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简介: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 打造品牌 创建名校
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
打造品牌 创建名校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南坪中心学校简介
南坪中心学校(本部)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南坪初级中学,座落在南坪镇政府所在地。中心校所辖1所初中、9所小学,共有教职工367人,中小学在校学生11000余名。其中校本部占地面积 45 亩,现有5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000余名,教职工169人。所有教师均具有合格学历及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其中达本科学历的占80%。学校有较完备的教学设施及设备,现有教学楼2栋,综合楼1栋,办公楼1栋,学生餐厅1座,微机室3个,图书室及阅览室各1个,多功能教室2个,语音室1个,一类理化实验室1个。4个标准篮球场,20余个标准乒乓球台。
近几年来,南坪中心校在各级领导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以开拓创新的锐气,自强不息的精神,团结协作的意识,倾力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让各项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使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教育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该校努力造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强教学科研,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模式,如数学与政治学科的“引、读、探、练、结”五步教学法,英语学科的“3+3”模式等。该校每年都有省级论文发表或获奖,在市、县级论文评比中也频频得奖;现有省级“骨干教师”3人,市级骨干教师4人,市级“优质课教师”10人,县级“优质课教师”及“教坛新星”称号的54人次。
学校先后被授予市教育系统“综合治理及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市县“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市“双合格家长学校”、县“文明单位”、县“先进基层党组织”。自2004年已连续五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9年9月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安徽日报》《安徽青年报》《安徽科技报》《淮北日报》《淮北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都曾报道了南坪中心学校的先进事迹。2010年成功承办了濉溪县教职工篮球赛和濉溪县中小学常规管理现场会,均获得好评。
平凡中积蓄前行的能量,朴实中绽放智慧的光彩,波澜不惊中践行教育的真谛,这就是南坪中心学校。
第二篇:促进科学发展 创建品牌学校
促进科学发展 创建品牌学校
——喀喇沁旗锦山中学党支部
锦山中学是喀喇沁旗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五个试点单位之一。学校现有63个教学班,教职工260人,党员78名,学生4000人。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锦山中学突出“促进科学发展,创建品牌学校”这一主题,认真做好规定动作,精心设计自选动作,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并呈现出了活动氛围浓郁、学习调研深入、分析查摆到位、整改落实有力、试点效果明显等五个特点,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精心组织,活动氛围浓郁
锦山中学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突出活动主题,结合学校特点,努力营造舆论氛围,呈现出了上下联动、内外促动、师生互动的良好局面。
(一)主题明确。活动领导小组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师生员工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明确提出了“促进科学发展,创建品牌学校”的活动主题。校领导班子经过深入研究提出“推进教学改革,形成教学品牌;推进教育改革,形成教育品牌;推进队伍建设,形成团队品牌;推进依法治校,形成管理品牌;推进服务改革,形成服务品牌;推进硬件建设,形成条件品牌;不断扩大开放,建设环境品牌”的品牌战略和“正视危机,推进改革,扩大开放,文化立校,走向全国”的“九年大成”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二)载体丰富。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坚持以人为本,精心设计活动载体。为解决教师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组织实施了“温暖工程”、为解决贫困学生读书难问题,组织实施了“寸草春晖工程”、为养育师生精神陶冶师生情操组织实施了“书香校园工程”。
(三)氛围浓厚。为使广大师生充分理解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全面了解学校学习实践活动进展情况,学校利用广播、电视台、板报、橱窗等进行大力宣传,共印发学习教育活动简报20期、校园电视台播放专题新闻9次、《田园》校报刊登专题报道4次、校内工作简报报道8次、制作横幅宣传标语7条、电子屏幕滚动宣传10次,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
