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改,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机遇
课改,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机遇
——高一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巴彦淖尔市第二中学 詹沛昕
新课改是要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深度融合,引领创新作用,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的创新,这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机遇。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吸收我校创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的已有成果,积极探索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力争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挑战困难,增强自信心与创造能力,体会到自主学习、愉悦学习的目的。
一、重组教材激发兴趣。
分析各地信息技术教师反映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秩序不好控制等现象,我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计算机的普及,使得学生对于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操作在家庭、小学、初中的各个阶段就已熟知,而信息技术学科的教材设置却存在很多的重复,缺乏阶梯性,学生没有了学习动力,自然不感兴趣。针对这种现象,在教学中,我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重组教材,通过学生自己的再创造获取新知识与技能。例如在讲“信息获取的过程”时,课本上给出的案例(杨叔子院士打猪草)并不是十分恰当,时值九月,我在课前布置,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了解“教师节”的由来,并做一个策划案,写出在教师节当天自己想表演的节目和想对老师说的话。上课时欣喜地发现学生的信息获取途径多样(网络、图书、校报、手机等),学生们对于不同方式获取到的信息会相互做出评价:书籍和报纸上的信息准
一些表现的机会,就多一份成功的体验,学生们对电脑的学习兴趣也逐日增强,教师也可以把理论课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四、教学互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师生互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教师上课要能让学生感觉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有什么问题才会及时地提出来,师生双方才可以及时交流。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老师都把握好“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创造轻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教师则应不断地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在和谐中诠释教学,让学生在和谐中建构知识,从而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喜欢的感觉,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根据环境,注重知识应用的综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
第二篇:信息技术学科课改方案
信息技术学科课改方案
在中小学各个阶段都开展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的教育,由浅入深地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信息、获取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评价等技术、并将其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这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但是如何在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面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相差悬殊的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到底教些什么?怎样教?怎样完成《指导纲要》中提出的目标?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如下改进方案。
一、目前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问题:
1、学生对信息技术及其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相差特别悬殊,现在就读初中、高中学生有的在小学阶段己经学过电脑、有的初中才开始接触电脑。
2、学生电脑操作技能差别很大,有些同学早已熟练掌握Office以及其他较为复杂的软件使用,有些同学(特别是家里没有电脑的学生)对Windows操作尚不熟悉。
3、课程指导纲要中有关教字内容规定不尽合理。相当多的内容在小学、初中反复出现,教师在教学时不好掌握。
4、教师教学方法有待改进。主要表现在:讲练结合不够,部分教师讲解太多,学生练习、操作的时间少,有的教师把信息技术课当作一门知识性的课程来组织教学,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5、部分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没有按照区教育局规定的课时开设。
6、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教师数量不足,信息技术教师参加T爹培训的机会较少,教师知识结构更新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
二、改进意见
高中阶段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己经很丰富,加之普通高中面临高考任务,所以普通高中的信息技术课改革主要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为主。职业高中、初中和小学应该进行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教学内容方面:
1、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学一方面要考虑完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任务,一方面要考虑致电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要重视计算机作为一种学具的作用,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根据我区实际情况,应该压缩和调整课程标准中部分教学
内容。
初中教学内容进行如下调整:
初一年级:
第一学期: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处理工具、漫游因特网。这部分教学内容大部分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中学教学过程中该部分的主要任务应该立足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下信息、表达信息的能力。
第二学期: WORD文字处理及其应用和Excel数据表处理的使用
初二年级:
第一学期:平面素材加工与集成,音视频素材的加工、认识网络、网页制作等,要求学生字会静态网站的制作和发布,优秀学生能够在互联网上建立个人主页。第二学期:利用FLASH软件绘制矢量图,制作FLASH动画制作,要求学生字会Flash的基本操作,会利用Flash制作具有一定主题的简单动画。
(二)、教学方法:
1、贯彻 “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每节课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完成目标,2、贯彻 “重技能、重操作”的教学原则,强调计算机的工具性。
3、重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以及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4、反对教师满堂灌、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操作过程中学会电脑的使用
5、教字形式应该丰富多样、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6、学校要注意定期开展PC高手俱乐部活动。
7、要注重开展信息技术课的网上教学,培养学生利用电脑学习电脑的能力。
(三)、教学方式改革:
有条件的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水平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层,把水平相近学生分成A、B班,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学内容按照上述要求各有所侧重。
(四)、学期考核:
学生考核应该注重考察学生操作技能,强调实践性。以考核学生作品为主的方式进行。
第三篇:高二信息技术备课组课改经验总结材料
高二信息技术备课组课改经验总结材料
信息技术学科的课程改革经历了两年多的时间,全新的教材、全新的知识体系、全新的授课理念给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从开始的茫然不知所措到现在的从容应对,在教学实践中逐步适应了新课改的新要求,逐渐形成了本学科应对新课改的整体策略。结合学校的具体要求,在这个总结材料中,我着重从两个方面谈一下我们信息技术备课组的具体做法。
一、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1、要求“知识整合型”教师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引自《技术课程标准》所讲的方法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具有有效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做到术业有专攻,而仅还要有更加广博、全面的知识,了解所教学生当前所学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知识体系,做知识整合型的教师。这样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时,讲授可指导其他学科学习的方法时,才能更加有的放矢,更加有效。
2、对教师理论积淀的高要求
看过信息技术课改教材的人最深切的感受就是现在的信息技术课不再讲软件的操作了,而是讲授的基于信息学理论的有关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发布等层面的知识,要想使学生真正学透教材知识的精髓,仅备好教材内容所涉及到的表象知识还远远不够,要求教师要有更高的理论积淀,要掌握如信息学、方法论、系统论、控制论等的相关理论。只有将教师的头脑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武装好,才有可能在教学备课中深挖教材,讲透知识的内涵,讲出知识的外延。教师站得高了,学生才有可能望得更远。
3、要求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需求
课程标准特别要求信息技术的课堂任务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 也就是要将信息技术与学生的社会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在设计课堂任务前,都会通过网络论坛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他(她)们关心关注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想学习哪方面的技能方法。我们从服务于学生的角度出发,适时、合理地根据学生的要求调整学习主题。举个例子:在学习图像处理时,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为软件学习枯燥、无趣。我们备课组的老师一方面与学生谈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征集改进方案,另一方面通过网络,了解软件最新的应用。最后我们综合了两方面获取的信息,将授课主题改为——非主流图片的制作。非主流图片是网络上的新名词,追求时尚的学生在QQ空间,网络冲浪的时候它都特别熟悉,将其作为课堂学习内容,迎合了学生的时尚心理,可谓一呼百应,授课效果大有好转。仍然是图像处理知识学习,但赋予了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就获得了完全不一样的效果,所以这节课让我们教师感觉到,在新课改的教学中,了解学生需求的重要。
4、要求教师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注重平时的素材积累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一般在课堂上都会有课堂活动这一环节,活动的形式贵在推陈出新。如何出新,我们的做法是广泛涉猎各种媒体的信息,特别是电视媒体中的各种学生喜欢的综艺节目中的各种活动形式,如猜词、传话等,注意平时的积累,让我们的活动形式能与时俱进,符合学生的口味。
新课程标准中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列入课程改革目标,一般说来,态度与价值观,可能是没法“教”的,关键还是落实,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体会、感悟、反思,形成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进行这种价值观教育的素材又要求教师用心选择。比如,在《初识多媒体》一课,我们选取了美国大片《哥斯拉》的片断给学生赏析,电影精彩、感人的情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受到了情感方面的教育,教师再做点拨,请同学们好好回味、反思电影中的情节,记住这部电影呈现给我们的道理:做一个懂得感恩母爱的有心人,做一个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好心人,情感教育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设想,如果我们的教师不善于思考、感悟,这部电脑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就无法实施了。所以要求教师能注重平时的素材积累、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方可呈现更加多彩、深刻的教学。
