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布尔方法对馆员知识自律影响知识共享定性比较

时间:2019-05-12 13:47: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利用布尔方法对馆员知识自律影响知识共享定性比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利用布尔方法对馆员知识自律影响知识共享定性比较》。

第一篇:利用布尔方法对馆员知识自律影响知识共享定性比较

利用布尔方法对馆员知识自律影响知识共享定性比较

〔摘要〕馆员知识自律模式体现了馆员知识转移行动并把自身最有利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使复杂的知识从内化到外化得以知识共享。根据馆员自律特征,采用布尔代数方法,对表示馆员条件进行布尔代数定性比较。分析馆员知识自律特征结构以及和知识转移、知识共享关系。揭示馆员知识自律特征和知识转移和共享管理之间的联系,为馆员提供支持知识转移合适条件。

〔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转移;知识共享;馆员知识自律

图书馆知识服务和创新的过程,馆员知识自律行为体现了馆员知识转移行动并把自身最有利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使复杂的知识从内化到外化得以知识共享,即馆员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图书馆高质量服务成效。如何发现和了解馆员知识的获取、存储和转移以及在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认为,图书馆在知识管理中设置任务导向,可以了解馆员知识的获取、存储和扩散途径。通过导向或能表现出馆员知识组织方法、知识转移和共享行为是否和图书馆服务效率和目标的一致性。以采取最有效的方式集成馆员知识,实现图书馆知识管理和服务目标。因此,馆员知识自律和图书馆效率和目标的一致性,是馆员实现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转换、个体价值和组织价值共同提升、实现知识共享的条件。本文对馆员知识自律特征及知识转移之间相关因素关系进行研究,希望在图书馆知识管理中有所裨益。

1馆员知识结构模式和特征

1馆员知识结构模式

馆员所处于的工作环境决定了馆员知识结构,体现了图书馆文化、技术、设备、馆员和读者的关系。

12馆员知识自律特征

由于不同馆员具有不同的知识组合特性,将会产生馆员独特的知识结构和自律行为。本文认为,馆员知识自律特征主要有两种,一是馆员以图书馆为中心,符合图书馆情境(制度、目标、发展战略等)的知识自律;二是以馆员为中心,主要体现在馆员之间关系方面的自律。

2馆员知识管理因素的设定

馆员知识自律体现在知识个人(馆员)与图书馆组织系统和反应性策略的关系。而图书馆组织对馆员知识集中管理有许多规则、等级、垂直传播和报告系统,是根据馆员知识行为自律特征作为图书馆知识管理规范性的因素[1],特设的馆员和集体关系促进图书馆创新的策略。

本文将馆员知识自律特征分为4组类型,即组织任务结构或馆员完成任务的知识水平结构、个人或集体关系、系统或链接模式、反应或创新;相对应的有8个词组概念,即集中和机会(对应组织任务结构或馆员完成任务的知识水平结构)、私人和公共(对应个人或集体关系)、规定、自适应和自律(对应系统或链接模式)、开发和探索(对应反应或创新)作为知识管理因素(表1)。

知识结构类型馆员关系策略组织任务结构型馆员完成任务的

知识水平结构型个人集体系统链接模式反应创新集中机会私人公共规定自适应和自律开发探索对应关系多小组的横向沟通、分散决策和共享任务馆员的培训,集体激励和奖励,最佳知识共享实践以及图书馆愿景共享利用物理通讯技术和虚拟通信技术进行多小组非正式沟通工作岗位轮换实行多小组自治和自律以及原始自律策略形成馆员知识自律价值链

3馆员知识管理因素样本选择表述

理顺知识结构与馆员、馆员、关系及策略的关系。才能使馆员适应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即馆员才能按照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的目标,要求向读者提供知识和优质的服务。在这个过程中,馆员(个人)知识被认为是个人竞争优势和资源的来源,作为一个交易[2]。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图书馆员的工作情况不同,知识和自我约束的特点也不同。在组织的任务结构中,图书馆员获得或转移的知识往往局限于一个垂直或水平的范围[3]。作为图书馆员完成一项任务(垂直层次),知识会更加集中,自律行为也更强。在图书馆员的完成任务的知识层次结构中(水平层次),由于在水平层次的工作任务的需要,馆员知识具有分散性、灵活性和易获得、易传递性的特点。这种灵活性给予馆员提供了一个创造或吸收新知识的机会。在这个层次面上馆员知识相对容易传播,往往使知识转移行为具有人性化,从而缺乏自律性的知识转移和共享,结果是这些知识转移不能成为竞争优势的来源[4]。因此,无论是在垂直型和水平型层面上,馆员知识自律的自主性是获得新知识的保证。

4馆员知识自律特征变量的确定与布尔方法定性比较本项认为,图书馆文化对馆员知识自律特点可能存在潜在影响,通过识别图书馆馆员与组织文化的一致性,选择馆员知识服务和分层位置(高级、中级人员和他们之间的直接联系)作为可靠的定性评价要素(表2),说明图书馆知识自组织和馆员知识自律特征可能是受到文化不同的影响。表2一致性因素的样本选择

