏的经久不衰的主题之一。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都与送别有关。中国人向来重视感情、珍惜友谊,又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折柳送别,摆酒饯行,写诗相送,于是在为人送行或与人辞行时,往往要作诗相赠,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这就产生了送别诗。送别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但也有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的。送别诗,即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别离令人感伤愁怨,它表现了生命的不自由,为了实现生命的价值,人们不得不承受空间阻隔的痛苦,承受走向未知的恐惧承受与亲朋好友告别的感情折磨,因此离别的情感在诗中或表现为亲友离别时的忧伤与哀伤或借诗表达远大的政治理想与抱负,更有的在诗中体现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态度。唐代乃我国送别诗创作的鼎盛时期,众多诗人对送别诗作了进一步的拓宽与发展,取得了空前绝后、令人瞩目的成就。
关键词:唐代、送别诗、情感 序言:
送别诗,顾名思义就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送别诗抒发离情别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火花。唐宋时期的送别诗成就显著,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送别诗,代表诗人有:李白、王维、岑参、王勃等等。
唐代送别诗是在继承前代传统,又大胆革新,同时不断进取的基础上繁荣起来的。而宋代送别诗则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斗妍。唐宋诗都代表了一代文学之胜,而送别诗则是屹立其中。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俗、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眼光,成为他们的写作题材。在此,我们根据诗人抒情的不同对象将唐代送别诗细分为:谢别、恋别、惜别、壮别、阔别五类。这五类包含与友人别,与亲人别,与妻子别,与同僚甚至是与偶遇的过客别。分析研究其各自的独特之处,并分别做比较,找出他们的异同。
一、谢别
谢别诗,为离别之际为表达感激所作作品。谢别诗从属于送别诗。由于谢别
诗在送别诗中所占比重比较小,因而我们固可以把谢别诗称作送别诗的小宗。虽然谢别诗在送别诗中所占比例不高,所要表达的感情也没有壮别诗的慷慨激昂,惜别诗的委婉含蓄,但是它依然有自身的独到之处。
在诗歌鼎盛繁荣的唐朝,除了大量脍炙人口的阔别诗和壮别诗,也有清新自然的谢别诗,例如诗仙李白的《赠汪伦》。从表达上看,谢别诗所要表达的感情多朴实自然。我们姑且就以以上一首谢别诗作例,以此分析推测古代送别诗中谢别诗的大致风格特色与意蕴表达。以及与其他几类送别诗的大致差异。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分析: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地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由以上可以粗略看出,谢别诗比较直白,相对于惜别诗的婉转,更容易使人理解。但是却缺乏深度。对于壮别诗和阔别时来讲,豪放壮阔,慷慨激昂是主要情感表达基调。如果从感情基调来区分这几类送别诗的话,谢别诗则属于恬静安然的类型。
二、恋别
恋即依恋不舍和牵挂。俗话说世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分离最直观的感情便是恋,自古以来与友人分离,亦或是与亲人爱人分离都是痛苦的,令人难以割舍的。所以这一类诗歌是直接抒写离别之情,表达对亲友的思念依恋不舍,以及分离后的惆怅孤寂之情。没有其他更多的感情,只是亲友离去的最直观的离愁别恨。与其它类型送别不同,没有过多的鼓励劝慰亦或是积极乐观,也没有其它表明自己心志或抒发自己感慨的感情。重点在一恋字。
例如:唐朝大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直抒胸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元二的深深依恋和牵挂。这两句看上去就是两句平常的劝酒词,但却情真意切,内涵深远,一个“更”字,写出了临别的恋恋不舍,深情叮嘱,而且通过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作者在之前便已经多次叮嘱了,感情表达更加深刻。而“无故人”也表现出了诗人自己的友人要离去的遗憾之情。诸如此类的诗词还有很多,比如柳永的雨霖铃、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等都是直接抒发了与恋人和朋友分别时的依依不舍无限留恋的心情。
三、惜别
惜别,就是说相互珍惜之间的感情,但没有浓浓的依恋之情,在分别时相互给予美好的祝愿,或者在不同的诗人的心境下还会有不同的惜别之情。惜别与恋别其实是没有特别明确的界限的,毕竟人内心的情感是十分复杂的,不会有特别明显的区分。但在分析送别诗种类的时候细细分析诗句还是可以体会到的。
惜别之情,例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
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在江边极目远送,可见诗人对他与孟浩然友情的珍惜,还有两人友情的深厚。同时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境界开阔,诗人对老朋友去扬州也充满了羡慕之情。同样表达着惜别之情的还有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今日惜别老友,作者倍感六月的西湖美景“风光不与四时同”。
总体来说,送别诗虽说都是送别离别为主题,但不同的类型和情况也会有不同的内容和思想倾向,而这也恰恰是各种送别类型诗的各自的独特之处,根据各种不同的类型,站在它们自身环境里,从诗人主观心情以及诗句的客观环境里去分析,再与其它进行比较便可以了然在心。
四、壮别
