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化校本培训 共享集体智慧
强化校本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为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学识渊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我校精心组织,注重实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在进行技能型培训、实践型培训和评价型培训的基础上,我们结合课程改革和国家级课题的研究重点突出地进行了理论型培训和研究型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领导重视,计划具体,为校本培训提供重要保证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了专门办公室,制定了《培训工作计划》,理顺了培训工作管理体制、完善了培训工作制度,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如在阅览室设立专橱),建立培训体系,提供经费保障,责任明确,分工精细。每个学期开学前我们都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搞清教师的实际需求,据此安排本学期的培训活动。然后制定学校的校本培训总体计划及各项活动的具体计划,做到计划周密,措施得力,灵活安排,使我校的师资培训工作得以有计划、有步骤的扎实实施。
二、创新形式,构建校本培训的多元平台
1、开展“请进来、走出去”学习活动。每学期除利用政治业务学习和教研组活动时间组织专题学习外,还邀请教育专家来校讲学,或派教师外出学习。2004年,我校聘请了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山东省教科所博士生导师徐胜三教授和曲阜师范大学日照学区校长谢安庆教授分别给教师和学生做了专题报告,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学法进行了指导。2005年,我们又邀请了 “圣海—华夏行”演讲团来校为师生们举行“励志”演讲,并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师生们受益匪浅。我们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加强骨干教师培训,除推选优秀教师参加省、市骨干教师培训外,还经常组织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优秀教师培训,也经常派教师到外地学习考察,如平度、莱西、胶南、五莲、莱芜、烟台、济南、黄冈、天津、北京、昆明等地。通过交流学习和自我提高,学校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还有一大批教师的论文在市、省、国家级的论文评比中获奖,一大批教师的论文在国家、省级、报刊上发表,有的教师还参与了专著的编撰。有相当一批教师举行了市、区级的公开课或在市、区优质课评比中获奖,学校还初评了学科带头人。其中在2004年青岛市教学能手评比中,我校的陈呈全、赵常菊、许崇安、苟昌革老师获奖。也是城阳区普通高中仅有的四位获奖老师。2005年我校有6名教师荣获“城阳区首席教师”称号。
2、进行新老教师的传帮带,建立指导教师制度。我们十分注重对新教师的培训,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我们采用新教师岗前培训学习,新老教师结对,青优教师结对等形式加强老师之间的“传帮带”,利用晚办公的时间组织青年教师学习交流,利用研讨课、汇报课等形式将他们推上前台,指导和组织他们写好教学案例反思,帮助和激励他们尽快成熟。2005年,学校在往年实行新老教师“传帮带”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指导教师制度,建设一支学科首席教师和“双十佳”教师、区级以上优秀教师和教学能手、中学高级教师为主体的指导教师队伍,按照“一对一指导,促共同提高”的原则,每一名指导教师要按照不同层次,分别与所联系学校教师、本校教师和本校学科教研组教师建立指导关系,签订结对指导协议,明确双方职责任务,完善指导教师体系,最终建立起富有成效的大规模指导教师制度,进一步促进了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3、注重班主任、备课组长的培养。学校非常不断加强班主任、备课组长培训工作,每年定期举办班主任、备课组长培训班,举行经验交流和讲座培训,也举行经常性的班主任、备课组长工作交流指导和培训,举行教育案例分析,树立优秀典型。我校在全区率先实行正、副班主任制,强化以老带新工作,促进青年班主任快速成长。2005年,我校班主任和备课组长到烟台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举行了“班主任暨备课组长署期培训班”,从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重点、工作效率等方面对班主任和备课组长进行了培训指导,对班主任和备课组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班主任和备课组长们还听取了优秀代表的工作经验介绍,进行了思想、工作方法方面的交流。
三、搞好“四个结合”,促进校本培训的深层次发展
1、注重与教育科研工作相结合。我们以国家、省级课题研究为平台,狠抓教科研工作。高质量完成了国家级课题《素质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优质课堂教学标准及其资源库建设》的阶段性结题工作。深入开展了省级课题《高中英语特色教育研究》和《学法指导研究》,并申报成功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教学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对策研究》。在申报、开展一些课题研究的同时,对教师进行教科研的培训,边培训,边实验,边研究。在教科研工作进程中,我们全员动员,人人参与,扎实实施,组织了一系列的教师培训工作,并多次请课题专家到校培训指导,注重与教学工作的紧密结合,以教促研,以研兴教,实现了教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双提高。
2、注重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开始后,我们认识到任何课程的实施,最终都要依靠教师,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新课程目标的达成度,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是推进课程改革试验工作的关键环节,所以我们按照上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除参加省、市、区组织的培训外,我们学校还利用讲座、辅导、学习、观看影像资料等形式对教师进行了总共不低于40学时的岗前培训。我校在全市率先开设了《通用技术课程》,师生们共同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代表青岛市在海南省举行的“全国通用技术课程交流会”上参与发言,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在青岛市2005年暑假通用技术培训中,我校通用技术教师在会上做了关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基于网络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培训及校本研究》之子课题《“技术与设计1”必修模块教学练习的设计与研究》的开题报告,在培训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先后有青岛二中、青岛九中、青岛十一中、青岛综合实践中心、胶州一中和胶州四中等学校参与到以我校为龙头的课题研究中来。
3、注重与学校实际教学工作的结合。我校一贯重视校内常规性的校本培训活动,大力倡导教学研究活动,真正做到了教研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我们在倡导推门听课、青年教师不听课不上课的同时,常年坚持每个备课组每周举行一节研讨课,各级部和学校还经常组织示范课、公开课,并组织经常性的评课活动以及说课活动,征集优秀的教学案例。我们十分注重集备教研,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一大批青年教师也迅速成长起来。05年我校举行了“青年教师大比武活动”,并对教学能力突出、比武成绩优异的10余名青年教师进行了大力表彰。
4、注重与提高现代技术能力相结合。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们革新技术,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人手一台电脑,开通互联网,购置大量的学习资料及应用软件,配置校园电视台和广播网,重视利用国家现有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每年利用节假日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现在我校全体教师都能操作电脑,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中青年教师能够制作多媒体课件、网页。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为教师进行校本教研活动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和平等交流的平台。
在校本培训的过程中,为了追求效果,我们不断地进行评估,注意各方面的反馈信息,反思改进,及时调整培训活动,追求最佳的培训效果。我们在加强教师校本培训的同时,也大力支持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参加研究生课程班学习,参加硕士学位攻读以及参加出国培训,给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较好地解决了学校的发展与教师自我发展的矛盾。多年来,我校坚持不懈地抓好校本培训工作,有力地在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进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深入程度不够,人人参与的水平不是很高,对外交流与成果推广力度不大等问题,有待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进。
提高校本培训实效性 为教师搭建发展的阶梯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校本培训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项重要策略,其重要性随着改革的深入而日渐突出。通过校本培训活动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可如何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校本培训如何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的目标和需求?这成为我们学校近年来潜心研究的首要问题。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我校一年来在提高校本培训实效性,从而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发展的阶梯方面所作的探讨。
一、制定校本培训制度,强化校本培训管理
制度是行动的保障,行动有了制度的“护航”才能得以顺利实施。为保证校本培训活动成为一种常规性的活动,我们加强了校本培训工作的领导,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领导组的成员分工明确,校长负责全校的管理工作,教导主任负责组织领导教学培训的全部工作,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以及教学研讨等。我们学校同时建立了相应的校本培训制度。
1、定期“三级”教研制度。我校规定每周周的周三下午两节课后进行一次校本研究,组织教学研讨进。一月两次教研组长带领组员进行研讨,一次教导处主任带领进行学科大组研讨(全校分为语文、数学、综合三个学科大组),一月一次全校性的教师集体教研活动。