因素行动/作用图书馆文化调查当地的同类型图书馆部门活动集中在一个共同的部门知识自律/服务专注于图书馆分层的位置高级馆员和中级馆员之间的直接联系

根据馆员知识的特点定位,我们采用布尔方法二进制数据表示两个条件的布尔代数进行定性比较。1表示存在(真);0表示无结果(假)。确定馆员知识自律特性的4个变量:结构、关系、馆员和策略(图1)。馆员知识自律特性可以描述为多采用一种或另一种形式,基于定性它的成分和数量分布。

我们用0显示结构(垂直和水平);用0显示关系作为系统的结果;用0显示馆员为个人和集体;用0显示策略的反应和结果创新。关于馆员是否有自律多变量特征,建立不同的条件的结果(见表3和表4)。结构替代12(见表3)存在共享任务、横向沟通和分散的缺失决策,使馆员在各自组织小组产生垂直型的结构,而不是一个水平结构。这些均是基于对馆员的访谈记录评估以测定馆员知识自律特性的二进制状态(存在或不存在)(见表4)。通过对馆员的访谈显示个人的自律模式,比如,初级馆员表示希望在集体中愿意成为一个有个人风格的馆员。图1图书馆员知识自律特征的变量确定

知识结构条件馆员条件共享任务横向沟通分散决策多个小组结果奖励激励愿景共享最佳共享实践培训时间结果

5适合图书馆馆员知识转移的条件

以上结果表明,属于同一个图书馆的馆员也显示出不同的知识自律特性。表5中的三组馆员知识自律特性数据显示,说明馆员知识自律组合特点具有多样性的特征。表

3、表

4、表5馆员知识自律相比显示,馆员知识自律与组织系统关系和反应性的策略有关,而有些馆员所在的图书馆环境证明,网络关系、创新也与自律相关。

在不同约束条件下,由于图书馆设施和个人所处的地位的不同,馆员工作技能和理念等知识的内隐性特征,知识转移机制发挥作用的力度和广度不同,馆员知识转移自律管理的实现途径和主要内容也有所差异。因此,馆员知识转移水平的提高,需要个体在工作质量上的提升,以促进馆员个体的共同成长,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通过对作为非正式自组织合约因素,运用布尔方法对图书馆员知识自律特征的变量确定分析表明,在使馆员选择存在任务、横向沟通、分散决策以及建立多个小组,建立馆员愿景共享以及共享过程的最佳实践[5],采取岗位轮换、自律自治,非正式沟通、物理或虚拟通讯技术能使馆员出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转移行为。笔者以此寻找适合馆员知识转移的匹配条件。

1图书馆文化建设

知识管理程序的发展和知识组织的增强是文化的一部分。图书馆组织特性的差异和管理实践中的个人不同的知识自律特征文化差异有关。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提高馆员知识组织效果。在整个知识组织中,馆员是否自愿产生知识转移行为,必须从追求个人成就感到追求团队成就感的转变,从发现问题到推动解决问题的转变。因此,为知识转移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应减少行政色彩,办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转移自律组织,实现知识自律管理与知识转移工作的相辅相成[6]。

4垂直结构诱导重点知识获取

规定个体和集体、私人和公共知识的存储系统,对自适应和知识扩散、反应性和创新战略、开发和探索知识的应用进行分别[7]。可把垂直结构与专业工作诱导视为一个重点,验证垂直和水平之间的结构关系,在机会中获取知识。

3鼓励自组织特征行为

在上级部门和社会公众共同构成的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下,促进知识转移自律,强调组织横向结构广度而不是深度,不能一味地强调加大奖励力度,鼓励自组织特征行为。要注重促进馆员有更多的自主性从未知来源收集知识,作为知识获取、存储、传播和应用,在工作实践中产生作用。对馆员的主要奖励均来自他们的个人表现。

4馆员轮岗提高知识共享和存储

图书馆对有经验的馆员要进行3周的短时间轮岗。对没有经验的新馆员,计划6个月的轮岗时间。这无形中提高了馆员的技能和忠诚度,既符合终身就业模型,又对提高知识共享和存储有积极作用。

5知识转移媒介过滤

知识转移需要通过媒介来实现,无论是物理或虚拟通讯技术都要经过组织分析和综合将馆员所转移知识尽可能全面复现,进行优化整合最大限度挖掘和发挥所转移的知识[8]。

6目标制定与工作报告以及信息反馈

图书馆要进行目标制定与下达的方法,比如目标SMART化(明确性、可测量、可实现、相关性和时间表)、目标的共享化和目标的承诺化。即目标要清晰、明确,让馆员能够准确理解组织目标,并采用相同的标准准确衡量;制定的目标要通过馆员努力可以实现,也就是制定目标不能偏低和偏高,偏低了无意义,偏高了实现不了,组织目标与馆员工作能结合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同时,要求馆员每月写出详细服务报告和读者信息反馈,要求一个馆员至少有两次最佳实践和成功、失败的案例。