壮者,慷慨激昂也。唐朝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可以看做是“壮别诗”的重要代言人,他们将那些情思缠绵、徘徊留恋的临别赠言写成激昂慷慨,鼓舞人心的“壮别”诗作,如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萧立之《送人之常德》等。
作为“送别诗”中一道色彩鲜明、意境独特的“壮别诗”,在唐宋时期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除去上面提到的边塞诗人高适等,唐朝诗坛上德高望重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王维、陆龟蒙,宋代诗词界的大家苏轼、梅尧臣、萧立之等都在“壮别诗”上谱出了一曲曲天籁之音,成为唐宋时期文化圈的重要一环。众所皆知,唐宋时期发达的经济与纷呈的生活、强盛的政治与扰攘的军事、璀璨的文化与新颖科技等,这些,都是唐宋“壮别”诗词发展壮大的重要推动力,也熏陶着“壮别”诗词的个性发展、性格鲜明的形成。
分析几首“壮别”诗,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该类诗歌的独特之处: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分析:这首诗先写虚度光阴、报国无门的痛苦,而后赞美主客双方的才华与抱负,最后以挥洒出世的幽愤作结。全诗感情色彩浓烈,情绪如狂涛漫卷,笔势如天马行空。
值得注意的是“蓬莱”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以“建安骨”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中间”是指南朝;“小谢”是指谢眺,因为他在谢灵运(大谢)之后,所以称小谢。这里李白是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一句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与人生理想与态度。诗人在饯别友人时,选取了“送别”诗歌中常见的抒情意向(秋雁、酒酣),离别的字词间虽吐露着自己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意,却也透露着一种慷慨壮丽的情怀,豪放而雄壮的气概。这就是“壮别”诗的典型特征之一。
《别离》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分析:这首诗,不落专写“凄凄戚戚”之情的俗套,而把“壮别”一词在诗歌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叙离别而全无依依不舍的离愁别怨,写得慷慨激昂,议论滔滔,形象丰满,别具一格。尤其在尾联“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两句上,总束前文,点明壮士怀抱强烈的建功立业的志向,为达此目的,甚至不惜“解腕”。那么,眼前的离别在他的心目中自然不算一回事了,根本不值得叹息。此诗以议论为主,使全诗充满感情色彩,“带情韵以行”,所以写得生动、鲜明、激昂、雄奇,给人以壮美的感受。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分析:此诗为高适送友人从军塞外而作,其中强烈表达了立功异域的战斗激情,和乐观豪迈的昂扬意绪。
首联“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紧扣题意,写李侍御即将跨马远征。以“飞蓬”喻“行子”,让人想到“行子”身影的轻疾。颔联“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极尽纵横捭阖之能事,紧承上联送别之意。友人远征“万里”,是为求取“功名”,自当鼓励,因此不得挽留。临别之际,万千“心事”,一言难尽,全寄托在“一杯”别酒之中。这“一杯”中包含了哪些“心事”,诗人没有明写,但不难推测,它包含着深挚的惜别,“万里”征途的担心;前程珍重的祝愿;“功名”早立的期望等等,感情极为深沉厚重。尾联继“离魂莫惆怅”的殷切劝慰之后,奇峰突起,以“看取宝刀雄”的放声高唱,将激昂壮别、立功异域的雄心壮志喷涌而出,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这首送别诗最动人的地方,是融注于诗中的雄壮豪放之情。同时,诗人以意驱象,既有“飞蓬”、“铁骢”的形象描绘,又有广袤万里的空间描绘,这些超迈遒劲、雄浑阔大的形象,不仅体现了诗人感情的豪壮,同时也彰显出昂扬奋发的盛唐时代精神在“壮别”是印记。让人为之动容,喟然。
表现壮别的送别诗,既有送别诗的离愁别绪,亦有“壮别”诗更深层的意境与哲义:送别壮行、鼓励朋友、抒发壮志、寄寓人生等等。总的来说,“壮别”诗的独特之处在于没有凄然凝重的离愁别绪,而以饱满的激情勉励着友人毅然向前、以真挚的祝愿彰显出一份友情的深厚如渊,让人感动万分,安然地迈步向前······
五、阔别
唐宋以来送别诗发展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其中又多为与朋友别。与朋友别的送别诗中,多表达自己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朋友的劝慰,感情表达或豪迈壮阔,或抑郁不满,或飘逸灵动,或含蓄委婉„„这样送别诗中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就各有不同,因此我们可以把它分为谢别诗、恋别诗、壮别诗、阔别诗、惜别诗等等。
阔别——主要是达官贵人间的送别或者是为劝慰朋友写的阔别诗。下面我们具体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高适的《别董大》(其一)这两首诗中具体谈论送别诗所体现的阔别情感。