2、三个“十五”制度。即每学期每位老师要至少撰写15篇教学反思,至少写15篇读书笔记,至少完成15次听课活动。学校在期中期末进行检查督促。另外学校还制订了《校本培训考评办法》,《教研组长工作制度》、《优秀教研组评比办法》、《课堂教学评优标准》、《教师、备课、上课要求》等相应的制度,建立开展校本培训的激励机制,把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情况作为对教师教学常规考评的一个重要方面,各项制度为校本培训开展的各项活动保驾护航,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校本培训的活动效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活动也是如此。每学期我们学校都会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师发展的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计划,并且扎扎实实开展计划中的各项活动,将校本培训计划中的活动落到实处,让老师们真正从中受益,得到启发。不论是教导处组织的常规教研活动,还是每学期开展的各项课堂教学展示;不论是请名师与我们老师进行同题课堂教学研讨还是请专家来我们学校进行专题讲座;不论是教师的读书学习、教师论坛还是教师的教学反思等等,我们每学期都按计划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校本培训活动,让老师们在实践中参与,在参与中得到启迪和收获。
二、通过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首先学校每年给教师订阅50多种杂志、不断补充图书室教师需要的图书并通过赠书等方式,给老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让老师们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近年来我们先后给老师赠书《教师的礼仪》《岁月如歌》《幸福教育的守望者》《做一名幸福的教师》等书籍,09年赠给老师的教育书籍是《爱心与教育》;引导教师通过自学和集中学习,通过记录读书笔记等形式不断充电;
其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开阔教师视野,提高教师的素质。我们今年先后请省市区教科所的领导亓殿强、王鲁才、毕恩明、区教科室谢兆水、朱晓燕来我校指导工作,请全国著名的教育专家李镇西来做我校做专题报告,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上级各级教研部门的教研活动;为提高这些活动的实效性,我们每次活动都精心制定活动方案,精心制定活动记录反思表,并要求老师们在活动结束后立即将活动记录、反思上交,引导老师们认真聆听专家报告,随听随反思,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从老师们的反思和我们的课堂教学实际效果来看,老师们从专家名师的报告中、课堂上都能得到许多有益的启迪,开阔了教师的眼界,活跃了教师的思维,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聚焦课堂,明确校本培训的培训目标 课堂是新课程实施的主渠道,是校本培训的主阵地,教师的职业生命在很多时候是凭借课堂教学焕发出来的,因此,探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成为我校校本培训的首要任务。
我们学校有一个优良的传统,每学期教导处都会根据计划开展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无论是一人一堂优质课展示,还是一人一堂创新课比赛,无论是青年教师观摩赛还是骨干教师带教展示课,无论是同题课堂教学研讨,还是教学的全过程研讨,都是各教研组先集体备课再进行展示,不但要求同学科教师进行观摩,而且要求不同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活动,以求让更多的老师在活动中受益。在课堂教学展示之后要求教师及时撰写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同时学校还注重对各年级分学科进行课堂教学调研会诊活动,校委会成员推门听课活动,新教师不定期听课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指向性目标性明确,就是以活动促教研,以活动带教研,就是为了在课堂教学展示和研讨、调研活动中,通过听课评课等集体或单个面对面的交流、研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尤其是过去的2009年,先后组织教师开展“起航杯”青年教师观摩课展示活动和“同题异构”“同类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通过引导老师们填写“课堂观察记录”加强听课指导或上课研讨。老师们在一次次的研讨观摩中,在一次次反思中提高了教学实践能力。
四、骨干辐射,为教师搭建交流提升的平台
我们学校有一支年轻的优秀的教师队伍,说年轻是因为我们学校教师平均年龄不到33岁,说优秀,是因为我们学校目前在职教师66位,获得区或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或教学能手称号的占到近三分之一。这样一支优秀的教师的队伍,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不同的教育智慧,有自己成长的经历,如何将这些教育智慧与成长“故事”成为大家共享的、积累丰富的教育资源呢?如何激励老师不断总结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呢?学校为之设立了一个用以交流提升的平台----“教师论坛”,引导骨干教师们不断完善、总结、提升自己成功的经验,“把做的说出来”“把说的做出来”“把做的写下来”,形成资源共享,引领其他老师学习,以期共同进步。近年来我们已经组织了多次教师读书论坛(先后开展了“读书伴我成长”、“爱的教育”、“推荐一本好书”等多个主题的论坛)、骨干教师讲坛(先后有徐文霞、韩芳、盛淑娟、刘燕、李云、孙兆霞、田燕等多位老师走上骨干教师讲坛)、班主任论坛(有六位老师参加:郭霞、陈磊、王德翠、赵振萍、李华、田燕等)。每次参与论坛的老师都认真准备,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或教育教学所得,或提供鲜活的一线案例,经验等与全体教师共同分享。每次论坛,交流的老师都会进行一番充分的准备,将自己的所得,认真整理、总结、提升,形成书面材料,与大家交流。听讲的老师积极将主讲者的观点、案例记录在《教师发展档案》中,同时结合自身的观点进行整理、反思,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下半年为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我们、还开展了“师徒带教结对”活动,共有10位教师参加了“师徒带教结对”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制定了带教的制度和要求、职责,为此活动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在开展这些专业教学主题论坛的同时,我们还开展教师美文诵读、《师德论坛》等活动,提高教师文化素养和教师师德素养,从思想和文化等深层次上提升教师的职业情操和境界,为打造一流的教师做出积极的努力和探索。
五、课题引领、深化校本培训新层次
教科研课题是校本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教科研课题的专项培训,既能带动全校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积极性,又能发挥科研课题的杠杆作用,在专项课题培训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促使校本培训工作能上更高层次。
1、结合小专题研究,普及校本培训
面对课改中出现的新问题,学校课题领导小组根据学校承担的省市区各级课题,要求各学科教研组选定最切合自己实际的子课题进行研究,采取了围绕个体子课题,进行了自主培训、合作培训等方式,开展了普及性的校本培训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紧紧围绕实际问题,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并确立实践理论---反思----再反思的正确的培训方向。
例如,高年级语文组的老师们在组长赵振萍老师的带领下根据我校申请的市级课题《小学科研实效性培训的途径和方法》这一课题开展了《如何提高高年级作文教学实效性》的小专题研究。学期初赵老师制定培训计划,每次教研活动都指定专人就这个课题进行专题文章的学习,然后再开展相关的实践研讨交流。经过一年的探索,老师们不仅在“如何提高作文教学实效性”这一专题进行了实践,而且在习作方法和作文教学的多元评价方面都有了很多的收获。
2、结合承担的各级课题,深化校本培训
我校承担了省电教馆的课题《中小学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培训网络课题》这个课题的语文和科学两个学科的子课题的培训。这个课题先后牵扯到育兴平台和摩登平台的使用。为了让所有课题组成员乃至全校教师学会使用这些平台,能充分利用这些平台资源为教学服务,我们不但请我校的电教老师赵主任给我们进行平台的使用培训,还聘请这方面的专业信息技术人员张曼迪老师,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同时我们还进行可网页制作培训信息技术使用方面的多次培训。经过这些培训,我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其中2009年我校老师开发的网络课程有一人获省一等奖8人次获省二等奖。
我们还进行课题研讨课以推动课题的开展,深化校本培训的实效性。一年来我们先后有韩芳主任执教的区级课题“快乐作文“的作文教学研讨课《玩花生》,王芳老师执教学校承担的网络课程下的语文课题研讨课,杨丽老师执教学校承担的网络课程下的科学课题研讨课;刘士霞老师执教市级课题“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题研讨课。这些课题研讨课,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推动课题的培训,用课题的培训理论指导课堂教学,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六、建立教师博客(blog),构建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平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学校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全面实施,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借助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学习已经成为教师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其中建立教师博客(blog)可以构建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平台。博客具有极强的互动交流功能,从而使博客具有强大的开放性。博客不仅让人们轻松发表,而且可以通过回复进行交流。回复就是成果共享,回复产生思想,回复演绎精彩,回复凸现“引领”。老师在博客上发表自己的教学设计、读书心得、教学反思、推荐优秀博文等,在同行们和专家们的回复交流中,进行思想碰撞,澄清模糊认识,获取更多的思想引领,这样大家在博客交流中共同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成长,逐渐形成有极强凝聚力的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截止到昨天,在新网站上师生博客总量已经达到1348篇,评论总数2497次,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实效的网络教研平台,为教师专业化提供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动力。近年来,我校在校本培训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内部出版了《博客教师的心灵家园》、《我讲我的课改故事》《绿苑》校报、校刊,《春华秋实》师生文集,还集结在《教育瞭望》杂志出版一期学校专刊。每学期都有几十人次的论文、教学设计在各级评比中获奖或发表。每学期在区各学科开展的评优课中,我校均有教师荣获一等奖的好成绩,其中刘燕老师的录像课获全国二等奖、曹芳老师的课题研讨课获全国一等奖,孙兆霞和田燕老师的课分别获省一、二等奖。09年我校一项国家级课题两项省级课题一项市级课题结题。
