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时间:2019-05-13 06:51: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第一篇:对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对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建议

夏店中心校工会

三月的阳光格外灿烂,三月的大地春意盎然。在春已暖、花将开的美丽三月,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今天女教职工代表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三八妇女节,欢乐之情溢于言表,一张张笑脸美丽动人。大家畅所欲言、积极献言献策,现综合如下

(一)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德治、法治、情治”相结合,增强师生的幸福指数。

在学生层面上,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也要体现“以人为本,发展为先”的理念。校园既是教师工作的场所,也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感受人生幸福的空间。教师在学校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更是一种“生活”,校园应该成为让教师感受职业成就和生存幸福的场所。对老师既要注重“用”,更要注重“养”。在“用”上体现教师的人生价值,在“用”中实现教师的职业成就;在“养”上积累教师的精神财富,在“养”中丰富教师的专业内涵。

(二)加强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和谐、进取,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教职工队伍。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必须构建长效机制,推进制度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教师培训。增加培训经费,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满足受训者的不同需求,激发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自觉性。二是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岗位

自学,建立严格的教师继续教育检查和考评制度。三是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四是切实解决学科教师不足的问题。五是建立健全教师激励奖惩长效机制,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

(三)坚定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扎实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

(1)道德行为教育。在各年级认真贯彻执行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继续开展一日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2)坚持德育工作贴近学生生活。根据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和形成层次分明的德育目标结构及与之相适应的德育内容与管理方法。

(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在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责任感、意志、兴趣、受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

(四)坚定教学为主,质量第一的教育观,规范管理,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常规教学环节实现整体优化。

一是抓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智慧。二是打造高效课堂,向45分钟要质量。鼓励教师发挥个人特长,形成个人教学风格,配合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优质高效。三是以课堂为主阵地,强化培优辅困,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良好发展。四是注重教学反馈,精心设计作业。五是抓好教学质量的终端检测与分析。

(2)探索有效教学课堂的教育教学模式,引导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从理论层面加以深化和提升,操作层面加以细化和实施,从质量层面加以

监控,从评价层面抓过程落实与质量创新。

(3)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一是抓好教学规范管理,以规范保证质量的落实。二是通过理顺教材体系,力求无缝衔接。三是探索适合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四是以个别化教学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五是形成与发展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学生的后续教育打下基础。

(4)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广泛开展以课例研讨为载体的教研活动,通过考核课、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等形式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增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提高促进课堂教学效率。

(5)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课改中形成的经验,结合的实际进行课程改革研究。

(6)加大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和研究力度。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独特作用。

(7)加强理想教育,寻找成功的典范;明确学习目标,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举办各种学科竞赛活动和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进而增强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竞争意识与能力。

(五)坚定科研兴校信念。

(1)立足教师,加速专业成长。

(2)立足真实课堂,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3)鼓励教师充分发挥个人特长,扬长补短,并将自己的特长与优势和学校特色风格相结合。倡导教师在站稳站好讲台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认真撰写科研论文。

(六)加强学生读的指导,建设书香校园。一是保证学生晨读时间,二是多举行一些朗诵、演讲比赛,三是号召各班成立图书角。

(七)加强村小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

1.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特别是随着大批老教师退休、离岗和“普九”需要,当前和未来基础教育师资的需要及相应的培训量都是十分巨大的。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村级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因为“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通过改善教师的招聘、社会地位和工作条件,从多方面调动村级教师的积极性,激励他们献身

农村基础教育。对多年兢兢业业工作在贫困地区的村级小学教师进行优待,并以优惠的政策鼓励部分刚毕业的师范生和其他地区青年教师去任教等。

2.提高村小教师的整体素质。一方面,为了解决村小教师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知识面相对狭窄的问题,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村小教师能够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方面,村小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发展村小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意识到小学阶段是人才成长的基础阶段,直接影响着孩子一生的成长,而提高对农村孩子教育的责任感:由于所处生活环境

和学习条件的限制,村小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助。尽可能对每个学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使老师的鼓励变为孩子学习的监督和动力。

(三)以政府投入为主,改善村级小学办学条件村级小学办学条件所存在的严重问题,使改善村级小学的办学条件已成为当务之急。改善村级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因为村级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大力度的投入,没有相应的教育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乃至校舍,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名空话。为了保证将有限的教育资金用于村级小学办学条件的改善,中央及省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采用“喷灌式”乡村教育财政体制,直接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的九年一贯制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通过对村级小学的危房改造、校舍建设、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的购置等,使村办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第二篇:关于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

