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省安全生产培训管理规定
冀安监管〔2012〕2号
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河北省安全生产培训管理规定》的通知
各设区市安全监管局、各有关单位:
依据《安全生产法》、《行政许可法》、《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为规范全省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河北省安全生产培训管理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河北省安全生产培训监督管理实施细则》(冀安监管„2007‟2号)同时废止。
二○一二年四月十三日
河北省安全生产培训管理规定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安全生产培训管理,规范安全生产培训秩序,提高安全生产培训管理水平,保证安全生产培训质量,促进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依据《安全生产法》、《行政许可法》、《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4号)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号)等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河北省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培训机构、生产经营单位从事安全生产培训(以下简称安全培训)活动以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安全培训实施考核及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安全培训是指以提高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人员、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和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相关人员的安全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培训活动。
接受安全培训的人员是: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人员;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其他从业人员;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相关人员。
第四条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人员是指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从事安全监管监察、行政执法的安全生产监管人员以及依法委托实施行政处罚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人员。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指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生产经营单位的厂长、经理、矿长(含实际控制人)、站长等。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分管安全生产的单位副职(包括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副经理、副矿长等);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部门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未设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等。特种作业人员是指《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0号)规定的特种作业人员。
其他从业人员是指除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以外,生产经营单位从事生产经营各项活动的所有人员,包括其他负责人、其他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各岗位的工人以及临时聘用人员。
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相关人员是指从事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教师、危险化学品登记机构的登记人员和承担安全评价、咨询、检测、检验的人员及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人员等。
第五条
安全培训工作实行统一规划、归口管理、分级实施、分类指导、教考分离的原则。
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省安全监管局)指导全省安全培训工作,依法对全省安全培训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各设区市、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县(市、区)安全监管局]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培训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第二章 安全培训机构
第六条
安全培训机构从事安全培训活动,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资质证书分三个等级。一级资质证书,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审批、颁发。二级、三级资质证书,由省安全监管局审批、颁发。第七条 取得一级资质证书的安全培训机构,可以承担省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煤矿安全监察人员,中央企业的总公司、总厂或集团公司的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安全培训机构教师的培训工作。
取得二级资质证书的安全培训机构,可以承担各设区市、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从事安全监管监察、行政执法的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及依法委托实施行政处罚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人员;省属生产经营单位和中央企业的分公司、子公司及其所属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烟花爆竹生产、经营(批发)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技术副职、总工程师)及技术部门负责人;冶金企业主要负责人;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中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地下矿山带班下井的矿领导;乙级安全评价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承担安全评价、咨询、检测、检验工作的人员;危险化学品登记人员;注册安全工程师和安全培训机构教师的培训工作。取得煤矿二级资质证书的培训机构,可以承担全省煤矿企业矿长、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的资格培训和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培训工作。
取得三级培训资质证书的安全培训机构,可以承担本行政区域内市属及以下非煤矿山,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烟花爆竹经营(批发)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及技术管理机构的人员的培训工作;一般生产经营单位(冶金企业负责人除外)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以及技术负责人(技术副职、总工程师)与技术管理机构的人员的培训工作;井工矿山企业的生产、技术、通风、机电、运输、地测、调度等职能部门负责人的培训工作;其他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上一级安全培训机构可以承担下一级安全培训机构的培训工作。
安全培训机构具备本规定第十一条规定条件的,可以承担相应作业类别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第八条 申请一级安全培训机构资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能够独立或经授权承担法律责任,注册资金或开办费500万元以上;
(二)有专职的管理人员;
(三)有健全的机构章程、管理制度、工作规则;
(四)有15名以上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专职或兼职教师,其中至少有10名具有高级以上职称并且经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考核合格的专职教师,专职教师中至少有5名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
(五)有固定、独立和相对集中并且能够满足同期100人以上规模培训需要的教学及生活设施,其中专用教室使用面积150平方米以上;
(六)安全培训需要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 申请二级安全培训机构资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能够独立或经授权承担法律责任,注册资金或开办费不低于300万元;
(二)有8名以上专职或兼职的管理人员,其中专职管理人员不少于5名;