七、加强干部培训,提高干部管理和业务能力
(一)实行领导包组制。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发展的领头雁。为提高领导班子的业务能力,学校实行领导干部包组制。既每位领导班子都要参与一个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既是督促指导教研组长认真按时开展教研活动,也是跟随教研组成员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同时,每次活动,我们都要求领导班子与老师一样积极参与每一次活动,与老师一样写听后反思。
(二)实行例会学习制。除以上外正常的业务学习外,我们领导班子还进行例会学习制。每周一次的例会苏校长都要带领大家进行理论学习,提高大家的理论素养和管理能力,同时要求广大领导干部人人开博,每周写教育博客不少于三篇,并作为评价领导班子成员的一个指标。
(三)积极参加高级培训
为切实加强领导班子理论水平,我们还积极参加上级开展的各种学习培训,除积极参加咱们区进修学校的培训外,我们学校校长、和两位副校长参加了远程培训中国教育小学干部培训的学习和历城区教育干部培训班的学习,并认真积极努力完成培训学习的各种学习任务,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四)积极制定学习计划,着眼于长远的发展和提高。
终身学习是现在社会对每一个人提出的要求。学校校级领导根据教育局的要求制定学习发展计划,同时学校积极购教育局推荐的图书,供大家学习。各位领导率先垂范,开展读书活动,并记读书笔记和写读后感,在引领全校老师学习上起到了很好的榜样示范的作用。
课程改革的深入呼唤着富有生命力的校本培训,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又为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教研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解放教师的思想,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老师们创设主动培训的时空和氛围,激发教师的潜能,为老师们搭建适合人人发展的平台,才能让每一个教师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发挥。我们现在所做的也许仅仅是开始,会有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我们会不断的在实践中进行反思和改进,在实践中探索校本培训规律,在创新中突破校本培训难点,在培训中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走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教研特色之路,让教师们在校本培训的熔炉中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农村中小学校本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及机制探讨
在ICT发展的今天,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农村中小学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来,采用“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计算机教室”三种模式覆盖了全国农村所有的教学点、小学和初中,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那么,作为我们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和和学生应该怎样充分地利用、共享现代教学设备、优质教学资源,更好的地去学习,更好地去教学呢?随着近几年校园网的逐渐完善,校本教学资源建设迫在眉捷。
一、校本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共享
(一)如何进行校本教学资源的开发
1、“学校处处皆教材”。现实的学校生活中,只要处处留心,可开发的校本资源是相当多的。譬如,过去的语文学科教学视教材为圣书,关注书本,忽视人本,强调独立,缺乏合作,每个人都是封闭的个体,使学生的作文思路变得越来越狭隘。新课标则强调:语文学习应开放,留心处处皆语文,强调学科的交叉渗透。因此关注体验学校生活是学习积累的捷径。为此我们因地制宜开设了许多校本课程,以区域历史为线索的校本课程课题,如曲江河畔、风雨凉桥、培英书院,另外以班级为主开发如茶叶、蔬菜、书法、象棋、歇后语等等,我们充分利用了取之不尽的教学源泉。在收集“山里山外丁寨人”这一校本课程中,指导同学们讨论、确定主题、内容、走访的人物,然后再分工协作准备资料;再由同学们分头执笔写出自己负责的采访内容,然后出发采访,最终创作出自认为不错的“山里山外丁寨人”来。在活动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活了,综合能力都可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当然,学校资源还应包括师生动态生成的知识。因为学生对问题、事物、现象的理解,需要有一个交流的过程,通过讨论各自的见解,相互促进,相互启迪,相互沟通,从而更好地学会表达语言。例如,语文要写一篇想象作文——《假如我登上了火星》,让学生针对所收集的资料展开讨论,学生对天体、星星、火星有了不同的感受。另外,火星在不同学生的眼里变得丰富多彩,他们描述火星的特征,想象火星的情感,创造火星的童话,他们的对话虽然是支离破碎,但富有情趣,打开了思路,激发了学习与写作欲望。
2、“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即整合网络教育资源加之以校本化。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化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智能化、网络化等特点,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更方便、快捷和更丰富的信息资源,成为校本开发的新资源,是其他教育资源无法替代的。利用“天网”、“地网”可以搜索教学案例、参考文献,通过信息的共享、交流、反馈等方式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教育资源,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学校,而是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要时时敢于舍取。例如在上《贝多芬传》一课时,通过网上浏览和集体备课,这课主要是学习本文极富抒情色彩的描写方法,感知细腻传神的音乐表现力,领会贝多芬的人格风采,最后决定仅仅保留欣赏《第九交响曲》这一片段。
总之,校本教学资源这类素材的开发可以从四个渠道入手:第一类是当地的自然资源;第二类是当地的人文资源;第三类是当地的经济条件;第四类是本地的教育设施的利用。
(二)如何实现校本教学资源的共享
1、要实现校本教学资源的共享,一是在人力资源上,要有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培训者队伍。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二是在物力资源上,充分整合现有图书馆、阅览室、培训期刊杂志、校园网、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资源的作用。开发整理出一批高质量的校本培训讲义,形成教育教学案例库,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2、要实现校本教学资源的共享,一是连通校园局域网,使学校各办公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教职工宿舍等都能互联共享上Internet。二是清理现有的各种教育资源,搜集和整理学校教师的多媒体课件、优质教案、试题等各种资源。比如包括语文、物理、信息技术、有文字材料、声音教材、图片教材,动画素材和视频素材。三是要力求注重教育资源的校本化。所谓资源校本化,就是将有关的现成现代教育资源,通过一定的方式(包括格式的处理、目录整理归类、存档与发布处理等),转化为能适用于本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等人员开展学校管理、办公、教育、教学、通讯、学习、辅导、查询、交流、娱乐等活动的资源。
二、建设校本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共享的机制
1、创建基于校本教育资源的教研平台机制。目前在信息技术应用中,普遍存在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特别是适合新课程的教学资源更是教师所急需,因此加快新课程校本教学资源建设成为当务之急。教研平台应以课改理念为引导,重点建设开发一批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与学资源。如课件、试题、学习成果、教学后记等针对性强的中小学学科课堂教学资源。
2、创建校本教学资源建设要与时俱进,全员参与,共建共享的机制。要组织老师做好资源建设基础性工作,将现有校本教学资源按学习主题(模块)进行挖掘提炼和重新组合,实现经验、智慧的共享,实现全校优质资源共享。
3、建立表彰奖励机制。要制定资源建设与应用评估标准,建立资源建设的相应表彰奖励政策和机制,对在资源建设中做出突出成绩教师给予表彰奖励。
当然,校本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共享还要强调教师的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和学科教学基础,要在充分了解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地利用、共享现代教学设备、优质教学资源,更好的地去学习,更好地去教学,发挥校本教学资源的长处,概言之,关键还是教学设计。
重视校本培训 分享优秀经验
教育的日益发展客观上提出了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教师专业化通过教师的持续不断学习才能实现,教师的学习与工作水乳交融,常常表现为群体性的合作学习。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就是知识的社会协商。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合作和交往的过程。学习就是让人的思想与自我见解之间的对话,教师群体就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在学校与学校之间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是学校在促进教师向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一条有效途径。不同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指挥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在教师的合作共同体中,教师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帮助,从而实现了情感的交融,心与心的对话,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教师的专业素质必将获得共同的提高。
一、“教师学习共同体”产生的背景
浙江省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对教育骨干的作用勿庸质疑,但受益面相对较小,大众水平在短时间内难以迅速提高,广大农村中老年教师仍然会逐步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群体。加上受边远地域文化的限制,对风起云涌的教改信息流不太敏感,所以中老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难以达到比较满意的水平,“短板”依然成为制约农村学校发展的原因之一。
现在在片里上公开课的大都是一些比较优秀的老面孔,为了顺利完成任务,不给学校过分丢脸,不知道已经试教过几回,真是“磨你千遍也不厌”,带有一定的表演性质。由于执教者大多为青年教师,各片主评教师怕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不愿唱高调,却是熟更知礼,评课说好话,实效性相对较差,特别当缺乏专家指导与引领的时候,对于比较多元化的认识更加具有模糊性。
