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梁河县河西乡中心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梁河县河西乡中心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当前,信息化建设已覆盖到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可以说信息化工作已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对于教育部门而言,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它不仅是文件上传下达的窗口,学校工作与上级部门对接的纽带,更是促进教学的有力工具。在过去的一年度里,河西乡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和学校领导的支持、关心下,在全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按照《河西乡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学校建设发展规划方案》,无论是在基础建设上、管理水平上、设备利用率上,还是在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上,在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驾御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上,都较好地完成年初期制定的目标。现就我乡开展信息化建设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河西乡中心学校辖11所小学(其中5所完小,6所单小。),教师136位,学生1217名。计算机72台(其中教学使用63台,办公使用9台。),数码相机20台;网络已全部覆盖,远至阳塘小学和三戈疆小学,都在中心校的努力和协调下,开通了4MB网络。
二、信息化建设情况
(一)电子公文
无纸化办公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尽管未来几十年之内不能全部变成无纸化办公,但随着更多的信息都是以数字或电子的形式储存和维护,未来将会使我们越来越走向无纸化办公。河西乡中心学校的无纸化办公是按照阶段性的推进步伐推进,以前的文件满天飞现象不复存在,从中心学校办公室到各学校,从中心学校校长到普通教师,基本都在电脑上办公,处理文件。这样的办公方式更便捷、迅速,更及时准确,大大的节省劳力、人力和财力,有效的提高了执勤力。至目前为止,我乡无纸化办公处理公文757条,都能及时准确的完成。
(二)统计工作
我乡以往的统计工作都是由教导主任负责,自去年以来,由信息员负责全部的统计工作,有九月报表、国家学籍管理系统维护、省级学籍系统维护、营养餐数据更新,大量的统计工作独立出来以后,使中心学校教导主任能以充沛的精力搞好教学研究和改革。我乡的各项统计工作都能与实际情况对接,精确。
(三)校园网络建设 校园网络平台是学校对外宣传的有力窗口,是可以使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维护得平台。我乡的校园网络平台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下,更新及时,内容质量高,浏览次数多。大部分专栏都有教师们的作品展示,特别是“本校动态”和“教师风采”专栏已是我乡的一大亮点。“本校动态”专栏里,各校都把本校最新的动态和进展通过简报的方式传达出来,有力的宣传了学校;“教师风采”方面,全乡教职员工也都已简报的方式,把自己的正能量展示出来,使外界更好的了解和认识我乡教师的精、气、神。同时也基本实现了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到信息网的建设中来。至目前为止,我乡的简报数已达到666条,其中上学期传了300条。
(四)信息化促教学
学校信息化促教学工作,是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利用业余时间与休息时间进行“Word文档的撰写编辑”、“演示文稿(PPT)的设计制作”、进行因特网(Internet)的学习了解及其应用等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活动,提高各位教师信息素养和现代化办公水平、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整合的应用能力,也为教师们进行电化教学课题的研究创造条件。目前,我乡大部分教师都能运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有力的提高了我乡教学成绩。
第二篇:xxxx中心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依托信息化建设 打造特色教育
xxxxx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多年来,上级高度重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加大各方面的投入,着力优化办学条件,尤其是在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更是给予了资金和设备上的大力支持,先后为我校累计投入经费190万余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我校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和教育标准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按照办学思路,坚持育人为本,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明确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建设开放、动态、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建设带动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工作目标,不断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创新重要作用,使得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成为深化教学改革和促进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下面,我就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一简要汇报:
xxxxx位于xx县城东5公里处的镇政府所在地,始建于1975年,2004-2008年在上级党委和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撤并四个教学点组成现在九年一贯制学校,彻底实现了全镇集中办学,教育资源共享的目标。目前,现有在校学生846人,教职工87人,教学班24个,其中中学12个,小学12个。
一、加大硬件投入,做好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工作 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办学过程中,我校科学规划,合理配置技术装备。
(一)计算机配备工作