6结论

图书馆和馆员知识协作是一个主观的社会因素,馆员知识自律的优劣,对知识转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以上对馆员知识自律特征的变量确定、知识结构条件和馆员知识自律特征对比、馆员关系和知识自律特征、馆员知识自律特性的评价定性对比。图书馆管理者首先要明确认识到,组织制度和文化、组织结构和关系、管理流程、以及信息平台[9],馆员和团队合作行为和自律协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馆员有拥有和表示客观的激励、奖励以及最佳的实践计划和培训需求[4]的权力。这样有利于馆员在价值观上,实现与图书馆的决策目标的一致性。协调问题的难度取决于馆员确定相关知识共享和合作伙伴的关系。如构建馆员个人知识的水平层次结构,提供一个共同的目标,创建馆员工作知识库弥补图书馆解决问题需要知识的不足[5],以此促进馆员知识自律和合作的自主性。使所有馆员现有知识在协调中,产生个人或集体的愿望以影响图书馆组织内知识共享的模式。对馆员可以进行访问,或得到更有价值的知识共享和组合,以更新组织或者个人的知识创造,使组织工作得以创新。通常的组织人事管理往往要求馆员的知识自愿贡献,这种行政管理手段限制了馆员自主性的知识转移的行为,从馆员知识价值链管理系统(表1)里可以清晰看出,馆员在这种情境下更有可能造成反向自律行为,即封闭知识。如果组织不能满足馆员的这些需求,馆员将在薄弱的自律下出现一些负面影响,甚至对组织的忠诚也将随之结束。馆员在学科知识处理的程度,至少意味着馆员是和一个组织的价值观、忠诚、以及政策或目标[6]是相一致的。当发现馆员知识转移行为可以反映的动力来源时,组织必须与馆员协调建立一个共同的目标,诱发其主动积极的自律行为。对于馆员的文化培养可以来自集体或个人,当一个馆员确定一个组织并做出决定后,他们将采取特定的方式进行知识转移。因此,对馆员知识自律的加强和正确诱导,能使馆员知识快速存储到公共知识库里并达到知识共享,更能产生滚雪球效应。

参考文献

[1]Drucker p.self-management:ask these seven questions[J].Executive Excellence,2013,20:7-8.[2]Kelloway,EK.and Barling,J.Knowledge work a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2001,(3):287-304.[3]Cooke L,Norris M.et al.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Academic Liaison Librarians on Their User Community:A Review and Case Study[J].New Review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11,17(1):5-30.[4]DiMaggio,PJ.and Powell,WW..The iron cage revisited:institutional isomorphism and collective rationality in organizational fields[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83,48(4):147-60.[5]Porter,ME..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The Macmillan Press,London,1990:55-56.[6]NY.Von Krogh,G,Nonaka,I.and Aben,M.Making the most of your companys knowledge:a strategic framework[J].Long Range Planning,2001,34:421-39.[7]郭亚军,武建鑫.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中的知识转移研究[J].现代情报,2014,34(7):36-39.[8]CW.and Joshi,KD..An investigation of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management of knowledge in organizations[J].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2000,(9):235-61.[9]刘记飞,葛秋萍.国内外知识转移效率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情报,2012,32(3):173-176.

第二篇:知识付费对教育的影响如何

知识付费对教育的影响如何

自古以来教育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中国人对于下一代的教育问题非常看重,而现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以及高企的学区房价格让人力不从心。

新技术之下,教育正以不同的形态和出口进行多元化的输出。过去的两年发生了非常多的知识传递过程,而知识付费是一个不错的模式。知识付费从一个陌生的概念到一条坐拥千万用户的“大赛道”。

其实,知识付费并非新鲜事物。在出版、教育和培训领域,早有硬知识的付费,购买一本书、一门课,习得一项技能正是分别以书、学历和技能资质的标准化产品进行的系统性知识付费。

只不过,如今的知识付费指的是软知识付费,消费者以付费方式获取一些认知盈余者的实践总结,是非标准化的知识产品。现在的知识付费,更像是媒体、内容出版、教育的融合。

现在我们看到的各种知识付费产品,无非就是把媒体、教育,都变成像「书」一样的内容出版,也就是把东西变成直接卖给用户的、交付给的产品。

今天我们说的“知识付费”,并不是在为“知识”而付费,而是为“获得知识的过程”,也就是“教育”而付费,我们是把钱付给了帮助我们转化知识的人。

教育的本质是个知识转移、知识传递过程。而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

知识付费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优质教育资源跨地域的问题,以及稀缺教育资源高成本的问题。

在现在这个网络时代,大家可以从网上找到很多信息。但是

因为信息太多,大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从中选择出真正对自己有用的资料。“知识付费”就可以让自己节约掉时间的成本。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的同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通过知识付费获得深度、直接、有价值的信息,是有效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

当然也会带来一定的缺陷,即“知识金钱化”。“知识就是财富”是一句经典格言。时至今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知识的付费意愿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拥有知识已不再仅仅是被描述为学富五车或满腹经纶,而是财富真正的源泉。

知识付费易出现同质化。由于知识付费的市场红利,人人都想分一杯羹,市面上出现了五花八门的课程。但大多内容大同小异,质量却层次不齐。

现在市面上的课程主要分为语音,图文,直播课,录播课,系列课等。很多人因为焦虑买了大量的课程,却往往由于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忙碌和劳累再加上人性本身懒惰,购买课程以后就束之高阁,没有进行学习。而且有很多课程的更新采取的一天一更新或一周一更新的频率,时间跨度比较大,周期比较长,难以长期坚持。

对于知识的生产者而言,收费可以激励作者生产出更加优质内容,将内容创作回归到价值导向。助力更多优质内容的产生。从长远看,知识付费或将可以成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一种比广告更好的变现形式。

而对于知识付费的消费者而言,付费这一门槛,一定程度上帮助用户筛选有效信息,也能让优质内容得到最大程度的曝光,更加可以节省用户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同时促进了一批类似淘淘课这些知识付费领域的新产品出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知识获取渠道。

