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报告)对农村教育的思考

时间:2019-05-12 13:44: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实践报告)对农村教育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实践报告)对农村教育的思考》。

第一篇:(社会实践报告)对农村教育的思考

对农村教育的思考

(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解析)

摘要:我们的社会在向前发展、农村在向前发展,但是发展是有差距的。目前农村教育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资金问题、师资问题、生源问题和教育质量问题等。这些问题也许只发生在西部的偏僻农村,也许是全国农村地区都存在的普遍现象,解决这些问题,不让农村学校关门大吉,也就是要解决农村与城市教育的公平问题。关键词:农村教育

师资

教学质量

农村教育发展到今天,培育出了大批的农村子弟,有的从此走出了农村,走向了远方,这是农村教育取得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有资金问题、师资问题、生源问题、教育质量问题等,归根结底或许就只有一个问题,即农村与城市教育的公平问题。

一、资金问题

2006年1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其中一个重大的历史性转变就是,“义务教育人民办”转变为“义务教育政府办”。义务教育体制由“地方负责、以县为主‘改为’经费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以县为主”。收费义务教育也将逐步向免费义务教育转变。首先从农村做起、从中西部地区做起,在原来免除学费的基础上,现在再免除杂费,使义务教育逐步成为名副其实的免费义务教育。对贫困家庭的学生,还给予住宿津贴、困难补贴并形成制度。

这一则材料是中国免费义务九年教育的起点,从那一年起,农村的学校没有再收学费和杂费,说起来给家长减轻了负担省了钱,但是农村的家长对学校没有信心、对自己的孩子没有信心,不愿意在孩子义务教育阶段投资过多的钱,而是把省下的那些用于衣食住行用上,也许是思想观念的问题,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不肯投入。当城市的小孩子坐在培训班里学习少儿英语或是培训钢琴等业余爱好时,农村的孩子在家里嬉戏玩耍——这些归总起来我认为这就是教育投入的资金问题。

二、师资问题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句话相信大家都听过,摆在每个人面前也许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当然从事教师职业的工程师们也不例外。在农村的学校中,由于收入、住房、家庭等各方面的因素,很难留住优秀的教职员工,有些教师只是在这里锻炼或是等待时机或是混上几年教龄,当他们进城的条件一旦成熟,则会远离条件比较艰苦的农村,追寻他们自身的物质精神财富而去。因此现在的农村学校剩下的不是一流二流教师,而是三流四流五流的教师,一流二流的教师早已远走高飞,扑向城市的暖窝里了。

另外一点则是国家或当地政府对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投入不够,应有的没有,该有的没有。比如小学初中的英语视听说教室,偏僻的乡村一间也没有,更别说学生业余的爱好设施了。

三、生源问题

——乡村教育现状:没有了学生的乡村学校

2005年前后,陕西农村展开新一轮旨在提升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

几年过去了,从某个角度看,农村教育出现一种颇为奇特的衰败景象:乡村小学越来越“小”、老师越来越老、学生越来越少,甚至在一些学校里老师比学生多,最终不得不“关门大吉”„„

这是前几年陕西农村发出的一则消息(或是叹息)。

中国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已颇有成效,几乎每家只有一个孩子,最多的也就两个孩子—生育的孩子减少是学校生源锐减的根源。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农村的富裕家庭嫌弃教育质量低下的农村学校,将孩子送到了城市完成他们的学业,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提高他们的成才机会。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乡村教育?陶行知先生在《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一文就提出:“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他教富的变穷,穷的变得格外穷;他教强的变弱,弱的变得格外弱。”这番话说的是80多年前的情况,但仔细想想,我们现在的农村教育,其实也有脱离农村实际的倾向。我在农村小学从教十余年,接触很多农村孩子,尽管在农村长大,在农村生活,但是他们在对城市充满向往的同时,并不十分了解农村、热爱农村。如果不培养孩子们对农村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我们的新农村建设依靠谁呢?

现在我们的农村教育不正是陶老先生说的那个样子吗?

四、教育的质量问题

与城市的教学质量相比,农村的教育质量在地下、城市的在天上。农村的小学(一个班按五十人计算)将来考上好大学的也许就一两个,也许有一大部分还上不了高中;而城市呢,同样的班级人数,也许上高中上大学的就是大多数。就其原因:城市有好的教师、好的教学设备、相比农村几倍十几倍的资金投入,而且城市里小孩的父母具有较高的让孩子受教育观念,他们不惜重金培养他们的下一代。农村的三流学校、三流教师能教出一流的学生么,不能(这当然要排除极其具有学习天赋的那些)。这种现象也许就是城市对农村教育质量的无形剥夺,对优势资源的无形占有。

综上所述,我们面临的是教育的公平问题,农村在教育这个问题上是难以与城市达到公平的,我们的社会在向前发展、农村在向前发展,但是发展是有差距的。面临日益减少的学生人数、不见提高的教学质量,农村学校真的要关门大吉吗?

第二篇:农村教育社会实践报告

农村教育社会实践报告

农村教育社会实践报告1

社会实践已经成为了莘莘学子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参加社会实践也是学生们锻炼自己的一个很好的机会。

每年的暑假,各个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各地开展社会活动,其目的在于让广大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我校组织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也紧锣密鼓的开展起来,我们教育学院的社会实践点是以革命老区、状元之乡而著称的会宁,在“追忆红色记忆,服务农村教育” 活动主题的号召下,我们一行十三人并肩合作,团结一致。在这短短的十几天里,开展了系统有序的课堂教学,种类繁多的艺术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艺联欢。得到了校长、老师、家长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艰苦的执教生活给我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

一、隆重感人的欢迎场面

考试刚刚结束的第二天,我们就急不可待的收拾好行李坐上了开往会宁的大巴车。曾经的革命圣地,现如今有是全国出名的高考状元县,这给我们一个费解的问题,对于如此贫穷的地方为什么会造就教育上的奇迹?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经过三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后终于到了我们的目的地——会宁县柴家门村鸡儿咀鸡儿小学。鸡儿小学坐落在311国道旁,始建于19,附属于鸡儿中学,后来由会宁县、乡政府拨款建设,在20xx年九月搬入新址,成为独立的小学,占地13162平方米,校舍面积775平方米。鸡儿小学--很特别的名字,一眼看去就让人心生怜爱。 透过车窗就看到一群孩子站在学校门口等候我们,还没有下车就能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兴奋和喜悦挂在他们稚嫩的笑脸上,但又流露出羞涩,互相推搡着,想凑上前看看他们新来的老师却又把身旁的同学推到前面。在他们崇拜目光的注视下,我突然感觉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下了车,校长热情的接待的和我们打招呼,并安排学生帮我们抬行李,孩子们惶恐羞涩的神情一扫而空继而一哄而上的来帮我们提行李包,看着这些稚气纯朴而又身材弱小的孩子,真的让人既心疼又心酸。

二、日常生活,苦中作乐

初到学校,情景要比我们想象的好,整齐的校舍,校园内也有些绿色,更可喜的是还种着花草。可是等到我们口渴时不得不喝窖水时才发觉条件的艰苦,这儿长年不下雨,政府每半年给他们送一次水,可想而知放半年的水都成了什么模样,打上来的水还有好多的枯枝败叶和小虫子,队员们都不喝,还不到一天就口干舌燥,鼻孔冒烟了。没办法也就放些茶叶和冰糖捏着鼻子喝下了。我真怕这“内容丰富”的水会让我们拉肚子,可奇怪的是大家还都没有事。因为水这么珍贵,在兰州三两天就洗头的习惯也不得不改,下乡十几天一共洗了两次头,脏的都打了卷。刚见到孩子们时老觉得他们太不讲究卫生,一个个蓬头垢面,现在看看自己,会心一笑自己也可以这么邋遢的。衣服就更“舍不得”洗了,是穿上几天觉得恶心的不行,实在是穿不下去就放上两天再穿上,突然觉得不是那么脏了。一日三餐也和学校有很大的差别,早上就吃饼子和咸菜,中午和下午老是炒拉条和炒面片,不明真相的或许以为我们的生活都到小康水平了呢,我们一天两顿的以拉条充饥,以致于到了兰州还不能听到“拉条”这字呢。可是这些与我们学生的生活可就是天壤之别了,他们大都离学校很远,早上五点多就要翻山越岭的往学校赶。中午只有两个小时根本来不及回家吃饭,饿了就吃早上带来的馒头,渴了就打窖里的水。看到这些我们心里真的像打翻了五味瓶,中午吃完饭,我们几个都要到教室去看望在校同学,分给他们些我们带去以改善生活的零食。条件虽艰苦可是大家在一起玩的很开心。饭桌上都是抢着吃。说说笑笑像一个家庭那样温馨。每天下午吃过饭,石教练(石双燕)都会把大家聚集在一起排练舞蹈,时间紧迫,舞蹈又比较复杂,对我们这些没有一点舞蹈基本功的人来说是一项很大的挑战,虽然很苦很累,但我们却过得特开心,跳舞时大家更是丑态百出,要是有哪个倒霉蛋做错了动作就会被石教练拉出来单独训练,逗得大家捧腹大笑。这种毫无挖苦发自内心的笑把大家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但我们充分践行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耕耘一份甜”这句话,每天两个多小时的勤学苦练终于使我们能跟上了音乐的节奏而“翩翩起舞”了。

