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不移 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留守学生工作总结)(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2 13:50: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矢志不移 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留守学生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矢志不移 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第一篇:矢志不移 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矢志不移 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

用师情填补留守学生缺失的亲情

——赤壁市赤壁中学马继发

我校早在2008年就开始探索如何切实抓好关爱留守学生的工作,目前这项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小有特色。省市两级的电视和报刊媒体都曾报道过我校以及我校多名教师诸如钱继红的典型事迹。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种不良社会因素对学生的干扰越来越大,学生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如何做好留守生工作提出了更细、更具体、更高的要求。为此我校做了一些新的探索与尝试。

一、矢志不移,永葆特色,一如既往全员齐动手做好留守学生工作。

1、留守学生情况简介

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学,有数几百名学生家长外出务工,525名学生中有86名留守学生,他们的临时监护人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是隔代监护型(占80%左右),即由祖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托管的方式;二是亲朋监护型(占17%左右),即由父母的叔婶、姑舅或要好的朋友托管的方式;三是自我监护型(占3%左右),即由于没有上面两种条件,或其他各种原因,孩子就自己管理自己。由于这些留守学生“远离父母”,他们的生活、学习、身心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他们中有的情感缺失,有的不听爷爷奶奶或其他监护人的管教,有的日常行为不轨,甚至有的严重厌学,具体表现为:

①缺乏父母的呵护照料。生活孤单,有的“留守学生”生活得不到保障,有的“留守学生”饮食卫生等生活习惯差。

②缺乏家庭温暖,亲情缺失。临时监护人有的是祖辈,对孩子溺爱、放纵;有的是亲戚,由于血缘关系而偏爱自己的孩子,对留守孩子有的漠视,有的甚至虐待,使留守孩子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有的是同辈,监护留守孩子就更谈不上;有的是自我抚养,可以说是放任自流。

③缺乏家庭教育,道德教育缺失。道德意志薄弱,道德行为不良,违反校纪校规,对环境、社会有敌对情绪,甚至有打骂长辈师长现象。

④缺乏亲情沟通,造成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有的留守学生心理异常、情绪波动大、胆小、多虑、敏感、抑郁、暴躁、行为异常等,与教师和同学难以沟通。有极少数“留守学生”行为怪异,表现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逃学、上网,喜欢离群独处,甚至有暴力倾向。

⑤缺乏学业行为引导。大多数留守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机不明。受“读书无用”和父母外出打工等的影响,许多留守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成绩较差,厌学,逃学,甚至辍学。

⑥缺乏监护,缺乏约束。由于临时监护人教育缺失,留守学生容易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气,容易受不良现象和环境的影响。

2、组织机构

我校成立了以宗校长为组长的关爱留守学生领导小组,建立以政教处、班主任、代理家长(教师)为成员的三级帮扶教育管理体制。负责调查留守学生基本情况,做好活动情况记载,解决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开展帮扶活动

3、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分两个层次,即学校工作方案和教师代理家长工作方案。“代理家长”工作方案必须在学校工作方案基础上,根据自己代理对象的个性特征,制订出更具体更细致的实施方案,以求工作不走过场,落到实处。

4、基本措施

① 建立完整的留守学生信息库

我校每期开学初对所有学生家庭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摸清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建立了每个留守学生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住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地址、联系电话等。学校安排马继发同志负责管理留守学生档案,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② 每位教师做好代理家长的工作

通过“一帮多”的帮扶活动,让在岗教师充当留守学生代理家长,要求做到与留守学生共进一次餐,共看一部电影电视节目,共参与一次社会活动,为留守学生洗一次衣服或被褥,为留守学生过一次节日或生日等“六个一”活动,让留守学生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有生活老师叶艳群为留守学生洗衣、缝衣补袜子;有代理家长蔡正虎、潘 连山、胡三红等将留守学生邀请到自己家中共进亲情餐;还有代理家长李功义老师在埋头为留守学生修理课桌椅„„

③ 建立健全代理家长与留守学生谈心制度

做到校长、班主任、科任老师定期或不定期与留守学生谈心,并做好谈话记录。班主任每期必须做到“三个一”:每学期家访一次,与每个留守学生至少谈心一次,有一本留守学生工作登记本。通过正面引导,使他们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教育他们认真学习,遵纪守规,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④ 充分利用班会和团队活动为留守学生身心健康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

我校鼓励留守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以活动小组的形式,指派技能教师定时指导,让他们借阅课外书、看电视、看报、学下围棋、学打球、学文明上网、学电子制作、学绘画等等。既让他们化解了许多思家想亲人的苦楚,又让他们提高了自身素质,陶冶了高雅情操。

⑤ 加强对贫困留守学生的资助工作

学校订制度,要求各班对留守学生给予全方位的照顾,比如一定要将贫困留守学生按政策纳入“两免一补”,号召教职工每周向贫困留守学生捐款捐物,在食堂为贫困留守学生开设特别窗口等等。我校教职工也一直在主动做着这方面的工作。如老党员黄建民,捐助贫困留守学生已长达数年。又如身为班主任的代理家长姜琳老师,不但坚持关心照顾本班的留守学生王王晨,还为七(1)班分忧解难,把并不是亲戚的七(1)班留守学生王菲接到家中居住,以便更好地关心教育他。