关于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

王世斌

一、树立质量意识是前提

人们常说“态度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二、锤炼教学底功是基础

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1、用三颗心去感化学生、去教育学生。

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它是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要求,也是搞好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应努力做到爱每一个孩子。放心,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放手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发挥积极性和创造力,以促进学生个体的知识发展,带动群体知识的发展。耐心,由于各自家庭、各自际遇的不同,在生活中、集体中,每个学生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教师应善于发现、耐心辅导。

2、重视远程教育网上资源的利用。

网络资源丰富多样,经常从网上查阅资源,老师增长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生增长了见识,也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激发了兴趣。

3、培养和建设师资队伍。主要是通过抓教师的分流、整合,使师资结构有明显的改善;抓教学、教研,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抓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现代教育教学技能。

三、做实教学常规是保证

四、有效课堂教学是关键

1、保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应提倡“学生学习为主,教师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平等、友好、合作的氛围。

2、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首先,应引导学生养成提前预习和课后回顾的良好学习习惯。提前预习课文,有助于使学生找到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在课堂中就能有针对性的提问;课后回顾有助于使学生巩固一天所学的知识。然后,应精心准备和设计好每一堂课,课前仔细参阅教材和教学资料,适当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再者,在激趣导入、课堂流程、课后辅导、作业布置各环节都应注重学生乐于学习和学到知识技能。

3、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心声,也养成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上,努力为学生创设自由、民主、和谐、安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要学、想学、乐学,并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把学习看作是一种有趣地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和谐、乐学中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

4、注重引导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发展。

主要是通过抓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在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安全防范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

5、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特别是后进的同学,这些学生总希望能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肯定。面对这样的孩子,要解决他们身上问题,就得充分地尊重他们的情感需要,对症下药,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请他们回答问题,并及时进行表扬; 让他们在喜欢的活动中看到自己优秀的一面,重获自信。只有相信和尊重他们,才能教育他们、改造他们。

6、认真抓好后期复习。

在后半期的学习中,带领学生认真、切实地做好复习工作,加强后进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争取后进学生能在复习中有一个大的进步。按照不同层次和目标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复习,努力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好最后一关。

五、健全体制机制是保障

4、建立合理的教学常规工作制度。

教师教学常规工作制度,对教师的行为起着指引作用。教学常规工作制度要规定教师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工作时间、工作方法、工作标准。常规工作制度要符合本校实际,要能为教师所接受,对教师既要有约束性,又要有激励性和鼓动性。教学常规工作制度要涉及到教师的进修培训、教学行为、教学研讨、师德表现等方面,有了制度,就有了方向。

5、落实量化考核方案,严格检查。

制度要落到实处,必须严格检查督促才能得以实现。工作制度重点起指引方向的作用,还应针对工作制度,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案或标准。考核方案或标准应做到细化和量化。这样的方案便于检查和操作,以便使每一位教师的工作得到客观、公正的衡量。对教师工作进行检查时,严格按考核方案进行,以保证制度的实现。

第三篇:对中国农村教育的思考

对中国农村教育的思考

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究竟如何?在城镇化的浪潮下应如何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这在当今中国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一片大好”还是“令人担忧”

一些人认为,中国当前农村教育的形势是“一片大好”的:至20世纪末在农村已完成全面“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任务,自2005年12月24日《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下发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部免除,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教科书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得以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得到巩固和完善,农村地区“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自2006年起得以全面实施,至今已有10年之久,农村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和“小升初”率长期稳定在九成以上。

然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农村教育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

首先,自2000年至2010年期间过快过急地推行撤并农村中小学校(2011年21世纪教育研究院《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资料称,2000-2010年间中国农村小学减少22.94万所,减幅52.1%,教学点减少11.1万个,减幅约60%,农村初中减少1.06万所,减负逾25%。10年间中国农村平均每天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每小时消失4所农村学校),导致一些农村地区学龄儿童上学困难;其次,农村学生辍学率依然居高不下,且辍学主体由高年级学生转为刚入学的一、二年级学生,复读后再辍学的比例也有升高之虞;第三,农村学校师资、校舍和教学资源质、量均得不到保证,城乡教学质量差距进一步拉大;第四,“进城民工子弟”和“留守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势成痼疾。

好的初衷何以得不到预期效果

正如许多分析家所指出的,一些引发广泛争议的农村教育政策、举措,其出台的初衷是好的。

当初调整农村教育布局、撤并边远、分散农村学校和教学点,其目的是通过教育资源的适当集中和规模化,提高有限教育成本投入的使用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改善农村学生学习条件;淘汰农村代课教师的目的,则是规范教师职业标准,提升农村教学品质。

然而这些良好的初衷却并未能全部换来预期效果,以至于201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不得不下发《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提出“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从而在事实上修正了持续10年的农村中小学校撤并趋势,在一些农村边远地区,“不规范师资”在事实上的继续被使用,也大有“触底反弹”之势。

好的初衷何以得不到预期效果?