(三)有健全的机构章程、管理制度、工作规则;
(四)有10名以上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专职或兼职教师,其中至少有6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并且经省安全监管局考核合格的专职教师,专职教师中至少有3名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
(五)有固定、独立和相对集中并且能够满足同期80人以上规模培训需要(含满足远程网络培训)的教学及生活设施,其中专用教室使用面积120平方米以上;
(六)安全培训需要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 申请三级安全培训机构资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能够独立或经授权承担法律责任,注册资金或开办费不低于100万元;
(二)有5名以上专职或兼职的管理人员,其中专职管理人员不少于3名;
(三)有健全的机构章程、管理制度、工作规则;
(四)有8名以上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专职或兼职教师,其中至少有5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并且经省安全监管局考核合格的专职教师,专职教师中至少有2名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
(五)有固定、独立和相对集中并且能够满足同期60人以上规模培训需要(含满足远程网络培训)的教学及生活设施,其中专用教室使用面积100平方米以上;
(六)安全培训需要的其他条件。
第十一条 安全培训机构申请承担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的,除符合本规定第八、九、十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每个作业类别不得少于2名专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相应专业的专职教师,从事实际操作教学的教师应当有相应专业技师以上等级证书;
(二)具备相应作业类别的实际操作条件。
第十二条 安全培训机构的专职管理人员和专职教师,应当提供正式劳动人事合同关系、社会保险关系等相关资料。
安全培训机构的兼职管理人员、兼职教师应当提供聘任协议。其中,兼职管理人员和兼职教师的聘任期不少于1年。
第十三条 申请一级安全培训机构资质,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具备资质条件的申请人将安全培训机构资质申请书、安全培训机构设置批准文件或企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和本规定第八条规定的材料报省安全监管局进行初审;
(二)省安全监管局收到申报材料后,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1.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允许申请单位当场更正;
2.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3.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申请单位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材料的,受理该行政许可申请。
(三)省安全监管局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工作,并将符合条件的申请材料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第十四条 申请二级安全培训机构资质,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具备资质条件的申请人将安全培训机构资质申请书、安全培训机构设置批准文件或企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和本规定第九条规定的材料报省安全监管局进行审批;
(二)省安全监管局收到申报材料后,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1.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允许申请单位当场更正;
2.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3.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申请单位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材料的,受理该行政许可申请。
(三)省安全监管局按照行政许可的要求完成培训机构资质审批工作。
第十五条 申请三级资质证书,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具备资质条件的申请人将安全培训机构资质申请书、安全培训机构设置批准文件或企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和本规定第十条规定的材料报省安全监管局进行审批;应申请人的要求,设区市安全监管局也可受理该申请,经核实后报送省安全监管局审批。
(二)省安全监管局收到申报材料后,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1.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允许申请单位当场更正;
2.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3.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申请单位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材料的,受理该行政许可申请。
(三)省安全监管局按照行政许可的要求完成培训机构资质审批工作。
第十六条
申请承担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的,除按照本规定第九、十条的规定提交相关材料外,还应当提交符合第十一条规定的材料。
申请人整改问题所需的时间,不计算在本规定第十三、十四、十五条规定的时间内。
第十七条
已取得资质证书的安全培训机构应严格按照核定的培训业务范围组织培训。
安全培训机构名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管理人员、教师发生变更的,须在变更发生1个月内,将变更材料提交所在地安全监管局核实,经核实后逐级上报省安全监管局。安全培训机构需新增安全培训业务范围的,应按原渠道向设区市或省安全监管局提出申请。省安全监管局审核批准后,通知安全培训机构并抄送所在地安全监管局。
第十八条 安全培训机构资质证书不得出借、出租给其他机构或个人。
安全培训机构资质证书的有效期为3年。安全培训机构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需要延期的,应当于安全培训机构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申请办理延期手续。
逾期不提出延期申请的,由省安全监管局在有效期届满后注销其资质证书,取消培训资格。第三章 安全培训
第十九条 安全培训应当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或省安全监管局统一制定的安全培训大纲进行。省安全监管局负责组织全省安全培训教材的统一编审工作。安全培训机构应当使用全省统一的安全培训教材。
第二十条 省安全监管局负责各设区市、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从事安全监管监察、行政执法的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及依法委托实施行政处罚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人员的培训工作;指导和监督省属生产经营单位和中央企业的分公司、子公司及其所属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指导和监督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烟花爆竹生产、经营(批发)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技术副职、总工程师)及技术部门负责人的培训工作;指导和监督冶金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培训工作;指导和监督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中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指导和监督地下矿山带班下井的矿领导的培训工作;指导和监督乙级安全评价机构的法定代表人的培训工作;指导和监督安全评价、咨询、检测、检验工作的人员的培训工作;指导和监督危险化学品登记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指导和监督注册安全工程师和安全培训机构教师的培训工作;指导和监督全省煤矿企业矿长、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技术副职、总工程师)及技术管理机构的人员的资格培训和煤矿领导带班下井人员的培训工作。
设区市、县(市、区)安全监管局指导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市属及以下非煤矿山,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烟花爆竹经营(批发)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及技术部门人员的培训工作;指导和监督一般生产经营单位(冶金企业负责人除外)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以及技术负责人(技术副职、总工程师)与技术管理机构的人员的培训工作;指导和监督井工矿山企业的生产、技术、通风、机电、运输、地测、调度等职能部门负责人的培训工作;指导和监督其他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生产经营单位的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以及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调整工作岗位或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安全培训工作由生产经营单位负责。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应委托安全培训机构进行培训。