三、心得体会

大学是个小社会,而社会却是个大学堂,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深刻意识到了“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的含义。

农村教育社会实践报告2

XX年7月22日至7月27日,我随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三下乡队伍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社会实践。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五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周家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1550亩,住户面积200亩,230户人家,800口人,其中党员19名。村固定资产120万,村每年平均收入38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富裕水平。周村长自74年上任以来,为村里的工作耗尽心血,给村里带来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周村长,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都直竖大拇指。

进村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那既有经济效益又能美化环境的柿子树,与我想象中的农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周家村给我的

孩子们那对学习特有的热情和认真把我深深的感动了,他们几乎想要我们在5天之内把所知道的所有知识都教给他们。

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都很想成为大学生成为科学家,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但当我问他们以后回不回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许是还是小学生的他们尚未明白我这个问题的含义,也许是一直以来伴随他们左右的考大学,去大城市的话影响着他们。没有一个孩子表示自己将回到自己的家乡。

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着。

一位朋友曾对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省重点中学有一位来自穷山村的学生,学习非常用功。他的床头贴着一句激励自己学习的话,只有九个字:别忘了!你是农村户口!!! 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沉重的。我国城乡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教育观念上一个极其偏激的错误。农村的孩子迫于自己农村户口及生活环境的压力,几乎用尽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学习考大学,以此来摆脱落后的环境,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但当这些村里的骄傲考出去成为大学生以后呢?他们中有几个回到自己那还不富裕的家乡,投身其中的建设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村里留下的是什么?几个大学生的名字,一个虚幻的荣誉而已。人才依旧缺乏,生活依旧贫困。

这种人才流向并非只存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也同样存在于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以至于我国的西部和东部之间及国内和国外之间。

孩子们的想法和做法并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来源于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在和一位老大爷的聊天当中,老人告诉我们他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都考学去了城市,在谈到孙子时,老人很自豪的告诉我们,他的大孙子刚在一所省重点高中考了前十名,以后考大学,考名牌大学,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我

问老人想没想过让孙子回家乡支援家乡建设,老人说:村子里太苦,能到外面去,干嘛回来。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点好日子! 以周家村的生活水平说,村子应属富裕的行列。周家村的村民都不想让孩子回来,可想而知其他贫困村的情况。

周家村之所以富裕,关键在于和韩国合作的200亩高效田,其实这对村里既是一笔客观的收入,又是一种劳动力的利用。韩国人出种子,出技术,村里出劳力,出土地,收获后,韩国人回收所有果实和种子,付给村里的报酬只是收益中极少的一部分。而且还规定村里不得留果留种,否则将受重罚。这完全是一种劳动力的欺骗,可是以我们的知识就是无法掌握其中的技术关键。而我们为了这笔可观的收入,还必须甘受韩国人的这种技术欺骗,其原因何在?人才不足!!试想如果村里有这么一批农业知识相当丰富的人才,我们完全可以掌握韩国人的技术,从而为我们自己所用,那时所有的收益都将归我们自己所有。村里将远比现在要富裕!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村里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一些客观现实又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革开放来,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周家村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80%的家庭将孩子的教育费用作为自己未来几年内的最重要支出。在资金比过去有了保障之后,我们支持农村教育以不仅仅是财力上的帮助,还应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观念上的帮助。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样需要做人的道理、适应时代发展的观念和大局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支持农村的教育事业! 下乡过程中所见所闻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教育问题。

农村教育社会实践报告3

这篇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主要是关于本人利用寒假时间当一名农村英语教师勤工俭学的经历和感想,分为做人篇和为师篇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做人篇

我于1月20日清晨乘上返乡度假的列车,下午到家后,稍做一晚的休息,便又匆匆背上行囊,踏上前往庄河旅程。由于在那里有姐姐照应,因此我并不十分害怕。在汽车行驶途中下起了大雪,我的心情也像这漫天飞舞的雪花有点乱,也有喜悦的激动。因为这毕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我将收获这20年来第一份报酬,将拥有自己支配的一笔数额可观的工资。我为它做了无数美妙的计划,我最终决定应为父母各买一套新年的衣服,想让他们在走亲访友的时候感到自己是最幸福的父母。但我的这个心愿最终还是未能达成,因为从庄河回来的时候已经是腊月二十四,父母都忙着添置年货,没有时间和精力陪我逛街,最主要的是他们都舍不得花我的钱。最后这笔钱进入了我大一下学期的生活费中。

做人——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普天之下最珍贵的情感,当我们羽翼渐丰即将翱翔于天宇之际,我们是不是应该先学会感激我们的父母,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答谢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情呢?

路途中的景象对我的触动很大:道路两旁放眼望去稀稀两两的人家,且相距很远,这让我想到农村的孩子上学不容易啊!这里属于山区,从收割后遗留的庄稼茬可以看出,这里的农民是靠种玉米为生,没有种水稻和小麦,更没有建大棚的。我想,这里农民的收入一定不会很高,接下来的所见更加肯定了我的猜想。这里的房子很少有砖瓦房,大多是石头砌的房子和泥土房,有一些农民甚至还住的是破旧的茅草房。我心里开始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我们国家的一些地区也许也像这里一样落后,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但这里荒凉却并不颓废,因为这里的农民已经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有一批像我姐姐那样甘愿在农村吃苦的普通教师,我相信通过一代人、两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定会在这里取得成功!雪依然漫天飞舞着,随着离目的地越来越近,我的心情更多的是一种因责任感而产生的紧张与不安:尽管即将面对的是小学三年级的英语教育工作,但我没有做老师的经验,万一教不会孩子怎么办?我怎么对得起姐姐的信任,怎么对得起把自己的血汗钱拿来让孩子上课、渴盼他们成才的父老乡亲?我暗下决心一定要用十倍的认真和努力做好我的工作。

做人——要有责任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他人的期待,更要对得起对社会的责任。

第二部分:为师篇

1月21日下午,我来到超凡英语培训学校,与校长匆匆见过面,姐姐就把我拉到教室进行培训,让我了解上课的流程,如何管理学生,如何带领学生做游戏,上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等等。听到这些,我脑袋一下子就大了,心里异常紧张。为了增加我的实战经验,姐姐找来几个小孩临时当我的学生。开始时我讲课的声音非常小,而且经常笑场。经过姐姐的多次纠正和指导,我渐渐进入角色。

第二天,我一大早就起床了,把昨天刚刚学到的东西又演练几遍,不到七点钟,已有学生和家长陆陆续续地来到了教室。看到那一张张可爱的面孔,我真想笑,不过我一直提醒自己要严肃,记住自己是老师而不再是学生。那些来早的小孩自觉的坐在座位上读单词。不一会,学生都来了。上课铃一响,他们都自觉的坐好,不再说话。我用英语简短的做了一下自我介绍,便开始讲课。第一节课校长还来听课了呢!当时我默默暗示自己越是这样越要保持镇定,不能出差错。第一节课就这样在焦虑和紧张中匆匆上完了。有了第一节课的“开门红”,接下来的三节课上得还比较轻松。不知不觉一上午的四节课都结束了,我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此时的我,腿站得生疼,嗓子都快冒烟了,可我还是很高兴,一种成就感在我心中慢慢生长,这给我以后上课增添了信心。

一些学生没有书,我就天天给他们抄录课文。为了增加他们的阅读兴趣,我还在每篇课文的旁边用彩笔画了一些图案,为了奖励表现好的同学,我还自己出钱给他们买粘贴。他们尽管上课时也有走神和做小动作的时候,但都非常听话,读单词的时候声音都非常响亮,回答问题也都抢着举手。二十天悄悄的从眼前飞逝。其间也遇到过不少麻烦,比如上课孩子突然哭了,放学时领生病的孩子回家,处理我们班的学生被高年级学生欺负的事情等等,但现在想起来却觉得很有趣。不过和有趣比起来,这二十天给我最多的还是感动。这些孩子的家离学校都很远,可他们每天都能在天刚刚亮的时候提前到学校学习。他们有的是在家长的陪护下来的,有的是骑自行车来的,有的是步行来的。尽管路很远,尽管天很黑很冷,尽管很累并且少了许多玩的时间,可他们从来不迟到。这让我想起了今年春晚那些打工家庭的孩子说的一句话:“别人和我比父母,我和他们比明天。”农村的孩子深知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因此他们分外珍惜。虽然他们的家庭条件比不上城里的孩子,但他们唯独不缺少的就是吃苦耐劳的坚毅品质。只要他们的这种品质加上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将取得成功。从孩子那渴求知识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对农村的未来……

农村教育社会实践报告4

实践主题:关注乡村教育,积极投身支教

实践地点:富阳市上官乡

实践时间:7月17号—7月24号

实践人员:实践成员:金翼 金李广 张彬莉 徐佳 王佩莎 陈鲁 陈雷雷 陈超 张智侃 张文韬

论文摘要: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我省部分村小学的教学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一些学科还受到某些条件的限制不能照常开课,像英语等学科,而且由于交通、经费等条件的限制,村小学的大部分学生在课外知识的掌握上还不够充分。浙江工业大学的学生们特组织这一支教团队,前往上官乡“假日爱心学校”进行支教,体验生活,问卷调查等社会实践。