第三篇:知识产权制度对社会信息化的影响

知识产权制度对社会信息化的的影响

所谓社会信息化,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传输手段的广泛应用为基础和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影响和改造社会生活方式与管理方式的过程。社会信息化指在经济生活全面信息化的进程中,人类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也逐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起各种信息网络;同时,大力开发有关人们日常生活内容,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生活质量的过程。

随着信息发生量以及社会对信息需求量迅速的大量增加,信息传输手段受到世界主要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以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传输手段现代化,就是目前社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信息传输手段的现代化,以现代信息网络建设为核心。现代信息网络以其速度快、容量大等特征,被称之为信息高速公路,并成为信息化建设中的重点工程。现代信息网络的建设与使用,使信息传输手段有了质的改变,带动了信息产业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信息化的程度。而知识产权制度是专门保护知识或信息资源的法律制度,它包括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和制止不正当竞争法等法规,这些法规本身就是社会信息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各个国家建立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目的就是在于通过赋予一定的人某种权利或法律地位,以保护权利人的合法利益,鼓励人们进行知识或信息资产生产,促进社会的信息交流和经济发展。而且知识产权制度在规范和保障人们进行信息生产、传播和利用活动的同时,也随着人类信息化进程而发展。

知识产权制度是智力成果所有人在一定的期限内依法对其智力成果享有独占权,并受到保护的法律制度。没有权利人的许可,任何人都不得擅自使用其智力成果。实施知识产权制度,可以起到激励创新,保护人们的智力劳动成果,并促进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作用。它是一种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一种激励和保护机制。

一、知识产权制度是知识和信息创新的动力机制

社会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知识和信息创新,而知识、信息的创新必须有一个内在动力机制和保护智力成果、维护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从工业文明的

长期实践可以看出,知识产权制度正是这样一种机制和制度,在激励人们进行信息产品生产和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构成了社会信息化的有效动力机制。在社会信息化的时代里,信息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和文化繁荣等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信息的生产将更加充分,生产的内容也更具有创新性、应用性和价值性,而信息的创新已成为该时代的核心和实质。但同时信息的创新难度和社会生产生产的平均成本也在相应提高。这是因为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的稀缺资源,相当多的信息产品的创新生产时通过高级的智力劳动、依靠大量的财政支持,甚至冒着极大的风险而最终完成的。而由于信息的“无形”的特征可能使生产者有时不太容易控制其传播和使用的范围,尤其是在社会信息化的时代里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在加快、范围在扩展,而传播费用反而在降低,容易使其变为一种“公共产品”。在所以信息社会中需要一定的法律制度来进行有效的保护,防止信息资源被随意复制或拷贝。这样,在该社会环境中信息产品的生产和创新的主动性就不会收到抑制,生产者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回报,就会促进进行信息的再生产创新工作。这样就能对该国社会信息化起到推动作用,刺激社会信息化产品的生产与创新

二、知识产权制度是信息市场运行的基础机制

信息市场是实现信息资源合理配置、促进信息产业发展和推进社会信息化的基本途径,而知识产权制度则是信息市场运行的前提、基础和调节机制。

三、知识产权制度可以增强全民信息意识

知识产权制度使人们深刻认识到信息就是财富,从而逐渐在整个社会树立起信息创造价值的新观念,不断增强全民的信息意识。知识产权以法律为准绳保护信息权利人,从某种意义上强调人们自身的信息素养,促进了信息道德的建立,逐步使人们做到“自控”,不断增强全民信息道德意识,从而推动社会信息化进程。

四、知识产权制度可以保障社会信息产业者资产的实现

社会信息化的一种表现特征是信息化繁荣资产化合商品化,以至于社会无形化的财富量在不断增加。信息资产的无形化的特征决定了其区别与有形资产的另一特征是其法律性。由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权威性和持久性也可以使信息资产的占有者具有一种安全感,这样也可以进一步激励信息生产者进行信息创新和

实现信息资源资产化的积极性,这相对通过政府的推动和保护行为更为直接有效且费用也较低。

五、知识产权的拥有量可以成为衡量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社会信息化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社会信息化的本质是信息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日趋社会化。由于知识的巨大价值和无形的特殊性,使得当今和未来的市场竞争变得更加复杂、激烈。这是因为知识是以信息为基本形式的无形商品,它对有形商品价值的形成,特别是有形资产增殖将发挥重大作用.给企业带来远远高于其生产成本的经济利润。所以在社会信息化社会中,从企业角度来看,谁的知识或信息资产愈丰富,就愈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而从国家角度看,一个国家的知识或信息创新系统,应当是该国智力资源不竭的基本保证。因此在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企业等经济组织或者对一个国家的社会或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应该不能局限于传统工业化社会中的产值或利润,还应当包括对其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的评价 甚至把它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而且它也成为企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生存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只有那些知识产权的拥有者,才是信息化社会的“富有者,才能够拥有持续发展的实力。