为了更好地塑造一支与现代教育相匹配的师资队伍,通过几所学校的自发行为,以“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活动为载体,组建跨区域联动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推动教师加强学习实践,加快教师队伍现代化调整、完善与成长的速度,为参与学校培养人力资源。开展兄弟学校之间的教学联谊活动,打破以往教学片的惯例,初步实现教师自我学习,体验主动参与。这样的草根教师问题研究针对性强,具有较强的实效性,通过来自第一线的问题,话题指向多元化,容易激发团队成员之间的思维,开阔解决问题的眼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思路与发展
基于校际协作的校本研修模式是指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宗旨,以校际协作为核心的研修模式。此模式充分利用优质学校的教师教育资源,以校际联动的形式联合开展专题讲座,组织教学观摩和研讨,开发校本研修课程,开展课题研究,形成合作研修共同体,发挥名校名师的示范、辐射作用,让合作双方在培育学校研究文化,打造学校教育教学规范,提升教师教育质量的过程中获得双赢。1.模式演变
(1)学科演变:我们由第一次的语文、数学两门学科展示公开课,逐步推广到各学科,甚至开展跨学科听课。
(2)人选演变:由第一次的以小高候选人为主要执教者的方案,逐步推出校内草根名师的上台展示,最后设想与校外草根、名师的同上一堂课。
(3)地点:轮流作客,交流提高。已经分别由石门镇小、同福小学、虎啸中心小学、留良中心连续承办四次。
(4)形式:上展示课、参与式互动评课、讲座、课题研究成果展示课等。(5)时间:灵活机动,穿插在校本研修活动中有机进行。2.组织管理
由桐乡市教师进修学校师训处指导展示课的准备工作,各校派人参与轮流承办的展示活动,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安排。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得到了相关学校的大力支持,每次活动精心组织,严密安排,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师学习共同体建立在其成员主动自觉的学习的基础上,但自觉性并不是自发的,其成长也要经历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配以制度保障完全必要。首先,根据教师发展的需要构建共同体组织。其次,学校组织要对学习共同体成员提出明确要求,如学校组织可以给共同体提出公开课、读书报告会、专题讨论、课题研究的次数、内容等建议。各共同体可以要求其成员每学期进行一次教学学术交流,每学期写一份评课材料,每学年撰写一篇专题研究论文,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每学期分别上一节汇报课和示范课等。第三,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学校组织有专家引领的考核小组对教师进行发展性考核。可以制定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评比方案。学校组织要对共同体的活动进行考勤、质量评估等。考核机制要充分体现其导向性和激励性,真正使教师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3.主题选择
指向集中,主题单一。每次活动都下发相关活动主题资料,理论联系实际,服务课堂教学。
三、“教师学习共同体”取得的初步成果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科学地摸索了学校总体发展目标与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内在需求实现“期望相容”的管理策略与方法,鼓励和引导教师专业潜能最大化发挥的科研学习途径及操作角度,建立了教师个性化发展的科研培养机制。梳理鼓励教师互动发展的实践思路,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学校科研学习活动与“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与发展的操作模块。
1、主动参与,高效研究。
人人成为课堂教学研究的主人,参与者身份的改变,成为“我要学”的典范。上课的教师通过钻研教材,展示过程,与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一起参与研讨,亲身经历了整个活动过程,提高得最快。听课的教师因为年龄相仿,有些还是同学,加上几所学校的关系比较密切,片里上课的教师属于新面孔,具有新鲜感,容易调动积极性,所以大家无所顾忌,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2.形式灵活,内容适合。
“教师学习共同体”活动成为各校教研活动的“轻骑兵”。因为它不受教研室学期计划限制,直接由师训处指导业务,可以临时调换学校组织单位或举办的活动时间,选择的教学内容大多适合中老年教师进行教学常态研究。
3.科研结合,教学相长。
“教师学习共同体”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主阵地,探讨实际困难和疑惑,它的很多开课内容属于课题研究课,对于课题负责人来说,一举双得。整合了学校最精锐的学科骨干,再三磨课,在磨课中收获点滴成功,慢慢成长。
4.分层研究,有效活动。
“教师学习共同体”活动中,我们采取老中青教师分组分课型听课的方式,各取所需,进行有效听课活动,充分尊重上课、听课教师两方面的主体性,发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所以他们容易找到感到兴趣的话题,产生一定程度的共鸣,研究的问题比较深入。
四、开展“教师学习共同体”活动所遇到的困难
1.如何把此活动做成精品,活动中的有效教学应用到中老年教师的家常课中去,使得广大中老年教师实实在在受益,这个活动品牌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
2.如何把此活动与学校培养名师梯队有效结合起来,为学校营造输血功能创造机制,突破农村优秀教师调离后产生的骨干力量真空现象?
五、展望“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与发展的活动效果 1.草根名师的挖掘培养,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共同愿景就是每个成员真心向往并愿意为之奋斗的目标,共同体的愿景是推动共同体行动的内在动力。共同愿景建立在全员参与并沟通探讨的基础上。有了共同愿景,共同体成员才有可能精神振奋,并不断促进自己的成长和超越。
根据切合实际的规划组织学习,将传统学校组织形式中多数处于自发性学习的变数,在一个团体学习组织的建设中转化为可控的常数,充分唤醒组织内部成员的学习研究意识,以“自培、互助、共享”为的核心理念,在达成满足个体发展需求目标的同时,动态地将科研共同体的建设由系统规划变为现实,实现学校教师多元化发展与个性化成长的有机结合,实现学校草根名师的挖掘培养。
2.领导带头开辟新的思路,建构新的模式。
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共同体对其成员影响力是巨大的。要构建这样的共同体, 首先学校领导要转变领导方式和观念,要亲自加入学校不同形式的共同体。如, 亲自举办学术讲座,亲自举行示范课,亲自参与教研组的教研活动等。其次共同体成员之间关系要融洽、气氛要民主,要避免学术霸权,如老教师经验较丰富,青年教师思想较活跃,他们在学习中可以相互促进。第三,要合理分工, 让每个人均能体验到合作的快乐, 如集体备课中可以轮流做中心发言人。
3.推进学科教学的改革,形成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
对学校草根名师的要求,不仅能带着批判性的、审视的目光检验教育理论的真伪, 更重要的是能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 在自身的实践的反思的基础上, 特别是借助于教育理论关照下的案例解读, 逐渐积累而成的富有个性的教育实践的见解与创意。“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基础上,带动集体富裕。”从而推动学校整个学科教学的改革,并在其中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在参与中共享 在互助中成长
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有效策略。更重要的是,同伴互助有助于突破学校中教师之间的相互隔绝,形成一种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新型的学校文化,而这种新型的学校文化又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互相的氛围淡漠,互助的形式单一,互助的效率低下。经过深入地思考与分析,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教师之间“伴”的迷茫和“助”的缺乏。因此,我校在校本研修中积极探索与实践同伴互助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集体听评课,创建互助氛围
校本研修中,校长是第一责任人,为了给教师提供生动的范例,确保同伴互助的运行,创设和谐的校本研修氛围,学校首先在中层以上领导中开展集体听评课活动。每周五行政例会之前,学校中层以上领导集体听课,然后和任课教师互相交流听课的感受、体会,并与任课教师就教法、学法协商讨论。六位中层以上领导虽然分别来自不同的四个学科,但每一次都能积极参与,热烈讨论,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在这样一种平等对话与情感交流中,教师感受到领导的尊重、信任、激励和期望,体验到自己被重视、被帮助的喜悦,激发了教师主动要求进步和不断渴望学习与交流的内在动机与愿望。
二、多形式的同伴互助,促进教师成长
校本研修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为此我们开展了多种同伴互助活动。
(一)课例诊断式 提升专业水平
为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经常采用课例诊断式的互助形式。即针对教学中的问题,以课例为载体,通过备课、调讲、上课、诊课四个环节,让教师们在互学、互研、互诊、互评中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智慧。
1、集体备课,实现共赢。
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关键性、起始性的典型课例,我们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集中智慧,共同攻关。比如:每学期放假前,由教研组长将典型课例分给组内人员,大家分工合作,梳理教材知识网络,设计习题,确定课外阅读篇目等,返校后及时进行交流、研讨。在初步把握教材之后,以备课组为单位,采用个人构思→集中交流→写出个案→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反思修改→形成个案(学案)的集备形式,最后整理的方案不是成品教案,每一位教师在使用时都要结合自己班级的学生状况,进行二次设计,并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使自己的教学设计符合自己班级的学情,符合自己的教学风格。
2、课前调讲,查漏补缺。
集体备课使教师充分理解和把握了教材,但由于教师各自的教学经验不同,同样的教学设计却有着不一样的教学效果。课前预设极大地影响着教学效果,而课前调讲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预设,利用集体的智慧使教师们授课艺术不断提高。我们一般采取两种形式调讲:一种形式由校领导亲自调讲某个教师或教研组,就其教学设计或教材重难点提出质疑,预设课堂上可能生成的问题,即时出现的变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想对策出点子。相互碰撞思想,生成智慧,分享快乐,;另一种形式教研组内调讲,调讲教师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围绕教材分析、教程构想、补充说明三部分进行脱案试讲。之后,同年组的老师就出现的问题坦诚不公、各持己见,共同探讨,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案。对教案中设计的难点、焦点问题我们提倡并要求组员之间进行“说辩”,在“说辩”中达成共识。“评“弥补了讲的不足,” 辩”明确了”是”,纠正了”非”,调讲式的”研”是教的实践预演,是备课的深加工,由此达到了研与教的和谐统一。