一、实践背景简介

现在,浙江等沿海地带涌入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暑假一到,由于父母都在打工,导致那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没人照料,他们整天都在外游玩,危险也往往在此发生。

上官乡位于富阳市东南,距富阳市市区28公里。上官乡以生产各类球拍为主,是中国的球拍之乡,外来务工人员也甚多。暑期将至,我们为了解决上官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暑期安全问题,特组织了这一支“点亮小桔灯”暑期爱心支教实践小分队,希望给那边的孩子们带去不一样的暑假。

除此之外,让大学生们用所学的知识服务社会,回报祖国,实现自我价值、社会价值。通过对支教生活的体验,学会面对各种困难,磨练意志,培养吃苦耐劳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在艰苦的环境中锤炼自我,净化心灵,升华人格。并激发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支教活动。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1、让孩子们度过一段快乐,难忘而有意义的假期;

2、宣传法律、卫生、教育等方面的知识,让农村更加文明美丽;

3、宣传调查环保,红色方面的知识。

4、了解和调查当地贫困学生的生活情况,为他们争取社会资助和关爱。

5、体验山区生活,锻炼自身能力,培养吃苦耐劳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6、培养大学生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激发大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奋发成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争强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前期准备

1、与富阳市上官乡政府团委方面工作人员联系,商讨具体合作意向。

2、准备好实践内容,时间,形式等,写好具体策划。

3、分配好队员的任务安排,如写新闻稿的,拍照的,支教的等。并要求支教人员准备好支教内容及方案。

4、与上官乡团委商讨住宿问题。

5、准备好宣传资料,问卷调查表等。

6、采购好书包等文具用品作为礼物送给那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四、日程安排

第一天(17号):

1、早上8点从学校出发到达目的地后与当地领导和学校领导取得联系,安排住宿,了解当地的教育情况,向接待老师介绍下乡支教的目的、意义、内容、要求、所需要的帮助及注意事项;

2、下午布置课堂,和当地团委商讨具体支教的事宜,并就近走访调查当地情况。

3、晚上适当调整课题实践计划,安排好此次实践内容。

第二天(18号):

1、上午先大致的了解下小朋友的情况,先以夏令营的形式给他们讲授生活中的奥秘,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大自然的奇妙,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等等,与孩子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基本生活情况,也让大家之间都互相熟悉认识(张智侃)。多余时间组织他们一起玩游戏(丢手绢)。

2、下午布置场地,为第二天的开学典礼做准备。

3、晚上进行当天的经验总结,整理资料,写新闻稿,并交代好第二天的实践内容。

第三天(19号):

1、上午上课:语文(徐佳)—(虞美人。听雨)音乐(陈超)—(感恩的心),有时间多余组织玩游戏。

2、下午举行开学典礼

3、晚上进行当天的经验总结,整理资料,写新闻稿,并交代好第二天的实践内容。

第四天(20号):

1、上午上课:数学(陈鲁)—速算 看部励志电影

2、下午为孩子们精心设计了场游园会,并准备了丰厚的礼物,希望给孩子们加深对这个暑假的记忆。

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们把我们买给他们的小礼品发给胜利的组员,以达到奖励和激励他们的目的和效果。对那些失败了的组员我们也要给他们鼓励,同时也要发一些礼品给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失败,即使失败了还有很多人在关心他们,树立他们重新再来的信心!

游戏和礼品发过后可以让他们和我们坐在一起谈谈心,或者让他们讲讲各自对刚才游戏的感想。引导他们知道怎样去关心他人,彼此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3、晚上进行当天的经验总结,整理资料,写新闻稿,并交代好第二天的实践内容。

第五天(21号):

1、上午上课:英语(张彬莉)—英文歌 劳技(王佩莎)—折青蛙 有时间多余组织玩游戏。

2、下午走访当地的孤寡老人,退休老干部。

3、晚上进行当天的经验总结,整理资料,写新闻稿,并交代好第二天的实践内容。

第六天(22):

1、上午上课:美术(金李广) 电脑认识(张文韬)

2、下午给孩子们做个总结,并制作个电子杂志,给孩子们回顾下我们一起相处的5天,希望能给我们留下更加美好,更加深刻的回忆。结束后一起合影留念

3、晚上进行当天的经验总结,整理资料,写新闻稿,并交代好第二天的实践内容。

第七、八天(23、24号):

由于是双休日不用上课,我们也借此机会参观下当地的羽毛球拍公司,参观下当地的风景,打扫下住宿的地方,并休整一天,在第二天返校。

五、实践日志

1、第一天

7月17号早上,我们队员早早的就穿这我们分院精心设计的实践队服集合在了学校大门口。我们在学校大门口合照留念,最为我们本次实践的美好开端。经过了4个小时左右的颠簸,终于到达了本次实践的目的地——富阳市上官乡。在乡政府团委的安排下,我们住进了新建的幼儿园。酷热的天气早已让我们又饥又渴,在短暂的休息之后,我们去了附近的餐馆小吃了一顿。由于是山区,没什么东西可以吃,只好硬这头皮吃这蛋炒饭、面条之类的东西。

下午,我们回到幼儿园,由于前几天刚下过雨,幼儿园的地板都布满了灰尘。为了让我们晚上能有个舒服,安逸的睡觉地方,我们队员都动了起来,扫地的扫地,打水的大水,拖地的拖地,各各都自觉的做着。终于经过了约半小时后,他们分配给我们的2间教师被我们一扫而净。完成后,队员们舒服的躺在地板上,在2只威力十足的电风扇下安逸地休息着。

大约在下午3点左右,我们又开始了实践准备。跟乡团委书记一起,在临时找的教室里安排了几张桌子和椅子,并一起讨论了支教的一起事宜。

2、第二天

7月18号,是我们支教的第一天,为了有个好的开始,我们早早的就来到了昨天布置好的教室,等这孩子们的到来。上午八点,“假日爱心学校”准时迎来了新学生。三十三名小朋友们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学校报到。这些小朋友年龄跨度在六、七岁之间,最大的已经小学毕业,而最小的却在读一年级,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我们的精心安排下,小朋友们按照身高找到了适宜的位置。经过约30分钟的自我介绍,我们和小朋友们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小朋友们不再保有初来时的害羞,而逐渐变得活泼、开朗了起来。

紧接着就是我们的第一节课:历史。队员张智侃进行了第一堂课的试水,以“建党九十周年”为主题,在他循序渐进的细心讲解之下,将一个个不太相干的片段连结成了一个个动听的小故事,小朋友们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15分钟的休息之后,我们与小朋友之间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最后举行了击鼓传花的游戏,我们为每一个小朋友都准备了精美的奖品,实践的第一天在游戏的热闹声和小朋友们的欢声笑语中顺利结束。

由于第二天要举行开学典礼,所以我们下午吃了午饭后有来到临时教室布置场地,把教室劲量布置的干净,舒服点。

3、第三天

早上,我们仍旧早早的来到了教室,但发现已经有好几个学生在教室门口排队了,可能是他们喜欢我们的这种教学形式,希望能快点上课吧!在孩子们签到之后,第二天的教学在8点钟准时开始了。今天给孩子们准备了语文课和音乐课。首先是语文课,在我们队员徐佳的精心挑选下,最后选择了教他们(虞美人。听雨)。由于孩子们的年级跨度太大,所以我们要求3年级以下的学生要会读,3年级以上要会背及大致了解这首词的意思。最后,在队员徐佳的耐心教学及孩子们的认真听讲下,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标,尤其是个叫罗昊的五年级学生,在我们队员一分析好这首词的大意,叫孩子们准备下是,那孩子居然举手说会被了,果然,他流利的把那首词被了出来,只是有几个字读音不准被纠正了下,这不经让我们感慨了下。

在语文课之后是轻松的音乐课,队员陈超准备了首好听又好学的(感恩的心)+手语。孩子们也热情高涨的表示愿意学这首歌。最后,在我们全体队员的努力下,90%的学生学会了这首歌并会加上手语。我们也表示希望他们能回家后唱给自己的父母的听,希望他们能从小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时间过的真快,上午的教学就已然接近了尾声,最后,大家在(感恩的心)合唱中结束了今天的教学。

下午2点,富阳市上官乡“假日爱心学校”开学典礼准时进行。在富阳市博凯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举行的“假日爱心学校”的开学仪式中,市关工委副主席孙晓文、上官乡团委书记方璐、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信息工程分院团委书记刘召靖、上官乡党委副书记洪华、杭州富阳博凯文体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中良出席仪式。大会上,市关工委副主任孙晓文和上官乡党委副书记洪华为杭州富阳博凯文体用品有限公司“假日爱心学校”授牌仪式,并且发表祝贺词。

在学生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志愿者代表发言过后,市关工委副主任孙晓文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志愿者的工作是高尚的,是爱心的传递,鼓励志愿者要有信心,努力把爱心学校办好,并祝“假日爱心学校“越办越好。并且,高质量的、有新意的教学方式得到了各领导和家长的 高度赞扬、认可。

4、第四天

7月20号,今天是我们社会实践的第四天,也是我们支教的第三天,我们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支教。今天内容也十分丰富,给孩子们准备了英语课和美术课。考虑到山区孩子们的英语教学可能有点落后,因此我们的队员张彬莉从abcd开始教起,然后把英文歌里的单词一个词一个词的给他们分析,希望能尽量让孩子都能学会这首简单的英文歌,最后,在主讲老师和我们其他队员的共同努力,及孩子们的认真,努力的听讲下,这个课程也达到了我们预期的要求。