二、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再具匠心适应新需求做细留守学生工作。

1、成立留守学生服务站,配备专职生活老师

关爱留守学生领导小组组长肖回祖校长通过调查分析,本着以生为本、服务学生的原则,大胆尝试,从有限的办公经费中挤出资金来成立了留守生服务站。站内配置了洗衣机、针线包、医药箱、学生银行、电话、网络视频工具等设备。还抽调了杨国英和石望珍两名教师任专职生活老师,负责管理洗衣机、针线包、医药箱等设备;抽调了祝伊教师负责管理学生银行和电子通信工具,他们随时准备着为留守生提供服务。据粗略统计,服务站自去年成立以来,使用洗衣机约200多人次,使用针线包约100多人次,使用医药箱约100多人次,在学生银行存贷款的约有80人次,使用电话和网络 工具和远方亲人交流沟通的约100多人次。由于全部是免费服务,留守生服务站确实是为全体学生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让学生感受到了学校大家庭的暖暖真情。

2、贴近学生,联系实际,委派专人做好留守学生的“知心姐姐”。

我校一直设有学生心理辅导员、心理辅导室和“知心姐姐”信箱。今年上级部门给我校调拨了3名资教生,这样我校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真可谓是如虎添翼。本学期,我校专职学生心理辅导员、关爱留守学生小组成员李英老师举办了3场心理辅导讲座,主题是“让友谊之花常开”。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宽容,谦让,学会与不同性格类型的人交往,每一场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我校那些性格偏激,易暴易怒的留守学生有了很大的转变。听过讲座的留守学生张玲深有感触地说:“宽容是涵养、是理解、是关怀、体谅;宽容是给予、是奉献,是新月一弯,是彩霞一片”。

3、紧抓教育契机,培养品质优良的留守学生

学校也是个大社会、大熔炉,在大型教育活动中我们也从未忘记特别关爱留守学生。本期仅围绕“孝雅”教育这一主题,我校就组织了3次全校性的大型活动:一是评选“星级”学生并举行了表彰大会;二是评选“文明形象大使”;三是举行了“孝雅”条文背诵比赛。每一次活动都涌现出来一大批优秀留守学生代表,他们有:被评为“文体特长之星”的八(2)班的李元;被评为“勤奋好学之星”的八(1)班的孙宏怡;被评为“诚实守信之星”的九(1)的李兰;背诵“孝雅”条文位居全校前10名的刘依婷、王文聪、徐骋;被评为“文明形象大使”并和宗校长合影留恋的留守学生就更多了。

事实证明,我校关爱留守学生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多数留守生身上的不良习气正在慢慢褪去,变得越来越知书达礼,他们原本封闭、冷漠的心灵正在渐渐开放、温暖起来,他们已经或多或少的懂得怎么去爱别人和怎么接爱别人的爱,已经懂得人间自有真情在。这正是我们全校教育工作者的初衷。虽然他们的人生旅程还很遥远,依然有很大的变数;虽然我们的教育任务还很繁琐,依然有很多的困难,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有满腔真情在,所有的留守学生照样能成为明日的骄阳,哪怕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我们也要用父母般的师情让他们感到暖融融的亲情!

第二篇:与时俱进科学发展1

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林西县新林镇寄宿制小学学校管理工作经验材料

教育布局调整,学校整合,寄宿制小学的建立已是教育发展历史的必然。农村小学实行整合寄宿制,使教育资源得到整合,人力物力得以集中优化,缩小了城乡之间教育的差距,有利于区域教育的快速发展。然而小学生的寄宿,给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带来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所面临的是新的挑战和考验。

新林镇寄宿制小学建立以来,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广大教职工始终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根据林西县教育事业“十一·五” 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我校制定了《新林镇寄宿制小学2006—2010年学校发展规划》,2006年3月开始实施本《规划》,正式奏响了“内涵求发展,机制求创新,队伍求提高”的主旋律,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确立了“为每一位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和“以人为本,以校为家,创建美丽和谐校园”的办学理念,精心打造着人文校园、书香校园、绿色校园、平安校园与和谐校园,迈上了“出名师、育名生、塑名校”的可持续发展的品牌战略路子。学校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全体师生的竞争力、学校上下的齐心力不断增强。学校发展的五年规划目标正在稳步实施中。

几年来,我校不断探索寄宿制小学的管理模式,不断总结经验,得到了一定的启示,我们的具体做法和措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学校内部管理的十种做法

1、明确了学校的办学目标:“教育思想先进,师资队伍优良,教育技术现代,教育环境优化,学生培养优质,教育特色鲜明,学校平安和谐”。充分体现了“育人为本,奉献为荣,精品为根,和谐为情”的办学特色。根据办学目标,制定并稳步实施《学校“十一·五”期间办学方案》和《学校发展规划》,2006年至今的实践证明,我校的办学情况呈快速发展态势。

2、确立了“平安、和谐、优质、高效”的管理目标,围绕本目标我校坚持“人性化、精细化、立体型、交叉式”的管理理念,形成了学校领导班子宏观调控下的“人人 1 有责任、事事有人管”的管理育人氛围,达到了“向管理要质量,以管理求生存,用管理促发展”的目的。