二、多措并举,学习调研深入
按照“内容精干、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原则,优化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法,注重学习调研实效。
(一)优化学习内容。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和教师,研读《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文献,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重要讲话要求,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准确把握中央和旗委的有关要求。同时,把学习调研与创新工作机制、与查找突出问题、与加强和改进领导作风结合起来,做到了学习与调研同步推进,真正使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步入校园、进入课堂、深入教材。在学好规定内容的同时,还组织教职工学习了《教育的责任与使命》、《帕夫雷什中学》、《给教师的建议》等教育名著。
(二)灵活学习方式。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宣讲、带头参加研讨、带头撰写心得体会,并为党员、校委会成员作学习辅导。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了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活动,提高了党员教师队伍素质。在学校网站上登载了学习科学发展观实施方案、活动安排、知识问答、学习资料、宣传图片、心得体会等,使师生在参与活动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群策群力,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通过领导带头学、集中辅导学、宣传带动学等方式,全体党员干部和教师集中学习10次40小时,每名党员、教师自学时间都达到了30小时以上,做到了内容充实、笔记详实,体会深刻。
(三)深入调查研究。围绕“促进科进学发展,创建品牌学校”这一主题,结合学校师生队伍建设实际,分别召开校委会、年级部主任、教育教学工作会议,深入到教师职工和学生及学生家长中去,围绕实现“九年大成”的奋斗目标和“七大品牌”建设,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深入查找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
三、严格要求,分析查摆到位
为抓实抓细分析评议阶段各个环节,加强活动指导,强化措施落实,确保了分析查摆阶段各项工作“不走样”。
(一)广纳谏言,征求意见。广泛征求家长意见。分别组织召开高
一、高二家长会,发放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满意度调查表,通报学校发展情况,面对面征求意见。召开各级干部座谈会,发放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查表,围绕“加强精致管理是创建品牌学校的关键”,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完善学校管理机制。深入征求教职工意见。深入年级部、教研组和老师办公室,召开党员干部教师座谈会征求意见,坚持开好每个学期的教代会。深入班级召开学生座谈会,倾听学生的声音和想法,开展学生尊戴度评价,完善评价机制,科学分析评价结果,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二)深刻分析,提高质量。民主生活会突出“四带头”。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围绕“正视危机、推进改革、科学发展”这一主题,深刻剖析自身在思想观念、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等方面问题,明确了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班子成员之间互相谈心、交流思想、化解矛盾、增进团结,积极探讨促进学校如何发展的思路,达成了带头学习、带头增进团结、带头真抓实干、带头健全机制的共识。组织生活会突出“三提”。个人提缺点问题,每位党员干部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个人在解放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方面和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班子提改进措施,结合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交流谈心中提出的问题和专题调研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整改措施。组织提改进要求,党组织结合加强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意见和建议,针对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实际,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努力方向。