第二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培训管理制度,依法组织实施本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对从业人员进行与其所从事岗位相应的安全三级教育培训;从业人员调整工作岗位或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应当对其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未经安全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情况,应建档备查。
生产经营单位应依据财政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按标准提取安全费用,以保证有足够的经费用于安全培训。
第二十二条
发生造成人员死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其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重新参加安全培训。
特种作业人员对造成人员死亡的生产安全事故负有直接责任的,应当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重新参加安全培训。
第二十三条 鼓励生产经营单位实行师傅带徒弟制度。矿山新招的井下作业人员和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单位新招的危险工艺操作岗位人员,除按照规定进行安全培训外,还应当在有经验的职工带领下实习满2个月后,方可独立上岗作业。
第二十四条
安全培训机构负责所组织培训人员的基本条件的初审工作,符合条件的,方可参加培训。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受理其培训申请。未审核或不严格审核的,安全培训机构应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五条 安全培训机构应于每期培训班开班7个工作日前向负责培训考核工作的部门上报培训考试申请表,经审查同意后方可进行培训。
第二十六条 安全培训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省安全监管局制定的培训大纲规定学时组织教学,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第二十七条
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并注册执业的,视同已接受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核合格;经注册安全工程师继续教育并延续注册或重新注册的,视同已接受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再培训考核合格;生产经营单位中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持注册安全工程师继续教育合格证书并在执业期内,视同已参加相关学时的年度复审。第二十八条 安全培训机构必须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学员管理和教师管理等制度,建立教学档案和学员档案。教学档案应为一期一档。
第二十九条 安全培训机构开展安全培训工作要依据有关规定或参照行业自律标准、指导性标准,公开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合理收费。不得收取培训以外的其它费用,不得巧立名目变相收费。第四章 安全培训的考核
第三十条 安全培训的考核实行统一标准、归口管理、分级负责、教考分离的原则,逐步实行有远程视频监控的计算机考试。
第三十一条 省安全监管局负责按照安全培训考核大纲组织建立相应的理论知识试题库、实际操作考核项目试题库。
第三十二条 省安全监管局负责全省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工作,所有培训考核使用全省统一题库。各设区市、县(市、区)安全监管局负责安全培训考核的具体实施工作。
第三十三条 负责考核的部门要认真做好监考、巡考、阅卷、登统、建档、分析等工作,建立安全培训考核管理制度和档案。负责考核的部门受理考核工作后,应认真审查资料,确定考核时间,布置考场,备好实际操作设备和仪器,安排2名以上的人员组织考核,考核结束后由监考人员填写《考场记录》送相应考核部门备查。
第三十四条 考核部门应在考核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公布成绩。
(一)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人员的考核,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70分合格。
(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烟花爆竹生产经营(批发)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资格考核,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60分合格。
(三)除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烟花爆竹生产经营(批发)企业外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井工矿山企业的生产、技术、通风、机电、运输、地测、调度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安全培训考核,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60分合格。
(四)各类企业(煤矿除外)的主要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含技术部门负责人)安全培训考核,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60分合格。
(五)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带班下井领导安全培训考核,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60分合格。
(六)煤矿矿长资格培训考核,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60分合格。
(七)煤矿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资格培训考核,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60分合格。
(八)煤矿带班下井领导安全培训考核,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60分合格。
(九)安全培训机构教师培训考核,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70分合格。
(十)生产经营单位其他从业人员考核,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60分合格。
(十一)安全生产相关工作人员培训考核按有关规定执行。
考核不合格的学员,由培训机构在20个工作日内向考核部门申请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合格的,须重新培训。第五章 安全培训的发证
第三十五条 按照“谁考核,谁发证,谁负责”的要求,对经过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人员,考核发证部门核发相应的证书。
(一)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人员经考核合格后,颁发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证或安全生产监管委托执法证。
(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烟花爆竹生产、经营(批发)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后,颁发安全资格证。
(三)除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烟花爆竹生产经营(批发)企业外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井工矿山企业的生产、技术、通风、机电、运输、地测、调度等职能部门负责人经考核合格后,颁发培训合格证。
(四)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除持有安全资格证以外的带班下井领导经考核合格后,颁发河北省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领导安全培训合格证。
(五)煤矿矿长经考核合格后,颁发煤矿矿长资格证。
(六)煤矿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经考核合格后,颁发煤矿相应的资格证。
(七)煤矿除持有安全资格证(含矿长资格证)以外的带班下井领导经考核合格后,颁发河北省煤矿领导安全培训合格证。
(八)安全培训机构教师经考核合格后,颁发河北省安全生产培训机构教师培训合格证。
(九)生产经营单位其他从业人员经考核合格后,颁发培训合格证。
(十)安全生产相关工作人员经考核合格后,按有关规定颁发相应证书。
第三十六条 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证、安全资格证和煤矿矿长资格证采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统一规定式样。安全生产监管委托执法证、培训合格证、河北省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领导安全培训合格证、河北省煤矿领导安全培训合格证、河北省安全生产培训机构教师培训合格证,由省安全监管局统一规定格式印制。