3、同课异构,共同提升。
在确立了富有个性的教案之后,课堂教学便成了教师研究的中心环节。为了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学校倡议:各年级组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或同课异构,或一课三上。其中“同课异构”活动是最受大家所喜欢的。同学科之间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是研讨活动的纵深发展,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竞技,是“青梅煮酒论英雄”的较量,更是对课标精神的深入理解。
(二)示范交流式 提供互助范例
1、经验交流,促进互学
从现象说到现象,那是低层次的重复,研究的成熟就在于对问题研究结果的精道提炼。,我们注重引导教师总结提炼,形成经验并及时交流推广,以便迁移指导,做到资源共享。具体形式有二:一是校内校际间经验交流。当一个专题研究到一定阶段,我们就在全校召开相应的研讨会或交流会,为大家搭设一个交流的平台;同时我们又与区内、市内以及国际的兄弟学校,结为友好学校,大家在一起交流,共享成功的喜悦。二是将经验成果上传。学校把教师提炼出的成果或教学反思,及时上传到大连教师网或学校的网站供同伴学习借鉴。总之,我们坚持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交流,在交流中共享,在共享中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同伴间的相互学习。
2、外出交流,促进互助
自“十一五”以来,市、区都开展了许多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学校还自行出资派老师去国内外学习,为了能使这些资源有效的利用起来,学校制定了外出学习交流制度,凡是外出学习的老师返校后都要及时地向全校教师汇报交流,或镜头回放,或上观摩课,或谈学习体会„„新加坡华语教学、英美教育概况、名师窦桂梅、支育恒的课堂教学,全国阅读教学大奖赛等生动画面,都会通过我们的骨干教师转达给一线教师,这样一来,骨干教师的学习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使全体教师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3、样板展示,提供范例
每学期,西岗区都会开展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开放课活动,这项活动不仅为骨干教师搭设了展示的平台,而且使区内优秀的教育资源让每一位教师分享。我校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号召全体教师积极外出听课,参与研讨。我们本校也有8位学科带头人,10名市、区级骨干教师,他们的课堂随时向全校教师开放。他们也承担着随时解答其他教师疑难的任务,例如,教学中,我们发现口语交际课教师的教学思路不十分清晰,我们便请学科带头人刘政为全体教师上示范课,发现英语课堂情境创设是一个难点,便请骨干教师廉双红为大家引领,数学复习课习题设计有些教师有困难,学校便及时请曹玲老师做课例展示„„一个个生动的范例,及时地为老师理清了思路,掀起了教学研究的互学热潮。
(三)主题研讨式 架起互助的桥梁
教师沙龙是我校教师喜爱的一种同伴互助形式,我校经常举办内容丰富的教师沙龙活动。例如:开学初的读书沙龙,学期中的学科教学沙龙,学期末的班主任沙龙„„由于老师们每次在活动前对主题进行了认真思考与准备,因此发言积极且富有针对性,“侃”得有滋有味。
专题研讨更是深受教师欢迎的一项互助活动。我们发现教师们普遍不会上语文复习课,针对这一问题,决定开展一次“有效复习,快乐成长”的专题研讨活动。首先观摩了一节复习引路课,然后共同梳理教材的知识点,并从如何提高学困生成绩、如何合理布置复习作业等方面进行了研讨与交流。
三、依托教师博客 共享互助成果
“十一五”教师教育与以往教师培训明显变化就在于:“研训一体,校本研修,网络支撑”。在网络支撑下的研修活动是“十一五”教师教育的一大特色。大连教师网不仅为我们一线教师带来许多前沿的教改信息,而且为我们借助网络开展研修活动提供支撑和样例,比如教师博客为广大教师开辟发表自己观点,交流自己思想的空间,就给予我们很大的启示。我校依此开通了实验小学教师博客群,广大教师充分利用这个崭新的教研平台,积极登陆注册,建立“个人博客”,并发表教育日志,参与交流讨论,形成浓厚、活跃的网络教研氛围。每一位老师都找到了自己的学习之家,交流之家,倾诉之家„„
总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看到了教师们认真钻研、倾心参与的工作状态,我们听到了教师们三五成群、无处不在的即时交流,我们感受到了充满着激情、洋溢着喜悦的互助氛围。随时都可见教师聚在办公室谈课改、谈学生、谈学习、谈反思。渐渐的,自主进取、不断研究、同伴互助已经成为教师发展的自我需要,教师们为现在而研究,为发展而研究,交流也已经不拘泥于一种形式,一种内容,而是渗透到了老师每一天的教学研究、每一次的交流研讨中,已经成教师教学研究活动的一种习惯方式,成为一种职业状态,教室成为了研究室,教师成为了研究者。
第二篇:智慧教学校本培训心得
智慧教学校本培训心得
孙雪青
4月21日银川十八中、银川二十五中学校发展共同体智慧教学校本培训的开班仪式上刘晓中教授讲解了现代教育的理念以及什么是智慧教学,让我从中了解了现代教育的教学形式,教师应该怎样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更好的利用现代技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教育工作也应该与时具进,搭上互联网+教育的列车,走在教育的前沿。
刘院长带领团队帮助我校教师快速成长,我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在学校寻找发展中无疑给我校带来了春风。另外刘院长讲到了智慧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实现,让每个老师眼前一亮,感受了现代教育的魅力。在刘教授讲到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教学中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不同的评价,我觉得这是班主任应该去学习的地方,给每个学生建立一个档案,让每个孩子都有发展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动力和潜能。
智慧教学校本培训心得
孙雪青
4月22日在我校举行了来自全国几所兄弟学校的说课和现场做课活动,也是我校第一次组织大型的活动,感到无比荣幸,同时作为负责电教的我来说心理也承受着一定的压力,时刻处于待命状态,总是担心哪个设备突发故障,就这样楼上楼下来回走动着,在看到两个说课教室能够正常说课的时候,心理才稍稍有些放松。
在工作之余我还听了几个老师的说课,首先从制作的课件上来看,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内容上来说都有很大的变化,说明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在不断地进步,这正是刘晓中教授给教师培训的核心。另外青年教师有这样一个机会展示自我,是一次挑战,更是一个锻炼自己、提示自己的机会,在与外校优秀教师的交流中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还有各位校长、专家以及老师的精彩评价,更是为这次活动锦上添花。
第三篇:强化校本培训,加快特色办学
强化校本培训,加快特色办学
——华店乡蓝天小学校本培训特色简介
2011—2012学,在本学年的校本培训工作中,我校以师德为首,将观念的转变,理念的提升贯彻到校本培训的全程之中,坚持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初步构建以教学案例、教学随笔、教学记事、教学反思为载体,将理念和专业的引领与行为的推进有机结合的校本培训模式,推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提升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能力、科研意识与水平。我校紧紧围绕“读书认识世界,习惯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和“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的办学思路,创建了“书香蓝天,养成教育,环境育人”的办学特色。2011年12月22日,我校顺利通过了德州市市级规范化验收。2011年12月学校已建成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工程我县唯一的中央级乡村学校少年宫,推动了我校的特色办学进程,初具规模,初见成效。下面将从三个方面介绍我校在校本培训方面的工作。
一、搭建校本培训平台,形成校本培训模式
学校领导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和以骨干教师为教研组长、教科研组长的学科教研组、学科教育科研小组,结合本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校校本培训中长期规划、校本培训计划、校本培训实施方案和教师校本培训工作考核细则。为每位教师建立了校本培训档案,购买教育教学理论专业书籍等,并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培训模式。
(一)读书中寻求教育源泉:
观念的改变、理念的提升离不开理论的支撑,为此,学校积极开展“研读教育教学理论,学做齐河名家名师”读书活动,我们采取以各年级组、各办公室为单位集体向学校图书室借阅的方式,师师一本读书笔记,每月一次督促检查的读书策略。《陶行知教育文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做最好的班主任》《当堂达标教学理论与策略》《放飞梦想》《跟孔子学当老师》等人手一册;学校公共邮箱里为教师展示学校图书室藏书目录共老师们选择书籍,每两周一次更换。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征文活动或读后感比赛,让教师在多元交流中感悟,在多元感悟中思考,见证了教师的教育思想在阅读中不断成长。一学年来每位教师读书5—8册,记录读书笔记近两万字。
(二)研究中探索教育科研:
学校以“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学”课题为先导,以“实施高效课堂”等课题为主体,以各个教育科研小组为单位,构筑起学校课题研究体系。课题实行专职教科室主任全程跟踪管理,做到“三个同步”,即课题实施与资料整理同步,与学生发展同步,与成果表达同步。我们还致力于突出小课题、抓细节,确立了“以学为主,当堂达标”、“以练为主,当堂达标”、“以读为主,当堂达标”的语文、数学、英语当堂达标教学等几个子课题,让教育科研真正步入正轨。
(三)多形式启迪教育智慧:
我们围绕教学基本功、学科知识与班级管理三大校本培训主题,构建了校本培训模式。将专题讲座、视频观摩、论坛讲座、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进行校本培训。校本培训的内容同实际教育教学相联系,说课、讲课、课件制作、钢笔字、粉笔字、简笔画、中老年教师普通话、计算机操作、博客论坛、师德演讲、师德征文、读书心得等方式拓宽了校本培训的道路。
(四)反思中回顾成长步伐:
我校不但重视教师教学工作的反思,还重视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工作的反思,不但重视教师专业的发展,还重视管理人员的专业发展,体现“学生的发展就是教师的成功,教师的发展才是学校的成功”的办学管理思想。本学年教师听课节数平均64节以上,参与评课30节以上。青年教师与学校骨干教师结成“青蓝”对子,师徒一起研究课堂教学;在校本培训活动中,我校教师执教的课堂教学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同时也较大程度地促使全体教师对自身课堂进行反思,从而促使骨干教师更加成熟,年轻教师快速成长。本学年中张丹丹、广俊青、马丽娜、王秀兰、陈静、曹海燕、李龙梅等七位教师被选评为齐河县十佳精品课候选人,代表学校到县教育局教研室讲课。张友华、广俊青被选评为齐河县百佳教师候选人,并代表学校到县教育局教研室参加讲课,收到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的好评。学校共有16名教师入选齐河县千名骨干教师。
对教师的个性化学习,我们主要采取任务驱动式,每位教师都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内容包括每学期教学反思8篇,教育教学案例2篇,教学随笔2篇,个性发展记录8次,每节课后均有教后感1次,每次作业后均有批改记录1次,每个单元检测后均有讲评记录1次。