学校现已建成标准化计算机室2个,配备了75台计算机,使生机比达到12:1,为学生信息课的开设提供了保障。上级又先后为我校配备教师办公电脑76台,并全部接入互联网,师机比达到1.2:1,符合3:1的国家配备标准。2014年,学校争取上级的支持,建成了录播教室1个,并于2016年通过增设互动设备,提升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整个校园网络共有二百个信息点,其中40个信息点到办公室,50个信息点到教室。使教师办公、学生学习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满足了教师电子备课需要,实现了资源共享。
(二)班班通配备工作
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自2012年开始,我校先后为各班配备了17台触摸式电教设备、7套多媒体教室,使多媒体教学覆盖了全校24个班级,同时实验室各功能室也配备了触控式电教设备,达到了每个教室1台,并接入网络宽带,实现了班班通、室室通。我校的班班通教学设备集成度高、智能化高,学校通过和石河子十中联盟学校手拉手活动,邀请联盟学校计算机老师和专业人员,依托学校的校本培训阵地,对我校全体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尤其是微课制作等软件的使用,使教师由原来的不会用、不敢用逐渐过度到现在均已能熟练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班班通,进行多媒体教学,拓宽了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直观,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班班通的使用率大大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近年来,我校在学生成绩抽查和中考中都处于乡镇前列的好成绩
(三)基本配齐了电教辅助设备
学校现配有复印机3台、速印一体机1台、打印机16台(已配备到个教研组))、数码照相机1架、数码摄像机1架、笔记本电脑7台,保证了日常办公的需要。
(四)其他信息化设备配备工作
学校还配有多媒体教室3个、多媒体会议室2间,以用于学校的学习、活动。学校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购置有针对性、实用性的软件,如计算机教室的xxx教学软件、xxx教学软件等,另外学校还建有校园网络服务器、校园广播系统、红外线监控系统、LED电子显示屏等,满足了学校的管理、宣传、信息化教学需求。
(五)做好信息化教学设备的维护
为此学校专门安排了一名兼职教师对各电教设备的使用进行监管,对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软硬件故障及时排查、检修维护,保证了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负责对各教师进行软硬件使用的培训和指导。
二、抓住信息化工作的关键,注重软件建设
1、成立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学校对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视。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信息技术教师为成员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小组。
2、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建设。为确保我校信息化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电子备课室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学生机房管理制度、“班班通”管理使用制度、“班班通”使用安全责任书、各功能室管理使用的规章制度、教师机使用制度等。
3、挖掘资源,充分利用好各类教育教学服务资源平台。好的教育教学资源平台可以让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质资源,使教师有更好的途径快速成熟起来,让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能极大地促进教育教学。我校的各科专业教师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xx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xx教师教研网络平台、xx县xxx教育平台上及时注册、学习、使用;各教师利用标准化双语教学平台客户端,整合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较好的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手段完成教育教学,提高了教育教学实效。师生们还在县级的电子资源库注册相应账号,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资源,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
4、夯实基础,上好信息技术课程。我校共有计算机专业教师2名,学校按照课程设置要求,4-9年级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每班每周1-2节。在落实信息技术教材的同时,每个年级补充相应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重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培训和应用。充分发挥信息化设备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提升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培训,通过不同层次培训,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不断提高。目前,我校45岁以下的教师95%都取得了xxx级的计算机考试合格证,绝大部分教师可以运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幻灯片,运用Flash软件制作课件。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及教师展现自身素质的重要载体。
深入课堂,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组织教师上好公开课、示范课和研讨课,鼓励教师搜集、整理、开发、制作教学课件,大胆使用现有的电教信息设备,参加网上晒课活动,把所选的公开课、优质课在国家、地区级的教育资源网上进行晒课,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晒课是对学校教研氛围、教师合作意识、学科研究成果的一次综合展示,也是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高、推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学资源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有效运用的良好契机。2015年我校上传xxx、xxx、xxx、xxx等教师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等中小学科目的10节上课实录、教案、课件设计到xx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晒课,取得了2节部级优秀课、3节区级优秀课的好成绩,在xx中小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中,我校的xxx、xxx、xxx三位教师分别获得xxx地区三等奖;同时学校将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情况作为对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重要要素,使教师成为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学科整合的骨干,全面带动并推进了学校信息化建设。