上述证件有效期均为3年,需要延期的,应于期满前30日向原发证部门办理延期手续。证书遗失、损毁的,由申请人填写补证申请表向原发证机关提出申请,证书遗失的由持证人登报声明作废,经原发证机关审查认可后,原发证机关予以补发新证。
特种作业人员的考核发证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 安全培训机构应在考核结果公布20个工作日内汇总考试合格人员资料,向考核发证部门提出发证申请,考核发证部门在受理验印申请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所提交申请材料的审查,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能够当场作出受理决定的,当场作出受理决定;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的,当场或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视为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已被受理。
对已经受理的申请,考核发证部门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工作。符合条件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内向申请人颁发证书;不符合条件的,应当说明理由。第三十八条 特种作业操作证和省安全监管局颁发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资格证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市安全监管局颁发的主要负责人培训合格证、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和其他从业人员的合格证在全省范围内有效。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九条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依照《安全生产法》、《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和本规定,强化安全培训的管理职能,建立健全安全培训管理机制,加强对安全培训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四十条 各设区市安全监管局应当定期统计分析所辖区域内安全培训、考核、发证情况,并于每季度第一个月5日前,将上一季度统计分析情况报送省安全监管局。
第四十一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审查、颁发安全培训机构的资质证书。对已经取得资质证书的安全培训机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每年进行一次评估检查。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已经取得资质证书的安全培训机构名单,接受社会监督。
对安全培训机构的年度评估检查,应当征求生产经营单位和参加培训人员对培训质量的意见。第四十二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对安全培训机构开展安全培训活动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按照资质许可范围开展培训的情况;建立培训管理制度和专(兼)职教师配备、教师持证上岗的情况;执行培训大纲、建立培训档案、执行培训计划、教学过程管理和培训保障的情况。
第四十三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培训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安全培训制度、年度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的情况;安全培训管理档案建立和管理的情况;安全培训经费投入和使用的情况;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和持证上岗的情况;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以及转岗前对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的情况;其他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的情况等。
第四十四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机构的违法违纪行为,均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或举报。受理举报的部门及时调查处理。
第四十五条 对安全培训工作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和《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进行处理。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本规定自2012年5月15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第二篇:河北省铁路安全管理规定
【发布单位】河北省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14-09-28 【生效日期】2014-12-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河北省人民政府
河北省铁路安全管理规定
《河北省铁路安全管理规定》已经2014年9月18日省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省长 张庆伟 2014年9月28日
河北省铁路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铁路安全管理,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和畅通,保护人民群众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与铁路安全管理相关的活动,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铁路安全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第四条 铁路沿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明确铁路安全管理责任,将铁路安全管理工作作为当地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及时协调解决本行政区域内铁路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铁路沿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公安、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水利、林业、教育、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和各级护路联防组织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保障铁路安全教育,落实护路联防责任,做好保障铁路安全的有关工作,防范和制止危害铁路安全的行为。
第五条 省、设区的市、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村(居)民委员会应当逐级签定护路联防责任书,并加强对铁路沿线单位和个人有关铁路安全法律法规的教育,预防危及铁路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发生。
第六条 铁路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关于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的规定,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铁路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单位依法对勘察、设计、施工的质量负责,监理单位依法对施工质量承担监理责任。
从事铁路建设、运输、设备制造维修的单位应当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执行保障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
第七条 禁止扰乱铁路建设、运输秩序。禁止损坏或者非法占用铁路设施设备、铁路标志和铁路用地。铁路建设项目勘测定界后以及铁路建设期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铁路用地范围内抢栽抢种农林作物,抢建建筑物、构筑物和进行取土、采石等作业。
第八条 铁路线路两侧应当设立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范围,从铁路线路路堤坡脚、路堑坡顶或者铁路桥梁(含铁路、道路两用桥,下同)外侧起向外的距离分别为:
(一)城市市区高速铁路为十米,其他铁路为八米;
(二)城市郊区居民居住区高速铁路为十二米,其他铁路为十米;(三)村镇居民居住区高速铁路为十五米,其他铁路为十二米;(四)其他地区高速铁路为二十米,其他铁路为十五米。
第九条 在铁路用地范围外划定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和节约用地的原则,组织有关铁路监督管理机构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发展改革、安全监管、住房城乡建设、水利、交通运输等部门划定并公告。
本规定第八条规定的距离不能满足铁路运输安全,需要在铁路用地范围外划定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由铁路建设单位或者铁路运输企业提出方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程序划定。
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与公路建筑控制区、河道管理范围、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航道保护范围或者石油、电力以及其他重要设施保护区重叠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协商划定并公告。