二、新课改后备课的变化,教师是如何研究教学的
1、备课—教学的变化
学校的要求是每个周二第八节开始备课,根据我们的学科特点,我们要每堂课做课件,所以我们备课组执行了“轮做制”。周五上午就要初备下一周的课,做课件的老师要在周一前做出下周教学的课件,周一上班就课件的问题备课组提出改进方略,并假设学生会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周一用新课件教学,要求备 课组教师互相听课,听后个人反思,其他教师提出意见,再针对学生实际提出的问题及教师上课时反思到的、领悟到的新问题修改课件,改进教学策略(再次备课),再根据比较完善的想法,制定最后较成熟的教学方案。
以上就是我们备课组的备课—教学流程。虽然每周只有一节新课,但我们都感觉似乎一周里时时刻刻都在备课,改课。甚至回家的途中,吃饭的时候还在想怎么能将某个环节讲得更好。虽然很累,但感觉课改的教材很锻炼人,坚持下来,对个人的成长、业务的进步都是大有裨益的。
2、研究教学的新形式——信息技术研讨网站
对课改教学的研究我们组采用两种方式。
一、直接研究法。
二、网络研究法。在每节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同组的老师会通过互相交流、向老教师求教、查阅相关资料的方式加以解决。对于课程相关的问题及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困惑及业务提高技巧等等不是每节教学中直接呈现出来而在教学中还会遇到的问题,我们建立了信息技术研讨网站。集合我们全体老师的智慧,设立了十五个类别的研讨板块,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问题与他人研讨,共建学科资源库,共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略。坚持一年来感觉利用这个研讨平台可以提升理念、精化知识、取人之长、共同进步。
以上是我们高二备课组关于课改实施以来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还有很多不完善、不成熟的地方,我们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善,也请校领导提出宝贵的意见。
第四篇:加强课程建设 促进课改实效
加强课程建设
促进课改实效
近几年来,我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在实施课程建设和课堂改革的道路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改革,在教学方法、教学水平、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积极有效的变化,取得了一些微薄的收获,今天,借此机会,把我校近年来的点滴做法给各位领导汇报,与各位同仁交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教师队伍建设有效推进
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开展业务学习,努力促使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积极开展新课程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题研究,通过对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专业发展现状、专业发展过程、专业发展途径、专业发展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塑造“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使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们构建了“创新管理机制,搭建发展平台,内外驱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新模式。
二、教学方法不断改进
我们在“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引下,积极鼓励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打造自己的个性教学法。学校专门成立了“个性化教学”研究小组,针对教师的教学个性,积极开展研讨活动,为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提供帮助和指导。
近年来,我校王本龙老师的“数学生成教学法”,通过预设生成点、埋伏生成点、提取生成点、筛选生成点、点拨生成点、巩固生成点、总结生成点等环节,让课堂即时生成的问题成为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点,让学生在思考与辩论中学习,感受来自数学自身的学科魅力,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冯巧英老师的初中数学“三问三探”教学法,主要通过四大步骤开展数学教学。第一步,激发学生在一定情境下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探究即“自问自探”;第二步,学生与学生相互提问题,一起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即“他问合探”;第三步,老师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即“再问再探”:第四步,针对本节所学知识,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问题,让学生训练巩固,实现“拓展延伸”。
“三问三探”教学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陈洪梅老师的初中语文“一站式阅读”教学法,通过品读诗词、美读文言、教学相长、人生感悟、写作指津、思维训练六个相互关联的板块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真正领悟了语文的魅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蒋延林老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用“三精三活”教学法,努力通过老师的“精编、精讲、精导”,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己“活学、活练、活用”,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效率。
针对初中英语“听说课”和“读写课”两种不同课型,李坤老师设计了 “PWP”教学法,综合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基本能力。
三、教学改革卓有成效
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开展课程生本化改造研究,将学科课程进行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生本华改造。例如,地理学科在学习国家区域地理时,将教材有效整合为“低纬度的国家”、“中低纬度的国家”、“高低纬度的国家”三部分,使地理教学更有趣味。针对思想品德教材中一些材料过于陈旧等问题,我们积极提倡教师结合时事或新近发生的相关事件或有关材料对教材进行改编,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时效性。
在课堂改革上,我校不仅实施了个性化课堂教学竞赛,还积极加强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研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目标分层、提问分层、作业分层,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时的心理障