尽管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迈出了第一步,但毋庸讳言的是,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城市替代农村成为改革的主体和最大受益者,相对于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农村发展速度大为滞后,单从相对差距论,城乡落差在许多地方甚至还不如改革开放之前,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从绝对数量上看固然大幅度增加,但和城市相比较,“相对增幅”则极为有限,在中国经济结构迅速升级换代的21世纪,这种状况持续10年以上的结果,就是令农村生源在升学、就业等领域的竞争力每况愈下。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形势的发展,中国经济已由改革开放之初的自给、半自给和“准城乡分离型”,迅速演进为如今的外向型、工商业主导型和“城市依附型”,和城市经济结合愈紧密的农村,经济越发达,社会进步程度和收入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而城镇化的提速又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变成城镇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新城里人”。然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观念等方方面面并非都能跟得上、都能适应这样迅速而令人眼花缭乱的剧变,许多地方出现了不适应、不配套的情况,农村教育在这方面尤为突出。

不适应、不配套的具体表现

这种不适应、不配套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条块分割的义务教育模式和“大流动”的农村学龄儿童状况不相匹配。随着大量民工进城和跨省流动,越来越多农村青壮年在远离故土乡村的城市和城郊结合部定居,安家立业,生儿育女,他们的下一代或随父母离乡、进城,或本就出生在城镇,“农村老家”对他们而言和城里小伙伴一样陌生和不适应。但于此同时,中国义务教育却经历了一个从“全国一盘棋”到各省各自为政的发展阶段,这虽然是教育发展的结果,却在有意无意中忽略了“新城里人”子弟的义务教育问题,结果导致部分“新城里人”子弟因寄读困难而不得不栖身教学质量、条件不规范和参差不齐的“民工学校”(对“民工学校”的整治又成为新的两难),即便顺利寄读,“条块分割”所造成的“同校同班,不同教学大纲和高考考卷”也让“新城里人”无时无刻不被强制性忆起自己的“农村身份”,并不得不忍受从日常学习到升学考试的一系列不便。为摆脱这些不便,许多“新城里人”只能将学龄子女送回农村老家,从而造成“留守儿童”问题,这些“农村户口、城里思维”的“留守儿童”远离熟悉的生长环境,远离父母,又造成新的问题。

其次,教学条件、内容的改变不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

过去的十多年是整个中国、整个世界面貌剧变的十多年,社会在变,经济结构在变,知识更新的提速和就业门槛的提升,对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农村教育显得越来越不适应、不配套,导致农村子弟竞争力的相对下降和新时代“读书无用论”的抬头。

正如一些常年从事贫困农村助学工作的朋友所言,“穷”、“付不起学费”仅仅是农村辍学率、尤其低年级辍学率上升的一部分原因,而另一部分(有时甚至是更重要的)原因,则是这些孩子的家长、家庭认为“读书无用”甚至“越读越浪费”——一个农村子弟读到初中、高中,并不能从中获得现实的收益,而“少读了几年书”的同伴则可能去城里打工“多赚了几年钱”,即便留在乡下也能帮家里干活减轻负担,如果考上大学,还要贴上至少三四年的不菲开销(在有些边远、贫困地区,供养一个大学生的费用相当于其家庭全部年收入的几倍),而由于“扩招”和“不包分配”,“高价供出来的”农村大学生在毕业后很可能长期“收不回本”,这无形中影响了许多农村家庭“送孩子上学”的积极性。长期以来,有关部门和许多助学团体、个人,都侧重于前一部分原因的帮扶,却缺乏对后部分原因所导致农村辍学、厌学的充分、深刻认识和适当政策调整,并严重影响到帮扶效果。

同样令部分农村教育帮扶者困惑的,是那些“帮扶幸运儿”们普遍不愿留在或回到贫困的家乡,而是利用一切可能远离那里。笔者一位在云南鹤庆山区帮教多年的朋友就曾苦恼地说“我们帮服务的结果,是让那里最聪明的孩子都永远离开家乡,这不是越帮越‘失血’么”?