3、加强了教职工队伍建设,形成了“班子有志气,队伍有士气,学校有正气”的良好氛围。首先是领导班子自身素质得到加强。学校整合后,经一年来的摸索,我校修订完善了《新林镇寄宿制小学2006—2010年领导班子建设计划》,自2006年初开始实施。依据计划安排,领导班子进一步细化分工,使责任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才。在学校班子中倡导“五种理念”,即:研究先于决策理念,服务大于领导理念,协调多于控制理念,观念重于方法理念,环境优于制度理念。“五种形象”,即:超前一步,体现智能形象;悟深一层,体现德能形象;棋高一着,体现技能形象;境高一层,体现哲能形象;情暖一校,体现美感形象。通过行政班子例会制,环节干部工作月检制,使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为了培养年轻干部,学校先后10次派员到上海、北京、县内外兄弟学校培训或参观学习,对培养年轻干部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学习和培训,班子成员的全局意识、合作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得以树立。在全体教职工素质提高工作上,学校制定了《教职工队伍建设规划》、《整体优化教职工队伍工程实施方案》、《实施细则》和《教师校本培训、学习计划》等文件。不断加强学校几年来的“三个工程”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不断改进教师的培养方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外培”与“内培”相结合,有利地培养了广大教职工的综合素质。在教师评价上,我校紧紧把握教师评价的“三条主线”——人品、敬业、成果,促使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升。目前,全校上下呈现出凝心聚力谋发展,一心一意干事业的氛围;形成了“思想上一个调子,行动上一个步子,发展上一个路子”的良好局面。

4、将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引进学校管理工作中,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细则和办法,使各类人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明确学校重点工作责任目标的同时,层层签订责任状,使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通过建章立制,把全体教职工纳入了“无情管理,友情待人”的轨道,做到了明确责任,量化标准,奖罚分明。增强了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实现了“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制度留人”的管理目标,使学校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轨道。

5、学校实施《学校周工作计划》例会监督落实制,我校将《周计划》和《周总结》作为落实学校工作计划,完成学校重点工作责任目标的具体措施之一来认真抓好抓 实。我校制定的周工作计划,是在学校各处室所制定的本部门工作计划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整体工作实际,汇总公示的计划。学校《周工作计划》是经过学校行政班子例会讨论通过的,并在学校班子例会监督下落实。每周的例会,学校行政班子都要听取学校各部门的工作汇报,对周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汇总为学校上周的总结进行公示。对未完成的工作,究其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周工作计划》例会监督落实制”使学校周周工作及时到位,避免了工作中的老牛赶山,培养了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6、我校坚持走“把课改还给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路子,不断深化素质教育,认真开展校本教科研活动,推动了课改工作的健康发展,使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我校以“科研兴校”为宗旨,提出了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科研带教研促课改的方略,在巩固提高原结题课题成果的基础上,2006年开始,启动了学校教科研工作“十一·五”规划,申报立项国家级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2个,自治区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2个。目前,这些课题均已取得阶段性实验成果。2007年1月我校承担了国家“十·五”期间教育部重点教育科研课题《小学数学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子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研究》的专家鉴定会,课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被专家鉴定委员会充分认可,直接报送国家课题组,并报送内蒙古自治区科学规划办,参加教育成果评选。2007年11月,我校校长受市教研中心委派,去北京参加国家“十一·五”期间教育部重点教育科研课题《新课程理论与实践》高级研修讨论会,并在会上对我校立项的子课题《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生成性、表现性、差异性的典型特征的研究》工作做了专题经验介绍,得到与会专家们的充分肯定。2008年3月美术课题《绘画日记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结题并通过自治区级验收,获得研究成果。依据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校新创生课题“批注式”阅读教学显现出勃勃的生机,学生课内外阅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景况。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实行图书借阅进教室,充分发挥班内图书角作用,使各类读书活动丰富、具体,方便了学生阅读,提高了课外阅读效率。加强了师生读书竞赛与交流,开展了系列都书评比活动,如:读书知识竞赛、经典诵读比赛、读书笔记评比、读书手抄报评比等。随着读书活动的推进,学生阅读能力明显提高,习作水平也随之不断提升。优秀习作不断涌现,学校每学年都出版学省优秀作文集。小学生手抄报更是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科手抄报培养了学生遣词造句、联句成片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艺术素质。学校坚持教师全员参与不同课题的实验研究,通过校本教科研活动,有力地推动了课改工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注入了丰富的内涵,促使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我校重视电教工作的开展,以多媒体教室建设为龙头的“四室”建设初具规模,教育资源得到较好地运用。课件制作与应用为课堂教学提供条件,校园宽带局域网的开通为师生工作、学习与生活提供方便,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为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起到了强有力的作用。学校校信通在新形势下作为一种沟通工具已经开通使用,真正沟通了学校、家长、社会的信息传播,诸如平时的学生在校学习情况、生活情况,都能利用校信通发送给家长,就连感冒发烧等一般情况也能与家长得以沟通,避免了务时误事。另外我校将校信通纳入学校管理系统,下发通知、召集会议、表扬通报等利用校信通能迅速地到家到位。我校校信通在教育资源接收和运用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8、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寄宿制小学建立以来,我校加大了校园美化、绿化工作力度,从校舍粉刷、景区建设到各类风景树的栽植,做到了有计划性和前瞻性,既考虑到近期又考虑到长远。

