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转变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观念
《转变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观念》
英语组校本培训资料三
时间:2015年1月14号下午 地点:1-3-2办公室 主讲人:周洁 学时:4学时
多年来,职业中学的基础课程教学备受冷落,这与普通中学的关注程度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事实上,职业中学的学生多数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家庭情况普遍不好,素质不高,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注。而中职阶段是他们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为他们今后的继续学习和终生学习奠定基础。随着职业教育走出低谷,职校生就业形势好转以及单招规模逐年扩大,职教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多,但往往雷声大雨点小。由于职教自身的特点,诸如生源素质下降、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等条件的制约,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其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职校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
教学改革,观念先行,教学观念的落后又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等。目前在大多数职校教师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 教学过程中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探究,重结论轻过程,重共性轻差异,重独立轻合作,重认知轻情感,重课内轻课外,重智育轻德育,高耗费低效率等传统课堂教学固有的弊端依然普遍存在,甚至在一些公开教学活动上也有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也与当今的课程改革相距甚远。要适应时代进步,适应课程改革,适应职教事业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中等职校教师亟需转变教学观念。要转变教学观念,必须弄清这些观念形成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
正如马克思所言:“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 在传统教育、应试教育观念长期影响下的语文教师,一时很难摈弃旧观念的痼疾,尤其是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片面强调语文课的工具性,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老师的教替代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变成知识的单向灌输,变成枯燥的纯技术训练,致使语文教学脱离社会生活,脱离职校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进一步滋长了学生对语文的轻视和厌学情绪。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和‘听众’。”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氛围不浓,教师缺乏转变教学观念的紧迫感。
中等职业学校不同于普通中学,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差异性越来越大,学生入学的起点不高,有不少学生实际上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的合格要求。很多学生基础薄弱,素养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职校后,很多学生甚至片面的认为,职业学校只要专业技能好,其它科目无所谓,部分学生家长也持这一观点,学生更加放松对基础课程的学习,对教师的要求当然不会很高,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能很轻易地应付。另外,由于职业中学培养目标也不同于普通中学,基本上没有升学压力,因而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压力就小,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改变教学观念的紧迫感就越弱。近年来,随着单招规模扩大,参加单招人数增多,职校教师才有更多机会参加一些大的教研活动和培训活动,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学生学法,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然而,同普通中学相比,这些活动实在是少之又少。
三、职业学校的体制不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职业学校缺少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吃大锅饭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教师参加教研、教改的积极性不高,学校的学术氛围不浓。教学考核上是根据量的多少来分配奖金,质的好坏只占很少一部分,结果是上好上坏一个样,难以调动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职教改革步伐加快,职教面临着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迫使职教界不得不思考这些问题,一些新课题应运而生。尽管某些学校选择了一些针对性的课题进行研究,但真正参与的教师不多,即便进行调查研究,也不是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而是当作一项任务,为研究而研究。写论文,也是急功近利,多半是因为评职称的需要而东拼西凑,很少能深入职教实际,深入学生学习实际。这里并非否认职教同行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同普通中学相比,我们的教学难度确实很大,这点,我深有体会。职业学校的体制不改革,转变教学观念无异于痴人说梦。
四、职业学基础课受重视程度不够,延缓了教师转变观念。
中等职业学校固有的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的思想一时很难消除,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职教文化课重视不够,包括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自身也忽视文化课的教学,这些都不利于教师转变观念。众所周知,高校年年扩招,普高热的持续冲击,中等职业教育每况愈下,很多学校面临困难。因此,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职业学校文化课教研力度不够,职业学校文化课教研活动普遍偏少,对广大职业学校教师进行进修培训的机会更少。很多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对新课程理论念一无所知,相当一部分从未见过新课标,何谈用新理念来指导教学行为?