改变思路:“有进有退” 值得思索的是,中国曾经是全球范围内农村“读书意愿”最强烈的地区。

早在帝王时代,“耕读世家”就成为社会称赞的典范,不仅富裕、小康的农村家庭子弟热衷读书,贫寒子弟只要有条件也乐此不疲;步入近代,先有梁漱溟、晏阳初、陶行知等普及乡村教育,后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张旗鼓的农村扫盲、中小学教育普及;改革开放之初,许多省、市农村中小学掀起读书热,一些沿海省份的部分农村“县中”,高考录取率甚至压倒大多数同省大城市重点中学,以至于部分城市家长将正读高中或落榜复读的子女送到“县中”去“进补”。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当时的农村,读书不仅“有用”,而且“有大用”:中国的帝王时代有千年科举历史,“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终南捷径就是读书-科举-做官,尽管这条路是不折不扣的高淘汰率“窄路”,但毕竟赋予农村子弟靠自身努力改变自己和家庭命运的可能性和机遇,这足以激励众多农村学子勤学不辍;近代和建国后虽然科举停办,但读书依然是改善生活、改变命运的“敲门砖”,大专院校“包分配”时代,农村学生一旦考上大学、大专甚至中专,就可以“农转非”并成为“国家干部”,吃上农村人人羡慕的“皇粮”,笔者在80年代曾参观某苏北高升学率“县中”,见高三毕业班课桌上都刻着“别忘了你还是农村户口”的字样,“有用才读书”的“原动力”昭然若揭——对此可以不认同,但不能不承认这是事实。

在20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大多数地方社会发展程度不高,有限但有针对性的一些文化知识可以方便地转化为生产力和财富,如在改革开放之初,笔者老家(安徽著名贫困县泗县)就有亲戚凭借初中生物课本上的知识搞“分层鱼塘”成了“万元户”,即便在“知识越多越反动”的文革时期,也有远亲因“识文断字”被推举为生产队会计,过上了稍好于乡亲的生活。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乡村文化程度普遍极为低下,相对文化稍高的部分“读书人”可以借自己的“相对知识落差”和“稀缺资源垄断”成功“变现”,这虽然是时代的悲剧,却在客观上维系了许多农村子弟及其家庭对上学、读书的热情。

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食物链”,从总体上讲这是进步,是大势所趋,就教育环节而言也是“进步为主”,但在某种程度上却造成了农村新的“读书无用论”抬头:基础教育的普及和产业门槛的提升让“识文断字”不再能“变现”,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高校统招统分体制的改变,又让“学而优则仕”这一曾经最有效的“农村学子激励原动力”变得成本沉重、代价高昂且风险大增。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彻底改变农村教育帮扶的思路,即不再将帮扶的重点放在“让农村孩子上得起学”,而是放在“让农村上学的孩子未来过得更好”上。要做到这一点,在义务教育阶段,需要改变长期以来“不断推进”的农村义务教育改革思路,转而采取“因地制宜、有进有退”的方略。

所谓“有进”,即在主要层面继续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师资素质,减轻农村家庭教育负担。必须指出,“撤并农村学校”和“淘汰代课教师”等争议性措施并非一无可取,其提高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的初衷仍然不应否定,过去的“一刀切”需要纠正,但因噎废食同样不可取,简陋、粗放、聊胜于无的教育,只能培养出越来越不符合社会需要、越来越缺乏现代生存力和竞争力的农村青年,而要解决上述两难矛盾,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基数。

“有进”的另一个重要层面,是理顺体制,让“新城里人”在城镇长大甚至出生的“农村子弟”不仅能接受和周围“城里孩子”同等的学校教育,也能获得和后者同等的考试、升学机会,这样做,不仅能彻底解决“城市农村子弟”和“留守儿童”等一系列“老大难”问题,也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稳定,改善合格劳动力资源供需平衡,减少社会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所谓“有退”,即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和现实情况,不能照搬工业化国家“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的模式,在一些发展相对滞后的乡村,基础教学应更加有的放矢,毕竟在那些地方,绝大多数适龄儿童现阶段的学习目的是“让自己生活得更好”而非升学,取法梁、晏、陶等先贤和新中国几十年农村教育普及经验,在这部分乡村的义务教育阶段适当增加农村实用知识、技能的教育并注重适时更新,不仅会极大提高农村家庭“送孩子上学”的积极性,也能潜移默化地改变当地社会面貌和风气。