新建、改建铁路的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或者需要调整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范围的,应当自铁路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批准之日或者自确定调整之日起30日内,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划定并公告。
第十条 铁路建设单位或者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布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划定公告后,根据工程竣工资料进行勘界,绘制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平面图,并根据平面图设立标桩,相关工作应当在项目静态验收前完成。不进行静态验收的项目,应当在项目初步验收或者铁路线路开通前完成。
第十一条 禁止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烧荒、焚烧垃圾、放养牲畜;禁止向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排放气体、固体、液体污染物,倾倒垃圾、渣土以及其他危害铁路安全的物质。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负责规划的部门不得在铁路线路外侧钢轨向外三十米范围内和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规划审批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等设施,铁路生产设施或者与铁路交叉的城市道路和公路设施除外。
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既有的建筑物、构筑物危及铁路运输安全的,由其所有权人或者实际控制人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后仍不能保证安全的,依法予以拆除。
拆除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的建筑物、构筑物,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或者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但是,拆除非法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的除外。
第十三条 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及其邻近区域建造或者设置的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不得进入国家规定的铁路建筑限界。
在铁路线路两侧建设杆塔、烟囱等设施或者种植树木等植物,其高度不得超过设施内缘或者植物至铁路线路中心的水平距离减三点一米,并且不得影响铁路行车瞭望。不符合规定的,应当依法整改或者修剪、砍伐。
第十四条 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等设施,取土、挖砂、挖沟、采空作业或者堆放、悬挂物品应当征得铁路运输企业同意并签订安全协议,遵守保证铁路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施工安全规范,采取措施防止影响铁路运输安全。铁路运输企业应当派员对施工现场实行安全监督。
新建、改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或者城市道路中的快速路,需要与铁路交叉的,应当设置立体交叉设施,并优先选择下穿铁路的方案。对于符合城市规划或者交通运输规划要求、相关安全防护设施完备的基础建设项目,上跨或者下穿铁路线路时,铁路运输企业应当予以支持和配合。
第十五条 铁路沿线各级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铁路线路两侧五百米范围内的废品收购站、露天垃圾消纳点、堆放彩钢板等轻型材料的场所、采用轻型材料搭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广告牌(匾)、灯箱以及农用薄膜、塑料大棚等的管理,防止大风天气下危及铁路运输安全。
第十六条 在铁路线路两侧从事采矿、采石或者爆破作业,应当遵守有关采矿和民用爆破的法律、法规,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铁路安全保护要求。
在铁路线路路堤坡脚、路堑坡顶、铁路桥梁外侧起向外各一千米范围内,以及在铁路隧道上方中心线两侧各一千米范围内,确需从事露天采矿、采石或者爆破作业的,应当与铁路运输企业协商一致,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进行。
第十七条 高速铁路线路路堤坡脚、路堑坡顶或者铁路桥梁外侧起向外各二百米范围内禁止抽取地下水。
在前款规定范围外,高速铁路线路经过的区域属于地面沉降区域,抽取地下水危及高速铁路安全的,应当设置地下水禁止开采区或者限制开采区,具体范围由铁路监督管理机构会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告。
第十八条 禁止在铁路桥梁跨越处河道上下游的下列范围内采砂、淘金:
(一)跨河桥长五百米以上的铁路桥梁,河道上游五百米,下游三千米;
(二)跨河桥长一百米以上不足五百米的铁路桥梁,河道上游五百米,下游二千米;
(三)跨河桥长不足一百米的铁路桥梁,河道上游五百米,下游一千米。
有关部门依法在铁路桥梁跨越处河道上下游划定的禁采范围大于前款规定的禁采范围的,按照划定的禁采范围执行。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划定禁采区域、设置禁采标志,制止非法采砂、淘金行为。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铁路桥梁跨越处河道上下游各一千米范围内围垦造田、拦河筑坝、架设浮桥或者修建其他影响防洪安全和铁路桥梁安全的设施。
因特殊原因确需在前款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围垦造田、拦河筑坝、架设浮桥等活动的,应当进行安全论证,负责审批的机关在批准前应当征求有关铁路运输企业的意见。
第二十条 下穿铁路桥梁、涵洞的道路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设置车辆通过限高、限宽标志和限高防护架。城市道路的限高、限宽标志由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设置并维护,公路的限高、限宽标志由公路管理部门设置并维护。限高防护架在铁路桥梁、涵洞、道路建设时设置,由铁路运输企业负责维护。
机动车通过下穿铁路桥梁、涵洞的道路,应当遵守限高、限宽规定。
下穿铁路涵洞的管理单位负责涵洞的日常管理、维护,防止淤塞、积水。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依法划定的电力设施保护区内建造、种植或者堆放可能危及铁路电力设施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植物或者物品。第二十二条 禁止使用无线电台(站)以及其他仪器、装置干扰铁路运营指挥调度无线电频率的正常使用。
铁路运营指挥调度无线电频率受到干扰的,铁路运输企业应当立即采取排查措施并报告无线电管理机构、铁路监管部门;无线电管理机构、铁路监管部门应当依法排除干扰。
第二十三条 铁路沿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铁路运输企业等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铁路运输企业等有关单位应当根据事故等级启动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阻碍事故应急救援、铁路线路开通、列车运行和事故调查处理。
第二十四条 公安机关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维护车站、列车等铁路场所和铁路沿线的治安秩序,依法处理危及铁路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 铁路运输企业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旅客及其随身携带、托运的行李物品进行安全检查。
旅客应当接受并配合铁路运输企业在车站、列车实施的安全检查,不得违法携带、夹带管制器具,不得违法携带、托运烟花爆竹、枪支弹药等危险物品或者其他违禁物品。
第二十六条 在法定假日、传统节日、重要时期等铁路运输高峰期或者恶劣气象条件下,铁路运输企业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应急管理措施,加强铁路运输安全检查,有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做好相关安全保障工作,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和畅通。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应当与铁路监管部门、铁路运输企业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和运输安全生产协调机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监管、公安、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在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影响铁路安全的隐患,对职责范围内的,应当依法责令有关单位立即排除;对职责范围外的,应当及时通报铁路运输企业、铁路监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
第二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影响铁路安全的行为,应当报告铁路运输企业或者向铁路监管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举报。接到报告的铁路运输企业、接到举报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及时处理。