接下来是美术课,我们只给孩子们看了2幅例画以及讲了一些注意的地方,并且让其余队员分配管理几个人,让他们帮助孩子们不懂的地方。经过了约一小时后,有几个小朋友有了成果,并画的非常漂亮,想象里丰富。最后,孩子们拿这自己的作品跟自己的负责人一起合影,看这孩子们拿着自己的成果激动,喜悦之情,我们也不经感到一丝暖意。

孩子是天真的,童年是需要快乐点缀的。因此,我们在今天下午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一场游园会,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游戏内容:打保龄球,滴筷子穿瓶,跳绳,熊猫贴鼻子,吹乒乓求等等。下午,我们吃好午饭后早早的来到活动现场布置场地,在教室墙壁上贴上气球之类的喜气物品,让本严肃的教室一下子变的喜庆起来了。在安排好活动内容及规则后,孩子们拿着积分表穿梭于游戏与游戏之间,看着他们那快乐,毫无掩饰的笑容,我们也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感觉如此的开心。经过了大概2个多小时的游戏之后,游园会终于在孩子们的笑声中结束了。晚上,我们把孩子们的积分表按照年龄分成几个档次打分统计。以便第二天给他们发奖励以资鼓励。

5、第五天

今天是特别的一天,也激动人心的一天。早上在上课前,我们就把昨天游园会的成绩写在了黑板上,分档次给孩子们扮奖励,也尽量让全部孩子都拿到奖品,以资鼓励。看到孩子们拿这自己的奖品开心的在那边,我们心里也挺开心的。在颁奖典礼之后,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回顾了下我们前几天教学内容,让孩子们背了下(虞美人。听雨)及(感恩的心),经过了2天的准备,这次有更多的小朋友达到了我们的要求,我们个个都发了果冻以资奖励。

接下来是劳技课,由我们的队员王佩莎教他们折纸青蛙。我们也在一旁和孩子们一起认真的听学。经过了半小时左右,都折出了属于自己的青蛙。他们都拿着自己的青蛙在一旁比赛谁跳的远。

结束了上午的辛勤上课之后,我们为了更好的了解党90周年走过的风雨历程,回忆90年来的红色事迹,在上官村党委书记方璐的带领下,走访了当地的老党员、老干部。

下午两点整,我们提着水果在乡党委书记的带领下出发了,慰问了现居住在周村的陈爷爷和睦村的张爷爷。我们和老党员们亲切地交谈,当得知老人们身体健康,志愿者们表示祝福。老人们也很开心,讲述了自己年轻时经历的事迹:xx大革命、大跃进、批判会、改革开放……并且得知,富阳市还在抗战期间被日本鬼子扫荡过,遭到日本军方的炮弹轰炸、细菌战。志愿者认真地听取并作了详细的笔记和调查问卷,在和老人深入交流之后,我们和老党员一起合影留作纪念。

在回来的路上,我们一直在讨论着老党员们的英雄事迹,被他们的经历所折服。我们认为,此次走访,是我们不可多得的一次丰富的精神大餐,使我们更深层的了解了历史。我们并下定决心:在接下来的社会实践交流中,大家一定会发扬老党员的精神,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舔自己的一份力!

6、第六天

7月22号,也就是我支教的最后一天。上午,我们依旧那排了课程——速算。在队员陈鲁的认真教学,及队员们的帮助下,让大多数的孩子理解了折衷法速算的方法并灵活运用。

下午,在上官乡党员活动室进行最后一堂课,队员全员穿着整齐的队服,小朋友们全部提前到校,在一首(感恩的心)中拉开了序幕。我们和小朋友们一起歌唱、表演节目,最后的一张合影把这次支教活动完美的画上句号。小朋友们也依依不舍,非常留恋一起的'时光,都真切的希望我们明年再来。

7、第七、八天

由于是双休日,我们也终于有机会去好好的体验下上官乡的风景,并且参观了当地的最大的羽毛球拍制造公司,让我们大致了解了羽毛球的制作过程。在休整了一天后,第八天,我们打扫了下我们住宿的地方,希望能干净的来,干净的走,并于上午9点左右乘车回学校,向这个可爱的山村,可爱的孩子们挥手告别。

六、实践成果

1、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这5天里,让我们也感受到了童年的乐趣,仿佛我们也回到了那个时代,那个无忧无虑,天真无邪的童年。真心的希望那些孩子们能永远都快乐,开心。

2、在与孩子们游戏的同时,还教会了他们不少新东西,如折青蛙,太极拳,英语歌,(感恩的心),(虞美人。听雨)等,丰富了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他们的童年增添了新的色彩和活力。

3、在走访了退休老干部,老党员,听了他们关于中国历史的那些事情,是我们不可多得的一次丰富的精神大餐,使我们更深层的了解了历史。我们并下定决心:在接下来的社会实践交流中,大家一定会发扬老党员的精神,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舔自己的一份力!

4、为孩子带去了书,文用品等,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家庭困难的孩子们微小的帮助,作为学生的我们,力量实在微薄,但我们相信这些简单的物品传达了我们对上官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关爱。东西不多,让孩子们感受到爱的存在是最重要的,我们此行也十分圆满的完成了此目标。

5、锻炼了我们自己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了自己素质;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策划和实践经验。

6、此次实践活动不负学校、分院领导的重望,展示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和综合素质,发扬了“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增强了与村民的交流,树立了我校在村民中的良好形象。

七、心得体会

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从前期计划、准备到后期的总结、处理,都充分的考验了我们的策划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是我们在学校中无法学到的。每一项内容都由我们自己去布置,力求做的思路清晰、有条理,这也增强了大家的动手、动脑能力。在学校日常生活中,我们这方面的能力锻炼的太少,以致在实践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但总体来说还是蛮有成效的。

在与村干部,家长,退休老人和孩子们的交谈中,锻炼和增强了我们的交际、沟通能力。

锻炼自身能力,培养吃苦耐劳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培养大学生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激发大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奋发成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争强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5天的支教时间虽然不长,但却我们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我相信,这不紧对与孩子们来说是个充实,快乐,难忘的暑假,更对我们来说是个有意义的暑假。通过这个社会实践,也让我感受到了那边孩子们的独立,乖巧。虽然相处只有短短的5天时间,但美好的回忆却是无限量的,希望那边的孩子们都能快乐,开心的成长。

辛苦一时,受用一生。我们也满载而归,纷纷感慨:社会实践才是我们真正的第二课堂。在这个大课堂里,我们不断地实践,不断地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得以充分的应用和展示,增长了才干、奉献了社会,锻炼了毅力、培养了品格,所有这些都成为这次社会实践里的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农村教育社会实践报告5

2xx0年7月22日至7月27日,我随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三下乡队伍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社会实践。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五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周家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1550亩,住户面积2xx亩,230户人家,8xx口人,其中党员19名。村固定资产120万,村每年平均收入38xx元左右。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富裕水平。周村长自74年上任以来,为村里的工作耗尽心血,给村里带来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周村长,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都直竖大拇指。

进村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那既有经济效益又能美化环境的柿子树,与我想象中的农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周家村给我的第一印象。

听村里的领导介绍,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其中2xx亩果园收益可达每亩4xx0元左右,而辣椒更是达到了每亩1xxxx元。但当我们问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业和项目时,村里领导向我们道出了苦衷:数年前曾有一木器厂,在村里投入生产,但不到3年,木器厂就因接连亏损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后的几次上项目的想法,都因缺资金少技术(尤其是少技术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后几天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这个烙印日渐加深。

学校并不算大,还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残缺的课桌,与偏远山区相比,以令孩子们满足。但与我从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小学已有着天壤之别。仅从每天上完课孩子们必须将自己的凳子搬回家来说,这的学习环境并不能用一个“好”字来形容。但孩子们那对学习特有的热情和认真把我深深的感动了,他们几乎想要我们在5天之内把所知道的所有知识都教给他们。

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都很想成为大学生成为科学家,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但当我问他们以后回不回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许是还是小学生的他们尚未明白我这个问题的含义,也许是一直以来伴随他们左右的“考大学,去大城市”的话影响着他们。没有一个孩子表示自己将回到自己的家乡。

“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着。

一位朋友曾对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省重点中学有一位来自穷山村的学生,学习非常用功。他的床头贴着一句激励自己学习的话,只有九个字:别忘了!你是农村户口!

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沉重的。我国城乡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教育观念上一个极其偏激的错误。农村的孩子迫于自己农村户口及生活环境的压力,几乎用尽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学习考大学,以此来摆脱落后的环境,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但当这些村里的骄傲考出去成为大学生以后呢?他们中有几个回到自己那还不富裕的家乡,投身其中的建设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村里留下的是什么?几个大学生的名字,一个虚幻的荣誉而已。人才依旧缺乏,生活依旧贫困。

这种人才流向并非只存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也同样存在于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以至于我国的西部和东部之间及国内和国外之间。

孩子们的想法和做法并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来源于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在和一位老大爷的聊天当中,老人告诉我们他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都考学去了城市,在谈到孙子时,老人很自豪的告诉我们,他的大孙子刚在一所省重点高中考了前十名,以后考大学,考名牌大学,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我问老人想没想过让孙子回家乡支援家乡建设,老人说:“村子里太苦,能到外面去,干嘛回来。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点好日子!”