9、在住宿生管理方面,我校重视在让学生吃好、住好上下功夫,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考评办法,舍务管理方面坚持每日舍务及生活教师例会制。开展“文明宿舍”评比、“宿舍内务整理‘传、帮、带’”等活动,使舍务管理逐步走上了正规化和科学化轨道。食堂管理上实行学生饭菜“三化”,即“科学化、多样化、营养化”,做到科学配餐、饭菜多样,营养搭配。同时重视学生的饮食卫生安全,从食堂进料、入库、出库到饭菜的蒸煮配餐再到餐具的冲洗消毒,每个环节做到层层把关、一丝不苟。几年来的细化管理,住宿生生活管理工作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与好评。

10、将安全工作列入学校重点工作责任目标中,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职责,责任到人。教育广大师生树立“安全第一”意识。以安全办牵头,做好安全保卫、防范工作;以政教处牵头,抓好安全教育工作。学校重要部位安装警报设施,购置足够数量的防火、防汛和消毒设施。学校各处室办相互配合,及时沟通,均以安全工作为己任,全面完善“横向管理到边,纵向管理到底”的安全管理体系,使学校安全工作细致到位。学校的安全工作,特别是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一直以来是社会和家长最为关注的焦点,哪怕是非学校责任的安全事故发生一例,只要说是学生,就会牵扯到学校,起码会对学校的声誉有所影响,因为人嘴两张皮,说什么的都有。鉴于此,我校从安全管理上,除尽职尽责抓好份内学生管理外,对于非校方责任的不安全事情,也尽最大努力帮助家长处理。能体现一种人性与和谐,更能树立学校的对外良好形象。前些天,发生在校外的一件事 就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一位10岁走读生因为家长未能亲自送其上学,在上学途中扔下书包突然失踪。当学校与这位学生家长联系时,家长万分着急,请求学校给于帮忙寻找。我校当即向全镇学生家长发了校信通,并组织人力协助寻找,经过4个多小时的多方寻找,终于在距新林镇百里之遥的林西镇内将这位学生找到,此时夜幕已经降临。学生家长感激万分,设宴招待找孩子的校领导和老师时竟哭着下跪磕头,以示谢意。此时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有人说:“学校够意思”,也有人说:“老师把学生当做成自己的孩子了”。我校的精细化安全管理工作得到学生家长的认可,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二、构建和谐校园的五项举措

(一)、坚持以德立校,构建真诚友爱、团结互助的和谐校园

德育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我校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德育为首,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加强诚信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文明礼貌教育、环保教育,推进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学校整合以来,我校根据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特点,讲求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强理念、重创新、抓突破、创特色”上下功夫,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四化”德育模式,这也是我校的一大办学优势。

1、养成教育常规化

我校主要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为行为准绳,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争先创优活动,班级、宿舍、餐厅值日制度,红领巾文明岗制度等,让学生通过集体教育和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

2、主题教育系列化

学校开展了公民道德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明荣知耻树新风教育,创建平安校园、环保教育等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3、节日专题教育制度化

利用每年的元旦、国际劳动妇女节、清明节、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党建日、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纪念日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节日专题教育已成为我校一项德育活动制度。

4、教育形式多样化

我校德育形式多样化主要表现于“读、看、听、做、赛”五个方面。一是“读”: 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活动,抓好“读书工程”建设,进行读书心得,征文竞赛。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教育;二是“看”:组织学生看新闻,看优秀影视片、看学校自制专题片,搞各类有意义的教育影片展等;三是“听”:听先进人物、英雄模范事迹报告,以年级组或班级为单位举办故事会,听国旗下演讲等;四是“做”:开展从小做起,从我做起活动,助人为乐,假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等;五是“赛”:开展各种富有意义的教育活动,诸如“英雄在我心中”演讲竞赛,“明荣知耻”树新风演讲竞赛、“让家乡不再起风沙”作文竞赛等,让学生在比赛中受启迪、受感染、受教育。

(二)、全员参与,构建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和谐校园

为使学校真正成为文明的整体,愉快和谐的大家园,我校注重在“四风”建设上下功夫,即“校风、教风、班风、学风”建设,从“双德”教育入手,即师德和德育工作,确保了学校沿着健康发展的轨道进行。

1、加强精神文明载体建设

自寄宿制小学建立以来,我校加大了校园文化建设力度,学校建了宣传橱窗,垒建和布置文化长廊六处,涂抹和书写大字文化板报21块,班级壁报和校园黑板报定期更换内容,红领巾广播站经常开播,三种校刊《科研简报》、《课改信息报》和《信息技术报》定期出版,学校还编辑出了《小学生习作集》和《优秀作文选》,学生多媒体校园局域网、电视等舆论宣传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兴趣小组活动非常活跃,师生《手抄报》更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全县首届师生《手抄报》竞赛中我校有12名教师分别获一、二等奖,有24名学生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学校宣传载体建设使整个校园充满了文化气息和人文色彩。