日前中国部分高等学府推出了包括“规定农村招生比例”和增加农村生源助学贷款等对农村子弟倾斜的新政策,其初衷固然很好,但在“扩招”背景下不足以解决农村贫困家庭子弟“读大学不够本”的困惑,未必能实现初衷,弄不好反倒会成为部分“特殊家庭”权力寻租的新“空子”。通过调整大专院校和学科设置,设立一些更“接地气”的专业,同时在政策上加大对性价比更适合农村子弟、更受农村家庭欢迎的专科学校、职业高中等扶持、投入,当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四篇:教师教学质量提升建议论文

1学情分析

1.1学生基本现状

该校主要是在整个江苏省录取初中毕业学生,学生在我校学习绝大部分是住校,由于现在几乎都独生子女,在家从小被家长过分照顾。在该校对住校生特别是新生管理极为严格,加之在学习上对学生要求也与初中小学不同,这直接导致新生不适应教学生活,据最近五年对学生观察发现,随着年级增加新生入学后适应时间在增加,如08级新生适应时间一般0.5个学期,09级为0.75学期,到现在11级需2学期,12级应比11级更长一些,特别是12级学生在入学第二学期还有学生重修不上,对于重修考不认真对待情况,这在以往各界新生不曾发生过。

1.2学生数学储备

从数学方面,学生对数学兴趣极低,据09年统计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只有7–,据我最近五年观察在课堂上有10℅左右学生在数学课堂主动听课、记笔记、思考问题,有50℅左右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听课、记笔记、思考问题,而每班有4、5个学生虽然人在教室,但自始至终完全做着与课堂毫无关系事:睡觉、发呆、看手机等,这些学生头脑中是没有对学习这个词,这种状况有上升趋势。从之前的知识储备上看,对11级新生入学摸底考所批改药学两个班学生考试结果分析发现:对于后续学习所需知识如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解方程组、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能较好掌握的学生只有不到10%,对于经教师在课堂上复习能回想并会应用学生只有不到40%,对于教师在课堂复习需要课后复习练习有20%,有15%只能葫芦画瓢,剩余的在之前学习中根本没掌握。

2对教师思考与建议

2.1教师对教材把握

从对教材把握看,每个教师应利用假期把已有教材通读一遍,对整个教材有一个整体认识,认真体会教材编排意图,并根据以往经验把握整个教材重难点关键点,设想实际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比如在所教授知识中,三角函数是学生薄弱点,特别是诱导公式,这节一共有20个公式,这20公式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前面角度制与弧度制互化、终边相同角公式、符号法则等新学知识,书本给出公式是按角在坐标系位置分类,即先定角在坐标系位置,再看题中所给函数名,然后定号、定角、定值。之前在教授这公式时一直按照书本给出顺序,但发现每次考试只要与三角函数有关,学生成绩不理想,能正确求解相关题的近5,从08级后对这块内容做了些调整没有按书上顺序,而是先集中精力把正弦的诱导公式讲透,然后让学生模仿正弦,在教师带领下尝试余弦诱导公式,放手让学生求解正切,从考试结果看能正确求解相关题提高到10℅。

2.2教师与授课

从授课角度看,每位教师都应掌握多种形式授课方式,数学课从内容看主要分为概念课、公式课、练习课、复习课、综合课等。对于概念课,主要以讲授为主,练习为辅,设定练习我一般参考书本例题、练习、习题,针对本次课内容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对于公式课我对公式弱化证明,强化应用,对于公式应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自主学习书本例题,然后变换数字让学生板书,其他学生观察。这样有三分之一学生能在课堂掌握公式,当然这不能一概而论,绝大部分课堂是多种授课方式综合,对于那些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不同班级是不相同,需要教师根据班级情况斟酌。

2.3教师与考试

从考试角度看,考试是教师学生绕不开事件,对于教师不仅会做考试题,关键要通过做题体会每到题隐含数学思想,分析出题者对考题布局结构、出题意图、试题覆盖面等。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作遍课本、学习指导上每一道题后,体会教材设计结构、体会每道题对学生要求等,以达到对教材正确把握,在这基础上设计一套复合规范考题,提高教师教学素养。

2.4教师与学生

从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状况看,类似该校这样高职学生,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多事之秋,学生常常会遇到各种生理、心理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理与指导往往会使其困惑无法安心学习。因此,教师了解学生的状况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俗话说:“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我们要想让学生安心学习,要想让学生听信自己,特别是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做他们的“知心大姐”,为其排忧解难,让学生走出困惑的池沼,让其一身轻松地学习,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3对考试的思考与建议