6、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将喜欢计算机的学生吸收进来,于每周四下午三节课后定期开展活动,提升学生的打字、电脑绘画、网页制作、软件操作水平,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现在信息化建设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档案管理、学籍管理、财务管理的个个领域,使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有效引领着学校的创新发展,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广大教职工的辛勤努力下,学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我们将继续按照学校原定的的信息化管理办法,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整合和建设各类信息系统,构建信息化基础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业务整合。二是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和师生信息库建设,实现校园的信息化管理。三十创新信息化管理模式,按照以人为本,注重实效的管理化方式转变,全力推进学校信息化发展。
xxxxx
2016/9/23
第三篇: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依托信息化媒介 支撑特色化办学 助推品牌化发展
作为省、市两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围绕“绿色数字化校园建设”这个试点主题。我校坚持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融合创新”为原则,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资源、信息交换和应用软件建设为重点,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化教学支撑体系,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效。
一、统筹规划、构建体系是落实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前提。为确保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我校专门成立了由唐晓芳校长任组长,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其他相关负责人和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为成员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个模型、两个层面、三个阶段” 的学校信息化工作建设和发展模式。一个模型即:基于以硬件环境和网络为基础,完成从标准化建设到资源服务,再到个性化共享应用为主线的学校信息化建设结构模型。两个层面即:做好规划和实施两个层面的工作。按照顶层设计——制定方案——完成建设——应用反馈这个过程理顺管理体制。三个阶段即:按照教育信息化发展过滤,我们将信息化试点工作规划为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应用系统整合建设三个发展阶段,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二、优化整合、专项建设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基础。管理和投资决定着信息技术的先进程度。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学校通过实施“两个优化、四项建设”,达到了预期信息化环境建设要求。
(一)、实施“两个优化”,确保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1、优化管理机制,规范信息化建设。为了确保学校信息化
支撑体系的良好运转,学校建立了“行政与技术两条线管理”的共管机制。行政方面:从基础设施、支持服务两个方面制定完善管理办法;技术方面:从资源建设、教学应用、用户行为三个方面实现从网络平台到信息资源再到用户的全程监管。
2、优化建设标准、促进资源规范建设。我校以教育部《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和《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为基础,制订了学校《多媒体教室建设标准》《学校网站建设标准》等规范标准和要求,为信息化共建共享奠定基础。
(二)、实施“四项建设”,健全信息化支撑平台。
1、班班通教学设施建设。学校多方筹集资金,科学规划,进行现代化技术装备班班通。学校现38个教学班,均配备集计算机、投影机、幕布、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一体的交互式教学触摸一体机。建成了多媒体综合教室2个,装配有投影机、服务器、教师机、110台学生机,安装了网络教学系统,能满足常规信息技术教学及电子阅览室的所需功能。
2、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学校拿出30万专项资金,用于学校信息化改造和完善学校现有信息技术设备和资源,已建成的30兆校园网,实现了校园网与互联网联通。整个校园网络共有二百个信息点,其中40个信息点到办公室,50个信息点到教室。网络强大的信息量,开放性、交互性及趣味性已经使其成为师生开展教学、进行交流的平台和工具。
3、网站信息平台建设。学校建成高质量且受师生欢迎的主页。网页布局合理,内容更新及时,通过网络进行校内通知、新闻发布、信息交流,实现网络化管理,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最优化环境。
4、电子书包项目建设。作为全省“电子书包项目”西安市
实验校,我校积极发挥这一全新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作用,在做好管理应用的同时,并申报了与电子书包项目配套的子课题,围绕课题目标,根据各学科特点进行试点和推进,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示范意义的案例课程,并在全省优秀教学成果评比中获奖,有效促进了电子书包应用水平。
三、资源共建、应用教学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关键。除了完善的信息化设备,信息化在学校教育教学产生效果的关键是软件和资源建设。为进一步提升资源共建共享成效,达到信息化资源建设目标,我们不断完善资源建设系统,坚持购置资源、平台建设和校本开发三结合,有效解决学校信息化工作资源支持、交流、管理等问题。
(一)、积极购置资源。学校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购置有针对性、实用性的软件,推广使用省三级发行网推荐的电教教材,购置有课件操作系统、教育软件资源库、素材库等,极大的丰富了学校信息化软件装备。