以周家村的生活水平说,村子应属富裕的行列。周家村的村民都不想让孩子回来,可想而知其他贫困村的情况。

周家村之所以富裕,关键在于和韩国合作的2xx亩高效田,其实这对村里既是一笔客观的收入,又是一种劳动力的利用。韩国人出种子,出技术,村里出劳力,出土地,收获后,韩国人回收所有果实和种子,付给村里的报酬只是收益中极少的一部分。而且还规定村里不得留果留种,否则将受重罚。这完全是一种劳动力的欺骗,可是以我们的知识就是无法掌握其中的技术关键。而我们为了这笔可观的收入,还必须甘受韩国人的这种技术欺骗,其原因何在?人才不足!!试想如果村里有这么一批农业知识相当丰富的人才,我们完全可以掌握韩国人的技术,从而为我们自己所用,那时所有的收益都将归我们自己所有。村里将远比现在要富裕!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村里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一些客观现实又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革开放来,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周家村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80%的家庭将孩子的教育费用作为自己未来几年内的最重要支出。在资金比过去有了保障之后,我们支持农村教育以不仅仅是财力上的帮助,还应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观念上的帮助。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样需要做人的道理、适应时代的发展的观念和大局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支持农村的教育事业!

下乡过程中所见所闻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教育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时期农村的教育事业依然面临很多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极大的促进农村的发展。

农村教育社会实践报告6

20××年2月14日至2月19日,我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并进行相应的社会实践。对于生活在城市中已有一段时间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五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长隆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进村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那既有经济效益又能美化环境的桉树,与我想象中的农村有着相当大的改善。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周家村给我的第一印象。

听村里的领导介绍,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其中200亩果园收益可达每亩20xx元左右。但当我们问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业和项目时,村里领导向我们道出了苦衷:数年前曾有一木器厂,在村里投入生产,但不到3年,木器厂就因接连亏损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后的几次上项目的想法,都因缺资金少技术(尤其是少技术少人才)而夭折。而如今那个曾经为我们村村民带来切身利益的支柱产业,水泥,也随着企业私营后,生产商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排放不合理,以致相继被关闭。

接下来的几天,我回到了我小学呆过的那所学校“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后几天给孩子们交谈的过程中,这个烙印日渐加深。

学校并不算大,还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残缺的课桌,与偏远山区相比,以令孩子们满足。但与我从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小学已有着天壤之别。仅从每天上完课孩子们必须将自己的凳子搬回家来说,这的学习环境并不能用一个“好”字来形容。但孩子们那对学习特有的热情和认真把我深深的感动了。

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都很想成为大学生成为科学家,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但当我问他们以后回不回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许是还是小学生的他们尚未明白我这个问题的含义,也许是一直以来伴随他们左右的“考大学,去大城市”的话影响着他们。没有一个孩子表示自己将回到自己的家乡。

“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着。

一位朋友曾对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省重点中学有一位来自穷山村的学生,学习非常用功。他的床头贴着一句激励自己学习的话,只有九个字:别忘了!你是农村户口!!!

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沉重的。我国城乡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教育观念上一个极其偏激的错误。农村的孩子迫于自己农村户口及生活环境的压力,几乎用尽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学习考大学,以此来摆脱落后的环境,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但当这些村里的骄傲考出去成为大学生以后呢?他们中有几个回到自己那还不富裕的家乡,投身其中的建设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村里留下的是什么?几个大学生的名字,一个虚幻的荣誉而已。人才依旧缺乏,生活依旧贫困。

这种人才流向并非只存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也同样存在于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以至于我国的西部和东部之间及国内和国外之间。

孩子们的想法和做法并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来源于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在和一位老大爷的聊天当中,老人告诉我们他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都考学去了城市,在谈到孙子时,老人很自豪的告诉我们,他的大孙子刚在一所省重点高中考了前十名,以后考大学,考名牌大学,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我问老人想没想过让孙子回家乡支援家乡建设,老人说:“村子里太苦,能到外面去,干嘛回来。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点好日子!”

以长隆村的生活水平说,村民都不想让孩子回来,可想而知其他贫困村的情况。

长隆村之所以每况愈下,是由于私营企业对村里工人的资本压榨,而村民有不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甚至是工作在一个给自己村子带来不尽污染的工厂里,这完全是一种劳动力的欺骗,可是以我们的知识就是无法掌握其中的技术关键。而我们为了这笔可观的收入,还必须甘受私营企业的这种技术欺骗,其原因何在?人才不足!!试想如果村里有这么一批农业知识相当丰富的人才,我们完全可以掌握韩国人的技术,从而为我们自己所用,那时所有的收益都将归我们自己所有。村里将远比现在要富裕!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村里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一些客观现实又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革开放20年来,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村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80%的家庭将孩子的教育费用作为自己未来几年内的最重要支出。在资金比过去有了保障之后,我们支持农村教育以不仅仅是财力上的帮助,还应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观念上的帮助。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样需要做人的道理、适应时代发展的观念和大局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支持农村的教育事业!

下乡过程中所见所闻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教育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时期农村的教育事业依然面临很多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极大的促进农村的发展。

农村教育社会实践报告7

一、我只是这艘大船的一支布帆,我不是孤帆

我们的实践队是一艘开往南安的大船,在这艘船上有8支船帆,我们一同迎风、逆风,我们方向一致,才开启了顺利之航。而我,只是其中的一支布帆,因此,我的故事中,也有大家的故事。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大家协作来完成。如对兰田村村委书记潘春来的采访中,鸿婕主打,小嘉、伟新、进兴、伟伟和我辅助提问,最后万?还在负责摄影和拍照。再如,对海西政策的宣讲是闽南话主导的,这样能让当地感到亲切自然。像我这样的一个北方女孩自然无“用武之地”了,可是我也尽可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发传单、发纪念书签还有拍照以及举旗子。总之,我觉得大家总是分工明确,做事不推诿的。在这样的集体里做事真好,我不会有“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寂寞,而是“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成就感。

二、属于我的小小“事迹”

当然在集体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我也不例外。

第一个是我的主打项目就是做会议记录。按照大家的意思,我心思细腻,最适合做记录员的工作。可是,当我做起来才发现记录员原来不是这么好当的。记录不是单纯的听写,它需要记载大家会议讨论的精华,需要的是倾听——整理——浓缩,这样的至少3个过程。而这三个过程中,需要你快速而敏捷的反应,这样才能保x接下来的会议内容不会丢失。一开始,我还真有些适应不了。经常写的手掌x疼,有些细节似乎也把握的不够。但是,这样的“苦差”我到自得其乐。每当想到事后自己的会议记录会让大家作为一面镜子回忆这美好的时光时,心里就很开心和激动。

我的第二个主打项目就是对康美镇镇x的委员进行电话采访。由于我们上次去康美镇镇x时,镇x的委员们正在开会,所以我们只能通过电话采访对其进行追踪报道。没想到,这样的“大任”就交到了我的手中。说真的,我顿时感觉有些压力和紧张。虽说是短短的几分钟的电话采访,可之前问题的准备那是煞费苦心。当电话拨通后,我的心跳骤然加速,等候电话那边的应答虽说只有几秒钟的时间,但是却令我激动和焦虑。终于电话那边的康美镇镇x的委员应答了,没想到自己突然镇定了,于是,没有波澜地问完问题。我轻松地舒了一口气,小小的成就一下。

我的第三个主打项目就是整理问卷、写调查报告。在我们将来自兰田村村民的90份调查问卷收集后,我需要将调查问卷整理归类,然后根据调查数据和结果写一份具有学术价值的调查报告。这其中最费时也最费力的就是整理调查问卷,形成相关的数据。每份调查问卷的选项我都需要归类和汇总,已经记不清自己在一张写有各题abcd的纸上画了多少个“正”字,现在在看到那张纸上密密麻麻的“正”字,那种成就已将当初的xx和苦x全部冲淡。接着,就是根据整理好的数据写调查报告了。我将值得考量和重要的数据都做了图表,这样就会更加清晰明了。同时,分x、经济、文化教育三个层次对兰田村目前的发展情况和海西政策的贯彻力度进行了分析。当然,调查报告的好坏和学术价值还需要大家把关,但是当我完成它时,我内心是满足的。

三、经历、见识及精神三丰收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这次社会实践中,虽然阳光曝晒,虽然也有过xx苦辣,但是得到的更多的是收获。

在这以前,我眼中的农村充斥着城市人固有的偏见,可是来到了兰田村,农村的发展已超越了我狭隘的偏执。通过与青岛科技大学同学的交流,我了解到兰田村的用网率已经高达30%;在参观完兰田村的特x——“世纪之村”网络信息点后,我看到农村也在逐步地走上了信息化;走过兰田村新修的纵观全村的水泥马路,我感到农村正在与城市相连……就这样,曾经自己固有的偏见在这令人欣喜的现实面前变得苍白无力。有时我在想,如果没有这次来兰田村的经历,我会认识到农村这么深刻的变化吗?曾几何时,我一直把贫穷落后等同于农村,现在看来,虽然农村仍然与城市有着差距,但是这些差距不代表不能缩小。

同时,兰田村村委书记的一番话也让我触动很深。他说:“现在兰田村不能单纯地模仿晋x模式,因为那个模式是二十年前开始发展起来的。当时,为了发展经济,人们对资源无节制的利用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兰田应走新的模式,这样才能打破规则,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番话显示出他的远见,也令我对农村的发展模式产生了思考。未来的农村的发展模式不一定要走城市的发展道路。难道我们一定要将农田变成工厂,将高山变成矿山吗?对于未来农村的发展模式我想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完全可行适用的具体方案,但是我想农村的真正的发展之路一定不是简单的城市化。

此次社会实践还给了许多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没有什么物质可以抵过当你发放书签时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当你问路时当地村民的热情的指引,当你做电话采访时队友们的鼓励和加油。这些记忆,这些人和事,我将永远珍藏着这些感动,点点滴滴,等下回再到南安来品味。

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大学生新农村教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一起成长!