(三)深化学习、解放思想。引导党员和教师职工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集中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深刻意识到教学管理方式、方法需要改革创新;重知识轻能力的学生培养观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生源质量下降也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等,通过深入分析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深入分析党员干部在思想、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客观分析,正视危机,科学定位,创新思路,进一步强化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共识,形成了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破解难题、创新工作的氛围。
四、突出重点,整改落实有力
把整改落实作为活动的重中之重,将整改与学校中心工作、推进教学改革、教师自身发展、学生党校建设相结合,精心制定整改方案,强化措施落实,建立健全整改机制。
(一)精心制定整改方案。继续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规定篇目,明确学校及校内各部门的职能职责,做到了整改方案既符合上级党委要求,又符合部门职能实际。整改方案形成后,听取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并接受党员干部、家长、学生和群众的监督。遵循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近到远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做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梳理出的6类、10个问题,分层分类建立落实台帐。
(二)强化整改措施落实。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落实整改措施,发挥表率作用。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教师、学生和家长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解决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增强整改的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对查找梳理出来的问题做到“六个明确”和“一个满意”,即明确责任人、明确整改内容、明确整改时限、明确整改原则、明确整改措施、明确整改实效,最后达到群众满意。
(三)建立完善整改机制。整改落实与健全学校体制机制相结合。属于全局性的问题,由学校领导班子分管领导牵头,召开班子成员会议、全体教师职工会议,相关部门和办室配合解决。属于办室性的问题,由相关职能办室负责,分管领导督促解决。属于上级的政策性问题,经归纳梳理后向上请示解决,并争取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层层明确整改责任,落实整改措施。总结活动中学习讨论、征求意见、分析评议、整改提高、服务发展等方面好的做法和经验,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学习培训、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员作用、对照检查、谈心谈话、整改定期公示、服务群众等长效机制,不断推动工作落实,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
五、边学边改,试点效果明显
学习实践活动中,学校确立了“正视危机,推进改革,扩大开放,文化立校、走向全国”的指导思想,大力发扬“信仰、仁爱、责任、创造”的锦中精神,努力打造一所高考指标持续攀升、办学条件全市一流、品牌团队基本形成、大师精神和书院气派特色凸显的品牌学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更新教育观念,打造名师队伍。高度重视名师培养工作,采取让干部教师外出考察学习、请国内专家来校讲学做课,承办全市教学能手比赛等方式,着力打造名师队伍。通过广泛学习开阔教师眼界,了解本学科教学的前沿动态,吸收他人先进的教学方法,给自己的教育教学注入源头活水,补充新鲜血液,不断提升内涵,丰富素养,增长见识。在名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师的学生满意率由2006年的73.9%提高到96.6%,一批科研型教师脱颖而出。
(二)强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力推进教育改革,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重中之重,狠抓行为养成教育,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开发校本课程,《走进田家炳》、《阅读启功》、《贡桑诺尔布》等多本校本教材投入使用,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好评,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总结并打造出了“精讲、堂清、两会、两要”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乐学”态度、“爱学”心态,大大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校成立24个不同种类的社团,周日下午专门安排社团活动和各种兴趣选修课,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三)提高办学质量,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加强内引外联,大力改善办学条件。面对资金不足制约学校发展,硬件设施不能达标,影响自治区示范学校升格的现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加快硬件建设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由学校向班级延伸,加强校园网建设,实现了网络化校园;重视教师用微机教学,做到了教师人手一机;加强高水平教育网站建设,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信息共享。