2、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

主要是以学校为主体争创各级各类先进集体和个人,在学生中开展“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品德标兵”、“学习标兵”、“文明宿舍”、“文明餐桌”和“先进班集体”评比活动,在教职工开展“师德标兵”、“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模范党员”、“学科优秀辅导员”、“教师骨干”等评比活动,培养了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带动了文明风气的上升。近三年来,我校有1名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有5名教师分别被评为县级“模范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和“师德先进个人”;有2名教师获市级政府记功奖,8名教师获县政府嘉奖;有2名教师被评为林西县“十佳”(“十佳辅导员”和“十佳师德先进个人”)奖;有4名教师被评为县级教学能手,其中有2人为县 级“优秀教学能手”;有5名教师在县、市级学科基本功赛中获奖;有4名教师被赤峰市教育局确认为市级骨干教师。近三年来,我校有1名学生获林西县“十佳少先队员”称号,6名学生干部获县级“优秀学生干部”奖,有6名学生被评为县级“三好学生”;有4个班级分别获县级“优秀班集体”奖。在全国第五届“希望杯”小学生数学竞赛中,我校有18名学生获得奖牌,其中获金牌1块,银牌2块,铜牌15块;有2名教师获“优秀园丁” 奖,4名教师获“优秀辅导教师” 奖。在林西县首届小学生作文竞赛中,我校有128名学生获奖,其中一等奖18名,二等奖48名,三等奖62名;有8名教师获“优秀辅导教师”奖。在林西县首届小学生数学竞赛中,我校有102名学生获奖,其中一等奖18名,二等奖31名,三等奖53名;有6名教师获“优秀辅导教师”奖。

3、倡导学习研究之风,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我校主要以“四个点”为切入口:以师德教育为动力点,抓好思想政治学习;以校本培训为立足点,抓好业务学习;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发展点,抓好技能培训;以教育科研为制高点,抓好教育教学研究。近年来,我校在教师中开展了“三个工程”建设活动,即“红烛工程”、“修师能工程”和“新世纪之光工程”建设,有力地培养了教师的从教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校为本,注重教育质量的提升,学校实施以科研带教研促课改的方略,教育科研取得丰硕成果,截止2006年底,我校已有7个立项课题分别结题,通过鉴定验收,分别获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教育科研成果。在“小语整改”实验研究中,因工作成绩突出,被自治区教育厅授予“小语整改先进单位”称号。为落实“科研兴校工程”,我校制定了“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自2006年开始,申请立项课题6个,其中国家级“十一·五”重点课题2个,自治区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2个。这些课题都已经进入开题实验阶段,其中区级课题《绘画日记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已于2008年3月结题通过验收,获得成果奖。教育科研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4、群体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学校组织开展的“文体艺术节”、“文艺晚会”、体操队列比赛”、“歌咏比赛”、“放飞希望——风筝比赛”、球赛、趣味竞技活动等,极大丰富了师生的的业余生活,使广大师生远离了低级趣味、黄赌毒。2007年9月我校少儿集体舞蹈“甜甜的葡萄”和“花喜鹊”两个节目被评为县级优秀节目参加了赤峰市小学、幼儿园文艺汇演并获奖。2008年9月少儿舞蹈“祝福祖国”和“甜甜的葡萄”被选为优秀节目参加了“百年县庆”优 秀文艺节目展演。

(三)、坚持民主理校,构建公平平等、安全有序的和谐校园

我校坚持民主理校,推行校务公开,到目前基本形成了对内公开与对外公开相结合,部分公开与全面公开相衔接,过程公开与结果公开相协调,校务公开与解释说明相统一的工作格局,做到了决策过程公开化、公开内容具体化、公开时间及时化。学校实行“人性化、精细化、立体式、交叉式”的管理,收到了较好的管理效果。同时我校一直坚持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民主理财、民主评议领导制度、实行行政班子周例会制度和教职工周例会制度。这些在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树立学校和干部良好的形象等方面的作用日趋凸现。学校的每年评优评模,特别是职称聘任是广大教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因为涉及到切身利益,弄不好会影响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影响校园的团结、文明与和谐,严重了会造成较坏的社会影响。我校根据学校实际不断完善《教职工评优评模和职称聘任办法》。在评优评模、职称聘任上实行评前条件标准公开、评中考核民主公正,评后结果张贴公示。确保了整个过程的阳光透明。每年的评优评模和聘任工作都很顺利,教职工心悦诚服,评出了团结与干劲,评出了文明与和谐。

(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构建绿色的和谐校园

1、校园美化、绿化、亮化成绩显著,自布局调整、学校整合以来,学校加大了环境建设力度,如今校园内景点别致,一年四季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景区规划合理,除种植花草外,还种植了丰富的蔬菜,既保证了美化、绿化,又达到了创收育人的功效。各类树木花草与校内文化长廊、宣传栏、路灯等交映相衬,形成了“喜有绿荫伴书香”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了环境育人的作用。

2、环保卫生工作卓有成效。学校重视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积淀了“学校是我家,人人都爱她”的良好校风。通过卫生流动红旗的评比活动,“我为学校添抹绿”活动、红领巾文明岗的监督,学生养成了环保卫生的良好习惯,为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

(五)、形成“三结合”教育网络,构建周边环境安全文明、秩序井然的和谐校园

1、办好家长学校,充分发挥关工委的教育职能作用,沟通社会、家长、学校教育网络,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净化了学生成长的环境,促进了学生的道德教育,形成“人人德育、处处德育、时时德育”的局面,创设了“人格教育无闲人,人人 育人;人格教育无小事,事事育人;人格教育无空地,处处育人”的良好氛围。学校曾被评为“全市示范家长学校”,曾荣获自治区“关心下一代先进单位”称号。