六、知识产权制度可以规范和调节信息市场的竞争秩序

由于创新的信息产品一般都需要经过一定的“物化”,即我们通常所指的新技术信息需要通过特定产品样品、配方或工艺流程才能表现出来;文化或艺术领域中的作品信息以及计算机软件也只有通过书本、光盘或磁盘等介质才能表现出来,也就是说有形资产往往成为无形资产的载体。由于信息消费具有“公共 消费的特点,那么信息一旦经 “物化”后公开传播或使用,信息生产者则无法控制或转让,就可能会被那些掌握有形资产的人任意和无偿地使用,其人身和财产权益都会受到严重的损害,使原生产者并未因为创新而使自己在竞争中占有优势。这样在社会中就会助长人们用利窃、假冒等不正当手段去获取别人的智力成果,然后再以比信息生产者低得多的成本参与竞争,对正常的信息市场竞争秩序造成破坏。因此要保证社会信息化社会健康、有效地发展,就需要解决市场竞争的有序化问题。那么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可以适应这种需要,这里以专利制度为例,首先通过专利申请、审查和最终的授权可以明确某一技术信息的权利归属,且可

以依据专利法来明确职务发明刨造和非职务发明刨造成果的归属纠纷。

其次在专利实施过程中其他主体未经权力人的许可不能擅自以生产经营目的而使用,如果需要使用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签订转让或许可合同以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这样就可以确保该信息产品的流通或交易法制化、规范化 如果权力人发现有单位或个人有侵权行为且构成了对权力人合法权益的损害时,可以依据专利法请求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此外,专利法在保护专利权人权利的同时将该专利技术信息向社会加以公开设立,并可通过强制许可的方式来防止权力人滥用专利权,从而达到既保护权力人的权益,又兼顾社会公众的利益,最终为社会的信息产品的流通和交易

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通过赋予一定的人某种权利或法律地位,以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鼓励人们进行知识或信息资产生产,促进社会社会的信息交流和经济发展。而且知识产权制度在规范和保障人们进行信息生成、传播和利用活动的同时,也随着人类信息化进程而发展。

姓名: 周荣飞

学号: 07712220

第四篇:文化背景知识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文化背景知识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0-05-10 15:48:00 ]作者:陈伟

论文摘要: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信息丰富的丈化又是蕴涵于语言之中的。分析了英语语言和汉语语言中丈化背景知识的异同,探求了在英语学习中加强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及途径。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任何语言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其赖以生长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信息丰富的文化又是蕴涵于语言之中的。“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

文化背景知识(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就是英语学习材料所涉及的社会文化因素以及情景因素。文化背景知识可以分为记忆性背景知识和分析性背景知识。记忆性背景知识指关于某种语言文化的事实性信息,例如:历史、地理、环境、文化遗产、文学作品、传统意识、宗教信仰等;分析性背景知识要求学生能够辨认和确定英语国家和本国内部文化差异,具有对英语国家和本国文化差异进行对比的能力,并能对英语国家人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倾向等做出初步的分析和对比。Carrell认为:背景知识有三个组成部分:上下文、熟悉度、透明度。上下文指与本文有关的相关内容,熟悉度指读者对文本内容的了解程度也可以说是文化知识程度,透明度指对篇章结构的把握。实际上,上下文和熟悉度都属于记忆性背景知识,透明度属于分析性背景知识。

绝大多数英语单词与其对应的汉语意义相接近,但是有些词所对应词的意义有差别。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英语这种语言的时候关注一些词汇,关注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多了解词汇所包含的文化底蕴,以更加掌握英语这门语言。

1英语与汉语相对应的词汇有差异

例如:与“drugstore”相对应的意义是“药店”。在汉语中,药店是出售药品的地方;在英语中还可以解释为就餐的意思。在英语常用的动宾结构的动词短语中,尽管同一个动词可以组成很多短语,但由于宾语的意义不同,导致在翻译成汉语后该动词出现“一词多义”的现象。如:“make food”(做饭),“make tea”沏茶),“make money”(挣钱),“make progress”(取得进步),“make mistake”(犯错),“make a decision”(做决定)。这是我们在英语学习中应注意培养的跨文化意识之一。另外例如:“龙”在汉语中是吉祥动物,中国人把自己比做龙的传人,还有望子成龙的说法;在英语中,龙则是一种凶猛的怪物,是邪恶的象征。因而,英美译者将“亚洲四小龙”翻译为„`Four tigers of Asia‟‟而不是依照我们汉语所想当然的“Four dragons of Asia‟o“狗”的贬义形象已经深植在汉语言文化中,在汉语中“狗”是一种趣味低级、不忠不义的动物,例如,“狼心狗肺”、“狗腿子”等;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因而汉语中的成语:爱屋及乌,在英语中可以采取归化的策略将其翻译为:Love me love my dog.英语中还有大量的委婉语和颜色词汇,它们蕴含了大量的文化内涵。

2英语与汉语委婉语之间有文化内涵的区别

英语和汉语中,“死”汉语“离开”的意思。英文中相对应的委婉一些的说法为:”depart, pass away”等,汉语受道教、佛教的影响,“死”相对应的委婉说法为:“仙逝,去世”等。英语中的“kick the bucket“在汉语中也有像对应的“见鬼去了”。在英语中,“老”意味着不中用了,因而他们表达老年人一般用„`senior citizens”,这样就避免了“不中用,腐朽”这一意思引起公众老人的反感了。汉语与之相反,“老”可以表达阅历、经验,甚至表达尊贵的意思。例如:“老师,老板,老前辈”等等。