充实完善常规教学设备,提高电子化图书水平,提高学校图书馆的数量和质量,努力实现课程资源开发,在全校范围内实现了信息资源、人力资源以及网络资源的共建共享。三是加强品牌管理,打造北方文化名校。突出管理出效益、出质量、出特色的办学理念,强化学校管理体制创新,认真抓好学校管理的每个环节和每个细节,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管理体系。实施了“校委会—年级部、处室” 二级管理体制模式,围绕品牌管理这个中心,夯实抓好课堂教学质量、抓好教育教学秩序两个基础,大力加强班主任、备课组长、任课教师三支队伍建设,落实“班级质量管理责任制”,制定了《干部作风建设八项规定》,出台了《年级部主任职责》,建立了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教育质量管理小组,管理重心下移,做到了“终端管理”,打造了一支“有思想、能战斗、育人才、会服务”的干教队伍。
第三篇:依托名校打造品牌
依托名校打造品牌
大兴区是北京南部的一个远郊区县。近年来,为了最大限度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北京大兴区教委在逐步缩小区域内校际差距的同时,紧紧依托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教委实施的名校办分校工程,尽量缩短分校品牌的“孵化期”,有效缓解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较好地满足了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初步实现了城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促进了大兴区基础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自2005年启动名校办分校工程以来,大兴区教委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抢抓机遇,积极运作,主动争取市发改委、市教委的大力支持,成功地创办了10所市级名校分校。它们分别是:北京市第八中学大兴八中分校、北京小学大兴清城分校、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大兴安定分校、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大兴采育分校、北京市回民中学大兴礼贤分校、北京市宣武区回民小学大兴礼贤分校、北京广渠门中学大兴魏善庄分校、北京育才学校(小学部)大兴榆垡分校、北京第十三中学大兴榆垡分校、北大附中实验学校大兴庞各庄分校。为切实抓实、抓好名校办分校工作,大兴区成立了由副区长为主任、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和区教委主任为副主任的大兴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委员会,并于2005年9月抽调专门人员,成立了委员会下设的临时工作机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名校办分校工作。一年多来,委员会根据大兴教育发展实际,制定了“以强带弱,共同发展;强强拉动,打造品牌”的名校办分校工作思路,带领大兴分校广大干部教师,依托名校,打造品牌,形成了“以专家引领为保障,以干部交流为关键,以教师培养为根本,以学生体验为纽带”的多元互动运行机制,确保名校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同步推进。
以专家引领为保障 实现发展导航
如何正确对待并充分利用好名校的优质资源,使之产生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的强大效应,是抓好名校办分校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为研究好这一课题,大兴区教委聘请北京师范大学高洪源教授、北京教育学院杨文荣教授等专家为顾问。通过与专家多次座谈,统一了思想认识:一是分校和名校的文化积淀、教育层次、服务对象不同,因此,分校不能一味模仿和照搬名校的做法,而是要依托名校的品牌,从自身实际出发,找准自己的定位,发展自己的特色,形成自我发展的机制;二是名校是品牌,分校也必须办成精品,必须建立在高规格、高起点、高速度、高水平的基础上,软件与硬件必须同步投入。
科学的管理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和支持。面对名校办分校这个新生事物,我们在广泛征求教育专家以及一线干部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大兴区教育委员会关于提高名校大兴分校办学水平的若干规定》,其中包括分校干部挂职锻炼制度、教师拜师培训制度、学生文化体验制度、资源互通共享制度、自主发展创新制度等。这为分校规范化起步、科学化运转、创新性发展提供了专业引领和行动指南。同时,我们还将名校办分校过程中的一些难题作为科研课题进行研究,以确保名校办分校的工作在专家引领、制度规范、科研指导下稳步推进。
以干部交流为关键 实现理念对接
思想超越时空,理念指引行动。先进的办学理念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资源。重视并开发这一资源,可以使学校寻找到快速发展的增长点,进而驶入教育发展的快车道。分校与名校的联姻,首先应是两校干部的高层握手,是两校办学思想的碰撞与交融。这样,名校和分校在共享和互补中,才能达到“双赢”的目的。
1.坚持名校干部协同管理制度,输出管理理念
科学的管理映衬的是理念的先进和思维的缜密。为使分校尽快接近名校的办学水平,几所名校都在管理人员紧缺的情况下,按照《合作办学协议》的要求,抽调一名副校长担任分校校长。同时,通过定期诊断、专家讲座、培训、举办管理沙龙等形式,输出、交流名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教学理念。例如:北京八中原校长龚正行到大兴八中分别为领导班子、教师、学生传授管理、教法和学法经验;北京小学校长吴国通为大兴干部教师进行学校管理专题讲座;北京广渠门中学吴校长亲任分校管委会主任,每月用以会代训的形式传授治校方略;北京十四中荣培云校长为分校干部做管理文化报告等。这些都对分校开阔办学思路、更新教育观念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坚持分校干部挂职锻炼制度,学习管理模式