(二)、建立校本资源平台:针对各类资源库建设无法实现跨平台浏览和建设标准不统一的矛盾。本学期学校采用软硬件结合,投资20余万元,购置教学视频移动录播系统和教育云管理平台系统。运用模块化的B/S架构设计,通过IE浏览器实现资源的生产管理、存储管理、使用管理,进行网络互动教学、网络教研、网络培训、基础网络互动会议等活动,更好的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目前正在进行前期的设备调试和软件用户身份认证和用户名分配管理。
(三)、自主研发资源:学校鼓励引导教师搜集、整理、开发和制作教学课件和素材,并在校内共享。先后建立了教学资源课件库、视频库等自主资源库,使优质资源数字化,易于共享获
取。同时,学校在全区率先借助网络互动教学平台,开展大学区跨区域网络互动课堂教学,实现了远程资源、网络资源和自备资源的全面共享,为实现不同区域学生共享名师课堂和优质教学资源提供宝贵的教学实践经验。
四、强化技能、优化教学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其应用水平是检验学校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标准。学校通过建立“两机制”建设,促进信息化建设师资队伍的提升。
(一)、建立全员培养长效机制。学校详尽的培训计划,本着“普及兼顾提高,应用兼顾开发”的原则,通过外出学习、全员短讯等形式,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培训,通过不同层次培训,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不断提高。目前,我校95%的教师可以运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幻灯片,运用Flash软件制作课件、个人主页。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及教师展现自身素质的重要载体。
(二)建立优化课堂教学长效机制。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我们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一是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积极开展教育科研,鼓励支持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充分运用教育教学资源中心的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实施技术和课堂的整合。二是深入课堂,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组织教师上好公开课、示范课和研讨课,同时举办教育资源进课堂教学实践交流活动。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学观摩交流活动,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利用典型课堂案例进行教学交流、研讨与反思等。
五、成效引领、成果推广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动力。
学校优质的管理保障体系、先进的教育信息化设备、丰富的信息化资源,催生了学校信息化工作的丰硕成果。
(一)、支撑特色办学成效显著。信息化建设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档案管理、学籍管理、财务管理的个个领域,有效引领着学校的创新发展,特色化办学成果显著。学校先后荣获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陕西省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陕西省科研兴校明星学校、陕西省课题研究先进单位、陕西省特长生综合素质教育基地、西安市校本研修基地学校等殊荣。
(二)、师生信息素养显著提高。2012年以来,13位教师课堂实录和课件获国家级、省级奖励,26篇信息化相关论文获奖。5名教师荣获陕西省教学能手称号,居全省之首。4名教师分获“西部六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堂应用大赛一等奖,12位教师获西安市小课题研究优秀奖,他们的研修博客在全市展示。王亮老师获全市电子白板应用大赛一等奖。杨运江老师获西安市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第一名。美术组、信息组组织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32名学生获奖,获奖人数和等次居灞桥区第一,处全市前列。
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按照原定工作思路,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整合和建设各类信息系统,构建信息化基础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与业务整合。二是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库和师生信息库建设,实现信息系统应用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三是创新信息化管理模式,按照以人为本,注重应用实效的指导思想,深化建设和应用管理。从而引领学校信息化教育模式和管理方式转变,全力助推学校品牌化发展。
第四篇:信息化中心工作汇报
信息化中心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下午好,今天能站在这里为大家汇报工作并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我感到很高兴,下面的汇报如有不足之处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提点。
2009年5月,我来到刚成立不久的市委信息化中心,一切工作繁忙并且复杂,特别是党委办公厅信息化建设正在大力的推进当中,机房刚刚建成,内网党务系统还不够完善,我们在,人员少、任务重、时间紧的条件下,克服困难,加班加点,采取措施,狠抓市委党务内网建设,督促各部委,各县,区共同努力,有效地推进了我市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实现了对省委和十个县(市、区)委的连接,以及太原市各部委,各县区的党委内网对接也全部完成。现在我们的基本工作任务是
1、继续加强监督管理,高质量地做好机房建设、网络设备安装调试等各项工作
2、做好应用软件的开发和使用,包括OA办公系统建设及其在党务内网中的使用,市委主页的建设维护等
3、加强网络安全。主要抓好网络安全宣传、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和相应的硬件设备,加大检查督导力度,提高技术保障,严格实行内、外网物理隔离,确保内网及外网的安全。
4、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各项网络管理制度,规范网络的使用,加快党政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
5、加强督导工作。重点做好对各部委,各县(区)、信息化工作的督促、检查。
6、做好24小时值班工作。确保党务内网及机房设备的安全。
7、做好办公厅计算机及计算机耗材的维护,确保硬件设备的有效使用。
8、加强个人专业知识的积累。努力培养自我的事业心,业务能力,团结进取,成为信息化的专业队伍。