3英语词汇中颜色词汇包含大量文化内涵

英汉颜色词在对应的概念上是基本一致的。在英语和汉语中,红色red有时可以完全对应,如:红旗一d , flag;红场一theRead Square,红十字会一Red Cross,红葡萄酒一red wine。英语中有些带red的短语在汉语中有引申意义,如:大怒一see red,负债-be in the red,重要的日子一red-letter day,繁文缚节一red tape,当场发现某人正做坏事一catch sb.red-handed。英语和汉语词汇在表现相同颜色的词的文化内涵有时是不同的。如:greeen-house(温室),see red(怒火万丈),blackmarket(黑市),black day(发生不愉快的日子),red meat(牛洋肉),red gold(纯金),blue blood(贵族出身),a blue fit(恼火、气愤),blue heart(情绪低落),white night(不眠之夜)等。

苏格兰高地人以身穿绿色来代表荣誉。绿色也是爱尔兰的国色。绿色作为交通信号色则表示通行。在医疗急救设备上往往涂有绿色。在家庭中使用绿色可有益于消除身心疲惫。

绿色green在英语中可以表示“嫉妒、眼红”,如:greenwithenvy,green as jealousy,green-eyed monster都是指“十分嫉妒”的意思。汉语中表示“嫉妒”意义的“眼红”,应该翻译为green-eyed而不能翻译为red-eyed。由于美元纸币是绿颜色的,所以green在美国也指代“钱财、钞票、有经济实力”等意义,如:In American political elections the candidates that win are usually the ones who have green power backing them.在美国政治竞选中获胜的候选人通常都是些有财团支持的人物。在英语中绿色还用来表示没有经验的意思,如:She is a green hand in teaching English.在英语教学中,他还是个生手。

阅读时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的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英语学习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阅读,阅读也是英语学习者接触英语语言输人的主要途径。

英语教师应该多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向学生介绍学习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信息,在适当的时候还可以让学生参加复述活动或者谈谈读后感等。讨论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语言背景知识。

英语背景知识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单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引人、讨论是不充分的,英语教师尚需引导学生加强课外学习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汲取。例如:阅读英语国家的报刊、书籍等,直接汲取背景知识;看英语影视资料等获取背景知识等等。当前英语教学任务应该是在加强英语语言教学的同时加大力度提高学生英语背景知识的汲取,加强学生的英语内涵。

第五篇:【钢铁知识】合金元素对钢铁性能的影响

【钢铁知识】合金元素对钢铁性能的影响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存在形式:

溶入铁素体、奥氏体和马氏体中,以固溶体的溶质形式存在形成强化相,如溶入渗碳体形成合金渗碳体,形成特殊碳化物或者金属间化合物

形成非金属夹杂,如合金元素与O、N、S形成氧化物、氮化物和硫化物

有些元素如Pb、Ag等游离态存在。

一、合金元素与铁的相互作用扩大奥氏体区的元素(奥氏体形成元素)

使A4点上升,A3点下降,导致奥氏体稳定区域扩大

无限扩大奥氏体区的元素:Ni, Mn, Co 有限扩大奥氏体区的元素:C, Cu, N 2.缩小奥氏体区的元素(铁素体形成元素)

使A4点下降,A3点上升,导致奥氏体稳定区域缩小

完全封闭奥氏体区的元素: Cr, Ti, V, W, Mo, Al, Si 缩小奥氏体区,但不使之封闭的元素:B, Nb, Zr

二、合金元素与碳的相互作用

1.非碳化物形成元素

主要包括:B, N, Ni, Cu, Co, Al, Si等

它们不能与碳元素形成化合物,但可以固溶于铁中形成固溶体

这些元素都位于元素周期表中铁元素的右边

2.碳化物形成元素

主要包括Ti, Zr, Nb, V, W, Mo, Cr, Mn, Fe 这些元素都位于元素周期表中铁元素的左边

它们都可与碳元素形成化合物,但形成的碳化物的性质差别很大

Fe-C相图是研究钢中相变和对碳钢进行热处理时 选择加热温度的依据,因此有必要先了解合金元素对Fe-C相图的影响。

钢中有三个基本的相变过程: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冷却时过冷奥氏体的分解以及淬火马氏体回火时的转变。

合金元素对钢加热时奥氏体形成过程的影响

合金元素对减小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Ti、V、Zr、Nb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强烈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细化晶粒。

W、Mo、Cr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的作用中等。

非碳化物形成元素Ni、Si、Cu、Co等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的作用轻微。

Mn、P有助于奥氏体晶粒的长大。

合金元素对过冷奥氏体分解过程的影响

几乎所有的合金元素(除Co)外都使C-曲线向右移动,即减慢珠光体类型转变产物的形成速度。除Co、Al以外,所有的合金元素都使马氏体转变温度下降。

提高淬透性的元素主要有

Cr、Mn、Mo、Si、Ni、B 合金元素对回火过程的影响

合金元素的主要作用是提高钢的回火稳定性(钢对回火时发生软化过程的抵抗能力),使回火过程各个阶段的转变速度大大减慢,将其推向更高的温度。

对合金钢的回火稳定性影响比较显著的为:钒、钨、钛、铬、钼、钴、硅等元素;影响不明显的为:铝、锰、镍等元素

一、合金元素对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1.溶解于铁起固溶强化作用

几乎所有合金元素均能不同程度地溶于铁素体、奥氏体中形成固溶体,使钢的强度、硬度提高,但塑性韧性有所下降,使钢具有强韧性的良好配合。

2.形成碳化物,起第二相强化、硬化作用

按照与碳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常用的合金元素分为非碳化物形成元素和碳化物形成元素两大类。碳化物形成元素包括Ti、Nb、V、W、Mo、Cr、Mn等,它们在钢中能与碳结合形成碳化物,如TiC、VC、WC等,这些碳化物一般都具有高的硬度、高的熔点和稳定性,如果它们颗粒细小并在钢中均匀分布时,则显着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3.使结构钢中珠光体增加,起强化的作用