五、校园网络的建立对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产生的负作用。
目前,有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基本普及了校园网,校园网的建设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和动力支撑。校园网理应成为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实施新课标的手段,然而,很多教师迷恋于网络上的游戏,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荒废在网络游戏、聊天上,无心钻研教材,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网络是把“双刃剑”,推行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仅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关键是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观念陈腐,师德失衡,再先进的技术也无从替代人的观念、思想。
其实,对中等职业学校而言,更需要新课程理念。一方面,中等职校语文教学环境相对宽松,升学压力不重;另一方面,职校本身的特点,也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条件,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实践、创业精神、创新意识等是职业学校学生迫切需要的。因而,新课程理念职业高中比普通高中更需要,当务之急,要转变教学观念,我认为,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应该转变以下几种理念:
1、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校教育的本质内含是塑造人,以人为本。“教育就是把人变成人”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从一定的层面上来说,教师的育人比教书更为重要。教师课堂教学内容要从以“知识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发展,能力培养为中心”转变。
2、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
我们有些老师在课堂上只关注自己教了多少,上得如何,这种“满堂灌”的方法是最落后、最省力但也是最不负责的教法。
课堂教学的根本途径是“千方百计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要注意是“实现”而不是“体现”。老师永远代替不了学生。老师懂并不代表学生就会。现代教学认为:并非讲了学生就会了,而是学生学了、学生感悟了、才能发展。教师讲得再好也是自己在表演,有时还出现“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莫名其妙。”的怪现象。大家都知道教师的“教”是为了“不复需教”。叶圣陶讲“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行探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于练习,领悟之源广开,能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教师“教”的最高层次不是教会,教懂,而是会学,教会学生终身做人的道理和受益的学习方法。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叫“学校”,不叫“教校”,是“学堂”,而不是“教堂”?据联合国科教文《学生生存》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3、教师要转变课堂上角色
教师在讲台上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可能对学生终身产生影响。正如“一支粉笔绘华厦,三尺讲台有雷声”。小小讲台,能展示古今中外,能讲出五州风雨,能讲出千军万马。能改变人一生的命运。然而教师在发挥自己的才能的同时,不要忘了学生。教师应是导演,应组织学生演好“戏”,排好“节目”。教师应是教练,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指导他们如何跑、如何打、如何赛!不仅战术,思想上也负责。有了骄气要批评,缺乏斗志要鼓励。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创造性地利用课堂资源,千方百计地与学生一起创设最佳教学情景,营造情景交融的心理氛围,使学生以研究者、探索者的身份动手做、动眼看、动情读、动口议、动脑思、动手写、独立地投入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不是教师个人的主宰。教与学要互相沟通、互相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实施多向信息传递。
4、教师要转变师生关系
教师要正确看待今日的学生。当今的学生:智慧、聪明、早熟、接受快、信息广、起点高,今非昔比。教师要彻底摒弃“师道尊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教育,要以人为本。师生应是教学合作的伙伴,师生应一块学习,一块研究,共同切磋,教学相长。共同度过中学美好的时光。对学生,争取做人做学问都突飞猛进,对教师则事业有成,桃李满天下。师生应是朋友、同志。学校本身是一种服务行业,在为社会、为家长、为下一代、为祖国的强盛服务。教师的微笑致关重要,微笑是教师一种高修养,是一种高境界,是对自己工作感到满意,对自己课有必胜信心,对自己的事业感到称心的表现。
5、教师要把“失败为成功之母”转变为“成功是成功之母”
“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理念在教育上要转变。老是失败,会让学生丧失自信。
批评过多,讽刺挖苦,不能增强学生的抗挫折力。鼓励、表扬会给学生插上翅膀,扬起风帆。“数子十过,不如赞其一功”。不要光找学生缺点。心理学认为:当外界的剌激使人原有的一些活动得到维持和发展,人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而且能良性循环。
6、教师要转变职业理想观念
教师不能只当教书匠,要作研究型、专家型教师。教师应把专家型、研究型教师当作自己奋斗目标。教师职业本身特点:明显的辛苦性,复杂性,操心多,责任大。教师职业本身是一种精神境界,不可能发财。“想发财,你别来”。“人生下来是为了在自己身后留下痕迹——永久的痕迹”,“人要有一种精神”。要当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就不能急功近利,不得浮燥,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勤奋学习,辛勤耕耘,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辈子兢兢业业,为自己的信仰而追求,争取实现先念书,后教书,到最后写书,这样每一个教师所羡慕的美好愿望。
7、教师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
教师持续长时间高紧张的脑力劳动,需要调节。教师需走向社会,走向生活。需要总结、反思、充电。需要安排好个人生活,好以利再战。学生的学习也要讲究效率。学习需在一个安静稳定的环境中进行。从学到体验到悟有一个过程。不能指望开几个夜车就能有什么创造发明。教育有其内部规律。从人的生长史看,人一生下来总是先躺着,再学会翻身,再学会坐。再学会爬,然后走、跑,而学会说话更晚,一步也不能少。教学也是这样。“教必有法,教无定法。”,“有模式论,不唯模式论。”教学教改之所以难,难在不好形成固定模式和套路。没有任何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去适合任何教学情景。教师要搞课题、搞研究,千方百计提高教学效益。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要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所以要搞好教学科研。教科研在教学上的本质内涵,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量与质的相互转变的各种数据的思维取值,在此基础上升华为一种教育理念,从而为教学提供最有价值的指导与改进方案,最终提高广大教师的自为能力与感知教学的高层次意识。
8、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