9、作为一名党员,还要做好我党支部的工作,传达贯彻太原市党委的工作指导思想、工作部署和工作要求,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目前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1、我个人的业务技能有待提高。希望可以参加各种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活动,不断精通党务信息化业务。
2、工作中耐心不足,对于难解决的问题不能深入专研,缺乏恒心毅力。
第五篇:明珠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嘉峪关市明珠学校
嘉峪关市明珠学校是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列入2010年九项惠民实事的建设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南市新区居民子女就近入学问题建设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根据南市区当前人口结构和增长趋势,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进行设计。一期工程小学部建设于2010年8月竣工并投入使用。目前,共有学生860人,教师46人,教学班18个。
三年来,市委、市政府和教育局高度重视我校的建设和发展,按照“高标准建设,高起点办学,高效能管理,高水平发展”的办学思路,不断加大投入,着力优化办学条件。尤其是在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更是给予了资金和设备上的大力的支持。先后累计投入经费105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我校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坚持育人为本,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明确了“推进基础设施配备建设,建立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建设开放、动态、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工作目标,不断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教育
信息化支撑发展与引领创新的重要作用,使得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成为深化教学改革和促进学校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和制高点。下面,我就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从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
一、硬件环境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办学过程中,我校科学规划,合理配置技术装备。一是计算机配备工作。建校初,学校建成标准化计算机室1个,配备了54台计算机,生机比达到15:1,为学生信息课的开设提供了保障。市教育局先后为我校配备教师办公电脑27台,并全部接入互联网,师机比达到2:1,符合3:1的国家配备标准。每个办公室、教室、微机室都有节点,使教师办公、学生学习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满足了教师电子备课需要,实现了资源共享。二是交互智能平板配备工作。今年,我校配备了16台交互智能平板,基本达到了每个教室1台,并接入网络宽带,实现了班班通。该设备集成度高、智能化高,计算机老师和设备厂家专业人员对我校全体教师进行了培训,现均已能熟练运用于课堂教学。学校制定了使用管理制度,最大限度的管好、用好交互智能平板。三是配备了移动电教小推车。学校共配有4台小推车,满足了每层楼班级的灵活教学需要。四是配齐了电教辅助设备。学校配有复印机1台、打印机8台、录音机6台、速印一体机1台、数码照相机1架、数码摄像
机1架、笔记本电脑2台,保证了日常办公的需要。五是其他信息化设备配备工作。学校还配有多媒体教室2个、电子交互式白板1个,还建有校园网站,校讯通信息网络平台、校园广播系统、红外线监控系统、LED电子显示屏等,满足了学校信息化教学需求。
二、软件环境建设
1.建成校园网。学校建有独立的网站,并设有高质量并受师生欢迎的主页。通过校园网进行校内通知、新闻发布、教研交流、重大事项公示等。网页布局合理,内容更新及时,点击率高,已成为我校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
2.上好信息技术课程。我校共有计算机专业教师1名,学校按照课程设置要求,4-6年级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每班每周2节。在落实信息技术教材的同时,每个年级补充相应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我们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学校100%教师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都能从网上下载有关教学资料,运用软件制作幻灯片及运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通过不同层次培训,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不断得到提高。学校还派信息技术教师赴湖南等地进行培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每位教师每天
提高工作、学习、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并早已成为展现教师自身素质和师表形象的重要载体。
4.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竞赛。充分发挥信息化设备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提升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课件制作、交互式白板应用课比赛、录相课等,将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情况作为对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重要要素,使教师成为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学科整合的骨干,全面带动并推进了学校信息化建设。
5.成立了“C世界”计算机兴趣小组。将喜欢计算机的学生吸收进来,于每周四下午两节课后定期开展活动,提升学生的打字、电脑绘画、网页制作、软件操作水平,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明珠学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广大教职工的辛勤努力下,学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与上级的要求、形势的发展还有较大的距离。我们将乘这次信息化建设的东风,认真听取各位领导的建议,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新局面。
二〇一三年十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