为从根本上提升分校管理干部的管理水平和领导能力,各个分校派出干部到名校挂职锻炼,参与干部工作交流会,实地学习、借鉴名校的管理模式。例如:魏善庄中学先后选派两批干部到广渠门中学进行为期两周的考察学习;清城小学干部利用假期旁听(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北京小学研讨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学习扁平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等。干部挂职锻炼制度的实施,促进了分校干部的成长,促使名校优秀的办学传统、先进的办学理念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得以在分校传承。
以教师培养为根本 实现专业共享
“名校品牌”要靠“名师品牌”来支撑。建立开放、灵活、竞争的教师选拔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大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是分校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名校推出的“名师带徒、名师挂职、名师讲座、名师导研”的活动,使分校教师受益匪浅。
1.坚持名校名师送教下乡制度,传递教学理念
按照《合作办学协议》,北京八中、北京十四中、北京回民小学、北京十三中校长亲自率领名师定期到大兴分校,开展集体备课、教学指导和课题研究等活动,并为徒弟进行面对面的点拨和跟进式指导;北京十四中专家顾问团每学期到大兴安定分校,对该校课堂教学进行大面积诊断,研究指导分校课堂教学的共性问题和学科个性问题,他们还派骨干教师到分校进行班级授课,传递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北京三十五中教学指导组在校长的带领下,深入采育中学听课、指导;北京八中高三语文教师为大兴全区的高三语文教师进行高考复习辅导讲座,贡献自己的教学智慧。
2.坚持分校教师拜师培训制度,汲取教学营养
为确保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高起点,北京广渠门中学与大兴分校启动“同心结”工程,双方各选派10名教学骨干、10名班主任,按学科、年级组成“一对一”的互助对子,以学校统一组织和教师个体联系相结合的方式,不定期地交流思想,研讨教学。北京小学大兴分校先后组织4批共计27名骨干教师前往北京小学接受为期半年的拜师封闭式培训。通过与名校干部、教师的“亲密接
触”,分校干部、教师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一支与“北京小学”品牌相匹配的干部、教师队伍正在形成。在北京小学总校接受特级教师吉春娅指导的分校教师张健说:“吉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充满教育的‘匠心’,在吉老师的点拨下,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教育‘高招’,而且逐渐领悟了教育的真谛。”此外,礼贤中学、大兴八中、采育中学、榆垡中学、魏善庄中学等分校也选派优秀教师或备课组长,到名校跟随师傅学习、参加教学研讨会、进行联合备课、参加中高考质量分析会、观摩教学开放日、参与课题研究等。
3.坚持教学资源互通共享制度,增强合作实效
在合作办学实践中,各分校注重最大限度地挖掘名校潜在的和间接的教学资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例如:安定分校在北京十四中的积极促成下,加入了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并邀请该委员会的常务副主任吕敏教授到校为全体教师做了两次学术报告;大兴八中通过北京八中邀请西城区教科所的王立军老师为全校教师做了《带题上课》的学术报告。魏善庄中学与广渠门中学开通视频互动平台,实现了教师基于图像和语言的“直接”交流、数据和信息共享、内容协作等功能。这种双向互动的实时远程教学方式,使优质教育资源增效,推动了两校互动合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以学生体验为纽带实现文化交流
优化生源质量,是分校打造学校品牌的基础。从2006年的招生情况来看,名校办分校的优势显而易见:北京八中大兴分校高一新生中考成绩超过500分的人数,仅次于大兴一中(市级示范校),排在全区第二位;北京三十五中大兴采育分校、北京十四中大兴安定分校也摆脱了昔日小学毕业生纷纷转走的尴尬局面,初
一、高一新生数量比往年有了显著的增加,部分周边区县的家长也有意送子女到这些分校学习。
在文化交流方面,名校和分校注重挖掘各自学校的地域优势和德育内涵,积极开展各项文化、体育、社会实践活动,突出体验性和教育性,既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与交流的机会,也促使学校德育工作生动、活泼地开展。魏善庄中学组织高
一、高二学生代表前往广渠门中学开展“宏志生活一日体验”活动,亲身感受到“宏志精神”的时代内涵。前不久,广渠门中学的120名师生,来到大兴分校开展了社会实践回访活动。2007年,魏善庄中学宏志班学生与总校宏志班学生全部由总校领导管理、总校教师上课。北京八中选派优秀教师为分校的初
三、高三学生作复习辅导和考前心理辅导讲座。北京十四中高一(7)班全体学生到分校为初三年级部分学生作考前“一帮一”学习方法指导。大兴八中机器人爱好者与北京八中的同学一起切磋、交流。北京十四中排演的大型舞蹈“红旗飘飘”在大兴桑葚节开幕式上演出。北京小学大兴分校师生与总校师生一起联欢,共同在总校迎接新年的到来。各种交流活动的开展,加深了学生之间的友谊,使分校学生切实感受到名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精神。