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是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否则再好的教材也无用,再好的经也给念歪了。“不学无术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不会有所帮助,也不会带来利益”。时代变了,对象变了,教材变了,教师必须从头学习,抓紧充电。对于新教师,则注重以实践任务为主线;对于初级教师要突出知识的更新和实践经验的反思,旨在形成自我意识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对于中高级教师要以教育科研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为重点,通过教育科研的过程参与促进他们从“经验型”向“专家型”教师的过渡。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
希望我们广大教师以实际行动转变教育观念,真正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使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第二篇:教师如何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如何转变教学观念
柳林镇雅沟小学——于记林教师作为人才的培养者,肩负着国家发展和名族振兴的重任,真正是任重而道远。然而,回顾过去的教育,学生没有思考的空地,没有发表的机会,没有个性发展的空间。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要改革,观念必须转变。现代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谁获取知识谁就是主体。现代教学不是老师单纯地教,而是老师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主动进取的意识。只有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快乐学习谈几点看法:
—.由教师权威变为师生互动
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是权威的、课堂是严肃的,教师只按部就班的讲课,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现代的教学观念,师生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而是相互讨论相互进步的关系,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大家共同的讨论找其答案,真正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财富。
二、教师的教会学生变为主动学习传统的教学是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学,学生习惯与被动学习,导致学生厌学、不学、甚至逃学,而现在的教学观念,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教给学生一些权力,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多给学生一些机会,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过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多给学生一片天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多给学生一些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创造,让孩子天真活泼的个性,展示在课堂之中。
三、学生学习被动,变为主动思考
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是主导地位,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好像一个学习的机器,被动接受知识。而教师的观念应发挥学生主体作业,把学生真正当成一个有脑有思想的人、发挥他们的潜能和智力,让们快乐自主的接受知识。作为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激情来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学生的死记硬背变为消化理念
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的掌握,死记知识,忽视了学生的思想能力的培养,这样出现了高和低的状况,只会做书本知识,而不会体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现代的教学观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思考能力。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准,我们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只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才能脚踏实地地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成为祖国的栋梁接班人总之,科学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知识在更新,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作为一个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第三篇:学校转变教师观念计划
昭苏县育英学校转变教师观念计划
(2010—2011学年)
指导思想:
为全面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动力,积极转变教师观念,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服务宗旨,将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使学校在新的学年里再上新台阶。
1、要转变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校教育的本质内含是塑造人,以人为本。“教育就是把人变成人”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从一定的层面上来说,教师的育人比教书更为重要。教师课堂教学内容要从以“知识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发展,能力培养为中心”转变。
2、要转变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
课堂教学的根本途径是“千方百计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要注意是“实现”而不是“体现”。老师永远代替不了学生。老师懂并不代表学生就会。现代教学认为:并非讲了学生就会了,而是学生学了、学生感悟了、才能发展。教师讲得再好也是自己在表演,有时还出现“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莫名其妙。”的怪现象。
3、要转变课堂上角色
教师在讲台上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可能对学生终身产生影响。正如“一支粉笔绘华厦,三尺讲台有雷声”。小小讲台,能展示古今中外,能讲出五州风雨,能讲出千军万马。能改变人一生的命运。然而教师在发挥自己的才能的同时,不要忘了学生。教师应是导演,应组织学生演好“戏”,排好“节目”。教师应是教练,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指导他们如何跑、如何打、如何赛!不仅战术,思想上也负责。有了骄气要批评,缺乏斗志要鼓励。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创造性地利用课堂资源,千方百计地与学生一起创设最佳教学情景,营造情景交融的心理氛围,使学生以研究者、探索者的身份动手做、动眼看、动情读、动口议、动脑思、动手写、独立地投入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不是教师个人的主宰。教与学要互相沟通、互相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实施多向信息传递。