该校考试主要是由各任课教师轮流出题,大家在平时充分交流后,由一位教师充分听取大家意见后出题,对教师学生来说是比较合理的。从13级开始学校实行教考分离,考虑到教师之间有差异、学生之间有差异,建议应向中、高考一样应有考试说明、有样卷方便教师平时教学。毕竟数学不同中、高考一样选拔性质考试,只是提高学生素质,学生毕业后是要面临要拿各种证书、成绩单找工作、就业这样现实性问题,这对教师、学生有指导作用。据最近五年观察,该校生源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08级设计一个知识点的简单题占65%~70%,设计两个知识点中等题占20%左右,涉及两个以上知识点综合性大题占不到10%,补考率平均每班在5%左右,而这样考题到09级补考率上升到8%,到10级考题难度比08级大幅下降,补考率回到5%左右,这样考题对12级上升到10%,建议考题应以涉及一个知识点简单题为主。

4结语

提高教学质量是调配每个教学环节至最佳状态,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作为教师一辈子都要去努力解决的问题。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每位教师、教学管理者在每个教学环节中不断地磨合,切实地从细微处入手,摒弃传统的教学观,结合教师的自身情况和现阶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完美人格的健康发展。

第五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本站推荐)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决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教师的素质才是决定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好坏的根本。所以,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得从教师队伍建设上下功夫。

下面是我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鼓励新教师、年轻教师长期扎根于农村学校。

由于民办学校、公办民营模式的学校涌现,优质教师大量涌进城区学校,优质生源铸就了城区教师名利双收,严重地挫伤了留守农村教育的老师的积极性。出现了农村教师不安心教学、年轻教师不愿到农村学校的现象。虽然如今新进编的教师必须在农村学校任教5年,但他们并不安心在农村长期教学,也就是农村学校培养新教师,待5年一满,新教师就不安心在农村学校了,就会思考如何进城了。这说明农村学校培养新教师是为城区学校服务的,农村学校成为了城区学校培养优秀师资的基地。

2、提高教师待遇,让尊师重教落到实处

特别是农村的老教师,已无所求,虽能尽职,但不会尽力或力不从心。有的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好,跟这一区域的尊师重教和教师待遇相对较好是密不可分的。俗话说:“要想牛拼命跑,就得让它吃饱。”如果能让教师专心教学,还得提高教师的待遇,别再让教师为生计而犯愁。

3、教学外的事务尽可能少,让教师集中精力用于教学

近年来,名目繁多的各项检查、督查让各学校疲于应对,教师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与日俱增,无法集中精力用于教学。

4、调整师资结构,优化教学资源

有的农村学校好多科目无专业教师,造成学科结构不合理;有的农村学校50岁以上的教师占了一半,教学没有激情没有活力,教改开展不起来或收不到成效;有的农村学校教师性别结构不合理,基本上是清一色的男教师,对高年级女生的心理辅导课也找不到合适的女教师。这些师资的缺陷,严重制约了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发展,也就不能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质的生源。

下载对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实践报告)对农村教育的思考

    对农村教育的思考 (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解析) 摘要:我们的社会在向前发展、农村在向前发展,但是发展是有差距的。目前农村教育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资金问题、师资问题、生源问题......

    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几点思考

    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几点思考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几点思考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根据本人的实践、总结和反思,教学质量提高的实质就是对学校管理......

    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范文模版)

    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韦海涛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提高基础教育水平,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学质量是学校......

    思考与建议

    思考与建议 建议一:成立独立的安全监察机构 理由:安全监察的职责是对生产和工程中存在的不安全现象和不安全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安全监察执行力的有效性和权威性体现在两个......

    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思考论文

    俗话说“好的身体是成功的前提。”尤其是在当前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拥有好的身体对人们来说格外重要。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不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量和技......

    关于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

    管 理 方 略 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 徐冬 [文章摘要]本文从“以人为本,确立尊重个性发展的质量观”的观点,对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进行了理论......

    关于推动农村教育全面提升

    关于推动农村教育全面提升,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阳谷县第一中学 刘法哲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工作。通过积极化解义务教育学校债务,不断增加义务教......

    对目标考核的思考与建议

    各公司每年都会对下属单位进行目标考核。下属单位拿到下达的目标计划书,可能也会各有想法,相互比较。如何考核下属单位?如何才能达到公平与公正考核?如何才能激励各下属单位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