2、与镇派出所、司法所和交警中队保持了良好的警民共建关系,为学校教育教学创造了一个安全稳定、文明有序的周边环境。寄宿制小学建立以来,学校与行政村的交往更显得特殊重要。学生家长对学校的理解,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很大程度上与行政村有直接关系。为此,我校始终不间断地与行政村领导经常交往,建立起友谊关系,争得他们的关注、支持和帮助。这样,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大小事情都能顺利地得到解决。

我校在管理工作上始终坚持落实县教育局提出的“实、细、严、活”四字方针。全面实施“科研兴校”、教师队伍整体优化和师德建设专项推进”三项工程,全面落实“五个每一天”和“五大观念”。正因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促进机制基本形成。学校近年来才得以快速发展,取得令人欣喜的成绩:三年来,学校连续三年在林西县中小学教育工作综合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学校”,受到县人民政府奖励;连续三年被县关工委授予“关心下一代先进单位”称号;两次被市关工委授予“关爱先进单位”称号;被市人民政府授予“两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被评为全市特殊教育“先进集体”,受到市教育局表奖;被评为学校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受到市教育局表奖;被市教育局授予“家长满意学校”、“课改工作先进集体”、“后勤管理及勤工俭学示范校”等称号;被新林镇党委、政府授予支持经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寄宿制小学建立以来,学校党支部连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受到镇党委的表彰;2008年被林西县人民政府授予自治区“学校管理先进县”创建活动“突出贡献奖”;2008年被国家关工委、教育部、司法部等十二部委授予“全国校园法制安全教育示范基地”。

2009年5月6日

第三篇: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我校是一所职业高中,远离城郊,地处偏远山区,现有在校学生400多人,上学年统计留守生18人,本学期统计留守生23人,比例呈上升趋势。这些“留守”的孩子,生活上缺乏关照,精神上缺乏关怀,学习上缺乏管理。同时,由于学校教学任务重,加之“留守学生”队伍日益扩大。因此,留守学生易出现学习、生活、心理和品行等方面的问题。这不能不引起社会的关注,学校的重视。一年来,我校在加强留守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学校十分重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为了使这项工作能够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服务,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干部和班主任为成员的留守学生领导小组。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讨论留守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制定相关的措施,确保留守学生活动顺利开展;确保留守学生留得下、稳得住、学得成;确保留守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能力的提高。

二、建立档案,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

首先,建立“留守学生”专项档案。通过班主任认真调查摸底,掌握学生信息,摸清本班留守学生的数量和基本情况,由学校德育室负责建立并保存“留守学生”档案。基本情况包括三个方面:

(一)、学生方面(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联系电话);

(二)、监护人方面(姓名、联系电话);

(三)、家长方面(姓名、务工地址、联系电话)。建立 “留守生”情况统计表。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帮助发现留守学生存在心理、身体、生活方面等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制定策略、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还要求班主任努力做到:留守学生不辍学、留学生在班里学习不掉队、留守学生在校没有严重的违纪现象。

三、营造良好环境,制定管理制度

学校为大力营造学校良好的育人环境,制定详实的“留守学生”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力求给每一个留守学生在心理上给予关爱,生活上给予照顾,学习上给予指导和帮助,公正地对待每一位留守学生,让每个“留守学生”感受到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平等与真诚。为“留守学生”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定期举行“留守学生”座谈会、开通“亲情热线”、为“留守学生”操办生日聚会等,以此弥补亲情缺失对“留守学生”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四、开展帮扶活动,精神上给予爱护,生活上给予关心

由班主任合理安排任课老师和留守学生结对子。由单纯学习上的指导者转换为对生活、情感、心理、烦恼等方面都给以关注和疏导的“代理家长”,并要求学生定期与“代理家长”进行思想交流及学习、生活情况汇报。班主任定期召集“代理家长”交流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适时安排 “代理家长”与“留守学生”监护人见面会,以加强联系,形成教育

合力。同时推行“手拉手,心连心”工程。即同班级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固定帮助一名“留守生”,为其检查作业,辅导功课,以求共同进步。

五、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建留守学生教育体系

建立留守学生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制度。班主任多渠道、多形式地帮助和教育外出务工的家长,使其进一步了解对子女生活和教育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帮助、督促、家长履行监护职责。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

在“留守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中,做了一些切实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最主要的育人方式是正面教育引导:

1、开展“五自”教育。对留守学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班主任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注重“心育”,力求治本,坚持正面引导、激励、辅以严格要求,培养他们“自觉、自理、自律、自强、自信”的能力。班级定期召开主题班会或个别交流,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提高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勇气。

2、开展 “五个一”活动。具体内容是“改正一个缺点,做一件好事,交一份满意答卷,为学校添一份光彩,做一名合格高中学生”。

3、要求家长承诺兑现“五个一”目标。具体内容是要求外出务工、经商的家长每周一个电话,每月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学期与科任教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