铁路运输企业发现难以自行排除的重大安全隐患,应当及时向铁路监管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告;接到报告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进行处置,并将有关情况及时通知铁路运输企业。
第二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行政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履行本规定的监督管理职责,造成铁路安全事故的;
(二)接到影响铁路安全的举报后不及时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三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分别由铁路沿线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或者无线电管理机构等依照有关水资源管理、矿产资源管理、无线电管理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罚:
(一)未经批准在铁路线路两侧各一千米范围内从事露天采矿、采石或者爆破作业;(二)在地下水禁止开采区或者限制开采区抽取地下水;
(三)在铁路桥梁跨越处河道上下游各一千米范围内围垦造田、拦河筑坝、架设浮桥或者修建其他影响铁路桥梁安全的设施;(四)在铁路桥梁跨越处河道上下游禁止采砂、淘金的范围内采砂、淘金;(五)干扰铁路运营指挥调度无线电频率正常使用。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的有关行为,其他法律、法规已经规定法律责任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河北省学校安全管理规定
河北省学校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学校安全管理,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预防和处理学校安全事故,保障学校及其学生和教职工的人身、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省和本省行政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和非学历教育机构(以下统称学校)及学生和教职工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学校周边环境安全的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辖区内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加大对维护学校安全的经费投入,及时协调、解决学校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障学校安全。
乡镇人民政府依其职责,做好辖区内学校安全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省和本省本行政区域内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各自职责,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学生和教职工应当遵守学校安全制度,接受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不得从事危及自身、他人和学校安全的活动。
第六条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有维护学校安全的义务,应当依法维护学校安全,支持学校安全工作。第二章安全管理职责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国家规定确保学校选址安全,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学校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以及生活设施的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应当及时排除,对确认为危房或者存在其他重大安全隐患的,责成相关责任部门或者民办学校举办者限期解决。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对学校安全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学校安全工作考核标准和办法,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督导、检查和考核,督促学校建立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二)建立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督促学校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落实整改措施;
(三)指导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
(四)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对学校周边治安环境进行治理,协助当地人民政府组织对学校安全事故的救援和调查处理;
(五)指导、监督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制定学校安全应急预案;
(六)配合当地人民政府指导学校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教育督导机构应当组织学校安全工作的专项督导。
第九条举办学校的主管部门应当指导、监督学校落实安全责任制,将学校安全工作列入学校目标管理内容,定期进行考核。
第十条公安机关及有关部门应当在学校门前完善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减速带、交通隔离护拦等交通安全设施,在特殊教育学校门前有过街人行横道的,应当设置有音响提示装置的过街信号灯。对交通复杂的中小学校门前道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学校上下学时间适当部署警力或者交通协管员,维护学校周边交通秩序。
公安机关应当指导学校做好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加强学校周边治安巡逻。公安机关应当与学校建立治安管理联系制度,协助学校处理有关治安事件。在治安情况复杂区域的学校,依托门卫室设置学校警务室或者治安岗亭。
第十一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依法对学校遵守消防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学校检查和消除火灾隐患,开展灭火演练,进行消防知识宣传。第十二条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工程建设过程安全状况的监督管理,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应当依法责令排除,发现教育教学、生活设施建设中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应当责令纠正。
第十三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指导学校加强卫生和疾病防控工作,协助学校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工作,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生及教职工进行健康教育。
第十四条公安、文化、新闻出版、工商行政管理等行政部门应当按各自职责,加强对学校周边娱乐、音像制品、图书等经营场所的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文化、工商行政管理、公安等行政部门应当按各自职责,依法取缔中小学校周边200米内开办的网吧,查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行为。
第十六条城市管理等行政部门应当按各自职责,对在学校周边摆摊设点、堆放杂物,依傍学校围墙搭建建筑物、构筑物等及时进行清理。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专门为中小学生提供餐饮服务的经营者的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环境保护、质量技术监督等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和学校周边有害污染源的治理,对学校使用的特种设备及其相关设施的安全状况定期进行检查。
第三章安全教育
第十八条中小学校应当按国家《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规定,将消防、交通、公共卫生、社会治安、自然灾害、意外伤害、信息安全和防震减灾等安全教育内容纳入教学计划,落实教学计划、安全教材、授课教师、教学课时。
第十九条学校应当利用学校网站、校报、板报、宣传橱窗、讲座等形式,并针对季节、地理、气候特点,开展安全知识教育。
第二十条学校应当在开学初、放假前以及开展群体性活动时,集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第二十一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地震、卫生等行政部门应当指导、帮助学校开展安全教育,制订应急预案,组织应急疏散、逃生自救互救演练。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中小学校管理人员进行学校安全管理培训,使其掌握安全管理知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第二十三条学生的监护人应当履行法定监护义务,配合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
提倡为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第四章安全管理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应当将学校安全工作列入工作目标计划,制订学校安全工作评价、考核标准和办法,定期对学校安全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作为评比、表彰奖励的依据。