合金元素的加入,使Fe-Fe3C相图中的共析点左移,因而,与相同含碳量的碳钢相比,亚共析成分的结构钢(一般结构钢为亚共析钢)含碳量更接近于共析成分,组织中珠光体的数量,使合金钢的强度提高。

二、合金元素对钢工艺性能的影响

1.对热处理的影响

(1)对加热过程奥氏体化的影响 :合金钢热处理可适当提高加热温度和延长保温时间

合金钢中的合金渗碳体、合金碳化物稳定性高,不易溶入奥氏体;合金元素溶入奥氏体后扩散很缓慢,因此合金钢的奥氏体化速度比碳钢慢,为加速奥氏体化,要求将合金钢(锰钢除外)加热到较高的温度和保温较长的时间。除Mn外的所有合金元素都有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作用,尤其是Ti、V等强碳化物形成的合金碳化物稳定性高,残存在奥氏体晶界上,显着地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因此奥氏体化的晶粒一般比碳钢细。

(2)对过冷奥氏体转变的影响 :合金钢淬透性更好,可减小淬火冷速,减小淬火变形。但残余奥氏体增多

除Co外,所有溶于奥氏体中的合金元素,都使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增大,使C曲线右移,马氏体临界冷却速度减小,淬透性提高。这使得合金钢利用较小的冷却速度即能淬成马氏体组织,可减小淬火变形。因此大尺寸、形状复杂或要求精度高的重要零件需要用合金钢制作。除Co、Al外,大多数合金元素都使Ms点降低,使合金钢淬火后的残余奥氏体量比碳钢多,这将对零件的淬火质量会产生不利影响。

(3)对回火转变的影响 :合金钢耐回火性好,回火后强韧性配合更好,有些钢可产生“二次硬化”

合金钢回火时马氏体不易分解,抗软化能力强,即提高了钢的耐回火性,回火后能有更好的强韧性配合。合金元素能提高马氏体分解温度,对于含有较多Cr、Mo、W、V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的钢,当加热至500~600℃回火时,直接由马氏体中析出合金碳化物,这些碳化物颗粒细小,分布弥散,使钢的硬度不仅不降低,反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二次硬化”。但有些合金钢应避免“回火脆性”的产生。

2.对焊接性能的影响

淬透性良好的合金钢在焊接时,容易在接头处出现淬硬组织,使该处脆性增大,容易出现焊接裂纹;焊接时合金元素容易被氧化形成氧化物夹杂,使焊接质量下降,例如,在焊接不锈钢时,形成Cr2O3夹杂,使焊缝质量受到影响,同时由于铬的损失,不锈钢的耐腐蚀性下降,所以高合金钢最好采用保护作用好的氩弧焊。

3.对锻造性能的影响

由于合金元素溶入奥氏体后使变形抗力增加,使塑性变形困难,合金钢锻造需要施加更大的压力吨位;同时合金元素使钢的导热性降低、脆性加大,增大了合金钢锻造时和锻后冷却中出现变形、开裂的倾向,因此合金钢锻后一般应控制终锻温度和冷却速度。

三、各种合金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

目前在合金钢中常用的合金元素有:铬(Cr),锰(Mn),镍(Ni),硅(Si),硼(B),钨(W),钼(Mo),钒(V),钛(Ti)和稀土元素(Re)等。五大元素:硅、锰、碳、磷、硫。五大杂质元素:氧、氮、磷、硫、氢。

1、碳(C):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碳量0.23%超过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0%。碳量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易锈蚀;此外,碳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

2、硅(Si):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所以镇静钢含有0.15-0.30%的硅。如果钢中含硅量超过0.50-0.60%,硅就算合金元素。硅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故广泛用于作弹簧钢。在调质结构钢中加入1.0-1.2%的硅,强度可提高15-20%。硅和钼、钨、铬等结合,有提高抗腐蚀性和抗氧化的作用,可制造耐热钢。含硅1-4%的低碳钢,具有极高的导磁率,用于电器工业做矽钢片。硅量增加,会降低钢的焊接性能。硅可提高强度、高温疲劳强度、耐热性及耐H2S等介质的腐蚀性。硅含量增高会降低钢的塑性和冲击韧性。

3、锰(Mn):在炼钢过程中,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一般钢中含锰0.30-0.50%。在碳素钢中加入0.70%以上时就算“锰钢”,较一般钢量的钢不但有足够的韧性,且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性,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如16Mn钢比A3屈服点高40%。含锰11-14%的钢有极高的耐磨性,用于挖土机铲斗,球磨机衬板等。锰量增高,减弱钢的抗腐蚀能力,降低焊接性能。锰可提高钢的强度,增加锰含量对提高低温冲击韧性有好处。