4、要转变师生关系
教师要正确看待今日的学生。当今的学生:智慧、聪明、早熟、接受快、信息广、起点高,今非昔比。教师要彻底摒弃“师道尊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教育,要以人为本。师生应是教学合作的伙伴,师生应一块学习,一块研究,共同切磋,教学相长。共同度过中学美好的时光。对学生,争取做人做学问都突飞猛进,对教师则事业有成,桃李满天下。师生应是朋友、同志。学校本身是一种服务行业,在为社会、为家长、为下一代、为祖国的强盛服务。教师的微笑致关重要,微笑是教师一种高修养,是一种高境界,是对自己工作感到满意,对自己课有必胜信心,对自己的事业感到称心的表现。
5、要把“失败为成功之母”转变为“成功是成功之母”
“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理念在教育上要转变。老是失败,会让学生丧失自信。
批评过多,讽刺挖苦,不能增强学生的抗挫折力。鼓励、表扬会给学生插上翅膀,扬起风帆。“数子十过,不如赞其一功”。不要光找学生缺点。心理学认为:当外界的剌激使人原有的一些活动得到维持和发展,人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而且能良性循环。
6、要转变职业理想观念
教师不能只当教书匠,要作研究型、专家型教师。教师应把专家型、研究型教师当作自己奋斗目标。教师职业本身特点:明显的辛苦性,复杂性,操心多,责任大。教师职业本身是一种精神境界,不可能发财。“想发财,你别来”。“人生下来是为了在自己身后留下痕迹——永久的痕迹”,“人要有一种精神”。要当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就不能急功近利,不得浮燥,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勤奋学习,辛勤耕耘,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辈子兢兢业业,为自己的信仰而追求,争取实现
先念书,后教书,到最后写书,这样每一个教师所羡慕的美好愿望。
7、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
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是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否则再好的教材也无用,再好的经也给念歪了。“不学无术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不会有所帮助,也不会带来利益”。时代变了,对象变了,教材变了,教师必须从头学习,抓紧充电。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
昭苏县育英学校 2010年9月4日
昭苏县育英学校转变教师观念小结
一、传统教学观念束缚新的课程改革
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教师的教,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学关系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学生只能跟在教师后面,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学无条件地服从教,极大地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长期封闭、单一的教学也使学生的道德认知只停留在课堂上、书本里、考试中,学生成了温室里的花草,弱不禁风,一旦放到外面缤纷世界之中,他们就会发现社会中的“道德规范”与学校灌输的“理想规范”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反差,从而感到茫然若失,无所适从,产生强烈的不适应感。这种旧的教学观念严重地制约了新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教学观念的更新迫在眉睫!因此,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关键。
二、新课程标准呼唤新的教学观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强调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强调改变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尤其强调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的理想,最终做到在促进学生认知领域得到发展的同时,也能保证学生个性的张扬、人格的健全。
三、转变教学观念要求转变教学方式
教学观念的转变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就是教学方式的转变。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考虑更多的应是怎样“教”才能促进“学”,“教”为“学”服务。而教学方式的转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更新知识结构,是转变教学方式的首要条件。
在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那已是陈腐的观念了,我们政治教师应该建立的理念是:“教师,应
当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源头活水”,这就必然要求我们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自觉及时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经常给自己“充充电”,“激活”自己,不断提升自己,以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如我们在课改中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利用教研组、备课组活动,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探讨新的教学思路,交流心得体会。同时,还可落实每学期每人一堂公开课,通过相互听、评课,吸取经验和教训,取众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加快自身的发展。此外,政治教师还应突破学科界限,渗透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并充分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图文并茂、声光交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材料,扩大课堂容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可能,真正做到教为学服务,学生也真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2.积累生活素材,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基本途径。
“理论是灰色的,只有生活之树常青。”中学生一般受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的限制,对抽象的政治理论,如果用纯粹的专业知识去教育他们,那只能使他们望“师”兴叹。所以课堂教学必须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中走出来,回归生活,使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与现实生活接轨,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
昭苏县育英学校 2010年1月7日
转变教师观念,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昭苏县育英学校转变教师观念小结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实施,课改工作给我们学校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素质有了极大提高,学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课堂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进一步提高,总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观念的改革。所以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新课程一起成长,以适应新课程对我们的要求。