第二十五条学校主管部门应当制订学校安全应急预案。学校应当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制订并完善学校安全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第二十六条学校应当健全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制,校长是学校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建立相应机构或者配备必要的专(兼)职人员,负责做好安全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二十七条学校应当配备安全保卫人员、必要的安全防护器材及监控和报警设施。所需费用,政府举办的高等学校、高中阶段学校从同级财政安排的办学经费中统筹解决,义务教育学校由同级财政从义务教育补助经费中统筹解决,民
办学校由举办者负责解决。
第二十八条学校应当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学生宿舍管理,建立宿舍管理制度,落实夜间值班、巡查责任,加强对宿舍用电和防火防盗设施的安全检查。学校不得租用普通民用住宅作为学生宿舍。
第二十九条学校应当在有危险性的教育教学、生活服务场地、设施设备及学校内施工区域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重点部位、重点岗位设置安全员,对建筑、设施设备的安全状况定期检查,及时维修。
第三十条学校应当对外来人员进出学校进行询问、登记,未经允许,外来人员和车辆不得进入学校。经允许进入学校的车辆,应当按规定的线路和速度行驶,并在指定地点停放。
严禁将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管制刀具和其他危险品带入学校。第三十一条学校应当按规定标准配备消防设施和器材,定期进行检修,确保完好、有效。
学校教学用房、学生宿舍、食堂、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学生聚集的场所,应当配备消防应急照明设施,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和安全通道,并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
第三十二条学校应当保证食堂及从业人员符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要求,提供给学生的食品、饮用品和药品,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三十三条学校用于接送学生的车辆,应当经有关部门检测合格,驾驶员应当具有3年以上的驾驶经验,租用车辆接送教职工和学生的,应当选择合法的车辆运输经营单位,并与其签订安全责任书。
第三十四条学校应当将学校规定的上下学时间及学生未到学校或者擅自离开学校等涉及学生安全的信息,及时告知监护人。
对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学生,学校与学生的监护人应当进行接送交接。
第三十五条学校应当加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和其他危险品的管理,建立储存、使用和保管制度。
学校不得将房屋、场地出租给他人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和其他危险品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三十六条学校组织大型群体性活动应当确定专人负责安全工作,对活动场地、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制订应急预案,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和名义组织学生从事接触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和其他危险品的劳动,以及超越其行为能力或者自我保护能力的各类危险性活动,不得在危及学生人身安全的环境开展活动。
第三十七条对有身体残疾、特定疾病或者其他身体异常情况的学生,学生家长应当向学校报告,学校不得安排不适合其参加的教育教学或者其他活动,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三十八条学校不得安排患有传染病、精神病,有违法犯罪记录及品行不良的人员到学校工作。
第三十九条学校采购或者代为采购学生床上用品和学生服装的,应当要求供货单位提供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质量安全性能证明。
第四十条教职工发现有危及学生人身和财物安全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和报告。发现学生打架斗殴、寻衅滋事,应当及时制止。发现学生携带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管制刀具和其他危险品,应当没收并上交学校,由学校上交公安机关。
第五章安全事故处理
第四十一条学校发生安全事故,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救助受伤害学生,并立即向学校主管部门和事故主管部门报告,同时通知受伤害学生的监护人。
属于重大安全事故的,学校主管部门应当按有关规定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主管部门报告,并按有关规定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行政部门处理。学校发生安全事故不得隐瞒、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第四十二条学校发生安全事故,学校主管部门和事故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指导学校进行处置,属于重大安全事故的,应当赶赴事故现场进行处置。学校应当予以配合,尽快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
第四十三条学校发生安全事故,对学生人身伤害赔偿的处理,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双方自愿,可以书面请求学校主管部门进行调解。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由学校主管部门进行调解的,学校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书面调解申请之日起30日内办结。
第四十四条学校发生安全事故的人身伤害赔偿,经学校主管部门在调解期限内调解达成一致意见的,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调解协议书并履行有关义务;经调解未达成一致意见的,应当终止调解,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四十五条学校发生安全事故,受伤害学生或者其监护人、当事人应当配合学校进行事故处理,不得辱骂、殴打教职工,不得聚众滋事,不得干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和工作秩序。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学校主管部门、有关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法履行学校安全管理职责的;
(二)对学校的建筑、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及消防安全设施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不采取措施解决的;
(三)对扰乱校园秩序或者侵害教职工及学生人身、财产安全案件不依法查处的;
(四)接到学校安全事故报告,不及时指导学校进行处置的;
(五)对影响学校周边治安、交通秩序不依法查处导致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
(六)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四十七条学校违反本规定,不履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职责的,由学校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造成教职工及学生伤亡的,由学校主管部门依法给予处分;对民办学校依法予以处罚。
第四十八条学校教职工违反本规定第四十条规定的,由学校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十九条学生或者其监护人违反本规定第四十五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五十条本规定自2010年12月10日起施行。
第四篇:河北省校车安全管理规定
校车安全管理制度
为加强对校车交通安全的管理,切实保障搭乘学生的人身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和《河北省学校安全管理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校车管理
(1)依法办理了机动车登记,车辆牌证齐全;
(2)粘贴有效的年检合格标志和强制保险标志;
(3)符合国家规定的校车技术标准;
(4)车身前后及两侧应当粘贴、放置符合国家标准的校车标志。
二、校车驾驶人管理
(1)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须携带有效驾驶证、行驶证及有关证件。
(2)不疲劳驾车。
(3)遵守交通规则,不违章驾车。
(4)驾驶员工作期间不得饮酒。
(5)经常学习交通法规。
(6)保持车况良好,经常检查车辆运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7)驾驶员在校内车速不能超于每小时5公里。
(8)有相应准驾车型3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
(9)最近3年任一记分周期内没有累计记满12分的记录;
(10)未发生过致人死亡且负有责任的交通事故;
(11)身心健康,言行文明,无嗜酒等不良习好,无传染性疾病,无癫痫、精神病等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病史;