一年多来,大兴区的名校办分校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市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他们认为,大兴区的名校办分校工作成效显著,已经走在全市远郊区县的前列。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此项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还有许多工作要做。(1)校际间发展不平衡。有些学校思路不开阔,行动上不够主动,有些工作前紧后松。这就要求我们增强责任意识,进一步健全分校管理机制。(2)必须积极促成名校与分校联网,搭建信息交流的平台,打破时空限制。同时,应进一步拓宽区内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辐射的渠道。(3)应进一步完善名校、分校的干部教师互换挂职和学习制度,使之达到规定的标准。(4)有些分校缺少资金的支持,一些必要的交流活动无法开展。建议建立专项资金,统筹管理。
总之,名校办分校是一项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完善机制、破解难题,真正发挥名校办分校的作用,共同打造分校新品牌,为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创建一流教育强区做出更多的努力。
第四篇:打造品牌学校
打造品牌学校,您认为校长应具备哪些素质
2011-03-28 11:23:52|分类:|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校长是学校的掌舵人,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师生共同成长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打造品牌学校,责任重大,责无旁贷。
1、校长要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品牌是思想的结晶,校长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学校的品牌建设肯定没有支撑,缺乏动力。我会首先认真学习教育法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遵循教育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带领大家确立学校发展定位,制定发展计划。办出特色,抛开传统的千人一面的办学模式,从创立品牌的角度来思考管理学校,站在一种全新的角度思考学校生存与发展,为传统的学校管理注入新鲜血液,努力打造出一流的品牌学校!
2、校长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奠定国民创新素质和支撑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未来的教育必须是创新性教育。校长也必须是创新型校长。校长必须具有创新意识,不要默守陈规,要敢于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敢于标新立异,开拓创新,另辟蹊径,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创造适合本学校发展、高效运转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3、校长要具备人格魅力。校长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结合起来。校长的工作是一分沉甸甸的担子,一头是家长的希望,一头是学生未来的幸福。作为校长:要谦虚谨慎、善于学习,不但要学习理论法规,还要向他人学习,学习治校策略,学习敬业精神。要廉洁自律,做到校务公开、财务公开、民主管理。要加强思想修养,使自己具有扎实的作风,坚韧的品格、宽广的胸怀、创新的思路、识才的慧眼、干事的气魄。密切联系群众,共同把工作做好。
4、校长管理学校要具备科学性。建立起由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及教育专家共同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办出高质量的教育:以德育为首,把做人放到第一位;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及创新实践能力的教育,而不仅仅是只注重分数。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依法治校。我们知道,制度的建设在与规范,管理的真谛在于激励,从这个角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最大限度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坚持目标管理,做到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坚持管理育人,把育人贯彻到管理的始终。
5、校长要有不怕困难,迎接挑战的勇气。要敢为人先,与时俱进。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强进的工作态势,扎实的工作精神,站在课改实验的前沿,带领广大教师积极投入到课改实验中去
打造品牌学校,校长要做战略家,具有长远的思想,不能有短期行为。在任时能把学校建成品牌学校,当然很好;在任时打好基础,继任者把学校建成品牌学校,也很好;在任时能把学校建成品牌学校,品牌在继任者那里被保持,那更好。只要这样,打造品牌学校就会指日可待。
第五篇:打造一流就业品牌创建西部职教名校
打造一流就业品牌创建西部职教名校
——高台县职业中专就业指导工作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与会代表: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高台县职业中专近年来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做以交流,供在座的同仁参考。