1、加强培训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除积极参加县教育局的新课改培训外,我校自己利用各种讲座、学习,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课改知识讲座、新理念解读、新课改疑难问题研讨等。使教师对新课程有了足够的认识,对新课改的思想和理念有了深程度的理解,并使全体教师在如何对待新课改上,统一了认识,转变了观念。
2、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学校把教科研作为一个载体,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增长教育教学能力。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学校加大了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让教师尽快提高自身素质。
3、给青年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促进他们尽快成熟
学校积极为青年教师提供充分展示自身素质的舞台,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教学展示活动,使我校青年教师在新课改理念的熏陶下快速成长,现在我校已有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队伍。新课改中,我校青年教师出课率飞速增长,二、加强校本研修,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校本研修早已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新课改以来,我校的教学研究更加活跃,老师们在进行常规教研活动以外,又进行了更多的尝试,如:集体备课、专题研讨、观课议课、同课异构等活动的开展使我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为新课
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课堂教学。
1、加强集体备课、观课议课,发挥群体效应
集体备课是各教研组的主要研究活动,我们力求实现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转变,所以学校要求每周各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务必达到实效,切忌形式主义。每次集体备课前,先确定一名主备教师,他提前备好课;教研时,主备教师说课后,全组教师结合她的教学设计,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提出整改意见;主备教师再回去根据大家的建议重新修改;然后再进行观课议课活动。总之,通过该项活动的开展,教研组内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刚工作的年青教师受益最大。
2、参加各种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素质
课改期间,我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听课活动。学校在师资紧张的情况下,也要为教师创造条件去参加各级各类活动,活动回来后还要求教师立刻写出学习体会。目的是通过走出去,学习别人好的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三、改变教学及评价方式,促使学生健康发展
1、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运用新理念施教。不能再是过去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模式,也不能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了。新课改中,我们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动手操作,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主人,教师只是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我们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绝不讲;凡是学生该操作探究的,教师绝不包办代替。
2、改变学生的评价方式
过去的教学,总是以一纸试卷定学生的成绩,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聪明才智得不到显示。新课改要求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语文、外语我校采取朗读、口语、写作等多方面的评价;数学采取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等全方位的评价。通过这样的多元评价,学生更加喜爱学习了。
四、课改中的收获、反思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1、收获:课堂教学从形式上的创新逐步走向实质的创新,课改研究激活了学校的教研风气,激活了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和开展教学实践的积极性,形成了
积极有效互动的研究群体。在实验中,老师们逐步提高了驾驭课堂和课后总结反思的能力,养成了写教后记,写教学个案和精彩片段的好习惯。学生个性特长得到不断张扬:课堂上民主气氛浓厚,学生主动学习、思维活泼、心理放松、充满自信、敢于竞争、学会合作,学生各方面都得到较好发展。
2、反思:新课程理念真正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还需要我们付出艰巨的努力;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还不尽如人意,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还未取得实质性成效;在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浮夸现象、应试回潮、穿新鞋走老路等现象时有出现,课程功能与课程实施的改革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为进一步营造课程改革的外部环境而继续努力。
3、努力方向:我们必须深刻意识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长期的工作,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大事,要以“借鉴经验、推广成果、完善制度、规范运作,突破难点、提高水平,立足实际、强化培训,加强教研、改进教学,创建示范、带动全面”为思路,以“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改变课程功能、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为重点,认真做好新课程相关工作,深化课程改革,推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千里之行使于足下”,虽然我校的课程改革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临的任务还十分繁重,挑战还非常严峻,让我们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惜团结,倍加努力工作,为建设教育强镇,发展和谐教育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昭苏县育英学校
2011.1.12
学校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工作计划