(一)分析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初唐诗人王勃在长安时所写。题目中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指的是王勃的一个姓杜的朋友将到四川去任少府这个官,诗人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以这首诗相赠。但这首送别诗诗人并未像前人一样把离别写得黯然神伤,相反,诗中诗人王勃把离别这件事看得很洒脱,表现得很豪迈。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的“阙”字指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指帝都长安城。“三秦”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诗人这一句点明了送别的地点以及用想象的手法写出了朋友将去任职的地方,展现出一种壮阔的境界。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一句诗人多了一种情绪,不同于开篇的壮阔。此句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使诗句情感跌宕起伏。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可以看出诗人认为情谊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永恒的东西。这一句诗人的情感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抒发了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怀,使整首诗上升一个高度,因此也成为后人表现深厚情谊的不朽佳句。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此处紧接前两句,仿佛是在极近处听高山流水声,然后忽而行远水声逐渐舒缓。两行诗连贯起来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这是诗人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诗人情怀的流露,说明自己不会像古人一样面对朋友离去时泪湿满巾,表达自己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的祝愿。
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是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画着画家内心壮阔无比的江山图。王勃的这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一帜,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豪放的情感
和旷达的胸怀。
(二)分析高适的《别董大》(其一)
《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他们又各奔他方时,高适的赠别之作。这时的高适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之中。但在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开阔人心。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诗人处境的贫贱。诗中我们看到:北方正是日暮黄昏,大雪纷飞,在狂风中,只见高空大雁,出没寒云。这一幕使人想到游子在外时不仅处境艰难,而且寂寞孤独。但诗人没有因此沮丧、沉沦,由此可见,诗人前两句的环境描写只是为了重点突出后文转折部分。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诗人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找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因为是董庭兰是诗人很好的知音,所以诗人别时全在为知音考虑,告诉他不要因为一时的贫贱而意志消沉。这两句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样,语言朴质而情感豪爽。
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诗中虽有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但更多的是展现了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劝解朋友在未来的路上保持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怀。
(三)小结
阔别诗歌不像恋别惜别诗一样,语言凄惨;也不像壮别诗一样,语言悲壮,有点类似谢别诗,语言清爽,但多了份豪放。就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别董大》(其一)这两首诗歌语言虽然简练,但饱含深情,富有哲理,形象生动的体现出诗人宽阔的胸襟,以及对朋友深切的安慰,这类诗歌比起普通送别诗来说更是光芒万丈。
六、结束语:
观览唐人送别诗,我们感到,无论是赠送朋友与之共勉还是用以表示深情厚意;无论是记别,还是抒情,都不仅与诗人的个性特征有关,而且与时代精神密切相关。具体地说,就是送别诗的感情色彩每每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心境,便有不同的感怀、不同的寄
予和不同的风格。
唐人重视送别诗,还有一种独特的文化心理。唐朝人爱好诗歌成为一种风气。当时的各类文书,大多用诗歌写成。在当时达到了任何事物无不可以入诗的程度。在科举盛兴的时代,唐朝也流行温卷,行卷,把这样的方式作为走入仕途的敲门砖。而同时,写送别诗,还有它实用价值的一面。送与被送二者的关系,往往是挚友或者亲人,而这双方往往有一方身份高贵,所送之诗就是到达异地的通关证。这样,到达异地,呈上所送之诗,往往会得到一些关照。正是这种实用价值,更加速了唐人创作送别诗的高潮。
南朝著名的文学家江淹《别赋》里,写了各种各样的离别,都不免使人“黯然销魂”。古代的许多送别诗也大都表现了这种销魂的情感。但“诗要避俗,更要避熟”。唐人的送别诗能跳脱窠臼,一洗悲酸之态,而且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这大概就是唐诗之所以为唐诗的原因吧!
当然,唐人创作诗歌的情怀是多样的,而创作送别诗肯定还有社会,个人等内外因素的促使,这是我们研究送别诗独特之处有待进一步探讨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年3月第30次印刷
P8、P46、P90
2、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新著(增订版第二版)》上卷
复旦大学出版社P435、P463、P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