农村教育社会实践报告8

年月日至月日,我随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三下乡队伍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社会实践。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五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周家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亩,住户面积亩,户人家,口人,其中党员名。村固定资产万,村每年平均收入元左右。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富裕水平。周村长自年上任以来,为村里的工作耗尽心血,给村里带来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周村长,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都直竖大拇指。

进村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那既有经济效益又能美化环境的柿子树,与我想象中的农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周家村给我的第一印象。

听村里的领导介绍,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其中亩果园收益可达每亩元左右,而辣椒更是达到了每亩元。但当我们问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业和项目时,村里领导向我们道出了苦衷:数年前曾有一木器厂,在村里投入生产,但不到年,木器厂就因接连亏损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后的几次上项目的想法,原创:都因缺资金少技术(尤其是少技术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后几天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这个烙印日渐加深。

学校并不算大,还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残缺的课桌,与偏远山区相比,以令孩子们满足。但与我从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小学已有着天壤之别。仅从每天上完课孩子们必须将自己的凳子搬回家来说,这的学习环境并不能用一个好字来形容。但孩子们那对学习特有的热情和认真把我深深的感动了,他们几乎想要我们在天之内把所知道的所有知识都教给他们。

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都很想成为大学生成为科学家,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但当我问他们以后回不回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许是还是小学生的他们尚未明白我这个问题的含义,也许是一直以来伴随他们左右的考大学,去大城市的话影响着他们。没有一个孩子表示自己将回到自己的家乡。

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着。

一位朋友曾对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省重点中学有一位来自穷山村的学生,学习非常用功。他的床头贴着一句激励自己学习的话,只有九个字:别忘了!你是农村户口!!!

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沉重的。我国城乡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教育观念上一个极其偏激的错误。农村的孩子迫于自己农村户口及生活环境的压力,几乎用尽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学习考大学,以此来摆脱落后的环境,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但当这些村里的骄傲考出去成为大学生以后呢?他们中有几个回到自己那还不富裕的家乡,投身其中的建设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村里留下的是什么?几个大学生的名字,一个虚幻的荣誉而已。人才依旧缺乏,生活依旧贫困。

这种人才流向并非只存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也同样存在于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以至于我国的西部和东部之间及国内和国外之间。

孩子们的想法和做法并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来源于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在和一位老大爷的聊天当中,老人告诉我们他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都考学去了城市,在谈到孙子时,老人很自豪的告诉我们,他的大孙子刚在一所省重点高中考了前十名,以后考大学,考名牌大学,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我问老人想没想过让孙子回家乡支援家乡建设,老人说:村子里太苦,能到外面去,干嘛回来。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点好日子!

以周家村的生活水平说,村子应属富裕的行列。周家村的村民都不想让孩子回来,可想而知其他贫困村的情况。

周家村之所以富裕,关键在于和韩国合作的亩高效田,其实这对村里既是一笔客观的收入,又是一种劳动力的利用。韩国人出种子,出技术,村里出劳力,出土地,收获后,韩国人回收所有果实和种子,付给村里的报酬只是收益中极少的一部分。而且还规定村里不得留果留种,否则将受重罚。原创:这完全是一种劳动力的欺骗,可是以我们的知识就是无法掌握其中的技术关键。而我们为了这笔可观的收入,还必须甘受韩国人的这种技术欺骗,其原因何在?人才不足!!试想如果村里有这么一批农业知识相当丰富的人才,我们完全可以掌握韩国人的技术,从而为我们自己所用,那时所有的收益都将归我们自己所有。村里将远比现在要富裕!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村里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一些客观现实又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

第三篇:对中国农村教育的思考

对中国农村教育的思考

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究竟如何?在城镇化的浪潮下应如何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这在当今中国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一片大好”还是“令人担忧”

一些人认为,中国当前农村教育的形势是“一片大好”的:至20世纪末在农村已完成全面“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任务,自2005年12月24日《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下发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部免除,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教科书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得以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得到巩固和完善,农村地区“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自2006年起得以全面实施,至今已有10年之久,农村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和“小升初”率长期稳定在九成以上。

然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农村教育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

首先,自2000年至2010年期间过快过急地推行撤并农村中小学校(2011年21世纪教育研究院《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资料称,2000-2010年间中国农村小学减少22.94万所,减幅52.1%,教学点减少11.1万个,减幅约60%,农村初中减少1.06万所,减负逾25%。10年间中国农村平均每天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每小时消失4所农村学校),导致一些农村地区学龄儿童上学困难;其次,农村学生辍学率依然居高不下,且辍学主体由高年级学生转为刚入学的一、二年级学生,复读后再辍学的比例也有升高之虞;第三,农村学校师资、校舍和教学资源质、量均得不到保证,城乡教学质量差距进一步拉大;第四,“进城民工子弟”和“留守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势成痼疾。

好的初衷何以得不到预期效果

正如许多分析家所指出的,一些引发广泛争议的农村教育政策、举措,其出台的初衷是好的。

当初调整农村教育布局、撤并边远、分散农村学校和教学点,其目的是通过教育资源的适当集中和规模化,提高有限教育成本投入的使用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改善农村学生学习条件;淘汰农村代课教师的目的,则是规范教师职业标准,提升农村教学品质。

然而这些良好的初衷却并未能全部换来预期效果,以至于201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不得不下发《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提出“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从而在事实上修正了持续10年的农村中小学校撤并趋势,在一些农村边远地区,“不规范师资”在事实上的继续被使用,也大有“触底反弹”之势。

好的初衷何以得不到预期效果?

尽管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迈出了第一步,但毋庸讳言的是,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城市替代农村成为改革的主体和最大受益者,相对于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农村发展速度大为滞后,单从相对差距论,城乡落差在许多地方甚至还不如改革开放之前,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从绝对数量上看固然大幅度增加,但和城市相比较,“相对增幅”则极为有限,在中国经济结构迅速升级换代的21世纪,这种状况持续10年以上的结果,就是令农村生源在升学、就业等领域的竞争力每况愈下。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形势的发展,中国经济已由改革开放之初的自给、半自给和“准城乡分离型”,迅速演进为如今的外向型、工商业主导型和“城市依附型”,和城市经济结合愈紧密的农村,经济越发达,社会进步程度和收入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而城镇化的提速又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变成城镇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新城里人”。然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观念等方方面面并非都能跟得上、都能适应这样迅速而令人眼花缭乱的剧变,许多地方出现了不适应、不配套的情况,农村教育在这方面尤为突出。

不适应、不配套的具体表现

这种不适应、不配套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条块分割的义务教育模式和“大流动”的农村学龄儿童状况不相匹配。随着大量民工进城和跨省流动,越来越多农村青壮年在远离故土乡村的城市和城郊结合部定居,安家立业,生儿育女,他们的下一代或随父母离乡、进城,或本就出生在城镇,“农村老家”对他们而言和城里小伙伴一样陌生和不适应。但于此同时,中国义务教育却经历了一个从“全国一盘棋”到各省各自为政的发展阶段,这虽然是教育发展的结果,却在有意无意中忽略了“新城里人”子弟的义务教育问题,结果导致部分“新城里人”子弟因寄读困难而不得不栖身教学质量、条件不规范和参差不齐的“民工学校”(对“民工学校”的整治又成为新的两难),即便顺利寄读,“条块分割”所造成的“同校同班,不同教学大纲和高考考卷”也让“新城里人”无时无刻不被强制性忆起自己的“农村身份”,并不得不忍受从日常学习到升学考试的一系列不便。为摆脱这些不便,许多“新城里人”只能将学龄子女送回农村老家,从而造成“留守儿童”问题,这些“农村户口、城里思维”的“留守儿童”远离熟悉的生长环境,远离父母,又造成新的问题。

其次,教学条件、内容的改变不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

过去的十多年是整个中国、整个世界面貌剧变的十多年,社会在变,经济结构在变,知识更新的提速和就业门槛的提升,对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农村教育显得越来越不适应、不配套,导致农村子弟竞争力的相对下降和新时代“读书无用论”的抬头。

正如一些常年从事贫困农村助学工作的朋友所言,“穷”、“付不起学费”仅仅是农村辍学率、尤其低年级辍学率上升的一部分原因,而另一部分(有时甚至是更重要的)原因,则是这些孩子的家长、家庭认为“读书无用”甚至“越读越浪费”——一个农村子弟读到初中、高中,并不能从中获得现实的收益,而“少读了几年书”的同伴则可能去城里打工“多赚了几年钱”,即便留在乡下也能帮家里干活减轻负担,如果考上大学,还要贴上至少三四年的不菲开销(在有些边远、贫困地区,供养一个大学生的费用相当于其家庭全部年收入的几倍),而由于“扩招”和“不包分配”,“高价供出来的”农村大学生在毕业后很可能长期“收不回本”,这无形中影响了许多农村家庭“送孩子上学”的积极性。长期以来,有关部门和许多助学团体、个人,都侧重于前一部分原因的帮扶,却缺乏对后部分原因所导致农村辍学、厌学的充分、深刻认识和适当政策调整,并严重影响到帮扶效果。

同样令部分农村教育帮扶者困惑的,是那些“帮扶幸运儿”们普遍不愿留在或回到贫困的家乡,而是利用一切可能远离那里。笔者一位在云南鹤庆山区帮教多年的朋友就曾苦恼地说“我们帮服务的结果,是让那里最聪明的孩子都永远离开家乡,这不是越帮越‘失血’么”?