4、磷(P):在一般情况下,磷是钢中有害元素,增加钢的冷脆性,使焊接性能变坏,降低塑性,使冷弯性能变坏。因此通常要求钢中含磷量小于0.045%,优质钢要求更低些。

5、硫(S):硫在通常情况下也是有害元素。使钢产生热脆性,降低钢的延展性和韧性,在锻造和轧制时造成裂纹。硫对焊接性能也不利,降低耐腐蚀性。所以通常要求硫含量小于0.055%,优质钢要求小于0.040%。在钢中加入0.08-0.20%的硫,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通常称易切削钢。

6、铬(Cr):在结构钢和工具钢中,铬能显著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同时降低塑性和韧性。铬又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因而是不锈钢、耐热钢的重要合金元素。铬是合金结构钢主加元素之一,在化学性能方面它不仅能提高金属耐腐蚀性能,也能提高抗氧化性能。当其含量达到13%时,能使钢的耐腐蚀能力显著提高,并增加钢的热强性。铬能提高钢的淬透性,显著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它使钢的塑性和韧性降低。

7、镍(Ni):镍能提高钢的强度,而又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镍对酸碱有较高的耐腐蚀能力,在高温下有防锈和耐热能力。但由于镍是较稀缺的资源,故应尽量采用其他合金元素代用镍铬钢。镍钢铁性能有良好的作用。它能提高淬透性,使钢具有很高的强度,而又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镍能提高耐腐蚀性和低温冲击韧性。镍基合金具有更高的热强性能。镍被广泛应用于不锈耐酸钢和耐热钢中。

8、钼(Mo):钼能使钢的晶粒细化,提高淬透性和热强性能,在高温时保持足够的强度和抗蠕变能力(长期在高温下受到应力,发生变形,称蠕变)。结构钢中加入钼,能提高机械性能。还可以抑制合金钢由于火而引起的脆性。在工具钢中可提高红性。钼能提高钢的高温强度、硬度、细化晶粒、防止回火脆性。钼能抗氢腐蚀。

9、钛(Ti):钛是钢中强脱氧剂。它能使钢的内部组织致密,细化晶粒力;降低时效敏感性和冷脆性。改善焊接性能。在铬18镍9奥氏体不锈钢中加入适当的钛,可避免晶间腐蚀。可提高强度、细化晶粒,提高韧性,减小铸锭缩孔和焊缝裂纹等倾向。在不锈钢中起稳定碳的作用,减少铬与碳化合的机会,防止晶间腐蚀,还可提高耐热性。

10、钒(V):钒是钢的优良脱氧剂。钢中加0.5%的钒可细化组织晶粒,提高强度和韧性。钒与碳形成的碳化物,在高温高压下可提高抗氢腐蚀能力。钒用于固溶体中可提高钢的高温强度,细化晶粒,提高淬透性。铬钢中加少量钒,在保持钢的强度情况下,能改善钢的塑性。

11、钨(W):钨熔点高,比重大,是贵生的合金元素。钨与碳形成碳化钨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在工具钢加钨,可显著提高红硬性和热强性,作切削工具及锻模具用。

12、铌(Nb):铌能细化晶粒和降低钢的过热敏感性及回火脆性,提高强度,但塑性和韧性有所下降。在普通低合金钢中加铌,可提高抗大气腐蚀及高温下抗氢、氮、氨腐蚀能力。铌可改善焊接性能。在奥氏体不锈钢中加铌,可防止晶间腐蚀现象。

13、钴(Co):钴是稀有的贵重金属,多用于特殊钢和合金中,如热强钢和磁性材料。

14、铜(Cu):武钢用大冶矿石所炼的钢,往往含有铜。铜能提高强度和韧性,特别是大气腐蚀性能。缺点是在热加工时容易产生热脆,铜含量超过0.5%塑性显著降低。当铜含量小于0.50%对焊接性无影响。

15、铝(Al):铝是钢中常用的脱氧剂。钢中加入少量的铝,可细化晶粒,提高冲击韧性,如作深冲薄板的08Al钢。铝还具有抗氧化性和抗腐蚀性能,铝与铬、硅合用,可显著提高钢的高温不起皮性能和耐高温腐蚀的能力,降低冷脆性。铝还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耐热性,对抵抗H2S介质腐蚀有良好作用。铝的价格比较便宜,所以在耐热合金钢中常以它来代替铬……铝的缺点是影响钢的热加工性能、焊接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

16、硼(B):钢中加入微量的硼就可改善钢的致密性和热轧性能,提高强度。

17、氮(N):氮能提高钢的强度,低温韧性和焊接性,增加时效敏感性。

18、稀土(Xt):稀土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57-71的15个镧系元素。这些元素都是金属,但他们的氧化物很象“土”,所以习惯上称稀土。钢中加入稀土,可以改变钢中夹杂物的组成、形态、分布和性质,从而改善了钢的各种性能,如韧性、焊接性,冷加工性能。在犁铧钢中加入稀土,可提高耐磨性。稀土元素可提高强度,改善塑性、低温脆性、耐腐蚀性及焊接性能。

表1 主要合金元素对钢性能影响的有关说明(中国腐蚀与防护网)

下载利用布尔方法对馆员知识自律影响知识共享定性比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利用布尔方法对馆员知识自律影响知识共享定性比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