(2011—2012学)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对21世纪的人才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出思想好、能力强和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势在必行。制定切实可行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使其能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需要的重要保证。专任教师到位后我们开动脑筋,设计教师基本情况登记表和教师授课情况登记表,及时收集教师信息,掌握教师基本情况,科学分析了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了在教学、教研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着很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如:教师队伍过于年轻化、教学水平不均衡等。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尽快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特制订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如下:
一、转变教育观念 更新教育思想
要求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不断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教育法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转变观念,更新思想,主要是转变人才培养观念,转变教育质量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和良好的师德观。
二、培养计划
(一)初步培养
1、新到岗的特岗教师锻炼一年,参加各项培训。
2、坚持试讲制度。青年教师承担课堂教学前,必须经
教研
室同意后方可担任本学科的理论或实验教学工作。
3、坚持听课制度。要求新教师必须系统听完本课程优秀教师的一门授课和其他课程优秀教师的1~2门授课,教研室主任应经常抽查听课情况。
4、坚持指导教师制度。对新到岗教师指定一名优秀教师专人带教,进行全面业务指导,如规范教案书写、课堂设计等,明确责任,严格考核,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定期开展教学研究。以教研室为单位定期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如组织以教研室主任主持的集体备课、讨论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交流教学经验等。
参加科研活动,提高业务水平。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各种科研工作,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
培养计划要落实。每学期进行检查,主要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存在的问题,今后做法等。对完成好的青年教师给予表扬和鼓励,并在晋职称、评先中作为业绩参考,对完成不好的青年教师,要求找出问题定出整改措施限期完成培养计划。
昭苏县育英学校
2011.9.1
第四篇: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可以说,新一轮国家基础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教师。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通过继续教育 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将首先反映在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上。
一、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他们的工作。在新课程中, 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
二、教师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因为学生素质的形成,是一个主体的建构过程,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批量加工中能完成的。教师要尊重差异性,尊重多样性,尊重创造性。
作为引导者,教师要具有如下的一些角色行为: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教师要慎重地运用学生原有的鉴定和介绍材料,对来自周围人对某一学生的评价小心地采纳,对学生不能形成先入为主的成见。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讨论的机会。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要尽量公开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在实施奖励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可有不同的对待。要常常了解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察觉到了教师在期望上的偏差,随时审视,随时修正。
三、新课程中教学方式的变化(一)课堂中知识结构的变化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新课程的知识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均衡分布: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按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所提供的知识也将为激活教师个人知识及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留下充分的余地。课堂知识的变化,将改变传统的课堂面貌。
(二)课堂控制方式的变化
课程知识的变化,决定了教师课堂控制方式的变化。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往往倾向于“结构化”、“封闭式”控制方式,强调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与内化,因而,这种控制方式是维持式的,教科书知识占绝对优势,很少有教师个人知识的发挥,几乎没有师生互动知识的产生。在新课程中,教师将更多地采取“非结构”、“开放式”的控制方式,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新品质的境况。(三)课堂常规经验的变化 当教师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的时候,他的做法是: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有组织地加以呈现,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由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师让学生回答教科书中的问题,记课堂笔记。
当教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时候,他的做法是:通过相互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监测他们发现后的反思。教师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四)注意新课程理念下的盲点和误区
由于新课程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力倡学生“自由选题、自由创造”,可能并容易忽视教师的主体地位,让教师退居一隅 ,乃至成为“旁观者”,“局外人”。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应是一种传统的教育观而常常受到贬弃,但它确实提示了教育的某个本质方面的特点,仍有它的实践意义。确认这一观点,能够让教师明确在新课程实施中的责任和作用,从课程内容、方案的选择、设计到操作、运行乃至总结、评价,教师自始自终担负着主要责任,其重要性是学生的自主性无法取代的。当然,教育实践活动中对象是发展中的、主体性的人从来不是被动地接受“改造”的,学生是把教师的施教活动作为对象加以认识和反省,教师就是在这样的交互活动中体现其主体性的。