(12)无犯罪或严重违法记录。
三、学生照管人员管理
建立学生照管人员责任制度,确保每辆校车配备学生照管人员,负责维持乘车秩序,监督和纠正校车驾驶人的交通违法行为,防止校车出现超速、超载、乱停靠上下学生等情形。
第五篇:企业安全生产培训管理规定
企
业
安
全
生
产
培
训
管
理
规
定
编制人:尹晓飞 审核人:王雷 审批人:李道贵
青岛宝多钢结构建筑制品有限公司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做好公司安全培训工作,提高职工安全素质,防范事故,减轻职业危害。加强和规范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吉林省安全生产条例》、《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单位安全生产培训、各有关单位开展安全培训活动适用本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单位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应当制定职工安全培训计划,报组织人事科备案。上报部门与组织人事科一同按计划组织实施。职工进行安全培训期间,需组织人事科主要负责人审核,方可支付工资和相关的费用。组织人事科负责建立职工安全培训档案,记录安全培训考核情况。未经安全培训合格的职工,不得上岗。
第四条各部门应当健全培训管理制度、建立培训档案,保证培训质量。
第五条公司组织人事科应当协助各部门,建立健全安全培训考核管理体系,完善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档案和安全培训机构监管档案。
第六条安全培训工作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实施、分类指导、培考分离的原则。
第七条安全培训费用、考核收费,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安全培训的对象及内容
第八条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接受安全培训,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并经考核合格。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其他职工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
第九条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
准;
(二)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专业知识;
(三)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管理和救援组织以及事故调查处理的有关规定;
(四)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五)国内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六)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七)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第十条各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二)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卫生等知识;
(三)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及职业危害的调查处理方法;
(四)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以及应急处置的内容和要求;
(五)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六)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第十一条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工作,必须由市以上安监部门认定的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培训机构实施。
第十二条各单位的其他职工必须经安全培训合格,具备安全操作、自救互救以及应急处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方可上岗。
第十三条其他职工安全培训内容包括。
(一)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二)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三)工作岗位环境及危险因素;
(四)所从事工种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五)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
(六)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
(七)事故应急救援、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及防范措施
(八)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九)相关事故案例;
(十)本部门需要培训的内容
第十四条部门职工因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当重新接受安全培训。
第十五条各单位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有关职工重新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
第十六条各部门中其他从业人员(临时用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由本部门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各部门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十八条新职工上岗前需进行公司、部门、班组。三级安全教育,首先到公司组织人事科报到,领取三级安全教育卡,接受技术部门组织的公司级安全教育,考试(核)合格后,携带教育卡去接受部门安全员的车间安全教育,考核合格后,携带教育卡去接受车间主任或班组长及安全员的安全教育,考核合格后,向公司组织人事科交回三级教育卡,存档,由生产技术科发给安全操作合格证。新职工持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一)单位级安全教育由公司组织人事科会同生产技术科组织进行。主要教育内容是: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及主要法规标准;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劳动纪律;危险作业场所安全要求及有关防灾救护知识;典型事故案例介绍,吸取教训;伤亡事故报考处理要求;个体防护用品的作用和使用要求及其它有关应知应会的内容。时间应不少于8学时。
(二)部门安全教育由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会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主要教育内容是:本部门生产性质、特点及基本安全要求;生产工艺流程、危险部位及有关防灾救护知识;本部门安全管理制度和劳动纪律;同类部门工伤事故介绍,吸取教训。时间应不少于4学时。
(三)车间、班组安全教育由班组长会或安全员及带班师傅进行。主要教育内容是:车间及班组工作任务、性质及基本安全要求;有关设备、设施的性能、安全特点及防护装置的作用与完好要求;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事故苗头或发生事故时的紧急处置措施;同类岗位工伤事故介绍,吸
取教训;有关个体防护用品使用要求及保管知识;工场场所清洁卫生要求;其它应知应会的安全内容。教育时间应不少于4学时。
第十九条经常性、多样化的安全教育
一、在生产过程中要经常性地进行安全宣传教育,每日进行班前教育,每周进行一次安全活动日教育,开展安全生产参观教育、事故现场会议教育、违章人员学习班教育等,普及安全知识。
二、各单位、各部门。要经常性开展安全教育及群众性的安全活动。克服骄傲自满、麻痹大意的思想,提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正确认识安全生产的重大意义。
三、根据各单位实际生产情况,利用板报、简报、事故案例等多种形式,既有针对的,又有季节性的开展多样化的安全教育活动。
第三章安全培训的职责及监管责任
第二十条组织人事科负责组织、监督公司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和需持证上岗人员的安全资格培训及证件管理工作;组织新进职工的安全培训教育;负责指导、监督公司各部门及所属公司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负责拟定公司安全培训计划,指导、监督、检查各部门安全培训工作。负责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的情况,以及特种工种职工上岗培训和证件管理,并存档备案
第二十一条生产技术科负责全公司安全考核工作,协助各单位推动公司生产中的安全工作,贯彻执行本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规程。汇总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监督有关厂处按期实施。
第二十二条设备科负责特种工种上岗证的年审、换证工作。落实特种工种持证上岗。
第二十三条各单位要提高重视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加强领导,制定安全培训目标计划,做到有安排、有落实,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确保不走过场。将安全培训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年内各部门一线工作人员培训率达到100%,一线职工每年再培训率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