改变思路:“有进有退” 值得思索的是,中国曾经是全球范围内农村“读书意愿”最强烈的地区。

早在帝王时代,“耕读世家”就成为社会称赞的典范,不仅富裕、小康的农村家庭子弟热衷读书,贫寒子弟只要有条件也乐此不疲;步入近代,先有梁漱溟、晏阳初、陶行知等普及乡村教育,后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张旗鼓的农村扫盲、中小学教育普及;改革开放之初,许多省、市农村中小学掀起读书热,一些沿海省份的部分农村“县中”,高考录取率甚至压倒大多数同省大城市重点中学,以至于部分城市家长将正读高中或落榜复读的子女送到“县中”去“进补”。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当时的农村,读书不仅“有用”,而且“有大用”:中国的帝王时代有千年科举历史,“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终南捷径就是读书-科举-做官,尽管这条路是不折不扣的高淘汰率“窄路”,但毕竟赋予农村子弟靠自身努力改变自己和家庭命运的可能性和机遇,这足以激励众多农村学子勤学不辍;近代和建国后虽然科举停办,但读书依然是改善生活、改变命运的“敲门砖”,大专院校“包分配”时代,农村学生一旦考上大学、大专甚至中专,就可以“农转非”并成为“国家干部”,吃上农村人人羡慕的“皇粮”,笔者在80年代曾参观某苏北高升学率“县中”,见高三毕业班课桌上都刻着“别忘了你还是农村户口”的字样,“有用才读书”的“原动力”昭然若揭——对此可以不认同,但不能不承认这是事实。

在20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大多数地方社会发展程度不高,有限但有针对性的一些文化知识可以方便地转化为生产力和财富,如在改革开放之初,笔者老家(安徽著名贫困县泗县)就有亲戚凭借初中生物课本上的知识搞“分层鱼塘”成了“万元户”,即便在“知识越多越反动”的文革时期,也有远亲因“识文断字”被推举为生产队会计,过上了稍好于乡亲的生活。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乡村文化程度普遍极为低下,相对文化稍高的部分“读书人”可以借自己的“相对知识落差”和“稀缺资源垄断”成功“变现”,这虽然是时代的悲剧,却在客观上维系了许多农村子弟及其家庭对上学、读书的热情。

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食物链”,从总体上讲这是进步,是大势所趋,就教育环节而言也是“进步为主”,但在某种程度上却造成了农村新的“读书无用论”抬头:基础教育的普及和产业门槛的提升让“识文断字”不再能“变现”,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高校统招统分体制的改变,又让“学而优则仕”这一曾经最有效的“农村学子激励原动力”变得成本沉重、代价高昂且风险大增。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彻底改变农村教育帮扶的思路,即不再将帮扶的重点放在“让农村孩子上得起学”,而是放在“让农村上学的孩子未来过得更好”上。要做到这一点,在义务教育阶段,需要改变长期以来“不断推进”的农村义务教育改革思路,转而采取“因地制宜、有进有退”的方略。

所谓“有进”,即在主要层面继续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师资素质,减轻农村家庭教育负担。必须指出,“撤并农村学校”和“淘汰代课教师”等争议性措施并非一无可取,其提高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的初衷仍然不应否定,过去的“一刀切”需要纠正,但因噎废食同样不可取,简陋、粗放、聊胜于无的教育,只能培养出越来越不符合社会需要、越来越缺乏现代生存力和竞争力的农村青年,而要解决上述两难矛盾,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基数。

“有进”的另一个重要层面,是理顺体制,让“新城里人”在城镇长大甚至出生的“农村子弟”不仅能接受和周围“城里孩子”同等的学校教育,也能获得和后者同等的考试、升学机会,这样做,不仅能彻底解决“城市农村子弟”和“留守儿童”等一系列“老大难”问题,也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稳定,改善合格劳动力资源供需平衡,减少社会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所谓“有退”,即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和现实情况,不能照搬工业化国家“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的模式,在一些发展相对滞后的乡村,基础教学应更加有的放矢,毕竟在那些地方,绝大多数适龄儿童现阶段的学习目的是“让自己生活得更好”而非升学,取法梁、晏、陶等先贤和新中国几十年农村教育普及经验,在这部分乡村的义务教育阶段适当增加农村实用知识、技能的教育并注重适时更新,不仅会极大提高农村家庭“送孩子上学”的积极性,也能潜移默化地改变当地社会面貌和风气。

日前中国部分高等学府推出了包括“规定农村招生比例”和增加农村生源助学贷款等对农村子弟倾斜的新政策,其初衷固然很好,但在“扩招”背景下不足以解决农村贫困家庭子弟“读大学不够本”的困惑,未必能实现初衷,弄不好反倒会成为部分“特殊家庭”权力寻租的新“空子”。通过调整大专院校和学科设置,设立一些更“接地气”的专业,同时在政策上加大对性价比更适合农村子弟、更受农村家庭欢迎的专科学校、职业高中等扶持、投入,当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四篇:农村教育的社会实践报告

农村教育的社会实践报告

【摘 要】村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水平落后的状况,我所发现的问题及感想。

【关键字】留守儿童问题,教学质量,资源分配不均,解决方案。

【正文】2010年7月22日至7月28日,我在郑州柳林村做一个星期的社会实践。通过走访调查和与家长的沟通,我发现农村的教育状况不容乐观。经过这次调查,我对农村的现况有了比较“感性”的了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才发现三农问题,远非媒体上的一个点报道,而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走在乡间的小道上,看着那些斑驳的泥墙,房顶上破碎的黑瓦,农村真的是很落后,很落后。农村的落后表现在许多方面,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教育,都远远跟不上城镇的水平。

人们在形容农村的教育状况时总是用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等短语一言概之。这就模糊了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甚至误导读者进入边远地区人们不重视教育这一误区。

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让我们来看一组调查结果,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当问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汉对我们说: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能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平来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农村来说,判断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

虽然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因为落后,他们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个个都能考上大学!当你看到周家村的乡亲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学的时候;当你听到老汉说砸锅卖铁也得上的时候,你还会说他们不重视教育、还在扳着指头数有几个失学儿童吗?

教育,是个沉重的话题。但只有正视教育,而非遮盖问题,才能抓住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虽然飞速发展,但离发达地区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而且经济发展阻碍了教育发展速度,而教育又反作用于经济,但最终还得抓住教育是基础,经济是关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此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通过几天的走访,我所发现的目前农村教育目前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留守儿童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进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农村与城镇经济的差异导致了人口的迁移,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镇,真正呆在农村的人口数实际上并不多。大量民工子女不是被带入城镇,就是被荒置在农村的某个角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不及城镇有力,每户农村家庭几乎要抚养两个或两个以上孩子,加重了家庭负担,而农村家庭收入较少,经济来源贫乏,根本没有足够的能力把孩子送去接受教育。虽然这些费用数额不大,但对于农村经济困难的家庭来说,却是个很大的难题。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阶级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综观农村学校,基本上出现了教师欠缺现象。并且农村学校教师素质普遍较低,主要体现在学历上,有的教师甚至本身只有小学或初中毕业。教师分布不合理,教师素质偏低,教育教学设施落后。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城市小学来说非常差,条件也相当困难,老教师不断退休,新教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小学任教,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紧缺。教师应付正常教学尚且力不从心,更谈不上推行素质教育了。造成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最根本是由于经济因素决定的,具体来说是农村经济的落后。农村生活水平较低,以至于处于农村任教的老师待遇也较低,且生活艰苦。这一方面的因素促使了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一般不愿到落后的农村任教,而已经就职于农村教育事业的正式教师又不甘

心留在农村,他们总是千方百计设法转入到城镇学校任教。这种情况导致了农村学校教师只出不入局面的出现。而残留在农村的教师不仅数量上趋减,而且质量上也不断趋于下降。

三、家庭生活水平

各家庭生活水平普遍偏低,大部分年收入低于三千圆人民币。许多家长外出打工,仅留老人和小孩在家。收入来源要么只是务农所得,要么再外加打工获得。在问及年收入时,许多家长模糊不清或不愿透露,似有隐瞒。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特别是家长,对当地的教育水平不是很了解,大部份学生并没有明确自己的理想,也没有听说过知名大学。值得庆幸的是他们都知道读书很有用处,并且都表示是自己愿意读书的,并非父母所逼。