三、强化校本培训机制:
(一)教师分散自主学习:
由教师依据自身教学实际进行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我培训计划,并逐一实施,以结合读书和培训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每位教师做到自主读书,自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每周星期一到星期五为自由分散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为学校统一规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理论。
(二)教师集中培训学习:
在教师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我校还以教研组和学校为单位集中进行培训。教研组、教育科研小组、年级学科备课组一般每周活动一次。每周星期五下午放学后为集中培训时间,学校安排收听收看专家名师讲座讲课。我们观看了魏书生、李小凡、窦桂梅等教育名家的讲座讲课和齐河县师德标兵李杰、王桂荣的师德报告。
(三)请进走出听专家讲座:
我们学校每年都邀请教研专家依据学校的教育实际和教师的教学疑惑问题进行主题性的讲座,让全体教师集中参加,认真倾听和研讨讲座、报告的信息,从中接受新知,用于实践。2012年3月21日,我校邀请了齐河县教育局教育科研所王敬泽所长作了《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报告,同时邀请齐河县第三中学杨玉明主任作了《双课时当堂高效作文研究》的报告。学校还定期组织部分教师外出学习,拓宽他们的视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本学
年外出学习的教师有张友华、广俊青、姜其奎、张丹丹、张昭君、曹海燕、王秀荣等。
三、优化校本培训评价机制:
为保证校本培训工作有序有效,学校组织教导处、教育处、学科教研组、学科教科研小组等力量,由一名副校长张友华负责,调动教师个体的积极性和群体的合作性。我们不断完善具有创新性、有活力的制度体系,包括课程制度、教学制度、教研制度、教科研制度、校本培训学习制度和奖励制度等学校常规管理制度,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教师提供学习和研究的保障。
四、立足本校,特色办学:
1、书香蓝天特色:
为贯彻落实我校“读书认识世界,习惯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中的“读书认识世界”,我们确立了“书香蓝天”特色,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设立“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自2011年9月学校以“传承民族文化,诵读中华经典;继承华夏文明,营造书香蓝天”为主题的“书香蓝天,经典诵读”作为学校校本文化课程,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作为校本课程,主要内容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清代李毓秀著的《弟子规》及语文教师自选的一种经典诗文。具体诵读时间定在每天上下午预备铃各提前十分钟进行诵读,每周每班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由各个语文老师具体安排诵读、讲解。学校教导处、语文教研组、各语文老师每学期都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经典诵读教学计划,经典诵读背诵计划。各个语文教师给每一位学生都建立了《中华经典诵读档案》、《学生经典诵读背诵记录》。语文教师在实施具体教学计划的同时,还在班集体内分组督促检查学生背诵情况,并记录在案。每学期结束对于经典诵读的背诵情况、参与诵读学习情况都要进行一定的评价,评价形式分为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具体评价内容以记录《中华经典诵读档案》,举办《中华经典诵读成果手抄报》展示为主。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大型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主要内容为检阅校本课程教学任务完成情况。上学期我校于2011年11月10日举办了我校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在这次比赛中,所有班级把经典诗文诵读同动作表演、体操表演、武术表演融为一体,真正呈现出一片书声琅琅的壮观景象。
(2)开展读书活动:自2011年9月我校在全校师生中开展起读书活动,学校图书室藏书由于资金问题近几年未能补充新书。那么如何开展读书活动呢?学校一方面抽出一部分资金购置了3000多册适合当今发展形势的、适合小学师生阅读的书籍。一方面学校在每个班级建立了一个图书角,发动全体学生人人捐献一本书,班级向学校图书室借阅一部分充实班级图书角。班级设立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借阅、图书管理。每个班级成立一个读书社团,建立借阅图书读书公约,每位同学、每个班级都制定读书计划。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阅读、月读、悦读”活动,为让学生读有所得,由语文教师指导每位学生每天写一页读书笔记,每两周写一篇心得体会或读后感,语文教师每两周一次检查批阅。学生利用三个饭后的闲散时间,按照老师的安排和个人制订的读书计划阅读红色经典和中外经典,“读经典书籍”已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还在教学楼二楼的楼道文化中设立了中外名著导读宣传画板,为八
部中外名著内容简介,分为红色经典和极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中外名著意在引领学生从小精心阅读红色经典和中外名著,从而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在全体教师中我们开展了“教师每学期读一本好书”活动,要求全体教师每学期读一本书、每天记一页读书笔记、每学期写一篇读后感。目前我校全体师生人手一本由我校自行设计的具有我校特色的读书笔记,学生书写已超过万字。此举已经受到了市县级领导的认可和好评。
2、养成教育:
为贯彻落实我校“读书认识世界,习惯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中的“习惯成就未来”,我们确立了“养成教育”特色,在学生行为养成上,我们强调工作要“细”,从坐立行走、课堂纪律、学习常规、礼仪常规入手,对学生进行养成性教育。好的秩序是一个集体进步的生命。为此,我校在学生新学年入学,无论哪个年级都要进行为期一周的入学教育。对于学生的入校、集合、上下楼、楼道楼厅活动、教室活动、餐厅就餐、上下课、离校、请假、宿舍睡眠、洗手间大小便都要进行细致化、正规化的教育和训练。
凡集体集合秩序,如入校、升旗、上操、活动、就餐、星期五离校、进入宿舍,一律全员整队,要求各个班级集合要快、静、齐、响,行进要求学生走直道,拐直角,挺胸抬头,昂首阔步,口号响亮,立定有声,动作一致。在教学楼内上下楼时东西楼道分开,东楼道上楼靠杆、下楼靠墙,西楼道上楼靠墙、下楼靠杆,两排并行(全部体现行人要向右边走的常规交通规则);上楼时前面同学离不开台阶,后面同学不能踏上这个台阶,下楼时前面同学离不开台阶,后面同学不能踏下这个台阶,上下楼时要高抬腿、轻迈步,脚下不能出声,嘴上不能大声喧哗;自由上下楼,人少时不跨台阶,人多时自然成对,切实保证学生上下楼的安全和安静。进餐厅楼就餐、入宿舍楼就寝,同进入教学楼相同。
楼道楼厅活动和教室内活动要求不快跑,不出声,不追逐,不打闹,不随意挪动桌凳。餐厅就餐时,进入餐厅后,依次走到自己桌凳旁坐定,学生位置定组、定位、定组长,由组长负责分饭、舀菜、匀菜、传粥,安排值日清扫饭桌卫生。进入宿舍楼就寝时,除站队进楼遵守以上秩序外,我校在每一层楼安排了学生楼长,每一个宿舍安排了舍长,每一个宿舍分成若干小组每一个小组安排了组长,分层管理,责任到人,确保宿舍楼的就寝秩序井然。教学楼、宿舍楼的洗手间运用,我校做了细致的规定,要求学生无论大小便都要小便到池、大便到坑、手纸到篓,积极倡导“靠近方便一小步,贴近文明一大步”的文明理念。真正做到了洗手间地面整洁,无污物,无尿液,无便迹,无纸屑,绝大多数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养成了自觉维护公共使用厕所的良好习惯。
教学楼、餐厅楼、宿舍楼秩序得到保证,同时也形成了学生自觉维护公共秩序的美德。走近我们的校园,只要是在课间或是饭后,你自然会发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就是“红领巾文明岗”。“红领巾文明岗”是学校教育处通过一定章程在各个班级里选拔出来的品学兼优、责任心强、相貌端正的优秀学生组成的管理岗位。他们是各个班级的文明标兵,他们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帮助学校教育处管理学生课外秩序,他们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别站立在教学楼门口、各层楼梯口、宿舍楼门口、餐厅楼门口,依照《学生文明礼仪守则》对所有学生的言行予以监督检查记录,按照守则规定进行量化扣分,督促全体同学在教学楼内活动、上下楼梯、楼厅活动、操场活动的言行确保合乎规范和要求。随着“红领巾文明岗”的建立以及文明岗执法力度的加强和普及,我校文明礼貌蔚然成风,打仗骂人现象皆无,脏话脏字已经无处藏身,初步形成了“文明蓝天”的局面,“红领巾”文明岗养成教育的监督检查机关。
学校在教学楼二楼楼厅两侧北墙设计了《小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和《小学生道德、生活行为习惯》,对于学生在校、离校期间的学习行为、道德行为、生活行为做出了具体规定,引领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学习、道德、生活行为习惯,切实践行“习惯成就未来”。学校认真开展各种形式主题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等。我校一直以来都把培养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和生活行为习惯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德育的主旋律。我们一直认为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和生活行为习惯,即为孩子收获良好命运播下了一颗未来发展的优良种子。
学校还对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通过电子屏幕每周做出具体要求,组织学生对于自己的习惯养成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并写出学习、道德、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总结,学校记录学生成长档案。
3、环境育人:
为贯彻落实“环境育人”的办学特色,我校首先打造了以“蓝天文化”为主题、内涵丰厚的教学楼文化,热爱祖国,山东名人,中外名人,传统文化,孝亲尊师,古典诗词,名著导读,中华精粹,古人苦学故事,情系蓝天等蓝天文化为主题的文化画板悬挂于教学楼楼道墙壁之上,使墙壁成为教育学生的另一阵地,充分体现文化育人。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已广泛开展,已经建立了新羽广播社团、新羽文学社团、葫芦丝社团、乒乓球社团、篮球社团、舞蹈社团、腰鼓社团、书法社团、绘画社团、校园风铃手工制作社团、健美操社团、军乐社团等主题实践活动团体都已经开展得轰轰烈烈。截止2012年5月,我校新羽广播社团共播音500多次;新羽文学社团组织写作指导活动20多次,并于2012年3月编辑出版了第一期校刊《蓝色梦想》,现正准备出版第二期;书法社团、绘画社团联合举办书画展览三次,并有数件作品上交参加比赛;校园风铃社团制作各种手工制品数百件,由剪纸、折纸、粘贴画、玩教具等;健美操社团、葫芦丝社团、军乐社团均在我校春季田径运动会上大放光彩,军乐社团的鼓号齐鸣,极大的渲染了运动会的欢乐气氛,葫芦丝社团的团体演奏三支傣家乐曲令人称赞,健美操社团的两组分别为160、180人的大型团体健美操表演把运动会推向了高潮,在场的领导、师生无不啧啧称赞。
五、培训效果