“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是一项系列的社会工程。他们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长期存在,决定着“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长期性。学校、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促使他们同非“留守学生”一样,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成为新世纪合格的主人。只要我们以“关爱、尊重、科学”为前提,工作中做到“爱心、细心、耐心”,采取疏导、启发等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一定能够教育管理好留守学生。一年来,我校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也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欠缺的地方还很多,今后还需继续努力。

第四篇: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西湖一中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2014年下期

为留守儿童成长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发挥学校、社会、团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一期来,我在加强留守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一、建立档案,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

首先,建立“留守生”专项档案。通过班主任认真调查摸底,掌握学生信息,摸清本班留守学生的数量和基本情况。包括:学生方面(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联系电话等),监护人方面(姓名、联系电话),家长方面(姓名、务工地址、联系电话)。建立西湖一中“留守学生”情况统计表。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帮助发现问题学生,分析问题行为的成因、制定策略、选择方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营造良好环境,制定管理制度

大力营造学校良好的人文环境,制定西湖一中“留守学生”管理制度。我们力求给每一个留守学生在心理上给予关爱,生活上给予照顾,学习上给予指导和帮助,公正地对待每一位留守学生,让每个“留守生”感受到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平等与真诚。为“留守学生”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开展帮扶活动,精神上给予爱护,生活上给予关心 适时安排 “代理家长”与“留守学生”监护人见面会,以加强联系,形成教育活力。同时推行“手拉手”联心工程。即同班级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固定帮助一名“留守生”,为其检查作业,辅导功课,以求共同进步。

四、激励留守学生,培养学生积极自信的生活态度 为激励留守学生自信,让学生有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我们主要开展了一下活动:

1、2、开放留守儿童工作站,给留守学生一个倾诉心声的场所。举办青春期女生的身体与心理健康讲座,增强留守女生的独立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3、举办留守学生“自强之星”评选活动,树立先进榜样,激励其他留守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活动选出十位“自强之星”,予以公开表彰及一定的物质奖励,并用宣传窗予以宣传。

“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是一项系列的社会工程。“留守生”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他们长期存在,决定着“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长期性。学校、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促使他们同非“留守学生”一样,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成为新世纪合格的主人。只要我们以“关爱、尊重、科学”为前提,工作中做到“爱心、细心、耐心、匠心、恒心”,采取疏导、启发等方法,晓之以理,导之以法,就一定能够教育管理好留守学生。一年来,我校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也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欠缺的地方还很多,今后还需继续努力。

西湖一中留守儿童工作站

2014/12/31

第五篇: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一.我校“留守学生”现状分析

1.“留守学生”数量较多。我们xxx共有中学x所,小学x年,共有中小学生xxx人,其中父母外出务工有xxx个,约占学生总数45%。“留守学生”成为我校新的学生群体。

2.家庭环境不利于学生成长: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将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或寄养在亲戚家里。承担监护孙子(女)的祖辈文化水平低,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学习辅导,思想教育,人格培养等。有的长辈管教不严、一味纵容,有的长辈不辩是非、偏袒孩子的不良行为,无形中滋长了“留守学生”骄横跋扈的气焰,“骄”、“娇”二气十分严重。有的监护人甚至认为孩子的成长主要靠学校,说:“孩子在学校,家长出钱学校管,自己还操什么心?”不少家庭的老人不迷信、常打牌、饮酒等,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3.“真空时段”影响学生成长:双休日或节假日是留守学生自我支配的时间,学生一方面在学习上缺少必要的指导而感到无助,另一方面与祖辈间因认知代沟、心理代沟而缺少沟通,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侵蚀,形成“家庭管不好,学校管不到”的“真空时段”。

4.亲情缺失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缺少亲情的关怀,成长中的心理需求无法满足,造成不少留守学生孤独、自我封闭、情绪异常,甚至产生仇视心理。

5.不良品行危害学生的正常发展:一些常年在外做务工、经商的家长,由于经济条件宽裕,出于一种补偿的心理,给孩子钱十分慷慨,无计划、无节制。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理财能力和自控能力,他们自恃家长有钱,生活上追求享受,学习上怕吃苦头,不思进取,自由散漫,玩物丧志。甚至有少数“留守学生”出现厌学、逃学,乱花钱,爱上网等不良行为,成了“问题学生”。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中,由于学校单方施教,往往收效甚微。

6.学校教育的“困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周一至周五还好办,但是一到了双休日,老师就感到鞭长莫及。出了问题找不到监护人,许多“留守学生”以自我为中心,逆反心强,加上设在教师面前的“高压线”太多,学校老师不敢采用严厉措施。学校虽对“留守学生”指定老师管理,但是随着“留守学生”队伍的日益庞大,教学竞争日益激烈,老师很多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制定“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措施

从调查研究中可以看出,“留守学生”普遍存在着家教薄弱、亲情缺失、缺少精神关怀等突出问题,为了全面加强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我校提出建立“代管家长”队伍、建立帮扶帮教机制、整合家校教育合力等一系列措施,要求全体教师高度重视,全面贯彻落实,认真作好“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1.建立“代管家长”队伍:学校要求班主任、课任老师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当起学生的“代管家长”,积极承担“留守学生”的监护职责,做学生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代管家长”各显身手,因材施教,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三个一”:每个月进行一次家访,每个月与家长通一次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②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学生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学生亲情的缺失。③提供必要的帮助,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处理突发情况等。④开展“结对子”帮扶:安排班干部、团员、优秀学生以及“留守学生”邻居与其“结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⑤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