我校创办于1988年,现有教职工141人,全日制在校学生2000多人。近年来,学校坚持“外出就业,回乡创业”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出口”拉动“进口”的办学特色。学校设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阳光”职业介绍所,在上海、苏州等地建有稳定的学生实习和毕业生就业基地。学校先后与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责任公司等50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学生实习、就业安置合作关系,成功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形成了 “出口畅”、“进口旺”的喜人局面。学校的办学特色被《人民日报》、《甘肃日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和甘肃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2008年,学校中职招生990人,使全县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达到5:5,实现了高中阶段职普招生大体相当的目标。
前几年,面对中职学校生源萎缩的严峻形势,我校提出了“外出就业,回乡创业”的办学理念,开始了“校校合作”和与人力资源公司合作的探索,但实践证明效果都不佳,“校校合作”问题很多,只起到了招生站的作用。与人力资源公司合作,中间环节多、花费大,就业层次低,不稳定。针对这一情况,学校提出了“校企合作,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的就业思路。
近年来,学校先后对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国家级发达经济开发区的400多家企业,50多家四星级以上酒店、旅行社进行了考察、洽谈。签订合作协议50多份,形成了校企合作的良好局面。学校先后成功安置2000多名毕业生就业,有210名优秀毕业生已成为企业技术骨干或公司部门领导。我校在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学生平均工资在3500元左右,最低工资2000元,最高工资已拿到7000元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在学校就业指导、就业安置工作中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合法规范完善的就业指导和安置机构是前提
随着就业学生逐年增多,学生在就业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为做好学生的就业安置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我校依法申请,注册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中介机构——高台县阳光职业介绍所。近年来,阳光职业介绍所利用独立的实体资格,与用人单位进行了广泛接触,在多方考察的基础上,精挑细选了一批合作企业。这些企业大都能满足学校毕业生安置工作的要求,使学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基本一致,就业后“三金”、“五险”有保障,保证五天八小时工作制,试用期满后月薪在二千元以上,企业也很重视安置学生的岗位培训。另外,学校在安置学生就业时,尽量做到整班安置,保留在校时的班委会、团支部建制,便于加强对实习学生的管理。
学校还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建立了从在校学习期到顶岗实习期再到就业安置后的全程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全面开展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这种机制,把以前仅限于“在毕业前进行就业指导”,延伸到了学生学习、实习、就业的全过程。突出了就业指导的实用性、针对性、阶段性和系统性。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学生在校学习期的就业指导是关键,实习期的就业指导是难点,学生就业后跟踪期的指导是重点”。学生就业安置工作的基本流程如下:学校在学生就业地设立办事处,派本校教师并聘请资深就业指导师或企业人事部门主管为实习就业指导教师;学生毕业前一学期,由阳光职业介绍所负责带相关资料到合作企业联系学生实习就业,并向毕业班学生公布企业招聘信息(包括企业类型、性质、区域和薪资待遇、用工条件等);学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家长加注意见,学校班、组、处室审查学生就业自荐书和安置对象的德育成绩、文化课成绩、专业课成绩、实训成绩、身体条件、考取的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等,签署意见后由学校行政会审定,公示符合实习就业条件的学生名单;职业介绍所联系并组织用人单位到学校进行现场招聘面试,或带学生到就业地组织面试;招聘录用结果由学校通过学校网站、就业宣传专栏公布;学生、家长、学校签署《就业实习管理协议》后,由学校阳光职业介绍所统一安排,派专人护送学生到就业实习单位,协助学生办理有关就业手续,阳光职业介绍所、班主任进入跟踪服务、管理阶段,时间为三年;阳光职业介绍所和企业人事部门保持互访式跟踪服务管理;班主任利用电话、电子邮件、QQ群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实习就业后的动态,并把实习参加率和实习巩固率纳入班主任工作考核,从而有效保证了就业的成功率。
学校能以学生就业后在具体工作岗位上的适应程度为依据,不断调整专业教学计划,使学生在校所学技能与岗位技能要求基本一致,使专业课教学更有针对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全员参与,全程渗透职业指导思想是关键
职业指导思想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教育,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就业做好准备,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的同时,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理想信念、情感教育、职业道德