通过加强校本培训,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首先,广大教师真正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其次,教育理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校本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学校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主阵地,第三,广大教师的终身教育理念已经初步形成,教师们深切地认识到,接受终身教育不仅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自身生存的需要。通过培训,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策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许多现代教育思想和先进经验已经转变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行动,提高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
(二)探索出教师继续教育运行机制
目前,我校构建了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核心的校本培训模式:“集中培训、个人自学、教研培训”有机结合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初步形成。
(三)推进了教育科学研究的进程
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广大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撰写了大量的教学随感、案例分析、科研论文。目前已经形成了学校有市、县、乡、校课题,人人都参与的局面,还有部分青年教师的个人课题申报获得成功。
第四篇:竭力强化领导职能 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先进学校材料)
竭力强化领导职能 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平地泉镇中心学校集体工作纪实 我校领导班子现有成员7名,校长1人(兼支部书记),副校长2人,教导主任1人,教导副主任1人,总务主任1人,少总部总辅导员1人。
平地泉中心校是一所寄宿制完小。近年来,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导下,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学校领导集体一班人精诚团结地带领全校教职工坚持以“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以事业统一思想,以创新谋求发展。以质量赢得信誉,以特色打造品牌”的治校理念,全方位地打造育人平台,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育事业的全面进展。重温几年来走过的光辉历程,我们深感自豪。
我校从2003年始,至2008年,历年被评为旗级综合先进集体和旗级先进党支部。学校各类活动获旗级以上奖项20多次。2007年我校被乌兰察布市授予“规范化学校建设与管理示范学校”。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储波、任亚平、连辑等曾慕名前来我校考察工作,市委政府领导吴永新、常永福、王炳林等也相继来我校考察工作。各级领导对我校的工作业绩均表示赞许。领导的认可更极大的鞭策和激励了我们的工作热情。斐然成绩,催人振奋,我校领导集体乘风破浪,奋发图强,按照争创“先进领导班子”的目标要求,勤政为校,率先垂范,使我校的“特色学校”建设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现将我校几年来争创先进集体的主要工作作如下概述:
一、坚持讲政治、谋全局、抓大事。
班子成员同心同德,能够自觉维护领导集体的形象和威信,既对教育事业充满信心,又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具有迎难而上,奋力拼搏的精神,又有襟怀开阔,气度豁达的气概,能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善于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处理本职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关系,善于从宏观角度研究和解决微观问题,促进各项工作协调开展,整个班子具有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和处理复杂问题的工作能力。
二、狠抓管理,增强团结,提高效能。
一是健全完善了《学校工作规则》、《领导干部行为规范》、《学校干部工作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以制度来规范约束管理的管理机制;二是班子成员能够严格执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充分发挥领导集体一班人的集体智慧;三是正确处理好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凡经集体决定的事情都得到了认真的贯彻落实,做到了政令畅通。班子成员在职责、职权范围内均能依法行政、放开手脚,大胆工作;四是坚持召开好民主生活会,有效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切实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制度健全,民主集中制观念强,班子成员能顾全大局,自觉维护班子团结,在工作中互相理解、支持、尊重、信任,团结协调,无内耗,班子的整体效能发挥好,真正具有团结带领全校教职工建设特色学校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三、狠抓勤政廉政建设,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
校委会、总务处、办公室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并赋予教代会以全程监督职能,完善了校务公开制度并坚决贯彻实行。同时,领导班子经常开展党性、党风教育和廉政建设教育,建立起牢固的正确认识和行使权力的思想道德防线。坚持勤政廉政,廉洁自律,正确行使权力,无以权谋私行为;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推荐和选拔干部,坚持秉公用人,扶正祛邪,严惩腐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政务公开和采购、公物管理等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延伸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保证了领导干部的权力真正用来为师生谋利益。领导班子不仅具有了牢固的宗旨意识和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而且具有清晰的工作思路,扎实的工作作风,过硬的工作措施,勤勉的敬业精神,能摆正与群众的位置,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倾听群众呼声,关心师生的学习和生活;解决师生的实际困难,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根本利益,赢得了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家长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近几年,我校在全面完成校舍全面建设的基础上,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和争取上级拨款,先后配备了远程网络和互联网,配备了两个电脑是,一个教师电子备课室和一个多媒体教室。室内外均安装了监控系统,配置了电子程控铃,全部更换了课桌凳,极大的改善了我校的办学条件,深得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好评。
四、进一步强化了“七个意识”。
一是责任意识。班子分工明确,实行一把手总负责制,逐级负责,落实责任,做到人人有重担,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二是管理意识。做到为了学校发展,为了学校老师,为了学校学生,人人都是管理者,时时为学校想,事事为学校办;三是公仆意识。牢固树立为老师和学生服务的思想,为学校服务的思想,当好学校的建设者,当好师生的勤务员;四是创新意识。不断改善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创新工作方法;五是发展意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促进教师全面提高和学生全面发展;六是和谐意识。协调学校各处室的管理和工作,协调教师工作,创建阳光学校、活力学校、和谐学校;七是奉献意识。为打造学校品牌,树立强校效应,构建协力、负责、多元的校园文化奉献自己的力量。其目的就是实现“四个一流目标”,即建设一流学校、争创一流班子、培养一流老师、培育一流学生。本学期校领导班子本着“科研理校、民主治校、以德治校、依法治校”的指导思想,按照“服务学生、廉洁从教、诚信守法、敬廉崇洁”的原则,内抓管理,外树形象,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开创了一个新局面,使学校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不断提升。
五、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得到加强。
一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八荣八耻”重要思想为指导,建立健全了领导集体学习制度,做到了学习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坚持理论与实际、认知与行动相统一,把理论贯穿到实际工作中,学以致用。确保了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的先进性,在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是制定了民主管理和教代会民主监督制度,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凡涉及学校发展的重大事项坚持提交校委会、教代会集体研究决定,决不搞个人说了算,促进了决策的制度化、科学化、民主化;三是大力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作风。进一步建立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分工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等制度,坚持运用制度防治和治理不正作风,强化教育与严肃执法并举,纯洁了党的组织,从源头上铲除了腐败滋生的土壤。坚持实行校务公开,提高了学校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了依法行政、廉洁从政。