2.拓宽育人途径:我校在“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上,坚持以严格的要求规范行为,以丰富的活动发展能力,以文明的环境熏陶性情,以优质的服务保障成长。①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②积极开展活动,促进“留守学生”的管理。学校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并侧重于“留守学生”开展一些切实有效的活动:举办“关爱留守学生见真情”主题班会,开展“为留守学生献爱心”募捐活动,举行“我是家里的小主人”演讲比赛等。每学期召集全校的留守学生开展一至二次安全与法制教育讲座,增强他们安全意识与法制观念。积极地开展各项活动,有利于消除“留守学生”孤单、悲观的阴影,让他们领悟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关爱之情,使他们愉快生活,安心学习。③开办家长学校,把学校教育延到留守学生的家庭。

3.建立“留守学生”档案与成长记录袋:我校为每个“留守学生”建立了档案,全面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关注学生成长中遇到的生理、心理问题,注重心理疏导,情感沟通,习惯养成。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评价,班主任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给家长。

4、实施留守学生寄宿制度:目前,有xx中学本部、塔市中学、马安中学和中心小学积极创造条件让留守学生住校,已有700多年住宿,占留守学生的70%,填补了留守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方面的管理空白。

5、结对子

由父母均在家、家庭和睦、家长素质较高的学生与一名留守学生结成对子,视为兄弟姐妹,在生活学习中比学赶帮。

6、亲情教育课

为了让留守儿童每周至少有一次与外出父母交流的机会,学校安排每班每周上一节亲情教育课,并将亲情课的具体时间通知给家长。留守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利用微机室、电话超市等资源,分批给家长打电话,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思想等,了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和身体状况,与家长亲切交流。

7、家校联系卡

学校建立家校联系卡,以全面了解代理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与留守学生的关系等等。

8、举办代理监护人培训班

学校计划每月举办一期代理监护人培训班,及时向代理监护人反馈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思想表现等,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9、开设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按照上级要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并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学校开办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心理辅导员,为留守儿童和全体学生排忧解难,帮助他们解决感情上的困惑、学习中的苦闷、生活中的烦恼。

10、设立知心姐姐信箱

学生对成长过程中的个人隐私如月经、遗精、家庭矛盾等问题,往往难以启齿,羞于向别人诉说。为此,我们在有校园局域网络的学校开设了“知心姐姐信箱”,为学生开设一条可以倾诉而隐私又得到保护的途径。

三.完善制度,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我校开展“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一段时间来,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摸索出一点的经验和规律,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留守学生”关爱工作领导小组,“留守学生”教育管理课题研究小组,加强此项工作的领导与研究。

2.建立研讨、交流制度: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总结,举办一次“代管家长”论坛,交流经验,研究工作,探索新路,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发挥学校在“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3.建立评价、激励机制:把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纳入学校考核内容,对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要给子表彰、奖励。同时,对“留守学生”中品学兼优的学生要给予表彰。

4.整合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合力:以“家长学校”为载体,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积极争取有关单位、社会各界的支教助教,把强大的教育合力渗透到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成长的各个方面,让“留守学生”感受到来自社会关爱。

总之,xx中学在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上架起了爱心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学习上,营造良好的氛围;生活上,尽力排忧解难;心理上,积极正确引导。促使他们同非“留守学生”一样,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成为新世纪合格的主人。学校政工处、团支部、少先队等负责同志要经常与各村场、派出所等相关单位的领导联系交流,共商对策,力求实效,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把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学生。

下载矢志不移 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留守学生工作总结)(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矢志不移 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留守学生工作总结)(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概论文之与时俱进科学发展

    与时俱进科学的发展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不再是以前的中国,经济总量超日本跃居第二,人民基本过上了小康生活,而经历过这一华丽蜕变后的我们终......

    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万佛湖镇中心学校 刘顺存 二〇一七年十月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舒城县万佛湖镇中心学校 刘顺存 万佛湖镇中心学校地处风景如画的国家5A级风景区万佛......

    2010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蓝坊初中“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亮点和特色,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和国省地市各级奖项荣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3月全国妇联授予“......

    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张丽 “留守”的孩子,生活上缺乏关照,精神上缺乏关怀,学习上缺乏管理。同时,由于学校教学任务重,加之“留守学生”队伍日益增大,学校对校外“留守生”的教育......

    学校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一.我校“留守学生”现状分析1.由于本地区父母外去工作的人比较多“留守学生”数量较多。我们xxx共有中学x所,小学x年,共有中小学生xxx人,其中父母外出务工有xxx个,约占学生总数45......

    留守学生工作总结(合集五篇)

    留守学生工作总结-黎南 一.我班“留守学生”现状分析 家庭环境不利于学生成长: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将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或寄养在亲戚家里。承担监护孙子(女)......

    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香坝中学关爱留守少年工作总结 大批家长常年外出务工,致使许多未成年人不能跟随父母读书,成为“留守少年”。 “留守少年”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学习、生活、安全、健......

    班级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班级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班级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由于种种原因,每年都有许多未成年人,成为“留守学生”。调查显示,“留守学生”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在学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