等方面的教育。正是从这一指导思想出发,近年来,我校把“在各科教学和实习中渗透职业指导思想”写入教学计划,把职业指导工作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来抓。要求所有的任科教师都要肩负起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责任,都要掌握职业指导的基本技能,以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兴趣和职业心理素质为己任。每年对教师进行两次培训,使教师了解最新的就业发展动态,了解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懂得了如何转变求职者的择业观念等基本的就业指导常识。如今我校教师上课都能根据学生专业特点,从所教的学科入手,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学生的从业意识、职业素质、学习需求等进行指导。学校还有计划的选送优秀教师参加国家职业指导师、助理师的学习培训,到学生实习就业企业学习培训。目前,我校已经有2人获得国家中级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2人获得国家职业指导助理师资格证书;有16人到合作企业一线培训。
学校每年都组织全校学生参加全国中职生“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和科技创新文化艺术节活动,通过“职业生涯设计,我身边的诚信、创业之星”征文,职业生活摄影,职业技能比武,科技小发明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在四届全国中职生 “文明风采”竞赛中,我校共获得全国一等奖8项,二等奖32项,三等奖65项。学校被国家教育部表彰为全国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创业计划竞赛优秀组织单位。
三、定单培养、校企合作是保证
近年来,我校始终坚持“巩固、提高、拓宽”的就业安置工作原则,不断开拓就业工作新局面。在体制上,实施“就业指导中心总负责、实习指导教师负全责、班主任参与”为主的就业工作服务体制,将就业工作重心下移,发挥班级工作的能动性。在机制上,按照“整班安置与分层安置”为基本内
容的工作机制运行,增强了学校实习就业工作的活力。在措施上,为实习就业搭建平台,通过建立企业实习就业基地,教师进企业培训,邀请企业骨干、岗位能手进校指导实训,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接轨等措施,认真落实了“就业指导专业化、就业服务日常化、就业管理规范化、就业推荐系统化、就业安置校企合作化”的工作任务。在教学上,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习标准,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学生的基础理论课、专业理论课和基本技能由学校负责完成,企业搭建实习就业平台,学校利用企业的资源,变企业的生产车间和培训中心为实践教学的课堂,学生在企业完成顶岗实习,达到企业人才需求标准。在培养方式上,校企共同安排实践教学计划,由企业安排其工程技术人员充当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完成学生由专业技能的培养到就业岗位的过渡,努力缩短课堂与岗位、学校与企业的距离,更好地达到定向培养目标。通过以上措施,我校学生就业安置工作实现了“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用人单位满意”的“三满意”目标。
实践证明,校企结合是确保中职教育更贴近市场、贴近社会需求、满足受教育者需求、促进学校焕发生机和活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将在不断完善这一办学模式的基础上,形成具有特色的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办学模式和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更有利的成才通道。通过构建并完善“就业围绕市场转、教学围绕就业转、教师围绕教学转”的办学格局,做到“学生在外工作安心,家长在家放心,企业接受称心,学校输送有信心”,真正提高学校声誉,打通“出口”,拓宽“入口”,推动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四、培养“专业+特长”型人才,是提高就业档次的有效途径
学校就业工作实践证明:校企定单合作是通道,提高就业质量是关键,提升学生素质是基础,做好推荐环节是保障,校企互利双赢是目标。为此,从2004年开始,我校在加强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重视开发培养学生特长,组建了以班为单位的管乐队、舞龙舞狮队和舞蹈队等。“专业+特长”的培养模式为整班安置就业奠定了基础,也是打开在大型企业整班安置就业之门的钥匙。凭着学生的“专业+特长”,我校先后与上海外高桥造船厂等5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实习就业基地。使企业和学校在管理方面、工程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在专业技能方面进行沟通交流,有效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校发展,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构建互利双赢的合作模式,使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受益。
以上是我们在探索中职就业指导、就业安置工作中的几点体会,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指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