六、教育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教务处根据我校实际,先后制定并完善了《教师量化考核办法》、《班主任量化评估细则》、《班级量化管理办法》、《考试制度》、《教师阅卷制度》、《眼睛保健操制度》, 实行月考和竞赛制度, 把学生考风考纪、成绩、优秀人数、教师阅卷及总分情况等与教师考核挂钩。把当月少总部、总务处的纪律、卫生检查结果同月考结果相结合,与班级和班主任考核挂钩,在办公室及时张贴公布,纳入年终总评;继续深化教学常规检查力度,把教师备课、上课、课后辅导、作业批改等一系列教学行为完全纳入考评范围,作为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切实加大对毕业年级的教育教学管理力度,从教学常规到单独辅导,从宏观调控到微观管理,从小考信息到考试选题,从师生关系到心理疏导,我们做了大量细致有效地工作,去年我们取得了十分令人欣喜的成绩, 一到五年级列全旗统考第三名,六年级升学考试列全旗第二名,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办公室相继完善了《教师请销假制度》、《教师考勤制度》、《学校管理细则》,加强了对校园常规的检查力度,有力地配合了我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少总部和总务处先后制定出台了《紧急事故处理预案》、《禁止携带危险品入校的规定》、《安全教育二十条》、《火灾逃生方法》、《劳动卫生工作量化管理办法》和《地震逃生方法》等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加大了对校园安全的检查和管理力度,有效避免了打架等恶性事件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少总部相继组织了一系列文体活动,活跃了学校气氛,增强了师生的凝聚力和责任感。同时完善了家长学校制度,通过精密组织、规范运作,以建立起家长----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新模式,受到社会、家长和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教研处进一步严格执行校本教研制度,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并不间断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培训,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发挥了“活水”效应,提高了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各教研室精诚合作,密切配合,大大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当然,我校在领导班子建设过程中,虽然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离教育局的要求还有差距,但我们坚信:在新世纪里,面对机遇和挑战,只要学校领导班子坚持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八荣八耻”重要思想要求,继续加强班子的自身建设,精诚团结、齐心协力,进一步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挑起建设特色学校的重任,以崭新的姿态团结带领全校140多位教职工,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共创学校辉煌。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第五篇:智慧城市建设 共享机制先行(模版)
智慧城市建设 共享机制先行
2013年1月,由住建部组织召开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创建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公布了首批90家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住建部与第一批试点城市(区、县、镇)代表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3月,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在政协提案办理协商会上表示,住建部即将公布第二批50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届时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将达到140家。在住建部和相关部委的推动下,国家相关部门和各地方政府积极谋划智慧城市项目,我国智慧城市进入规模建设和快速发展阶段。我们通过对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调研发现,信息共享是智慧城市是否“智慧”的关键所在,也是各地方政府在智慧城市的实际建设和运营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各部门信息系统相互独立,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较少,信息孤岛普遍存在。
智慧城市是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城市经营服务理念进行有效融合,通过对城市的地理、资源、环境、经济等进行数字网络化管理,为城市提供更便捷、高效、灵活的公共管理的创新服务模式。智慧城市建设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将涉及城市运行方方面面的,分布在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数据整合在一起,通过系统、快速、有效的数据
挖掘与分析,来实现科学决策和业务协同,从而达到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以及更好地为市民服务的目的。
目前,我国有154座城市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有140座城市将要入围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大多数城市各部门的信息系统之间相互独立,在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应用方面较少,信息孤岛的现象普遍存在。例如,注册一家企业,需要到工商部门去注册,到国税、地税办税务登记,再到质监部门办组织机构代码等,在此过程中,企业大量的基础信息如企业名称、地址等被重复采集;通过银行贷款购置房产,需要到户籍管理、房屋管理、公积金管理等部门开具证明,为贷款银行提供户口、工作单位证明、收入证明、公积金缴存证明等一系列的文件资料。这样不仅办理手续复杂,数据之间无法验证,还形成了大量的数据冗余和资源浪费。
信息孤岛是信息化建设的必经过程,信息共享是智慧城市建设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城市信息化应用的建设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从信息化建设的规律来看,其实施和应用都不是一步到位,而是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步建立起来的。初级阶段,各部门将相关的业务信息录入到计算机中实现电子化,建成提供单一服务的信息系统;中级阶段,部门内部的局部数据互相连通,建成在部门内部能够提供部分信息共享和综合信息服务的信息系统,形成信息孤岛;高级阶段,各部门信息孤岛之间有机连接,建成新的综合协调机制和提供综合数据服务的信息共享平台。信息孤岛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必经过程,信息共享是城市信息化应用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升能的关键。智慧城市建设正是城市信息化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因此信息共享是智慧城市建设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造成信息孤岛存在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方面,最直接的原因是在部门划分的影响下,各部门信息化系统自成体系,在功能、信息、业务流程等方面互不联,拥有各自的数据库、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用户界面,并由各自独立的信息中心或数据中心进行管理;另一方面,最根本原因是在管理机制的约束下,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比较少,没有对城市基础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分析和集成应用,发挥信息的综合应用效益。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数据格式转换等技术的日趋成熟,由于部门划分所造成的信息孤岛问题,其技术上的问题往往容易解决,而管理机制的问题比较难处理。部门之间数据的共享与应用,实际上是对管理模式的调整和转变,涉及到各部门数据安全与利益保障,甚至政府部门组织结构与工作流程重组等问题,解决起来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和阻力。因此,实现信息共享,不仅需要技术层面的支撑,更多的是要从管
理体制和制度方面的推进,形成适应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新型管理机制。
实现智慧城市信息共享,从协调相关部门信息资源和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着手。
第一,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管理体制。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领导机构或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牵头理顺各部门的数据信息,并对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目前,大多数地方政府采取的是组建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以市长或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组员,推进信息共享和智慧城市建设。出于对智慧城市长效运营管理的考虑,建议明确一个行政综合部门,集中管理各部门的信息中心和数据中心,进行信息资源整合,主导开展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应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第二,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或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各部门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建立规范标准的公共数据库,并为各部门制定和推行统一的信息技术标准,对信息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和统一部署。同时,从城市整体运行效益的角度出发,协调各部门明确共享数据、上报数据、发布数据、保密数据和交换数据等内容,确保各部门对数据的共享与应用。
第三,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或主管部门,要积极开展数据需求调研工作,了解各部门和
各类群体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根据需求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目前,大多数地方政府正在建设的信息平台包括,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政府门户网站)、地理空间资源信息平台、教育资源信息平台、行业交易信息平台等。同时,利用信息平台,通过分类、归并和汇总等操作实现信息和数据的深度集成,并采取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系列模式分析等实现信息和数据挖掘和应用,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科学决策的信息和依据。
第四,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或主管部门,要为整合共享信息资源提供安全保障,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管理、数据灾备、数据监管等方面的保障工作。首先,要建立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管理系统,为从事相关信息工作的单位和个人提供身份认证、访问权限控制和安全审计等安全服务。其次,尽快开展对重要网络、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安全访问测评工作,推进数字证书的深入应用。最后,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协调监管机制,加快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并建立相应的安全保密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