总之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变化的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是教师行为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教师不仅是已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继承者和实践者,也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发展者。新课程中一些无法预见的、实践性的、从未见过的教学情境,对教师是一种强大的激励力量。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其中体验理性释放的愉悦和创造性冲动所浸透着的欣喜。在新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将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己。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已经不再取决于个人的选择,而是一种教育情境的规定,一种课程发展的趋势,这种历史性的变化将铸造一代新型的教师。
第五篇: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浅谈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与新课程同行)刘丽华
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金碧镇仓街中心学校 海源小学 电话;*** 电子信箱;2372290792@qq.com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实施,这对于我们教师是一次新的机遇和挑战,也是新的压力,我们教师要如何适应新课改变化的要求,就这一问题,我有如下见解。
一、更新教育观念。
1、新的教学观
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通过教学达到师生共进、共识、共享,不再是单向的教学过程。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2、新的学生观
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就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热爱学生,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发展潜力,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
3、新的教师观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者,新课程的实践者。教师应注意和学生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
二、更新课堂教学方式,贯彻新课改、落实新理念。
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应积极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要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从而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在新课改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应该注意掌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转换角色
新课改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而新课改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
2、用全新的思维做好备课环节
新课改的要求下,备课环节已不是传统备课中的一个教师就能够单独完成的思维、组织的环节了。他同样需要学生的参与和同伴的帮助。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有效备课。在教学内容设计中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的资料。
3、课堂教学氛围要情感化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安全感、快乐感、幸福感。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朋友相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和人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4、课堂教学要做到“新”、“趣”、“活”、“实”
(1)新——努力把课讲出新意,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能引起同行们产生学习仿效的欲望。理念新——即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 ;思路新——即体现构思新颖,实用高效的教学思路;手段新——即重视现代化手段的运用。
(2)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愿学、越爱学。
(3)活——就是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让课堂活起来 “活”意味着师生双方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个性的张扬和主体性的弘扬,意味着师生双方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精神的感召。
(4)实——就是教学中要讲究实效,就是教学要“到位”。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师的鼓励、肯定、点拨中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在师生同学的过程中,感受到“我学习我快乐,我教学我幸福”。
三、践行师德规范,展现人格魅力。
新时期,新型师生关系,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育人”是师德的终极目标。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育人的含义,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失去理智,生气发火,这除了伤害了学生的感情以外,别无他用;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喋喋不休,侃侃而谈。
我们可以这样尝试一下,当孩子上课走神的时候,提醒他,因为学习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事,他没做好,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当课堂秩序混乱的时候,不要对孩子大呼小叫,我们应该就教学对孩子没有吸引力反思自己,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把孩子们吸引过来;当孩子没有完成作业的时候,原谅他,帮他找出原因,促使他按时完成,使孩子充分体验完成作业的成功感;当孩子犯了错误时,耐心一点,调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找出孩子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去跟孩子交谈,帮他认识自己的错误,这才能达到我们育人的目的。教师只有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下工夫,当好人师,为学生树立楷模,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切为了学生”。在教育工作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什么呢?来自渊博的学识、精彩的课堂,即上课要有激情,幽默生动,教学设计要精巧别致,语言要形象感人、抑扬顿挫、有冲击力、震撼力。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注意与学生的交流碰撞,老师不仅要讲授知识,还要启迪学生智慧,展开互动研讨,开发创新思维。