碍,避免学习时“优等生主动,中等生被动,后进生不动”的局面,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有效参与度。
四、教学管理不断创新
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和上级的具体要求,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的精细化管理,将教学常规落实到学科教学,落实到课堂,落实到教师,落实到学生,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从抓习惯、立规矩、求实效入手,向教学的深层次延伸,扎实抓好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估、活动等重要环节。
为提高备课质量,我们建立了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有机结合、协调管理的双层备课机制。各学科成立中心教研组,各学段成立级部教研组。对于每堂课,各级部教研组首先要提前一周集体备课,统一确定好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研讨好实施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方法等,报请本学科中心教研组审批。然后,每位教师根据个人所教班级的学情、个人教学特点等,设计好教案,确定好符合实际的具体教学方式方法,报请本级部教研组审批。双层备课法,突出了备课的实用性,确保了备课的高质量。
让每一节课都卓有成效,力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有效知识,追求最高的教学效果,这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我们切实有效地推进潍坊市“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积极开展各学科、各学段、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观摩、展示、研讨活动,组织骨干教师上引路课、示范课,其他教师上过关课。我们长期开展“上三
课”、“三坚持”活动。“三课”是指备课组公开课、教研组示范课、校级优质课。“三坚持”是指坚持集体备课、坚持推门听课、坚持每周三的评课活动。
为促使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我们鼓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编写实用的导学案。学校请专人高质量印制,对教师使用导学案的情况,学校每周集中检查一次,加强监管,真正发挥导学案的作用,有效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为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我们还积极开展学情、教情会商活动,每月抽查一次学生的学情和教师的教情,帮助教师发现教学问题,找准教学对策,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由于我们不断加强课程建设,努力促进课堂教学,使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升,被评为青州市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学校生态和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安全维稳先进单位。
五、今后的打算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在课程建设上积极推进,一是继续优化学校教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二是进一步严格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扎扎实实搞好教学的每个环节,将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和“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推向深入;三是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和创新,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更深入地推进个性化课堂教学策略;四是加强对学生进行自主管理与自主学习的指导,努力将课内向课外延伸,指导学生制定双休日节假日学习计划,并对学习计划的落实过程予以跟踪监督;五是加强减负增效教
学研究,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着眼点,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让每一个孩子幸福地学习,幸福地成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五篇:高中课改的校本课程
高中课改中,校本课程将是重要的配套内容之一,它将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以此促进我省校本课程规范、有序建设,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校本课程是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或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兴趣和需要,充分利用当地课程资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综合性课程。
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校本课程是在本校范围内实施的生成性课程,学校将采用活动、讲座、采访等多种形式进行,原则上不单独编写面向学生的教材。
我省校本课程开发将走3个基本步骤:学校将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确定的目标为基础,根据本校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等,确立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以此作为校本课程建设的宗旨;在校情分析基础上,学校将对校本课程作出整体安排,确定校本课程建设总体方案。校本课程原则上为选修Ⅱ内容,其实施必须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结合,一般设置若干选修模块专题,供学生选择。
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须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交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方案,经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后进行。校本课程在本校实施后,学校应每学年向教育行政部门报告有关实施情况,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实施情况作出是否继续实施的决定;校本课程原则上由学校独立开发,也可以联合高等院校、教科所、教研室等共同开发。
在推行校本课程的同时,我省还将建立并实行以学校为基地,以课程实施中所面对的实际问题为对象,建立省级普通高中校本教研“校本校”的校本教研制度。学生在高中阶段至少获得校本课程6个学分,共计108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