四、没有将教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有些甚至连孩子的成绩都从不过问,有些把对孩子的教育全权托付给学校,没有做好家庭教育。经过分析和结合当地实况,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当地经济水平落后,教育水平低下,交通和消息闭塞。在这么一个文化水平低,经济落后,教育落后,交通欠发达的地区,许多新科学文化知识,新时时代教育科学模式,日新月异的新消息并没有很好的有效的输入。虽然说国家贯彻的两免一补政策已经落到实处,但家庭贫困依然存在,特别是同时供两个或两个以上子女上学读书的较为困难。

单纯的以学校为主要场地的单向教育模式,使学生缺少接触,了解,认识,适应社会的机会。学校,家庭,社会是广大青少年的生活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学校教育,而影响最广泛的是社会教育。通过社会教育这一途径,能够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能够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潜力,丰富课余生活。然而农村教育却忽视了社会教育这一有机组成部分。

五、教育环境

农村落后的经济,阻碍了农村与其他各地的交流与合作,使农村教育处于封闭状态。农村学校常常地处偏远山村,所处的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它阻碍了先进文化的吸收和重要信息的及时传入。农村学校的特殊地理位置还使学校缺少了一种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人才与人才之间的交流,信息与信息

之间的共享。形成一种完全的自我学习状态,没有借鉴,也没有提高。农村落后的经济,无法为农村学校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技术、多功能阅览室等。即使农村孩子有刻苦奋斗的学习精神,现实的残缺、闭塞的文化使他们无法开拓眼界,增长知识,突破创新。

农村经济的落后使得农村教育发展不起来,农村教育的落后又反作用于农村经济,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经济的落后无法给农村的孩子提供优良的师资和良好的教育环境,相应的难以培养出杰出的人才。没有杰出的人才,即使出了不少的人才,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回到贫苦的农村,因为农村没有吸引人才的条件,因此大部分人才都往城镇里面涌去。农村缺少了人才的引入,也就没有新鲜血液,根本没办法给农村带来质的飞跃。

解决教育问题的策略:

(一)加大政府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社会多方面的筹措经费,保证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根本性保证。正想工作做不好,农村教育将很难有重大进展。

(二)加大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逐步提高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要使农村教师队伍稳定,整体素质提高,必须解放思想,加大力度增加农村教师的山区补贴额。另一方面要制定科学的教学体系,还应注重农村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应制定科学的农村教师的教学评价体系,对于师德,教学质量高的老师予以重奖。

(三)使开设部分农村职业教育的课程,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高等职业教育,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开展农村人才转岗培训,开发相关课程和教材。

【社会调查的意义】

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造成农村教育落后的根本是经济因素,是农村落后的经济阻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要发展农村教育,必须以发展农村的经济为前提。同时,发展农村经济又必须以发展农村教育为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是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最能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是教育。社会最突出的不和谐现象是贫富差距拉大。用尽一切办法,政策倾斜甚至不惜调用全国的人力物力去帮助农村发展经济,缩小贫富差距;千方百计让贫困家庭子弟享受平等的受教育

权利。

我们通过大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我们从与人名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感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受到了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真正懂得了,只有到实践中去,才能迸发出炽热的社会责任感来,才能为社会做贡献。

学号:0905124001 学院:外国语学院姓名:王亚楠

第五篇:关于农村教育的社会实践报告

农村教育的社会实践报告

目的:深入体察民情,了解农村教育现状及问题,增长自身才干

形式:深入农村了解民情,进一步调查研究

时间:2009年2月12日--2月14日

地点:山东省东平县双塔村

一、调查概况:

我的老家双塔村坐落在山东省东平县县境内。环境秀美,民风淳朴,交通不很便利。村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以种田为生。

受教育状况

村中只有一所小学。师资力量非常薄弱,6个年级,只有5名教师。学生年龄差距较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村民中有30%受过初等教育、3%受到过高等教育。现在村里只有三个高中生。如今儿童的上学年龄限制到8岁,但有50%的孩子九岁才开始上学。亟待解决。

二 调查感悟

我对农村教育问题的观点

(1)人们在形容农村的教育状况时总是用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等概括。我所发现的目前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留守儿童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2.“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透过表面的“达标”我们会发现,农村的教育状况并没有登上一个“新的台阶”。相反,在并没有根除导致问题的根源而又遭遇农村税费改革等新的制度环境时,它变得似乎更加突出了,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3.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教师分布不合理,教师素质偏低,教育教学设施落后。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城市小学来说非常差,条件也相当困难,老教师不断退休,新教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小学任教,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紧缺。教师应付正常教学尚且力不从心,更谈不上推行素质教育。

4.资源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5.乡村学校负债累累。由于农村学生的学费难收齐,而教师的办公经费又不足,很多农村学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维持校的正常运作。有的学校为达到“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建设施,等到新学年开始就从学杂费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债务。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花费巨额的招费。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有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造成很农村少年儿童“望学兴叹”,以致不得不离开学校。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

6.单纯的以学校为主要场地的单向教育模式,使学生缺少接触、了解、认识、适应社会的机会。学校、家庭、社会是广大青少年的生活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学校教育,而影响最广泛的是社会教育。通过社会教育这一途径,能够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能够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潜力,丰富课余生活。然而农村教育却忽视了社会教育这一有机组成部分,只看到的是学校教育。学生的教育主要依靠学校的培养,农村学生的家长(文化水平低,文盲偏多)根本不重视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把学校视为“托儿所”,情愿多交钱把未到入学年龄的子女送到学校,为了给自己减轻所谓的“负担”。总之农村教育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不能很好地结合,家庭、社会不能给学校以大力支持,彼此间不能很好地沟通等问题的存在也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2)解决教育问题策略:

(一)加大政府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社会多方筹措经费。保证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根本性保证,这项工作做不好,农村教育将很难有重大进展。在国家宏观教育政策中要突出农村教育的优先地位,政府在制订教育政策时,要有针对性,应当正视农村教育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难题,有针对性地突出农村教育的地位。要树立城乡整体教育观念,在教育政策上向农村倾斜,加快农村教育发展速度,规范农村教育体制。

(二)加大政府的统筹力度,成立专门的农村教育管理的政府部门。成立的农村教育管理的政府部门应包含农村教育各类学校的业务指导机构、农村教育经费的督导检查机构、市场信息机构、农村劳动力转移机构等。对农村教育的各项问题进行通盘考虑,才有利于农村教育的各项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三)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逐步提高教育队伍整体素质。要使农村教师队伍稳定,整体素质提高,必须解放思想,加大力度增加农村教师的山区补贴额。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农村教师扎根农村,解决农村教师队伍流失严重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制定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还应注重农村教师自身素质的问题。应制定科学的农村教师的教学评价体系,对于师德好、教学质量高的教师应予以重奖,对于评价不合格的农村教师,应清除出农村教师队伍。

(四)使开设部分农村职业教育的课程。长期以来农村教育结构单一,缺乏农村特色的普及型教育,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回乡从事农业的年轻农民没有一技之长,难以为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做贡献。因此,应该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的初中一、二年级阶段加入有当地特色的农村职业课程。教材应该通俗易懂、简便易行,即可以满足农村孩子对农业事务了解的渴求心理,又可以让农村孩子学有一技之长。

(五)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高等职业教育。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开展农村人力转岗培训,开发相关课程和教材,研究制定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加资金投入,任重而道远。各级政府教育、农业部门对农村人口转岗、转移就业培训应给予高度重视。

(六)积极推进农村人口的高等教育。政府和学校要统一招生标准,严格以能力与考分作为选择高校新生的依据,完善奖贷体系,提高补助标准,确保农村家庭子女不因家庭贫困无法接受高等教育或中途退学。此外,党和政府要创造条件,积极发展农村高等教育。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设立高等教育机构或教学点。

三.社会实践调查的意义

我们通过大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抓住有利时机参与各种形式的假期三下乡活动,对于引导我们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努力缩短成长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距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见世面,长才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它萌发了我们的责任意识,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真正懂得了,只有到实践中去, 才能迸发出炽热的社会责任感来, 才能为社会做贡献。

下载(社会实践报告)对农村教育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实践报告)对农村教育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暑期关于农村教育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淮河村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正在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教育发展极不......

    农村教育之我见--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农村教育之我见--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XX年7月22日至7月27日,我随XX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三下乡队伍来到XX市崔家集镇周家村社会实践。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

    农村教育之我见——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模版)

    农村教育之我见——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农村教育之我见——暑期社会实践报告2007-12-12 14:12:28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农村教育之我见——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农村教育之我见—......

    农村教育之我见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农村教育之我见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年月日至月日,我随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三下乡队伍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社会实践。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

    农村教育之我见--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2000年7月22日至7月27日,我随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三下乡队伍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社会实践。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五天时间,感受了浓厚......

    农村教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农村教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 一、我只是这艘大船的一支布帆,我不是孤帆我们的实践队是一艘开往南安的大船,在这艘船上有8支船帆,我们一同迎风、逆风,我们方向一致,才开启了顺利之......

    XX年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农村教育

    XX年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农村教育 通过实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就是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欢迎阅读本文,更多优质内容,欢迎关注......

    农村教育之我见--暑期社会实践报告_0

    农村教育之我见--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1 2000年7月22日至7月27日,我随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三下乡队伍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社会实践。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来说,是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